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时代4攻略加入势力后怎么样谋权夺位?

    ----------------------------------------  新浪娱乐:琅琊榜--权谋复仇瞎的善与美  ----------------------------------------  第一次听闻《琅琊榜》,是几个同事在得知小说要被改编电视剧后,极力推荐。称其内容以权谋为主,爱情线少且不矫作,男性也会爱看,并大概介绍了一下故事。我因少看网络文学,故而此方面十分孤陋寡闻,看大家如此推崇备至,遂下到手机里,准备尝试一下。  花了两个晚上把小说读完,觉得虽仍是网络小说的语言风格,但故事不错,人物塑造也较为丰满。后来又看了电视剧的长片花,加上对侯鸿亮制作团队以往作品水准的信任,对这部剧平添了一份期待。  《琅琊榜》从点映到播出,媒体叫好声一片。行业内则对剧中人物造型诟病不少。书迷有些对还原度大呼满意,有些则对配角,女主的颜值,年龄表示不满。而部分没看过原著的观众,对前几集的节奏颇有微词,或是觉得戏中政治斗争过于幼稚,一晒置之。    其实,从小说改编电视剧的角度来说,电视剧《琅琊榜》无疑是成功的。原著小说故事以权谋为壳,情感为核,相对一般的网文已显沉稳。但无论从气质上,还是文学性上,都没能真正跳脱出网络小说的固有圈子。  而电视剧改编将整个故事搬上荧屏,影像化后,却赋予其更加大气的厚重感,尽管人物,事件皆为虚构,但却用艺术手法加重了历史性的成分。因为主角梅长苏的江左盟宗主身份,在朝堂权谋的气势磅礴之外,又加入了一缕青山绿水间,庐外雪纷飞的江湖气息。每当古琴、萧瑟之声响起,即使江左梅郎身处金陵权力漩涡的中心,看着窗外,望着眼前,却仿佛雪花沾身,久久不化;茶香沁鼻,气味悠悠;一种空灵之感附着于观众的内心,挥之不去,让人有历史正剧与传统武侠交替穿梭之感。相比于现在流行的言情宫斗和偶像仙侠而言,这是两种久违了的味道,却偏偏合二为一,古色古香,回味不尽。    我一直认为,《琅琊榜》的故事,必是脱胎于“九王夺嫡”,但是简化+美化版的“九王夺嫡”。太子、誉王、靖王三方势力,对应的是康熙末期的太子、八爷和四爷,梅长苏则正是靖王身边的邬思道。只不过,《琅琊榜》以谋士为主角,而这个谋士不仅为天下苍生,更背负血海深仇,往事不堪回首。  之所以称之为“简化版”九王夺嫡,是因相比那段故事,《琅琊榜》的权谋之争必定会显出稚嫩。誉王的狡诈阴险与八爷的心思缜密相比,差距颇大,否则也不会被梅长苏一直蒙在鼓里;八爷如和誉王一般见识,怕是早已被老谋深算的雍正斗倒了。九王夺嫡,顾名思义,九个亲王抢夺皇位。而《琅琊榜》简化至三人,其复杂性也相应降低,但同时,也更加通俗易懂,拉进了故事和普通观众之间的距离。电视剧毕竟是茶余饭后的休闲消遣,一天工作学习后晚上再过度烧脑,也会让人疲惫不堪。  当然,我想也有原著本身毕竟是网文,无论文化底蕴还是文学功底,尚未登峰造极的缘故。但无论小说本身,还是改编后的电视剧,能做到今天的程度,已实属不易。    至于称之为“美化版”九王夺嫡,这正应是《琅琊榜》藏在朝堂权谋下的真正内核,也是原著作者兼编剧海晏最值得称道的方面。雍正作为九王夺嫡最后的赢家,即使在二月河笔下已经对其美化不少,仍不难看出是城府深沉,心狠手辣之人。靖王萧景琰则不然。《琅琊榜》虽以权谋为主题,复仇为主线,实则是充满了英雄主义色彩和浪漫主义情怀的。梅长苏体弱多病,阳寿不久,他的伸冤平反,更多是为了死去的父亲、祁王、七万赤焰军将士。位高权重,富可敌国,这些对他来说不值一钱,亲情已经失去,兄弟朋友无法相认,现在甚至爱情也成了奢望,他所求的,只是正义的伸张。也正因为此,他的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甚至孤注一掷,有了一种隐隐的悲壮和凄凉。靖王萧景琰是一个理想化的人物。自古以来但凡在夺嫡中获胜之人,必有城府与手腕。靖王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正直善良,甚至有些愚钝和鲁莽。他会为“苏哲”的世故而生气,更会为了救出赤焰旧人卫峥而不惜得罪皇帝,失去大好局面。这样的人能在政治斗争中最终取得胜利,在现实中也许并不可能。但正是这种明知不可能而为之,才凸显出创作者们歌颂人性本善的心意,传递出了邪不胜正的理念。而梅长苏与靖王之间真挚的感情,通过一个眼神,一张弓,一个回忆,一次决策,甚至一个铃铛……一步步让观众的心被他们牵动,进而为这种美好而感动。    我们应相信美好。  一部电视剧作品,在阴谋的主题外衣下,却传递出了这样的信息。主创们用正剧的方式,认真的讲述了这样一个也许有些理想化的故事,让这个气质正统的电视剧里同时也流淌着浪漫主义的血液。  每当我看着梅长苏孤独的身影站在窗前、门外,外面雪花飘飘而落时,总不自禁的想起李后主的那首《虞美人》。两人境遇虽不同,但那份孤独的心境,却有些相近。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目之所见,情之所动。《琅琊榜》能做到让观众心有所感,应已足够。
楼主发言:22次 发图: | 更多
  收集一些对琅琊榜的评论贴上来,我觉得还是很客观的  此剧有瑕疵,但是瑕不掩瑜  主创们的诚意已经看到,希望今后有更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出现
  mark  
  说的挺好,这个电视剧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  蓟城君:小谈琅琊榜  ---------------------  琅琊榜这个故事,讲实话,我完全没看过小说。某天毫无准备的点开了片花,那水汽氤氲、飘飘欲仙的画面就把我震得一个跟头,    这年头,你把美男们聚在一块、然后画面给我美成这样、然后你丫敢喊自己不谈恋爱?世上怎有如此暴殄天物之事?!我登时肃然起敬,觉得这事必须一探究竟。  第一集一点开,胡歌就乘着一叶扁舟吹着箫从江上云雾中悠悠而出,少年侠士飞身而出,给公子披上滚毛披风。  毛领披风这相当于呢子大衣和民国军装大氅的古装耍帅界犯规道具陡然增添了男主深不可测的威仪,接着一件江湖与朝廷之间牵涉深重的纷争被男主三言两语镇压,江上云雾缭绕,来犯者战战兢兢离去……  自从那年薛绍摘了面具美哭了迅哥儿,自从刘亦菲版小龙女那年踩着几十米长的白绫从月光下带着鼓风机悠悠飞来,我好多年没见过如此喧嚣的出场,江上雾大,我已被迷了眼。    开头十分之不俗,男主世外高人的气势已经渲染得无以复加。接下来剧情按部就班,江湖神秘统计局琅琊阁发布的年度智商榜上,江左梅郎再次蝉联冠军,朝堂之上争夺皇位的太子和誉王不约而同只为了一句“得之可得天下”就哭着喊着想要招他入麾下,而不受宠的小可怜儿靖王只能远远看着哥哥们争权夺利,自顾自地在京城无依无靠地帅着    却没想到,两方拼抢的麒麟才子却独独看中了靖王。    虽然靖王这也不会↓    那也不行↓    只会傲娇的闹小脾气↓    但是男主明白,唯有颜值匹配的人才能共谋大事,以帅治国。     山影那股子熟悉的“哥们这一次还是那么有钱、还是那么有闲”的往死里低调奢华的气质这一次仍是无孔不入地深入我心。服装、道具永远精致唯美,各种细节永远不会掉以轻心。前两天《伪装者》里面,那几位熟面孔刚办完风衣西装秀,现在跑到古装戏里来再次加大力度地嘚瑟,山影办事我放心,打扮男人他们永远发挥稳定!    但打扮女人这事发挥得也过于稳定了(誉王妃这头巾必须解释一下↓)    背面诡异并不表示正面会美↓    大美女名妓就靠这身配色混饭吃↓    不过男人戏嘛,女主们没好好打扮也就罢了,看看男主清雅却考究的布衣和皇子们暗纹繁复的绸衣,饭都能多下一碗。      不论是受宠的亲王声势浩大的珠冠朝服,还是受冷落的靖王清淡的服色      人物的衣饰和他的身份、地位、心境一一相符,打马球的贵公子必然要换轻便的锦衣和短靴,短襟窄袖,舒适轻便。  
  戏份不多的配角老先生也有心机独具的发冠,江湖人物的落拓不羁与深藏不露全在其中。    道具方面也仍是不用多说,药柜、木盒、火盆、靠枕,连马球棍都有穗子……  在这里我不担心一不小心眼睛乱看害得大家尴尬,配角的细节一点不疏忽,什么人办什么事,从来不瞎鼓捣。靖王来看望男主,侍从撞见,一边躬身行礼一边后退,礼仪甚有章法。  
  一闪而过的过场戏里,言候爷从郊外道观归来,不起眼的两个贴身小厮一个提着食盒、一个背着包袱,有细节有道理。食物从家里带因为外面的不放心不顺口,包袱里带上点银两、笔墨、爱喝的茶叶和喜欢的香之类的,多少才算贵族老爷出了趟门——为了一秒钟戏也有人为此动过脑子,作为观众我也是心里一热,感动不已。    毕竟当年红楼梦里老祖宗逛个花园都要一票丫鬟捧着吃喝玩乐的东西、抬着椅子一路跟着,现在好多古装戏里贵公子出门就记得带把扇子凹造型,身边两手空空的小厮连个擦屁股纸都不给主人带就放他出来泡妞,说起来也是不敢细想。  
  马,在看41集  
  细节帝们拍片画面自然是美不胜收,但讲故事的手段倒也奇诡。第一集出场人物众多,引出本片男主的第一个支线任务:南疆军区司令霓凰郡主的招亲大会。此时既有皇帝的打压策略又涉及国家内外各股势力试图拉拢的阴谋,且看男主如何施展。  梅长苏牛逼哄哄地进京,所有人一夜化为人肉点赞机,我一直紧赶慢赶,也还是追不上众人迅速跪拜的心路历程。明明他也没做什么高明的事情,但每个人物前几集的所有台词都成了“梅长苏怎能如此牛逼,此处省略800字”的议论文。  这时候,郡主比武招亲一案出现了,梅长苏训练了三个小孩子就击败了外国勇士,还趁机赦免了三个小孩子的罪奴身份,这一段悬念辈出,我还真不知道男主到底怎么做到的。我终于找到了感觉,有种要燃起来的激动。  然后女主追上去,问了那个我全心等待的、这种桥段必不可少、万众期盼的那个问题:请先生谈谈自己怎能如此牛逼地做到这一切?!  结果男主淡定道:“因为外国勇士也是我的人。”  啥?When?Where?how?  这事就这么完了?!!对,这事就这么完了。  男主就是这么牛逼,这事儿就这么发生了,虽然整个事件最困难的部分是他如何在八百辈子前就安插了这个人、如何博取了外国政府的信任让他们重用了这个人——但这部分压根不重要,一上来就是结果。那种过山车到高处就等着往下冲的一刻忽然停电了的感觉,让我空欢喜一场。  有人说谋略显得不那么精彩是因为故事不够聪明,胡说了不是?世上哪来那么多聪明绝顶的故事!空城计够不够中二?关老爷过五关斩六将够不够意淫?前段时间大卫芬奇的电影《消失的女孩》故事情节bug频出,但是讲故事的手段与节奏高明得让人想尖叫,于是故事立刻对上了群众的high点。  这种事之后一次又一次地发生,搞得我与high点一次次失之交臂,导演一定是在玩我,不然为啥所有激动人心、我迫不及待想看的事情都发生在嘴炮里。外国勇士以“我早已安插进去”为前提发生了,郡主招亲这件事以不知道啥时候“霓凰已经打败了所有备选者”而翻过去了,花园藏尸案以“男主早就知道那里有尸体”为前提粗暴地发生了,男主的手下十三先生毫无道理地出现然后汇报道“誉王府的情报网已经被我们渗透了!”  宁国候两次派人刺杀男主,说刺杀就刺杀,说刺杀两次就刺杀两次,实诚得让我心疼。然后每次刺杀失败以后,男主都毫无征兆地作总结性发言:其实,哥早已料到了!  这跟买份习题集,翻到答案上面写着“过程略”有啥分别?     好在片子的步调一直在慢慢调整,到了朝堂论礼一节,终于出现了第一个生命的大和谐!这一次,剪辑与音乐终于恰到好处的烘托了气氛,节奏对了,啥都对了。  一面是誉王志在必得却大意失荆州的措手不及,一面是太子一方气焰嚣张、卷土重来的来势汹汹,一面是避世大儒重出江湖,先缓后急的音乐搭配进宫入院的慢镜头再一次推起焦灼,     另一面是靖王痛下决心,向母亲第一次直抒胸臆,母亲决心支持他踏上夺嫡之路,母子放手一搏。       寥寥数语却预示着靖王命运彻底的改变,皇权的巨石终于被撬动了第一丝尘土,母子情深令人动容。再赢一筹的梅长苏却丝毫不觉欣喜,只在火光前悲愤感喟:自己也曾拉弓策马,如今却只能在幕后翻云覆雨玩弄权谋!    轻重缓急、起承转合,这一段几条线的交相呼应、悲喜交加才令我第一次饱满得感受到了片中所有人的感情,这比霓凰与男主声泪俱下的相认更要打动我心。  如果权谋戏也和小言一样分纯爱和肉文的话,此剧大约是一篇校园清水文,而且虽然是男人戏,却是十足的女性笔触。其实并没有哪个桥段让我真正感受到“哇,男主真的好高明”,讲故事的节奏也时不时刁钻奇诡,但我仍然非常期待它能最终完成那份立意上的高远与悲壮。  因为男主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拳拳赤子之心正中我心,因为重披战袍、战死沙场的悲壮是我最喜欢的壮怀激烈,它尝试的方向是我最喜欢也最敬佩的大格局、大时代、大志向,女性化的笔触也赋予了人物更细腻的感情递进与共鸣。所以它仍然吸引我继续看下去,我仍旧认可它是一部好作品,除了,它说话不算话这件事——    不是说好了不谈恋爱的吗??  
    @愿wo最爱的男孩笑容如初:看完了那些评价,我觉得有些评价还是有点过激了,琅琊榜或许在你们眼中是剧情紧凑、某人人物设定得不好、编剧的能力不够等原因,但对于原著粉来说,对于小说粉来说,这无疑是一部高度还原小说的电视。古风的山水画、礼仪的细节、以及人物的感情色彩,#琅琊榜# 是棒棒的[赞]  @Alesa-X:好的剧本,好的团队,好的演员,成就一部好片!因为这剧喜欢上胡歌和吴磊,胡歌是有颜值又有演技的好演员,吴磊是前途无量的美少年,未来必有一番前途!  @五音不全呵呵哒:不不不 我觉得团队的力量特别大!最起码给了我们观众山水画一般的视觉感受!简直刷新了我对电视剧的审美!演员也都特别给力 一部成功的电视剧肯定不是某一个方面好而是全方位的好!  @向日葵家的小狸:每部剧都有不足的地方,但是好的地方大家都看得到,昨天晚上爸爸还跟我说,从闯关东到北平无战事,再到现在的琅琊榜,这些都要细细的去品味。太过于挑剔反而忽略了作品的真正意义,没有什么是完美的,所以会支持你们的每一部作品  @纳西索斯_Narcissus:就是 感觉一些评论有些偏激了 作为一个小说粉看到这样的翻拍真的很惊喜[赞]说逻辑不通的是没注意到细节铺垫 比如百里奇 麒麟才子之所以被太子誉王争不就是因为他让北燕不起眼的六皇子登上了王位 百里奇成了他安插的人不奇怪呀,还有男主的智商碾压问题 首先人家智商就不低 又筹谋了12年 顺利是必然的吧  @玄玄要早睡早起:其实安插了北燕的百里奇逻辑上说的通,因为第一季wuli蔺晨就说了wuli梅长苏刚在北燕搅弄了风云把六皇子扶上太子之位,北燕朝局里面肯定有江左盟的人,所以百里奇就是梅长苏安排的人是说得通的啊  @大叔控-重症患者:这部剧比起内陆其他剧好很多 但是比起山影以前的剧 单是节奏就很散乱 不是说剧本不好 而是非专业编剧选择剧本的节奏和高潮呈现的方式不适合电视剧 原作者当编剧有好处也有坏处
  【深评】《琅琊榜》:慎用自由,成就快意江湖  ---------------------------------------------------  浪迹江湖者有一个最惬意的结局,叫做“哥离开江湖已经很多年,可江湖依然有哥的传说”。如今,《琅琊榜》已然成了传说,而且会是那种流传久远的经典传说。审片多年,留下深刻印象的剧目并不多,看后让人忍不住要鼓噪几句的剧更少。几个月前,54集的《琅琊榜》一气看完,难掩心中大爱之情,当时还特意下载了刘涛演唱的《红颜旧》,带着耳机每日聆听,未曾有丝毫厌倦。  当时给的审评意见是:“既有《雍正王朝》的规制严谨,也有《天龙八部》的轻灵飘逸,是中国古装剧集大成的优秀剧目”。后来李星文评说“飘逸的正剧,沉稳的传奇”,我觉得更加简练传神。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文学作品赋予个体的想象力差异。所以每当一部改编自小说的影视作品问世,都会因为这种差异,而受到原著党们的吐槽和批判。此番《琅琊榜》登台亮相,原作的拥趸们都感到诧异,剧中的人物与小说的群像竟然如此贴近,高度契合。说实话,这种群体认可并不多见。一般来说,角色认同,就会产生情感带入,情感代入,才能让观众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按照斯氏表演理论体系的“移情和共鸣”学说,《琅琊榜》赢在了起点之上。  当然,看对眼的人物,只是留住观众的第一步,有没有道德感染力才是引发观众产生共鸣的王道力量。  无论是争王称霸的王公贵族,党同伐异的派系族群,还是揭竿而起的草莽流寇,或替天行道,或匡扶正义,或惩恶扬善,或杀富济贫,总要有个起事的由头。梅长苏辅助明君,昭雪冤案,铲除奸佞,绝对符合普世价值,带有着先天的正当性。这样的架势一经确立,白黑,善恶,美丑,一目了然,观者很容易找到人物寄托和情感投放的落点。    《琅琊榜》虽然充满恩怨情仇,但是这部励志复仇的戏码演绎的很有节制。  宁国侯谢玉为铲除政敌,勾结皇子朝臣编织谎言,以谋反之罪在梅岭设伏,将出征御敌的七万赤焰军将士绞杀殆尽。事后,林帅夫人长公主向梁帝求情未果自刎于朝堂;林家及赤焰军旧部被满门抄斩;皇长子受到牵连被赐死,母亲宸妃也自尽身亡;侥幸逃脱的林殊也因为火烤雪淹,中了火寒之毒,在痛苦中煎熬。这种恩怨,真真属于一天二地之仇,三江四海之恨,对始作俑者即使千刀万剐也难平心头之恨。  可是纵观全剧,放逐谢玉,冷藏太子,除了深陷杀君弑父,人伦之乱的誉王不能摆脱梁帝的诛杀之外,整个故事中,梅长苏萧景琰方面鲜有株连九族,大开杀戒的场面,仁者的宽厚包容不过如此。    虽说本剧的故事惊心动魄,血雨腥风,各色人等差之毫厘就会身首异处。可是看完之后,感觉不冷血,不灰暗,整个作品呈现的基调反而充满温暖。也正是这份温暖将这份江湖快意,转化为一种愉悦的审美感受。  《琅琊榜》的叙事主题重在男人的情感和担当,蕴意深远的大段对白,权谋算计的唇枪舌剑,这都是男人戏的重要特征。在收视大于天的今天,拍这种剧时,很多制作方会做些迎合市场的改动。比如,为了吸引女性观众,会加重小殊与公主,宫羽与梅长苏,夏冬与魏征的情感戏,甚至会比照《甄嬛传》的热播,调大后宫戏的比例,如此一来,横生枝节,画蛇添足就在所难免。然而,《琅琊榜》没有寻旁门左道,而是充分彰显庙堂正剧的创作企图,尽情抒发男儿的胸怀和理想,情至处义薄云天,将红妆脂粉保留至恰到好处。如此一来,这些轻描淡写的儿女情长反而显得清纯致丽,绵延留香。很多人特别是女观众确实喜欢缠绵悱恻的爱情桥段,但是这种侠肝义胆的大男人情怀更震慑人心。正如刘涛在采访时说的,“梅长苏和霓凰的爱很隐忍、是大爱,不是表达男女之情更重,其实反而更加豪情、肝胆气更重”。    表演理论体系的奠基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认为艺术家的自由在于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么是错误的,这是胡作非为者的自由。”好在琅琊榜没有胡作非为,而是慎用了这份自由。  就小说而言,海宴的文字说不上华彩和靓丽,但在电视剧中,她的文字言之有物,充满韵味,既有厚度又不艰涩,可谓雅俗共赏,表意表情都恰到好处。  像是夏江将梅长苏拘捕至悬镜司,问他想要什么?“位极人臣的富贵?俾睨天下的权力?还是万世流芳的名声?”可以说三个排比疑问句,穷尽了凡世间人们的终极理想。此时,夏江已经怀疑梅长苏涉身江湖的目的,只是他一直在凡人的三大终极目的之间打转,百思不得其解。再比如梅长苏向夏冬解释身在江湖的道理时说到,“大家治学的风骨,世事万物,无处不道。隐于山林为道,彰于庙堂亦为道,只要其心至纯,不做违心之论,不发妄悖之言,又何必执念立身于何处”。中国的知识分子讲求风骨,这段话实际上勾勒出了梅长苏的风骨。    一部好剧需要鲜明的主题,丰满的人物,扎实的脚本,生动的台词,也需要艺术的技巧。  记得早些年,在媒介的引领之下,居住在北京的人们突然觉得,气候如此干燥,不仅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还会加速皮肤老化。正当大家为此焦虑之时,某加湿器悄然登场,畅销于市。后来,人们方知这个最佳解决方案是某品牌培育市场的一次营销。  梅长苏的登场亮相,与这种市场营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受梅长苏左右的琅琊阁在长久的谋划之后,向江湖散布了一个说法:“江左梅郎,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此时,朝堂之上,夺嫡之争正酣。萧景宣和萧景桓两人,循着江湖的传言,直奔梅长苏而去。这二位,一个贵为储君,一个七珠王子,抱着对王位的渴望,都对梅氏毕恭毕敬,争相延揽,有时还有些曲意逢迎。这种先声夺人的戏剧效果,对于塑造传奇人物很有功效。  想当年,朱元璋揭竿而起之时,幕僚同党将事先编好的儿歌谶语,散布于市井,由小儿们竞相传诵,让百姓相信变天的正当性,放到现在,就叫做造势。    我们看到,梅长苏在一个个剪除太子和誉王党羽的过程中,会信手拈来六部机构的名牌,每灭掉一个,便会将其投火盆之中。身中火寒之毒的林殊,此时武功尽废,手无缚鸡之力。但是这种将政敌玩弄于股掌之间的人物刻画,这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轻松姿态,反而赋予梅长苏以沉重的力量感,给人带来一种轻灵的快感。除了病痛让他像个普通人之外,他身上更多的时间展现的是一种玉树临风的仙风道骨,符合传说中琴韵茶香的风雅才子,城府万钧的谋策之士的形象。一个凭借一己之力就能颠覆江山社稷的谋士,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功夫自然了得,从先声夺人再到细节刻画,一个栩栩如生的传奇人物就此坐实。  胡歌扮相俊俏,潇洒飘逸,但是又无一些英俊小生浮夸和浅薄,很契合梅长苏的特质。在一部男人戏中,刘涛的戏份权重不高,但是她扮演的霓凰郡主既有万军丛中取敌上将首级的勇武,又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娇羞。    当然,胡歌刘涛无法撑起完整的琅琊榜,其他角色一个都不含糊。像是黄维德,自出道以来一直半红不紫,此次遇到一个好角色,极大地激发了自己的表演潜质。他扮演的誉王城府很深,虚伪中带着老辣事故,很有感染力。靖王的刚直率真,谢玉的阴狠毒辣,言阙的冷峻机敏,梁王的刚愎自私,静妃的隐忍淡定,在《琅琊榜》中,演员们几乎是集体爆发,无论大小角色,都会展现光彩,绝不会让人产生那种一见面就想换台的冲动。  精品剧的特点就是少有短板,摄录美服化道,哪个方面都得跟得上。例如服装舞美,就十分精致考究。靖王与中书令柳大人孙女大婚一集,靖夫人对丈夫俯身一拜,宛若开屏的孔雀,俯拍镜头之下,画面极具美感。  最后想给制片人和导演点个赞,《北平无战事》横空出世,让大众熟悉了侯鸿亮、孔笙、白雪的名字。如今,各位再接再厉,又拍出了令人惊艳的《琅琊榜》。可以说,前者是中国电视剧的扛鼎之作,后者代表了中国古装电视剧的最高水准,都是良心品质,让人钦佩。  混迹江湖,临了总要有个说法。以笔者世俗的观点看来,假设到了盖棺论定之时,墓志铭能刻上《北平无战事》及《琅琊榜》导演的字样,此生无憾,足矣。
      
  许晓青:放下权谋,你我心底依然活着一个梅长苏  ==============================================  一年前,我的朋友小鱼儿在澎湃新闻上发文赞扬《北平无战事》,这篇剧评至今仍是我见过的一座高峰。文章说,《北平无战事》照见了民族的忧患,也照见了文艺人的忧患。而一年后,我们在这里庆祝“北平”团队奉献给观众的《琅琊榜》,又一次成为不折不扣的现象级作品。  从“北平”到“琅琊”,我最想写的是:这部曾经因为拍摄“北平”而不得不推迟与观众见面的作品,其实也是一面镜子。  在《琅琊榜》面前,爱权谋的人,照见了,只知道全是权谋;善良的人,照见了,满眼、满耳、满心都是善良。  要谈《琅琊榜》,首先要提“架空”。对于历史学系毕业,接受专业训练7年之久的我而言,“架空”不是一个好词。不过,看《琅琊榜》可以让你不自觉联想起红楼、水浒、甚至三国。当然,在中华民族的文史传统中,四大名著绝大部分都依托了有据可考的历史背景,近世流行的、可以联想起的武侠作品中,比如金庸的作品,如“笑傲”才模糊了时空。  但《琅琊榜》确实是一部有魔力的“架空”,正午阳光团队再次完成了一部从纸面到立体影像化的传神之作。  因为,《琅琊榜》也是一面镜子。  如果做个温柔的假设,放下权谋,《琅琊榜》还剩下什么?  你会惊讶发现,其实每个观众的心底,依然还活着一个梅长苏。    号称一夜读完原著的制片人侯鸿亮,一直用“明亮”这个词来形容《琅琊榜》有别于其他古装流行剧的特质。这个词在行业里其实并不多被提及,但也恰是“明亮”奠定了《琅琊榜》成为一部精彩作品的基础。  导演孔笙说,如果《琅琊榜》是一幅人物长卷,那么他个人最爱的依然是梅长苏,这是一个人的史诗。  导演李雪觉得,年轻人对《琅琊榜》的期待那么高,那么拍的时候,你能给的东西,应该要更高一些,才好!  话说回来,“一个人的史诗,二三赤子情怀”,这个概括还太过抽象。其实,在“赤子”之上,无论是梅长苏,还是剧中其他可圈可点的人物,都在告诉我们,古代中国人是如何修炼成“君子”的。这在近年来的古装影视作品中,已十分罕见了。    从故事到人物,《琅琊榜》其实很巧妙地告诉了我们,中国古代君子的仁、义、礼、智、信——五德,究竟是什么。  【仁】仿佛就是“水牛”靖王。梅长苏的谋略成就了靖王大写的“仁”字。  【义】最能让人想起蒙大将军。他与梅长苏的友谊,他的情怀,是“义”的写照。  【礼】萧景睿告别时的那句“舍弃了我,这只是你的选择而已”,“毕竟谁也没有责任要以我为先,以我为重。无论我如何希望,也不能强求”,其实就是中国人的“礼”。  【智】明智也。梅长苏仿佛是中国古代智慧的一个集合体。他所致力于完成的大事业,归根结底是在追求人们内心深处更加辽阔的“真、善、美”。  【信】则代表了《琅琊榜》中的各种人物关系。以梅长苏为“药引”,长幼之间、兄弟之间、夫妻之间、恋人之间,甚至在一些敌人之间,都有一个“信”字作为联接。就仿佛今天我们爱谈的CP,很多人与人关系的美妙之处,恰是一个“信”字的文章。  《琅琊榜》其实很巧妙地实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用学术语汇说,是一种“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最生动的一个例子,当属陕西省文物局微博“汉唐网”以及中华遗产杂志官方微博抓住的那只呆萌“青铜盉”的可爱画面。“青铜盉”的可爱姿势,几天内引发网友近5万次转发,收获了2万多个赞、近8千条评论。这在以往的古装剧播出中是从未有过的。  时下,《琅琊榜》已播至剧情高潮处,仿佛就是言侯与夏江促膝煮茶、论及过往的那一幕——玄铁壶中的水一次次沸腾起来,收视热和好口碑,最终或将化作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古典美学的欣赏,传承下去。  今天那些你我细思恐“不及”的《琅琊榜》真谛,其实也照见了中国人世代坚守的真、善、美,也照见了文艺人前行的方向和信心。
  蓬莱文章建安骨——剧评《琅琊榜》  ---------------------------------------  一直想要为《琅琊榜》电视剧写点什么,因为以前就算写了多少也是在基于原文的基础上,算不上对剧的真心。而这个假期,避开人潮,我都在2+5+2的“琅琊榜”模式中度过,没想到榜剧二刷还是这样让人挪不开眼。这不禁让我思考,除去“原著粉”这一标签,到底是什么让我留连。直到昨晚突然从脑袋里冒出的一句话,让我觉得真的是很合适——蓬莱文章建安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荧屏的古装剧只剩下一堆闪瞎眼花里胡哨的服饰,饱和度过分的面妆,咋咋呼呼的台词,蹦蹦跳跳的举止,爱与恨常挂在嘴边,动手动脚都是常事,无三角恋不成剧,非私生子不成书。狗血虐恋的表达方式一度让我以为是现代豪门集体穿越了,空束了长发,枉穿了长衫,在打打闹闹罢了。  作为一名原著粉,被琅琊榜这个故事吸引的绝对不是“权谋”二字,而是那字里行间的“赤子之心,千秋情义”。文字从来多变化,可以延伸及想象的无限,透过方块字体,能见斑斓画面,感受喜怒哀乐,这是文字的魅力。而这样的“空泛”的感受要如何在一大堆“快餐食物”中被人感知,在开拍之初,真的是很担心的。但是,我从来没想到,剧组可以如此不随波逐流,让电视剧影像版琅琊榜在透过文字落地于画面时,保有了这样的感觉。      文章锦绣非繁复。  没有过度的饱和色,没有刺眼的撞色搭配,琅琊榜静态画面美得和谐优雅。琅琊榜的外景画面犹如一幅写意山水画,清淡优雅余韵无穷,大开大合之间又有让人不经意之间就能发现的美。开篇长苏一叶扁舟江上来,颇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悠闲疏阔之美;  言侯手执王杖栉节绢衣素冠独立于黄沙衰草,亦是给人以“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的感觉。还有蔺晨山间舞剑,长苏垂首看书,郡主花下而立……就算是长苏景琰相对而坐什么也不干也是够花痴良久,真是帧帧入画,让观众浮想翩然。      而空间有限的室内画面,琅琊榜除了选用了厚实大件的陈设道具(如靖王府),还使用了原木质感的色调(如苏宅),一看就是压得住的气场。在与外景的转换中,这种落地秦汉的古朴大气美之余居然有了点诗意的翩然江湖的味道。而琅琊榜中人,没有美瞳眼影,没有蕾丝花边塑料薄膜,看着就干净清爽。  该布衣平民决不轻纱曼舞,该天家贵胄就绫罗锦绣,而那发髻之上的各种玉牌也是显得清雅非常。人物面妆皆干净利落,恰显得郡主女儿家两颊的那淡淡腮红分外娇羞迷人。就算是秦姑娘的眼妆,也透着一股美艳。这样大气中透着精致的美丽画面,怎能不叫人盯住往下看,都是享受啊。    如果说琅琊榜的静态画面帧帧入画,那动态的美感则可说行止之间气韵天成。  很久没有见到如此“有礼”的古装剧了,举止不轻浮,行动不大摇大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符合身份的仪态,就算着急时也决不急的飞起,连跑步都好看。可以说,正是演员举手投足间的稳,成就了“正剧”的气场。  拱手作揖的细节,到底是先回后推出还是先推出后收回的动作,我就反复看了好几遍,以至于后来都觉得这一舒一展之间的长袖当风都特别好看,常常回放看各人行礼的区别来看人物当下的心情。说到行止有度礼不废,周玄清老先生入宫门行礼的这一场戏,和焦急的穆青同框而立,一老一少,一动一静,几个动作就看得浑身带劲。之后老先生和长苏长亭相谈,方知老先生冒雪出行的缘由,感叹朋友高义之余彰显的也是大家风范而非腐儒。而后长苏接玉一的躬身,让人切身感受到了何为师道之尊,长者之先,而这,正是剧中人的风骨,也是传统文化中需要我们去传承的。  最见长苏江左盟宗主风范的当是过年苏宅夜宴一场。讨要红包,宗主开筷才能开席,宗主独占一份吃食,是不是让我们想起了儿时过年的情景,年夜饭上,家中长者上座,只有长辈说开始了晚辈才能动筷子。有礼有节却又其乐融融。  礼仪本不只为约束身份,而是让我们的行止更加美好,互相之间更加尊重与赏心悦目。    很久没有看到如此含蓄的爱情表达了。似乎习惯了“你无情你无理取闹”“你不无情不无理取闹”“谁说你不无情不无理取闹”的三句就开口说爱你的外放狗血爱情,对琅琊榜中这段隐忍含蓄的爱情的改编,真的可能还一时转不过弯来。  剧中在太皇太后宫中,梅长苏情不自禁握住郡主的手之后,二人从大殿出来,长苏急忙致歉之后,有一句郡主的台词是这样的“倘若我说,刚才我并未介意,苏先生会否认为,堂堂郡主,竟然会如此轻浮?”这才是古代女子该有的态度,纵然是铁血沙场的女将军,该有的待嫁女儿态度是分毫不减。单单这一句台词,就将那些一见面就抓抓小手,不出三面就抱在一起的剧压了不知几个段位。  但是这走路都前后错开的二人(如郡主给长苏介绍宅子处)的这一段重逢之情啊,一旦点燃,却是更加焚骨蚀肉:一段长亭相拥回忆杀,几欲落下的泪水,谁说抵不过那句从未出口的“我爱你”?只是这段爱,注定苍凉:七万冤魂的责任,相逢不能表露的爱意,年寿难永的悲凉……家国情义卓然风骨在上,连上元佳节,俩倾心儿女也不过只能是金鱼花灯之下的两两相望,两人都太懂对方,但依然无怨无悔。于是这注定要成一段离人之殇,谱成一曲红颜悲歌。  而莅阳谢玉,相比原著,也多了一份情。二十多年的夫妻情分,回护不回护之间,并不美好的结合也终于有了莅阳这一句:“你若嫌得泉下孤单,等我安顿好孩子们就过来陪你。”而谢玉的一句“莅阳,我是真的爱你”也足以让人喟叹。这一对尚且如此,更别说夏冬对聂锋的深情不改,宫羽对长苏的芳心暗许,但是每个人都点到为止,就连誉王妃那般,也能从一言一笑中看出对丈夫的在意与喜爱。    很久没有看到如此感人虐人的兄弟之情了。前天一场“萧景琰你有情有义怎么就没脑子”的戏,真是虐的人酸爽又心疼。风雪长亭中,一个是为了好友不踏入陷阱苦心相劝,一个是百折不挠奋勇向前只为好友英灵在上,心疼二人,却无从指责。一个是明明煎熬自己仍然觉得对不起好友的梅长苏,一个是宁折不弯只怕故人以为他同流合污的萧景琰;一个是就算抛却自我也要坚持的守护,一个是无论有多少刀剑也要秉持初心的坚持。到底那十七年间的少年岁月要如何的“知交”才能换来如此的“值得”?朱红铁弓,南海珍珠,全成了这十三年间回忆的大杀器,只是萧景琰你可知道,这斩断的铃铛,长亭寒风独立的背影也将是你一生的泪点。长风烈烈,背影傲然。  命运残忍如斯,对琰苏也是对睿津。一场生日宴,将这对从小一起嬉闹长大的好友,分隔的天涯路远,只是幸好,他们还有再见之期。而长苏和景睿之间的这一段朋友之情,虽然觉得有所遗憾也让人见尽本该崇尚的善良与纯美:凡事人总有取舍,你取了你认为重要的东西,舍弃了我。这只是你的选择而已,若是我,因为没有被选择就心生怨恨,那这世间岂不是有太多不可原谅之处,毕竟谁也没有责任要以我为先,以我为重,无论我如何希望也不能强求。萧景睿不愧是琅琊公子榜中仅次于榜首梅长苏的人。而当年的梁帝言阙林燮三人之间,虽然只见言阙口中道义,但他与林燮之间的那份友情,又何尝不让人敬佩?  那些留存于原著中的无尽想象,在演员的精彩演绎下,都更加可以明晰,更加感人。    很久没有见到如此充满铮铮烈骨的“复仇”了。有了前面的种种藏于细微之间的礼义爱情的铺垫,我相信那最终的一场金殿雪冤,也能够带给我足够的震撼。  原著的铺垫在电视剧的画面之中也在层层推进,长苏的隐忍怅然,景琰的执着坚持,蒙挚的有情有义,飞流的单纯,景睿的纯善,豫津的聪慧,言侯的霸气,谢玉的精明,夏江的狡诈,静妃的温婉,越妃的娇媚……在前面的三十几集中跃然纸上,更何况那些恍然而过却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周玄清,百里奇,十三先生,卓青遥……那些只能靠文字想象的画面居然静水流深般出现在电视画面的每一个角落时,感动是必然的。  蓬莱文章建安骨,不止于“复仇”,不止于“雪冤”,烈烈赤子之心的情感已感受到,那昭昭千秋情义的画面也终将使我潸然泪下。
  ------------------------------------------------------  《琅琊榜》:不应是惊艳,只是回归审美的常识和本质  ------------------------------------------------------  要说最近火热荧屏的国产剧,当《伪装者》与《琅琊榜》莫属了,尽管题材和播出平台差异不小,但这两部剧却着实有着许多的共同点,同样的班底制作、甚至连演员阵容都有着一定程度上的重合,也同样以高品质俘获大批观众,终于有成年人可以追的剧了,很多人这样感叹。  9月19日,《琅琊榜》于东方和北京两个平台首播,尽管由于多种因素,《琅琊榜》目前的收视表现与《伪装者》还是有一些差距,但这却并不妨碍大批观众对这部剧作的热爱。  很难去准确定义《琅琊榜》,“沉稳的传奇、飘逸的正剧”,业界的这句评价流传颇广,或许道出了它的独特样貌。  作为热门网络小说IP改编剧,《琅琊榜》显然颠覆了很多人对改编剧的认知和期待,颇具正剧的风范也让观众再次领略到这种久违了的审美体验。  众所周知,在近几年,古装剧的审美范式显然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高颜值、浪漫唯美主义当道,逻辑、剧情、背景的虚弱往往有意无意地被忽略。    《琅琊榜》身上同样附着了一些当下的热门标签,IP改编、架空历史、高颜值等等,但对于很多观众来说,这部剧却看得相当惊艳和新鲜,逻辑、剧情缜密且丝丝入扣,虽是架空的历史但背景和场景做得考究,真实且有代入感,一众演员也是颜值和演技双高……  向来挑剔的原著党们也成为这部剧的忠实拥趸,《琅琊榜》被认为是最让原著粉丝们满意的改编剧。  这部剧的高品质是显而易见的,只要看过的人都不会产生异议,而或许在这许多溢美之词的背后是对国产电视剧品质回归的渴望,中国的电视观众需要看到更多具有真正审美品格的好剧。  《琅琊榜》的守正与出奇  在很多人看来《琅琊榜》是让人惊艳的,但仔细想来这种惊艳于整个行业来说反而是病态和不正常的,说到底,它只是试图做到一部电视剧作品应该达到的最基本的审美追求,对观众审美能力做到最起码的尊重,但却是当下不乏浮躁的行业环境下开始显得有些难能可贵。  《琅琊榜》是网络热门IP,早在2011年,制作人侯鸿亮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读完了这部小说并决定进行改编。经过了多番对比、沟通之后,小说作者海宴还是决定将改编权交给侯鸿亮团队,并且由海宴亲自担任编剧。可谓四年磨一剑,这部剧在今年与观众见面。  从艺术创作层面去看待《琅琊榜》,虽然不能说完美无缺,更何况艺术和审美评价在普世的标准和价值之外向来也都是见仁见智的,但却因自己独特的审美范式赢得了口碑。  《琅琊榜》无疑只是用电视化的影像手段讲了一个好故事而已,并且舍得花时间和努力去用心打磨,这是一切影视剧获得认可的基础,所谓高品质应该成为一种普遍的标准而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值。故事和品质是《琅琊榜》的“守正”。    《琅琊榜》的故事设定在虚构的大梁,讲述了“麒麟才子”梅长苏才冠绝伦、以病弱之躯拨开重重迷雾、智博奸佞,为昭雪多年冤案、扶持新君所进行的一系列斗争。主角梅长苏由胡歌扮演,同时也集结了刘涛、王凯、黄维德、高鑫、陈龙等诸多实力派演员的加盟。  有别于胡歌以往的古装设定,此次在《琅琊榜》中他卸下戎装、不再冲锋陷阵,而是成为一个面色沉静如水、内心谋略算尽的谋士。而遵循了原著的线索,该剧以男人间的兄弟情为重心,胡歌与刘涛之间的儿女情长,却处理得颇为“隐忍”。  《琅琊榜》打破了此前大多IP改编作品以感情戏为主要故事脉络的格局,转而将视角转向朝堂之上,以数年前的一起赤焰军冤案及宫廷内两王夺嫡为主线,既有朝堂争斗的尔虞我诈,又有江湖侠士的文武风流,兼具了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  有评论者指出,该剧在朝堂权谋的布局和营造上不输《雍正王朝》,而侠义肝胆方面媲美《天龙八部》,正所谓是“沉稳的传奇,飘逸的正剧”。  将历史正剧的风范、也将武侠剧的要素融入其中,庙堂与江湖、真实与虚构集于一身,这是《琅琊榜》区别于以往许多古装剧的创新之处,看来颇具韵味也颇为过瘾。这是它的“出奇”。  《琅琊榜》保持了对历史的“架空”,并没有将故事背景落在真实的某个朝代与某些真实的历史人物与故事,在侯鸿亮看来,那样做改编幅度将很大,原著精华有可能流失掉。而且最大的问题是,“落到具体朝代反而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因为你不可能让故事和真实历史有特别好的结合”。  虽然是架空历史,但《琅琊榜》的内核不仅真实而且与传统文化价值观一脉相承,在侯鸿亮看来,这才是这部戏的核心和意义。《琅琊榜》里有权谋和争斗,但主人公的行为背后都有磊落的目的——兄弟之情、骨肉亲情,或者是匡扶正义这样的世界观。  同时,导演孔笙透露,虽然剧中服装、道具、建筑、礼仪没有具体可对应的朝代,但在处理上非常考究,力求在一定历史界限内还原古韵,“比如服饰是靠近唐朝之前,道具卡在宋朝,礼仪以汉唐为主——那时候的古风很好。我们还专门请了礼仪老师,确保礼仪规范”。    网络反响创纪录、原著党最满意的一次改编  《琅琊榜》与时下很多热门IP剧相比,从内容和气质上看都存在不小的差别,创新都是需要承担风险的,能不能得到观众真正认可是硬道理。网络点击量和话题度被很多人看作是衡量影视剧作品的另外一颗“星”。  而在这颗“星”上的表现《琅琊榜》同样惊艳,上线12日便在爱奇艺、优酷土豆平台播放总点击已经接近20亿,成为湖南卫视以外平台上播放的电视剧中唯一一部首日点击量破亿的。而在豆瓣上,《琅琊榜》的评分是9.2分,也创造了电视剧评分的纪录,一改高人气往往伴随着高吐槽的局面。  原著党们在剧集播出后终于并没有一些热门IP剧的原著粉丝们那样施以集体围攻与吐槽,而是奔走相告。《琅琊榜》被看作是目前原著党们最满意的一部改编剧。    据介绍,《琅琊榜》对于原著的还原程度达到80%以上,最大程度保持了小说的气质。选择没有编剧经验的原作者海宴担任编剧给了侯鸿亮惊喜,“海宴是一个逻辑思维能力特别强的人,而且长期受美剧熏陶,对于故事结构、情节节奏以及人物的把握,我觉得比成熟编剧还要好。”  正是对原著从内容到气质的“真实”还原,让这部剧呈现出诸多的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则带来了惊喜。  金牌团队回归本心的冒险之旅  《琅琊榜》的背后由被称为黄金三角的金牌团队作为支撑,制作人侯鸿亮、孔笙、李雪的组合曾经制作过包括《生死线》《钢铁年代》《温州一家人》《父母爱情》《闯关东》《北平无战事》等精品剧,最近同样在热播的《伪装者》也出自这个团队之手,但是拍摄制作古装剧却实实在在是头一遭。  因此在开播之前,这部剧在开拍伊始便遭受不少质疑。侯鸿亮坦言自己确实没有做古装题材的经验,但看过原著小说后,反而感受到了不少的新鲜感。“一是模式的新鲜感,二是创作的新鲜感,这些新鲜感都会给创作者带来一些刺激。”  在导演孔笙看来,做剧就是希望拍一个好看的故事,认真对待作品、观众和市场,与题材本身没有多大关系。  事实上,对这个团队过往的经历有所了解和观察者就会发现,这支“金牌团队”的每一次创作过程似乎都要经历从被质疑到被认可的过程,因为每一次都不是在重复过往的成功,而是坚持中创新,颠覆过往、推倒后重来。  所谓创新当然意味着冒险,但在侯鸿亮看来却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因为创作者对于新鲜事物的渴求是一直存在的,否则创作就会变成一件没有意思的事情。  《琅琊榜》从题材到风格与这个金牌团队过往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但相同的是,再一次用品质为电视艺术正了名,昭示着他们一贯的审美和专业能力。
  还是很不错的  
  赞!  
  楼主转帖的这些评论都很精彩,可惜没多少人看呀
  @aline00
16:37:39  楼主转帖的这些评论都很精彩,可惜没多少人看呀  -----------------------------  最近黑子太多,开这个帖子主要是为了不想别人搜“琅琊榜”时,看到的都是黑子的帖子  只要有人能看到就好,我就很满足了
  @路过看看呀
16:59:30.0  最近黑子太多,开这个帖子主要是为了不想别人搜“琅琊榜”时,看到的都是黑子的帖子   只要有人能看到就好,我就很满足了   —————————————  楼主好样的!  
  剧组重男轻女严重,男演员服装发冠佩玉美哭,换了一身又一身,女演员就太寒酸了,不说被大家吐槽的头饰了,连女主郡主都没几身衣服还没景睿豫津的多呢
  @子舟家的湘枫:#琅琊榜# 42集中“茶”背后的一些隐藏剧情  
  @安徽农业大学国学会:#琅琊榜#昔日故人叹,今夕赤子心。最近琅琊榜实在是火得不行呐~小编便应个景送上长图,为大家展示边观剧边花痴也能学得的中华传统礼仪  
  顶个,我已成琅琊脑残粉。  
  =======================================================  影艺独舌:《琅琊榜》终评:这一次,拯救历史剧的那个人名叫偶像剧  =======================================================  由侯鸿亮任制片人,孔笙、李雪联合导演,海晏编剧的《琅琊榜》正在北京和东方两星播出。剧中的夺嫡之战渐趋白热化,剧外的收视率和网播量高居榜首。离播出结束还有两三天,但大局已定:网台双红,口碑鼎盛,“沉稳的传奇,飘逸的正剧”的判语得到广泛认可,“2015年迄今为止最好的电视剧”非它莫属。就终评了吧。    《琅琊榜》的三张脸和一口气  《琅琊榜》是古装剧,但它更接近于历史剧。《琅琊榜》是朝斗剧,但它绝不缺乏宫斗戏份。《琅琊榜》是权谋剧,但又充斥着江湖斗。没错,《琅琊榜》很难用现成的类型去归类,很难用某部成品去比拟。正色说,这是创新型的古装剧。嘻哈说,这就是一四不像。  如果一定要用已有的剧集去描述它,我觉得《琅琊榜》是《雍正王朝》+《甄嬛传》+《多情剑客无情剑》。我不是说这一部剧涵盖了那三部剧的全部造诣和优长,而是说那三部剧最鲜明的特色在它身上都有体现。  首先,《琅琊榜》的主线是“三王夺嫡”,跟《雍正王朝》的人设相似,靖王、誉王和太子对应的分别是胤禛、胤禩和胤礽。能力相若,性格相近。争斗的过程当然不一样,《琅琊榜》原创了全新的刀光剑影和你死我活,而它运用权谋和设局诱敌的功力跟《雍正王朝》也有一拼。对男性观众来说,在政局中斗个兔起鹘落、人仰马翻,才算过瘾。    其二,《琅琊榜》的夺嫡之战不光是由男人主导的,后宫女性也举足轻重。誉王的干妈是皇后,表面雍容,内心虎狼。太子的亲妈是越贵妃,伶俐歹毒,花样百出。靖王的亲妈是静妃,化骨绵掌,以柔克刚。外头的长公主也没闲着。霓凰郡主一会儿是筹码,一会儿是干将,分分钟加入战团。《甄嬛传》里的女性斗的是位分和宠爱,《琅琊榜》里的贵妇们斗的是皇位和后福。朝斗和宫斗叠加,招法狠辣、阴毒、无留手。  那么《琅琊榜》和《多情剑客无情剑》有何相似之处?《琅琊榜》里有琅琊阁主和琅琊榜,《多情剑客》里有百晓生和兵器谱。《琅琊榜》朝堂的背面是一座江湖,《多情剑客》本身就是江湖。《琅琊榜》里有天泉山庄,《多情剑客》里有藏剑山庄。更关键的是,《琅琊榜》里有个病歪歪的梅长苏,为天下第一才子,而《多情剑客》里有个病歪歪的李寻欢,实为天下第一高手。梅长苏有个小兄弟叫飞流,李寻欢有个小兄弟叫阿飞。梅长苏阔别京师12年,回来一心翻案,李寻欢离开家乡20年,回来了却情债...  所有的比拟都是拙劣的。除了对二月河小说的借鉴是显性的,我想《琅琊榜》并没受过《甄嬛传》和《多情剑客》的影响。做这样的对照只是为了说明,这部剧里具备多重观众喜闻乐见的元素,或者说它前所未有地把原本认为“冰炭不能同炉”的内容整合到一起,形成独特的地貌和气象。在它之前,朝斗便朝斗,宫斗便宫斗,大家的目标和手段迥异。在它之前,江湖便江湖,朝堂便朝堂,即使偶尔互相串个门,也仅仅是串个门,不会兵合一处,将打一家。    其实这三个加起来也仍然无法覆盖《琅琊榜》最重要的那口气。术的层面,有这三部剧也就说明问题了。  关键是道的层面全然不同,《雍正王朝》虽然主题歌唱的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看江山由谁来主宰”,唐国强也竭力把雍正塑造成千古圣君,可我们知道他不是,大家看的也不是拔高以后的光辉形象,而是朝堂之上的智力角逐。  《甄嬛传》说的是“白莲花黑化”的故事,雍正还是那个雍正,却成了暴戾寡恩、众叛亲离之君,甄嬛忍辱负重,一路砍人,不过是为自己出气,为情哥哥复仇。  《琅琊榜》里是真的涌动着一股浩然之气,靖王同学天真炽热得不像个朝堂中人,更不像个夺嫡的王子,他就是执念于是非公道、天理人心,他就是信奉书上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他完全走向了脸厚心黑的父皇的反面,他喊出的最强音就是“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在一部以权谋名世的小说和电视剧里,最后的胜利者居然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样的安排匪夷所思,不落俗套!  本来是很难令人信服的。政治是肮脏的,政客是狡猾的,这是公共认知。但正因为有了梅长苏这个干脏活的聪明人,靖王殿下保住了自己的理想和节操,兵不血刃地直抵王位。坐到了天下最不好坐的椅子上,他的性情会不会变?这个我们不知道。好皇帝似乎也是有的,但不玩权术的皇帝是没有的。悬念留给续集。  融不同类型小说于榜中,始终被天真正气的光芒笼罩,这是内容部分的创新。从阵容配置来说,用公认的偶像剧演员来驾驭一板一眼的正剧,用考究的着装和礼仪来对应一个虚设的时代,这些也都是创新。  创新总是会带来不适,创新必须要承担风险,事实上《琅琊榜》走到今天,也经历了收视的艰难爬坡和媒体的质疑审视。它并非天生的爆款,有一度甚至“岌岌可危”。有些观察者为此写下了“南山南,北海北,北京东方齐息鼓,梅郎收视有墓碑”的仿歌词句子。
  《伪装者》和《琅琊榜》的孽缘    收视率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今年以来,对“收视污染”的指斥和诅咒空前地繁盛。电视剧市场和电影市场的区别在于,电视剧产业链条上的不可知空间大,远不像电影那样由分散的观众主导,丁是丁卯是卯。那位说了,电影也有偷票房和买票房,可是偷票房毕竟只有少数大鳄能干,买票房现在已经被“票房补贴”合法化了。电视剧仍然是B2B,电视台替观众做选择,最重要的参照系收视率一笔糊涂账,有人说“家家都得交保护费”,也有人说“不像传得那么离谱”。谁知道呢?  我们姑且认为《琅琊榜》播出期间的收视排行榜都是真实收视情况的反映,这样才能讨论问题。如果上来就认定收视率是假凤虚凰,那谈论其数据和曲线就成了笑话。  以50城收视统计来看,《琅琊榜》在北京(0.574)和东方(0.482)两台起步都不高,分列卫视排行榜第六和第十。接下来的几天两台都在0.5到0.6的区域徘徊了几天,后来才逐渐爬升,直到10月7日北京台收视破1,8日东方台收视破1,9日两台双双破1,这才正式稳住阵脚。  从9月19日到整个国庆长假期间,喜欢《琅琊榜》的人是压抑的,两台的相关工作人员更是承受着不小的压力。因为看过剧的人知道它的品质,都曾寄望于它上来就显出王者之气,收视率一路高奏凯歌。所以,当收视在1点以下上攻无力时,当有些急性子唱响悲观的论调时,整个舆论场呈现出狐疑、凝噎的尴尬气氛。  收视破1,满天乌云风吹散。《琅琊榜》为什么走出这么一条先抑后扬的“诡谲”曲线?独舌深入各方做了些探访。有意思的是,人们在谈论《琅琊榜》时,无一例外地谈到了《伪装者》。  《伪装者》和《琅琊榜》都是山影基因,正午阳光制造,同样的制作和演员班底。《伪装者》由小说《谍战上海滩》改编而来,《琅琊榜》由网络大IP转化而成,张勇和海晏都是编剧界的新扎师妹。所不同者,《伪装者》由李雪导演,并未追求大谍战剧的烧脑和悬疑,而是将创作重心放在了人物情感上,《琅琊榜》由孔笙和李雪师徒二人共同执导,在架空的地基上上演的是大历史剧的权力游戏和家国情怀。两部剧的戏剧分量不同,制作成本不同,播出平台也不同,但档期接近。《伪装者》选择了湖南卫视金鹰剧场,8月31日开播。《琅琊榜》落定北京和东方卫视,9月19日开播。  一般来说,没有一家公司愿意看到荧屏上“自己打自己”。可是发行是一件诸多因素交杂的工作,并不完全以片方的意志为转移。你选到了好的平台,就要听从平台的安排,而平台之间不一定互通声气,“师兄弟”剧目同期互殴是常有的。  这次的事态发展大致是这样的:《伪装者》开播之后,台网双线告捷,收视破2,单日点击量破亿,剧中的男男CP引发YY狂潮,明家三兄弟眉目传情激起了网友们的二次元畅想,“云台”“台丽”“台风”谁是官配的话题也吵得不亦乐乎...一时间,“萌CP”成了这部剧主流的打开方式,基于此而生的种种段子、漫画、动图遮天蔽日。尽管编剧、导演、制片人都说创作时没有往CP的方向想,但亚文化就是“我说你有,你就是有,作品一出来就不是你们的而是我们的了”。于是,《伪装者》异军突起,火了。  本来,按照正常的播出进度,《伪装者》40集左右的篇幅在《琅琊榜》开播时也就接近尾声了。可是芒果台一向就是如果一部剧收视和影响超好,是不舍得让它如期下档的,通过前情回放、后事预告、局部填料,总能让它比片方交片时的集数更多,篇幅更长。《伪装者》的最终长度是48集,直到28日才以2.737的超高数据收官。《伪装者》和《琅琊榜》的交集有10天之久,它的存在于后者而言成了一柄双刃剑。  前面说了,《伪装者》和《琅琊榜》一母同胞,自然会有数量庞大的共同观众。都在黄金档播出,前者享有先发优势,观众欲罢不能,自然是优先选择看《伪装者》。《琅琊榜》怎么办?只能是先放着不看,完了再通过电视回放或视频网站补课。这也就可以解释清楚,为什么《琅琊榜》开播前期收视率一直不高,而网络播放量却在第二天就破亿,一直紧咬《伪装者》,后来甚至反超。不管芒果台是否成心压制北京和东方卫视,客观上《伪装者》的存在阻滞了《琅琊榜》收视的爬升速度,这个判断大致错不了。  当然,万事有弊皆有利。《伪装者》也不仅仅是《琅琊榜》的“绊脚石”,它还是最大的先遣队和预告片。正因为《伪装者》让胡歌、靳东、王凯的声势直上云霄,“王天风”“汪曼春”“明镜大姐”也跟着沾光,观众对他们的追捧和记挂自然而然就延续到了同一班底的《琅琊榜》里,前者一下档,他们就驰援后者,为收视率的增长做贡献:《琅琊榜》28日两台的收视率都是0.6+,到29日就跳升到0.833和0.727,从此稳步上扬。换句话说,《伪装者》为《琅琊榜》做了很好的预热。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倚,祸福之道,真的很难说。
  CP党和戏剧党的会师    《琅琊榜》本身的戏剧特性和情感属性也决定了它的收视慢热。“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不像网上追剧人一样有明确的目标和期待,会自行搜索相关信息,自行脑补,甚至自行创作,他们还是要跟着戏剧节奏一步步进入。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的电视剧越来越强调“前三集一定要快,第一集就要扔原子弹”的缘故。观众已经没有耐心去慢条斯理品味一部电视剧了,《琅琊榜》偏偏是以慢三的节奏下一盘很大的棋。梅长苏的真实目的藏得很深,剧情的终极走向藏得也很深,人物众多,关系错综,伏笔重重,普通观众在前20集是很容易云里雾里、不明就里的。  情感表达也不“酣畅”。爱情线本来就淡,梅长苏先是有意躲避霓凰郡主,“长亭相认”小小地释放了一下,抚慰了观众饥渴的心,之后就进入不吵不闹不虐心的稳定态--事实上已经结束了。  夏冬和聂锋,也是相思入骨,见面相拥,就此揭过。宫姑娘对梅长苏是单恋,秦般若对誉王是暧昧,四娘对童路是利用,梁王和后妃们之间也更多的是阴谋和阳谋...这部戏的重心就不是儿女情长,对于习惯了“电视剧就是谈恋爱”的观众来说,得有个适应的过程。  那么《伪装者》里炒得火热的男男CP们还在吗?这是一唯心主义命题,你觉得有就有,你觉得没有就没有。长假之后,这条线上的种种物料多了起来:据说梅长苏是“腹黑病弱心机女王受”,靖王是“阳光健硕无脑狼狗攻”;梅长苏是“宠溺大哥攻”,飞流是“幼齿小性子受”;梅长苏和蔺晨则是蜜里调油,互为攻受...反正没有霓凰郡主什么事,而组合一换,攻受之势也就不同。萌CP的妹子们才不管你什么家国大义、冤沉海底、谁家天下,她们就是找萌点、设谈资、拉动收视率。    《伪装者》兵团驰援也罢,CP党们助攻也罢,这些都是外围因素,真正使《琅琊榜》这壶水烧开的还是戏剧本身的力量。  所谓戏剧冲突就是斗智斗勇,梅长苏助誉王斗倒太子,再助靖王斗倒誉王,削其羽翼,迫其昏乱,这是纯粹技术层面的博弈。梅长苏先除谢玉,再擒夏江,这里就不只是阴谋诡计的较量,也有人格的冲撞。最后兵临城下,靖王逼宫,这就更超越了权谋和善恶之争,而是提出了终极追问:为君者,究竟是以皇权为重,还是以天下为重?主题升华到这里,已经不只是构筑戏剧冲突,也不只是在做历史反思,而是具有了现实呼应感。任何时候,任何制度下,权柄在握的人都会面临这样的选择:你是为一己之私操弄权力,还是以责任感为内驱善用权力?  40集以后,CP党和戏剧党可以会师了。因为这部剧足够丰富,大家可以各取所需,也可以交叉感染。随着戏剧冲突走向沸点,人物的光彩渐渐不可掩藏。  梅长苏行将油尽灯枯,引发大规模的心疼效应。靖王的憨直让人哂笑:谁都知道梅长苏就是林殊了,只有他还不识自己的“亲密爱人”。誉王是强人、狠人、坏人,也是可怜人,回头看这个人物的戏剧层次最为丰富。谢玉比王天风猥琐多了,刘奕君老师自如地跳进跳出。萧景睿是天地间一个可怜人,善良的天性终是不改。静妃就是一团让对手无从发力的棉花,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夏江最有压迫力,如果没有这个反派,梅长苏赢得未免太轻松。最大的反派其实是皇上,丁勇岱老师在霸道和孱弱之间无极切换,分寸拿捏得真好。
  正午阳光初试啼声有回响    总的来说,《琅琊榜》是古装剧阵列中的一个异类。古装剧原本花开两朵,一种历史剧,一种偶像剧,营垒分明。《琅琊榜》在中间地带安营扎寨,使两头连成一片,界限模糊。就目前的收视、网播和口碑效应来看,这种尝试是成功了。  网络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拥抱这种正剧偶像化的尝试,年轻人的包容度和可塑性很高,新鲜事物能接受就接受,接受不了也有自己独特的打开方式,圈地自萌。  在电视平台的播出之路曲折一些,传统观众的抗体更为发达,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辨识和体验,才渐渐聚拢到《琅琊榜》旗下。就平台而言,这种偏于正剧的戏本来就是北京卫视的菜,系出同门的《北平无战事》《老农民》在这儿也播得很好。而以播出都市情感剧见长的东方卫视,则通过这部剧吸引了很多外阜观众,发现了今后扩大选片口径的可行性。  口碑是在播放之前就小范围传播的,但就像《夏洛特烦恼》需要正式上映一周才能将小众口碑转化为大众购买力,《琅琊榜》的起势也是在国庆期间发生的。  正午阳光的团队是从正剧集中营山影成长起来的,《伪装者》和《琅琊榜》是他们在市场当中初试啼声。过去十年,山东影视制作中心承担了“电视剧国家队”的职能,它就好比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  这一点,从包括《闯关东》《知青》《温州一家人》《老农民》《北平无战事》《父母爱情》等长长的片单就能看出来。正午阳光独立挂牌之后,战略战术上更加灵活,产品结构更见丰富:既有《温州两家人》这样的传统正剧、厚重之作,也有《琅琊榜》这样打破了历史剧和古偶剧界限的“骑墙”之作,更有《他来了,请闭眼》这样年轻化、网络化、市场化的新潮之作。  《伪装者》和《琅琊榜》的“网红”效应,或许会加速正午阳光向年轻观众和网络趣味转型的脚步。  在我印象里,《大秦帝国》第一部是最后一部高品质的大历史剧。其后的同类作品成色和格局上多有不及,在市场上也反响平平。省级卫视已经将历史正剧打入另册,制片公司也不敢轻易启动这类烧钱的大部头。  《琅琊榜》的出现或许为复活历史剧打开了新的思路,将正剧的魂和核附着于偶像的皮和形上,生命力就能得以延续。艺术形式总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嬗变,坚守固然可贵,顺应也很光荣。  对于文艺工作者和影视制作机构来说,归根结底是用作品说话,投机取巧或可占得一时的便宜,但永远不可能留名于文化的光荣榜。对于正午阳光这样尊重创作规律,又不乏市场嗅觉的制片公司,我们乐见其成,愿为鼓呼。正是因为业界有这样一批认真做事的人构成中坚力量,我们才确信:尽管中国电视剧目前迷雾遮天,但它总会走出低谷,涅槃重生。
  写得好,赞一个!  
  必须码一个,不枉我最近的痴迷和感动!
  转的不错,可惜看的人少了点  其实三王夺嫡,我倒觉得有唐太宗三个儿子的影子,对比八王,誉王跟魏王李泰还更像一点;靖王更像李治而不是四阿哥吧。  太子李承乾派人刺杀四弟,历史上也是实有其事。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大时代4攻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