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与反坦克武器系统的发展图书管理系统参考文献献

现代武器知识_PDF图书下载_车载武器编委会_在线阅读_PDF免费电子书下载_第一图书网
现代武器知识
出版时间:2010-7&&出版社:航空工业&&作者:车载武器编委会&&页数:263&&Tag标签:无&&
战争是解决国家、民族和政治集团之间矛盾冲突的一种高级形式。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政治博弈的工具,是政治斗争的最高手段,是流血的政治。《孙子兵法》开宗明义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当今世界,与过去一样,仍是各国打着各种幌子凭借其实力来获取自己最大利益的世界。虽然现阶段是一个相对和平与发展的时期,但随着世界资源与人口矛盾的深化,各种文明冲突的加剧,以战争的手段维护自身既得利益、图谋攫取他方利益的态势日益凸显。我们中国要和平崛起,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然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挑战、遏制和阻挠。战争的阴影不但没有消除,反而愈浓愈近。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重视国防,强化国防,以强大的国防确保国家安全与领土完整,确保改革发展成果和人民安居乐业。现今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已远非冷兵器时代主要靠人的勇猛来体现战斗力,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武器装备系统的先进性。因此,强大的国家必然要靠强大的国防来保障,强大的国防必然要由强大的国防科技工业来支撑,而强大可持续的国防科技工业则需要根植于整个国民经济基础上并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当前和今后,我国国防科技工业面临的首要任务,也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就是紧跟国际武器装备技术发展前沿,大力发展满足和适应我军需要的现代化、新技术武器装备,推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再上新台阶,建设现代化的强大国防,保障国家的根本利益和核心价值的实现。
本书以坦克、自行火炮、步兵战车、防空导弹发射车、反坦克导弹发射车、装甲输送车、两栖战车和空降战车等武器系统为线索,向读者介绍了各类车型的诞生、使用和发展,以及典型车载武器系统的主要性能等相关内容,其间还充实了一些实战应用案例并配有彩色插图,使得《车载武器》内容丰富,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通过阅读《车载武器》使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达到进一步了解军工、支持军工的目的,以促进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常规武器简述 第二节 车载武器介绍  一、车载武器主要的研究对象  二、车载武器的地位和作用  三、车载武器发展的基础和前进的动力 第三节 现代车载武器的发展  一、现代战争对车载武器的要求  二、现代车载武器系统的主要作战功能第二章 陆战之王——妲克 第一节 坦克史话  一、坦克的诞生与沿革  二、世界经典坦克战例  三、世界坦克分布地图  四、世界坦克排行榜 第二节 坦克概论  一、火力、机动与防护——坦克的三大性能  二、坦克的组成  三、坦克武器系统  四、坦克的主要武器  五、坦克的辅助武器  六、坦克弹药  七、坦克火控系统  八、坦克观察瞄准系统  九、未来陆军综合作战系统  十、坦克火控系统发展动向 第三节 典型坦克  一、世界坦克“代”的划分  二、世界典型主战坦克第三章 战争之神——火炮 第一节 火炮史话  一、古代火炮的各种含义  二、管形火器的诞生  三、火炮技术发展史  四、典型战例 第二节 火炮概论  一、火炮分类  二、火炮命名  三、火炮结构简介  四、未来火炮系统 第三节 典型火炮  一、遍地开花的榴弹炮  二、防空利器——高射炮  三、“战场轻骑兵”——迫击炮  四、“霹雳战神”——火箭炮第四章 铁甲骑士-步兵战车 第一节 步兵战车史话  一、中国古代战车  二、国外古代战车  三、现代步兵战车的诞生  四、步兵战车是坦克的好伙伴  五、步兵战车的战争实践 第二节 步兵战车概论  一、步兵战车概述  二、步兵战车的结构组成及性能  三、步兵战车的发展前景 第三节 典型步兵战车  一、苏联/俄罗斯BMP系列步兵战车  二、美国步兵战车  三、英国“武士”步兵战车  四、法国步兵战车  五、德国步兵战车  六、瑞典CV90履带式步兵战车  七、日本89式步兵战车  八、中国步兵战车第五章 战场“的士”——装甲输送车 第一节 装甲输送车史话  一、装甲输送车发展史  二、步坦协同作战 第二节 装甲输送车概论  一、装甲输送车介绍  二、轮式装甲输送车飞速发展  三、世界各国的轮式装甲输送车  四、装甲输送车的未来发展 第三节 典型装甲输送车  一、美国M113装甲输送车  二、苏联/俄罗斯装甲输送车系列  三、“欧洲野牛”2000装甲人员输送车  四、比利时“眼镜蛇”装甲输送车  五、“锯脂鲤”装甲输送车  六、中国装甲人员输送车系列第六章 锋矛利箭——防空与反坦克导弹发射车 第一节 精确制导武器  一、精确制导武器的诞生  二、精确制导武器概述  三、精确制导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第二节 防空导弹发射车  一、导弹发射车的应用  二、防空导弹的发展  三、国内外典型防空导弹 第三节 反坦克导弹发射车  一、反坦克导弹的发展  二、历次战争中的反坦克导弹  三、世界各国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第七章 海空勇士——空降战车与两栖战车 第一节 空降战车概述 第二节 两栖战车概述 第三节 典型空降战车  一、苏联/俄罗斯BMD系列空降战车  二、美国的飞天铁骑  三、德国“鼬鼠”系列空降战车  四、中国新型空降战车系列 第四节 典型两栖战车  一、日本“卡米”2式水陆坦克  二、BRDM一2两栖装甲侦察车  三、苏联/俄罗斯PT-76轻型水陆坦克  四、美国LVTP5履带式两栖装甲战车  五、美国AAV7系列两栖战车  六、中国63式水陆坦克  七、中国86式履带式两栖步兵战车第八章 特种用途装甲车辆 第一节 装甲侦察车  一、意大利增强火力型“半人马座”轮式装甲侦察车  二、“非洲狐”装甲侦察车 第二节 装甲扫雷车  一、美国ROBAT遥控扫雷车  二、中国GSLl3l型机械爆破扫雷车 第三节 防暴车参考文献后记
插图:2.新兴科学推动车载武器的高速发展二战以后,各相关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能源、动力、交通、电子及生物、化学等各方面的技术成果相继应用于车载武器装备之中,使车载武器技术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二战期间,美、英、苏、德、日都研制了大量的坦克装甲车辆、自动火炮、飞机和军舰等。随着坦克装甲防护的不断加强,反坦克炮的口径不断增大,并广泛使用了钝头穿甲弹、钨芯超高速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破甲弹,大大提高了反坦克武器的作战效能。在地面战争中展开了反坦克武器与坦克、坦克与坦克及其他武器的对抗。19世纪中后期,随着电话、无线电报等通信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递,推动了通信技术的革命。这些成就很快被用于车载武器中,作为军事通信、情报传递、指挥联络、制导与控制的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了作战方式。20世纪30年代,英国利用上述成果发明了雷达,将电子科学技术直接应用于侦察、警戒、探测、跟踪、导航等军事方面,大大提高了车载武器的作战效能。利用电磁波进行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的斗争也就很快发展起来,形成了电子战或电子对抗这样一个新的战斗领域。3.核能科学及现代新兴技术将车载武器推向了高精尖阶段20世纪中叶,核能科学的发展与核武器的出现、微电子科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光电技术的突飞猛进,使车载武器快速步人一个崭新的时代。核能、核材料学的发展,使贫铀材料制成的贫铀合金做成贫铀装甲开始用于坦克装甲防护。导弹核武器出现以后,利用制导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车载武器的步伐加快,使车载武器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迅速迈入现代化的高技术行列。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组成的复合制导技术,可使精确制导武器的有效射程和命中精度大幅度提高,出现了“射后不理”的灵巧弹药系统。微电子科学与技术从20世纪初期起步,经过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阶段,正向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方向发展。20多年来,微电子技术在车载武器中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车载武器系统的综合作战效能,并在以下五个方面改善了车载武器的战术性能:缩小了车载武器的体积和重量∞;降低了装备的能量消耗;极大地增强了装备的工作效能;提高了车载武器系统的可靠性和抗核、抗电子辐射能力;延长了装备的使用寿命。
车载武器是一个庞大的武器系统家族,目前世界上已经装备和正在研制的型号有几百种,它们集中体现了最新的科技成就,限于篇幅,本书只能对其主要部分作简要的介绍。本书编写过程中,始终得到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现代武器知识丛书》编辑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具体指导和帮助。《车载武器》编写组全体同志,克服首次承担科普读物写作的困难,广泛收集资料,同心协力,反复研讨,数次易稿,力求做到描述准确,资料新颖,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本书第一章 由王志华编写,第二章 由张跃民、史培远编写,第三章 、第八章 由郭安迎编写,第四章 、第五章 由齐晓声编写,第六章 、第七章 由张跃民、武玮韦华编写。全书由张跃民统稿,对结构、风格、数据等进行把关。王海涛对全书每次书稿都进行了通读,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担任文字校对的人员有王喜宝、纪晓东、靳勇。《车载武器》编写组还特别邀请了王保平、王景东、李志强、张文字、靳文忠、魏保等兵器专家对全书进行技术审校。李宝论、张孝友对部分章节进行了校审。对他们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希望广大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达到普及国防现代化基础知识、了解当今世界最新国防科学技术成就以及进一步关注支持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目的。鉴于本书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作者经验不足,其中错误、疏漏、表达不确切等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总计2条)
&&&&书的质量很好,全是彩绘,内容丰富,是一本不错的武器书籍。
&&&&非常喜欢,看了许多遍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 2014搜 索轻兵器 期现代反坦克制导武器走向国际合作
当前各国发展现状
  因印度对反坦克导弹的需求,欧洲导弹集团(即MBDA公司,其由BAE公司、EADS公司和Finmecoanica公司等3家公司组成,是欧洲制导武器行业的核心,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导弹制造商,仅次于美国雷声导弹系统公司)通过其子公司PARSYS公司(MBDA公司德国分公司与迪尔BGT防务公司联合投资)提供PARS 3远程反坦克导弹系统,该系统为&发射后不用管&式武器,印度陆军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将其列入装备印度北极星轻型直升机(DHRUV/ALH)候选武器名单中。PARS 3远程导弹系统的射程达7000m,应印度空军要求,计划装备22架攻击直升机,共装备500具。此外,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也在研发第三代纳格(NAG)反坦克导弹,将装备于纳格导弹运输车(NAMICA)。
  为满足西班牙陆军的低成本反坦克武器需求,通用欧洲地面系统公司和拉菲尔公司向其提供了远程&长钉&光纤制导导弹。与传统的有线制导系统相比,该导弹具有独特的发射后自动修正的能力。&长钉&导弹家族由射程2500m的中程&长钉&、射程4000m的远程&长钉&和射程8000m的增程&长钉&组成,其中远程&长钉&系统采用非制冷红外成像和指令控制双寻的模式,灵敏度高,提高了热成像性能,无论是采用发射后自动修正还是发射后观察修正模式,该武器都能在有限空间内发射。其采用串联式战斗部,能对付爆炸反应装甲。目前罗马尼亚陆军正在对中程&长钉&进行考察。
  为了进一步扩大&长钉&导弹系列产品的销售,拉菲尔公司、莱茵金属防御电子公司和迪尔BGT防务公司又联合成立了欧洲&长钉&投资公司,新近获得的最重要的合同就是为波兰提供远程&长钉&导弹系统,合同包含2675发导弹和264枚发射器。该武器系统将集成在Patria 装甲车的HITFIST 30炮塔上。
  2005年,SAFRAN集团则对远程&长钉&导弹系统集成到SPERWER武装无人机上进行了演示论证,这是第一次从无人机上发射光纤制导导弹。
  为了对付装甲车辆和低飞的直升机、敌火力点以及坚固工事,德国陆军在其美洲豹装甲步兵战车的炮塔上安装了远程&长钉&导弹发射系统,并携带2枚导弹。该集成武器系统的合同于2009年11月与欧洲&长钉&投资公司签订。
  除了一些国际合作开发项目外,亦有一些先进国家独立研制改进型反坦克武器,将现役武器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以适应现代战争需要。
  虽然高端技术的应用使得&发射后不用管&式反坦克武器更加先进,但一些有线制导导弹在改进瞄准系统和提高对不同车辆的适应性后,仍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在这些有线制导的武器系统中,&米兰&3导弹系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英国陆军自2003年起在伊拉克战场使用&米兰&3导弹,该导弹能穿透1950m处的装甲,相对于&米兰&2导弹,性能有了很大提升。
  美国陆军正积极地用第5代反坦克导弹系统&&第2代&陶&-2B AERO系统来替换早期的有线制导的&陶&式导弹系统。早期的&陶&式导弹采用串联方式直接攻击战斗部,&陶&-2B AERO导弹则采用掠顶攻击模式,通过内置的2个向下攻击爆炸成形弹丸对顶部装甲薄弱处进行攻击。该导弹可安装在各种型号的装甲车辆和直升机上,目前已经有了众多客户,如科威特就订购400余枚。
  俄罗斯图拉仪器设计局(KBP)研发了便携式&混血儿&导弹系统改进型(METIS-MATGM),该导弹与欧洲的&米兰&系统类似,采用爆炸成型装药战斗部或燃料空气爆炸装药,利用爆轰波和燃烧效应对付目标。
  美国洛克希德 马丁公司的红外制导&标枪&中程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已出口到英国、澳大利亚、捷克、爱尔兰、新西兰、挪威、约旦、立陶宛、阿曼和中国台湾。其中,英国还采用了更为有效的瞄准系统和三脚架发射装置,以利于观察和发射。
  应对城市作战环境
  开发双用途武器
  现代战争的一个最基本特征是战斗多在城市地区进行,因而许多公司瞄准此类市场空白,争相推出双用途反坦克武器系统。
  未来的反坦克战场当然寄希望于下一代反坦克武器,它们应该具有两种用途,即反装甲和攻坚,且应能从有限空间发射。有限空间发射是为了保护发射位置或满足城市作战条件下的空间需求。许多反坦克导弹系统,比如瑞典萨博动力公司的AT4 ATW系统,在城市地区作战存在的一个主要不足就是不能从有限空间发射,其发射时会产生大面积后喷,严重的后喷焰容易造成使用者本人或队友间接受伤,为此萨博动力公司开发了其替代品AT4 CS系统。
  反坦克武器系统并不只对付装甲目标。在反恐作战条件下,有时战斗需要在建筑物内进行,这就要求武器系统轻便、容易携行和对不同的目标都有较好的作战效果;有时作战也会在建筑物外或车辆不便到达的山区进行,这就要求武器作用距离远,且配用不同的战斗部。
  萨博动力公司的AT4系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反坦克武器系统,它对目标的适应性非常好,不仅能对付作战坦克和车辆,也能对付着陆的船只、飞机、直升机及装甲车辆等。为了适应现代城市及各种地形作战,该产品已陆续发展成一个系列,包括AT4 HEAT(高爆反坦克弹)、AT4 CS(有限空间发射)和AT4 AST(反建筑物弹)等,AT4 CS HEAT是AT4 HEAT的进一步改进型,配用了增加穿透装甲后效能力的战斗部。
  其中,AT4 CS AST采用液体平衡器,能在房间内发射。该武器采用串联战斗部,当前置战斗部在墙上穿出一个孔后,后置主装药爆炸后可以在墙上形成一个更大的孔或在墙后爆炸,通过发射器上的一个选择钮来控制是在墙上炸还是在墙后炸。
  另外,萨博动力公司的&比尔&2型反坦克武器能对付2200m内移动和静止的目标,导弹采用有线制导,不怕干扰,从顶部向下攻击目标的薄弱部位。在发射前不需要锁定目标,发射反应时间短。&比尔&2型导弹具有较高的适应各种地形的能力,能打击主战坦克、轻型装甲战斗车辆和其他目标。该导弹轻便、易于携行,还可车载使用,在地面布置使用时,一般由两人操作。
  西班牙的英斯塔拉扎(Instalaza)公司的ALCOTAN-100武器系统是专门设计用于城市、山地环境的,其使用3种弹药,能对付包括碉堡工事在内的多种硬目标。
  英国的下一代轻型反装甲武器(NLAW)也被称为MBT LAW,是一种单人携行、一次性使用的反坦克武器,能从有限空间或密闭空间发射,该武器由瑞典萨博动力公司(负责设计、部件生产)和美国泰勒防空公司(负责最后集成)联合生产,同样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其采用掠顶飞行、激光制导和电磁感应发射EFP战斗部,直接攻击装甲目标顶部易损部位。
  MATADOR(单兵携行反坦克和破门武器)是一种90mm口径一次性使用的反坦克武器系统。作为目前最轻的一种反坦克武器系统,该武器的双用途战斗部能穿透装甲和混凝土,可以满足城市地区军事行动需求。该武器亦是两国合作的结晶,由新加坡武装部队和国防科技局与德国的狄那米特 诺贝尔防务公司(DND)合作开发。狄那米特 诺贝尔防务公司是著名的&铁拳3&第三代便携肩射式反坦克武器生产厂家,其最新产品是&铁拳3-IT&,采用了改进的双模式串联战斗部,能穿透披挂有反应装甲的重型装甲目标。
  激光和雷达制导
  导弹/火箭取得长足进步
  在现今的军械装备领域,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是武器装备发展的重中之重,比如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的飞机皆装备使用的&海尔法&Ⅱ型导弹,该导弹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有多个改进型号,其中AGM-114N是&海尔法&导弹的最新改进型,其采用温压战斗部,内含氟化铝粉,当爆炸分散时能加速燃烧;采用毫米波雷达寻的的&海尔法&改进型导弹,应阿联酋要求,其安装在波音公司生产的AH-64D&长弓阿帕奇&直升机上。所有的&海尔法&改进型导弹都具有发射前锁定目标和发射后锁定目标模式。
  借鉴&海尔法&Ⅱ导弹技术并吸收联合通用导弹技术,洛克希德 马丁公司还开发出半主动直接攻击制导火箭,它在功能上与&海尔法&导弹家族类似,包括发射后锁定目标、目标位置反馈、增强型嵌入式探测、可编程激光译码和柔性飞行模式等。
  为满足英国快速反应部队对导弹作战能力的需要,MBDA公司研发出双重攻击模式的&硫磺石&精确反装甲导弹(DMB),并完成了制造和试验。DMB导弹能以多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对单个目标、纵队目标和横列目标实施攻击。该导弹全程参加了2008年12月快速反应部队的&旋风&行动,最新的战例是一次行动中对多个目标实施齐射攻击。
  DMB导弹的导引头是由英国国防部和MBDA研究基金会合作开发研制,为基于传统的&硫磺石&导弹的毫米波雷达导引头增加了灵敏的半主动激光器,可以单模操作,也可以双模(半主动激光/雷达制导)操作。DMB导弹先进的多用途串联成型战斗部/爆炸型战斗部能够降低间接损伤效果,可在间接损伤风险高的环境下使用。
  无人机使用反坦克武器的战例日益增多。2009年9月,美国第25战斗航空旅在突发行动中成功地试验了&蝰蛇打击&(VIPER STRIKE)组件,该组件其实是诺斯罗普 格鲁曼公司的一架MQ-5B猎人无人侦察机,它能通过使用精确制导导弹调整杀伤范围,击毁装甲车辆。
  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中国湖的美国海军研究基地成功测试发射了半主动激光制导的&祖尼&(ZUNI)火箭,以对付移动的装甲目标,激光制导火箭可能是既节省成本又提高精确空中打击能力的最有效解决方案。对ZUNI火箭的测试由MBDA公司组织实施,其与海军空战中心武器处合作开发的WGU-58/B制导和控制系统保证了ZUNI火箭的高精确度。
  艾尔伯特系统公司和阿连特技术公司签订了共同开发先进激光制导战术火箭的合同,这种70mm口径火箭将为各种固定翼、旋转翼和无人空中系统等平台提供恰当的精确打击能力。新型弹药采用的半主动激光制导组件,可对付静止和移动的装甲目标。飞行测试表明,其精度误差小于1m。制导战术火箭在城市作战或对付要求低间接损伤目标时非常有效。
  2004年,土耳其Roketsan公司开始研发采用半主动激光制导的70mm火箭,其被称为CIRIT,长1.9m,质量为14kg,最大射程达9km。
  由南非德纳尔航空集团开发的INGWE和MOKOPA远程反坦克制导导弹由攻击直升机携载。其中,INGWE系统是一种多用途反装甲导弹,也可由装甲车或单兵发射。MOKOPA反坦克制导导弹目前安装在南非空军的可携带16枚导弹的ROOIVALK攻击直升机上,采用半主动激光制导,要求对目标进行激光照射。它可安装毫米波雷达导引仪或双色成像红外导引仪。MOKOPA导弹的各种变型产品都具有发射前锁定和发射后锁定模式。
  总之,统观现代反坦克武器的发展,其中一个很明晰的特征是国际合作项目频频推出,这种方式可吸取不同公司的技术优势,将反坦克制导武器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编辑/刘兰芳
  □黎春林
& & & &《轻兵器》是中国大陆惟一专门介绍轻武器的刊物。科技日日更新,武器年年换代。此刊着重介绍新型轻武器,张扬英武精神,必获军事爱好者们的喜爱。 过往期刊阅读排行TOP10TOP12016年10月第27期市场价:10.00元电子价:4.90元TOP22016年10月第10期市场价:20.00元电子价:12.00元TOP32016年10月第10期市场价:6.00元电子价:3.00元2016年8月第8期2016年9月第9期2016年9月第9期2016年9月第34期2016年10月第41期2016年9月第9期2016年7月第7期阅读本刊的人还阅读了
中邮阅读网由中国邮政主办。中邮阅读网凭借中国邮政报刊发行网络、发行资源和品牌优势,在传统报刊发行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数字传播技术,
为广大读者提供内容丰富的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及有声书城等在线阅读产品。这是中国邮政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推动出版数字发行,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文化需求的新举措。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坦克火控系统的装备现状及发展对策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坦克火控系统的装备现状及发展对策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反坦克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研究--《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年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反坦克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探讨反坦克武器系统效能评估问题,给出数学模型,并借助SIMULINK仿真工具进行仿真研究,建立了适用于中、近距离地面直瞄反坦克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仿真模型。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J761.12;TP183【正文快照】:
反坦克武器系统效能是指某一反坦克武器系统在一定条件下,满足一组特定作战任务要求的可能程度。它是对该武器系统效能的综合评估,又称综合效能。现代战争条件下,对反坦克武器系统效能作出快速、高效、准确的评估在一体化联合作战中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反坦克武器种类多种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静静;;[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何敏;王建国;;[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张华,杨拥民,胡政;[J];兵工自动化;2005年02期
曾威;刘亚平;侯锁霞;叶红玲;;[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江祖勇;张海燕;侯和平;;[J];包装工程;2006年04期
杨虹;郑全成;郭红菊;王彦军;;[J];包装工程;2008年03期
傅学庆;李进军;;[J];船舶;2006年06期
张志刚;任光法;;[J];船电技术;2005年06期
刘敏;陈华清;刘云生;;[J];船电技术;2008年04期
田建创;谢澎波;;[J];船电技术;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佳东;彭天好;朱刘英;胡佑兰;;[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第六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高丹丹;;[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严晓兰;;[A];第十九届电工理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储琳琳;;[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谈园;杨莉;李崇智;;[A];200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靳红超;昂志敏;赵晓霞;;[A];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一)[C];2009年
张云峰;窦明泰;张宇;李豪;;[A];中国制冷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邢绍邦;罗印升;韩晓新;靳平;;[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一分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书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涂友超;[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王世华;[D];复旦大学;2011年
李庆峰;[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秦娜;[D];天津大学;2010年
郑磊;[D];吉林大学;2011年
张晓冰;[D];吉林大学;2012年
李新国;[D];天津大学;2004年
茆美琴;[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黄月芳;[D];上海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蛟龙;[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岳光亮;[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李保勇;[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吴国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李宝祥;[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钟爽;[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章鑫;[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吕世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李薛;[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富佳佳;[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仁松;[J];知识就是力量;1998年12期
;[J];航空知识;1999年03期
孙淑琴;;[J];现代兵器;1979年02期
李昌龙;俞仁顺;;[J];战术导弹技术;1981年04期
徐耀华;俞仁顺;;[J];战术导弹技术;1986年S1期
万李;;[J];现代兵器;1990年08期
会恩;[J];中国航天;1994年05期
王丽红,赵岩峰;[J];飞航导弹;2004年03期
詹盛武,樊小平,高鸿祥;[J];水雷战与舰船防护;2005年01期
;[J];当代军事文摘;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温万泉;郭新宇;邱为亭;;[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杨军;刘鹏远;;[A];2000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胡立银;张则敏;;[A];2010第十五届可靠性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方前进;;[A];'2003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刘琪琳;张则敏;;[A];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选[C];2008年
何嘉红;尚建昆;;[A];第五届电子产品防护技术研讨会论文集(续)[C];2006年
孙文杰;李成佳;刘宏俊;;[A];'2002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论文集(第四卷)[C];2002年
段振国;江永政;卞真林;;[A];'2003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段振国;江永政;刘亚滨;;[A];'2003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邵云峰;张则敏;卞真林;;[A];2007'第十二届全国可靠性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田龙生;[N];中国国防报;2008年
李定奖 欧阳浩
本报特约记者
邱柏星;[N];解放军报;2010年
祖茜枫;[N];中国国防报;2010年
本报专稿 林寒;[N];世界报;2010年
吴佩环;[N];中国国防报;2009年
颜军;[N];中国国防报;2008年
廊坊陆军导弹学院院长
侯云礼;[N];解放军报;2001年
金岚;[N];中国国防报;2002年
罗山爱;[N];中国国防报;2010年
黄愉佳;[N];中国国防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晓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3年
周彬;[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陈西武;[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陈建江;[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翔;[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李海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王传峰;[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于晓洲;[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王鹏;[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季本胜;[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孟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董剑;[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葛致磊;[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范小骞;[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图书管理系统参考文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