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西游记大战流沙河河这一章好在哪?

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对其中“十万八千里”这个数字与量词词组一定非常熟悉。它既是孙悟空一个筋斗云越过的距离,也是西天与中土的长径。这段路,唐僧走了足足14年才到。而且到大雷音寺取完真经时,正好5040天,离“一藏之数”5048还差8天。当然,这是以一年360日为单位计算的。这一点,原文里写的明明白白,毫无争议:“弟子当年领金旨向东土寻取经之人,今已成功,共计得一十四年,乃五千零四十日,还少八日”。那么这样考究一下:十万八千里,如果按照唐制来算的话,那么争议很大,有说一唐里等于今日540米的,有说一唐里等于450米左右的,难以确定,不妨就按照今日的度量衡计算。这样算的话,唐僧走了54000公里,平均每天只行进10.7公里,也就20里地出头。一般人的步速怎么也该也有个3-5公里/小时,一天走个几十公里也常见啊,更何况你唐僧还是骑马的呢?唐玄奘啊唐玄奘,你到底是去取经的,还是去一路游山玩水的?    有人会问:唐僧一路上不是经历八十一难了吗?行进速度会受影响啊。这个没错,但每次斩妖除魔其实都没花多少时间,一两天足矣。动作快的,像收伏猪八戒,消灭蟒蛇精,都是一晚就了事了。而事后,诸如什么三清观、陈家庄等地宴请唐僧一行则往往少则两三日,多则五六日,而在凤仙郡,四位取经人呆了半个月,在金平府甚至吃了一个多月,猪八戒还说什么“二百四十家大户都请,才吃了三十几顿饱斋”。亏得唐僧还是这四人中取经信念最坚定的,否则路上耽搁的时间只怕更长。    因此,就有许多人问了,为什么孙悟空不能用一个筋斗云把唐僧送到西天呢?书中给出的解释是唐僧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到雷音寺,方可得真经。在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里便有以下文字。  八戒道:“哥啊,既是这般容易,你把师父背着,只消点点头,躬躬腰,跳过去罢了,何必苦苦的与他厮战?”行者道:“你不会驾云?你把师父驮过去不是?”八戒道:“师父的骨肉凡胎,重似泰山,我这驾云的,怎称得起?须是你的觔斗方可。”行者道:“我的觔斗,好道也是驾云,只是去的有远近些儿。你是驮不动,我却如何驮得动?自古道,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象这泼魔毒怪,使摄法,弄风头,却是扯扯拉拉,就地而行,不能带得空中而去。象那样法儿,老孙也会使会弄。还有那隐身法、缩地法,老孙件件皆知。但只是师父要穷历异邦,不能彀超脱苦海,所以寸步难行也。我和你只做得个拥护,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这些苦恼,也取不得经来,就是有能先去见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经善与你我。正叫做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这些话听起来挺有理,不过还是不能服众。比如说,在第四十回《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归木母空》里,红孩儿变成七岁顽童在呼救,唐僧听了心有不忍,孙悟空便“让唐僧先行几步,却念个咒语,使个移山缩地之法,把金箍棒往后一指,他师徒过此峰头,往前走了,却把那怪物撇下,他再拽开步,赶上唐僧,一路奔山。”这个时候怎么就不谈“寸步难行”了?还有,为什么孙悟空等三人驾云驮唐僧就“重如泰山”,妖怪“扯扯拉拉”唐僧“就地而行”反而能成功?莫非妖精的法力比齐天大圣还大不成?    其实呢,不是这么回事。孙悟空所言,是有很深刻的科学道理的。筋斗云到底有多快?似乎书中并没有很明确的阐述。孙悟空的师父在传授“筋斗云”时是这样介绍的:“这朵云,捻着诀,念动真言,攒紧了拳,对身一抖,跳将起来,一筋斗就有十万八千里路哩!”对一个猴子来说,似乎“攒紧了拳,对身一抖,跳将起来,一筋斗”都不是太难的动作,一般1、2秒钟也就做完了。那么,就假设是2秒完成整套动作,筋斗云的也达到每秒27000公里的惊人速度,接近于光速的1/10。    根据相对论公式,速度加快,质量多少会增加一点,虽然在筋斗云那样的速度条件下,唐僧不可能重如泰山,但唐僧是个“白胖和尚”,假设其体重为60公斤,那么,最后算出的结果是唐僧体重将变成60.265千克。这个数字似乎不太惊人是不是?    事情自然不可能这么简单。每秒27000公里的速度实在是太可怕了,需知脱离银河系的第四宇宙速度最大也不过220千米/秒。孙悟空想脱离地球乃至太阳的引力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如果要他带着唐僧飞行,在一瞬间内这种速度就会要了唐僧的命。现代飞机的飞行员最多可以承受9g加速度,也就是可以承受9Mg的惯性力。因此现代火箭起飞时,工程上需要采用多级运载火箭,使得每级不超过5g,每级持续时间100秒至200秒左右,飞船返回时,重力加速度为5至9g,持续200秒左右。人的耐受限度,纵向3至4g;横向(从胸到背方向)可达7至8g,持续时间可到30秒。    假如孙悟空用筋斗云带着唐僧飞,只怕唐僧的骨骼都会粉碎。其实,以这么快的速度飞行,我都担心孙悟空的骨骼强度能不能承受住,当他落地或者想要拐弯时,那就更是莫大的考验了。    不过,筋斗云真的能有这么迅速么?其实未必如此。    在《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中,当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万寿山前时,有一段对话,现摘录如下。  沙僧道:“师兄,我们到雷音寺有多少远?”行者道:“十万八千里。十停中还不曾走了一停哩。”八戒道:“哥啊,要走几年才得到?”行者道:“这些路,若认二位贤弟,便十来日也可到;若认我走,一日也好走五十遭,还见日色,若论师傅走,莫想!莫想!”  我们得说,孙悟空对自己的速度还是有谱的,否则他怎么说“好走五十遭”,而不是六十乃至一百遭呢?因此,从这段话中,可以说基本上给出了筋斗云的大致速度,同时,也基本上给出了八戒与沙僧驾云的速度。    这里的“日”,是指白天,否则孙悟空就不会说“还见日色” 了。悟空说这话时,就算他们已经走了全程的10%,还剩下48600公里路程,再假设筋斗云的速度为一昼可飞行五十次。从书中的描述,当时的季节为春暖花开之际,按一昼12小时计算,翻一个筋斗约需14.4分钟,筋斗云的速度应至少为56.25公里/秒(202500公里/小时)。这个速度虽然没有最初的假设那么夸张,但也远远超过了16.7公里/秒的第三宇宙速度,孙悟空想飞出银河系是不成了,想冲出太阳系还没有问题。    在这种速度下,如果带着唐僧一起飞行,增加的重量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但是,加速度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由于我们不知道孙悟空得用多久才能加速到56.25公里/秒的速度,所以这个问题暂时忽略。当然我猜凡夫俗子的唐僧还是受不了的。    我曾一直在想,为什么孙悟空的飞行要叫“筋斗云”呢?后来才明白了,不是他愿意如此,而是必须如此。如果孙悟空是两脚一蹬地笔直向上飞,由于在空中他无所借力,安定性要出问题,就如同用手指顶住一只铅笔尾端,把它扔上天空,它就会不停翻转,而不会垂直上升一样。因此孙悟空还不如以自己翻筋斗的形式,借助陀螺原理来安定姿势。能想得这么深入,吴承恩的确是很有科学知识啊!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孙悟空依然得注意起跳方向,如果垂直向上的话,他可以在1秒钟内冲出平流层,不到20秒就可以让身边基本没啥空气了,然后会因为强大的惯性而飞往银河的彼方……    这样显然不对,所以孙悟空可能是先跳到空中,再对着目标方向翻筋斗。不过,方向一定要对准啊。因为如果想转弯的话,也还得受到强大的离心力,而且如果改变方向,陀螺的稳定作用也就不存在了。更何况,身在空中的孙悟空要怎样才能改变自己的方向呢?他又没翅膀,又没机翼,又没螺旋桨,又没喷射器……    更要命的是,孙悟空的筋斗云始终都是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那就必须面临空气动力学问题。大家都知道,飞机在空中超音速飞行,需要突破音障。然而突破了音障的飞机,会产生巨大的冲击波。这种冲击波的杀伤力可以击碎5000米外的玻璃,因此超音速飞机日常基本上都在1万米以上的高空飞行。就算如此,在空军基地旁的居民有时候还会给空军寄去玻璃震碎的赔偿单。冲击波的发生范围也很容易画,以1㎝为半径画一圆圈,从圆心向外画一直线,音速2倍就画2㎝长,3倍就画3㎝长……依此类推。从直线的端点向圆圈的两边各画一条切线,与圆圈相切。这两条切线的夹角,就是冲击波发生范围。孙悟空的飞行速度都已经高于大气中音速的200倍了,这冲击波怎么样都会砍到自己吧?当然,他是刀枪不入,不过如果他带着唐僧飞行的话……不过与唐僧比起来,孙悟空飞行路线下方的居民更倒霉啊!他每飞一次,行进路线下方必然被冲击波杀得墙倒屋摧,生灵涂炭。人畜就算不被冲击波直接斩首断足,也至少得鼓膜爆裂,七孔流血。他斩妖除魔时还需要什么金箍棒?用筋斗云在妖怪洞府上飞几圈足够了!    而且飞机在空中飞行还会遇到热障,飞行M数为2.0时,机头处的温度略超过100℃。而当M数等于3.0时,飞行器表面的温度则升至350℃左右,已超过了铝合金的极限温度,使其强度大大削弱。宇宙飞船和返回式卫星在重返大气层时,M数更高,它们的外表温度可达1000多度。而这已经超越了第三宇宙速度的筋斗云,我就不知道到底能高到多少度了。反正唐僧被烧成灰是没跑的,最后再算一下孙悟空同志落地时的情况。由于不知道孙悟空筋斗云到底飞多高,所以势能我们就不算了。大家都知道,低速运动的情况下,牛顿力学中物体的动能等于它的质量跟它的速度平方的乘积的一半。猿类中最大的大猩猩,体重可达275千克。估计孙悟空没那么重,假设他只有30千克。那么最后得出其动能为焦耳。47亿焦耳啊!里氏3级地震释放出的能量才不过20亿焦耳呢!虽然日常生活中的3级地震不大,但这是往地面垂直落下的力量,所以引发的地震是直传入地下深处,而且是上下跳动的纵波。这还没算从高处落下的势能,总之孙悟空一落地,自己就先别想站稳。如果他带着唐僧同志的遗骸(必然是遗骸)飞行,那么最后落地时的动量当然还要猛烈增长。    但是,真的只有这点能量么?我们是不是忘记了点什么?    对了,孙悟空随身携带着金箍棒啊!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也就是6750千克。虽然在陆地上,携带它也就是一辆轻卡搞定。但在筋斗云的情况下,这结果就非常可怕了,最后算出其动能00焦耳。十万亿焦耳!即使不考虑势能,也会因空气磨擦而约有40%以上变成热能,但60%能量落在地面上,仍然会引起接近6级的地震纵波。但是在此之前,高速运动的冲击波其实已经在地上冲出一个巨大坑洞了。还不止如此,即使假设只有5%的能量变成爆音,也能产生致人死命的噪声!    其实呢,还可以这样计算,1千克TNT炸药爆炸所产生的能量约为4.19×10的6次方焦耳。各位可以自己算算孙悟空这次筋斗云大致相当于多少吨TNT爆炸?与原子弹比起来又如何?    在这样的威力下,唐僧肯定是渣都不剩了。不过我还是相信孙悟空同志能经受得起。因为他可是有将两座大山抗在肩上,直到第三座山才压垮的力量与骨骼强度。虽然我没有查到这几座山的质量,不过筋斗云的这点能量明显是不能移山倒海的。这也可以解释孙悟空为什么刀枪不入了,连原子弹都扛得住,一般的刀枪算什么?    我们还没考虑到势能呢,结果就已经如此可怖。孙悟空现在陷入了两难困境。如果飞得低,虽然会减少势能,但筋斗云对地面造成的冲击波会加重;如果飞得高,虽然冲击波伤害减少,但落地时对地面的破坏会加大,该怎么办?而且,还需要考虑到能量守恒定律,孙悟空的这些能量不会凭空变出,他得在起飞处就获得能量。我们一日三餐摄取的能量约为6500千焦,照此计算,孙悟空一次筋斗云需要吃1650180天,也就是约4521年的饭才能飞起来……    而且,各位别忘了,孙悟空飞往远方后,还得翻筋斗回来的。离他落脚处最近,也最倒霉的,不就是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么?    孙悟空就分析到这里,他肯定不能携带唐僧飞行。所谓“重如泰山”等,只不过是个托辞,实在是因为唐僧受不了而已。那么,猪八戒、沙僧行么?    还是从那句“这些路,若认二位贤弟,便十来日也可到”算起,假设“十来日”是11天,那么猪八戒与沙僧的腾云驾雾速度也就是48600公里/11日/12时=368.18公里/小时,这也就是轻型飞机的速度。似乎由他们携带唐僧,唐僧还是会给风吹死……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难怪孙悟空大闹天宫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飞行速度相差太大,天兵天将遇上孙悟空绝对是打也打不到,追也追不上,只有干瞪眼了。    不过,身为天蓬元帅的猪八戒,还有一种特殊能力。在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里,唐僧有难,猪八戒到花果山去请孙悟空解救,从“约莫有三更时分”出发,“那呆子正遇顺风,撑起两个耳朵,好便似风篷一般”,到“太阳星上”时,“早过了东洋大海”,到了花果山。按说从花果山到西域也有个5000公里,三更时分是夜间11点,如果是早晨6点出太阳,那么这次猪八戒的飞行速度达到了1000公里/小时,与现代民航客机相当了。平流层的风速有时候并不低,瞬时风速可以达到数百公里/小时,果然不愧是“天蓬”,还真知道借助风力啊。    可是,为什么妖怪就能把唐僧摄走呢?原因很简单,只要我们分析以下事例,也就知道了。    话说唐僧被老鼠精看中,准备抓去成亲。唐僧被抓的时间是“二更时分,残月才升”,地点在黑松林附近,当地土地说妖精巢穴是在“正南下,离此有千里之遥”的陷空山无底洞。孙悟空是天明以后有一阵子才找到那里的。二更时分不过晚上九点,假设妖精拽着唐僧在天明回到洞中,又假设那天5点钟天就亮了,则妖精摄法的时速也不过62.5公里/小时,就当是唐僧坐了一路露天长途汽车,虽然受点罪,还是吃得消的。而且这个妖精还是修行多年,被李天王收为义女的,按理说,法力应该不错,其他妖精也不见得就会比她快多少。当然,那个一翅膀九万里,唯一能赶上孙悟空的大鹏除外。只是,似乎他也得烧成黑色才是……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楼主,如果不是抄的,那辛苦你了。
  你忘了一件事: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太上老君说过,大圣若是再耽搁下去,恐怕小和尚就要生出来了。
  翻过八宝山没问题
  两个和尚牵着猪耍着猴,偷渡到印度,佛祖说,你们怎么走这么长时间。唐僧答道--------杀怪练级,你个笨蛋这都不知道。佛祖说带U盘了吗,没带的话经书可以Email到大唐。唐僧返回大唐,靠--网速太慢,又得杀怪练级到西天一趟O(∩_∩)O  
  这是科学PK文学?
  楼主啊,你让人怎么说你呢?你说的3-5公里/小时是一切都在理想条件下能达的,我问你,如果在路上迷路上兜圈子呢你怎么算?如果遇上特大暴雨山洪暴发了怎么算?如果路上生病了要不要停下来?如果......
  太认真看小说的后果!    
  认真1+1
  曾经在舞文看过一个人的贴,名字就叫读书要仔细,是不是楼主你啊
  强帖留名
  这个得看他前一天晚上有没DFJ!  
  不过,现实当中,历史上的玄奘的确走了太多的年头。  而他从印度返回,则快得多。  他携带那么多的经书返回,按道理应该更为困难才对。  历史记载也让人困惑。
      LZ强人    
  我被LZ认真、严谨、务实的态度所折服!
  楼主这样的精神完全可以去搞科研了,相信会有所突破的!
  考虑到能量守恒定律,孙悟空的这些能量不会凭空变出,他得在起飞处就获得能量。我们一日三餐摄取的能量约为6500千焦,照此计算,孙悟空一次筋斗云需要吃1650180天,也就是约4521年的饭才能飞起来……    这个不正确,孙悟空的能量来源肯定不是来自普通的生化反应,我认为肯定是体内有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做为能量源
  从楼主身上看到了当代中国科学的希望!
  作者:黄蛋蛋 回复日期: 21:56:34 
    考虑到能量守恒定律,孙悟空的这些能量不会凭空变出,他得在起飞处就获得能量。我们一日三餐摄取的能量约为6500千焦,照此计算,孙悟空一次筋斗云需要吃1650180天,也就是约4521年的饭才能飞起来……        这个不正确,孙悟空的能量来源肯定不是来自普通的生化反应,我认为肯定是体内有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做为能量源  ========================================================  对呀,甚至可能是那神秘的暗能量
  孙悟空是体制下的怪胎,就像一只狗。  一只狗翻一圈能有多远?再远也在体制的手掌心里面。
  .......啊
  露珠湿沙壁,暮幽晓寂寂
  楼主真是吃饱了撑的,没看见每次电视台播放的时候都有几个大字吗?本故事纯属虚构!  真是闲的蛋疼了,没事和吴承恩没准是撒了尿不洗手写出来的西游记叫什么劲呢?
  楼主,如果不是抄的,那辛苦你了。  
  楼主就是传说中的民科吧。。。
  嗯,咳咳,楼主,有那么一点错误啊,孙悟空跳,也只会跳到九重天呐,没有宇宙的说
  作者:冬蛇 回复日期: 21:27:29 
    不过,现实当中,历史上的玄奘的确走了太多的年头。    而他从印度返回,则快得多。    他携带那么多的经书返回,按道理应该更为困难才对。    历史记载也让人困惑。  =======================================  第一次出国嘛,肯定会走些冤枉路的。。说不定在俄罗斯哈萨克阿富汗绕了好几圈才绕到天竺,回来的时候有地图就快多了。
  分析得好,就却LZ这种研究人才。从速度,能量,噪声,以及他能量来源进行系统分析。好!
  嘿嘿,挺有意思的
  楼主闲着蛋疼
  一般人的步速怎么也该也有个3-5公里/小时,一天走个几十公里也常见啊,更何况你唐僧还是骑马的呢?唐玄奘啊唐玄奘,你到底是去取经的,还是去一路游山玩水的?    
 这样显然不对,所以孙悟空可能是先跳到空中,再对着目标方向翻筋斗。不过,方向一定要对准啊。因为如果想转弯的话,也还得受到强大的离心力,而且如果改变方向,陀螺的稳定作用也就不存在了。   ===================================================  
LZ你有病啊?你也说了筋斗云是直线的,怎么就想不到走路能走直线么?猪头!没听说过望山跑死马这句话?几十米宽的河如果找不到摆渡的还不知要走多久才能走到对岸呢。
  :“这朵云,捻着诀,念动真言,攒紧了拳,对身一抖,跳将起来,一筋斗就有十万八千里路哩!”对一个猴子来说,似乎“攒紧了拳,对身一抖,跳将起来,一筋斗”都不是太难的动作,一般1、2秒钟也就做完了。那么,就假设是2秒完成整套动作,筋斗云的也达到每秒27000公里的惊人速度,接近于光速的1/10。  ====================================================       
猪头!就如你所说2秒完成动作,可是那是“跳将起来”,筋斗还没开始呢,你怎么就认为他2秒完成了?
  看的累
不过用心了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名著阅读——西游记——分回目练习(1-2回).doc1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本文档已强制全文免费阅读,若需下载请自行甄别文档质量。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名著阅读——西游记——分回目练习(1-2回).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名著阅读――西游记――分练习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1、在《西游记》中,世界分为哪四大部洲?
2、东胜神洲的海外有个什么国家?这个国家靠近大海的地方有座什么山?
3、请把“美猴王”这一称呼的由来,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4、孙悟空辞别众猴,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希望学到什么?
5、孙悟空在哪大部洲拜谁为师?请概括“孙悟空”名字的由来。
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
1、菩提祖师在孙悟空头上敲了几下?这有什么意图?孙悟空领悟到了吗?由此,你觉得
孙悟空是个怎样的人?
2、孙悟空从菩提祖师身上学什么来“躲避三灾之法”?
3、师父为什么赶走孙悟空?你怎样看待他师父的这种做法?
孙悟空去修行后,是谁欺负了他的“子孙们” 名著阅读――西游记――分练习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
1、孙悟空到哪里借了“如意金箍棒”?试概括“金箍棒”的来历和特点。
2、孙悟空结交了哪七个弟兄?他喝醉后,睡觉时,被索魂的人套到哪里去了?在那里他
干了什么事?请简要概括出来。
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
1、孙悟空被招到天庭,封了一个什么职务?你觉得天庭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孙悟空返回花果山后,要天庭封他什么职务?
天庭派了哪些人来与他战斗?结果怎样?
4、联系第三章,你觉得“太白金星”是个怎样的人?
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1、玉帝让孙悟空在天庭干什么工作? 2、孙悟空在天宫里干了哪些坏事?你如何看待他的这一行为? 3、玉帝派了哪些人到花果山去捉拿他?
名著阅读――西游记――分练习
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1、观音菩萨推荐谁来捉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中考名著阅读(西游记)_百度文库
中考名著阅读(西游记)
中考名著阅读《西游记》
一、作品简评 吴承恩(明代小说家)的经典小说《西游记》是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而成的。作品借助编撰的神话人物和神话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渴望改变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思想。
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小说想象大胆,构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塑造方法,创造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不朽的艺术形象。
《西游记》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相结合,开启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这一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
二、名著梗概 全书情节可分为四部分:第一,从第一回到第七回,叙述孙悟空出生、求仙得道、大闹“三界”;第二,从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描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的故事,交代取经缘起;第三,从第十三回到第九十九回,描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唐僧西行,路遇八十一难,但在佛力的支持下,由八戒、沙僧协助孙悟空保护唐僧,一路斩妖除怪,安达西天,取得真经;第四,第一百回为全书的结尾,描写师徒四人取经回到东土,都得道成为真佛。
三、人物性格简析
孙悟空,相关故事情节:勇闹水帘洞,闹龙宫,闹地府,大闹天宫,囚禁五行山,大闹黑风山,云栈洞收八戒,神化引婴儿,大闹五庄观,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留名三清观,显法车迟国,大闹金兜洞,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计盗紫金铃,三探无底洞,大战青龙山性格特点:无所畏惧,除恶务尽,重情重义,机智过人,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正直无私,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喜欢搞恶作剧。
唐僧,相关故事情节:秉诚建大会,浮屠山受心经,四圣试禅心。恨逐美猴王,有灾沉水宅,女儿国逼婚,路阻火焰山,木仙庵谈诗,朱紫国论前世,黑松林逢魔,供状玄英洞,灭法国受阻,地灵县斋僧。性格特点:心地善良,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立场坚定,勇往直前,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猪八戒,相关故事情节:天庭戏嫦娥,被贬投猪胎,高老庄招亲,半山开路,大战流沙河,承恩转山林,义激美猴王,四圣试禅心,助力败魔王,忘形濯垢泉,大战青龙山。性格特点:忠勇善良,战斗勇猛,知错能改,淳朴憨厚,吃苦耐劳,好吃懒做,见识短浅,贪恋女色,贪小便宜,耍小聪明,爱挑拨是非。
沙僧,相关故事情节:失手打破琉璃盏,被贬流沙河,大战流沙河,大战黄袍怪,大战青龙山。性格特点:取经意志坚定,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偶尔犯错,但知错能改。
白龙马,相关故事情节:纵火烧宝珠,被贬鹰愁涧,化身白马,刺杀黄袍怪。性格特点:任劳任怨,不辞劳苦,赤胆忠心,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如来佛祖,相关故事情节:收服孙悟空,辨识六耳猕猴,收服大鹏雕,惩罚乌鸡国。性格特点:法力无边,权力无限,出尔反尔,徇私情,有时缺少尊神风范。
观音菩萨,相关故事情节:寻找取经人,设置磨难,鹰愁涧收服小白龙,收服熊罢怪,流沙河点化沙和尚,五庄观医活人参果,火云洞智取红孩儿,捉拿灵感大王,麒麟山招回赛太岁,灭法国化身传信。性格特点:心存仁爱,大慈大悲,普救众生,法力无边,手段高强。
太上老君,相关故事情节:金刚琢打孙悟空,三昧真火炼悟空,取经途中设险阻,收服小童,收服青牛。性格特点:位列仙班,处处维护天庭利益,道行深厚,法力无边,脾气随和,与世无争,胆小怕事,吝啬小气,滑稽可笑。
二郎真君,相关故事情节:大战孙悟空,助悟空打败九头怪。性格特点:武艺超群,法力深厚,讲义气,重情义。
红孩儿,相关故事情节:骗取唐僧,擒八戒,战悟空,不敬观世音。性格特点:武艺高强,拥有喷烟吐火的法力;奸诈阴险,富有智谋;顽劣凶残,胆大妄为。
铁扇公主,相关故事情节:掌管芭蕉扇,扇走孙悟空,假扇骗悟空,献扇救夫。性格特点:狡猾奸诈,具有强烈的复仇意识,倔强泼辣,温柔多情,富有人情味。
四、主要情节
1.美猴王出世
花果山顶石头崩裂出的石卵,化为一个石猴,它眼里射出的两道金光惊动了玉皇大帝。石猴行动敏捷,心机灵巧。老猴提出谁有本事钻进山洞可拜它为王的建议。石猴紧闭双眼纵身跳进瀑布,他发现里面有石锅、石灶、石碗、石床、石凳等,是一个极佳的安身之地。众猴伏地拜石猴为王,号称美猴王。
2.灵台山遇仙
猴王为求长生不老,在樵夫的指点下,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找须菩提祖师学艺。祖师给他取名,姓孙,名悟空,把七十二变的口诀和筋斗云的口诀传授给了悟空。后来悟空因在师兄弟们面前表演七十二变,惊
贡献者:lironer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戒大战流沙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