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南湾湖阳新军垦农场五夫园政委是谁

南湾湖军垦忆(一)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毕业分配
&&&&&&&&&&&&&&&&&&&&&&&&&一&&&
特殊的年代& 特殊的毕业分配
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年代,是现在的青年人甚至中年人也觉得不可思议的年代,是我们这代人挥之不去刻骨铭心的年代。
公元1968年,“文化革命”已经进入到了第三个年头。那年三月份,乍寒乍冷,具有至高无上权威的“两报一刊”中的《红旗》杂志在第三期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知识分子再教育问题》的文章,毛泽东亲自对该文进行修改并加了批语。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从旧学校培养的学生,多数或大多数是能够同工农兵结合的,有些人并有所发明、创造,不过要在正确路线领导之下,由工农兵给他们以再教育,彻底改变旧思想。这样的知识分子,工农兵是欢迎的。”这段文字采用了粗体字印刷,就明明白白告诉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这是毛主席的“最新最高指示”。同时,还有这样一段批语:“建立这样一支无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必须实行彻底的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走从工农兵中培养技术人员及其他知识分子的革命道路,从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中选拔学生,同时,还必须对大量从过去旧学校出来的知识分子进行再教育,争取和团结广大的知识分子”。文中两次提到的“旧学校”,当时我们都以为是专指解放前的学校,很快我们就发现错了,那时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学校通通都是旧学校!
1966年因为文化革命中止了高考,高校的学生全是文革前1962---1965年入校的学生。本应1966年毕业的学生推迟一年分配,他们已于1967年底全部离开校校走上了工作岗位。
1968年夏,中央下达了关于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的指示,其精神概括为“四个面向”:即面向基层、面向工厂、面向农村、面向边疆。说仔细点,工科毕业生先分配去厂、矿山当工人;医科毕业生去基层医院;师范毕业生的极少部分去当中小学教师,其余部分与农林专业财经政法广播等等文科专业毕业生一律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因为47军在湖南建有军垦农场,得天独厚,于是全国高校分配到湖南的毕业生就没有分散到农村,与分配到广西的毕业生一道,齐聚南湾湖,接受解放军的再教育(因为47军在广西“支左”,广西没有条件接纳那么多学生锻炼,广西省革委会求援于47军)。于是在1968年夏秋之交,在偏远的洞庭湖之滨,出现了4212名大专院校毕业生齐聚南湾湖的热闹场面。要知道,上世纪六十年代,每年全国大专院校招生总数不过十来万,而现在每年招收研究生有四十多万啦。&
&&&&&&&&&&&&&&&&&&
&&&&&&&&&&&&&&&&&&&&&&&&&&&&&&&二&&&&&
南湾湖的前世今生
  南湾湖,依附于大通湖。
被东、南、西洞庭包围的大通湖,据记载在明初还是良田沃土,受南溢的长江水冲击,成为洪泽;因泥沙淤积至清光绪年间又从东洞庭分离,面积也从330多平方公里缩小至现在的约82平方公里(12.4万亩)。1951年,大通湖带头建立国营大通湖农场,由省管,大跃进时由南县管,1961年大通湖农场恢复省管。这里至今仍住着来自全国23个省的垦荒者。
南湾湖原名妮姑湖,6.6平方公里荒洲,位于大通湖之中。每年三秋水落,方圆6.6平方公里的妮姑湖露出水面,形成荒岛孤洲。在新中国成立后,曾经有过极度的困难时期,年长的人们习惯把这一时期称为“过苦日子的时候”,官方的标准定义是“三年暂时困难时期”。就是那个时期的196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47军副军长刘善福等一行人持中共湖南省委介绍信与大通湖农场协商划地事宜,农场同意将妮姑湖划给部队。最先进入妮姑湖的部队是47军139师,他们于日抵达妮姑湖.
,解放军在这沼泽荒原上围湖,筑堤,修渠,割草,盖房、垦荒,生产,凭一股热情,用最原始的工具,最土的办法,艰难的创业。毕竟兵力有限,所开垦的也大多是小围子的。
&&&&1962年,因为“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139师在8月调回衡阳备战,9月,140师420团接替,毕竟兵力有限,所开垦的也大多是小围子的。
 1966年,毛泽东发表的《五七指示》掀起了垦荒的一个小高潮。139师4个团再次回来,还调来140师的419团,这样,139师4个团与140师2个团,加上800只民船,1500名民兵,总兵力2万多,日的老照片上,数不清的帆船,悬挂着“把我军办成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条幅,由此可见当时的气势。最终将小小的妮姑湖建成面积达42平方公里,西接千山红农场,东边是四季红与大通湖农场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军垦农场。
1967年因该部队前身是曾将陕北南泥湾建设成陕北江南的359旅,正式将妮姑湖更名为南湾湖,对外称“南湾湖军垦农场”。1967年6月底,139师撤走,执行‘文化大革命’的三支两军(支农、支工、支左,军管、军训)任务,只剩下140师所辖419与420两个团和独立营。
1968年---到1970年,共有全国所有分配到湖南与广西两省大专院校4212名大学生来此锻炼。
&&& 1969年10月
47军新组建145师四个团接替,其余人调往陕西。后来据说(未经权威机构证实)这个新145师与广东另外一个师是林彪为政变私自组建的备用部队。
&&& 1973年
146师两个团由西湖基地转战南湾湖,和大学生共13000人,完成了营房砖瓦化,农业机械化。
&&& 1979年
19个连队调去南疆前线对越,两个营调去潼湖。基地由师级降为团级,改名“广州军区南湾湖生产基地”。
撤销八个连队,仅留376团二营四连配属给农场用兵。
基地改名为“湖南省军区农副业基地”。尚有60余名战士驻扎。。
目前仅剩数十余名战士驻扎。
(以上内容参考了网上有关资料)
在网上转载南湾湖的一些历史镜头,回味那些难忘的岁月。可惜囿于当时条件,没有留下自己拍的镜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现在的位置:当前位置:
第一章 建置
第一章 建置
来源:市志办&&&&发布时间: 22:34:00&&&&字体大小:【&大&中&小&】
第一节 政区设置
   &&& 1986年,益阳地区辖5县(安化、桃江、益阳、沅江、南县)1市(益阳)和6场(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千山红、茶盘洲农场及大通湖渔场)。全区县级行政建制单位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18个(其中乡170个、镇42个、街道办事处6个),村、居民委员会3579个(其中村3366个,居委会213个)。 &&& 1987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精神,对驻地在一地的乡镇实行撤并,经湖南省民政厅批准,报省人民政府同意,益阳市撤销新桥河乡,将原新桥河乡的行政区划(16个村、一个农科站)划归新桥河镇管辖。益阳县撤销泉交河、兰溪、沙头、沧水辅、岩子潭5个乡,将原泉交河乡的行政区域(16个村)划归泉交河镇管辖;原兰溪乡的行政区域(20个村)划归兰溪镇管辖;原沙头乡的行政区域(19个村)划归沙头镇管辖;原沧水辅乡的行政区域(16个村)划归沧水辅镇管辖;原岩子潭乡的行政区域(17个村)划归泥江口镇管辖。沅江县撤销阳罗、子母城、南大3个乡,恢复团山、马公铺、万子湖3个乡,将草尾乡的附山洲村划归白沙乡管辖;将原阳罗乡的行政区域(9个村)划归阳罗镇管辖;原子母城乡的行政区域(13个村)划归塞波嘴镇管辖;原南大乡的行政区域(17个村)划归南大膳镇管辖;将琼湖镇的杨泗桥、界和、塞南湖、五斗洲、新建、金田、白竹、太阳8个村划归团山乡管辖;将琼湖镇的百乐、实竹、青年坝、丁家坝、马公铺、榨南湖、九只村、凤凰、保民9个村划归马公铺乡管辖;将琼湖镇的嘉禾、管竹山、莲花坳、明朗山、万子湖、白沙湖、小河嘴7个村划归万子湖乡管辖。桃江县撤销马迹塘、三堂街、灰山港3个乡,将原马迹塘乡的行政区域(13个村)划归马迹塘镇管辖;原三堂街乡的行政区域(11个村)划归三堂街镇管辖;原灰山港乡的行政区域(11个村)划归灰山港镇管辖。安化县撤销大福、ト⒔稀⑿⊙汀⒙砺贰⒀滔6个乡,撤销廖家坪林场,建立廖家坪乡。将原大福乡的行政区域(22个村)划归大福镇管辖;原ト绲男姓颍18个村)划归梅城镇管辖;原江南乡的行政区域(26个村)划归江南镇管辖;原小淹乡的行政区域(26个村)划归小淹镇管辖;原马路乡的行政区域(23个村)划归马路镇管辖;原烟溪乡的行政区域(14个村)划归烟溪镇管辖;廖家坪乡管辖原廖家坪林场的廖家坪、穿马、枫木园、塘湾、虎形、云雾、杉山7个村。1987年10月,省民政厅批准,桃江县撤销石牛江乡,设立石牛江镇,以原乡的行政区域(20个村)为镇的行政区域(另设泉水塘、典龙宫、牛形山3个居委会)。 &&& 1988年,沅江县恢复阳罗乡,从阳罗镇析出原阳罗乡(9个村)行政区域为乡的行政区域;恢复子母城乡,从塞波嘴镇析出原子母城乡(13个村)的行政区域为乡的行政区域。南县撤销三岔河乡,将原三岔河乡的行政区域(14个村)划归茅草街镇管辖。 &&& 1989年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务院同意,撤销沅江县设立沅江市,行政区划不变,市辖26个乡、8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 &&& 1992年3月,益阳县撤销衡龙桥乡、茈湖口乡,建立衡龙桥镇、茈湖口镇,2镇行政区划不变,同时新增居委会8个、村8个,合并村1个。1993年12月,恢复南县三岔河乡(14个村),从茅草街镇析出原乡的行政区域为乡的行政区域。 &&& 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益阳地区设立省辖益阳市(地级市)。撤销原益阳市、益阳县,新设资阳区、赫山区,并将原益阳市县的行政区划以资水为界,以北属资阳区,以南属赫山区。原益阳市划出桃花仑街道办事处、会龙山街道办事处、黄泥湖乡、金花湖乡为赫山区行政区划。 &&& 1995年,根据省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全市进行以“撤区并乡建镇”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区划调整。经省民政厅批准,市辖范围内撤销33个区公所,把原来的50个镇、158个乡、9个街道办事处合并设立为62个镇、60个乡、14个街道办事处,其中新设镇12个。各区、县、市撤并调整情况如下: &&& 资阳区:撤销沙头区公所。将刘家湖农场和国营芦苇场划归茈湖口镇;撤销长春乡,设立长春镇;撤销过鹿坪乡,设立过鹿坪镇。 &&& 赫山区:撤销兰溪、欧江岔、泥家潭、沧水铺4个区公所。将邓石桥乡和谢林港镇合并,设立谢林港镇;将槐奇岭乡和衡龙桥镇合并,设立衡立桥镇;将珠波塘乡和沧水辅镇合并,设立沧水铺镇;上湖乡和欧江岔镇合并,设立欧江岔镇;泞湖乡、烂泥湖乡和泉交河镇合并,设立泉交河镇;堤卡子乡、岳家桥乡和大泉乡合并,设立岳家桥镇;天成垸乡的百家段村划入兰溪镇;樊家庙乡的开明村划入泥江口镇;天成垸乡、羊舞岭乡合并,划入石笋乡的黄逸湾村,设立龙光桥镇;张家塘乡和笔架山乡合并,设立笔架山乡;黄泥湖乡划入谢林港镇的申家滩、甘家仑、仙峰、包家、和平5村和金花湖乡的沙河、新民、泥潭、黄泥湖4村及会龙山街道办事处的李家洲居委会,新设黄泥湖乡;将金花湖乡的桃花仑村划入桃花仑街道办事处;将黄泥湖乡的红星村划入会龙山办事处;新设立朝阳街道办事处,辖原羊舞岭乡的梓山、羊舞岭、明月、鸬鹚桥、帅家、石头铺、邓石桥乡的姚家湾、黄泥湖乡的江家坪、大海塘和赫山镇的七里桥、毛家塘共11个村;将金花湖乡的永丰村划入资阳区城内办事处,金花湖村划入大水坪办事处管辖。 &&& 安化县:撤销云台、烟溪、中砥、江南、冷市、小淹、仙溪、大福、清塘、梅城10个区公所。将东坪镇、黄沙坪镇和城埠坪乡合并,设立东坪镇,划入原中砥乡的14个村、杨林乡的4个村、青山园乡的15个村;鱼水乡、太平乡、廖家坪乡和清塘铺镇合并,设立清塘铺镇;田心乡、东华乡和梅城镇合并,设立梅城镇;九龙乡、山口乡和仙溪镇合并,设立仙溪镇,划入芙蓉林场的芙蓉村;木孔乡和大福镇合并,设立大福镇,划入大荣乡的15个村;敷溪乡和小淹镇合并,设立小淹镇;陈王乡和江南镇合并,设立江南镇;柘溪镇和唐溪乡合并,设立柘溪镇,划入青山园乡的6个村和中砥乡的梨坪、柏木溪2村;岳溪乡、湖南坡乡和马路镇合并,设立马路镇;双龙乡和烟溪镇合并,设立烟溪镇;长塘乡、通溪乡合并,设立长塘镇,划入大荣乡9个村;羊角乡和金鸡乡合并,设立羊角塘镇;三洲乡和大桥乡合并,设立冷市镇;奎溪乡和木榴乡合并,设立奎溪镇;撤销连里乡,设立渠江镇;思游乡、浮青乡和乐安乡合并,设立乐安乡;长乐乡和上马乡合并,设立滔溪乡;新桥乡和东山乡合并,设立东山乡;文溪乡和田庄乡合并,设立田庄乡;将军乡和南金乡合并,设立南金乡;洞市林场并入洞市乡;柘溪林场并入古楼乡。 &&& 桃江县:撤销桃谷山、桃花江、修山、三堂街、大栗港、武潭、马迹塘、杉树仑、松木塘、灰山港10个区公所。将龙拱滩乡和六马村划入埠回族乡;城关镇、桃谷山乡、桃花江乡合并,设立桃花江镇;三官桥乡和修山镇合并,设立修山镇;合水桥乡、湖莲坪乡、三堂街镇合并,设立三堂街镇;鸬鹚渡乡和板溪乡合并,设立鸬鹚渡镇;大栗港乡和筑金坝乡合并,设立大栗港镇;天湾乡、龙拱滩乡和武潭镇合并,设立武潭镇;龙溪乡、王家村乡和马迹塘镇合并,设立马迹塘镇;石牛江镇和黄泥田乡合并,设立石牛江镇;金光山乡、杉树仑乡合并,设立牛田镇;金沙洲乡、连河冲乡、灰山港镇合并,设立灰山港镇;桥头河乡、天井山乡、关山口乡、松木塘镇合并,设立松木塘镇;撤销源嘉桥乡,设立源嘉桥镇;甘泉山乡、河溪水乡合并,设立河溪水乡;株木潭乡、花果山乡合并,设立花果山乡;浮邱山乡、双江乡合并,设立浮邱山乡;高桥乡、石井头乡合并,设立高桥乡;洪桥头乡、荷塘乡合并,设立水口山乡;沾溪乡、伍家洲乡合并,设立沾溪乡。 &&& 沅江市:撤销三眼塘、赤山、草尾、阳罗、黄茅洲、南大、泗湖山、共华8个区公所。将华田乡、光复乡、泗湖山镇合并,设立泗湖山镇;宝三乡、阳罗洲镇合并,设立阳罗洲镇;杨阁老乡、新湾镇合并,设立新湾镇,划入明月乡的明月村和柏村;子母城乡、柳树坪乡、塞波嘴镇合并,新设黄茅洲镇;新港乡、黄土包镇合并,新设共华镇;草尾乡和草尾镇合并,设立草尾镇;杨梅山乡、三眼塘镇合并,设立三眼塘镇;南竹山乡、莲子塘乡合并,设立竹莲乡;小波乡、灵官乡合并,新设双丰乡;金南乡、大成乡合并,设立志成乡;复兴乡、普丰乡合并,设立七子浃乡;三码乡、星火乡、新安乡合并,设立熙和乡;南嘴乡、目平湖乡、明月乡合并,设立南嘴乡;天城垸农场并入白沙乡;撤销团山乡,设立团山街道办事处,撤销马公铺乡,设立马公铺街道办事处。 南 县:将九都乡与南洲镇合并,设立南洲镇;华美垸农场并入牧鹿湖乡。 &&& 1997年3月,桃江县花果山乡崆峒村(11个村民小组)划归桃花江镇。花果山乡和桃花江镇的行政区域及行政区域界线相应变更。 &&& 1997年7月,南县撤销沙港市乡,设立青树嘴镇,以原沙港市乡管辖区域为镇的管辖区域(辖1个居委会、28个村委会)。 根据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国有大中型农场体制改革的意见》,2000年9月撤销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千山红农场,设立大通湖区管委会,下辖4个镇、2个办事处,行政区划不变。比照县级政府赋予的职能职权,负责管理区域的经济社会事务。撤销大通湖农场,设立河坝镇(4个居委会、64个村);撤销北洲子农场,设立北洲子镇(2个居委会、28个村);撤销金盆农场,设立金盆镇(2个居委会、32个村);撤销千山红农场,设立千山红镇(4个居委会、44个村)。设立沙堡洲办事处(2个居委会、7个村),以原大通湖渔场管辖地域为沙堡洲办事处的管辖范围;设立南湾湖办事处(2个居委会),以南湾湖军垦农场的管辖地域为南湾湖办事处管辖范围。大通湖区管委会驻河坝镇。撤销茶盘洲农场,设立茶盘洲镇(4个居委会、22个村),隶属沅江市管辖。是年12月,撤销凤凰湖农场,设立凤凰湖乡(6个村),隶属赫山区管辖;安化县将杨林乡唐市居委会划归东坪镇管辖;赫山区将朝阳街道办事处管辖的毛家塘、石头铺、帅家冲3个行政村划归赫山街道办事处管辖。 至2000年底,益阳市辖2区(资阳、赫山)、3县(安化、桃江、南县)、1市(沅江)及大通湖管理区,县级行政建制单位6个。全市设置乡60个(其中民族乡1个),镇68个,街道办事处16个,乡级行政单位144个。
第二节 区县(市)概况
&&& 一、资阳区 &&& 资阳区地处湘中偏北、资江尾闾,东邻湘阴县,南望赫山区,西接桃江县、汉寿县,北抵沅江市。区域面积554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4.56%。区域界线长245公里。辖4个街道办事处,6个镇,4个乡;48个居民委员会,414个居民小组;200个村民委员会,2482个村民小组。2000年末总人口40604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2573人,人口密度733人/平方公里。区人民政府驻五一西路与三益街交汇处。 &&& 全区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拔34米。西南低山起伏,西北丘岗交错,东北东南平坦开阔。2000年森林面积10807公顷,森林覆盖率16.51%。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且大陆性特色明显的东亚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3℃,日照1644.4小时,湿度81%,无霜期272.9天,降水量1664.6毫米;近5年“三伏”多酷热,“三九”少严寒。 &&& 资阳区前称益阳市(县级),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市设区。设区后,原市辖6个街道办事处析出2个,9个乡镇调整为10个,辖区面积扩大170.82平方公里,减少38106人;位于资阳区南岸的原市属28家预算内工业企业及相关职能部门上收市人民政府。 &&& 年,国民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财政总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75%、9.21%、7.75%、15.44%、17.12%,提前一年实现“七五”计划目标。其中1990年财政总收入达1.01亿元,第一次跨进省内财政收入过亿元县(市)行列。 &&&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分别年均增长9.8%、22%、6%、3%,平稳实现撤市设区的过渡,政治稳定,经济稳步增长。 &&& 年,资阳区全面按新区划、新体制运作。中共资阳区委、区人民政府实施机构改革,突出财源建设“一个中心”,做好改革和招商引资“两篇文章”,大力实施“三环发展战略”,推进“第二次创业”。2000年与1995年比,国内生产总值由12.12亿元增加到17.79亿元,年均增长8.78%;工业总产值由19.93亿元增加到40.31亿元,年均增长20.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7.84亿元增加到11.82亿元,年均增长8.56%;地方财政收入由3156万元增加到5096万元,年均增长10.06%;职工人均工资由3182元增加到7017元,年均增长24.1%;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422元增加到2042元,年均增长8.72%。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7.98亿元。经济结构发生积极变化,第一、二、三产业构成比例由1995年的30:38:32调整到2000年的19:46:35。城区商贸城--近郊工业区--农村专业村的“三环”格局基本形成。 &&& 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98亿元,其中年完成11亿元。城区主要干道五一路、资江路、马良路、迎春路得到拓宽改造,文艺路、人民路、福兴路、三益街也配套加修;路旁植树绿化档次提高,下水道加大,排渍能力提升,困扰市民多年的低洼路段渍水彻底解决;新建的资江三桥已与城区主干道接通;供电线路更新扩容,居民用电负荷由10A增至20A;自来水水质达标,入户率100%,高峰期用水不断流;居民危房改造列入城市改造规划,累计拆危8.8万平方米,安置1545户;纳入国家安居工程的马良住宅小区,环境美观,经济实用,购房者踊跃。农村乡镇公路干线全部完工,其中沙头镇至茈湖口镇、刘家湖农场的公路已硬化;10个乡镇均实现村村通公路;连接长春垸和民主垸的甘溪港大桥日建成通车;沙头镇和茈湖口镇建成自来水厂,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既方便又卫生;农业用电有改善,投资0.5亿元的清水塘变电站和香铺仑变电站正在建设之中。 &&& 区内水陆交通方便。水运货物通过洞庭湖到达长江沿线各港口;火车客运、货运南北畅通;随着公共汽车增到20条线路和的士车投入营运,城乡交通流量增大,档次提高。邮政电讯事业长足发展,城区快件投递当天到户,固定电话入户率91.5%。据抽样调查,100户城区居民拥有手机47台、家庭电脑16台。农村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 &&& 原益阳市,经过40多年的努力,工业生产初具规模。撤市设区以后,为适应新情况,区委、区政府对经委工业、乡镇工业、街道工业和财办工业实施统一布局,综合发展;围绕扭亏增盈,组织工业企业深入开展“管理年”活动;增加技改投入,加大科技新产品开发,促进工业在调整中稳住阵脚;199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19亿元,比1994年增长19.92%。根据“九五”计划确立的工业发展目标,从1996年起,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工业企业的盈利大户实施“扶优扶强”。如益阳市蚊香厂,通过财政贴息增贷,扩大生产规模,1996年完成产值2136万元,实现利润140万元;1999年6月,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取得自营出口权,白鹤牌蚊香销往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同时推进工业企业改革,至2000年,全区116家企业改制搞活,60家乡镇企业改制后消化历史债务1800万元,吸纳民间投资1200万元,实现整体扭亏为盈。改制后的经委企业产权多元化,累计盘活呆滞国有资产4327万元。为形成大工业发展格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经省人民政府批准,1997年在城郊长春镇建立长春工业小区,以优惠条件对外招商引资,当年落户4个高新技术合作开发项目,完成投资3360万元。2000年末,全区累计利用外资1456.6万美元,新增外资企业12家,取得自营出口权的企业新增15家。 &&& 农业是全区的传统主导产业。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全区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促进农业深度开发,形成产业优势。从1995年起,运用国家投入的920万元资金,实施“洞庭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至2000年,农村非农行业总产值44.99亿元,分别比1995年增长205%。年,区境水患加剧,6年4灾,一次比一次重,损失之大史无前例。其中1995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9.8亿元,农作物成灾面积27万亩。1996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38.3亿元,重灾人口11.5万人。1998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11.66亿元,11.5万亩早稻和晚稻绝收。日,民主垸溃决,103平方公里土地一片汪洋,倒塌房屋2.25万间,损坏房屋5.1万间,7.7万灾民无家可归,11.5万亩农作物两季绝收,2万亩耕地被毁,4万亩水面和鱼池的鲜鱼流失,直接经济损失21亿元。7月24日上午9时许,朱F基总理亲自到民主垸视察灾情,慰问灾民,指导救灾。1995年、1996年、1998年、1999年4次特大洪灾发生后,全区共发放救灾款2687.71万元,救灾粮3142吨;派出医疗和防疫工作队167支,投放各类药剂价值397.6万元。此外,先后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96亿元,及时修复水毁水损堤防设施,恢复耕地,实施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工程。到2000年末,全区136公里一线防洪大堤抗御高洪水位能力得到加强,初步建成6个移民村,安置移民4800户、16000多人;完成沙头海南塘和茈湖口均安30万平方米的吹填任务,在民主垸一线大堤内侧和乌龙、马王间堤两侧筑台19个。民主垸大力发展避灾农业,长春垸着重发展城市农业,共建10大农产品基地,初步形成以湘莲、马铃薯、蔬菜、花卉、水果、茶叶、竹制工艺品生产和小水产养殖为主体的20个专业村。 &&& 为促进民营商贸经济发展,全区实施“城区商贸城”战略。至2000年,以爱丽丝量贩广场、金都百货超市等6厦6场为主体的城区商贸城初具规模,成为全市商贸中心,年贸易成交额7.97亿元。在商贸城各经营网点的私营业主和个体商户1700余人。桥北商业步行街建成投入营运,成为商贸城又一标志性建设项目。 &&& 工农商各业的发展得益于环境保护事业的改善和加强。至2000年,工业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烟尘和噪声控制区覆盖率亦达100%。 &&& 2000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学校197所,教师3997人,在校学生65095人。“两基”工作在全市率先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素质教育稳步推进,社会力量办学规模扩大,教育结构调整和教育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各类各级幼儿园在园幼儿3405人,获得“全国儿童工作先进区”称号。有农村科技服务组织60个、205人,由科技副乡镇长实施指导。有文化事业机构21个,从业人员242人,馆藏图书12.36万册。有卫生机构22个、医院病床925张、从业人员1761人,防疫保健、诊断治疗、卫生监督进一步加强。有敬老院13所、社会福利院15所,收养680人;社区服务设施265个,便民服务网点850个。全区有22987人年内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计划生育工作连续10年在全省保持一类,连续5年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在6‰以内。 &&& 资阳区依山伴水,人杰地灵。近年考古发掘一批春秋战国时期的珍贵文物,明清建筑三台塔得到修膳和保护,永清街的麻石巷和资江东路的古城遗址正成为旅游观光的新去处,城郊的“农家乐”在双休日吸引不少城里人。 &&& 二、桃江县 &&& 桃江县地处湘中偏北,资水中下游,东临赫山,南靠宁乡,西与安化接壤,北毗汉寿、常德,处于雪峰山余脉向洞庭湖过渡地带。四周山丘环绕,境内溪槽河谷相间,属一个基本闭合的山间丘陵盆地。全县面积2063平方公里,耕地4.05万公顷,人口81.68万人。辖12镇12个乡、773个行政村,其中少数民族乡1个。县境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水热同季,暖湿多雨,热量充足,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县境资源丰富,全县水资源总量22.78亿立方米,可供开发的水能总量为14.4万千瓦。 桃江山水如画,风光秀丽,地灵人杰。明洪武开科取士,杨龙仕为该县第一名进士。以后人才辈出,贺逢舜、郭都贤、刘集勋、萧大猷是其中佼佼者。到了近代和现代,县境更是人才迭出,曾运乾的音韵学研究,超过前人;高希舜的国画,享誉中外;革命先驱夏曦、红军一代将才张子清从这里走出;因《将军吟》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家莫应丰蜚声文坛;生于斯,长于斯的有3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家辉、丁夏畦、文伏波。 &&& 桃江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通讯设施完备,电力充沛。自古依仗资水之便发展水上运输,现有石长铁路、洛湛铁路、桃怀公路、桃益一级公路汇接于此,形成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从桃益一级公路经长益高速公路到省会长沙仅1小时车程,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 桃江是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自然资源丰富,被称为“中国竹子之乡”、“茶叶之乡”,“有色金属之乡”、“建材之乡”。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19.45亿元,比1985年增长223.36%,其中第一产业较1985年增加值5.5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3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26亿元。财政收入1.09亿元,连续5年超过亿元。农民纯收入2128元,比1985年增长394.88%。 &&& 发展地域优势,农林两业特别突出。1985年开始,农业发展思路拓宽,稻田以生产稻谷为主,山土以红薯、玉米、大豆为主,兼以经济作物。同时实施生态农业,山土逐渐退耕还林,以恢复昔日之秀美风光。20世纪90年代末,县委、县政府实施“富民强县”战略,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出“1+5”工程,即加快优质稻、竹产业、薯产业、葛产业、猪产业和土鸡产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初见成效。县内种茶历史悠久,素称“茶叶之乡”。至2000年种植面积达10万公顷,年产量10万担,为全国8个重点产茶县之一,居全国第三,湖南第二。产品有“雪峰山”毛尖、“桃花江龙井”、“桃江竹叶茶”、“桃江茉莉花”、“桃江春毫”等省优品种,“近仑铁观音功夫茶”远销台、港、澳及东南亚各国。1996年起发展庄园农业,至2000年,全县有水果庄园37个,种养生态农业园198个,种养面积达100万亩以上,有养殖牲畜500头以上的专业户85户。生态农业以“公司加农户”形式发展,此类科技户现已星罗棋布。至200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27002万元,其中农业商品产值81767万元,粮食作物总产336780吨,油料作物总产3631吨,水果总产5050吨,生猪出栏80.3万头,家禽饲养量501.5万羽。 &&& 县境林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37%,活立木积蓄量62.36万立方米。山林木本植物86科、447种。楠竹资源享誉全国,有“楠竹之乡”的美称。1986年有楠竹面积30万亩。至2000年,全县竹林面积70万亩,占全县林业面积的38%,立竹蓄积1.03亿株,年产楠竹323.44万根。1996年,该县已被国家林业部定为十大“中国竹子之乡”之一。县内竹林品种繁多,有凤尾竹、佛肚竹、观音竹、方竹、孝顺竹、楠竹、麻竹、水竹等90多个品种,其中楠竹占竹林总面积的99.8%。 &&& 实施体制改革,工业稳步发展。1985年以来,该县不断深化工业体制改革,积极实施因企施策,放开搞活和扶优扶强战略。至2000年,33家国有工业企业中,有15家改制为民营企业,3家解除职工劳动关系,给予经济补偿。13家集体企业中,9家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防止了资产流失,搞活了企业。乡镇办集体企业改制面达100%,其中44%的企业完成产权改革。竹加工业为县内传统工业,全县拥有竹制品规模企业100余家,其中竹胶板企业40家,有竹制品加工点8900多个;竹产品项目8000余个,其中竹凉席、竹地板、竹米竹酒、竹口服液等产品获国家专利,产品畅销国内外,年产值9亿余元。 &&& 桃江县建材资源丰富,品种多,质量好,被誉为“建材之乡”。主要产品有水泥、砖瓦、水泥构件、石灰、石料、花岗石板材、玻璃及轻质建筑涂料等。全县建材企业2800个,年建材产值13亿。其中水泥为建材工业主头产品,全县水泥厂25家,从业人员7000人,年产水泥200万吨。湖南洞庭水泥厂拥有三条8.8万吨机械化立窑水泥生产线,总设计能力为年产水泥26.4万吨。生产的桃花江牌水泥、425标号普通硅酸盐水泥,获省优免检产品。万鑫水泥有限公司乃该县最大民营企业,续建的30万吨立窑水泥生产线已竣工投产。 &&& 县境有煤、锑、金、钨、锌、铁、铀、花岗石等28种矿产资源,其中花岗石储量400亿立方米,煤储量400万吨,铁金属储量611万吨,锰矿储量770万吨。县内冶金工业,以传统的矿石冶炼法为主。新中国建立后,调整冶金工业布局,工业生产规模扩大,矿冶、机械、建材、食品和轻化工业发展较快。其中板溪锑矿为该县百年老矿,1985年起,已逐渐形成年产精锑1500吨的采、选、冶综合生产能力,锑品畅销欧、亚、美40多个国家和地区。“久通牌”二号精锑,享誉国内外,为省优、部优产品,免检出口。桃江锰矿是全国10大锰矿基地之一,为湖南第二大锰矿,年采矿石12.5万吨,年冶炼锰矿0.6万吨。桃江粉末冶金黄铜产品,已填补国内空白。此外,由新兴管件公司投资3500万元建立的万吨管件生产线,已经扩建完成。力威制药厂已被香港信城集团整体收购。非公有制特别是个体民营企业的发展,出现新一轮创业高潮。仅2000年全县新增投入即达1.5亿元,其中投入20万元以上的项目110多个,100万元以上的项目32个。到200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6.87亿元。 &&& 旅游资源逐步开发。县境美丽的桃花江,两岸群山迭翠,江中碧水流长,人面桃花相映,充满诗情画意。桃花江自清代就列有10景。清代一位诗人把10景联成一首诗,曰:“水面桃花含笑游,东林古寺万代留,牛皇天后宫万寿,水晶灯火映戏楼,金盆古刹对浮邱,弄溪桥畔多风流,步云横临犀牛背,屈子问天凤凰秋,天赐钓台为镇锁,跃龙宝塔守江头。”新中国建立后,桃花江被列为湖南省10大旅游区之一。1986年国务院批准公布桃江为对外开放县。20世纪90年代,桃江县人民政府对旅游景点重新开发整理,形成百鸟云集的凤凰山、山水壮观的桃花湖、峰峦独秀的修女峰、夜景迷人的马迹塘水电站、幽静钟灵的浮邱山、翠浪翻腾的洪山竹海、白练飞舞的罗溪瀑布、古朴玲珑的跃龙古塔等。 &&& 基础设施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年,全县突出水利、交通、通信、电力、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78亿元。至2000年,县内建成水库250座、山塘13337口、河坝6848座;公路59条,共长588公里;有洛湛、长石两条铁路穿越县境。小城镇建设按照以县城为中心,以灰山港和马迹塘、武潭为两翼。县城“西改东建”规划稳步实施,桃花江广场、县体育馆等重点工程已竣工使用,金盆北路、太平路硬化和城区亮化、绿化、美化工程逐步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完成投资4500万元,第一期工程已完成280个村的电网改造,占总投资计划的78.2%。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加快,新建乡镇移动通信基站17个,交换机扩容1万线,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程控电话入户率为36.4%。万人拥有固定电话机888部。邮电业务总量5358万元。广播电视发展顺利,城乡电视联网播映。 &&&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县内科技建设有市级项目2个,省级项目8个,国家级项目2个。新兴管件公司的球墨铸铁异常管件生产,已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桃江竹业城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教育事业持续发展。2000年全县拥有大专学校1所、职业中学2所,在校学生1760人;普通中学57所,在校学生54011人;普通小学501所,在校学生80003人。有群众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9.8万册,档案馆2个、馆藏档案4.1万卷。有广播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各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4%,有线电视入户2.75万户。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同时,还经常组织参加体育比赛,累计获国家级金牌4枚,省级金牌12枚,市级金牌40枚;国家级银牌2枚,省级银牌7枚;国家级铜牌3枚,省级铜牌7枚。 &&& 计划生育工作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全县计划生育率为98.1%,多孩控制率为0.35%,人口出生率10.2‰,自然增长率为4.85‰。年末全县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在岗职工29924人,年平均工资7158元。 &&& 三、安化县 &&& 安化县位于湘中偏北,雪峰山脉北段,资水中游。地处东经110&43′07″~110&58′51″、北纬27&58′54″~28&38′37″之间。东接桃江、宁乡,西靠溆浦、沅陵,南临涟源、新化,北毗桃源、鼎城。东西长123.76公里,南北宽73.46公里,总面积4950.25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3%,为省内第三大县。其中,山地占82%,丘陵占11%,岗地占2.5%,平谷地占2.8%,水域占1.7%。地势从西向东倾斜,西部高峰九龙池,海拨1622米;东部善溪口,海拨57米,相对高差1565米。境内高山叠嶂,峰峦挺拨,海拨千米以上的高峰63座。资水横贯县境中部,境内干流长度大于5公里的溪河170条。1961年柘溪电站关闸蓄水,水库县境面积85平方公里。 &&& 2000年,全县辖16镇、13乡、1个建镇试验区,村(居)民委员会1180个,总人口95.1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2.8万。居民主要为汉族,少数民族有25个、864人,大都为零杂散居。 &&& 安化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土地比较肥沃,适宜各种作物生长。历年(年)年平均气温16.2℃,1月最冷,极端最低气温-11.3℃;7月最热,极端最高气温41.8℃。年平均无霜期275天,日照1335.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706.1毫米,雨水60%集中在4~7月,是湖南省暴雨中心地带,常成洪灾。年,共遭受重大自然灾害25次,其中暴雨洪灾13次。因灾死亡110人,经济损失巨大。日,安化县奎溪镇遭受特大暴雨袭击,8小时降雨量300多毫米,因灾死亡21人。 &&& 县内盛产松、杉、竹、水果、茶叶、油茶、油桐、棕片、药材等,有木本植物103科、1022种。矿产资源钨、金、锑、钒等丰富,已探明矿藏有39种。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蓄积量150万千瓦,除已建成的湘中明珠--柘溪水电站外,还建小水电站142处,总装机容量2万多千瓦。 &&& 年,为安化历史上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1986年后,尽管遇到连年严重自然灾害,但安化人民在付出沉重代价的同时,亦获得发展的机遇。其中,国家对柘溪库区建设的重视与投入,安化被明确为全省重点林区县,以及1994年国务院确定安化为国家重点扶贫县等,全部有力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经济状况。2000年与1987年比较,国内生产总值(1986年及以前无此项统计)由55841万元增加到20205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645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527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8840万元。2000年与1985年比较,农业总产值由28426万元增加到130103万元,年均增长10.67%。主要农产品粮食的产量由263775吨增加到296084吨,油料由8350吨增加到23417吨。向国内外打出了“安化松针”、“安化银毫”、“求喜银币茶”等名牌产品。水果由2985吨增加到9300吨,其中柑桔由1675吨增加到7150吨,“宫川蜜桔”曾被列为第十一届“亚运会”指定供应品。出栏猪由27.6万头增加到48.7万头,出栏牛由0.15万头增加到8.84万头,出栏羊由0.74万只增加到17.76万只。水产品由1690吨增加到9715吨。全县累计人工造林154.69万亩,封山育林245万亩,1992年即消灭宜林荒山和绿化达标,获省政府授予“全省绿化先进集体”的称号。林业结构调整渐趋合理,新植以板栗、杜仲、厚朴等为主的经济林46.28万亩,全县经济林总面积118.54万亩,占有林地面积27.8%,国家林业局曾授予“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和“中国厚朴之乡”称号。在此同时,全县工业总产值由27596万元增加到91500万元,年均增长8.3%。主要产品产量中,发电量由17.33亿千瓦时增加到24.79亿千瓦时,精锑由1260吨增加到2939吨,水泥由7.39万吨增加到16.69万吨,黄金由15千克增加到75千克。渣滓溪锑品厂生产的精锑及三氧化二锑被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确认为“中国公认名牌产品”。乡镇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建玲竹业有限公司,90年代还是个小型竹木制品厂,通过几年发展,现已建成年产高档无尘竹地板100万平方米、年产值1.3亿元、年创税1200万元的省内最大楠竹加工企业。其生产的“建玲牌”竹地板获湖南省名优特新农副产品博览会金奖。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县总收入由2947万元增加到9793万元。金融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各项存款余额由10170万元增加到195652万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由10431万元增加到100466万元。保险业务总收入由189万元增加到14741万元,支付赔款由105万元增加到5193万元。 &&& 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年,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其中,国家计划内投资建设项目1280个,实际完成投资11.23亿元,投资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及农业基地和支柱产业。以工代赈资金项目2704个,实际完成投资2.46亿元,主要实施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农电、农村通信等项目工程。争取国家扶贫贷款1.3亿元,财政扶贫资金1542万元,扶持项目987个(绝大部分属固定资产投资)。国家水利部和省财政投入的建设基金及地方后期扶持移民库建资金共1.63亿元,主要用于库区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开发及移民安置等。其间,新建、扩建和改造的重点工业企业有湘云制药厂、湘中竹木总厂、渣滓溪锑矿、太平金矿、平口水泥厂、仙峰水泥厂和建玲竹业有限公司等。城镇建设上,全县建制镇由11个增至16个。小城镇的各项配套建设相应加快,已建成梅城、平口和东坪湘资3处规模较大的农贸市场。县城东坪镇建设日新月异,广播电视、电信、电力、外贸大厦拨地而起,新建沿江大道被喻为“安化的上海外滩”。政府大院整体搬迁。十八拐、月形山公园秀丽多姿。桔园新村、梅园小区建设初具规模。能源建设上,续修扩建廖家坪、红岩水库和将军电站,相继改造扩建清塘等8个变电站,新建配套小水电135处、装机2250千瓦,农村电网进一步得到改造,全县通电村达1137个,占96.36%。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建大桥~通溪、东坪~小淹、柘溪~马路、洞市~新化海龙等多处公路,境内公路里程达1521公里,全县通公路的村达930个。已完成东坪~柘溪、梅城~新化、长塘~大福等公路砂改油工程,搬迁和改建了湘运安化、梅城两座县级车站。新建对口溪船运码头。东坪资江大桥和怀桃公路小淹~夫溪段修建等重点项目正在建设中。交通运输工具中,民用汽车由27辆增加到2123辆,民用机动船由168艘增加到251艘。客运量由92.05万人增加到465.8万人,货运量由13.4万吨增加到26.5万吨。邮电通信事业飞速发展,邮电业务总量由104万元增加到4911万元,交换总机容量2.17万门。全县通电话村933个,固定电话用户59376户,移动电话用户10846户,新蓉园寻呼机用户13932户。 &&& 社会事业方面。科技兴县成绩显著。科普、专利工作多次获省、市先进,眼下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专利工作试点县和“首批科普示范县”。年,全县授权专利241件,开发实施专利166件,取得科技成果211项,获各级科学技术进步奖284项。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教育部门办中小学校954所,部门与社会办学39所。2000年与1985年比较,校园面积由3916亩增加到4295亩,校舍面积由51.28万平方米增加到114.74万平方米,在校学生由102855人增加到155928人。15年间共为国家输送大专院校学生5585人,为建国后36年高考录取总数2387人的2.34倍。职业中专为县内外输送中等职业技术人才8444人。成人教育、幼儿教育、技术培训广泛开展,县一职高已跻身国家重点中专职业学校。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全县已实现“九五”期间计划生育奋斗目标。年,连续6年被评为省、市先进集体。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9个,社会医疗机构44个,村卫生室851个,个体诊所155家;医院建设、医疗技术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全县共有26家医院上等达标。其中,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达到二级乙等医院标准。中医药工作达到全省先进县标准。文化工作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在繁荣文艺创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和管理文化市场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平口文化馆被列为全省10个文化示范站之一。广播电视发展迅速,先后建起县城和梅城两座广播电视大楼,建成辰山微波电视铁塔、张家山微波转播站;启动全国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县共建电视卫星地面站400个,消灭了电视盲村。有线电视在全省率先实现统建统管,所有乡镇实现微波联网,县城网络实现传输光缆化,有线电视用户增至68000户。全民健身活动普遍开展,已被誉为羽毛球运动之乡。旅游事业受到重视,先后开发的有红岩省级自然保护区、柘溪省级森林公园、六步溪省级自然保护区、马路龙泉洞和青龙洞等溶洞群。东坪、马路、柘溪、思游风景区已列为市级旅游风景点。 &&& 城乡人民生活。与1985年比较,职工人均工资由998元增加到67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49元增加到1236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由4569万元增加到15625万元,人均储蓄由54.47元增加到1650.28元。城镇居民住房总面积由108.69万平方米增加到312.03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由7.56平方米增加到12.1平方米;农村住房新建改建速度加快。城乡市场繁荣,物价稳定。年,全县共投资6018万元建成农贸市场23个,乡、镇、村墟场82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6666万元增加到106353万元。环保、生态建设有所加强。全县已投入治理污染资金4169万元,主要对东坪钒冶炼厂进行整体搬迁,对廖家坪矿业污染和国营715矿的退役环境进行治理。争取国家第一批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项目,对滔溪、氵伊 溪、沂溪及柳溪、河曲溪流域实施有效治理。一向困扰安化人民的缺粮问题,在此期间得到解决。 &&& 精神文明建设。1987年,县委印发《关于“七五”期间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十条措施》,重点以移风易俗为突破口,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1990年初,县委发出《关于在全县广泛开展学雷锋、讲贡献、尽义务、树新风活动的通知》,学习活动有声有色,涌现一批学雷锋的先进单位和个人。1991年,县委成立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全县精神和物质文明(以下简称双文明)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年,先后在全县广泛开展“做文明公民,建文明单位,创文明建设先进县”、“改进作风年”、“三德教育年”、“创文明户、文明集镇、文明单位”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还不断开展普法教育,使全县人民的思想、道德、法制观念,不断更新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至2000年,全县建成县直文明单位22个、文明乡镇8个,评定不同等级的“星级户”27000多户。 &&& 勤劳朴实的安化人民,以坚实的步伐,走过20世纪最后15个春秋,昂首阔步跨入到新的世纪。可以预期,安化人民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必将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扬长避短,再创辉煌,迎来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 四、大通湖区 &&& 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国有大中型农场体制改革的意见》(湘发〔2000〕4号)决定:2000年9月,设立益阳市大通湖区管理委员会(正县级),比照县级政府赋予职能职权,全面负责管理区的经济、社会事务;辖4个镇、2个办事处,原4个国有大中型农场改建为镇:河坝镇即原大通湖农场,北洲子镇即原北洲子农场,金盆镇即原金盆农场,千山红镇即原千山红农场。沙堡洲办事处管辖国营大通湖渔场所辖地域,南湾湖办事处管辖南湾湖军垦农场管辖地域。4个镇下辖76个村、10个居民委员会。区管委会驻河坝镇。 &&& 大通湖区地处洞庭湖北隅,位于东经112&22′00″~112&43′45″、北纬29&4′52″~29&13′12″。此地清朝中叶乃泽国汪洋,与洞庭湖水面连为一片。清光绪年间,藕池河东支倾入东洞庭湖之冲积扇与赤磊洪道冲积扇合围,使大通湖从东洞庭湖分离出来。年环湖沿岸先后围筑108个中小堤垸,形成拥有467平方公里土地的堤垸群体。1950年在东南角筑起一道16.8公里防洪堤,形成统一的大通湖大垸。1951年成立国营大通湖农场。1958年大通湖农场围挽北洲子。是年冬省公安厅从大通湖地区的增福垸(金盆)、种福垸(千山红)等堤垸撤走劳改农场,大通湖农场接收增福垸等堤垸。沅江县接收种福垸等堤垸,成立地方国营千山红农场。1962年11月,大通湖农场划分为大通湖、北洲子、金盆3个国营农场,均属省管。是年,地方国营千山红农场亦改属省管。1970年,以上4个农场改隶益阳地区。1994年,益阳撤区建市,农场隶属市管,至2000年未变。 &&& 全区土地总面积381.17平方公里,耕地18763公顷,水面9924公顷,林地2490公顷。土壤成土母质系河湖沉积物,地势低洼平坦,地面海拨高程24~32米之间。区境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5℃,无霜期264天;年均降水1240.8毫米;年均日照1643.3小时,年均太阳总辐射量105.1卡/平方厘米。2000年,全区有常住人口94910人,源自全国23个省(市)、108个县(市),分11个不同民族,264个姓氏。 &&& 农业经营体制改革。80年代初,全面推行农业承包经营的大包干到户责任制,广大农牧工人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为就地消化农产品,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1986年各农场出现兴办工业热潮。4场共兴办各种类型的加工企业76家,其中农场直属工业企业33家。1990年,4场工业产值12026万元(不变价、下同),比万元增长22.5%。在工业增长的同时,农业和第三产业相应发展。1990年,4场共计国民生产总值15234万元(按当年现行价核算、下同),比万元增长76%;万元,比万元增长80%。 &&& 人民生活。1985年以前,绝大多数居民都住茅草屋,饮用地表水。1986年后,4场建轮窑7座、140门,每年供应建房用砖7000余万块。2000年4场人均有砖瓦结构住房面积30~38平方米。各场都重视水改工程建设,90年代已全面普及卫生饮用水。1992年粮食价格放开,结束了实行40年的粮食统销定量供应制度。80年代已普及自行车、彩电。90年代年轻人几乎每人一辆摩托车。2000年末,居民在区内个人存款余额31711万元。 &&& 基础设施建设。与东洞庭湖交界的防洪大堤,属区管的防线10350米,堤面海拨高程37.5米,面宽8~11米,经受1996年和1998年特大洪水检验,有惊无险。湖子口隔堤区境长12150米,堤面高程36.5米,面宽5~8米,1998年加高子堤1米。区境内渍堤总长218公里,堤面高程海拔30.3~31米。全区有电排机埠91处,装机16985千瓦。投资9818万元正在兴建的大东口电排站,装机4&2500千瓦,将为消除大通湖区各堤垸的渍灾提供保障。 &&& 全区通车公路318公里(不含机耕道),其中路面硬化56.2公里。各镇境内干线公路基本硬化。大通湖大桥正在修建。境内公路与国道、省道连接的陆路交通,将结束轮渡的历史。 &&& 城(集)镇建设。1986年以来,各场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进行城(集)镇基础设施建设。2000年4个镇的城镇面积13平方公里,房屋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街道15条,总长14200米。常住人口33700人,日流动人口1.5万人。商业门店1038家,摊位3170个。水、电、路、环卫等配套设施较为齐全。90年代中期,安装程控电话3800多部,全面取代原农场自办的磁石电话机。2000年4月,中国移动南县营业部在各场(镇)建成GSM移动基站。是年10月,中国联通益阳分公司设立大通湖营业处。 &&& 科技、教育、卫生等事业。年,该区获省、地(市)科技成果奖励的项目有:甘蔗新品种“湘蔗二号”的选育和推广;还有“甘蔗喷施稀土”、“飞机水稻喷锌和甘蔗喷稀土”、“蔗田化学除草”、“纤维板设障埋缸灭鼠法”、“水稻金香Ⅰ号选育”、“砖坯掺煤渣焙烧技术”、“水稻化学除草”、“金盆牌中国香稻酒”、“蟠桃宴中国红葡萄酒”等。全区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154人,其中高级51人,中级743人,初级2360人。有中小学校26所,其中中学5所。2000年在校学生14421人。年先后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双基”达标。年,先后共有3869人参加成人教育考试;15年累计为大中院校输送学生1888人。 &&& 2000年,全区有4座医院、18个卫生所(室)、病床520张、医护人员230人。当年门诊6.75万人次,出院4755人次。80年代中期,通过计划免疫考核,四苗(卡价苗、白百破三联疫苗、麻诊疫苗、小儿麻痹糖丸疫苗)覆盖率95%以上。对疟疾、流脑、痢疾、肝炎、钩体、结核病的防疫也有成效。防治血吸虫病,除东大堤外滩500多公顷面积尚有残存钉螺外,境内其它区域已消灭钉螺。 &&& 区内共有馆藏图书6万余册。有线电视网已延伸到各居民点,覆盖率95%以上。千山红花鼓戏剧团新创《水乡锣鼓》剧目,1991年在全省第二届“映山红”民间艺术节汇演中获一等奖,嗣后在京演出获文化部艺术局嘉奖。各农场每年国庆节举办职工篮球赛,重阳节老人棋、牌赛。各镇中小学校每年举办数次体育运动会。 &&& 1990年,在原大通湖农场二分场三队王家坝,发现距今6000年的大溪文化遗址,占地5600平方米,出土大量石器、陶器等文物。 &&& 4镇(场)的经济工作,从1989年开始出现经济运转困难的趋势。1995年后经济效益直线下滑。年,4镇连年经营亏损,6年共亏损25348万元,其中河坝6580万元,北洲子4638万元,金盆7301万元,千山红6839万元。其原因,一是农场管理体制上的弊端,农场既要照章纳税,又要负担境内社会政策性经费开支,还要承受上级各业务主管部门名目繁多的收费和摊派。二是农场内部经济管理运行机制滞后,虽自80年代后期对工商企业采取承包经营管理方式,但承包期满,亏损额挂在总场帐上,再转入新一轮承包,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企业吃农场“大锅饭”的传统习惯。三是1986年后各场大办工业和商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所需资金几乎全是借贷,高负债经营,加上经济效益下滑,经济包袱越背越重。四是1996年后,农业连续几年遭受洪涝、棉花虫害、5月低温等自然灾害。特别是1996年和1998年抗洪抢险耗资巨大。以北洲子为例,两年抗洪抢险仅消耗物资一项即折款507万元。 &&& 1997年后,4镇多数工商企业相继破产。资产重组后实行租赁经营,或引资拍卖。2000年初,大多数工商企业恢复正常运转,有些工厂的租赁者自筹资金,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全区工商企业重现生机。 &&& 五、南 县 &&& 南县,始称“南洲”,系洞庭湖新淤之地。自1895年清政府设立“南洲厅”,1913年改称南县,至今不过100余年历史。然而,从县境北河口南湖大溪文化遗址和浪拔湖、大通湖等地一批古文化遗址的发掘来看,南县的文化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百余年来,湖南长沙、湘潭、益阳、宁乡、湘乡、常德、汉寿、华容、湘阴和湖北石首、公安、天门等地移民纷至垦种,在开发“南洲”的同时,也将各地的文化习俗带到南县,逐步形成南县特有的地方习俗和人文环境。淳朴、大方、好客、热情、助人是南县人的传统,吃苦、耐劳、创业、上进是南县人的精神。他们在这块年轻而又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丰厚的物质文明和丰富的精神文明。 &&& 南县地处湘鄂边境,位于洞庭湖平原西北部,北邻荆沙,南接益阳,东连云梦,西界武陵,是连接湘鄂两省,沟通湖北荆沙、湖南常德、岳阳、益阳4个地区9县市的枢纽。全县南北长 52.73公里,东西跨62.78公里,面积1075平方公里。耕地4.7万公顷,人口66.44万人,辖8个镇、12个乡、392个行政村。县内公路四通八达。藕池河系、淞澧洪道等5条自然河流和南茅人工运河流贯县境,汇入洞庭,通江达海。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雨水丰沛,四季分明;盛产稻谷、棉花、麻类、油料、猪、鱼、禽、蛋及特种水产,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美誉。 &&& 南县地灵人杰。每一历史时期都有一批叱咤风云、报效祖国的仁人志士、贤达英才,流芳于世,功垂千秋。南宋时期,农民起义军领袖杨么在九都山一带率众抗击官兵。1915年,县城爱国师生掀起反对袁世凯卖国求荣的浪潮,谱写出南县人民爱国主义篇章。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毛泽东、彭德怀、贺龙、邓中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党的卓越领导人,都在南县从事过革命活动,创建南县苏维埃政权。中国工农红军早期杰出将领,被誉为常胜将军的段德昌亦诞生在这片热土上,并在此从事革命活动多年。1988年,南县被定为革命老区县。荣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黄伯云和俄罗斯国际科学院院士的刘伯操,是当代南县人的卓越代表。 &&& 南县人民历来富有开拓创新精神。新中国建立后,南县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从80年代起,改革开放的大潮汹涌澎湃,南县借潮起帆,出现超常规、大跨度、全方位发展的良好势头。成为国家重要的粮、棉、猪、鱼、油、禽、特种水产生产基地和综合商品基地县。粮、棉、麻、油料和水产品居全省10强之列,商品率达95%以上。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21.63亿元,比1985年增长3.8 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9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76亿元。 &&& 南县是个农业大县。1985年后打破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改革耕作模式,推行半田半土,提高复种指数,推广良种,种、养、加工一齐上,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县委、县政府实施“富民强县”战略,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首要任务,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抓农作物基地化、品种优质化、产供销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种植业突出优质稻、优质棉、优质麻、双低油和花卉苗木等基地建设。发展经济林、生态林和观赏林。养殖业突出发展牛、羊、猪、禽、甲鱼、乌龟和河蟹。扶植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实施科技兴农,以科技成果嫁接改造农业,造农产品品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2000年农业总产值15.23亿元, 比1985年增长3.81倍。其中农业商品产值10.6亿元,粮食总产313736吨,棉花总产16579吨,油菜籽总产31500吨,苎麻总产11366吨。生猪发展69.3万头,其中出栏44.33万头。家禽养殖量496万羽。水产品总量35300吨。藕池中支黑山羊养殖带、百里万亩特种水产养殖带和沱江两岸综合养殖带已具规模,养殖业产值达到农业总产值的41.5%以上。实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 以农田防护林、护堤防浪林、庭院经济林为主体的网、带、片、点相结合的平原湖区林业体系,成为县域经济一大产业。至2000年,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2.1万公顷,有林地面积1.26万公顷,活立林蓄积量60.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2.6%。南县先后荣获“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林业百佳县”、“全省渔业生产先进县”和“全省棉花高产竞赛先进县”称号,被省确定为优质稻基地县和优质棉基地县。 &&& 工业是该县国民经济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 1985年以后,南县着力推行工业改革、改组、改造,实施“因企施策、放开搞活、调整结构、扶优扶强”战略。至2000年,全县有8家集体企业通过依法破产,摆脱债务,全部或部分解决社保。乡镇企业改制面为100%,其中13%的企业完成产权改革。全县工商企业的机制得以转换,产权主体和投资主体趋多元化。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用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和壮大纺织、食品、橡胶、造纸、建材、化工等支柱产业,扶持培育出南洲大曲酒厂、湖南橡塑密封件厂、德永昌公司、八百弓造纸厂、建南纺织厂、县造纸厂、克明面业、洞庭防水材料公司等一批骨干支柱企业。打造棉麻丝纺织品、橡胶制品、建材、食品、机械和高档纸等国优、部优,省优产品近百个。工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整体素质和效益逐步提高。200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9.3亿元,比1985年增长8.3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5.2亿元。工业产品产销率98%。湖南橡塑密封件厂获取ISO9000国际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成为南县首家拿到产品质量国际“通行证”的企业。夏桂秋面条获“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陈克明面条评为“湖南省名牌产品”,三元丁防水材料评为“湖南省乡镇企业行业名牌产品”。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个体民营经济的发展,出现新一轮创业高潮,全年完成销售37亿元。& &&& 南县历来为洞庭湖区物资集散地,居民祖祖辈辈商品意识强烈,善事商务。1985年以后,随着南茅、南注、南安、南武等公路及湘北干线的贯连通达,南茅运河拓宽延伸,茅草街500吨级港口码头的建设,南县物流已由水运转向水陆并举以陆为主。加之以南洲集贸市场、湘鄂边大市场、西河街批发市场、茅草街大市场为龙头,连接全县城乡,辐射周边县市的市场网络建立完善,全县商贸流通日趋活跃。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供、粮、物资流通企业深化体制改革,推行专业化、系列化、规模化经营,流通网点遍布全国20余个省市。主要农副产品每年由商、供、粮、物资流通企业运销出县的约6亿余元,通过市场辐射出县的约3亿余元,民间流通组织贩运出县的约1亿余元。全县高规模、多功能集贸市场18万平方米,集贸成交额达2.8亿元。2000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销总额10亿元,比1985年增长5.2倍;农副产品收购总额6.8亿元;间接出口总额61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3万美元。全县社会商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分别为97.1%和101.7%。 &&&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全县财政收入1.02亿元,为1985年的4.9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953元,比1985年增长4.3倍,部分农民率先进入小康。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256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12.64亿元。居民住户条件不断改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当多的农户和居民盖起“小洋楼”,现代化设施进入寻常百姓家。2000年,全县各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7.9亿元,各商业银行加大了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支持力度。& &&& 南县的基础设施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年,全县突出水利、交通、电力、通信、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其中2000年,水利建设共投资2.2亿元,投工2.5亿个,完成土石方2.1亿立方米,培修加固大堤118公里,完成南茅运河疏浚护坡、沱江综合治理等大小水利工程1460多处;连续4年获全市“芙蓉杯”水利竞赛第一名,被省政府授予“水利十强县”称号。年,全县交通建设投资2.3亿元,建成公路17条,共长236.41公里;完成湘北干线南华大桥、南茅运河桥、哑巴渡大桥、南安桥“四桥一路”为主的水陆项目15个,建成北洋大桥和台胞投资1549万元的方谷大桥,茅草街特大桥奠基开工;茅草街千砘级码头获准国家立项。城乡电网改造完成投资2600万元。通信基础网络建设投资8600万元,建成长途数字传输网、市农控交换网、移动通信网、邮政通信网5大网络。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程控电话入户率为33%。全县城乡电视联网播映,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0%以上。城镇建设按大市场、大流通、大产业要求,坚持“二点四线”发展战略,重点抓住南洲镇、茅草街镇,沿南茅、南注、南安、南武“四线”公路发展集镇,推进农村城镇化。年,全县共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5亿元,修建城区道路81条;新建扩建自来水厂11座,城镇自来水供水率100%;集陵园、景园为一体,风景秀美的德昌公园等一批文化景观及供销大世界等一批代表城市功能水平的公共建筑设施建成或基本建成。县治地南洲镇城区面积,由1985年的4.7平方公里扩展到8.17平方公里,人口由1985年的5.3万人发展到8.2万人。整个城区道路宽敞,市容整洁,楼宇毗连,人来攘往,车水马龙,洋溢着现代化城市气息。该镇连续12次获“益阳市卫生县城”和连续3年获“湖南省卫生县城”称号。位于南县南部的茅草街镇,素有“洞庭明珠”美称。1990年定为全国村镇建设试点镇。该镇居沅水、澧水、资水、淞澧洪道、藕池中支、沱江和南茅运河7水汇合处,形如蛛网中心。随着茅草街大桥和茅草街500吨级港口码头的兴建,茅草街镇将融交通、港口、工业、商业于一体,成为湘北的交通枢纽和南县的重要工业园区。三仙湖、明山头、华阁、青树嘴、厂窖、武圣宫、麻河口等集镇建设日新月异。一个以县城为中心,以茅草街镇为前沿,以其它乡镇为后方,以现代化交通和通信网络为纽带结合起来的新型城镇建设格局已经形成。该县先后被国家建设部授予“城市实施先进单位”、“村镇建设先进县”。 &&& 南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工作10余年来投资上亿元,承担科技项目339项,评定科技进步奖128项,获国家专利193件,实施159件次。稻麦联合收割机和木质活性炭,定为国家的新产品。三元丁橡胶防水卷材和液态模锻,在1997年全国新技术新产品交易会上获金奖。电子计算机连续格式原纸项目,列入省星火计划。1985年以来,全县教育总投资1.52亿元,拥有中专学校2所、职业中学2所、普通中学47所、普通小学289所。小学“四率”达98%以上,初中毕业率为92%。先后评为全国,全省“幼儿教育先进县”、“高标准教育工作先进县”、“普及试验教学先进县”。县内有群众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5.5万册,被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有档案馆1个,馆藏档案近6万卷。有卫生机构620个、各类医院28个、病床774张、卫生工作人员1746人,是全省“计划免疫先进县”和“全国血防工作先进县”。体育局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同时,积极组织运动员参加各项体育比赛,先后获国家、省、市金牌318枚、银牌229枚、铜牌144枚,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计划生育处于先进水平,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4.21‰,计划生育率98.5%,是全省计生工作一类先进县。全民国防教育和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深入开展,是全国“爱心献功臣活动先进县”和全省“双拥模范县”。 &&& 六、沅 江 &&& 沅江市位于湖南省北部,洞庭湖西南,衔湘、资、沅、澧四水,东北与岳阳市相接,东南与湘阴、汩罗交界,南与赫山区和资阳区接壤,西与汉寿相邻,北与南县及大通湖区毗连。东西最大长度67.67公里,南北最大宽度53.45公里,总面积2177平方公里,占益阳市总面积17.92%。全市辖10个乡、11个镇(其中茶盘洲镇于2000年8月撤场建镇)、5个街道办事处、1个农场、4个芦苇场、425个村。2000年末总人口72.91万人,人口密度335人/平方公里。 &&& 沅江自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建县,初名药山。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名沅江,以“沅水所归宿之地”而得名。1989年改县为市。境内地势西南、东北低,呈“三分垸田三分洲,三分水面一分丘”的湖乡特征,海拔25.7米至115.7米。西部赤山为雪峰山余脉尾脊,岗岭浑圆,起伏平缓;东北部平坦开阔,一派湖乡景观,资水、沅水在境内汇入洞庭湖,较大湖泊有东南湖、万子湖、漉湖和目平湖,有水面近万亩。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湖区特点,年平均气温16.9℃,日照1453.7小时,降雨量2045.1毫米,无霜期276天。 &&& 沅江市物产丰富,是全国商品粮、商品鱼和苎麻生产基地县(市)。民国时期,市内农副产品一般年景自给有余。苎麻品质优良,享有“无沅麻不成庄”的盛誉,年产3600多吨;鲜鱼年产最高时达5000吨。 新中国成立后,全市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地方电力、农机事业,实行科学种田。累计修筑、加固防洪大堤314公里,开挖渠道2300多条,电力排灌装机总容量70567千瓦,100%的耕地实现旱涝保收。与新中国成立前相比,生产条件大为改观。200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5亿元,共生产粮食25.61万吨、麻类4.62万吨、棉花0.85万吨、芦苇16.8万吨、柑桔4.03万吨、油菜籽2.87万吨、水产品7.61万吨。2002年,全市明确芦苇、林业、苎麻、水果、水禽、水产6大农业产业化建设思路,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拥有益阳市级龙头企业6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 &&& 20年代开始,境内开始兴办现代工业,主要产品有酒精、棉纱、渔网、犁头等20余种。新中国成立后,该市立足本地资源,积极发展地方工业,其中食品加工、麻纺、造纸、机械工业发展较快。至80年代末,经济曾一跃为全省榜首。但至90年代中期,因受市场因素、体制不顺和1996年洪灾影响,全市国有、集体企业多半停产、半停产,工业经济陷入困境。为摆脱困境,自90年代末开始,全市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积极招商引资,全面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市内工业经济重焕生机,生产、销售均出现繁荣景象。2003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工业企业3000多家,其中民营企业2965家,外资企业8家。年产值4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57亿元,利润3009万元。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为:食品罐头9515吨、机制纸8万吨、大米33000吨、混纺交织布9万米、交流电动机10万千瓦小时;手动液压装卸车、机制纸、民用钢制船舶、绳网、麻织品等36个产品远销国外。 &&& 沅江市居资、沅两水尾闾,清末即有洞庭义渡沟通市境南北,并有轮船通航益阳、长沙、汉口等地。民国27年(1938)修建沅(江)益(阳)公路。近年来,交通事业快速发展,先后有白沙大桥、益沅一级公路、106公里县到乡公路、白沙千吨级港口工程动工建设。日,白沙大桥竣工通车,打通了该市南北快速的运输通道。2003年末,全市拥有机动车1.55万辆,其中汽车4128辆,摩托车8391辆。有公路6条,连接各个乡镇、319国道和长常高速公路,年客运量560万人次,货运量34万吨。有主要航道5条,通航里程148公里。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1500万元。有移动电话8.5万部,城乡电话8.55万户。 &&& 民国时期,沅江市场较为活跃,盛时有牙行、店铺2100多家,共23个行业,其中牙行、绸缎、南货、书纸、粮行、竹木等尚称兴旺。新中国成立后,国营商业和集体商业发展较快,通过近年体制改革,已形成以个体商业为主的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流通渠道和多种经营方式的商业体系。2003年末,全市有商业网点2万多家,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亿元,其中城市零售额7.57亿元,农村零售额5.13亿元。 &&& 清末、民国时期,市境文化落后,医疗卫生状况较差。建国前,全市小学入学率仅46%,全市仅有卫生院1所,中、西医生239人,每千人有医生1.1人。新中国成立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较快发展,上述情况已有巨大改变。教育事业蒸蒸日上。2003年末,共有各类学校289所,在校学生10.64万人,小学入学率为100%,高考升学率80%,已输送了一部分高中毕业生进入清华、北大等名校就读。文化设施渐趋齐全,各乡镇均建有文化中心,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日益活跃,多次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市内建有广播电台,广播覆盖率达100%。卫生面貌有很大改观,2003年末,全市有医疗卫生单位496个,病床1521张,医务人员2643人,每千人拥有卫生专业人员3.6人。 &&& 沅江市名胜古迹较多,有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0处,还有南宋农民起义领袖杨么所筑“子母城”、“更鼓台”等遗址,另有古建筑凌云塔、镇江塔、魁星楼等。市博物馆保存着一批珍贵古籍和刘松年、祝允明、董其昌等名人字画。旅游资源丰富。有名的赤山岛和南洞庭湿地座落市内。还有以胭脂湖为主的农(渔)家乐休闲景点和城区“两江五湖”天然景观。 &&& 七、赫山区 &&& 赫山区地处湘中偏北,资江尾闾,东临湘阴,西靠桃江,南倚宁乡,北望资阳,行政区域总面积1378.5平方公里,辖8个乡、11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1个农场、490个行政村、59个居民委员会。2000年末总人口853144人,其中农业人口632304人。 区境处于雪峰山隆起与洞庭湖凹陷交接处。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面高程大部分在海拔100米以下;以平原为主,山丘岗地齐全,具有“一分丘山二分岗,五分平原两水乡”的特点。有耕地68.82万亩,林地60.97万亩,水域66.20万亩。湖区为洞庭湖冲积平原,土质肥沃,河网横纵;山地为雪峰山余脉,山丘起伏和缓,竹木资源丰富。境域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光热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6.9℃,无霜期272天,日照1553.7小时,雨量1432.8毫米。资水自西东贯穿区境,40条长度约5公里左右的河流,分属湘水、资水、洞庭湖水系。优越的自然环境为该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是“一村一品”经济模式的发源地,也是全国商品粮、商品鱼生产示范基地区(县)。 &&& 赫山区前称益阳县,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设区后,撤销原欧江岔、兰溪、沧水铺、泥家潭4个区,将原12个镇、20个乡、2个街道调整为11个镇、8个乡、5个街道,将原益阳县的沙头镇、茈湖口镇、张家塞乡、刘家湖农场移交资阳区,接收资阳区移交原益阳市的黄泥湘乡、金花湖乡、桃花仑街道、会龙山街道。 &&& 年,全县社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平纯收入和职工人均工资,分别平均增长10.98%、7.2%、16.8%、12%、15.7%、8.4%和17.5%。 &&&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职工人均工资,分别平均增长11.4%、25.2%、20.1%、23.7%、15.4%和18.2%。1995年,赫山区遭受特大洪水袭击,城乡普遍遭灾,直接经济损失21亿元,是全省重灾县(区)之一。1996年,再次遭受特大洪水袭击,全区又有42万亩农田严重受灾。通过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顽强拼搏,夺取了抗洪和救灾恢复生产的胜利。 &&& 年,赫山区全面按新区划、新体制运作。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经济建设中心,大干经济,经济建设得到持续、健康发展。2000年与1995年相比,国内生产总值由20.7亿元增加到33.53亿元,按可比价值计算,年均增长9.6%。工农业总产值完成65.17亿元,年均增长11.5%,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由1995年的37.8:30:32.2调整到2000年的28.1:39.1:32.8,呈现出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的趋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7.5亿元,年平均增长18.4%。财政收入由1995年的1.64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1.7亿元,年均增长0.7%。1999年,从县改区以来首次完成年初预算收入任务。2000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16元,年均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2228元,年均增长7.6%。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1999年,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全区实行“三停一控”措施,全区各级机关共停开封存小车28台,变卖处理小车56台,停开封存手机159台,停发了各类不合理的奖金、补贴和津贴。1999年,区、乡、村三级机关比1998年少开支1000多万元。2000年继续实行“三停一控”措施,紧缩开支,区级政府消赤减债876万元,乡级消赤减债461万元。通过清理整顿,农村“两会一部”、区财政投资公司融资规模,由1999年初的2.4亿元降至2000年的1.2亿元。全区30个农村基金会有22个办理了债权、债务移交手续,并入农村信用社。财政投资公司、投资服务部和农村合作基金会,均按承诺进行了集中兑付。区财政投资公司共收回放款2500万元,先后4次按期兑付到期集资款1540万元。 &&& 年,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15亿元,其中年完成27.5亿元。投资结构有所调整,重点建设得到加强,特别是能源、交通、通讯、农业等方面,建成或正在建设的一批大中型项目,如益阳电厂、益阳50万伏变电站、岳家桥11万伏变电站、长石铁路、益阳三桥、长常高速公路、益桃一级公路、洞庭湖二期治理、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等,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后续力量。九五时期国家投放在区内的重点建设资金在70亿元以上。投入1500多万元,先后对欧牌线、龙泥线、沧泉线、三凤线等10多条、60多公里区乡干道,分别进行了砂改油、砂改砼,在全市率先实现乡乡通油路。投入1.2亿元,开展城乡电网改造与建设,更新改造变电站和配电台区300个,完成农户表改9.8万户,完成城区居民表改2000多户,新建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5座,农村供电质量得到提高。利用洞庭湖二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3.5亿多元,完成大小水利工程1.5万多处,创下5年三灾未溃一堤一垸、未垮一库一坝的巨大成绩。投入0.9亿元,新装农话3万台,使全区农话用户从1997年底的1.1万户骤增到4.2万户,农话普及率达6.6%,居全市首位。5年内,建制镇建设共投入1.8亿元,沧水铺、衡龙桥、兰溪、欧江岔、泥江口等镇新上绿化、亮化、硬化项目25个;投入1400多万元,把自来水送到沧水铺镇;有10个建制镇已完成总体规划;全丰小区作为益阳市安居工程试点工程,积极开发一、二期经济适用住房4.8万平方米,建成13栋、358套,发展住房信贷业务,促进了住房建设。全区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13.8平方米,农村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2平方米,分别比1996年增长17%、46.7%。1995年,经上级验收,在全省率先实现电气化县(区),并获得“全国节电先进县(区)”称号。2000年,经省“小康办”评估验收,成为益阳市第一个小康区。 &&&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一村一品”逐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初步形成以工业小区为特征的“一方一业”。沧水铺的废品加工,兰溪的粮食加工,岳家桥的建材业,金猫山的竹器加工,龙光桥的蚊帐加工,光明村的肠衣加工,牌口、上湖一带的蛋制品加工等,都已基本形成“一方一业”的发展态势。农产品结构优化,产量逐步提高。2000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96.8万亩,其中优质稻77万亩,粮食总产37.5万吨,增长6.7%。生猪饲养量90万头,增长4.1%。种猪良种率达80%,瘦肉型猪比重达52%。全区水面利用9.04万亩,水产品总量1.45万吨,增长6.2%。单养、套养、混养鳜鱼、加洲鲈等名贵鱼面积4.03万亩,占养殖水面的45%。全区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以凤凰湖、八字哨为中心,推广湘苎2号、3号苎麻。在湖区利用低洼易溃稻田发展水生作物,新扩湘莲、蒿笋、荸荠、菱角等2.5万亩,千家洲乡几近万亩。蔬菜总面积7.68万亩,新扩葡萄、草莓等小水果2000亩。家禽养殖规模扩大,饲养量576万羽,增长6.7%;羊角、八字哨、牌口等乡镇发展蛋鸭,全区蛋鸭饲养量124万羽,皮蛋、盐蛋加工厂(户)发展到100多家,年产量5000万枚以上。楠竹朝产业化生产经营方向发展,以新市渡、泥江口、石笋、谢林港等乡镇为中心,竹制品加工厂(户)发展到1100多家,品种有凉席、竹工艺品等10多个系列、120多个品种,年产值2亿多元;朝阳凉席市场成为全国闻名的凉席集散地之一,年成交额达1.2亿元。 &&& 全区企业改革有新的突破。工业企业狠抓体制创新和结构调整,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各项经济指标平稳增长。2000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0.31亿元,增长12%。乡镇企业总产值82亿元,增长18.1%。全区268家乡镇办集体企业,有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54家,租赁和抵押承包136家,企业集团2家,目标管理32家,公有私营44家。岳家桥镇大泉水泥一厂、二厂、二建材厂、三建材厂原有亏损总额357万元,2000年实行整体租赁,当年实现产值2512万元,完成税收186万元。引进项目增效益。新市渡镇华新铸造厂从广州引资300万元投入缝纫机壳加工项目;龙光桥镇引资285万元,兴办6家企业共9个项目;欧江岔、岳家桥、衡龙桥、泥江口、谢林港、牌口、黄泥湖、石笋等乡镇,都引进区外资金新上一批项目。当年,全区47家工业企业共实现税金2300多万元,增长7%。技改创新增后劲,2000年,47家重点工业企业投入技改资金近3000万元,是近年来最多的一年。其中金秀啤酒厂投入1000多万元,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效益。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通过放宽政策,大力扶持,全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4万户,从业人员3.98万人,其中私营企业92家,注册税金4000多万元。全区已形成30多个专业村、20多个专业综合市场。1996年,大利电子元件有限公司、益光电子元件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容器,通过国际LSO-900认证,产品可直接与国际市场接轨。嘉利香料、荣晶锑品等私营企业都在向科技型、长远型方向迈进。 &&& 商贸流通日趋活跃。以赫山百货商店、五交化大楼、银城商厦为走廊,形成全区最大的家电批零中心。以陈联实业为主体,在桥南形成全市最大的摩托车销售基地。金银山街道投入资金1200万元,改造了蔬菜、水果和建材市场。二轻系统的台板厂、贝雕厂联合开发房地产,并投资1800多万元新建扩建赫山南市场。为加快新城区的开发步伐,推进益阳市区“一点三线”战略的实施,经市委、市政府批准,2000年11月在城区东南一带建立龙岭工业园,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着力扶持民营经济。引入湖南汉森制药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征地86亩,建设GMP技改工程项目。2000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237万美元。年内共审批境外项目2个,落实区外项目43个,利用区外资金4500万元。 &&& 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2000年,全区工业排污单位排放达标率为80%,比上年提高8.1%。烟控区覆盖率18.9%,比上年提高7.07%。城区人均公共绿化面积6.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14.7%。全区实有森林面积3.9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0.7%。 &&&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1996年10月,经省政府评估验收,该区成为益阳市第一个“双基”达标合格区(县)。至2000年,区内共有各类学校459所,其中职中7所,普通中学51所,普通小学401所;共有教师8772人,在校中小学生14.38万人。“普九”工作验收合格,控流保学收效显著,小学、初中年辍学率分别只为0.03%和3.47%。高校录取新生率连续十余年保持全市第一名。全区共有卫生机构42个,床位1823张,卫生工作人员4253人,医疗保健初见成效。拥有敬老院14所、社会福利院24所,收养989人。计划生育工作连续10年在全省保持一类,人口自然增长率4.5‰,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 &&& 区委、区政府还下大力狠抓旅游业发展,奋力打造旅游品牌,已整修会龙山、白鹿寺、裴公亭、秀峰湖、梓山湖、枫林桥、鱼形山、四方山等10多处风景名胜。旅游业正在发展中稳步前进。
【字体: 】【】
Copyright 2014 dfz. All Rights Reserved&&&&益阳市地方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沉湖军垦农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