全堂水陆的道场坦克的威力

盘点世界著名轻型坦克
已收藏:)
盘点世界著名轻型坦克
当前,陆军装备要求向轻型化方向发展,五六十吨级的主战坦克不适合在高寒山地、水网稻田作战,而轻型坦克是否有用武之地呢?如果发展轻型坦克,要有什么样的性能特点呢?这是一个值得关注与探讨的问题,先让我们盘点一下曾经驰骋沙场的轻型坦克,看看能否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62式:潜力挖尽
上世纪50年代末,基于辽阔国土的地理差异,中国军工系统发展出&南轻北重&的履带车辆族系,其中以59式坦克为蓝本,采取比例缩小和局部大改的方式,自行设计和研发出第一代轻型坦克62式,两者的外形特征完全相同,62式宛如&59式苗条版&。
长期以来,62式一直是我军南方装甲部队主力装备,据英国《简氏战车年鉴》版的推测,解放军总计装备800辆左右,并出口超过200辆。越南战争期间,它与苏联制造的PT-76共同成为北越人民军(NVA)穿插热带雨林与沟壑稻田的利器,利用&不对称装甲优势&猛打只有铝合金装甲和12.7毫米机枪的美国M113装甲车,美军的M48A3重型坦克却因通行能力较差而徒唤奈何。
1979年2月,中国发起自卫反击战,作战期间,62式坦克依然是解放军投入的主要装甲车辆,在攻坚和穿插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这场短暂的战争也暴露出62式坦克的诸多设计缺陷,包括主炮威力不足、射击精度不佳、安全设计不佳等。因此在战争结束后,解放军随即推出62式改进型,总计修改30余项,包括加装激光测距仪、高射机枪防护塔,车体两侧加挂侧裙板,配备自动化战斗室消防系统等。年问,部分在部队服役的62式返厂改装。21世纪初,中国军工系统按照部队要求,又进一步拿出62大改坦克,重点提高火炮威力、通信能力和防护能力。这次大规模改进沿用63A式水陆两栖坦克的诸多技术,大幅缩短研改时间。
62大改的主炮改用一门低后坐力105毫米线膛炮。该炮与63A式水陆两栖坦克的105毫米炮完全相同,都是在标准105毫米炮的基础上,通过配备高效率炮口制退器、增加火炮后坐距离、缩短炮管等,使火炮后坐力降至20吨以下,以便配于轻型坦克。这门低后坐力105毫米炮虽然后坐力大幅降低,但通过新型弹药的使用,仍能维持标准105毫米炮的威力和精度。62式原来配备的是85毫米炮,有效射程1200米。新的低后坐力105毫米炮则把射程提高到2000米以上,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能够有效贯穿二代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或击穿厚度1.5米的钢筋混凝土工事。
此外,低后坐力105毫米炮还能发射中国研制的各种新型炮弹,例如高爆榴弹、破甲弹、云爆弹、混凝土攻坚弹等,其中混凝土攻坚弹用来射击碉堡的效果比穿甲弹好。
62大改的火控系统也沿用63A式两栖坦克,配有中国自制的二代光点投射式火控系统,整套系统具备激光精确测距、射击诸元(弹道)计算机解算、主要环境因素自动修正(如车体倾斜等)等自动化射击能力。炮控系统加装了高低向稳定器,提高了行进间搜索目标的能力。虽然坦克仍不具备行进间精确射击的能力,但已比62式进步很多。另外,62式坦克仅驾驶员配备有主动式红外夜视仪,62大改则为车长和炮手增设微光夜视仪,已具备了基本的夜战能力。
62大改换装了全新焊接式炮塔,炮塔的总体布置与63A式水陆两栖坦克基本相同,其炮塔正面还能加装复合装甲。此外,炮塔内还换装了新型数字通信系统,增大了通信距离,提高了通信抗干扰能力。焊接式炮塔的最大优点是抗弹线型好,便于加挂和更换复合装甲,内部空间大,便于布置火控系统、观瞄装置等。动力系统方面,由于车辆的战斗重量增加,因此最大功率增加到520马力,综合机动性能也提高了。
从可预见,62大改虽性能有大幅度提升,但毕竟车体使用寿命接近尾声,况且大改基本消耗掉该坦克本已不多的冗余空间,因此62大改很可能是该坦克家族的最后成员。成本更低的作战平台(如轮式突击炮、带双管炮的履带式步兵战车)及基于网络为中心的信息化作战系统大量涌现出来,无法对抗日益先进的反装甲武器的62轻型坦克家族最终还得解甲归田。
M551:曾经的明星
若说&小车扛大炮&的典范,莫过于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M5511&谢里登&轻型坦克。它拥有太多光环:第一种扛大炮的轻型坦克,第一种使用炮射导弹的轻型坦克,第一次使用全可燃药筒&&可&技术控&的M55I在经历几场局部冲突后就悄然退场。原因很简单:过于复杂的技术导致坦克轻量化的优势被无情的稀释,使用与维护上的&不可承受之重&让这款轻犁坦克只落得&技术里程碑&而非&战斗里程碑&的尴尬角色。
该坦克源自20世纪50年代末美陆军&装甲侦察/空降突击车&计划,基本战术要求是在不能超过10吨的车体上布置火力压制重型坦克的武器,同时装甲防护不能下降,还必须具备水上浮渡和空投能力。M551坦克全重15吨,装一门152毫米两用炮,可发射普通炮弹和反坦克导弹。火力虽有保证,但M55l坦克的防护性能却始终提不起来。出于减重的&死命令&,它选用了刚流行的铝合金车体。可无论如何调整工艺,其弹道防护能力仍不及轧制钢装甲,后来的实战也表明此类装甲极易被大口径机枪穿甲弹击穿。
总体来看,&谢里登&坦克完全是&为炮而生&,其M81型152毫米两用主炮最值得夸耀。该炮不仅可发射普通炮弹,还可发射MGM-51&橡树棍&反坦克导弹。但发射带可燃药筒的普通炮弹时,大量燃烧后的气体和残渣留在炮管内,导致无法装填下一发炮弹,甚至会引爆已装入的炮弹,这个问题在整个服役期间都没解决。&谢里登&在征战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没有良好的火控系统,普通炮弹射击时难以达到首发命中率。更要命的是,当&谢里登&在1969年投入越南战场后,往往成为战场上的醒目目标,屡屡落入伏击圈。由于受到地雷和道路两侧丛林间的火箭弹袭击,弹药同人员混装,且没有高效的灭火抑爆装置,&谢里登&很容易发生殉爆事件,导致美国大兵叫苦连天。
由此看来,M551坦克被美军&始乱终弃&,关键原因就在于过分依靠新技术解决坦克三大技术指标,以至于没搞清该要一种什么样的轻型坦克。这也是为什么自&谢里登&后,美陆军再未列装一种&纯正血统&的轻型坦克的原因了。
&黄貂鱼&:小国的&主力战车&
在美陆军不再对轻型坦克感兴趣的情况下,卡迪拉克公司依然开发出重量轻、机动性良好且火力凶猛的外销版轻犁坦克,尤其适合热带及亚热带丛林国家使用,担负侦察、搜索、警戒乃至反坦克歼击作战等任务。如今,&黄貂鱼&轻型坦克全部装备泰国皇家陆军,共106辆,成为泰国军队的重要象征。
与传统轻型坦克设计出发点不同,&黄貂鱼&的主要任务居然是直接与敌国中型乃至主战坦克决战。这倒也不奇怪,毕竟泰国的主要对手越南(上世纪80年代入侵柬埔寨、老挝,从而与其接壤)、缅甸都没先进的正规坦克,&黄貂鱼&有把握在火力上领先。为此,&黄貂鱼&炮塔上安装一门经特殊处理的105毫米线膛炮,除增长炮身复进行程外,还安装了新式炮口制退器,使火炮后坐力大大减低,只有13吨,而标准型高达34吨,这使战斗全重不到20吨的轻型坦克也能扛起大威力火炮了。坦克可携带36发105毫米炮弹,都储存在炮塔环以下,这是为了避免炮塔被击中后产生连环爆炸。坦克主炮可使用的弹药种类很多,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脱壳穿甲弹、脱壳练习弹、高爆弹、烟幕弹等。泰国军队使用的105毫米穿甲弹的威力与120毫米口径穿甲弹相差不大。除主炮外,&黄貂鱼&上还有两挺机枪,一挺M240型7.62毫米同轴机枪位于炮塔右侧,在枪身旁边就有400发备用弹药,射手只需7秒即可再装填弹药。车内另携带毫米枪弹。另一挺则位于车长舱盖外,用于防空,这挺机枪可选择7.62毫米或12.7毫米口径。炮塔两侧还装有16个电击发的烟幕弹发射器。
&黄貂鱼&坦克上安装有数字化火控系统,包括车长控制面板、炮身倾斜传感器、弹道计算机及炮身俯仰转向控制机等。车长在观测镜中发现目标时,
面转动炮塔对正目标,一面向炮手下达射击命令:当炮手在瞄准仪中看到目标,即向车长报告,炮手同时按下电钮选择弹药种类,并操作手摇高低机向目标瞄准,然后按下激光测距仪电钮,并继续追踪瞄准目标。以上操作仅需8秒。这套火控系统优点是在系统内设计有训练用线路,可由电脑显示假目标,供炮手练习之用。
&黄貂鱼&车内的油料携带量达757升,作战行驶里程480千米。动力系统的日常维修也很方便,例如发动机的拆卸只需松开13支螺栓,而变速箱和终端齿轮都可快速拆下以便更换。
需要强调的是,随着周边国家军力提升,泰国陆军已决定从乌克兰进口战斗全重接近50吨的&堡垒&-M主战坦克,用于替换接近寿命末期的&黄貂鱼&。
AMX-13:火力不够,导弹凑
二战中吃够纳粹德国&闪电战&之苦的法国人,一反战前重防护的设计思路,改为&火力至上,侧重机动&,于是结构简单、突出火力,同时又有机动性的AMX-13轻型坦克应运而生。从外表看,该坦克更像有封闭战斗室的坦克歼击车(或用当初德国人的说法&驱逐坦克&)。全车完全围绕一门CN-75-50式75毫米高膛压线膛炮设计,而这门火炮的始祖就是二战期间赫赫有名的德国KwK42L/70坦克炮,曾被广泛应用在&黑豹&中型坦克和&猎豹&坦克歼击车上。由于车体和自重的限制,安装如此&火力过剩&的长身管火炮,法国人索性彻底牺牲装甲防护,引入摇摆式炮塔,以便刚性安装高初速火炮。可分为上下机构的炮塔塔体之间的&介质&竟然是帆布,这简直就如同&手持利刃,却又赤身裸体&。
客观地说,法国的心思无非是&消灭敌人,保护自己&。他们不满足75毫米炮的威力,又将SS-11反坦克导弹搬到坦充上,力图尽可能远地拉开歼敌距离。遗憾的是,SS-11与AMX-13的结合并不理想,对坦克的战斗力提升帮助不大。1967年&六日战争&期间,装备AMX-13的以色列陆军把全部SS-11导弹拆下来,集中配置在Ml51吉普车上使用,而让装甲兵专心运用AMX-13的高机动性和75毫米炮的大威力,灵活快速地猎杀阿拉伯国家的坦克军团。在约旦河西岸的纳布卢斯坦克遭遇战中,以军个AMX-13坦克排就以伏击方式,在一条峡谷里摧毁了约旦皇家陆军整整一个连的美制M47重型坦克,创下惊人战绩。
但战争一结束,以色列毫不留情地将AMX-13转卖给新加坡。原因很简单一这款看似时髦的&弹炮合坦克&在各种反装甲武器密布的中东战场上丧失了存活的机会,倒是以&重炮铁甲乌龟&著称的英国&百人队长&主战坦克赢得了青睐,后者尽管每小时只能跑30多千米,但其强大的火力和英国坦克传统的防护优势对阿拉伯国家的苏制坦克构成巨大威胁,这也确立了以色列日后坦克设计的总方针&防护第一,机动垫底&。
IKV91:舒服也是战斗力
北欧军工强国瑞典是颇有个性的坦克生产国,其推出的s型坦克是世界独创的无炮塔坦克,早年研制的IKV91更是轻型坦克领域的一朵奇葩。1972年服役的IKV91战斗全重16.3吨,乘员4人,大量采用Bgbv82和Bebv941装甲车部件,装备一门KV90S73型90毫米滑膛炮。该炮是为IKV9l量身打造的,采用54倍口径身管和低膛压设计,发射尾翼稳定整装弹药。其配用的破甲弹全弹重10.7干克,弹丸重4.5千克,炮口初速825米/秒,配备压电引信,具备击穿同时代主战坦克正面主装甲的能力。所配用的高爆弹全弹重12.2千克,弹丸重6.7千克,安装有机械时间引信,炮口初速被调低到600米/秒,以降低后坐力对车体及射击精度的影响。为提高命中率,IKV9l装备了一套与同时期主战坦克相类似、在当时较先进的火控系统,主要包括一部光学测距仪、一部弹道计算机和一系列传感器。光学测距仪产生的测距数据可自动输入计算机,也可由炮手或车长人工输入。火炮耳轴倾角数据由传感器输入计算机,其它数据如横风等,则由人工输入。
值得一提的是,瑞典非常重视IKV91坦克的&人机工程&。虽然整车外形低矮,但车体宽大,预留出足够的车内空间。这对乘员来说十分必要,因为他们经常要身着厚重的防寒服在瑞典北部地区进行冬季训练,没足够的车内空间会限制乘员战斗力的发挥。而且驾驶舱和战斗舱都装有热交换器和风扇,供取暖和通风,这些设备对改善乘员工作环境颇有助益。发动机进气口装有电动风扇,空气先被它吸入尘埃过滤系统,接着又被吹入滤清器,并在乘员舱内形成一个轻微超压环境,在车辆通过核生化沾染地带时能保护乘员免受放射性尘埃和生化毒剂的伤害。
IKV91本可以在相当长时间里发挥作用,但随着上世纪80年代CV90履带装甲车族进展顺利,为了给&新贵&让路,IKV91被送入废车场,平淡无奇地结束了一代名车的生涯。
CV90120-T:步战升级版
瑞典CV90是一款杰出的履带式装甲战车,由于综合性能优异,倍受欧洲国家欢迎。几年前面世的CV90120-T是CV90家族中的轻型坦克衍生型,全车综合成熟的先进技术与设备,不仅诠释了新世纪轻型坦克的设计方向,更是为沉寂已久的轻型坦克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
CV90120-T是CV90系列迄今火力最强大的车型。相对于欧美现役主战坦克动辄60-65吨的战斗全重,CV90120-T的体型显得娇小许多,战斗全重35吨,却配备火力同级的主炮。其炮塔配有双向稳定系统,车长席位于炮塔右侧,炮长席则在车长下方,装填手位于炮塔左侧,车长和装填手各有一扇向后开启的顶舱门。为安装更大更重的三人电动炮塔和应付120毫米主炮的后坐力,CV90120-T的底盘作了强化,柴油机也更换为功率804马力的四冲程柴油机。其主炮是瑞士的CGT120/L50型120毫米高膛压滑膛炮,可发射北约所有型号的120毫米坦克炮弹,包括&豹&2的DM53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这些炮弹都采用半可燃式药筒,发射后只留下小部分底壳,抛壳作业非常方便。炮塔尾舱内装有半自动装弹机,主炮射速12-14发/分,备弹量为45发。坦克上的辅助武器是1挺7.62毫米或12.7毫米机枪,可将机枪配置在遥控武器站上。
CV90120-T炮塔内装有开放式设计的模块化战场管理系统,每个乘员的仪表板都有视频网络显示器,可提供导航、火控、内部通信、威胁报警、车辆支持系统等信息,加上先进的火控与瞄准系统,使CV90/120-T拥有很高的&猎-歼&作战能力,无论在静止或行进状态,都可准确打击固定或机动目标。
CV90120-T强化了车首部位防护,可防御30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它最近还结合了&主动概念装甲&,包括各种传感器与压制装备,全系统采用分布式网络架构设计,能快速反制来袭的各种威胁,或降低其所造成的损害。&主动概念装甲&可有效抵挡RPG火箭的连续攻击,使坦克防护力大幅度提高。
CV90120-T采用隐身设计的炮塔,装甲侧裙板由先进的复合材料制成,可吸收雷达波并降低车辆运作时所散发的红外线,可提高战场生存率。更重要的是CV90120-T配有辅助防御系统,包括安装在炮塔四个角的LD-2激光预警器,车长可借此判断来袭的武器种类与方位,采取适当的反制措施。
&安德斯&:具备&猎-歼&能力
与CV90120-T的开发思路相似,2010年9月,波兰推出的新型&安德斯&(ANDERS)轻型坦克也属于履带步兵战车的&轻坦衍生版&。它采用该国新研制的BWP-2000步兵战车底盘,集成了顶置火炮系统。
&安德斯&轻型坦克长6.9米,车宽3.2米,车高2.8米(至车长周视瞄准镜顶部),车重33吨(加装附加装甲后重40吨),乘员3名;动力舱前置、战斗舱位于中后部;整个车体呈流线型,几乎没有多少突出物;车首和动力舱为大倾斜平面,采用截面较小的顶置火炮。通过这些设计,使得&安德斯&具有良好的隐身能力,而且乘员的视野也很开阔。电液驱动顶置火炮安装在战斗舱正中位置,炮塔外形顿似&凸&字。火炮安装在炮塔前半段,宽大的炮塔后半段(即尾舱)布置有储弹架、自动输弹机构(为此在尾舱中间靠上位置又突出一块)和补弹口。炮长和车长在车体内炮塔吊篮里,右为车长,炮长在左。与驾驶员舱一样,车长舱和炮长舱的舱口盖也是向后上方开启。也许是考虑到车长和炮长主要是靠光电观瞄系统进行观测,所以车长和炮长舱都只在舱口前布置了2具潜望镜,只能向前观察,且视野不宽。双通道车长周视观瞄镜布置在炮塔尾舱右上方,双通道炮长观瞄镜布置在炮长舱后上方。该坦克后部设有载员舱,有4个悬吊式座椅,可乘坐4名全副武装步兵。车外装有3个摄像机,能摄录侧后方的外部情况,显示在载员舱的显示器上。
与瑞典CV90-120T和约旦&猎鹰&坦克一样,&安德斯&的主武器是一门CTG/L50型120毫米紧凑型坦克炮,它是同口径坦克炮中最先进的,因为该炮所使用的高强度钢的强度比德国120毫米滑膛炮还要高。由于结构紧凑,所以该炮的重量与尺寸比L7/M68型105毫米线膛炮大不了多少。主炮不但具备行进间射击能力,且弹着散布也相当不错。该炮可发射北约各种类型的制式炮弹,最大射速10发/分。
&安德斯&的火控系统有双稳式炮长双通道观瞄镜、横风传感器、敌我识别系统、火力控制面板、数字式弹道计算机等。由于车长和炮长均有独立的观瞄镜,所以车长可独立于炮长搜索目标,紧急情况可超越炮长控制武器,具备&猎一歼&作战能力。
在装甲防护方面,&安德斯&的车体和炮塔均采用德国Se,cure500装甲钢焊接而成,炮塔和车首上装甲采用倾斜布置。侧裙板可有效保护脆弱。的行走装置,加装模块化装甲套件(用螺栓紧密固定在炮塔周围和车体基型装甲外表面),可进一步提高防护力。
在隐身性方面,&安德斯&采用顶置火炮和吸波涂料,所以全车的雷达反射截面积很小,不易被发现。即使被发现,低矮窄小的炮塔被敌人火力击中的概率也低得多。
PT-85:席卷三千里江山
去过朝鲜半岛的美国装甲兵曾说过,那里或许更适合冷兵器时代作战,因为地理条件严重限制机械化部队参与。然而,长期奉行&先军政治&的朝鲜却不认为装甲兵是可以放弃的技术兵种,经过多年有针对性的战备建设,朝鲜人民军已建立独具特色的坦克机械化部队及相关战术战法,特别是对轻型坦克的重视度令外人大感意外。
当前,整个朝鲜陆军大致拥有4300余辆坦克,其中六分之一是轻型坦克,数量最多的当属国产PT-85。它以朝鲜国产VTT-323履带式两栖装甲车为底盘,尺寸放大的炮塔内配备威力更大的85毫米线膛炮和7.62毫米并列机枪,有的坦克还搭载有射程为3000米的国产线导反坦克导弹。该导弹形状酷似苏制9M14导弹,但采用了威力强大的串列式成型装药战斗部,穿甲威力更大。
PT-85继承了从苏联引进的PT-76水陆两栖坦克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便于批量生产的特点,但适当放宽车重和车宽的限制,使之车体正面能防御20毫米机关炮的射击。该坦克的85毫米主炮并不优秀,无法击毁二代坦克的装甲,但朝军自有其妙用。他们将PT-85集中用于侦察及对步兵的火力支援上,尤其是意识到半岛多数山地预设战场只能通行此类轻型坦克后,自1990年后将该型坦克的数量持续猛增,还集中配属给诸如第105坦克师这样的王牌部队。事实上,以山地为主的朝鲜半岛与欧洲平原、中东沙漠的地形差别极大,敌方坦克的探测和火力优势在这里无法得到发挥。可以肯定的是,规模庞大的朝鲜坦克部队如果运用得当,利用数量优势弥补质量劣势,会成为战争制胜的&撒手锏&。真的爱你SOLO音色RP90水陆坦克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当前位置: &
中国两栖坦克发展史:63式坦克仿制原苏联PT76坦克(1)
扫描到手机
15:10:45 &坦克装甲车辆 &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精彩高清图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陆法会的功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