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干扰素一年后停药打开后又封号后可以用吗

脂质体作为干扰素-α载体的研究--《浙江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脂质体作为干扰素-α载体的研究
【摘要】:干扰素是机体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增殖和免疫调节机能等生物学活性。常规给药需频繁注射,常常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而且治疗费用也较高。脂质体具有类细胞结构,进入体内主要被网状内皮细胞吞噬,能激活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并改变被包封药物的体内分布,使药物主要在肝、脾等组织器官中蓄积,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减少药物的治疗剂量和降低药物的毒性。脂质体作为干扰素的载体,能改变干扰素的药动学性质、组织分布以及增加干扰素的吸收。由于干扰素是水溶性的大分子药物,所以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低,而且在制备的过程中受有机溶剂的影响而活性降低。本课题的目的就是要研究一种制备工艺简单,避免干扰素直接与有机溶剂的接触,保持其生物学活性,适合进一步大规模生产的干扰素前体脂质体的制备方法,通过工艺和处方优化,使制备的干扰素脂质体包封率高,稳定性好,并进一步研究其体内动力学和组织分布。通过对干扰素脂质体的研究,为生物大分子药物脂质体给药系统的开发提供一种新的工艺方法。
本研究采用均匀设计法筛选最佳处方,粉末床研磨法制备空白前体脂质体,与干扰素-α混合得到干扰素-α脂质体;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脂质体粒子形态;库尔特粒子分析仪测定粒子大小和分布;凝胶过滤法和超滤膜分离纯化脂质体;酶联免疫方法(ELISA)进行干扰素体内外分析;用氧化率评价脂质体的化学稳定性;气相色谱法检测脂质体乙醚残留检测;考察脂质用量、胆固醇与大豆磷脂的比例、载体粒子大小对水化后形成脂质体的平均粒度的影响;考察不同分离方法、类脂用量、胆固醇与大豆磷脂比例、电荷比例对脂质体的包封率的影响;通过放置时间对脂质体粒径和包封
研究生:叶志伟
导师:梁文权
率的影响、泄露率以及凝聚动力学试验三种方法考察脂质体的物理稳定性;考察冻融
过程中乳糖浓度对干扰素一Q脂质体的包封率及粒子大小和分布的影响;进行干扰素-
。脂质体的溶血试验;以高、中、低三种剂量小鼠尾静脉注射干扰素一Q脂质体和空
白脂质体,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用大鼠尾静脉注射干扰素一Q溶液和干扰素一Q脂质体
研究其药代动力学;用小鼠尾静脉注射干扰素一。溶液和干扰素一Q脂质体,测定组织
中药物浓度,研究其组织分布,用3P87软件进行药动学数据处理。
研究结果表明,用ELISA法测定体内外的干扰素的蛋白含量,操作方便,方法
重现性好,回收率稳定,准确性高,特异性好,其灵敏度高。心、肝、肾、脾、肺各
组织和血清的干扰素一。回收率大于94%,RSD为1 .4%,最低检测为10P岁ml。前体
脂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保护剂为山梨醇,保护剂与脂质的质量比为5:1,十八胺
和脂质的质量比为1:9,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9:1。制备所得的干扰素一Q脂质体
的粒径大小为80.8士36nm,包封率为68.2士4.5%。类脂的用量,膜材组成比例对干
扰素一Q脂质体的粒度基本没有影响,但是载体材料的颗粒大小有一定的影响。当载
体材料预先经过100目筛网处理以后,制备所得的前体脂质体水化后形成的脂质体的
粒子大小基本恒定。类脂的用量以及十八胺的用量对于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较大,其
包封率随着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制备所得的脂质体乙醚残留量低于23.8p留g,符合
制剂生产的要求。脂质体中磷脂的氧化率仅为0.607士0.034%,氧化指数小于0.2,
符合规定。水化后所得的干扰素一Q脂质体在四小时内,泄漏量较少。热凝聚实验表
明冻融后的脂质体活化能从冻融前的29.92kJ/mol增加到104.犯kJ/mol,稳定性
提高,当乳糖浓度为1%时,经过冻融的脂质体的包封率可以达到68%左右。前体
脂质体在4℃冰箱中保存半年,粒子大小和水化后所得的干扰素一Q脂质体包封率基
本没有变化。制备的前体脂质体水化后形成的干扰素一Q脂质体不溶血;急性毒性试
验显示,干扰素一Q脂质体和空白脂质体没有毒性。动物研究显示,大鼠尾静脉注射
干扰素一。溶液和干扰素一。脂质体后,血药浓度曲线都符合二室模型,干扰素一。溶液
和干扰素一a脂质体的分布相半衰期Tl。。分别为“.15士1.36min和48.35士1.06min,
消除相半衰期Tl几p分别为1286.n士171.23和676.59士52.54,表观分布容积分别为
11.4土0.2 ml和14.0士0.3 ml,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7.27n岁ml·min
脂质体作为干扰素·Q载体的研究
和.97 ng/ml·min,两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05.92%,统计矩方法分
析其MRT分别为692.31士117.9 min和293.02士21.23 min。小鼠的组织分布研究表明,
与干扰素一。水溶液组相比,静脉注射干扰素一Q一脂质体后,在肝、脾、肾、肺、心中
干扰素的分布分别是对照组的2.5倍、1 .7倍、0.78倍、1.11倍和0.94倍。干扰素-
。水溶液静脉注射后在肝和脾中的分布百分率分别为巧.2%和21.1%;干扰素一Q-
脂质体静脉注射后在肝中的分布百分率分别为28.4%和27.1%,是干扰素一a水溶液
的1 .9倍和1.3倍。干扰素一a一脂质体在肝脾等组织中的分布比千扰素一。水溶液高,
同时也改变了干扰素在肾脏的分布。
本研究建立了粉末床研磨法制备空白前体脂质体的新方法,前体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3【分类号】:R94【目录】:
中文摘要8-11
Abstract11-14
第一部分 干扰素-α脂质体的理化性质研究17-40
一、 材料和仪器17
(一) 试剂17
(二) 仪器17
二、 实验方法17-22
(一) 磷脂的精制17-18
1 磷脂的提纯17-18
2 大豆磷脂氧化的研究18
(二) 干扰素-α脂质体的制备工艺18-19
1 粉末床研磨法制备干扰素-α脂质体18
2 高速分散-冻融法制备干扰素-α脂质体18-19
(三) 干扰素-α脂质体的性质研究及质量评价19-22
1 脂质体乙醚残留检测19
1.1 气相色谱条件19
1.2 标准曲线的制备19
1.3 脂质体样品的乙醚残留19
2 干扰素-α脂质体的基本形态19
3 干扰素-α脂质体的粒子大小及分布19
3.1 LS-230库尔特粒度分析仪测定19
3.2 浊度的测定19
4 在冰冻状态下脂质体pH值的测定19-20
5 干扰素-α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20-21
5.1 ELISA试剂盒测定干扰素浓度20
5.2 柱分离法20-21
5.2.1 Sephadex G-75柱20
5.2.2 干扰素-α脂质体的纯化20
5.2.3 包封率的测定20-21
5.3 超滤膜分离法21
5.3.1 超滤膜对脂质体的截留率21
5.3.2 干扰素-α的回收率21
5.3.3 包封率的测定21
6 干扰素-α脂质体的稳定性21-22
6.1 放置时间影响21-22
6.2 泄漏率22
6.3 凝聚动力学试验22
三、 结果与讨论22-40
(一) 脂质体乙醚残留量22-23
1 乙醚气相色谱图22-23
2 乙醚气相色谱标准曲线23
3 脂质体中的乙醚残留量23
(二) 大豆磷脂精制和氧化率23-24
1 大豆磷脂的性状23-24
2 大豆磷脂的氧化率24
(三) 粉末床研磨法制备所得干扰素-α脂质体的基本形态和性质24-34
1 脂质体水化前后显微形态观察24
1.1 前体脂质体的性状24
1.2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24
2 脂质体的性质24-34
2.1 水化后形成的脂质体的粒径分布24-26
2.2 脂质体平均粒度的影响因素26-28
2.2.1 脂质用量对脂质体平均粒度的影响26
2.2.2 胆固醇与大豆磷脂的比例对脂质体平均粒度的影响26-27
2.2.3 载体粒子大小对脂质体的平均粒度的影响27-28
2.3 干扰素-α脂质体的包封率及影响因素28-34
2.3.1 ELISA试剂盒测定干扰素-α蛋白含量28
2.3.2 柱分离法对脂质体的纯化28-29
2.3.3 超滤膜过滤法对脂质体的纯化29-30
2.3.4 不同分离方法对测定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30-31
2.3.5 类脂用量对水化后形成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31-32
2.3.6 胆固醇与大豆磷脂比例对包封率的影响32
2.3.7 电荷比例对脂质体的包封率的影响32-34
(四) 冻溶法制备干扰素-α脂质体及其影响因素34-36
1 乳糖浓度对干扰-α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34-36
2 不同浓度乳糖冻融对干扰素-α脂质体浊度的影响36
(五) 干扰素-α脂质体的稳定性36-40
1 放置时间对脂质体的稳定性影响36-37
1.1 放置时间对粒径的影响37
1.2 放置时间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37
2 泄漏率37-38
3 凝聚动力学试验38-40
第二部分 干扰素-α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的优化40-48
一、 试剂与仪器40
(一) 试剂40
(二) 仪器40
二、 实验方法40-44
(一) 均匀设计法实验设计40-43
(二) 结果及数据处理43-44
三、 结果44-46
(一) 方差分析44
(二) 模型分析44-45
(三) 逐步回归方程45
(四) 残差统计45-46
四、 讨论46-48
第三部分 干扰素-α脂质体的药动学和体内分布研究48-62
一、 实验材料48
(一) 试剂48
(二) 仪器48
(三) 动物48
二、 实验方法48-51
(一) 安全性试验49-50
1 溶血试验49
2 急性毒性试验49-50
2.1 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49-50
2.2 观察项目和方法50
(二) 血液和组织中干扰素含量的ELISA分析方法50-51
1 生物样品的前处理及药物含量的测定50
1.1 血清样品50
1.2 组织样品50
2 ELISA试剂盒测定干扰素的标准曲线50-51
3 回收率51
(三) 血药浓度51
(四) 体内组织浓度51
三、 结果与讨论51-62
(一) 安全性试验51-54
1 溶血试验51
2 干扰素-α脂质体及其空白脂质体的急性毒性试验51-54
2.1 行为特征51-52
2.2 死亡情况52
2.3 体重变化52-53
2.4 小鼠自主活动53-54
(二) EIA分析方法54
(三) 血清和组织样品回收率54-55
(四) 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55-58
1 大鼠尾静脉注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55-56
2 药动学模型拟合56-57
3 统计矩方法分析57-58
(五) 干扰素-α和干扰素-α-脂质体在小鼠体内分布58-62
1 各组织中干扰素-α的浓度58-59
1.1 静注干扰素-α溶液的各组织中干扰素-α的浓度58-59
1.2 静注干扰素-α脂质体的各组织中干扰素-α的浓度59
2 统计矩方法分析59-62
2.1 静注干扰素-α溶液组统计矩方法分析59-60
2.2 静注干扰素-α脂质体组统计矩方法分析60
2.3 各组织中的分布百分率和相对摄取率60-62
第四部分 结论62-63
参考文献63-6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坤;[D];郑州大学;201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弘,王升启,王志清,朱宝珍;[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0年02期
杨学楼;周晓峰;刘虹;罗经;孙松柏;王汉中;;[J];生化药物杂志;1990年03期
罗云敬,刘海涛,李天剑,沈含熙;[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9年01期
王鹏,王玉珠,沈建民;[J];沈阳药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全东琴,苏德森,顾学裘;[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赵荣生,侯新朴,严宝霞;[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1年01期
;[J];眼科学报;1999年01期
王卫,高立勤;[J];药物分析杂志;2001年03期
窦桂芳,汤仲明,刘秀文;[J];药学学报;2000年02期
方开泰;[J];应用数学学报;198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献忠;李胜武;;[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常艳艳;杨丽;肖萍;史彩虹;游劲松;李皓;;[J];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2008年04期
彭元诚;;[J];桥梁建设;2010年06期
刘振溪,张宗娟;[J];热带农业科学;2003年04期
韩丙军;何书海;彭黎旭;;[J];热带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赵建平;谭乐和;宋应辉;姜欣;蔡春茂;彭黎旭;;[J];热带作物学报;2009年06期
肖成江;程汉;祝建顺;安泽伟;黄华孙;;[J];热带作物学报;2011年02期
舒信伟;谷传纲;王彤;杨波;;[J];热能动力工程;2008年02期
关明;唐红刚;;[J];生命科学仪器;2006年06期
朱伟平;;[J];神华科技;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鹏艳;杨欣;;[A];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彭元诚;廖朝华;;[A];湖北省公路学会二○○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周敏;李世玲;张富堂;;[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七届电子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田治平;高齐圣;;[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何大阔;王福利;袁平;;[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高齐圣;隋树林;范汝良;孟宪德;纪奎江;;[A];1996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6年
孙先仿;范跃祖;宁文如;;[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孙妙囡;朱文赫;浦升磊;孙德军;;[A];2007年全国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张玉华;凌沛学;籍保平;张天民;;[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欧丽娜;张建军;王景霞;李伟;高学敏;;[A];第二届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谭枫;[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屠焰;[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庄宝雄;[D];中南大学;2011年
聂李亚;[D];天津大学;2011年
关延彬;[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薛立鹏;[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向昌盛;[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张云凤;[D];东北大学;2010年
姚志钢;[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周文婷;[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海波;[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黄丹丹;[D];暨南大学;2010年
孟国良;[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陈霞;[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王嫣虹;[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潘冬宁;[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周晓玲;[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李健;[D];西华大学;2011年
曹玉璋;[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李芳;[D];兰州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涛,王昭,傅经国,商澎;[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03年05期
徐风华,蒋雪涛;[J];生物工程进展;1997年05期
邢传峰;胡海洋;杨春荣;晋运环;赵秀丽;陈大为;;[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倪睿;刘建平;;[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8年02期
闫颖;齐宪荣;;[J];药学学报;2008年11期
商磊;郭伟英;;[J];医学综述;2009年16期
田维维,刘清飞,罗国安,王义明;[J];中成药;2005年12期
邱正良;孙岩松;赵太云;胡娟峰;曾林;;[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6年12期
丁劲松,杨敏,陈琼;[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4年01期
王健,李明轩;[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5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善奎;[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孙逊;[D];四川大学;2005年
胡海梅;[D];中山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钟志容;[D];四川大学;2007年
杨晓慧;[D];青岛科技大学;2008年
张扬;[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季宝芳;[D];郑州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升启;[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5年06期
刘秀文,汤仲明,柴彪新,汪家政;[J];同位素;1998年03期
张艺;[J];新医学;1992年12期
戴生明,苏定冯;[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9年02期
戚洪,李焕秋,苏德森,顾学裘;[J];药学学报;1987年01期
侯新朴,陶峰,易友云,王文兰;[J];药学学报;1989年01期
徐国兴,谢星辉;[J];药学学报;1989年02期
薛玉英,翁帼英;[J];药学学报;1992年01期
奉建芳,陆彬;[J];中国药房;1999年03期
郭健新,平其能,黄罗生;[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的位置: &
α-2b干扰素联合病毒唑加利多卡因局封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观察
优质期刊推荐病毒感染hpv16阳性用干扰素6个月还是阳性做了活检后又用3个月干扰素还是阳性又做活检第4天分必物_百度知道
病毒感染hpv16阳性用干扰素6个月还是阳性做了活检后又用3个月干扰素还是阳性又做活检第4天分必物
病毒感染hpv16阳性用干扰素6个月还是阳性做了活检后又用3个月干扰素还是阳性又做活检第4天分必物成褐色这样的情况是意味着什么
表示hpv还没有转阴,没有治愈,要接着治疗。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你好,这是还没有好转,你多大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尖锐湿疣请问一下我手术过后打了一个月的干扰素,做了一个礼拜的局封,还做了红光,听说很容易复发,_百度知道
尖锐湿疣请问一下我手术过后打了一个月的干扰素,做了一个礼拜的局封,还做了红光,听说很容易复发,
请问一下谁得过这个病治疗了没复发,是怎么治疗的听说很容易复发,要怎么治疗才不会复发啊 ,我好怕
百度知道提示您: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提问者采纳
能保证的也都I是骗人的,不要信,有的反反复复n多次,复发很正常。有的一次手术就好没有医院可以给你保证不复发的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尖锐湿疣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这需要时间来验证
只要治疗后12个月不复发
就是根治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干扰素后头昏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