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进场cf你买道具我出钱在那买

2012 年凯文·凯利(KK)在北京的东西论坛上,给你留下哪些印象和收获?
2012 年 4 月 22 日的活动
技术哲学家凯文凯利(KK)今天再次来到北京做交流,能感觉的出来,相比 2010 年底的那次造访,他明显在适应中国这个独特的环境。就如他笔下的“技术元素”这个新的生命体一样——恩,他也进化了。他上次的演讲中,抛出的是对科技善恶的思辨——其实这是他当时最深刻的思考。而在这一次的东西论坛 - 跨界与融合中,他宣讲了六个简单明了的长期趋势,这让我们这群骨子里其实最想窥探未来机会的人,直观上觉得很受用。不过我与他在台上交流中,还是能发现他其实还是对于复杂的哲学性问题最是来电——比如技术会改变国家的形态吗?所有人都用智能机后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努力跟上他的思维堪称是一场头脑拉练。KK 抛出的 6 个趋势是(注:非原版文字,有我的演绎):1. 屏幕化的世界:无所不在的屏幕必将深刻改变人、文化和商业。屏幕这个介质和交互窗口带来的影响还远未被释放出来。2. 进一步的自然人机交互:触摸、语音、体感等依旧是自然人机交互的初步阶段。后面还会有很多惊奇的应用等着我们,比如你看屏幕的时候屏幕其实也可以看你,了解你的状态,不断优化学习,提供更符合你的服务。而这是科技作为一种生命体必然进化出来的用来消弱与人类“排斥反应”的能力。3. 分享的大潮:实际上,人们有机会就会愿意分享更多。现在的技术和应用还远远没有给人们提供足够的机会,还有 10 倍于今天的分享大潮没有被释放出来。4. 大数据流:永不间断的,无穷无尽的、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数据将“漂浮”在我们身边。他们的融合与交汇讲改变我们原有的生活状态。5. 访问权而不是拥有权:拥有的客体从实物变成信息后,拥有的概念也就改变了。音乐不再需要买CD,图书不再需要实体邮寄,存储空间也不再需要买硬盘来扩展。数字化让访问权替代了拥有权的概念。6. 价值转移:过去产品通过海量复制然后销售复制品收获价值的方式会改变。价值将不在于复制品本身,而在于对用户价值的满足。比如手机不要钱但流量要钱,价值不在于创造了实物价值,而在于创造了“沟通”这个用户价值。这是个比较复杂的论题,要深入理解,推荐去看 KK 的《科技想要免费》这六个趋势,其实已经够我们咀嚼一段时间了。但是我不得不说,这些是 KK 为了适应我们对“窥探未来机会”这种直白诉求的妥协。要真正从 KK 的思想中收获财富,甚至是要真正理解这六个趋势,我们需要对 KK “科技是个新形态生命”这个核心哲学进行充分的理解。晚上我草草写了篇极客观察尝试相对直白的解释下他的思想,由于较长,就不贴这里了。感兴趣的可以移步:《我们从KK身上能学到什么?》
K.K 主要分享了他对未来的趋势预测,跟之前我看过的文章观点类似。但现场听就生动了许多,以下是我的文字和照片记录(K.K的幻灯片)。文章中 K.K 谈及的趋势:★屏幕化内容:屏幕无所不在,具备触控或语音能力,屏幕化★流动内容:信息不断流动,任何衣服装置都有芯片,智能化★分享内容:分享个人生活记录,医疗记录将对医疗工程带来商机★实时取用内容:数据的随时取得与购买重要性将甚于拥有数据本身原文:K.K 今天谈的要点:未来的六个趋势:screening,interacting,sharing,flowing,accessing(not owning),generating(not copying).Screening : 这个趋势让我想起《三体》第二部中描绘的世界——到处都是信息窗口,几乎任何一个东西都可以变成信息窗口。Interacting: 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交互、互动的。我想起年初坐飞机回北京,飞机上需要用遥控的屏幕我已经不会用了,挫败感很强。当时我看到我周围的人也在触摸座位对面的屏幕,但屏幕没有反应。那一瞬间我发现,我们已经习惯了触摸的交互。Sharing : Anything that can be shared, will be shared. 所有能分享的,都必将被分享。Flowing:
if it is not real time, it does not count. 强调信息的实时流动性在我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Accessing : 强调所有权不再那么重要,但是快速地获取信息和数据,更为重要。Generating(not copying): K.K 谈及到处都是可以 copy 的东西,但真正的价值在于那些无法 copy 的东西。The only value is that which cannot be copied.下面是不能被 copy 的东西/特性:下面是不能被 copy 的东西/特性:即时性(快速获取信息数据的能力,比如我现场买了K.K的《技术元素》,比网上预售贵了12块,但是我能预先读到,这就是即时性)、个性化、可靠性(类似独到的客服)、注意力(不知道是否可以理解为流量?)、解释性、易用性、可寻性。跟K.K 一起来中国的另外一位嘉宾是:MarkHurst,国际知名互联网学者、《数字素养》(Bit Literacy)作者。印象最深是《商业价值》张鹏问他美国是否有 UI 等体验层面的 copy, 他说——他在美国也遇到体验层面的copy虽然很沮丧,但他知道commumity relationship(社区关系)是无法被抄袭的,而且好的UI会不断变化,而把握产品和体验的能力和执行力是抄袭不来的。value is not in the interface but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products and experience.总的来说,因为读过 K.K 的书,看过很多他的演讲和访谈视频,所以没有特别意外的观点。但我已经能感受到 K.K 说的趋势。更多的东西,是未来在实践中去思考的。
我补充一下Generating,Generative也是KK自创的用于表示“无法复制的特性”的词,而且这些特性是“在内容的交换中生成”,所以中文翻译可为“原生性”。另外,KK今天在北京说的东西,在nextwork大会也有过类似的演讲,错过今天演讲的可以看看:中文字幕版:英文版:
在北京論壇前幾週 KK在台北也做了一場演講 內容跟在北京差不多不過觀眾的提問不一樣 我做了一點會後紀錄 可以對照一下
if it is not real time, it does not count. 强调信息的实时流动性在我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 我对待信息的态度是被动接受。我会认为,优质的信息会不胫而走,当我接收到它时,并没有因为延时了而降低信息价值。
从各位的描述和我看到的文字记录说来观察,他所说的那些主题或者变化,在哲学、文化理论等领域早已涉及,只是晦涩的程度,鲜有人问津。窗口(或者说画面)、流动这些词语及相关解释,在我们学文化理论的时候,都有涉及。记得我们研究城市兴起和出现时,对人口流动和科技(严格地说是工业)带给人们的影响这一状况,也如现今一般。最近发现,哲学思想超乎现有人们的一般认识。若是科技界能从哲学、文化等领域的思想上获取更多符合人性的因素,以减缓科技对人的影响和控制,这应该是个很好的消息。
这篇文章本身就证明了所有能分享的都将被分享。。。
想起多年前,netscape网景也提过信息既是界面。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f你买道具我出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