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印度慈积金刚塔塔在什么位置

& 无法抵挡的诱惑——2011年“十一”西藏“四大名沟”徒步约伴
行也匆匆,摄也匆匆
活动已关闭
珠峰大本营
已确认参加 16 人 (参加上限 16 人)
1、活动游记:走在喜马拉雅——2011年国庆西藏“四大名沟”徒步日记2、行前准备讨论帖:2011年“十一”西藏“四大名沟”徒步计划书&&&&&&&&深入喜马拉雅腹地,徒步西藏“四大名沟”(吉隆沟、樟木沟、嘎玛沟、亚东沟),看五座8000米以上雪山(珠穆朗玛、希夏邦马、卓奥友、洛子峰、马卡鲁),这是无法抵挡的诱惑!&&&&&& 在这个秋天,让我们远离城市的喧闹,鼓起勇气,背上行囊,迈开双脚,走进这些鲜为人知的无人区,看震撼美景,体验不一样的人生,为自己留下终身难忘的回忆吧。&&&&&&&&一旦错过,无法复制!时间:日——10月16日行程:9月23日,拉萨集合9月24日,拉萨——定日9月25日,定日——吉隆9月26日,吉隆沟徒步9月27日,吉隆沟——樟木——聂拉木县9月28日——30日,希夏邦马南坡大本营徒步10月1日,聂拉木县——珠峰大本营10月2日,珠峰大本营——曲当乡10月3日——9日,嘎玛沟徒步,住陈塘10月10日,陈塘——定结10月11日,定结——岗巴10月12日,岗巴——亚东多情措,露营10月13日,多情措——日喀则或羊卓雍错10月14日,日喀则——拉萨10月15日,留一天机动10月16日,拉萨——深圳。报名要求:1、对此线路极度向往;2、对存在的风险有充分认识;3、有5天以上高原徒步经历。4、有文字和摄影特长优先;5、参加过我之前三次以上高原徒步活动者优先,五次以上的免试。报名格式:网名/姓名/性别/联系电话/MSN或QQ/身份证号码/血型/工作单位/紧急联系人/紧急联系人电话/高原徒步经历。不论老人新人,都要重新发磨房悄悄话给我,这是正式报名的唯一依据。我的MSN/QQ/EMAIL:旅行博客:新浪微博:7月份以自己拉练为主,也可以三五成群,我的时间基本排满了,很难组织大家拉练。8月份将直接采取公平公正的末位淘汰制来确定人选,如负重快速等梧桐山等。未经同意,请勿购票,否则,后果自负。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日喀则靠近喜马拉雅山脉一带,能多近就走多近! 800) this.width=800'/> 800) this.width=800'/>
已确认参加 16 人 (参加上限 16 人)
报名!天,楼上有有这么多人占位,火爆啊~
肯定要报名了。怎么出来两天都不知道?呵呵。
报名参加。葱头留位呀!
报名~~~~!
MM,坚定不移的报名
天哪,竞争好激烈啊。我得好好参加比赛争取一席位置。
积极报名。
报名,一不留神就报名贴就出来了!
报名未确认
身难动,心能飞。所以我还是要挖个坑,嘿嘿。
报名未确认
报名未确认
报名未确认
报名未确认
报名未确认
报名啦~~~
报名未确认
报名!还好,来得不算太晚。
报名未确认
报名先,不知能否选上。对线路既向往又忐忑。第一次进藏,难度就这么大!
报名未确认
报名,夭夭的外挂,希望这次能跟上队伍。
报名未确认
占座,围观,努力拉链……
报名未确认
不報還真的不行
报名未确认
哎呀呀,我也要先把名报了!
报名未确认
报名未确认
望能跟上,谢谢!
报名未确认
人声鼎沸呀。报名先,等葱头的选拔赛吧:D
报名未确认
报名,建议选拔跑个5000M先,哈哈
报名未确认
报名未确认
不管能不能通过领导审核,都要提前占坑T_T
报名未确认
报名,GG,负重走过墨脱,阿里,新疆夏特古道,上过四姑娘二峰,毕棚沟到长坪沟穿越,希望批准
报名未确认
不管能不能通过领导审核,都要占坑T
报名未确认
报名未确认
报名未确认
报了~才几天没回家,今天回来看看才发现房子人爆满都快挤不下了!
报名未确认
报名未确认
先报名再说。
报名未确认
报名先,看能不能捡上.
报名未确认
晕,等我发现时已经是队尾了,貌似神游华强北了。
报名未确认
三年后的再次挑战,报名!
报名未确认
秒杀!不能再错过了,报名!请葱头领导审查!一一!
报名未确认
来晚了,还能报上名么?
报名未确认
一直在为此次行走加强锻炼,报名!
报名未确认
有多年户外经验希望能加入
报名未确认
哇,排这么长...
报名未确认
我来占个坑先。
报名未确认
虽然剩下一天就要海选,还是报上名再说。这阵容也太恐怖啦
报名未确认
葱头太爆了,我只想问问你那新手杖什么型号的,我好后悔没跟你一起拼着买
报名未确认
好路线,向往诸神山。可惜今年难有时间,先神支一个行摄大哥,期待以后能有机会同行!
报名未确认
已经有5次高原徒步过
09年高原徒步12天
10年有负重50斤走了8天(其中一天徒步13个小时)
报名未确认
排最后一位了,眺望下,如确认了,俺就不顾一切的跟了
报名未确认
俺只是来打个酱油的 :D
报名未确认
线路和安全控制:
费用AA及财务公开:
遵从环保理念:
活动报告暂未上传,活动发起人和协作可以在活动开始以后到活动结束三十天之内上传活动报告。
财务报告暂未上传,活动财务可以在活动开始以后到活动结束三十天之内上传财务报告。
&请前往新版进行操作:&
----------------------------------------
我梦想仗剑走天涯,去看一看那世界的繁华!
搜狐图片博客:
新浪微博:行摄匆匆007:
QQ/Email:
微信:行摄匆匆(Xingshecongcong)
微信公众号:徒步中国
行也匆匆,摄也匆匆
计划中参考了大量网络文字和图片,向原作者致敬,同时提醒阅读者自己判断其真实性!一、吉隆,西藏最后的秘境  1976年,我大学毕业后,踏上赴藏的路程。从山东青岛乘火车,几次转站至甘肃柳园,又换乘汽车穿越青海至西藏拉萨再日喀则,最后到达与尼泊尔交界的吉隆县。  我至今记得那个秋日的下午,当我乘坐吉隆县的那辆破旧的解放牌货车爬上高峻的马拉山顶端,在飘飞的五色经幡下第一次鸟瞰吉隆县城全貌,我感到它那么渺小,那么单薄,静静地蜷缩在莽莽苍苍的群山一隅,仿佛一阵风便能将它吹得七零八落。而我真的在那里生活下来,不仅体验了它生存环境的艰难,更领略了它的闭塞和孤独。  我在吉隆县工作了6年多,之后到日喀则,到拉萨,在藏时间21年。身处吉隆时,我没有感觉到它的分量;而离开之后,才逐渐认识了它非同寻常的价值。  如今的西藏,大概没有了空白。包括神秘的墨脱、古格以及藏北无人区,都已经变得不再那么神秘。唯独吉隆,似乎还少为人所知。  吉隆,或许就是西藏最后的秘境。  吉隆高山雪峰林立,自然风光秀美。东北部有世界第二高峰希夏邦玛峰和著名的佩枯湖;南部分布有原始森林,长叶松、长叶云衫、喜马拉雅红豆杉等稀有树种为国内仅有;热索为中尼重要通道。  吉隆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的西南部,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84。20′-86。9′,北纬28。16′-29。18′。南部与西南部与尼泊尔接壤,西、北、东部分别与萨嘎、昂仁和聂拉木三县交界,全县总面积为1.2万平方公里,边境线长162公里。县城宗嘎距日喀则市490公里,海拔4200米,是形成于第三纪至第四纪初的古湖盆地,北窄南宽。远看,东、西、北三面全是终年积雪的群峰;近处,光秃秃的山坡上,黄色、灰色、紫色的地层交替出现,整齐而又美观,像一部厚厚的史书。  吉隆县自然风光秀丽。以县城北部马拉山脉为界,东北部是较为开阔的湖盆草原地带和雅鲁藏布江中游上段河谷地带,地势较为平坦,植被稀少,具有原始粗犷之美。与聂拉木交界处,有海拔8012米的世界第二高峰希夏邦玛峰。从日喀则至吉隆的公路就从希夏邦玛峰下经过,沿途可以看到藏羚羊、野驴、野牦牛等珍稀动物。希夏邦玛峰北坡有大量冰水沉积,其末端与佩枯湖一带的辽阔草原地区相连。佩枯湖面积300平方公里,为吉隆第一大湖,清澈的湖水倒映着银塔般的雪山以及碧蓝天空中飘飞的洁白云朵,楚楚动人。不过,佩枯湖也有极其严峻的一面。1973年,吉隆曾发生特大雪灾,马拉山封山几个月。在县里全力以赴以打通马拉山的同时,地区也调来推土机,拟从外围向里推开一条雪路。那时,佩枯湖百里冰封,被大雪覆盖后,与周围戈壁连成一体。由于驾驶员不熟悉这一带的情况,其中一部推土机恰恰开到了湖面之上。夜间太冷,驾驶员在推土机旁点起了火,结果造成湖冰融化,推土机与人一起落入湖中。没有人知道佩沽湖有多深。那台推土机,至今还完整地沉睡在静静的湖底。  马拉山以南至国界,地势依次降低。&八号沟&一段是宗嘎镇至吉隆镇公路的中段,地势非常险要,但景致也非常之美。公路开凿在几乎垂直的陡壁上,与地面距离几十米至上百米,远看像一条细细的绳索死死勒进山崖的体肤。那里已到林区的边缘,有郁郁葱葱的灌木丛。吉隆河床明显加宽,水大时则成为隆达湖。由于全程75公里公路的两端海拔落差达1500米,水流速度很快。绿蓝相间的河水拍打着两岸及河心的巨石,溅起簇簇白色的水花。隔河相望,公路对面同样也是高耸云天的山崖。赭色石壁的缝隙间,经常有成群的野羊。  吉隆镇邦兴村以下的深沟峡谷,分布着广袤的原始森林,系自治区确定的自然保护区。那是被陡峭的高山从东西两面挟持着的一条峡谷,总面积达3万多公顷。峡谷两侧奇峰林立,气势磅礴。山顶终年被皑皑白雪覆盖白雪之下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云雾在绿得化不开的山腰飘动,瀑布、溪水如银色的绸带缠绕其间。大森林中的西藏长叶松、长叶云衫、喜马拉雅红豆杉等稀有树种为国内仅有。长尾叶猴、麝、黑熊、猕猴等珍稀动物的存在为绿色世界增添了勃勃生气。最南部的热索,海拔仅1800米。发源于马拉山的吉隆河顺着蜿蜒的山谷向南飞泻,至热索后与东林河汇合,呼啸着注入尼泊尔境内。几十米长的热索桥横跨于界河之上,中尼边境第48号界碑就屹立在我方桥头。1982年春天,我去过一次热索。那时,从吉隆镇至热索的路还非常艰难,只能步行。有的路段在悬崖峭壁上,要侧着身过,给人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强烈印象。后来,听说已经开通了吉隆镇至热索的简易公路。  吉隆曾是大唐通往天竺的主要驿道,后吐蕃时代曾建立显赫一时的贡塘王朝。千余年间的历史风云在此漫卷,西藏历史中诸多重大事件在此生发,其政治和宗教的历史人物在此风云际会。  吉隆有着悠久的历史。考古资料发现,早在数万年之前,吉隆盆地就已经有远古人类的生产与生存活动。吐蕃时期,松赞干布将全藏划分为伍茹、约茹、叶茹、茹拉、孙波茹等“五茹”,吉隆属“茹拉”之范围。进入萨迦王朝统治时期后,西藏划分为“十三万户”,吉隆一带专门为一“万户”,史称“阿里芒域万户”。 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七世达赖执掌西藏地方政权,正式建立了噶厦政府,将地方行政机构调整为“基恰”(相当于地市一级)和“宗”(相当于县一级)两级。现在的吉隆县境内分设宗嘎(旧文书中写作“宗喀”)宗和吉隆(旧文书中写作“济咙”、“吉仲”等)宗,一直沿袭到1959年。1960年,成立了包括吉隆和宗嘎在内的吉隆县。县驻地设在宗嘎。  公元七世纪初,藏族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松赞干布崛起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南部的雅隆河谷地区,统一整个西藏地方,建立了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是一位思想解放的先驱者。他以战略的眼光、全新的观念和开拓创新的勇气,把吐蕃王朝带入一个大发展和大开放的时代。公元639年,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吉隆便是吐蕃迎请尺尊公主以及尺尊公主入藏途经之地。据传说,为了迎接尺尊公主的到来,吉隆群众举办了三天三夜的歌舞表演。其中吉隆妇女喜欢的手镯舞表演(跳舞人右手腕戴的尼泊尔手镯与左手腕戴的象牙手镯相互碰撞),尤其得到尺尊公主的青睐。  中印两大文明古国的文化交流由来已久。陆路交通往来最早有两条路,一条经天山、帕米尔高原、克什米尔至印度,称天山道或龟兹道;一条经四川、云南、缅甸至印度,称滇缅道。到公元七世纪初,又多了一条经青海、西藏、尼泊尔至印度的唐蕃古道,其中出藏的路段称蕃尼古道。关于蕃尼古道在吐蕃西境的具体走向和出口位置,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一千多年的历史风尘早已湮灭了这条古道的痕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吉隆发现的、其年代比举世闻名的“唐蕃会盟碑”还要早出165年的“大唐天竺使出铭”唐碑,撩开了高原古道神秘面纱的一角,证明1300多年前唐朝杰出的外交家王玄策出使印度即途经吉隆,更说明在当时从长安到印度通道很多的情况下,吉隆已经是大唐帝国的一条官方要道。  吐蕃王朝崩溃后,吐蕃王室后裔在吉隆建立起“贡塘王系”,其存在的时间为公元11-17世纪。它与阿里的古格王朝等一样,是吐蕃分裂时期在西藏西部地区的重要割据势力,也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大动乱后获得一席之地的幸存者。贡塘王朝地处偏远,却与元帝室有着密切的关系,曾有两代贡塘王前往大都(北京)觐见元朝帝室。皇帝谕示:“尔为西藏统治者之后裔,应予封赐。”贡塘王朝在经济、文化上也都有一些建树,比如,重视基本建设,开发金矿,在属民中平均财富,用金粉书写藏文经典《丹珠尔》、《甘珠尔》,塑造佛像,等等。贡塘王朝传承计23代,至十七世纪前期后藏地区藏巴汗势力攻破吉隆,这一封建割据地方才归于覆灭。  西藏历史上的许多事件,都与吉隆有着密切的关联。在西藏宗教史上的所谓第一次“禁佛运动”中,文成公主带到西藏的释迦牟尼佛像先是被抛至沙滩,后又运到吉隆。那一时期,西藏历史著名人物巴o赛囊、桑希等长期在吉隆活动。来自异域、对藏传佛教产生重大影响的寂护大师、莲花生大师等入藏传法,均在吉隆停留,传说吉隆的名字(吉隆的藏文意译为舒适快乐之地)即为莲花生大师所起。古格王朝的领袖人物、为西部宗教的兴盛作出卓越贡献的绛曲沃的遗体,就曾经存放在吉隆。吉隆还是萨迦派政治势力最后的根据地,八思巴第五代侄孙南渴烈思巴,于1413年在吉隆被明朝永乐皇帝册封为辅教王。公元1788年和1791年,尼泊尔两次入侵西藏,吉隆均为主战场;乾隆皇帝发出的谕旨中,涉及吉隆的达数百条,另有大量歌咏吉隆的诗作。  吉隆是一个地灵人杰之地。去印度迎请阿底峡大师入藏传法的使者纳措o崔呈杰瓦,藏传佛教噶举派宗师、享誉世界的宗教家米拉日巴,米拉日巴的嫡传弟子、著名宗教大师日琼巴,被视为西藏第一位转世活佛、备受元帝室尊崇的攘迥多吉,十六世纪的绘画大师喀巴o止美,十八世纪的杰出艺术家衮桑赤列旺秋等,都出生于吉隆。而在吉隆留下足迹的,除了以上提到的,还有阿底峡、卓弥o释迦益西、玛尔巴、仁达哇、宗喀巴、班萨衮噶坚赞、八思巴、博东o班钦、齐乌、鄂辉、成德、噶锡哇丹增班觉、福康安、公海兰察、惠龄、杨揆、松筠等西藏历史和宗教舞台上的风云人物。这些,都使吉隆拥有了耀眼的光彩和骄傲的资本。  特定的自然与历史条件,孕育出吉隆这一区域浓厚的宗教氛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众多的寺庙和历史遗址,在经过千百年的沧桑之后,没有被时光所湮没,至今仍然见证着吉隆昔日的辉煌。  坐落于吉隆镇的帕巴寺,传说是吐蕃时期文成公主建议修建的镇魔寺庙之一。我第一次见到帕巴寺是1977年。那时,帕巴寺还是区公所(那时叫吉隆区)的粮食仓库。帕巴寺的建筑风格比较独特,整体形状为一楼阁式石木塔,塔中心有楼梯可盘旋至顶。上下共有四层,层层出檐,檐角套有黄铜制成的套饰,每层设有壶门、小窗,屋面用红铜盖顶。虽然帕巴寺就在区公所的大院内,我却没有推开过它那扇雕刻得异常复杂的木门而进到里面,只是绕到院外拍过照--因为院外地势开阔,好取景。我不知道它的历史、它的价值。而后又多次到吉隆区,有时天天就在它周围转来转去,每次也都真的对它熟视无睹。后来,当知道了这不起眼的寺庙的始建年代已在千年以上,我已经离开吉隆,再难以去从容地领略它的风采。  与帕巴寺两公里之遥的强准寺(也译为降振格吉寺、绛真格杰寺等),坐落于邦兴村,其形状与帕巴寺比较相似。有资料讲强准寺应为文成公主时期修建的镇魔寺庙之一,因为在《西藏王臣记》、《西藏王统记》等文献典籍中对强准寺都曾有所记载。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强准寺也应该是与帕巴寺相同时期修建的寺庙。据说,强准寺系尼泊尔工匠所建,寺内相当一部分壁画也出自尼泊尔画匠之手。或许这说明强准寺与尺尊公主有着一种有待去认识和研究的关联。  查嘎尔达索寺是米拉日巴重要的修行地。寺庙规模较大,寺址距离地面达200米,依山势而建,起伏错落,虽大部分已成废墟,但仍然气势不凡,蔚为壮观。吉隆河以及修建在吉隆河岸的宗嘎至吉隆的公路,正好从寺下经过。抬头仰视,查嘎尔达索寺高耸云天,给人以威严和神秘之感。查嘎尔达索寺内存有许多有关米拉日巴生平及情节场面的壁画,极为珍贵。寺内还有米拉日巴的修行禅洞,米拉日巴在这个禅洞中共修行了三年。  “大唐天竺使出铭”唐碑于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说来遗憾,我曾经在它身边生活了6年多的时间,与它有那么多接触的机会,也知道那是有汉字的石刻,然而,我却未能与它相识相见。我至今为自己的麻木和迟钝而感到深深的愧疚。碑铭位于吉隆县城正北方四、五公里处的一条山沟中,系在崖壁上先修筑出一光洁的崖面,再于崖面上镌刻文字。碑铭宽81.5厘米,残高53厘米,下端已损毁残缺。现残存共计222个字。我总以为,那不是简单的222个汉字,那是222个向导,引领我们穿越千年隧道,去认识吉隆曾经发生的故事并从故事中领略吉隆当年的风采。  贡塘王朝遗址位于吉隆县宗嘎村内。城址现存的只是几段残垣,大体构成不规则的四方形,最长的一段约有50米。其中位于东南角宗嘎至吉隆公路上方的墙体,就砌在山丘顶部平坝最外沿的峰面上。公路东侧的河沟有一眼泉水,我常常去那里挑水,有时还到沟底的小河边散步。每抬起头,便能望见陡峭的山崖之上,灰黑色的残墙如受伤的鹰鹫,迎着风顽强地挺立着。其他几段的墙体隐藏在宗嘎村的深处,不容易看得见。我和县里的人曾经在残墙下照过几次相。有些照片,我至今保存着。  从县驻地宗嘎往南三四十公里处,就是当时反击廓尔喀入侵的擦木古战场。那里两山夹峙,中亘山梁,高峻险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古战场至今保存着清军攻克擦木天险之后,为御敌援兵反扑而在古道两侧山崖临时构筑的五处防御工事。那残存的堡垒、护垣、堑壕、掩体,不知储存着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热索桥位于吉隆最南边。在热索桥西藏一面,今天仍然可以看到尼方一侧的河岸边沿所残存的当年廓尔喀侵略者修筑的总长度约100米、以石片叠砌的胸墙、射垛、射孔和掩体等。在卓塘村以北公路东面的山崖石壁上,刻有“招提壁垒”四个汉文大字,据说是福康安大将军为纪念驱逐廓尔喀大获全胜而亲笔题写的,距今已200多年。  此外,吉隆还有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曲德寺、卓玛拉康以及其他著名寺庙20多座,以及三趾马化石群发现遗址,旧、新石器发现遗址,冲堆集市遗址等多处古迹。吉隆摩崖造像与石刻题铭亦十分丰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吉隆县民居、服饰、习俗、歌舞、体育等都有自己的特点,部分地区存在的崖葬文化,为西藏所独有。生活在吉隆边境的“达玛人”(清朝时期即进入吉隆的尼泊尔人的后裔),更为吉隆增添了神秘的色彩。001 800) this.width=800'/>002 800) this.width=800'/>003 800) this.width=800'/>004 800) this.width=800'/>005 800) this.width=800'/>
----------------------------------------
我梦想仗剑走天涯,去看一看那世界的繁华!
搜狐图片博客:
新浪微博:行摄匆匆007:
QQ/Email:
微信:行摄匆匆(Xingshecongcong)
微信公众号:徒步中国
行也匆匆,摄也匆匆
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边贸旅游胜地樟木&&&&&& 樟木镇是在半山腰上建起来的,建筑物顺山势呈梯次排列。镇上的路拐弯特别多,但这并不妨碍樟木镇成为全西藏仅次于拉萨的热闹地方。  据了解,从聂拉木到樟木约40公里的路程。车子出聂拉木县城,就在樟木沟半山腰开凿的公路上前行。深不可测的谷底传来水流的巨大声响,汇成了一支永不停息的奏鸣曲。车窗外浓雾翻滚,这种到处弥漫的湿气在西藏大多数地区是难以见到的,因为身后巨大的雅玛拉雅山脉挡住了印度洋暖湿气流,所以聂拉木县城经常沐浴在一种湿气里。&&&&&& 车子沿着万丈深渊下行,不一会,我们便冲出了浓雾,再回头看时,刚才的浓雾已经成为云彩飘浮在半山腰了――其实,由于所处的海拔太高,我们实际上是在云中行进。&&&&&& 当眼前豁然明亮的时候,一个异常美丽的樟木沟呈现在我们眼前。刚才还是一片荒漠,而现在,我们仿佛置身于初春的林海了。眼前不断闪过茂密的绿树,树丛中开着朵朵黄色的小花。深沟两侧的岩石上,不时有飞流直泻的飞瀑白练一样凌空而下。我们在这美丽如画的樟木沟里向樟木口岸驶去。随着海拔越来越低,森林越来越茂密,天气也越来越热了。及至来到樟木口岸,这里的人们已经是夏天的装扮了――男人们穿着短袖衬衣,女人们则身着薄纱,正是西藏“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真实写照。而此时的我还穿着厚重的衣服,在这里显得很不合适宜。  从纬度上讲,聂拉木已经处于亚热带地区了,但由于海拔太高,我们感觉到的仍然是严寒,而在青藏高原上,海拔每下降100米,气温就会上升0.6度,这么说来,当我们从聂拉木下到樟木镇的时候,气温大约会上升17、8度。  在偏远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有如此漂亮繁华的小镇是让人料想不到的。樟木,其含义是“邻近的口岸”意思,它在中国与尼泊尔王国的贸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006 800) this.width=800'/>007 800) this.width=800'/>008 800) this.width=800'/>009 800) this.width=800'/>010 800) this.width=800'/>
----------------------------------------
我梦想仗剑走天涯,去看一看那世界的繁华!
搜狐图片博客:
新浪微博:行摄匆匆007:
QQ/Email:
微信:行摄匆匆(Xingshecongcong)
微信公众号:徒步中国
行也匆匆,摄也匆匆
三、希夏邦马峰的N种景象希夏邦马峰的另一张脸   每当我看到希夏邦马峰(以下简称希峰)的照片时,都有一个问题困惑着我:那一晚我睡在这座山峰的哪一个位置?   5月我们去了希峰,不是去登山,而是去看雪峰下冰川上发育的冰塔林。冰塔林这种景观十分稀少,据我所知,中国也就这样几个地方上有:珠峰的绒布冰川、乔戈里峰周边的冰川、天山的托木尔峰下的冰川,还有就是希峰脚下的野博康加勒冰川。   早晨我们从萨嘎县城出发,有一条新修的公路经过佩枯错这个美丽的大湖,通向希峰。当我们到达了希峰脚下,已经是傍晚时分。帐篷搭在了一面山坡上,海拔5200米。   希峰说是一个山峰,其实挺复杂,应该说是一个基座,6个峰尖。主峰——希夏邦马峰海拔8012米,摩拉门青峰在主峰东边3000米的地方,称为东峰,它海拔7703米,峰形优美独特,像一个完美的金字塔。尽管它不如主峰高,但是在许多地方遥望希峰,看到的都是它。在主峰西北300米、400米和7000米的地方还有三个山峰,它们分别是:西北峰,海拔7966米;中央峰,海拔8008米;西峰,海拔7292米;最后一个是希夏邦马东南峰,海拔7119米。   读到这些数据时,我感到迷惑:东峰——摩拉门青距离主峰3000米,希夏东南峰距主峰2600米,西峰与主峰相距竟有7000米之多,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这样的距离已经接近天安门到鸟巢的距离了。但为什么在这里它们要组合起来算作一个山峰,统称为希夏邦马峰?对此我有些困惑。   晚上,我钻出帐篷,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星星如满天的碎钻。更大的钻石是希峰和摩拉门青峰,它们通体洁白,晶莹闪烁。我所在的山坡黝黑黝黑的,好似一个托盘衬托出希峰和摩拉门青峰的璀璨。   忽然,我有一个发现:希峰和摩拉门青峰的组合好似一个躺在山脊上的睡美人。希峰是头部,摩拉门青峰则是她的胸部。记得我在阿尔卑斯山的少女峰看到过一幅图片,一个摄影师竟然在一个月夜,利用分开山峰明部和暗部的山脊线把少女峰拍成了一个完美的乳房形状。今天晚上我看到的希峰和摩拉门青峰比少女峰更完美,她不是人体的一个部分,而是一个睡美人的形象。   此时一缕思绪飘过。我想到了希峰西北边的西峰,那里的一次雪崩,掩埋了北大山鹰社5位登山的学生。截至2003年9月,共有19位登山者在希峰遇难,有201人成功登顶,死亡率近10%。   怎么也无法把眼前这个像睡美人一样静静地睡在那里的希峰与山难和死亡联系在一起,她是那么宁静安详,像母亲。 &&&&&&从通拉垭口看希夏邦马峰:在318国道上,海拔5100米的通拉垭口是远眺希夏邦马峰的绝好观景台。摩拉门青、希夏邦马主峰、希夏邦马西峰等山峰一字排开,延绵洁白的山体仿佛一片遥不可及的天空之城。在垭口,一个个石块堆砌起的玛尼堆表达着从这里过往的人们对山神的膜拜。&&&&&&天蒙蒙亮我们就起床了,向着野博康加勒冰川前进。经过一个上午的艰难跋涉,我们终于站到了冰川上,见到了冰塔林。冰塔林出现的地方,海拔米。在冰川旁高大的侧碛垄下,我们见到了十几顶帐篷。这里就是所谓登山人的ABC营地。在这里看希峰,觉得希峰更加低矮和缓了。想起了那年与摄影师张超音一起去珠峰,在珠峰大本营他对着珠峰说过一句最经典的话:“给我几个馒头,我也能上去。”这句话准确生动地说出了没登过顶峰的人在大本营初次面对雪峰时的感觉。此时面对希峰,我也有类似的感觉。似乎登顶希峰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现在想来,这些想法不仅幼稚可笑,还源于视觉的错误。   第三天我们离开了希峰,离开了野博康加勒冰川,奔向聂拉木。当来到318国道所经过的通拉垭口时,我们停车观景。这里平坦宽阔,好似天然的观景台。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一座座雪峰在这里列开了阵势,让你尽情地欣赏。   我看到了希峰。简直不敢认了,难道这就是昨天我们接近过的希峰?它是那么宏大壮丽,好像是在天上搭起的一个舞台;希峰过去还有一个名字——高僧赞,据说是从尼泊尔一座寺庙的经书里找到的,翻译过来就是“圣者的殿堂”;但我觉得把希峰比作天上的一个城堡比较贴切,因为城堡高耸,而且它并不是只有一个尖顶,而是几个角楼的组合,这与希峰是6个峰尖的组合很相像。   我们的帐篷搭在哪里?昨晚我们睡在哪里?我看到了摩拉门青雪峰,也看到了主峰。这与我昨晚看到的希峰简直天壤之别。这哪里是那个安静地睡在那里的睡美人,现在它冲天而起,气势迫人,昨天见到的那些平缓的坡度、流畅的线条、优美的轮廓都不见了,现在的希峰到处是绝壁悬崖、锯齿状的线条,云啊雾啊全都匍匐在它的脚下。眼前的希峰像一个教具一样告诉了我们为什么登山是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职业。 &&&&&&从宿营地看到的希夏邦马峰:我们沿着希夏邦马峰北侧登山的传统路线来到了希夏邦马峰下。清晨,爬上宿营地旁的一个山脊,希夏邦马峰以及其东侧山体如锥的摩拉门青终于近距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曙光中,披满冰雪的山体映射出温暖的淡金色光芒,如女神般庄严、美丽。&&&&&&我现在的位置——通拉垭口,只能看到摩拉门青峰,在这里,我理解了为什么几个山峰被组合在一起统称为希峰。因为在不同的位置,我们只能看到希峰6个山峰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你不可能把6个山峰同时尽收眼底。6个山峰虽然相距甚远,但它们围成的那个领地,却是一个海拔70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除了登山家,没有人能够进入这个世界。东峰、西峰与主峰虽然相距3000米、7000米,但是有谁能够站在它们之间,谈论它们的区别,体验它们的不同呢?因此区别它们只对登山家有意义,对我们只能遥望的人权当作一个山峰吧。我们离希峰是何等地遥远,想想看,距离2600米、3000米、7000米的几座山峰,现在在我们的视野中已经浓缩为一个。   我找不到昨晚安置帐篷的地方。尽管GPS能够帮助我找到扎营的地方,但我还是不相信那是我住过的地方,因为眼前的希峰与我昨晚在帐篷前看到的差异太大。   其实这是视觉的遗憾。因为人的眼睛只能看到呈现在视网膜上的平面影像,看不到纵深。纵深被压缩成了一个垂直于目光的平面,就像压缩的手风琴一样,我们昨晚安置帐篷的地方在手风琴的某一个褶皱里藏着呢。 &&&&&&从佩枯错旁看希夏邦马峰:在聂拉木县的佩枯错湖旁,希夏邦马峰以高耸入云的雄姿涌入眼帘。这时的希夏邦马危岩耸立,悬崖万丈,仿佛已经点火起飞的航天飞机正冲破云雾,飞向天宇。雪峰颠覆了视觉的常识:远处鲜明,近处灰暗   说起纵深,我想到了我国东部地区那些中山、低山与西部地区那些高山、极高山的区别。其中一个重要的区别是东部的山不仅高度低,而且纵深小,西部的高山、极高山则不同。   有一次,我去登黄山,出发时天气多云转阴,很快就下起小雨,山峦河谷间云气蒸腾,能见度很低,我们来到了莲花峰附近,一切都被裹在白茫茫的雾气中,云隙雾缝中,山峰在云雾间时隐时现。一瞬间,感觉黄山的纵深很深很深,好像我进入一群无边无际的峰峦之中。然而一阵风吹来,吹散了云雾,天晴了,我的感觉全变了,仿佛从天堂回到了人间。原来我站在一处悬崖上看到了不远处的农田,看到了村庄,好像一块舞台上的布景,破了一个洞。风景被看“露了”:我眼前的一切清清楚楚,纵深感没有了。原来黄山面积并不大。   我在庐山和青城山也有这样的一番经历。爬庐山登青城,一路上云遮雾绕,山峦起起伏伏,觉得二山好高好大,登顶后,举目一望,四周城郭田亩,历历在目,方知两山并不如想象的那样高大。   为什么游人和摄影师喜欢在雾中看和拍黄山、庐山、青城山等山了,因为在雾中这些山看起来更有纵深和空间感,因而也更逼真。按照我们日常的经验,近处的东西清晰,细节逼真;远处的东西则模糊,只见轮廓。这些规律很早就被大画家达o芬奇发现了,他将其称为“空气透视”,意思是因为景物与人之间隔着空气,空气中有尘埃和水汽,因此二者之间相隔越远,景物就越模糊。其实不仅是细节、形状越远也越模糊,就连景物的色彩也是“近处鲜艳明亮,远处平淡灰暗”,因此“空气透视”也叫“色彩透视”。   但是这些日常的经验遭遇像希夏邦马这样的雪峰时,就不灵了。不是近处清晰,远处模糊吗?不,我看到的希夏邦马雪峰尽管离我很远很远,但它披冰挂雪,通体洁白,远远高于雪线之上。它本身就像一个闪闪发光的发光体。在它的前面有重重山岭,但这些山由于低于雪线,又无植被,全是赤裸裸的荒野,因此颜色灰暗阴沉,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里的空气不仅十分干燥稀薄,也十分纯净透明。据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的姚檀栋、康世昌等冰川学家对在希峰7000米处钻取的冰芯分析,冰芯中各种离子和微尘含量很低很低,结论是这里空气的洁净程度可以和南极相比。因为空气中鲜有水汽和尘埃,景观越远越模糊越灰暗的规律在这里不但失灵了,而且还颠倒过来了。即“远处鲜艳明亮,近处平淡灰暗”,近处的平淡灰暗也是相对远处雪峰的鲜艳明亮而言,其实这里的近处景观也比低海拔地区明朗鲜洁。这也是风光摄影家愿意到西藏去的原因,因为在那里拍出的照片有着别处没有的清晰和透彻。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人喜欢西藏、喜欢新疆、喜欢川西、喜欢雪山冰峰的风景:因为新鲜、刺激、反常识。远处的雪峰高大壮丽、明艳照眼,近处的景观却低矮平淡、灰暗模糊,雪山冰峰好像要越过千山万水向你扑来。这样的体验无疑是新鲜的。 &&&&&&从南坡看希夏邦马峰:我国与尼泊尔的国境线基本是以喜马拉雅山主脊线划分的,珠穆朗玛峰、卓奥友峰、洛子峰、马卡鲁峰等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都位于主脊线之上,因此成为两国共有的界峰,而希夏邦马峰却位于主脊线偏北约10公里的地方,因此成为了我国唯一一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从南坡望去,希夏邦马峰仿佛一面高墙,这与我们从北坡看到的峰形轮廓截然不同。我为什么愿意被骗?望山跑死马   有一句俗话:望山跑死马。意为山看似很近,实际很远。这个现象在雪山冰峰地区表现得更为极端。听到过这样几个故事:   施雅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冰川学家。在施雅风先生的口述自传中,他讲述了自己第一次见到雪峰冰川时的故事。那是1957年他随着我国地貌区划考察队去甘肃做考察,当队伍走到河西走廊的酒泉一带时,他看到了祁连山上的雪峰和雪峰下的一条冰川。他打马冲出了队伍,和队友一起向着冰川驰去。他以为很快就会与冰川相遇,见到冰川后再返回去找队伍。但是马儿跑啊跑啊,整整跑了一个下午,雪峰和冰川还是在前方。当太阳就要下山时,他们见到了一座毡房,是放牧的蒙古族牧民的家。晚上他们住在了那里。第二天一早,他们又向着冰川走去,走啊走啊,又用了一天的时间,他们才来到了冰川末端,触摸到了冰川。这听起来好像是一个“夸父追日”的传说,其实说的是我们平时的距离感丧失了,或者失灵了。   有一次,冰川学家、《冰川冻土》杂志的主编沈永平和我说起他们去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考察的故事。已经看到金字塔状的乔戈里峰了,而且仿佛就在眼前,但他们整整走了6天,才来到了乔戈里峰的脚下。   有一年在川藏线上,我和冰川专家张文敬教授一起走进西藏波密县附近的一个山谷,他指着前面一座雪峰问我:“到那雪峰距离有多远?”我说:“两公里。”他笑了笑,告诉我:“乘以十。”   当我从希峰回来时,我对张文敬教授的话有了更深的体验。那天经过千辛万苦,我终于站到了野博康加勒冰川旁。放眼望去,冰川从粒雪盆流出一直到冰舌,整个冰川尽收眼底,但是我当时的感觉是失望。当我出发前,已经对这条冰川充满了预期和想象:一条比长安街还要长,还要宽的,上面发育着琼楼玉宇一样冰塔林的大冰川。   但是眼前的冰川感觉很短,不像我想象的样子。我感到很奇怪,本来我知道这条冰川长达13.5公里,怎么我看到的就像200多米长,我看到的或者说我认为的长度竟然与实际长度相差50多倍。   冰塔感觉很矮,也就5—6米的样子。后来情况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原来藏族向导和新疆登山队的王勇离开了我们向着谷底下的冰塔林走去,冰塔林中有冰裂缝、冰河、冰湖,还有许多巨石。他们忽左忽右地寻路,目标是一个冰塔,冰塔中间有个平台,很快身穿鲜艳的黄色和红色羽绒服的他俩变得越来越小。当他们接近那个冰塔,登上那个平台时,我才发现那些我以为矮小的冰塔并不矮小,因为冰塔的高度至少是他们身高的10倍,也就是少说也有17米左右。   这时我才明白了原来我以为冰川短,冰塔矮,原因是缺少参照物。没有熟悉的参照物,人类的眼睛就无法判断景物的大小、长短。对距离的判断也要依靠参照物,而判断的根据往往是“近大远小”的经验。“近大远小”是常识,但这不是眼睛看到的,是我们在成长中获得的经验。同样大小的东西为什么看起来“近大远小”,比如电线杆、房子、汽车,因为我们知道它们的大小不会变化,它们之所以小是因为远。这是文化积累发生了作用,不是眼球看时的生物过程。   在像希峰这样的雪峰地区,“近大远小”的规律也失灵了,甚至是相反“远大近小”。因为雪峰很亮,很清晰明艳,因此显得比近处灰暗的山大许多,根据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经验:越大越明亮越清晰的东西离我们越近,否则相反。因此雪峰往往给我们一个错觉,觉得它离我们很近。我想一些登山者,也可能就死于这种错觉中。   另外我觉得人眼有一个特点:对垂直高度极其敏感,对水平距离令人惊讶地麻木(想想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受到的尊崇和赞叹就知道了。其实珠峰的高度与地表水平距离的广袤相比,太微不足道了)。这既是山被欣赏,也是欣赏山的人总被山的距离欺骗的原因,即“望山跑死马”的原因。   其实我写这么多,无非是想传达这样一种感受:一座伟大的山峰,它有千万个面孔,不会让你一眼看穿它,它不停地变换着,它的模样究竟怎样,你永远不会知道。幸亏有了海拔这样的概念,我们才可以谈论它的高度,也因为有了一个经纬网,我们才可以谈论它的位置。   围绕着它,东南西北360度,它像太阳一样放射出无数射线,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沿着这些射线去接近它,这些射线起起伏伏,每向它接近一步,它就变换一下它的模样,你对它的理解和体验就更深一步。   如果我没有接近过希峰,没有在希峰脚下的一个山坡上扎营住过,没有寻找冰塔林到达ABC营地的经历,那么当我站在通拉垭口遥望希峰时,就想象不出那些经过压缩以后的希峰影像的意义,甚至会以为我面对着的那个尖峰就是希峰的最高峰,因为这就是我眼底视网膜上的成像。但我去过那里,所以知道希峰的主峰被前面的摩拉门青峰遮住了。这样我站在通拉垭口看到的希峰的影像就与别人具有了不同的意义,我重新组织了影像中各个山峰的位置关系。   因此我能不能说,空间不仅是事物存在的形式,是事物的容器,空间还是人构造出来的概念,是我们用身体的生物功能和我们的文化及经验构建起来的。进一步说风景不是视网膜成像,而是我们对视网膜成像的解释,如何解释依我们是什么而定。因此完全可以这样说,你有多丰富,世界就有多精彩。011 800) this.width=800'/>012 800) this.width=800'/>013 800) this.width=800'/>014 800) this.width=800'/>015 800) this.width=800'/>
----------------------------------------
我梦想仗剑走天涯,去看一看那世界的繁华!
搜狐图片博客:
新浪微博:行摄匆匆007:
QQ/Email:
微信:行摄匆匆(Xingshecongcong)
微信公众号:徒步中国
Loving ...
咔咔,我得意的报,我得意的跳~~~葱头啊,看我紧随清晨的身影,踏着诚恳的步伐,早已跟着诱惑飞到神秘的地方...此帖难得几回闻啊~!!!
----------------------------------------
&&&&&& “ 一旦错过,无法复制!”
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
晴朗的天空&&
博学亦笃行
虽然我只能围观但是我还是要抢个地板哈哈~~~
----------------------------------------
爱菜根藏香,更爱票根叠建的家!
诱惑强烈,魅力不可挡,那对隐形的翅膀,又在扑哧扑哧的想要飞翔了....
----------------------------------------
爱在路上......
朝着太阳滴方向生长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雪山滴向往!“四大名沟+五座8000米以上雪山,太期待鸟!
----------------------------------------
Happiness is a journey, not a destination.So, work like you don't need money, love like you've never been hurt, And dance like no one's watching!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
谁能超世累,共坐白云间。
绝对的“一旦错过,不可复制”!!!
太让人向往了,好好锻炼,争取被选拔上
加强体育锻炼,紧密团结FB^^
没什么可说的
认真拉练了,我的体力应该能行哒,这次我要认真锻炼~~~~~~握拳!
----------------------------------------
人在爱欲中,独来独往,独生独死,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顶一下葱头!
----------------------------------------
行走的力量,自由的灵魂。
葱头,我也确定了珠峰东坡徒步,准备出票了,队伍精简为4人,已确认。打算借鉴下你的这个行程。
----------------------------------------
行走的力量,自由的灵魂。
喜摄影、户外
每天坚持锻炼,希望能被选上。俺第一次进藏,就要挑战如此难度的线路!期待、兴奋、忐忑、、、
----------------------------------------
渴望远行,向往“文化苦旅”
&&&&&&留下一行行包裹着文字的脚印或包裹着脚印的文字
博学亦笃行
匆花 wrote:每天坚持锻炼,希望能被选上。俺第一次进藏,就要挑战如此难度的线路!期待、兴奋、忐忑、、、葱花很有潜力哦有信念之时,千难万重也能迎刃而解。
----------------------------------------
爱菜根藏香,更爱票根叠建的家!
无法抵挡的诱惑...坚持锻炼,紧跟葱头的步伐
行也匆匆,摄也匆匆
首席农夫 wrote:葱头,我也确定了珠峰东坡徒步,准备出票了,队伍精简为4人,已确认。打算借鉴下你的这个行程。你们什么时候出发?欢迎你们先去探路,哈哈
----------------------------------------
我梦想仗剑走天涯,去看一看那世界的繁华!
搜狐图片博客:
新浪微博:行摄匆匆007:
QQ/Email:
微信:行摄匆匆(Xingshecongcong)
微信公众号:徒步中国
哇塞,竞争太激烈了!这个不认真备战是难度很大滴。现在开始就拉练!!
----------------------------------------
微信公众号:星子走天涯
ID:nichulaibudani
行也匆匆,摄也匆匆
四、穿越嘎玛沟文/图:李杰&&&&&&&&这是一条世界最高峰下的跨国徒步生态走廊。&&&&&&&&这是一颗世界屋脊献给世人的璀璨明珠。&&&&&&&&这是一座承载着人类历史与未来的梦幻家园。&&&&&&&&上世纪20年代,英国探险家巴瑞先生在《珠峰考察》一书中赞誉嘎玛沟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山谷”。上世纪90年代,美国高山研究所所长旦泰勒博士和美国国际生态研究中心主任坎贝尔博士合著的《西藏纪实》一书中称嘎玛沟为”世界十大景观之一”。&&&&&&&&2001年,中国首次组织科考人员和记者历时22天,与世隔绝,徒步穿越嘎玛沟全境,填补了这片神秘禁区的科考空白。此后,嘎玛沟再次归复了静寂与清冷,时至今日,这条美艳的山谷依然静偎在珠峰怀中,独享着雪域净地的孤高与清傲。序:山谷与记忆&&&&&&&&2001年9月,5个人组成的科学考察队托着很多人的梦想上路了,目标:珠峰脚下的一个叫嘎玛沟的地方。&&&&&&&&2009年的一个晚上,我一人坐在电脑前,最后整理当年穿越的日志和图片,那些资料真实地记录了我们5个人历时1个月的首次穿越,还有25位藏胞和6头牦牛的随行故事。&&&&&&&&时间过得真快,我无法准确表述它的节奏。&&&&&&&&8年了,世间发生了很多重大的事情。但是,8年了,我无法忘记,没有忘记。&&&&&&&&最终,我记录下了这些,算是对这8年怀念的一种眷顾吧。嘎玛沟是美丽的,没有哪一处风景可以和它媲美。这种美,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美。自然和人文的完美结合,独特地域文化与独有自然风光的竞相辉映,都只有在世界最高峰下才能滋生出这样的奇观。&&&&&&&&那些皑皑的雪峰,那些深蓝的海子,那些没有砍伐过的原始森林,那些淳朴的藏民,那些还在山地上刀耕火种的夏尔巴人,那些登珠峰的驮队,那些响在山谷间的牛铃,那些曾经战火纷飞的古城遗迹,那些到处可见的寺庙,那些虔诚颂经的祈祷声,那些一路艰辛却依然匍匐前行的信徒,那些写满高原红的天真孩子,那些向往飞翔的小伙子和姑娘,那些承载无比坚强的伟大信念。&&&&&&&&这是世界第三极对自己的独有表达方式。第三女神的诱惑&&&&&&&&嘎玛沟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东坡一条从海拔2100米到海拔4500米的美丽山谷,位于西藏日喀则定日县与定结县的朋曲河支流嘎玛河及其西侧谷底,北界为卡达河与嘎玛河的分水岭,南达中尼边界,东至定结县陈塘镇,西抵珠峰,属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脱隆沟核心保护区界内。&&&&&&&&瑰丽而神秘的嘎玛沟,此前却没有迎来中国科考人员的身影。&&&&&&&&破冰之旅始于2001年9月。&&&&&&&&我是在成都接到珠峰管理局电话的,没加思索就应承下来,没想这一答应,已将自己委身于一次&&&&&&&&艰险的徒步穿越和一场历史性的开拓之旅当中。&&&&&&&&到日喀则后,时任珠峰管理局局长阎银良对这次科考工作进行了总体布署,副局长多吉次仁带队,局里配两名干部阳艺、拉巴次仁做资料统计核查,央视的孔卫星和我分别担任摄像和摄影。&&&&&&&&出发了,三菱越野车载着我们向嘎玛沟飞奔。前行过拉孜县抵定日县境内,这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住宿地。定日县城不大,夜色下的县城显得异常冷清,随处可见山影婆娑,星星和月色勾勒出的线条显得柔和俊朗。&&&&&&&&凌晨5时30分,我们从珠峰管理局服务中心出发前往还有120公里山路远的珠峰登山大本营。数小时后终于到了海拔5200米的觉吾拉山口,阳光渐渐地露出笑脸,看那群峰雪山,林立耸直,在阳光下散出夺目的光辉。放眼望去,珠峰就在前方,白雪覆盖,冰清玉洁,如一尊傲视天地的冰雪之神。&&&&&&&&这里是是珠峰保护区内观赏喜马拉雅群峰的最好地点,距珠峰脚下的红教寺庙绒布寺75公里,向南可递次眺望喜马拉雅山脉最雄伟高耸的山段。马卡鲁峰、洛子峰、珠穆朗玛峰、卓奥友峰、希夏邦马峰兀立其间,接云摩天。旭日初上,一抹金色的阳光洒向喜马拉雅群峰,灿烂生辉的雪峰宛若漂浮在群山形成的云海之上。当云海升腾,喜马拉雅雪峰在茫茫云海之中时隐时现,虚无缥缈,幻若仙景。&&&&&&&&从绒布寺前行7公里就是著名的珠峰登山大本营。大本营海拔5300米,徒步行走在碎石块铺成的便道上,你会感到行路的艰难。大本营横卧在河谷中的冰碛丘北侧,山丘脚下有一股刺骨的清泉,成为营地的主要水源,这里有简易厕所和垃圾站,还有一个帐篷,里面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邮政所并出售简易物品,如果有胆量要在此搭篷野宿,会有机会遇到世界各地的登山高手。&&&&&&&&大本营上方两公里处就是著名的绒布冰川。该冰川带是世上保存最完好、发育最充分的冰川形态。这里是一片奇丽冰雕世界,大自然的神工鬼斧,雕出一座座高达数十米的冰塔,姿态万千,晶莹剔透。抵达嘎玛沟口&&&&&&&&从珠峰大本营出发,我们下一目的地是穿过扎西岗到达嘎玛沟的核心起始地曲当乡。&&&&&&&&汽车在珠峰脚下的河床上缓行,两边是高耸的山脊,深褐色的山上积雪融化,除了岩石几乎一无所有。不久,我们从车窗隐约看见山坡上有几只羊在东奔西蹿,羊的颜色是深褐色,恰似岩石的颜色,奔跑其中,不注意不易发现。这就是岩羊,系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它们行动敏捷,极善跳跃。当我们停车想走近时,岩羊已成群地躲到其它地方去了。&&&&&&&&车过扎西宗乡,路边开始出现大面积河滩地貌,多了许多绿色植被,这就是位于扎西岗的沙棘灌木林景区。整个灌木林呈灰绿色,林下水草肥美,是当地牧民的重要牧场。这里的沙棘果可以食用,却少有人采摘利用,多成为鸟的佳肴,已是秋天,各种鸟类便飞到沙棘林中觅食,整个林子已成为鸟的天堂。&&&&&&&&天色渐暗,我们终于到达了嘎玛沟口的曲当乡政府所在地,这是远离珠峰的偏远山村,四周是崇山峻岭。&&&&&&&&乡政府领导将一切安排妥当后,领队从召集到的村民中挑选了16位体力好的藏民作为此次科考的脚夫,另加6头牦牛,组成了一支驮队。&&&&&&&&曲当乡独特的民居建筑是嘎玛沟一道风景。土木或石木结构的两层藏式楼房,底层为牲畜圈,上层为厨房卧室,还有粮食和牛粪燃料储藏室,房顶用细石子和石灰捶打光滑,可用来晒粮食。这种居住方式千百年来一直沿续至今。湖泊与杜鹃&&&&&&&&第二天一早,我们打包分摊行李,一支由16名藏民工、6头牦牛、5名考察工作者组成的进沟驮队上路了。离开曲当乡后,接下来的路将全靠我们徒步穿行。&&&&&&&&因为没有明显的路可走,我们沿着陡峭的山坡估算着方位一直向对面的山口爬行。沿途山势陡峻,每走一步都要费不少劲,桑穷拉山口的海拔为4470米,高原徒步对人的体力和耐力都是极大的考验。&&&&&&&&继续前行,视野越来越开阔,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景致令人欣喜。&&&&&&&&目之所及,空旷的山野或远或近,全都是杜鹃灌木林,杜鹃叶片在太阳光的映照下发出闪闪光亮,随着山势的起伏,杜鹃林也呈现出高低分布状。&&&&&&&&由于桑穷拉山口北侧与南侧皆为谷地。受朋曲河水的影响,桑穷拉附近山地湿润多雨,林线上部发育了大面积常绿杜鹃灌木林,形成了嘎玛沟的重要景观。&&&&&&&&让人稀奇的是,就在这些杜鹃林中间,是一个又一个串成珠子一样的高原湖泊,这些湖泊因为水生植物及土壤颜色的差异,形成色彩不同的湖泊,有晓吾错湖、朗欠寻么错湖、错嘎波湖等。那平静的湖面上绿波轻拂,远处的雪峰和近处的杜鹃林尽收眼底,层层叠叠,一湖又一湖,那蓝的水和绿的杜鹃,令人心醉其间。&&&&&&&&一路走过,美妙的景致给疲惫的身躯带来了一剂兴奋良方,步子似乎轻快了一些。傍晚,我们赶到了第一个野外扎营地措嘎布湖边。神秘的”圣母的面纱”&&&&&&&&今天已是进藏第8天了。&&&&&&&&28岁的平措是这队藏民工中极少能讲普通话的人之一,小伙子能吃苦,很热情,是一位不错的向导。&&&&&&&&和他边走边聊,不知不觉沿着湖泊走过了大小不一的八个湖泊,前面是曲拉山口,海拔5010米,徒步前进的脚步愈加缓慢了,高山缺氧,体力不支。一直扛着摄像机工作的孔卫星也走走停停,我们两人来自内地,对高原徒步的艰辛已经体味于心了。&&&&&&&&在曲拉山口,我们的视线被山顶上的一朵朵雪莲花所吸引,雪白的花朵,出自山上的岩石缝土层中,与褐色的岩石形成较大反差,不远的山顶上堆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驻足远眺,雪峰时现,蓝天掩映下的高原风光既有冷峻之美,又有柔美之情。&&&&&&&&今天扎营地是比布琼,营地位处半山腰上。晚上,下起了小雨。&&&&&&&&第二天早晨,虽然天气不太好,但我们还是决定上山试试运气。扎营地旁边的后山叫桑卡布山,海拔4600多米,从这里可以同时观赏世界三大高峰的全貌。&&&&&&&&沿着无路可走的山坡往上爬,近两小时才到达山顶。山上雾气较大,四周的小山峰若隐若现,而此时的珠峰也被大雾掩面。不一会儿,山下的大雾凝聚成雪粒飘落下来,气温愈来愈低,我们只好躲在一些大石头下的干爽处期待天气出现转机。&&&&&&&&过了一个多小时,马卡鲁峰和洛子峰若隐若现,四周的山峰也在云彩的飘移中依稀可见了,而稍远处的珠峰却始终在云层中不肯露出真面目。这样云来雾往,给喜马拉雅群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飘若仙境,好似一幅神秘莫测的峰峦画卷。这是珠峰常会出现的”旗云”现象。&&&&&&&&珠峰在峰顶及其周围群峰常形成一条白色的云带,犹如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称为”旗云”。旗云出现后,峰体在云海中时隐时现,有时旗云全被云海遮蔽。这是它独特的高度和地貌条件创造出来的一件装饰品。旗云变化多样,有时如疾风劲吹的旗帜,有时如波涛汹涌的巨浪,有时如脱缰奔驰的野马,有时如碧波荡漾的江河,可谓珠峰一大自然奇观。中国气象专家把它喻为”世界最高的风向标”,外国探险家称之为”圣母的面纱”。&&&&&&&&旗云带来的景致一直到下午四点也未散去,而山上的天气又阴又冷。我们决定下山。世界三大高峰的雄姿&&&&&&&&凌晨5点,每人一把手电筒,我们摸黑上路了。到达桑卡布峰顶时,天还没有亮,沉睡的山谷在朦胧的夜色中静寂得有些让人发虚。&&&&&&&&渐渐地,东方天际露出了鱼肚白,在此方位正好从东坡看到世界的三大高峰,一束束晨曦从厚厚的云层中渗透出来,不久,可以隐约看见马卡鲁峰了,可以看见洛子峰了,可以看见珠峰了......&&&&&&&& 陡然间,三大高峰呈现在云层与晨光的交辉之中,随着峰体轮廓的清晰,一团团雾气在霞光中升腾。&&&&&&&&金灿灿的阳光终于挥洒在珠峰、卡马鲁峰、洛子峰的峰顶。队员中已有人在惊呼。&&&&&&&&好美啊!珠峰的真容终于绽放在我们的前方,她矗立在洛子峰侧,白雪皑皑,丰姿绰约,傲然独立,气贯天宇,这不是一种站立,而是一种姿势,世界最高峰的姿势!&&&&&&&&洛子峰在马卡鲁峰和珠峰的中间位置,从视觉上凸现了她的高峻,山峰下端,偶尔飘来一丝云雾,像是一根白色丝带缠绕腰间,再往下看,峰底是一个蓝色雾气和阳光洒落的金色地带,像一泓蓝色的湖面,又像深邃的天空,从上而下依次是蓝蓝的天,白白的山峰,浅黄深褐色的山腰,蓝色的峰底。&&&&&&&&此时,任何言语也无法表达我们的心情,我们在山顶上欢呼着。阳艺告诉我们:这是有资料记载以来,人类第一次拍到世界第一高峰珠峰和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的东坡景观以及世界第五高峰马卡鲁峰的北坡景观。在同一地方同时看到世界三大高峰的壮丽美景,这就是嘎玛沟的魅力。遭遇蚂蟥战&&&&&&&&从沙基塘沿嘎玛河而下,是我们下一个扎营地日普。&&&&&&&&嘎玛河水流湍急,河水时而流向水滩,时而又从乱石中溅起无数浪花水柱。行进到河谷中段,有一大面积的堆积沙滩出现,河水蜿蜒而下,而在沙滩的后山上是一段上千米高的陡峭山壁,险峻如削。&&&&&&&&再往前行,路面格外潮湿,加之又下着小雨,路径很窄,全被杂草遮盖,很难分辨出路面。&&&&&&&&行进中,队伍中有人惊呼:蚂蟥!我们每个人都下意识地盯向草丛。果然,一只只长约两厘米肉乎乎的扁平爬虫,正从草叶上利用前后吸血盘往人们的脚上爬,它们行动敏捷,一旦吸血盘吸住了鞋沿或裤脚边就会立刻爬上来,然后蠕动着体钻进衣服里层,在皮肤上吸血至身体鼓胀方才收手。对蚂蟥不能用手去扯,即使扒断,它也会留一截残体在肉中,得用烟头烧,用手指弹。被蚂蟥吸过的皮肤会留下一处小伤口。如果是赶路急,根本发觉不了,因为人体对其吸血过程感知不是非常明显。&&&&&&&&有蚂蟥当道,所有人都不遗余力与之相抗,大家用木棒敲打着前路的杂草,但效果并不明显,这些草丛中的怪物实在有些让人防不胜防。&&&&&&&&天快黑时,我们选择在海拔3100米的日普扎营。今天只行走了5公里路程。&&&&&&&&扎营后,我们的精力依然在应付蚂蟥,有人爬到干爽的大石头上,有人在大树桩上蹲着躲避。入睡时,刚搭好的帐篷夹层里面有几条蚂蟥在蠕动,用手电一照,其张牙舞爪的形态让人心惊肉跳。&&&&&&&&上午,天放晴了,前面遇见了从尼泊尔来陈塘边境放牧的牧童,队中的藏民工与牧童用藏语打着招呼。此时我们方知,此地与尼泊尔仅一河之隔,对面那座山就是尼泊尔境内。&&&&&&&&过境来放牧的是兄妹俩,男的叫多吉,女孩叫十三。他们的父亲去世了,家有兄妹八人,以放牧为生。晚上,他们到我们扎营地来聊天,讲一口藏语,他们家住在对面山上的基玛塘,走一天就到家了。草场供应不上,就来中国这边放牧,他这次过来放牧期为3个月,一头牛要向我国境内的陈塘镇政府上交一斤酥油作为补偿。两边的老百姓多是夏尔巴人,民间有相互通婚等交往形式。陈塘的夏尔巴人&&&&&&&&天将黑时,我们抵达了海拔2280米的中尼边境小镇陈塘。&&&&&&&&一排排石头堆垒的房子散落在山腰,一块块农作物、蔬菜地说明这里是嘎玛沟内惟一能产庄稼的地方,而镇上的路竟全是杂草丛生的羊肠小道。到了陈塘,与我们打交道的都是居住在这里的夏尔巴人。&&&&&&&&镇上的旺堆书记张罗着集合村民,为我们展示夏尔巴人的歌舞活动。热情的村民三三两两换好新装,聚集到了一个较为开阔的草坪上。书记说,现在是秋季,放牧转场有一半以上的村民还没有回到陈塘,所以只能召集50多人。&&&&&&&&男女老幼围成一圈,开始了歌舞表演。这种节奏和表演形式既有藏族风格,又融汇了印度、巴基斯坦一带的风味,他们手牵手,踏着节拍,转着圈,嘴里唱着当地的歌谣,像是藏族的锅庄舞,又有些不一样。&&&&&&&&陈塘夏尔巴人有300多户,共1600多人。夏尔巴在藏语中是东方人的意思,尼泊尔王国也有夏尔巴,被称为”舍尔巴”,他们认为自己的祖先是从四川康巴地区迁来的。目前,国家还没有确认为单一的民族,而是藏族的一个分支人群,没有文字,有自己的语言。&&&&&&&&夏尔巴人都是群聚在”上山到云间,下山到河边,说话听得见,走路得半天”的高山峡谷之中,与世隔绝,生产长期处在刀耕火种采集和狩猎的原始状态。千百年来,夏尔巴人基本上过着”点火一烧荒,木棍把地撬,撒下一把种,无人再照管;有收是天赐,无收命不好”的日子。经济落后的生产方式,使他们不得不靠采集野生植物、伐木和打猎来解决自己的食物和生活需要。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在分配上的原始状态。他们保留了原始公社制的分配制度,集体狩猎后获得的猎物按古老的习惯平均分配,哪怕是最小的动物,也得大家分着吃。这样的生活方式让夏尔巴人的私有观念很淡薄,碰到建房、婚葬等事,都是全部落的人集体无偿帮助。&&&&&&&&生活在这里的夏尔巴老人,长期停留在结绳记数和刻木记事的混沌状态,一般都没有记年月日的习惯,问那些老年人”年纪多大了?”,几乎没有人能说出自己确切的岁数。&&&&&&&&一把斧头便成了夏尔巴人的主要建筑工具。要建造房子,便在林中伐木。从放倒树木到盖成房子,都是用这把斧头。居住在这里的夏尔巴住房几乎全是用木头搭建的,现在,也有了少数的石头泥坯房子。&&&&&&&&夏尔巴人的主食是玉米、鸡爪谷、土豆,他们喜欢吃玉米稠饭,蒸土豆,吃饭用手抓。&&&&&&&&夏尔巴人的服饰打扮也很特别。男女上衣都是白氆氇织的对襟褂,叫做”柏朵”,妇女下身穿裤脚很宽大的”格笼”,”格笼”上围着从后拢向前的腰裙,有条件的女子,胸前挂着一串串银饰物,以显示富有和高贵。男子下着短裤,腰上缠着白氆氇做的”嘎色”,上面束着”嘎不(腰带)”,腰前插把短刀是夏尔巴男子的特点。&&&&&&&&陈塘的夏尔巴人信仰佛教,有寺庙,夏尔巴老人喜欢在自己家里供奉释迦牟尼像,摆设经堂。&&&&&&&&夏尔巴人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但仍有抢婚的现象发生。哪怕姑娘愿意与小伙子结婚,也不好由她们自己过门,只好用抢的形式去实现男女结合的愿望。而父母同意,姑娘不愿意,或者姑娘同意,父母反对,也只有抢才能解决矛盾。夏尔巴人抢婚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上对这种行为不加任何谴责。抢到了人,还得举行结婚仪式,喝酒、跳舞,乐个通宵。夏尔巴人的葬礼多用火葬。夏尔巴人死后,人放在木箱里,抬到火葬场地,架起柴火烧化,然后拣起少许骨灰撒进江河里。而遇到孩婴夭折,则用整尸天葬,将孩子的尸体放在山崖洞里,让老鹰和野兽吃掉。山中的中秋节&&&&&&&&按安排,每天的早餐,一般都是上一晚上留的饭菜加热或是煮一碗面条,而在出发前,要给工作人员每人装上煮鸡蛋,苹果和饼干,这是在行路过程中的中午便餐。&&&&&&&&今天是例外。&&&&&&&&出发时,我特意提醒领队,今天是国庆节和中秋节双节同贺的日子,他答应了吃饭要加一道菜以示祝贺。当然,在这寂静而无任何外界资讯的山沟里,不提醒根本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沿拿当河逆流上行,由于一直在下雨,驮队行走得较慢。队伍中有位从陈塘就随我们出发的小女孩边巴琼达,今年12岁,没有上学,她背着一捆50斤重的木材,打算赶到日屋卖掉后贴补家用。50斤木材可以卖到30元,由于没有其他经济来源,还有两个妹妹要生活,她家里非常困难。&&&&&&&&负着木材的边巴琼达比我们驮队的人要走得快,问她累不累,她说习惯了,那张与年龄不相称的脸上透出几分忧郁。一路上,我不止一次看到她冲着我微笑,可我的心里却怎么也笑不起来。由于她不懂汉语,我们的交流除了偶尔靠别人翻译外,就靠我们相互的眼神和微笑了。&&&&&&&&天上一直飘着雨,临时决定就地扎营。营地是河谷边冲积形成的沙堆地带。今天没走多远,但却走了一身泥泞。河谷在下雨,山上却堆着雪。&&&&&&&&晚饭果然多了一道土豆片炒腊肉,我们在帐篷里围坐在一起,举起茶水,以茶代酒,共贺双节,每个人心里都乐滋滋的。&&&&&&&&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简单快乐吧。&&&&&&&&晚上,我走出帐篷,空中云层低垂,圆圆的月亮时隐时现,月光照在山谷,冷冷辉映着远处山峰上那些皑皑积雪,好一个寂寞的”蓝月山谷”。&&&&&&&&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这样度过国庆和中秋,有些凄美,更有些莫名的浪漫和豪气。“长城”下的离别&&&&&&&&山路从河谷地段逐渐地向上延伸,海拔高度也在增加。今天天气还好,没有下雨。一路上都是河谷、河滩的景观。&&&&&&&&前面是一片高山草甸,远远望去,像大草原,看不到尽头,能在这样的高原欣赏到这样的景致真不多见。秋天的草甸变得色彩华丽,一片金黄,草甸上有一些正在吃草的牛或羊群。草甸上的色彩层次分明,黄的、红的,还有远处山上的深灰、褐色岩石,整个就像一幅秋天的油画,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舒爽。&&&&&&&&这样行走着,吹着带有一些凉意的风。累了,就地躺在细软的草甸上,伸展四肢,仰望着岩鹰飞舞的蓝天,惬意和快慰油然心头。&&&&&&&&下午晚些时候,我们的队伍走到扎西热嘎。不远处,能隐约看到河谷对面山坡上有一条弯曲延伸的城堞。爬上去,这里断壁残垣,深灰色的石墙用草皮与石块一块一块地垒砌而成,顺山势伸展开去,足有三、五公里长。&&&&&&&&据考证,这是一段古老的中尼战争时期的藏式长城。这里距定结县日屋乡8公里,海拔4400米,乃定结县到陈塘镇的必经之路。漫步这段古长城,让人感受到曾经的战火和那段悲凉厚重的历史,也许这里曾有过刀光剑影的战事,也许只是为了防御入侵的工事,如今,只有这段破败的长城默默地躺在这里,像要对人们述说些什么。&&&&&&&&珠峰管理局前来接应我们的车已经到了扎西热嘎,从这里开始就又可以坐车行驶了,虽然十分颠簸,但还是比徒步强多了。晚上,汽车把我们接到8公里以外的日屋乡政府所在地,而驮队的民工行李也让东风卡车拉到了日屋。&&&&&&&&日屋海拔4630米左右,处在阿玛卓迈雪峰和阿瓦自东雪峰的脚下,气温明显地降低了。这里是陈塘和周围居民进行商品交换的集散地,有一些两层楼房和简易街道,从陈塘来卖木材的边巴琼达将木材卖了20元钱,她到我们住地的会议室里,我问她对价钱满意吗?她轻轻摇了摇头,我有些语塞。随即从口袋里掏出仅有的20元钱塞给她,她迟疑了一下收下了,她不知道说什么,点着头,眼睛望着我。&&&&&&&&驮队民工在日屋结束了他们的工作,领队给他们每人支付了每天35元人民币的劳务费,还把剩下的粮食让他们平分带回家。他们满脸高兴,像丰收后的喜悦。&&&&&&&&一路走来,民工们付出了太多,没有他们,我们将一事无成。&&&&&&&&第二天临别时,我们依依惜别。看着他们的背影渐渐消逝在群山间,我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还有那位年幼却又不堪重负的夏尔巴小女孩。&&&&&&&&嘎玛沟,我终于走出了您神秘的怀抱,二十多天的行程不算长,但从此,您的美丽将跟附我一生!作者简介&&&&&&&&李杰,曾用笔名旷野,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学本科毕业,城市管理学研究生毕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青年联合会委员。&&&&&&&&1995年起先后任《华西都市报》记者、编辑,《生活新报》总编辑助理,《东南快报》常务副总编辑,《重庆青年报》总编辑等职。&&&&&&&&现任四川党建期刊集团华韵传媒总经理、四川省艺术创作交流促进会秘书长。&&&&&&&&1989年公开发表第一首诗歌作品,文学作品被多家机构收录、珍藏。公开出版诗集《情感的水手》、散文集《秋笺》、《穿越嘎玛沟》、合著理论著作《中国样本》等。016 800) this.width=800'/>017 800) this.width=800'/>018 800) this.width=800'/>019 800) this.width=800'/>020 800) this.width=800'/>
----------------------------------------
我梦想仗剑走天涯,去看一看那世界的繁华!
搜狐图片博客:
新浪微博:行摄匆匆007:
QQ/Email:
微信:行摄匆匆(Xingshecongcong)
微信公众号:徒步中国
行也匆匆,摄也匆匆
五、岗巴县旅游资源介绍&&&&&& 岗巴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日喀则地区东南部。地处喜马拉雅山北麓。东与亚东县、白朗县交界,北与萨迦县为邻,西与定结县毗连,南与锡金国接壤。“岗巴”是藏语的译音,意思是雪山附近之村庄,因县驻地岗巴雪南面有确姆约钦和康钦甲布雪山,故而得名。  岗巴历史悠久,境内西部乃村,发现的一座吐蕃时代的石窟寺,表明吐蕃王朝时期,藏族人民就在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从事着畜牧、狩猎为主的生产活动。岗巴的大部分地区历史上为后藏属地。元代时,岗巴地区属萨迦万户管辖。十四世纪中叶,帕莫竹巴推翻了萨迦王朝,推行“宗溪”制,建立了康巴宗,属班禅堪布厅直辖区,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1958年,岗巴地区解放。1962年10月,建立岗巴县,隶属江孜专区管辖。1965年,岗巴县隶属日喀则专区管辖。杜龙曲  杜龙曲亦称“学不让曲”,意为“汇沟河”。在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境内,位于县驻地西南。河内产裂腹鱼。流域内有天然牧场,牧有牦牛、绵羊及山羊。 量过洞  出曲登尼玛寺向雪山行走的路途,有几块石头天然对立起来的石洞,洞很低矮窄小,能容纳一个人的身体,长约两米。当地群众称此为量过洞。   据传说,很久以前。岗巴有一位贵族妇人,经常虐待奴隶,极其残忍,罪孽深重。有一次,她来到此洞前,看见朝佛的人们—个个从洞里鱼贯而过、她也想从石洞里钻过去,结果怎么也钻不过去,夹在石洞小间。窒息而死。后人称这个石洞为量过洞。并传说罪孽深重之人是从石洞钻不过去的,只有多做善事的人,钻过石洞才很顺利。 哈金桑惹峰  哈金桑惹峰亦称“哈金尚惹”。意为“戴铜帽的大神雪山”。在日喀则岗巴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北,海拔6154米,终年积雪。山麓有天然牧场,养有牦牛、马、绵羊、山羊等牲畜。 措姆加措  措姆加措,亦称“拉布桑措”,意为“拜见湖”、“照看湖”。传说到湖边朝拜能看见自己的未来,故名。在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境内,位于县驻地西南,被人们奉为“神湖”。湖滨有天然牧场。 岗巴古堡  岗巴古堡是一个土砖垒成的古代城堡,从岗巴县城就可以看到位于东北面的古堡雄姿。这里一直是岗巴宗的边防要地,置身其中,犹如走进中世纪的欧洲城堡,虽然历经600年风雨和战争,城堡已残破,但地势险要的山坡上,残墙断壁陡立,夕日风骨犹存。 曲登尼玛寺  曲登尼玛寺位于岗巴县西南部约四十余公里处的喜马拉雅山腰,已有一千二百年的历史。   据藏文经书记载,公元八世纪中叶,印度高僧莲花生应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之请,到西藏传播密教,返回印度时路经曲登尼玛,在岗巴县的确姆约姆钦和康钦甲布雪山脚下的山洞里修行,当地有个牧羊人拜他为师。学习了密教。不久,修建了牧人塔、牧妇塔、蕃王塔,取名为“多吉曲登尼玛”,意为金刚石太阳塔。后来人们习惯称曲登尼玛。   曲登尼玛寺信奉红教。如今寺里有6名尼姑,全是岗巴县人。   曲登尼玛寺海拔5100米,背靠喜马拉雅雪山。寺院不大,典型的藏式建筑,四周房后,中间庭院。只有三间经堂。在一间大经堂里,其摆设与西藏的许多黄教寺庙相差不大。许多朝佛者把自己心爱的手镯等物品留在这里。据说这间经堂曾是该寺历世活佛诵经的地方。佛案前有一块青石头.石头上有一个小孩的脚印深深地凹下去,据说此脚印是该寺18世纪高僧古如活佛8岁时留在这块石头上的。他练就密功,可在此石头上数日不功。才踩出如此神圣的脚印。有专门的尼姑用该石为每一个朝圣者祈福消灾。她把石头先举过自己的头顶,在空中轻晃几天,然后口中念念有词。在朝佛者的头顶、额前、两肩、脊背等部位轻轻撞几下,意为将圣福降给了朝佛者,并可医治百病。   经堂的供案上有古如活佛的塑像,还有古如活佛信奉的一些红教神像和高僧大德塑像。由于是新修复的寺庙,说不上有多高艺术造诣。   在另外一间幽暗的小经堂里,有一个不列两平方米的石洞,洞口用石头封闭了大多半,洞内壁上有一尊雕刻的佛像。据西热卓玛尼姑介绍,这是历世活佛的修炼洞,洞里凉森森的,阴暗潮湿,洞侧有一张石床。前几世活佛在该洞都曾修炼有术,身有绝技。朝佛者只要把头伸进洞里一会儿,然后想心中所想之事,求心中所求之事,可如愿以偿。   距曲登尼玛寺三四里路程,自山腰流出一股清澈的泉水。传说该泉水是莲花生看到人间疾病太多,便在曲登尼玛山腰用手杖捅出这眼泉水,是赐给人类医治百病的甘露。据藏文经书中说。此泉水能治360种急性病和420种传染病。当地群众说,喝了曲登尼玛矿泉水对肠胃病、眼疾、妇科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鉴于这种神秘的传说和记载,曲登尼玛矿泉水很受崇拜,每年春秋时节。都有大批来自昌都、日喀则、江孜、昂仁等地的群众扶老携幼前来朝佛、沐浴,饱饮“甘露”,临走时还带走很多水治病。有的人甚至把水作为珍贵的礼品馈赠亲友。   1984年有关专家到岗巴县搞地质勘探,对该矿泉水进行了为期两年多的观察化验,再经国家地质矿产部鉴定,认为岗巴曲登尼玛矿泉水属含锶重碳酸钨镁型矿泉水。据测定,此水属喜马拉雅雪山湖水,融后在喜马拉雅山中循环了十年零七个月后,才涌出地面。又据鉴定,曲登尼玛矿泉水对人体有很多好处,常饮能增强食欲,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骨骼发育,防止甲状腺增大,治疗缺碘等疾病。   登到5500米海拔的高处,有一个很大的冰川,气势壮观,紧挨冰川下面有一座小湖。相传曲登尼玛后面的三座雪山下各有一条冰川,冰川下各有一座小湖,分别称为金湖、玉湖和铜湖,均为“观相湖”。在这三座湖畔,可以看到湖中自己来世的显影。不少朝佛群众都把自己所珍惜的东西投进湖中,以求青到来世的显影,也有许多人确实看到了显影。因此,三座神湖被传得更神。   从观相湖回返约半公里,翻过一个小山梁。走一公里多路,在另一条山谷有一座“洗过池”。旧西藏时。有人做了坏事,希望悔改自新。便到洗过池去洗澡,据说能洗净“杀父之过”的罪责。洗过有一个仪式,先请曲登尼玛寺的喇嘛念经。然后由两名喇嘛将洗过者按进洗过池,最后仪式完毕,发给一个洗过的证书,经喇嘛签字盖章.人们便会认为已经洗清罪责,得到宽恕。 乃甲切木石窟寺  乃甲切木石窟寺位于岗巴县昌龙乡纳加村。昌龙乡与锡金相邻,海拔5000米,南北两侧为大山,中为一片广阔的草场,苦曲藏布河从草场偏北部流过。石窟寺即座落在河北岸一座砾岩小山的断壁上,共有5座洞窟,洞口皆南向,距地面高约十余米,按从西至东的顺序,将5座洞窟分别编号为K1—K5。   正面窟壁上的身饰金彩的佛像为大日如来佛。东壁北侧的雕像主佛的须弥座为双象须弥座,佛像上身赤裸,胸前斜结一带,左手禅定印,右手指地印,身饰黄彩,应为宝生佛。东壁南侧的雕像主佛的须弥座为双马须弥座,佛身上穿裸右肩贴身衣,左手禅定印,右手与愿印,身饰蓝色彩,应为阿佛。西北侧的雕像主佛的须弥座为一对类似金翅鸟王的小矮人抬举的须弥座,佛像裸上身,胸前斜系带,左手禅定印,身饰绿彩,应为不空成就佛。西壁南侧的雕像主佛的须弥座为双孔雀须弥座,佛像裸上身,胸前斜系带,双交至腹前,手作禅定印,身饰红彩,应为阿弥陀佛。   乃甲切木石窟寺是继拉萨查拉路甫石窟寺之后,在西藏发现的第二座石窟寺,它的发现进一步扩大了我国石窟寺遗址的分布范围,丰富了西藏石窟艺术的内容。 三座经塔  曲登尼玛寺以西的山坡上,有著名的三座经塔即“太阳金刚塔”、“牧人塔”、“牧妇塔”,塔下堆满了刻有藏文经书的石块。 &&&&据藏文经书记载:“太阳金刚塔”是从天上掉下来自然形成的,“牧人塔”和“牧妇塔”是当莲花生大师走到曲登尼玛时,男牧人和女牧人向莲花生大师提出请求,为人间留下一个医治百病的神水(当时在人间疾病流行)。根据男牧人和女牧人的请求,莲花生大师就用拐杖捅出一口泉水(现在的矿泉水泉口)。人们为了纪念男牧人和女牧人,修建了现在的“牧人塔”和“牧妇塔”。每当朝佛的人们来到这里,都会虔诚的围着三座塔按顺时针的方向转三圈,表示对神灵的祈祷。021 800) this.width=800'/>022 800) this.width=800'/>023 800) this.width=800'/>024 800) this.width=800'/>025 800) this.width=800'/>
----------------------------------------
我梦想仗剑走天涯,去看一看那世界的繁华!
搜狐图片博客:
新浪微博:行摄匆匆007:
QQ/Email:
微信:行摄匆匆(Xingshecongcong)
微信公众号:徒步中国
----------------------------------------
& 无法抵挡的诱惑——2011年“十一”西藏“四大名沟”徒步约伴
& 2000 - 2016 www.doyouhike.net
Version 4.7.8 -
18:40:59 +0800
粤ICP备号-2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慈积金刚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