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少林寺武术学院武术禅?武术精神包括哪些内容?

少林功夫的基本简介
少林功夫的基本简介
学习啦【武术基础】 编辑:方婷
  少林功夫,又称少林武术,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流派之一。其历史悠久,影响深广,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少林功夫最突出的特点是&禅武合一&,即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因此又有&武术禅&之称。
  2006年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少林功夫的基本简介。
  少林功夫基本简介
  文化遗产
  人们一提中国功夫,必称少林。少林功夫成为中华武术的象征。少林功夫是指在嵩山少林寺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历史地形成,以紧那罗王信仰为核心,以少林寺武僧演练的武术为表现形式,并充分体现禅宗智慧的传统佛教文化体系。天下功夫出少林。只要说到少林寺,几乎所有人都会首先想到少林功夫。少林寺在1500多年的历史中曾多次遭天灾人祸的废毁,但少林僧人以其固有的方式代代相传,使少林功夫流传至今,闻名天下。2005年,少林功夫将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少林寺申报的是功夫,而不是武术。功夫是修行,是参禅。练功夫的目的是为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品行素质,少林僧人的练武正是一种修行。
  功夫体系
  少林功夫是一个庞大的武术体系,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门派或拳种。中国武术结构复杂,门派众多,其中以流传于豫也即中原地区的少林拳、流传于闽也即东南沿海地区的南拳、流传于翼也即京津地区的北腿、流传于粤也即广东地区的咏春拳等少林功夫以其悠久历史、完备的体系和高超的技术境界独步天下。根据少林寺内流传下来的拳谱记载,少林功夫套路共有708套,其中拳术和器械552套,另外还有72绝技,擒拿、格斗、卸骨、点穴、气功等各类功法156套。现在流传下来的少林功夫套路有200余套,其中拳术100余套,器械80余套,对练等其他功法数十余套路。
  少林功夫具体表现为以攻防格斗的人体动作为核心、以套路为基本单位的表现形式。套路是由一组动作组合起来的。动作设计和组合成套路,都是建立在中国古代的人体医学知识上,合乎人体的运动规律。动作和套路讲究动静结合、阴阳平衡、刚柔相继、神形兼备,其中最著名的是六合原则: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认为,最合乎人体自然结构的动作,才是最合理的。少林功夫充分融入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阴阳平衡、刚柔相继、天人合一等),套路与套路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之间有所照应。
  佛教专用名词
  功夫一词是中国原有词汇。等同于武术,武术,乃是由先秦道家所演化的黄老道乃至道教人士,追求成仙所演化的一种修行体系。从早期的吐纳,引导术而慢慢演化为一种对人体的奥秘探索而形成的一种人体运动,在结合现实社会的需求和演化出的一种特有文化。为什么说功夫是中国的特有文化呢,因为,在中国,功夫不仅仅指的是一些单方面的人体运动,而有着更深的含义,譬如,道教的以武练体,佛家的以武参禅,都是借武悟道,以道演武的。
  上乘武功 上乘武功的价值在于上乘的审美观念。惟有上乘的精神境界,才有可能产生上乘的审美观念。惟有上乘的审美观念才有可能创造出与之相符的上乘科学训练方法,才有可能创造出符合禅宗思想的上乘少林武术。才能满足人们审美观念更高的价值诉求。因此,少林武术参正禅机,冀臻上乘首先是哲学审美的上乘,其次是科学功夫的上乘。禅宗虽然是宗教的,其实更是哲学的,是人类追求情感满足长河的一条重要支流。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多年之后,禅宗成为佛教和佛学的同义语,传统少林武术产生于少林寺,与少林禅宗有不解之缘。
  少林功夫正因为禅宗没有把武技看得太重,而是以禅定功夫为根基,泯灭争强好胜之心,屏弃尘俗纷扰之念,才使得武僧们习惯于在心静如水、无患无虑的状态下练功,又兼以寺院武功的传统优势,所以历史上的少林武僧往往得以步入武学的较高境界,这不能不在相当程度上归功于禅法的作用。
  武术禅就是提供一个人可以亲身去做,最终见性成佛的参禅路径。少林功夫的极致就是练就不动心,内心不乱为定,表现在外,就是外不着相为禅。外不着相,才能变幻莫测,博大精深。
  武术禅并不纯粹是拳脚,否则就叫武术了。纯粹的武术是不可能练就不动心的。武术禅作为学佛的一个法门,是要求用一颗参禅的心去习武。离开了这颗参禅心,武术禅就无从谈起。
  由于上千年的积累和努力,少林武术中的武与禅已经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少林武术中的武,已经融化在了参禅之中。这是少林武术与其他派系武术的不同之处。武术禅的优越之处,就是少林武术已经形成人人可以演练的很具体的参禅程式。提倡武术禅的真正价值,就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参禅程式。
  释行禅 武术气功大师 国际神打气功创始人
  少林寺32代传人, 南北少林禅院武僧团 团 长 练武十余年,得少林武功真传,内功深厚,武技精湛。多年一直在深圳从事保镖和武术教练工作,有丰富的教学和实战经验。
  练有金钟罩、铁布衫、硬气功、二指禅、点穴、铁砂掌内功绝技、能挥手断石折铁,蒙眼双节棍出手形如闪电,蒙眼打击百发百中。深圳铁砂掌罗湖武术培训总教练,,深圳武术协会主任,深圳大力铁砂掌武术培训基地馆长兼总教练。 禅武少林功夫馆武术气功总教练。深圳鹏视影视制片公司艺员总监,清远祥宗文化传播公司蕫事。
  清规戒律
  寺院的清规戒律,按佛经上讲,多达五千条,其主要戒律是四威仪十戒律。
  四威仪:即睡如弓,坐如钟,走如风,站如钉。这是徒行劝上封僧众提出严格要求,实际上就是平时对僧众清静空无思想的训练。
  如果寺僧敢于在禅堂上嬉笑颜开,弹指搔痒,前栽后退,左偏右歪,就要受香板罚打。
  十戒律:指的是戒杀、戒盗、戒淫、戒妄、戒酒,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着香花慢,不香油涂身,不着生相金银宝物等。
  另外还有很多清规戒律。
  过去寺僧们若违犯戒律,要受到处罚,如犯盗戒,根据情节轻重,加以烧眉、烧衣单、烧身等刑罚。
本文已影响 人
[少林功夫的基本简介]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880人看了觉得好
725人看了觉得好
686人看了觉得好
【武术基础】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少林武术精神是什么
少林武术精神是什么
09-11-26 &匿名提问
少林武术精神李成银一、前言中华民族精神悠远浩博,生命力顽强。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屡遭外族侵占而中华文明不断,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民族精神。而少林武术精神正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民族精神的精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下令在河南省登封县西北嵩山少室五乳峰下为印度僧人跋陀修建寺庙,即今天的少林寺。它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少林禅宗和少林武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经过日积月累,逐渐形成了少林武术精神。二、少林武术精神概论少林武术精神是一种尚武、重德、爱国的精神,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点: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少林寺为禅宗圣地,宣扬“万事为空”,自认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但少林僧众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民族责任。当民族的利益和前途需要时,他们就会不畏艰验,挺身而出,为民族的利益而舍生忘死。如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就是典型一例。隋朝末年,身为秦王的李世民为完成中国统一大业,消灭割据势力,亲率大军向洛阳讨伐王世充。王世充在离少林寺五十里的柏谷筑城防御。李世民邀请少林寺武僧下山助战。以昙宗法师为首的十三名少林弟子毅然下山,生擒了王世充的侄儿王仁则,为李世民攻占洛阳立了军功,为统一而强大的唐王朝的出现做出了贡献。此一役也使少林武术名扬天下。后来李世民当上皇帝时封昙宗和尚为大将军,因此而流传了“怪得僧徒偏好武,昙宗曾拜大将军”的诗句。其他十二人不愿为官,均赐紫罗袈裟一件,“时危聊作将,事定复为僧。”2抗击侵略,爱国爱民少林武术得以名扬天下,除了武技高超之外,还因为少林武僧在民族危难的时刻能挺身而出,为民族,为人民而赴沙场,洒热血。少林武术成了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保国卫民的锐利武器。明朝中期,日本海盗经常入侵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被人们称为倭寇。据史书记载,被掳人口,“男则导行,战则令先驱”;妇女“昼则缫茧,夜则聚而淫之”;婴儿“沃以沸汤,视其啼号,拍手笑乐”。给沿海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而倭寇多为一些亡命之途,武功高强,倭刀锋利,很难应付,战斗力很强,明军屡战屡败,损失惨重。直到后来戚继光组织了精锐的戚家军,才改变了这一状况。在这场保家卫国的战斗中,少林武僧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作出了牺牲。少林武僧月空带领30多个和尚组成了僧兵队伍,奔赴松江一带与倭寇血战。他们手持铁棍,长七尺,重30斤,运转捷如竹杖,骁勇善战,视死如归,所向披靡,每次作战都作为先锋,杀获倭寇甚众,立下战功无数。后来因为地形不熟,失去后援,孤军深入陷入敌人重围之中。众武僧仍然不屈不降不畏不惧,与敌死战,双方均伤亡惨重。后来倭寇伪装成明军乘虚而入,杀死武僧数人。所剩武僧依然血战,直至全部战死。悲哉!壮哉!壮我中华国威,扬我少林武威。许世友将军在少林习武多年,不仅学会了少林武术,而且继承了少林武术精神,一生爱国为民。他在民族解放战争中冲锋陷阵,驰骋沙场,血染征袍,令敌寇闻风丧胆。一生南征北战,东挡西杀,立下汗马功劳无数,为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时代,都为世人所推崇。3见义勇为,不畏强暴少林武术以健体防身为宗旨,但并不是说练了一身武艺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身家性命。有正义感的武林人士总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正是中国武术界极为突出的优秀品质。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武术人士侠肝义胆,不畏强暴,锄暴安良,成为历代传颂的佳话。武术家与人格斗有“三不惧”之说,即不惧功夫、大势力、大气力之人,这些常人不敢碰的强梁之徒,武术家们偏要碰上一碰。少林弟子边澄在姚江酒馆见一豪门子弟仗势欺人,就将其教训一番。后来这个恶少纠集100多人,拿着长矛围攻边澄,但边澄仍不畏惧,使其折服。练武不仅要练一身武艺,更要练一颗武心。明朝穆宗年间,黄河决堤,淹了许多州县。少林寺和尚义静的家乡就在灾区,方丈准其回家探亲。正遇到贪官黄半县趁伙打劫,乱收苛捐杂税,逼得灾民家破人亡。义静为民请命,凭一身少林武术使黄半县折服,不敢再收苛捐杂税。虽然在专制的封建社会,百姓受压迫遭欺凌的现象,不是靠技艺高超的武林侠士行侠仗义所能解决的,但是他们在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扶弱除强,确实在史书上留下了一曲曲正义之歌。在当今社会,如果见义勇为者能多一些,再多一些,犯罪分子一定不敢如此猖獗,社会秩序也一定会好的多。三两个歹徒竟然敢抢劫几十人的客车,几十名乘客竟无人敢挺身而出的事屡见报端,对此也见怪不怪了。见义勇为,不畏强暴的精神,在当今这个冷漠的社会中尤为重要。4勤奋刻苦,扎实稳进少林武术名扬天下,但要练好少林武术必须下一番苦功夫。少林寺练武很重视“桩功”锻炼,因为桩功可以内调气息,外练筋骨,增强劲力。在少林寺一座大殿的中央,可以看到方砖铺成的地面上排列着整齐的数十个斗大的凹坑,传说这是少林弟子练桩功时长年累月踩下去的,由此对少林练武的刻苦与扎实可见一斑。初入少林寺者必须先挑水、烧火一段时间,然后才能练拳,为的是先增强体力。练拳也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一般的硬功或外功要练上三五年,而轻功、气功则须苦练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练成。“练武先练心”,坚强的毅力和恒心是成功的前提。做什么都想一步成功,练武术也想一下子练成,那是不可能,扎实稳进的精神一定要加以继承和发扬。建国初期,由于人们急于求成,违背了扎实稳进这一精神,盲目求快,给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5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少林武术虽然雄于天下,但难免也有不足之处,也要借鉴学习别派的长处。少林寺也并未因武林泰斗而轻视天下武技,而是虚心的学习各派所长,为我所用,不断地发展完善少林武术。明朝嘉靖年间,俞大猷从云中回军时到少林寺进行考察,当他观摩了少林的武术后,真诚地指出少林棍法虽然名气很大,但已经失去真传。他的话令少林僧人大为震动,但他们并未生气,而是虚心地请俞大猷传授棍法。由于俞大猷军务在身,不能久留,少林寺便派了两名年轻的武僧宗擎和普从跟随他到军中学艺。他们在俞大猷的指点下苦学三年,终于艺成,回到少林寺传授他人,成为一代宗师。少林武术正是因为有这种精神才能万古长青,永不衰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精神,是我国中华民族的一大宝贵财富。大唐盛世时仍然向外学习,而这又使大唐王朝更加强盛。清朝中后期,统治者们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盲目自大,闭关锁国,不向外国学习他们先进的政治、经济和科技制度,使我国落后,挨打,整整受了一个多世纪的凌辱。血的教训应该让人深思。改革开放,走向世界,学习世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这也证明了这一精神的宝贵。--------------------------------------------------------------------------------少林武术精神探析 深思。改革开放,走向世界,学习世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这也证明了这一精神的宝贵。三、结论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一种优秀的精神一旦为人们所掌握,便会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动事物的发展。少林武术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对少林武术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也必将为现代武术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为21世纪中国下术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也许在枪炮时代,武术在战争中的地位不如从前,但武术的精神的地位并未下降。二战时,美军轻视日本的飞机、大炮,但对日军的顽强不屈、视死如归的“武士道”精神却畏之如虎。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应该重视精神,少林武术精神将推动现代武术事业的发展,有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少林武术万古长青,少林武术精神永存,它们将与中华民族一起发展、腾飞。参考文献(1)李成银《论中国武术文化》体育科学期(2)无谷、刘志学《少林寺资料集》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3)任继愈《中国古代武术》商务印书馆,1996年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The requested URL '/article//2811246.htm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邢台武术学校浅谈有“武术禅”之称的少林功夫有哪些好处-教育文化
邢台武术学校浅谈有“武术禅”之称的少林功夫有哪些好处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 10:51
学习武术好处不在一处两处而是数不胜数,邢台武术学校说一说“武术禅”的少林功夫有哪些好处。
少林功夫是汉族武术中体系最庞大的门派,武功套路高达七百种以上,又因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又有“武术禅”之称。“少林”一词成为汉族传统武术的象征。少林功夫包含少林七十二绝技、少林拳术、少林派棍术、少林派枪术、少林派刀术、少林派剑术。
少林武术兵器除上述刀、枪、剑、棍以外,还有三股叉(南方又称大钯)、方便铲、套三环、峨嵋刺、月牙铲、和戟镰、秀圈、方天画戟、双锤、大斧、双斧、三节棍、梢子棍、七节鞭、九节鞭、双鞭等。少林套路有空手夺刀、空手夺枪、单刀对枪、空手夺匕首、棍穿枪、草镰合枪、梢子棍合枪等。少林派技击散打有:闪战移身把、心意把、虎扑把、游龙飞步、丹凤朝阳、十字乱把、老君抱葫芦、仙人摘茄、叶底偷桃、脑后砍瓜、黑虎偷心、老猴搬枝、金丝缠法、应门铁扇子、拨步炮、少鬼攥枪等。气功是少林功夫的一大类,少林寺流传的气功有“易筋经”、“小武功”、“站桩功”、“益寿阴阳法”、“混元一气功”等。 软硬功夫练法有多种,有卸骨法、擒拿法、点穴秘法、短打手法、各种用药法、救治法等。 少林功夫的要旨是禅武合一。邢台武术学校是佛教禅宗的祖庭,禅宗以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为要旨。在佛门眼中,参禅是正道,少林功夫传人延芫法师曰:拳勇一类乃是末技,僧众们不过是借练功习武达到收心敛性、屏虑入定的目的。同时也有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效果。少林武术文化构造中的和谐思想-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第11版:观点
少林武术文化构造中的和谐思想
前言 少林武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在中华历史上绵延数千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国民的思维意识, 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 其蕴含文化价值符合社会发展所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少林武术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少林武术文化中贯穿着和谐的价值观念。 1. 少林武术文化的内涵 文化首先是人类的精神创造,它可以纵向和横向传播,而且可以物化在某种物质上。武术是经过历史选择的优秀的精神创造物,首先表现的是物化在生命体的拳脚攻防动作程式,其次是物化为动作程式的符号记录。通过这些程式复现和符号传播,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辐射,进而开发和利用各种自然力,以满足自身的生存发展,这就是武术文化的实质。少林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中汉族传统武术文化的象征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积的反映。 2. 少林武术“禅武合一”和谐理念 中华武术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而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少林武术讲究“禅武合一”。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认为:“以武悟禅,以禅证武”,这充分解释了禅武合一的思想。少林武术和佛教和禅宗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练习少林武术也是达到参禅学佛的一种形式。佛教提倡“和合”精神,主张“六和敬”。这些和谐思想充分体现在少林武术文化之中。 3. 崇武尚德是少林武术文化的重要内涵 所谓武德,即武术道德,就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具有的道德情操。崇武尚德作为中国武术伦理观的核心,也是少林武术的核心价值观,它不仅具有体现武术伦理规范的主体意义,而且还包含了在整个武术社会活动中人际关系的内在秩序,注重在武术活动以及参与其他社会活动时的秩序规范。 4. 少林武术文化构造层次中的和谐思想 中华少林武术的文化构造的发展,与中国文化结构的产生发展的过程相一致。因为少林武术的寄附性决定了少林武术文化的发展。另外,少林武术的文化构造层次与东方传统文化的构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少林武术文化正是吸收这些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才有了今天的“禅武合一”和谐理念。 一是功能层次中的和谐思想 这是文化结构体系中最基本的、外显的层次。它代表为可见的人体动作形态和特定的物质。少林武术中的套路、技击、功法、器械、服饰都可以纳入这个范畴。少林武术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少林武术文化蕴含了我国传统医学和养生学的诸多精华,注重“内外兼修”,强调意识与肢体动作的高度和谐统一。随着少林武术的广泛传播,还必将会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心理层次中的和谐思想 这是一种不可见的层次,名曰心理层次。它的形成是主体自身的文化修养、道德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等意识形态的综合体现。有时候它表现为一种思想、一种感受、一种意念。比如武德,就是习武者的心里常态。 少林武术历来重视“武德”,以“尚武崇德”作为少林武术文化的重要部分,讲究“学拳以德为先”反对好勇斗狠, 恃强凌弱。从深层上看, 它体现了传统文化中“以德服人” 的思想, 显现了少林武术文化以“和”为核心的道德思想。传统武德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彻悟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加强民族精神的培养,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诚信意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三是价值层次中的和谐思想 这是介于功能层次和心理层次的中间层次,是一种以功能层次为表现手段,以心理为指导原则的自我实现。中国少林武术的文化结构产生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较为完备的格局机制,有强烈的民族意义。进行武艺交流时,少林文化强调要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和“禅武合一”的理念为指导,培养“贵和尚中”的精神。另外少林武术重在刻苦用功,不仅能锻炼出强健的体魄,还可以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少林武术训练过程中所能培养得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更是我们正在建设的和谐社会这项长期而艰苦的事业所需要的坚韧品质。 结语 整体思维是中国哲学思维的一个显著特征,它奠定了少林武术文化健身理论的基础,形成了贴切于少林武术文化整体思维的三个层面:“天人合一,内外合一,物我合一”。和谐思想是一个古已有之的观念,以禅宗思想“禅武合一”的价值观念贯穿于少林武术文化的整个构造之中,和谐构成了少林武术文化发展的根基。“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少林武术已经成为沟通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和纽带,作为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和良好的运动项目,少林武术必将为丰富奥运和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杰出的贡献,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更好地造福于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体育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嵩山少林武术学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