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海弘一法师的子女有几个子女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
海涛法师出家前妻子图 揭露海涛法师妻子和儿子的照片(组图)
  每一个人的生命就像一首歌,都有它的歌谱,高低起伏,所以,佛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己的生命里面,体悟生命的真理。不过,各位要有一个观念,花若要结果实,就得舍去当初美丽的花瓣。一个人的成长,一定有舍弃、放下的过程。女人,年轻时很美,手很细嫩,不过若要做一个贤妻良母,为了做家事、照顾小孩,就会有一双很粗糙的手。一个小孩,要独立、要成长,就得离开一向很依赖、很挚爱的父母,这就是现实的人生。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样的过程;包括想要修行的过程、想要成就的过程,一切众生所面对的悲欢离合,我们都要去面对。  我出家的过程也没有什么特别,我籍贯是台北人,但是在高雄出生。  父亲来高雄拆船,那时家里的环境比较好,小时候,也不知道出生在高雄那里,总共搬迁三个地方,只记得一个地方叫‘三块厝’,不知道是什么地方,问我母亲,她也说不清楚。  孩时,常常做梦,现在才了解我常会梦到出家人,甚至有一段时间,每晚都梦到同一个出家人站在床头看我,那时还不知道出家人的模样,我心想,大概是我常跑去田里偷捉鱼,所以那个种田的人就常来找我吧!三块厝(三民区)  渐渐,长大之后就开始接近宗教,记得母亲曾带我去教堂,也曾带我去佛堂拜拜。  读小学的时候,就搬回台北,一直在台北受教育。我有一种习性,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很专心,包括玩、打麻将、赌博、嗑药、交女朋友、同居通通都有,我认为,人做什么事情,既然要做就要深入。幸好,虽然很喜欢玩,但是不曾心存歹念,不会用心机去设计人。所以,读书认真,玩也认真。  小时候虽然很喜欢拜拜,但是不了解拜拜的意义,反正到处拜就对了!念书时,每天去孔子庙拜,希望拜了成绩好,甚至孔子诞辰拔牛毛,我都第一个站在那儿等,为求智慧而拔牛毛,现在知道那叫没有智慧!  后来,比较认真参与基督教,因为基督教长老团契有很多活动,我认识很多牧师和外国人,觉得他们很亲切!我们中国人,尤其台湾人,好像比较严肃,看到人不太会笑,但是从小认识的外国人,奇怪!他们看到我们都会笑,感觉很亲切!传布耶稣基督那种博爱,用很简单的道理而讲的很清楚,也因为如此我才会对基督教感兴趣。  讲到这里,我必须说,虽然佛教是最究竟的,但是大乘佛法的经典有的地方比较深,经典绝对没有错,但是我们必须配合现代的社会,将佛法的道理,用简单、直接、白话的方式表达,让每一个人都能立刻了解、一看就懂。  一开始我就很认真接近基督教,看到电线杆上基督教每一句标语,我都会去思考,学习那种博爱、爱人的精神。直到读大学的时候,学校的校长,创立‘全神教’,认为万事万物都有神。因为基督教、天主教、基督教、回教都是‘一神论’,主宰只有一个而已,因此这位老人家创立‘全神教’。我觉得很有道理,几乎,每天都来看他写的东西。那时候的院长是张其昀博士,他每天都在图书馆里面找书,写一些重要的文章,印给学生们看。  老实说到现在为止,我还是很羡慕这种生活,虽然我还没老,不过我每天都在做同样的事情;看书、找资料、找智慧的语言,对人生、对个人有帮助的,就把它写下来,甚至尽量简易化印给大众看。所以,院长对我影响很多,因为改信全神教以后,对其它的宗教就会平等去看待。  虽然接近宗教,不过我还是一样很爱玩,读书的那段时间,到学校就是相约整天打麻将,练脑筋,但是经常输,很奇怪!可是仍然很喜欢打麻将。这辈子头一次接近出家人,就在读书的时候,那时正在等车,刚好遇到一个法师,但是那时的心情是:遇到和尚,真倒楣!今天不用打麻将了!  后来才知道,那位法师就是现在法鼓山的圣严法师,那时,他也在文化教书。所以,若因缘没到,就算大善知识站在你面前,也会错过。  当兵之前很爱玩,每天不是打麻将就是谈恋爱、赚钱。我跟父亲同一个宿命,年轻就赚大钱,在大学念书的时候,一个月就可以赚十万块。因为下课就去教书、兼差上班、最后干脆开赌场、抽头,非常好赚,整天赚钱、整天玩。我父亲也是这样,从日本回高雄,就开始赚大钱了,所以少年得志大不幸,就比较不重视金钱。  我是建中毕业,那时建中是第一名的学校,在学校我成绩很好。父亲是商人,希望家里的兄弟有人接他的事业,结果大哥不愿意,他要读工程;二哥也不要,他要读文学,剩下我,父亲规定我一定要考商科,那时我理工、数学比较好,对学商做生意没兴趣。要考大学时,父亲逼迫下,我只好办休学,开始读历史、地理,但背不起来,结果考不好,第二年重考。  之后,我就没住在家里,因为,有一次在家里,跟女朋友讲电话,结果父亲不但在一旁听,听完以后还要加以批评,我觉得很受污辱。甚至有一天,父亲跟我说,这间房子卖掉了,叫我搬走,因为,那时候我父亲常打麻将,结果输了!离家出走在外面流浪的生活,对我帮助很大,到现在为止我还蛮习惯的。  那时候,我对父亲不很尊敬,就离家出走,离家以后,每天流浪,白天吃同学的便当,每一个人吃他二口就OK!  到要考大学,我很努力读书,成为补习班第一名,不但不用缴补习费,还发给我奖学金。联考前,同学邀我去拜拜,拉我去台北恩主公,我问:‘要怎么拜?’,他说:‘将你的意思跟祂讲呀!’,我只好说:‘我要考大学,每天读十八个小时,一定要让我考上!’。  我只有写四个志愿,那时候考大学分甲、乙、丙、丁组,丁组是商的,父亲叫我一定要读商科,我就叛逆,只写法律;台大法律、政大法律和中兴法律,后来看到文化,写了一个观光系,我并不知道观光系是做什么的,我还是把它写上去,因为这不是商科的。恩主公(行天宫)
本文相关新闻推荐:
其他网友正在看叶剑英晚节不保原因是什么 叶剑英的9个老婆有几个子女 叶剑英的子女现状【图】_人文海外_高盛军事网
&& 叶剑英晚节不保原因是什么 叶剑英的9个老婆有几个子女 叶剑英的子女现状【图】
叶剑英一生英俊风流,9个老婆(6个妻子3个红颜),留下6个子女。叶剑英晚节不保原因是什么,叶帅晚节不保是一种智慧,既为了自保主要还是为大局着想,因此,叶剑英元帅晚年过得很幸福,而且子孙后代叶选宁、叶选平等人各个是英才,今天小编就把元帅叶剑英晚节不保的原因透露给你。
点击图片 进入下一页
叶剑英晚节不保原因曝光
提起叶剑英,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十大元帅之一,开国元勋。1941年2月,叶剑英返回延安,任中央军委参谋长兼十八集团军参谋长。他审时度势,精心运筹,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我军对日作战。1954年10月,叶剑英回到北京。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
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中,叶剑英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韧不拔的多种形式的斗争。经过激烈斗争,他主持制定的中央军委八条命令,经毛泽东批准颁布执行,对稳定当时局势起了重要作用。
月间,叶剑英参加在庐山召开的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同林彪、陈伯达等人抢班夺权的阴谋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会后,他按照毛泽东、周恩来的指示,带领调查组到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地,调查陈伯达的反动历史,揭穿其政治骗子的面目。能海法师传
  能海法师是中国现代佛教界著名人物之一。他生于清末,目睹西太后专政时期的清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难的现实,激发了他在青年时代的爱国思想,曾毅然从军,以图报国;后又改习园艺,想从事实业以富民,为此东渡日本,考察政治和实业,但当时的社会,是无法实现其理想的。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虽然推翻了专制的满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但不久政权落到了野心家袁世凯手中。袁世凯妄图称帝,对外不惜出卖祖国,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二十一条&;对内无限制地加重对人民的搜括。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又重新陷入水深火热的苦难深渊。能海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走向出家为僧、弘扬佛教的道路的。
  一、能海的生平事迹
  1.青年时代从军报国
  能海(),俗姓龚,名学光,字辑熙,四川绵竹人。幼年时父母即双亡,依姊姊生活成长。初在梓里就读私塾,十四岁时即到成都恒升通商号当学徒。时店主人延请教师教育子弟,教师见他聪明勤学,遂悉心培养,才通书史。1905年,时值西太后专权,政治腐败,国势垂危,帝国主义列强妄图瓜分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能海当时刚好二十岁,血气方刚,毅然投军报国,考入陆军学校。在校学习二年,毕业后因成绩优异擢任营长,颇具才干,以勤能著称。未几,调任云南讲武堂教官。其时朱德、杨森等亦在校学习,师生意气颇投。讲武堂结束,返回成都,初仍任营长,后被提升为团长。1910年许,被调入袁世凯为独擅军权而设的将军府,无职无权,无所事事,每月按标统领饷而已。
  2.忧时愍乱毅然出家
  能海自调入将军府后,闲居无聊,常浏览佛经以自娱,由此接触到佛教典籍。不久,他又东渡日本,考察政治和实业,想赖实业以富民。在日本,看到佛教十分流行,佛教思想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有感触。他认为,世界上所发生的侵略、压迫、剥削等,都是因为有些人从&小我&利益出发,为了满足私欲,强权霸夺,因而造成了人间种种惨剧。只有从根本上去掉私&我&,断灭贪欲,世界才得安宁。他想从佛说的教义里,寻找解除世间苦难的途径,由此对佛教发生兴趣。半年后回国,在四川将领刘湘驻军代表处襄助办事,适闻川籍张克诚先生在北京大学讲授哲学和佛经,即前往听讲,深为折服。尝称:&从张先生听讲佛经,相去二十余里,每月往返二次,心切闻法,亦不觉其远也。&久而久之,师生之间友谊日增,张克诚曾不时到他住处讲说佛经,并将所著《佛教的成唯识论》和《法相宗弥勒学提要》等书给他阅读,由此窥得佛教奥理,渐萌出家之念。由于他姊姊以龚家无后为理由,未予同意。尽管如此,他信佛之念不移,千方百计动员说服其妻、姊等一起信佛,并出售成都附廓田四十余亩及庄房,用其所得款在少城公园内买地造房,创设佛经流通处。此后,经常请有学识的居士和法师前往讲经说法,弘扬佛教,由此结识了当时的学者程芝轩先生(系日本留学生,华西大学教授、教务长,四川省教育厅督学),相互谈佛法。1924年,他三十九岁,生子取名述成,后嗣问题解决,在儿子出生四十天后,即偕同程芝轩共投涪陵县天宝寺,礼住持佛源法师出家为僧,法名能海。同年,又在新都宝光寺,从贯一老和尚受具足戒。从此以后,开始了他四十多年如一日的求法、弘法活动。
  3.二次入藏学习密法
  能海出家后,勤学佛教经典。对于汉地大小乘及教禅诸宗的典籍,莫不深学细习而犹感不足。偶于北京雍和宫阅藏经目录,见有密乘经籍颇多,即兴求法之念。但当时内地密法,自唐以后久已失传,闻日本僧人空海传回密法而建立之真言宗,在日本盛行不衰,就有去日本学习密法的愿望。因此在受具足戒后,即约同受戒的师兄弟六人,拟前往日本求法。途经重庆时,见报载去日本学密的大勇法师已返国,为探藏密之奥,将赴藏求法。能海闻此消息,打消了去日本的念头,也想去藏学密。由于自己不通藏文,才折返雅安,到西康打箭炉,从降巴格西学藏文。同时还学习了《菩提道次第》、《俱合论》、《现观庄严论》、《比丘戒》、《集量论》等。旅次又在里塘降阳仁波卿处,学习《朵马》仪轨等法。因闻老格西多次赞叹拉萨佛法殊胜,才于1928年偕同戒数人,动身人藏,当时交通阻塞,只得沿丛林小道,历尽艰辛,于1929年到达拉萨。进藏以后,礼康萨仁波卿为根本上师。第一次在藏学习共七年,主要是学习显教般若中观教理及戒律次第等,同时学习文殊大威德密乘二次第等法。1935年返回内地,顺道在印度朝圣。
  1940年,能海率弟子多人第二次赴藏。到达拉萨后,弟子们住哲蚌寺,他仍随康萨仁波卿学法。这次学习,多属密乘诸法。1941 年返回四川。临行前,康萨仁波卿将生平弘法所用的三衣、钵器、佛像、法螺、裙靴等一齐传给他,表示尽得密法传承,接受衣钵。
  4.设坛传戒弘扬佛法
  能海从1935年起,直到1967年逝世止,前后三十多年,其间除了翻译佛教经典、撰写学记以及在解放后参加必要的政治活动外,几乎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讲经弘法活动。听过他讲经说法的僧俗群众,数以万计。1935年,当他从西藏第一次学法归来,一到上海,就在班禅额尔德尼办事处讲经,同时在沪多处设坛,广作佛事。随后至五台山讲经。1936年春接任五台山广济茅蓬住持,依律结夏安居,为僧人讲《四分戒本》、《菩提道次第科颂》、《定道资粮》等。同时在学法僧人中,选出行持精进者约四十人,组成金刚院。同年冬,造大威德双身像,举行开光、灌顶典礼。1937年日寇入侵,抗日战争爆发,他率弟子入川开办道场,途经武昌,应请在三佛寺主办法会,讲《仁王护国经》。讲经结束后,又为方广寺比丘尼讲戒。9月间到达重庆,筹办法会讲经。后至成都,接住近慈寺,建立密乘金刚道场,讲《定道资粮》。1938年,先后赴佛学社、文殊院、昭觉寺等处讲经、传戒。翌年接任峨嵋山毗卢殿住持,不久去重庆自力举办护国息灾法会,并重讲《生起次第》。
  1941年,他第二次从西藏学法回来,即在近慈寺传戒。随后到绵竹县汉旺场云悟寺、广汉龙居寺讲经、传戒。1942年至1944年,先后在近慈寺讲过《生起次等》、《定道资粮》、《圆次大要》等多次。1945年夏天,偕同一部分僧人在彭县太平寺安居,讲《法蕴足论》和《大威德生圆次第》。因发起修建龙兴塔,特讲《佛塔功德经》。时有住在成都的美国新闻处长,持罗斯福总统亲笔函件邀请能海前往美国弘法,因故未成行。1947 年5月起,先后开讲《圆成次第》、《法蕴足论、》《生起次第粗细修法》、《慧行刻意》等。翌年始讲《毗卢仪轨》,亲率四众念诵。1949年4月,美国学者罗加思,经人介绍来近慈寺听能海讲经,并受皈依,留寺住三月。同时还有比利时天主教徒二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一人来近慈寺参加听经。是年夏天,在峨山砖殿讲《普贤行愿品》。1950年,在北京西黄寺办麻尼法会,次年8月,应陈铭枢等之情,赴武汉讲《菩提道次第》。1952年秋,到上海金刚道场讲《普贤行愿品》。同年12月初,赴维也纳参加世界和平会议后回到上海,继续在金刚道场讲经三个月。翌年10月,去五台山清凉桥吉祥寺讲《四分律根本阿含颂》。1954年在北京居士林讲《普贤行愿品》。同年11月间回五台山清凉桥继续讲《四分律根本阿含颂》。1955年7月,去上海金刚道场,开讲《菩提道次第》。翌年9月初,在北京参加接待国际佛教僧侣代表团。11月,回清凉桥讲《现观庄严论》。此后即长住五台山,至逝世时止,频年讲律课僧,译经著述。佛事之暇,即带领僧众垦山植树,使清凉桥周围山坡松柏成林,浓荫蔽日。
  综观能海一生显密兼弘,以藏密和戒律为重点,从他的讲经活动中,可看出他对佛教事业的虔诚和努力。
  5.热爱祖国热爱和平
  能海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一贯热爱祖国、热爱和平,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先后在武昌、重庆、成都等地,举办护国息灾法会,大讲《仁王护国经》,用以激发佛教信徒的爱国热情。特别是1939年在重庆筹办法会时,适值敌机狂轰滥炸,其他筹备人员纷纷逃散,他却巍然不动,继续率领徒众住长安寺,后又至法主寺安居,自力主办法会,置生死安危于度外。他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使参加法会的僧俗群众深受感动。在和平解放西藏的日子里,他热忱地接待了解放军入藏代表,提供了不少的宝贵意见,为和平解放西藏作出了一定的努力。
  能海是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他坚决拥护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热爱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每次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会议,他都不顾年老体衰,不畏长途跋涉,积极参加,共商建国大计。他是中国佛教协会发起人之一,佛协成立后,即担任副会长职务。1952年12月,他代表我国宗教界,参加以宋庆龄为团长的和平代表团,出席维也纳世界人民和平大会。会议期间结识了国际上不少佛教界的朋友,回国时曾有缅甸僧侣随同前来上海金刚道场,一起参加法会和讲经。1955年4月,又参加以郭沫若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亚洲国家会议。为保卫世界和平,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团结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959年3月,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发动叛乱,能海于4月13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谈话,坚决拥护国务院关于解散西藏地方政府和彻底平息叛乱的命令。这表明能海在关键时刻,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做到爱国爱教融为一体,为祖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统一作出了的努力。
  二、对佛教事业的贡献
  能海在其一生的弘法生涯中,对佛教事业建树颇多,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将藏密传入内地,建立译经院,译述佛典,培植僧材。
  1.传译藏文经典广作注释
  能海为了使西藏佛教能流传到内地,曾二次入藏求法,从学习藏文开始,经过艰苦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回到内地以后一方面将藏传经典译成汉文,以便流传,同时利用讲经法会,进行讲解。为使听众便于理解,他还不辞劳苦,广作注释,写成学记多种。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译述的著作共有六、七十部之多。其中如《律海心要》、《辨识阿含集颂》、《根本阿含集颂》、《定道资粮》、《菩报道显密修行次第科颂》、《菩提道次第心论》、《现观庄严论根本颂》、《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师子贤疏)及附讲、《毗卢仪轨》、《大威德生起次第入门津要》、《大威德怖畏金刚甚深道第二圆成次第》、《大威德生圆次第秘密伽陀》等,他都是边翻译边为大众讲说。为弘法讲经而编写的讲义亦不少,有《舍利弗毗昙禅定品讲义》、《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释颂》、《华严经十地品讲义》、《华严经十无尽藏讲义》等。写的学记则有《增一阿含学记》、《杂阿含学记》(未完稿)等。此外,他在讲经时,由其弟子记录整理的笔记有《四分律藏讲记》、大小《持戒犍度笔记》、《三皈依观初修略法》、《禅观随笔》、《慧行练习刻意成念记讲录》、《上师无上供养观行法讲记》、《大威德圆成次第太平寺安居法会讲录》、《大威德圆成次第笔记》等八种。这些译著为后人研究藏地佛教在内地的流传,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创设藏经院互译汉藏经论
  为了从事翻译藏文佛典,使更多的人投入翻译工作,他在接住四川近慈寺后,即创设译经院。院中有蒙文、藏文经板不少。他培养了一批译经的人才,其中通法语、日语、英语和藏语、蒙语的弟子有多人。他的宏伟目标是要把汉藏佛教经典双方互缺的部分,互译刊印补足,以供佛学研究者参考。此外,还计划把汉文和藏文的主要经典译成各种外文,进行国际交流。他亲自撰写了&通圣言而遍环宇,导世界以趋大同&的对联,挂在译经院门前,以表示他的决心与宏愿。同时,通过译经院的译经活动,也培养出了一批研究西藏佛教的人才。
  3.修建寺庙塔宇保护佛教文物
  能海对佛教文物古迹,爱护备至,如四川成都的近慈寺,因年久失修,并为当时的军队所占用,呈现出一片荒凉景象。1937年他接住该寺后,先是设法使驻军撤走,后又率领弟子们,自力经营,筑路修殿,使寺庙大为改观,以后又陆续加以培修,新建沙弥堂、译经院等,几年后终于成为一座蔚然壮观的金刚道场。益州彭县龙兴塔,相传是全国十四处舍利塔之一,建于梁武帝大同年间,颇有文物价值。然年久失修,已倒塌三分之二。1944年,他发起重修,曾专门成立益州龙兴塔建塔会。从1945年起,即率领弟子劝募经费烧砖。1948年,做成塔模型,铸成金刚顶,铺好塔基。后虽因故未能完成此项工程,但他保护佛教文物的精神可见一斑。1946年,峨山著名佛教古迹砖殿被焚,他嘱咐其弟子普超统一筹办修复事宣。对于寺庙所收藏的《大藏经》,他也备加爱护,常嘱咐主事僧妥加保管。1953年,他又率领部分弟子到五台山清凉桥,对年久失修的吉祥寺进行培修,塑佛像,修佛殿,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终于使吉祥寺成为传戒学律的道场。其他分别修建的道场尚有重庆真武山、峨嵋慈圣庵、绵竹云悟寺、上海金刚道场等。他在保护佛教建筑和文物古迹方面,作出了一定的成绩。
  4.绿化山林坚持生产劳动
  能海早在解放前就重视生产劳动。他主张僧团组织,除进行宗教活动外,还应参加劳动,达到生产自给。他认为,每一僧人,都有守护寺庙建筑、整修园林、保护文物古迹的责任。而在生活上则主张既入僧团,即应过勤劳节俭、少欲知足的生活,不能当寄生虫。因此,他在修建寺塔过程中,常常亲自带领弟子一起参加劳动,继承了禅宗&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解放后,更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晚年居清凉桥,每年领徒众于寺庙周围植树,使之蔚然成林。1958年后,他还协助当地的林场,赴全山各处绿化造林。在他的带领下,清凉桥吉祥寺僧人,曾以劳动生产先进而称誉全山。
  三、能海的佛学思想
  能海的佛学思想,初步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1.提倡戒学重视修行次第
  能海认为,宗喀巴振兴西藏佛法的最大成就,乃是复兴戒学与建立修行次第。在他看来,要使内地佛法兴盛,密教也能得到弘传,必须效法宗喀巴。因此,他从西藏学密归来,即大力提倡戒学。他主张戒定慧三学,均应修习,但应该以戒学为基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认为这才是修行的次第。他曾说:&戒、定、慧、解脱、知见,五者之中,尤先要戒德成就。欲于五浊恶世,施设定慧,必先具戒甲。否则如袒露而入棘刺之中,不求出离固痛苦,求出离更痛苦。&他还进一步指出:&密法本来在戒律中,戒律即是密传,故应结合而修也。大乘成为密戒根本,密戒是大乘成方便、二者尤不可分。&(《上师无上供养法讲记》)他要求出家人荷担如来家业,必须戒行无亏。鉴于当时僧团内部有人戒行不严,有伤佛门清规,因而他提出要重振僧纲。重振僧纲,就要严行戒律,因此他在讲经说法时,一般都是先讲戒律,后讲经论。当他赴藏求法归来,1936 年第一次在五台山安居时,即开讲《四分律》。以后又多次讲解戒律。直到1963年最后一次居于五台山清凉桥时,曾辞去一切会议,专门对照《辩识阿含》与《根本阿含》,广讲《四分律》原文。在讲解戒律时,发挥亦是淋漓尽致。如将&戒&解释为持戈防卫之兵;依戒防心,久习纯熟,就能止恶修善。他不但重视戒学,译述了多种有关戒律的著作,到处讲解,而且身体力行,一丝不苟。他尝说:&某大戒不敢犯,细戒不能言能持,独此信戒之心,可质诸鬼神而无愧。&又自书座右铭:&厚福受享,道德堕落。名誉光荣,我慢加等。养生优厚,病难更多,枉道求合,般若无缘。&他一生所主持的僧团,悉以戒律为准,以身作则,深得僧俗群众的称赞。
  2.尊崇《阿含经》精心撰写《学记》
  《阿含经》是早期佛教基本经典的汇集,主要内容为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五蕴、四禅、生死轮回等小乘佛教基本教义。我国汉地佛教,历代多尚大乘,故对属于小乘的《阿含经》较少研究。能海在初学佛时,也&不识《阿含》大教无上无穷,未肯虚心学习&。但自从到西藏学法以后,就&渐识门路&,开始重视《阿含经》,认识到《阿含经》乃佛亲口所宣,应该好好学习。特别是到了晚年,他更加对《阿含经》备加推崇,&不顾年迈体衰,不怖经多文广&,发誓&一日不死,必学一日&,他说到做到,言行一致。从1960年起,就先后深入细致地学习了《增一阿含》和《杂阿含》等,并根据当年在西藏得康萨师口授的教义,结合自己平时多年的学习心得,撰写《学记》。1962年他完成了《增一阿含学记》,以后又为《杂阿含》续写《学记》。在序文中,他还把《阿含经》的精微义理,看作是佛法的&入门要道&,认为&服膺《阿含》,全心遵行,则神通光明不求而自来&(以上引文均见《增一阿含学记序》)。于此可见其对《阿含经》的尊崇程度。
  3.显密兼通师承禅密两宗。
  中国佛教,自隋唐以来,即宗派林立,各立门户。特别是显教和密教,门户之见更深。但能海没有为这种偏见所束缚。他初从天宝寺佛源老和尚处学习显教经典,得其临济正宗第四十四代嫡传法统,即开始弘法传教活动。但他不以此为满足,又立志探求密教之奥秘,于是二次赴藏学法,尽得宗喀巴大师教下第二十八代康萨大师传承之完整密法,为传大威德无上密乘法统的第二十九代祖师。从此以后,他对汉藏佛法,显密两教,融会贯通,取其长而补其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佛教风格。他将西藏密教的教理修法介绍到内地,建立行持道场,摄持僧团。对于其他宗派的经教,他也本着虚心求真的精神和综合研究的方法,加以融通,意在真正体会释迦佛教乘精义之所在。大乘小乘兼学,显教密教融通,这是能海佛学思想的特点之一。
  4.般若为宗重在行持修证
  能海在拉萨学法时,就特别重视般若。后来历年说法,无不以般若为宗。他曾在一次讲经法会上对大众说:&人家问我们是什么宗派?我说我们的宗派:就叫大般若宗。我们是学般若的,以般若为宗。&(《海公上师耆年思行实录》)他所讲的般若为宗,与我国南北朝时流行的般若学派不尽相同。他之学习般若,重在行持事相,所谓融理于事,于事上显般若。他尝说:&般若要从八正道练习显现,方是真般若。盖真谛本无言说,一落言说,即是浴谛,即必须依八正道说也。&(《上师无上供养法讲记》)他还对&般若&二字作解释:&慧者何?般若也。般若无相,寓于六度万行,故曰慧行。若废行而谈慧,则慧亦无用&(《慧行练习刻意成念记讲录》)。可见他之谈般若,意在行持修证,与空谈般若玄理者迥然不同,而是内证般若,外照诸法,最后达到理事无碍,法法圆融的境地。
  能海的佛学思想是比较丰富的,除上面所述的四点而外,尚有&缘起性空&、&真俗二谛不离&、&自利利他&等种种中道观,这有待于今后作进一步的探讨。
作者:施智敏 傅教石 &&来源:法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温总几个子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