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 神话 含义尼号意味着啥·含义

后使用我的收藏没有帐号?
所属分类: &
查看: 12|回复: 1
泰坦尼号有什么里程碑的作用
泰坦尼号有什么里程碑的作用
点这里&&&&
S6泰坦的最新天赋符文出装攻略介绍,想玩泰坦的可以看看。
指尖每日首次回帖可以赚5金币()收起回复展开回复
点这里&&&&
玩大圣王手游赢取丰厚大奖!《社会学理论》试题库
1.K(&&&&& )
&&&& A.&&&&&&& B.&&&&&&& C.&&&&&&& D.
2.(&&&&& )
&&& A.&&&&&&& B.&&&&&&& C.&&&&&&& D.
3.(&&&&& )
& &A.&&&&&&&&&&&&
&& C.&&&&&&&&&&&&&&
&& A.&&&&&&&&
&& C.&&&&&&&&&&
&& A.&&&&&&&&
&& C.&&&&&&&&
&& A.&&&&&&&&&
&& C.&&&&&&&&&&&
&& A.&&&&&
&& A.&&&&&&
A.&&&&&&&&&&&&&&&&&&&&&&&&&&& B.
C.&&&&&&&&&&&&&&&&&&&&&&&&&&& D.
A.210&&&&&&&&&&&&&&&&&&&& B.220
C.230&&&&&&&&&&&&&&&&&&&& D.240
11.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12.再社会化主要是指对(& )
A.未成年人&&&&&&& B.成年人&&&&&&&&&
C.离轨和犯罪者&&& D.老年人
13. 一组相互依存的角色形成一个(& )。
A.理解角色&&&&&&&&&
B.领悟角色&&&&&&& C.期望角色&&&&&&& D.角色集
14.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
A.社区&&&&&&&&&&&&&
B.群体&&&&&&&&&&&
C.家庭&&&&&&&&&&&
15.具有规模小,面对面交往,认同感强等特征的群体是(& )
A.内群体&&&&&&&&&&&
B.成员群体&&&&&&& C.首属群体&&&&&&& D.大群体
16. (& )是一种公开的对抗性行为方式,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团体以压倒对方为目的的社会行为.
A.竞争&&&&&&&&&&&&&
B.战争&&&&&&&&&&&
C.冲突&&& &&&&&&&&D.调适
17.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的控制,称(&
A.制度化控制&&&&&&& B.非制度化控制&&& C.外在控制&&&&&&& D.内在控制
18.按照流动的参照物划分,社会流动可分为(& )
A.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
B.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
C.结构性流动和自由流动&&&&&&&&&&&&&&
D.向下流动和向上流动
19.要求公民遵守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社会规范应属于(& )的内容。
A.政治社会化&&& B.性别角色社会化&&& C.技能社会化&&& D.行为社会化
20.首先提出“社会学”一词的是(& )
A.孔德&&&&&&& B.斯宾塞&&&&&&&&
C.韦伯&&&&&&& D.马克思
21.“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 )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
A.《实证政治体系》&&&&&&&&&&&&&
B.《实证主义问答》
C.《实证哲学教程》&&&&&&&&&&&&
D.《实证主义手册》
22.(&& )对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外显功能”与“潜在功能”、“正功能”与“反功能”两对概念。
A.默顿&&&&&&&&&
B. 齐美尔&&&&&&&&&
C.帕森斯&&&&&&&&&
D. 迪尔凯姆
23.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存在。这种观点属于( &&)。
A.功能主义&&&&&&&&&&&&&&&&&&&&&
B.社会唯实论
C.冲突理论&&&&&&&&&&&&&&&&&&&&&
D.社会唯名论
24.再社会化主要是指对(& &)的社会化。
A.未成年人&&&&&&&&&&&&&&&&&&&&&
C.离轨和犯罪者&&&&&&&&&&&&&
&&&&D.老年人
25.要求公民遵守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社会规范应属于(& &)的内容。
A.政治社会化&&&&&&&&&&&&&&&&&&&
B.性别角色社会化
C.技能社会化&&&&&&&&&&&&&&&&&&&
D.行为社会化
26.美国社会学家(&& )是拟剧论的创始人,著有《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等书。
A.E.戈夫曼&&&&&& B.乔治·米德&&&&&&& C.库鲁默&&&&&&&&
27.下列不属于社会学意义的社会群体的是(& &)。
A.游伴群&&&&&&&&&&
B.消费者协会&&&&&&&&&
C.候车群&&&&&&&&&&
28.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 &)。
A.工业化&&&&&&&&&
B.经济发展&&&&&&&&&&&&
C.农业发展&&&&&&& D.服务性发展
29.以下不属于社会变迁的内容的是(&& &)。
A.自然环境&&&&&&& B.组织结构&&&&&&&&&&
C.生活方式&&&&&&& D.社会基本结构
30.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的控制,称(&
A.制度化控制&&&&& B.非制度化控制&&&&&&& &C.外在控制&&&&&&& D.内在控制
31.反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
A.迪尔凯姆、斯宾塞&&&&&&&&&&&&&&&&
B.迪尔凯姆、孔德
C.韦伯、孔德&&&&&&&&&&&&&&&&&&&&&&
32.社会学回答社会“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这是社会学的(
A.描述功能&&&&& B.解释功能&&&&&&&&
C.预测功能&&&&&&&&&&&
D.规范功能
33.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是文化的( &&)。
A.社会整合功能&&&&&&&&&&&&&&&&&&&&
B.反向功能
C.混合功能&&&&&&&&&&&&&&&&&&&&&&&&
D.社会导进功能
34.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社会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 )。
A.文化边际&&&&&&&&&&&&&&&&&&&&&&&&
B.文化堕距
C.文化震惊&&&&&&&&&&&&&&&&&&&&&&&&
D.文化失调
35.一个人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与他所要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差异现象,在社会学上称为(&& )。
A.角色建设&&&&& B.角色距离& &&&&&&C.角色冲突&&&&&&&&&&&&
D.角色不清
3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 &)对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性。
A.大众传媒&&&&&&&&&
B.家庭&&&&&&&&&
C.阶级&&&&&&&&&&&
D.同辈群体
37.只有两对或两对以上异代夫妇而没有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类型是(& &&)。
A.联合家庭&&&&&&&&&&&&&&&&&&&&
B.主干家庭
C.核心家庭&&&&&&&&&&&&&&&&&&&&
D.残缺家庭
38.下列属于社会学关于社会设置的研究内容的是(  )。
A.学校的考勤制度&&&&&&&&&&&&&&&&&&
B.学校的校规
C.考试纪律&&&&&&&&&&&&&&&&&&&&&&&&
D.教育制度
39.下述判断中,(  & )不是非正式群体结构的特点。
A.它是个人基础上的一种人际关系
B.它具有不固定的目标或任务
C.它具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
D.它没有自己的领袖
40. “社会控制”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学概念,最早提出者是(&&& &)。
A.罗斯&&&&&&&&&&&&
B.吉登斯&&&&&& C.米尔斯&&&&&&&&&&&
41.《实证哲学教程》的作者是(&& &)。
A.孔德&&&&&&&&&
B.斯宾塞&&&&&&&&&&
C.韦伯&&&&&&&&&&&
42.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代表是(  &)。
A.韦伯、斯宾塞、齐美尔&&&&&&&&&
B.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
C.狄尔泰、韦伯、库利&&&&&&&&&&&
D.孔德、斯宾塞、韦伯
43.社会学的(&& &)功能是指提示社会事件和状态将是怎样的。
A.描述性 &&&&&&&B.解释性
&&&&&&&&&&C.预测性
&&&&&&&&&&&&&D.规范性
44.文化空间分布的最小单位是( &&&)。
A.文体区域&&&&&&&&&&&&&&&&&&&&&
B.边际文化
C.文化区&&&&&&&&&&&&&&&&&&&&&&&
45.社会上中青年与老一代之间在思想、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之间的差异称为(  )。
A.代差&&&&&&&&&
B.隔阂&&&&&&&&&
C.合理行动&&&&&&&&&
D.非合理行动
46. 家庭成员、邻里、朋友是属于(   )。
A.次级群体&&&&&&&&&
B.初级群体&&&&&&&&&&
C.正式群体&&&&&&&&
47. 由一对夫妇未婚子女生活的家庭是(&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断代家庭
48.人们有意识地建立起来旨在达成特定目标的社会单元称为(  )。
A.社会组织&&&&&&&&
B.社会群体&&&&&&&&&&
C.社会行动&&&&&&&&
D.社会制度
49.一般认为,社区概念由(&& &)提出。
A.德国藤尼斯&&&&&&&&&&&&&&&&&
B.美国帕克
C.美国林德&&&&&&&&
&&&&&&&&&&&D.法国迪尔凯姆
50.高素质人口的数量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在缩小,而低素质人口所占比例在扩大,这就是人口素质的(&& &)现象。
A.失衡&&&&&&&&&&
B.不和谐&&&&&&&&&&&&&
C.不相称&&&&&&&&&&
51.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 &)。
A.社会动力学&&&&&&& B.社会静力学&&&&&&& C.社会进化论&&&&&&& D.社会发展论
5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53.库利将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从自我概念称为(&& )。
A.主我&&&&&&&&&&&
B.客我&&&&&&&&&&
C.镜中我&&&&&&&&&&&
54. (&& &)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A.理解角色&&&&&&& B.领悟角色&&&&&&
C.期望角色&&&&&&&&&
55.社会学意义上的小群体的成员数目一般不超过(& &)人。
A.50&&&&&&&&&&&&&
B.20&&&&&&&&&&&&
C.30&&&&&&&&&&&&&&&
56.社会学上把子女离家只有老两口的家庭称为(&& )。
A.主干家庭&&&&&&&&&&&&&&&&&&&&&&&
B.空巢家庭
C.核心家庭&&&&&&&&&&&&&&&&&&&&&&&
D.断代家庭
57.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关系叫 (& &)。
A.社会体系&&&&&&&&&&&&&&&&&&&&&&&
B.社会制度
C.社会结构&&&&&&&&&&&&&&&&&&&&&&&
D.经济体制
58.我国城市系统金字塔的底部是(&& &)。
A.特大城市&&&&&& B.大城市&&&&&&&&
C.中等城市&&&&&&&&&
59. 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的(&& )认为,非物质文化的变迁快于物质文化的变迁,因而出现文化失调,产生社会问题。
A.社会冲突论&&&&&&&&&&&&&&&&&&&&&&
B.社会整合理论
C.价值冲突理论&&&&&&&&&&&&&&&&&&&&
D.文化堕距论
60.按照联合国的有关规定,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 ),该国的人口便属“老年型”人口。
A.5%&&&&&&&&&&&
B.6%&&&&&&&&&&&&
C.7%&&&&&&&&&&&&&&&
1.(&&&&&&&&&&&&
&& A.&&&&&&&&&&
B.&&&&&&&&&&
&& D.&&&&&&&&&&
2.(&&&&&&&&&&&&
&& A.&&&&&&&&&&
3.&&&&&&&&
&& A.&&&& B.&&&&& C.&&&&& D.&&&&&&&&&&
4.&&&&&&&&
5.&&&&&&&&
&& A.&&&&&&
B.&&&&&& C.&&&&&&&&
D.&&&&&&&&
6.&&&&&&&&
A.&&&&&&&&& B.&&&& C.&&&&& D.
7.&&&&&&&&
A.&& B.&&& C.
D.&&&&&&&&&&&&
A.&&&&&&&&&&
B.&&&&&&&&&
D.&&&&&&&&&&
9.&&&&&&&&
&& A.&&&&&&&&&
B.&&&&&&&&&
D.&&&&&&&&&&
10..&&&&&&&&
&& A.&&&&&&&&&
B.&&&&&&&&&
D.&&&&&&&&&&
11.下列不属于社会组织的有(  
A.家庭&&&&&&& B.伙伴&&&&&
C.企业&&&&&&& D.军队&&&&&&&&
E.学校里的班级
12.集合行为的特点是(  
A.人数众多&&&&&&
B.无组织&&&&&& C.不稳定&&&&&&& D.非常规&&&&&&& E.自发性
13.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有(  
A.有一种或数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情况
B.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的社会生活
C.这种失调引起了社会多数成员的注意
D.必须运用社会力量才能予以解决
14.越轨行为包括(  
A.违法行为&&& B.违章行为&&& C.违规行为&&&&&
D.适应性行为&&&&&& E.从众行为
15.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有(   )。
A.环境&&&&&&&&&&&&&&&
B.人口&&&&&&&&&&&&&
C.社会制度&
D.社会价值观念、生活方式&&&&&&&&&
E.科学技术
16.以下属于发展社会化的是 (&&&&&& &)。
A.幼儿学说话
B.成年人工作后再深造读研
C.父母向孩子学习用电脑
D.职工接受职业培训
17.社会设置的显著特征包括(   )。
A.可重复性&&&&&&
B.集体性约束&&&&&&& C.自我维护性&&&&&&&&
D.不稳定性
18. 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原因有(  & )。
A.历史包袱沉重
B.建国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C.现行计划生育政策还不完善
D.人口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调
19.韦伯的“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进行分层的三个角度是(   )。
A.经济&&&&&&&&
B.声誉&&&&&&& C.年龄&&&&&&&&
20.社会互动的类型有(  
A.合作&&&&&&& B.竞争&&&&&&& C.冲突&&&&&&& D.强制&&&&&&&&&&
E.顺从与顺应
21. 越轨行为包括(  & )。
A.违法行为
B.违章行为
C.违规行为
D.适应性行为
E.从众行为
22.迪尔凯姆将社会整合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分别是(  &
A.有机团结&&&&&&&&
B.礼俗社会&&&&&&&&&&
C.法理社会&&&&&&& D.机械团结
23.文化按其内在结构可分为(  &
)三个层次。
A.文化特质&&&&&&&&
B.文化丛&&&&&&&&
C.文化模式&&&&&&&&
24.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三部分,分别是(  &
A.本我&&&&&&&&&&&&
B.客我&&&&&&&&&
C. 自我&&&&&&&&&&&&&
25.工作单位对个人社会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
A.建立以职业为纽带的基本社会关系
B.使人的社会化呈现出鲜明的职业特色
C.职业影响人们的社会威望和价值观念
D.工作过程是调适、学习过程
E.培养组织纪律性和竞争、协调意识
26.不属于集合行为的特点是(  & )。
A.人数有限&&&& B.有组织&&&&&
C.不稳定&&&& D.非常规&&&&&
27.影响群体行为的内部因素主要有(  & )。
A.群体目标&&&
B.群体规范与压力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意识
28.现代形式的组织结构有(  & )。
A.矩阵制&&&&&&&&&&
B.直线职能参谋制
C.事业部制&&&&&&&&
D.职能制&&&&&&&&
29.社会设置的构成要素有(   )。
A.社会价值观&&&&&&&&&&&&&
B.社会规范体系
C.权威与地位结构&&&&&&&&&
D.社会机构与设施
30.影响人们获得社会地位的个人自致条件有(   )。
A.家庭出身&&&&&&&&&&&&&&
B.个人成就
C.亲属关系&&&&&&&&&&&&&&
D.工作经验
31.社会学的主要特征有(  & )。
A.整体性&&&&&& B.综合性&&&&&
C.实证性&&&&&& D.应用性&&&&&&
32.人口的社会构成包括(   )。
A.民族构成
B.家庭构成
C.宗教信仰构成
D.文化教育程度构成
E.职业和行业构成
33.社会学界对个人社会化研究的角度有(  & )。
A.文化的角度
B.个性发展的角度
C.历史的角度
D.社会结构的角度
E.整体的角度
34.角色扮演通常要经历的3个阶段是(  & )。
A.对角色的期望&&&&&&&&&&&&&
B.领悟角色
C.对角色的实践&&&&&&&&&&&&&
D.对角色的建设
35.关于群体的论述,正确的是(  & )。
A.个人的简单相加
B.社会关系的实体
C.人类生产的基本场所
D.人们社会生活的具体单位
E.社会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36.社会组织的特征有(   )。
A.具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
B.内部有周密的劳动分工和权力分配
C.存在一个或数个权力中心
D.组织成员经常变更
37.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开放的社会分层结构的特点(   )。
A.人们的社会地位是根据种族、性别、家庭背景等一些特征决定的
B.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机会是平等的
C.社会流动性大大增强了
D.消除了一切人身依附关系和社会流动中的制度性障碍
E.地位的获得是以个人的才能与成就为条件的
38.影响人们获得社会地位的个人先赋条件有(   )。
A.家庭出身&&&&&&&&&&&&&&&&&&&&&
B.个人成就
C.亲属关系&&&&&&&&&&&&&&&&&&&&&
D.工作经验
39.城市化水平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取决于(  & )。
A.新建城市的兴起
B.农业发展水平
C.城市工业与服务业的就业增长
D.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程度
E.人口的机械增长
40.舆论控制属于(  & )。
A.制度化控制
B.非制度化控制
C.外在控制
D.内在控制
E.微观控制
41. 社会的基本功能有(  & )。
A.整合功能&&&&& B.交流的功能&&&&&
C.导向的功能&&&&& D.继承和发展的功能
42.个人社会化的结果包括(  & )。
A.获得人格和自我
B.培养社会角色
C.满足情感需求
D.实现文化转移
E.完成世代交替
43.社会化的社会主体有(&&&&&&& )。
A.家庭&&&&&&&&&&&&&&
B.同龄群体&&&&&&&&&&&
C.学校&&&&&&&&&&&&
D.大众传媒& &&&&&&&&&E.社区&&&&&&&&&&&&&&
44.角色失调常见情况有(  & )。
A.角色冲突&&&&&&&&
B.角色不清&&&&&&&&&&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45.下述判断中,(  & )是非正式群体结构的特点。
A.它是个人基础上的一种人际关系
B.它具有不固定的目标或任务
C.它具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
D.它没有自己的领袖
46.下列属于社会组织的有(  & )。      
A.家庭&&&&& B.民族&&&&&
C.企业&&&&& D.军队&&&&&
E.学校里的班级
47.建国初期,我国社会包括哪些基本阶级(  & )。
A.小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知识分子
D.工人阶级
E.农民阶级
48.中国农村社区的特点是(   )。
A.是政治中心和社会管理中心
B.是人口和社会活动高度聚集的场所
C.社会组织复杂
D.社区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E.社区文化有地方特色和传统特色
49.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有( 
A.经济与社会生产力&&&&&&&&
B.自然环境&&&&&&&&&
C.社会制度与社会价值观念&& &&D.人口&&&&&&&&&&
&&&&&&&&&&E.科学技术
50.下列属于软控制的有(   )。
A.法律、纪律
B.风俗、伦理
C.政权、规章
51.迪尔凯姆的主要社会学贡献,涉及到以下哪几个方面(  & )。
A.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B.个人与社会
C.理想类型
D.功能分析
E.三阶段法则
52.下列哪些属于文化传播的媒介?(  & )。
A.旅游者&&&&&& B.火车&&&&&
C.电话&&&&& D.报刊&&&&&&&&
53.下面哪些属于再社会化(  &
A.学生在大学里学习专业知识&&& &&&&&&&&&&&
B.罪犯入狱接受改造
C.父母向孩子学习如何上网&&&&&&&&&&&&&&&&
D.新兵入伍学习适应军队生活
54.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简括为(  & )。
A.技能社会化
B.政治社会化
C.行为社会化
D.性别角色社会化
55.下列行为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
A.“追星族”对影视偶像的盲目崇拜
B.口渴想喝水
C.过度疲劳时产生幻觉
D.受到伤害时对对手进行报复
E.小学生受到老师表扬后更加努力学习
56.家庭成员、邻里、朋友是属于(  & )。
A.次级群体&&&&&&&&&&&&&&&&&&&&&&&&&
B.初级群体
C.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
57.在韦伯看来,科层制是根据合理化原则组织的,它的特征包括(  & )。
A.稳定的职务等级
B.严格规定的职务权限
C.固定的薪金报酬
D.有个人自由并仅仅听命于公务上的职责
E.服从严格而统一的工作纪律和监督
58.常用的分层标准有(   )。
A.收入&&&&&&&&
B.职业&&&&&&& C.教育程度&&&&&&& D.权力
59.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有(  & )。
A.有一种或数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情况
B.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的社会生活
C.这种失调引起了社会多数成员的注意
D.必须运用社会力量才能予以解决
60.下列属于硬控制的有(   )。
A.法律、纪律
B.风俗、伦理
C.政权、规章
6.社会控制
7.社会变迁
8.自致角色
9.首属群体
10.社会分层
11.再社会化
12.次级群体
13.角色失调
14.社会越轨
15.社会解体
16.文化堕距
17.社会角色
18.集合行为
20.社会不平等
21.文化震惊
22.社会设置
23.社会整合
24.发展社会化
25.角色距离
26.参照群体
28.社会地位
29.角色建设
30.社会互动
6.简述个人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7.简述社会角色冲突的基本形式,并分别举例说明。
8.简述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初级社会群体的变化?
9.简述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0.组织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有哪些作用?
11.试比较合作和竞争这两种社会互动类型的特点。
12.简述初级群体的特点。
13.简述科层制的含义。
14.二人关系中的互动与三人关系中的互动有什么异同?
15.请举例说明什么是发展社会化和再社会化。
16.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关系。
17.米德的“自我”概念中“主我”与“客我”的区别与联系。
18.简述教育设置在社会发展中的显功能。
6.发展社会化和再社会化是一回事。
7.家庭属于初级群体。
8.文化就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
9.城市化就是从农村搬到城市居住。
10.角色失调即角色冲突。
11.学校是唯一的专门社会化机构。
12.转型期我国初级群体得到加强。
13.文化边际地带都发展很快,如中国的沿海城市。
14.人数众多的行为就是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
15.社会现代化就是“西方化”或“欧洲化”。
比较题(每题5分,共20分)
1.比较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异同之处。
2.比较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的异同之处。
3.比较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和马克斯·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模式。
4.比较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异同之处。
5.比较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
6.比较虚拟社区和实在社区
7.比较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8.比较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9.比较社区和社会。
10.比较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
11.比较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12.比较社会互动的两种类型:竞争和冲突。
4.联系中国实际,谈一谈学习和研究社会学的基本意义。(10分)
5.试述影响社会流动的基本因素。(10分)
6.请先阅读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1942年4月15日清晨,世界上最大的客轮、行家们号称为不可沉没之船的“泰坦尼克号”在它的首航途中沉没在冰山林立的北大西洋中。《泰坦尼号》这部好莱坞电影,因再现了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悲剧性奇迹而风靡全球。
根据资料记载,泰坦尼克号沉没历时三个小时。由于救生船不够,人们在逃生的时候恪守了“妇女儿童优先”的社会规则,使得69%的妇女和儿童幸免于难,而逃过死亡的男士只有17%。不过,人们也注意到,住在头等舱的都是有钱人,住在二等舱的主要是中产阶级职员和商人,住在三等舱甚至更低舱位的主要是移民美国的普通人和贫穷移民。如果按照舱位来计算逃生率,头等舱是60%,二等舱是44%,三等舱及以下是26%。而且头等舱的男士的逃生率比三等舱的儿童还要高。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社会现象?试用所学的社会学知识来分析这种社会现象。(11分)
7.试从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下列资料的看法。(12分)
“一个国家土地优良就自然地产生依赖性。乡村的人是人民的主要部分;他们不很关心他们的自由;他们很忙,只是注意他们自己的私事。……因此,土地肥沃的国家常常是‘单人统治的政体’,土地不太肥沃的国家常常是‘数人统治的政体’;这有时就补救了天然的缺陷。……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 (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8.请以家庭为例分析和说明社会转型期初级群体的发展趋势。(13分)
9.试用米德的社会化理论对下列资料进行分析解释:一个3岁的小女孩根据妈妈的要求将玩具和糖果与自己的哥哥分享,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她走出家门,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游戏时,她逐渐学会了根据游戏规则来进行游戏活动。(13分)
10.运用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对下列行为进行分析,并讨论合理行动和非合理行动的社会意义。(11分)
A.祈祷、忏悔等宗教行为
B.母亲因为生气而严厉地教训孩子
C.清明节为已故的亲友扫墓
11.当代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你最关注的是什么问题?请用所学的社会学知识分析该问题。(12分)
13.结合你所学的社会学理论,谈谈你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怎样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13分)
1.C && 2.B & 3.B &
4.C && 5.D&&& 6.C & 7.D &
8.B & 9.C&&& 10.C
11.B &&&&12.C&
&&13.D &&&14.C &&&&15.C &&&16.C &&&17.D&& &18.B&&& 19.A &&&20.A
21.C &&&&22.A&
&&23.D &&&24.C &&&&25.A &&&26.A&
&&27.C& &&28.A &&&29.A &&&30.D
31.D &&&&32.B&
&&33.A &&&34.C&
&&&35.B& &&36.D &&&37.B&
&&38.D &&&39.D &&&40.A
41.A &&&&42.B &&&43.C&
&&44.C &&&&45.A &&&46.B&
&&47.A &&&48.A &&&49.A &&&50.D
51.A&& &&52.B &&&53.C&
&&54.D &&&&55.C&
&&56.B &&&57.C&
&&58.D &&&59.D&
1.ABCD &&&&&&&&&2.BCDE &&&&&&&&3.ABCDE &&&&&&&&4. BCDE& &&&&&&5.ABCDE
6.ABCDE &&&&&&&&7.ABCDE
&&&&&&&8.ABCD&&&&&&& &&9.ABCD &&&&&&&&10.ABC
11.AB& &&&&&&&&12.ABCDE &&&&&&13.ABCD &&&&&&&&14.ABC &&&&&&&&&15.ABCDE
16.BD &&&&&&&&&17.ABC &&&&&&&&18. ABC &&&&&&&&19.ABD &&&&&&&&&20.ABCDE
21.ABC& &&&&&&&22.AD& &&&&&&&&23.ABC
&&&&&&&&&24.ACD &&&&&&&&&25.ABCDE
26.AB &&&&&&&&&27.ABCD &&&&&&&28.AC &&&&&&&&&&29.ABCD&&&&&&& &30.BD
31.ABCD& &&&&&&32.ABCDE &&&&&&33.ABD &&&&&&&&&34.ABC &&&&&&&&&35.BCDE&
36.ABC &&&&&&&&37.BCDE &&&&&&&38.AC&&&&&&&&&
&39.BD &&&&&&&&&&40.BC&
41.ABCD& &&&&&&42.ABCDE&&&& &&43.ABCDE &&&&&&&44.ABCD &&&&&&&&45.ABC
&&46.CDE& &&&&&&&47.ABDE
&&&&&&&48.DE &&&&&&&&&&49.ABCDE &&&&&&&50.BD
51.ABD &&&&&&&&52.ABCDE &&&&&&53.BD &&&&&&&&&&54.ABCD&&&&&& &&55.BC
56.BD& &&&&&&&&57.ABCDE& &&&&&58.ABCD& &&&&&&&59.ABCD& &&&&&&&60.AC
6. 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依靠社会的力量,以一定的方式对社会生活中的个体、群体及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以确立和维护社会秩序,使之符合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的需要的过程。而狭义的社会控制则专指对社会成员的越轨行为进行预防、限制、禁止与制裁的过程。
7. 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成变化的一种自然的社会历史过程。
8.自致角色:又称成就角色,是指人们通过后天自身的努力所获得的角色。
9.首属群体:或者称为基本群体、基础群体、初级群体,是指成员之间的互动具有面对面的交往、亲密合作特征的群体。
10.社会分层:一是视其为主观方法的界定,即认为社会分层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高低有序的等级或层次的方法;二是视其为客观过程的界定,即认为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和机会不同而呈现出高低有序的等级或层次的现象和过程。
11.再社会化: 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 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12.次级群体:也称为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
13.角色失调:在扮演社会角色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会产生矛盾、遇到障碍,甚至遭受失败,这就是角色失调。常见的角色失调的情况有: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
14.社会越轨:也称为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有违法行为、违警行为、违规行为。
15.社会解体:是与社会整和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是指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使原有的社会秩序无法维持和继续下去,而逐渐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的过程。
16.文化堕距: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在研究社会变迁时提出文化“堕距”理论。他认为,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在发生变迁时,各部分变迁的速度是不一致的,一般说来,物质文化快于精神文化,最后是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发生变迁,这种现象称为“堕距”或文化“滞后”。
17.社会角色:是指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18.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它是指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如:恐慌、流言、流行等。
19.城市化:城市化也称都市化,通常指伴随着人口集中,农村地区不断转化为城市社区的过程,包含着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的过程。
20.社会不平等: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关系的集中概括,指的是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
21.文化震惊: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
22.社会设置: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制约社会行动的重要结构框架。
23.社会整合:与社会解体相对应,是指社会不同的因素、部分结合成为一个协调统一的社会整体的过程,也称社会一体化。
24.发展社会化:发展社会化是在初始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社会化。
25.角色距离:此概念最早是美国社会学家E·戈夫曼提出来的。一个人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与他要扮演的角色之间存在差异,这种现象称为角色距离。既包括其行为、品质达不到角色规范,也包括素质远在角色规范之上。
26.参照群体:参照群体并非是某一(些)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但它却被某一(些)成员用做其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作为参照对象的群体建成参照群体。
27.社会: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有机总体。
28.社会地位:社会地位是指人在社会空间中的位置。它把人区分开来,成为互相辨认、对待的标志,是互动影响力的主要来源。
29.角色建设:人们在实践角色时,遇到很多事前料想不到的困难、挫折或新情况,这样,角色的扮演者不得不随机应变地创造出一些过去为这一角色所不具有的行为规范,这种情况称之为角色建设。
30.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人与人、群体和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又称为社会相互作用。
1920M.I.J.G.A.F.W.
6.简述个人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答:(1)家庭。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第一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学校(包括日托中心)。当儿童进入学龄期以后,学校成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最主要因素。
(3)同辈群体。由家庭背景、年龄、爱好、特点等方面比较接近而形成的关系密切的群体,即同辈群体。同辈群体对人的社会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4)工作单位。工作单位不仅是个人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而且是检验个人前期社会化成果的场所。
(5)大众传媒。大众传媒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受众传递信息、知识、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生活方式等,具有极强的舆论导向性和潜移默化性,对人的社会化产生着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7.简述社会角色冲突的基本形式,并分别举例说明。
答:(1)角色间的冲突。即不同角色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它常常是由于角色期望的不同、角色领悟的差别以及没有按角色规范行事等原因引起。如夫妻、婆媳、妯娌之间易于发生矛盾和冲突。
(2)角色内的冲突。即由于多种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集于一人身上,而在他自身内部产生的冲突。它又可分为不同的表现形式:一是一个人所承担的多种社会角色同时对他提出了角色要求,使他难以胜任。此种情况下,角色的承担者在时间和精力上都难于应付,出现紧张的感觉,因而被称为“角色紧张”。二是一个人所承担的几种角色,其行为规范互不相容,这时也会产生角色内冲突。如一位警察为了秉公执法可能要处罚或逮捕其老朋友,而作为朋友他又不忍对不住自己的朋友。在做出选择是,他便处在角色冲突的状况中。三是在一个人扮演的单一角色内部,有时也会发生冲突。如一位推销员为了多推销产品,拼命地向顾客宣传产品的优点,但若是讲良心的话,他也应该向顾客讲明产品的缺点,此时他内心便出于矛盾、冲突状态。
8.简述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初级社会群体的变化?
答:产生的变化有:
①从群体成员资格的获取看,现在,人们选择、组合初级群体的自由度有所增加。
②从初级群体的发展趋势看,在转型期,初级群体将日渐衰落。首先,社会分化加剧,初级群体原有功能不断发生转移。其次,初级关系日渐松懈。最后,一些初级群体已经名存实亡。如邻居。
9.简述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答: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观点一: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再社会化。
(1)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包括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谋生能力;
(2)学习基本社会规范;
(3)内化价值观念
(4)培养社会角色。
(答出一个观点即可)
10.组织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有哪些作用?
答:非正式结构有正、负功能,其正功能为:
(1)能缓冲正式结构所带来的压力。
(2)能提供正式结构以外的丰富的社会控制和沟通形式。
(3)能成为组织改革的积极的能力和维护社会成员合理利益的有效力量。
负功能:过分整合会削弱正式结构的权威系统的有效性,引起失调现象。
11.试比较合作和竞争这两种社会互动类型的特点。
答:合作是社会互动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互动双方都有某种益处的共同目标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为。特点:目标一致,有共同的目标;对于如何达到目标能够取得某种共识;在行为、行动上相互配合;合作双方相互依赖、讲信用。
竞争则指社会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对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特点:它是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被争夺的目标是较少的,较难获得的;竞争的目的在于获得目标,儿不在于反对竞争者;竞争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12.简述初级群体的特点。
答:初级群体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成员有限;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的互动;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成员难以替代;群体整合程度高;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
13.简述科层制的含义。
答:科层制是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组织具有细蜜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特征包括:
第一,明确的分工;
第二,明确的职权等级;
第三,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
第四,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的分离;
第五,量才用人;
第六,管理权力依附于职位,而不依附于个人。
14.二人关系中的互动与三人关系中的互动有什么异同?
答:在两人关系中,每一方仅仅需要同另一方有关系,会比较充分地考虑对方具体的需要、愿望和个人特点,因此,两人关系可以获得在其他任何社会关系中不可能存在的亲密感情和独特性,从而产生一种排他的特征。但是这种亲密性也有可能使两人的冲突更加强烈。
在三人关系中,每一方都面对着两个人,需要考虑两个人的个性特征。这时很难达到两人关系中可能具有的亲密性。齐美尔认为,在三人组中有两人发生冲突时,由于相互关系的不同,第三者可能扮演多种不同角色,主要有:中间人、仲裁人、从中渔利者、分裂者和征服者。
15.请举例说明什么是发展社会化和再社会化。
答:发展社会化是在初始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社会化。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人们重新走入学校攻读硕士课程。
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 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如罪犯在监狱中洗心革面,学习重新做人。
16.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关系。
答:首先,二者有显著区别,它们之间根本不能划等号,社会学的许多研究领域是历史唯物主义不曾涉足的,历史唯物主义根本代替不了社会学;
其次,二者的关系是具体的社会科学学科与哲学学说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可以对社会学起指导作用,可以为社会学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原则;
再次,社会学可以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
最后,二者在实际研究内容上确有一些交叉和重叠之处。
17.米德的“自我”概念中“主我”与“客我”的区别与联系。
答:米德将自我分成主我(I)和客我(Me)两个部分,个主我又称自然我,是自我中不含符号的那部分直接经验,即感到饥饿、痛苦、压抑或快乐、陶醉、感到需要满足自己的种种欲望的那部分,客我又称社会我,是自我的社会方面,是受他人的行为和态度、社会道德法律规范和组织制度制约的那部分。主我是自我中自然的部分,客我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18. 简述教育设置在社会发展中的显功能。
答:现代教育设置的显功能:
(1)具有传授知识与技术,传播文化的功能;
(2)使个人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是实现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手段;
(3)是通向事业和经济成功的重要途径,因为教育设置有筛选人才和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功能;
(4)增强社会凝聚力的功能;
(5)扩大整个民族的文化遗产。
6.发展社会化和再社会化是一回事。
答:错误。二者不是一回事,发展社会化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强调人的完善。而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强调人的改善,而且,再社会化比发展社会化要剧烈。
7.家庭属于初级群体。
答:正确。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具有面对面的交往、亲密合作,是典型的初级群体。
8.文化就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
答:错误。社会学意义上的文化包括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东西,包括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9.城市化就是从农村搬到城市居住。
答:错误。城市化也称都市化,通常指伴随着人口集中,农村地区不断转化为城市社区的过程,包含着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的过程。城市化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城市文明的传播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10.角色失调即角色冲突。
答:错误。角色冲突是角色失调的一种情况。
11.学校是唯一的专门社会化机构。
答:错误。学校的专门的社会化机构,但不是唯一的。
12.转型期我国初级群体得到加强。
答:这种说法不确切。转型期我国初级群体的变化比较复杂,从成员的获取资格上,人们选择、组合初级群体的自由度有所增加,从其发展趋势看,初级群体将日渐衰落。
13.文化边际地带都发展很快,如中国的沿海城市。
答:错误。有的文化边际地带能较易于吸收多种文化营养,发展较快,但是有的边际文化远离中心文化却不能接触到发达文化,因而处于一种不发达的状态。
14.人数众多的行为就是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
答:错误。集合行为,是指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又称集体行为。
15.社会现代化就是“西方化”或“欧洲化”。
答:错误。虽然西方国家最早开始现代化并取得了相对高的成果,但是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并不是社会现代化的“普遍模式”。任何国家的现代化,必须将普遍的现代化特征和本国的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本国的具体的、历史的条件,进行现代化建设。
比较题(每题5分,共20分)
1.比较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异同之处。
答: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它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极大。
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人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它一般并不与主文化相抵触或对抗。亚文化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民族亚文化、职业亚文化、越轨亚文化等。
不过,从发展的角度看,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区分也不是绝对的,两者都在发生变化,也可能互相转化。
2.比较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的异同之处。
答:社会群体(social
group)是社会学研究的经典领域之一,概括地讲,社会群体就是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特征是:(1)明确的成员关系。(2)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3)有限的规模和组织化程度。(4)持续互动与一致行动的能力。
社会组织就是人们有意识地建立起来的旨在达成特定目标的社会单元。相对于社会群体而言,社会组织是一种更高级、更复杂的社会单元。特征是:(1)具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2)内部有周密的劳动分工和权力分配。(3)存在一个或数个权力中心。(4)组织成员经常变更。
3.比较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和马克斯·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模式。
答:(1)确立分层标准的指导思想不同。
(2)研究目的和重点不同。
(3)两种研究达到的最终结论不同。
4.比较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异同之处。
答:一般说来,传统社会与现代上有如下区别:(1)社会的基础产业与劳动方式不同,农业、手工劳动—工业、机器生产;(2)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程度不同,分工简单、分化低—分工复杂、分化高;(3)社会主要组织形式和社会关系不同,家庭组织、血缘关系—职业组织、业缘关系;(4)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不同,乡村社区—城市社区;(5)社会开放程度不同,分散封闭—高度开放;(6)社会管理的权威基础和主要方式不同,传统权威、家长制—法理权威、科层制。
5.比较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
答:社会唯名论:个人的存在是客观真实的,但社会只是一个虚名,本质上是个人及其行为的一种组合,即1+1=2。
社会唯实论:社会本身就是真正的客观存在,它独立于个人,有自己的结构和运转规则,而这些规则又不一定反映个体的意志,即1+1&2。
6.比较虚拟社区和实在社区。
答:“虚拟社区”与“实在社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表现在:虚拟社区是对实在社区的反映和重构,实在社区中的生活方式和观念、规范会影响到虚拟社区的建构;虚拟社区会反作用于实在社区,为实在社区的重组和再造增加新的元素;两者在功能上是互补的。
两者的最大差异是,实在社区强调存在于一定的地域空间,而虚拟社区不关注其地域属性;另一差异体现在虚拟社区不“不完全延伸性”,即网上所获得的虚拟社区的身份一般不具有在日常的社会里延伸的特性。
7.比较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答:社会群体依据成员的身份归属和内在愿望划分为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所属群体指的是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而参照群体并非某一(些)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但却称为其用做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
8.比较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答:从人们获得角色的方式上可以把社会角色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先赋角色,也称归属角色,指建立咋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自致角色,也称自获角色或成就角色,指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的区分不是绝对的,随着社会发展会有所变化,许多原来的先赋角色变成了自致角色,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9.比较社区和社会。
答:社区和社会都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但是社区是社会的具体化,是一个特定的地域聚落。除此外,社区注重地域概念,社区中的各种关系比社会的关系更紧密,社区的功能更专门化。
10.比较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
答:前者也称种族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一种倾向,常易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最优的。后者,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各种文化从自己生存的环境看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
11.比较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答:按照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及成员间的互动方式可把社会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前者正规化程度高,成员见的互动采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成员间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规定;后者是正规化程度低,成员见的互动采取常规、随意的方式,成员间的权利和义务没有明确的规定。
12.比较社会互动的两种类型:合作和竞争。
答:合作是社会互动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互动双方都有某种益处的共同目标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为。特点:目标一致,有共同的目标;对于如何达到目标能够取得某种共识;在行为、行动上相互配合;合作双方相互依赖、讲信用。
竞争则指社会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对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特点:它是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被争夺的目标是较少的,较难获得的;竞争的目的在于获得目标,儿不在于反对竞争者;竞争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4.联系中国实际,谈一谈学习和研究社会学的基本意义。
答:本题主要根据学生一学期的学习体会为主,不准备给出详细的标准答案。主要应该抓住社会学的描述、解释、评价、预测登基本功能。应联系中国实际,举出合适的例子具体展开论述。
5.试述影响社会流动的基本因素。
答: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大体可以归纳为自然、人口和社会三个方面。
(1)自然因素&& 自然环境的变化是引起社会流动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引起的流动大多数情况下是空间上的流动,它调节着人口和资源的重新分配,如各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干旱、火山爆发等都有可能导致社会流动。
(2)人口因素&& 人口与环境之间一般必须保持合理的比例,否则,一旦人口密度超过自然资源的承载力,势必会引起人口向外流动。另外,当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或过低,就会产生人口的压力或吸引力,出现人口流动,如果这种流动伴随着职业和社会地位的变化,那么与社会分层相对应的社会流动就发生了。
(3)社会原因&& 社会原因是引起社会流动的最为重要的原因,它主要包括:a.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是引起社会流动的重要原因;b.战争、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也是社会流动的一个常见原因;c.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是引起社会发生结构性流动的原因;d.由发明创造引起的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e.社会分层体系分化组合的原则与社会继替的规则是影响和制约社会流动的制度性因素。
6. 请先阅读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1942年4月15日清晨,世界上最大的客轮、行家们号称为不可沉没之船的“泰坦尼克号”在它的首航途中沉没在冰山林立的北大西洋中。《泰坦尼号》这部好莱坞电影,因再现了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悲剧性奇迹而风靡全球。
根据资料记载,泰坦尼克号沉没历时三个小时。由于救生船不够,人们在逃生的时候恪守了“妇女儿童优先”的社会规则,使得69%的妇女和儿童幸免于难,而逃过死亡的男士只有17%。不过,人们也注意到,住在头等舱的都是有钱人,住在二等舱的主要是中产阶级职员和商人,住在三等舱甚至更低舱位的主要是移民美国的普通人和贫穷移民。如果按照舱位来计算逃生率,头等舱是60%,二等舱是44%,三等舱及以下是26%。而且头等舱的男士的逃生率比三等舱的儿童还要高。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社会现象?试用所学的社会学知识来分析这种社会现象。
答:材料说明了社会不平等(或社会分层)现象。
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的不平等。社会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得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在材料中坐在不同等级的船舱体现着乘客在社会中的不同的阶级和阶层,他们在生死关头获得坐救生船获救的机会上是不平等的。
在现实社会中,社会依据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教育程度、职业等把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的阶级和阶层。社会阶级、阶层关系既是一种稳定的地位结构,同时又是具体的群体关系。社会不平等有法律上的不平等和事实上的不平等、稳定性不平等和暂时性不平等。
7.试从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下列资料的看法。
“一个国家土地优良就自然地产生依赖性。乡村的人是人民的主要部分;他们不很关心他们的自由;他们很忙,只是注意他们自己的私事。……因此,土地肥沃的国家常常是‘单人统治的政体’,土地不太肥沃的国家常常是‘数人统治的政体’;这有时就补救了天然的缺陷。……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 (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答:孟德斯鸠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自然环境虽然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决定性因素,但对人类社会有重要作用和影响。自然环境对社会生产、人们的生活方式、国家的政治军事及国际地位、社会心理和文化等都会产生影响,是影响人类前进步伐的重要变量,会加速或者延缓人类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解决环境问题,应提倡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伦理观,重建人类对自然界的统治原则,确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实践态度,人类应该从自然界无度的、残暴的、自私的征服者转变为自然系统和谐、宽容的统治者,使自然长久地为人类谋福利。
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虽然过分强调了环境的作用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在当前世界范围环境问题突出的背景下,该理论对我们是一个警醒。
8.请以家庭为例分析和说明社会转型期初级群体的发展趋势。
答:我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期。随着这一转型过程的推进,初级群体的性质和地位都将发生变化,并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1)从群体成员的资格获取看,现在,人们选择、组合初级群体 自由度有所增加。在传统社会,由于社会流动率低,并且受特定传统与家族关系的支配,因此,人们所属的初级群体多是先于个人而存在的,也就是说初级群体成员的资格获取,往往不是由于成员的自愿选择,包办婚姻就是一种典型。现在,社会流动大大加快,人们的交际面也大大拓宽,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自由选择伴侣组成家庭。
(2)从初级群体的发展趋势看,在转型期,初级群体将日渐衰落。
首先,社会分化加剧,初级群体原有功能不断转移。在传统社会,家庭承担着生产消费的经济功能,是生产的主要单位,此外,还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学习生产技术的场所;现在,家庭的生产功能转移出去,由专门的生产组织,如工厂、公司等承担,教育等由专门的次级群体,如学校承担。其次,初级关系日渐松懈。随着社会流动的加速,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家庭规模的缩小,人们之间的交往日渐带有短暂性、间接性和功利性。家庭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和传统家庭中成员的关系有很大不同,出现了如夫妻之间AA制等新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转型期,初级群体的发展并不是议程不变的,在特定的情况下,可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为了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我们有必要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改进、发展人民所接受的初级群体,并使其健康的发展,不断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
9.试用米德的社会化理论对下列资料进行分析解释:一个3岁的小女孩根据妈妈的要求将玩具和糖果与自己的哥哥分享,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她走出家门,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游戏时,她逐渐学会了根据游戏规则来进行游戏活动。
答:内化社会期待是自我评价和自我概念形成的基础,这是社会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成果。
这种能力通过角色扮演获得,童年早期儿童只是将“重要他人”的期待内化,
随着年龄增长和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儿童逐渐将“普遍性他人”的期待内化,即将整个社会的态度和观点内化。
联系材料加以分析。
10.运用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对下列行为进行分析,并讨论合理行动和非合理行动的社会意义。
A.祈祷、忏悔等宗教行为
B.母亲因为生气而严厉地教训孩子
C.清明节为已故的亲友扫墓
答: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将社会行动区分为4种类型:目标合理的行动,即能够达到目标、取得成效的行动;价值合理的行动,即按照自己的价值准则所进行的行动,不管有无成效;激情或情绪的行动,即通过激情和感觉而进行的行动;传统的行动,即按照习惯而进行的活动。前两种是合理的行动,在工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后两中是非合理的行动,在传统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只有第一种才是绝对合理的行动。
  祈祷、忏悔等宗教行为中,行动者不是基于理性的考虑和实际知识,而基于超验的幻想和精神的需要才信仰某种东西,并为了这种信仰而进行某种活动,属于价值合理的行动。母亲因为生气而严厉地教训孩子的行动中,由行动者的某种情感或情绪状态所致的行动,属于激情或情绪的行动,这类行动也可以说是不顾后果的行动。人们在清明节为已故的亲友扫墓,这类行动是由来已久的和根深蒂固的,与传统和习惯有关,属于传统的行动,在行动过程中只要因袭例行的或现存的方式就行了。按照韦伯的理论,三种行动都属于非理性的行动。
非合理的行动的普遍存在清楚地表明,人的行动并非全是理性或合理的行动,非合理的行动同样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成分。实际上,传统社会中非理性的行动是人的行动的主导形式;而即使是在现代非合理的行动仍然不失为人类行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11.当代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你最关注的是什么问题?请用所学的社会学知识分析该问题。
答:此问题考察学生对社会化过程中的什么问题的理解,并将所学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
首先说出关注的是社会化过程中的什么问题。并将其具体到具体的社会化问题。分析其表现及特征。并分析问题对社会的影响。提出对解决问题的建议。
答:发生于婴幼儿和青少年阶段(大约为20岁以前)的社会化常被人们称为“基本社会化”或“一级社会化”。个体在基本社会化中,主要是学习和掌握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备的生活技能、交际语言、认识技能和社会规范等,并将社会文化和价值标准内化,正确估价自己、评价别人,了解将要承担和扮演的各类社会角色,形成自己的个性、人格。通过基本社会化,个体的自然性大大减少、社会性大大增加,初步确立了独特的自我,能对自己、他人和社会负责,开始以社会一员的资格参与社会生活。基本社会化主要是通过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等环境完成的。
发生于成年和老年阶段(大约为20岁以后)的社会化常被人们称为“继续社会化”或“二级社会化”。顾名思义,继续社会化是基本社会化的继续,是在基本社会化基础上的发展和扩大。继续社会化之所以是必需的,是因为:(1)个体在基本社会化过程中所接受的家庭和学校教育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可能预先对青少年未来的生活和工作进行全面的指导;(2)个体进入成年期、老年期后,社会赋予了他许多新的角色、责任和义务,向他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期待,他的生活、工作和社会关系等都变得复杂化了,他还会遇到一些前所未有或先前不突出的问题,如日益迫近的死亡问题;(3)科学技术,更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相对地也不稳定,因而个体必然会面临更新知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问题。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决定了成年人、老年人同青少年、婴幼儿一样,也必须社会化。继续社会化的场所或途径主要有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等。成年人特别是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如何正确对待死亡,后面我们还将论及这一问题。
除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之外,还有一种很重要的社会化类型,即再社会化。这种社会化既可能发生在成年、老年阶段,也可能发生在青少年甚至婴幼儿阶段,当然大多数是发生在成年以后的阶段。所谓再社会化,是指个体从一种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生活方式向另一种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生活方式急剧转变和适应的过程,它分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主动再社会化又分两种:一是个体承担地位更高的社会角色后而进行的再社会化。二是个体移居或客居文化模式很不相同的他乡后而进行的再社会化。被动再社会化也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个体的社会地位大大降低后而不得不进行的再社会化。二是个体违反社会规范和大多数人的利益后而被社会强制进行的再社会化。在我国,这种强制再社会化是在工读学校、劳动教养所和劳改场所进行的。
13.结合你所学的社会学理论,谈谈你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怎样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答:注意结合自身实际,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社会或他人对大学生社会角色的期望。
(2)自己对角色的领悟。
(3)对角色的实践,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正确处理角色失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泰坦 神话 含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