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渠道之殇,流量已成为玩不起的游戏?还有高性价比的流量渠道吗?

那些游戏是与英雄联盟都是防塔并且不要流量的?_百度知道简介微信号:maijiaba(长按复制)【卖家吧】微信公众号:maijiaba,我们专注卖家店铺运营管理,擅长数据分析、淘宝营销、流程化管理、客服培训、活动策划、分销管理、品牌定位等,搜集各大电商网站、微博关于网店运营资料,是目前中小卖家学习最全面的网商知识库平台。回复「M」查看往期文章目录来源:魔方子官方趋势早知道2015年大家知道,联盟重点推的产品就是鹊桥互动招商以及淘宝达人。在双11前后推出的红包推广也是让淘宝双11产生了非常大的一波流量引入,同时也帮淘宝省掉了不少钱,也让联盟享受到了莫大的好处。而联盟后续出的一个“分享赚”这个产品,这个产品如果能够读懂的话,商家所得到的收益,就远远不只是流量或者销量那么简单了。当然,除开分享赚,联盟在达人以及社区和精细化这块,也是有诸多想法。据相关负责人透露,2016年,联盟在淘宝达人以及类目细分这块,会继续加大力度带动。也就是说,在未来的一年里,还会产生更多的淘宝达人,这些人会在除淘宝以外的外部流量渠道,例如新浪微博等,同步协助商家进行推广。在未来的半年到一年里,联盟的诸多动作都指向了两个方向,一是让用户的精细化需求更能得到满足,二是让用户不停的给淘宝给联盟带来更多的分享端曝光和流量。说完联盟的形势,也顺道聊聊2016年的淘客对于商家的一个战略调整。2015年,整个淘客圈可以算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精准群”和“淘宝达人”算是两支异军突起。精准群这块,对于商家的价格和佣金要求比较高,不仅仅要求低价,还要求佣金也不能太低。淘宝达人,对产品品质要求比较高,同时,最好是商家能够提供更多的文案和卖点,方便他们进行深入的描述。同时还有一直保持着大流量和大曝光的如SEM或者其他流量渠道类的淘客,则还是一如既往,以推广品牌产品或者高毛利产品为主。重要淘客转型方向剖析2016年,精准群淘客的佣金要求,会对比2015年会略有降低,而在品质要求会逐步提升。这个原因很简单,当群友在群里呆的时间长了,仅仅是低价和秒杀,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了,他们会逐步要求品质更好,更优秀的产品。同时对于精准群来说,会渐渐向两个方向发展:第一,是以关系和圈子为主题的精准群慢慢的一个群大家感情和关系,还有情感方面会更加牢靠,大家到群里消费买东西,不再是单纯是因为便宜,其中还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朋友在一起的攀比和一些基于信任的反向需求,会随着大家的关系的进一步变成一个反向化需求和攀比化消费的关系群。第二,是以精准需求为主的精准群比如母婴、美妆、吃货、潮流等等。根据用户的精准化需求细分后,用户不再只是要廉价和打折的东西,更需要的是群主给一些专业性的指导和一些专业性的建议,以及给一些品质和质量都能得到比较好保障的产品,同时,用户会对产品特色和后续服务要求逐步增加。而淘宝达人,则会对产品个性化需求和商家自身的硬推广实力会要求有所提高。这个原因也很简单,现在淘宝达人慢慢根据类目细分,个性化产品更容易脱颖而出。商家产品品质过硬、点击率高、点赞高,如果商家自己还能有一些带老客户,带精准用户过来协助推送的能力,就更棒了,达人的工作就更简单了。而且由于达人的数量增多,达人也会慢慢演变成几个方向:第一种是“网红类达人”这类是本身就有粉丝基础和本身以及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力的,这种是未来可能会直接影响到行业大流量的达人。因为这类达人因为本身具备很强的硬推荐实力,基本很容易上头条,很轻松就能拿到淘宝免费的几万手机端首页流量,而且本身也具备一定的硬推广实力,在未来肯定会越来越火。第二种是“自明星达人”这类可以理解为“淘宝造达人”,类似于从前的“淘品牌”,属于是借2015年一阵风起来的这些淘宝达人,这类淘宝达人很多都是U站转型,或者是一些商家转型。他们本身的硬推广实力和硬流量实力并不强,但是招商实力和文字产出实力很强。基本都是以量取胜和以更多的商家合作和更多的推荐来拿到较多的流量。而这类达人比之前者更为接地气,也更容易跟商家产生比较好的合作契机。第三种是“圈粉类达人”这类达人跟第二种有点类似,但是也不完全类似,因为他们的出身大多是本身具备一定的粉丝,或者是自己的一些QQ群,微信群等,这些达人的主要目的不是做淘宝达人,是借助于淘宝达人类品牌,一边打自品牌,一边把用户和粉丝圈养在自己的渠道里,他们通常都会有自己的粉丝群或者互动性比较强的微博号。这类人主要来自之前玩微博和玩QQ群的一些淘客转型,他们的主要方向也是以“秒杀,优惠”为主题,对价格和佣金有一定的要求和把控度。至于渠道类淘客,SEM、EDM邮件和QQ空间流量等都归于此类。这类在2016年会发生重要转型,其主要转型方向就是会和一些比较大的商家进行合作,让大的商家分摊掉部分广告和渠道费用,会慢慢的进行一个小的转型。这里其实很多现在也主要都是给top商家供流,但是在2016年,会更加精细化。因为流量成本的增加,他们自身留存力差,不得不进行一个转型。主要方向可能为以下几种:第一,变成流量贩子合作数量较多的大商家后,开始帮助大商家运作淘外流量,更精细化帮大商家进行流量投放和一些市场类推广。第二,开始做用户留存以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QQ公众号、QQ购物号、QQ群为承载点,慢慢开始逐步把流量转粉。但是这类因为后期的工作较之于之前做渠道商要费力很多(做SEM和渠道商做淘客相对还是比较轻松的,主要就是一个数据运营的工作,跟淘宝投直通车是一样一样的)所以很多人在这块转型可能会比较慎重。第三,可能会把现有的流量更大化利用比如前面提到的分享赚也好,淘宝达人也好,其实都是这类淘客不错的转型和转战渠道,但是目前前俩者一些机制上收入还及不上他们现有收入,预计转型会在前2者下一个更赚钱的版本出来。会有很大一部分渠道类淘客转型。至于平台类淘客,这里大胆的做一个预估和猜测:在2016年,折扣类淘客最终肯定会脱离于淘宝,做自己的特卖,因为在淘宝里面做,受制约太多,而且随着价格慢慢的“不便宜”。导致了平台用户很大一部分都转向了“更便宜”的淘宝淘抢购和聚划算。也是比较大的流失部分,而且在淘宝的基础上做一个U站,在资本市场里,估值也会相对偏低,所以在2016年,大部分做折扣的网站,可能都会朝特卖和脱淘方向发展。而返利类网站,超级返和一元购会更加火爆,因为价格权重和不能刷单的原因,超级返和一元购就变成了新的渠道。对于商家来说,也就不再愿意去做“折扣”而降低成交单价了。商家怎么玩转淘客分析完了淘宝客的一个形势,然后该讲讲商家该怎么玩了,对于商家该怎么玩,如何利用好淘宝客。第一个课时,是给大家讲解如何借势淘宝客,获取更多流量、销量、潜在用户。如何通过淘宝客打造爆款,打造了爆款后面如何维护,如何占到比较好的优势位置。同时如何让淘客变成自己的隐藏武器,立于不败之地。这里就来了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流量从哪里来?流量肯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流量=用户。他们都是淘宝客们一个一个邀请过来,一个一个维护起来的。每一个用户都来之不易,所以对于淘客来说,最痛恨的就是商家做伤害用户的事,譬如把用户拉到自己的CRM群啊,或者是产品品质方面有问题,或者是商家服务态度差等等诸多影响到用户体验的事情。其实讲到这里就很简单了,你想打动他们,首先你要能保障不会拉他们人,品质过硬,自身服务很好。这样他们才更愿意跟你交流打交道。有了流量了,销量呢?这里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转化率,当然,决定转化率的跟淘内流量是不一样的,淘客进来的用户,很多都是不看你详情页的,他们看什么?他们来的时候,都是淘客已经做了很多介绍性文字,他们大多数都是已经看好了文案,决定买进来的,评价是他们的最大参考因素,如果发现你的评价很烂。或者有一些特别不好的差评,这个就会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当然,除此之外,非常重要的,就是找淘宝客推广的时候,应该给他非常详细的卖点、实拍图或者可以证明商品性价比或者品质的一些其他图片,还有就是优惠券方面。然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了解的,就是“转单”,什么是“转单”,“转单”是2015年淘客的一个常态,就是一个淘客就像一个蚂蚁一样,不足以把一个产品推的很爆,同时,大家也都缺比较优质的产品,就产生了很多转单群,淘客之间相互转单,把一些优质的商品进行传播。也就是说,你找到一个靠谱的好淘客,他会给你的商品信息到处给你转,你不再需要担心没人推的问题。再了解一下,什么是潜在用户?潜在用户就是在这些淘客群里的其他用户,淘宝客为了调动他们的群里的转化,会鼓励大家买了东西以后晒图,晒图很多人看到了觉得不错,就也想买,就引来了后续的一些购买,这里后续的一些购买,很多商家都错失了这些潜在用户,以为做完了就完了,因而没有做比较好的后续跟进,导致了这些用户的丢失。了解完以上几点以后,其实你已经对于淘宝客的现状和形势已经初窥门径了。但是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只是说你已经懂得把握和运用了。但是离真正玩好,还差很远的一步。如何利用淘宝客打爆款首先要考虑的是三个问题:1.这个产品市场容量是多少,我需要做到多少,能占到什么样的位置,后续大约会有什么样的销量,产生多少的利润,这个利润足不足够支撑的我前面亏下去的?这是最重要的,没有之一!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不赚钱的生意做什么?很多商家找我合作打爆款,都被我拒绝了,原因很简单,因为我清楚知道这些类目亏钱是赚不回来的,因为利润太薄。2.这个产品后续影响力会怎么样,对于其他产品会不会有拉动,这个产品本身的回购率怎么样?能不能占到有利位置,对于整个品牌的拉动和曝光度怎么样。有没有比较好的影响,自身有没有比较好的策略,能拿到更多的免费流量。3.风险点在哪里,如何把控,如何规避风险,趋吉避凶。如何把控好时间点,节奏,维系比较好的位置。这几个问题考虑好,才开始操作。这个是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为什么?对于淘宝客来说,没有打不爆的产品,只有亏不起的商家,只要商家亏的起,大部分的商品都是都是可以爆起来的。但是2015年出现了很多奇怪的现象,诸如此类,产品推到几千销量了,每天还是没什么成交。或者位置还是很靠后,销量排名还是比较落后。或是同行跟了一下销量,自己亏完一波,被逼继续亏第二波。所以这些关键点,都要把控好!卡位很重要前面的问题考虑好,就开始定活动了。活动的价格和佣金,一般根据效果来波动的。这里有几个关键要素,很多商家说,同样是亏钱,同样的力度,为什么我只跑了几百,别人跑了几万?1.你的时间点对不对,是不是走再别人的前面打底裤类目就不说了,很多人已经尝到了深刻的教训了,8月份跟我们合作开始跑的,19.9元,40%就能跑得不错了。到了后面,一些同行操作的,到了5.1元,70%都跑不太动了。巧罗巧克力更是鲜明的例子。我们10.9元,55%佣金跑了近6万。后面乐奈和诺梵8.8元,60%都只跑了2万不到。这个就是卡住了时间点的重要性。2.同时你找的合作对象,也是影响很大的关键你找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淘客,他帮你转一下,大家对他没有信任度,自然没人愿意推。你找的是圈里大牛帮你转一下,大家在圈子里已经有了比较深的品牌效益。大家都乐意推他们的产品。自然来推的淘客就会多很多。3.你的产品卖点提炼的到不到位你有没有给比较好的文案,时间节点,优惠券把控,有没有比较好的调控。这些都会影响到结果。4.你的产品同步的渠道够不够多?找了一个人你就以为得到了天下,就大错特错了,圈里除了我们少量几个人,掌握了全渠道,大部分淘客的推广渠道和流量渠道是比较单一的。有的只有这个渠道,有的只有那个渠道。你在推广的同时,尽可能的找更多的渠道去投放是肯定的。不要以为找了一个人就无敌了,如果找的人不是全渠道都有,那你自己还得在其他一些渠道商花一些心思。5.一个好的产品,你得提前预热,然后进行同步“直播”对于“直播”,很多商家还不了解,还是个很新鲜的词汇。但是对于淘宝客来说,已经是家喻户晓的话题。定好一个时间,做一个产品秒杀,同时几千上万个淘客一起发力,产生巨大的蝴蝶效应。巧罗,稻香村,都是诸如此类。10分钟破万,聚划算都难吧?当然要注意的细节点还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因为更重要的在后面!维系销量靠什么?打造爆款且容易,维护爆款,才是真正的难上加难。为什么?因为30天后,这个销量就会掉了,这30天里,你要达到什么样的日销量,才能维系住这个销量!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你后续的免费流量的多少,还有就是你后续的付费流量的配比。很多人觉得我已经亏了那么多了,后面就不能再获取任何付费流量了。结果是什么?结果是前面的钱都白花了,因为后面没有直通车的辅助,非常难把产品自然流量拉起来!那么,后面直通车要投多少?投更多我肯定亏不起了,后面投直通车,当然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投放,而非盲目。这里需要给大家说明的几点就是:淘宝客打爆款也好,聚划算、淘抢购、折800或者任何暴力起量,无一例外。综合权重很烂,烂的原因是什么?标签混乱,转化率暴涨暴跌,数据异常。那么,对于一个推起来的产品,至关重要的,就是如何让标签正常,如何让转化率稳步增长,如何让数据正常。如何让销量权重拿到更多的流量。这里有几个重要环节:1.为了让销量权重拿到更多的流量,别忘了催好评,别以为买完就结束了,不早点发货,不早点催好评,销量不白做了?已收货人数还是低到不要不要的!2.为了让宝贝标签恢复正常,请配合投放精准关键字的直通车,来获取更多的精准流量来慢慢引导宝贝标签恢复到精准的用户标签。(宝贝的标签由购买的用户的特征决定,如果一个T恤女孩子买的多,后面展现人群也会以女孩子为主)3.请调好关键字和首图,利用关键字和首图拿到更高的“展现点击率”和更高的“精准用户转化率”。这点怎么做到,有机会我会出一个比较长的贴进行分解。这里就不阐述了。4.请巧妙找回老客户,或者精准用户到店铺产生成交。这个具体怎么操作,大家都“懂的”。5.继续使用优惠券对淘客的一些潜在用户进行挖掘。让更多的潜在用户进行购买消费。讲完思路,该分享几个小细节了。第一,如何找到淘宝客,这点其实比较简单,就是混到很多淘客聚集的“转单群”还有很多分享群就好了。第二,接下来你要做的事情不是跟他们谈人生,谈理想,首先要知道对方跟自己合不合脚。你是高客单的产品,就考虑找淘宝达人协助帮你推广;低客单的,尤其是标品类,就找QQ群类淘客。品牌类商家,建议找淘宝达人和渠道类淘客。一些特殊类目,比如装修,车载之类,建议找对应的专业性的网站进行投放。或者联系竞价类淘客协助推广。第三,不要动不动就要打爆款,首先了解自己适不适合打爆款。很多店铺其实不需要打什么爆款,做个几百销量就可以很滋润了,配合后面烧车就可以很爽了。了解自己的实际需求,然后向淘客发起需求,发起完需求后,请给比较详细的文案、素材、图片、卖点、实拍图。便于淘客进行推广。第四,多做几个隐藏计划作为备选方案,如果较低佣金效果不好,就换上较高佣金上。给到一定额度的返现作为弹性效果,在效果比较吃力的时候,给予一定的返现。对于优惠券玩法,建议尽量限券,适量钓足胃口,同时也多让用户体验到开包惊喜,让他们相互帮你口口相传。第五,无论找哪个淘客操作完成,维护好关系,当然很多淘客可能都是先付费后操作。搞好几个淘客关系,对商家来说是很重要的,这样对于你后面怎么推广,竞争对手什么情况。你的产品大家的后续反映,还有很多很多的信息,都可以从他们这里得到!第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始终保持学习和了解,尽量进入他们的圈子,了解他们,了解大环境的变化,多了解多沟通,多去接触更多不了解的地方,会让你们得到更多。2016年已然到来,希望各位商家小伙伴们,都能在2016年玩转淘宝客,真正可以运用好淘宝客让自己变得百战百胜!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人气:39215 更新:
人气:32408 更新:
人气:26708 更新:
人气:18101 更新:
卖家吧的更多文章
大家在看 ^+^
推荐阅读 ^o^
案例︱全球毛利最高的超市,不拼广告拼口碑,销售额达到129亿美元
【TOO YOUNG TOO NAIVE】你以为面试官想听你的回答?
【今日盘点】腾讯86亿美元收购84.3% Supercell股份
这6种人容易遇到贵人,有你吗?
猜你喜欢 ^_^
24小时热门文章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最近正在折腾...
Recently is to do ...
买不起的流量,创业者每一天都是生死存亡 | 特写
| 作者:姜涛
文 | 杨林 周天编辑 | 杨轩买流量已经成了一个玩不起的游戏。每过一段时间,线上流量价格就上跳一个数字——无论是来自展示广告、点击付费还是分成付费广告。做海外旅行的海玩网2013年刚成立时,市面上获得一个付费用户的成本大约是230元上下;过了一年,当海玩开始投广告时,价格上涨&#x块,当时,这家公司已经觉得这是“贵得玩不起的游戏”;2015年,市价又上涨到了400元,海玩决定减少投放,再之后,它干脆转型做企业客户生意了。海玩网的COO龚届乐对36氪说,今年流量价格又涨了30%,现在他看到依然在流量争夺战场上杀红了眼的同行,会觉得“有点悲凉”。流量价格对创业者来说已经贵到难以承受。“今年上半年买流量,最多时一个月要花掉五六百万元人民币,”另一家旅游公司的创始人告诉36氪,“如果一家公司只拿到了几百万的天使轮,那他们融的钱还不够投广告的”。在不断上涨的流量价格两端,站着博弈中的两方。一方是视流量为生命线的众多创业者们。程序化购买DSP平台品友互动CEO黄晓南发现,和他们有合作的创业公司中,80%的营销费用都拿来获取线上流量了。“toC的公司一般都会拿出销售额的10%来获取线上的流量广告。如果是拿着投资人的钱的话,那还远远不止。”另一方,则是坐拥流量的少数巨头们。它们要应对股票市场、投资人们对其业绩增长的期盼,力争每个季度都给出漂亮的财务数字。双方绝非势均力敌。一家中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市场部高管,为了抢一个奇虎360的广告位,曾跑去对方公司围堵,一定要其答应把这个广告位加价卖给自己,而不是对手。争夺流量是竞争中你死我活的关键。创业公司们在重压之下,成了处境最艰难的一方。为了商讨怎么应对线上流量越来越贵,投资人张鸣两个月前把自己投资的五个公司创始人约到办公室碰头。张鸣建议,不要再耗费巨资买流量了,可以从线下扩展用户。但其中一个做洗护品牌的创业者反问说,线下早已被宝洁等巨头瓜分完毕,“超商、实体店还有我生存的空间吗?我不做线上的话,难道要等死吗?”谈话陷入了僵局。几个疑虑重重的创业者和一向善于解惑的投资人坐着抽烟,陷入了沉默。“对靠流量生存的创业公司,如今每一天都是生死存亡。”张鸣说。痛苦的买方 流量之贵,已经成为共识。 “同行们线上买流量的效果都非常不给力”。母婴类垂直电商奶牛家的创始人Turtle告诉36氪,他们曾做过监测,因为“百度竞价排名必须要有持续的投入才会有效,应用市场刷榜也不是几万块钱就能解决”。奶牛家因此决定不买线上流量,转而发展微商。 电商创业者刘强如今每个月要花近百万元买流量,他觉得这是种“拿着投资人的钱玩打水漂的感觉”。他算过,一个下载App用户的成本为40元以上,但7成的人下载后都没有消费,“每10个人下载我们的App,就有近300元人民币被白白浪费掉。” 由于旅游单价高,旅游电商是电商中里获客价格特别高的领域。妙计旅行CEO张帆最近听说,一个同行现在线上获得一个付费客户的单价高达八九千元人民币。“我惊呆了,这太疯狂了,不如直接白送算了。” 张帆决定自己不能如此。这家自称拿&#x万美金B轮融资的高端定制旅游公司从今年7月开始,逐渐停止在线上购买广告流量,转向线下获取用户。 转折来源于理工男张帆的精打细算。从今年年初开始,“妙计旅行”在七八个渠道尝试广告投放,包括百度、今日头条、门户和微信公号。两个月后,他总结这次尝试性的全面投放,结果发现获客单价高达30元以上。 按照张帆的计算,“妙计旅行”的用户留存率只有1%左右,这意味着获得一个有效用户的成本为3000元,这是一个让公司无法盈利的价格。 张帆这才发现,自己最初“每个用户获取成本一元以内”的预设十分荒唐可笑。“再不抽身而出,我们就要耗死在购买流量上了”。张帆说。 游戏领域更加疯狂。灼华网络CEO常磊觉得,“决定做游戏是人生最苦逼的选择”。做游戏研发的灼华网络在去年之前一直和大的流量平台合作联合发行游戏,常磊说,起初他们获取一个下载用户的成本是四五十元。但从去年到今年,他们的有效获客成本翻了一倍还不止。常磊举例,同样在一个新闻门户App上投广告,去年只要能从用户上能赚回来20块钱就有得赚,而今年得赚27块、甚至30元以上,“否则根本不敢花钱去买(流量)。”常磊说,目前灼华网络如果要推广一款游戏,前期至少要配&#x万元的流量采买预算。“如果长期保持这个价格的话,这是只有大佬才玩得起的游戏”。常磊说,从去年开始,这家公司在逐渐减少游戏的发行,“半年发一款也是很难的”。 金融领域的流量价格,则是获客成本的顶峰。 “我和身边的很多投资人已经不敢投互联网金融的创业公司了。”投资人张鸣说。根据第三方平台投之家数据,在金融创业领域,2013年一家互联网金融创业公司的投资获客成本区间为300-500元,而2016年则涨为元。 多家融资轮次已进入B轮、C轮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高管都向36氪确认,从整体来看,互金平台的单个投资用户的获客成本已经超过1000元,具体数值视渠道不同,存在轻微差异。 “每年仅仅是从百度获取五千人到两万人规模的新增注册用户,需要付出的代价至少是140万以上。”一家网贷平台高管透露,以某些微信大公号为例,现在推广一篇软文的价格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一家主打商业人物的微信公众号,开口就是五六十万,却只有三五千的阅读量,这种报价在我看来简直是在拒绝合作。” “流量市场的价格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京东商城市场部高级副总裁徐雷告诉36氪,“很多创业者都说,先花大价钱购买流量,亏损后再盈利,但是按照现在价格趋势,盈利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欢愉的卖方创业者们对于流量价格的描述,可能有所保留——谁都不希望投资方觉得自己获客成本太高。但从流量卖方的角度,更能看清流量价格上涨的真相。 百度的广告营收正屡创新高&#x年,它的广告营收为640亿元人民币,是2012年的近三倍。 百度广告主的平均消费额,2015年相比2012年,上涨了将近2倍。触底反弹、正成为谈论焦点的新浪微博,也是流量价格上涨的受益者。 根据微博的财报,从2012年&#x年,它的日活跃用户数涨幅是2倍,但广告收入涨了近8倍。乐视今年的广告刊例价格比去年涨了25%左右。一位市场部工作人员告诉36氪,“每年都在涨,这是市场行情。作为一家有盈利需求的企业,我们要发展,要争夺市场,这都需要巨额的广告收入来铺路。” 爱奇艺今年的广告价格的涨幅和乐视持平。爱奇艺数据研究院院长葛承志告诉36氪,其广告价格每年上涨的幅度主要根据同行的变化数字来定,“不会比他们高,但是也不会更低”。从2010年上线至今,爱奇艺合作的广告主数量已经由最开始的近百个迅速扩张为上千家,“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议价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葛承志说。而广告主对头部内容所附带的流量争夺也促使广告价格水涨船高。葛承志举了一个例子,今年早些的热门剧《太阳的后裔》中,所有广告位全部高价卖出,共容纳了大几十个客户。虽然爱奇艺在接纳广告主中没有明确设定门槛,但是葛承志说,品牌广告主“每年至少也得有个两三百万元的流量购买预算,才能得到好的服务”。他以目前市场上最活跃的几家二手车平台为例,“从去年的后两个季度到今年年初,几家公司每一家在爱奇艺上的广告投放量都不低于2000万”。对于对广告营收有着更大需求和野心的卖方们来说,已经取得的成绩还远远不够。今日头条最近几年的广告收入在成倍数增长&#x年今日头条推出商业广告算法体系,当年广告收入就达数亿元,2015年其广告收入达到30亿元。有媒体报道,今日头&#x年给内部定下的营收目标是,靠广告挣60个亿。最近的新闻是,今日头条称,不出意外这个目标将会顺利达成。 近日,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期待&#x年今日头条能达&#x亿美元营收。 本质:高价流量伤害了谁流量价格的上涨,本质上是一场供需博弈。 “格局已经清楚了,BAT、头条和视频网站等最大的几家差不多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这样的二八原则也是典型的互联网业特点。”品友互动CEO黄晓南说,巨头垄断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流量供给方可以提高价格,来维持自己的广告营销收入。  同时,资本狂潮席卷中国创业市场,“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入创业市场,供需关系决定市场走向。” 2013年成了流量价格由“可以接受”到“难以承受”的分水岭。 根据氪指数统计,2012年发生在中国国内的投资事件为873起,而2015年的投资事件则为6511起,数量涨了7.5倍;投资金额上涨更多,2015年的投资金额相比2012年涨了36倍。这导致大量创业公司只能集中在几个平台购买流量。爱奇艺运营总监葛承志说,2010年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在爱奇艺上投放广告的公司只有不&#x家,“六年不到的时间里这个数字翻了10倍还不止”。 36氪记者搜集了包括腾讯广点通、新浪扶翼、今日头条、各大门户以及视频网站最近4年以来的刊例报价单,发现从2013年至今,各大平台的流量价格上涨普遍翻番。其中广点通2013年每个点击付费0.5元,2016年则涨&#x元;今日头&#x年每个点击付费0.8元,2016年则涨到2元。 今天对流量之贵最有切肤之痛,正是之前创业投资特别集中的行业。以游戏领域为例,2013年移动游戏流行之初,高流水、高回报让行业热情高涨,大批创业者涌入手游行业。到了2014年,手游行业的创业浪潮更加凶猛,在如《我叫MT》、《刀塔传奇》等产品一夜爆红之后,手游用户量破千万,流水过千万等说法不断被提及,资本和创业者继续大批涌入。腾讯发布《2015互联网+白皮书》中显示,截止2015年第二季度,移动游戏内容供应方规模达2.77万家,这个数据&#x年10月为1.3万家。如此庞大的团队,几乎达到了全世界其他手游开发团队&#x倍。然而与游戏创业公司蓬勃发展相对应的,是流量主要集中在4大渠道手中:腾讯&#x、百度、阿里。此外,还有兼有制作能力和流量的网易。流量价格高昂的在线旅游,是2014年的创业热门领域。根据IT桔子的数据,2014年,在线旅游行业共发生了129起投资,但两年前的火热景象如今只成为业内人士感慨的过往,各路风险投资为这个行业掷入了总计5亿美元左右的资金,但如今这个行业却没有成长起新的独角兽,反而倒闭了一批公司。互联网金融领域也是如此,&#x年和2015年,这是出现最多新公司,也是最多高估值初创公司的领域——投资人们认为,互联网金融“离钱近”。互金也是成了获客成本最高的领域之一。而今年,事情变得格外不妙。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增长速度在放缓。58赶集集团资深副总裁张川告诉36氪,往年互联网力量的增速可以达到60%,“但是今年我拍脑袋感觉,这个增速只有15%左右”。智能手机用户增速在放缓。据IDC数据显示,&#x年,每个季度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都在以高于100%的速度在快速增长,从13年开始增速有所下降,而到了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在每个季度的增速都不到5%,甚至还出现了负增长。而从2015年下开始的资本寒冬,让创业公司们断掉了烧钱的资金来源。联想之星投资副总裁吴炳见劝他投资的一个在线教育项目创始人减少线上流量购买。他现在更看重的是创业公司的用户转化能力和赚钱技能,“原来很多投资人看GMV,只要GMV做得好看就会选择投资,但是现在投资人的眼光更实际”。在他的建议下,那个创始人在上一轮中融资1000万美元,最后用于线上购买流量的支出,不&#x万人民币。 不过,促使流量价格上涨的,不止是供需博弈,还有欲望和野心。百度是个典型:为了业绩增长,把流量卖给出价最高者,包括那些能获取暴利的不法和灰色领域公司。据财新报道,从2010年开始,为完成百度每季度布置的业绩任务并获取绩效奖金,全国各地代理商不惜加大补贴,吸引中小客户跨区域投放广告。目前“非企(非渠道企业户)”业务占百度总业绩的比例或达到30%以上,据保守估计,这块业务可能占百度营收&#x%。百度“非企”业务囊括游戏、招商加盟,甚至赌博、色情、办证等众多非法领域。今年5月,经历了莆田系、魏则西一系例丑闻的百度宣布,百度搜索实现每页面商业推广信息条数所占比例低于30%,数量低于4条。但一名搜索引擎广告的代理商告诉媒体,这相当于把以往16 个广告位减少到只剩下4个。“实际上竞争更激烈了,百度那里很多热门关键词的价格涨了 300%&#x%。”在利益驱动之下,流量巨头也并不顾及创业公司间的竞争生态如何。百度竞价排名允许竞对公司之间相互买关键词,例如输入一家公司,可能首先弹出来的是竞争对手的名字。“这就要看哪一家出价更高,我们也花过大价钱去买关键词,保证自己公司的名字能够排在搜索引擎的最前面。”一个O2O领域的员工说,因为百度竞价是按照点击收费,流量竞争最疯狂的时候,他们曾临时组建了一个几十人的小团队,包下一个网吧不间断地点击竞对公司的百度词条。对中小企业的过分收割,对商业环境的破坏,以及在利润高压下的动作变形,最终势必伤害到巨头自身。然而在一辆疯狂行驶的汽车上,没有人能做出改变。流量价格昂贵还滋生了刷榜流行。营销优化公司九枝兰的合伙人傅强说,最近两年开始有很多小公司来找他们合作,对方只有很低的成本预算,目的也并不是为了获取真实用户。“他们希望通过我们给自己营造一个很好看的& 来源:
友情链接Links
400-637-937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创业渠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