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强化弹性与塑性力学基础强化区别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大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参考学习,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侵权,敬请留言告知,本人会及时删除侵权文档,谢谢!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塑性变形与强化【PPT】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塑性变形与强化【PPT】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14|
上传日期: 15:51:0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塑性变形与强化【PPT】
官方公共微信塑性本构关系
(1)屈服条件(屈服准则)
研究塑性本构关系,必须首先判断材料是在弹性阶段还是在塑性阶段。如为前者,直接应用虎克定律即可,如为后者,则需根据材料的塑性性质作进一步的考虑。判断材料是否进入塑性阶段的条件称为屈服条件或屈服准则
(2)加载准则
如判断出材料已进入塑性阶段,则还应进一步判断是处于加载状态还是处于卸载状态。如是前者,则必须应用塑性应力应变关系,如是后者,则其应力减少量与应变减少量之间服从弹性关系(虎克定律)。判断是加载还是卸载的条件称为加载准则。
(3)建立相应的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如材料是处于塑性阶段的加载状态;则应根据材料是理想塑性材料还是强化材料建立相应的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4)强化条件
如材料是强化材料,还要弄清h与σs以及其他因素的关系,即强化条件。
其中:σs是屈服极限(或流动极限),σh是后继屈服应力;
对于单向拉伸而言,通过实验应力—应变曲线,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1)屈服条件就是σ=σs,σs为屈服应力,可以通过拉伸实验定出。
(2)dσ&0时为加载,dσ&0时为卸载。
&(3)塑性阶段加载时的塑性应力应变关系,也可由单向拉伸实验定出(即图中的曲线ABF)。
(4)如果是强化材料,σh与σs的关系也可由拉伸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得出。
但是在塑性力学问题中但更多的问题则属于复杂应力状态。
因此,塑性本构关系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屈服条件,加载准则,强化条件(只对强化材料),以及塑性应力应变关系的规律。
单向拉伸条件下的塑性本构关系
从韧性金属材料的单向拉伸试验曲线可发现如下现象:
(1)σ<σs,弹性阶段,加、卸载都服从虎克定律
(2)σ>σs,进入塑性阶段。加载与卸载服从不同的规律:
继续加载:产生新的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服从塑性变形规律(曲线SABF),
卸载:应力的减少量与应变的减少量之间服从弹性变形规律(虎克定律)。
(3)进入塑性阶段后,设从某一点(例如图中的B点)开始卸载,然后再重新加载。
开始阶段:△σ=E△ε,即应力的增加量与应变的增加量之间仍符合弹性关系(虎克定律)直至卸载开始点(B点)为止。
继续加载:重新进入塑性阶段,卸载开始点(B点)的应力值相当于卸载后重新加载时的屈服应力,称为“后继屈服应力”,记做σh。
理想塑性材料:σh=σs(原始屈服应力)
强化材料:σh>σs,这就是强化现象。
相关链接: 1、
&&&&&&&&&&
&&&&&&&&&&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塑性变形与强化机制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塑性变形与强化机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弹性与塑性力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