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迫击炮影响射击的因素素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炮兵射击法则的原理和发展历程
  首先给大家简单说明一下,我们在看电视过程中有关炮兵的镜头,一般都是在炮阵地,里面通常是一个有线兵和无线兵戴着耳塞在阵地旁边口述“……表尺&&,向左(右)&—&&,&炮1发,装填!”然后副连长下达装填口令,阵地炮班长计算好单修后就可以向炮手下达口令了(一般副连长下口令的时候各炮手已经将送弹送药筒任务完成,瞄准手等待班长单修计算过后的最后口令),中间过程不再赘述,咱说观察所的,而观察所最重要的就是指挥射击,这就涉及到下面要介绍的射击法则。    
  在滑膛炮时代,火炮为前装式,装填费时,射速慢、射程近、射击精度低,还不能取代冷冰器在军队武器中的主导地位,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一战。而一战时,战前各国的陆军都对炮兵的建设,尤其是重炮的建设情况重视不足,法军装备野战火炮4000余门,大多为75-77毫米的轻型火炮,105-155毫米的重型火炮只有
300门;俄军野战火炮7000余门,但重炮仅有200余门。德军的炮兵实力最强, 拥有野战火炮9000
余门,其中重型加农炮的数量也还不足火炮总数的1.5%。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仍是以直瞄射击为主。到了一战后期,随着苏军及其他各国对间瞄射击的广泛应用,炮兵的指挥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即采用了观察所和炮阵地分离,由观察所指挥阵地进行射击的方式(日俄战争期间(年)于日至日所发生的一场战役。俄军据险固守,日军先后发起了三次进攻,付出惨重代价均未能取得预定目标。日军攻战了制高点203高地,建立了炮兵观察所,指挥炮兵以准确的火力,击毁仍然停泊在旅顺港内的俄海军太平洋分舰队的残余舰只。俄军的士气一落千丈,最终迫使俄军投降)。    
  1918年8月的亚眠战役中有这样一段,英国远征军司令部海洛根据当面德军情况和马恩河反攻的成功经验制定了详尽的战役实施方案:“不进行预先炮火准备,以
火炮直接进行徐进弹幕射击,其余火炮对敌步兵、炮兵阵地、指挥所实施压制,同时坦克引导步兵冲击……”结果德军亚眠战役惨败。从此段可以看出当时对炮兵火力的运用已经具备了现代战争炮兵作战的基本形式。    
  历史讲了很多,现在进入正题呵呵。射击法则主要包括简易法、精密法、成果法、优补法和弹测法(现基本已淘汰)。
  射击准备的概念,火炮在射击开始前要做好侦察、测地、气象、技术、弹道等准备。最开始的火炮进行射击,由于火炮本身制造工艺、各种观测器材以及气象条件的限制,这些准备条件往往是不能达到效力射要求的,因此在压制目标前需要进行试射。这就涉及到了我要介绍的简易法决定目标开始诸元,即简易法。
  简易法射击  
  即在简易连测的基础上,根据不完整或不精确的弹道、气象资料决定射击开始诸元的方法。它主要包括单观偏差法、夹差法、交会观察射击等,通常利用地图决定测地诸元,一般在营、连范围内实施。测地准备都是一样的,即根据侦察兵的简易连测结果或利用地图与现地对照,定目标于图上,并根据基准射向坐标方位角,分别画出观、炮的基准射向线;发现目标后可根据观目方向和观目距离,结合地图与现地对照,定目标于图上。在地图上查出目标高程,量出目标测地诸元。  
  下面就可以开始第一个方法单观偏差法了(简称偏差法)。偏差法试射通常由单炮行单发射,根据1发精确测定的确实结果,精确修正后即可结束试射;若观察不确实或修正不精确时,修正后再发射1发,再次修正后结束试射。试射结束后即可转为效力射对目标进行压制。下面我们以偏差法结束试射后,集火射向行效力射为例。
  图一:G代表观察所,P代表阵地,M代表目标中心位置,Z代表试射炸点。当G观察到Z后,侦察兵迅速测出观察基准点(注意,一般为目标右沿/左沿,此例为右沿)后,G将Z往左修正到目标中心点M,即那根绿箭头加它左边的红箭头(红箭头为G观察到的目标正面宽度的一半),将两个数值相加起来(带方向,即正负号)乘上距离公算偏差值(P到M的距离上射弹距离公算偏差,查射表可得)后即得到炮阵地基准炮所要转动的方向,其他各炮加上单修后即可对目标构成集火射向。由于本人编辑图形水平有限,大家将就看一下,能明白就行。
  试射第二种方法—经典的夹叉法,对越自卫反击战里用的很多,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夹叉法是在当只有一个观察所可以利用,且不能测定炸点距离偏差量时使用。该法只要能判定炸点的远、近符号即可实施,组织简单,不需要测距器材和交会观察所的保障,但所用弹药和时间一般比偏差法多。    
  夹叉法试射,是根据炸点的远、近符号确定距离偏差量的,其方法是依据概率论的知识建立的。发射前,由于决定诸元有误差,散步中心究竟通过什么位置是不知道的。当发射一发,获得炸点符号后(即近、远弹),虽然我们不知道炸点对目标偏差量的具体数值,或者说不知道散步中心的具体位置,但从理论上可以知道散布中心存在有一定的范围,据此算出散布中心的平均位置在什么地方,即计算出散布中心对目标距离偏差量的数学期望值(平均值),并以此作为该发炸点的距离偏差量。理论不讲多了,进入正题。
  当用手工作业时,距离偏差量一般按下述规定的数值(理论计算结果的归整值)确定(视炮的不同相应有变化):  
  1、当获得第一个炸点符号时,小间隔取(观炮夹角小于4—00或大于26—00)取200m;大间隔(观炮夹角4—00~~26—00)取100m;采用炮目线法观察炸点时取200米。当距离公算偏差大于40米时,均增大一倍(如130J)。  
  上述规定的数值通常称为夹叉阔度,根据简易法决定诸元精度求得。根据当时决定诸元方法的精度、散布特征值、观炮夹角或炸点偏差大小可适当增减。  
  2、当获得与前一次相反的炸点符号时,简称为夹叉目标,通常应以现地夹叉目标的两发炸点构成的距离判定尺判定炸点的距离偏差量;当不能判定时,取前一次距离偏差量的1/2,简称折半夹叉。  3、当未能夹叉目标时,通常仍取前一次的距离偏差量。  
  小间隔射击时,将上述确定的距离偏差量改变符号,直接作为距离修正量;大间隔射击手工作业时,应根据方向、距离偏差量图解决定炸点修正量。  
  其试射要领也通常用单炮行单发射,当测得方向偏差量但难以判定远近弹时,导炸点于观目线。当获得炸点的远、近符号时,按有关规定修正后继续发射,若获得下述情况之一,修正后即可结束试射:能根据两次发射的炸点构成的判定尺较精确判定距离偏差时;已经夹叉目标,且夹叉阔度不大于规定值时。  
  若继续发射后,炸点仍未能夹叉目标或夹叉阔度大于规定值且不能判定距离偏差量时,修正后继续试射,直至满足上述结束试射的条件为止。试射中得到靠近弹、命中弹时,取原表尺结束试射。  
  夹叉法试射过程中,当条件有利能较精确测定炸点距离偏差量时,应及时转为偏差法试射。如炸点较靠近目标,能较精确目测判定时。同样,不能精确测定距离偏差量的偏差法,可改行夹叉法试射。  
  交会观察射击,应具备的条件是必须开设交会观察所,交会角通常不应小于1-00。交会观察所应尽量开设在炮目线两侧,如在炮目线同一侧时,应使两观的平均观炮夹角不大于4-00。交会角可在地图上量取,也可根据公式计算。距离修正量、方向修正量和炸目高差修正量的求法均涉及到公式,在此不再赘述。     试射特点和偏差法差不多,即1发试射转效力射或两发试射后转效力射,视具体情况而定。效力射修正时,通常利用一个观察所(主观)进行观察与修正;条件允许时,也可继续利用交会观察所决定炸点修正量。该方法特别要注意明确指出观察基准点,以使两观根据同一观察基准测定方向偏差量。同时指挥员应亲自观察炸点,判定每发炸点的远近符号,以便必要时能迅速地改为夹叉法试射。
  精密法射击
  讲完了简易法再说精密法,大家可能看意思就明白了,肯定是比简易法好的方法,准确的说是可以直接行效力射。
  精密法和简易法概念正好相对,是指在较精确的测地诸元基础上,根据完整的弹道条件和适时的气象通报计算射击条件修正量,决定射击开始诸元的方法。
  该法应具备的条件是1.炮阵地坐标根据精密连测或简易连测决定;2.有完整、精确的技术准备和弹道准备,其中特别要有比较可靠的初速偏差量的资料;3.有适时可靠的炮兵气象通报;4.按规定方法和条件决定目标坐标。
  精密法诸元精度较高(Ed=0.8~1%D,Ef=0-03~0-04),是直接决定效力射开始诸元的基本方法;能隐蔽我军作战意图,保持火力的突然性,不足是:需要一定的专业分队保障,组织工作较为复杂,准备时间较长。
  精密法作业的基本思路是按一定的要领在目标区域内确定数个计算点,予先计算出各个计算点修正量,然后利用计算点修正量通过一定的方法求取目标修正量,求取目标的射击开始诸元。
  精密法的作业步骤是
  (一)确定计算距离、计算方向、装药号数
  1 、确定射击正面、射击纵深 
  2 、确定计算方向
  (1)射击区域正面不大于6-00时,通常确定一个计算方向,一般取基准射向或中间方向;  
  (2)射击区域正面大于6-00时,确定2~3个计算方向,计算方向尽量接近左、右极限方向,但相邻计算方向的夹角不宜大于6-00。以保证射击区域内的目标与所靠近的计算方向的夹角不大于3-00;—计算方向取整百密位数。
  3 、确定计算距离      
  4 、选择装药号数
  (二)判读气象通报,这个气象通报是不说能说滴呵呵,想知道的问当过计算兵的人就知道了。
  (三)确定射击条件偏差量
  (四)计算、传达射击条件修正量
  (五)调制修正量图解表
  (六)决定目标射击开始诸元
  精密法主要就是查表和画图求取,92计算机作业的话一分钟即可搞定。
  转移射  利用已射击过的目标(包含已决定射击诸元的火控点),修正新目标与旧目标对炮阵地的方向差、距离差以决定新目标射击开始诸元的方法,叫转移射。
  对战斗过程中临时出现的目标,需迅速开始射击而来不及用其它比较精确的方法决定诸元,且新、旧目标相距不远(一般不超过1000m)时使用。转移射的实质就是将旧目标的射击条件修正量不加改变地用于新目标。方法为:(1)量取新目标与旧目标对炮阵地的方向差和距离差;(2)把距离差换算成表尺差;(3)把表尺差、方向差加到旧目标成果诸元中即可。
  (一)图解法图解法是将新目标定于图上,在图上直接量取新、旧目标的测地诸元差。 1.定新目标位置于地图或射击作业器材上。
2.量取新目标与旧目标对炮阵地的距离差(DD新旧)和方向差(Df新旧)。 3.换算表尺差(DBC新旧)
根据旧目标开始距离相应的高变量,把距离差换算成表尺差。 4.计算方向转移量(DF)
其中计算公式里涉及到一个a(射向差修正系数),在此不做赘述。
  (二)计算法由观察所来测定新、旧目标观察诸元之差,通过计算的方法获取新、旧目标的测地诸元差。
1、在观察所测出新旧目标的观目距离差和方向角; 2、把旧目标位置当作对新目标的射击的炸点位置;
3、用单观偏差法决定炸点修正量的方法求出对新目标射击时的表尺、方向转移量。
  当满足下列条件时,用转移射方法决定的目标诸元可直接作为效力射开始诸元。(1)旧目标的诸元应具有效力射诸元的精度;(2)获得旧目标射击成果或决定火控点射击开始诸元的时刻与对新目标射击时的时间间隔一般不超过2h,气象稳定时不超过4h;(3)新、旧目标相距一般不超过500m,距离差一般不宜目测决定。
  成果法射击
  利用射击成果决定诸元的方法,主要包括成果法和优补法。
  成果法由苏军炮兵在二战时首创并得以广泛应用,其射击精度仅次于优补法。首先说个我军战例,也是对越作战的。在中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山地区作战中,炮兵第47团奉命编为步兵第119师炮兵群,在那拉山地区执行进攻战斗任务。在这次战斗中,该团对312个目标射击,其中利用射击成果决定诸元的目标有258个,占射击总目标的82.7%,以迅速准确的火力支援步兵攻占高地46个,歼敌395人,战后全团荣立集体二等功。成果法是在较精确测地诸元的基础上,利用对试射点试射的成果或对目标射击的可靠成果求出试射后修正量,以决定射击开始诸元的方法。结束射击时,被确认的平均炸点位置相应的表尺、高低、方向以及引信分划,称为射击成果。也称成果诸元。试射结束时的射角,叫成果射角,成果射角也称成果表尺。试射结束时的方向,叫成果方向。试射点的精度指标:满足以上条件的射击成果,称为可靠的射击成果。整理试射成果:成果诸元=测地诸元+试射后修正量试射后修正量=成果诸元—测地诸元成果距离是指成果高角标准条件下相应的水平距离。成果高角用表示。成果距离用表示。
  成果法决定射击开始诸元的过程:(一) 求目标测地诸元(二)求目标射击条件修正量
(三)决定目标射击开始诸元& =&
内容太多公式不再赘述,成果法的实质就是将试射后的修正量从射击成果中分离出来,然后换算成目标的射击条件修正量,进而决定目标的射击开始诸元。现将简易法、精密法、成果法做一简要比较:区分简易法精密法成果法测地诸元
简易连测 精密连测 精密连测或统一的简易连测 气象保障 简易气象 精密气象 不需要求取修正量方法计算法计算法射击成果诸元精度
较差较高高成果法又分为对虚设试射点(Rx)试射决定目标诸元和用实射试射点(Rs)决定目标开始诸元。
  建立虚设试射点成果法的作业步骤
  确定试射炮(一般为基准炮)——&确定虚设试射点的预定位置——&确定预定位置试射开始诸元——&下达指示——&组织试射1发~4发——&精确测定4发炸点——&求试射点测地猪元——&成果方向成果距离——&求取试射后修正量——&传达试射后修正量——&调表或求射击系数——&结合目标测地诸元查表或利用修正系数求修正量——&决定目标射击开始诸元
  其试射要领为:单炮——1发(在R虚附近)——4发(精确测定)——结束试射
  单炮——1发(不在R虚附近则修正)——1发(在R虚附近)——4发(精确测定)——结束试射
  虚设试射点的预定位置通常选择在射击区域中央,高程接近射击区域平均高程便于观察炸点的位置上。
  实有试射点则和虚设试射点相对,是指现地实有的地物、地形点或目标。对试射点位置的要求应做到便于观察,实有试射点应独立明显、体积小且不易消失;能保证测量精度,行夹叉法试射的实有试射点,应保证观炮夹角小于4-00;试射点高程应尽量接近射击区域平均高程。
  射击区域较大时可视情选择2-3个试射点。如果仅射击区域纵深超过4km,可选择远、近2个试射点,二者测地方向差不大于2-00,测地距离差为4km,必要时可达6km。如果射击正面也超过6-00,可在侧翼不大于6-00的方向上再选择1个试射点,其测地距离概略等于远、近两试射点的中间距离。
  在下列情况下可以结束试射:1、有保证最后夹叉,在相距50m的远、近表尺上各有两发以上相同的观察结果,取中数表尺结束试射。2、有保证夹叉弹,在同一表尺上,获得远、近炸点符号各有两个以上的夹叉弹,取原表尺结束试射。3、无保证夹叉弹,在同一表尺上获得3&#∶1的夹叉弹向少数炸点符号方向修正1个距离公算偏差结束试射。
  整理试射成果和虚设试射点差不多,成果诸元=测地诸元加试射后修正量,决定目标射击开始诸元也是一样的。
  优补法
  优补法是在较精确测地诸元基础上,利用计算的射击条件修正量和根据实际射击后求出的补加修正量,以决定射击考试诸元的方法。这就更复杂一些。
  公式:射击开始诸元=测地诸元+射击条件修正量+补加修正量
  作业步骤 1、按精密法或简易法要领计算射击条件修正量,调制修正量图解表; 2、获取可靠射击成果;
3、整理、报告或传达试射点或可靠射击成果的补加修正量; 4、决定目标补加修正量; 5、决定目标优化的射击开始诸元。
  前面两个步骤和成果法是一样的,后面的涉及到几个公式和几个系数,相信大家看到这也应该了解的差不多了。也不是一时半会能讲清楚的,感兴趣的肯定也不多,基本上这几大法就讲完了。
  弹测法现在基本上没怎么用了,倒是同样道理的射验是不能淘汰的,主要是通过实弹发射来求得同批号炮弹的初速减退量,这是很重要的。
  下面就讲射验和验差射。前面说过了精密法,那么大家看了这么久看个小问题:用精密法决定射击开始诸元后立即对目标实施射击,那么此时的散布中心能否通过目标中心?
  首先我们来看看精密法决定诸元的误差源有哪些,它们包括测地准备误差,决定目标位置误差,弹道准备误差,气象准备误差,技术准备误差,计算方法误差,射表误差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弹道准备误差,而里面包含了初速偏差量误差(火炮初速偏差量误差和装药批号初速偏差量误差)和药温偏差量误差,其中的初速偏差量误差又占了60%。看到了这里大家就明白了精密法决定诸元后散布中心无法通过目标中心的。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装药批号初速偏差量以及火炮初速偏差量的精度?
  有三个方法:1.通过测速仪测定某一批弹药的综合初速偏差量;2.通过测量药室长度(或炮膛数据)测定火炮初速偏差量;3.通过射验或验差射分别测定装药批号初速偏差量和火炮初速偏差量;第三个方法是最常用的。
  射验和验差射包括装药批号的射验、装药批号的验差射和火炮验差射。首先讲下什么是射验。射验就是一种通过实弹射击来决定某批号装药的实际初速与标准初速的绝对偏差量(装药批号初速偏差量)的方法。射验的基本原理是在精确计算不含初速偏差量的综合射击条件修正量的同时,通过射击获得当时条件下的实际射击条件修正量。将其差值DD'
除以初速偏差1.0%V。的表定修正量DDv。,就得到相应的装药批号初速偏差量DV。y。
  射验的实施首先是对试射点试射,求得试射后修正量。(1)建立虚设试射点。先发射1 ~
2发以温炮、稳炮,尔后再发射4发以上的弹群。(2)交会炸点或现地测量弹坑,求出各炸点的坐标和高程。(3)求出炸点群中心的位置,即虚设试射点位置,以及相应的测地诸元。(4)整理试射成果,求出成果距离和试射后距离修正量。第二步是计算射击条件距离修正量:(1)根据成果射角相应的最大弹道高在气象通报中查取气象条件;(2)根据成果距离在射表中查取各项射击条件距离修正量;(3)计算综合的射击条件距离修正量,当然其中不包含装药批号初速偏差量的修正量。第三步是计算装药批号初速偏差量DV。y
按下式计算装药批号初速偏差量:
根据成果距离查取然后就是调制射验记录表。下面说明射验的准备工作: 
  1、确定装药号数、射验距离和试射炮一个装药批号,一般可选择2个装药号数来进行射验。其余各号装药的初速偏差量,可用内插法法求出或直接使用经过射验的相临近的装药号数的初速偏差量。全变装药和减变装药需分别进行射验。射距离宜在所选装药号数最大射程的1/2至3/4的范围内。试射炮应选择炮膛数据变化量小、性能良好的一门火炮担任。
  2、选择射验场地和天候为使气象保障精确,射验场地应尽量避开特殊地形。试射点附近的地形要平坦、开阔和易于观察。射验宜选在气象比较稳定且风速较小的天候进行。
  3、选择观察所和炮阵地单观时应有激光测距机保障,否则应开设交会观察所保障。开设交会观察所时,交会角不小于2-50。选择炮阵地时,其高程应尽量接近试射点高程。
  4、测地保障对观察所、炮阵地实施精密连测。
  5、气象保障应实施精密气象保障。选择气象条件比较稳定、风速不大的天候条件下进行射验。气象站宜选择在试射点与炮阵地之间且高程接近炮阵地高程的位置上。
  6、组织技术、弹道和阵地准备火炮和象限仪应周密检查和归正。切实搞好阵地设置,水平放置火炮,以保持射击时的稳定性,尽量减少跳角的影响。操作时要准确,最好用象限仪赋予火炮的射角。
  7、拟制射验记录表为了保存射验的所有原始资料,应事先拟制好收集所需资料的表格,以便将射击准备、气象准备、弹道准备及测定(交会)炸点或弹坑量结果填入表内。
  装药批号的验差射  装药批号验差射是一种通过实弹射击来求某一批号(非基本批号)装药对另一批号(通常为基本批号)装药相对初速偏差量的方法。其根本目的是求非基本批号装药的初速偏差量。
  装药批号验差射的组织实施时机:1.装药批号验差射通常在基本批号装药的射验后紧接进行。2.实战需要时,炮兵营、连可结合对试射点试射或对目标射击后紧接进行。3.若专门组织装药批号验差射时,除了不需要气象保障外,其余的准备工作与射验基本相同。其实施要领是用基本批号装药射验后,立即用非基本批号装药用同一射角(方向尽可能相同)、同一装药号数发射一组不少于4发的弹群。然后求出非基本批号装药弹群中心位置及其测地距离。必要时,可求出相应的试射后距离修正量。
  计算非基本批号装药相对初速偏差量
  计算非基本批号装药相对初速偏差量的方法有两种情况
  (1)当两试射点的高差较小时&
  (2)当两试射点的高差较大时
上式中DDv。Yxd表示非基本批号装药相对于基本批号装药批号的相对初速偏差量显然,当已知基本批号初速偏差量DVoy基时,则非基本批号初速偏差量DVoy非为:
DVoy非 = DVoy基 + DVoyxd
  火炮验差射
  火炮验差射是指线膛炮用射击的方法,决定营或连内非基准炮对基准炮的相对初速偏差量的方法。
  火炮验差射的准备工作可参照装药批号验差射的准备工作进行,但有以下特点:1.用同一批号,且一般只选择一个常用的或中间的装药号数。
2.选择试射点和炮阵地位置,有两种情况:每炮有各自的试射点,各试射点间的间隔50~100m;另一种情况是只选择一个试射点各炮尽量靠近。
3.无需专门的气象保障和药温测量,但需要保证各炮药温相同。
4.同一人用同一仪器检查和规正火炮。最好使用同一弹重等级的弹丸,至少每炮使用相同的弹重等级。各炮均需修正单独修正量(不包括火炮初速偏差修正量)。
  火炮验差射的实施要领:&1.每炮先发射1~2发以温炮稳炮。2.当各炮有各自的试射点时,则根据同一射击口令(相同的射击开始诸元),各炮修正单独修正量后,同时发射不少于
发的弹群,用测量弹坑的方法精确确定弹群中心位置;当各炮共有一个试射点时,先以基准炮发射,其余各炮再依次发射,用激光测距机测定或交会每发炸点,并决定出每炮的弹群中心位置。3.求出各炮的弹群中心相应的测地距离
  计算火炮相对基准炮的初速偏差量:
  式中: DV0Pxd——火炮(非基准炮)相对(基准炮)初速偏差量; DR非——非基准炮的弹群中心测地距离;
DR基——基准炮的弹群中心测地距离; DDV0——根据基准炮相应的成果距离查取的初速偏差1.0%V0的表定修正量。
  射验、装药批号验差射和火炮验差射三者之间的关系:
  射验——求基本装药批号的实际初速偏差量,它与火炮初速偏差量无关;
  装药批号验差射——求非基本装药批号的相对初速偏差量。非基本装药批号的实际初速偏差量要通过换算,它与火炮初速偏差量无关;
  火炮验差射——求非基准炮相对基准炮的火炮初速相对偏差量,其目的是为了精确求取非基准炮的实际火炮初速偏差量,它与装药批号初速偏差量无关;
  事实上它们均是以计算的不含初速偏差量的射击条件距离修正量与试射后距离修正量之差来获取基本和非基本装药的实际初速偏差量在实战或演习中有时也不必拘泥与规定,只要有同一目标所对应的计算的射击条件修正量(无初速偏差量资料)和射击成果,我们均可以求取对应装药号数的初速偏差量,只不过其精度不是很高。但当无法知道精确的装药批号初速偏差量时,这种方法应该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
  更新射击诸元 
  更新射击诸元是根据变化了的射击条件,修正目标(火控点)原先射击诸元的过程。一般情况下,还必须更新已射击过的目标或试射点的成果诸元,以便利用这些射击成果用转移射或优补法来对新目标决定射击开始诸元。
  更新射击诸元的时机应在1、气象资料或射击成果超过了使用时限;2、未超过使用时限,但气象发生了急剧变化;3、弹道条件(如装药批号)发生变化。特别是在效力射直前射击条件发生突变时,如果条件允许应积极实施诸元的更新。
  更新射击诸元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新、旧射击条件修正量(新旧射击条件修正量均是利用射击条件偏差量获得的)之差更新射击诸元。二是根据对试射点的新、旧射击成果差值更新射击诸元。
  根据新旧射击条件修正量之差更新射击诸元
  (一)获得新的气象条件时更新诸元的作业要领 1、获得新的(气象条件)气象通报时,重新计算射击条件修正量;
2、调制新的射击条件修正量图解表;(也可在原来的修正量图解表上进行调制) 3、查取目标新的修正量;
4、由公式求新、旧修正量差;(新、旧距离 (方向)修正量差也可直接在修正量图解表上查取)&
5、将此差值修正目标原先的射击诸元。
  当根据新的气象通报时,也可利用新的射击条件修正量重新决定目标诸元,即得更新后的射击诸元。不管用哪种方法来更新诸元,均必须以更新诸元口令的形式向阵地下达口令:“阵地注意!更新诸元,M&&&,表尺+(—)&,向右(左)&—&&。”或者“阵地注意!更新诸元,M&&&,表尺&&&,J+(—)&—&&。”
  (二)获得新的弹道条件时更新诸元的作业要领 1.计算新旧弹道条件偏差量之差;
2.根据原目标的开始距离计算相应的射击条件修正量之差; 3.根据原目标的开始距离相应的高变量换算表尺差。
  根据对试射点的新旧射击成果差值更新射击诸元,首先求出新、旧试射后修正量之差,用此差值直接修正目标原先的射击诸元。但如果新、旧试射后距离修正量相差较大,且目、试测地距离相差较远时,应利用射击系数来求新、旧目标修正量之差,再修正目标原先的射击诸元。当有数个试射点且都重新试射时,应调制新的修正量图解表,求出新、旧目标修正量之差,修正目标原先的射击诸元。
  更新诸元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一)若在射击直前气象条件突然发生急剧变化,且未获得新的气象通报,可利用地面气象条件修正量之差修正目标原先的射击诸元。(二)利用射击成果决定诸元时,为隐蔽我军企图,可在对试射点试射的同时以及对目标射击前分别进行高空气象探测(无法实施时也可行地面探测),用两次气象条件修正量之差更新射击诸元。(三)若原诸元使用了补加修正量,更新诸元应注意优化系数取值的条件是否发生变化。
  单炮多发同时弹着法射击
  对于易机动的目标,例如暴露步兵、无掩盖掩体内步兵等,怎样才能提高毁伤效果?
  立姿步兵遇到炮火袭击时,2秒钟后就有一半就地卧倒,8秒钟后全部呈掩蔽或卧姿状态,此后炮兵效力大大降低。这就需要我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以数倍的密度对目标进行毁伤。
  利用同一距离上的不同弹道的射弹飞行时间之差,用同一门火炮装定不同的诸元各发射一发射弹,使其同时落达同一目标的射击,称为单炮多发同时弹着法射击。
  该法在不增加兵力的条件下,能使首群落达弹数达1-3倍,大大提高了炮火的突然性、猛烈性和毁伤效果,又缩短了射击持续时间,还可减少弹药消耗。主要是用于对暴露的无掩盖掩体内有生力量一类面积目标实施直接效力射。对其它目标,视情况,效力射开始也力求行单炮多发同时弹着法射击。
  单炮多发应具备条件是(一)对同一射距离,相邻两弹道的射弹飞行时间差不小于最小发射间隔。(一般线膛炮不小于10秒,迫击炮不小于5秒)(二)诸元精度应保证能对目标直接效力射,一般采用精密法决定射击开始诸元,最好用自动化指挥系统保障。一般作业程式有确定射击目标、射击任务,定下行单炮多发同时弹着射击的决心和选择射击手段,选择弹道种类,决定各弹道效力射开始诸元,指挥效力射,向上级报告完成任务情况。手工作业时,应事先准备好射击开始诸元并确保诸元的精度;指挥员必须准确掌握“放”的时机;炮阵地必须在规定时间完成各次发射的瞄准、装填与发射且保证精度;还有就是必须密切观炮协同。
  一般有精密法决定射击开始诸元,首先是根据目标测地距离和最小发射间隔时间,在射弹飞行时间随射距离变化图中,选择不小于最小发射间隔时间的弹道种类。在尽可能选择多条弹道的前提下,优先选择低射界的弹道和较小号装药的弹道,以利于延长火炮寿命及方便火炮的操作。
  计算各弹道的射击条件要注意确定计算距离和计算方向,根据计算距离、计算方向和射击条件,直接内插求取各弹道射击条件修正量。按一般要领决定各弹道的目标射击开始诸元,根据开始距离在射表中查取射弹飞行时间,确定精确时间差。当有炮目高差时,对于某些榴弹炮要进行飞行时间差的修正:相邻两发炮弹分别是高、低射界射击时,一般是炮目高差每增加100米飞行时间差减少1秒。其它情况和炮种不修正。如果求取的射弹飞行时间差小于最小发射间隔,则应减少同时弹着的发数或改为急促射,也可以重新选择弹道种类,继续进行作业。
  该法要由经过专门训练且达到操作要求的战炮分队担任,通常选用榴弹瞬发引信,有条件装定时间(感应)引信行空炸射击。装药号数通常随选择弹道种类而定。弹药消耗量对能观察目标,以完成射击任务为止对不能观察目标,在规定的基础上,可酌情适当减少;对暴露有生力量和火器射击,可用规定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炮兵营行三距离射击时,各连根据番号规定的顺序变换表尺,在第一次射击的距离上行单炮多发同时弹着发射击。
  当炮兵连行单炮多发同时弹着法射击时,射击口令应预先下达炮阵地,炮长应计算出本炮相应的装定诸元。
  炮兵连口令样式为:“全连射击,&&&号目标,暴露步兵,&号装药,表尺&&&,向左&—&&,间隔&&秒;表尺&&&,向左&—&&,间隔&&秒;&号装药,表尺&&&,向左&—&&,3发同时弹着,放!”副连长根据射击指挥员口令指挥发射。在下达第1发“预备—放”时,在“放”的同时启动秒表,当指针走到第一、第二发发射间隔时下达第2发“放”,再走到第二、第三发发射间隔时下达第3发“放”。其余依此类推。如时间允许,也可下达“预备—放”
  进行单炮多发同时弹着法射击,射击顺序均由高弹道表尺向低弹道表尺依次进行。需要继续射击时,通常在行单炮多发同时弹着射击的最后表尺或中间表尺上按一般要领实施。当每炮应发射的弹数大于单炮多发同时弹着发数时,尔后可改用急促射等发射发继续射击。
  跳弹射击
  跳弹射击,是在一定地形条件下,选择适当的装药和引信,使射弹跳飞在空中爆炸,以杀伤敌人的射击。跳弹射击适用于对暴露的、无掩盖掩体内的和水上的有生力量及火器射击。产生跳弹的因素有地面的反作用力、射弹的存速、适当的触发时间
  跳弹射击应具备的条件首先是要装定延期引信,命中角应在下述范围内对一般土质上目标,&度~&度,水稻田内目标,&度~&度,水上目标,&度~&度,命中角范围的最大值称为限定命中角(m)还有有个就是目标附近地形平坦或坡面较为等齐。选择装药时当目标附近地域的坡度一定时,能获得上述限定命中角的落角,称为限定落角(θc)。选择表定落角不大于限定落角的装药号数。
  这就涉及到决定目标附近地形的坡度(g),根据坡度和限定命中角计算限定落角,根据炮目距离(留出一定的预备距离)选用表定落角不大于限定落角的较小号或中间号装药
  限定落角(θc)=限定命中角(m)-坡度(g)
  跳弹射击试射的特点主要是用瞬发引信按着发射击要领进行,在效力射之前,再改用延期引信行全连1发齐射,以检验空中炸点数目。若空中炸点不足半数,则改用瞬发引信效力射。对目标行效力射时,如空中炸点不足半数,如继续射击应改用瞬发引信进行。
  还有一个内容就是特定条件下的射击,主要包括山地射击、高海拔地区射击、夜间射击和船载炮射击,基本决定诸元方法和前面所讲的都是大同小-异的,只是因为各种不同条件的限制需要采取一些灵活变通的方法。还有一个就是对运动目标射击,个人认为这个没什么好讲的,除了拦阻射击以外,其他方法用处不大,制导弹药才是硬道理!其中涉及到主要制导炮弹如红土地的射击工作流程,就不讲了,没那么大胆子呵呵!
  自行火炮射击
  自行火炮遂行射击任务的基本样式为机动射击。机动射击含从行进间受领任务的立即展开射击、在阵地配置地域内数个阵地间的频繁转移射击、在运动中对可视目标的短停射击以及身管大转动方向的火力机动射击等。具备单炮自主射击能力的火炮最有利于实现机动射击样式。火炮技术准备涉及阵地工作,咱就不说了,反正比牵引要来的复杂。还是说决定诸元的。
  自行火炮射击准备和前面讲的牵引的差不多,即侦察、测地、气象、技术准备和弹道准备。但是还有几个不同的,首先一般是利用车载式指挥系统建立指挥侦察配系和通信网,第二个就是快速连测的方式,快速连测有两种,第一种即时连测即利用火炮的定位定向设备、营以下装备器材、测地分队等,在展开战斗队形同时进行快速连测。第二种是预先连测,主要就是上级或者本级保障分队要做的事情。
  在这里要注意一下气象保障方式,自行火炮射击要求组织动态气象保障,当射距离大于20km时,空中气象保障半径需达30km,气象稳定时可达到50km;射距离大于30km时,气象站应适当朝炮阵地前方配置,尽量接近弹道最高点下方,实施全天候、全时段的气象保障。
  自行火炮射击通常用精密法、必要时对目标直接试射决定效力射开始诸元。在新的阵地上利用旧阵地获取的射击成果时要慎重。新、旧阵地是统一简易连测的或均为精密连测,可按精密法一般要领决定效力射开始诸元。
  自行火炮由于均装备有炮口测速设备,因此一般按规定组织专门测速,来不及组织测速又不允许对目标直接试射,可在首次射击过程中连续测速数发,从第3发开始,每一发都根据前几发的平均测速结果重新解算诸元,逐发提高诸元精度。当该批装药已有测速结果时可以直接利用该结果行射击任务。
&  火箭炮射击
  火箭炮射击基本特点是火力突然猛烈、炮弹效力大,适宜对大面积目标射击,但同时也因为发射时火光冲天容易暴露阵地。
火箭炮的弹道如图所示(非制导):
火箭炮的弹道特点:
  火箭弹发射后,其速度在主动段内迅速增大,直至VK;尔后,在升弧段内,受重点、空气阻力的双重影响,速度逐渐减小;过S点后,重力虽能抵消部分空气阻力,但在重力的影响小于空气阻力的影响时,速度继续减小,直至过S点后不远的N点,重力与空气阻力的影响均等,速度达到极小值;过N点后,重力的影响大于空气阻力的影响,速度又逐渐增大。涡轮式火箭弹被动段的偏流成因与线膛炮相同,而其在主动段形成向左的定偏(大小与射角无关),二者综合结果形成偏流。射距离较小时,被动段偏流小于主动段,综合偏流偏左;随着射距离增大,被动段偏流逐渐增大,综合偏流从偏左逐渐变为偏右。而尾翼式微旋火箭弹在被动段飞行时,转速较小,又采用尾翼,基本不产生偏流;主动段飞行时,与涡轮式火箭弹相同,也产生向左的定偏。因而尾翼式微旋火箭弹在各个距离上的偏流均为向左的定偏。对于线膛炮而言,随射距离不同,其药温偏差的修正量就不一样。对于火箭炮而言,各射距离药温偏差的修正量概略相等或随射距离增大而略有减小。只要药温偏差一定,它在各射距离上的修正量就基本相等。地面风影响火箭弹在主动段的飞行。无论是横风还是纵风,对其距离和方向都有较大影响。这是因为,火箭弹在主动段正处于由低速向高速转变阶段,开始飞行时很不稳定,地面风极易引起火箭弹弹轴方向的改变,从而影响加速度方向的改变,加速度方向的微小变化,就会引起距离和方向的较大偏差,地面风对火箭弹的散布影响很大。火箭弹产生射弹散布的原因有起始扰动、动不平衡、推力偏心、阵风。为了缩小散布,对无控火箭弹,设置阵地时,应加固车轮和千斤顶底盘,防止下沉;尽量使火箭炮车各轮胎的气压保持一致,射击时,应拉紧手制动。对有控火箭弹,采用简易惯性制导,通过角度稳定系统和距离控制系统,调整引信工作时间,缩小射弹散布。
  火箭炮一般采用精密法和简易法决定射击开始诸元,火箭炮一般不使用成果法决定目标开始诸元,这是因为1.火箭炮对试射点试射,容易暴露我军企图,战术上通常不允许试射;2.根据误差分析,火箭炮利用成果法准备诸元时,精度不高,当目标与试射点距离差超过1千米时,其精度低于精密法,在近距离上甚至低于简易法;3.射弹散布大,试射精度差;4.测定地面风误差大,严重影响诸元精度。
  对于效力射,火箭炮还使用利用法决定效力射开始诸元。顺带说一下,火箭炮射击里的利用法是我军炮兵独创的,在朝鲜战争里总结的经验。火箭炮射击利用法就是在完整的弹道、技术准备和精密或简易连测的基础上,利用为其试射的线膛炮的射击成果,决定目标射击开始诸元的方法。其步骤为:
  1.计算利用炮的弹道风和弹道温偏修正量。从试射后距离修正量中扣去装药批号初速偏差量、药温偏差和气压偏差的修正量;试射后方向修正量中扣去偏流修正量;
  2.利用换算系数将利用炮的弹道风和弹道温偏修正量换算为火箭炮的、对应试射点成果距离前后各两公里的各点(间隔1~2公里)修正量,而后分别加上火箭炮弹药初速偏差、药温偏差、气压的修正量和系统方向偏差的修正量(随炮种不同而不同),综合成射击条件修正量,换算成测地距离后,调制修正量图解表。同时还有对目标直接试射来决定效力射诸元。
  由于火箭炮散布大且容易暴露,通常不对目标直接试射,但当诸元精度很差且情况允许时,可行弹群齐射试射。其方法为指定中央连基准炮行一次弹群齐射,发射6~9发,或用各连基准炮行一次弹群齐射,各炮发射2~3发。根据弹群中心对目标的偏差量,修正后全营转为效力射。
  火箭炮通常使用集火射向、一距离射击。对幅员较大的暴露有生力量射击时,按规定行适宽射向、三距离射击。连内各炮按规定确定表尺行一距离射击。
  好了,这个帖子的内容已经基本上贴完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明白,其中很多东西由于涉及一些东西是不能说的,相信大家也能理解,作为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就是让大家能明白射击的原理,如果有兴趣,希望大家考军校,呵呵!(全文完)
  &PS:以上方法均为手工作业,现在我军炮兵一般采用诸元计算器和自动化指挥系统来决定目标诸元,后两种方法实际上就是手工作业的“信息化”,手工作业至今仍要保留的原因相信大家都明白。
  本文来自:
(本文由liangl大师编写,最早发表在超级大本营论坛,我进行了少许排版编辑,很长知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些因素影响怀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