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保卫战多少集歼敌多少

26军兵分七路狂奔300公里歼敌 士兵依炮就餐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潘瑞涛 于华良 徐希宝 吴华鹏
原标题:火力-山丹B:一言不合就隐蔽伪装为哪般
第1页 :炮兵演习现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火力-;山丹B”演习现场。
  战车轰鸣,铁流滚滚&&8月中旬,参加“火力-2016&山丹B”跨区演习的陆军第26集团军某防空旅,在甘肃河西走廊展开了一场跨昼夜战场机动演练,部队按照“走防结合、隐蔽机动、精确保障、快速到位”的原则,采取小编组、多梯队、大间隔的方式组织摩托化战场机动。机动途中与专业化“蓝军”展开激烈交锋,参演官兵走一路、打一路、防一路,在经历了各种危局险境后,部队机动防空作战能力得到了全面历练。
  深夜零时,该旅根据演习总体部署和上级作战命令,开始进行战场机动筹划准备。凌晨5时,河西走廊依旧夜幕笼罩,该旅隐蔽疏散在大漠深处的各类装备战车,迅速撤去伪装,编成7个行军梯队向300多公里外的生疏地域实施战场机动。
  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第1行军梯队刚出发,就接到前方道路被炸毁的导调情况,部队不得不重新规划行军路线。在另外一个方向,第3梯队先头刚刚进入戈壁,就遭到“蓝军”小股兵力袭扰,数枚火炮不同程度受损,行军梯队中,伴随保障的装备修理车快速前出,实施紧急抢修。吃一堑长一智,为了躲避“蓝军”侦察,该梯队指挥员当即命令拉大行车间距,向着目标地域隐蔽开进。
  晌午时分,经过六个多小时的颠簸行军,官兵已十分疲惫,部队进入调整休息时间。没想到,炊事分队刚做熟饭,官兵还没来得急吃上一口,导演部临机构设的“敌情”就接踵而至:“&敌&机来袭,快速防御。”只见官兵迅速跑上炮位,调整火炮直瞄空中,不到5分钟,“敌”机呼啸而至,官兵迅速开火打击,一场激战过后,官兵迅速转移阵地。然而,第6梯队刚行出不到2公里,又遇“蓝军”设置的大型路障,车队无法通行,梯队官兵只好利用携带的土木工具快速清除路障,加快速度向目标地域开进。
  据了解,在300多公里的战场机动行军中,导演部先后构设了遭“敌”侦察、地方车辆故障阻断行军道路、遭遇“敌”空中突击、通过化学沾染路段、行军梯队遭遇“敌”特种作战分队袭扰、预备指挥所被“敌”地面定位等20多组地面、空中特情,逼着部队在真打实练中走进真实战场、接受实战检验。
  政委陈俊青向笔者介绍:“机动途中,参演官兵通过对一个个&危局&&险境&的处置和战斗组织,部队整体作战筹划、作战指挥、战场生存、战场保障能力得到了有效磨砺。”
  西北大漠,风卷云涌,接下来,他们将与“蓝军”进行一场地空对决的较量。
(责任编辑:张玉)
&&&&&&</div
军事热点推荐
令计划的独生子令谷在车祸中当场死亡…[]
军事历史精品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抗战时期的鄂西会战歼敌多少人
?_百度知道《抗日15大城市保卫战》&之&宜昌(一)
宜昌地处长江三峡西陵峡口,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有“川鄂咽喉”之称。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中国民族实业也西迁,致使宜昌成为西迁人员和物质的转运基地。据《宜昌市交通志》记载:“从1937年11月到1940年6月,由宜昌转运东下军队110万人,西上入川的机关、学校、工厂内迁人员及难民达150万人,中转旅客29万人,上驶转入川江的轮船105艘,抢运至重庆的各类物资125万吨”。宜昌成为中国军队的后勤交通枢纽,以及陪都重庆乃至西南大后方的门户。
为把宜昌作为轰炸重庆的“中继基地”;对“因击败企图夺回宜昌而聚集的敌人,组织有利的消耗战”;进而“切断内地和武汉周围与中原及长江南北交通”;引诱蒋介石投降,以“支援政治谋略的成功”,日本天皇下达了“确保宜昌”的旨意。战后日方曾这样评论:“中日战争8年中,蒋介石最感到危机的时刻,就是宜昌作战的时候。”
伤口还未包扎好,日军就一窝蜂地冲了上来。
日军第4分队的藤冈一等兵,是冲锋队伍中的一把尖刀。他端着刺刀向敌方最高指挥官模样的大身材军官冲去,此人从血泊中猛然站起,眼睛死死盯住藤冈。当冲到距这个大身材军官只有不到3米的距离时,藤冈从他射来的眼光中,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威严,竟不由自主地愣在原地。
这时背后响起了枪声,第三中队长堂野军曹射出了一颗子弹,命中了这个军官的头部。他的脸上微微出现了难受的表情。与此同时,藤冈像是被枪声惊醒,也狠起心来,倾全身之力,举起刺刀,向这个高大的身躯狠狠扎去。在这一刺之下,这个高大的军官再也支持不住,像山体倒塌似的,轰然倒地。终于,隆隆的枪炮声归于沉寂,日军开始清扫战场。一个日军军官发现了一具盖着大衣、满身是血的遗骸,又从遗骸兜里掏出一支镌刻“张自忠”3个字的派克金笔,连忙敬礼,并叫来担架,抬到师部,经辨认,确定是张自忠遗骸。在场日军震惊之余,顿生敬意,仔细把将军的遗体清理过后,装殓埋葬。&
此时是日。这场惨烈的遭遇战,就是枣宜会战的一幕。
山东临清人。以陆军中将之职殉国,牺牲后追授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牺牲的级别最高的军事将领。张自忠的绰号叫“张扒皮”,因他对违反军纪的官兵常说一句口头禅:“看我扒不了你的皮!”于是,被官兵们冠以“张扒皮”的诨号,全军上下无人不晓。一首顺口溜说:“石友三的鞭子,韩复榘的绳,梁冠英的扁担赛如龙,张自忠扒皮真无情!”
其实,张自忠深知“治兵先治心”的含义和“恩威并用”的运用之妙。以打军棍为例,张自忠并不是遇过即打,滥施棍杖,而是实行“八不打”,即:有病不打,盛气不打,盛暑不打,饭前不打,无恩不打,罚过不打,夯兵不打,不知不打。卢沟桥事变后,日军进攻北平,第29军军长宋哲元撤出北平,让张自忠留守北平,与日军周旋。一时间,外界没有了张自忠的消息,于是纷纷传闻:出了汉奸了。各大报纸更是直接地说:张逆自忠乃华北头号汉奸。之后,真相水落石出,饱受冤枉的张自忠,说得最多的就是一个“死”字。抱定“只求一死”之决心,以表忠诚与清白,终以集团军总司令之位殉国。
抗战时,很多人知道作战任务艰巨,有殉国之可能时,都会事先留下遗书。而张自忠则是每次打仗前都写遗书,打完仗再烧掉。最后一仗前,他也留了遗书,一封留给他的副总司令,一封留给诸将领。他在写给部下的绝笔信中说:“……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于亡于区区倭奴之手……”&惊闻总司令壮烈殉国,第33集团军将士决心不惜任何代价,夺回总司令忠骨。与敌激战多次,终使张将军马革裹尸还。遗骨运抵集团军总部,副总司令冯治安、外国军事顾问、总部官兵和当地群众痛哭相迎。之后,奉国民政府令,将灵柩运往重庆。&
途至宜昌,事先并未公布,但消息很快传出,数万民众自发迎灵。正当人们沉寂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时,宜昌城内空袭警报突然响起,却没有一人躲避。敌机目睹了这一壮观场面,居然未投一弹,未放一枪。&
灵柩运至重庆朝天门码头后,蒋介石率军政要员前来码头迎柩。蒋介石亲自扶灵拾级而上,护送灵柩穿城而过,来到重庆北碚一山上落土安葬,并主持了公祭。冯玉祥为老部下题词:“张上将自忠弟千古荩忱不死”。后来,冯玉祥又在墓畔种植梅花,将此山改名为梅花山。张自忠由此又被称作“梅花上将”。
(一)枣宜会战:“梅花上将”壮烈殉国
——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是国军抗战时期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因墓地广植梅花,小山被命名为“梅花山”,张自忠由此又被称作“梅花上将”。&
1940年5月至6月,日军进攻枣阳和宜昌地区,这次会战是武汉会战以来,日军对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势。早在1939年,中国军队进行冬季攻势的初期,日军第11集团军为改变被动局面就打算向宜昌方面进攻。冬季攻势结束后,日军立即准备实施报复性的反击作战。
枣宜会战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0年5月初至5月下旬,汉水以东枣阳地区的作战,第二阶段从5月下旬至6月中旬,汉水以西宜昌地区的作战。
战事持续到5月7日拂晓时,张自忠东渡襄河,率部北进。张自忠的电报密码被日军截获破译,他的军事部署被敌方掌握。日军当即调集两个师团另加4个大队奔袭而来。14日,双方发生遭遇战。15日,张自忠率领的1500余人,被近6000名日军包围在南瓜店以北的沟沿里村。当日上午,日军发动进攻。敌我力量极其悬殊,战斗异常惨烈。至下午3时,张自忠身边士兵已大部阵亡,他本人也被炮弹炸伤。
激战到16日佛晓,张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起猛攻。一昼夜发动9次冲锋。终因实力悬殊,国军伤亡殆尽,张自忠壮烈殉国。
5月下旬,汉水以西宜昌地区的作战开展。5月25日,日军第11集团军下达了准备西渡汉水的命令,决定以第3、第39师于5月31日夜分别由襄阳东南和王家集一带奇袭渡过汉水,合力进攻宜昌。江防军纵深的数线防御阵地,都是正面向东。日军从襄阳南下,由左翼横插守军第二、第三线阵地,危害甚大。当阳、荆门以北之远安、南漳等县,是不设防的后方城镇,未作任何战备。防守宜昌、当阳一带的第75军、第94军又被调走,宜昌几乎成为一座空城。与江防军左翼相邻的右集团河西部队,因总司令张自忠阵亡,士气受到影响,在日军进攻下,虽奋力抵抗,终未能守住阵地,而退往鄂西北山地。
6月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第5战区分为左、右两兵团。左兵团团长由司令长官李宗仁兼任。右兵团派政治部部长陈诚兼任兵团长。以确保宜昌、襄(阳)樊(城)之目的,从西北向东南,对渡犯襄河之敌侧背攻击,压迫于襄河及湖沼地带而歼灭掉。
6月2日晚,陈诚抵达万县,3日进入宜昌附近三游洞开设指挥所,并请准将其嫡系、驻重庆整训的第18军紧急船运前线,担任宜昌守备任务。第18军率第18、第199师部队,6月8日至10日陆续进抵宜昌地区。
6月10日,日军第13师等部开始迫近守军第18师阵地,11日拂晓,展开全面攻击。至10时许,第18师右翼第52团阵地正面被日军突破,日军趁势直扑飞机场,致使城区守军孤立,第一线部队腹背受敌。宜昌城守军主官动摇,未指挥部队顽强抵抗,仅经过一天的战斗,宜昌就于12日陷落。
1939年10月,国军第2期整训完成,部队战斗力有一定加强。适值第一次长沙会战之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判断,日军可能增兵再攻长沙。为进一步消耗日军,乃决定将整训部队主力分别拨归第9、第5、第3战区和第2战区,准备于11月下旬及12月上旬,全面对日军发动冬季攻势。这次全国性冬季攻势,是抗日战争以来,国军发动的第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
冬季攻势给予日军相当大的打击。日军竭力掩盖其遭到的损失,但也不得不承认仅第11集团军就伤亡约达8000人。1939年12月,张自忠率领右翼兵团参加冬季攻势。据统计,冬季攻势中第5战区歼敌3万余人,是战绩最大的战区;而第5战区又以张自忠之右翼兵团战绩居首,歼敌1万余人。在后来召开的一次军事会议上,蒋介石说:“冬季攻势以张自忠主持之襄东战场收获最为可贵,实为各战场之模范。”
(二)反攻宜昌:1941年正面战场唯一的主动进攻
在第二次长沙会战后期,为牵制日军兵力,配合第9战区长沙作战,第6战区对日军占领的宜昌进行反攻。在蒋介石看来,这一行动除了可策应长沙方面的作战,还可解除日军对大后方的巨大威胁,有“一石二鸟”的作用。
1941年,自8月下旬以来,驻守宜昌的日军第13师团抽出4个步兵大队及2个山炮大队,共7700余人,开赴湘北作战,宜昌地区的守备兵力减少了三分之一;防守襄河以西的第4师团将防务交归独立混成18旅团后,也奉调参加长沙会战。因此,第6战区当面的日军兵力大大减少。看准了这一有利时机后,国民政府军委会连续电令第6战区司令长官陈诚,集中兵力攻克宜昌。
陈诚接到命令后,立即召集幕僚开会,策划作战方案。在会上,陈诚将自己的设想和盘托出:先由右岸开始攻击,以便吸引日军第39师团主力南移,然后以第33集团军主力攻击荆门、当阳,把日军第39师团隔离宜昌后,再用14个师的兵力围攻驻守宜昌的日军第13师团。这一方案能在主攻方向形成绝对优势的兵力,得到了幕僚们的一致首肯。
9月23日,第6战区下达作战命令:以江防军主力攻击宜昌;以第26集团军向当阳攻击,主力控置于当阳以西,切断汉(口)宜(昌)公路,阻止日军第39师团向宜昌增援;以第33集团军向荆门方面攻击,与第26集团军协同攻牵日军第39师团,并切断汉宜公路;以第20集团军向白螺矶、沙市、江陵方向攻击,切断汉京公路西段,阻止日军向西增援。整个作战,第6战区投入约15个师,火炮140门,无论在兵力还是在火力上都对当面之日军形成绝对优势。同时,陈诚于30日由恩施赶到秭归,就近指挥作战。
由于大量兵力被抽走,宜昌外围的防守态势,让日军第13师团长内山英太郎中将坐卧不宁。在第13师团防区的正北面,驻慈云寺的步兵第104联队和防守龙泉铺地区的第65联队均为一线配置,第一线阵地后方直到宜昌都没有任何兵力防守。不但如此,就是在重点防守的第一线阵地,两个联队的结合部也出现了约2公里的防御间隙,给了中国军队穿插的机会;在第116联队南部的防区,问题更严重,仅能在要点配备一个大队,其余地区的防御形同虚设。
&#9632;日军收缩战线
——荆门的日军第39师团野战医院也已人满为患。日军派了5架飞机,把荆门和当阳的伤兵运往汉口。即便这样,第39师团野战医院的床位也格外紧张。根据第6战区的作战计划,牵制方向的部队最早开始行动。
经外围连续几天的激战,日军的伤亡人数直线上升,兵力不敷,只得把卫生兵、勤务兵等非战斗人员甚至医院里的轻伤员都拉上了战场。而此时,荆门的日军第39师团野战医院已人满为患,再没有能力收容伤兵了。于是,日军方面派了5架飞机,把荆门和当阳的伤兵运往汉口。即便这样,第39师团野战医院的床位也格外紧张。
9月28日中午,宜昌长江南北两岸的中国军队中央炮兵团、江防要塞及参战各军之炮兵集中140多门重炮,猛轰宜昌外围日军阵地。新一轮的宜昌攻防就此拉开。
中国军队对宜昌的进攻是从长江南岸的五龙、磨基山、点军坡、紫阳一带开始的。防守这里的日军是步兵第58联队和山炮兵第1大队。这一带高地中,磨基山海拔300米,是隔长江瞰制宜昌市区的重地。这天,经过一阵炮火准备后,第94军第85、第121两师和第5师第14团开始向这一带的日军发动正面攻击。双方混战到30日半夜,战斗进入高潮。当夜,中国军队一个连突入日军阵地,与敌肉搏。天亮后,由于攻击部队主力后撤,该连陷入重围。但当大量日军逐渐逼近,准备捕捉这几十名中国士兵时,这些爱国战士拉响了手榴弹,集体为国捐躯。
9月28日黄昏,第8军第5师之第13、第15两团在红花套附近北渡长江。次日凌晨,第13团率先向宝塔河、花艳附近日军据点攻击。战斗中,刘采廷师长亲临前沿指挥作战,士气大振。战士们不顾敌人强大的火力,奋勇冲杀,对宝塔河日军据点进行了反复攻击,并将宜当公路花艳段的交通通信设施尽数破坏。但由于没有重炮及缺乏火焰喷射器、爆破筒攻坚武器,攻击了一昼夜,仍然无法攻破日军据点。
10月2日,前线的进展彻底打乱了日军的防御阵线,对日军第13师团的包围即将形成,这使蒋介石信心大增,于当晚向陈诚下达“不惜任何牺牲于3日内夺回宜昌”的命令。次日,陈诚下令以江防军为攻城主力部队,限于10月7日前夺取宜昌,其余各军也限于10月6日以前攻占指定目标。
但此时,日军也从最初的混乱中清醒过来。3日,各部的告急电报不断传到第
13师团部,内山英太郎顿感中国军队的这次攻势不同一般,轻易出击只会招致更大的损失,遂命令各部放弃次要据点,集中兵力,在主要方向“坚守各阵地,在阵地前最近处予以摧毁”。于是,战斗的激烈程度进一步升级。
&#9632;构筑包围圈
——从日本东京刚抵达宜昌的慰问部队浅草艺术团,以及第11军派来的军乐队,也受命参加了对野战医院内伤病员的护理。血肉模糊的尸体和缺胳膊少腿的伤兵,让这些慰问团员心惊胆战,不敢去医院。
10月3日开始,日军各部均开始收缩阵地。宜昌附近的中国军队遂得以乘胜前进。是日,第75军第6师即进到鸦鹊岭东北的王家店,并于次日以一部协同第33集团军截击由当阳向西出击的日军第39师团一部,从而完全切断了第13师团与第39师团的联系。
当晚,陈诚看到中国军队对宜昌的包围态势已经形成,便电令江防军总司令吴奇伟:“第2军以第9师于10月5日晚上全部钻隙突入宜昌,将飞机场焚毁,夺取宜昌。”同时他又令75军13师、73军77师加入宜昌方面作战,以加强宜昌方向的攻击力量。第2军军长李延年奉令后,当即命令第9师立刻出发,秘密向攻击出发地分乡场前进。为了配合该师行动,并完成对宜昌的严密包围,各部继续向宜昌周围各据点发起猛攻。
随着战事的进展,日军的伤亡不断增加,加上与外界的联系中断,本来防御力量就不足的第13师团的兵力更是捉襟见肘。内山英太郎不得不将师团部的约388名非战斗人员,编为临时守备部队,由师团卫生队长铃木善太郎大佐带领,赶往东山寺、陈家湾到胡家大坡、闵家岗一线支援那里的守备队。同时,从日本东京刚抵达宜昌的慰问部队浅草艺术团,以及第11军派来的军乐队,也受命参加了对野战医院内伤病员的护理。血肉模糊的尸体和缺胳膊少腿的伤兵让这些慰问团员心惊胆战,不敢去医院,慰问演出也就停止了。不久,中国军队的进攻越来越猛烈,内山英太郎情急之下,又将艺术团的成员全都拉上前线。
5日夜,国军第9师到达养儿河。日军很快发现了该部,立即向其集结地进行了猛烈的炮击,一时间爆炸声此起彼伏,弹片横飞。炮弹中夹杂着大量催泪性毒气弹,黄烟起处,一股呛鼻的气味扑面而来。国军伤亡和中毒官兵们很多,仅26团团部传令兵和勤务兵就伤亡了10多人。战斗还未开始,即遭如此损失,第9师的士气和战斗力大受打击。天亮前,国军的进攻开始,首先袭击峰子岭日军警戒阵地。日军被迫退守东山寺主阵地。
第9师官兵奋勇追击,于天明到达东山寺附近。日军以猛烈的炮火进行拦截。国军则充分利用炮火的射击间隙和死角,向前进攻,多次突入日军阵地,与敌肉搏。守敌渐渐不支。东山寺守备队长铃木善太郎看到形势危急,无视正与中国兵拼刺刀的日本士兵的生死,命令炮兵“立即以山炮轰击冲进阵地的敌军”。很快,日军前沿阵地上就响起了一阵阵炮弹的爆炸声。正在进行殊死肉搏的中日双方士兵相继倒在了血泊之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1938的台儿庄保卫战歼敌1万多人,1940年的百团大战歼敌4万人,为什么还说台儿庄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百团大战,是八路军,游击队组织的对日战役,主要是袭扰,破坏了很多铁路和据点,关于战果:从8月20日至12月5日的3个半月中,我敌后军民共进行大小战斗一千八百多次,计毙伤日军二万多人,伪军五千多人;俘日军二百八十多人、伪军一万八千多人;注意,毙伤日军2万多人,到底击毙多少,我没找到数据,伤了算什么啊?养养伤继续回战场.再说这是我党给的数据,我越来越不信我党了.这种骚扰性的,就像挠痒,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道路,你懂的. 台儿庄是硬仗,正面对峙,之前日军组织多次会战,均以日军胜利告终,从而不断推进,台儿庄是第一次正面战场对峙中中方获胜.百团大战是那种能打就打,打不过就跑,很多都是共军袭击人家后勤部队这类.台儿庄那是硬碰硬,拿尸体堆起来的胜利,真正实力的对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宜昌保卫战一共多少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