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减震器厂家刚刚买的没有弹跳怎么了

男子因新买摩托车损坏欲跳楼(图)_新闻中心_新浪网
男子因新买摩托车损坏欲跳楼(图)
邹某持着条幅欲跳楼 邹某被民警劝下 记者温炜鑫/摄
  本报南昌讯 曹骏驹、记者李征报道:新买的摩托车不到一个月,车子主要零件都更换了。27日11时许,余干男子邹某因气愤来到南昌八一广场万达购物中心楼顶欲跳楼轻生。
  11时20分许,记者赶到现场看见一个身穿迷彩服的男子,手持条幅斜着身子坐在房顶。随后,经记者和110民警劝说,该男子终于被成功解救。该男子告诉记者,自己姓邹,余干人。6月份在余干新大世界市场花7000元买了一辆重庆“宗申”牌摩托车。新车刚买一个月就坏了十次。他多次找经销商沟通,但对方认为这是厂家的问题。随后,他又打电话到厂家,结果对方说是小问题,叫他自己想办法。
  邹某称,他本想直接去找厂家,不知什么原因来到南昌,他越想越气,只有爬到楼顶以死威胁。这样做就是想引起厂家注意,认真做好售后服务。经记者开导,邹某承认自己的行为太过激,他表示将通过正规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电话:010-
不支持Flash
更多关于&& 的新闻查看: 7164|回复: 11
避震调教浅谈:软硬适中
欢迎注册成为摩托坊论坛会员,结交天南地北好机友,和广大车友分享你的精彩图文游记,和众多摩坛大神交流玩车心得!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現今的跑車越出越先进,很多高级的零部件都变为原裝配件。虽然有着高档的设备,但若设定不当,那就有等于没有,甚至影响行车安全。就以前后避震为例,不少跑車都附有多段调校。即使有些车友意识到调校避震的需要,也沒有系统地调硬调软,所有的调校都出于感觉。至于避震的设定,除了影响行車是否舒适外,更重要的是可能封印了车辆本身的灵活性及可靠度。当然,有车友可能凭感觉找到合适自己的设定,但这肯定化了很多時间才能试出來。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在這里不如简单谈谈如何调校避震器吧。
[img=620,307]/report//P1/ikonproductfamilyphoto[1].jpg[/img]
[img=305,305]/report//P1/796_larges.jpg[/img][img=305,305]/report//P1/796_large[1].jpg[/img]
其实要调校避震,一般都有数据可依。不过不同牌子的避震器,在设定上或有所不同。因为调校避震涉及行车安全,以下内容只供参考,车友们如要调校避震请咨询合资格技师。避震的设定,首先要明白车子的前后避震都有特定的几何设定,当中包括了高度及前叉角度,要达到最佳效果必需前后避震一同调校。若然调校不当的话,就会影响到行车的感觉。例如前避震太硬可能会影响剎车,太软又可能影响入弯;尾避震太硬可能会影响出弯时尾轮的抓着力,如果太软又可能令行车不稳。不过何谓太软太硬,并不是单靠骑士感觉去判断,而是有数据参考的。
在设定避震时,第一样会设定的就是弹簧的预载(pre-load)。设定预载,简单点说就是设定适合的软硬度。那么弹簧要怎样设定呢?以前避震为例,首先我们要量度三个数字,第一就是车身悬空时前避震的长度(F1),第二就是车身着地空载的避震长度(F2),第三就是骑士在车上时避震的长度(F3)。要留意的是,F3的数值是要依据骑士正常乘骑的姿势来量度,否则可能因重心分布的差异而影响避震压缩的情况。至于尾避震,量度的方式相同。量度的位置可取尾轴及在排气设一定点之间的距离,于是就能得到R1、R2及R3的数值了。
[img=305,458]/report//P2/IMG_1225.jpg[/img][img=305,458]/report//P2/IMG_1226.jpg[/img]
[img=620,413]/report//P2/IMG_1230.jpg[/img]
[img=620,413]/report//P2/IMG_1232.jpg[/img]
[img=305,203]/report//P2/IMG_1233.jpg[/img][img=305,203]/report//P2/IMG_1236.jpg[/img]
[img=305,203]/report//P2/IMG_1237.jpg[/img][img=305,203]/report//P2/IMG_1239.jpg[/img]
当有了以上的数字,接下来就要取得两组设定值。第一个设定值是空载下沉度(Free Sag),这亦称为静止下沉度(Static Sag),第二个设定值就是乘骑高度(Ride Height)。将F1减F2便可以求得空载下沉度,而将F1减F3便可以得出乘骑高度了。某避震牌子,就为以上两个设定值订下了标准距离:
[img=620,152]/report//P2/settings.gif[/img]
前避震設定值
F1 – F2Free sag15 – 30mmF1 – F3Ride height35 – 50mm
後避震設定值
R1 – R2Free sag10 – 20mmR1 – R3Ride height25 – 40mm
[img=620,930]/report//P2/IMG_1224.jpg[/img]
[img=305,203]/report//P2/IMG_1242.jpg[/img][img=305,203]/report//P2/IMG_1243.jpg[/img]
[img=305,203]/report//P2/IMG_1247.jpg[/img][img=305,203]/report//P2/IMG_1252.jpg[/img]
[img=620,413]/report//P2/IMG_1256.jpg[/img]
不论前后避震,两组设定值都在所列的范围内,这个就是基本的弹簧预载设定了。请谨记,以上设定值是基于某牌子为不同形号的车辆,生产了符合该车款的避震器而设。所以即使设有预载避震的车款,若牌子有差异的话则设定值的范围或许也有差异。至于符合了设定值,就即是做好了前后避震的平衡,让避震有着适当的软硬度帮助重心转移。不过这是否等于最佳设定?那要视乎避震是否还有压缩及回弹的微调了。
经常见到一些车款提及避震有压缩及回弹调校,其实就是指压缩及回弹的阻尼(damping)调校。现代的避震器其实并非只有弹簧,内里还有阻尼油甚至有氮气来调节阻尼,使避震不会立即压缩及即时回弹。若然只有弹簧的话,车辆驶过凹凸的地方,骑士便仿如在弹床上跳上跳下了。要设定damping,就必先要设定好弹簧预载。否则前后避震的平衡不当,便会影响到设定的准确性,甚至将阻尼设定至最大或最少也未能改善行车表现。至于阻尼的调校,则需要在行车时测试反应,并不可单靠停车时按压车身的感觉。
[img=620,152]/report//P3/settings2.gif[/img]
首先调校回弹的阻尼,若行车时觉得车身不稳定、难以控制、甚至弹跳的话,那就要加大回弹阻尼了。加大阻尼,即是减慢回弹的反应,抑制了弹跳的感觉。若然行车时觉得车身硬生生的,将路面的颠簸传到骑士身上,那就应该减少回弹阻尼,让避震充当了缓冲效果。
至于压缩的阻尼,首先要感受车身是否过低,甚至有否将整支避震压缩尽的感觉。又假如觉得避震偏软的话,那就要加大压缩的阻尼,使避震不会瞬间完全压缩而失去缓冲作用。若然行车时感觉生硬恶劣、抓着力欠佳的话,那就要减少阻尼,让避震多点下沉的反应。
好帖顶了再看,顺便学习学习
看着有点复杂&&看着是懂非懂的
看文字犯困,呵呵呵
不错的解说呀,这是要好避震才可以这样调的吧/ 和图片的一样的才行.
先顶再学习,哈哈
技术贴,必须顶!顶起来!!!!!
好帖&&学习了
又长知识了& &&&好帖
解释得很好,不错学习了
如果您有如下一些疑问,欢迎骚扰我们的管理猿:
1、摩托坊会员账户无法注册、登录、被封禁。
2、打开摩托坊网站卡顿或无法打开。
3、摩托坊网店入驻、续费等事宜咨询。
4、车队入驻
5、摩托厂商品牌合作咨询
摩托坊是一个摩托爱好者相互交流的社区,风风雨雨十年路,我们一直在努力做得更好!感谢所有会员的坚守,感谢版主团队的辛勤付出,感谢所有幕后为摩托坊的成长默默付出的人们。
Powered by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底筒的制作方法
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底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底筒,包括筒体,筒体外壁的下部设有一个车轴杆安装支耳,其特征在于:车轴杆安装支耳上具有一个供车轴杆穿过的过孔,过孔的轴心线与筒体的轴心线垂直;车轴杆安装支耳下部竖直开有一个宽度为1.5—4mm的缺口,缺口贯穿过孔的孔壁和车轴杆安装支耳底面,从而将车轴杆安装支耳下部分隔成两个半体,其中远离筒体外壁的一个半体上开有两个螺钉过孔,而靠近筒体外壁的一个半体上对应螺钉过孔开有螺纹孔。本发明取消了传统结构中的盖板,并将原有结构中的车轴杆安装支耳调整为现在的结构,在满足安装要求的前提下,本发明减少了一个部件,并能降低加工难度和制造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底筒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摩托车部件,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底筒。
【背景技术】
[0002]底筒是摩托车前减震器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该底筒用于穿设前叉管,且底筒外壁的底部通过铸造形成有一个车轴杆安装支耳,该车轴杆安装支耳与盖板对接后形成一个供车轴杆穿过的过孔,该过孔的轴心线与所述底筒中心孔的轴心线垂直,且盖板与车轴杆安装支耳通过四颗螺栓固定在一起,从而将车轴杆箍紧。
[0003]现有结构的缺陷是:由于车轴杆安装支耳与盖板为两个件,这两个件对接后通过四颗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那么这两个件及螺孔的形位公差要求便比较高,这样就导致加工难度比较大,制造成本高,而且两个件也不便于生产管理,为此急需解决上述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加工的摩托车前减震器底筒。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底筒,包括筒体(1),该筒体外壁的下部设有一个车轴杆安装支耳(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轴杆安装支耳(2)上具有一个供车轴杆穿过的过孔(2a),该过孔的轴心线与筒体(I)的轴心线垂直;所述车轴杆安装支耳(2)下部竖直开有一个宽度为1.5—4mm的缺口(2b),该缺口贯穿所述过孔(2a)的孔壁和车轴杆安装支耳(2)底面,从而将车轴杆安装支耳(2)下部分隔成两个半体(2c),其中远离筒体(I)外壁的一个半体(2c)上开有两个螺钉过孔,而靠近筒体(I)外壁的一个半体(2c)上对应该螺钉过孔开有螺纹孔。
[0006]本发明取消了传统结构中的盖板,并将原有结构中的车轴杆安装支耳(2)调整为现在的结构,在满足安装要求的前提下,本发明减少了一个部件,并能降低加工难度和制造成本,这样就通过小改动解决了大问题,且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具有很好的实用性,适于广泛推广运用。
[0007]作为优选,所述缺口(2b)的宽度为2.5_。当然,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宽度数值,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述的具体数值。
[0008]作为优化设计,所述车轴杆安装支耳(2)的上下方各设有一个加强筋板(3),该加强筋板均沿所述筒体(I)的轴心线设置,且两个加强筋板(3)的一部分均与车轴杆安装支耳(2)的对应部位相连,且这两个加强筋板(3)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筒体(I)的外壁相连。
[0009]采用以上结构,所述加强筋板(3)可以起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且加强筋板(3)结构简单,设置容易。
[0010]为了便于制造,所述车轴杆安装支耳(2)、加强筋板(3)与筒体(I)通过浇注一体成型。
[0011]在本案中,所述筒体(I)外壁上部开有一个环形的波纹管安装槽(4)。
[0012]有益效果:本发明取消了传统结构中的盖板,并将原有结构中的车轴杆安装支耳(2)调整为现在的结构,在满足安装要求的前提下,本发明减少了一个部件,并能降低加工难度和制造成本,这样就通过小改动解决了大问题,且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具有很好的实用性,适于广泛推广运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0015]图3为图2的B-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7]如图1、2及3所示,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底筒,主要由筒体1、车轴杆安装支耳2、加强筋板3和波纹管安装槽4等构成。其中,所述筒体I的内孔用于前叉管穿过,该筒体I外壁上部开有一个环形的波纹管安装槽4,而筒体I外壁的下部设有一个车轴杆安装支耳2。
[0018]作为本发明的发明点,所述车轴杆安装支耳2上具有一个供车轴杆穿过的过孔2a,该过孔2a的轴心线与筒体I的轴心线垂直。所述车轴杆安装支耳2的上部相连,该车轴杆安装支耳2下部竖直开有一个宽度为1.5 — 4_的缺口 2b,该缺口 2b的宽度优选为
1.5、2、2.5、3或4_。同时,所述缺口 2b贯穿过孔2a的孔壁和车轴杆安装支耳2底面,从而将车轴杆安装支耳2下部分隔成两个半体2c,其中远离筒体I外壁的一个半体2c上左右并排开有两个螺钉过孔,而靠近筒体I外壁的一个半体2c上对应该螺钉过孔开有螺纹孔。使用时,先将车轴杆穿过车轴杆安装支耳2的过孔2a,然后通过两颗螺钉将两个半体2c锁紧,从而将车轴杆箍紧。
[0019]作为优选,所述车轴杆安装支耳2的上下方各设有一个加强筋板3,该加强筋板3均沿所述筒体I的轴心线设置,且两个加强筋板3的一部分均与车轴杆安装支耳2的对应部位相连,且这两个加强筋板3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筒体I的外壁相连。并且,所述车轴杆安装支耳2、加强筋板3与筒体I通过浇注一体成型。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发明为限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底筒,包括筒体(1),该筒体外壁的下部设有一个车轴杆安装支耳(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轴杆安装支耳(2)上具有一个供车轴杆穿过的过孔(2a),该过孔的轴心线与筒体(I)的轴心线垂直;所述车轴杆安装支耳(2)下部竖直开有一个宽度为1.5—4mm的缺口(2b),该缺口贯穿所述过孔(2a)的孔壁和车轴杆安装支耳(2)底面,从而将车轴杆安装支耳(2)下部分隔成两个半体(2c),其中远离筒体(I)外壁的一个半体(2c )上开有两个螺钉过孔,而靠近筒体(I)外壁的一个半体(2c )上对应该螺钉过孔开有螺纹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前减震器底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2b)的宽度为2.5mm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前减震器底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轴杆安装支耳(2)的上下方各设有一个加强筋板(3),该加强筋板均沿所述筒体(I)的轴心线设置,且两个加强筋板(3)的一部分均与车轴杆安装支耳(2)的对应部位相连,且这两个加强筋板(3)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筒体(I)的外壁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前减震器底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轴杆安装支耳(2)、加强筋板(3)与筒体(I)通过浇注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前减震器底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I)外壁上部开有一个环形的波纹管安装槽(4)。
【文档编号】B62K25/08GKSQ
【公开日】日
申请日期:日
优先权日:日
【发明者】王毅, 宋阳, 黄海
申请人:重庆川东减震制造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摩托车减震器厂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