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渡大渡河多少勇士是17勇士还是18勇士

红军强渡大渡河到底是17勇士还是18勇士-―东方军事-东方网
保护视力色:
红军强渡大渡河到底是17勇士还是18勇士
--------------------------------------------------------------------------------------
  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到底是17勇士还是18勇士?《世界军事》执行总编辑陈虎认为:其实当时用于渡河的几条船都是相继出发的,“勇士”可以用来形容每一个红军战士,但如果非要下定义,还是应称“17勇士”更贴切一些。
  红1军团政治部主办的《战士报》第186期刊登了一篇题为《牲部强渡大渡河的十七个英雄》的文章,名单如下:第2连连长熊上林,第2排排长罗会明,第3班班长刘长发、
副班长张表克,战斗员张桂成、萧汗尧、王华停、廖洪山、赖秋发、曾先吉,第4班班长郭世苍、副班长张成球,战斗员萧桂兰、朱祥云、谢良明、丁流民、陈万清。这份报纸原件现收藏于军事博物馆的土地革命战争馆,同样的名单也在日出版的中央红军机关报《红星报》上刊登。
  红1团团长杨得志在回忆录里比较详细地记录了这一段历史。“我们挑选了17名同志组成奋勇队(即突击队),分两次强渡,第一船由连长熊上林带队,过9人,第二船由营长孙继先同志带队,我在第三条船上。”“我们可以把奋勇队17位同志称为勇士,若把当时的营长孙继先同志算进去,称18勇士也没有错。”
  陈虎说,由此看出,出现的第18个英雄是时任红1军团1师1团1营营长的孙继先。可以推断,孙继先确实是随奋勇队一起过的河,但孙继先作为营级指挥员,还承担着指挥其他战斗员掩护奋勇队过江的任务,并不是奋勇队的成员(这一点在很多回忆文章中也有零星的交代)。当时的情况极有可能是当第一船由熊连长带领8个队员出发后,孙营长就在河边,并根据战场态势作出新的判断,临时上了第二条船,带领剩下的8名队员过了江。
  四川石棉:大渡河上的“民心桥”
  红军长征史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而抢渡大渡河大概是其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个。
  1935年5月,中央红军约两万人来到今四川省石棉县境内的安顺场,准备渡过大渡河北上。此时红军四面被国民党军队包围,形势万分危急。当时河面宽300多米,水流湍急。红军夺取了一条木船,17勇士组成渡河奋勇队,在当地船工的帮助下,渡过大渡河,占领了北岸渡口。最后,共有8000多名战士渡过了大渡河,从而为后来“飞夺泸定桥”的胜利做好了准备。
  70多年来,大渡河水依然日夜流淌,只是现在河两岸的居民再也无需摆渡过河了,因为河上有了许多小巧方便的“民心桥”。
来源:新华网 &作者:黎云 &选稿:程嘉浩 &
歼-10战斗机精美图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历史当前位置:&>&>正文
解读长征(14):强渡大渡河是17勇士还是18勇士?
作者:东方网 来源:
作者:军史专家、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姜廷玉央广网9月6日消息 强渡大渡河是红一方面军长征中的著名战斗。强渡大渡河是多少个勇士?我们过去都说'...
作者:军史专家、中国人民革命博物馆研究员 姜廷玉央广网9月6日消息 强渡大渡河是红一方面军长征中的著名战斗。强渡大渡河是多少个勇士?我们过去都说是17勇士,但近年来又出现了18勇士之说,到底是17勇士,还是18勇士?《战士报》大渡河的英雄 副本(资料图)我们根据文献研究考证,认为是17勇士强渡大渡河,主要依据是:1、1935年5月,红一军团政治部编辑出版的《战士报》第186期。该期《战士报》在“大渡河沿岸胜利的总结”一文中指出:“敌人一营和一连扼守安顺场两岸。被我牲部(长征中红一团的代号——引者注)一个猛冲和十七个红色英雄冒险渡河,即将河两岸敌人全部击溃,缴花机关一支,步枪数支,俘获数名,开始了渡河第一步”。该期《战士报》还以“牲部强渡大渡河的十七个英雄”为题,介绍了强渡大渡河十七个英雄的名单:“第二连连长熊上林,第二排排长罗会明,第三班长刘长发,附[副]班长张表克,战斗员:张桂成、肖汗尧、王华停、廖洪山、赖秋发、曾先吉,第四班长郭世苍,附[副]班长张成球,战斗员:肖桂兰、朱祥云、谢良明、丁流民、陈万清”。这期报纸的内容,是在强渡大渡河后,红一军团对强渡大渡河战斗的总结和对强渡大渡河英雄的表彰,是历史的真实记录。这里面明确点出“强渡大渡河十七个英雄”,并具体列出了17个英雄的名字。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渡口——安顺场(资料图)2、红军总参谋长、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1935年5月,亲自领导红一师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他在《回顾长征》一文中回忆说:“我们在河南岸包围安顺场川军时,找到了那一只小船,便组织突击队渡河。十七勇士一过河去,就将敌人打垮,占领了渡口”。刘伯承作为强渡大渡河的领导者,在回忆中也明确地说“十七勇士”。3、中央红军先遣队政委、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也是强渡大渡河的领导者,他在《红一方面军的长征》一文中回忆说:“一团二连以连长熊尚林同志为首的十七勇士乘着唯一的一条小船,在惊涛骇浪中冲到了河的对岸,打跨了敌人的防御,占领了敌人的阵地。”4、红一团团长、强渡大渡河的指挥员杨得志在《强渡大渡河》一文中也指出:“一支英雄的渡河奋勇队组成了:十七个勇士,每人一把大刀,一支冲锋枪,一支短枪,五、六个手榴弹,还有作业工具。熊尚林同志为队长。”由此可见,不论是当时报纸刊登的强渡大渡河总结、大渡河英雄名单,还是当时强渡大渡河领导者的回忆,都明确地说是17勇士,而不是18勇士。1964年总政治部政工研究处编写《辞海》“17勇士”条目时,经过查阅和研究历史资料,并走访了当年目睹红军强渡大渡河的一些老同志,再次确认:“红军强渡大渡河勇士是17名,不是18名。”并于同年7月10日专门起草了《关于十七勇士的说明》上报总政治部,总政治部于7月11日印发了这个《说明》,规定:“今后在宣传、创作中,如提及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勇士时,请以此件为准。”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与大渡河勇士合影(资料图)为什么会出现18勇士之说呢?可能是有的把17勇士的挑选者和渡河具体组织者营长孙继先也作为其中者。1982年,杨得志在《历史研究》第4期发表的《强渡大渡河的红军勇士是多少个》一文中,又指出:“我们可以把奋勇队的17位同志称为英雄,若把当时的营长孙继先同志算进去,称18勇士也没错。”因此,强渡大渡河的红军勇士究竟是17名还是18名。又引起史学工作者的争鸣。关于“十七勇士”过河问题。一种意见说“十七勇士”是分两次过河的,一种意见说“十七勇士”是乘第一只船一次全部过河的。为此,许多史学工作者专访了当时为“十七勇士”划船的帅士高和奇取对岸渡口工事后参加摆渡的船工张子荣、龚万财、魏崇德等,都说“十七勇士”是全部坐第一只船过河的。另据林彪、聂荣臻5月26日致电董振堂等,说:“找到船共四只,只一只好的,可容四十余人”。由此可见,“十七勇士”一次渡河的说法比较可靠。
1.【今日看点】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今日看点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今日看点",不尊重原创的行为【今日看点】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今日看点编辑修改或补充。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揭秘|强渡大渡河到底是17勇士还是18勇士?_解放军报融媒体_文化历史 | 稀饭网
&>&&>& > 解放军报融媒体 && > 正文
揭秘|强渡大渡河到底是17勇士还是18勇士?
文中讲述了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的故事。在你的印象中强渡大渡河究竟有多少勇士呢?课文《飞夺泸定桥》》插图强渡大渡河是红一方面军长征中的著名战斗。我们过去都说是17勇士,但近年来又出现了18勇士之说,到底是17勇士,还是18勇士?下面中国军网微信就带你来一探究竟。我们根据历史文献研究考证,认为是17勇士强渡大渡河,主要依据是:依据一:《战士报》1935年5月,红一军团政治部编辑出版的《战士报》第186期。该期《战士报》在“大渡河沿岸胜利的总结”一文中指出:“敌人一营和一连扼守安顺场两岸。被我牲部(长征中红一团的代号)一个猛冲和十七个红色英雄冒险渡河,即将河两岸敌人全部击溃,开始了渡河第一步”。该期《战士报》还以“牲部强渡大渡河的十七个英雄”为题,介绍了强渡大渡河十七个英雄的名单:“第二连连长熊上林,第二排排长罗会明,第三班长刘长发,副班长张表克,战斗员:张桂成、肖汗尧、王华停、廖洪山、赖秋发、曾先吉,第四班长郭世苍,副班长张成球,战斗员:肖桂兰、朱祥云、谢良明、丁流民、陈万清”。这期报纸的内容,是在强渡大渡河后,红一军团对强渡大渡河战斗的总结和对强渡大渡河英雄的表彰,是历史的真实记录。这里面明确点出“强渡大渡河十七个英雄”,并具体列出了17个英雄的名字。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渡口——安顺场(资料图)依据二:文章《回顾长征》红军总参谋长、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1935年5月,亲自领导红一师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他在《回顾长征》一文中回忆说:“我们在河南岸包围安顺场川军时,找到了那一只小船,便组织突击队渡河。十七勇士一过河去,就将敌人打垮,占领了渡口”。刘伯承作为强渡大渡河的领导者,在回忆中也明确地说“十七勇士”。刘伯承与邓小平合影 资料图依据三:文章《红一方面军的长征》中央红军先遣队政委、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也是强渡大渡河的领导者,他在《红一方面军的长征》一文中回忆说:“一团二连以连长熊尚林同志为首的十七勇士乘着一的一条小船,在惊涛骇浪中冲到了河的对岸,打跨了敌人的防御,占领了敌人的阵地。”聂荣臻依据四:《辞海》1964年总政治部政工研究处编写《辞海》“17勇士”条目时,经过查阅和研究历史资料,并走访了当年目睹红军强渡大渡河的一些老同志,再次确认:“红军强渡大渡河勇士是17名,不是18名。”并于同年7月10日专门起草了《关于十七勇士的说明》上报总政治部,总政治部于7月11日印发了这个《说明》,规定:“今后在宣传、创作中,如提及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勇士时,请以此件为准。”为什么会出现18勇士之说呢?可能是把17勇士的挑选者和渡河具体组织者营长孙继先也算在其中。孙继先中将,在长征中曾是红一军团红一师红一团一营营长,他亲自挑选并带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从而在被敌人视为插翅难飞的天险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红军强渡大渡河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然而,关于强渡大渡河底是17勇士,还是18勇士的问题,孙继先的老首长杨得志上将言之凿凿,揭开了尘封已久的历史谜团。孙继先右为杨得志上将依据一:《红旗飘飘》在1957年7月出版的《红旗飘飘》第二集中,收录了一篇杨得志的力作——《大渡河畔英雄多》。其中杨得志写道:“十八个勇士(连孙继先同志在内)每人佩戴一把大刀,每人背一挺花机关枪(冲锋枪)、一支短枪,每人带五六个手榴弹,并且带着工作器具,以二连长熊尚林同志为队长……”大渡河口旁“红军渡”石碑。潘毅飞 摄依据二:《历史研究》1982年,杨得志在《历史研究》第4期发表的《强渡大渡河的红军勇士是多少个》一文中,又指出:“我们可以把奋勇队的17位同志称为英雄,若把当时的营长孙继先同志算进去,称18勇士也没错。”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渡口依据三:专家走访关于“十七勇士”过河问题。一种意见说“十七勇士”是分两次过河的,一种意见说“十七勇士”是乘第一只船一次全部过河的。为此,许多史学工作者专访了当时为“十七勇士”划船的帅士高和奇取对岸渡口工事后参加摆渡的船工张子荣、龚万财、魏崇德等,都说“十七勇士”是全部坐第一只船过河的。另据林彪、聂荣臻致电董振堂说:“找到船共四只,只一只好的,可容四十余人”。由此可见,“十七勇士”一次渡河的说法比较可靠。红军强渡大渡河时所用木船中国军网微信(zgjw_81)出品 作者:宗禾君编辑:陆金路编审:陈 利 毛志文综合: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央广网、参考消息网
揭秘|强渡大渡河到底是17勇士还是18勇士?解读长征:强渡大渡河是17勇士还是18勇士?
作者:军史专家、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姜廷玉强渡大渡河是红一方面军长征中的著名战斗。强渡大渡河是多少个勇士?我们过去都说是17勇士,但近年来又出现了18勇士之说,到底是17勇士,还是18勇士?《战士报》大渡河的英雄 副本(资料图)我们根据历史文献研究考证,认为是17勇士强渡大渡河,主要依据是:1、1935年5月,红一军团政治部编辑出版的《战士报》第186期。该期《战士报》在“大渡河沿岸胜利的总结”一文中指出:“敌人一营和一连扼守安顺场两岸。被我牲部(长征中红一团的代号——引者注)一个猛冲和十七个红色英雄冒险渡河,即将河两岸敌人全部击溃,缴花机关一支,步枪数支,俘获数名,开始了渡河第一步”。该期《战士报》还以“牲部强渡大渡河的十七个英雄”为题,介绍了强渡大渡河十七个英雄的名单:“第二连连长熊上林,第二排排长罗会明,第三班长刘长发,附[副]班长张表克,战斗员:张桂成、肖汗尧、王华停、廖洪山、赖秋发、曾先吉,第四班长郭世苍,附[副]班长张成球,战斗员:肖桂兰、朱祥云、谢良明、丁流民、陈万清”。这期报纸的内容,是在强渡大渡河后,红一军团对强渡大渡河战斗的总结和对强渡大渡河英雄的表彰,是历史的真实记录。这里面明确点出“强渡大渡河十七个英雄”,并具体列出了17个英雄的名字。
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渡口——安顺场(资料图)2、红军总参谋长、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1935年5月,亲自领导红一师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他在《回顾长征》一文中回忆说:“我们在河南岸包围安顺场川军时,找到了那一只小船,便组织突击队渡河。十七勇士一过河去,就将敌人打垮,占领了渡口”。刘伯承作为强渡大渡河的领导者,在回忆中也明确地说“十七勇士”。3、中央红军先遣队政委、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也是强渡大渡河的领导者,他在《红一方面军的长征》一文中回忆说:“一团二连以连长熊尚林同志为首的十七勇士乘着唯一的一条小船,在惊涛骇浪中冲到了河的对岸,打跨了敌人的防御,占领了敌人的阵地。”4、红一团团长、强渡大渡河的指挥员杨得志在《强渡大渡河》一文中也指出:“一支英雄的渡河奋勇队组成了:十七个勇士,每人一把大刀,一支冲锋枪,一支短枪,五、六个手榴弹,还有作业工具。熊尚林同志为队长。”由此可见,不论是当时报纸刊登的强渡大渡河总结、大渡河英雄名单,还是当时强渡大渡河领导者的回忆,都明确地说是17勇士,而不是18勇士。1964年总政治部政工研究处编写《辞海》“17勇士”条目时,经过查阅和研究历史资料,并走访了当年目睹红军强渡大渡河的一些老同志,再次确认:“红军强渡大渡河勇士是17名,不是18名。”并于同年7月10日专门起草了《关于十七勇士的说明》上报总政治部,总政治部于7月11日印发了这个《说明》,规定:“今后在宣传、创作中,如提及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勇士时,请以此件为准。”
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与大渡河勇士合影(资料图)为什么会出现18勇士之说呢?可能是有的把17勇士的挑选者和渡河具体组织者营长孙继先也作为其中者。1982年,杨得志在《历史研究》第4期发表的《强渡大渡河的红军勇士是多少个》一文中,又指出:“我们可以把奋勇队的17位同志称为英雄,若把当时的营长孙继先同志算进去,称18勇士也没错。”因此,强渡大渡河的红军勇士究竟是17名还是18名。又引起史学工作者的争鸣。关于“十七勇士”过河问题。一种意见说“十七勇士”是分两次过河的,一种意见说“十七勇士”是乘第一只船一次全部过河的。为此,许多史学工作者专访了当时为“十七勇士”划船的帅士高和奇取对岸渡口工事后参加摆渡的船工张子荣、龚万财、魏崇德等,都说“十七勇士”是全部坐第一只船过河的。另据林彪、聂荣臻5月26日致电董振堂等,说:“找到船共四只,只一只好的,可容四十余人”。由此可见,“十七勇士”一次渡河的说法比较可靠。
【延伸阅读】长征萌漫故事:佯攻昆明 智取三县(高清组图)红军渡过北盘江之后,按照军委意图,为了牵制敌人,红四团佯攻昆明。云南军阀龙云的主力还在贵阳,昆明兵力空虚。龙云一面催促其增援贵阳的部队速返昆明,同时调集各县民团增援昆明,一面向蒋介石急电求援。红军在昆明附近大造声势,战士们也认为这次进军昆明,是一定要端掉龙云的老巢了。所以,大家的战斗情绪很高,“活捉龙云”的口号呼得山响。滇军匆匆忙忙往昆明集中,为红军带来了趁虚北渡金沙江的绝好机会,红军主力趁机兵分两路,向西北转进,直奔金沙江。红四团完成了佯攻昆明迷惑敌人的任务后,直奔昆明以北的金沙江畔。到金沙江畔,必须要经过禄劝、武定、元谋三个县城,那里敌人的正规部队不多,但杂牌部队、民团武装、伪警察还是不少,一旦交手,拖延时间,会影响大部队行动。红四团政委杨成武与团长王开湘商议后,决定利用红军攻占遵义时所缴获的一批国民党军服化装成国民党中央军,智取三县。
王开湘团长当即命令两个营各出一个连与团侦察连一起化装,尤其要求侦察连不但得形似,更要神似。侦察连长王友才听说要他扮成国民党连长,带一个连化装成“中央军”去执行任务,既高兴又担心。为了保证圆满完成任务,他请团领导向全体官兵进行深入动员。当杨成武集合侦察连战士宣布这一任务时,大家都有些吃惊,有的战士觉得叫少数人化装可以,但人数这么多,路程这么远,到底行不行?虽没有把握,但大多数人认为,那一带没有中央军,地区闭塞,加上大伙都会说普通话,只要小心谨慎,随机应变,准能成功。为了争取时间,红四团兵分两路,团长王开湘带一路奔袭武定,政委杨成武带一路直奔禄劝,然后合袭元谋。政委杨成武带领红四团一部向禄劝进发,快进城门时,几个民团团丁向他们疑惑不定地发问:“你们是哪里的队伍?”侦察连长王友才一个箭步冲到那伙民团面前,用责问的口吻声色俱厉地反问:“怎么,你们的上司没有交代?胆大包天,竟敢在城门口拦阻我们‘中央军’,放肆!”这些地方上的杂牌部队,根本没有见过“中央军”,平时只听他们的长官说,红军是一支衣冠不整,手持土枪、梭镖,青面獠牙的土队伍,只有中央军才服装整齐、武器精良。现在看到的这支队伍,军装整齐,扛着清一色捷克枪,他们心中有八分认定,这肯定是“中央军”了。
这些民团武装一听说“中央军”,一个民团头头马上站到前面来,打了一个立正的姿势,战战兢兢地问:“请问长官官阶?”王友才一听火了,伸手过去就是一巴掌,对这个民团头头厉声吼道:“你眼睛瞎了,老子是连长,我们团长还等在那里呢,还不快去通报!”那家伙挨了一记耳光,反而强装笑脸,点头哈腰地说:“小人该死,小人无知,我马上进去通报!”王友才听说他要去通报,转念一想,说:“不用了,你马上带我们进去!”就这样,民团武装慌忙放下吊桥,打开城门,引着红四团侦察连,大摇大摆地进了城。到了县政府,禄劝县县长、警察局长、民团团长、商会会长,以及县城里大大小小的绅士、地主都来了,有的还带着太太,他们齐集在县政府大厅里,等待“中央军”长官接见。在“上尉连长”王友才的引荐下,“中央军”团长杨成武在厢房里首先和胖得连走路都困难的禄劝县长见了面,然后,在他的引导下,走进大厅“接见”集中在那里的形形色色的各路“人物”。杨成武故意摆出一副傲慢的姿态和他们一一握手……“中央军”光临禄劝,自然非同小可,县长举办了丰盛宴会,好烟好酒摆得满满的,红四团官兵趁机好好吃了一顿。
席间,杨成武估计团长王开湘他们该到武定了,就故意问县长:“龙街的情况怎么样,你们知道不?”“离这里太远了,搞不清楚。”县长支支吾吾地说不上来。“武定县的情况知道不?”杨成武又问。县长不吱声。杨成武打起官腔,训斥县长。大厅里空气顿时紧张起来,绅士们一个个面面相觑。王友才趁机开导县长:“还不赶紧与武定县通个电话问问!”“是!是!”县长连连点头,一边走,一边用手帕擦去额上被吓出的汗水。一会儿功夫,电话通了,接电话的正是武定县县长。禄劝县长连忙向杨成武请示怎样向对方交代,杨成武故意怒气冲冲地说:“都是饭桶,耽误军机,谁负责任?告诉武定县,我们的部队马上就到!”禄劝县长如释重负,连忙跑到电话机旁,吼道:“中央军马上就到,快出城迎接。”就这样,在武定县欢迎“中央军”入城的热烈气氛中,团长王开湘所带的那一路人马顺利进占武定城。像进占武定县一样,由于事先打了招呼,红四团到达元谋时,元谋县的大小官员和民团都已经集合好,欢呼,迎接,宴请,搞得不亦乐乎。杨成武当场大声宣布:“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在场的大小官绅都愣住了,那些团丁更是糊涂,有的还没搞清到底是怎么回事,就被缴了枪。红四团由于采用了化装奇袭的手段,在一天之内一枪不发就拿下了三个县城,解除了民团武装,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和物资,为直插金沙江畔赢得了时间,圆满完成了佯攻昆明、迷惑和牵制敌人的任务。(文刘昶 画范振凯 曹立 李浩 蒋云鹏)( 00:26:01)
【延伸阅读】长征萌漫故事:再占遵义 痛歼中央军(高清组图)红军一渡赤水到达扎西后,川军、黔军、滇军、湘军和“中央军”都跟在红军屁股后面拼命追,这样一来,敌方后部空虚,于是红军杀了一个回马枪,二渡赤水河,挥师东进结集桐梓,夺取攻破娄山雄关,再次占领遵义城,并控制了城南的红花岗、老鸦山一线高地。遵义城里,人民喜气洋洋,张灯结彩,欢迎红军又回到遵义城。敌人为夺回遵义,疯狂反扑,蒋介石急调他的“中央军”吴奇伟纵队,从乌江南岸远途驰援遵义。红一、三军团奉命出征,他们迈着雄赳赳地步伐开出城去,出征的歌声、口号声,震动了全城,街头巷尾挤满了人群,向红军招手欢呼。红一军团三团出发较早,红三军团刚刚走到遵义城外的鸭溪和懒板凳分路的桥上,便见三团的一个骑兵通信员,飞似的跑来,他下了马,气喘吁吁地说:“来了,‘中央军’增援来了,大概有两个师。”说着,他翻身上马,飞驰而去,向红一军团首长报告去了。
红军来到老鸦山一带,正好与敌人遭遇。红军抢先占领了山头,敌人向老鸦山一线高地发起了进攻。敌人发动了几次进攻,均被击退,双方暂时形成了一个对峙局面。敌人的后续部队逐渐赶到,红军将士既感到压力很大,同时又因吸引住了敌人而高兴。大家抱定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沉着应战,把敌人死死钉在面前。敌人的进攻越来越凶,猛烈的炮火打得山石横飞,树木断折,枯草燃烧。从遵义到贵阳公路两侧方圆二十里的山区,一片战火,红军阵地仍屹立不动,与敌人展开了浴血大战。下午,敌人把主攻方向转向坚守老鸦山主峰的红十团。敌人攻势一次比一次猛,一次攻不上,又来第二次;侧面攻不动,又转到正面攻。敌人死伤累累,我们也付出了较大的代价。红三军团十团参谋长钟维剑同志,在老鸦山主峰向进攻的敌人投手榴弹时壮烈牺牲。战斗越打越激烈,敌人出动了飞机狂轰滥炸,激战到下午三点多钟,敌人凭借优势火力、兵力占领了老鸦山主峰。
这样的形势对红军很不利,不但居高临下威胁其它红军阵地,更严重的是直接威胁了遵义的安全。彭军团长命令红十一团一面固守阵地,一面组织兵力坚决夺回老鸦山。红十一团当即组织三营猛攻两次,均因地形险恶,未能成功。三营黄营长负了伤,连长、指导员、排长也伤亡不少。红十一团正准备组织第三次猛攻时,干部团奉军委命令加入了战斗。干部团从北向南进攻,红十一团配合干部团从左侧仰攻。经过一场激烈的争夺战,干部团首先登上了老鸦山主峰。山顶上又飘扬起红军的红旗。就在这时,红三军团十三团、十二团和迫击炮营,也从遵义通向贵阳的公路以西向正面之敌实施猛烈突击。红一军团方向,也远远传来炮声、枪声。黄昏之前,红军全线展开了反击。仅激战一个多小时,敌人就全面崩溃,主力被歼于老鸦山下,残部向乌江溃退。红二师(现陆军第54集团军某红军师)向懒板凳方向,三军团向鸭溪方向,乘胜猛追。沿途都是打散了的敌人,有的溃兵迷失了方向,居然跟着红军的队伍跑,还问红军战士:“你们是哪一个部分的?”红军战士回答:“工农红军。”听到回答,有的抱头鼠窜,有的跪下缴枪。就连红军的炊事员、司务员和伤病员都在抓俘虏。
吴奇伟的两个师大部被歼灭了,红军一直把吴奇伟残部追到了乌江边上,正当这些残兵败要过江时,吴奇伟害怕被活捉,他不等败兵过得江去,便下令斩断了乌江上的浮桥保险索,桥被冲断,仅吴奇伟带着几个人渡过了乌江,剩下1000多人和大批辎重在江北被红军俘获。吴奇伟两个师的覆没,是红军长征以来获得的首次大胜,轰动了全国,震破了云贵川敌人的狗胆,红军斗志更加奋发。部队换了好枪,补充了弹药、物资,战士们喜气洋洋地说:“还是打‘中央军’过瘾,送来的都是好枪!”“还是毛主席的运动战灵验啊!”红三军团在鸭溪举行了隆重的大会,庆祝娄山关和遵义两次大捷。各连出墙报,编快板,赋诗作歌,颂扬长征以来获得的第一次最大胜利,颂扬毛主席战略方针的胜利。(文刘昶 画范振凯 曹立 李浩 蒋云鹏)( 00:16:02)
今日热点人气关注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贫民张大嘴
不是玩神秘,你在这里发一道关于林的问题试试?不被删就服你
龙书金不是红一团的,不可能参加强渡大渡河。
龙金书先后担任红一军团政卫连连长、红1军团红2师红5团4连连长,参加强渡大渡河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有脑残导演,能有什么办法!
红军当时装备的冲锋枪是MP-18,听说过吗?上网好好查查吧。一个人是啥东西都没关系,就是别给人当笑料。
在军网千万别跟人说18勇士拿的是"汤姆",那才让人笑话呢。如果你说的是美制汤普森的话,那1935年美国也只有联邦调查局外勤和少量精锐部队列装。知道它当时的价格吗?
全爱问就你一人知道AK47不可能出现在红军时代是吗?还是说你觉得比那个电视剧的脑残导演聪明想抖抖机灵?
美军的M16更好!你从精神病院出来的?AK的历史让你改写了!佩服啊佩服!那是汤姆,不是东西的东西。
AK啊,这么夸张,有头盔吗?
你说的是泸定桥。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强渡大渡河18勇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