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宜被评为亚洲2016英雄传说亚洲巅峰说明了什么

台湾爱心人士张平宜获“亚洲英雄奖”_新华每日电讯
台湾爱心人士张平宜获“亚洲英雄奖”
日 08:48:15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5版
【字号 】【】【】【】
  据新华社香港11月18日电(记者张天国)2012年《读者文摘》亚洲英雄奖18日揭晓,坚持13年爱心长征,深入凉山麻风病村的台湾爱心人士张平宜荣膺“亚洲英雄”殊荣。
  张平宜曾是报社记者,1999年因采访来到四川凉山偏远地区的麻风病村后,毅然决定放弃高薪工作,全身心协助凉山地区麻风病村的儿童。
  经过13载锲而不舍的努力,她募款兴建的学校让麻风病人的孩子回归正常教育,改变了当地儿童的未来。她协助建立的大营盘学校不仅是凉山的荣耀,更带动凉山另外12个麻风病村也建立起自己的教学点,成为麻风病村的典范。
  “我要让这些先天条件不利的孩子学会热爱生命,因为生命是如此多姿多彩。”张平宜曾说。
  《读者文摘》每年都会选出一位足以作为表率的亚洲英雄。《读者文摘》亚洲区总编辑卡尼表示,张平宜是平凡人而有不平凡表现的典范,是一位能够以积极态度创造亚洲未来的代表。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在后发表评论。
欢迎您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00 - 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单元评价检测(四)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单元评价检测(四)
上传于||文档简介
&&鲁​教​版​思​品​七​年​级​下​册​第​第​四​单​元​测​试​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今报独家专访央视“感动中国”首位台湾人物张平宜
2000年,台湾女记者张平宜放弃了优越生活,投身四川凉山麻风康复村大营盘村的教育事业。2012年,她获评央视&2011感动中国人物&。日,她应邀到郑州师范学院演讲时,东方今报记者对她进行了独家专访。
□东方今报记者&李春晓/文
张平宜,台湾云林人,曾是台湾《中国时报》的资深记者。
2000年,投身四川凉山一个麻风康复村的教育事业;
2011年7月,获民政部&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行为楷模称号;
2012年2月,获评央视&2011感动中国人物&;
2012年11月,《读者文摘》授予她亚洲英雄称号。
&她叫张平宜,原台湾《中国时报》资深记者。十多年前辞去高薪,来到四川僻壤山坳,献身麻风(康复)村教育!朋友们不能理解:这个疯子为何要吃这样的苦。她说,&我是一个母亲,看到麻风(康复)村的孩子,无法掉头离去&。&
关于张平宜的这条微博被转发达数万条。其时,她刚被选为央视201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2012年,《读者文摘》授予她亚洲英雄称号。
2014年初,她讲述十多年凉山所见所闻及心路历程的纪实随笔集正式出版。张平宜捐出版税,每本书里有3.6元是捐给希望之翼基金。2013年,郑州师范学院志愿者们到大营盘村支教三个多月,日,她应邀到郑州师范学院作专题演讲。
记者:你的名字是平宜,父母对你的期许是什么?和现状一致吗?
张平宜: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吧,平常就好,但我从小就是一个不按牌理出牌的人。我很小的时候就希望当修女,长大后,我做了记者,这是一个最能让我&不按牌理出牌&的职业,也干得很好。
记者:央视评你为201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读者文摘》评你为&2012亚洲英雄&,你想过自己会成为英雄吗?
张平宜:我从来没想过自己当女英雄,女汉子也太男性化了,我自称&娘子&,我要做的是&铁娘子&,作为女人,永远要保持美的形象。
我看起来虽然是娇小的,但我有一颗很强大的内心。荣誉和掌声,这些其实都给我很大压力,我也经常想自己做得够不够?对不对?这其实督促我再做好一点、做多一点。
记者:你的新书名字里有&上凉山&,有个成语叫&逼上梁山&,你是被逼上凉山的吗?
张平宜:上凉山完全是自愿的。2000年,我第一次进入大营盘村那个学校。只是知道如果自己不来,这个学校就要消失。于是,我每年都来,把辍学的孩子&抢&回学校,为征地与政府官员吵架,铺电线拉网络盖校舍。生在这个年代,是很好的时候。再早一点,我做不成这件事;再晚一点,这件事可能不需要我来做。
记者:你觉得最困难最无助的是什么事情、什么时候?
张平宜:最困难最无助的,从来不是去为了办学筋疲力尽,甚至卑躬屈膝的时候。最软弱的时候,是面对孩子们却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在最近,我很喜欢的一个学生,因为一件小事,喝药自杀。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在机场候机,在台北飞青岛的飞机上,关机的2小时10分钟,我坐不住,眼泪一直掉,都不知道邻座怎么看我这个&疯女人&。她如果真的死了,我就真的无力了!还好,在医院抢救过来了,我一下飞机就打电话骂她:&我见到你第一件事就是抱你,第二件事就是打你屁股!&
记者:你怎么评价自己这十多年来所做的一切?十多年过去了,麻风村的那些孩子,他们的人生有改变吗?
张平宜:我认为是有的,他们通过学习,能够融入这个社会,我们村里还出了第一个大学生。大部分孩子毕业后在工地当工人,但他们绝对不是一般不识字的工人。每个人都应享受义务教育,具备基础素养,这可以让孩子的后30年过得更有尊严。
我不觉得行动一定要成功,我也不觉得自己就成功了,但至少我尝试要去做改变。
因为懂得&&所以感动
没有经历过&就不会懂得那种感情
一群90后河南学生和张平宜的&凉山情缘&
□东方今报见习记者&&张静
张平宜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到大营盘村的志愿者也来了一拨又一拨,但几乎没有坚持下来的。在郑州,一群娇生惯养的90后学生,却在这个&被遗忘的角落&里支教三个多月。他们感动了张平宜,也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困难重重&选择坚强
日,郑州师范学院只花费了三四天时间,成立的6人志愿者支教队伍出发,这支队伍以初等教育学院副书记张景川为领队,到四川省大凉山州越西县大营盘村支教,其中有三位志愿者是90后。
因为要面对的是&麻风病&,最终确定下来的这支团队,从最开始就选择了勇敢面对。
尽管已经尽可能详细地了解了那边的环境,然而现实的困难还是让他们震惊。从山上流下来的雨水雪水烧开就直接饮用,吃清水煮白菜,晚上上厕所要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校园里走五百米&&尽管带了很多衣服药品,但当地天气湿冷,&多少年没见过冻手了,几个孩子手上的冻疮都没法看&,张景川的眼眶有点红。
一辈子最珍贵的记忆
大营盘小学教职工严重不足,学生都是住校,支教人员任务极为繁重,每个人都要承担好几个年级的教学任务,还要给孩子们进行心灵引导。无数次的尝试和努力,孩子们接受并喜欢上了这群老师。
日,送走放假的孩子们,支教队员也踏上了归途,&走一路哭一路&。3月11日,张平宜女士演讲前,播放了一段大营盘村的视频,支教队员都哭了,&没有经历过,就不会懂得那种感情&,张景川说。
&从大营盘村回来将近两个月了,这段经历让我们深深感谢父母没有把我们生在那个地方,那样可能永远也走不出去。&支教队员说,&离开了大营盘,心还在那里,这段经历是我一辈子最值得珍惜的财富。&
张平宜的&优雅摸爬滚打&范儿
见到张平宜之前,我无法想象,一个女人,怎么就能毅然决然地放弃都市衣食无忧的生活,到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自找罪受&?
坐在时尚而优雅的张平宜对面,听她就那么沉静自信地笑着讲述自己的故事,我不禁就想起一句话&优雅地摸爬滚打&。十多年来,多少次流完泪骂完人抽完烟,然后,擦干眼泪重新走。
面对张平宜,我扪心自问,做得到吗?我无法给自己一个完全肯定的答案。
我也无法想象,一群娇生惯养的90后学生,是怎么在这样一个&被遗忘的角落&生存、支教了三个多月。看到他们脸上在当地损伤的皮肤依然还有红印;看到他们说到那段日子无法抑制的激动情绪;看到他们提到那群孩子如数家珍红了眼圈&&我明白了,坚持下来,只因他们心中有爱!
东方今报记者&&李春晓&&见习记者&张静
(责任编辑:fs)
“你和老婆一起买房,你有购房资格,她没有诚然,人们看重冠军的荣耀。而鲜花和掌声,每个在这条路上超越自己,战胜压力,永不放弃的人都应该得到。他们坚持,他们忍耐,他们充满勇气,他们是那样肆无忌惮地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这不仅是他们作为一名运动员的态度,更是对生命的态度。这,就是我们的亚洲英雄。
活动介绍和评选规则
11月12日,提名启动
11月24日:评委会推选候选运动员,开放网友投票;
11月26日:24点投票截止,最高票数者当选2010亚洲英雄;
11月27日:公布评选结果
日第16届亚运会场地自行车女子计分赛,黄蕴瑶在肋骨骨裂的情况下,以“玩命式”的奋战为香港自行车队拼得“有血有泪”的一面银牌! 领奖台上的黄蕴瑶在泪水中举起了银色奖牌,“计分赛是非奥项目,也很可能是最后一次在亚运会里立项,我为这个比赛准备了很长时间,不希望以中途退赛的方式结束比赛。为了梦想,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
“是的,身孕没有给我造成想象中的困扰,而且,金牌会是给孩子的一份特别的礼物。”韩国射击队“双料冠军妈妈”金闰美如是说。2010年第16届亚运会,金闰美继夺得团体金牌后再将个人金牌收入囊中,成为双料冠军。怀孕六个月的她创造了韩国射击史上第一个“妈妈级”运动员夺金的历史
。赛后,金闰美说:“我得到了金牌,现在只想早点回家。”
&我必须成为第一名!”2010年广州亚运会,广州女婿林丹在羽毛球男单决赛中战胜劲敌李宗伟,摘取金牌。继夺得亚锦赛、世锦赛、世界杯、苏杯汤杯、奥运会等多项大赛冠军后,摘取人生第一枚亚运男单金牌的他完成了生涯大满贯的伟业。这枚金牌对林丹来说不仅是一场比赛的胜利,更是他作为一名职业运动员人生金字塔上最后的一块金砖,有着无比特殊的意义。
四年前在多哈,满载稚气的脸上写着她的勃勃野心;四年后在广州,她用球拍证明着自己的实力。2010年广州亚运会,“瓷娃娃”福原爱获得了混双、女双、女单三面铜牌。在颁奖仪式上,瓷娃娃露出天真笑容,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自己的亚运会之旅。精湛的球技、甜美的笑容、一腔东北口音的普通话,福原爱深得媒体和观众的宠爱,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日本运动员。
2010年亚运会女子25米运动手枪速射团体赛,哈萨克斯坦女枪手问鼎冠军。在颁奖仪式的过程中,40岁的绍蕾什拿出面巾纸为一位颁奖礼仪小姐擦眼泪,她说,“当时那位礼仪小姐搬的东西很重,我只是看她很辛苦帮了她一下,不知道为什么她就哭了。所以看了之后觉得很心疼,就帮她擦了一下 。”温情一幕在场外上演,让人感动不已。
2010年广州亚运会女子铁人三项赛,许朗获得了第四名。第四名并非了不起的成绩,但这位听障女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许朗面前的终点线上,没有呐喊声和掌声,世界是安静的,她看到为她欢呼雀跃的场景却听不到为她响彻的掌声,她的耳边只回荡着自己给自己的庆贺,“运动令我快乐,运动有挑战性,我不是职业的运动员,我只想拥有到达终点的那种幸福。”
2010年广州亚运会,有伤在身的“亚洲一哥”卢彦勋放弃个人项目,全力以赴参加团体赛,“我不在乎我自己个人的成绩,我比较在乎我们团体上面的成绩,我觉得这个意义是远超过于个人夺得金牌的意义。”男团决赛当天,因伤没上场的卢彦勋以“教练”身分坐在教练席鼓舞队友,和队友一起获得了中华台北网球男团史上的首金,完成零的突破。卢彦勋被称为队中的“精神领袖”。
从2004年雅典奥运一鸣惊人成功登顶,到2008年北京奥运痛失金牌泪洒奖台;从2006年多哈亚运会个人金牌的旁落,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双冠王”,26岁的朱启南实现了个人大满贯。在11月13日进行的男子10米气步枪团体决赛中,朱启南和队友摘取团体金牌成功卫冕,随后的男子10米气步枪个人决赛,朱启南再度夺冠。生日歌,在颁奖结束后响起。
“我希望朝鲜能成为世界的射击第一强国,我们所有队友都在为这个目标努力。”朝鲜神枪手 朴明元说。2010年广州亚运会,朴明元在男子10米移动靶混合速的比赛中力压中韩选手,夺取个人金牌,并率领朝鲜队拿下团体金牌,加冕“双冠王”。当看着朝鲜国旗冉冉升起在广州奥体中心上空,国歌奏响时,两次登上最高领奖台的朴明元激动万分,泪流满面。
日,在广州亚运会射击男子10米气手枪决赛中,预赛排名第一的谭宗亮再次与冠军擦肩而过,以684.5环屈居亚军。在这次摘银后,谭宗亮已是继奥运会、全运会等多项大赛后,再次惜败于决赛,这杆已经39岁的老枪能否坚持到伦敦奥运会?对此,谭宗亮直言:“射击受年龄限制不是特别重要,在我身体力行的时候,我会去坚持。”
2002年釜山亚运会,金均燮和叔叔一起为韩国马术队夺得团体银牌,被传为佳话。2006年多哈亚运会,金均燮把机会让给最后一次参赛的叔叔金亨七,比赛中,叔叔意外身亡。2010年广州亚运会,他与队友获得马术盛装舞步团体赛的金牌,实现了“将金牌献给叔叔”的诺言。金均燮说,“下一个目标争取进入伦敦奥运会,取得好成绩,给天国的叔叔送一个大礼物。”
11月20日,科威特射击运动员哈立德·穆扎夫与同伴获得亚运会男子多向飞碟团体赛冠军,当站在最高领奖台上时,他潸然泪下。这泪水不仅仅是激动和喜悦的泪水,更是无法代表自己祖国而流下的伤心泪水——他和队友们只能以个人身份获颁金牌,颁奖仪式上不能升国旗,不能奏国歌。为了体育,他们义无反顾来到了广州,用行动和成绩最好地诠释了体育精神。
郎平:我心中的亚洲英雄就是有特别坚强的信念能把自己拥有的能力表现出来。
范以锦:我心中的亚洲英雄就是以规范的职业道德,展示顽强的拼搏精神。
魏纪中:我心中的亚洲英雄应展示竞技体育魅力,彰显奥林匹克精神。
程益中:自信即勇敢,拼搏即英雄。
马国力:我心中的亚洲英雄就是坚强、坚韧、坚忍的运动员。
关于“”,你也来说说
还可以输入163字
关于,大家也在说(共条微博)
登录网易微博
网易通行证
下次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用电脑上取消该选项
没有网易通行证?
你可以将你的常用邮箱注册成为网易通行证,或者注册一个新的网易邮箱。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芭蕾女皇,轻盈灵动,翩若惊鸿。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  芭蕾女皇  轻盈灵动,  翩若惊鸿。  身姿画出优美弧度,  脚下步步生莲。  汪涵等人如痴如醉,  呼吸都秉着,  《天天向上》的演播室,  此刻仿佛已是世界顶尖舞台。  一曲舞罢,  钱枫满怀敬意,  念出舞者谭元元的履历,  全场观众起立为之鼓掌。  汪涵更是肯定地说,  她的到来,  让这个舞台蓬荜生辉。  谭元元,1977年生于上海。11岁那年,意见相左的父母,通过扔硬币决定了她的舞蹈之路。  芭蕾要求舞者腿比身子长9厘米,  谭元元更是百年一遇的好苗子,  腿比身子长13厘米。  但因比别人晚入学1年,  她的基本功太弱,  只能加倍付出,  一点点赶超。  几年之后脱颖而出,  开始参加国际芭蕾舞大赛,  一路获奖不断。  18岁被旧金山芭蕾舞团“相中”,  成为其独舞演员。  原本顺风顺水的人生,  开始历经波折。  孤身在外,  语言不通。  竞争激烈,  同行嫉妒、排挤。  在舞房傻傻等一个多小时,  才知临时更换排练场地。  临上场前,  鞋子不翼而飞。  替补演员虎视眈眈,  站在舞台一侧,  盯着她出错。  谭元元也曾伤心哭泣,  但心里的刚强和不服输,  一直告诫她,  必须做出成绩。  她忍着新鞋子的,  不舒服,  重新与双脚磨合。  整夜不睡,  练习从未跳过的,  高难度剧目。  提着口气,  在舞台上完美演绎。  很快就被提升为首席演员,  多次出演经典剧目中的主角。  聚在她身上的目光越来越多,  她也必须越来越努力。  每天至少保证跳舞3小时,  有表演的时候,  延伸至十几个小时。  每到一个新地方,  第一件事是找排练场地。  即使住在酒店,  也要想办法,  保持每日基本功的练习。  除了孤独枯燥,  和日复一日的努力之外,  谭元元还必须克服,  身体的伤病与苦痛。  2005年的一次演出中,  大跳过猛导致胯骨脱臼,  医生建议她做手术,  但之后要花两年时间恢复。  她毫不犹豫拒绝,  只找中医把胯骨推回原位,  然后用中药慢慢调理。  2010年训练时脚尖受伤,  为了最后能上台,  打了三针封闭。  这是两次印象深刻的大伤,  小伤更是不计其数。  甚至从不敢穿凉鞋上街,  因为脚趾头已经严重变形。  这没让她萌生退意,  反而越跳越坚强,  “如果能冲过伤痛线,  能跳多久,  我就要跳多久。”  今年已经39岁的谭元元,  过了舞者的黄金年龄,  却依然在舞台上惊艳众人。  近三十年的舞蹈生涯里,  她把芭蕾舞者人人艳羡的荣誉,  几乎全部收归囊中。  甚至早在2004年,  就被冠以“亚洲英雄”的称号,  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无可争议地成为,  华人芭蕾舞者第一人。  张曼玉多次,  千里迢迢,  去看谭元元的演出。  杜鹃说,  小时候的梦想,  就是成为谭元元。  王丽坤、蒋梦婕等,  国内众多学舞蹈出身的女星,  都视谭元元为女神。  挺胸抬头,  时刻注意姿态,  台上台下,  丝毫都不放松的谭元元。  值得所有的,  掌声、赞美,鲜花,  甚至羡慕和嫉妒。  (图片来自橘子娱乐、国家大剧院、  上海采风等微信公众号,  和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编辑:纪晨辰)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伯贤被评为亚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