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dce.cnf/ad.js安全吗

动起来,作业写完了吗? - 歌单 - 网易云音乐
动起来,作业写完了吗?
自用,游戏,跑步。
播放:157次
网易云音乐多端下载
同步歌单,随时畅听320k好音乐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C)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figure&&img src=&/50/v2-4ca722b20c0807ebb55d643a8d6039a9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0/v2-4ca722b20c0807ebb55d643a8d6039a9_r.jpg&&&/figure&&p&&/p&&h2&1. 安全的意义与内涵&/h2&&p&在金融三性风险、收益和流动性中,风险性始终要放在首位考虑。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可以没有炫酷的交互,可以没有各种时尚前卫的设计风格,但一定要具备安全性。作为一个互金产品,要时刻意识到钱是用户的命,并把“安全”二字置于心中,挂在嘴上,画在原型里,写在文档里,最后做在产品中。其他互联网产品可以对外宣称我们是“小步快跑快速试错”,但互金产永远要说“我们是安全的!”&/p&&p&&br&&/p&&figure&&img src=&/50/v2-9592bfcdffe15debdf41f9bb9b95694a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427&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7& data-original=&/50/v2-9592bfcdffe15debdf41f9bb9b95694a_r.jpg&&&/figure&&p&&br&&/p&&p&“互金产品风险”这一概念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从大的方面说,互金产品风险囊括了平台安全、数据安全、交易风险、操作风险等。从小的方面说,包含用户个人账户的资金安全和操作安全等。本文不打算从宏观的角度去讨论,而将侧重从个人用户的角度展开,这与互金PM们的日常工作密切相关。(宏观层面的风控请参考本人文章&u&&a href=&/?target=http%3A///operate/562096.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互联网金融风控基础知识》&i class=&icon-external&&&/i&&/a&&/u&)&/p&&p&本文提及的互金“产品”,主要指支付类、投资理财类(含各种互联网证券、P2P、互联网基金等)、借贷类终端(web/app)等。&/p&&p&本文探讨风控点包括:&/p&&ol&&li&财务隐私泄露风险,例如被陌生人看到。&/li&&li&账户被盗风险,例如被撞库。&/li&&li&资金被盗风险。银行卡被盗刷,资金被转入到其他账户了。&/li&&li&产品逻辑漏洞。如找回密码需要接收短信验证码,但手机号码又被注销。&/li&&/ol&&h2&2. 安全相关场景&/h2&&h2&&b&2.1 注册/登录&/b&&/h2&&p&注册/登录是使用一个互联网产品的基本初始场景。注册登录时主要需防止被恶意攻击。出现异地登录或者在其他设备登录,则需通过下发短信提醒用户。(短信推送场景的阐述参见本人的&u&&a href=&/?target=http%3A///pd/748557.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一文搞懂互金产品消息推送设计策略》)&i class=&icon-external&&&/i&&/a&&/u&常用注册过程中需要获取短信验证码,对于短信验证码在下方的产品需求中阐述。&/p&&p&&br&&/p&&figure&&img src=&/50/v2-ec52e475741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75& data-rawheight=&2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5&&&/figure&&p&&br&&/p&&h2&&b&2.2 密码操作&/b&&/h2&&p&密码操作一般包含找回密码、修改密码、设定与修改交易(或支付)密码。&/p&&p&&b&(1)密码操作&/b&首先在于逻辑上的自洽与闭环,不能让用户进入“死胡同”。&/p&&p&&b&(2)为防止被撞库,在修改密码时应当设置验证。&/b&验证方式包括短信或邮箱验证。一般的产品中为提高用户体验,通常是直接输入原密码,再输入新密码。但此时如果用户在登录时已被撞库,则进入账户后,账户可能被直接修改密码。通过设置验证码的形式,有助于显著提高安全性。&/p&&p&&b&(3)一般来说,银行卡的取现密码与互金产品中的支付密码均为6位数字。&/b&因此当用户在设置交易/支付密码时,要提醒用户请勿设置与登录密码相同的密码,勿设置简单的交易/支付密码。用户实名后,设置交易密码是身份证号中的年月日则提醒甚至禁止该类设置。&/p&&h2&&b&2.3 资金操作&/b&&/h2&&p&资金操作相关涉及到充值、提现、账户间转账、支付和投资等行为。&/p&&p&(1)充值、提现在于保证同卡进出。&/p&&p&(2)事前控制,保证用户资金在转账支付时安全。转账时需提醒用户确认对方账户,防止因误填转账方所导致的误转账。&/p&&p&(3)在用户扫描二维码支付时,提醒用户不要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对可疑二维码进行提示和拦截。&/p&&h2&&b&2.4 账户操作&/b&&/h2&&p&互金产品中往往无法避免用户对账户的变更操作,如更换/解绑银行卡。此时需要慎重的进行操作。如某平台在更换银行卡,需要用户递交手持身份证拍摄的照片。或者某些平台需进行银行卡号、四要素验证。虽然用户提交纸质资料和银行证明材料这一方式很不“互联网化”(让用户很麻烦),但符合“安全“的特性,保障了用户的资金安全。&/p&&p&&br&&/p&&figure&&img src=&/50/v2-2b8f9ee25caa98c807e65f2cf196f5f4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75& data-rawheight=&66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5&&&/figure&&p&&br&&/p&&h2&&b&2.5 隐私保护&/b&&/h2&&p&由于互金产品涉及到钱财,因此将更加注重隐私保护。&/p&&p&&b&(1)进入限制&/b&&/p&&p&启动产品时,需通过设置指纹密码或者手势密码防止非本人任意查看账户。&/p&&p&&b&(2)隐藏显示&/b&&/p&&p&互金产品中有用户个人信息与资金信息。在使用时,为防止相关信息意外被人窥探到,一些地方需进行全部/部分隐藏显示处理。密码输入时需要隐藏显示。账户可用余额可展示/可隐藏。个人电话号码、身份证、银行卡号均需部分隐藏显示。&/p&&h2&3. 安全有关产品需求&/h2&&p&通过梳理安全相关的场景,则可衍生出安全相关的一些产品需求,从而针对性打造一些和安全相关的产品功能点。&/p&&h2&&b&3.1 手势/指纹解锁&/b&&/h2&&p&手势/指纹解锁用于保护用户隐私和资金安全。该功能在启动移动终端、打开用户账户界面、支付转账过程中使用,是一个较为基础的产品功能需求。大部分互金产品都设置有手势/指纹解锁功能,形成了安全的第一道“堡垒”。&/p&&h2&&b&3.2 常用登录设备&/b&&/h2&&p&伴随移动设备拥有量的不断增长,一个人同时拥有2个甚至更多的移动终端不再罕见。因此一个账号存在在多个设备登录的情形。&/p&&p&为了防止自己的互金账号在别人的设备登录(该设备属“不常用登录设备“),引入了常用登录设备的概念。当在不常用的设备登录时,需要进行验证。验证的形式通常为短信验证码验证。同时,用户本人可以查看管理自己的常用登录设备,通过删除/报告不常用的登录设备,防范安全风险。&/p&&h2&&b&3.3 环境安全检测&/b&&/h2&&p&登陆IP是否已更换、常用登录所在地是否变更(地理栅栏技术)、终端是否被病毒攻击胁持、安全证书是否与设备一致,这些因素均会对资金操作、账户操作产生风险。因此在用户支付、提现、修改登录密码、修改支付密码时均应对环境安全考虑。如支付宝App在修改密码时,会有一个智能安全检测过程。如果检测通过身份验证,则提示用户可以直接进行修改密码。否则需要输入短信验证码然后修改密码。&/p&&h2&&b&3.4 短信验证&/b&&/h2&&p&短信验证码本身并不算产品上一个独立的产品功能,但由于其便捷性,广泛用于注册、修改密码、身份识别等场景下的安全验证。正是由于用处多,短信极易被当成“突破点”,PM应充分的重视。入侵者通过源源不断的请求短信接口,干扰了正常的短信下发且大量消耗短信服务费。所以在前端层面和逻辑层面需要制定应对之策。防止措施包括采用图形验证、IP请求限制、IP地址与手机号码地理位置映射等。(详细参见&u&&a href=&/?target=http%3A///operate/562096.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互联网金融风控基础知识(一)》&i class=&icon-external&&&/i&&/a&&/u&一文)&/p&&h2&&b&3.5 面部识别&/b&&/h2&&p&面部识别有助于提升产品使用的便捷性,同时提升产品的科技感。目前在支付宝移动客户端已经采用了面部识别技术用于登录场景。最近随着iPhone X面部解锁的推出,相信未来越来越多的互金产品会引入面部识别功能这一安全、便捷的防范措施。&/p&&p&&br&&/p&&figure&&img src=&/50/v2-9d5b08abf3bf4e9ad090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75& data-rawheight=&43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5&&&/figure&&p&&br&&/p&&p&(iPhone X Face ID官方介绍)&/p&&h2&&b&3.6 安全中心&/b&&/h2&&p&为了给用户更全面的安全服务,目前越来越多的互金产品将安全相关的功能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模块“安全中心”。安全中心包含了密码管理、帮助中心、常用设备、安全保险服务等内容。同时一些产品将“安全体检评分”这一概念带入到了自己产品中,类似PC端的360安全卫士。下图从左到右分别为微信、支付宝和铜板街APP的安全中心。&/p&&p&&br&&/p&&figure&&img src=&/50/v2-0ce109e698f2d69cf1e6a8c124d6dcb7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210& data-rawheight=&6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10& data-original=&/50/v2-0ce109e698f2d69cf1e6a8c124d6dcb7_r.jpg&&&/figure&&p&&br&&/p&&p&以上谈到的安全相关产品需求并不是一下就完成开发上线的,根据需求功能的紧急程度和重要性和开发资源,由产品经理制定出对应的迭代计划。&/p&&h2&4. 视觉层面的安全&/h2&&p&先举个栗子。当你进入到一间房子的时候,如果房间里各个地方都是装修考究收拾整洁,给人传递的是富有、值得信任的气息。反之脏乱差则让感觉无法信任。视觉层面的信息的传达显得非常重要。互金产品的设计务必传递出“我家里很安全很温馨,到我家来住吧!”这样的蕴意。因此在设计互金产品时,各处细节的深耕传递一种“安全”的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下文来梳理下各种设计细节。&/p&&h2&&b&4.1 首页首屏&/b&&/h2&&p&首页是用户接触产品的第一屏。无论是在移动端还是PC端,进入首页后第一屏就展示平台相关的安全信息,有助于帮助用户快速建立信任感,特别是对于那些投资理财类的产品。&/p&&h2&&b&4.2 刷新操作与页面底部&/b&&/h2&&p&在视觉层面的设计,除了首页首屏,还可以从某些细节入手。如在下拉刷新时,出现提现安全的字样或元素,如下图某平台的“银行存管 安全保障”字样。同时,较多的产品充分利用页面底部,展示平台相关安全保障,用户购买信息等元素。&/p&&p&&br&&/p&&figure&&img src=&/50/v2-1ad392dc6eb8ce237bfe4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39& data-rawheight=&9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9& data-original=&/50/v2-1ad392dc6eb8ce237bfe4_r.jpg&&&/figure&&p&&br&&/p&&h2&&b&4.3 资金操作页面&/b&&/h2&&p&涉及到资金操作的地方(如充值、投资页面),用户总会“提心吊胆”。通过页面文字提示直接向用户传达“我这里很安全,大胆的充值、转账、投资吧!”的涵义,有助于用户快速完成投资、支付等决策。&/p&&h2&&b&4.4 图标设计&/b&&/h2&&p&互金产品天然与金融挂钩,与钱相关。因此,采用与钱相关的“盾牌”、“对勾”、“钱币”等设计元素,可以增强用户对平台安全的认可。在页面加载过程中或者页面下拉时等处采用此类图标设计。&/p&&p&补充一句,以上提及各处设计也并非处处都要提现,视自己平台而定。如果显示过多,则是一种设计上的滥用,甚至有种“做贼心虚”的感觉。&/p&&h2&5. 其他“安全”的因素&/h2&&p&除了上面提到的安全相关产品需求、视觉层面的安全,在更加宏观的尺度上,产品经理需和其他岗位人员一道努力推动,形成一个足够安全,值得用户使用的互金产品。&/p&&p&其他因素包括但不限于:&/p&&ol&&li&增加平台本身的品牌背书;&/li&&li&引入第三方资金存管;&/li&&li&按照监管规定对相关投资借贷支付等基本信息的披露;&/li&&li&提升平台技术数据安全;&/li&&li&引入电子签章(所有的协议或合同都是云合同的形式存于第三方机构);&/li&&li&保险公司账户安全资金安全担保(钱损失了大不了让保险公司赔你哦,如下图)等。提醒用户我们已经为你购买了保险。&/li&&/ol&&p&&br&&/p&&figure&&img src=&/50/v2-56bf0d7b91c2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75& data-rawheight=&66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5&&&/figure&&p&&br&&/p&&p&对于前文提到的各个维度,有些是技术实现层面上的,有些是产品层面上的。产品经理要重点把握涉及产品层面上逻辑规则的制定。当然,对于互金产品“安全“保卫战永远是一场不停歇的战争,只有通过不断分析、打磨产品细节,提升技术实力,才会让我们的产品更加安全。&/p&&blockquote&声明:文章中涉及截图的平台/产品与本人无任何利益关系,也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为文章撰写举例。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blockquote&&p&&br&&/p&&p&作者:游侠儿,关注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爱阅读爱健身。微信公众号:游侠儿(或搜索youxiaer917)。&/p&
1. 安全的意义与内涵在金融三性风险、收益和流动性中,风险性始终要放在首位考虑。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可以没有炫酷的交互,可以没有各种时尚前卫的设计风格,但一定要具备安全性。作为一个互金产品,要时刻意识到钱是用户的命,并把“安全”二字置于心中…
&p&首先你得找到一帮有支付系统开发经验的牛人,最好这帮人有运营支付系统的经验。&/p&&p&自己找团队根据现有业务场景进行系统的从新开发,难度还是很大的。不光是人才成本更多的是时间和经验消耗。&/p&&p&所以我一直推荐希望自建支付系统的平台,采购成熟系统,购买系统源码。根据自己业务再进行二次开发和迭代。&/p&&p&-------------------------------------------------------------------------------------------------------------------------------&/p&&p&分享两篇文章:&/p&&p&1、去哪网花费5年时间构建支付系统:&a href=&///?target=http%3A//q.com/cn/articles/evolution-of-qunar-payment-system-architectur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去哪儿网支付系统架构演进 &i class=&icon-external&&&/i&&/a&&/p&&p&2、关于支付系统自建还是外采的建议:&a href=&/p/& class=&internal&&自建支付系统到底是自己研发还是采购成熟产品&/a&&/p&
首先你得找到一帮有支付系统开发经验的牛人,最好这帮人有运营支付系统的经验。自己找团队根据现有业务场景进行系统的从新开发,难度还是很大的。不光是人才成本更多的是时间和经验消耗。所以我一直推荐希望自建支付系统的平台,采购成熟系统,购买系统源码…
用户恶意点击手机短信验证码,不仅会增加公司的运营成本,也会给公司的形象造成极坏的影响(一般短信都会带公司的签名),所以必须要对这种行为进行防范,目前,防范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br&&br&1、 短信发送间隔设置——设置同一号码重复发送的时间间隔,一般设置为60-120秒&br&2、 IP限定——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设置每个IP每天的最大发送量&br&3、 手机号码限定——根据业务特点,设置每个手机号码每天的最大发送量&br&4、 流程限定——将手机短信验证和用户名密码设置分成两个步骤,用户在设置成功用户名密码后,下一步才进行手机短信验证,并且需要在获取第一步成功的回执之后才可进行校验。&br&5、 绑定图型校验码——将图形校验码和手机验证码进行绑定,这样能比较有效的防止软件恶意注册(如右图所示)。
用户恶意点击手机短信验证码,不仅会增加公司的运营成本,也会给公司的形象造成极坏的影响(一般短信都会带公司的签名),所以必须要对这种行为进行防范,目前,防范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短信发送间隔设置——设置同一号码重复发送的时间间隔,…
&figure&&img src=&/50/v2-ef8efdeb70b95ad5f19fb64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ef8efdeb70b95ad5f19fb64_r.jpg&&&/figure&&p&2月初吴军在《硅谷来信》上分享他的2017年个人目标,我看完很受启发。自己虽然是个产品老兵,工作看似驾轻就熟,但仍有很多成长空间,绝对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br&&/p&&p&春节假期已过,满血回归工作岗位。为了提升个人产品管理能力,迎接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里列出2017年对自己工作上的要求,鞭策自己快速前进。&/p&&h1&&b&1、用户需求&/b&&/h1&&p&1.1关键结果:每周做用户访谈。&/p&&p&1.2关键结果:每天看用户反馈。&/p&&p&去年底看互联网大牛caoz写的书《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拜这本书所赐,让我觉得自己对普通用户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必须想办法感性地理解用户。于是启动了&a href=&/?target=http%3A///p/fccf9383bd6b&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移动支付用户访谈计划”&i class=&icon-external&&&/i&&/a&,至今已访谈了8人,包括赴美留学生、台湾同胞、职场新人、小店店主、工厂工人、在校大学生等不同人群,受益良多。再做产品时更有场景感,在脑海里可以想象出不同类型的用户是如何接触、使用产品的。今年用户访谈要持续做下去,争取每周访谈一位不同类型的用户,比如企业会计、菜摊摊贩、出租车司机、中小学生、退休大妈、农民工等等。&/p&&p&另外每天要关注自己负责产品的用户反馈,尤其是新功能上线时,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用户对新功能的态度,如果吐槽,就要尽快解决问题;如果点赞,说明方向对了,要朝着正确方向快速迭代。&/p&&p&在研究用户需求上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不要以为自己可以想当然地猜测用户习惯。理解客户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实在日常工作中,日拱一卒,功不唐捐。&/p&&br&&h1&&b&2、数据分析&/b&&/h1&&p&2.1关键结果:掌握产品的数据表结果,学会自己动手取数、分析,挖掘产品问题及潜在的增长点,而不是仅依靠BI同学分析数据。&/p&&p&2.2关键结果:完善自己负责产品的日常数据监控体系。&br&&/p&&p&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见顶以及业务模式和产品体验的趋同,产品竞争已进入精耕细作阶段,在这个阶段更加强调依靠数据驱动业务增长,而不是粗放经营撒钱买用户。&/p&&p&去年有幸参加了范冰的《增长黑客》分享会,才后知后觉地了解到“增长黑客”的概念,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可看我写的&a href=&/?target=http%3A///p/b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增长黑客》读书笔记&i class=&icon-external&&&/i&&/a&。增长黑客表现为依靠低成本的数据和技术方式来让产品获得有效增长,而非传统意义上靠砸钱获取用户的做法。这种营销方式很合我的胃口,为了提高增长黑客所需的数据技能,首先需要了解自己产品的数据模型,然后主动去写SQL语句分析数据、建立完整的产品数据监控体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是个技术活。&/p&&br&&h1&&b&3、产品管理&/b&&/h1&&p&3.1关键结果:持续维护产品管理相关文档。&/p&&p&衡量一个产品经理的能力,不仅仅要看他对用户需求的把握能力,也要看他对产品的日常管理能力,这点对于服务于亿级用户的产品尤为重要。&/p&&p&对于亿级用户的产品,往往运行了数年甚至十几年,在如此漫长的时间内,将面临由于人员和业务不断变化造成的种种问题。&/p&&p&人员变化:随着部门调整及员工流动,一个产品对应的产品经理、运营开发测试同学在几年内可能更换了多轮。&/p&&p&业务变化:随着业务不断发展,一个产品会经历无数个迭代发展,不断有新功能上线、老功能下线甚至系统重构。&/p&&p&上述两种变化将导致产品的业务规则、特殊逻辑和各种坑越积越多。而描述产品细节的文档却散落各处(各种PRD、开发文档、用户手册、邮件等)甚至缺失。使得新任产品经理无法快速掌握产品各种细节,有些产品分支或异常逻辑只能找开发同学看代码才能确定,浪费了大把时间。更为可怕的是,如果新任产品经理不了解产品全貌,不了解各种坑,那就有可能犯前任犯过的错或者给后人挖了新坑。&/p&&p&那么如何解决这样的难题的?我的方法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千万不要过度信任自己的记忆力。产品经理需要时刻维护好以下5份文档,绝对能够帮你事半功倍,分别是:&/p&&ul&&li&产品需求池&br&&/li&&li&竞品跟踪文档&br&&/li&&li&产品规划文档&br&&/li&&li&版本记录文档&br&&/li&&li&产品白皮书&br&&/li&&/ul&&br&&p&关于如何写好产品白皮书的内容可见我之前写的文章&a href=&/?target=http%3A///p/5b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写给产品经理自己看的产品白皮书》&i class=&icon-external&&&/i&&/a&。而我最近半年最新的体会则是感受到维护版本记录文档的好处。我把自己负责产品的每一次迭代新增功能、老产品下线功能、参数配置的调整及上线后的效果按时间顺序事无巨细记录下来,好处如下:&/p&&p&便于排查问题:由于系统的复杂性,有些问题是在新功能或配置调整后的数周甚至数月才爆发出来的,这时如果有详实的版本记录文档做参考,更容易定位问题原因。&/p&&p&审视工作价值:闲暇时翻看版本记录文档,把价值高的内容标记出来,就能发现自己近期的工作对产品发展的价值贡献大不大。不大的话要好好反思,为什么平时做了这么无用功,问题在哪,如何集中精力多做有价值的事情。&/p&&br&&h1&4、行业知识&/h1&&p&4.1关键结果:持续学习,扩展自己的行业知识,包括与行业牛人聊天、参加线下行业会议、在线学习(如内网学习视频、外部的混沌研习社、知乎Live等)。&/p&&p&2月初听过一场最接地气的知乎Live,一位在挖财工作的朋友分享《从裸条讲起:扭曲的学生贷款》,感叹主讲人对网络借贷行业的客户需求、行业链条的理解深度及广度,Live里介绍的各种裸条案例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大开眼界。再反观自己,对行业的理解还差得太远,要补课的地方也太多,唯有不断学习与交流,才能与时俱进。&/p&&br&&h1&5、阅读写作&/h1&&p&5.1关键结果:阅读至少10本金融、互联网、产品、营销相关的书籍。&/p&&p&5.2关键结果:每月至少写1篇跟行业、产品相关的博客。&/p&&p&回想做产品经理这几年的历程,对我成长帮助最大的无疑是阅读和写作。&a href=&/?target=https%3A///people/469790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豆瓣上已读专业相关图书101本&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3A//.cn/kulapikas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在新浪博客写了267篇文章&i class=&icon-external&&&/i&&/a&。&/p&&p&在阅读方面,我的目标偏功利化,主要为了解决工作上的问题或者学习新知识而读书,而不是为了陶冶情操。而写作则锻炼人的分析、总结及表达能力。另外分享即学习,把自己的观点写下来并分享出去,不管收到的是赞扬还是吐槽,都有助于自己加深对事物的理解。&/p&&br&&h1&6、爱好培养&/h1&&p&6.1关键结果:系统学习摄影知识。&/p&&p&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每年都会给自己定一份挑战,比如2009年,每天打领带去上班;2010年,学习中文;2011年,吃素,吃肉只吃亲手宰杀的动物;2012年,每天都亲手写代码;2013年,每天认识一个Facebook公司以外的朋友;2014年,每天写一封感谢信;2015年,每两周读一本书;2016年,跑365英里并做出一个家庭使用人工智能助手。&/p&&p&我觉得通过这种每年一次的挑战,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拓展人生宽度。反过来再做产品时,能以更多的视角来审视,即跨界思维。&/p&&p&而我今年也有一个年度目标,就是系统学习摄影知识。一是自己对摄影感兴趣,二是摄影所需的光线、色彩、构图、后期制作等知识,有助于提升自己做产品的视觉审美能力。年初微单相机到手后,我就开始从网上找各种学习资料,比如优酷上的《吴师自通》、Great Photo APP都很不错,争取到年底对摄影技术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多拍些让家人满意的照片。&/p&&p&产品经理是个门槛很低,但又学无止境的岗位。我曾不断思考到底做到什么程度才是我心目中理想的职业境界。直到我在知乎上看到一段话,才豁然开朗,这就是我想达到的境界啊:既懂技术、又懂产品和设计、行业知识面也宽,还有自己理论体系。为了达成这个目标,2017年撸起袖子加油干吧。&/p&&p&&i&ps.知乎上看到的那段话,与诸君共勉:&/i&&/p&&p&&i&“公司的顾问是腾讯副总裁,是腾讯某产品的产品负责人,也经常给腾讯的产品总监进行培训。每次和他一起开会,说到具体的程序开发,他可以和程序员大牛无障碍完美交流,说到交互,他不会和我说,你打开国内某某竞品的APP,然后参考一下,而是直接打开一堆国外的网站或者APP,让我们多翻墙,多学习,多思考,说真的,他也是四十多年纪的人,我搞不懂他哪来的精力接触这么多国内外的产品,而我一个年轻人,经验没法比,思维跟不上,因为他太快了,甚至于当下互联网产品的玩法,新潮的东西,我也接触没他多。前段时间,说到用户反馈,他说到你们看下当下花椒等各种直播平台的弹幕以及点红心功能,不是中国原创,全是照搬外国某APP,对此,我低下我高傲的头,我服了,深刻感叹产品经理当如此,那么产品经理核心竞争力在哪里?他身上不是到处都是么!!!他也曾经和我说过:“国内没有产品经理相关的专业以及体系,市面上大部分是渣渣而已,做得好的不会超过8%。”但是当你有能力做到那8%之后,你还会说你没有核心竞争力么?”&/i&&/p&
2月初吴军在《硅谷来信》上分享他的2017年个人目标,我看完很受启发。自己虽然是个产品老兵,工作看似驾轻就熟,但仍有很多成长空间,绝对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春节假期已过,满血回归工作岗位。为了提升个人产品管理能力,迎接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里列…
&figure&&img src=&/50/v2-21a2f06ddf5cb18feb3334_b.jpg& data-rawwidth=&535& data-rawheight=&2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5& data-original=&/50/v2-21a2f06ddf5cb18feb3334_r.jpg&&&/figure&&p&42章经 第44篇 (ID:Myfortytwo)&br&&/p&&br&&p&&strong&市场竞争的魅力和价值&/strong&&/p&&p&周源用了六年的时间终于把知乎打造成一家独角兽公司。&/p&&p&16 年年中的时候,我曾经认真考虑要不要去知乎工作。我还记得,当时我给某个知乎高管发微信,大意是说听闻知乎内部节奏很慢,是否执行力上会有问题?&/p&&p&要知道,对于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来讲,内部的执行力和大家的工作态度是直接决定生死的。而那个人给我的回复很有意思,他回复的是:&/p&&p&“不存在了。”&/p&&p&中文的“了”表示完成时,用在这里很恰当。&/p&&p&在我问这个问题的前不久,姬十三的果壳刚刚上线了一个新产品,叫“分答”,随后知乎的节奏明显快了起来,从值乎、到知乎 Live,再到电子书店等等新产品不断迭代。&/p&&p&所以,主观上来讲,作为一个热爱知乎的日活用户(整个 16 年我的登录天数是 360 天),我是感谢姬十三和果壳的。&/p&&p&这就是市场竞争的魅力和价值所在。&/p&&figure&&img src=&/v2-e6c1ccd4dd0b4_b.png& data-rawwidth=&392& data-rawheight=&26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2&&&/figure&&br&&p&&strong&“在不确定的年代,更要追求确定性。”&/strong&&/p&&p&上周,我去参加了华兴的新年媒体沟通会,整场下来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包凡所说的:“在不确定的年代,更要追求确定性。”&/p&&p&去年整个一级市场的投资数量不降反升,但如果分割来看的话,会发现早期投资的数量大幅下滑,而后期投资的数量大幅上升。&/p&&p&显然,基金们也都在“追求确定性”。&/p&&p&徐新在和周源短暂接触之后,就用极快的速度和不低的估值敲定了这笔投资,正如一位做后期的投资人朋友几周前曾经跟我说的:“知乎这轮融资太顺利,份额想抢都抢不到了。”&/p&&p&对于今日资本来说,知乎就是这么一个确定性偏强的案例。毕竟创业项目也有头部、腰部和尾部之分,知乎作为目前市场上少有的头部项目,还是比很多同类项目要来得稳妥一些。&/p&&p&但是,确定性和上升空间之间往往是有矛盾的。知乎的终局到底会是什么?还有多大的上升空间?该如何盈利……?&/p&&p&抱着这诸多问题,我一边思考一边翻遍了周源在知乎上的所有回答。我发现,在他的 341 个回答里,有很多非常深入的思考,可以或直接或间接地回答我的很多疑问。&/p&&figure&&img src=&/v2-637eed326d9fa3de93f1ef0d2fe45baa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637eed326d9fa3de93f1ef0d2fe45baa_r.jpg&&&/figure&&br&&p&&strong&一)知乎的本质是什么?&/strong&&/p&&p&需求从来不是被创造出来的,而是重塑、迁移或转型的。所以知乎的产品形态也一定是还原了某种线下的场景,那就是&strong&问答对话&/strong&。&/p&&p&人和人的交流是靠互抛问题来延续下去的,所以问答本来就是人们最基本的加深彼此连接的方式。如我在 &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zIyMDE5OTYyMw%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362aa340f9e6777514afd1aaf725ffff%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从“知乎Live”新产品,谈谈社交媒体的本质&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篇文章中所写的,&strong&社交媒体的本质就是搭建媒介&/strong&,那么无疑问答就是那个最自然的媒介。&/p&&p&也如周源所说,人类每天都在大量交换信息,而问答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但传统线下的问答是低效的,比如你不一定能问到对的人,比如你们的对话不能留存下来给后人分享等等。&/p&&p&所以,知乎要做的就是提升人们交换信息的效率,而且是真正有价值的信息。&/p&&p&在知乎的初心一文中,周源又说:&/p&&blockquote&&p&我们相信一点,在垃圾泛滥的互联网信息海洋中,&strong&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是绝对的稀缺品,知识──被系统化,组织化的高质量信息──都还存在于个体大脑中,远未得到有效的挖掘和利用。&/strong&知乎提供了一个产生,分享和传播知识的工具,我们鼓励每个人都来分享知识,将每个人的知识都聚集起来,并为人人所用&/p&&/blockquote&&p&所以,我们可以知道,&strong&知乎要做的其实是提升人们交换知识的效率,方式就是通过问答连接人,让每个个体贡献自己的大脑。&/strong&&/p&&figure&&img src=&/v2-d09f586a884f31ace52e9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d09f586a884f31ace52e9f_r.jpg&&&/figure&&p&
(知乎的产品流程设计图)&/p&&br&&p&&strong&二)为什么知乎做起来了?&/strong&&/p&&p&越大道至简的东西,越有价值,也越难做起来。问答这个看起来无比朴实的事情,为什么知乎能做起来?&/p&&p&周源在一个回答中提到说:&/p&&blockquote&&p&一个社区想要规模化运转,一定需要 4 个要素,第一是规模,多才不同,不同即丰富;第二是成本,沟通交流成本要足够低,否则社区运转速度会很慢;第三是清晰度,每个用户都明确从社区中可以干什么,获得什么;第四,这也是最重要的,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文化。&/p&&/blockquote&&p&从产品层面来说,前三点知乎做的都没问题,从运营角度来说,第四点知乎做的尤其好,我觉得这就是知乎能做起来的主要原因——足够耐心而精细化的运营(具体表现为诸如对早期用户的把控筛选、长期内测不开放注册的政策等等)。&/p&&p&用户们不断地因为优质的用户群体,和这个群体生产的好内容而来。&/p&&p&而从产品壁垒角度来讲,知乎具备一定程度的网络效应,和更大程度的规模效应。&/p&&p&对社区来说,用户的网络效应是单点放射状的,即知乎内所谓的“大V”单向输出给他们很多的粉丝们,所以对于大V来说,是有一定网络效应留存的,但对绝大多数的长尾用户来说,知乎提供的并不是社交的价值,而是阅读和学习的价值。&/p&&p&也就是说,知乎最成功的点,也是最大的壁垒,其实是他的规模效应。人越多,每个问题就越可能被适合的人回答,就越可能留下和新增好的“知识”,也就越吸引人。&/p&&figure&&img src=&/v2-a34f4bc050ca9b_b.jpg& data-rawwidth=&563& data-rawheight=&2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3& data-original=&/v2-a34f4bc050ca9b_r.jpg&&&/figure&&br&&p&&strong&三)知乎、分答和罗辑思维的区别?&/strong&&/p&&p&同样是当下最火热的“知识变现”的代表,这三个产品其实有很大的区别。&/p&&p&知乎做的是连接人和其背后的知识,最终是一个有内容沉淀的社区。这种产品形态是我最看好的。&/p&&p&罗辑思维其实本质上是电子时代的出版社,之前几年,很多人把出版社线上化,做的事情只是单纯的把纸质书变为了电子书,但事实上,媒介彻底改变以后,内容的呈现方式为什么不能一起改变呢?&/p&&p&视频、语音、文字等等,各种形式的内容,都是出版物。得到的团队就是电子时代的编辑部,得到的想象空间就是整个出版内容市场。&/p&&p&但是,和知乎比起来,得到目前更像是一个纯自营的团队,延展性不如知乎这样的 UGC 平台。我相信在未来,知乎和罗辑思维在某些层面会有一定的竞争,尤其是头部的“意见领袖”资源和相应的电子出版业务上。&/p&&p&最后,分答是目前为止,我最不看好的一家。&/p&&p&周源曾经对“有无公共区域(社区)的社交产品”做过评论,他说:&/p&&blockquote&&p&我觉得两者在产品设计上最大的不同是,如果情况是“写操作”(内容创造)发生在私人区域,信息想要大规模的沉淀,有目的的生产内容,是很困难的。&/p&&/blockquote&&p&知乎就是有公共区域的社区,而分答则是无公共区域的个人变现工具。工具走的是流量的路线,更多是短期的变现,是对流量的收割,那么怎样长期而持久的延续下去,怎样和先天具有流量、用户、又有内容的知乎、甚至是微博等竞争,是分答最大的问题。&/p&&figure&&img src=&/v2-81adcf5dc7d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81adcf5dc7d_r.jpg&&&/figure&&p&&strong&四)知乎的盈利靠什么?&/strong&&/p&&p&作为一个头部项目,知乎最大的不确定性仍然是赢利点,我不认为目前的值乎、知乎Live 等产品能支撑知乎的 10 亿美元估值。&/p&&p&虽然周源强调的是知识分享,但不得不承认,目前知乎上的很多内容最多算是轻知识,就是那种让人感觉到自己好像在变好,但实际有没有卵用并不一定的那类。&/p&&p&很多真正需要学习的知识,更像是上课,是要付出努力和汗水的,是反人性的。&/p&&p&知乎Live 目前的很多内容最多叫做“分享”,而不是“课程”。但是真正能持久盈利,且能赚钱的,都是课程,尤其是应试教育。这还是因为学习是有部分反人性的因素存在,大多数人学习都需要被督促,被强迫。&/p&&p&所以,考研培训、四六级培训、出国考试培训、公务员培训、IT 职业培训等,这类的教育课程才是市面上最长久而可持续盈利的(K12 除外,因为 K12 的用户和付费是两个群体,所以例外)。&/p&&p&这些培训的共同点是:&/p&&p&1)有明确时间节点和里程碑事件&/p&&p&2)培训质量和结果可量化&/p&&p&3)明确的利益结果导向&/p&&p&所以,如果知乎真的想凭借 Live 产品持久盈利下去,我会建议从目前的“分享”类别中,分离出一条应试教育课程的路线。不然,“分享”也一样是收割流量的行为,哪怕知乎的内容能够源源不断吸引流量,付费用户的完成率和复够率长期来说也一定是有问题的。&/p&&p&当然,除了知识付费,另外知乎应该做却一直没做好的一点就是广告。&/p&&p&所有的社区,尤其是信息流型的产品的主要盈利方式从来都是广告。怎样不损害用户体验,又能做好广告是知乎最重要的一步。比如朋友圈广告,就很好的从损害用户体验,变为了让人期待的产品的一部分。&/p&&figure&&img src=&/v2-008a01fcc9b0a9bbd6660_b.jpg& data-rawwidth=&638& data-rawheight=&3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8& data-original=&/v2-008a01fcc9b0a9bbd6660_r.jpg&&&/figure&&p&
(互联网经济的主循环)&/p&&p&&strong&五)知乎的终局是什么?&/strong&&/p&&p&我在 &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zIyMDE5OTYyMw%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e584e317ec5bb544a952b8c34fbd56a6%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暗流涌动的互联网世界&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篇文章中曾经引用过上图,这张图讲述了互联网经济的主循环。&/p&&p&看到徐新投资知乎的消息以后,我突然想到了去年同期华创资本吴海燕主导的对“什么值得买”的投资。我觉得这两个案例在本质上有很多共同点。&/p&&p&正如徐新在知乎上的回答中所提到的:&/p&&blockquote&&p&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交易相关的大平台已经形成、几乎垄断。如果你做电商,你就要问自己两个问题:你比京东好在哪里?你比淘宝好在哪里?而内容的春天才刚刚开始。以前大家买东西图的就是便宜、便宜就是流量入口。&strong&现在流量入口是内容&/strong&,不管是买东西还是生活中做各种决策,大家都要看内容。&/p&&/blockquote&&p&不论知乎、还是什么值得买,在互联网经济的主循环那张图中,都位于“该买什么”的位置(不只是买实体商品,也可能是买虚拟服务),这就是内容作为入口的价值。&/p&&p&比如,我现在买任何东西,都会下意识的去知乎搜一下有没有什么推荐。当然,“什么值得买”还提供了链接,可以同时解决“哪里去买”这个问题,就更加的有价值,这应该也是知乎可以探索的方向。&/p&&p&但不管怎么说,目前市场上的电商巨头们最缺的都是“该买什么”这一点。甚至可以说,&strong&看内容选产品这个行为,可能会最终复刻人们线下“逛”这个字的精髓&/strong&。那么同样投资了京东的徐新,是否能牵线让知乎和京东在内容和电商的结合中有更多的合作呢?这会是我特别期待的事情。&/p&&br&&p&最后,再说远些,开个脑洞。&/p&&p&周源在“你如何看待 Google 搜索组更名为'知识集团'?”这个问题下,回答说:&/p&&blockquote&&p&逻辑上,数据、信息和知识是递进关系。 &/p&&p&……&/p&&p&对信息的索引,Google 已经做的很好了,服务器每天还在不停抓取,但是,有些东西搜索引擎索引不了,或者说不是常规处理信息的方式可以处理的。&/p&&/blockquote&&p&如果真的如周源所说,数据、信息、知识是递进关系,那么百度与知乎,是否也是一种递进关系?从信息的搜索,到知识的搜索,在未来五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内,又会发生什么?&/p&&p&不论如何。要实现这些愿景,无疑,这次的融资应该花更多的钱在升级团队上。十亿美金的估值是开启新阶段的标志,如果运气足够好,通往百亿美金的路也还在前方。&/p&&br&&p&--------------&/p&&p&42章经,思考事物本质&/p&&br&&p&--------&/p&&ul&&li&更多回答请看 &a href=&/people/kaiqu/answers& class=&internal&&曲凯 &/a&&br&&/li&&li&更多文章请到 &a href=&/startup& class=&internal&&创投方法论-知乎专栏&/a&&br&&/li&&li&更多互动关注公众号 &a href=&/?target=https%3A//mp./s%3F__biz%3DMzIyMDE5OTYyMw%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78fceec6e612bd2dfcf133c%26key%3Dcbeda3c10ff86cc05fa8b2190fcbec0ba3b2bd1cdfc9fcde8fbd252cf1bff8e87f2cc6a68fccdce9b25edefaf091cd617ae5%26ascene%3D0%26uin%3DMTkzNzE2OTY0MQ%253D%253D%26devicetype%3DiMac%2BMacBookAir7%252C2%2BOSX%2BOSX%2B10.11.5%2Bbuild%%26version%3Dnettype%3DWIFI%26fontScale%3D100%26pass_ticket%3DiBktt4zmQdGTch68saljF3v7Q8V9%252BLziIsI1W2MPl9DPgww8CDbjI1LaidNFbUTz&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42章经&i class=&icon-external&&&/i&&/a&&/li&&/ul&
42章经 第44篇 (ID:Myfortytwo) 市场竞争的魅力和价值周源用了六年的时间终于把知乎打造成一家独角兽公司。16 年年中的时候,我曾经认真考虑要不要去知乎工作。我还记得,当时我给某个知乎高管发微信,大意是说听闻知乎内部节奏很慢,是否执行力上会有问…
【注明】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可转载&br&可能比较复杂一点或者就像 &a data-hash=&2ebceda80e2eaf271e8fd53a& href=&///people/2ebceda80e2eaf271e8fd53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孙伟贤& data-hovercard=&p$b$2ebceda80e2eaf271e8fd53a&&@孙伟贤&/a& 目前排名第一讲的那样支付路由算高阶一点的,写了一个故事,介绍了一下路由。&br&----------------------------------------老王开店------------------------------------------------&br&&br&&p&去年一年加上今年继续做了支付路由的一些演进,有了一些想法和经验希望和大家分享。&/p&&br&&p&在上大学学金融的第一堂课上,老师说“金融是什么?金融就是放在冰箱里的一块肉,从冰箱拿出来,再放回去,你没做什么,但是手上已经沾满了油。”后来阅历再多一点,知道支付又是金融的基础,所有这挂的第一层油就从支付开始了。&br&&/p&&br&&p& 在支付里面,处于核心功能的之一就是支付路由了。支付路由作为支付的中枢神经功能承担了整个支付收益管理的职能。那支付路由具体怎么做,怎么实现的,技术的东西直接讲,多枯燥,我们先讲个隔壁老王的故事吧!&/p&&br&&p&老王开了个杂货店,承蒙街坊照顾,生意一直红红火火,慢慢地店面从一家到两家到三家,最后基本上有商业中心的地方都有了老王的店,而店面也从当初的几十平米的杂货店变成了几千平米的老王连锁超市。&br&&/p&&br&&p&店面大了,大家都喜欢来老王这边买东西,老王要管理的,要打交道的人越来越多,问题也多了。&br&&/p&&ul&&li&&p&开的店越来越多,有社区店,有中心店,有旗舰店;有省会城市的,有三四线城市的店,有农村低于的,每个店老王都要考虑铺什么样子的货,或者手把手教个新人怎么做。&/p&&/li&&li&&p&客户多了,从以前的街坊到集团大企业都来这采购,得处理的交易要好多,这分分钟就是几百万上下,要是临时断电断水或者人手不够,让客户买不了,那损失可惨重了。&/p&&br&&/li&&li&要求多了,要精细化管理了。店面地点不同,客户群体也不一样。那些大客户们由于地理位置、公司规定和员工喜好,每个客户要求的服务也都不一样;&/li&&li&每天的流水更大了,进进出出都是钱,老王那么大流水,总想能够怎么才能成本少一点,钱能够利用起来,有个沉淀收个利息啥,错个账期什么的?&/li&&li&员工多了,供应商多了,环节多了,谁有个事怎么办,哪个环节出问题了怎么办?&/li&&li&大主顾们、一些老朋友们和一些比较重要的客人体验得照顾好,最好能记住他们常买的,常用的,不用说就知道喜欢什么要什么;&/li&&li&货品越来越多了,每个种类商品都有供应商,甚至同一个商品也都有很多渠道给老王供货,这些关系都要处理好,老王才能拿到好的折扣和更多的营销费用;&br&&/li&&br&&p&老王对于这些问题,有着朴素的想法,就是希望都服务好,钱赚的再多一点。&/p&&p&陆陆续续老王忙前忙后,做了很多事。&/p&&br&&li&&p&店面越来越多,老王就根据不同地区级别+不同店类型,设计了一套模板,应该开多大,铺多少货,拿着这套模板直接用就行,除非有特殊需求再单独配置。自从有了这个模板,老王开多少店都不怕了。&/p&&/li&&li&&p&客人越来越多,老王去买了更多地收银台和准备了充电箱,防止排队过长和临时断电;&/p&&/li&&li&&p&合作的渠道越来越多,老王会根据合作关系、进货成本、给的营销费用以及要求,每家都进点货,维持好大家关系;&/p&&/li&&li&&p&大客户们的要求不太一样,老王做了好多种方案,能够根据客人的要求提供对应的打包方案,让客人们都一样;&/p&&/li&&li&&p&流水越来越大,老王会根据供应商们的提供的不同产品和报价,每种商品选择最合适的进货渠道;比如大米用哪种供应商的,洗发水找谁提供&br&&/p&&/li&&li&&p&中间环节多了,有事了或者预计有问题了怎么办?老王多雇了些员工和多准备了供应商,并且设计了一个报表,谁有问题了,就立马找其他供应商来支持下,或者预计谁有问题了,也能自动提醒老王,让老王好提早就安排好,那个时间点应该找谁。&/p&&/li&&br&&li&大主顾们、老朋友和那些VIP们,一开始老王还是小杂货铺的时候纯粹靠脑记后来大了老王给他们发了个贵宾卡,通过他们刷卡消费,老王知道他们买什么,喜欢什么,下次打电话或者刷卡的时候,老王也好店员也好都知道要买什么了,客人们也满意,老王也好提前准备。&br&&/li&&/ul&&br&&p&故事讲完了,这是老王开店的事儿,老王的遇到的问题,朴素的想法,和坚持的处理方式,其实就是&strong&一个支付路由机制的体现,承担了一个支付的收益管理职能。而支付收益管理就是建立以用户需求体验满意度、支付成功率和收益率指标为目的,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机制。&/strong&&br&&/p&&br&&p&对于老王,看的见得是利润,看不见的是口碑。&br&&/p&&p&对于支付,看的见得是真金,看不见的是体验&/p&&br&&p&那么如何实现这些了,或者里面大体结构设计应该是什么样子了,见下图&/p&&br&&figure&&img src=&/acd2b4f6c36cdba4ecbb57e_b.jpg& data-rawwidth=&766& data-rawheight=&5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6& data-original=&/acd2b4f6c36cdba4ecbb57e_r.jpg&&&/figure&&br&&p&如图,在路由的设计里面,由&strong&引导路由&/strong&和&strong&交易&/strong&&strong&路由&/strong&构成。&/p&&br&&p&简单说&strong&引导路由&/strong&决定了客人能够看到什么,用什么支付方式,是招行借记卡还是农行信用卡,和来老王的超市看到统一方便面还是看到哇哈哈AD钙奶一样;&/p&&br&&p&而&strong&交易路由&/strong&决定了根据策略会走到哪个通道,成本多少,是根据成本优先还是风控优先或者指定优先的逻辑,就跟老王的统一方便面是问老李家进货还是老刘家进货一样。&br&&/p&&br&&p&在&strong&引导路由&/strong&里面,建立各行业不同引导模板及方案,展示控制场景支持支付方式展现和顺序,通过这个控制推荐支付从而达到影响用户支付行为的目的,并且引导模板支持特殊商家不同展现模板制定。&br&&/p&&p&举例:&em&比如境外商户配置的银行要有Visa、Master;而境内的可能就可以忽略;主要业务信用卡还款的商户只能配置借记卡、而酒店、超市买卖的就可以信用卡、借记卡都能用。就和老王遇到不同地段,不同客户的需求不一样的问题一样。&/em&&br&&/p&&br&&p&在&strong&交易&/strong&&strong&路由&/strong&里面,通过交易路由规则能够做到把适合的交易推荐到合适的地方,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本身路由规则能够控制通道维护时间处理和通过路由的运维策略实现自动熔断,也就是故障自动切换通道,保证成功率,在支付行业中“支付成功率是第一优先级”。&br&&/p&&br&&p&策略背后对应的是通道,通道都是对应银行或者三方,平时都要处理关系,所以很多时候需要切量且自然。 通过分流的路由规则,可以设定权重、限额,实现通道流量强制分配。以及通过流量分配算法形成或正态分布或强制策略达到各通道交易量控制,这个也就是故事里面老王要处理各个供应商的关系。&/p&&br&&p&举例:&br&&/p&&p&&em&1、&/em&&em&工商银行信用卡&/em&&em&有2个通道,通道A的收费规则是单笔金额的2‰作为手续费,通道B的收费规则是1元1笔。那么,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交易路由根据正常路由规则,会走到成本更低的通道上去,根据金额计算比如500块以下的订单金额就应该走到通道A,而500以上就是通道B&/em&&/p&&p&&em&目的:实现成本最低&/em&&/p&&br&&p&&em&2、&em&工商银行信用卡&/em&&em&有2个通道,通道A的收费规则是单笔金额的2‰作为手续费,通道B的收费规则是单笔费率的3‰。那么通道B基本只能用来做备份,在通道A维护的情况下使用,但是作为合作备胎也是有尊严的,你也是要时不时撩一下,给下希望,所以设定每天指定走B十万交易量,走完就全部走A.&/em&&/em&&br&&/p&&p&&em&目的:实现通道备份,为自动熔断可用性提供支持&/em&&br&&/p&&br&&p&&em&3、&em&&em&工商银行信用卡&/em&&em&有2个通道,通道A的收费规则是单笔金额的2‰作为手续费,通道B的收费规则是单笔费率的3‰。通道A需要支付要素【卡号、姓名、有效期】,通道B&em&&em&&em&需要支付要素【卡号、姓名、证件类型、证件号、银行预留手机号、短信验证码、有效期、CVV】,此次交易命中风控规则,有交易风险,所以会下发通道B,即使费率更高也会走通道B,保证交易安全&/em&&/em&&/em&&/em&&/em&&/em&&br&&/p&&p&&em&目的:保证交易安全性&/em&&/p&&br&&p&结合引导路由和交易路由,支付路由做为一个机制,它完整的承担了由&strong&用户需求体验满意度、支付成功率和收益率&/strong&所构成的一个支付的收益管理职能。&br&&/p&&figure&&img src=&/v2-fce81a3aa6c81_b.pn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v2-fce81a3aa6c81_r.png&&&/figure&&br&&p&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路由的实现是以通道为基础的,需要有丰富且类型多样的通道,通道有出款、有收款、有跨境支付等等,具体怎么样,有机会我们再叨叨。&br&&/p&&br&&a href=&/p/& class=&internal&&老王仓库管货和卡BIN服务设计&/a&&br&&p&一些支付东西会写在专栏很公众里,欢迎一起聊聊&/p&&p&微信公众号:王小憨
公众号ID:heyhanlife&/p&&br&&p&大卫的支付笔记和生活随笔:&a href=&/davysay&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davy&/span&&span class=&invisible&&say&/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大金融,小支付,很多故事,一些水货。&/p&
【注明】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可能比较复杂一点或者就像
目前排名第一讲的那样支付路由算高阶一点的,写了一个故事,介绍了一下路由。 ----------------------------------------老王开店-----------------------------------------------…
2017 年 1 月 9 号凌晨,看完《星战》回家,发现朋友圈都炸了……原来是「小程序」如约公测(以下简称小程序)。果然贵圈人都睡得晚啊,一个个大半夜了精神得不行。&p&截图推荐什么的已经漫天都是了,而且连 「推荐小程序的小程序」都已经出现了,我们就直入正题吧,今天笔者不跟你们聊情怀,就聊体验:&/p&&br&&h2&&b&小程序的体验比 Web 更好吗?&/b&&/h2&&p&体验完利益相关微票儿的「电影演出赛事」后,我在朋友圈里怒发了一条「实际体验小程序的感觉就是&b&完全没有&/b&比普通的 web 体验更好…」,感觉评论里 &a href=&/people/11b8c6fe6d8a97760df16& data-hash=&11b8c6fe6d8a97760df16&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tle=&@Cheeeee& data-editable=&true& data-hovercard=&p$b$11b8c6fe6d8a97760df16&&@Cheeeee&/a& 都受惊了 & &。不过在多体验了几个小程序之后,我觉得我应该尝试更客观的回答这个问题。&/p&&h2&1. 在「微信」里,小程序的 Engagement 比 Web 更好。&/h2&&p&这当然是毋庸置疑的,我的博客在微信里打开至今都是「非微信官方网页,继续访问将转换成手机预览模式」,然后点击「继续访问」就是「params is error」,我 &^*#.%...&/p&&p&而对于其他在微信中可访问的 web 应用来说,小程序有着自己的搜索入口、抽屉(历史记录),还可以「显示在聊天顶部」,这其实分别对应着 「拉新」、「包活」 与一定的「多任务」支持。尤其是后两者,与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PWA&/a& 的「添加至主屏」与「出现在 Task Switcher」里异曲同工。&/p&&p&正如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微信小程序和网页版程序的区别在哪里? - 冯雨的回答 - 知乎&/a& 里所说的,「订阅号、服务号、小程序,就是一个个静态或动态的 Web站点;二维码和消息气泡,一个现实一个虚拟,就是微信提供的超级链接。」&/p&&p&&b&World Wide Web 在微信里是残废的,取而代之的是 Weixin/Wechat Wide Web。&/b&&/p&&p&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微信只会对特定小程序支持模糊搜索,而且据我目测都是诸如京东、滴滴这样的「国家队」。喏,在我地盘这你就得听我的~
&/p&&h2&2. 在「微信」里,小程序的 Capability 比 Web 更好。&/h2&&p&当我们在说「小程序的体验是否能比 Web 更接近原生应用」时,我们通常指的就是它的 capability。&/p&&p&先说 UI 性能,截止目前为止,小程序的大部分组件都还是使用 WebView 渲染的,这意味着在大多数组件场景下,小程序的 UI 性能不可能比 Web 更高。但是:&/p&&ol&&li&&b&小程序团队非常 tricky 地把力气都用在了刀刃上&/b&:每一个使用原生 UI 渲染、或在自定义 WebView 中优化过的组件都对应着 Mobile Web 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比如在 iOS 上让顶部或底部的 Tab Bar &Fixed&,比如视频的自动播放与控制力,比如地图、textarea 等,可以说利用有限的资源显著提高了小程序的可用性。&/li&&li&由于 Web 前端开发者的良莠不齐,小程序通过限定一组 Web 技术的子集,可以很好的约束开发者写出性能与体验不低于基线的代码,这与 Google 的 AMP 异曲同工。(其实这是大家觉得小程序体验比 Web 好的很大一个原因)&br&&/li&&li&由于小程序中的 wxml 与 wxss 都是比较 high-level 的抽象,所以微信团队可以在不影响开发者源代码的情况下,通过升级 Runtime 与组件的实现不断优化小程序的性能,比如完全迁移到类似 React Native 或 Weex 这样的 JS-to-Native 方案。&/li&&/ol&&br&&p&再说启动性能,这是让大家觉得小程序感知体验比 Web 好的第二个大因素:&/p&&ol&&li&由于小程序是打包部署并「安装」的,可以从文件系统中直接启动。以此解决 web 带来的网络延迟与离线时不可访问问题。&/li&&/ol&&br&&p&最后是 Integration。通过私有的 JS SDK,小程序可以借助微信这座桥梁实现很多以往 Web 并不容易实现的体验。同样,这些改进也非常 tricky,只解决痛点问题:&/p&&ol&&li&设备访问能力,文件、系统、网络、GPS、加速计、罗盘……&/li&&li&「第一公民」能力,最明显的莫过于设置导航条和页与页之间的动画。还有 Android 设备上的「添加小程序到桌面」,其实就是个快捷方式。&/li&&/ol&&figure&&img src=&/v2-e38bf0c105baf9c1b78c9a30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4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e38bf0c105baf9c1b78c9a30_r.jpg&&&/figure&&p&(图为猫眼 App 与小程序,因为长得像…感觉不小心给老东家竞争对手打广告了 )&br&&/p&&p&&b&可惜的是,这些技术里面没有一项是「小程序」首创的,且大都有超过两年的历史:&/b&百度的 Blend UI、阿里的 Hybrid 容器、Google 的 PWA/AMP、Phonegap/Cordova、React Native/Weex……这也是很多技术从业人吐槽小程序在技术上毫无创新的原因。&/p&&p&但平心而论,崇尚「技术服务产品」的腾讯系在产品化上做的真心出色。这也是我为什么在 9 月 21 日知道小程序技术方案时夸赞「兼容并蓄 博采众长 且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因,并不是站在技术创新的角度,而是站在微信的角度上,这个决策拿捏在了 sweet point 上。&/p&&h2&3. 在「微信」里,小程序不一定比 Web 更好的。&/h2&&p&目前我所了解到的(截止 2017 年 1 月 9 日):&/p&&br&&ol&&li&小程序对比 Web,只能通过摄像头扫码,不能分享朋友圈,营销难做,这是 Reach。&br&&/li&&li&小程序中没有真正的超链接与 WebView,完全不能外链,这是 Linkability。如果知乎要做小程序,所有答案里的超链接都只能报废。或者只能像轻芒杂志那样,做一层转码,美其名曰阅读模式。&/li&&li&小程序目前的组件虽然 cover 了大部分场景,但是也明显有很多不能 cover 到的 case,这是 Scalability。&/li&&/ol&&p&这三点都是可以直接影响到目前小程序的产品形态与设计的。当然,对于微信来说,这三点更多的是决策问题。作为 Weixin Wide Web 这个封闭生态的唯一「浏览器」,微信便是生杀大权。手起刀落之间,小程序的缺点随时可以被弥补,而 Web 的优点也随时可以被抹杀。&/p&&br&&p&但是,现实可能并不会这么简单。我们发现,大部分小程序都只提供了其原生应用或 web 应用功能的一个子集。比如文章最早提到的微票儿的「电影演出赛事」小程序,与钱包里的 web 版本相比,UI 体验好了一点,但是功能远没有 web 版本来得丰富,也没有了 web 版本可以分享评论到朋友圈的能力。&figure&&img src=&/v2-af53f80e88d97f076aa357_b.jpg& data-rawwidth=&81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0& data-original=&/v2-af53f80e88d97f076aa357_r.jpg&&&/figure&&/p&&p&(微票儿小程序与其钱包中的内嵌 web 应用对比,web 版的功能要丰富得多。)&/p&&p&微票儿(娱票儿)作为一家在微信里内嵌 web 服务起家的公司,一是证明了微信流量红利的可怕,二其实也证明了原有 web 的能力。作为「亲腾讯亲微信」的公司之一,其小程序比不上 web 应用可能只是时间关系。但是对于其他公司呢,尤其是未被腾讯「临幸」过的公司?而这其实对应着另一个更难回答的问题:&/p&&br&&h2&&b&小程序值得接入商花多大的力气?&/b&&/h2&&p&笔者自知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所以只能抛砖引玉一下:&figure&&img src=&/v2-f94a0bbd639e35ed1ceb6bc_b.png& data-rawwidth=&1152& data-rawheight=&3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52& data-original=&/v2-f94a0bbd639e35ed1ceb6bc_r.png&&&/figure&&/p&&p&具体到每一个 Web 与小程序 PK 的场景:&/p&&ul&&li&对于简单体验,小程序的一点点体验提升对比 Web 的跨平台与传播能力没有优势&/li&&li&对于中等体验,小程序体验更好,但需要付出额外的人力资源与开发维护成本&/li&&li&对于核心体验,大家的目标都是拉回自己的主场&/li&&/ul&&p&如果说阿里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是把话说开来「双赢」,微信「开放」平台和接入商之间的资源互换关系则更像是「权力的游戏」了:&b&微信想借接入商来建立自己的垄断帝国,接入商却想玩暗度陈仓。&/b&某种程度上来说,Web 应用是自己的领地,值得在上面建立完整的体验。而小程序,可能会如小程序诞生前的「weixin-specific web」一样,很大程度上沦为拉新立牌坊的工具。&/p&&p&所以我们不妨再加一条:&/p&&p& 4. 对于用户来说,小程序可能并不会「够用」,这是 Feature Set。&/p&&h2&4. 不在「微信」里,小程序……&/h2&&figure&&img src=&/v2-43196bf50dfd396f6d7b256a175f93a8_b.jpg& data-rawwidth=&225& data-rawheight=&22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5&&&/figure&&h2&5. 结论?&/h2&&p&回到问题「小程序的体验比 Web 更好吗?」,我觉得各位看官心里应该会有自己的答案。对于不同的公司,不同的业务场景,不同的盈利方式,不同的团队,我相信这个答案都是不一样的。&/p&&blockquote&But if you trade something off, make sure you get something in return.&br&如果你需要妥协掉一些东西,请务必换回点好处来。&/blockquote&&p&作为一篇「试图做到客观(且非常难)」的文章,如果能对你有帮助,那就算没有白写了。&/p&&h2&6. 题外话(这段主观!)&/h2&&p&最后说两句题外话吧,上个月给《程序员》杂志交了拖了 N 久的稿,大概在本月底会发吧?&/p&&p&在那篇文章最后我写到,「笔者奢望着本文能对推动 PWA 的国内环境有一定的贡献」。眼见小程序在某种意义上 &polyfill& (大雾)了 PWA,作为一个在技术上略有 &a href=&/p/& class=&internal&&理想主义&/a& 的程序员,笔者也只能叹一句了:&/p&&p&「这不是我想要的未来。」&/p&&p&会是你们的吗?&/p&
2017 年 1 月 9 号凌晨,看完《星战》回家,发现朋友圈都炸了……原来是「小程序」如约公测(以下简称小程序)。果然贵圈人都睡得晚啊,一个个大半夜了精神得不行。截图推荐什么的已经漫天都是了,而且连 「推荐小程序的小程序」都已经出现了,我们就直入正…
包括开发者文档和大神分析在内各种关于小程序的情报。&br&&br&公众平台小程序文档和工具&br&&a href=&///?target=http%3A///4dH0g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4dH0ga&/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WeUI 是一套同微信原生视觉体验一致的基础样式库,由微信官方设计团队为微信内网页和微信小程序量身设计,令用户的使用感知更加统一。&br&&a href=&///?target=https%3A//weui.io/%3Ffrom%3Dsinglemessage%26isappinstalled%3D0&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weui.io/?&/span&&span class=&invisible&&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开发微信小程序入门前&br&&a href=&///?target=http%3A///post/20098&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post/2009&/span&&span class=&invisible&&8&/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微信小程序资源汇总整理&br&&a href=&///?target=http%3A///4dH6ew&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4dH6ew&/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全球首个微信应用号开发教程!通宵吐血赶稿。&br&&a href=&///?target=http%3A///4dH5rd&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4dH5rd&/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简易教程做的页面,让更多人看到小程序后台。&br&&a href=&///?target=http%3A//wx.chiki.org/%3Ffrom%3Dsinglemessage%26isappinstalled%3D0&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x.chiki.org/?&/span&&span class=&invisible&&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微信小程序内测版- 开发工具与文档&br&&a href=&///?target=http%3A///477.html%3Ffrom%3Dsinglemessage%26isappinstalled%3D0&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477.html?&/span&&span class=&invisible&&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知友陈宇强的回答&br&&a href=&///?target=http%3A///4dH7ze&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4dH7z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微信小程序设计规范(优化版)抢先看了!&br&&a href=&///?target=http%3A///4dH8wb&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4dH8wb&/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微信小程序,制作工具解析&br&&a href=&///?target=http%3A///4dH9gn&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4dH9gn&/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前端开发学习资源教程&br&&a href=&///?target=http%3A///4dH9Ry&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4dH9Ry&/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有一个自学小程序开发的微信群,分享小程序的开发方法。有兴趣的可以添加微信xiaozidaheng拉你进群。(加人时标注“小程序”字样)&br&&br&最近又做了一个小程序商业化解决方案的交流社区,可以讨论小程序商业化前景,同时也会发布外包需求,愿意接单子的程序员大神,或者有需求的同学,也可以加微信xiaozidaheng(备注小程序商业化)
包括开发者文档和大神分析在内各种关于小程序的情报。 公众平台小程序文档和工具
WeUI 是一套同微信原生视觉体验一致的基础样式库,由微信官方设计团队为微信内网页和微信小程序量身设计,令用户的使用感知更加统一。
&figure&&img src=&/50/v2-dd37f959a2b36a7cf8aaaf_b.jpg& data-rawwidth=&790& data-rawheight=&4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0& data-original=&/50/v2-dd37f959a2b36a7cf8aaaf_r.jpg&&&/figure&&p&&b&【产品】&/b&&/p&&p&1、&b&对于做产品的你而言,这些产品测试的知识是你要了解的&/b&&/p&&p&&b&导读:&/b&文章主要涉及产品经理工作上经常接触到的基础的测试知识,包括测试的定义、测试何时进行、产品经理应该懂的测试概念、产品经理如何测试验收产品。&/p&&p&&a href=&/?target=http%3A//mp./s/vDLgXYd9vFqCmHUTRa88K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对于做产品的你而言,这些产品测试的知识是你要了解的&i class=&icon-external&&&/i&&/a&&/p&&p&2、&b&用户体验研究如何融入产品开发过程&/b&&/p&&p&&b&导读:&/b&用户体验研究在产品开发中扮演什么角色?用户体验研究对产品开发的价值是什么?它是如何融入到产品开发过程的?当我们讨论用户体验的时候,话题最终会偏向讨论用户体验设计。许多人会认为用户体验和用户体验设计是一回事,事实并非如此。文章并不打算深究两者区别,而是聊一聊“用户体验研究”。&/p&&p&&a href=&/?target=http%3A//mp./s/trxj4B_y32EvB2t5HuT0_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用户体验研究如何融入产品开发过程&i class=&icon-external&&&/i&&/a&&/p&&p&3、&b&如何用积分体系刺激用户留存&/b&&/p&&p&&b&导读:&/b&随着4G网络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如鱼得水,获得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获取用户的成本也越来越高,提高用户留存也越来越难。面对这一窘境,越来越多的产品选择利用积分体系来刺激用户的活跃和留存。&/p&&p&&a href=&/?target=http%3A//mp./s/uZZtYq_cdwKfRY7gpKcAv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干货丨如何用积分体系刺激用户留存(全)&i class=&icon-external&&&/i&&/a&&/p&&p&&b&【交互】&/b&&/p&&p&&b&1、创造令人愉悦的用户体验的5个设计小技巧&/b&&/p&&p&&b&导读:&/b&当我们谈及用户体验的时候,“愉悦”这个词是最常听到的一个形容词。 让用户爱上一个产品,“愉悦”的用户体验就是核心要素,这也是设计力图达到的效果。在文章当中,会分享一些创造令人愉悦有趣用户体验的常见技巧。&/p&&p&&a href=&/?target=http%3A//mp./s/qSxHRo_IVgFW78UjYC8vz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就这么来!创造令人愉悦的用户体验的5个设计小技巧&i class=&icon-external&&&/i&&/a&&/p&&p&&b&2、不得不懂得交互设计三要素之叁——交互细节设计&/b&&/p&&p&&b&导读:&/b&交互设计第三个要素-交互细节设计,是琐碎和零散的。根据交互设计由浅入深的渐进,交互细节可以分为布局、控件、适配、音效与动效、流(目光与手指的循迹)等等。文章从布局开始阐述交互细节设计。&/p&&p&&a href=&/?target=http%3A//mp./s/v5jeDA6lpwPJs-jjfo0El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不得不懂得交互设计三要素之叁——交互细节设计&i class=&icon-external&&&/i&&/a&&/p&&p&&b&3、小按钮,大学问&/b&&/p&&p&&b&导读:&/b&按钮是交互设计中一个很普遍的元素,尽管很简单,但是这里面却有着很大的学问。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将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按钮设计中一些原则。&/p&&p&&a href=&/?target=http%3A//mp./s/FcCIG_t-tyXYAcHPYzD3q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小按钮,大学问&i class=&icon-external&&&/i&&/a&&/p&&p&&b&【视觉】&/b&&/p&&p&&b&1、Muzli总结2016年最棒的设计&/b&&/p&&p&&b&导读:&/b&设计师都喜欢看精美的案例,从中汲取灵感,而又不知从何获取。Muzli就是为设计师提供最新、最热门的设计作品的资源整合网,为设计师节省大量的时间。前几天,Muzli 总结了2016年设计工作室、设计师、创意网站、设计博客、设计趋势等。&/p&&p&&a href=&/?target=http%3A//mp./s/0CRzOro2OjLHYvGLArIbUQ&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uzli总结2016年最棒的设计&i class=&icon-external&&&/i&&/a&&/p&&p&&b&2、分分钟教你打造美爆了渐变配色&/b&&/p&&p&&b&导读:&/b&一些初级设计师都会有一个通病,在选择颜色渐变的时候都拿不准,颜色发灰显得脏,不通透,但又不知道是哪里出的问题,看完这篇文章,也许就不会那么抓狂了。&/p&&p&&a href=&/?target=http%3A//mp./s/XF_CEJfPbVuIh8R9r0Qbt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et !分分钟教你打造美爆了渐变配色&i class=&icon-external&&&/i&&/a&&/p&&p&&b&3、网页配色设计之:有机暧昧&/b&&/p&&p&&b&导读:&/b&橙色是一种次级原色,它是红色和黄色的合体。因此,它的性格中带着红色的热情和黄色的暖意,但这种热情加暖意的方式并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结合后反而成就了橙色的暧昧中性的魅力。&/p&&p&&a href=&/?target=http%3A//mp./s/5TOCZmWO61uac_EKClsINQ&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网页配色设计之:有机暧昧&i class=&icon-external&&&/i&&/a&&/p&&figure&&img src=&/v2-d08ce3cba04afa98c84a303_b.jpg& data-rawwidth=&2050& data-rawheight=&7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50& data-original=&/v2-d08ce3cba04afa98c84a303_r.jpg&&&/figure&
【产品】1、对于做产品的你而言,这些产品测试的知识是你要了解的导读:文章主要涉及产品经理工作上经常接触到的基础的测试知识,包括测试的定义、测试何时进行、产品经理应该懂的测试概念、产品经理如何测试验收产品。
&figure&&img src=&/50/v2-14b8edb4686fcb6ec2f87b_b.jpg& data-rawwidth=&835& data-rawheight=&3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5& data-original=&/50/v2-14b8edb4686fcb6ec2f87b_r.jpg&&&/figure&&p&开始前啰嗦几句:&/p&1. 我是从一个初-&中级设计师/产品经理的角度看这些课程的,所以如果你的经验值和我不一样,可能有不同看法,请自行调整。我标了“入门级”,“初级”之类的,这个不代表难度,高级的不一定听不懂,但需要更多预备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p&2. 看一百篇课程推荐,不如实际上一门课,所以立刻enroll吧~土豪请自由地掏钱拿证书,不需要证书的就点audit好了,是免费的。&b&有人说找不到免费,是这样的,Specialization(那种几节课合集)没有免费的,但可以单独搜索每门课的名字,对某一门课点enroll就能看到免费的audit了。&/b&&/p&&br&&h2&UCSD系列&/h2&&figure&&img src=&/50/v2-bc72a1711bc3bdf7bdb23cd48ec488b7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8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50/v2-bc72a1711bc3bdf7bdb23cd48ec488b7_r.jpg&&&/figure&&figure&&img src=&/50/v2-edab598fbbc0cefb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8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50/v2-edab598fbbc0cefb_r.jpg&&&/figure&&figure&&img src=&/50/v2-fc437eca8efee9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8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50/v2-fc437eca8efee9_r.jpg&&&/figure&&p&&b&推荐指数 5.0 (入门级)&/b&&/p&&p&这一系列我非常推荐给入门或者转行的朋友,应该除了我列的这几个,还有同系列的若干,特点是缩略图都是这个冒出好多箭头的电脑。&/p&&p&我自己只完成了我列的这几门,因为内容比较基础,绝大多数知识我已经了解了。这个系列的优点是非常系统和完整,讲课也不枯燥,所以非常推荐给新手。第一门课建议从Human-Centered Design: an Introduction开始听,其他课程都是把各个设计环节展开来讲,顺序没有太大要求,而且本身也有点重叠,不是很好排序。&/p&&p&此外,UCSD还出了不少其他主题的课程,我刚逛了一圈,对IoT这个系列挺有兴趣的。我用app搜的,所以给不了链接,麻烦你们自己手动搜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就好,同系列的缩略图都相同,很容易找哒。&/p&&figure&&img src=&/50/v2-c34c8cd4dfbdc4b16610e0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16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50/v2-c34c8cd4dfbdc4b16610e0_r.jpg&&&/figure&&br&&h2&Virginia系列&/h2&&p&&figure&&img src=&/50/v2-a21fc8efb7d7db65da5b076cbdc167e8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8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50/v2-a21fc8efb7d7db65da5b076cbdc167e8_r.jpg&&&/figure&&figure&&img src=&/50/v2-cd5f2de644a9fb20ccf828edd9d7d8fc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8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50/v2-cd5f2de644a9fb20ccf828edd9d7d8fc_r.jpg&&&/figure&&figure&&img src=&/50/v2-c3a756081bcab88733ffcf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8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50/v2-c3a756081bcab88733ffcf_r.jpg&&&/figure&&b&推荐指数 3.5 (初-中级)&/b&&/p&&p&University of Virginia出了一系列关于敏捷/产品/设计的课程,又爱又恨。爱在这个主题我非常喜欢,恨在讲得的确有点照本宣科的感觉,并不太吸引人。我是听完了,价值是有的,只是学习过程不够愉快。&br&&/p&&p&说到design sprint,据我所知被提出或者正式成型应该是Google Ventures总结出来的一套理论,这里有个PDF,简明地概括了design sprint的过程和方法,值得一看:&a href=&/?target=https%3A///design-sprint/downloads/DesignSprintMethods.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d&/span&&span class=&invisible&&esign-sprint/downloads/DesignSprintMethods.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可以看完再上Coursera的课。&/p&&p&虽然敏捷x产品x设计好像是个蛮新的话题,但其实里面各种technique都似曾相识,建议UCSD入门之后再看这个,有重复强化的效果,学习是螺旋形上升的嘛。&/p&&br&&h2&其他产品课程&/h2&&figure&&img src=&/50/v2-fdc91e789f5753137fdefac05d80fd3a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8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50/v2-fdc91e789f5753137fdefac05d80fd3a_r.jpg&&&/figure&&b&推荐指数 5.0 (入门级-初级)&/b&&p&如果说前面UCSD的Human-Centered Design是用户体验设计的入门课,那这个就是产品经理的入门课了。讲得很详细,内容很充实,包括了我们当时PM入职集训的所有内容,只是我们集训特别intense,两天就全上完了还拿了个没什么用的证书。&/p&&p&上完这个,并不能保证你能当好产品经理。只能说,用作画来打比方的话,它把笔有哪几种,握笔的方法,颜料和画布,各大画派都教给你了,能不能成为一个画家,还得看你自己。&br&&/p&&p&为什么同样是入门的课,我标了个初级呢?因为产品经理要打交道的各方势力太多了,没有毕业或者做过项目的话,还是有点抽象,没有实际感受,所以比UX Design的入门要难那么一点点。&/p&&br&&h2&其他设计课程&/h2&&figure&&img src=&/50/v2-9c99c77ab8d11c1a13a83a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8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50/v2-9c99c77ab8d11c1a13a83a_r.jpg&&&/figure&&b&推荐指数 5.0 (入门级)&/b&&p&和UCSD系列差别不大。我是很不喜欢重听课程的人,但听一遍有时候又记不住,我就会去找另一个一样主题的课,听别人再讲一遍。如果你和我一样不耐烦,那就看完UCSD,来看一眼GaTech吧。&br&&figure&&img src=&/50/v2-3d1b371f270ddda2a1fda53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8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50/v2-3d1b371f270ddda2a1fda53_r.jpg&&&/figure&&b&推荐指数 4.5 (中级)&/b&&/p&&p&这个话题比较窄,就只在讨论gamification。我知道这个话题前段时间比较火,现在都没人讲了,但我个人还是很喜欢的,虽然我完全不玩游戏哈哈。TED有几个talk也是讲游戏化的,可以先听TED,反正它们就几十分钟,听完来听这个。&br&&figure&&img src=&/50/v2-5afeedeb14fdbf5b622ce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8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50/v2-5afeedeb14fdbf5b622ce_r.jpg&&&/figure&&/p&&p&&b&推荐指数 5.0 (中-高级)&/b&&/p&&p&这个有点兴趣班的意思,他把近年的论文深入浅出地讲了一遍。想要实现论文的话,难度还是不小的,很多学校master毕业都未必会涉及到这些,但用来理解交互设计的思路和扩展视野还是非常赞的。&/p&&p&还有,这个老师超级萌的。&/p&&p&&figure&&img src=&/50/v2-16df73f496cd0b7ac3ba1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8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50/v2-16df73f496cd0b7ac3ba1_r.jpg&&&/figure&&b&推荐指数 4.5 (初-中级)&/b&&/p&&p&这个其实非常偏向工业设计,但其中有些方法是和UX design通用的,比如怎么通过分解feature来构造多个解决方案,怎么列表和打分来做决定等等。这门课就是我三月拿到offer到八月入学之间学的,所以你也可以这么做~&/p&&br&&p&总结:&/p&&p&以上都是一家之言,希望对亲爱的读者小伙伴有帮助。开放转载,注明原作者和本页地址即可。(真是抱歉...这篇被腾讯转载了,结果我忘了自己说随便转载的话,还以为腾讯非授权转载了啊呀...)&/p&
开始前啰嗦几句:1. 我是从一个初-&中级设计师/产品经理的角度看这些课程的,所以如果你的经验值和我不一样,可能有不同看法,请自行调整。我标了“入门级”,“初级”之类的,这个不代表难度,高级的不一定听不懂,但需要更多预备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2. …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155 条内容
463 人关注
306 条内容
4375 条内容
357 人关注
158 条内容
6145 人关注
226 条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dce.cf ad.js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