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号战列舰舰娘战斗力只能放8级吗

当前位置: >
战舰世界俾斯麦号怎么玩 德系8级战列舰俾斯麦性能数据
发布时间: 14:11 来源:shadmin
  随着战舰世界新科技树德系战列舰的推出,很多玩家都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了新科技线的探索中。作为德系战列舰中赫赫有名的一艘船,俾斯麦号在海战历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比。下面来和大家介绍下8级德战俾斯麦的性能数据,一起来看看吧。
  血量:64500 HP -& 69200 HP
  *升级船体同时提高防火能力 3.3 %
  装甲甲板:100 mm
  主装甲带:315 mm
  减免雷伤:22 %
  航速:28.5 节 -& 31 节
  转舵时间:21.9 秒 -& 15.6 秒
  转向半径:850 m
  水面隐蔽:16.4 km
  空中隐蔽:14.7 km
  射程:19.3 km -& 21.2 km
  火控系数:1.8
  380mm SKC/34 联装炮 (4 x 2)
  装填时间:26 秒
  炮塔转速:36 秒 / 180 度
  射界: 138 145 度
  HE弹:4400,初速:820 m/s,起火率:34 %
  AP弹:11600,初速:820 m/s,转正 -5 度
  射程:7 km
  150mm SKC/28 联装炮 (6 x 2)
  装填时间:7.5 秒
  HE弹:1700,起火率:7 %
  105mm Dop.L C/38 联装炮 (8 x 2)
  装填时间:3.35 秒
  HE弹:1300,起火率:9 %
  外圈:133,4.5 km
  中圈:21 -& 103, 3.5 km
  内圈:48 -& 135, 2 km。
  以上就是关于战舰世界德系8级战列舰俾斯麦的数据参数介绍,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52gg。
热门游戏排行榜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文化部网络游戏举报网站:http://www. 纠纷处理方式:联系客服或依《用户协议》约定方式处理
Copyright (C) 2008 - 2014 52gg. All Rights Reserved.南京苏弘科技网络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战舰世界8级德国战列舰俾斯麦船只数据历史介绍 _战舰世界官网合作专区_多玩游戏网
战舰世界系统
战舰世界攻略
战舰世界插件
>>>>战舰世界8级德国战列舰俾斯麦船只数据历史介绍
战舰世界8级德国战列舰俾斯麦船只数据历史介绍
17:29:57 条 来源:多玩 作者:多玩 ]
  8级俾斯麦号战列舰:
  存活性85
  生命值69200
  装甲32-315毫米
  火炮88
  主炮组4x2 380毫米
  次要武器8x2 105毫米
  次要武器6x2 150毫米
  联装主炮射程21.2公里
  防空炮62
  防空炮14x1 20毫米
  防空炮16x4 20毫米
  防空炮10x2 37毫米
  防空炮8x2 105毫米
  机动性46
  最高航速31.0节
  回转圆半径850米
  方向舵换挡时间16.0秒
  隐蔽性24
  海上被侦测距离15.9公里
  空中被侦测距离14.7公里
  游戏视频
  历史介绍
  在1932年,德国海军就开始对建造3.5万吨的战列舰进行了理论性研究,并对其武备、装甲和航速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在纳粹德国宣布撕毁《凡尔赛和约》之后,1935年与英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德国海军开始准备建造俾斯麦级战列舰。英国曾要求德国将该型舰的排水量限制在35000吨,但德国以其不是华盛顿海军条约签字国为由断然拒绝。同级舰两艘:俾斯麦号于日开工,日下水,并于第二年8月24日服役;二号舰提尔皮茨号于日开工,日下水,日服役。
  首舰俾斯麦号建成时标准排水量为41,700吨,这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在海军史上也仅次于大和级及衣阿华级。由于这是德国自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以后首次建造真正的战列舰,为了降低风险,保证研制进度,尽量采用现成的技术。主炮为4座SK C34 52倍口径38cm双连装炮,其主炮理论射速很高,射速为3发/分。实战中根据记者录像证明(),能达到11秒/每轮的半齐射,故推测齐射实战速度也能在22秒/每轮左右,这是同期战列舰的最高水准;主炮塔采用前后对称呈背负式布局,舰桥前后各布置两座。主炮穿甲弹采用&高初速轻型弹&,在中近交战距离拥有很好的威力,但存速性能不佳,远距离交火时炮弹威力急速下降。其装甲防护沿用 全面防护的设计模式,拥有同期战列舰中的最大防护范围,其主装甲堡侧壁覆盖了70%的水线长度和56%的舷侧高度,同时装甲总重量达到同期战列舰中的最大比重,占标准排水量的41.85%。
  它的鱼雷防御系统设计为抵御250kg TNT的水下爆破,实际上约可抵御300kg德国黑希尔烈性炸药。总的来说俾斯麦级的主炮和装甲方案很近似一战时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不过比起英国的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和法国黎塞留级战列舰,大部分部位的装甲厚度相对较不足,次要部位防护则略嫌过剩。
  俾斯麦级设计上的主要瑕疵即防空火力不足。这主要是因为德国人在高平两用炮的研制上进展缓慢,因此不得不在俾斯麦级上安装大量的6英寸副炮及105毫米高炮,占用了很大的甲板空间。而同时期英国人建造的战列舰上使用了5英寸高平两用炮,既可以用于水面作战,亦可用于防空,这样可以节省空间以安装更多的高炮。
添加到收藏夹
看完本文后有何评价?已有0人评价,点选表情后可看到其他玩家的表态。
近期美眉风采
战舰世界新闻
战舰世界视频
战舰世界经验
战舰世界图集
战舰世界插件
战舰世界论坛俾斯麦级战列舰到底有多厉害,跟后来的武藏大和比如何?额,光看数据是不是也看看质量,虽然钢板是按厘米算的,但是德国钢和日本钢是不是还是有差距的。。。我不太懂,就是问问,看维基上的数据感觉碉堡了啊。。========================================================================此外它的装甲材料也很优秀,根据战后美国弗吉尼亚海军基地的测试,俾斯麦级的KCn/A装甲性能“明显好于”美国艾奥瓦(IOWA)级的ClassA装甲而日本大和级(YAMATO)的VH装甲性能据信浓号遗留装甲板测试,“是6-8英寸级装甲板中美国海军曾测试过的最好者。日,新服役的首次出航,前往破坏英国海运航线。调遣和拦截。战斗仅仅进行了7分钟,在精确的火控系统指引下,俾斯麦号的穿甲弹击中并且穿透了胡德号的艉部“Y”主炮的弹药舱,引发了大爆炸,胡德号舰体迅速爆炸进而断裂沉没。威尔士亲王号随后受到俾斯麦号火力重创,导致航速下降、燃油流失,人员大部死伤。英国随后调遣的近一半舰只前来围击。5月27日,俾斯麦号被英国的舰载鱼雷机打坏船舵,无法操舵。由及战列舰组成的本土舰队次日赶到,群起围攻。俾斯麦号在战斗中被大量16及14英寸穿甲弹击中。该舰的上层结构几乎全被摧毁,但船体仍大致完好,英国向俾斯麦号发射了鱼雷,俾斯麦号随后沉没于距以西400海里的水域。坐镇指挥俾斯麦号的德国海军上将(Günther Lütjens)随舰阵亡。二号舰建成后自从1942年就一直隐藏在的峡湾中,严重威胁盟军北极航线并吸引了盟国大量的海军兵力。1942年,提尔皮茨号带领一艘重巡洋舰和十艘驱逐舰对PQ17护航队(包括40艘商船、12艘护航巡洋舰和驱逐舰,以及在后方掩护的一艘航空母舰和两艘战列舰)的攻击时,英国海军在得到提尔皮茨号出击的消息之后下令船队解散,护航战舰全数撤退。致使PQ17护航队遭到毁灭性打击,75%以上船只和物资沉没。后英国海空军动用重型、袖珍、舰载飞机多次发动袭击都未能将其击沉,直到日被英国皇家空军使用重型轰炸机携带专门研制的5500公斤的“高脚柜”重型炸弹将其炸沉。
俾斯麦如果不用那个可笑的37手拉鸡估计还不会死得那么快,装个九六式也比它强
谢邀&br&先挖坑,明天填坑,在同时代的战列舰中可以排倒数,但是问题也比较多,至于和后来的武藏大和比吗,381mm炮能击穿大和的主装甲?或者是俾斯麦的主装甲能挨得住460mm炮的一发?&br&&br&————————————10月8日更新——————————&br&首先推翻我之前说的,并不是不错的,而是俾斯麦在同时代的战列舰中是排倒数的。&br&下文将从战舰的设计背景,设计思路,建造水平,火力,装甲,火控,航速,官兵素质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主要比较的对象有法国海军黎塞留级战列级,意大利海军维内托级,英国海军纳尔逊级,乔治五世亲王级,美国海军科罗拉多级,南达科他级,日本海军长门级,大和级。这几级战列舰都是和俾斯麦级同时代的各国海军主力战舰,具有可比性。&br&&br&&b&设计背景与设计思路:&/b&&br&德国海军在进行俾斯麦级的设计时,是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由于条约和战败的影响,德国的造船工业在1920年代-1930年代可以说是完全重新开始,所以在设计上所能参考的只有一战时期的德国海军舰艇。作为德国海军重新起步的标志,埃姆登级轻巡洋舰和莱比锡级轻巡洋舰是代表,应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的建造思路。但是,也就到这种程度了,这时期的德国海军严重缺乏大型舰艇的建造和设计经验,而且所能参考到的对象也已经落后了不止一个时代,由于海军假日时期德国不能建造新舰,也错过了最重要的技术积累时期。实际上海军假日时代的big seven为各海军大国后续的战列舰的建造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比如美国海军的南达科他级,日本海军的大和级,英国海军的前卫级。&br&&br&更为重要的是,各海军大国根据一战的经验,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吸取教训,改进设计思路,比较典型的就是英国接受德国海军舰艇进行的实验,日本海军和美国海军则是利用条约中拆毁的旧舰进行的实验,这同样也为后来战舰的建造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而德国海军在这几个方面真的毫无参考对象,也缺乏相关的数据。而且为了保证研发和建造进度,都是尽量采用现有的技术。&br&&br&所以,俾斯麦级的设计从一开始就有很大的问题,依然停留在一战时期的战舰设计思路上,以巴伐利亚级为基准设计了一个放大型。作为一艘标准排水量41000吨的巨舰,只搭载了8门380mm主炮,而同时期的战列舰,大七全部都是410mm主炮,维内托级是九门380mm主炮,乔治五世亲王级则是10门356mm主炮。&br&&br&那么,这样一艘在设计阶段就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舰艇,其总体实力可见一斑。这个可以参考 &a data-hash=&efd935c420faab94c950bcd& href=&///people/efd935c420faab94c950bc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苎苧& data-hovercard=&p$b$efd935c420faab94c950bcd&&@苎苧&/a&答案里的装甲带分布图,会有个比较直观的了解。&br&&br&&b&建造水平:&/b&&br&建造水平涉及很多,这里主要说一说建造工艺的问题。很多人都认为德国的刚才制造工艺优秀,可以弥补装甲厚度的不足。但是,这种弥补是有限的。俾斯麦级的炮塔正面装甲360mm,假设制造工艺极其优秀,但是对于防护能力的提升非常有限,你不可能指望360mm的装甲通过提高制造工艺来达到457mm装甲的防护水平,更别说大和级这种炮塔正面装甲650mm的怪物了,这时候谁装甲厚谁就是爹,想通过改善制造工艺来弥补的都是耍小聪明企图走歪门邪道。&br&&br&这里纠正一个误区,很多人都认为日本海军的装甲钢材制造工艺不过关,实际上是不太对的,美军后来拿去实验的钢材是战争末期制造的,给信浓用的,战争末期日本的工业能力整体下降,各种资源紧缺,制造出来的钢材和战争初期制造的基本没有可比性。通过武藏号的最后一战就能看出来了,武藏号被命中了20枚以上的鱼雷,20多发炸弹直接命中,燃烧长达9个小时才沉没,防护性能可以说是相当的强。虽然日本的整体工业实力确实不行,但是装甲钢材的质量和其他主要的海军大国差距并不是很大。&br&&br&至于装甲防护性能,虽然美国海军说德军的KCn/A装甲是是6-8英寸级装甲板中美国海军曾测试过的最好者,但是俾斯麦的装甲设计上是为了防御380mm主炮的炮弹,对于410mm主炮的防护能力,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br&&br&&b&火力&/b&&br&火力上讲,俾斯麦号真真的是倒数第二,强于乔治五世级(乔五计划搭载12门356mm主炮来弥补口径过小,但是因预算问题作罢),和黎塞留级一样(并列倒数第二)。连维内托级都是9门380mm主炮。至于为何俾斯麦级不选择9门380mm主炮或是更大口径的主炮。原因很简单,德国人没有超过380mm主炮的设计建造经验,而且大口径主炮的三联装炮塔也不会玩,之前只在莱比锡级轻巡洋舰上安装过三联装炮塔,技术积累有限,这也就造成了总吨位可以排到历史前三的俾斯麦级,只搭载了8门可怜的380mm主炮,火力甚为贫弱。&br&&br&而防空火力就更弱了,这从俾斯麦级的最后一战中得到了完全的体现,剑鱼攻击机作为一型速度不快的双翼机,却让俾斯麦级吃到了三发鱼雷,防空炮的数量少,反应速度慢,直接给俾斯麦号的沉没留下了祸根。这里主要是因为德国的高平两用炮的研发进度缓慢,副炮严重的挤占了甲板空间,直接导致了防空炮的数量减少。&br&&br&&b&装甲:&/b&&br&俾斯麦号在装甲防护上的问题就更多了。在之前所述的所有战列舰中,俾斯麦级的舰长是最长的,有251米,其次是黎塞留级,247米,科罗拉多级最短,190米,其余皆在210-220米左右,大和级是264米,但是大和级是6W吨。那么,在装甲总重量差不多的情况下,舰艇越长,总的防护能力就越差,因为装甲全部被分散了进行全面防护,所谓的全面防护就是没有防护。在所有的四万吨级战列舰中,乔治五世级的炮塔正面装甲最薄,为330mm,俾斯麦倒数第三,360mm。乔治五世亲王级标准排水量36000吨,装甲重量13000吨,装甲重量占全舰的36%,俾斯麦级标准排水量41000吨,装甲重量17000吨,装甲重量占全舰的41%,但是乔治五世级舰长227米,比俾斯麦级短24米,装甲布置更加的紧凑。而且一战结束后,各海军大国的新造战列舰的装甲设计思路都是重点防护,全面防护虽然增加了装甲重量,但是却极为分散,特别是对于俾斯麦级这种长达251米的长舰体。虽然俾斯麦号在最后一战中被数十发大中口径的炮弹命中,但是很明显不是关键部位,而且由于交战距离过近,火炮大多是平射直接穿透,受到考验的主要是垂直装甲,而且诸如命中弹药库这种致命伤并没有。所以并不能成为俾斯麦级装甲防护性能优越的证据。&br&&img src=&/04f2ea9ff40c75241aca8cea_b.jpg& data-rawwidth=&663& data-rawheight=&3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3& data-original=&/04f2ea9ff40c75241aca8cea_r.jpg&&这张图来自文章&a href=&///?target=http%3A///biku/history/wwiibbc.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史海沟沉&i class=&icon-external&&&/i&&/a&&b&二战各国战列舰比较,一个德棍写的,全文中唯一能看的基本就是这个装甲防护性能比较了,PCT是基准量,以衣阿华级为基准,仅作参考和讨论。&/b&&br&&b&&br&航速:&/b&&br&俾斯麦级的航速很快,急速32节,逃跑的时候更给力了。。。。。。。。&br&&br&&b&火控和官兵素质:&/b&&br&木有雷达,光学瞄具为主,和日本海军一样,严重依赖胡萝卜。但是射击精度很高,击沉胡德号一战就能体现,虽然击中弹药库是蒙的,但是第三次齐射点着了胡德号造成了火灾,第五次齐射则直接命中了敌舰这个命中率是非常高的,也充分说明了俾斯麦的光学瞄具,光学测距仪等设备是很不错的,同时也体现了其官兵素质非常的高。比如落点修正的速度。&br&&br&&b&综上所述,俾斯麦级的总体实力比乔治五世亲王级强,和法国海军的黎塞留级处于一个水平,比维内托级强一点,综合排名倒数第四是比较合理的,坐拥4W多吨的吨位,满载排水量甚至达到了5W吨,却在火力,防护,防空等各方面都不尽如人意,这可以说是非常失败的设计了。但是,为啥大家都觉得俾斯麦好牛X呢!因为俾斯麦号击沉了胡德。可以说,丹麦海峡战役是二战中最精彩的战列舰炮战了,第五次齐射直接击沉胡德号,在随后的追击战中以一己之力抵抗英国海军主力舰队,给人一种俾斯麦号好牛X的感觉,但是不要忘了,胡德号是一艘战列巡洋舰,防护能力极为薄弱,实际上就算是俾斯麦装备的是356mm主炮,在第五次齐射就击沉胡德号也不难。&/b&&br&&br&但是俾斯麦号英勇战斗的一生却值得尊敬,就像英国海军上将托维说的:“就像一战时的德意志帝国海军一样,俾斯麦号进行了一次最勇敢的战斗,抵抗着数倍于己的敌人,以至于在她沉没时她的旗帜还在飞扬。”&br&&br&&b&最后,多铆蒸钢,大舰巨炮,万岁,万万岁!&/b&
谢邀 先挖坑,明天填坑,在同时代的战列舰中可以排倒数,但是问题也比较多,至于和后来的武藏大和比吗,381mm炮能击穿大和的主装甲?或者是俾斯麦的主装甲能挨得住460mm炮的一发? ————————————10月8日更新—————————— 首先推翻我之前…
&p&前言:这是我最近写的一篇投稿,放在这里可能有点重复,毕竟里面引用的很多数据上边的大神都已经提到过 &a data-hash=&bea44b6f6d3d70a279d37a3fafcc3b8b& href=&///people/bea44b6f6d3d70a279d37a3fafcc3b8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袁蕾& data-hovercard=&p$b$bea44b6f6d3d70a279d37a3fafcc3b8b&&@袁蕾&/a&
@苎苧。&/p&&br&&p&=============================================================&/p&&p&“末日”战舰:俾斯麦级战列舰&/p&&br&&p&为了满足德国小胡子元首,德国海军曾经制定了一个需要到1943年才能完成的包括航母的庞大扩军计划Z计划,而其元首也保证不会在1946年前不会对英国开战。但是他们的元首思维明显不同于常人,当全面战争爆发时,雷德尔惊愕的发现自己手中王牌无几,唯二的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本用于主力舰决战和辅助破交设计的巨大军舰,却被X计划赶鸭子上架当作德意志级那种破交舰使用,这简直是一种巨大的浪费。&/p&&p&但是真正的浪费却在看不见的地方。对“巡洋战争”的重视,对设计指标的一味估求,对现实不清醒的认识,以及军工产业的十年萎缩导致的人才流失和设计思想落后,严重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其海军规划中,而且体现在其战舰设计上。俾斯麦级的设计,由于德国工程师的长期手生,为了稳妥很大程度上沿用了一战时巴登级战列舰的设计,被戏称为“巴登放大”。其设计思想不仅仅在二战前新建战列舰中十分落伍,在欧洲战列舰三杰中也是倒数,下面将仔细列举其各种缺点:&/p&&p&第一,也是最大的问题,装甲方面。俾斯麦级约42000吨的标排,约40%的吨位被用在了装甲上,这间接的压缩了其火力。一战时的全面防护思想被继承下来,加上设计师的各种所谓“创意”——同时期英美法意的战舰设计思想很多是依靠对旧船的打靶数据得到验证和改进——成为了一种难以言表的不伦不类的混杂了穹甲的全面防御的系统。在此引用著名战列舰研究者@ tuna_maguro翻译的英国对提尔皮茨的研究报告:&/p&&p& ------------------------------------------------------------------------------------------------------------&/p&&p&“&/p&&p&A)提尔皮茨号的主水平装甲,是与主装甲带的下缘相连的,而不是像英王乔治五世级那样,是与主装甲带的上缘相连的。&/p&&p&B)提尔皮茨号的主装甲带向水下延伸的幅度相对较小。&/p&&p&C)提尔皮茨号的主炮发射药库是直接布置在主水平装甲下方的。&/p&&p&在双方均无法有效穿透对方装甲时,有如下几种方法可对提尔皮茨号造成伤害:&/p&&p&1)如果英王乔治五世级与提尔皮茨号在22,000码距离上交战,则英舰炮弹的落角大约会是18度左右,此时炮弹将能绕过主装甲带,落入其与主水平装甲所隔出的区域(即穿透上部装甲带后砸到主水平装甲上)。即便炮弹无法穿透主水平装甲,也将对主水平装甲以上的区域造成大幅破坏,并有可能对水线区域造成一定损伤。&/p&&p&2)在22,000码距离上,英方炮弹在击中水面时不可能发生跳弹,且有很大几率能够形成水中弹,绕过提尔皮茨号的主装甲带,对其水下部分造成严重损害。&/p&&p&3)由于提尔皮茨号的发射药库直接布置在主水平装甲下方(见插图,发射药库的区域是有横向划线的),因此只要在主水平装甲上形成穿孔(Penetrated),碎片和火花就有可能进入发射药库;而英王乔治五世号的发射药库则位于舰底,因此炮弹只有在穿透(Perforated)主水平装甲后,才有可能对发射药库形成威胁,此外英舰发射药库的周围还覆盖有防破片装甲,这又为其多添加了一重保障。&/p&&p&在面对自22,000码距离上射来的英国炮弹时,俾斯麦级的侧向被弹区域中只有20%左右是由主装甲带覆盖的,11.5%由上部装甲带覆盖的,22.5%属于水下区域,其余46%都是上部建筑与露天甲板区域,也就是说处于主装保护范围之外的区域是相当大的。&/p&&p&”&/p&&br&&p& --------------------------------------------------------------------------------------------------------------&/p&&p&同时,由英方估测,命中主装的概率甚至比命中水面下舰体的概率还要小。这是由于德国缺乏实弹对主力舰设计的实验报告,而与同时期的走在最战列舰设计前列的英国日本为应对水中弹专门设计的主装向下延伸等等思想相差近乎一代。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在世人瞩目的丹麦海峡战役中,俾斯麦就被威尔士亲王号的主炮命中一发水中弹,造成左舷进水、船体轻微倾斜和燃油大量泄漏——如果乔五级的四联装没有那么多问题,战局如何发展实在是很难预知。&/p&&p&而且,俾斯麦级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其炮塔防御居然开了一个“天窗”!我们无法推知当时的设计师的想法,或许是对水平防御的认识不足导致其如此设计,但是加上俾斯麦级双联装机械旋转结构的天生缺陷,直接导致罗德尼在追击俾斯麦一战中一炮双响,舰艏两门主炮直接卡死哑火。这还只是在比较近的距离上命中,如果在远距离炮击时俾斯麦主炮塔被战列舰级主炮命中,后果将难以设想。&/p&&p&第二,在火力方面的问题。对于俾斯麦这种吨位来说,只装380mm口径47倍径的主炮不得不说是一种浪费,跟不用说该口径的C34也是高速轻弹的设计思路,远距离存速不足——这一点即使是德国人自己也心知肚明,元首曾经想要给其更大口径火炮,却由于克努伯公司的研制进度过慢没有得到实装。同时,由于上层建筑和副炮的占地面积巨大,直接压缩了给防空炮预留的甲板面积。但是最为致命的是,德三海军舰载防空炮的研制和陆军是分开的,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代神器37防空炮的存在,被戏称为“37手拉机”,这也使得相关设计人员其成为历史的笑柄。&/p&&p&为什么叫手拉机呢?正如图片和网上视频说的那样,其需要射手&b&单发装填&/b&!而且在那之前需要装填手跑进最近的弹药存放点放进包里抱出来(速度慢且炮手死亡率高),然后用手拉机旁边的仪器一发一发的手动射程校准最后再装填设计(速度慢且战场环境下很容易校准失误)。这直接导致其作为一种近防防空炮射速仅30发每分钟,完全限制了其炮本身优异弹道性能的发挥,对俾斯麦的覆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p&&br&&p&说了那么多问题,其实如果把我们放在当时德国的历史环境中便可以理解这一切。俾斯麦对于纳粹来说是必须迈的一步,即使这一步失误多多也必须为下一步真正主力舰H和O级做好技术铺垫,即使其造价高昂也必须去支付,即使其设计存在很多问题而其设计者或多或少知道一些,这有点像是一幕悲剧。俾斯麦级是一级“末日战舰”,不仅仅给英国胡德号上的一千多名人员带来了末日,同时给自己的祖国带来了末日,而这末日的根源,便在那个发狂的首领和错误的政策制定社会阶层上边。当被昵称“提子”或“北宅”的提尔皮茨战列舰在挪威被高脚杯炸弹最后终结而舰体颤抖的那一刻,恐怕是不知道后世围绕着这堆钢铁的诸多闲话罢了。&/p&
前言:这是我最近写的一篇投稿,放在这里可能有点重复,毕竟里面引用的很多数据上边的大神都已经提到过
@苎苧。 =============================================================“末日”战舰:俾斯麦级战列舰 为了满足德国小胡子元首,德国海军曾经…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俾斯麦级战列舰到底有多厉害,跟后来的武藏大和比如何?
俾斯麦级战列舰到底有多厉害,跟后来的武藏大和比如何?额,光看数据是不是也看看质量,虽然钢板是按厘米算的,但是德国钢和日本钢是不是还是有差距的。。。我不太懂,就是问问,看维基上的数据感觉碉堡了啊。。========================================================================此外它的装甲材料也很优秀,根据战后美国弗吉尼亚海军基地的测试,俾斯麦级的KCn/A装甲性能“明显好于”美国艾奥瓦(IOWA)级的ClassA装甲而日本大和级(YAMATO)的VH装甲性能据信浓号遗留装甲板测试,“是6-8英寸级装甲板中美国海军曾测试过的最好者。日,新服役的首次出航,前往破坏英国海运航线。调遣和拦截。战斗仅仅进行了7分钟,在精确的火控系统指引下,俾斯麦号的穿甲弹击中并且穿透了胡德号的艉部“Y”主炮的弹药舱,引发了大爆炸,胡德号舰体迅速爆炸进而断裂沉没。威尔士亲王号随后受到俾斯麦号火力重创,导致航速下降、燃油流失,人员大部死伤。英国随后调遣的近一半舰只前来围击。5月27日,俾斯麦号被英国的舰载鱼雷机打坏船舵,无法操舵。由及战列舰组成的本土舰队次日赶到,群起围攻。俾斯麦号在战斗中被大量16及14英寸穿甲弹击中。该舰的上层结构几乎全被摧毁,但船体仍大致完好,英国向俾斯麦号发射了鱼雷,俾斯麦号随后沉没于距以西400海里的水域。坐镇指挥俾斯麦号的德国海军上将(Günther Lütjens)随舰阵亡。二号舰建成后自从1942年就一直隐藏在的峡湾中,严重威胁盟军北极航线并吸引了盟国大量的海军兵力。1942年,提尔皮茨号带领一艘重巡洋舰和十艘驱逐舰对PQ17护航队(包括40艘商船、12艘护航巡洋舰和驱逐舰,以及在后方掩护的一艘航空母舰和两艘战列舰)的攻击时,英国海军在得到提尔皮茨号出击的消息之后下令船队解散,护航战舰全数撤退。致使PQ17护航队遭到毁灭性打击,75%以上船只和物资沉没。后英国海空军动用重型、袖珍、舰载飞机多次发动袭击都未能将其击沉,直到日被英国皇家空军使用重型轰炸机携带专门研制的5500公斤的“高脚柜”重型炸弹将其炸沉。
谢邀先挖坑,明天填坑,在同时代的战列舰中可以排倒数,但是问题也比较多,至于和后来的武藏大和比吗,381mm炮能击穿大和的主装甲?或者是俾斯麦的主装甲能挨得住460mm炮的一发?————————————10月8日更新——————————首先推翻我之前说的,并不是不错的,而是俾斯麦在同时代的战列舰中是排倒数的。下文将从战舰的设计背景,设计思路,建造水平,火力,装甲,火控,航速,官兵素质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主要比较的对象有法国海军黎塞留级战列级,意大利海军维内托级,英国海军纳尔逊级,乔治五世亲王级,美国海军科罗拉多级,南达科他级,日本海军长门级,大和级。这几级战列舰都是和俾斯麦级同时代的各国海军主力战舰,具有可比性。设计背景与设计思路:德国海军在进行俾斯麦级的设计时,是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由于条约和战败的影响,德国的造船工业在1920年代-1930年代可以说是完全重新开始,所以在设计上所能参考的只有一战时期的德国海军舰艇。作为德国海军重新起步的标志,埃姆登级轻巡洋舰和莱比锡级轻巡洋舰是代表,应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的建造思路。但是,也就到这种程度了,这时期的德国海军严重缺乏大型舰艇的建造和设计经验,而且所能参考到的对象也已经落后了不止一个时代,由于海军假日时期德国不能建造新舰,也错过了最重要的技术积累时期。实际上海军假日时代的big seven为各海军大国后续的战列舰的建造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比如美国海军的南达科他级,日本海军的大和级,英国海军的前卫级。更为重要的是,各海军大国根据一战的经验,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吸取教训,改进设计思路,比较典型的就是英国接受德国海军舰艇进行的实验,日本海军和美国海军则是利用条约中拆毁的旧舰进行的实验,这同样也为后来战舰的建造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而德国海军在这几个方面真的毫无参考对象,也缺乏相关的数据。而且为了保证研发和建造进度,都是尽量采用现有的技术。所以,俾斯麦级的设计从一开始就有很大的问题,依然停留在一战时期的战舰设计思路上,以巴伐利亚级为基准设计了一个放大型。作为一艘标准排水量41000吨的巨舰,只搭载了8门380mm主炮,而同时期的战列舰,大七全部都是410mm主炮,维内托级是九门380mm主炮,乔治五世亲王级则是10门356mm主炮。那么,这样一艘在设计阶段就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舰艇,其总体实力可见一斑。这个可以参考 答案里的装甲带分布图,会有个比较直观的了解。建造水平:建造水平涉及很多,这里主要说一说建造工艺的问题。很多人都认为德国的刚才制造工艺优秀,可以弥补装甲厚度的不足。但是,这种弥补是有限的。俾斯麦级的炮塔正面装甲360mm,假设制造工艺极其优秀,但是对于防护能力的提升非常有限,你不可能指望360mm的装甲通过提高制造工艺来达到457mm装甲的防护水平,更别说大和级这种炮塔正面装甲650mm的怪物了,这时候谁装甲厚谁就是爹,想通过改善制造工艺来弥补的都是耍小聪明企图走歪门邪道。这里纠正一个误区,很多人都认为日本海军的装甲钢材制造工艺不过关,实际上是不太对的,美军后来拿去实验的钢材是战争末期制造的,给信浓用的,战争末期日本的工业能力整体下降,各种资源紧缺,制造出来的钢材和战争初期制造的基本没有可比性。通过武藏号的最后一战就能看出来了,武藏号被命中了20枚以上的鱼雷,20多发炸弹直接命中,燃烧长达9个小时才沉没,防护性能可以说是相当的强。虽然日本的整体工业实力确实不行,但是装甲钢材的质量和其他主要的海军大国差距并不是很大。至于装甲防护性能,虽然美国海军说德军的KCn/A装甲是是6-8英寸级装甲板中美国海军曾测试过的最好者,但是俾斯麦的装甲设计上是为了防御380mm主炮的炮弹,对于410mm主炮的防护能力,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火力火力上讲,俾斯麦号真真的是倒数第二,强于乔治五世级(乔五计划搭载12门356mm主炮来弥补口径过小,但是因预算问题作罢),和黎塞留级一样(并列倒数第二)。连维内托级都是9门380mm主炮。至于为何俾斯麦级不选择9门380mm主炮或是更大口径的主炮。原因很简单,德国人没有超过380mm主炮的设计建造经验,而且大口径主炮的三联装炮塔也不会玩,之前只在莱比锡级轻巡洋舰上安装过三联装炮塔,技术积累有限,这也就造成了总吨位可以排到历史前三的俾斯麦级,只搭载了8门可怜的380mm主炮,火力甚为贫弱。而防空火力就更弱了,这从俾斯麦级的最后一战中得到了完全的体现,剑鱼攻击机作为一型速度不快的双翼机,却让俾斯麦级吃到了三发鱼雷,防空炮的数量少,反应速度慢,直接给俾斯麦号的沉没留下了祸根。这里主要是因为德国的高平两用炮的研发进度缓慢,副炮严重的挤占了甲板空间,直接导致了防空炮的数量减少。装甲:俾斯麦号在装甲防护上的问题就更多了。在之前所述的所有战列舰中,俾斯麦级的舰长是最长的,有251米,其次是黎塞留级,247米,科罗拉多级最短,190米,其余皆在210-220米左右,大和级是264米,但是大和级是6W吨。那么,在装甲总重量差不多的情况下,舰艇越长,总的防护能力就越差,因为装甲全部被分散了进行全面防护,所谓的全面防护就是没有防护。在所有的四万吨级战列舰中,乔治五世级的炮塔正面装甲最薄,为330mm,俾斯麦倒数第三,360mm。乔治五世亲王级标准排水量36000吨,装甲重量13000吨,装甲重量占全舰的36%,俾斯麦级标准排水量41000吨,装甲重量17000吨,装甲重量占全舰的41%,但是乔治五世级舰长227米,比俾斯麦级短24米,装甲布置更加的紧凑。而且一战结束后,各海军大国的新造战列舰的装甲设计思路都是重点防护,全面防护虽然增加了装甲重量,但是却极为分散,特别是对于俾斯麦级这种长达251米的长舰体。虽然俾斯麦号在最后一战中被数十发大中口径的炮弹命中,但是很明显不是关键部位,而且由于交战距离过近,火炮大多是平射直接穿透,受到考验的主要是垂直装甲,而且诸如命中弹药库这种致命伤并没有。所以并不能成为俾斯麦级装甲防护性能优越的证据。这张图来自文章这张图来自文章二战各国战列舰比较,一个德棍写的,全文中唯一能看的基本就是这个装甲防护性能比较了,PCT是基准量,以衣阿华级为基准,仅作参考和讨论。航速:俾斯麦级的航速很快,急速32节,逃跑的时候更给力了。。。。。。。。火控和官兵素质:木有雷达,光学瞄具为主,和日本海军一样,严重依赖胡萝卜。但是射击精度很高,击沉胡德号一战就能体现,虽然击中弹药库是蒙的,但是第三次齐射点着了胡德号造成了火灾,第五次齐射则直接命中了敌舰这个命中率是非常高的,也充分说明了俾斯麦的光学瞄具,光学测距仪等设备是很不错的,同时也体现了其官兵素质非常的高。比如落点修正的速度。综上所述,俾斯麦级的总体实力比乔治五世亲王级强,和法国海军的黎塞留级处于一个水平,比维内托级强一点,综合排名倒数第四是比较合理的,坐拥4W多吨的吨位,满载排水量甚至达到了5W吨,却在火力,防护,防空等各方面都不尽如人意,这可以说是非常失败的设计了。但是,为啥大家都觉得俾斯麦好牛X呢!因为俾斯麦号击沉了胡德。可以说,丹麦海峡战役是二战中最精彩的战列舰炮战了,第五次齐射直接击沉胡德号,在随后的追击战中以一己之力抵抗英国海军主力舰队,给人一种俾斯麦号好牛X的感觉,但是不要忘了,胡德号是一艘战列巡洋舰,防护能力极为薄弱,实际上就算是俾斯麦装备的是356mm主炮,在第五次齐射就击沉胡德号也不难。但是俾斯麦号英勇战斗的一生却值得尊敬,就像英国海军上将托维说的:“就像一战时的德意志帝国海军一样,俾斯麦号进行了一次最勇敢的战斗,抵抗着数倍于己的敌人,以至于在她沉没时她的旗帜还在飞扬。”最后,多铆蒸钢,大舰巨炮,万岁,万万岁!
前言:这是我最近写的一篇投稿,放在这里可能有点重复,毕竟里面引用的很多数据上边的大神都已经提到过
@苎苧。=============================================================“末日”战舰:俾斯麦级战列舰为了满足德国小胡子元首,德国海军曾经制定了一个需要到1943年才能完成的包括航母的庞大扩军计划Z计划,而其元首也保证不会在1946年前不会对英国开战。但是他们的元首思维明显不同于常人,当全面战争爆发时,雷德尔惊愕的发现自己手中王牌无几,唯二的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本用于主力舰决战和辅助破交设计的巨大军舰,却被X计划赶鸭子上架当作德意志级那种破交舰使用,这简直是一种巨大的浪费。但是真正的浪费却在看不见的地方。对“巡洋战争”的重视,对设计指标的一味估求,对现实不清醒的认识,以及军工产业的十年萎缩导致的人才流失和设计思想落后,严重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其海军规划中,而且体现在其战舰设计上。俾斯麦级的设计,由于德国工程师的长期手生,为了稳妥很大程度上沿用了一战时巴登级战列舰的设计,被戏称为“巴登放大”。其设计思想不仅仅在二战前新建战列舰中十分落伍,在欧洲战列舰三杰中也是倒数,下面将仔细列举其各种缺点:第一,也是最大的问题,装甲方面。俾斯麦级约42000吨的标排,约40%的吨位被用在了装甲上,这间接的压缩了其火力。一战时的全面防护思想被继承下来,加上设计师的各种所谓“创意”——同时期英美法意的战舰设计思想很多是依靠对旧船的打靶数据得到验证和改进——成为了一种难以言表的不伦不类的混杂了穹甲的全面防御的系统。在此引用著名战列舰研究者@ tuna_maguro翻译的英国对提尔皮茨的研究报告: ------------------------------------------------------------------------------------------------------------“A)提尔皮茨号的主水平装甲,是与主装甲带的下缘相连的,而不是像英王乔治五世级那样,是与主装甲带的上缘相连的。B)提尔皮茨号的主装甲带向水下延伸的幅度相对较小。C)提尔皮茨号的主炮发射药库是直接布置在主水平装甲下方的。在双方均无法有效穿透对方装甲时,有如下几种方法可对提尔皮茨号造成伤害:1)如果英王乔治五世级与提尔皮茨号在22,000码距离上交战,则英舰炮弹的落角大约会是18度左右,此时炮弹将能绕过主装甲带,落入其与主水平装甲所隔出的区域(即穿透上部装甲带后砸到主水平装甲上)。即便炮弹无法穿透主水平装甲,也将对主水平装甲以上的区域造成大幅破坏,并有可能对水线区域造成一定损伤。2)在22,000码距离上,英方炮弹在击中水面时不可能发生跳弹,且有很大几率能够形成水中弹,绕过提尔皮茨号的主装甲带,对其水下部分造成严重损害。3)由于提尔皮茨号的发射药库直接布置在主水平装甲下方(见插图,发射药库的区域是有横向划线的),因此只要在主水平装甲上形成穿孔(Penetrated),碎片和火花就有可能进入发射药库;而英王乔治五世号的发射药库则位于舰底,因此炮弹只有在穿透(Perforated)主水平装甲后,才有可能对发射药库形成威胁,此外英舰发射药库的周围还覆盖有防破片装甲,这又为其多添加了一重保障。在面对自22,000码距离上射来的英国炮弹时,俾斯麦级的侧向被弹区域中只有20%左右是由主装甲带覆盖的,11.5%由上部装甲带覆盖的,22.5%属于水下区域,其余46%都是上部建筑与露天甲板区域,也就是说处于主装保护范围之外的区域是相当大的。” --------------------------------------------------------------------------------------------------------------同时,由英方估测,命中主装的概率甚至比命中水面下舰体的概率还要小。这是由于德国缺乏实弹对主力舰设计的实验报告,而与同时期的走在最战列舰设计前列的英国日本为应对水中弹专门设计的主装向下延伸等等思想相差近乎一代。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在世人瞩目的丹麦海峡战役中,俾斯麦就被威尔士亲王号的主炮命中一发水中弹,造成左舷进水、船体轻微倾斜和燃油大量泄漏——如果乔五级的四联装没有那么多问题,战局如何发展实在是很难预知。而且,俾斯麦级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其炮塔防御居然开了一个“天窗”!我们无法推知当时的设计师的想法,或许是对水平防御的认识不足导致其如此设计,但是加上俾斯麦级双联装机械旋转结构的天生缺陷,直接导致罗德尼在追击俾斯麦一战中一炮双响,舰艏两门主炮直接卡死哑火。这还只是在比较近的距离上命中,如果在远距离炮击时俾斯麦主炮塔被战列舰级主炮命中,后果将难以设想。第二,在火力方面的问题。对于俾斯麦这种吨位来说,只装380mm口径47倍径的主炮不得不说是一种浪费,跟不用说该口径的C34也是高速轻弹的设计思路,远距离存速不足——这一点即使是德国人自己也心知肚明,元首曾经想要给其更大口径火炮,却由于克努伯公司的研制进度过慢没有得到实装。同时,由于上层建筑和副炮的占地面积巨大,直接压缩了给防空炮预留的甲板面积。但是最为致命的是,德三海军舰载防空炮的研制和陆军是分开的,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代神器37防空炮的存在,被戏称为“37手拉机”,这也使得相关设计人员其成为历史的笑柄。为什么叫手拉机呢?正如图片和网上视频说的那样,其需要射手单发装填!而且在那之前需要装填手跑进最近的弹药存放点放进包里抱出来(速度慢且炮手死亡率高),然后用手拉机旁边的仪器一发一发的手动射程校准最后再装填设计(速度慢且战场环境下很容易校准失误)。这直接导致其作为一种近防防空炮射速仅30发每分钟,完全限制了其炮本身优异弹道性能的发挥,对俾斯麦的覆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说了那么多问题,其实如果把我们放在当时德国的历史环境中便可以理解这一切。俾斯麦对于纳粹来说是必须迈的一步,即使这一步失误多多也必须为下一步真正主力舰H和O级做好技术铺垫,即使其造价高昂也必须去支付,即使其设计存在很多问题而其设计者或多或少知道一些,这有点像是一幕悲剧。俾斯麦级是一级“末日战舰”,不仅仅给英国胡德号上的一千多名人员带来了末日,同时给自己的祖国带来了末日,而这末日的根源,便在那个发狂的首领和错误的政策制定社会阶层上边。当被昵称“提子”或“北宅”的提尔皮茨战列舰在挪威被高脚杯炸弹最后终结而舰体颤抖的那一刻,恐怕是不知道后世围绕着这堆钢铁的诸多闲话罢了。
谁人都能改的唯基呵呵国内军刊德系文章泛滥加之部分德棍作者夹带私货新人不明所以被虚假的数据吸引加入德粉群体进一步扩大了神论的影响力战列舰论坛 百度战列舰吧欢迎德棍送脸来打动不动就看到德棍吹什么英国打不穿俾斯麦卡梅隆的纪录片来打脸安东和布鲁诺两座炮塔就已经有2发穿透,炮塔正面360mm主装上有4发,再加上装甲司令塔上的2发350mm的装甲司令塔被罗德尼的406打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原来这叫没打穿啊?觉得还不够劲爆,补点重返俾斯麦的图以后再有人说卡梅隆说装甲带没被击穿,上卡梅隆片子里这个被罗德尼406打穿了的侧舷装甲带截图就好。附带这一刻的描述是,主装甲带上被勘出了4处击穿,其中2处位于装甲带上部两处直接击穿主装甲带,哪里来的没法击穿?防御好?8点47分英舰开火,9点02分罗德尼一发406打在安东和布鲁诺炮塔之间一炮双响明显可以看见340mm厚的炮座被穿透。求问打不穿哪?来自德文版重返俾斯麦俾斯麦的神话都被吹破了多少年了列强最烂的装甲最弱的防空不合理的防护孱弱的火力落后的火控就这样的设计满排还超过了5万吨建成时最大的战列舰这个名头其实是耻辱不知它老祖宗3万吨级的巴伐利亚级作何感想要不是那一发人品弹爆了胡德的弹药库这艘首次出战即被击沉的国之重器会给第三帝国带来任何战略价值?顺带提一下07年的时候写的被德棍视为圣经的《意志的武力与艺术——二战德国俾斯麦级战列舰性能解析》漏洞百出尽是虚假数据和私货后来脸已经被打肿从09年之后再也不敢露面了
德意志通海阀技术世纪第一
俾斯麦是对抗条约的产物,其实挺悲剧的,在他之后出现的战列舰都是怪兽,且不说大和衣阿华之流,南达北卡甚至新墨都能揍他。从火力和防护上看,俾斯麦只能去欺负巡洋舰,能和其他国家的战巡PK一下,见到真正的BB还是逃跑为妙,其实俾斯麦也就是一艘强化了的战巡。至于俾斯麦为什么如此有名,呵呵,胡德表示我特么就是点背,成就了这货一世威名......
俾斯麥三改帶魚雷還送高級水偵,大姐姐什麼的。。。首先我得有
关于这个问题,虽然我是俾斯麦粉,但不得不说如果不跑的话喵一定是被完爆的?必竟大和的设计理念就是(在战列舰一对一对轰不许跑的情况下)最强的火力与装甲,正面对轰即使是依阿华也轰不起(活该被飞机群殴),而俾斯麦是为破交作战设计的,从数据上看明显属于运输队杀手,并未考虑战列舰远程持续对轰,在战斗力上对上大和和依阿华一定被碾压,对上其他的战列舰则看喵能不能用机动性的优势近身来发挥高倍径火炮的优势,对上北卡、南科胜率较低,对上维内托平分秋色,对上其他的胜率较高,乔五及以下可碾压。但综合指数还是可以进前五的,必竟跑的快(不断腿的前提下)在这里再解释一下为什么有排名将喵排在第三导致出现很多外行德粉和德黑互喷的情况。因为俾期麦6分钟爆了胡德,而胡德又是皇家海军的旗舰,这相当于直接打了皇家海军的脸,加上后来的围剿行动,使俾斯麦的影响力远超很多同水平战舰。其实喜欢一艘战舰不要太在意别人的意见和战斗力什么的。
德意志通海阀技术世界第一,37狙击炮毁天灭地,全面防护返璞归真,头顶天窗凉快拉风
除了衣阿华级堪称一时瑜亮外,其他剩下的战列舰拿来和大和级比都是大和级的耻辱。至于俾斯麦级,介于黎塞留维内托北卡南达和big seven之间吧。
泻药。我补充一点:论性价比,俾斯麦级是很高的。是的我火炮口径小我装甲设计落后我三轴推进奇葩,但是俾斯麦号的战绩不说,君不见一个提尔皮茨拖得皇家海军和商船队多长时间不敢妄然出海得瑟。和吨位尺寸高一头,干掉十几二十几架F6F、SBD、TBF机体(美军飞行员大多掉到海上还能被救回去)的大和武藏相比,水平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俾斯麦战列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