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麼有人觉得出了几个游戏视频就是大神?明明没人看的啊…还一种台湾人的优越感感

为什么总有人抓着动漫和动画的区别不放?
每次看到关于动画的提问贴总有人在回答里反复强调这件事,而且总是带着莫名的优越。本人宅龄也不短了,ACGN指的是什么我知道,这词只流行在中国我也知道,动漫指的是动画和漫画我也清楚。但这只是个人表达习惯的问题吧? 有时候我觉得用动漫这个词可以更好的特指日系的动画以便和国产动画分开啊。 实在是不懂大家为什么要这么纠结这一点。 顺便一说,二次元宅有只喜欢动画的,有只喜欢漫画的,有只喜欢游戏的,也有只喜欢轻小说的,照这个逻辑,每次和圈里的同好们交谈还要清晰的分分类咯?刚才看了很多人的答案,觉得我的表达可能不是太明确,结果成了引战贴了。我想表达的是,动画和动漫不分真是那么重要的事?重要到每次有人说错都要强调?用这种标签随便区分是否是小白这种行为真的好吗?
198 个回答
其实这个楼里已经有以前《动漫时代》的编辑了,但是很明显他的恶意没有我强,所以还是由我来讲述一下动漫这个词的来历吧。首先,“动漫”这个词来自于《动漫时代》,这是一本创刊于1998年11月,前身是1997年创刊的,主题为日本流行文化的《朝日快讯》副刊,在1998年4月刊登有关ACT调查之后,才独立出来的杂志。插入6月7日编辑内容:这是文化部09年的文件,请注意文件里动漫一词的定义,而且很明显地,漫画还位于动画之前,呵呵呵……那些说政府搞不清动漫的,请以后也别故意混淆视听了~我随手拿了本第三期来拍,懒得认真去翻了——请注意这里的英文与内容目录首先,animation,这是日本动画anime的词源,至于comic很明显也不是manga。但这里没有用错,因为第一个专题就是美国漫画发展史,最初的动漫时代里的“动漫”本来就不是只针对日漫的。所以,回答里有些说“你怎么知道动漫这词开始指的就是动画与漫画”,和“动漫为什么不能用来指日本动画”的这些,有的还自称入宅很久的小朋友,你们现在还有什么话说呢?其次,什么acgn不分家之类,也是标准的自抬身价,实际上出现ACG这个词的时候,就已经在分家了,更不要说某些轻小说厨为了刷优越感,不但强行把N凑上去,还要“规定”acg里的G只能是“galgame"。为什么?我们看另外一张图——这就是那本著名的,1999年3月由《电子游戏软件》这本94年创刊的游戏杂志出的,著名的magic地带。因为真的很著名所以要多说一遍。之前动漫类内容在《电子游戏软件》和《电子游戏与电脑游戏》这两本杂志上,都是以杂志内栏目,以及副刊的形式出现的。然后,细心的同学可以来看一看这里的全称,A可是直接用了anime,acg同时出现的时候,跟ACT那边的AC可明显有着区别的。所以,我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呢?首先,动漫这个词,撑死上溯到1993年的《画王》即comic's king,但这里只有漫,没有与动联系在一起。正式以杂志形式出现,则是1998年的动漫时代,1997年创刊的漫友依然是只有漫,没有动。在没人能够找到动漫这个词更早来历之前,圈内普遍默认动漫时代是动漫一词的起源,这个连百度百科都有。到现在不过17年,有人觉得时间很久,对于我们这些曾经担任过动漫时代作者,编辑的人来说,时间并没有过去多久,谢谢。顺便一提,那一代“动漫人”从来没有自称动漫人,或者自称宅的,我们所有人用的自称都是动漫爱好者,而国内公认的宅只有雪鹰姐的哥哥一个。至于为什么,据说,据说这位大神当年集全了所有11区正版的H游戏……至于otaku和neet,甚至啃老家里蹲之类的区别,由于跟主题无关,这里并不展开。但需要声明的一点是,当年的动漫爱好者们,或许会反抗“自古以来”的主流歧视,但从来不会把这些自创词汇拿来当作主动攻击的工具。为什么?答案很简单,就在这本动漫时代的封底附近,例行的自刊广告上标价很明显——CD一张50人民币,VCD一张25人民币。很明显,以上是盗版价格。而当时网络不但没有普及,即使普及了,受当时中日共同的带宽限制,也一样拿不到传播不了无损音源,视频源。而1998年的物价相信有点年纪的人都清楚,那么很明显地,即使几个人凑钱,也未必买得起一套盗版VCD,当然家里”土豪“的另说。因此那一代爱好者们的共享精神不用赘述了,正因为来之不易,所以即使后来到了1999,甚至2000年动漫论坛开始盛行的时候,主题显然也是以友好与交流为主,根本不可能存在什么所谓的刷优越感。这里稍微跑一下题,为什么有人觉得别人对一个词的指正就是“刷优越”?因为他已经默认这种指正是正确的,自己错了,矮人一头,才会对事不对人地恼羞成怒反击。至于那些脑补”没准几个月前你们也用错“的,更是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顺便的顺便,我已经直接证明了,从17年前起,我接触这个词的时候,就没有用错过,谢谢。那么转回刚才的话题,正因为当初的动漫爱好者们家里并不贫穷(但大部分也不够富裕)——有的人号称看到亲戚朋友从日本带回来的JUMP之后便直接去国图或者北图订阅的——喜好交流互助,但又极度缺乏直接接触原版的机会,所以跟各种意义上的宅也扯不上太过明显的关系。从各种动漫研究来讲,当时的国内大部分动漫爱好者们,在资料上的确比当时能够直接接触11区动漫相关资料的要差上一筹。当然,也有老卡那种杭州飞龙从9X年就给11区代工的特殊存在,他们能够接触到的,显然也比一般的港台爱好者要多很多。众所周知地,2001年的《我为歌狂》可以算是上美影最后的绝唱,而且根据S1的该片参与制作者SUNSUN同学说的,这片子甚至连导演都不是上美影的班底。这片子本身在当时的评价并不高,但上美影的评价可一直不低,哪怕是之前同样被定义为“烂”的宝莲灯,其实也不但赚钱,口碑也没差到哪里。由此可见,在动漫这个词诞生的时候,并不存在什么日本动画对国产动画的碾轧级优势——差距有没有,有,大不大,大。但无论如何,也到不了碾轧的程度。虽然也没有某部YY小说里的,上美影独门秘籍“无阴影法”那么“领先世界”,但国产动画明显一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以及细节上的N多强点。比如至今从商业意义上依旧无法复制的“水墨动画”,这个也不展开,但当时的动漫爱好者们绝对不可能“歧视”国产,这是板上钉钉的。动漫这个词能够被大家所接受,靠的是交流和认同,而不是刷优越感的区别于国产动画。另外需要声明的是,在国家的相关文件里,动漫这个词依然没有滥用,所谓动漫基地也并不只是纯粹的动画基地,但正因为一开始发文的也是懂行人士,哪怕是”上面“也是想建设”产业链“,所以才会把动漫这个词拿出来用,相当于影视基地。至于后面动漫被媒体滥用,这个显然是媒体自身素质极差的问题。这种事情也不只发生在大陆,台湾那边的“宅男”“阿宅”不也同样是媒体恶意抹黑“岛民”之中动漫爱好者才诞生的么。至于传入国内后被无良媒体进一步拿来滥用,那更不是普通人甚至上面的锅了。而且我再稍微地图炮地指出一点,前面已经提到过了,那一代动漫爱好者们的家境普遍都不会差,而父母既然同意让孩子看动画,甚至有时候主动给孩子买小儿书,他们肯定是不会把动画和动漫搞错的。比如1948年出生的我娘从来就没有乱用过动漫这个词,她这年纪已经足够当不少人奶奶了吧?我其实从几年前就一直很好奇,突然冒出来的那一堆滥用动漫,并且说自己周围也滥用的人,到底是世界错了,还是只不过你们自己周围物以类聚呢?如果是因为不知道而搞错,只不过是误会问题,明知故犯故意用动漫来恶意区分的,那就不只是对错,根本就是态度问题了。我其实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从25元VCD时代起,爱好动漫的门槛很高,动漫对于爱好者来说是需要付费的兴趣,所以相对也珍惜得多。从网络开始发达,BT站横行起,免费资源越来越多,由此大规模涌入的自称入宅者里,有很多就是不求甚解,单纯为了刷时髦值和优越感才进入的。动漫对他们并不是兴趣,只是打发时间的娱乐之一。而只有这种人,才会把当时积攒了几十年的日本动画精选出来的顶级作品,拿来跟当时比蓝猫还不如的,基本都是刚成立骗钱的国内垃圾动画公司的作品相比较,然后得出日本动画极其优越的结论来。而这些负面,低门槛的参与者,在免费弹幕视频站站稳后,更是爆炸性地增加。为什么?因为连找都不用找,甚至关键词搜索都不用了,按分类点下去,基本上想看的都看得到。这也是为什么之前视频站们纷纷购买正版,AB站大量删除版权动画后,仿佛天塌下来般的哀嚎甚嚣尘上的原因。一方面他们的耐心连之前还会自发寻种,或者跪求种子的伸手党下载党都不如,另一方面他们的攻击性也远远超过以往群体。为什么?因为太闲,所以才把伸手党用来伸手的那点时间都用在攻击“不理解我们的世界”上了。而动漫这词诞生时,甚至更早由阿童木接触11区的第一代宅们,已经进入到自己赚钱买11区正版的阶段了。而现在如果你去问一下比如楼主这样的小同学,问他入宅是指用自己赚的钱购买11区正版么?通常只会得回“正版狗”的骂名而已。别的不说,连A站“天下漫友是一家”的口号都没多少人记得了,非要强行归类,把自己合并到“宅”这个群体的,除了为了掩藏天生的自卑感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抱团主动出击,用所谓的”传教“来提升自己潜意识贬低的地位。动漫这个词到底是谁拿来优越,而又是怎样的强行优越,其实已经很明显了。说实话,这种行为真的很没意思。最后,其实有些“动漫”优越者宣称的,”动漫“这词必将代表日本动画这种“历史必然”,还是省省吧。为什么?因为你们已经落伍了,已经LOW了,新进来的,更年轻更潮的宅们早就不屑这个火星名词了,人家现在用的是——新番。谢谢最后的最后,照例刷自己的存在感和优越感——这玩意儿就是动漫时代出的,然后上下册各有我一个笔名,233……因为编辑也没想到在桑桑学院里居然能找到一个男人写的女主文……
我写点我自己的体会,实际上我并不会抓住不放,但是一旦听到"动漫"这个词,我都会思考一下这位究竟入宅到什么程度了。意即,这个词我认为并没有原罪(或许有但是我并不强调),而是因为使用的人会让我虎躯一震。我举个情景,曾经有个人跟我聊天,提到说,"听说你很喜欢看动漫",这时候我就很虚,回答"没有没有",然后他就说着,"其实我也很喜欢看动漫",然后我们聊了一会并不投机,实际上我也没把我老底抖出来,然后就发现这人基本上只是看了点东西,但是逢人却拿来当交友手段,这或许跟推广动漫这个词的是腾讯等媒体有关,无意间这个词已经到了人人都用的程度了,所以一旦听到动漫这个词我都会下意识的觉得这谈话可能会很累,就撇开这个话题。实际上有些真正入宅的也懂得很多无用知识的人也用动漫这个词(请注意这句话),但是没有真正了解别人的入宅程度以前的话,这个词对于一些像我这样多少有点无谓的骄傲的人是禁语。同时我不希望自己熟悉的人也被归类到这部分,于是,当自己亲近的人这么说的时候,就会纠正"这是动画片,不要说动漫了",实际和包含漫画没任何关系。另:就算是同样玩gal的人电波也很难对上的,所以不是同好,真的可能会很累,只是会相对尊敬别人的"术业专攻"
讲个故事吧一直有人把直升机叫做“直升飞机”,并且把它分类进“飞机”的范畴实际上飞机专指固定翼飞机,而直升机不能算是飞机这很重要吗?这很重要我还小的时候曾经想要过一架玩具飞机,然后告诉我爸:“爸,我生日你能送我一架玩具飞机吗”我爸欣然答应,然后在我生日的时候送了我一架直升机当时我就想揍我爸一拳现在我看到说“动漫”的,也想揍他一拳
分场合。私下里聊天你说错,人家纠正你,是认为你还有救。网络上讨论你说错,人家纠正你,是防止你误导别人。
一般对话的话,相互听懂就行,没必要特别纠正对方。【但对面肯定会对你的专业素养降低评价】,这见仁见智。但公开发言的话,那就需要准确与清晰了。如果只要表现出自己的low那是没关系,问题是把错误的内容传播开来,是误人子弟的。这种基础的社会责任心,希望能有。
就跟看到有人“的得地”用错,句末不加句号一样,让我有一种“这么点小事你就不能好好写不让我看着难受吗”之感。
我的日本深夜动画启蒙是天地无用TV版,据说这货的OVA是日本后宫之祖。在蛤蛤的年代被引进过来在黄金时段播放,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一颗萌豚的种子。后来因为地处内陆,又恰逢网络兴起前夕,被整顿的电视上已经很难见到引进的日本动画,我与组织失去了联系,除了永远的中忍考试,我已经没了观看记忆。说这些不是摆资格,毕竟我还没进入圈子就失联了;说这些只是证明那个年代我也经历过,而我的记忆里,“动漫”=日本动画特别是深夜动画的这个等式,就没人用过。动漫有原意,动画和漫画。作为一个概括词,也比较好听。可是等我上大学后,却看到有好多人用“动漫”来做身份鉴别,具体小学生言论我就不重复了,毕竟重新找到组织,我也不知道这样好不好。后来我发现,这些人要么是心里明白嘴上不认要么压根就是语文不好,我觉得虽然不是从业者但你“以自己的方式守护你爱的业界”,那也要按基本法办事啊,说话写字都没规矩,这业界怎么发展?之后,用冻鳗的我一律视为小学生。我觉得这已经比较仁慈了,其他领域撕起逼来喷亲人都是轻的;而这个属于道统之争,说“小学生”那说明潜意识里觉得你还有救。可当我看到有些人得寸进尺,用“动漫”还不够,什么“日漫”“国漫”,打开一看全是动画内容,我就真忍不了。漫就是漫,不是什么狗屁动漫的简写。日漫只能是“日式漫画”而不是“日本动漫”。动画和漫画,都是文娱商品,想要动漫产业发展(你看我又用动漫了),从根本上认识自己很重要。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对,长此以往,结果就是别人也会随便写你的名字。如果真的喜爱这些东西,我相信你也不会希望看到,连汉语本意都歪了的情况吧?
我本身是不讨厌“动漫”党的,毕竟不知者无罪。但是要是明明不懂又在那一幅趾高气扬的样子瞎 BB ,恐怕真没法给我带来什么好感。
当我们讨论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至少要站在相同的定义上来讨论。#这是常识#
如果你同学朋友每天在你旁边BB我们今天去哪吃餐饮啊?我们今天看什么影视呢?你父母和母亲最近还好吗?你会是什么感受?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微微一笑很诡异在哪个视频网站上线啊?什么时候?有人知道吗?麻烦大神告诉一下_百度知道梁山夫妻大办离婚庆典,两人亲自把喜字剪开。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其中还有产妇和6个月孕妇。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文|Juno
  为什么会有人喜欢看直播?看直播的都是哪些人?他们在看直播的时候是在看什么?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对直播有着困惑和不理解。
  就跟看美剧的无法理解看韩剧的人,刷朋友圈的不能理解刷QQ空间的,在这个世界上,始终有一群人不理解另外一群人。
  但是我始终认为,不理解来源于不去尝试,没有去经历去投入过,永远只站在岸边,才会以为在水中游泳的人在挣扎。
  你问我喜欢直播吗?不算喜欢也谈不上讨厌只是看了一段时间直播后,好像渐渐能够明白这群人的想法了。
  究竟是哪些人喜欢看直播呢?
  ●没有女朋友的宅男
  在这里,我要声明一下,绝对没有对所列举的群体有任何歧视和偏见,因为自己本身也很宅,只是就事论事。
  宅着的人其实是最勤快的一群人,喜欢追求潮流,敢于尝新,一有什么热点第一时间就跟上,一出什么好玩的游戏就想方设法下载,说到直播当然少不了宅男的身影,而且他们很有可能是最先关注的群体。
  有的目的单纯,上斗鱼看游戏看别人高超技术仰望游戏世界里微微一下便倾城的大神。也有一种宅男,有轻微的社交恐惧,平时不敢和女生搭话,常常是话题终结者,熟的人面前闷骚话痨,不熟的女生面前会害羞有障碍,无法自如表达展现自己,因此在与女生的交往方面常常受挫。因此直播能够让他们和平日里不敢搭讪的女生对话,甚至只需要花较少的钱送礼物就能获得主播的青睐和感谢,从中获得和女神类似与一对一的互动。
  ●无所事事的人
  工作时间以外,没有什么其他爱好,不爱看书写东西,对韩剧日剧美剧好像也兴致缺缺,刷微博刷朋友圈刷到把更新的全看完了,无所事事,无聊至极,也不太想跟家人通话和朋友聊天,可是只要打开直播软件,就能看到一群和自己同样无聊的人,通过看着别人无聊的举动打发无聊的时间。
  伊坂幸太郎曾在一本小说里提到过一个有趣的想法,人活在这个世上的唯一目的就是杀死时间,仔细想想,人的工作、生活、睡觉都在想方设法地把时间杀死。看直播或许也是杀死时间的一种方式,现代人选择用一种更无聊的方式来抵抗无聊。
  ●害怕孤独的人
  害怕一个人独处,和空荡没有人聊天的房间,翻翻手机却发现没有合适的人,好像有很多话想说,却找不到适合的对象,有很多情绪想要宣泄,却只能一个人消化。
  无缘无故,孤独的人就在这里得到了安慰,像朋友一样的陪伴。
  ●窥探别人生活的人
  人都有一种窥探别人生活的好奇心和欲望,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平时最常见的刺探别人私生活的行为叫做八卦。
  直播犹如一个双面镜,你隐藏在镜子的背面,窥探着对方的生活,你可以通过她的房间泄漏的蛛丝马迹,对她职业私生活进行推测和想象,而这一切,在视频另一端的主播浑然不知,你怀着怎样的目光和居心看着她的表演。你大可以肆无忌惮地窥探,永远不用担心眼神太过炙热而被发现。
  其实,每一个看直播的人都暗藏着某方面的期待,他们在看直播的时候,内心隐匿的某方面的需求得到了满足,而这种满足,便是他们喜欢看直播的理由,但或许,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那些看直播的人都在看什么?
  或者他们看直播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不被满足的需求?
  ●陪伴
  陪伴不过是找个人吃吃饭,说说话,一起敷面膜,活着吐槽电视剧,睡觉的时候能够互道晚安。
  可是这一点,似乎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有的时候,直播跟弹幕一样,它的存在,是为了告诉你你不是一个人,那么晚的夜晚不只你一个人没睡,空荡荡的房间,有其他人吵闹嬉笑的声音,真好。
  莫名的,一个陌生人就能抚慰治愈害怕孤独的心。
  ●被关注
  每天晚上只要打开手机,就有一大把美女主播在等着你挑选,不同长相不同性格,比起现实生活中的认识的屈指可数的妹子,在直播上便有机会接触日常生活中完全不是一个世界的女孩。而现在,她们在直播,和你聊天,看到你送的礼物微笑着说谢谢,或许还赠送个飞吻。
  这是一些人在现实生活中永远无法得到的待遇,让你不禁有种错觉,那些在现实生活中透明般的渺小存在,渴望得到别人关注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安全感
  我们每天都在患得患失地生活,不知道是拥有太多了担心失去,还是拥有太少了觉得不满足?
  在与人的交往中,意味着不对等的关系,意味着投入与产出的不成正比,你的热脸或许会撞上一个冷屁股,意味着你必须降低你的期待,随时准备着被抛弃被冷遇被拒绝,安全感少得可怜。
  比起冷漠又充满恶意的现实世界,在直播上你却感受到安全感,付出多少关心和喜爱似乎就能得到多少回应和感谢。
  不用担心被拒绝,即便被拒绝也不会觉得丢脸,因为没人知道你是谁,就连跟你聊天的主播在现实生活中跟你相遇也绝对不知道那是你。
  在直播上,你免于人际交往中负面的部分,不会失去不会被拒绝,也就意味着不会受伤。
  ●刺激感
  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会压抑克制自己心底隐秘的欲望,而在网络中,因为其匿名性的属性,给了每个人不受监督的自由。
  你可以躲在暗处,观察直播上的每个人,心底的阴暗面被释放出来,说些平时根本不敢说的语句,在这里你的语言不受约束,你的行为不被惩罚(顶多是被网管请出去),可以想象,这种自由性会带来多大的刺激感。
  ●优越感
  人是通过贬低一部分人抬高自己,来得到所谓的优越感。
  除了看美女,还可以看一些奇葩或者路人的直播,这让一些人获得一种优越感,连这么一个人的直播都有几千人观看,那自己至少可以上万吧。一边嘲笑着对方的粗鲁和无知,一边对着镜子搔首弄姿,觉得自己做主播人气肯定不比他少。
  在这个物质异常丰富的时代,我们买了一抽屉的口红争奇斗艳,一柜子的衣服,还有五颜六色搭配不同衣服的包包和鞋子,苹果一出新产品像艺术品一样不惜代价收藏,让我们差点以为拥有这些就能够拥有满足和幸福。
  可是我们却越来越不满足,愈发难以取悦。以前一包五毛钱的辣条就能开心一个下午,现在买了一只口红还不满足等着下一次发工资把另外的色号收入囊中,一橱窗的衣服还嫌没有衣服穿,念叨着好久没买新衣服了......甚至连我们自己都以为,我们可以不要爱情只要包包,不需要陪伴看有弹幕的电影就好,以为金钱是万能的,能买到安全感......
  在这个时代,我们自以为很强大,实际上很脆弱,需要关心需要爱,却不敢承认这些,好像这些会让你显得很虚弱一样。
  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下班后,筋疲力尽地从地铁上下来,奄奄一息的瞬间闻到路边小店里温暖的香味,忍不住打包了食物,一个人回到租来的小屋里,害怕黑暗中寂寞的声音降临,赶紧打开屋里所有的灯和电脑,随便点了一个不太感兴趣的电视剧,让它随便放着,只要听到视频中的声音,心里就感觉踏实了。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看直播的原因。
  除了承载人们某方面需求的媒介变了
  其他的都没变
  承认吧
  我们是一个需要爱,需要陪伴,需要沟通的脆弱生物
  每个人都是
  -end-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兵荒马乱的90后,写作成为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不再徘徊迷茫的底...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优越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