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华谊兄弟投资魔兽电影》这个电影是哪个公司拍的呀?

您现在的位置:
《魔兽》幕后,终于明白为什么导演敢说“我们的电影技术是当下最先进的”
“你知道,一万年了,泰兰德还是那么美。”--伊利丹·怒风《魔兽世界》Xtecher原创作者:梦雄网址:微信公众号ID:Xtecher▲6月8日,由传奇影业与环球影业联合出品的重磅大作《魔兽》将在中国内地,以2D、3D、IMAX3D以及中国巨幕格式上映。《魔兽》创造了电影技术工业史上多个“之最”,比如最大规模的动作捕捉拍摄场景、最先进的面部表情捕捉技术、最完美真人与CG的结合。这部电影,我们等了十年致我们这代人13年来的童话,魔兽世界电影即将上映,勇士们将重返艾泽拉斯。勇士我想你该明白,从骑着狮鹫俯瞰东部王国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必须为保护这片土地而战,哪怕付出生命。三季稻、Shurrik、vurtne、DrakeDog……这些名字伴随着13年来的往事,风一样远去了,你可还记得你曾为了守卫暴风城而彻夜不眠?在幽暗城中为了保护希尔瓦纳斯而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十年前,2006年5月,暴雪首次公布了以《魔兽》剧情为蓝本改编成电影的计划,消息一出便引发巨大热议。然而此后7年,这事却迟迟没有下文,直到2013年,暴雪突然宣布邓肯·琼斯将出任本片导演。而两天后,这部让我们等了10年的电影终于将上映,身边的许多朋友都已经买好了WOW文化衫准备盛装观影。这个奇幻的世界曾是我们这代人的童话,伴随我们从校园步入社会,从我们还没长胡子的年龄开始,一直到我们下一代的降生。是的,WOW始终与我们同在。哪怕是那些最艰难的日子里,我也始终按照萨尔酋长的标准要求着自己,不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要做一个坚强、勇敢的人。所以,当听到这个电影即将上映的消息时,我在心中暗暗祈祷,WOW你可不要让我失望。我曾为了你与兄弟们在NAXX与萨菲隆激战,在TAQ与联盟合力开门,你是我青葱岁月最好的写照。万幸,当我听到制作为暴雪与传奇影业、亚特拉斯、环球影业联合制作,音乐由作曲家Ramin Djawad创作,特效为工业光魔完成时,心里总算松了口气——这下稳了,这都是妥妥的特效的大咖啊!怪不得,导演邓肯·琼斯直接表示:“我们的电影技术是当下最先进的。”采用全新特效技术,魔兽电影后期制作花了20个月场景几乎被100%神还原,就连魔兽世界的忠实玩家、扮演奥格瑞姆的罗伯·卡辛斯基都说,当他第一次走进剧组搭建的王宫大殿场景时,立刻热泪盈眶。据悉,《魔兽》将有超过2000个特效镜头。以下为游戏场景和电影场景对比,几乎全部场景CG化:从2013年到今天,《魔兽》花了20个月的时间在特效制作上。传奇影业CEO托马斯·图尔表示:“在这2年总的制作周期里,有20个月都用于后期制作,前期拍摄仅需3个多月。”工业光魔(Industrial Light and Magic)曾为《星球大战》、《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复仇者联盟》提供特效制作,而且这次《魔兽》将使用renderman渲染器,这使我对电影充满了期待。迄今为止最大的动作捕捉场景兽人一度曾让剧组感到头疼,这是不存在事物,但又是电影中最重要的角色。作为一个角色,兽人有喜有怒,有着复杂的情绪状态,要让观众感受到这一切,剧组想尽了办法。好在工业光魔曾负责制作过《复仇者联盟》,对“绿巨人”浩克的面部塑造经验让工业光魔对此驾轻就熟。结合演员的动作捕捉,让兽人们活了过来。但工业光魔表示,尽管对面部捕捉已经熟门熟路,但这次兽人的制作,仍是一次全新的突破。这次为了实现让兽人活起来,工业光魔专门放下了特效老大哥的身段,联合了Animatrik Film Design和Giant Studios两家动作捕捉技术,合力处理演员们在实景拍摄过程中的动作效果。概括地说,《魔兽》的动作捕捉技术相比《阿凡达》有进一步提升。为了让兽人更加真实,剧组专门请来运动专家,用六周时间训练演员像真正的兽人一样行动。杜隆坦在休息,他若有所思,眼神略微有波动,面部的细节被很好的表现出来。导演难掩兴奋之情,这些兽人的面部表情有时候比真人还到位。与电影《阿凡达》和游戏《神秘海域》不同,《魔兽》同时使用了两台摄像机来单独捕捉演员的面部表情,而不再是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同时捕捉,这使得面部捕捉数据得到了立体化的呈现。而身体上的动作捕捉则仍旧依赖物理设备,这样在监视器中可以生成实时捕捉画面,演员根据监视器上的捕捉效果随时进行调整。动作捕捉技术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捕捉到面部细小的变化,但同时也会造成一些问题,Jones(工业光魔负责人)把这些问题起了个有趣的名字,叫做“弗兰肯斯坦现象”。即当不同部位动作捕捉的动画被合成在一起时,常会发生整体的效果显得不够协调,比如将一个精细的面部捕捉和另一个相对粗略的身体动作合成在一起时,合成效果会显得非常奇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业光魔采取了避免对不同的部位进行分别捕捉的方法,而更多地捕捉整体动作。为了追求细节,工业光魔甚至根据每个兽人的不同情况对其骨骼结构和皮肤进行了不同设计。精细到仅皮肤一项,就有毛孔大小、平滑程度、刺青、伤疤、淤青和血管等几十个小项目。设计团队在每个项目下,扩展各种可能的有趣形态,再进行随机组合,确保观众们哪怕看到兽人们群体出现,所看到的每个兽人也都是完全不同的。摄影棚位处温哥华的加拿大电影公园,据传场地足有12个网球场大小,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动作捕捉场景。不光是人,就连马也上了高科技为了表现战争场面的宏大,剧组用了许多真马,马儿们被牵到了剧组搭建出的艾尔文森林场景里拍摄骑马飞奔的戏。为了防止马儿受片场噪音惊吓,剧组用卫生棉条做了耳塞。这些马被扫描进电脑,以制作专属于它们的盔甲。不光是马,就连影片里兽人们的戏服都是在现实中设计、缝纫、制作,最后扫描到电脑里的。最难搞定的头发毛发是电脑绘图中最难搞定的部分,预告片中我们看到在阳光下每一根发丝都被清晰的呈现,首先要感谢工业光魔为魔兽专门制作的渲染工具——Haircraft(发兽),以保证能为每个兽人角色从头到脚的赋予“灵魂”。发兽可以区分出角色的发质软硬、卷曲程度、辫子的不同编法以及马尾辫捆扎的松紧程度,甚至还能制造出可以随着身体和风向飘动的头发。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毛发渲染工具。导演组对工业光魔并不吝啬溢美之词,“工业光魔在特效制作方面成绩斐然,他们尽最大可能突破极限,他们自己就是史诗。”国外网友们的评分由于还没看到片子,Xtecher只能先借助国外影评网站的评论来反映一下影片的反响。在向来以挑剔著称的IGN,给此次电影评分为7.0,并称“特效优秀,但信息量过大”;在传统影评人的根据地Metacritic,评分仅为36分;而在烂番茄评价则只有可怜的18%(意味着仅有18%影评人给出了正面评价);但是在较为大众化的IMDB,评价却高达9分以上。截至6月3日中午两点,《魔兽》全国零点首映场的预售达7099场,票房为2526.13万,6月8日全国预售的票房(不含零点首映场)是4122.29万。对这样的一场史诗级特效大片,Xtecher想问问小伙伴们,你还是那个对抗天灾,血战死亡之翼的你吗?《魔兽》你会去看吗?关于本电影的期待,欢迎各位小伙伴在文末评论区留言:)关注Xtecher即可投票还可查看其他小伙伴的投票结果:)| 推荐阅读 |点击文字直接跳转精品文章佳格数据张弓:从NASA走出的“理性疯子”,他志在耕耘天地间Ping++金亦冶:所有你走过的捷径,总有一天都会再绕回来孔淼:在我还不知道代码是什么的时候,我只想写诗冯一村:此时此刻,给大数据一个注视宋嘉伟:一个从容的创业者是如何思考高欣欣:送创业项目一个里程碑事件张诚:十年的北大研发路,只为这一款千兆芯片袁行远:无论晴雨,步履不停宋斯纯:历历万乡,不负每一场——小X爱彩蛋——想知道下述摩斯电码的含义吗?关注Xtecher回复“我爱Xtecher”我们告诉你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你拥有高精尖科技创业项目,Xtecher将为你提供:1.专业的科技人物特稿和视频拍摄2.在Xtecher官网、APP、微信的全方位展示3.最专业的科技圈投资人、政府资源、产业资源4.创业企业品牌管家与PR服务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Xtecher,即可联系我们。微信号:Xtecher关注未来的人都关注了Xtecher动动小手指,进入Xtecher,查看科技项目详情!
»延伸阅读
»要闻导读
阅读排行榜世界上几个有名的电影公司?(写上是哪个国家的)_百度知道《魔兽》预售票房过千万,哪些中国公司将从这部游戏电影的粉丝中赚钱?
一个强大的IP,它的价值远远不止于将其翻拍成电影,获取票房利益一方面,线下的衍生品能够打通服装、玩具等等各个产业的产业链,只要运作的合理得当,它的价值将是无穷无尽的。
文| 谭莹莹
截止到5月25日晚20点,魔兽零点场的预售票房已经到达1077.2万元。打开手机,找到魔兽6月7号零点预售场次的界面,大多影院的选座界面都已一片飘红。这还仅仅是零点首映场的票房,截至5月25日8点,6月8日的预售票房已达824.2万,6月9日的预售票房也达270.6万,照这个趋势,到6月8号上映前,魔兽的预售票房大有可能超越《速度与激情》创下的5247万的预售票房纪录。
《魔兽》是粉丝们的狂欢嘉年华
根据制作魔兽的公司----暴雪2015年第3季度的财报显示,魔兽世界付费用户在2015年第3季度末降至550万。比之前第2季度财报宣布的560万降低了10万。2016年Q1的财报,没有公布具体的玩家数量,但《魔兽世界》依然是全世界拥有最多付费玩家的MMORPG游戏。即使是从不玩电脑游戏的人,对于魔兽,也略知一二。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网游之一,十几年的人气积累,保守估计其全球粉丝数至少有一亿,国内的许多人,更是感慨,魔兽不仅仅是一款游戏,更是一代人的青春,是对过往无法忘却的情怀所在。
自打2009年确定将其搬上大荧幕以来,这部史诗级魔幻巨制电影就赚足了万千玩家和各大媒体的眼球,历经原定导演萨米·莱米的退出、剧本的重新创作、屡屡跳票等种种磨难,终于将在6月8号与中国内地观众见面。
翘首企盼已久的中国粉丝们,再也抑制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了,百度魔兽电影吧内,各地的伙伴都在找同城的战友包场看首映;微博上,只要是带有魔兽的消息,评论大多为“等不及了······想快点看到······”;各大电影网数据,魔兽不仅雄踞热榜第一位,粉丝们更是将其在时光网的评分怒刷到9.4。有机构认为,魔兽世界玩家保守估计大概有1500万人,按照人均35元的标准,保底是6亿票房,且算上拖亲带友和随机观众来算,有望突破10亿票房。强大的粉丝效应可见一斑。
但拥有强大粉丝群的游戏电影IP,拍的很多,大获成功的案例着实没有几部,近期上映的《愤怒的小鸟》表现亮眼,但也刚突破2.3亿的票房。魔兽能否打破游戏电影的票房魔咒,为游戏电影竖起一座里程碑,仍是个未知数。
《魔兽》是各方资本共享的大蛋糕
热门游戏电影背后强大的粉丝效应与影游联动的吸金潜力也吸引着资本的追捧。
早在日,腾讯影业召开的发布会上,腾讯影业方面称“与传奇影业合作的首部作品《魔兽世界》,表示双方将一同开展电影IP探索合作”。并表示,接下来将与暴雪、传奇东方影业合作共同推进《魔兽世界》电影在中国内地上映工作。
日,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动漫衍生品制作公司---美盛文化公司,于5月6日,经官方网站发布新闻表示,已成为《魔兽》电影官网玩具产品的中国地区总代理,也是被授权中国唯一正版玩具供应商,并且已开发出近百款精致魔兽玩具,即将于6月8号与魔兽一起登陆全国各大院线,出售平台遍布电商、实体百货商场、玩具城等。
日,华谊兄弟公司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将参与《魔兽》全球票房分成。
日,美特斯邦威MTEE《魔兽》电影系列新品发布会在重庆举办,同日美特斯邦威特制微信H5上线,可以直接线上制定自己专属的魔兽ID
Tee。美邦服饰也与聚划算一起推出了魔兽系列MTEE,开启了聚划算首例与网络游戏授权产品合作的活动的先例。至于如何促成此次美邦与魔兽的合作,美特斯邦威品牌总监张心爱透露说:“美邦MTEE在2012年就已经与魔兽世界有过合作,自那之后就始终对魔兽IP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在《魔兽》电影第一次对外宣布2016年上映的消息之后,就第一时间与《魔兽》达成了合作共识。美特斯邦威曾与众多热点IP进行深入合作。
由此可见,一个强大的IP,它的价值远远不止于将其翻拍成电影,获取票房利益一方面,线下的衍生品能够打通服装、玩具等等各个产业的产业链,只要运作的合理得当,它的价值将是无穷无尽的。
当然,作为一部由知名游戏IP改编的电影,魔兽世界能否在票房方面一鸣惊人,创造属于自己的纪录,一切,待6月8日上映,自会见分晓。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三声(tosansheng)
&原创内容,未经同意,严禁转载
三声目前已进驻微博、今日头条,虎嗅网,界面,百度百家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华谊和光线这两家民营影业公司哪个更强?
不太想答,唉。相比IT、互联网、家电等行业的明星企业,以及好莱坞六大和其背后的传媒集团,这两家公司都也就那么回事儿吧。华谊正在从巅峰滑落且已经很难再回到高点,光线受限于王长田本人的眼界,公司发展的上限是很低的,目前快要到顶了。随着陈国富的出走、连续几部大片的票房失败(当然即使失败,华谊相比星美等没脑子公司也不会彻底完败),华谊开创、博纳效仿的 所说的大片模式+明星战略,都在走下坡路,相比头几年每部都赚钱,现在的华谊制片部门(尤其没有陈国富了)和好莱坞六大类似,都是一部大卖三部赔钱,靠这一部大卖填三部赔钱的坑(这方面最擅长的就是迪士尼了)。同时曾经鼎盛的经纪部门大部分艺人都已经离开自立门户,现在就靠姚晨等少数艺人扛旗。也就是说,在这场牌局里,以前人人都知道华谊握着大导演和大明星两张王牌,现在别人都在攒人,他们牌面上已经不占优势了,待未来两年冯小刚约满甚至退休,华谊对外最引以为傲的金字招牌也就是纸面阵容上的强势就要清零了。可华谊毕竟是华谊,就算对手们手握一把张艺谋+巩俐+好莱坞巨星,华谊也未必就不能用一手乌尔善、彭浩翔的烂牌打赢一局。除了王氏兄弟本身相比同行具备明显的智力优势(就好像赌神用最烂的牌也能赢菜鸟的一把好牌),相比贵圈从业人员平均水平极低、缺乏标准化模式、大部分企业都是草台班子、人员流动率极高的行业状态,华谊最大的优势是建立了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员工虽然未必有很多奇思妙想,但至少在执行效率上和我们这样的第三方宣传公司不相上下(想象一下4A和PR级别效率的甲方)。在制片领域,陈国富和资本的监督追求工业化生产和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因此华谊的产品即使剧本稀烂(比如《画皮2》、《太极》,也就是在开拍前先天就有残疾),制作水准、物料配合、宣传配合包括艺人协调等方面还都能保证专业度,至少是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做生意就好像父母教养孩子,标准化的意义在于可以保证中等天资以下的产品(孩子)能够畅销(成材)。华谊的产品中有天才大作(冯小刚电影、《风声》、《西游降魔篇》)(从育人的角度讲也就是神童,后面括号内都是比喻)也有中下之资(《画皮2》)。现在人才流失和水准下降导致的先天牌面(父母身体状态)上的退步,使得天才之作(神童)的诞生概率明显降低,但标准化生产(教育)可以保证华谊即使生产出《画皮2》这样的中下之资,也能卖个盆满钵满(成为人才)。因此即使华谊持续在走下坡路,依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当然资本市场指望华谊重整旗鼓再领风气之先,像Apple一样成为行业标杆的希望已经很小了,大家有没有想到IT业的某家被寄予厚望的老牌公司?至于光线,要写真话吗?(想看的朋友请评论,如果很多人留言我会考虑写完)
谢邀请,华谊和光线这两家民营公司,经常被人提起,也经常被人比较,我个人对此事也比较有兴趣,所以可以唠叨两句。我们分为几个部分来说吧。一,公司形式:华谊兄弟和光线传媒都是上市公司,但有一个区别,华谊的主业是电影,然后是影院投资以及艺人经纪,再往后数才是电视剧啊神马的。华谊兄弟上市,电影是主业。而上市的光线传媒,主业是电视栏目,广告啊什么的,光线影业只是光线的一个分公司,上市部分并没有包含光线影业。嗯,是这样的。二,关于电影。既然两家公司比较,当然要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两家公司的交集,就是电影。华谊兄弟是最早涉足制片业的大型民营公司,这大家很明白就不多说了。培养和缔造了很多大导演,大明星,而植入广告,包括贴片广告的创始人也是华谊的王中军,可以说华谊兄弟是一个具有开拓者一般素质的公司。光线传媒是做电视栏目起家的,大家熟悉的娱乐现场啊什么的都是他家做的,做电影开始比较晚,加上影业高层的张昭和徐林在光线和乐视之间来回跳,也是件挺好玩的谈资。光线对于电影的投资很小心,大部分都是以发行形式投资的,或者加磅投资,光线的发行团队,是张昭在光线的时候建立的,这种矩阵模式(就是每个城市都有发行人员驻地)是当时新颖的发行模式,现在乐视影业在国内的发行团队也是矩阵模式,当然这算题外话了。单从影片本原说,华谊不管在项目的策划,拍摄的质量和票房结果看,都大大强于光线,光线在这方面实在是不能跟华谊相提并论,在这一点上,光线甚至弱于小马奔腾。三,关于电影发行。这个问题要单说的原因是,我估计大家都挺感兴趣的。华谊的发行是很传统的模式,中规中矩,而光线标榜的矩阵模式就显得很特殊,所以,光线利用这种模式拉来了很多大片发行权,包括致青春等等,但除了这种模式,还会有票房保底等等模式。这也是比较有操作实力和预见力的模式,有人愿意给我保底票房,我当然会欣然接受啦。不多分析,大家明白就好了。四,关于掌门人。华谊的王氏兄弟,想必大家都很清楚,王中军在美国学习奋斗,回国后跟弟弟接手了华谊广告公司,致力于企业VIS(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工作,王中军的作品包括“中国银行”,大家很熟悉的“中国石化”的logo,还有“国家电网”的logo等等,而后做了电影,也开创了很多个第一,包括植入广告,贴片广告,找银行抵押版权融资方式等等,在我看来,王中军王中磊做的一些事,影响了整个电影业。光线的王长田先生,早年间是电视台的工作人员,离职后开创了中国电视界制播分离的先锋者--光线传媒,并因此而名声大噪。但很多年过去了,他依旧保存着那种张力,依旧是一位优秀的电视人。五,结语,华谊兄弟和光线传媒都是中国文化产业的生力军,是两家非常好的公司。华谊兄弟一如既往的对电影痴迷,光线一如既往的电视电影全面发展。呵呵,看吧。
这个问题……yolfilm大叔有在微博谈到过,我当个搬运工,游叔看见希望不要介意啊~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游叔微博翻,不知道我有无集全,大概这几条微博:1、感觉光线和华谊是两个世代的公司,一个追求新类型的开发,下赌注於中小制作,敢用新演员,敢用新导演。另一家,是大片大片大片,和地方政府捆绑,死咬住几个所谓的大导演,捆绑所谓的大明星。……华谊模式不衰败,中国的电影不会有出路。2、华谊的电影好看与否?跟这个模式能不能持续发展?那是两码子事。华谊那一套「捆绑」的思路中,不存在「惊喜」的可能性。中影、保利、华谊、加上万达,全搞这种东西,弄到最後,全中国就它几家家玩的转。结果就是,不但是捆绑了,更是绑架。3、这世道,发行投入,不见得比电影拍摄费用低多少,高调发行,甚至可以到制作费用的一倍半以上。王长田的意见我十分同意,制作、经纪、发行,本来就该分开,不该像「华谊」这种公司一样,全捆在一起。我反对的,其实就是这种「大而全」的「国营中影集团」的「托拉斯」思路。4、真正良善的影视行业发展,容我再重复一次,不该上下游一体整合,它整合成功了,其它中小公司全该倒霉,它整合不成功,连观众也倒霉。只因影视是文化产业,是媒体,影史早教会我们一点,你不能把影视产业当手机、电视来搞,上下游全在一家公司手裹,迟早死了自己,也活不了大家。另外,关于「制作、经纪、发行」三者应该分开的观点,高晓松在《晓说》的好莱坞启示录一期当中也有谈到,,大概从3分54秒开始。另外,这里还有一篇更细致地比较两家公司的文章,也是在微博上看到,作者彭侃:(不过这篇文章的观点和上面两位有些许矛盾,可以对比来看)
说市值吗?哈哈,华谊股票单股现在比光线贵三块多!华谊前期制片很强,现在也不是光守着冯小刚了,光线后来居上,有地网发行团队,所以未来有爆发!
比老板谁是中国娱乐之王:王长田or王中军?日 10:37
创业家   导读:王中军把生意做成了娱乐,他是一个娱乐大亨,长袖善舞地混企业家圈子找钱和混娱乐圈圈名导演、演员,快速成就了华谊的繁华;王长田是一个把娱乐当生意做的人,一个无趣的传媒商人,低头试错所有业务方向,努力融合传媒与娱乐。现在,传媒商人打败了娱乐大亨,光线发行的《泰囧》和《致青春》票房红火,光线的市值比华谊高近4亿元。现在,王长田是中国的娱乐之王。  “我从来没想去变成一个奔马,我觉得骆驼挺好。所以今天我还是一个骆驼,只不过可能从一个骆驼变成一群骆驼而已。”这是(29.060,-1.44,-4.72%)创始人王长田在2012年创业家年会的开场白。王中军VS王长田  “它们置身于‘被VC绑架的商业世界’之外,奉行强大而自成一统的生存逻辑。它们是反周期生存的样板,犹如沙漠中行走的骆驼,持久、缓慢、稳健。昔日狂飙的悍马被远远甩在身后。”这是《创业家》杂志2009年给予骆驼公司的定义。而被外界描述为勤勉隐忍的王长田似乎也在栩栩如生地诠释着这一定义:1999年创业,苦熬13年于2011年登陆创业板,王也以41亿元的身家成为民营电视制作领域的第一富豪;他自诩的是自己创业十余年间没有进行过一次融资。  而让王长田扬眉吐气的实则是一年多后的《泰囧》,一部被冠为各种“史上之最”称号的华语影片:上映5天票房突破3亿,上映一个月票房达到12亿,观影人次超过3900万人,中国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华语电影云云。让王更加春风得意的则是4月26日上映的《致青春》:上映首日票房达到4650万,上映6日票房飙升至3.2亿。伴随票房而来的是涨势喜人的股价,《致青春》上映首日,光线股价随就涨了7.61%,较半个月前累计上涨了48.74%, 5月2日光线股价更是飙至28.65元,市值冲破140亿元,达到145.07亿元。虽只是账面上的数字,但相对于(29.970,-1.61,-5.10%)的23.35元股价和141.22亿元市值,王长田也许会为能超越竞争对手长舒一口气。  假如时间回溯至4年前的2009年,王长田可能“胸中块垒酒难浇”,因为自己从2006年开始涉足电影,一路平稳,却没有一部被人所称道的佳作,“从前光线最弱的就是这一点,我拿不出一个代表作来。”而因公司估值分歧,王长田的融资计划也泡汤。那时的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则是洋洋自得,公司成功登陆创业板,旗下更是笼络了诸如冯小刚、张纪中、邓超、冯绍峰、李冰冰、吴彦祖、姚晨等一大票著名艺人。他们出品的影片票房也是一路飘红:《风声》突破2亿,《全城热恋》突破亿元,《唐山大地震》高达6.6亿,《非诚勿扰2》也达到了5亿元。当时有报道将王中军和王长田放在一起比较,问谁是娱乐之王,当时的答案显而易见。  然而仅仅三年,王长田就扳回了一局。日华谊兄弟投资2亿的冯小刚力作《一九四二》登陆大银幕,不过在《少年派》和《泰囧》夹击下,《一九四二》表现惨淡,也成为冯小刚近年来票房表现最差的一次。华谊兄弟股价11月30日、12月3日连续暴跌9.9%、6.02%,两日市值蒸发13亿。而自此之后,昔日狂飙的“悍马”华谊兄弟也被“骆驼”光线传媒在业绩增长和股市表现上远远甩在身后。2012 年华谊兄弟总收入13.8 亿,净利润2.4 亿。而光线传媒201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8.13%,净利润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76.47%。目前,“谁是娱乐之王”一问题看来也将会有另一种答案。  王中军,1960年生人,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老板。部队大院里长大的北京顽主。当过“洋插队”,干过美术师,卖过宝马车。现在,他越来越像一个好莱坞大亨。  王长田,1965年生人,光线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出生于大连附近的一个村庄。曾经是中国最好的报纸和电视记者之一,精明勤勉,事必躬亲。现在,他越来越像一个苦行僧。  王中军靠资本、企业家支持快速做大  王长田不混圈子融资、闷声踩坑吃亏缓慢成长  王中军最值得欣赏的是两点:第一他不一定很善于分享,但是他善于合作,他有比较开放的心态;第二他说到做到、说一不二。比如说,当时他跟华友谈出让华谊音乐控股权这个事,一直到今天都是蛮后悔的一件事,包括他周围的股东,当时也都反对这个事,但是王中军在饭桌上同意了,于是他就硬着头皮做了。这在王长田那儿是不可想象的,在签字前一分钟他还会节外生枝。性格不一样导致做事的方法就不一样。  ——易凯资本CEO王冉  对待资本,王中军主动,王长田被动。  在影视娱乐业里,许多公司背后的“金主”是地产商。华谊兄弟、派格、麦田的大股东都是太合地产,中博传媒的靠山是冯仑。“玩票”性质的投资决定地产商们不会在这个高风险的市场上投入过多。  王中军急于突破业务瓶颈。如何通过华谊兄弟在电影业已经建立的品牌优势来收购扩张,特别是进入电视剧、音乐等未曾涉足的领域?“白白建立了半天品牌,你不用就有点可惜。”但是他手里没有足够的资本,太合也不是他理想的股东。  跟其它娱乐公司的老总不同,王中军一向喜欢与娱乐圈外的企业家打交道。他频繁参加各种企业家聚会,其中每一位都是潜在的资金来源。  2004年底,他在君悦酒店大堂里碰见了时任TOM集团CEO的王。两人之前只是点头之交,一番寒暄后,正在四处寻找内地传媒业投资项目的王主动发问:“华谊兄弟需要钱吗?”  “需要啊!”  王中军先以7500万元、溢价3倍回购太合集团手中45%的股份。接着,有着李嘉诚背景的TOM集团以500万美元现金和500万美元可转债的投入成为华谊兄弟的战略投资者,持股27%。同时,担任华谊兄弟财务顾问的汪潮涌也以旗下信中利的名义投资75万美元,获得3%的股份。王中军及其家族在公司中的股份上升到了70%。  2004年底,王长田刚刚搁置了与软银赛富的投资谈判。  其实,光线是风险投资眼中的“金矿”。在民营电视制作业,光线一家的收入就超过排名其后5家公司的总和。它拥有9档节目和1份周报,每日制作量超过6小时,节目在全国近300个电视频道播放。  像国内很多白手起家打下江山的创业家一样,当“资本家”前来叩门的时候,王长田的心理有些复杂。  “一方面我们没那么缺钱,还有当时在想,我拿了钱到底干吗?没有什么公司值得收购,或者你收购完之后它面临的状况跟你是一样的。你去做其他的业务,比如电影、电视剧,时机是不是成熟?”  早年的光线仅凭着10万元人民币滚动发展,最难的时候也没有人“雪中送炭”。现在,它的电视业务已经积累了丰厚的利润,还需要“锦上添花”吗?  王长田的想法是:第一,要把自己的业务卖个高价。第二,尽量少装一些核心业务,把风险比较大的新业务放进来,让VC来“埋单”。  权衡再三,他把融资目标锁定在两家。联合IDGVC的软银赛富,联合富达投资的联想投资,他们的出价为1000万美元,占光线16%左右的股份。王长田选择了以投资盛大名声大振的软银赛富,投资意向书很快签订。此后,王长田向软银赛富提出加价要求,后者接受。  还没来得及享受融资成功的兴奋,在分别咨询了好朋友当当网创始人俞渝以及e龙网创始人唐越后,王长田沮丧地认为,自己可能还是卖便宜了。  虽然为难,王长田还是再次向软银赛富的负责人阎焱提出了加价要求。“价格已经重新谈过一次了!”作为风险投资界的领军人物,一向作风强势的阎焱拂袖而去。2005年10月,软银转而投资了另一家民营电视公司欢乐传媒。  与TOM的合作让王中军的事业上了新台阶。为了完成这轮私募,公司第一次梳理了管理结构,建立了规范的财务部门和外部审计制度。王中军开始投资像《夜宴》这样上亿的大制作,同时,华谊兄弟还获得了向香港寰亚新片《墨攻》投资1300万美元的机会。  但经营业绩滑坡的TOM集团很快就难以满足王中军的胃口,他需要引进新的股东。2005年,因为将阿里巴巴的股份以10亿美元高价出售给雅虎,并且获得雅虎中国,马云声名大噪。他是王中军的朋友。马云尚未扬眉吐气的时候,王中军就经常邀请他一起聚餐。  没用20分钟,马云就给了一个爽快的答复。他还给了王中军一个重要建议:“像TOM这样的策略性股东的股份不宜太高,中军你这轮不但不能拿钱,还应该和我一道掏钱。”  2005年底,TOM以1600万美元的价格减持20%华谊股权,王氏兄弟回购5%,马云以旗下公司中国雅虎的名义接手15%。TOM集团所持股份降至7%。大约同时,王氏兄弟还从信中利手上回购了2%的股权。王氏兄弟持股升至77%。  在华谊兄弟的第三轮融资中,江南春,虞锋、鲁伟鼎共同投入2000万美元。TOM出让剩余的7%股权,所获回报接近上轮20%股权的转让。江南春等人的入股还吸引了分众传媒CEO谭智。几个月后,谭智与德龙控股主席丁立国再次溢价认购了华谊兄弟增发的1000万元新股,搭上了末班车。  4轮融资之后,王中军家族及其核心团队仍然以60%的股权保持着对华谊的绝对控制。  当王中军高歌猛进的时候,王长田终于意识到钱永远都是不够用的。  日,光线的王牌栏目《娱乐现场》被调整出已经播了5年的北京四套节目平台。这一幕很快在上海、长沙等地再次发生。  不久,王长田为《娱乐现场》找到了在北京落地的新平台,光线与中国教育电视台合资成立(14.29,0.00,0.00%)。在光线的内容支持下,中国教育台三套与北京电视台开始了声势不小的竞争。没过多久,北京地区有线电视的用户突然发现自己的电视机不再能收到教育三套的节目信号。  现在回想,王长田仍认为自己不接受软银赛富的投资是正确的,“2005年下半年整个行业陷入了低迷,我也一样。融资是有条件的,达不到(业绩)就会很惨,肯定股份稀释比较厉害。即使没有稀释,投资者也可能已经对你失望了,想办法要解决你了。”  对光线感兴趣的风险投资商依然络绎不绝,但急于拓展新业务的王长田却开出了更高的价钱。2006年,他告诉记者,“如果从融资的角度看,用于互联网和无线的建设就要1000万美元以上,如果加上视频内容的提供要达到2000万美元。”当然,“即使没有融资,我们也会投入至少1000万美元。”  “他永远认为光线的价值要比市场给的价值更高一块。”一位给王长田做过财务顾问的投行人士感叹。  2006年,光线传媒因种种原因业绩未达预期。据说在400多人参加的年会上,王长田流泪自责,“公司会有今天的状况,是我这个做家长的对不起大家,是我没有让在座的兄弟姐妹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2007年,在华兴资本CEO包凡的撮合之下,光线与在纳斯达克上市的SP公司华友世纪(Nasdaq:HRAY)达成了合并协议。2008年3月,协议中止。尽管双方就此互相指责,关键原因可能还是价格。华友世纪市值1亿美元左右,按照协议,合并后光线占有42%的股份,至多只能达到65%。而早在4年前,软银赛富等风险投资商对光线的估值就已经超过7000万美元。  王长田1998年10月份成立公司,有一段时间到处找水喝,找草吃。直到号《娱乐现场》节目播出,公司才确定一个发展方向。大概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到处在那儿转悠,当然也没饿死,干点小活。找到了一块草场,然后到2005年高速增长,每年都赚很多钱。年,光线已经一年能够赚到4000万到6000万了,净利润,德勤审计的。后来有人质疑说光线的财务有问题,2008年利润是1300万,到2010年1亿。但是他们不知道光线2008年的时候是历史低谷,2009年才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我是非常谨慎的人,我还是担心哪天会出点什么事,所以就像个财主一样,把挣的钱先找一个罐子埋起来。就像骆驼,夏天吃了好多草,喝了好多水,驼峰就长得壮壮肥肥的。突然到年碰到电视行业危机,没草吃没水喝了,进入冬天了,只能自己消耗自己。幸好那时候我们积累了一堆脂肪还能消耗,否则真的惨透了。在那两年,欢乐传媒、唐龙、派格,一堆公司都退出了。我一方面在消耗自己,当然也有利润,但基本上不能赚了,人你也得全都养啊,不然一旦东山再起你的兵在哪儿啊?另外一方面赶紧去寻找新的草场,然后就找到了电影和演艺活动。到2008年行业景气又回来了,光线的两栖业务也逐渐发展起来了,经过两年高速增长,2011年上市是我们最稳定的时候,发展空间非常清楚,可以预测的空间也很好,团队也做好了准备,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行业经验也非常丰富成熟,一旦钱过来我就知道下一步我要做什么事。  我是有不安全感,所以我一直给自己留后路,尤其反映在我对公司的经营上。年的时候,我账上已经很有钱,完全可以成立房地产公司,当时有人说出3000万就能去拿项目,我就没做。我一直觉得,虽然不错吧,但也许哪天有点什么事呢?也许哪天要钱呢?幸亏我把钱留在那儿,要不然我真的早就死掉了。这就是我最大的一个不安全感。包括公司上市之前不到一个月,还有一笔贷款((8.98,-0.09,-0.99%))问要不要拿,我决定拿。一旦上市延后一点,这个钱你需要。”  王中军拼人脉,王长田拼链条  王中军的整个公司运作就一个字——“人”,他就是抓住了人。这是他的一个理念。而光线的做法是模式,我们非常强调未来能不能做成工业化生产。  ——王长田  王中军找到了冯小刚。接着,他又找到了一批冯小刚。  当严重依赖冯小刚的王中军屡次被问到“冯小刚病了怎么办”的时候,他开始考虑:“什么能够代替冯小刚使企业平衡?”他看中了收入稳定的电视剧业务。电视剧是中国各地电视台最主要的广告收入来源,全国1974个电视频道中有1764个播出电视剧,电视剧广告占全国各级电视台广告总收入的50%以上。  王中军要进军电视剧的决定遭到了公司内部的普遍反对。“老板,中国一年生产1万多集电视剧,能卖出7千多集,真正赚钱的就4千多集。”  “我们就做那4千集,为什么要做赔钱的人啊?知道他们的能力是什么,就是你自己的能力了。”王中军回答。  “我们为什么电影成功了?就是靠‘大制作、大手笔加影视大腕’。”王中军很快列出一个国内前十位的电视剧制作人名单,然后挨个谈判。他第一个去见的是张纪中。“其实我也不认识,大家想这几年电视剧谁火,张纪中火,就见他。”仅仅30分钟谈判,王中军签下了张纪中,条件中还包括华谊兄弟的股权。  然后是张国立、赵宝刚,“没有谈进来,这是很正常的,朋友照做。”康红雷被王中军成功说服。最终,华谊兄弟共签下五位著名电视剧制作人,收购了他们的公司。他通常为这些电视剧公司支付的市盈率为10倍。与最好的制作人合作,保障了华谊兄弟电视剧业务的盈利能力。到2007年,华谊兄弟电视剧年产量超过500集,成为华谊兄弟稳定的现金流来源。  王中军有着与其他传媒机构不一样的管理演艺人才的方法。在华谊兄弟内部,导演冯小刚、电视制片人张纪中、艺人经纪人李雪等都拥有自己的工作室。工作室类似一家小型公司,独立核算,负责人拥有业务主导权。王中军会对这些工作室的业绩进行排名,每两年进行一次末位淘汰,再引进新血。在好莱坞,类似的工作室被证明是一种成功的、符合创意人才创业的模式。  王中军不仅擅长将朋友变成股东,同样乐于让艺术家成为华谊兄弟的股东。华谊兄弟原本只有导演冯小刚拥有股份,后来吸引张纪中加盟也使用了股权激励。如今,包括李冰冰、黄晓明、康红雷在内的80余人全都拥有华谊兄弟股份。这也是受到了马云的启发。  几年间,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旗下拥有了影业投资、电影发行、音乐制作、广告、文化经纪等多个公司。建立了从编剧、导演、制作到市场推广、院线发行等基本完整的电影生产体系。  凭借着多年来费心经营的人脉关系和个人信用,找钱对王中军来说不是难事。用友股份董事长王文京经常会接到王中军的电话,几年间,他累计借给王中军近亿元人民币。当华谊兄弟筹备拍摄《集结号》时,预计所需资金为1亿元人民币,王中军自筹5000万元,缺口部分则来自于(13.68,-0.09,-0.65%)的短期贷款。招行行长马蔚华也是王中军的老朋友。  如今,除了与银行家、投资人以及产业巨头打交道,王中军所需要做的事情只是不时和集团内工作室的负责人吃顿晚餐,或者偶尔去剧组探班。更多的时候他会睡到自然醒,然后去三里屯约上三五好友打打扑克。周末他会去郊外马场遛遛他的名贵马匹,关注一下艺术品收藏市场。公司具体的制片业务交给了他的弟弟——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  王长田对于未来的构想比王中军更早更清晰。默多克是王长田最为敬佩的传媒业巨头。“他确实是一个出色的战略家,而且是非常好的商人。你看他整个公司的业务布局,做得真是非常棒。再有收购上的手笔,他的价钱往往高出别人很多,让你连拒绝的可能性都没有。”做“全媒体”一直是王长田的梦想,却严重不符合中国的现实。2003年,光线传媒与国家广电总局合办了一份娱乐周报——《明星Big Star》。该报的发行量一度号称数十万份,但由于“八卦的内容不让登”,两年都没跨过盈亏平衡点,王长田只能将其停掉。  (i黑马注:王长田曾跟i黑马详细讨论过光线做传媒和娱乐结合模式的思考——“娱乐业方面,其实很早就想过。1999年,娱乐业环境还不是很好,我隐约觉得按照国外的轨迹来看肯定是有机会的,当时先介入娱乐业的报道,了解娱乐业,增长判断力,影响娱乐界,最终还是要进入娱乐业的竞争。但这个过程我犹豫了很长时间。我是从媒体出来的,我满脑子都是媒体的思维,但媒体和影视公司有非常大的不同。为什么娱乐业要跟传媒业结合?除了表面上传媒业可以给娱乐业提供宣传平台,比如默多克在全球范围内发动宣传机器为《阿凡达》宣传,传媒业也需要娱乐业的内容,但双方内在的规律更加重要——娱乐业的波动需要传媒业的现金流来平衡。米高梅是世界上唯一一家没有媒体资源的娱乐公司,最后被收购了。回过头来看,光线在国内的商业模式,应该说比其他的娱乐业公司要强很多,当然也比纯传媒的公司也强很多。”)  2004年之后,王长田先后和南京、西安等地电视台,以及教育台成立合资公司,试图介入对电视台频道的整体运营。这条路很快被主管部门堵死,甚至连付费的数字电视频道也不得其门而入。  2005年3月之后的1年时间,王长田闭关研究当时美国最为流行的互联网公司。这位传统媒体人开始言必称WEB2.0,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互联网的经营,光线公司网络部门一度招入近百人的团队。不过传统传媒人与互联网人的思维存在巨大差异,e网()注定是一场幻想,互联网没能完成王长田转型新媒体的梦想。  (i黑马注:王长田在接受《创业家》采访时曾总结他错过的机会:“一个是互联网。我们是国内最早做互联网的公司之一,2000年就建了个网站,国内最大的明星社区,有很多明星资料,一帮粉丝互动,2004年Alexa排名大概全球前三四百位。但后来公司用错一个人,一个技术人员把硬盘毁掉了,用户资料全部没有了,这个网站就不行了。后来我们做了个新网站,当时MySpace刚刚出来几个月,模仿它们。但是我们贪大求全,拷贝了MySpace的所有功能。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用户上来之后发现你什么功能都有,但什么都空空荡荡。这个网站是失败的。之后我基本上对这一块就光看了,不要贸然去做了。)  “如果看前两年,你拿着钱干什么呢?公司没有什么好收购的,你也不能上电视台买,没什么好做的,现在拿钱不一样了,现在我知道我要收购什么公司。”2008年王长田这样说。  2011年光线传媒上市,2012年光线出资7500万元投资一家做网上演艺的公司——呱呱视频,获得32%的股权,呱呱2012年营收高达5.8亿元。这在业界首先实现电视、综艺、电影+用户和粉丝的模式,比其他所有的娱乐公司都走在前面。  另外,在业内,光线传媒在电影发行上建立了自己一套独特的体系——在各大城市设置发行人。“以往通过电影公司发行,别管多大的电影公司,发行公司都只有十来个人,他们跟院线打交道。你根本不知道影院怎么排片,什么时候播?十几年来一直是这样的。我们就在全国70个票房最高的城市,每一个城市都安排发行人,每个影院都有。这个系统建立以后,他们发现我们这个系统可以提升30%的票房,但是仍然没有这么做,说我们劳民伤财,没有什么意义,多宣传就完了。他们不明白我们在当地干什么,我们可以和当地媒体合作。”王长田对i黑马说。电影上映后,依赖各个城市当地发行人协调当地影院和媒体的资源,效率颇高:“别人去一个城市都人生地不熟的,我们的人都驻在那里。这个营销的系统,别人真的没办法相比。”  王长田坦言,电影制作公司的角色和发行公司的角色相比,他更愿意自己承担好一个发行公司的角色。“发行公司的判断是连着好几头的,需要判断其他发行公司的片子,院线的态度,观众的态度,演员的号召力,导演的号召力,成本问题。”  光线的这套院线发行和营销体系保证了光线影业之前拍了一堆烂片却从来不会大亏,也为《泰囧》、《致青春》等靓片的票房成功立下汗马功劳,也间接为光线股价超越华谊打下基础。  “我自己憋着一股劲,一定要把公司做成市值比较高的,让这些人觉得这么多年在公司没白干。”王长田说。  王中军把生意做成娱乐,王长田把娱乐做成生意  “王中军是把生意做成了娱乐,他是一个娱乐人物。我是把娱乐做成了生意,一旦做成生意,这事就没什么乐趣了。我有一点一直逃不掉,人家说一日为记者,终生为记者。他是娱乐人,我是传媒人加商人。  真要拿王中军跟我比,他有他的乐趣,骑马、打球、开车、请客。我有我的乐趣,我就喜欢跟同事一起上馆子吃饭,再有就是盲人按摩。跟我的同事一起,我很快乐。  像王中军他朋友多,可能老能给他出主意。说实话,我不认为外面有什么人能够给我带来非常大的帮助。这个行业我看得比较清楚了,真正大的问题是没有什么人可以解决的,有什么能够帮你解决中国市场机制的问题呢?像马云、江南春,虽然比我年纪小,但是我跟他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这些人可能对我有帮助,或者最起码可能你看到什么东西了,他会促使你,帮你下决心,推你一把,不一定提出什么,但是支撑着你。不过这些只有股东会做。我跟他们的接触只是生意上的接触,不是玩的接触。我基本不浪费时间,都是就事论事。我不需要生活的圈子。”  (本文由王根旺根据《创业家》杂志和i黑马网之前采写王长田和王中军的稿子综合而成。)比发展策略
进入王长田办公室,记者发现,他竖了块长长的黑板,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剧名、片名、人名。这位自称所有时尚杂志都看、闲时喜欢喝茶和书法的总裁,经常会把自己关注的项目和行业人物写在黑板上,久久看着,反复琢磨。接受采访时,王长田详解称,从前光线的黑板上有100多位港台导演的名字,但从去年开始,他开始有意识地偏向内地的新导演。因为他觉得中国观众和电影环境已经发生改变,内地新导演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培养新导演是中国电影目前迫切需要去做的一件事情,“现在可能现实题材更受欢迎,现实题材的导演肯定以内地导演为主。内地老一些的导演也在创作,但他们很难支撑华语电影工业发展的未来。没有办法,只有挖掘新导演。中国目前的导演数量太欠缺了,我们至少需要200个新导演,这个缺口很大。现在跟我们合作的新人导演有十多个,有的是从演员转型,有些还需要我们去挖掘说服。”光线电影全面调整了电影项目战略,“第一,全面发掘培养内地导演,发掘新导演,让电视剧导演、广告导演、演员等来执导电影,让更多导演处女作出现,徐峥是其中之一。第二,坚持商业类型片,我们不会为获奖而拍片,不为传达价值观、教化大家而拍片。第三,品牌化运作策略,我觉得,未来可以容纳20个品牌,希望光线成为拥有最多品牌的一家公司。”王中军在博鳌论坛发言
国际化要顺势而为  作为公司领导者,要判断团队管理理念是否国际化,分工是否专业化,导演干什么,制片人干什么,公司发行老板干什么。中国电影国际化一定是顺势而为,自然而然。我强调中国没有大公司,华谊是中国最大的电影公司,我们市值20亿美金,而美国一线的传媒公司是400亿美元,不是一个当量。  不管是我还是我们的同仁,首先努力开拓自己的市场,如果单片在国内能卖5亿美元,那么投资能力、整合海外渠道的能力都能提升起来。  电影语言是未来中国电影面临的一个问题。中国电影公司超级强大以后,投资能力和整合国际演员的能力非常强,甚至整合大导演的能力非常强。中国电影再往前走一步很有可能就是拍英文片。我拍过《功夫之王》,用美国导演,除了成龙和李连杰说中文,那个戏拍得中流水平,甚至低一点,但在美国卖得非常好,卖了5000万美元,因为是说英文。中国最好的电影成绩在美国是多少?48万美元!所以我认为语言是未来最核心的问题。成熟公司依赖产品系列化  动漫最容易让老板掌控,对明星没有依赖,创作好的动漫人物是好的商业模式,但中国动漫产业没有技术支持,没有非常好的动漫小说、动漫产品。美国最火的动画电影都有非常好的文学基础。  我们现在假设做孙悟空,我觉得孙悟空是有可能会变出来的,现在电影《西游》票房也卖了12亿元。腾讯有强大的游戏产业链,假设腾讯和华谊兄弟合作,未来三五年开发一个产品,是可以做出特别牛的动漫电影来的。一家成熟的电影公司是非常依赖于产品系列的,而不是天天创新、天天发现新导演,美国几家大电影公司都是这样。比股价不下哪个更牛的结论了,不过感觉如今的华谊像以前的光线一样,贪多,饼摊的太大,钱也许赚了,人心却失了。王长田现在签下很多新导演,包括邓超等等,借助发行,未来几年有的发力。
也不知什么时候起,知乎喜欢用这样的提问方式。有些问题是不适合出选择题,而是适合出简答题。就像人一样,3个人谁先死还真难说。现在看最强壮的人,可能死于心梗,看看很弱的人,托很久的也可能。1、腾讯:确实很难攻破,特别现在微信、QQ双枪。不过社交在…
大陆应该还没哪个公司能和华谊比。。。。。。。。。
非专业分析,应该是华谊更厉害,毕竟一个是专门的影视公司,而光线是个传媒公司,只是涉足影视,长远看,从资源等考虑,华谊更厉害。
中国电影的发展需要像华谊这种制作水准高,体系化,耐心认真的影视公司,光线是后来者居上,偏重于营销和宣传,制作一般,如果不转型,只能赚热钱。光线的崛起和华谊的下坡来看只是市场的转型,中国由第五代导演大片时代转为明星门外汉的小制作有关系,光线通过明星效应和自己的宣传营销打破了市场的规律,然而这是电影市场的倒退,没有好的做好的示范,导演用的像徐峥,赵薇,苏有朋这样的明星,专业性一般,而那些有才华的年轻导演却没有启动资金。华谊在制作方面却好算有业界良心,管虎,冯小刚,徐克,等人起码可以拿出精心制片来,而往后的中国电影的希望也多出这样的作品,从艺人上华谊虽然出走了很多明星,但是阵容很强大,关于光线的艺人可以从包贝尔婚礼事件可以看出,他们的媒体营销做的很足,韩庚硬生生的在微博热搜上当了一周的渣男,柳岩成为楚楚可怜的受害者,包贝尔的过错淡过,楼上说光线把电影变成生意,的确不错,但是电影是艺术,要做的有价值,囧系列已经做到索然无味,但是四月份的流水线般的青春电影还在不断的狗血上映,我知道光线还会衍生出其他类型的电影圈钱,但是希望他们在做商业电影的时候像华谊一样认真点,多花点工夫在电影上,少花点时间在宣传上。
现在该跟万达比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魔兽电影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