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印度是牛的天堂2血盟蜗牛apk?

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您(@)目前可用积分:3092305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原创]“地狱”上的天堂---走马观花看印度
1620 次点击
14:49:43 发布在
&&&&2015年初冬的印度之行,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朋友欲赴印度料理商务,邀我同往,以遂我们心动好几回却总是欲行又止的印度神游之愿。签证是半年前就办好的一年期business visa,因为我等“伪驴”先天的优柔寡断,一直未能成行,因而也未刻意去做行程规划,似乎都在等着这一“突发事件”的莅临,然后器宇轩昂地洒脱果断一回。&&&&11月的长沙邂逅了一场据说是百年不遇的连续冬雨,淅淅沥沥的,就如更年期女人的那啥,不见个流畅,又总不见干净。天空连月阴沉着,空气中总是弥漫着雨雾,人的心情也变得湿漉漉的,渴盼着阳光的晾晒,于是,“去印度晒晒太阳”,我们又多了一个“说走就走”的理由。&& 虽没去过印度,但我对其并不陌生。文明古国,佛教源头,宗教冲突,公汽强奸,火车外挂,街头走牛……这些碎片化却又特吸眼球的信息,打开网站,满目“琳琅”。当然,曾经混迹黉门、忝列衣冠的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印度在现代文明进程中,民主与宗教、殖民文化与传统积淀是如何互相作用、消长,从而成就了今天我们看起来“怪怪”的“阿三”国的?&& 早上挥别长沙几近零度的阴寒湿冷,从广州出境、曼谷转机,当地时间下午五点(比国内慢二个半钟)落地海德拉巴。室外,阳光下温度30度,不折不扣的夏日风情。这一天,从早到晚,由冬而夏,历尽人间冷暖,看透世态炎凉!&&&&&&&&&&&&&&&&一、海德拉巴,初识印度&& 选择海德拉巴作为入境首站,没有任何玄机,只因朋友的“重要商务活动”要在这儿开展,我们只好“在商言商”。朋友入关后就一直不断的与当地人电话交流(朋友为留美博士,英语流利,在长沙经营着一家规模中等的药业公司),从其说话时略显诡秘的神态加上偶尔听懂的几个英文单词,我大概能判定这“重要商务活动”,应该与我们国内惯见的业务套路大同小异:一山之隔的老邻居,人家的菩提叶儿曾远飘东土,就不许咱们的“业务套路”也来个送宝传经?于是,第二天,我们几位陪访者都懂味地回避了朋友的“重要商务活动”,而选择自理游览海德拉巴――这也是我们此次启程之前的“应急”预案之一。&& 海得拉巴是印度南部城市,特伦甘地邦的首府,位于德干高原中部,克里希纳河支流穆西河两岸。说是高原,也就海拔600来米,当然比不得咱们青藏高原的深峡峻岭。面积仅220平方千米的城区拥居着250多万的人口,堪称“人口高度聚集”。海德拉巴居民多为印度教徒,次为伊斯兰和基督教徒,主要通行乌尔都语和泰米尔语,是伊斯兰教古代文化的中心之一。建于1591年的查尔米纳尔尖塔,是海德拉巴的地标,也是老城区的中心,自然成为我们的首游之地。这是一座宏伟的四方形花岗岩建筑,下方建有四座高大的拱门,分别朝向东西南北四方。这些拱门支撑着两层楼房和拱廊。这座四方形建筑的每一角都建有一座高达24米的尖塔,使得该建筑的高度达到约54米。在乌尔都语里,“查尔”是“四”的意思,“米纳尔”又是英文“尖塔”的音译,所以这座建筑又可土洋混搭名之为“四塔楼”。老城区的主街其实就是沿着这座四塔楼东西南北各向延长线次第展开,四向通视,轴线规整,中心明确。站在塔底下四周望去,四条拥挤杂乱的主街,似乎看不到尽头。我们选取了一条稍显繁华、熨帖的主街进行体验式闲逛。印度政府的公共管理缺位,印度人的公共意识缺失,体现在街头闹市,就是脏、乱、差。沿街除了鳞次栉比的商铺、摊点外,就是遍地的垃圾和随意停放的摩托车、突突车(一种机动载客三轮车,就是国内曾经风靡过的“趴趴”车)、牛车、马车等,很像国内落后地区的集镇、圩场。主街两侧的房子大都是二到三层的砖木、石头建筑,基本没有高层。大约五十米左右会有一条横街或叫胡同、小巷之类的,里面少有商铺,多为学校、寺庙或民居等,相对比较干净、清静。主街上的商铺、摊点,还是能从杂乱中看出一些分区:服装、日杂、餐饮、五金、小商品等等,各司其市,百业同生。&&海德拉巴的穆斯林人口不是最多的,但老城区绝对是穆斯林聚落区,大街小巷的清真味儿很浓:在街市深处间或可见的清真寺,昂然耸立的“洋葱头”,似乎昭告着伊斯兰文化的存在和强势。一种外来宗教在遭遇同样强势的本土宗教时,为谋求本土主流化的长期统治,除了武力之外,对当地文化和人民不遗余力的“洗心革面”,也许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何况,相较于当时仍然倡行童婚、殉夫、种姓制度等愚昧落后陋习的印度教,伊斯兰教已经是“高大上”的精神和现实寄托,自然成为许多低种姓印度人摆脱“贱民”身份和逃离被奴役命运的唯一途径。“用脚投票”,虽然无奈,但好歹也是一线生机!&&&&且行且逛,不觉已走了将近一小时。回首望去,约莫两公里远的查尔米纳尔的四个塔尖,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煞是醒目。塔尖下的街区,依然的脏乱无序,但站在古城区的任何一个地点,均能看到高耸的塔尖,人们在仰望之时,可以暂时忘却身边的不堪,心中升腾的是蓝天的旷远和白云的飘逸!海德拉巴的先人们,用这种轴线明晰、中心突出的规划理念来打造他们的家园,也许就是要让这个城市的定居者们,不论走多远,不论多窘迫,脚下永远有方向,心中永远有皈依。不偏离,不迷失,这其实是所有文化、宗教的共同执念,这种执念的内化根植,确保人们在穷愁时独善其身,顺达时兼济天下,而这不也正是我们儒家文化所倡扬的“君子固穷,小人穷斯则滥”嘛?看来,超越时空、文化、宗教的普世价值,不仅是思想家、政治家们坐而论道的谈资,更是有棱有角的天然存在!&& 行走海德拉巴,不能不提戈尔康达城堡。这是一座建造于公元16世纪的王城,距离主城区约8公里,坐落在一个坚实雄浑的花岗岩山体上,规模宏大,气势巍峨,依山势错落分布。和我见过的大多数城堡宫殿一样,戈尔康达城堡也不例外:由外及里,依次是城墙、防御设施、卫兵居所、廊道、广场、聚会厅、服务人员居所等等,国王的起居、办公、祷告和接见臣民的房子自然在城堡的最顶端――― 一块巨大的花岗岩岩株上,上下交通着同样用花岗岩石块凿砌的台阶,据说有700多级。城堡与众不同的是它的声音传导系统:城堡建设者巧妙地利用了花岗岩石材致密坚硬、波速传播快且衰减小的特点,在城堡各个重要单元、房间均设计了互相联通的花岗岩质封闭廊道,在山下城堡入口处的穹顶下击掌,相距数十米的山顶上都能清晰听到,这样,城堡内的联络、监控、报警等,就基本得到解决。这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无线联络系统。城堡的另一独特之处,应该是它的取水系统。水是生命之源,更是生存之需。城堡建造在山上,地势高,无法获得周边江河的自流补给;因为是石头山,植被不发育,缺乏地下水的涵养条件。于是,尴尬的自然条件动员了人的创造力:城堡的设计和建设者在城堡的内外城墙间开掘了一个很大的水塘,作为集水蓄水设施,然后依山势修建三级三个大蓄水池,通过人力将那个人造水塘的水一级一级提上去,再按用水单位所处地势高度,通过管道序次供给,形成“局域自来水”。至于那个巨大的人工水塘的水来自何方,我们临聘的印度导游并没说清楚,我们也没有过多的时间询问考证――朋友来电话,他已搞完他的“重要商务活动”,要求我们尽快回酒店陪印度商务伙伴共进晚餐,并商定往后的行程――但我想,“水塘”的水源不外乎三:1.雨水收集,2.生活排水下渗土层补充地下水交换净化后再自渗入水塘循环使用,3.人工取水。当然,这第三种来源应该是最主要的,因为印度最不缺少的就是人工,而城堡的主人最不缺少的也是役使人工的权利!&& &&&&&&&&&&&&&& 二、瓦纳拉西,台阶上的故事&&“你如果想听过去的故事,那就请你坐到我的台阶上来;只要你侧耳细听这潺潺的流水,你就可以听到过去无数动人的故事”。我是默念着泰戈尔“河边的台阶”里的句子,走入瓦纳拉西的。然而一踏入瓦城的街巷,脑子里却飘出了张爱玲的呢喃:“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里面爬满了虱子”!当然,张才女写的是生命的意,我却愿用它来描瓦城的实:从机场驱车20来公里,远远看到夜幕初临的瓦纳拉西,灯火辉煌下,庙塔林立,桂华流瓦,确乎一袭“华美的袍”!然而,进到瓦城的城区,尘土飞扬,嘈杂拥挤,遍地垃圾和牛粪羊粪,行人车辆牛羊摊贩几乎饱和了街巷的每一个空间,还有那空气中弥漫的不可名感的味儿,这“爬满了虱子的华美的袍”, 立刻让我产生“如入鲍鱼之肆”后的逃离感。好在我们预定的酒店距离停车位不算太远,酒店的几位小哥早早地迎候在车位旁(瓦城的街巷仅够摩托车通行,接送客人的车辆无法抵近酒店,行李箱包只有靠人力转运),麻利而习惯地手提肩扛,很快把我们带到了酒店:毗邻恒河的一家客栈。沿恒河岸线展布的瓦纳拉西古城,由纵横交错的数十条街巷构成,阶基和房子均由就地取材的石英质、花岗质石块砌成。垂直于岸线的基本为宽约五六米的主街,平行于岸线的则是仅够两三人并行的小巷。竖街横巷充斥着各得其所的店铺:餐饮、服装、饰品、超市、花店……偶尔小巷深处,烟雾缭绕,颂声绵绵,无疑是印度教神庙或教徒供祭神屋。街巷旁的石阶上,隔三岔五端坐着三三两两的印度男女,一样平静又略带游离的目光注视着熙熙攘攘的行人和车辆。从他(她)们身上的穿着和端坐的位置、姿态,不难分辨出谁是摊主人、休闲者、乞讨者和苦修者,尤其是那苦修者,身上涂满不可名之的灰白色饰粉,长发飘须,瘦骨嶙峋,打着跏趺坐,双目如眢井,黑夜里乍一遭遇,还真有几分恐惧!古城临水的一侧,是深入恒河水面的台阶,据说有大大小小64处,坡度因地而异,交通了恒河与瓦城的居民。闻名遐迩的恒河浴场和水葬场所就分布在这台阶的底端,而充满神秘和诡异的恒河晨浴、夜祭水葬,也如参辰卯酉,次第发生演绎在这台阶的上上下下。&& 我们是向晚方进到瓦城的,下榻不远处即是一个水葬场。打问客栈的老板,他说步行500米即到,而且这个时候正在“进行”。挤挤眉毛,对对眼神,我们几位便心照不宣地步出客栈,走向那正高低明灭的篝火熊熊处。&& 说是水葬,其实是死者的尸体火化后,将骨灰残体抛洒入河水中,这是所有印度教徒此生孜孜以求的灵魂与肉体的最后归宿。印度教徒死亡后,家人会很快地将遗体用男白女黄的布包好,裹以彩缎和缠以花环,花枝招展地抬到恒河边的滩地入水浸浴祭拜,再置于已堆码规致的木柴上。有主事人员掀开盖在死者脸上的白布,勘查照相,验明正身,然后在尸体上洒上油脂香料之类的东东,不知是祭仪还是助燃,或许二者兼而有之。之后,点火焚尸,残灰入水。家属一例是退到焚尸场旁边的台阶上,游人也不许靠近和拍照。没有悲情和哭泣,哔哔啵啵中,一条生命化作青烟褐灰,一段情缘也随着千年不息的恒河水流入永恒。当然,这只是普通印度教徒的焚尸水葬仪轨,有钱的和高种姓的印度教徒,可以享受在焚尸炉里独处最后时光的厚遇。旁边几栋外墙已被烟火熏成墨色的石头建筑物,就是那些贵人最后的“烧烤箱”。还有不满十岁的夭亡者、自杀者、贱民死者,均无缘“烧烤”待遇,只能是被绑上石块沉入河底,葬身鱼腹。由于用于焚化的木柴砍伐成本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穷人因缺钱购买足够的木柴或打点祭祀仪程,尸体往往烧而不尽,留下残肢余体,只好一并抛入恒河,恒河水质因而大受污染。&& 身后传来叫喊声,是店主人安排的游船到了,在到处寻找我们:恒河夜祭已开始了!&& 已经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恒河夜祭仪式,每晚八时在河边的祭台上准时举行。在塔布拉的激越鼓点和老祭司悠扬高亢的吟唱中,八名身着华彩的年轻俊朗的婆罗门僧侣缓缓登上夜祭台。点火,摇铃,奏乐,洒水,各种法器,各路祭仪,在夜色斑斓中一一登场亮相。八只巨大的灯环和四周明晃晃的烛火、灯盏将夜祭场照得如同白昼,又如金碧辉煌的宫殿。岸上船上的看客端坐注目,或是虔诚,或是好奇,或是为了探秘,全都全神贯注,一齐装点着这夜祭盛宴的神圣庄严。夜祭组织者没有任何告示或维序人员,但拥聚在附近欣赏夜祭的游客和教众都持礼有序,阙无挤搡争吵,也无人大声喧哗,加上恒河瓦城段河床坡降小,河水流速平缓,我们乘坐的小木船安祥平稳,似乎恒河也极愿和人们一起共同维护这一天中难得的神圣时光!&& 第二天一早,一阵猴子的吵闹,把我们又一次引到了恒河边的台阶。因为河边的台阶不宜动物“散步”,牛羊狗等较少光顾,沿河砌置的一级级台阶便成了瓦城难得的“净土”,引得瓦城的居民和游人络绎流连。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恒河,自西北向东南横贯恒河平原,浩浩汤汤2500多千米,却在瓦纳拉西向北拐了一个弯。在瓦纳拉西城区段的恒河,西岸为坚硬的岩质坡地,东岸为松软的冲洪积漫滩,因为地质条件的差异,恒河故道历经数万年的泛滥、淤积、退蚀改道、再泛滥、再淤积、再退蚀改道,终于成就今天西高东旷状若新月的地貌格局。瓦城就坐落在恒河西岸的岩质坡地上,离恒河常年水位保持着十米左右高差,不远不近,亲水而不患水,水为所惠而不所害,正是理想的安居乐业之地!到过瓦纳拉西的人,都在琢磨为什么瓦城建在恒河西岸而一河之隔的东岸却荒无人烟,由此还附会演绎出许多神秘、诡异的传说、故事。其实,与其说瓦城最初的规划布局是“神”的妙算,还不如说是瓦纳拉西的先人们敬畏自然、顺应自然,没有异想天开地要去战天斗地、改造自然,于是,数千年以降,瓦纳拉西安享着时和景丽、物阜民丰,正是人神共仰的大自然给予人们的恩赐和厚馈呀!对于印度教徒而言,一生中有四件神圣之事:喝恒河水,在恒河沐浴,住在瓦纳拉西,结交圣人。这兹事体大的四件大事,都可在瓦纳拉西如愿得偿,这更增添了这座传说由印度教教魁之一的湿婆神建造的古城的神秘和神圣,而瓦纳拉西,也以其独特的自然品貌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当之无愧成为印度教教徒心中永恒的圣城!&& 对岸的太阳已缓缓升离恒河水面,阳光从薄雾中钻出,洒在西岸的台阶和建筑上。印度神庙的浮雕彩墙,裹搂着印度少女曼妙身体的五彩纱丽,阳光与河水映和互漾、催生出忽浓忽淡的金黄,还有从神庙中飘出的禅烟梵韵,伴和着悠扬酣畅的诵经声、祭拜声,顷刻,恒河边仿佛生成了一幅巨大的有声画卷。我们就徜徉在这画卷中。按照店主人的指引,我们径直来到一个浴场边。砌筑在恒河西岸边坡上的石质台阶,有几段伸入到了河水中,便于人们亲水沐浴或取水,且不管水位涨落,台阶均保持在水位以下,这就是恒河浴场。每天清晨,浴场都聚集了许多前来沐浴、取水和祈禳的印度教教徒。男人光着上身,女人缠着纱丽,或全身入水,或捧水浇头,或互相淋洗,或掬水凝视,极尽虔诚敬爱。浴场上面,是一个打坐布道的平台,连着一座四米见方深约两三米的神池,神池里荡漾着已经说不清颜色和成分的勉强可称为“水”的液体。神池四周摆满了祭拜的花环、烛台、贡品,有两三个僧侣在神池边端坐讲课,一群女教徒席地而坐――哪怕地上肮脏湿漉――似乎经过了恒河圣水的沐浴洗涤,一切的洁与不洁,爽与不爽,均为神赐恩荫。神池再往上,一路规整的台阶顶端,巍峨盘踞着一座印度神庙,雕甍彩壁,肃穆威严!&& 浴场旁边十米开外,有一片滩地,没有砌筑台阶,也没作硬化处理,滩地上有人在清理狼藉,河里有人在挥杵浣洗,岸上晾晒着五颜六色的壮如床单的物件――似曾相识的场景,原来就是我们昨晚光顾过的焚烧尸体的地方,那些五颜六色的东东也许便是裹尸布!一阵鼓涌冲逼着我的食道,赶紧吆喝同伴们打道回府……&& 本来想观赏恒河晨浴的同时,好好体会一下泰戈尔笔下那片饱经沧桑的台阶,想象着库纱姆纤细的身影如何消失在年轻苦行者愚昧绝情的目光中,然而,眼前这焚尸点和沐浴场,截然不同的两种生命场所,却这么牵强生硬地拽扯在如此局促而凌乱的空间,我的大脑还真受不起如此突然、剧烈的震荡,情绪的幽河怎么拐得了这湍急而险陡的弯!生老病死,贱耻尊荣,身边苟且,远方诗文,印度人就这么淡然处之且甘之如饴,是神明的暗喻指引还是尘世的无可奈何?&& &&&&&&&&&&&&&& 三、菩提伽耶,我佛威武,我佛慈悲&& 心忧天下苍生的悉达多王子,放弃锦衣玉食、优渥尊荣的宫廷生活,舍身于深山老林,茹苦含辛,只为悟道寻真,普渡众生。这个充满道德高尚和能量正极的故事,不光成就了佛陀的慈悲威武,也成就了菩提伽耶千年的神圣和繁荣。来自天南地北的善信檀越,或猎奇好事者,熙来攘往,“半缘修道半缘君”,也许正是为了亲历或实证这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人生逻辑?&& 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少年时代接受婆罗门教的传统教育,兼习兵法与武艺,是一个骑射击剑的能手。相传释迦牟尼十四岁那年曾驾车出游,在东南西三门的路上先后遇着老人、病人和死尸,亲眼看到那些衰老、清瘦和凄惨的现象,非常感伤和苦恼。最后他在北门外遇见一位出家修道的沙门,从沙门那里听到出家可以解脱生老病死的道理,便萌发了出家修道的想法。二十九岁(一说十九岁)时,他不顾父王的多次劝阻,毅然离开妻儿,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 离家之后,释迦牟尼先到王舍城郊外学习禅定,后又在尼连禅河畔的树林中独修苦行,每天只吃一餐,后来七天进一餐,穿树皮,睡牛粪。六年后,身体消瘦,形同枯木,仍无所得,无法找到解脱之道。于是便放弃苦行,入尼连禅河洗净了身体,沐浴后接受了一个牧女供养的乳糜,恢复了健康。之后他渡过尼连禅河,来到伽耶城外的荜钵罗树(后称菩提树)下,沉思默想。据说,经过七天七夜,终于恍然大悟,确信已经洞达了人生痛苦的本源,断除了生老病死的根本,使贪、_、痴等烦恼不再起于心头。这标志着他觉悟成道,成了佛,佛即佛陀,意为觉者、知者。这一年释迦牟尼三十五岁。&& 释迦牟尼成佛后,开始他的传教活动。首先在鹿野苑找到曾随他一道出家的阿若陈如等五个侍从(史称五比丘),并向他们讲说自己获得彻悟的道理,佛教史上称这次说法为初转法轮。释迦牟尼不久又旅行各地,足迹遍布恒河流域。&& 这段见载于各类典籍文献的佛陀苦修悟道传法的经历,看起来有点“自作自受”和不合常理,也许其中不乏后人的加工附会,或者宛如我们未曾淡忘的那场造神运动汹汹如炽时,那种全民傻逼式的狂热和崇拜后的“歌德”,但却丝毫不能淡化佛陀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和伟大,和我们探访佛踪的兴趣。因为,有别于那种以戕害生命、愚弄苍生来赚取万寿无疆的祝颂和万民跪拜的威仪的独夫民贼,凡以慈悲仁爱、尊重生命、克己复礼、平等博爱为诉求的所有政治、宗教、理念、行为,皆为人类仰止的高山、行止的景行!何况,鹿野苑还在,尽管仅留墙基柱础;菩提树尚茂,虽然几经移栽,此树非彼树;尼连禅河已断流干涸,但依稀可见当年的碧波;供奉乳糜的苏珈达故居虽为后世重建,但穿越千年的往事依然鲜活在遗址的断壁残垣……&& 我们是逆着佛陀修行成佛传道授业的路径来“寻根问祖”的,据说,这样才似乎符合“朝圣”的礼数。&&坐落在瓦纳拉西北郊约10公里的鹿野苑,是一个王气、禅意、诗意并存的所在。1861年发掘的鹿野苑遗址,大部分屋舍、楼塔仅剩墙基柱础,但王家建筑的华丽、霸气尽显无遗:占地近百亩的园林宏大开阔,墙柱尺寸大气规整,四周绿荫掩映,园内阡陌纵横,“区界八分连垣周堵,层轩重阁,丽穷规矩”,当年玄奘大师笔下的胜状,虽越千年,虽为遗址,今天依然可见。矗立在精舍一侧的转法轮塔,又叫达麦克塔(Dhamekh),是鹿野苑现存最大也最完整的建筑,塔高30米,造型如堡垒,建于孔雀王朝,重修于笈多王朝,低部石筑基阶呈灰白,上部砖砌层龛呈深褐。相传为佛陀向五比丘初转法论(首次宣讲佛法)的地方,而在佛教徒心中无比神圣的佛陀舍利,就供奉在塔中!漫步鹿野苑,仿佛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中穿越,“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瞬刻间,往事如烟的虚无,沧海桑田的怆然,一齐涌上心头。于是,王者的霸、佛家的空、诗的惆怅与朦胧,就这么杂陈互漾,令人百感交集、浮想联翩……&&相距鹿野苑200多公里的菩提伽耶,是鹿野苑之外的佛教又一圣地(另外二处为佛陀诞生地蓝毗尼园,佛陀入灭地拘尸罗迦,我们此次行程没有安排,留点遗憾)。赫然经传的释迦牟尼悟道成佛的故事,就发生在菩提伽耶,相距格雅十公里的一个清幽小镇。格雅位于印度东北部比哈尔邦的南部,相距瓦纳拉西260多公里,有火车或航班直达,但考虑旅途方便自由,我们选择了租车前往。丰田商务车,带司机2000卢比折合人民币200元往返,公道合理。&& 经过近五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在中午抵达了菩提伽耶。这真是一个佛光普照、佛味浓郁的所在:进入小镇,两侧阴翳蔽日的菩提树即如慈悲宽厚的佛怀,拥抱着佛的子弟们如愿皈依;街道旁一样的挤满了商铺、摊点,但售卖的多为佛珠、佛镯、佛像、菩提子、菩提叶标本等等;街上一样的拥挤嘈杂,但多为礼佛拜佛的僧侣善信和叫卖着与佛有关的各种纪念品的小贩;在通往佛陀悟道成佛的摩诃菩提寺(即大觉塔,又名大觉寺、菩提道场)的道路两旁和塔的四周,坐列着各国政府或佛教徒资建的寺庙、精舍伽蓝。泰国的,日本的,斯里兰卡的,缅甸的,越南的,老挝的,不丹的,尼泊尔的,中国西藏的……各彰其势,各显其姿,就如佛家联合国,又如佛的博览园。&& 充满神秘和神圣的摩诃菩提寺就禅定鹤立在一片枝叶扶疏的菩提绿海中。建于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大兴佛法时期的摩诃菩提寺,是为后世教众纪念、崇拜、供奉佛陀而建的,历经几千年的世俗风雨,毁坏、修复、再毁坏、再修复,终成今日巍巍壮观。摩诃菩提寺总高52米,入口在寺的东边,前有古老牌坊石柱,大约五世纪前后所建,石柱上有莲花纹和象征吉祥的动物卡里(Karli)和一些传说中的灵兽。寺的入口有一块大木板,供信徒行大礼拜用。寺内供奉着贴金佛像,呈降魔手印,眼含慈悲,势显威武。寺的南西北三面为阿育王修建的石栏,佛陀当年打坐入禅悟道的菩提树就在寺的西侧,树下有一金刚座,相传释迦牟尼就是在这菩提树下的金刚座上悟道成佛的。因为菩提树,因为金刚座,因为大觉塔,因为美轮美奂的精舍伽蓝,更因为艰修苦想终成正果的佛道之难,为躲避异教徒的摧毁而湮土数百载的沧桑之历,和充满慈悲轮回的缘分天空……菩提伽耶,这个原本荒僻的小山村,成为佛教的诞生地,智慧的开启源,也成为佛界公认的四大圣地之首!在石栏围护的菩提树前,在含笑慈祥的贴金佛像前,在巍峨肃立的大觉塔前,看到那些五体投地叩长头的、全神贯注坐禅入定或诵经念佛的善男信女们,我们被他(她)们的虔诚所感动,被佛的伟大所折服,心中顿生神圣敬仰,情不自禁地赤足合掌,注目顶礼……&& 从菩提伽耶往东约三公里,经过已经断流干涸的尼连禅河,穿过一片低矮的农舍,我们参观了当年佛陀接受村女苏迦达奉献的乳糜的遗迹和后人(传说为阿育王)为纪念苏迦达而修筑的宫殿遗址,还有传说佛陀苦修蜗居的山洞。这里是典型的印度农村,尚处贫穷落后的阶段,房屋简陋局促,室内阴暗杂乱,谈不上通风采光和水电配套,勉强可供人畜安身而已。田间垄上,牛羊、草垛、流水、农人,倒有几分田园牧歌的诗意――是佛的慈悲伟大,让人们孜孜不倦地躬耕坚守,虽然穷愁贫贱,但无时无地不沐往生和来世的荣光!&& 不知是神的安排还是历史的巧合,人类古老文明的“三个代表”:黄河文明、恒河文明和地中海文明,在其发展进化历程中,几乎在同一个时间点(公元前六世纪前后)出现了三位不朽的圣贤:孔丘,释迦牟尼,苏格拉底。同样地,三位圣贤的出现,梳理、精炼、辩证和扬弃了已经五彩缤纷却又沙金并存的古老文明,从此,人类文明的发展恍如高山流水,融进了思辨和思辨之后的奋发,复以更加激越、恢弘的旋律奔泻、流长。这其中,同样的血与火,同样的生与死,同样的刀光剑影,同样的充满着“西狩获麟春秋搁笔”的隐奥、沉重和悲壮……但毕竟,凤凰涅,浴火重生,人类筚路蓝缕,淋雨栉风,终于走到了生命至上、人权至尊的文明新常态,尽管有时候,回归常识比追寻真理更艰难、更血腥!&&&&&&&&&&&&&&&&&&四、德里孟买,“地狱”上的天堂&& 其实新德里才是我们这次行程的第二站,基于行文方便,我把它放在最后一节与孟买一起来叙述。一个是新时期印度的政治文化中心,新德里扼守在恒河平原的西口,迎候着欧亚大陆博大精深、温良敦厚的内陆文明;一个是印度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中心,孟买秀立于阿拉伯海的东岸,吮吸着印度洋波澜壮阔、开放鲜活的海洋文明。如果把印度次大陆比作一条击水印度洋的巨鲸,那么这两个各具特色又同样伟大的城市,则是这条巨鲸上的两只鳍划,它们共同主导和决定着巨鲸的速度、方向、平衡和形象!&& 从海德拉巴飞新德里的航班是晚上十点抵达新德里机场。国内航班,不需办理出入境手续,但持外国护照者需查验登机牌和进行行李安检,程序繁琐又效率低下,以致我们办完所有落地手续拖着行李和几分疲惫进入机场出口大厅时,已是午夜时分了。因为常见攻略上吐槽,新德里的骗子多,我们于是多了几分小心。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几位走过南闯过北、浑水河里摸过“腿”的老江湖,还是在这“印度河”里差点翻了船!&& 为了防范和打击诈骗,新德里政府还是蛮拼的。比如,机场专门设置了一些为外地或境外客人(也许是因为现实中的诈骗大都是针对外地人的吧,新德里自然也不例外)提供订房叫车、旅行咨询等服务的窗口,如“make my trip”之类的旅游服务机构均在此坐商。客人将需求确认后,支付可以确定消费金额的项目如出租车费、酒店房费等的相应费用,然后凭窗口填制出具的红黄两联收费单据(在机场停车场出口需交验红联)乘车去往酒店,中途无需再交纳任何费用。出租车司机的报酬凭黄联回窗口结算,避免客人被绕道多收、中途甩客、宰客或拉至别的酒店。问题就出在我们离开窗口去找出租车的环节上:机场停车场出租车候客区停放了许多并不属于这些预收车费机构的所谓“黑车”,他们当然不是来抢客赚车钱的,因为载了持有缴费单据的乘客并经出口查验的车辆,是不能从乘客处再收任何费用的,一旦被逮,处罚相当严厉――有“身份”的骗子也不会只为骗几个出租车钱,何况他还是要将你送到目的地,而没有一定的“从业”经验或“顶层设计”的骗子,也甭想得手于我们几位虽没“身份”但有“年份”的老江湖――但是你如果不慎上了这种外观和接客流程没有任何区别或者至少我们这些“老外”看不出任何区别的“黑车”,后面的事就要看你的人品了。我们就属于这种不慎当然人品尚可者:在机场到酒店的近五十分钟路途中,我们与这位印度“黑车”司机的交谈甚是融洽,这位新结识的矮胖黑印度“朋友”一路上的主动热情,一度还让我们唏嘘感动。到了旧德里市区(酒店所在地),这位“朋友”主动提出要给酒店打个电话,问个捷径为我们省点时间。他说他不常来旧德里,路况不太熟。他要过酒店号码,用他的手机免提拨了过去,电话那头先是叽哩哇哩印度语,然后传来稍能听清的英语,经这位印度司机“印译英”后,明白大概意思是我们订的酒店已经不再与机场合作,已于昨天(TMD那么巧!)解除协议,而且去那酒店的路也封了,车子进不去(旧德里城区确实有很多街巷在晚上设置了禁入路障),一句话:拒睡!我们第一时间的感觉,被机场那家机构骗了!我可怜的卢比!正在茫然失措中,这位“朋友”又主动出手“相助”:离这不远有一家政府的投诉机构,他可以免费送我们去,应该有办法解决。一阵温暖涌热全身,也顾不上“老江湖”的矜持倨傲,我们很配合地随这位司机到了“投诉机构”,虽然门匾上的英文大字并没有“govemment”或“complain”的字样,看那架势到像一家旅游中介或信息服务点,但身处异乡,时在深夜,夫复何求?我们连讲带比划的将“不幸”向“投诉机构”里的“领导”倾诉一番后,得到的答复又让我们的感激浓烈了许多:他们会帮我们重新联系酒店,并会与机场沟通,要求他们30分钟内将我们预交的房费退回。然后我们被很客气地邀请入内休息:在一张破沙发上落座后,有人过来问候“good morning”,有人送上热茶,并请我们中的英语熟练者至里间交流。这期间不时有来自欧美或南亚的游客进进出出,估计和我们的遭遇差不多,这也多少给了我们些许慰籍。不一会,我们的人出来了,说他们帮我们订好了酒店和规划好了未来几天的行程,并报出一个数字,说这是连今晚房费在内的未来几天所有行程的全部费用,他觉得差不多,几乎答应了。但当我们定下神来认真审核这个方案的性价比时,对钱一向“敬重”的我立刻感觉到其中有诈,因为这个数字与我们飞新德里之前所做的预算多了不是几倍而是一个数量级!基于对“投诉机构”的信任和那位“黑”印度司机的善意推定,我们又再次验算我们之前的预算的可行性和反复检讨眼前这报价的合理性,但不幸最终确认:这是一个绝对坑爹的报价,我们心怀感激的那位“黑”印度司机和眼前这家“投诉机构”,也许才是真正的骗子!看着那些欧美老外叽哩咕哩交钱跟着“投诉机构”的“官员”走向未卜的“未来”,我们哀其不幸的同时,更多的是庆幸自己的明察秋毫!&& 拒绝了“投诉机构”的“帮助”,我们自然不宜再享受他们的“热情”,知趣地背起行李离开,并马上启动自寻住所的当务之急。已经是午夜2点了,打电话到机场,那边说我们预定的酒店之前还好好的不可能说话间就“拒睡”、他们而且正在与那家酒店联系云云,反正就是要求我们耐心等待。我们决定先找地方住下,明天再找机场理论,也不怕他跑了!我们走到大街上,午夜的出租车已经很少了。过了几分钟,一辆突突车停在我们身边,车主是一位锡克族大叔。看到我们是从那家“投诉机构”走出来的,锡克大叔似乎立刻明白我们碰到了什么。在他眼里,也许我们的遭遇不但不是个案,而且是司空见惯的常事。为避免再次被骗,我们要求他把我们送到主城区的正规酒店,如类似“Ramada”一类的国际连锁品牌酒店。锡克大叔没有多说,说多了我们也听不懂,他招呼我们上了车,狂奔几分钟,然后停下来,要看我们预定的酒店单据。我们出示了单据和写有酒店名字的卡片,锡克大叔依然没有多说,又是一路狂奔,转了几个小巷和几条大街,然后停在一家酒店门口,我们抬头一看,竟是我们机场预定的那家酒店!门口站着服务生,看到我们下车,即主动迎上来问我们是不是在机场预定了房间又打电话回机场投诉的中国客人,他们已等候我们很久,根本没有接到过任何问路或确认酒店的电话,也从未跟任何电话来访者说过停止与机场合作的事……一切都真相大白:这根本就是机场黑车司机与城里黑旅游机构勾结合设的专门针对外国游客的局!&& 第二天,我们都起得很晚。经过昨晚的折腾,疲倦加上差点就阴沟里翻船的羞愧,我们都有点郁郁乎颓然,说好的早起去旧德里老街上走走的计划也默契一致的取消。好在机场的“make my trip”没有坑我们,推荐给我们的这家酒店位处旧德里中心区的一闹中取静的小巷内,价格合200元人民币一晚(标间),房间不大但还整洁,热水全供,用具齐备,出门步行十分钟即是闻名遐迩的昌德尼朝克大街,基本满足我们订酒店时提出的“方便、经济、清静、干净”的“八字要求”;那位锡克大叔也没有坑我们,在没有沟通条件(印度语翻译)的情况下,他并没有迁就我们情急之下的“bad idea”把我们送到“Ramada”之类的豪店,这样不但要新增不菲的住店开支还损失了已经在机场预交的卢比,而且事实证明我们几乎不可能投诉索赔成功,而是按照与人为善的思路帮我们寻找到了我们应该入住的酒店,然后收了他应得的突突车车钱……这种劫波渡尽后及时跟上的心理补偿,加上临危后成功“脱险”的成就感,我们很快就走出了被骗的阴影而重新振作起来。送我们参观红堡的车要两小时后才到,我们决定还是去昌德尼朝克大街上走走。&& 作为印度首都,新德里从规模和历史地位上都是当之无愧的。坐落在恒河支流亚穆纳河西岸的新德里,有着2400多年的历史,历经七大王朝,饱受印度、波斯、蒙古、穆斯林、英殖民等各种文化的浸染,堪称历史悠久,淀积厚重。新德里有时也称“德里”,这是因为德里本是一个古都,后来在古都旁边扩建了一座新的城市,将这个新城区称为新德里,以区别于旧德里。迁都德里后的印度政府没有致力于“旧城改造”或“破旧立新”,而是采取拓展新址,另辟新城区,同时又充分考虑与旧城区在规划、风格、道路管网、文化表征等城市要素上的和谐渐变式的“无缝对接”,使得德里在“走进新时代”的同时,并没有毁掉自己的历史和生长轨迹,新旧结合,传统与时尚并存,历史共现实一色。当然,摊大饼似的城区拓展,降低了土地利用率,也无形中倍增城市居民的通勤距离和时间成本,将带来污染、拥堵、低效等一系列问题,这是另话。但“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窗,就会给你打开一扇门”,人类在生存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我们不奢求诸事皆顺,但只要恪守符合人性的决策机制,我们至少每次都能作出相对不坏的抉择。而找到和维护这一决策机制的唯一法宝,就是民主,就是敬畏规则而不是膜拜权力的契约精神、生命至上人权天赋而不是弱肉强食强者通吃的文明理念。新德里是幸运的,上帝给他打开了“民主”这扇最不坏的门;印度人民也是幸运的,虽然旧宗教的鬼魅偶尔还在捆绑他们的手脚、蛊惑他们的心智,虽然他们许多人许多时候还在困扰于贫穷、疾病、饥饿的现实,虽然他们许多地方许多行业仍然落后于现代社会、艰行在追赶的坎坷中,但他们永远告别了宫廷政变的血腥、政治清洗的残忍、极权的暴力和恶政的欺凌,他们不会再有思想的禁锢、精神的奴役和没有未来的恐慌,他们物质上也许是贫困的,但心中一定常驻和灿烂着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天堂!新德里和旧德里中间隔着一座印度门,以南为新德里,以北为旧德里,这其实正好喻示着印度和印度人民已经站在告别愚昧落后走向现代文明、告别独裁专制走向自由民主的壮丽起点!&& 昌德尼朝克大街就位于旧德里的核心区域,是旧德里最古老而繁华的一个市场,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据说因常可见到月光倒映在水渠中呈现“一轮明月照沟渠”的诗意景致,人们又给了这条大街一个充满浪漫味儿的名字―月光集市。月光市场曾是昔日莫卧儿王朝第五代君主沙?贾汗时期的富商巨贾聚居地,按现在的话来讲,这里是当时寸土寸金的富人区、CBD。如今的昌德尼朝克大街仍存留一些昔日辉煌灿烂的踪迹,但更多时候人们探访昌德尼朝克大街只有一个目的―购物。印度国内最富盛名的电子产品、纺织品批发市场几乎都云集于此,每天数以万计的人流量令整条大街上的人群都像密麻麻的沙丁鱼群。多部宝莱坞电影均以此作为故事背景所在地,可见它在印度人心中的地位和知名度。&& 我们没有购物计划,面对“月光”下的脏乱(这几乎是所有印度城市的共性)这种强烈的视觉反差,我们也产生不了购物的欲望。但为了获得在印度最大的批发市场的购物体验,我们走进了一家纺织品店。这是一家临街的两层商铺,与外面的脏乱截然不同的是,店内窗明台净,地上一尘不染,货橱货架上摆满色彩鲜艳的各色纱丽、开司米、袜帽。我们径直上了二楼,在一个开司米货架前停住了脚步。一款很漂亮的开司米羊绒围巾,开价每条3000卢比,几番砍价至1500卢比,比国内便宜近半。价格优势永远是购买欲望的催情器,我们决定“buy”。这时,我脑子里突然冒出要为昨夜的“失手”扳回一局的念头:心中立刻集结起国人永不言败的“斗志”和长沙人引以自豪的“带笼子”秘技的展示冲动。给我们导购的是一位身材小巧、大眼扑闪的印度美女,我们提出要买四条开司米,“erch piece”一千卢比,“ group purchase price(团购价)”,“yes or no”?蹩脚的英语加上手势、表情,导购小姑娘似乎听懂且被说动了心,屁颠颠下楼请示老板。一分钟后小姑娘上了楼,“ok”声中,表示同意。我们掏出一千卢比,取过一条开司米,然后摊摊手,耸耸肩,拍拍口袋,“意味深长”:钱不够,只要一条;俺有钱,但只须一条;就买一条,你咋地?小姑娘摇摇头,眼含委屈,一脸无奈,也没有过多表达,收钱发货,成交送客。我们于是满怀得胜喜悦下楼离开了纱丽店……&& 在下午去参观红堡的路上,回想起那位印度小姑娘无奈加无助的眼神,我们忽然觉得,我们这些来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二线城市的二等公民,是不是真有点“二”而且缺德?!&& 作为七朝古都,新德里的古堡、庙宇不亚于北京西安,印度神庙、清真寺几乎随处可见,但印象深刻的还是位于德里东部老城区的红堡:因为它独特的城堡颜色,因为它被完整保存下来的古代帝王宫殿的宏伟造型,更因为这里见证了印度历史上最后一个专制皇帝被推翻(1857年),印度独立后的国旗第一次在这里次升起(1947年)。红堡是莫卧儿帝国第五代皇帝沙-贾汗在把首都从阿格拉迁到德里后,于1639年下令建造的,共耗时9年,此后一直是莫卧儿皇帝的宫殿,直至1857年最后一代皇帝被废黜流放。红堡的得名就是源于它建筑的材质:一种就地取材的红砂岩,河流冲积盆地的地质产物。夕阳西下的时候,红色的晚霞铺洒在红色的城堡上,天红地赤,分外耀眼。&& 红堡内地势开阔平坦,有大片的草地和郁郁葱葱的树林,洁净整齐又充满生机,和城里的脏乱、嘈杂形成鲜明对比。北京故宫同样气势恢宏,雕梁画栋、重檐歇山的帝王宫殿尽显肃穆威严,但走在里面总有一些压抑和逼仄的感觉,到了红堡后方知原来我们缺少的正是这一片绿色和空旷。红堡的建筑形态古朴,色彩艳丽,融合了伊斯兰、波斯、蒙古、印度文明的建筑风格,但最鲜明的还是伊斯兰文明庄重而富于变化、雄健而不失雅致的建筑特点,与我们几天来已熟视惯见的充满神秘和宗教狂热的印度建筑相比,又是别样的视觉享受和情绪熏陶。穹顶,长廊,红墙,清真寺,觐见厅以及皇帝专用的冉玛哈勒宫?????一路走来,在清风绿意中欣赏古堡,在悠闲自在中思考历史,真是豁尔胸臆,身心爽朗!难怪红堡成为德里人流连忘返的休闲去处!&& 孟买是我们这次行程的最后一站。我们是当地时间下午1点从瓦纳拉西飞抵孟买,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间点。一走出机场,炫目而炽热的阳光立刻让我们体会到热带季风气候的与众不同。11月的孟买尽管已进入凉季,但浩瀚的印度洋就像一面巨大的聚光镜,将来自赤道的热量孜孜不倦地中转并汇聚到南印度的大地上,使得孟买的白天始终充满着热浪。好在滨海的地理特点,间或吹过的海风,又可以让你在酷热中享受短暂的清凉。&& 我们入住的酒店就在毗近巴克海湾的滨海大道旁,一家名叫“温莎城堡(Chateau Windsor Hotel)”的旅馆。旅馆不大,但年代久远。葡式建筑,电梯是那种要靠人工开门关门的,应该准确定名为“电动机械滑轮组升降机”, 服役了近百年,但看上去状况还不错。一条名叫“Veer Nariman”的大街,将“温莎城堡”与孟买的地标“印度门”连在了一起。沿这条街南行约500米,穿过一片欧风建筑的街区,便迤逦可见矗立在阿波罗码头的印度门(Gateway of India)。这是一座融合了印度和波斯文化建筑特色的雄伟拱门,面对孟买湾,高26米,建于1911年,为纪念来访的英王乔治五世和玛丽皇后而兴建,让客人(当年应该称主人)从门下通过,以示此处是印度的门户,也是一国或一城的形象标识。这天正好是印度海军节,军方举行庆典,阿波罗码头被管制,印度门附近区域游人不能靠近,我们只能远远地站在孟买湾边眺望印度门,照相留念。说是军方管制,也并非戒备森严,值勤的军警甚至不如我们的城管那么如临大敌,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来自于擅长举办大阅兵、大奥运、大庆典的国度的人,印度人这种近乎随意和散漫的庆典仪式简直就是我们在国内经常不期而遇的小区业主维权活动。所以在阅兵仪式启动后我们还是“大胆”地走到了印度门附近,近距离地感受到了这座古吉拉特式建筑的艺术魅力和孟买湾里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胜状。&& 拥有2500万常住人口的孟买,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排名第六的大都会区。和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海滨城市一样,在近代海洋文明方兴未艾的16、17世纪,孟买也曾击鼓传花似地被几易其手:先为葡萄牙所占,后转为英国殖民地,最后回归印度。这一特殊的成长经历,使得孟买,这个印度次大陆伸入到阿拉伯海中的犬牙状半岛,成为印度共和国中最具“国际范”的城市;同时,海洋文明所熏陶出的开放、包容、进取的城市品格,也使得孟买能合理降解传统文化和宗教中的落后愚昧成分,不受其桎梏、蛊惑,而大义凛然地消化吸收现代文明、干净利落地“脱印入欧”。一斑窥豹,从我们交往过的几位孟买朋友,从他们在进行某种表达之时的举手投足,那种颇具从容优雅的、惯见于欧美影视的、让人很有模仿冲动的耸肩、摊手、微笑,这岂只是雅利安人天生的洒脱不羁,分明就是欧洲贵族精神醍醐灌顶后,如微风吹兰杜般催生出的骑士风范!&& 孟买市区背依青山,面临大海,乃风水上佳之地。广阔的海滨沙滩和幽静的街头花园,使市容典雅秀丽。在月牙形的海岸上,一座座新式的高楼大厦和旧式楼宇交相辉映。入夜,华灯耀彩,金光万点,无愧“皇后项链”的美称。在傍晚时分,漫步于海滨大道,吹着海风,听着爵士乐,回味刚刚品尝完的印度美食,两边的热带植物随风摇曳,南亚的浪漫风情在这里尽显无遗。&& 孟买市中心的维多利亚花园建于1861年,园内有动物园、维多利亚和阿尔培博物院以及一具发掘出来的大石象。市内的威尔斯王子博物馆是印度最大的博物馆之一,馆内的藏品都是十分珍贵的各个时期的艺术品和文物,其中还有一些名贵的雕刻和大型的藏品。我国的一些历史文物在这边也有收藏。当然,博物馆本身也是一个艺术品,伊斯兰风格的建筑,装修大方优雅又不失贵气。&& 孟买不仅有印度教的庙宇,还有许多清真寺和基督教、天主教的教堂,其中有乔帕蒂海滩附近的巴布勒纳特古庙、布胡勒什瓦市场的穆姆巴德维庙和供奉富贵之神的马哈勒萨米寺等。市东南6公里处的埃勒凡陀岛上还有公元7世纪兴建的供奉印度教3大神之一湿婆神的石窟庙宇。每年在季风变换,雨季快要结束时,印度教徒都要到象头神(智慧之神)的诞生地孟买海湾欢度象神节。彼时,朝圣者抬着湿婆、雪山神女和他们的儿子象头神的像,在街头游行,纵情狂欢。&& 孟买市有亚洲最长的首饰街“黄金市场街”,这里经营金银珠宝的大小商铺鳞次栉比,店店相连。陈列各色金银首饰的橱窗琳琅满目,进出孟买的旅客和游人都要来此选上一两件称心的首饰。&& 孟买是印度纺织业的发源地,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港之一。各种印度花布、麻纱,大多从这里输出。孟买也是印度的经济中心,工业基地。孟买的工厂数目占全印度的15%,纺织工厂占40%。&& 盘踞在孟买市中心阿尔塔芒特路一座小山丘上的印度首富豪宅---准确的说应该是“豪楼”,无疑是孟买的又一看点。这座高173米的27层塔楼,属于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历时七年打造,耗资逾10亿美金,据说内设直升机停机坪、健身房、空中花园、游泳池、家庭影院和停车等。而这等极尽奢华的宫殿式大厦,却仅供富豪一家五口居住,当然还有为他们服务的600多个仆人!&& “豪楼”的华丽,让我们大开眼界,但更令人咋舌的当属离“豪楼”不远的那一片贫民窟。贫民窟是印度城市的“标配”,但像孟买这样光鲜奢华的富人区与破落潦倒的贫民窟共存于同一街区的,却属罕见。用木头、竹竿、塑料布加碎砖破瓦搭建起来的简陋而逼仄晦暗的棚子,成行组列,没有固定供电和干净供水,更没有绿化和专用厕所,遍地垃圾,嘈杂脏乱,噪声灌耳,臭气熏天,这就是孟买的贫民窟。我们是几乎掩着鼻子穿过一条贫民窟小巷的,看看马路对面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我们惊讶于贫穷与富裕原来可以这么近距离的共存,天堂和地狱真是一街之隔!但纵是如此不堪的生存环境,却不妨碍每天无数怀揣梦想的外地人如过江之鲫般地涌入,也丝毫不损贫民窟的居民们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也许,这里才是他们人生梦想的真正起点,这种几乎归零的生存成本才得以让他们腾出足够的物质和精神资源编织各自心中的 “印度梦”!“地狱”上的天堂,这种反差巨大又颇具娱乐精神的现实存在,是源于人们宗教教化后的安贫乐道,还是一百多年的民主体制所培养出的 “愿赌服输、反躬自省”的契约精神?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在走访了靠近马哈拉克西米火车站的贫民窟里的千人洗衣场后,我们更是陷入了沉思。&& 印度孟买的千人洗衣场(Dhobighat)有着150多年历史,被称为全球最大的人肉洗衣机。因为印度人力资源充沛,劳动力比洗衣机还廉价,又不须电费,所以手工洗衣的行业得以在现代社会保留下来。洗衣场共有800多个混凝土洗衣池,每个洗衣池配备一块洗衣石。洗衣工首先将脏衣服浸泡在肥皂水中,而后用力往洗衣石上抽打,最后进行浆洗,清除邋遢污渍。洗干净的衣服被拧干,挂在晾衣绳上晾晒,然后熨烫、折叠、打包,等待顾客上门领取或专人外送。全程手工,衔接流畅。我想,若是那近千个洗衣池同时开工,一字排开,你捶我搓,人头攒动,杵声隆隆,那场面该是何等震撼壮观!可惜我们没有过多的时间等候这场景,只能半带遗憾半带喟叹的惜别了每天游人如织的孟买千人洗衣场。&& && 返程回国的路上,不知是深夜候机的疲倦还是连续几天紧张行程后的松弛,我们都没有了来时的谈笑风生,变得沉默少言,似乎都成了“思想家”。我当然明白,面对这一路的所见,谁也无法把自己定位成仅仅的风景观光客。城市的脏乱,宗教的狂热,恒河水葬、夜祭的神秘诡异,贫民窟的破败潦倒,超级富豪的一掷千金……这一幕一幕,都无法贴上“风景”的标签,却让人感慨万千。佛说,“相由心生,命由己造”,而对旅行者而言,又何尝不是“相由心生,景由情出”?人类所以区别于动物,皆因我们是已被进化或“组装”成兼具情怀和思想的旅行者。或者走人,或者走心,促使我们跋山涉水的原始动力全是缘于情感的驱动。然而,缺少情感的孵化,那眼光张落处的残丘曲水、片瓦只砖,焉能成为风景让我们留恋唏嘘?没有情怀的行者,纵是秦淮香艳、关山晓月,又何来审美的共鸣?我们的印度之行,走马观花,匆忙粗放,但不缺少情怀和思考。面对如影随形的城市脏乱,交通拥堵,乡村贫穷,和近乎愚昧的宗教狂热,我们曾经感叹印度政府的管理严重缺位,印度社会的治理乏善可陈。我们中有位朋友甚至将印度的现状归咎为“民主的陷阱”,并且为印度这种历史和宗教包袱双重沉重的国家总结了施行民主体制的三个“必要前提”:集权下的高效率国民教化和经济建设,契约精神的培养,去宗教化。然而,仔细检讨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历,除了脏乱、贫穷和仍沉湎于宗教狂热的部分民众所表现出的愚昧、偏激、怪诞,我们真还再找不出印度社会可被指责和诟病之处。在我们几乎涵盖印度大半个版图的十几天旅程中,不论是机场车站,城市乡村,还是学校寺庙,市井街巷,或者富可敌国的豪门大宅、破败潦倒的贫民窟,我们都没有看到或者感受到争执、斗殴、仇富、仇官,和对穷人、对底层劳动者的鄙视欺凌,甚至交通拥挤凌乱的闹市区居然没见过交通刮擦和因此而诱发的恶言相骂、怒目相视。也许这只是偶然或者小样本量统计意义下的非典型性事件,但是,没有谦让宽容的国民素养,没有谨守诚信、敬畏规则的社会氛围,没有内化根植并经长期历练勾兑成行为习惯的从容敦厚,我们将很难得到这种 “偶遇”的幸运。就算我们耿耿于怀的新德里被骗经历,那几位煞费苦心却至少在我们身上一无所获的“骗子”,这种毫无技术含量和操作技巧的“骗术”,相比于我们在国内如蝇逐臭不胜其烦的网络诈骗、电信诈骗,岂不是小巫见大巫!我敢打赌,仅仅拥有这种拙劣的骗术却敢在大都市面对世界各地的游客不自量力地“炫技展示”,这么不知天高地厚的国家,再给他五十年的时间,也无法“研制”出苏丹红、瘦肉精、毒胶囊等“高科技”产品,更无法掌握给猪肉牛肉注水、给山坡刷上绿漆以“绿化祖国”、出售文凭而“普及”高等教育等等“先进技术”和“先进理念”……我们似乎渐渐明白,印度这个贫穷落后又尚未完全解脱宗教狂热的传统古国,在我们眼里的地狱,何以成为印度人心中乐哉其中的天堂?如果把印度比作一名全身肮脏、衣衫褴褛的乞丐,我们是否就是一位妆容娇艳、衣着华丽却不幸染了一身脏病的勾栏女子,以身体和道德的代价来换取碧纱笼护的殊荣,和珠光宝气的外表?那么,印度,请你洗个澡,换身像样儿的衣服;而我们呢?是安下心来治病还是继续自欺欺人地搔首弄姿、顾影自怜?我们当然亟需医治膏肓沉珂的良药,更需刮骨疗毒的国家勇气。好在我们的政府和人民已经形成“吾爱金山银山,更爱绿水青山”的择优共识,我们的统治者也在换挡调速,致力于社会和谐、民生福祉和人民的“获得感”、“存在感”的实现。我们也许需要永远告别那种没心没肺的高歌猛进和透支未来的当下繁荣?一个以富强、民主、文明为价值走向的民族,我们需要富有使命担当的精英豪杰,我们同样需要“不求上进”的芸芸众生!我们需要春的华、秋的实,我们更需夏咏新荷、冬煨残雪的淡雅从容--如果生命的季节只是在争奇斗艳的绚烂中重复,这一定又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悲哀!卢梭说过,“野蛮人生活在自我之中,社会人(文明人)才生活在自我之外”。我们如果还继续自以为是自我标榜自封正确地留连于自己搭建的朋友圈内玩自拍、互相点赞,我们不仅有沦为野蛮人的危险,也许我们的下一脚就会踏进万劫不复地狱! 不虞之危,原在身侧!&& 12天印度神游,由海德拉巴入境,然后经新德里,再到瓦纳拉西、菩提伽耶,再从孟买出境,由东南到西北再东北又西南,我们的旅行轨迹刚好在印度版图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又”字。回想我们行程的每一站,几乎都是由嫌厌到理解到最后带着几分欣赏的留恋,不觉讶异:这是否契合了我们这次旅行,原本就是一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灵魂盥洗之旅?&&但愿我们从此走在通往天堂的路上!阿门!&& &&&&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02:11 &&
从他(她)们身上的穿着和端坐的位置、姿态,不难分辨出谁是摊主人、休闲者、乞讨者和苦修者,尤其是那苦修者,身上涂满不可名之的灰白色饰粉,长发飘须,瘦骨嶙峋,打着跏趺坐,双目如眢井,黑夜里乍一遭遇,还真有几分恐惧!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05:57 &&
&&&&我们需要春的华、秋的实,我们更需夏咏新荷、冬煨残雪的淡雅从容--如果生命的季节只是在争奇斗艳的绚烂中重复,这一定又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悲哀!
本版块主题总数:3194179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14761 / 昨日发帖:22412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原创]“地狱”上的天堂---走马观花看印度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电影较量电影天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