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息的世界月息5厘是什么意思思

国际和平日_百度百科
国际和平日
日,大会通过决议,决定自2002年起,国际和平日为9月21日。决议中提到:“宣布此后,国际和平日应成为全球停火和非暴力日,并邀请所有国家和人民在这一天停止敌对行动。”55/282号决议还邀请所有、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区域组织和以及个人以各种适当方式(包括和公众宣传)庆祝国际和平日并同联合国合作实现全球停火。
国际和平日设定宗旨
世界和平日
2001年9月,在其通过的第55/282号决议中决定,从2002年开始,每年9月21日为“国际和平日”。
国际和平日定于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二举行。这个节日恰逢联合国大会在纽约举行的常会开幕。联合国在1981年宣布国际和平日,并邀请全体会员国,非政府组织和各界人士以一种方式庆祝这个节日,借以表现联合国承诺维持各个民族和各个国家之间的和平。联合国网络空间校车是全球教学与学习计划所包括的现象……
自国际和平日设立以来,联合国每年都会在这一天举行仪式并敲响和平钟,邀请艺术家和教育家等作为和平使者出席纪念活动,联合国都提醒所有人关注、庆祝和纪念这一日子。同时,各国政府、非政府机构、民间社会和宗教团体也会举办纪念活动庆祝这个日子。国际和平日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2000多个组织机构的支持。
联合国将举办活动提请所有人民关注、庆祝和纪念这个日子。大会宣布国际和平日为全球停火和非暴力日,并邀请所有国家和人民在这一天停止敌对行动。大会邀请所有会员国、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区域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以适当方式,包括通过教育和公众宣传庆祝国际和平日并同联合国合作实现全球停火。
国际和平日发展历史
于1981年通过决议,将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二联大开幕的日子定为国际和平日。1997年3月,中国人钟文芳先生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世界息战周”的构想,主张“息战周内一切战乱国家和地区都应无条件息战”,“以给战乱地区以停战思考,提供缓和矛盾的契机,有效地推动世界和平”(据《世界名人与和平报》日报道)。日,联大通过第55/282号决议,决定从2002年开始,将每年的9月21日定为国际和平日。大会宣布,国际和平日为全球停火和非暴力日,并呼吁所有国家和人民在这一天停止敌对行动。大会还号召所有会员国、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区域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通过教育和公众宣传等适当方式庆祝国际和平日并同合作实现全球停火。这正是钟文芳先生提出的“世界息战周”具体体现,并且,9月21日为钟文芳先生的生日。
自国际日设立以来,每年的这一天,联合国都举行仪式,提请所有人关注、庆祝和纪念这一日子。同时,全世界的政府和非政府机构、民间社会和宗教团体也纷纷举行各种活动纪念国际和平日。在这一天,会进行&根与芽&的活动,人们还要放飞和平鸽。
多年来,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为实现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作出了不懈努力。然而在全世界范围内,战争、恐怖袭击、地区冲突等多种形式的暴力敌对活动依然存在,人类实现真正和平的理想任重而道远。
国际和平日历年主题
2014年人民享有和平权利[1]
2013年教育促进和平2012年可持续和平才有可持续发展2011年
和平与民主:发出自己的声音
青年与和平和发展
我们必须裁军,我们必须拥有和平
人类家庭:和平的团体
人是和平的核心
在真理中的和平
祝和平遍及全球
国际和平日组织机构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是联合国的主要目的之一。自成立之日起,联合国就经常被要求防止争端升级为战争,说服对立双方通过谈判解决争端而不付诸于,或在冲突爆发后帮助恢复和平。通过安理会的努力,在过去几十年中,联合国已经帮助有关方面结束了无数次冲突。安全理事会就是联合国专门处理国际和平与安全事务的主要机构。
阿富汗民众庆祝国际和平日
20世纪90年代,的结束导致一个全新的世界安全环境的形成,其主要特点是,爆发的战争主要是国家内部战争,而不是间战争。21世纪初出现了新的全球性威胁。日针对发动的清楚地表明,国际已对国际社会发起挑战,而随后发生的事件更加重了人们对核武器的扩散及来自其他非常规武器危险的担忧,给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投上了一层阴影。
联合国系统的各个机构和组织立即动员起来,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迅速采取了打击恐怖主义的行动。同年9月28日,安全理事会根据所载的有关强制执行的规定,通过了一项内容广泛的决议。该决议旨在制止为恐怖组织提供资金,给用于恐怖目的的资金筹集行为定罪,并立即冻结恐怖分子的金融资产。安理会还设立了一个负责监督该决议的实施情况。
此外,联合国还调整并加强了可自由运用的各种传统手段,如对维和行动进行调整以应对新的挑战;积极鼓励区域组织参与联合国行动,加强冲突后的和平重建工作。内部冲突业已引发了国际社会应如何应对的复杂问题,其中包括如何为作为战争受害者的平民提供最佳援助这一棘手的问题。
为应对内部冲突,授权执行了复杂而有创造性的维和行动。在、、和,联合国在结束冲突和推动和解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其他性质的一些冲突,诸如在、和爆发的种族冲突,给联合国扮演的调停人的角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由于这些冲突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安理会在1995年-1997年间没有采取任何新的维和行动。然而,不久之后联合国的重要作用再次凸显。20世纪行将结束之际,、、、以及塞拉里昂爆发了持续不断的危机,为此,安理会又派出了五个特派团。
此后,安理会又先后派出了联合国和特派团(埃厄特派团,2000年)、(东帝汶支助团,2002年,已结束使命)、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联利特派团,2003年)、(联布行动,2004年)、(联科行动,2004年)、(联海稳定团,2004年)以及(联苏特派团,2005年)。
的经验使联合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建设和平工作。建设和平是指为那些加强和巩固和平的组织机构提供支持。过去的经验表明,只有帮助有关国家推动、、尊重人权、善政以及加快民主进程才能建设。没有一个机构具有联合国那样的多边经验、、协调能力及公正性以胜任这些任务。除了诸如派往和的特派团执行建设和平任务外,联合国还在、、和设立了建设和平支助办公室。
安全理事会、和在促进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互补作用。联合国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所开展的活动主要涉及以下五个领域:防止冲突;促成和平;维持和平;强制执行;建设和平。通过联合运用或同时运用,这些不同种类的维和手段得以有效实施。
国际和平日活动内容
国际和平日2000年
日上午,联合国秘书长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为将于当天下午开幕的第55届联大敲响和平钟,并以此纪念每年的国际和平日。安南在讲话中说,5日是新千年的第一个国际和平日,而且联大又将于本周举行千年首脑会议,这坚定了联合国追求和平的理想和为后代创造免于恐惧的未来的决心。他强调说如果各国拥有意愿,这个目标就可以实现。和平钟是日本联合国协会赠送给联合国的礼物,由60多个国家捐献的硬币熔化后铸造而成。按惯例,秘书长每年两次敲响和平钟,一次是在春季的第一天,另一次是在联大开幕日。将每年的联大开幕日定为国际和平日。
国际和平日2001年
日,通过决议,决定从2002年开始,将每年的9月21日定为国际和平日。按照纪念国际和平日活动的惯例,国际和平日为全球停火和非暴力日,所有国家和人民在这一天停止敌对行动。
国际和平日2002年
日,联合国秘书长国际和平日献词:
联合国总部由各大洲儿童捐赠的硬币铸成的和平钟是全球团结的象征。日本赠送的这件礼物也提醒我们战争造成的人类代价。
和平钟侧面刻有“世界绝对和平万岁”的文字。每年在国际和平日的时候,来自全世界的人都集会再度表达这一情怀,纪念在冲突中牺牲的人们,和重新致力于建立更安全和更公正世界的古老事业。
2002年是开展新的和平日传统的一年。大会已决定从现在开始,每年9月21日将是“全球停火和无暴力日”,以此纪念国际和平日。为此,我吁请所有国家和各国人民在这一天全天停止一切敌对行动。
的时间可以让救济人员有一个安全的时段提供重要的服务;供调解人员为建立更广泛的休战添砖加瓦;让所有卷入冲突的人反思继续从事暴力是否明智。
二十四小时的时间并不长,但却足够让全世界的领导人开始倾听他们本国人民的声音。当中有些人,如果能够行使基本权利和自由表述,就会公开表明要求结束压迫和不容忍 。另外的人,如果不是每天挣扎让家人填饱肚子和有地方栖身,也会更大声要求从贫穷和绝望中解脱出来。
各国领导人特别应当聆听国际和平日的声音。愿这个声音飘荡得更远和更广一些。[2]
国际和平日2003年
日上午联合国秘书长安包括拳王阿里、影星在内的5位联合国和平信使以及来自40个国家、代表联合国191个成员国的400多名青年,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敲钟仪式,纪念国际和平日。
安南在仪式上发表讲话说:“今年的国际和平日和我们敲响的和平钟更有一层悲痛的意义。一个月以前几乎就在这个时刻,在发生的暴行夺走了我们的朋友和同事的生命。”
安南说:“我们今天为他们,为他们的家人和至亲敲响和平钟。让我们提醒世界,联大已宣布国际和平日是在全球范围内停火并停止暴力的一个日子。”
他指出:“虽然联合国和我们的世界面临着许多严重挑战,但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寻求,并在这样做的同时,重申我们对的信念。”
国际和平日2004年
日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国际和平日发表的讲话:
国际和平日历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但2004年的国际和平日更加特殊,因为2004年是和平钟落成50周年,每年的今天,都能听到和平钟的钟声。 1954年,日本联合国协会把这座由60个国家的儿童收集的硬币铸成的和平钟呈送给联合国。半个世纪以来,和平钟的钟声响彻世界,传颂着人类对和平的渴望。在这半个世纪中--从的最严寒时刻,到国家内部冲突的涌现;从艾滋病危机的传播,到升级--和平之声从未间断,一直那么清晰、那么真切。
今天,我们倾听和平的钟声,在思考过去一年的艰辛磨难时,将其作为一种安慰;在准备接受面前的考验时,将其作为力量的源泉。本周,在世界各国聚会一堂召开第五十九届时,我们深知面前将有许多挑战。为有效迎接这些挑战,我相信,有若干根本的大事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我们需要努力加强,确保这一机制能够不负众望,应对21世纪的威胁。去年底我任命的高级别小组正在努力为此向我们献计献策。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团结,应付严峻的,如的危机。
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建立真正的全球伙伴关系,以此促进发展,消除饥饿、愚昧、贫穷和疾病,实现所有会员国商定的,因为这是在21世纪建设一个更美好世界的蓝图。
我们还需要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宽容和理解。在建设和平与促进发展的努力中,我们面临的最大危险,莫过于世界上的各个宗教、各个族裔或各个文化之间分裂隔阂。在每个国家内,在所有国家间,我们都必须本着人类共存的精神,大力提倡团结。
今天,让和平的钟声激励我们去实现这些目标。让和平之钟敲得清晰真切,让和平之声响彻世界。[3]
国际和平日2005年
2005年,联合国总部仍将举行传统仪式纪念国际和平日,呼吁全世界同联合国一起纪念国际和平日,共同携手为实现而努力。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将敲响和平钟,联合国的各个办事处及部分下设机构或组织也将举行纪念活动。安南呼吁在2004年的国际和平日当天,世界各国和全体人民停一切敌对行动,并在中午12时静默一分钟,表达人们对和平的美好愿望止切敌对行动,并在中午12时静默一分钟,表达人们对和平的美好愿望。
国际和平日2006年
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合国总部花园敲响和平钟,纪念“国际和平日”。这是即将于今年年底离任的安南最后一
2006年,联合国纪念&amp
次以联合国秘书长身份敲响和平钟。  安南在敲钟仪式上发表讲话说,和平对一些人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但对那些生活在危险和恐惧中的人来说,和平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他说,25年来,联合国一直在纪念“国际和平日”,就是为了让人们不仅要想到和平,而且要为和平做些实事。但是,即便是在这个纪念和平的日子,暴力仍在夺去无辜的生命。在过去几,新的冲突仍在世界上的几个地区发生,悲剧仍在继续。
安南指出,联合国正在竭尽全力争取和平,也取得了一些成功。如今,战争的数量已经比几十年前要少,但仍然太多。冲突造成的每一起伤亡都是一个失败,它提醒所有人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包括著名运动员、影星、音乐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联合国和平使者出席了当天的纪念活动。在纪念仪式上,安南还任命旅美华裔大提琴家为联合国和平使者,并带领在场所有人为和平静默1分钟。随后,儿童合唱团演唱了歌颂和平的歌曲,马友友也进行了大提琴演奏。
此外,联合国驻各地办事处与特派团当天也举行了相应的纪念活动,联合国还连续第三年发行了以儿童绘画为题材的一组纪念国际和平的邮票。
国际和平日2007年
日是第26个国际和平日。在国际和平日来临之际,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表致词,呼吁每个国家和所有战斗人员尊重这一日子,停止敌对行动,并邀请世界各地人民在当地时间21日12时时静默1分钟。
国际和平日2008年
日是第27个国际和平日。联合国设立这一纪念日的目的是“在各国和人民中纪念并加强和平理想”。
2008年的国际和平日适逢《》通过60周年和诞生60周年。联合国文件指出,、阿富汗战争、巴以冲突等大量冲突都造成了无数不必要的生命损失,严重践踏了人权,并对教育、卫生、司法、经济等带来毁灭性的影响。因此,保护和促进人权成为联合国维和使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和平离不开人权。因此,在2008年的国际和平日到来之际,他呼吁世界各国领导人和人民为消除冲突、贫穷和饥饿,为人人享有人权,团结起来。
国际和平日2009年
日是第28个国际和平日(International Day of Peace),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为纪念国际和平日向全球发出呼唤:“我们必须裁军,我们必须拥有和平。
国际和平日2010年
国际和平日(9月21日)为全球停火和非暴力日。2010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以“青年与和平和发展”为主题呼吁全世界的青年人为争取和平而奋斗。
联合国正在征寻世界各地为和平而努力的青年人的事迹。2010年的活动口号是“和平=未来:道理显而易见”。
2010年的国际和平日恰逢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反贫穷运动)而举行的主要首脑会议之时。世界各地的领导人将于9月20-22日齐聚纽约,在联合国召开首脑会议。
另外,还将2010年定为国际青年年:对话和相互理解。由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于8月12日发起的活动将会促进和平理想、尊重人权以及各代人、文化、宗教和文明之间的团结。这些是巩固持久和平基石的关键因素。
青年、和平与发展彼此息息相关:和平使发展成为可能,这对于为青年人尤其是来自刚刚摆脱冲突的国家或地区的青年人提供机会来说非常重要。反过来,身体健康、受过教育的青年对于维持发展与和平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和平、稳定和安全对于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目标是到2015年大量减少贫穷、饥饿、疾病以及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的情况)来说至关重要。
青年人通过在各自的社区中促进和平和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联合国最高官员秘书长潘基文已经认识到青年人令人难以置信的潜力,必须发挥这些潜力才能确保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实现这些目标。
每年,秘书长、他的和平使者 、整个联合国系统乃至世界各地的许多个人、团体和组织都会在和平日这一天参与一些有助于促进停火、结束冲突、跨越文化鸿沟和达成和解的活动。
日,秘书长潘基文启动了国际和平日100天倒计时,呼吁世界各地的青年人通过社会媒体向联合国提供他们为争取和平而努力的故事。
国际和平日2011年
2011年正逢国际和平日30周年——2011年的主题是“和平与民主:发出自己的声音”。
2011年主题书签
《》序言申明,联合国之成立,是防止和解决国际争端,帮助建立世界和平文化。
和平与民主密不可分,相互依存,促进全人类的福祉。《世界人权宣言》阐明,民主为一系列政治权利和公民自由创造环境。
彰显和平日的主题,世界各地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各国青年男女,展示团结的力量,携手一心,走进民众,争取尊严和人权的共同目标。这种强大的力量具有创造和平与民主的未来的潜在力量。在此,请发出您的心声!
参与民主实践,方式颇多,包括参加宪政进程中的对话,倡导发挥民间社会的力量,加入争取男女平等、反对歧视的斗争,从事公民教育和推动选民登记。
国际和平日让各国人民走到一起,共襄盛事,以切实可行的方式欢庆和平与民主。
国际和平日2012年
2012年9月,世界领导人将与公民社会、地方政府和私营部门汇聚巴西里约热内卢,参加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重申对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政治承诺。
在里约+20会议的背景下,“可持续才有可持续发展” 被选作2012年的国际和平日的主题。
没有可持续的和平便不会有可持续的未来。可持续的和平必须构建在可持续发展之上。
许多冲突的根源性原因都与钻石、黄金、石油、木材或水这一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直接相关联,或者因这些资源问题而愈演愈烈。在冲突后国家解决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控制和管理问题对保持和平与开展恢复至关重要。
良好的自然资源管理能够在冲突后社会建设可持续和平方面发挥核心作用。
国际和平日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日子,来思考怎样能够为确保以可持续的方式管理自然资源做出各自的贡献,以便减少可能出现的争端, 为可持续的未来,为“我们期望的未来”铺平道路。
“我促请每个人从现在到9月21日都思考自己如何才能作出贡献。让我们共同努力,确保里约之路领我们走向人人都能享受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和平……和安全未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2012年[4]
国际和平日2013年
日是第32个国际和平日(International Day of Peace)。[5]
第32个国际和平日的主题是“教育促进和平”。潘基文在致辞中说:“今年我们强调教育促进和平,教育对培养全球公民精神和建设社会至关重要。”他说,2013年7月,因倡导受教育权利而成为塔利班暗杀目标的巴基斯坦女学生马拉拉·优素福·扎伊曾在联合国说过,“一名教师、一本书和一支笔,就能够改变世界,这些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
潘基文指出,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他在2012年发出了“教育第一”的全球倡议。他强调,每个男女儿童都有资格获得良好的教育,学习有助于培养他们视自己为全球社会一分子的价值观念。潘基文说,各国政府和发展伙伴正在努力使每个儿童都能上学,但国际社会还须加倍努力,如今仍有5700万儿童得不到教育,另有数百万儿童需要改善教育质量。
潘基文说:“值此国际和平日,让我们立誓向儿童教授和相互尊重的价值观。让我们对学校和教师进行投资,建设一个接受多样化的公平和各方的世界。让我们为和平而奋斗,并竭尽全力捍卫和平。”[5]
国际和平日2014年
为纪念联合国大会人民享有和平权利宣言发表三十周年,2014年国际和平日的主题是“人民享有和平权利”。今年的周年纪念活动上将重申承诺遵循联合国成立时提出的宗旨和原则,这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人民享有和平权利宣言承认,推动和平对充分享有所有人权至关重要。[1]
国际和平日2015年
日,联合国大会主席阿什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敲响和平钟。当天,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敲钟仪式,纪念将于9月21日到来的国际和平日。[6]
.中国网[引用日期]
.联合国官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当前位置:
揭秘:古代中国的大同小康世界是什么样子
来源:新浪读书
移动用户发送HNZB到,订阅河南手机报。早报+晚报,每天一角钱。
  文章摘自《中国通史》  作者:吕思勉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本书简介: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编主讲文化现象,下编则按照历史顺序加以串联,在理乱兴亡的同时将历史知识更系统地进行梳理。吕先生著此书时正值抗日战争,是为了满足当时大学教学的需求而编写,如今看来,这种特殊的体……[连载内容]  要讲中国的经济制度,我们得把中国的历史,分为三大时期:有史以前为第一期。有史以后,讫于新室之末,为第二期。自新室亡后至现在,为第三期。自今以后,则将为第四期的开始。  孔子作《春秋》,把242年,分为三世:第一期为乱世,第二期为升平世,第三期为太平世。这无疑是想把世运逆挽而上,自乱世进入升平,再进入太平的。然则所谓升平、太平,是否全是孔子的理想呢?我们试看,凡先秦诸子,无不认为邃古之世,有一个黄金时代,其后乃愈降而愈劣,即可知孔子之言,非尽理想,而必有其历史的背景。《礼记。礼运》所说的大同、小康,大约就是这个思想的背景罢?大同是孔子认为最古的时代,最好的,小康则渐降而劣,再降就入于乱世了。所谓升平,是想把乱世逆挽到小康,再进而达于大同,就是所谓太平了,这是无可疑的。然则所谓大同、小康,究竟是何时代呢?  人是非劳动不能生存的,而非联合,则其劳动将归于无效,且亦无从劳动起,所以《荀子》说人不群则不能胜物。当这时代,人是“只有合力以对物,断无因物而相争”的,许多社会学家,都证明原始时代的人,没有个人观念。我且无有,尚何有于我之物?所以这时代,一切物都是公有的。有种东西,我们看起来似乎是私有,其实并不是私有,不过不属于这个人,则无用,所以常常附属于他罢了。以财产之承袭论,亦是如此。当这时代,人与人之间,既毫无间隔,如何不和亲康乐呢?人类经过原始共产时代、氏族共产时代、以入于家族集产时代,在氏族、家族时代,似已不免有此疆彼界之分,然其所含的公共性质还很多。孔子所向往的大同,无疑的,是在这一个时代以前。今试根据古书,想象其时的情形如下:  这时代,无疑是个农业时代。耕作的方法,其初该是不分疆界的,其后则依家族之数,而将土地分配,此即所谓井田制度。井田的制度,是把1方里之地,分为9区。每区100亩。中间的1区为公田,其外八区为私田。一方里住八家,各受私田百亩。中间的公田,除去二十亩,以为八家的庐舍,一家得二亩半。还有八十亩,由八家公共耕作。其收入,是全归公家的。私田的所入,亦即全归私家。此即所谓助法。如其田不分公私,每亩田上的收获,都酌提若干成归公,则谓之彻法。土田虽有分配,并不是私人所有的,所以有“还受”和“换主易居”之法。在所种之田以外,大家另有一个聚居之所,是之谓邑。合九方里的居民,共营一邑,故一里七十二家,八家共一巷。中间有一所公共的建筑,是为“校室”。春,夏,秋三季,百姓都在外种田,冬天则住在邑内。一邑之中,有两个老年的人做领袖。这两个领袖,后世的人,用当时的名称称呼他,谓之父老、里正。古代的建筑,在街的两头都有门,谓之闾。闾的旁边,有两间屋子,谓之塾。当大家要出去种田的时候,天亮透了,父老和里正,开了闾门,一个坐在左塾里,一个坐在右塾里,监督着出去的人。出去得太晚了;或者晚上回来时,不带着薪樵以预备做晚饭;都是要被诘责的。出入的时候,该大家互相照应。所带的东西轻了,该帮人家分拿些。带的东西重了,可以分给人家代携,不必客气。有年纪、头发花白的人,该让他安逸些,空手走回来。到冬天,则父老在校室里,教训邑中的小孩子,里正则催促人家“缉绩”。住在一条巷里的娘们,聚在一间屋子里织布,要织到半夜方休。以上所说的,是根据《公羊》宣公十五年何《注》,《汉书。食货志》,撮叙其大略。这虽是后来人传述的话,不全是古代的情形,然还可根据着他,想象一个古代农村社会的轮廓。  农田以外的土地,古人总称为山泽。农田虽按户口分配,山泽是全然公有的。只要依据一定的规则,大家都可使用。  这时候,是无所谓工业的。简单的器具,人人会造,较繁复的,则有专司其事的人。但这等人,绝不是借此以营利的。这等人的生活资料,是由大家无条件供给他的,而他所制造的器具,也无条件供给大家用。这是后来工官之本。  在本部族之内,因系公产,绝无所谓交易。交易只行于异部族之间。不过以剩余之品,互相交换,绝无新奇可喜之物。所以许行所主张的贸易,会简单到论量不论质。而《礼记。郊特牲》说:“四方年不顺成,八蜡不通。”蜡祭是在农功毕后举行的,年不顺成,就没有剩余之品可供交易了。此等交易,可想见其对于社会经济,影响甚浅。  倘在特别情形之下,一部族中,缺少了什么必要的东西,那就老实不客气,可以向人家讨,不必要有什么东西交换。后来国际间的乞籴,即源于此。如其遇见天灾人祸,一个部族的损失实在太大了,自己无力回复,则诸部族会聚集起来,自动替他填补的。《春秋》襄公三十年,宋国遇到火灾,诸侯会于澶渊,以更宋所丧之财(,亦必是自古相沿的成法。帮助人家工作,也不算得什么事的。《孟子》说:“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粢盛也。汤使毫众往为之耕。”这件事,用后世人的眼光看起来,未免不近情理。然如齐桓公合诸侯而城杞,岂不亦是替人家白效劳么?然则古代必有代耕的习惯,才会有这传说。古代国际间有道义的举动还很多,据此推想,可以说:都是亘古的部族之间留传下来的。此即孔子所谓“讲信修睦”。  虽然部族和部族之间,有此好意,然在古代,部族乞助于人的事,总是很少的。因为他们的生活,是很有规范的,除非真有不可抗拒的灾祸,决不会沦于穷困。他们生活的规范,是怎样呢?《礼记。王制》说:冢宰“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入以为出。”“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这在后来,虽然成为冢宰的职责,然其根源,则必是农村固有的规范。不幸而遇到凶年饥馑,是要合全部族的人,共谋节省的。此即所谓凶荒札丧的变礼。在古代,礼是人人需要遵守的。其所谓礼,都是切于生活的实际规则,并不是什么虚文。所以《礼记。礼器》说:“年虽大杀,众不恇惧,则上之制礼也节矣。”  一团体之中,如有老弱残废的人,众人即无条件养活他。《礼记。王制》说:孤、独、鳏、寡,“皆有常饩”。又说:“喑、聋、跛、躃、断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旧说:看他会做什么工,就叫他做什么工。这解释怕是错的。这一句和上句,乃是互言以相备。说对孤、独、鳏、寡供给食料,可见对此等残废的人,亦供给食料;说对此等残废的人,供给器用,可见对孤、独、鳏、寡亦供给器用。乃古人语法如此。《荀子。王制篇》作“五疾上收而养之”可证。  此等规则都实行了,确可使匹夫、匹妇,无不得其所的;而在古代,社会内部无甚矛盾之世,我们亦可以相信其曾经实行过的。如此,又何怪后人视其时为黄金时代呢?视古代为黄金时代,不但中国,希腊人也有这样思想的。物质文明和社会组织,根本是两件事。讲物质文明,后世确是进步了。以社会组织论,断不能不承认是退步的。  有许多遗迹,的确可使我们相信,在古代财产是公有的。《书经。酒诰篇》说:“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这是周朝在殷朝的旧土,施行酒禁时严厉的诰诫。施行酒禁不足怪,所可怪的,是当此酒禁严厉之时,何不在家独酌?何得还有群饮触犯禁令的人,致烦在上者之诰诫?然则其所好者,在于饮呢?还是在于群呢?不论什么事,根深柢固,就难于骤变了。汉时的赐酺,不也是许民群饮么?倘使人之所好,只在于饮而不在于群,赐酺还算得什么恩典?可见古人好群饮之习甚深。因其好群饮之习甚深,即可想见其在邃古时,曾有一个共食的习惯。家家做饭自己吃,已经是我们的耻辱了。《孟子》又引晏子说:“师行而粮食。”粮同量,谓留其自吃的部分,其余尽数充公。这在晏子时,变成虐政了,然推想其起源,则亦因储藏在人家的米,本非其所私有,不过借他的房屋储藏,所以公家仍可随意取去。  文章摘自《中国通史》  作者:吕思勉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本书简介: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编主讲文化现象,下编则按照历史顺序加以串联,在理乱兴亡的同时将历史知识更系统地进行梳理。吕先生著此书时正值抗日战争,是为了满足当时大学教学的需求而编写,如今看来,这种特殊的体……[连载内容]  以上所说,都是我们根据古籍所推想的大同时代的情形。虽然在古籍中,已经不是正式记载,而只是遗迹,然有迹则必有迹所自出之履,这是理无可疑的。然则到后来,此等制度,是如何破坏掉的呢?  旷观大势,人类全部历史,不外自塞而趋于通。人是非不断和自然争斗,不能生存的。所联合的人愈多,则其对自然争斗的力愈强。所以文明的进步,无非是人类联合范围的扩大。然人类控制自然的力量进步了,控制自己的力量,却不能与之并进。于是天灾虽澹,而人祸复兴。  人类的联合,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无分彼此,通力合作,一种则分出彼此的界限来。既分出彼此的界限,而又要享受他人劳动的结果,那就非于(甲)交易、(乙)掠夺两者之中择行其一不可了。而在古代,掠夺的方法,且较交易为通行。在古代各种社会中,论文化,自以农业社会为最高;论富力,亦以农业社会为较厚;然却很容易被人征服。因为(一)农业社会,性质和平,不喜战斗。(二)资产笨重,难于迁移。(三)而猎牧社会,居无定所,去来飘忽,农业社会,即幸而战争获胜,亦很难犁庭扫穴,永绝后患。(四)他们既习于战斗,(五)又是以侵略为衣食饭碗的,得隙即来。农业社会,遂不得不于可以忍受的条件之下,承认纳贡而言和;久之,遂夷为农奴;再进一步,征服者与被征服者,关系愈益密切,遂合为一个社会,一为治人者,食于人者,一为治于人者,食人者了。封建时代阶级制度的成立,即缘于此。  依情理推想,在此种阶级之下,治者对于被治者,似乎很容易为极端之剥削的。然(一)剥削者对于被剥削者,亦必须留有余地,乃能长保其剥削的资源。(二)剥削的宗旨,是在于享乐的,因而是懒惰的,能够达到剥削的目的就够了,何必干涉人家内部的事情?(三)而剥削者的权力,事实上亦或有所制限,被剥削者内部的事情,未必容其任意干涉。(四)况且两个社会相遇,武力或以进化较浅的社会为优强,组织必以进化较深的社会为坚凝。所以在军事上,或者进化较深的社会,反为进化较浅的社会所征服,在文化上,则总是进化较浅的社会,为进化较深的社会所同化的。职是故,被征服的社会,内部良好的组织,得以保存。一再传后,征服者或且为其所同化,而加入于其组织之中。古语说君者善群,这群字是动词,即组织之义。而其所以能群,则由于其能明分。据此义,则征服之群之酋长,业已全接受被征服之群之文化,依据其规则,负起组织的责任来了。当这时代,只有所谓君大夫,原来是征服之族者,拥有广大的封土,收入甚多,与平民相悬绝。此外,社会各方面的情形,还无甚变更。士,不过禄以代耕,其生活程度,与农夫相仿佛。农则井田之制仍存。工商亦仍无大利可牟。征服之族,要与被征服之族在经济上争利益者,亦有种种禁例,如“仕则不稼,田则不渔”之类。然则社会的内部,还是和亲康乐的,不过在其上层,多养着一个寄生者罢了。虽然和寄生虫并存,还不至危及生命健康,总还算一个准健康体,夫是之谓小康。  小康时代,又成过去,乱世就要来了。此其根源:(一)由初期的征服者,虽然凭恃武力,然其出身多在瘠苦之地,其生活本来是简陋的。凡人之习惯,大抵不易骤变,俭者之不易遽奢,犹奢者之不能复俭。所以开国之主,总是比较勤俭的。数传之后,嗣世之君,就都变成生于深宫之中,长于阿保之手的纨袴子弟了。其淫侈日甚,则其对于人民之剥削日深,社会上的良好规制,遂不免受其影响。(二)则商业发达了,向来自行生产之物,可以不生产而求之于人;不甚生产之物,或反可多生产以与人交易。于是旧组织不复合理,而成为获利的障碍,就不免堕坏于无形了。旧的组织破坏了,新的组织,再不能受理性的支配,而一任事势的推迁。人就控制不住环境,而要受环境的支配了。  当这时代,经济上的变迁,可以述其荦荦大端如下:  (一)因人口增加,土地渐感不足,而地代因之发生。在这情形之下,土地荒废了,觉得可惜,于是把向来田间的空地,留作道路和备蓄泄之用的,都加以垦辟,此即所谓“开阡陌”。这样一来,分地的标记没有了,自然可随意侵占,有土之君,利于租税之增加,自然也不加以禁止,或且加以倡导,此即孟子所谓“暴君汗吏,必慢其经界”。一方面靠暴力侵占,一方面靠财力收买,兼并的现象,就陆续发生了。  (二)山泽之地,向来作为公有的,先被有权力的封君封禁起来,后又逐渐入于私人之手。  (三)工业进化了,器用较昔时为进步,而工官的制造,未必随之进步。或且以人口增加而工官本身,未尝扩张,量的方面,亦发生问题。旧系家家自制之物,至此求之于市者,亦必逐渐增加。于是渐有从事于工业的人,其获利亦颇厚。  (四)商人,更为是时活跃的阶级。交换的事情多了,居间的商人随之而增多,这是势所必至的。商业的性质,是最自利的。依据它的原理,必须以最低的价格买进,最高的价格卖出。于是生产者,消费者同受剥削,而居间的商人独肥。  (五)盈天地之间者皆物,本说不出什么是我的,什么是你的。所以分为我的,你的,乃因知道劳力的可贵,我花了劳力在上面的东西,就不肯白送给你。于是东西和东西,东西和劳力,劳力和劳力,都可以交换。于是发生了工资,发生了利息。在封建制度的初期,封君虽然霸占了许多财产,还颇能尽救济的责任,到后来,便要借此以博取利息了。孟子述晏子的话,说古代的巡狩,“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而《战国策》载冯谖为孟尝君收债,尽焚其券以市义,就显示着这一个转变。较早的时代,只有封君是有钱的,所以也只有封君放债。后来私人有钱的渐多,困穷的亦渐众,自然放债取利的行为,渐渐的普遍了。  (六)在这时代,又有促进交易和放债的工具发生,是为货币的进步。货币愈进步,则其为用愈普遍,于是交易活泼,储蓄便利,就更增进人的贪欲。  在这种情形之下,就发生下列三种人:  (一)大地主。其中又分为(甲)田连阡陌及(乙)擅山泽之利的两种人。  (二)大工商家。古代的工业家,大抵自行贩卖,所以古人统称为商人。然从理论上剖析之,实包括工业家在内,如汉时所称之“盐铁”。其营业,即是侧重在制造方面的。  (三)子钱家。这是专以放债取息为营业的。要知道这时代的经济情形,最好是看《史记》的《货殖列传》。然《货殖列传》所载的,只是当时的大富豪。至于富力较逊,而性质相同的那就书不胜书了。  精神现象,总是随着生活环境而变迁的。人,是独力很难自立的,所以能够生存,无非是靠着互助。家族制度盛行,业已把人分成五口八口的一个个的小单位。交易制度,普遍的代替了分配、互助之道,必以互相剥削之方法行之,遂更使人们的对立尖锐。人在这种情形之下,要获得一个立足之地甚难,而要堕落下去则甚易。即使获得了一个立足之地,亦是非用强力,不易保持的。人们遂都汲汲惶惶,不可终日。董仲舒说:“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史记。货殖列传》有一段,剖析当时所谓贤士、隐士、廉吏、廉贾、壮士、游侠、妓女、政客、打猎、赌博、方技,犯法的吏士、农、工、商贾,各种人的用心,断言他的内容,无一而非为利。而又总结之曰:“此有智尽能索耳,终不余力而让财矣。”《韩非子》说:无丰年旁入之利,而独以完给者,非力则俭。无饥寒疾病祸罪之殃,而独以贫穷者,非侈则惰。征敛于富人,以布施于贫家,是夺力俭而与侈惰。话似近情,然不知无丰年旁入之利,无饥寒疾病祸罪之殃的条件,成立甚难;而且侈惰亦是社会环境养成的。谁之罪?而独严切地责备不幸的人,这和“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的精神,竟不像是同一种动物发出来的了。人心大变。此即所谓乱世。  文章摘自《中国通史》  作者:吕思勉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本书简介: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编主讲文化现象,下编则按照历史顺序加以串联,在理乱兴亡的同时将历史知识更系统地进行梳理。吕先生著此书时正值抗日战争,是为了满足当时大学教学的需求而编写,如今看来,这种特殊的体……[连载内容]  孔子所谓小康之世,大约从有史时代就开始的。因为我们有确实的历史,始于炎黄之际,已经是一个干戈扰攘的世界了。至于乱世,其机缄,亦是早就潜伏的,而其大盛,则当在东周之后。因为封建制度,是自此以后,才大崩溃的。然在东周以后,社会的旧组织,虽已崩溃,而人们心上,还都觉得这新成立的秩序为不安;认为他是变态,当有以矫正之。于是有两汉时代不断的社会改革运动。酝酿久之,到底有新室的大改革。这大改革失败了,人们才承认社会组织的不良,为与生俱来,无可如何之事,把病态认为常态了。所以我说小康的一期,当终于新室之末。  汉代人的议论,我们要是肯细看,便可觉得他和后世的议论,绝不相同。后世的议论,都是把社会组织的缺陷,认为无可如何的事,至多只能去其太甚。汉代人的议论,则总是想彻底改革的。这个,只要看最著名的贾谊、董仲舒的议论,便可见得。若能细读《汉书》的《王贡两龚鲍》和《眭两夏侯京翼李传》,就更可明白了。但他们有一个通蔽,就是不知道治者和被治者,根本上是两个对立的阶级。不知领导被压迫阶级,以图革命,而专想借压迫阶级之力,以进行社会改革。他们误以为治者阶级,便是代表全社会的正义的。而不知道这只是治者阶级中的最少数。实际,政治上的治者阶级,便是经济上的压迫阶级,总是想榨取被治阶级以牟利的。治者阶级中最上层的少数人,只是立于两者之间,使此两阶级得以保持一个均衡,而实际上还是偏于治者一方面些。要想以他为发力机,鼓动了多数治者,为被治者谋幸福,真是缘木求鱼,在理论上决不容有这回事。理所可有,而不能实现之事多矣,理所必无,而能侥幸成功之事,未之前闻。这种错误,固然是时代为之,怪不得古人。然而不能有成之事,总是不能有成,则社会科学上的定律,和自然科学上的定律,一样固定,决不会有例外。  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两种思潮:一是儒家,主张平均地权,其具体办法,是恢复井田制度。一是法家,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甲)大事业官营;(乙)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汉代还是如此。汉代儒家的宗旨,也是要恢复井田的。因为事不易行,所以让步到“限民名田”。其议发于董仲舒。哀帝时,师丹辅政,业已定有办法,因为权戚所阻挠,未能实行。法家的主张,桑弘羊曾行之。其最重要的政策,是盐铁官卖及均输。均输是官营商业。令各地方,把商人所贩的出口货做贡赋,官贩卖之于别地方。弘羊的理论,略见《盐铁论》中。著《盐铁论》的桓宽,是反对桑弘羊的(,其记录,未必会有利于弘羊,然而我们看其所记弘羊的话,仍觉得光焰万丈,可知历来以弘羊为言利之臣,专趋承武帝之意,替他搜括,实在是错误的。但弘羊虽有此种抱负,其筹款的目的是达到了,矫正社会经济的目的,则并未达到。汉朝所实行的政策,如减轻田租,重农抑商等,更其无实效可见了。直到汉末,王莽出来,才综合儒法两家的主张,行一断然的大改革。  在中国经学史中,有一重公案,便是所谓今古文之争。今古文之争,固然自有其学术上的理由,然和政治的关系亦绝大。提倡古文学的刘歆、王莽,都是和政治很有关系的人。我们向来不大明白他们的理由,现在却全明白了。王莽是主张改革经济制度的人。他的改革,且要兼及于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方面。今文经是只有平均地权的学说,而无节制资本的学说的。这时候,社会崇古的风气正盛。欲有所作为,不得不求其根据于古书。王莽要兼行节制资本的政策自不得不有取于古文经了。这是旁文。我们现在且看王莽所行的政策:  (一)他把天下的田,都名为王田,奴婢名为私属,都不得买卖。男口不盈八,而由过一井的,分余田与九族乡党。  (二)设立六筦之制:(甲)盐,(乙)酒,(丙)铁,(丁)山泽,(戊)五均赊贷,(己)铁布铜冶。其中五均赊贷一项,是控制商业及借贷的。余五项,系将广义的农业和工业,收归官营。  (三)五均,《汉书。食货志注》引邓展,谓其出于河间献王所传的《乐语》、《乐元语》。臣瓒引其文云:“天子取诸侯之土,以立五均,则市无二贾,四民常均;强者不得困弱,富者不得要贫;则公家有余,恩及小民矣。”这是古代的官营商业。其为事实或法家的学说未可知,而要为王莽的政策所本。王莽的制度是:改长安东西市令,又于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五处,都设司市师,各以四时仲月,定该区中货物的平价。货物实系有用而滞销的,照他的本钱买进。物价腾贵,超过平价一钱时(,则照平价出卖。又在司市师之下,设泉府丞,经营各种事业的人,都要收税,名之为贡。泉府收了这一笔贡,用以借给困乏的人。因丧祭等事而借的,只还本,不取息,借以营利的,取年息十分之一。  王莽的变法,成功的希望是不会有的,其理由已述于前。固然,王莽的行政手段很拙劣,但这只是枝节。即使手段很高强,亦不会有成功的希望。因为根本上注定要失败的事,决不是靠手段补救得来的。但是王莽的失败,不是王莽一个人的失败,乃是先秦以来言社会改革者公共的失败。因为王莽所行,并不是王莽一个人的意见,乃是先秦以来言社会改革者公共的意见。王莽只是集此等意见的大成。经过这一次改革失败之后,人遂群认根本改革为不可能,想把乱世逆挽之而至于小康的思想,从此告终了。中国的社会改革运动,至此遂告长期的停顿。  虽然在停顿时期,枝节的改革,总还不能没有的。今亦略述其事如下:  当这时代,最可纪念的,是平和的、不彻底的平均地权运动。激烈的井田政策既经绝望,平和的限民名田政策还不能行,于是又有一种议论,说平均地权之策,当行之于大乱之后,地广人稀,土田无主之日。于是有晋朝的户调式,北魏的均田令,唐朝的租庸调法。这三法的要点是:(一)因年龄、属性之别,以定受田的多少。(二)在北魏的均田令中,有露田和桑田的区别。唐朝则名为口分田和世业田。桑田和世业田,是可以传世的,露田和口分田,则受之于官,仍要还之于官。(三)唐制又有宽狭乡之别。田亩之数,足以照法令授予的为宽乡,不足的为狭乡。狭乡授田,减宽乡之半。(四)有余田的乡,是要以给比连之乡的。州县亦是如此。(五)徙乡和贫无以葬的人,得卖世业田。自狭乡徙宽乡的,得并卖口分田。(六)虽然如此,世业田仍有其一定制限,买进的不得超过此限度,在最小限度以内,亦不得再卖却。统观三法,立法之意,是不夺其私有之田,无田者则由官给,希冀减少反抗,以渐平均地权,其立法之意诚甚善。然其实行至何程度,则殊可疑,即使实行了,而人总是有缓急的;缓急的时候,不能不希望通融,在私产制度之下,谁肯白借给你来?救济的事业,无论如何,是不能普遍的,于是不得不有抵卖之品。而贫民是除田地之外,无物可以抵卖的。如此,地权即使一度平均,亦很难维持永久。何况并一度之平均而不可得呢?再者要调剂土满和人满,总不能没有移民,而在现在的文化状况之下,移民又是很难实行的。所以此等平均地权的方法,不论事实,在理论上已是很难成立的了。据记载,唐朝当开元时,其法业已大坏。至德宗建中元年,杨炎为相,改租庸调法为两税,人民的有田无田,田多田少,就无人过问了。自晋武帝太康元年,平吴行户调法至此,前后适500年。自此以后,国家遂无复平均地权的政策。间或丈量,不过为平均赋税起见,而亦多不能彻底澄清。兼并现象,依然如故,其中最利害的,为南宋时浙西一带的兼并。因为这时候,建都在临安,浙西一带,阔人多了,竞以兼并为事。收租奇重。宋末,贾似道要筹款,就用低价硬买做官田。田主固然破产了。佃户自此要向官家交租,又非向私家交租时“额重纳轻”之比,人民已受了一次大害。到明初平张士诚,太祖恶其民为士诚守,对于苏松、嘉湖之田,又定以私租为官税。后来虽屡经减免,直到现在,这一带田赋之重,还甲于全国。兼并的影响,亦可谓深了。  文章摘自《中国通史》  作者:吕思勉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本书简介: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编主讲文化现象,下编则按照历史顺序加以串联,在理乱兴亡的同时将历史知识更系统地进行梳理。吕先生著此书时正值抗日战争,是为了满足当时大学教学的需求而编写,如今看来,这种特殊的体……[连载内容]  物价的高低,东汉以后,更无人能加以干涉。只有食粮,关系人民的利害太切了,国家还不能全然放任。安定谷价的理论,始于李悝。李悝说籴,甚贱伤农,甚贵伤民,主张当新谷登场时,国家收买其一部分,至青黄不接时卖出,以保持谷的平价。汉宣帝时,谷价大贱,大司农耿寿昌,于若干地方行其法,名其仓为常平仓。此法虽不为牟利起见,然卖出之价,必比买进之价略高,国家并无所费,而人民实受其益,实可称法良意美。然在古代,谷物买卖未盛则有效。至后世,谷物的市场日广,而官家的资本甚微,则即使实力奉行,亦难收控制市场之效;何况奉行者又多有名无实;甚或并其名而无之呢?所以常平仓在历代法令上,虽然是有的时候多,实际上并无效力。隋文帝时,工部尚书长孙平创义仓之法,令人民于收成之日,随意劝课,即于当社立仓存贮。荒歉之时,用以救济。后周时有惠民仓。将杂配钱的几分之几,折收谷物,以供凶年平籴之用。宋时又有广惠仓。募人耕没入和户绝田,收其租以给郭内穷苦的人民。这都是救济性质。直到王安石出来,行青苗法,才推广之,以供借贷之用。青苗法是起于李参的。李参在陕西做官时,命百姓自度耕种的赢余,告贷于官。官贷之以钱。及秋,随赋税交还。王安石推行其法于诸路。以常平,广惠仓所储的钱谷为贷本,当时反对者甚多,然其本意是好的,不过官不是推行此法的机关不免有弊罢了(。南宋孝宗干道四年,建州大饥。朱子请于府,得常平仓粟600石,以为贷本。人民夏天来借的,到冬加二归还。以后逐年如此。小荒则免其半息,大荒则全免其息。如此14年,除将原本600石还官外,并将余利,造成仓廒,得粟3100石,以为社仓。自此借贷就不再收息了。朱子此法,其以社为范围,与长孙平的义仓同。不但充平籴及救济,而兼供借贷,与王安石的青苗法同。以社为范围,则易于管理,易于监察,人民可以自司其事。如此,则有将死藏的仓谷出贷,化为有用的资本之利,而无青苗法与官交涉之弊。所以历来论者,都以为此法最善;有与其提倡常平、义仓,不如提倡社仓的倾向。义仓不如社仓,诚然无可争辩,这是后起者自然的进步。常平和社仓,则根本不是一件事。常平是官办的,是和粮食商人斗争的。义仓和社仓,都是农民互助的事。固然,农民真正充足了,商人将无所施其剥削,然使将现在社会上一切剥削农民之事,都铲除了,农民又何至于不足呢?固然,当时的常平仓,并没有控制市场之力;至多当饥荒之际,开办平籴,惠及城市之人。然此乃常平办理之不得其法,力量的不够,并不是其本质不好。依正义及经济政策论,国家扶助农民和消费者,铲除居间者的剥削,还是有这义务;而在政策上也是必要的。所以常平和社仓,至少该并行不废。再者,青苗法以官主其事,固然不好,社仓以人民主其事,也未必一定会好的。因为土豪劣绅和贪官污吏,是同样要吮人膏血的,并无彼此之分。主张社仓的,说社仓范围小,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管理的人,难于作弊。然而从来土豪劣绅都是明中把持,攘夺,并不是暗中攫取的。义仓创办未几,即或因人民不能管理,而移之于县。社仓,据《文献通考》说:亦是“事久而弊,或主之者倚公以行私,或官司移用而无可给,或拘纳息米而未尝除,甚者拘催无异正赋。”以为非有“仁人君子,以公心推而行之”不为功。可见防止贪污土劣的侵渔,仍不能无借于人民的自卫了。平抑粮食以外他种物价之事,东汉以后无之。只有宋神宗熙宁五年,曾立市易司,想平抑京师的物价,然其后事未能行。  借贷,亦始终是剥削的一种方法。最初只有封君之类是有钱的人,所以也只有他们能营高利贷的事业。后来事实虽然变换了,还有借他们出面的。如《汉书。谷永传》说:当时的掖庭狱,“为人起债,分利受谢”是。亦有官自放债的。如隋初尝给内官以公廨钱,令其回易生利,这种公廨钱,就是可以放债的。其类乎封建财产的,则南北朝以后,僧寺颇多殷富,亦常为放债的机关。私人放债取利,较大的,多为商贾所兼营,如《后汉书。桓谭传》:谭上疏陈时政,说:“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中家子弟,为之保役。”则并有代他奔走的人了。《元史。耶律楚材传》说:当时的回鹘,多放羊羔利。回鹘也是从西域到中国来经商的。这是因商人手中,多有流动资本,所以兼营此业最便。至于土豪劣绅之类,即在本地方营高利贷业的,其规模自然较此为小,然其数则甚多,而其手段亦极酷辣。《宋史。食货志》载司马光疏,说当时的农民,“幸而收成,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陈舜俞传》说:当时放债的人,虽“约偿缗钱,而谷粟、布缕,鱼盐、薪蔌、耰锄、斧锜之属,皆杂取之”;便可见其一斑了。大抵借贷有对人信用和对物信用两种。对物信用,须能鉴别其物,知其时价;对人信用,则须调查其人之财产及行为;亦有一番事情,且须有相当知识。这在放债者方面,亦须有一种组织。所以逐渐发达,而成为近代的钱庄及当铺。  中国历代,社会上的思想,都是主张均贫富的,这是其在近代所以易于接受社会主义的一个原因。然其宗旨虽善,而其所主张的方法,则有未善。这因历代学者,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太深,而对于现实的观察太浅之故。在中国,思想界的权威,无疑是儒家。儒家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认识本不如法家的深刻,所以只主张平均地权,而忽略了资本的作用。这在当时,还无怪其然,然至后世,学者的眼光,仍限于这一个圈子里,就可怪了。如前述汉代儒家的议论,即其一证。  宋学兴起,在中国思想界,是最有特色的。宋儒亦很留心于政治和社会问题。而纯粹的宋学家,亦只重视复井田为致太平之策,那又是其一证。然此犹其小者。至其大者,则未审国家的性质。不知国家是阶级时代的产物,治者阶级,总是要剥削被治者以牟利的。其中虽有少数大公无我的人,然而总只是少数。其力量,较诸大多数的通常人,远觉绵薄。即使这少数人而得位乘时,使其监督大多数人,不敢放手虐民,即所谓去其泰甚,已觉得异常吃力。至于根本上改变其性质,则其事必不可能。如此,所以历代所谓治世的政治,往往是趋于放任的;而一行干涉的政策,则往往召乱。然则但靠国家之力,如何能均平贫富呢?新莽以此失败了,而后世的人,还是这种思想。  我们试看王安石的《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他说:“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有财而莫理,则阡陌闾巷之贱人,皆能私取予之势,擅万物之利,以与人主争黔首,而放其无穷之欲;非必贵强桀大而后能如是;而天子犹为不失其民者,盖特号而已耳。虽欲食蔬衣敝,憔悴其身,愁思其心,以幸天下之给足而安吾政,吾知其犹不得也。然则善吾法而择吏以守之,以理天下之财,虽上古尧舜,犹不能毋以此为急务,而况于后世之纷纷乎?”他看得天下之物,是天下人所公有;当由一个代表正义的人,为之公平分配,而不当由自私自利的人,擅其利而私其取予,以役使众人;其意昭然若揭。然欲以此重任,责之于后世的所谓天子,云胡可得呢?中国读书人所以有这思想,是因为其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太深,在传统思想上,说这本是君之责任故。然在极古的时代,君权大而其所治之国小;而且大同时代的规则,尚未尽废,或者可以做到几分。在后世,则虽甚神圣,亦苦无下手之处了。而中国讲改革的人,都希望着他,如何能不失败呢?  龚自珍是近代最有思想的人。他的文集里,有一篇文章,标题为《平均篇》,畅发一切乱源,根本都在经济上分配的不平。最高的治法,是能使之平均。就其现象,与之相安,则不足道。其观察亦可谓极深刻。然问其方法,则仍是希望握政权者,审察各方面的情形,而有以措置之,则仍是一条不通的路而已。龚氏是距离现在不过百年的人,而其思想如此,可见旧日的学者,其思想,全然局限于这一个范围之中。这是时代为之,自然怪不得古人。然在今日,却亦不可不知道昔人所走的路是一条不通的路而再奉其思想为金科玉律。  现代的经济情形,和从前又大不相同了。自从西力东侵以来,我们的经济,已非复闭关独立之世,而与世界息息相通。在工业革命以前,最活跃的是商人阶级。所以历代的议论,都主张重农抑商。自工业革命以后,则商人反成为工业家的附属,不过略沾其余润,所以中国推销洋货的人,即世所称为买办阶级者,在中国社会里,虽俨然是个富豪,而以世界眼光观之,则仍不免在小贫之列。在现代的经济状况之下,断不容我们故步自封。世界的经济情形,自从工业发达了,积集的资本遂多,而金融资本,又极跋扈。工业品是要寻求销路的,而且还要霸占资源,就是固定和流动的资本,也要输出国外,皆不得不以武力保其安全。于是资本主义发展而成为帝国主义。历代的劳资对立,资本家是在国内的,现在则资本家在国外。于是民生问题和民族问题,并为一谈,再不能分离解决了。我们现在,该如何审慎、勇敢、强毅,以应付这一个目前的大问题呢?
 责任编辑:吴志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孳息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