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哪些动物受到了英雄的嘉奖任务哪里接

第二次世界大战秘闻
&&&&&&&&&&&&&&&&
/ 第二次世界大战秘闻 
红色谍星佐尔格秘闻
1941 年 11 月 18 日早晨 5 点钟,日本东京特高侦察员驾驶警车突然来到 德国《法兰克福日报》驻东京记者佐尔格家里,二话没说,就将只穿睡衣和 拖鞋的佐格尔簇拥进警车。佐格尔大声抗议说,逮捕他是非法的。
警察局指控佐尔格是苏联间谍。佐尔格供认:我是间谍,但不是苏联间 谍,而是德国间谍。案发后,苏联政府宣布:它与佐尔格毫无关系。
理查德·佐尔格, 1895 年 10 月 6 日生于俄国高加索巴库油田附近的 阿基堪德铺,父亲是德国工程师,母亲是普通的俄国妇女。佐尔格 3 岁时, 全家迁往德国,定居怕林郊区。1902 年,佐尔格进入柏林希特费尔德中学读 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佐尔格应征入伍,奔赴战场。战争期间,他作 战勇敢,膺获二级铁十字勋章。1916 年,佐尔格负伤住院时,结识了一个马 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开始接触一些共产主义经典著作。同年 10 月,他就学于 柏林大学经济系,秘密接触了社会主义组织。他暗下决心:“除学习之外, 还要参加有组织的革命活动。”1918 年 1 月,佐尔格正式退役转入基尔大学 学习并加入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1919 年加入德国共产党,担任德共秘密交 通员,初步显示出他的组织鼓动才能。1924 年,德共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佐尔格作为会议的正式代表出席会议,并负责会议的保卫工作。佐尔格的个性吸引了与会的苏共代表,他们建 议他去莫斯科,用他的才能为共产国际服务。1925 年,佐尔格来到苏联,定 居莫斯科,加入苏联国籍和苏联共产党,供职于共产国际新闻处。1927 年 2 月,佐尔格以共产国际特派员的身份驻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搜集情报。1928年 7 月,佐尔格出席了共产国际第六届世界代表大会。不久,苏联情报部部长别尔津招用佐尔格,在接受了严格的特种训练后,正式成为苏联谍报人员。1930 年 1 月,佐尔格被派往中国,搜集有关中国局势问题的情报。佐尔格取 道柏林,从德国《农业报》编辑部里搞到了一封介绍信,然后以该报记者的 身份来到上海,拜见了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工作人员,结识德国《法兰克福 日报》记者史沫特莱女士以及其它一些国际知名人士,很快建立了由一个苏 联人、一个波兰人、一个中国人、一个日本人组成的“上海小组”,广泛搜 集各种情报。佐尔格通过收买在南京政府工作的德国工程师、无线电通信军 官施特尔茨的中国太太,掌握了国民党南京总司令部及其所属部队的无线电 通信密码、德国军事顾问相互之间的无线电通信密码和一个德国军事顾问与 国民党中国进行联络的电话号码。此后,大量有关中国问题的情报源源不断 地飞往莫斯科。与此同时,佐尔格还向中国共产党通报国民党军队的动向, 对中国革命起了一定的作用。如他将有关国民党引进新式武器的情报通报中 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尚未投入使用时,红军便熟悉了这种武器。
1932 年 2 月,佐尔格完成了他在中国的使命,经海参崴回到莫斯科,受 到了有关部门的热烈欢迎。过上了一段安稳的生活。
1933 年 4 月的一天,佐尔格奉命来到别尔津的办公室。别尔津问他对今 后的工作有什么考虑,佐尔格激动地说:“在东京我也许能干点事。”这正 中别尔津的下怀。自从 20 年代日本干涉苏俄革命起,苏联一直把日本当作东 方最危险的敌人。“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决定在日本组建情报网,别尔 津正打算把这个任务文给佐尔格,两人一拍即合,经过具体的筹划,佐尔格 决定取道德国到日本。
柏林是佐尔格的第二故乡,他通过熟人和朋友从《法兰克福日报》编辑 部弄到了驻东京特派记者的身份证,9 月,佐尔格登舟破浪奔东京。
在东京,佐尔格利用记者的特殊身份,首先拜访了德国驻日大使馆的外 交官,认识了奥特少将,他俩一见如故。随后,他又结识外务省的要员。不 久,一个隐伏在日本的苏联谍报组织“拉姆宰”小组成立了,成员有南斯拉 夫籍的勃兰科·伏开利克(苏共党员)、德国人马克斯·克劳森(苏共党员)、 大崎秀实(日本《朝日新闻》记者)等,到 1941 年 11 月,这个小组发展到由 39 人组成的国际性组织。1933 年 10 月,佐尔格又加入德国纳粹党,进一步获得了工作的便利条件。1935 年 7 月,佐尔格搞到一份关于日本陆军体制、领导人、内部派系等内容的情报,“拉姆宰”小组初战告捷后来居上。佐尔格兴高采烈地绕道美 国、法国、波兰回莫斯科报告了工作情况,并获得了向德国使馆提供部分“情 报”的自由。苏军情报部指示他在日本注意隐蔽,等候起用。同年 9 月,佐 尔格回到日本后,确定了采取“座谈、讨论和研究的方式,用些无关紧要的 情报套取重要情报”的工作方针,经常出入德国使馆,使馆的工作人员对他 更是深信不疑,待如上宾。佐尔格在集中精力搞情报工作的同时,自然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记者”,他凭借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给《法兰克福日报》发回 了不少有质量的稿件,使自己在德国的声誉日增。1936 年,日本发生了“二·二六”事件,1400 名日本下层官兵举行叛乱。日本当局对政变内幕严加封锁。苏联指示“拉姆宰”小组摸清其中内情, 掌握日本局势的动向。佐尔格驱车来到奥特武官的办公室。奥特把他拉入一 间密室,说:柏林要求尽快摸清“二·二六”事件的内情和日本政局的发展 动向。说罢,随手递了一些零散材料给他。佐尔格带着材料回到自己的卧室, 与宫木、大崎等收集的情报放在一起分析;然后写了一份研究报告,大意是: 日本政局不会因此发生大的变化。这份材料分别被送到了柏林和莫斯科,双方都感到很满意。奥特因此受到了柏林的嘉奖,佐尔格因此得到了任何时候都可以阅读德国使馆所有文电材料的特权。
1937 年 7 月 7 日,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莫斯科指示佐尔格搜集有关 情况,预测战争前途。佐尔格以记者的身份到沈阳、多伦、张家口等 10 多个 中国城市及其附近乡村采访了中日双方的军人、老百姓和中国抗日组织的领 导人,综合有关情报,最后向苏联报告:战争将是长期的,日本难以取胜。 斯大林参考佐尔格的报告,决定援华抗日,让中国拖住日本,减轻日本对苏 联的压力。
1938 年 5 月,苏联远东军区陆军少将留希科夫越过中苏边境向日本投 诚。叛逃者立即被押到东京。留希科夫是负责苏联远东情报事务的高级官员, 除了掌握大量苏军机密情报外,还掌握了苏联谍报通信的密码,一旦被日本 人获取,后果十分严重。由于佐尔格是单线与总部联系的,留希科夫没有掌 握他的情况。因此,莫斯科致电佐尔格:尽一切可能得到“Y”(留希科夫的 代号)的情况。佐尔格原打算在审讯他以前把他干掉,但由于日本军部对他 严加保护,无法接近。怎么办?正当他百思不得其法的时候,奥特中将给他 来电话说有要事相商。佐尔格立即驱车前往。奥特开门见山地说:明天日本 人要正式讯问留希科夫。为了表示德日友好关系,日本特高同意柏林派特别
调查组参加讯问,柏林指示他俩前去。佐尔格表面故作震惊,立即表示服从。 审讯过后,佐尔格立即向莫斯科发了一份密电:熊已被解剖,兽医掌握了它 的神经脉络和五脏器官位置。莫斯科接到电文后,知道留希科夫已将苏军在 远东的情况和远东谍报密码交给了日本人,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堵住了缺口。
1938 年,日苏关系十分紧张。佐尔格从日本社会的种种事件和收集到的 有关材料分析得出结论报告莫斯科:关东军正在积极准备向苏联发动武装入 侵。苏军加强了战备。哈拉哈河战役前夕,关于关东军部署、武器装备、战 争物资的运输等详细情报,又及时送到了莫斯科。开战后,苏军获胜。日本 被迫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签订停战协定。
1939 年 5 月,德国新任驻泰国大使馆陆军武官肖尔中校来到东京,他是 佐尔格的朋友,他向佐尔格透露了希特勒可能将于 6 月 20 日或推迟二三天进 攻苏联的情报。佐尔格彻底摸清情况后,用无线电通知莫斯科:德国将于 6月 22 日进攻苏联,兵力力 170~190 个师。
1941 年 8 月 23 日,日本最高统帅部在东京开会,作出了“今年不向苏 联宣战”的决定,佐尔格立即向莫斯科报告了会议情况。斯大林从东线抽调 了准备用于对付日本进攻的 11 个步师 25 万人到西线作战,将德军遏制在莫 斯科城下。约在 1941 年 10 月中旬,佐尔格又向莫斯科报告:日美关系相当紧张,日本可能几周内向美国开战。 佐尔格的所作所为早就引起了日本宪兵和特高的注意,但日本碍于日德友好,佐尔格是德国使馆的贵宾,不敢轻易下手。东京警察厅曾将他的情人石井花子叫去盘问。花子说这纯是信口雌黄,根本没有这回事。实际上,佐 尔格从未跟她透露过自己的真实身份。佐尔格知道石井花子被传讯后,十分 震惊,但表面故作镇静,并大胆而礼貌地批评了日本东京警察厅打扰了一位 盟国朋友,弄得警察厅十分不好意思,只好赔礼道歉。然而,东京警察厅并 没有就此罢休,它决心从打击日本共产党入手。警察局首先拘留了曾于 1939 年被捕的日共党员伊东立的管家青柳喜久代,通过她供出了美共党员北林智 子,北林智子在受审时无意中提到了宫木的名字。日本当局立即逮捕了宫木, 宫木受刑不过,于 10 月 12 日招出佐尔格及其他小组成员。于是,佐尔格“拉 姆宰”小组的全体成员被一网打尽。苏联害怕佐尔格案件影响日苏之间的“和平”关系,矢口否认他是苏联间谍。
佐尔格在狱中,开始咬定自己是德国间谍,企图在险境中摆脱绝境。后 来实在躲避不过后,尽管受尽非人的酷刑,但他“对国际共产主义保持着金 石般的信心”。1944 年佐尔格在东京被秘密绞死,终年 49 岁。
1964 年 11 月 5 日,苏联政府追授佐尔格为最高苏联英雄。为了纪念他, 苏联的一艘油船、莫斯科的一条街道以佐尔格命名。1965 年还发行佐尔格纪 念邮票。
佐尔格间谍案只是谍海一例。有谁知道,现在以记者身份从事谍报工作 的人有多少呢?(徐永汉撰)美国在二战中的秘密武器——以日制日
在半个世纪以前的那场战争中,日本的军事指挥官没有把他们的战时军 事通信编成密码。因为他们以为他们的语言在外国人看起来、听起来奇特古 怪。
但是,日本帝国的军队不知道美国在二战中使用了秘密武器——军事情 报处。该机构中有 6000 名通晓日语的美籍日本人在从阿留申群岛到冲绳岛的 每一个重大太平洋战役中担任翻译。他们设法从俘虏的口中获得最新的有用 情报,窃听日本飞行员与基地之间的谈话。
现年 79 岁的林恩·克罗斯特的新著《战火中的荣誉》披露了这一段故 事。克罗斯特当年在担任美联社驻华盛顿记者时受檀香山的《明星公报》之 聘,前往采访夏威夷军人的英勇事迹。在那里,她结识了美籍日本军人,并 且在此后的 50 年里一直同他们保持着这种友谊。
多年以后,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上将的情报官查尔斯·威洛比少将在一 次讲话中估计说,在太平洋战场上, 6000 名第一代美籍日本人“拯救了 100 万美国军人的生命,并且将太平洋战争缩短了两年”。
通晓日语的第一代美籍日本军人一共翻译了 2000 多万份缴获的文件, 审讯了 1.4 万名日军俘虏,有时还能从俘虏口中掏出出人意外的情报。但是,克罗斯特认为,这些美籍日本军人仍然受到歧视,遭人白眼。克罗斯待表示,这就是她写作这本书的原因。她说:”必须让世人知道这件事 情,美国人不知道在那场保存民主制度的战争中,美籍日本人进行过一场多 么艰苦卓绝的斗争。”(玉玲撰)中途岛之役日军失利之谜
1940 年 9 月,德、意、日法西斯签订了三国公约。不久,日本发动了太 平洋战争。日军在偷袭珍珠港、攻占菲律宾群岛、马来西亚、新加坡和缅甸 的仰光后,又于 1942 年夏出动联合舰队 10 万余人,舰艇 350 艘、飞机 1000 架,发动了空前规模的中途岛战役。
在日本加紧部署进攻中途岛过程中,美国成功地破译了日军的密电码, 从而弄清了日军的作战部署,将计就计地给日军设置陷阱,并将两艘航空母 舰埋伏在中途岛东北 200 英里的海面上。
战役从 6 月 4 日拉开序幕,至次日凌晨 2 时 50 分结束。日军落进美军 预先设置好的口袋之中,山本五十六指挥的日本舰队,损失了航空母舰 4 艘、 重型巡洋舰 1 艘和作战飞机 332 架。山本五十六大将本人也落了个机毁人亡 的可耻下场。
中途岛之战成了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从此,日军丧失了进攻能力,被 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每况愈下,直至彻底败降。(彭训厚撰)元帅误坠迷魂阵
二次大战期间,英国第 8 集团军与法西斯意大利军队双方在利比亚战役 中,英军之所以能以 36000 余人战胜意大利 31 万强大优势的军队,就是因为 意军元帅格拉齐亚尼迷迷糊糊地陷入了英国设置的“怪圈”。
1940 年 12 月,英军获得了意军即将发动进攻的情报。为了对付爆发力 强、攻势凌厉的意军,英军运用了大规模战役欺骗手段——用数百个橡皮充 气制做了假坦克、假野炮和假载重汽车,又为这些假冒伪劣军品修造了模拟 公路和坦克履带压碾的痕迹,并将这些情况一直显示到地中海沿岸的西迪拜 拉尼地区。同时大量动员当地居民牵引着带拖把的骆驼和马群,一批接一批 的在公路上奔驰,扬起了漫天尘埃。意军的高空侦察机报告说:“发现了英 军一支庞大的机械化部队正在向意军的筑垒地域开进。”意军拍摄的航空照 片上呈现出,在意军的右翼有英军大量坦克集结和重炮兵部署,意军元帅格 拉齐亚尼在一大堆令人眼花缭乱的英军情报面前,忘记了英国有句谚语:“除 了你别的都是假的”,统统信以为真。为了避免英军从翼侧的攻击,他改变 了主意,决计停止进攻,沿亚历山大公路一线组织防御。意军在“一边倒” 的作战思想指导下,把注意力集中在右翼,对其它方向疏于戒备。英军在夹 击中遇到天上掉馅饼,抓紧时机调整部署,调来援兵。在 12 月 9 日这天,英 军坦克第 7 师和印度步兵第 4 师联合组成突击兵团,穿越意军营地之间未设 防的 30 公里宽的间隙地,迂回到意军侧后,突然发起攻击。英军的这一招完 全出乎意军意外,意军一下子乱了营,指挥部对部队失去了控制,各营地几 乎不战而降。英军乖胜追击退却之敌,继续向利比亚内地发展战果。1941 年2 月 6 日进占班加西,取得了战役全胜,扭转了被动局面。貌似强大的意军败退 800 余公里,损失坦克 400 余辆,火炮近 1300 门,被俘官兵 13 万余人, 一败涂地。(董仁棠撰)苏德战争前夕的秘密战争
在战场上的血腥交战之前,一场颇为顽强而激烈的斗争在“看不见的战 线上”进行着。
苏德战争前夕,德国的间谍和反间谍组织在卡纳利斯、舍伦贝格和希姆 莱将军的领导下,对苏联进行了空前规模和空前残酷的秘密战争。
这些行动遭到了苏联间谍和反间谍机构针锋相对的抵抗。1940 年,当法 西斯德国对苏联的进攻准备甚嚣尘上的时候,苏联间谍机构的活动也得到了 特别的加强。他们通过各种间谍和外交渠道,从东京、波恩,以后又从柏林、 伦敦、华盛顿、华沙、安卡拉等地,从不同的来源得到了大量供政界和军界 高级人士参阅的情报。
1940 年 7 月,戈利科夫将军被任命为苏联红军总参谋部情报部部长。该 组织掌握了大量的关于希特勒法西斯德国觊觎苏维埃国家的情报。关于希特 勒法西斯德国的军事潜力、动员措施、新编部队、武装力量的总数,以及希 特勒师团的数量、配属及在战场上的部署,和总指挥部的战略预备队等情报 应有尽有。从 1940 年夏天开始,德国法国斯军队从西欧和中欧各占领国及巴 尔干地区和德国本上向东方大规模地调动,都处于苏联的监视之下。
苏联谍报人员向中央通报了从波罗的海至黑海沿岸,苏联整个西部边界 希特勒法西斯各集团军及各军、师的数量、构成和部署情况。例如,关于 1941年 6 月 1 日情况的总情报部第 5 号通报中就提供了整个东部战线德国军队数量的全面情报,而且还把苏联西部每个边防军区(包括波罗的海边防军区、 西部边防军区、基辅边防军区)从边界线起深达 400 公里以内的情况搞得清 清楚楚。同时还摸清了部署在罗马尼亚和芬兰领土上的德国师团的数量。正如朱可夫元帅证实的那样,苏联情报机构还掌握了进攻苏联的德国法西斯军队实施突击的主要战略方向及这一进攻的日期。情报部长戈利科夫在1941 年 3 月 20 日的报告中援引驻柏林武官的一份通报指出,“针对苏联的 军事行动预计在 1941 年 5 月 15 日至 6 月 15 日之间开始”。然而,从报告所 引用的情报得出的结论实际上却抹杀了它们的作用。总结论称,“有关反对 苏联的战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于今年春天的种种传闻和文件必须作为英国、甚 至可能是德国间谍机构施放的烟幕看待。”此类不可信的结论,不可能促进国防人民委员部和斯大林正确观点和正确领导的形成。尽管来自总情报部部长的情报总是立即向斯大林报告。 当时曾任红军总参谋长的朱可夫元帅承认说,“在危险的战争局势日益迫近的时候,我们作为军人所能做的不可能使斯大林相信同德国的战争在最近时期爆发的必然性和证明早些采取战役动员计划规定的应急措施的必要 性。”虽然“这些措施因为双方实力相差过于悬殊而不能保证击退敌人的突 袭取得完全成功”,但苏联的军队“能够更有组织地参加战斗,因而也就能 给敌人造成十分重大的损失。”来目德国的令人忧虑的消息
从 1940 年夏开始,苏联驻各国外文代表、武官及其工作人员系统而全 面地报告了德国准备对苏战争的情报。这类情报还可从欧洲反法西斯地下组 织、从共产主义者那里获得。
德国的反法西斯主义者,以及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其他国家的反法西 斯主义者都把援助苏联看成是自己的国际主义义务。德国的反法西斯主义者 冒着生命危险,克服罕见困难,在德国占领国和中立国中收集了许多有关希
特勒法西斯德国的军事计划、军事一经济潜力的重要情报和其他资料。这些 情报和资料有助于苏联从而也有助于各国人民从法西斯奴役下解放出来。
代号为“红色合唱队”的德国反法西斯抵抗组织能够接触到盖世太保的 文件,它给了苏联以巨大的帮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这个最重要的 抵抗组织的为首人物有阿尔维特·哈尔纳克博士、哈罗·舒尔茨—博伊赞中 校和德国共产党活动家荣恩·齐格及威廉·古多弗。
参加该组织的成员还有共产党员汉斯·科比、奥托·格拉博夫斯基、赫 尔贝特·格拉塞、瓦尔特·胡泽曼、作家正当·库克霍夫、医生荣恩·里姆 麦斯特等。此外,一些社会民主主义者和无党派人士,工人和学者,教员和 演员,画家和职员,士兵和军官也都是它的成员。这些人都是德国勇敢的爱 国者和坚定的国际主义者,是苏联人民忠诚的朋友。他们在地下状态中为消 灭法西斯,建立和平民主的德国而奋斗。“红色合唱队”的活动和斗争一直 持续到 1942 年 8 月被希姆莱间谍机构破获为止。
德国的反法西斯主义者克服了许多难以置信的困难,在极为残酷的白色 恐怖笼罩法西斯德国的条件下,每时每刻都冒着生命危险寻找渠道,以便把 苏联面临的威胁告诉在德国的苏联人。1941 年 2 月中旬,一位印刷工人走进 了苏联驻柏林领事馆,他带来了一本俄德会话手册,上面是用拉丁文铅字排 印出来的俄语句型,如“你是共产党员吗?”“举起手来!”“我要开枪了”, “投降吧”等等。这本会话手册很快就被寄往莫斯科。1941 年曾在驻德苏联 大使馆工作的别列日科夫写道,“从 3 月份开始,有关希特勒准备进攻苏联 的可靠传闻慢慢扩散到整个柏林。而提及的进攻日期却往往不尽一致??有 的说 4 月 6 日,有的说 4 月 20 日,有的说 5 月 18日,最后才是正确日期——6 月 22 日。”
1941 年 5 月底,使馆外交官谢苗诺夫参赞和切尔内舍夫武官撰写了一份 详细的报告。“这份报告的主要结论是,德国进攻苏联的实际准备业已完成, 而且对这种准备的规模也不容怀疑,它的军队和技术装备的集结都已大功告 成。因此,德国对苏联的进攻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苏联驻柏林的海军武官沃龙佐夫上校从柏林发出了令人忧虑的消息。海军人民委员(1946 年后改为部长)库兹涅佐夫上将在 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他不仅通报了德国人的准备情况,而且还说出了几乎是准确的战争开始日期。”
但是,海军人民委员对收到的情报没有给予应有的评价。在库兹涅佐夫 呈送给斯大林的一份简短报告中,竟把沃龙佐夫从柏林提交的情报说成是“虚 假的”。因此,这份情报和其他许多报告一样,只不过成了“可疑”性的预 告而已。“拉姆宰”从东京发出的无线电报 苏联情报员理查德·佐尔格(即拉姆宰)在德国驻东京使馆工作,能够接触到法西斯大使艾根·奥特来往的秘密书信,他从东京发回了有关法西斯 德国准备进攻苏联的重要情报。在希特勒签署“巴巴罗萨”计划整整一个月前,即 1940 年 11月 18 日,“拉姆宰”小组就得到了有关苏联面临来自德国方面危 险的第一份报告。佐尔格借口同一个从德国来的人谈话,就把法西斯德国准备进攻苏联所采取的措施告诉了他。在希特勒签署“巴巴罗萨”计划 10 天以后,即 1940 年 12 月 28 日,佐尔格通过
无线电发出了如下电文:“在德苏边界现已集结了 80 个德国师,希特 勒企图沿哈尔科夫—莫斯科—列宁格勒—线占领苏联领土。”1941 年初,佐尔格向中央报告了通过从德国抵日本的特使那 里获得的有关德国部队在苏联边界加紧集结和从法国调遣兵力的情报。他报告说,德国在与苏联接壤的东部边界上已完成了战斗 工事的构筑。5 月 21 日,他们又向中央作了如下报告:“德国拥有 150 个师组成的 9 个集团军用以对付苏联。”到 5 月底,佐尔格转发了德国 驻东京大使奥特的声明,“德国对苏联的进攻预定在 6 月中旬”。6 月 1 日,他又发回如下电文:“苏德战争预料在 6 月 15 日爆 发??最猛烈的进攻将由德军左翼部队实施。”“在东部边界(指德国和苏联接壤部分。——作者注)目前已集结了 170~190 个师,主要方向(指 进攻方向。——作者注)将针对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然后就是乌克兰。”
而理查德·佐尔格 6 月 15 日发回的两份无线电报有着特殊的价值。其 中第一份称“战争将于 6 月 22 日开始”;而第二份则指出:“6 月 22 日拂 晓将在宽阔的正面展开进攻。拉姆宰(签字)”多拉发自瑞士的报告 从瑞士方面也发出了有关希特勒准备进攻苏联的消息。 在这个中立国建有以匈牙利共产党员山多尔·拉多为首的情报组织——多拉。德国的反法西斯主义者鲁道夫·缪斯勒(即吕齐)是拉多获取极有价值情报的一个来源。他与几个德国将军和军官组成的取名为“维金人”的小 组保持着联系。这些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和大战期间都在武装部队总参 谋部和最高统帅部任职。就在绝密级的“巴巴罗萨”计划签署 20 天以后,缪 斯勒通过“维金人”小组掌握了它。这些情报很快报告给了莫斯科。拉多转告了有关德国法西斯军队向东方、向苏联边界调集以及军队的组成和装备方面的准确情报。1941 年 2 月底,山多尔·拉多向中央报告说:“德国目前在东方拥有150 个师的兵力??德国将于 5 月底开始进攻。”到 3 月底,拉多又作了准 确的说明:希特勒已将战役(指“巴巴罗萨”计划)推迟 4 周实施。1941 年 6 月 12 日,山多尔·拉多向莫斯科发出了一份特别重要的无线电报:“对苏联的总攻将于 6 月 22 日星期天凌晨开始”。 苏联驻法大使博戈莫洛夫和武官苏斯洛纳洛夫也从法国发来了关于法西斯德国强化军备的警告。来自华盛顿的警告
1940 年 8 月的一个炎热的晚上,同美国情报机关有联系的美国商务参赞 爱迪生·伍德斯在柏林一家剧院会见了第三帝国的一位国民。他是一位上层 分子,同帝国银行经理雅尔曼·沙希特有交往,并且能够进入到武装力量最 高统帅部。但更重要的在于他是反希特勒在野党的一名成员。在秘密会见时, 德国人不露声色地把一张小纸条递给了美国外交官。当伍德斯回家打开小纸 条时,就看到如下一句话:“希特勒的大本营已开过有关准备对俄国进行战 争的会议。”
伍德斯火速将这份情报发送给美国国务院。但是,正如当时美国国务卿 科德尔·赫尔所记述的那样,人们对此都持怀疑态度。因为希特勒当时已经 在同英国进行激战。
1941 年 1 月,就在“巴巴罗萨”计划刚刚通过之后,情报工作人员伍德 斯就将文件的复制本送交到国务院,当时担任联邦调查局局长的埃德加·胡 佛就承认了它的可靠性。国务院还通过其他渠道收到了能证实伍德斯情报的 旁证。1941 年 1 月,赫尔向罗斯福总统报告了有关法西斯德国准备进攻苏联 的情报。
在与自己的部属开会协商以后,罗斯福下达指示,要求将有关希特勒侵 略苏联的计划通报给苏联驻华盛顿大使乌曼斯基。1941 年 3 月 1 日,副国务 卿威廉召见了乌曼斯基,同时向他介绍了经由伍德斯收到的情报。据赫尔说, 大使默默地听完他的介绍后,只沉思片刻,就对美国政府提供极有价值的情 报表示了谢意。他并且表示,将以最快速度把它通报给苏联政府。
3 月 20 日,威廉又向乌曼斯基证实自己 3 月 1 日所作的通报,同时还补 充了一系列新情况。来目英国的“闪电”情报
1941 年 1 月 17 日,英国联合情报局(三军种都有代表参加)掌握了有 关法西斯德国准备进攻苏联的新的事实:“(1)有不少新的迹象说明德国进攻俄国的企图。(2)德国的军事意图为以下三个主要事实所证明: (a)军事部署;(b)公路和铁路交通线的改善; (c)野战燃料库、装备库的修建等等。(3)涉及与俄国有关的军事部署需要指出的有: 挪威:有消息认为,在那尔维克北部地区已驻有 2 个德国师?? 芬兰:德国军队得到了加强。芬兰是德国的一个盟友。波兰:在 1940 年 6 月至 8 月期间,在其东部边界的德国师的数量已从23 个增加到 70 个左右(即拥有 150~200 万人),在俄德边界附近正在构筑 筑垒工程。斯洛伐克:有消息认为,此问已拥有 6 个师。罗马尼亚:有消息认为,目前这里驻有 8 个大大增强了的德国师。
(4)至于交通线,那么在波兰领土上通往德国和俄国边界的道路改善 正加紧进行??(5)针对俄国战役的燃料和装备运输正在进行之中。”
然而,英国情报局认为槽国军队的调动和在毗邻俄国边界的军事准备都 是“正常”的。联合情报局认为,击溃英国依然是德国的主要目标。1941 年 3 月底,驻伯尔尼武官向伦敦通报了下述内容:
“如果他们得出结论(指柏林方面。——作者注)认为对英国的进攻不 会成功,那么进攻俄国的准备(指德国。——作者注)将以最快速度进行。(1)征召新兵的工作在努力继续进行;
(2)有消息说现在组建了 3 个集团军群,其临时指挥部设在汉堡、布 雷斯顿和柏林;(3)继续动员包括 6 个摩托化军在内的新兵团;(4)组建新的坦克部队和增加 36 吨坦克的生产;(5)印制俄国钱币;(6)在华沙近郊修建秘密机场;(7)通过对华沙至斯洛伐克的航空摄影绘制出俄德边界地图??(10)把指挥官从西线抽调到东线;(11)一位工兵部队的军官说,他正在东普鲁士一个能承受 36 吨的桥梁工地上训练自己的部队;(12)为在俄国开展工作的行政机构准备正在罗马尼亚进行;(13)波—俄边界正在修筑工事。” 这份情报是从一位在柏林的英国暗探那里得到的。 权威的《泰晤士报》推测说,“希特勒很可能为动用自己军队进攻俄国的巨大诱惑所摆布。” 在英国和其他国家日益扩散的有关传闻是:德国从西线抽调自己的部队集结于与苏联接壤的边界,在波兰正在修建公路、铁路和机场,在罗马尼亚 和芬兰正在进行秘密军事准备等等。
1941 年 3 月底,邱吉尔获悉了德国的坦克部队已从布加勒斯特调遭到克 拉科大的消息。“对我来说,”他写道,“这真是一个照亮东方一切状况的 闪电。向克拉科夫突然调集如此庞大而又为巴尔干地区所需要的坦克部队, 只能表明希特勒将于 5 月进攻俄国的意图。”4 月 7 日,联合情报局向邱吉尔报告说,“在欧洲正到处流传 关于德国人入侵俄国的消息”,德国“将要与俄国交战”。 在得到这些极为重要的情报以后,邱吉尔通过艾登给驻莫斯 科的英国大使克里普斯发去一封信函,提请他立即将这些情况通 知苏联政府。然而??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这封信却被搁置起 来。邱吉尔致函文登指出,“我认为我给斯大林的这封个人信函有 着特殊的作用,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阻止它的寄递,大使也不 明白这些事实的军事意义。”4 月 22 日,邱吉尔给斯大林的信函才 转交到他手中。这样,几乎丧失了 3 周时间。而且还如朱可夫元 帅所记述的那样,斯大林“是以怀疑的态度看待这件事的”。4 月 4 日,英国外交部给斯坦福·克里普斯拍去一份电报,电文称:“希特勒目前进攻南斯拉夫的企图将推迟他先前作出的威胁(指战争。——作者注)苏联政府的计划。如果这样,对苏联政府 来说就可利用这一机会来加强自己的阵地。这一延期表明,敌人 的实力是有限的??应当让苏联政府明白??希特勒只要力所能 及,他迟早要进攻(苏联。——作者注)。”英国外交部委托大使将 这一极为重要的情报告诉斯大林。4 月 16 日,艾登与苏联全权代表马伊斯基在伦敦举行了会谈。会谈涉及了在法西斯德国对苏联威胁日益增长的条件下改善英—苏关系的问题。 “据我方证实,”艾登对大使说,“德国的军事意图是没有止境 的,无论是目前还是今后几个月对苏联的进攻都是如此??现有大量证据证明他(指希特勒。——作者注)消灭苏联的决心。面临这种局势,十分 希望就我们两国间的关系问题友好地交换意见??以实现尽可能的接近。”苏联大使重申了苏联政府改善与英国关系的愿望。 英国政府从各情报机构和通过各种渠道得到了大量关于德国准备进攻苏联的情报。
在艾登和马伊斯基 1941 年 6 月 5 日、10 日和 13 日举行的会谈中,艾登 向大使预报了希特勒法西斯德国“威胁到苏联的危险”。特别是在 6 月 13 日的会谈中,艾登对大使说,如果德国进攻苏联,英国政府就将准备援助苏 维埃国家,动用英国空军对付德国人,以及向莫斯科派遣军事代表团和实际 上给予尽可能的军事援助。在6月14日艾登致苏联政府的照会中又通报了“德
国军队在苏联边界上集结”的情报。 来自华沙、安卡拉、罗马等地的警报信号
1941 年 5 月 5 日,华沙方面向斯大林通报了德国准备进攻苏联的消息。 通报指出,“在华沙和波兰领土上的军事准备是公开进行的,因此,德国官 兵便把即将到来的德苏之战作为既定之事公开议论。战争预计在春季野外作 业结束后爆发。”
1941 年 6 月 6 日,斯大林收到了有关德国和罗马尼亚军队共 400 万官兵 在苏—德边界集结的侦察情报。
来自安卡拉绝对可靠的情报来源说,“在土耳其新闻界和外交界中,有 关德国对苏战争的传闻非常厉害。德国已在苏联边界上集结了 120 个步兵 师,现正在罗马尼亚和芬兰进行紧急动员。”
6 月 19 日 16 时许,美国新闻记者基尼戈打电话给苏联驻罗马的全权代 表处,请求戈列尔金大使紧急接见。这次会见安排在 18 时举行。
“基尼戈开门见山地表示,他这次拜访的紧迫性是由非常情况促成的。 也就是说,他基尼戈刚刚从绝对可靠的消息来源获悉,在与苏联接壤的边界 上的布列斯特地域和其他地段,德国已集结了大量的炮兵、坦克师、步兵部 队和航空兵(还列举出了部队、坦克、火炮和飞机的数量)。据他掌握的情 报表明,对苏联的进攻预定在 1941 年 6 月 22 日星期天的早晨。”甚至德国驻莫斯科使馆,其中有共产党员、反法西斯主义者格哈尔德·凯格尔也向苏联主管机关提供了有关法西斯德国进攻苏联的确切时间。 情报中还有德国驻莫斯科大使舒伦堡本人提供的有关“元首想发动对苏战争”的消息。
然而,所有这些警告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至今我们也不很清楚 究竟为什么如此。(薛松辑)太平洋战争中的秘密武器——纳瓦霍语密码
1942 年,纳瓦霍族的精英们设计出一种不可破译的密码,使日军如堕五 里雾中,从而帮助美国赢得了太平洋战争的胜利。
藏匿高度机密和复杂编制规则的密码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密码编译 者的骄傲。那些高水平设计的大作,被冠以“谜”、“紫色”和“炸弹”一 类代号。这些黑匣子利用转子和棘轮结构把要转达的信息隐含在稠密的字符 之中。但是,在太平洋水域发动攻击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所使用的“密码机” 却是“纳瓦霍人”(印第安人的一个主要部族)。
在大部分影片中,纳瓦霍人的形象是讲原始的洋泾浜英语,保留着骑马 打仗的传统。但是,经历了被殖民青征服后的漫长岁月,这个民族的一群爱 国者把他们的语言精炼为适合战争需要的利器。他们为一个环绕自己民族保 留居住区的民族而投身战争。他们的足迹遍及太平洋水域的每一处海滩,从 瓜达尔卡纳尔岛(所罗门群岛)到冲绳岛(日本)。可是,他们的事迹却顶 多成为战争史中的一个注脚。他们就是纳瓦霍语密码译员。他们设计和应用 的口语密码在军事史上是少有的不可破译的密码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有 3600 多名纳瓦霍人在军中服役,但其中只有 420 名是纳瓦霍语密码译员。在亚洲一太平洋战场上的海军陆战队的全部6 个师中,他们编译和解译密码的速度比任何密码机都要快。他们用纳瓦霍 日常用语和自己设计的 400 个左右的暗码词汇构造的密码使日本人困惑不 解。尽管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的登陆行动中,他们的密码极少被那些持怀疑态 度的军官所使用,但是指挥官们后来逐渐把它视为“快速传递机密军事电文 所不可缺少的手段”。在三年生死攸关的战事中,这些通晓多种语言的纳瓦 霍人向人们证明,当英雄主义向人类呼唤之际,这个民族——他们也以缄默 寡言著称——会显示出举足轻重的智慧和力量。基思·利特尔像他那一代美国人一样,清楚地记得自己是在什么地点听到珍珠港遭受袭击的消息的。他现在已是一个 60 多 岁、满脸皱纹但精神矍铄的老人了。利特尔回忆起他当时正在亚利桑那州加那多民族保留居住区中的一所寄宿学校中就读。记得有一天,他们正在打野味的一个同学跑来说:“喂,珍珠港被炸了!”“珍珠港在哪儿?”“在 夏威夷。”“谁干的?”“日本人。”“为什么?”“他们恨美国人,他们 要杀死所有美国人。”“包括我们吗?”“是的,也包括我们。”“当即我 们都立下了誓言。我们中大部分人都是十五六岁。我们保证一定要驱逐日本 人,而不是在这儿打兔子。” 次日一早,纳瓦霍民族保留地的总督向办公室的窗外望去,见到十几个披着红色印花布中的人站在那里,手持猎枪,一副要立即开赴前线的架式。 一年前,鉴于世界的战争局势,纳瓦霍民族议会已经一致通过决议,要坚决 保卫美国,抵御入侵。议会宣布:“作为美洲的土著居民,没有人比我们对 美国更为忠贞不二。”但是志愿者却被送了回来,原因是国家尚未发出征兵 令。再说,他们中的大郡分人只能讲纳瓦霍语。
在战争爆发之际,菲利浦·约翰斯顿还是一名戴着金丝眼镜、衣着举止 十分传统的土木工程师。他是传教士的儿子,在纳瓦霍民族保留居住区长大, 说一口流利的纳瓦霍语。在一次战斗演习中,他有机会读到有关美军土著语 言测试的消息,于是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制约敌人的好主意。在第一次世界大
战期间,在美军和加拿大军中服役的印弟安人曾经使用他们本族语言传递情 报。但由于缺少像“机枪”和“手榴弹”一类的词汇,其应用受到限制。1942 年初,约翰斯顿来到位于圣迭戈市北部的海军陆战队埃里奥特营地,提出使 用一种现代密码的建议。这种密码保证不会被破译。海军陆战队起初对此持 怀疑态度。但是,约翰斯顿去而复返,带回一些纳瓦霍族朋友。试验进行了15 分钟,在海军陆战队高级官员口授指令的同时,要传达的信息很快被从英 语译成纳瓦霍语,之后很快又被重新译成英语。1942 年 4 月,正当日本人押 送美国战俘在“巴丹死亡大遣送”途中,海军陆战队征募人员来到纳瓦霍族 居住区。
虽然海军陆战队的足迹已遍及从蒙特苏马城堡到的黎波里海岸的广大 地区,但他们还从未见过像纳瓦霍民族保留居住区这样的地方。在西南部荒 凉的高原上,总数不足 4 万的纳瓦霍居民散布在像西弗吉尼亚大小的地区 里。民族保留居住区内几乎没有柏油路、没有水电供应,只有少得可怜的几 所学校。几乎所有纳瓦霍人都以牧羊为生,他们住在叫做“霍根”的泥坯房 子里。从附近的集市上,他们买回少量自己所不能种植和生产的必需品。征 兵人员在遍地砂岩的蒿丛中支起桌子,这就是所谓征兵办公室了。他们着手 物色一些能操流利的纳瓦霍语和英语的理想人选。自从纳瓦霍民族与美国武装部队兵戎相见,至今已过去近 80 个年头,1864 年,在基特·卡森的焦土攻势之后,一群群饥肠辘辘、衣衫褴褛的纳瓦 霍人被押送穿越新墨西哥州到 350 英里外新的定居点。纳瓦霍人称之为“大 迁徙”。尽管四年后他们得以重返故里,但是这段悲惨的经历却至今在纳瓦 霍人中记忆犹新。当时,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政府正对纳瓦霍人的羊群 发动“围剿”,力图减少羊群的数量以便减轻土壤侵蚀和过度放牧所造成的 危害。人们为什么要自愿去为一个曾经奴役自己的祖先、杀死自己的羊群、 甚至不让他们参加选举的民族去打仗呢(在亚利桑那州,直到 1948 年纳瓦霍 人才获得选举权;在新墨哥州是 1953 年;在犹他州则是 1957 年)?“你为 什么非去不可?”一位母亲问,“那不是一场你的战争。那是他们白人的战 争。”从一个民族区域到另一个民族区域,尽管人们应征入伍的原因(工作机遇,探险心理,家庭传统和爱国激情)不尽相同,但离乡参军不会有所失。 “纳瓦霍民族过去的遭遇是社会冲突造成的。”艾尔伯特·史密斯解释说。 他是一位谈吐温和、气质不凡的人物,目前是纳瓦霍语密码译员协会主席。 这个组织设在新墨西哥州。“而当时的世界大战则是决定‘大地母亲’是否 要放弃异国统治的一场冲突。保卫国土我们责无旁贷。”
纳瓦霍民族起源的传说追溯到世界还尚未合成一体之时。这个民族的第 一个男人和女人出现后经历了漆黑一团的第一世界,然后是第二世界,接着 是第三、第四世界,把纳瓦霍民族引导到如今这个处处美好的天地。并非登 上运送新兵的火车的所有的男孩子都相信这一古老的传说。尽管如此,这些 离开世代居住的土屋到昆赛特去住军官帐篷的未来的纳瓦霍语密码译员们自 己却正站在一个世界的边缘,向另一个世界张望。
在应征入伍的纳瓦霍青年中,很少有人离开过民族保留居住区。他们只 是在集市上才见过“盎格鲁人”。可是,他们很快就要跨过他们从未见过的 大洋,去和他们从未见过的敌人打仗了,这实在太神秘而不可思议。因此, 他们理所当然地要举行宗教仪式。新兵们请来巫医主持被称为“赐福”的祈
祷仪式。虔诚的青年们把神圣的玉米花粉当做护身之物带在身边。尚未配备 武器,却已有神灵保佑的 29 名纳瓦霍士兵第一次见到了太平洋,从而走进了 一个整天和教官以及海军陆战队誓言打交道的新天地。
海军陆战队员们把纳瓦霍人叫做“酋长”,料想他们一定身带弓箭、有 鹰一样锐利的双眼。但是,纳瓦霍人早已将弓箭束之高阁,事实证明,他们 不愧为现代的海军陆战队战士。他们习惯于在荒野高原上每天行军数英里, 在其他士兵精疲力尽、躇踌不前之际,他们却依然马不停蹄。终于,经受了 耐力和勇气的磨炼,第一批纳瓦霍士兵组成了海军陆战队第 383 排,并受命 编写密码。
在 1942 年,几乎只有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才书写纳瓦霍语。在保留居 住区内,纳瓦霍语主要用于口头交往。密码设计者们受命同样只保留它的口 语功能。也就是既不要密码本,也不要密码构成公式。
纳瓦霍语本身已是高深莫测。德国人破译英语密码时可以从共有词根着 手顺藤摸瓜;日本人往往用美国大学的留学毕业生来窃听美军通讯。但是源 于亚大巴斯卡语、很可能是通过陆峡从亚洲传入美洲的纳瓦霍语,是一种音 调语言。它的元音高低起伏,以语调的强弱不同来表达语言内涵。一个单一 的纳瓦霍语动词,包括自己的主语、谓语和副词,可以翻译成一个完整的英 语句子。一个会讲纳瓦霍语的人曾说过,纳瓦霍语的词汇十分生动、形象, 可以让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整幅画面。为了在战争的史诗中描绘精彩的画面,密码编写者们没有求助于数学和机械,而是在自然界中寻求灵感。他们用鸡、鹰命名俯冲轰炸机:猫头鹰——侦察机;燕子——鱼雷机。他们用鱼来命名舰船:鲸鱼——战舰;鲨鱼——驱逐舰。为了拼出常用姓名,编写人员编了一套纳瓦霍动物寓言集,以蚂 蚁、熊、猫代替海军陆战队的埃布尔、贝克、查理。有关敌方的词汇以特征 代替:日本人——斜眼;希特勒——八字胡触须;墨索里尼——大葫芦下巴。魔术般的编译速度
密码设计完成之后,美军海军情报机构的军官们花了 3 周时间力图破译 一条用这种密码编写的信息,终告失败。连未经密码使用训练的纳瓦霍新兵 也无法破解其意。即便如此,它似乎还是显得过于简单而不可轻易信任。自从 1940 年以来,美国情报机构一直在截获和破译日本人用“紫色”密码发出的每一条信息。破解过程需要花费好几个小时。可是这些印第安人用新密码 编译或解译敏感的军事情报,却几乎是即刻便大功告成。这又是怎样一种魔 术呢?
“事情是这样的,纳瓦霍密码的一切都印在记忆之中,它来自歌曲、祈 祷文,一切都存在脑子里,所以,我们井非一帆风顺。我们就是在克服困难 中走向成功的。”
这样,除两名密码译员留在后方,准备向下一批新兵传授密码外,其他 人就登船奔赴前线。在纳瓦霍宗教的起源说中没有地狱这一概念,可是纳瓦 霍新兵们马上就要来到地狱般的瓜达尔卡纳尔岛了。
在被委派到四个独立的团队后,密码译员们遇到的是不信任。一位上校 同意接受这些纳瓦霍士兵,条件是要举行一次人机对抗赛。在比赛中,他们 的准确性和速度必须比滴答作响传递信息的密码机技胜一筹。结果,纳瓦霍 密码译员们轻松取胜。当另一名军官让他们在一个常用频率上做一次发送密 码试验时,岛上另一处的无线电通讯兵认为一定是日本人在进行电波干扰。
当中尉解释说叽里咕噜的讲话声的自己人的声音时,对方的反应是:“分部 那边发生了什么事?你们喝醉了吗?”尽管这些密码译员们有无可否认的翻 译速度和神秘莫测的语言,但是,军官们对于把全体将士的生命托付给他们 还是犹豫不决,因为密码还没有经过战争的检验。密码译员们被作为普通士 兵对待和使用,同时向日本人和恶劣的森林环境开战。
作为在高原上土生土长的纳瓦霍人,他们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在水蛭 和鳄鱼的围攻下,在滂沱大雨中,回忆起纳瓦霍宗教里处于冥冥之中的“第 一世界”。在普通海军陆战队员依靠 C 级食物配给维生素时,密码译员们却 就地取食。他们用弹弓打野鸡、做炖鸡。他们打猎、去皮,以山羊和野鸟为 食。当其他海军陆战队员在黑暗中蹒跚而行或是面对渺无人迹的荒野退缩不 前时,纳瓦霍人却表明他们精于放夜哨,擅长野外游击战。
在保留居住区里,就在巫医作法乞求保佑在前线作战的纳瓦霍子弟兵万 事平安之时,纳瓦霍教官们在菲利浦·约翰斯顿中士的带领下正不懈地寻求 最好最聪明的纳瓦霍志愿人员。在训练基地,基思·利特尔成为又一个“酋 长”。他每天学习和记忆 25 个单词。各种考试淘汰了 5%的新学员,这些人 回去执行日常勤务,其余的则乘船到那地狱般的岛屿。在那儿,纳瓦霍语密 码通讯已经开始使持怀疑态度的人信服。急切恳求:“你们那儿有纳瓦霍人吗?”
在拉包尔(巴布亚新几内亚),纳瓦霍密码译员被借往海军,以防止日 本人通过破保密码察觉一场空袭迫在眉睫。在塞班岛正在前进的美军一个连 遭到自己人从后方打来的炮弹的袭击。他们疾呼:“停止炮击!”但是,日 本人整天在模仿美军电台的通讯,因此迫击炮部队不知道该不该相信,所以 炮击没有停止。最后,总部问道:“你们有纳瓦霍译员吗?”仅有的一名纳 瓦霍密码译员把同样的信息传递给他的老乡,炮击停止了。“当你开始传递情报并且一切正确无误时,他们就开始像对待国王那样对待你了。”哈罗德·福斯特回忆说,“他们会说:‘酋长,让我帮你拿报 话机,让我帮你拿枪。’”他们给纳瓦霍密码译员配备了个人警卫,以保护 他们免受那些分辨不出纳瓦霍人和日本人的海军陆战队员的误伤。纳瓦霍人身材矮小,黑头发的外貌可以戏弄白人士兵,却戏弄不了无情的子弹。在登陆攻击的战火中,两名纳瓦霍密码译员在新不列颠岛(巴布亚 新几内亚)牺牲,另有三名在布干维尔岛(巴布亚新几内亚)牺牲,还有一 名牺牲在关岛,另一名在佩莱利乌岛(加罗林)。他们的遗体被送回国,并 未作为最高机密处理。为了对密码的来源保密,密码译员的家信一律不予投 递,他们离家一年,家中没有见到一个字的回音。一位纳瓦霍牧师焦虑地向 约翰斯顿询问关于纳瓦霍新兵的情况。这位一贯循规蹈矩的中士再也压抑不 住内心的自豪,把他们参与编写密码的事讲了出来。很快,一篇题为《战争 中的纳瓦霍族印第安人》的文章便出现在亚利桑那州的一家杂志上,海军陆 战队查到了泄密的根源后,把约翰斯顿除名。由于担心纳瓦霍人的经历会被 遗忘,他临行带走了一些有关纳瓦霍语密码译员的文件。随后,他将这些文 件交给了纳瓦霍语密码译员协会。可怖的滩头阵地——尸横遍野 在美军向日本本上推进之际,人们已深信这套新的密码是不可破译的,甚至当日本人俘虏了一名普通纳瓦霍士兵之后也没能做到这一点。纳瓦霍语 密码译员詹姆斯·纳盖回忆说:“那个可怜的俘虏翻译不出来。‘那是他们自己编制的密码,’他解释道,‘我弄不明白。’”这是日本本土战俘营中 的一幕。于是,在冰天雪地里,日本人把他的衣服剥光。他的脚和地面冻在 了一起。
在进攻日本的战役间隙,密码译员们开会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这套密 码。然后,改进后的密码又在滩头阵地投入使用。在战场的散兵坑中几乎没 有不信教的战士。但对虔诚的纳瓦霍士兵来讲,对宗教的笃信给他们带来的 痛苦不亚于快慰。他们深信,除非举行宗教仪式驱邪,活人就会被眼前的死 人附身而遭厄运。鉴于这种信念,纳瓦霍语密码译员对尸体遍野的滩头战场 尤其充满恐惧心理。
“我们直接向马绍尔群岛发起了攻击。”丹·埃基回忆道,“我看到一 些死了的日本人。你知道我们纳瓦霍人通常对此心怀恐惧。我努力不去看他 们,可又无法避免。为了作战,我不得不在尸体堆中爬来滚去。那真是一场 难醒的噩梦。”
他们很难用语言描述他们所看到的场面,那血肉横飞的战场至今仍使纳 瓦霍语密码译员心有余悸。当孩子们问“爸爸,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您 都干了些什么?”的时候,大部分参战老兵都会在纷乱的如烟住事中极力搜 寻那些片断的记忆。但是对许多纳瓦霍语密码译员来说, 50 年后的今天, 他们的反应仍然是缄默不语。当人们向悉尼·贝德尼,这位身经爪达尔卡纳 尔岛、塞班岛、硫磺岛和冲绳岛战役的老兵提出类似问题时,他支支吾吾地 说,“不,啊,不,那真是??可讲的太多了,可我就是没??没时间讲出 来。”曾在塞班岛和关岛参战的老兵刘易斯·艾萨则说:“我不愿讲那些经 历。”乔治·柯克是太平洋十大血战的生还者。他在亚利桑那州的家中照片 堆中东寻西找,找出两张他的照片。其中的一张上是一个娃娃脸模样的新兵 坐在收发报机旁边,地点是在布干维尔岛(巴布亚新几内亚)上。另一张的 拍摄时间比第一张晚几个月,上面是一名饱受战火磨砺的老兵坐在一个顶上 有洞的钢盔旁。纳瓦霍语密码译员们有理由为他们在硫磺岛战役中的工作成绩感到自豪。但是,他们只谈到总的印象。一个参战者说:“清晨,整个小岛就像燃 烧起来了,炮弹雨点般落在岛上。”当逼近这个形状像泪滴、一端有一座活 火山的岛屿时,大部分海军陆战队士兵都和随军牧师一道低头祈祷,而纳瓦 霍语密码译员则把玉米花粉抛撒开,回忆起他们的“赐福”祈祷宗教习俗。 特迪·德雷珀在纳瓦霍民族的“民族耻辱日”血腥事件的发生地长大。 那是一个深深的溪谷。 1840 年,西班牙入侵者在这里屠杀了 125 名纳瓦霍 人。但是,即便是“死亡之谷”的恐怖传奇也没能使他为硫磺岛上的恶战作 好心理准备。就在德雷珀随部队向海滩进攻的过程中,海浪不断把尸体冲上 海滩。“环绕折钵山,从山脚到山顶到处是机关枪,每隔 50 英尺就有一挺。 炮弹四处横飞,你什么也看不清。”他说。一块弹片打穿了他的裤子,刚好从脚边擦过。“我当时想,不知自己还能不能活到打完这一仗。” 在硫磺岛战役中,纳瓦霍语密码译员两天两夜没有睡觉,在 6 个通讯网中传达了 800 条信息和指令而无一差错。在长这一个月的战役中,三名译员 牺牲。但是,当他们用密码拼出“折钵山??”时,他们令所有原来持怀疑 态度的人折服。通讯长官、少校霍德华·康纳回忆道:“没有纳瓦霍人,硫 磺岛将永远不会被攻克。”随着“人体密码机”发出的讯号,海军陆战队进而直取冲绳岛。许多密码译员参加巷战训练,为战争结束时在日本本土登陆做准备。”我很想看看 日本是个什么样子。”乔治·柯克说。但是,纳瓦霍士兵却奉调回国,回到 他们荒原上的家乡。
放下猎枪拿起冲锋枪的那个日子过去几十年后,基思·利特尔成为一名 出色的代木工。他作为全国部族森林顾问委员会的代表访问了华盛顿特区, 还顺便参观了五角大楼。这个当年参加过硫磺岛血战的魁梧老兵在大厅中徘 徊良久,观看战争时期的图片,找寻对于纳瓦霍人或土著美洲人的说明。“问 题一针见血”,利特尔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说,“我认识到我们把自己的国家 输给了外国人,他们得到所有各方的承认,而土著美洲人却两手空空。”
战后一些纳瓦霍语密码译员随军到了中国,登上了长城。一些人在日本 长崎目睹了原子弹袭击后的废墟。但是,一旦他们回到自己的保留居住区, 他们还是印第安人。当时,犹他州、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还在限制他们 的选举权。政府的牲畜饲养削减计划导致 1/3 的纳瓦霍羊群被屠宰。这为青 草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播下了怨恨的种子。那些游历了外部世界、 保卫了“大地母亲”的男孩子们复员归来,重新回到中学读书。其他人找到 了工作。纳瓦霍人重新回到自己的土房子,噩梦接踵而至。
乔治·柯克开始不断梦见敌兵扑进他所隐蔽的散兵坑。他的妻子送他去 看巫医。纳瓦霍族的“驱邪”宗教仪式——连续三天的作法杀死了“敌兵的 幽灵”,治愈了柯克和许多其他纳瓦霍复员兵。塞缪尔·史密斯把事情原原 本本向他的巫医尽述一番。“好了,我的孩子”,巫医讲,“不要在任何地 点对任何人谈这些事。这样,你将来就不会再受噩梦的袭扰了。”纳瓦霍语密码曾被视为最高机密。每当问及战争,纳瓦霍语密码译员就会简单回答:“我是个话务员。”无论是战争影片的描述还是战争史实的记 叙都不见纳瓦霍人的踪影。但是,由于纳瓦霍士兵把这一民族和民族居住保 留区外的世界联系起来,他们永远地改变了自己的民族。一些留在军中继续 服役的纳瓦霍士兵后来参加了朝鲜和越南战争。但是,纳瓦霍语密码却再未 用过。1968 年,它被解密,直到那时,这一机密才被公之于世。第一批纳瓦霍语密码译员在 1969 年重聚一堂,举国瞩目。1982 年,里根总统将 8 月 14 日定为“全国纳瓦霍语密码节”。10 年后,兰博·利特尔 应邀访问了五角大楼。在那里,他当场把另一个前纳瓦霍语密码译员用密码 从亚利桑那州通过电话打来的和平祷文译了出来,简单迅捷,依旧如初。然 后,利特尔和纳瓦霍老兵一道捐赠了一件有关纳瓦霍语密码译员的永久展 品。
今天,一队豪情满怀、满头银发的前纳瓦霍语密码译员,身佩土耳其玉 项链和军功章,身着军服,列队行进。他们对海军陆战队誓言的忠诚不亚于 对纳瓦霍民族传统的忠诚。但是,由于纳瓦霍人已经提出了停止美化战争的 要求,因此,尚在人世的大部分纳瓦霍老兵避免参加任何仪式和游行。只有 很少一部分人愿意对这场战争发表看法。“说起战争,会玷污那些本不该听 到‘杀戮,二字的人的心灵。”艾尔伯特·史密斯这样解释。
可是,仍然不断有人打乱这些纳瓦霍老兵的平静生活。历史系的学生们 为他们的论文找寻例证;好莱坞需要一个土著美洲人的“兰博”;一部取名 为《密码译员》的通俗小说描述了一个叫约翰尼·雷德霍克的纳瓦霍人,他 参军离开了保留居住区成为“美国的南太平洋的秘密武器”。利特尔对这些 都不以为然。“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没有与众不同之处”,他说,“我们不
想站在前列去挥手致意。我们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也可以如实讲出来,却 大可不必在电视上引人注目地以此哗众取宠。”
然而在亚利桑那一新墨西哥州边界的温德·洛克小学校,学生们正在寻 找几名战争英雄。在纳瓦霍首府,孩子们往往要在住所后面卫星电视接收天 线旁搞一所纳瓦霍式的小土屋。精通美国流行文化的纳瓦霍青年在伊西多·比 盖老师的指导下从事对本民族的研究。他们阅读了可以追溯到“四个世界” 宗教学说的纳瓦霍族的历史,研究了“多变女神”,还阅读了有关纳瓦霍语 密码译员的书籍。
“他们是英雄吗?”比盖老师问一个四年级的班级。学生们的回答是肯 定的:“要不是他们的英雄行为,我们就有可能输掉那场战争,那样我们就 会成为日本人的奴隶。”(雪冬撰)置日军于死地的日记
从 1942 年 8 月起,美日海军在太平洋瓜达尔卡纳尔岛、兹拉格岛和吉 尔伯特群岛及其周围海域展开了多次交战。实力较强的日军几乎没有打过胜 仗,终于一败涂地。原因之一是日军写的日记暴露了日军的行动企图。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发表的美军关于太平洋地区作战的《与密林与恶疫的决斗》一 书中披露:“日本人有个习惯,凡事都要准确无误地记入日记中,不仅记入 迄今的行动,还把听到的、可能出现的以及今后预定的行动统统写上,应有 尽有。我们的工作就是大量搜集他们的日记,把日记上的事集中起来加以分 析研究,敌情也就比较清楚了。日军日记对我军的作用,不亚于在敌人中打入 100 名间谍。”(彭训厚撰)隆美尔兵败北非之谜
1942 年 8 月初,德军在北非的司令官隆美尔,计划对英军展开攻势。他 决定把进攻的方向选择在阿拉曼防线的南端,认为那里兵力薄弱,攻击易于 奏效。8 月中旬,隆美尔开始调整部署,隐蔽地向南转移部队。英军将领蒙 哥马利经过综合分析敌情、地形,认为隆美尔对拉吉尔周围的地形几乎一无 所知。拉吉尔地区的某些地方,沙层厚,沙流大,肯定不利于德军的装甲部 队活动。于是,蒙哥马利决定将隆美尔诱入拉吉尔地区歼灭之。为了诱使隆 美尔上当受骗,英军精心编造了假情报,并特意绘制了一张拉吉尔地图,注 明该地区是硬地,对德军装甲部队有利,而且采取巧妙的方法使这张地图到 达隆美尔手中。隆美尔看到这张地图时,如获至宝,得意忘形,丝毫没有对 地图的可靠性产生过怀疑,并认为自己原来的计划恰到好处,肯定成功。9月 1 日凌晨,隆美尔满怀信心地对拉吉尔地区发起攻击。蒙哥马利严阵以待, 以静制动,一步一步地把德军引入陷阱。不一会儿,德军进入英军假地图上 标明“硬地”的拉吉尔流沙地区,数十辆坦克、装甲车、卡车陷于流沙之中, 东倒西歪,挣扎前进。当车上的人很不情愿地下来推车时,英军几个中队的 战斗机立即飞来实施轰炸和扫射,德军车辆中弹起火,黑烟四起,官兵死伤 惨重。9 月 4 日,号称“沙漠之狐”的隆美尔已一败涂地,被迫下令从这一 地区撤退,心中念念有词:“上大当了!上大当了!”结果,德军计损失 4800 人、50 辆坦克和 70 门大炮。“违地用兵”乃兵家之大忌。选择有利的地形进行决战,就能掌握战争中的主动;相反,不利的地形则使作战难度增大。在地形不利的情况下,或 避免作战,或引蛇出洞,使对方失去地利。隆美尔兵败北非,正是因为忽视 地形、盲目作战造成的。(彩芹撰)菲律宾丛林中的女情报员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身患麻疯病的菲律宾女爱国者的动人传 奇。她曾以准确的情报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美国军人的生命。她叫胡爱·葵雷 罗。她毫不夸张地说,“我的一生就是一部巨大的惊险故事。”临危受命逞英雄
1945 年初,美国盟军向被日本侵略者盘踞的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挺进。美 国陆军第 30 师顺利推进到马尼拉以北 40 英里的地方——卡伦比特。菲律宾 游击队奉命全力配合美国盟军尽快解放首都马尼拉。
这一天,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在用棕榈叶盖成的菲律宾游击队营房 里,天不怕地不怕的游击队领导人柯雷可为一件事急得团团转,连续召开游 击队领导人会议,但一时无巧计可施。
原来,菲律宾游击队曾送给兵临马尼拉的美军第 30 师一张侵菲日军防 御地图,标出了柯雷可和游击队侦察女英雄胡爱冒着生命危险搞到的一条比 较宽阔的无雷地带。但狡猾的日军侵菲司令匆忙改变了防守马尼拉的军事部 署,在那条宽阔的无雷地带重新布上了地雷。美军攻击马尼拉的战斗即将开 始,若根据游击队提供的情报,从原来标出的那条无雷地带猛攻马尼拉,不 知要有多少美国军人白白送掉生命。为了胜利攻下马尼拉,为了挽救成千上 万美国人的生命,必须把一张标有最新军事情报的准确地图,尽快送到卡伦 比特的美军总部、但日军已严密封锁了马尼拉周围的大小路口,要把情报顺 利送到,真比登天还难!这时,一辆卡车风驰电掣地在通往游击队森林营地的狭窄小路上奔驰,一个女游击队员在激烈颠簸的卡车上紧紧抓住铁栏杆,巍然而立,头上的红 头巾迎风飘舞,显露出她英姿飒爽的身影。她就是胡爱。不一会儿,一块大石头拦住了汽车的去路。大石头后面立即传出了响亮的喝令:“什么人?”“解放马尼拉!”卫兵从欢快的女高音中知道是女侦 察英雄到了,忙兴奋地回答:“消灭侵略者!”卫兵和向导一齐动手把大石 头搬开,带胡爱去见游击队长柯雷可。柯雷克忙举双手欢迎:“我们‘跑腿的童仆’来了,就什么也不怕了!”
胡爱弯腰从她那双凹进去的木鞋鞋底里,取出精心掩藏的小卷薄纸,把 一份最新情报交给柯雷可,并毅然提出要求:“请把向卡伦比特美军总部送 情报的任务交给我!”“那太危险了??”柯雷克虽觉得胡爱能完成这一艰 巨任务,但对把这个危险任务交给一个曾患有严重麻疯病的人却有点儿于心 不忍??一个奇特的女人 胡爱·葵雷罗出身菲律宾贫寒之家,小时曾想当个修女,但却因患肺结核而使理想落空,加之自幼父母早逝,一直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来同雷那托·马 利亚·葵雷罗博士恋爱结婚,并生下可爱的女儿辛西亚。
但是,万恶的日本侵略军占领马尼拉后,破坏了她的幸福生活,丈夫参 加游击队英勇牺牲,她自己也不幸在马尼拉大街上,光天化日之下被日本强 盗强奸,不仅惨遭蹂躏,而且得了可怕的麻疯病。开始只是感到体力不支, 食欲不振,慢慢全身出现了肿块,只得忍痛与女儿隔离。
痛苦并没有把这个刚强的女人压倒,为给丈夫和自己及千百万菲律宾人 报仇,她毅然参加了游击队。柯雷克高兴地对她说:“像你这样对日寇有深 仇大恨的人应当参加游击队,你正是我们搞秘密工作所需要的人!”胡爱含
着眼泪,在一份表示忠诚祖国、痛恨日寇和保守秘密的宣誓书上庄严签字, 勇敢地参加了她称之为的“我的悄悄之战”。
胡爱的第一个任务就完成得相当漂亮:在下垂的百叶窗背后,她精心统 计一座日军兵营里的兵员和武器装备数字,其情报之准确竟与之后攻下日军 兵营时缴获的日军文件相差无几!她接到奉命侦察日军一个高射炮群,凭着 一颗爱国之心精心画出草图,放在一个小水果里,路上遇到日本强盗盘查, 她机智地把大水果“送”给日本兵,而把藏有情报的小水果成功地送到游击 队手里。
胡爱以自己的一颗爱国之心和非凡的聪明才智,慢慢赢得了侦察英雄的 称号。菲律宾地下行动归盟国情报局统一领导后,美国情报官员也非常赏识 这个“女谍奇才”。女谍奇才盖世功 菲律宾游击队领导人经慎重研究,决定把向美军总部报送紧急情报的光荣任务,交给胡爱去完成。 胡爱经精心打扮后,信心十足地登上征程。
在通往马尼拉的大道上,出现了一个衣衫褴褛的菲律宾女人,微弯的背 上背着一只大皮囊,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向日军控制的马尼拉北战场。那时, 日军严密把守着每一条道路关卡,不许菲律宾任何车辆通过,对行人也横加 阻挠,毫不放松。“站住,干什么的?”胡爱刚上路,就被端着明晃晃刺刀的日本兵拦住了去路。一个日本军官见她是个年轻女子,就想上前侮辱,双手扯住她背后 乌黑的辫子不放。胡爱憎恶地转过身来,故意将块块臃肿和伤痕斑斑的棕色 脸庞朝向日本军官,接着又袒胸露臂,让日军看她身上的麻疯斑痕,并用刚 学会的英文说:“我是麻疯病人!”胡爱这一招儿真灵,那日本军官恶心地扭转脸,浑手让她滚开,根本就没有动手去检查她背上的大皮囊,更想不到她身上竟用胶布贴着的日军的马 尼拉北战场部署图!就这样,胡爱以麻疯病骗过层层设防、步步设卡的日军,顶着烈日拼命赶路。用胶布贴在双肩和背后的地图,似乎要燃烧起来;睡眠不足,又使她 神经衰弱,头疼异常,但她却全然不顾。经过两昼夜长途跋涉,终于到达卡 伦比特的盟军总部,将珍贵的情报交给盟军军官。由于病痛和长途跋涉,她 已疲惫不堪。美国人为她准备了可口的薄饼和热咖啡,但她却不想吃,也不 想喝了。
即将对马尼拉发起总攻的美军正需要这份情报。美军军官感激地说:“你 挽救了成千上万的美军军人的生命,这是菲律宾人为打败日寇做出的巨大贡 献!”
战后,美国政府授予胡爱银棕榈自由勋章,使她得到对一个公民战时服 务的最高奖赏,并把她接到美国精心治疗,使她脸上重新发出光泽,还给这 位英雄女谍在加利福尼亚州安了家。(王玉玲撰)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7.0英雄的嘉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