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2果上随缘伤害是不是要无价之后才好悟

不管你信不信 圣兽园技能领悟有章可循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 22:26:18
  说说自己的例子吧,第一天晚上1点左右我在房子右边给画皮悟了鬼神,在第二天我在同样的地方给老鼠悟了大隐,在这一周的周末我老鼠悟到了分化,你觉得有这么巧吗? 但是在过了一段时间后我还去相同地点悟技能 就死活不给技能了。
  3.在上述三个时间段内,你砍进去发现是一个猴精宝宝,那么这个悟到高级技能的几率极其大,但是他有一个前提要求就是:你在第一回合抓到了他。 对于这个我简直是百试不爽。
  4.在上述三个时间段内,砍进去发现是两个宝宝?那么好吧,你抓到就是15W(洗了吧)。楼主玩这么久,碰到俩宝宝的 连个破木都没悟到过。
  5.在中午11点―下午2点之间,或许是刷小终极的最好时间段,我在这个时间段一次园子悟到过11个高级技能。但是这个时间段也是最坑的,有时候你进去可能会一无所获。
  6.很多人在园子悟技能,绝对会出好技能。但是这个号的技能是不是你的就要看你的造化了。要是这个不出,楼主直播抠脚。
  7.园子的那个走道,也就是怪物最密集的地方。会出高级技能,但是很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且那边悟技能是花费最高的。
  8.园子里悟技能的人特别少,建议站在巫医那个高台点怪,有些人说那地方不出技能,那么我只想说我真是在那地方悟了不下三个神出。也别瞎跑了,跑多了都是钱。
  就说这么多啦,为了挑战鸡驴大神,我也是煞费苦心,写下这些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不足之处欢迎指出哦!&&&[2]&
与大话西游2,圣兽园相关的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大话西游2常用资料
大话西游2热点攻略
大话西游2视频
大话西游2攻略
&&&&&&&&&&努力加载中,请稍候...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4464|回复: 35
主页看到的果上随缘34W+伤害
猪行者, 积分 28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 积分
叶子钱1125
秒天秒的真多,要是战斗能秒多少
(62.49 KB, 下载次数: 690)
13:47 上传
post_newreply
感谢分享o(∩_∩)o
叶子钱127817
不知道PK的时候伤害有多高。
高端玩家群:&&
小乳猪, 积分 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 积分
第一次离楼主这么近
猪宝宝, 积分 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35 积分
猪行者, 积分 209, 距离下一级还需 91 积分
随机伤害很难把握啊
小乳猪, 积分 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 积分
一生所爱UID
叶子钱2343
去看看这个技能去
猪立业, 积分 8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 积分
PK这伤害就别瘠薄玩了 吓死我了
我年轻需要你指点,但不许要你指指点点UID
叶子钱1305
怪物的抗灵宝是-100 完后这个技能的伤害是随即的,&&不能保证 PK 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效果& &
猪行者, 积分 10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5 积分
...............................
叶子猪传奇人物
在论坛做出重大贡献,获得相关的负责编辑的认可。
大话联赛记者
大话联赛记者专用勋章因上精进,果上随缘——转行两年答问录
因上精进,果上随缘
&&转行两年答问录
&&& 【包月阳按】从新闻到出版,悠忽两年。两年来,多睡了许多觉,多走了许多路,多交了许多友,少操了许多心,少熬了许多夜,吃得香甜,睡得踏实,笑得开怀,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大幅提高。感谢命运,让我有机会经历不同的人生。感谢老朋友的关心,感谢新同事的合作,这两年,我过得很不错&&生活不错,身体不错,工作也不错。去年11月,我的一位在京读新闻系的族侄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职业生涯&采访我,我跟他断断续续谈了两个来小时,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我目前的生活状况和对人生的一些看法。我把侄子整理的录音文稿择要发表于此,算是对这两年新生活的一个小结,也算是对各位关心我的朋友的一份思想汇报。
采访时间:2011年11月中旬
地点:中国发展出版社我的办公室
& &&问:您现在每天都干什么?有什么习惯? &&&
答:每天,早上起来上班,自己开车。吃碗稀饭就来了。因为家离这里很远,在郊区,上班一般要走一个半小时。路上听听广播,听听歌。到办公室处理一些事情。我的日常工作就是审阅书稿,审核、签订合同,然后就是开会&&经营会、选题会,等等。闲的时候上网发微博,发微博主要是以推销书为目的。
问:那一天会有多长时间在这里工作?
答:我们是早上九点钟上班,下午五点下班,一般来说我下班会稍微晚一点,通常会到六点,有时候六点半、七点也会有,就是这样的工作节奏。
成熟的人,要能把工作转化成爱好
问:我采访的主题是职业生涯。您的职业,先是一个报人,现在是一个出版人,我也知道您是很喜欢文学的,而当初上大学的时候学了经济专业,工作又是记者,可以说经历了很多的波折,但最后又在新闻这个职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您感觉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包:先说说我的爱好。对文学的爱好是中学时候,大学时候还继续,但现在对文学不再爱好。我现在的爱好算是文化,比较宽泛。现在对小说类的东西已经没有太大兴趣,对诗歌也是。现在读的书,对历史类的东西更喜欢。考大学的时候我的第一志愿是中文系,第二志愿是经济系,给我录取的是第二志愿。当时还不太服气,因为那年高考我语文考了79分,算是比较高的,后来我入学后发现,许多中文系的同学语文分还没有我高,因此很不服气。而且确实在大学那几年对经济的课程不是太感兴趣。因为当时的教材比较陈旧,文革刚刚过,没有高质量的教材。学的概念是计划经济的,后来也用不上,对西方经济学学的少,课程的设置也有问题,没有学到太多东西。
但后来参加工作后,慢慢发现自己用的经济学的东西还是比较多的,虽然在大学的时候只学了基本概念,但基本概念在工作中也是有用的,保证了在写经济报道的时候,不至于写很多外行话。所以说,我大学学的经济学内容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对我的工作有帮助。在《经济参考报》那11年,如果说我取得了一点成绩的话,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的经济学知识而不是语言功底。因为我毕竟是经济系的,做的又是经济报道,所以,在新华社的成绩,包括我后来参与创办《中国经济时报》,主要得益于我的一些经济学的基本素养。
这就涉及到一个人的爱好和你所做的工作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如果只按自己的爱好去做,你不见得能取得很大的成绩;如果能够适应你现实的工作,把这个工作转化成自己的爱好,那你就可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我特别想对年轻人说,其实你的爱好不是那么重要,爱好可以培养。
后来我就发现,其实经济报道特别有意思,经济学特别有意思。我的知识基本都是毕业之后学的,我刚才告诉你,我在大学里对经济学课程兴趣不大,那时候没学到太多东西。但那时学的基本概念帮助我在参加工作后自学了许多经济学的知识。所以我说,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不要把最初的兴趣就当成你一生的兴趣。这算是我对近三十年职业生涯的一个反思吧。但是过去没有很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否则,取得的成就可能会更好一点。即使这样,我还是不自觉地作出了一些调整,因此能够做出一点成就。所以说最好把工作转化为自己的爱好。当然经济报道本身也是新闻工作,也是我的兴趣所在,但不是只用文学知识就可以胜任的。
做出版很有意思,离开新闻行当并无遗憾
&& &问:这就说到您的新闻事业了,在您刚进入新华社的时候,陈伯坚曾经对你们说:&新闻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职业。&这句话应该对你从事新闻职业影响很大。那以您现在这个身份,您怎样看待这句话?
答:人的一生往往不能由你自己去划定发展道路,你要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像我就是这样,我以为自己要干一辈子新闻,而且到现在对新闻也没有产生厌烦的情绪。如果让我继续做新闻的话,我还会一直做下去,我不会自己提出换工作。但现在有这么一个机缘,让我换了现在这份工作,我感觉很好&&这可能跟我的人生观有关。
可能有的人在某一个阶段会这样想:我就喜欢这样的工作。比方说,让我去经商,我从来没有这么想过,也有过这样的机会,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去经商),那时就是觉得做新闻挺好。这一年半过来,我感觉,其实做出版也很有意思,不是说一换工作好像就不行了,没那样的感觉。新闻工作肯定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工作,但出版工作也非常有意思,出一本好书也挺激动人心的。当你拿到样书或者拿到封面的时候,基本也就看到了那本书的样子,就会觉得挺高兴的,挺激动人心的,能给这个社会贡献出一本有意思的书,也挺有成就感的。当然,这和做新闻的那种兴奋还不太一样,做新闻有一种把握时代脉搏的感觉,和时代同步在走。做书不是在时时刻刻把握时代脉搏,但是做书能够看到或者感受到一个时期内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发展的脉络。做新闻主要就是记录,而做出版则需要引导人们,给人们知识,给人们思想,给人们提供一种经过过滤的质量更高的精神食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似乎做书比做新闻的成就感反而更强一点,当然它跟新闻的节奏不一样。
我现在一方面是感觉自己出版人和新闻人之间的转化还是比较大的,两者的确不同。另一方面呢,我也没有觉得自己的思想或者眼光,因为不做新闻而变得落伍。这可能是因为现在新闻已经泛化,比方说,刚才提到的微博,也是新闻。虽然我现在不在新闻界,但还是会关注一些新闻、评论等等与新闻有关的东西,我没有脱离新闻,只是没有参与到操作中。所以说心理上并没有太大的落差。
我刚到出版行当,有许多新的东西需要摸索。报社和出版社的盈利模式、经营模式是完全不同的,是需要学习和探索的。但无论在报纸还是出版社,在内容上,在文字、政治的把关上,差异倒不是特别大,只是现在节奏比较慢。需要学习很多新的东西,也觉得很有意思。离开新闻界也没有觉得遗憾。可能跟年纪大了有关系吧,我做了二十七八年的新闻,有点累,我是长期上夜班&&因为是总编嘛,就是不值班也要操心。
&& 其实我刚刚知道自己要离开报社到出版社的那一刻,我不是觉得一种离开新闻界的遗憾或者说伤感,反而是解脱,这是当时真实的心理状态。因为之前实在是太累了。经济时报一年是240期报纸,每一期报纸在付印之前,只要我是在家里&&在国内,我就要操心,除非出国了,连在国内出差也要每天问一问,经常还要让他们把PDF版发到我的邮箱看一看,怕出问题,因为在中国办报纸就是这种情况。你想啊,我是从1994年4月报社成立进经济时报的,当年7月编辑部运行、8月份报纸开始试刊,到2010年5月份离开,中间是17个年头吧。时间够长的了。在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的11年,也上小夜班。
在四十岁以前,自己精力比较旺盛,觉得还没什么,晚上熬到一两点,第二天早上起来照样开会,也没什么事。到了四十多岁,明显觉得体力精力都不支了,年龄的确不饶人啊。所以说,到出版社工作从身体和心理上说,都是一个挺好的事情。再一个,从职业的转换上说,新闻和出版,虽然是两个行当,但它们之间还有关联,我刚才也提到,内容上区别不是太大。我积累的人脉和经验还有用。所以换一个行当挺好的。而且我的职业转换成本和收益,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出版和新闻就产品内容说没有本质上的太大差别,我是完全可以适应和胜任的。有许多好朋友、老领导在那次事件后打电话或当面安慰我,当时我就跟他们说,我没有什么事,我觉得到出版社挺好,我挺高兴。我在48岁的时候换了一个新的职业,要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感觉也挺有意思的。认识了一批新朋友、新部下、新同事,又结了一批善缘,感觉挺好,我现在和大家相处也很愉快。
&& &问:您也算是一颗禅心彻底参透了。
答:要彻底放下还做不到。
问:就是不再患得患失了?
答:得失,不会完全放下,但是挂碍已经很少。这跟我这些年读了不少佛学的书、见了不少高僧有关&&觉得很有收获。虽说我没有正儿巴经地修行,没有持戒,也没有打坐,只是读了些书,但是挺有用,对自己的人生是很好的指导。一般情况下,我自认为我不会被什么事情打倒,再困难的事都应该能够过去。当然如果遇到什么肉体上的痛苦,能不能够忍受还不好说,因为没有经历过那些事情。但是就其他的&&不管是人上还是事上遇到什么挫折,应该都能过去。
幸福与官位无关,与金钱无关,甚至与知识也无关
问:您在新闻的岗位上奋斗了近三十年,从在新华社的《经济参考报》,到自己独立创办《中国经济时报》走上新闻事业的巅峰。离开报社,您不会有什么怨言吗?
答:一点怨言都没有。
&& 问:那您有没有想过,您出生于农村,而农村的学生考上大学,应该很想找一份安逸的工作,而您却选择了一种不平凡的工作,您不关心自己的生活状态,只是热衷于新闻事业,热衷于某种理念,甚至在外人的眼中有一点偏执,有没有考虑过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人?
&答:首先,我到了这里(出版社),我的生活水平没有下降,这是很实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当一个研究员也不至于影响我的生活,我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忧虑。再一个,我学习了佛学的一些东西,就感觉什么样的人生都可以去尝试。打个比方,让我去做农民,我也可以去做,无非是多一些体力劳动,但可能会少很多思想上的烦恼。
这涉及到一个人对于幸福的看法。过去我也觉得要成功就是要有位子、高收入、大房子、还有开的车,只有拥有了这些外在的东西,你才算成功了,才会幸福。后来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我是34岁就当上副局级干部(总编辑),37岁就是正局,当年又评了正高职称,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那是到了我人生的顶峰了,可是回忆起来,我当时并没有感到幸福。回顾我这十几年,真正感到幸福的时候是很少的,反而是长期处于一种焦虑状态。我今年49岁,但头发早就全白了。这与焦虑关系很大。可能在外人的眼中你活得很辉煌&&毕竟一个农村孩子那么年轻就成为局级干部,可是当时真的感觉自己不幸福。我这一年半反而感觉过得很愉快,很享受这个生活,虽然每天上班要开车将近3个小时,但是没有感觉自己过得不舒服。有时候也会有烦恼,但是很快就能消解掉。
2008年5月份,四川大地震之后不久,我出差江西顺便到了庐山东林寺,那里是净土宗的祖庭,东林寺的代住持大安法师接待了我。大安法师这个人很有传奇色彩,他在江西大学读的本科,后来到人民大学读研究生,毕业后到对外经贸大学当教授,讲授哲学。到四十岁的时候得了一场大病,当时差点死了,病好之后他忽然一下把很多问题都想明白了,就出家了。他是现在中国佛协会长传印长老的弟子,帮助传印长老管理东林寺,做了代住持(现在应该是住持)。大安法师有学问,又经历了人生的大的波折,修行很好。见面后,大安法师第一句话就对我讲:&现在中国有三亿多人失眠。为什么失眠?心里有烦恼,有挂碍。&那时我也正失眠得厉害。因为那时刚当社长,人事与经营上都有许多的麻烦,政治上又怕出问题,纠结到一块,很累。也可能是他看出来我比较憔悴,一见面他就对我讲这句话。他一边给我介绍寺院的历史,一边讲解一些佛法的道理。
我是2006年因为我母亲去世,为了排解心中极度的悲伤而去读佛学的书的,到2008年的时候,对佛学已经建立起兴趣,但是学到的佛学知识还不多。大安法师当时给我讲金刚经的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还用佛法分析了很多社会现象。吃完午饭后又在他的小图书室&&也是他的方丈室吧,给我们开示。当时陪同我一起去的有好几位官员。他说:&你们都在官场,我也知道你们当官的很不容易啊。表面上看你们很风光,呼风唤雨的,一出去前呼后拥。但我知道你们也有烦恼。有一次江西省一个市的市长&&一把手市长&&就找到我说,大安法师,我活不下去了,我只想自杀,只觉得自己的烦恼太重了。&
大安法师举这个例子,就是说实际上当官的精神压力也是很大的。近来常常有新闻报道说某某地方的官员自杀,说是抑郁症。抑郁症很可怕,极度忧郁,如果治不好,发展到最后,结果就是要自杀。如果侥幸没有死,救了过来,那抑郁症就消失了,否则就是要去死,只有去死一次才能得到解脱。当然形成抑郁的原因不一样,但都是很纠结、很烦恼。不是说他们当官的有权力、有钱,而且好像什么都可以做,为所欲为,这样就会快乐&&幸福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就是说一个人幸福不幸福,跟他的地位、权力、金钱没有什么关系,严格地说,跟他的知识也没有什么关系。而在于你主观的意识。可能一个讨饭的,今天讨到一块红薯,他吃红薯时就很幸福。
这就是为什么我好像对这些官位不太在意,好像有些偏执。我在经济时报,年,那算是我在职位上的顶峰吧,社长总编辑一身兼,什么权力都在我手中。但是实际上那时是很痛苦的。各种人事的纠葛、各方面的压力全在我身上,那种感觉还不能跟人说。我的意思就是,官位那些东西,现在我已经放下了,不再去追求。我本来对官职、金钱这些东西看得就比较淡&&并不是说,我该当的官不当,该拿的工资不要,而是说官位可有可无、收入可多可少,只要我能养家糊口就行,钱多多花,钱少就少花,那些已经不是我所追逐的东西,实际上在2009年、2010年的时候我已经想明白了。所以我在离开《经济时报》之前,已经把这些都放下了,继续留在那里,还是去其他单位,或者其他,我都想过,也都能接受。
换单位使我解除了人生一苦&&怨憎会苦,我打心底里高兴
但我当时还真没想过到出版社来。其实到这里挺好。我做新闻时曾经想过,到我年纪大一点,就去写书。在我的人生规划里也有这个东西。现在把我放到出版社来,真是得其所哉,我想什么时候写书就什么时候写,很方便。所以我从领导三百多人的报社到现在领导不到三十人的出版社,应该说反差挺大的,但其实挺好。而且我来到这里之后,跟这里的人没有任何矛盾&&对我来说全是新人,我跟他们从来没有共过事,既没有恩也没有仇。在报社那边人际关系很复杂的,从创刊初我就去了,在这十几年中积累了很多矛盾,有恩也有仇,有的人会把你视为眼中钉,可能有事没事都会找你的麻烦,告你一状之类的。
这在佛教里面有说法,人生有八苦,这是其中一苦,叫&怨憎会&苦,就是你抱怨的人、你憎恨的人还要经常跟你聚到一块,让你天天面对,这一苦是很多人都天天要面对的。你到办公室去,你办公桌对面坐了一个你很不喜欢的人,但你的因缘就让你坐在这个位置上,一时半会儿又离不开,那你怎么办?而现在上天就是给了我这么一个好机会,让我摆脱了&怨憎会苦&。当然也会有一些很好很喜欢的同事现在见不着了,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还能联系,还能见面。但是你能离开一个让你非常难受的环境,这是多好的事啊。如果让你自己选择离开,你可能下不了这个决心,即使你每天都要见到那个不喜欢的人,你也不会下决心离开,而且你也不一定有这么个机会。即使你想自己走,你可能也走不了。比方说你自己下了决心:我要到出版社来。那可能吗?没有你的位置。而现在,领导给你这么个机会,让你来到一个全新的地方,没有任何瓜葛,没有任何矛盾,你一下子跟所有的员工都成了朋友,在一块儿相处得很愉快。因为跟他们没有矛盾,我又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大家不可能去恨我。而且我全力以赴地工作,他们都觉得我是为大家好。所以这一年半我过得很愉快,这个人际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佛教讲人生是&八苦交煎&,哪八苦呢?生、老、病、死,这是四苦,这是四个最基本的苦,只要是人,一出生到这个世界上,这四个苦就逃不掉。生是一苦,人出生时是很痛苦的,离开母体那个温暖的环境,来到一个挺冷的地方,很害怕;老,比如现在我就老了,从年轻到现在我就一直在变老,老的过程中也会体察到生命的变迁,就会有不好的感觉&&你正在走向死亡;病,谁都免不了生病;而死,大家都知道,谁都免不了一死,这也是最痛苦、最可怕的。这些,年轻人、甚至中年人可能都体会不到,但到老年的时候就体会得非常清楚了。我就能清晰地感觉到我父亲在去世前的两年是非常痛苦的,很怕死,他意识到自己快要死了,他得的是心脏病,经常去抢救,经受折腾,非常恐惧(现在想起来这事还难受)。所以死这一苦是大家都避免不了的。这是四个基本的苦。
另外还有四个苦,我刚才说的&怨憎会&,这是一苦;还有&爱别离&苦,你爱的人常常要和你别离。像你,爱你的父母、爱你的兄弟姐妹,但你要到北京来上大学,或者你找一个女朋友,假期又要分离。你爱的人要和你分离,尤其是父母和孩子分离的时候是很揪心的。你现在没结婚没有孩子,所以你体察不到,其实你的父母在你来上学之前是应该很痛苦的。所以你放假回家的话,一定要多陪父母说说话,不要等到他们百年之后,就像我现在这样,父母在时没好好陪他们,现在很后悔。还有一苦叫做&求不得&苦,想找一份好工作、找一个好的女朋友,但是找不到,这就是求不得苦。还有一苦叫&五蕴炽盛苦&,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造成的苦。佛教的理论说,人是由五蕴组成的:色蕴,就是肉体;受蕴,有人打你一下你有感觉,这是受蕴;想,人家打了你一下,你要思考这是怎么回事,这是想蕴;行,他打我一拳,我得采取行动,我得反击啊,于是有行蕴。在这些过程中,你会产生很多的意识,这就是识,识蕴里面又分很多层次。人的五蕴每天都会造作很多东西,造作的过程会产生很多烦恼。这五蕴给了我们很多的烦恼,这就是五蕴炽盛的苦。
人生八苦交煎,如果想摆脱这八苦,就要参透。参透、觉悟,&觉悟&是一个很深的东西,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到底什么是觉悟。但不管觉悟不觉悟,我仅仅因为调了一个单位,就把人生一个很重要的&苦&去掉了,我非常高兴。怨憎会这个苦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而且很难化解,当然如果你很有智慧的话,也可以化解这个苦。心放得很大,能够容忍它,可以化解它,但一般人是做不到的,要有很高智慧的人才做得到。我到这里来,化解了一个这样一个苦,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我在报社呆了十六七年吧,大概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在这个苦中度过的,出不来,因为躲不开这个环境。当然这个原因可能会很复杂,有可能我做的不好,照顾的不周到,但也有可能是对方的原因。不管是什么原因吧,我现在摆脱了,而这一年半是我生活得最幸福的时候。我觉得即使是放弃了一些表面上比较辉煌的事,也很值得。我不是在说大话空话,我确实有自己的体会的,这一年半也是我睡觉睡得最好的时候。
台湾有个作家刘墉,在一篇文章中说到他儿子写作文的事,老师让学生采访家长,问&幸福的标准是什么?&他儿子就采访他,刘墉回答了九个字&&&吃得下,睡的香,笑得出& 。我记得在报社的时候,很多年我真的笑不出来,笑的时候也是勉强。但像现在,我笑的时候很开怀,现在我天天看见谁都是笑嘻嘻的,整天就是微笑,不是装出来的。用这个标准衡量,我这一年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是很高的,就是上班开车累一点,没有别的,唯一的不好就是上班远了。而且我这一年半也和同事们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每当有好书出来也是挺有成就感的。这些书出来对社会也有影响,虽然影响比较缓慢,没有在报纸登文章快,但是也是在做好事。
问:我也注意了您的新浪微博,您到了出版社,去年的5月19号,您发表了一篇微博,说:&来出版社已经三天,我发现我已经爱上了这个新行当。&您发表这条微博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境?
答:就是挺高兴的。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个就是自己真的感觉做出版挺有意思的;二来出版跟新闻是有关联的,落差不大;第三呢,在这个新单位,跟同事相处得也挺愉快的。就没有觉得不好。&&
过去种种已经与我无关,我现在就是一个出版人
问:从您最初做编辑,同时做记者,到总编辑,到后来做出版人,我帮您记录了三个称号&&&新华社首届十佳记者&、&中国最有良知的媒体人&和现在的&中国发展出版社社长&,您最喜欢的是哪一个?
答:(大笑)其实,禅宗讲&活在当下&,我对以前的东西都已经不在意。所谓的&最有良知的媒体人&也是过誉之词。有良知的媒体人多了,我只是在某个事件上表现出了我的良知,我偶尔也会看到这个称呼,但从来没觉得这应该是我的称号。简而言之,我就是一个有良知的新闻人。其实你就是做了那么一两件事。当然,在日常生活中也体现了自己的良知。&&
你刚才提到这三个称呼,我现在就是中国发展出版社的社长,或者说就是个出版人。过去的就和我没关系了。那些都是和过去的我有所关联。而且就在当时,比方说&新华社十佳记者&,我够不够格,都不好说。再有,像&最有良知的新闻人&,实际上是不能这么说的。我有良心,但不能说是最有良知的。我也不能说在我的职位上就百分之百地尽到了责任。只是说自己可能做了些努力,但是离一个完善的新闻人的要求还是有距离的。我在任时,该砍的稿子还是要砍,不然它会威胁到报纸的生存。所以那些称呼,那些虚名,我过去就不在意,现在更不在意,看得很淡。我现在就是一个出版人,出几本好书,我挺高兴,就行了,就这样。
一般人特别容易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应该有什么样的荣誉,有什么样的待遇。但我活了快五十年了,尤其是在学习了许多佛学的知识后,就感觉自己是很不完美的,很多事情是完全可以做得更好的。其实人生是有很多遗憾的,谁也不能说自己一直都正确。如果一直都是正确的话就成佛了,就觉悟了。事实上,你做的很多事情是不正确的,是不圆满的。常人就是再活若干辈子也圆满不了。佛教里有一个术语叫&有漏&,我们的人生都是有漏的人生。就像一个有孔洞的容器,我们在不断往里面装水的同时又不断往外漏。为什么?因为我们每天做着三类事情:有益的、有害的、无益也无害的。这三种行为你都有,或者说,在多数时候,你不自觉的所做的事情是有害的。只要你的行为不全是有益的,你做不到&无漏&,你的人生就是&有漏&的,你这一辈子下来一算账,你总是有很多遗憾的。
当然我现在还没有到总结自己的时候&&自己觉得还能再活一段时间,哈哈。但反思自己这些年,从年轻时候有自我意识开始,其实是有很多遗憾的。所以我这阵子在微博上写一个&每日一省&。年轻人也应该有这样一个概念:你们现在的路还很长,要争取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少作无益的事情。争取在自己年纪大的时候或者年老的时候,回忆起来,能够感觉这一辈子做的有意义的事情多于有害的或者说无意义的事情。而这一点在年轻时不容易体会到,年纪大的人,如果不学习有关觉悟的知识的话,也不一定体会得到。很多比我年纪大的人还糊涂着呢,感觉自己什么都挺好,自己没有错。但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做错事。因此千万不要图虚名,以为自己很伟大、挺高尚,其实不是那么回事。能够做到比常人相对好一点就不错了。不要自以为是。&
问:那依照您活在当下的思想,您对现在的这种生活也比较喜欢吧,包括微博、生活?
答:当然,我觉得写微博挺有意义。当然,你不能成为微博控,被微博控制了。我有段时间就是被微博控制了,后来反思了之后,我就把微博&@&我的那个提示给取消了,就是自己看不到有多少人@了,只留评论的提示。有时候@我的动不动几百人上千人,如果都去看的话,根本没那么多时间,而且会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很浮躁。微博只是一个你可以利用的平台,可以通过它传达一些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不要过多地互动,陷在里面出不来,那样反而成为一种烦恼,就不对了。
学佛是为了觉悟,为了更积极地生活,绝非避世
问:那您在新浪微博上也经常提到一些佛学的内容,您关注的人里也有很多法师、上师,您的谈话中也引用了很多佛学经典。抛开您当初接触佛学的初衷不说,您现在看佛学,是真的喜欢还是作为一种消极避世的手段?
答:哈哈,这就涉及到对佛教的看法。佛教界从来不认为佛教是一种宗教,他们认为佛教是一门教育。教育人如何做人,如何觉悟,怎样认识世界、认识人本来的面目。等你看清楚了你的本来面目,所有的烦恼就涣然冰释,就没有了,你看不清楚才有这么多烦恼,如果真看清楚了,人生的八苦也就不存在了。所以说佛教从实用的角度来说可以化解人的烦恼。从更高的层次说,佛教更加积极的是,教你达到更高的境界,就是&觉悟&,&佛&的本意就是&觉悟的人&,叫&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圆满的觉悟。佛既不是神也不是上帝,就是一个人,只是这个人已经圆满觉悟。佛已经知道宇宙是怎么回事了,我们还不知道,还在懵懂之中。佛已经看到了世界的本来面目,而且他的&身&、&口&、&意&都是纯净的,没有污染的。经过了很多很多次的轮回,他通过善行把曾经做过的不好的事情全都抵消掉了。在后面的时间,就只做善事,修&无漏&的道。
学习佛法不是为了让一个人避世的,相反,中国的大乘佛教是入世的,是用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小乘佛教的确有些避世。修行大乘佛教就是不仅自己要达到这个境界,也要帮助别人达到这个境界。这往往不是指物质上的,而是说,我要帮别人解除痛苦。法师就是帮助别人化解烦恼,这就是更大的帮助。所以佛教实际上是很积极、很入世的。学佛不是避世,而是用一种很智慧的方法来看待和对待这个世界的问题。
比如说我这一年半为什么吃得好、睡的好、笑得出?就是我解决了自己的思想问题,我解决了自己心里的问题。所以说佛教不是消极,是让你更积极地对待人生。所以我现在很主动地去工作,没有因为到这个小地方而逃避、应付了事。我考虑出版社的问题,首先是能让出版社的人过上更好的日子,在这个过程中,又出很多有意义的书,对社会有价值。我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不做坏书,哪怕挣再多钱也不做。我只做好书,让这个社会受到好的影响,向正的方面转化,虽然我的能力有限,但我会一点一点去做。你看,我这里没有一点消极的东西。我没有因为学了佛之后就说我看破了、无所谓了,就这么呆着吧,不是的。相反,是看得比较透彻了,对这个世界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你就会积极地去面对这个世界,就会努力做得更好,达到一个更好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你对事对人也就有了更好的认识,使你个人也有所提高。总之,学佛不是让人消极的,相反是让人积极的。&&
问:我读到一段您说过的算是比较透彻的一句话,就是把人生比作地铁一号线。
答:那不是我的原创,是由短信改编的。不过它确实很形象。&&
问:到最后,&乘客您好,八宝山到了&。这是感叹人生苦短,何不淡然。这句话第一次读的时候可能会发笑,读得多了又会有所感触。您应该很喜欢这句话吧?
答:其实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我的微博签名&因上精进,果上随缘。&这句话才是真正对人生有指导意义的。而那段微博稍微有些搞笑。但是它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从生到死是一个过程,什么都要经历的。从世间法的角度来说,你就不要计较那么多。实际上我们还是应该比这个更积极一些。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你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要尽可能做&无漏&的事情。你要积累自己的福德,让自己能够尽早觉悟。佛教讲轮回嘛,就是人的生命是无限的,你这一辈子觉悟不了,没关系,觉悟一点,这一生就开一条缝。
我对人的生命的时间概念,是西安广仁寺的仁钦上师给我讲的。我现在也开始认同:就是人的生命,不是这么短暂的一辈子就过去&&这些跟我们学的唯物论的道理是不一样的。现在我比较相信这一点,因为在生活中我们能看到种种的例子,表明人应该是有继承性的。譬如你的性格、你的知识、你的爱好、你的特长,你说你是从父母那里继承过来的也不对,因为即便是兄弟姐妹,即便是双胞胎,禀赋也会不同。其实它就是你过去生积累的。当然这个东西可能一般人不好理解、不一定认同吧。但是我是比较相信的,就是人的生命是无限的。
什么叫&因上精进,果上随缘&
回到刚才的话题,简要地说:第一,你不用太在意这一世的得失,人的一生没有那么大不了,但是也很宝贵。第二,好好利用今生的这个时间,尽可能多地积累自己的福德,努力去觉悟,尽早看到这个宇宙的、世界的本来面目,看到了你就解脱了,不看到你就永远在混沌之中。你总是要经历人生的八苦,你逃不掉,谁都逃不掉,包括那么伟大的人物。皇帝、伟人、哲人到老的时候也都很害怕死亡。真要觉悟的差不多了,也就解脱了。而刚才说的那条短信呢,主要就是让你放下一些东西,而比这个放下一些得失更高一层的,是要在有限的人生中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以慈悲心行善,多做善事,少做坏事,这样积累你的资粮,为有朝一日能够看到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做一些准备、储备。这是我现在对人生的看法。
所以我最喜欢那句&因上精进,果上随缘&。我们每时每刻都处在&因&这个位置上,也每时每刻都在接受&果&。比方说,我喝一口水,我就不渴了,喝水就是因,不渴是果。我穿衣服少了,得了感冒,穿衣服少了就是因,感冒就是果。每时每刻,你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起心动念就是因,因会导致下一步的果,这个果可能在很短的未来就出来,一秒钟、一分钟、一小时就出来了,也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若干年之后,或者下辈子、下下辈子才兑现,但事实上你逃不掉的,有因了就必然会有果。
在这样一个因果链之中,我们在因这个位置上一定要努力,要精进,所谓&精进&就是全力以赴地努力,叫&勇猛精进&。但你全力以赴地努力以后,你所得到的果是不是你所期望的果?这个不一定。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因上造业、作为,在我们不知道的久远的过去,我们可能已经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因也在发酵成长,以前的因造成的果可能也会影响最近的一个因,使我们付出努力本应得到的果发生某种变化。
比方说,1加1本来是等于2的,但是突然插进来一个因素(实际是过去发生的因),那果就不是2了,可能是1.5。但是如果你在因上做了努力,你会得到一个相对好的果,不会说做了努力得到的果反而比原来还差。所以,果上随缘就行了,因为你不能掌控你以前所做的事情,因为你不觉悟嘛,你没有意识到,以前做过什么根本不知道。既然这样,你就不要太在意这个果是2还是1.5。也可能你在久远的过去曾经种下好因,这次你的果就是2.5,比你想像的结果还好。不管是更好一点还是更差一点,都不要太在意,因为有些因素不是你能控制的。你能控制的就是把眼前这个因种好,那你就要精进。把因做到极致,那最后这两个&1&加起来可能就是2,甚至说2.5。如果你在1这个因上没有全力以赴,没有把另外一个1加上来,那你就等不到2,结果肯定是要差的。
总之,只要在因上全力以赴了,在果上你能得到什么就别管它,那不是你能够左右的,但是你应该相信,肯定会有一个相对好的果在等着你。所以,&因上精进,果上随缘&这句话,我觉得是把佛法的一个基本原理讲了出来,这是非常深的一个道理,也是很普遍、很常见、很容易理解的一个道理。有因就有果。所以你要在因上使劲努力。
就像你现在学习,你一定要全力以赴地学习。到你大学毕业的时候,无论是考研究生还是找工作,都要比不努力要好得多,反过来也是一样。大学的四年,如果你努力地学习,但到大学毕业时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工作,那你也不要在意,那是你过去种的某个因影响了你找到好工作,你继续努力,就会把那个不好的因慢慢化解掉了。
所以我最喜欢的就是这句话,我很想让年轻人都理解这句话,知道这句话的含义,这也是我刚才为什么说佛教是积极的。
问:那就是说,无论是这句&因上精进,果上随缘&还是&地铁一号线&都是在告诫我们,也是在提醒您自己,要活在当下,对吗?
答:对,你现在在这个地方,在这个时点上,你就努力去做,不管是学习也好、工作也好,不断去努力,就会有收获,我们必须这么做,我们也只能这么做。再一个呢,那个短信主要就是讲&果上随缘&,对什么事也别太在意,反正最后都是要到八宝山的。其实八宝山也没那么可怕,反正下辈子也还会再来的。所以人活着,一方面要&努力&,另一方面要&从容&。
我曾经跟年轻同事聊天,他们有很多的苦恼,我就说,如果我像你这样想的话,我到这里(出版社)来,我是不是就不活了?我从一个三百人的单位到一个三十人的单位,我是不是也应该去闹点情绪,甚至去自杀,或者说不来报到?我说,我遇到的事情比你们的要大。其实都没有什么,你要想明白了,其实就是人生换了一种活法嘛,挺有意思的,没有什么不好。都是人生嘛。
南怀瑾讲过一句话:人生的意义就是&人生&这两个字,就是让你去经历,你在这个经历中能悟到很多东西。你真正体会到人生意义的时候,就是你做人做得很成功的时候。就是说,没有哪一种人生是完全失败的,也没有哪一种人生是完全成功的,总有缺陷。是什么人生不重要,关键是如何去经历。
&&最后修改于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话2果上随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