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从石器时代到魏晋南北朝时代背景的历史文化

符瑞研究: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南京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符瑞研究: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
【摘要】:符瑞,又称祥瑞,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思想文化现象。这种思想文化义与古代其他多种思想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其思想渊源来说,它与上古社会的原始信仰(如占卜、图腾崇拜、动植物崇拜、自然崇拜等等)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从其思想的形成、发展来看,它是先秦以来天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汉以后,又逐渐与儒家的经纬之学混一而成谶纬,盛行一时。
本文绪论以下,共分为七章。绪论阐明了符瑞问题研究的学术意义,介绍了其研究现状和相关成果,并指出了其问存在的不足。第一章从语义上解释了“符瑞”一词的由来,认为“符瑞”一词与先秦时最为重要的受命信物——玉瑞密切相关,即由玉瑞的受命之义而引中出后世的“符瑞”一词。符瑞的本质意义在于它既能预示着某种天命将要出现,又能验证统治者对现实天命的确定拥有。符瑞以各种有异于常态的物象表现出来,具有“诡异”之性。符瑞的种类繁多而又庞杂,这主要与符瑞的衍生现象有关。第二章探讨了符瑞思想的渊源,着重揭示了符瑞与物占、图腾崇拜,符瑞与物占神话和图腾神话之间深刻的渊源关系。第三章以殷周天命思想为中心,探讨了符瑞思想的理论依据——天命论产生、发展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殷商、西周时期符瑞发端时的情况,以及统一在天命论下的符瑞与灾异之间的辩证关系分别做了说明和论述。第四章揭示了战国时期符瑞思想的流行与受命之说兴起、邹衍五德终始学说之间的关系。第五章与第六章以符瑞思想的流变为中心,分别阐述了符瑞思想在两汉时期以下儿种发展变化情况:一、因为五德终始学说由五德相胜说转变为五德相生说,因此而导致了符瑞及其思想所发生的复杂变化;二、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对符瑞思想的进一步强化作用:三、符瑞思想的变态——谶纬在汉代发生、发展的情况;四、汉代的反符瑞思想,重点探讨了王充对当时流行的各种符瑞,以及其反映的思想所进行的质疑和批驳等等情况。第七章阐述了南朝沈约《宋书·符瑞志》体例的渊源,及其所体现出的编撰思想,并附带探讨了自汉代以来,至于南北朝时期《瑞应图》的产生、流传等情况。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I206.2【目录】:
中文摘要4-5
英文摘要5-9
一、如何理解符瑞问题研究的意义9-12
二、符瑞研究的状况12-17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7-19
第一章:何谓符瑞19-26
第一节:释"符瑞"19-21
第二节:符瑞的本质、类别及衍生21-26
一、符瑞的本质21-23
二、符瑞的种类及其衍生23-26
第二章:符瑞思想之渊源26-43
第一节:符瑞与占卜26-30
一、《宋书·符瑞志上》中与天文占有关的符瑞27
二、《符瑞志上》中与形法占有关的符瑞27-28
三、《符瑞志》中与杂占有关的符瑞28-30
第二节:物占、物占神话与符瑞30-37
一、什么是物占30-31
二、物占与物占神话31-35
三、物占、物占神话与符瑞35-37
第三节:图腾崇拜、图腾神话与符瑞37-43
第三章:殷周天命思想与符瑞之发端43-65
第一节:符瑞的思想理论依据——殷周天命论43-52
一、殷周"天命"问题需要澄清的一点认识43-45
二、再论殷人至上神信仰问题45-47
三、周人对天命思想的改造——符瑞理论依据的完善47-52
第二节:殷周符瑞的发端52-56
第三节:符瑞与灾异56-65
一、何谓"灾异"56-58
二、符瑞与灾异的辨证关系58-61
三、关于"瑞兴非时"——以龙瑞为例61-65
第四章:符瑞思想的流行65-74
第一节:受命之说重兴与五德终始学说的流行65-67
第二节:五德终始学说与符瑞思想的流行67-74
一、五德之"德"意义辨正67-69
二、五德终始学说与符瑞思想的流行69-74
第五章:符瑞思想的流变(上)74-99
第一节:从五德相胜到五德相生74-81
第二节:董仲舒天人感应说对符瑞思想的强化81-85
第三节:谶纬与符瑞85-99
一、史事谶与符命——有言的符瑞86-91
二、"谶"与"纬"91-93
三、盛世危机与谶纬的产生、兴起93-99
第六章:符瑞思想的流变(下)99-115
第一节:先秦以来怀疑、批判天命神学的传统99-100
第二节:汉人对符瑞之事的态度分析100-103
第三节:汉代学者对符瑞等天命神学的批判和质疑——以王充反符瑞思想为中心103-115
第七章:简论《宋书·符瑞志》——附论《瑞应图》115-130
第一节:《符瑞志》体例及其源流115-118
第二节:《宋书·符瑞志》的取材及编撰思想118-122
一、《宋书·符瑞志》的取材118-120
二、《宋书·符瑞志》的编撰思想120-122
第三节:论《瑞应图》122-130
一、《山海经》与《瑞应图》123-126
二、《瑞应图》在汉晋南北朝间的流传126-130
结语130-134
参考文献134-140
后记140-14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章必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6期
傅军龙;[J];北方论丛;1997年02期
汪凤炎;;[J];中国德育;2009年03期
林世田;[J];敦煌学辑刊;2002年02期
饶宗颐;[J];敦煌研究;1999年04期
赵沛霖;[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4年02期
杨伯达;;[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年01期
孙致中;[J];河北学刊;1987年01期
董寅生;;[J];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夏日新;;[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业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彭华;[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金霞;[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涛;[D];吉林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恒展;[J];蒲松龄研究;2002年04期
王恒展;[J];蒲松龄研究;2004年03期
沈天水;[J];蒲松龄研究;2004年04期
王光福;[J];蒲松龄研究;2005年02期
李军锋,王恒展;[J];蒲松龄研究;2005年02期
刘伟;[J];蒲松龄研究;2005年03期
王昕,付建舟,王剑萍;[J];蒲松龄研究;2005年03期
刘富伟;;[J];蒲松龄研究;2005年04期
李杰玲;李寅生;;[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张凯;;[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硕;;[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孙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王则远;;[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朱海燕;王秀萍;刘仲华;;[A];科技创新 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湖南特色茶叶——湖南省茶叶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郑奕;;[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刘珊珊;;[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王劲;;[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牛天秀;;[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王俊潮;杨定;;[A];“回眸六十年,再创新局面”——北京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刊[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一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孙永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康德强;[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许青松;[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邢培顺;[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刘宝春;[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冯世明;[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李国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吴保传;[D];西北大学;2010年
周燕来;[D];西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立光;[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张博;[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鲁京京;[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许庆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刘铁丽;[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王淑文;[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高世江;[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李桂峰;[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张振宇;[D];郑州大学;2010年
陈超;[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金雁;杨柳;;[J];道德与文明;2007年01期
唐兰;[J];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年01期
方克立;;[J];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05期
孙致中;;[J];贵州文史丛刊;1986年01期
赵世纲;欧正文;;[J];华夏考古;1987年02期
梁玉坡;;[J];华夏考古;1991年04期
李传军;[J];晋阳学刊;2004年02期
石祚华;郑金星;;[J];考古;1964年10期
;[J];考古;1966年02期
尤振尧;;[J];考古;198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江风;[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潘富恩;[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02期
王明信;[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赵庆伟;[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汤其领;[J];史学月刊;1995年01期
邓福田;;[J];河池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邓福田;[J];中国哲学史;1994年01期
杨爱民;;[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3年04期
高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韩雪;[J];社会科学辑刊;198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树安;;[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黄朴民;;[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汪清;[N];光明日报;2006年
张海晏;[N];光明日报;2005年
;[N];光明日报;2006年
李爱旻;[N];中国民族报;2005年
何兹全;[N];人民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冬松;[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吕慎刚;[D];山东大学;2006年
邓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杜仲;[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平先荣;[D];兰州大学;2012年
许倩;[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刘贵军;[D];山东大学;2005年
金禹含;[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曹婷;[D];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在某次青铜器文物展览会上,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赢得了参观者的一片赞美之词。如果外国参观者向你咨询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在何时进入繁荣时期,你应该回答[
]A.新石器时代晚期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 - 跟谁学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在某次青铜器文物展览会上,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赢得了参观者的一片赞美之词。如果外国参观者向你咨询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在何时进入繁荣时期,你应该回答[
]A.新石器时代晚期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在某次青铜器文物展览会上,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赢得了参观者的一片赞美之词。如果外国参观者向你咨询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在何时进入繁荣时期,你应该回答[
]A.新石器时代晚期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科目:难易度:最佳答案B解析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同济大学图书馆v5.5书目检索系统
把本书分享到
收藏此书的书架
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15 
题名/责任者:
.魏晋南北朝/司马袁茵主编
出版发行项:
郑&#x5:河南&#x4民&#x51版社,2013
ISBN及定价:
978-7-215-08224-3/CNY25.00
载体形态项:
194页:V23cm
:插&#x56&#x73&#x85本
个人责任者:
主编
-普&#x53&#x8物
-历史-普&#x53&#x8物
中图法分类号:
中图法分类号:
有书&#x76 (第194页)
提要文摘附注:
本书讲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内容包&#x62:三&#x56鼎&#x7,&#x77命的三&#x56,两晋的浮华与破碎,南北朝:多少楼台&#x70雨中,遍地&#x98流。
全部MARC细节信息>>
总体评价: (共0人) &&&我的评价:
K209/S658/3
嘉定校区图书馆(中文)
K209/S658/3
总馆社科图书阅览室(中文)
九楼(北)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
您可能感兴趣的图书(点击查看)
同名作者的其他著作(点击查看)
请输入下面显示的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器时代起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