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聂隐娘 百度云聂隐娘洗澡前为什么要拍这么久的准备画面

为什么《刺客聂隐娘》有人评价很高,有人却觉得「味如嚼蜡」?
很多国外获奖的电影,在国内无论市场还是观众口碑,都和国外评价有很大的落差,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按投票排序
169 个回答
第一,此片在戛纳评委会获得极大成功,并不代表在戛纳放映取得极大成功,国外可能比较首肯的一点是美疯了,但是至少有三家以上影评杂志说,美疯了,但无聊透了。第二,此片在国内虽然票房不好,但是口碑并不比国外差,可以见马伯庸批评聂隐娘被万人爆菊花事件。第三,题主对比样本有极大的差异,题主所谓的国外样本是指戛纳观众,他们本身就是冲着文艺片去的,而国内样本是所有观影者,其中有绝大部分都是商业片观众,不知道楼主是不是认为所有戛纳获奖片在国外都有十亿以上的票房?
至少有一个原因应该是,老外不懂中文。
国内的文艺狗和小清新其实和他们不待见的那群土鳖有一个共通之处,就是对权威的盲目崇拜和先入为主。都上嘎纳电影节了能是烂片吗!侯孝贤导演拍的能是烂片吗!怀着这种心理暗示,小清新们抠着脚啃着爆米花强忍睡意对着荧幕开始各种往牛逼了分析。这恰恰体现了他们的低端和无知。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一群猫三狗四在豆瓣装艺术逼成了一种政治正确,各种艺术片成了皇帝的新衣。侯导这么牛逼,为啥影评全是五毛?一群平时狗嘴一张不是“老公操我”就是“18,约吗”的树墩子、跪屌,看完片子之后摇身一变成了忧伤的文艺狗、博学的姿势分子。在大段的长镜头和留白中居然感受到了一种美学、禅意和刻骨的孤独,不禁令哥啧啧称奇。现在装文艺逼还有没有基本法了?侯导的片子一上映之后,豆瓣的婊子不晒奶子了、屌丝不撸管了,大家都在聊艺术,一夜之间都成了中戏的高材生。整个豆瓣弥漫着一股“看不懂别逼逼,这是艺术片”的忧伤。一群连唐文化是啥样都不知道,连田季安和田承嗣都搞不清楚的文盲,看了《刺客聂隐娘》之后居然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逼格噌噌噌连窜了好几级。。。。摘自豆瓣 富贵儿附两篇影评
电影是大众的艺术,但创作者却可以将自身的所思所想融入其中,从而在作品中打上深深的个人烙印,也使得观众能够发现创作者的痕迹。《刺客聂隐娘》就是这样一部带有标签属性的电影,从本质上来说《刺客聂隐娘》是一部作者电影,因为这只是一部侯孝贤的电影。这部电影,观众可以观赏,影评人可以评判,但于影片本身而言,无谓对错,也无足轻重。把一个复杂的故事讲得简单,这是编剧的本事;把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得复杂,却是考验导演的功力。侯导的功力炉火纯青,已臻化境,三言两语举重若轻,一举一动风轻云淡,原本一个简单的故事在侯导的镜头调控下,似有了囊括万物的境象。影片男女主角为聂隐娘与其表兄田季安,聂隐娘欲杀田季安而不成,遂远走他乡。影片虽对白极少,镜头语言却有巨大的张力,如山水画,看似一笔一墨,简朴之极,却有广袤无垠的留白。我们也不得不佩服侯导的耐力和考究,摄影典雅,配乐大气,服装精美,动作凝练,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有说服力的想象中的唐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侯导以极为写意的手法,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精雕细琢的大唐画卷。在这幅画卷中,每一帧尽是大唐的风韵,每一处尽是大唐的气象。结尾聂隐娘牵马远行,寥廓的原野中是一个飘零的背影,是一颗流浪的心灵,其实影片想表达的未尝不是孤独,无论是庙堂之上的田季安,还是江湖之远的聂隐娘,孤独的时候,人都是一样的。何去何从的彷徨,人世无常的悲凉,皆化于这部《刺客聂隐娘》之中,不闻其声,不见其踪。
提前看的影评,虽然看懂了,还是觉得这片无聊。。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提高审美,一同学也看了说这片讲的好乱,老老实实讲故事不好么。
你终究不会用古英语或者古法语做字幕给他们看。。然而却在用不伦不类的文言文对白给大陆人看。。。
這個問題很敏感,我這裡完全持平,不帶批判的敘述。我想原因是出在觀影經驗的差異。外國尤其是歐洲人的觀影歷史長(畢竟他們是電影的起源地),有一套與電影相處的方式,即便國外的電影的題材全然陌生,他們也有一套純粹影像的語言來看懂、欣賞一部電影。相較之下,國人觀影的歷史實在太短,觀影經驗不足,對電影這樣東西還未有完整系統性的認知,就完全接納了好萊塢的那一套,或者說,國內的電影是場商業化得太快,幾乎是立刻複製了好萊塢的電影工業,這當然也跟市場夠大有關,像是台灣的電影市場是養不起電影工業的,即便我們想要複製好萊塢的做法都辦不到,這是台灣一體兩面的優勢與劣勢,在電影人們難以餬口之餘,卻也保住了彼此間特色迥異的手工業精神。因此國人往往對電影的想法便停留在了娛樂層面,認為好萊塢那樣的商業片才叫做電影,因此當侯導這樣手工業的、單幹戶的、藝術片形式的電影出現,覺得陌生的觀眾反而會有不適應感。當然侯導畢竟在台灣拍了大半輩子的電影,台灣觀眾對他或多或少都有所認識,也比較清楚侯導電影的風格(或者說被侯導折磨習慣了!),早年侯導的電影便有「枕頭與拳頭」之說,拳頭,是侯導老要在電影加入些黑社會江湖的情節;枕頭,則是要觀眾自備帶進電影院也免看片看到睡著……姑且不論此玩笑性說法,台灣的觀眾無論乎喜不喜歡侯導的片子,大概都能有一個基本認知,看不懂,也大多是不明覺厲,或是歸為「看藝術片就該是這樣」。然而《刺客聶隱娘》是侯導的電影首次在大陸上映,對國人來說是第一次,而侯導的敘事風格偏偏又與好萊塢電影截然不同,然而侯導不可能為了顧及國人的觀影經驗,將片子當作第一次來拍攝,在他的電影中,一些眾人已有默契、共通的經驗勢必將要省去,如作家唐諾半開玩笑舉例的,傳統武俠片中男主角摔下山崖,吃了一朵千年靈芝,遂長一甲子功力,又拾獲江湖上失傳已久的秘笈一卷,乃練成了大俠出山、威震武林……等等,不能每一次都重頭說起,光是要拍完這些約定俗成的部分,差不多一部電影就要結束了,於是創作者也差不多都學會了,與觀眾有默契的,讓大俠一開始就是天下無敵的大俠了,這樣也才有辦法讓之後的故事能繼續說下去,不然電影的訊息承載量是很有限的,大概就是一部中篇小說一萬字左右的篇幅,再多是完全塞不進去的,若要交代清楚這一切,那電影是永遠無法前進的了。侯導已經六十七歲,雖然我時常鼓勵他要拍到一百零六歲(向葡萄牙導演馬龍德奧利維拉Manoel de Oliveira看齊),但畢竟是有時間不多的壓力了,侯導有他的創作之路必須前進,甚至像《刺客聶隱娘》這樣的「十年磨一劍」,用去八年才創作出來的電影,都太奢侈了,接下來侯導是必要加速自己創作的步調。這時候,可能得請觀眾們自行追上侯導,而非要侯導陪著大夥兒再走一遭。因此這次,我在劇組裡一直大唱反調,主張《刺客聶隱娘》的票房不該太好,票房逼近商業片的話,想必其中一定有了某種誤會,我希望的是每個人進電影院都能有所得,或多或少都能欣賞到這部片子的某些部分,若是看得一肚子怨氣或火氣出來,你不高興我們也覺得無辜,這不是我樂見的。
當然我覺得一切也不能完全推給「看不懂」三字,若說看不懂,法國人比我們對《刺客聶隱娘》的背景還要陌生,中唐於他們是個遙遠根本無法觸及的時空,但法國人比哪一國人都愛這部片子,我想,這是法國人懂得回歸「電影國」的身分(當然也是因為法國人太清楚電影是怎麼一樣東西了),當所有的語言與敘事與背景都是隔閡的,不免就回歸到影像本身吧,影像無國界,是「電影國」最溝通無阻也最純粹精煉的一種語言。
艺术创作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很正常。非说不喜欢的是文盲,这才不正常。另外,某编剧说法国人观影水平比你国人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我和法国影迷谈笑风生,你国观众还是要多提高自己的姿势水平。——然而据我所知,除了你看不起的敝国以外,好像还没有其他国家愿意公映这部片子,包括高到哪里去的法国。
9月26日第三次编辑(更新了不少):因为《刺客聂隐娘》10月要在纽约电影节播映,我已经提前经过电影节看片会看了这部电影。之前很多人说我没看过电影没资格说,虽然我原来说的都是一些大家都认为有问题的地方。现在看过了之后,我理解有些人为什么喜欢它。但是我个人是不喜欢这部电影的,可也谈不上讨厌,我认为这是一部披着艺术片外衣的中庸之作。如果导演不是侯孝贤,这部电影的票房应该会更差,并且成为中国影史离座率最高的电影之一。关于
专门一篇攻击我的回答的回答,他原文说”请问你凭什么否定人家不具备完成编剧的能力“(我且理解成我凭什么否定人家具备完成编剧的能力)。他认为我在“拐弯抹角”、“明目张胆的恶意揣测”,那我就来和你直截了当、明目张胆地讲事实:我前两天和一位我妈妈的朋友吃饭,她是台湾极有资历的电影制作人,不是《聂隐娘》的制作人但是是投资方某公司的董事局成员,所以她告诉我的是绝对的事实。谢海盟能做这部电影的编剧是侯孝贤争取的。朱家和侯孝贤私交极好,朱天文和侯孝贤合作了几乎所有侯的戏。起初谢海盟跟随《聂隐娘》剧组只说跟着锻炼锻炼没说要署名(署名就要给钱分成了),毕竟一部投资新台币四亿多的大制作绝对不可能用一名从未有任何电影编剧经验的新人的。但是后来侯孝贤强烈要求署名,华人电影制作又是导演最大,他老人家还是”大师“,那就由着他了。同时侯孝贤也要求制作方多安排谢海盟”露面“,包括谢海盟写电影拍摄手记,搞解读电影的讲座和一些宣传文案等等。谢海盟在台湾是大名鼎鼎的”朱家第三代“,朱家前两代朱西宁父女(包括女婿)在台湾文学界地位非常高,台湾那么大点儿地方,朱家人脉关系自也不必说。我妈妈的朋友跟我说起朱家,原话说他们是”吃相不好看“,她还告诉我台湾文学今年”闹了个笑话“,有个台北文学奖金让谢海盟入围,但是入围的作品,竟然还没有写出来……只是谢海盟提交了一个写作计划。谢海盟能入围,”大家心知肚明“。这个事儿让台湾(台北)文学界有很多质疑不满之声,还有很多人笑称”盟盟站起来了“。以上就是我凭什么否定人家具备完成编剧的能力。我觉得我可以再次补充一些对谢海盟的看法。谢海盟号称作家,但是实际上除了《行云记》这本电影拍摄记录外并无任何出版的文学作品。同时,她在《聂隐娘》之前从来没有参与过任何电影制作或编剧。所以如果从莫宇诚提到的要从“实力和产出”角度评价谢海盟,对于一个产出为零的人,我实在是无从评论。要论实力,单就《聂隐娘》来说,台词水平可见编剧水平。所以不管是从年纪、实力、产出等角度,我都不觉得谢海盟有资格指摘观众素质。当然你非要说她出身文学世家,耳渲目染,所以就比我们大家水平高,我就会觉得你舔的姿势太难看。事实上,我和我那位阿姨说起《聂隐娘》的台词怎么回事,她原话是,”侯导让怎么说就怎么说嘛“。这是华人影视制作的一个通病,就是什么都听大腕的。我实际上相信谢海盟敢没有作品就以作家称号出道,是不至于不清楚什么是文言文或者古代语气的台词的,就算她不知道,那还有钟阿城,朱天文。可为什么观众看到听到的是这样?导演说了算呗。电影制片方难道会不知道这样的电影绝对不会卖座,为什么还要大规模商业发行?侯孝贤是大师呗。说来说去,还是”迷信大师“的问题。我相信这部电影如果导演不是侯孝贤,换一个不那么知名的人,一模一样的内容,喜欢《聂隐娘》的人会少很多。很多”觉得“自己喜欢这部电影或者强迫自己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不会就事论事,他们最喜欢搬出来”侯孝贤的影史地位是盖棺定论了的“这样的话来扯皮。艺术评论领域不涉及”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另外就是一些反对我的回答的人有点奇怪。这是我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问题,只是针对谢海盟的回答,并不针对其他观众的爱恨喜恶,但是说我“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都不应该说出其中一些话来”,我却觉得只有没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会搞不明白什么话是靠教育说的,什么话是靠认知说的。另外受过教育的人应该不会像同学一样认为喜欢《聂隐娘》比不喜欢的人更懂艺术,或者要求读者”具备较好的逻辑能力“才能看他的文章,所谓自以为是,孤芳自赏——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不在政坛却像自称”左派、民族主义者“的人都是这个太把自己当回事的调调。对于认为看《聂隐娘》有了”电影史的加持“,就能”看到候导对电影的探索“”。我学过电影史,纯艺术片看过不少,侯孝贤的戏我大多数都看过,我在《聂隐娘》里完全没看出侯孝贤对电影有什么探索,都是他老一套的东西换个时代罢了,就这样还有些水土不服。若说这部电影的意义我觉得是划时代的!侯孝贤是最后一个号称大师,之前没有拍过烂片的还在世的华人导演,《刺客聂隐娘》把他老人家给拉下马来了。据我所知侯孝贤以后再也不会得到如此大的投资拍戏了,虽然他的地位还在那,但是已经失去了投资方的信任。我想通过这部电影大家应该不会再迷信大师了。——至少绝大部分的观众不会了。最后一定要谢谢赞同这个回答,并且帮我反驳的同学。我本来觉得有些人实在没必要和他们争执,因为都是个人喜恶问题或者不在一个思维层面。这个回答本身还是针对谢海盟的,电影制作多少都有点这个关系那个关系或者名不副实,但是像她这样“家养的编剧”还跳出来说观众的不好,我觉得丢了同行的脸,才来回答的。我要是走关系当了某大戏的主创我绝对夹着尾巴做人,不可能因为这部戏票房差口碑不行就说观众素质不行。再次谢谢!另外有位同学收藏这个回答归档于“撕逼”是个啥意思……======================================================================第二次编辑:这是我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问题,我觉得我应该补充一些之前没有写明白的观点,请反对者先看一看,以免没反对到点子上。1、我之前主要是在质疑批评讽刺谢海盟,并非批评电影本身。因为这位编剧太丢人,连带觉得这部电影并没有之前大肆宣传的逼格。2、喜欢《刺客聂隐娘》一点都没错,不喜欢《刺客聂隐娘》也一点都没错。但是喜欢的人觉得自己比不喜欢的人懂“艺术”,就有点可笑了。3、我真的没看过《刺客聂隐娘》,所以我一句也没提到电影的画面啊技术啊什么的,但是“汝师父汝二舅”这类台词不是我编出来故意抹黑的。听说这部电影是“中国影史离座率最高”的电影,到时候北美上映后我应该会去看看。不过我对台词表演之类已经失去了期待,当纯风光片看的话,和看《小时代》《十面埋伏》之类的心境应该是一样的。4、不管是不是侯孝贤这样的著名导演,拍电影都不需要迎合观众(无法让每个观众都满意),但是一定要尊重观众。说半文不白的台词是文言文,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就是不尊重观众。简单说就是你不能把观众当傻子。5、我提到自己是电影从业者,但是我的质疑都是从观众角度出发的。唯一从电影从业者的角度出发的是,电影行业默认的行规,电影主创不能自己解读自己的作品。谢海盟不但解读了,还把电影在普通观众中评价不高归咎于观众水平差。我觉得真的很可悲。======================================================================我还没能“有幸”观看《刺客聂隐娘》一片。因为关注华人电影,每逢打开知乎首页推荐话题都有关于《刺客聂隐娘》的问题。同时,很多这类问题下都有一位头衔为“《刺客聶隱娘》編劇,《行雲記》作者“的谢海盟作出回答——我心想,怎么电影主创之一也开始自己解读自己的作品了?终于今天看到这位谢小姐的一句回答:相較之下,國人觀影的歷史實在太短,觀影經驗不足,對電影這樣東西還未有完整系統性的認知,这句话让我对谢海盟其人的身份产生兴趣。我经过搜索发现她是1986年生人,和我同年。我不禁失笑:一名今年虚岁不过30的女青年,凭什么指摘国人缺乏观影经验,缺乏电影认知?我再在IMDB继续搜索这部电影的主创名单,署名编剧有五位:阿城,朱天文,谢海盟,侯孝贤和Xing Pei。Wikipedia上这部电影页面编剧是三位:阿城,朱天文,谢海盟。阿城是著名作家,小说改编的电影,以及自己编剧的电影皆有几部。朱天文是台湾作家、编剧,编剧作品包括了许多部侯孝贤导演的电影。谢海盟呢?《刺客聂隐娘》应该是她第一部参与创作的电影。她的母亲是台湾作家朱天心,朱天心是朱天文的二妹。啊,我明白了。尚且不论这编剧名单里的裙带关系,只假设谢海盟确有真才实学,制片方请她也许因为她了解中晚唐时期历史风貌,也可能因为她可以参与创作那个时代为背景的电影剧本。那电影里“汝今剑术已成,今送汝返魏,杀汝表兄,田季安”这类半文不白却号称文言文的台词是谁亲手写下的?若说未必是谢海盟本人写就,那么,有真才实学的谢海盟没提醒其他编剧这些台词搬到大银幕上只会贻笑大方吗?谢海盟凭什么能做一部知名导演所导演的电影的编剧是个说不明白的话题(我在想,她说起艺术电影侃侃而谈,可是她真的懂电影吗?)。只说她的回答里认为国人观影历史太短,经验不足,没有系统性认知,我就觉得实在可笑。一来她没资格这么说,二来从电影观赏角度,实在是没有“历史、经验、认知”这一说。我看一部电影,区分它的好坏,为什么需要有足够的观影知识积累呢? 我应该只从我的生活中试图找到电影中的反映,这部电影也许迎合我的喜好,也许足够新鲜刺激,也许让我感动,等等。做得到,它对我来说就是一部好电影,做不到,它对我来说就不算好电影。那么谢海盟所说的观影历史、经验是什么东西?我看一部电影,比如《刺客聂隐娘》,听到那句“汝师父”不由得反胃,等等先别急着吐,我先好好回忆下我以前看过的电影里面有没有像这部电影里面的人说的这种台湾腔的半文不白的文言文。就算有,我就可以原谅编剧的愚蠢和无知吗?谈到电影这样东西的系统性认知又是什么?不就是电影是如何制作的吗,制片编剧导演美术灯光表演等等等等,我以为只有我们这种电影专业的学生才需要学习电影系统性的知识。普通观众买票子进影院,只为了享受大银幕光怪陆离百十分钟,这部不够光怪陆离的电影的编剧看到你们失望的脸,却怪罪你们没学过电影,不懂我们这部电影拍出来多么辛苦。不过要说国人的观影历史和经验,我想绝不是“不长”的。且不论1905年中国就有第一部电影,即使说是国人的现代电影的观影历史和经验。现在主要的观影人群应该是七十年代后生人,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电影大师频出的时代,我们也没有错过,即便是当时没有在国内电影院上映的佳片,这些年大家陆陆续续都能补看上。国内外观众的观影历史,从主要的观影人群的年龄段上看,是根本没有区别的。只不过欧洲电影业出产纯艺术片居多,欧洲观众对“形似艺术片的烂片”的忍耐力较强罢了。那么回到这个问题本身:我的答案很简单,《刺客聂隐娘》在戛纳并非评价高,只是拿了一个“精英评选“的导演奖,无法代表戛纳或者欧洲的观众。国内观众觉得味如嚼蜡,只是因为这是一部不怎么样的电影。我以前在美国学习电影制作,毕业后进入好莱坞电影工业,加入导演工会,虽然还在摸爬滚打,但是我想我是能区分一部电影从制作的角度来说是不是一部好电影。我起初听说《刺客聂隐娘》在戛纳颇受好评,心中对这部电影期待值很高,直到有一天在微博上看到一个侯孝贤的访谈,侯孝贤竟然问刚看了《刺客聂隐娘》的观众,这片子都看懂了吗?很有人喊懂了,也有人说没懂。侯孝贤说没懂不要紧,再来看一遍就懂了。我一下子就知道了,这一定不是一部佳片:一位大导演竟然问观众看没看懂自己的电影?纵观海内外成名导演,谁会问观众看没看懂自己的电影?你要真拍的晦涩难懂,那就继续作高深装,别人问你就笑而不答。只有故弄玄虚的导演,才会问懂没懂,不懂再看一遍。这种导演心理脏,不尊重观众,觉得自己比观众厉害。这种导演拍不出一流作品。像我们从事电影的人都知道我们与其他艺术行业不同,其他艺术行业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眼光,电影却不行。电影从业者第一要务是尊重观众,观众永远比你聪明,观众永远是对的,他说你好你就好,说你不好就不好。若是说你不好,就躲起来莫出声。只看华人电影圈,前有冯小刚自己给自己片子打分骂影评人。后有侯孝贤戴上老学究的面具问大家懂不懂,同时携编剧女青年在国内著名知识类网站上把自己片子烂归咎于观众没经验没知识。谢海盟的回答似乎是探讨,形似谦逊,实则高傲。回答中常替侯孝贤说话,《刺客聂隐娘》里半文不白的文言文,号称考究实则非也的道具,也变成了”手工業般的獨特差異,還能看到清晰的筆觸與刀削斧劈的痕跡,即便有明確的缺陷亦然,……的個人風格“。——我只觉得这样的剧组好可悲。
我的天哪我看了半天有点郁闷了,打算来回答一下。其实我去看聂隐娘的时候也是看得昏昏欲睡,尤其是开场十分钟以后一个不知道是谁的女人拿我也说不清什么强调说了一句台词,我没听懂愣了半天后来想想原来是她断句断错了,我觉得有其他人所说的台湾腔其实是可以忍受的,但是因为断句的问题而直接导致我个人的理解那还是有点不能接受的。加上影院开得过冷的冷气,后来我就很不舒服地睡了一觉,醒来的时候电影已经快要结束了,只觉得眼前的画面极美,但是我醒来以后的那五分钟里面没有一句台词,我就呆呆地看着真是好美好美的景色看到了影片结尾。总的评价我只有一句:暂时是不打算再看一遍,除非我失眠了。最近有很多人拿这个片子来充逼格,可是对我而言,一部好看的片子的首要标准其实是[至少它能让我看懂吧哈!!]我承认有些片子是需要时间的沉淀的,曾经不懂事的时候看断背山真是觉得李安节奏慢啊真是觉得这片子无趣啊,但是后来越发觉得Ang Lee的牛逼之处,都不用回去看,就是偶尔突然想起其中一个曾经没看懂的细节惊呼[难怪他能拿最佳导演]。聂隐娘在叙事上至少是很失败的。讲真不觉得是什么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的区别。就算你固执地想要说这是一部很厉害的片子,因为你理解它,这个没有问题啊,我也承认这世界有些东西不被人理解什么的,但是不要绑架公众的思想——你看不懂就是下里巴人,就是low,这种品味的绑架其实真的蛮悲哀的。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刺客聂隐娘》戛纳放映 国外观众感叹画面美难解内容_凤凰娱乐
《刺客聂隐娘》戛纳放映 国外观众感叹画面美难解内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娱乐讯(采写/欣培 摄像/王鑫)法国当地时间5月20日19时,入围本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影片《刺客聂隐娘》在拥有1068个坐席的德彪西影院进行全球首次放映,上座率超过九成。16时30分开始就有
《每日电讯报》影评人称赞《聂隐娘》&美疯了,表演精致,有金棕榈像&
Indiewire影评人表示《聂隐娘》是今年戛纳最美的电影
《刺客聂隐娘》剧照 凤凰娱乐讯(采写/欣培 摄像/王鑫)法国当地时间5月20日19时,入围本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影片《刺客聂隐娘》在拥有1068个坐席的德彪西影院进行全球首次放映,上座率超过九成。16时30分开始就有持粉色证件(较高规格证件,一般情况下提前30分钟排队即可)的记者到场排队。凤凰娱乐随机采访的观众基本都表示因为所以期待这部影片。 19时,影片以1.37:1画幅的黑白画面开场,10分钟后片名&刺客聂隐娘&五个字以红色手写形式出现。影片的画幅也在放映过程中发生变化。除开头段落的黑白画面,整部影片的色彩都较为鲜艳,美景、华服都十分考究。 整部影片中,女主角的台词不过10句话,她与男主角在开场近40分钟时才展开第一场对手戏,两人在戏中仅有两场对手戏,且这两场对手戏都是打戏。在电影中最为惊艳的表演当属打鼓、跳舞的场景,在妾谢欣颖曼妙舞姿感染下,二人共舞。 由于影片采用文言文对白,给观众的理解增加了难度,多数国外观众并不能理解影片要表达的内涵,但他们都对影片的画面给予了认可,即便是提前离场的观众。《每日电讯报》影评人Robbie Collin称赞影片&美疯了,表演精致,有金棕榈像&。Indiewire影评人Eric Kohn则表示这是今年电影节最美的电影。 放映前 阿根廷电影人:我非常期待《刺客聂隐娘》,侯孝贤可以算是当今十大最好导演之一,去年我就听说了这部电影,最终今年才看到,所以特别的期待。 法国媒体人:超级期待《刺客聂隐娘》,因为侯孝贤是世界上最好的导演之一,我很喜欢他以往的作品,比如《最好的时光》,这是他上次入围的电影;《千禧曼波》是一部是现代的作品;《戏梦人生》是一部伟大的电影。我相信《刺客聂隐娘》将是一部完全不同的影片。 德国媒体人:我觉得这会是一部很棒的电影,因为导演是当今影坛重要的导演,我看过侯孝贤以前的作品,他也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 法国媒体人:我喜欢侯孝贤很期待这部电影,也希望这是一部很棒的电影,另外我也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女主角(舒淇),我看过她演的《千禧曼波》,特别喜欢。 放映中 法国媒体人:我不太喜欢这个类型的电影,其实电影拍摄得很棒,但对于我来讲有些无聊,我对这部电影没有什么感觉,也许我需要去适应这类型的影片。画面的确很美,但我不太能理解电影内容。 荷兰媒体人:一个词,无聊,全片都很无聊。 英国媒体人:这不是我喜欢的电影类型,侯孝贤的电影都不是我的菜。 放映后 法国媒体人:非常喜欢侯孝贤的电影,舒淇的表演很棒,她好漂亮。 瑞士媒体人:画面很美,但很难理解电影情节,对于西方观众来说,很难理解电影中的人物,以及内容走向,在影院里看到如此漂亮的画面就够了。 英国媒体人:我很喜欢,但不想评价,这是一部很美的电影。 希腊媒体人:看电影就像看油画一样,整部影片都令人印象深刻。我非常喜欢侯孝贤,特别是他以前的《千禧曼波》、《南国再见,南国》。 法国媒体人:电影画面很美,但是同时也很无聊,像侯孝贤以往的电影。
[责任编辑:李毅]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播放数:321817
播放数:1239415
播放数:3230100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刺客聂隐娘画面比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