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精灵真实图片章加进的图片吗?

精心构建衔接课程 八年探索取得真经(组图)
解读七中育才学道分校小初衔接实验发展之路  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就必须为其提供相应的课程体系。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学道分校小初衔接实验,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课程为载体,通过学科课程的有机补充,特色课程的创新设置,校本选修课程优化组合,将衔接做得有声有色,深入人心。近日,笔者走进学道分校,近距离触摸衔接教育,希望通过解读他们的成功之道,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社会人士提供参考。
  学科衔接课程 提高学科能力和素养
  找准小学和初中教材编写中的一些弊端,考虑现行教材小初衔接的不足,针对社会、时代和中学教育的重要需求,学校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该校衔接年级年级组长蒋老师说,“四年,我们把教学节奏放缓,有充足的时间拓展学生思维,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跨入初中的第一道坎
  很多刚进初中的学生都是英语学习上拖了后腿,最终导致学业的整体滑坡。学道分校把英语衔接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把它作为学生打开世界之窗,融入国际体系的重要工具。
  鉴于学生学习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小学初中在英语教材衔接上存在较大不足,该校抛开六年级教材,直接采用初一教材,放慢教学进度,保证每个学生不掉队,同时采用北外的“典范英语”教材,强化语感,增强语言学科的人文色彩。还增加外教口语课,提高听说能力,同时开展英语口语表演活动。
  一位教育业内人士说,“小学英语教材很深,而在教学要求上却较低,这样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给初中英语学习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学生刘钦说,进入小初衔接实验班,他才知道原来英语该怎样学习。一年时间,他英语的学习发生了很大变化,听说读写都很棒。
  数学 仅次英语的第二难点科目
  小学生进入初中后,一开始学习数学会比较艰难。很多学生小初衔接的不好,就如陷“迷宫”。预备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锦江区数学学科带头人胥燕分析,“有理数”是衔接阶段最关键的章节。本章加进了负数,实现了数的第一次扩充,数系扩大到有理数的范围,很多学生无所适从,颠覆了以往做题的思路和习惯,常常被符号搞得头昏脑涨。学校实施数学学科的衔接教育,重点是合理分布知识难易度。其实,只要“有理数”学扎实了,第三章代数式中的合并同类项、第五章的解方程就水到渠成,数学学科的衔接也就顺利完成。
  学校重视数学思维拓展,专门开设数学思维拓展课,通过讲解解题方法,举一反三,分类讨论,生动有趣,使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在拓展课程中得到切身的体验,让入学前存在较大差异的学生均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语文 重在提升人文学科素养
  语文对于初中学生而言,难点在于文言文和阅读理解。在预备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学校基于小学生语文积累不够,存在文言难点等问题,调整课时强化读写积累和文言文学习,由专任教师任教“文学阅读”,旨在进一步提高阅读兴趣,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如今,很少有耐心学习古人填词赋诗的雅趣,但预备班学生就对传统文学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在预备3班的空间博客里,有大量学生创作的古文诗词作品,他们的作品虽然还显得稚嫩,但可以看出他们热衷这种表达生活情感的方式。
  基于小学生语文积累不足,存在文言文盲点等问题,学校的老师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竭尽所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老师们精心编写了《国学经典》诵读教材,增加古文阅读和人文熏陶。《文学阅读》则分为精读和泛读。老师会花一个月的时间让学生好好品读《三国演义》,也会从名著中挑选精彩片段进行讲解,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去阅读整部文学作品。
  特色课程 开拓视野提升综合素养
  在衔接年级开设如科技创作、思维训练、国学经典、社会探究、晨练30分等特色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创造探究能力,保证孩子可持续的最优发展。
  晨练+体锻课磨练意志强健体魄
  “身体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要素,体育锻炼不仅能强健体魄,也能磨练坚强的意志品质,这两项都是人生成功必不可少的特质”,阳波校长像母亲一样为学生一生着想,“我们的学生中考体育全部轻松过关,成绩优良。去年学生集体参加3公里城市越野赛,都能轻松跑完全程。”
  考虑到预备班学生的身心特点,学校推迟了预备班晨练的时间。每天早读课过后,学校会统一组织学生晨练30分钟。年级组长、班主任、4位体育老师全程参与。长跑过后,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项目进行自由锻炼,尽量丰富晨练的趣味性。
  体育锻炼其实很辛苦,现在的孩子没有吃过苦,很多坚持不下来。符卫老师说,“预备班学生开始跑几百米就气喘吁吁,现在每天仅锻炼跑步就达1000米,有的同学自主挑战3000米以上。”家长都说娃娃就读预备班开始,身高猛长,身体变结实了。
  社会综合实践给学生五彩斑斓的天空
  阳波校长说,“孩子每周最盼望的是星期五,星期五上午是科技创新课下午是社会综合实践课,这都是学生最喜欢的课程。”学校要求,在初中阶段学生要走遍成都最具有代表性的人文、自然、科技、社会热点等景点场所,如成都地铁调查,活水公园水净化原理分析,科技馆学习数理知识等。
  开始一些家长担心,耍太多浪费了学习时间,心耍野了不安心学习。孩子们参加完实践活动,回去滔滔不绝地给爸妈讲解所见所闻,家长都很吃惊孩子的进步和视野的开阔,而且学习也更加投入更加自信。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活动得到家长的普遍肯定,家长也喜欢参与到学校的家校联谊亲子活动。
  孙影同学说,“每到一个景点,我们班分成多个小组,每组同学分工,有的进行景点资料收集,有的做参观景点规划,有的负责联系门票,有的负责准备相机拍照,参观后小组每个人要写一份自己的参观感受,同时小组讨论推举一位同学汇集大家的意见,写一份活动报告书,然后大家一起制作一个图文并茂的展板,全年级进行评比”。
  蒋玲组长说,以前最早是老师去联系景点组织策划,后来觉得应该锻炼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干脆由学生自己来负责全程组织,甚至到什么景点也由学生们自己民主讨论决定。他们自己选择的地点更加喜欢,他们自己付出了劳动更懂得珍惜。地铁开通之后,同学们组织了一次参观乘坐实践活动,学生报告写了有关地铁建设资料,修建时间、投资金额、途经站台、乘坐指南、成都地铁规划、世界地铁历史概况等丰富的相关知识,还把乘坐过程中发现的不文明现象和自己的建议反馈给相关部门。老师都非常惊讶,说很多地铁知识我们都不知道。
  科技创新课打开学生科学智慧之门
  学校的科技创新和思维训练等特色课程,让学生从生活现象入手,以小制作、小实验为手段,综合学科知识进行探索解释,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校组建了以生物、化学、物理三个学科的老师为小组的教学团队。老师以科技创新大奖赛为契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科技创新课上,学生学会了分辨雌花和雄花;懂得了根据声音是通过振动而发生的原理,并且自备材料做共鸣乐器;更有趣的是,学生现场自己验血型,懂得了血型的遗传规律,有的同学在课堂上天真地说:“我知道我是不是爸妈亲生的了”。“以前我们小学的同学,知道我们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她非常羡慕,说自己后悔没有一起来衔接班了”,孙影说,“我真感激我爸爸当初坚持要我读衔接班”。
  校本选修课 激发兴趣多元发展
  学校开设了人文科学素养、自然科学素养、艺术体育、生活技能等四大类共30门活动选修课,以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我就是被学校的课程吸引主动要求进预备班的”,学生刘钦自信地说。这学期,他选修了《中国印》,他说不仅学会雕刻,还懂得了印章中蕴含的中国历史文化。以前,刘钦很不喜欢弹钢琴,在学习校本选修课的过程中,刘钦明白了爸爸说的“多学一门课程,就是多一条人生道路”。刘钦接下来选修的课程是《演讲与口才》。预备班学生孙影,已经学完演讲与口才,她说:“老师让我们根据生活中的趣事进行演讲辩论,整个课堂很自由。比如有学生迟到,老师会让我们进行辩论,到底让不让迟到的学生进教室。演讲无处不在,甚至买菜讲价也是一种演讲。”平时在家,孙影经常就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和爸爸进行激烈的辩论。
  刘钦同学说,大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课程。有的课程很多都想学,像《巧手做美食》这类,由于名额有限,最后只有以“石头剪子布”来决定胜负,总之这里的一切都充满着乐趣。
  在采访中,在看到预备年级学生不断进步的同时,我还看到学道分校可持续发展的优质教师队伍也在逐步成熟壮大。李华、徐溢蔓、杨芙蓉、潘晓辉、孙凌、罗华西、胥燕、符卫等一大批教有特色的教师脱颖而出。
  七中育才学道分校衔接教育课程持续深入推进,为成都市小初衔接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研究的样本。本报将持续关注。
  本版采写 程遥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没有相关新闻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教育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5428条
校园图片推荐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有神仙吗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