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洗仪式是不是牧师一对一受洗仪式的吗

您当前的位置:&>&&>&
慕道友为什么对是否受洗有点犹豫
  &不敌挡我们的,就是帮助我们的。&
  有一位刚准备受洗的幕道友来信,讲他突然对是否受洗有点犹豫起来。为什么呢?原因其实很简单。这位慕道友来自一个农村教会,参加教会活动以后,才注意到,村民们对基督徒的评价并不高,说他们独来独往,不食人间烟火,信了外国的神,变得心胸狭窄了。
  我相信,这位慕道友所说的问题,在中国教会并不具有普遍性,我们大多数地方的基督徒都不是这样的,他们信主后,更加乐于与人分享他们的喜乐,帮助他人。但是,据我所知,也的确有一些基督徒,甚至还有传道人,往往强调信与不信的分别,从而把自己孤立了起来,画地为牢,不但有损于福音事工,更使基督的名受损。
  德国纳粹时期,曾经有这样一位基督新教牧师,他带着忏悔的口气,描述了他的经历。他说:起初,纳粹抓共产党人,我没有站出来替他们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后来,他们开始抓犹太人,我也没有站出来说话,因为我是亚利安人;再后来,他们抓天主教徒,我仍然没有站出来说话,因为我是个新教徒;最后,他们抓住了我,这时,已经没有剩下什么人可以替我说话了。
  我们暂且不必追问,这是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它的确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当我们过于自私地关注自己的身份时,我们会失去很多东西,失去朋友,失去支持。
  而圣经的原则,或者说耶稣的原则,并不是这样。他的原则是爱、是宽容、是博大的心胸。有一次,门徒约翰回来对耶稣讲了一件事,他说:&夫子,我们看见一个人奉你的名赶鬼,我们就禁止他,因为他不跟从我们。&(可9:38)约翰禁止那个赶鬼的人的理由很简单:他跟我们不是一伙的。这个理由非常堂皇,好像无可厚非。其实,在&他不跟从我们&这句话的背后,是一种自私的忿怒。在他的心目中,只有他们这些紧跟耶稣的门徒,才应该有赶鬼的能力。然而,事实上,他们很少有这样的能力,同时也很想得到这样的能力。他们曾经悄悄地问耶稣:&我们为什么不能赶出他(鬼)去呢?&(可9:28)
  耶稣的原则与门徒大相径庭,他不同意禁止那人赶鬼,理由只有一条:&不敌挡我们的,就是帮助我们的。&(可9:40)只要不是直接针对我们,攻击我们的人,就是帮助我们的,就是朋友。
  耶稣的原则,是最大限度地寻找支持者、帮助者。一句话,寻找朋友。而门徒的原则,是最大限度地把自己孤立起来,只有跟随耶稣的这几个人,才是朋友,其他一概是对手。
  耶稣心里非常清楚这些门徒的心胸。耶稣最后一次上耶路撒冷的时候,他们经过撒玛利亚的一个村子,那个村子的人,不接待耶稣一行人。他们之所以不接待,当然是有原因的,他们是撒玛利亚人,而耶稣及其门徒是犹太人,当时的传统,他们相互排斥,互不往来。门徒们对这个传统应该是清楚的,因为他们身为犹太人,当然也没有与撒玛利亚人来往,如果撒玛利亚人到了他们的村子,他们可能也是不会接待的。然而,门徒却觉得,这些人不愿意接待耶稣,就不是跟从耶稣的,就是敌挡耶稣的,就应该被消灭掉。于是,他们求耶稣吩咐天上降火下来,烧灭村子。
  耶稣听了这话,十分震惊,他对门徒说了一句很重的话:&你们的心如何,你们并不知道。&(路9:55)耶稣认为,你们跟了我三年,为什么心胸还如此狭窄,还没有培养出一颗济世救人的心呢?你们的心仍然充满了仇恨,充满了报复,充满了血腥。
  有的时候,我们画个圈,目的是要把自己保护起来,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这种保护反而把我们自己孤立了。
  19世纪来华的传教土中,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很多的。当时,传教士进入某一个村子后,在那里发展了几个信徒,他们往往会要求这几个信徒去对抗世世代代共同生活在一个村子里的同胞,不参加同胞们的活动。传教士的心意可以理解,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外在的形式,来保持信徒信仰的纯正。但是,通常情况下,结果总不会太好,在那里,可能就会发生教案,那几个在情感上已经脱离同胞的信徒,会被骂为假洋鬼子、二毛子。
  在今天这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依靠排斥他人来保护自己信仰的纯正,已经不大行得通了。其实,圣经上也从来没有要求我们这样做。我们只能用开放的心态、博大的心胸来面对一切。所以,今日的基督徒,千万不要画地为牢。
  其实,我们的信仰,如果不在生活中彰显出来,那么,这种信仰一定是虚浮的;如果我们的信仰,只能在自己画定的圈里彰显,那么,这种信仰一定是弱不禁风的;如果我们只有通过诅咒他人来彰显自己的信仰,那么,这种信仰一定是虚假的,起码是自私的。信仰,是随时随在的生活。基督徒的信仰,就是在随时随在的生活中,彰显出基督的馨香之气,彰显出基督徒高尚的生活品质。
  基督的馨香之气,不是厌恶,而是欣赏;不是指责,而是包容;不是排斥,而是接纳;不是捆绑,而是释放;不是禁锢,而是自由;不是诅咒,而是救赎&&
热门关键词排行榜
&&&&&&&&&&&&&&&&&&&&&&&&&&&&&&&&&&&&&&&&&&&&&&&&&&&&&&&&&&&&受洗有年龄限制吗?或作小孩可以受洗吗?
解决时间: 12:16&&
浏览次数:8529 &&
我的家人在九十年代就受洗了,当时他们受洗的时候我只有7岁,还没有受洗,请问受洗有年龄限制吗?
回答于: 06:45&&
相关参考帖: &———————————————————————————— &受洗有年龄限制吗? 没有。唯一的条件是:你要信耶稣(真心实意的信哦) 最基本的几点,你要信:1.你是罪人 2.耶稣是神 3.耶稣为你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又复活详细一些就是你要信使徒信经中的内容。使徒信经:我信上帝,全能的父,是创造天地的主。我信我主耶稣基督,是上帝的独生子。因圣灵感孕,为童贞女马利亚所生。在本丢彼拉多手下受难,钉在十字架上,受死,埋葬。降在阴间,第三天复活。升天,坐在圣父的右边,将来必再降临审判活人死人。我信圣灵,我信圣而公之教会。我信圣徒相通,我信罪得赦免,我信身体复活,我信永生。阿们。 小孩可以受洗吗?据我观察目前华人教会一般在孩子十二岁以后才给他们施洗。在这年龄后孩子较明白懂事,对基要真理也清楚接受。所以不失为一个妥当之举。 另一种是婴儿洗。 在孩子婴儿期,父母要求牧师为婴儿施洗,但这个洗礼并不保证此婴儿是得救的。通常在此婴儿长大后,有个坚信礼,表明此人的信仰。在長老會的堅信禮儀式中,牧師會唸一段呼召,裡面有一段很美的話,『上帝的恩典,使你們長大,如今你們要在上帝與祂教會面前,承認你們父母替你們所立的約,告白你們的信仰,奉獻自己給主,一生一世事奉祂』。 对婴儿洗,请参阅小小羊的下文。A.既然‘信而受洗必定得救’,婴儿还无法行使他自由意志来信,所以婴儿洗合理吗?答:合理!1. 首先,关于婴儿洗,我们要先来思考,这是属于‘绝对真理’还是‘相对领域’?2. 这是相对领域。所以,各教派可以依照自己教派观念来进行。3. 在受洗部分,圣经并没有明确的直接经文指出婴儿必须受洗。所有直接关于‘信而受洗’的经文,主要都是针对那些具有自由意志的成人来讲的。4. 但是,别忘了,归正神学主张‘人是全然的败坏’,所有未蒙圣灵重生的人,灵性皆是死亡状态,‘重生在悔改之前’,一个死亡的人,必须完全倚赖圣灵先重生他,然后他才会悔改信主。5. 也就是说,‘信’是‘重生’之后的必然结果,而非重生的之前要件。一个灵性已死的人,是无法用自己自由意志来‘信’主的。6. 在这种情形下,我们要很小心‘信而受洗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这句经文的限制,因为它并没有说‘婴儿因为不能行使自由意志来信,所以婴儿不得救’。7. 事实上,只要我们思考‘死亡婴儿是否得救’的问题,某种程度而言,可不可以婴儿洗的答案就已经很明显。如果婴儿可以得救,那为何婴儿不能受洗?8. 归正神学里的改革宗,是主张婴儿洗的,因为婴儿虽然无法用成人的自由意志来信主,但问题是人的得救,本来就是神恩独做,不需人的自由意志先运作。9. 虽然没有直接经文支持婴儿洗,但有强烈间接经文支持婴儿洗,就是旧约的‘割礼’。10. 亚伯拉罕对全家行割礼,使全家归入上帝之家,领受上帝恩典。请注意,以撒行割礼当时,只有出生刚满八天,是超级小婴儿,但上帝却命令亚伯拉罕要为‘还没有自由意志’的婴儿以撒行割礼,使他归入上帝名下,享受上帝恩典。11. 另外,使徒行传的狱卒,也是全家受洗。(参徒16章)12. 所以,在这种主张之下,婴儿洗是合理的:a. 使婴儿归入上帝的家,早早领受上帝恩典。b. 恳求上帝施恩在这婴儿身上,领他成人后信主。c. 使父母在众人面前公开宣示,愿意照圣经来教导这小孩。13.目前,反对婴儿洗的主要是浸信会、门诺会,其他像改革宗(如:长老会、信友堂、改革宗长老会)、卫理公会、循道会、圣公会、信义会、、,多半依然主张婴儿洗,只是各派的理由未必一样而已。 B、既然婴儿洗可以,所以这表示受洗的婴儿都得救?答:错!1. 天主教主张‘受洗即得救’,这是错误的。基督教绝对反对‘受洗等于得救’这种观念。2. 天主教很看重‘行为’,而且认为圣礼的施行,具有功效(因功生效),这个功效的产生,不在于领受者(如:信徒、婴儿)的行为,而在于施予者(如:神父、主教)。因此,领受者信不信无所谓,只要有接受圣礼就可以了,就有效了。所以,电影上我们常会看见天主教徒临终时,要赶快请神父来进行临终礼。也因此,天主教有一大堆的“圣礼”,而基督教只有‘洗礼’和‘圣餐’两种圣礼。 C、婴儿又无法出于自己信心,可以领受洗礼与圣餐吗?答:1. 婴儿可以领受洗礼,但不能领受圣餐。2. 婴儿领洗的主要依据,是来自于出生八天的以撒就领受割礼,这不需要经过他的同意,只要父母同意即可。3. 但婴儿不能领圣餐,因为对于圣餐的领受,只限于那些具有自由意志可以‘省察’、‘分辨’的人,而这不是婴儿会有的特性。‘人应当自己省察,然后吃这饼、喝这杯’(林前11:28)‘因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林前11:29) D、分享:假使是你自己的婴儿,你会让他领受婴儿洗吗?答:对我自己而言,我的想法是这样:1. 假使婴儿洗真的会带来实质的恩典,而且我的孩子真的是上帝拣选的得救者的话,那我给他领受婴儿洗,我就赚到了,因为上帝恩典早早就临到我家孩子身上。2. 假使婴儿洗不会带来实质的恩典,我为孩子施行婴儿洗,又有何坏处?3. 假使婴儿洗不会带来实质恩典,但因为我身为父母,必需在众人面前宣示要照圣经来养育这孩子,单单这一点,就会使我更有责任感,必需完成对上帝与众人的誓约(任何对神对人的誓约,都非常重要),那对这孩子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谢谢您的解答!
相关已解决
&(1个回答)
&(2个回答)
&(1个回答)
&(1个回答)
&(1个回答)
&(2个回答)
&(1个回答)
&(1个回答)
&(1个回答)
&(1个回答)
其他网友的回答&(共3个回答)
回答于: 02:53
&如果问有没有年龄限制,显然没有人给你设限。如果问小孩子可以受洗吗?可以又不可以。既然没有年龄限制,自然可以,但是受洗是有要求的,必须符合条件,很多人年龄很大了,但是对基本的真理都不明白,连耶稣是谁都说不清楚,还是不能受洗,那这个怎么说呢?呵呵。受洗虽然不分年龄,但是关键是要明白洗礼的真理,这样受洗才有益处。这是一个真理认识加决心的问题。
回答于: 01:55
在除了特定条件下,我个人在主里还是建议:有一个能清楚自己是愿意来相信主耶稣的一个年龄段来看的。从施洗施洗约翰时起,那时是到约翰那里:先认自己的罪马太福音3章6节:承认他们的罪,在约但河里受他的洗。马可福音16章16节: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若是能认自己的罪,是一个能分别是非的年龄段中的人啦;一个能相信耶稣为自己的救主时,也是能分辨当怎样行的意识清楚的人的。至于婴儿受洗,我暂时还未领受到的。因其中的绝大多数婴儿是不能知道与分辨吧。信主、受洗、被圣灵更新,只是一个起点,而在后面到主耶稣再来前:我们要走的路程还会是很长的。求主帮助我们!阿们。
回答于: 07:22
&没有年龄限制的,水洗只是一种宗教模式,但基于圣经有教导水洗,所以也是在行这个洗礼,但是呢& 真正的洗更重要的是圣灵的洗,我们的生命被圣灵引导,更新,更像主耶稣,有神的性情品格
网友正在问
赞助商链接更多教会内容
更多事工内容
更多神学内容
更多社会内容
更多文化内容
更多家庭内容
更多商业内容
更多环球内容
更多专栏内容
(崇一堂)信徒受洗前需要回答哪些问题?
来源:福音时报
日,顾约瑟牧师在杭州崇一堂为一姊妹施洗。
一个人如何才能成为基督徒呢?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心里相信,口中承认&,做了决志祷告就可以称为基督徒了。不过,对于教会和信徒来说,受洗则是一个人成为基督徒的重要标志。
一般情况下,预备接受洗礼者接受洗礼前都会学习一定的课程,并与相关牧者谈话。不仅如此,洗礼仪式一般会在公开的场合进行,在教堂内则一般会选择主日崇拜的时间。在接受洗礼之前,预备接受洗礼者会被当众再次询问一些问题,牧者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才会正式给他们施洗。
不过,预备接受洗礼者以怎样的方式回答牧者提出的问题,在各个教会也不尽相同。有些教会是牧者提问,所有接受洗礼者一起回答。有些教会则是逐人回答,即在为每个人施洗之前,单独问这个人这些问题,在得到肯定答复之后为之施洗;接着会继续问下一个人同样的问题。
此外,各个教会所问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不过大体上会涉及到上帝的主权、人的罪与堕落、耶稣基督的救恩、圣经的权威、得救后的生活等问题。
以下是前不久杭州崇一堂的顾约瑟牧师,在主日礼拜上为一些信徒施洗前,所问的5个问题。
1.你承认天地万物和人类,都是我们所信的神创造的,我们人是照着神的样式造的吗?
2.你承认人人都有罪,罪的工价就是死。耶稣是全人类唯一的救主,只有耶稣能救所有的罪人,你愿意接受耶稣作你个人生命的救主吗?
3.你承认圣灵在你生命中的主权,是圣灵光照你、引导你、感动你,接受耶稣做你的救主,你愿意在受洗以后,要跟着圣灵的引导,走遵行神旨意的道路吗?
4.你承认圣经是神所默示的话语,是每一个基督徒包括你我行事为人的准则,你愿意受洗以后,多看圣经,喜爱圣经,遵行圣经的教导吗?
5.你受洗以后,就是(崇一堂)主的教会的成员,是基督身体上的肢体,你愿意在受洗以后,爱教会像爱自己的家,参与教会的服侍,和教会众弟兄姊妹一起,共同建设(崇一堂)主的教会,在地上更加荣耀主的名吗?
烧伤妈妈小黄黄琼芳,在她的过往生命中有着太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和辛酸,但是令人欣慰和感恩的是,在她的人生低谷中,有姐妹向她穿了福音,她认识了一位不会抛弃她的神,8月20日,她将于上海惠中堂受洗归主。详解受洗&&受洗的意义&&能再受一次洗吗
详解受洗& 受洗的意义
&能再受一次洗吗
一.受洗的重要性
受洗,是每一位基督徒信仰生活中,非常重大的一件事,我们应该非常慎重的去对待。因为在信仰方面其他的事情,如果我们这次没有正确处理好,还可以再有机会改正。比如,这周的聚会,如果我们没有正确处理好,我们在今后再聚会中还能有机会改正;这次擘饼,如果我们没有正确处理好,我们今后再擘饼时,也还能有机会改正。但是,原则上,受洗我们一生中只有一次,如果我们没有正确处理好就很麻烦,比如,有的人受洗时,什么也不懂,也没真正的相信,是被别人硬拉来、骗来受的洗;还有的人随便让别人给他施洗,事后发现,给他施洗的人是个假信派或是犯了奸淫、犯了其他严重罪行的牧师等。这时候就很难办,再洗吧,心里不平安,别人都是受洗一次,自己怎么能洗两次呢。不洗吧,又觉得自己的那一次受洗是不合乎真理的,应该无效,并且认为自己今天的软弱失败,都是因为自己没有经过有效的受洗才导致的。所以,这时候就骑虎难下、左右为难了。有的人干脆就不想了,也有的人,别人安慰他说‘你不信时受洗,现在既然信了,就生效了。或说犯大罪的人为你施洗,也是有效的’,但是,尽管听了这些的话,心里的不安仍总是时不时的浮起,尤其是当看到很多比自己信的晚的弟兄姊妹,人家一直能火热刚强的爱主,人家生活的那样得胜,自己心里的这种不安会愈发强烈。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当初对待洗礼不谨慎,施洗的人也不谨慎,之后便是长久的为当初犯的错误承担后果。
多年的服事中,我每每能看到这样的人,各处教会中还真有不少。现在,一些施洗的人竟然不详细明白施洗的真理,只是依样学样的模仿一下这个礼仪的外形就给人施洗了,是害人害己,神将来会追讨他们的罪。教会要为施洗的人严格把关,不符合条件的,不能因为他们资格老就放松条件,允许他们给人施洗。同时,施洗的人也要为受洗的人严格把关,不符合条件的,不能像送人情似的,来一个,就给他们洗一个,反正水池里的水多着呢。不能洗的,就是不能洗,像当初施洗约翰所做的,不怕得罪人,不怕人生气。如果都严格把关了,就不会出现想要再受一次洗的人了,教会的面貌也会大为改观。那么,如果以前已经造成了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就让他们这样一辈子长久不安下去吗?还能不能允许他们再认认真真的受一次洗呢?
原则上,受洗只能有一次,这是体现了对神的敬畏,体现了受洗的严肃性,这不是儿戏,左洗一次、右洗一次,像什么话,并且和受洗的意义也不相符。但是,我们也能发现,在那些想受第二次洗的人中,绝大多数人对待这第二次的洗,绝对都是认认真真的啦,他们大都不是随随便便的想再受一次,而是觉得自己第一次洗的完全不合真理,第一次的洗太随便了,才很慎重的希望真正的受一次合乎圣经的洗礼。他们认为这不是自己第二次的洗,乃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的洗,因为前面那一次只是胡闹的被泡了个澡而已,如果仅仅那样受洗才是不够慎重的。这不是仅有个别弟兄姊妹会遇到的情况,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为此,即使是一些非常有影响力的前辈们,也曾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第一次洗不合真理,而又慎重的受了一次真正符合真理的洗。比如,王明道弟兄,他最初是在一家英国差会中受的点水洗,但是,后来他明白受浸的真理之后,就觉得当初自己受的洗不合圣经,于是,希望严格按着圣经再受一次洗(受洗的形式,本文第五大点中谈到),遭到了他当初所在教会的强烈反对。王明道为了坚持自己再受一次洗的要求,他放弃了被送往英国留学的机会,甚至,最终被赶出了所在教会。当时,正是严冬季节,王明道弟兄砸开冰窟窿,带着另外五六位弟兄都受了第二次他们觉得符合圣经真理的洗。除了王明道弟兄以外,宋尚节也是受了两次洗,李渊如姊妹也是受了两次洗。他们都不是随随便便洗着玩,而正是因为他们特别慎重对待洗礼,才非要坚持再受一次符合圣经真理的洗。
那些认为,不管一个人第一次受的洗,合不合乎圣经真理,只要洗过一次,就不用洗第二次的人,大体分为两类。
第一类人是觉得,受洗就是个外在形式而已,是很不重要的。他们连第一次洗都觉得是无所谓的,有些宗派或个人甚至认为不受洗也没有任何妨碍,这种观点是严重错误的。受洗是很重要的真理,因此也是在新约圣经中反复被强调的,福音书、使徒行传、保罗书信、希伯来书、普通书信都有强调,可以说是涵盖了整部新约圣经。连主耶稣自己也是以身作则,不能例外,当主耶稣到施洗约翰面前,让他为自己施洗时,约翰推脱不敢。主对他说‘我们理当尽这诸般的义’,连我们的主尚且要受洗,今天有些不看重受洗的人或许自认为自己比主还厉害。
第二类人是认为,圣经中有一节经文,是清楚的吩咐只能受一次洗啊,“【弗4:5】一主,一信,一洗”。如果圣经有清楚的吩咐,我们无论有什么理由都是不应该违反神的话。那么,这节圣经的‘一洗’是不是指只能受一次洗呢?不是的,这里的‘一洗’指的是我们所有的基督徒受的都是一样的洗。和合本在这里只翻译成简单的两个字——‘一洗’,所以还容易产生误解。但是,其他的译本就翻译的更详细一点。新译本译为:洗礼只有一种;吕振中译为:一样的洗礼;当代中文译为:同一个洗礼;现代中文译为:一个洗礼。
我们绝不是鼓励受第二次的洗,因为无论怎么补救,总还是会留下些遗憾。我们更巴不得不要产生这样的令人左右为难的事情,更期望所有的教会都对施洗的人严格把关、所有施洗的人都对受洗的人严格把关。施洗的人与受洗的人都先仔细学习受洗的真理,清楚各自的要求与责任,以极其慎重的态度对待这件事,让受洗不再为今后留下挥之不去的麻烦。
二.受洗的意义:
1.主耶稣基督的命令:
【太28:19-20】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或作给他们施洗归于父子圣灵的名)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这节圣经是主耶稣临升天前对门徒最后的吩咐,常被大家称为大使命。一提到大使命,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那就等同于传福音,这是因为被末世一些组织机构的宣传给误导了。其实,大使命的内容至少包括三个方面,1.传福音;2.受洗;3.教导全备的真理。也就是说,受洗也是主耶稣吩咐我们的大使命之一,是主耶稣的命令。
命令一词,是军事术语,我们很多人或许从来都没有当过兵。但是,既然我们今天信靠了主,不论你愿不愿意、知不知道,你已经是在神家里当兵的人啦。很多经文都告诉我们这一新的身份,“【腓2:25】他是我的兄弟,与我一同作工,一同当兵……。【提后2:4】凡在军中当兵的,不将世务缠身,好叫那招他当兵的人喜悦”。当兵的人与普通的人可是大不一样,当兵的人不能再随随便便生活了,普通的人可以睡懒觉,当兵的人听见军号一吹响,半夜也得立刻起床。当兵的人,夏天不能光个膀子闲逛,袖子不能卷起,帽子不能歪戴,走路昂首挺胸,坐时腰板挺直……,当了兵之后,就不能再什么事儿都由着自己性子胡来了,而是处处要遵守军规军纪,要保持军人的良好形象,顺服命令是军人的天职。
今天,在教会中有很多都受过洗多年的弟兄姊妹,还是松松垮垮,疲疲沓沓,一点看不出个军人的形象,倒像是影视作品里被丑化过的国民党兵的形象。让自己穿戴全副军装,时刻紧张起来保持战备状态,确实是很辛苦的。但是,要与我们的三大仇敌争战取胜,我们就必须得保持这种状态,遵守我们的元帅主耶稣一些的命令,不能讨价还价。
为什么要受洗?理由很简单——这是主的吩咐。这是我们入门时,首先遵守的第一条命令。如果才刚入门,就推三阻四,就找各种理由不遵守神的命令。这样的人,就算勉勉强强进来了,今后也无非就是在教会中又增加了一个‘国民党兵’。
2.与主同埋葬、同复活:
【罗6:3-7】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吗?所以,我们借着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借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我们若在他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也要在他复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因为知道我们的旧人和他同钉十字架,使罪身灭绝,叫我们不再作罪的奴仆。因为已死的人,是脱离了罪。
受洗,如果只是一个外在仪式的话,那么,我们认为受洗确实就并不重要了,因为新约是不在乎外在仪式的,并且经文也说“外面做犹太人的人不是真犹太人……,在乎灵,不在乎仪文”。受洗虽有外在仪式,但是,它并不是仅仅只有外在仪式,而是在外在仪式发生的同时,我们相信,在天上也发生了属灵的变化。借着洗礼在死的形状上与基督联合的人,在复活的形状上也与基督联合。借着人的手在地上施行可见的洗礼,在天上神就同步做同样属灵内容的变化。虽然天上的变化,我们肉眼看不见,但是,我们相信神确实做了这个变化,我们的信心也会给我们带来生命的改变,因此,
1)受洗可以说是一个葬礼。是我们旧人埋葬、罪身灭绝的葬礼。当我们下到水里时,池子里的水就是埋葬我们的坟墓,当我们从水里上来时,旧人永远埋葬在了水底下,出来的是一个暂新的新人了,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了。有一则喻道故事:从前有张李二位,性都嗜酒,因此交成好友。一次,李君前往汉口经商,约有一个月才回来。一回到上海,将行李安置妥当,即往酒楼买醉,并叫侍役持条邀请张君来赴小酌。不料侍投持条回来,上面批明:“喝酒的张某已经死了”。顿时大吃一惊,心想分离才只一个月,好友已死,竟成永别。但不知道他家里的人如何?因此无意喝酒,立刻雇了一辆本子到张某家去看望吊唁。到了张家,看见双门紧闭,上前叩门。门开,张某赫然立在门前,幸某以为见了鬼魂,吓得转身就跑。张某赶去一把抓住,吃吃笑个不停。李某吓得浑身发抖的说:“我是你的好友,生前没有亏负你,你现在何必如此待我呢?”张某好言安慰他说:“不要怕,我没有死。”李某回答:“那回条明明批著:喝酒的张某已经死了阿!”说时双手捧著纸条,恭恭敬敬呈在他的面前,心中仍旧害怕鬼害。张某答道:“我已经受洗归了耶稣,从此再不喝酒,所以喝酒的张某死了;现在活著的,是信主的张某某了。”
我们每一位受洗的弟兄姊妹,从水中上来之后,原来那个犯罪的谁谁谁就已经死了,埋葬了,现在活着的都是复活的新生命了,一举一动都要带出新生命的样子了。解放前,有一间教会传道的弟兄,受洗日那天在教堂院子里摆了一口棺材,每位将要受洗的弟兄姊妹一进大门看到这口棺材,都非常惊讶,心想到底是谁死了?于是战战兢兢的伸头往里面看看,一看才发现,原来在棺材底下放了一面镜子,谁伸头往里面看,就会看到自己躺在棺材底下,这一道具让大家记忆深刻,形象地提醒每一位受洗的人——今天是我的埋葬日。
2)受洗也是每一个基督徒属灵的生日。有很多基督徒对有一节圣经感到困惑:“【可16:16】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他们困惑的地方就在于经文说“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他们会问“如果一个人信了,但是没受洗,他得救不得救呢”?如果不得救,这与其他圣经真理矛盾了,如果得救,马可16章还为什么说‘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造成他们困惑的原因,就是因为‘得救’一词在圣经中有不同的含义,不是一提到‘得救’,就只有一个意思‘出死入生’。教会其实是有两个部分构成,教会的头是基督,教会的身子是信徒。一个人只要真心相信,在他信主的那一刻,他就立刻得救了。如果他还没有机会接受洗礼就突然去世了,他就是个得救的人,在天上与其他人受过洗再死的人没有什么两样。这个得救是在头里得救,也就是在基督耶稣里得救。但是,教会还没有承认他,也就是说,他还没有在教会里得救,这不是说他不属于永恒性的教会,而是说他还不属于地方性的教会。所以,教会中擘饼不会给那些还没有受过洗的人领受。不论他信了多少年,大家总还是只能视他为慕道友。并且教会中的服事工作也不会交给他们,因为他们还不是地方性教会中的成员,不是家里的人。所以,我们可以用言简意赅的八个字形容这两种得救——信入基督、洗如教会!
这就好比一个人的诞生,先要经过十月怀胎,然后才是一朝分娩。我们承认,在怀胎的时候,腹中的胎儿就已经是一条生命了。但是,他还不能算是家里的人,户口本上也没有他们的名字,如果拆迁分房了,他父母不能对拆迁办的人说,给我们三口人的房,因为他也是一个人啊。拆迁办的人会回答说:“我们承认他是一个生命,但是,他还不是家里的人”。另一家孩子七个月早产,昨天刚从医院里生下来,户口报上了,他就是家里的人了,他就能领到房子。因此,基督徒都有两个生日,一个是肉身的生日,生在地上的某个家庭里,成为那个家庭中的一员。另一个是属灵的生日,借着洗礼生在某一间地方的教会里,成为地方教会中的一员。
3)受洗也像是一场婚礼。婚礼最重要的是一个公开的见证,表示两个人彼此相属了。现在的人,已经没有什么事非观念,不办婚礼就住在一起,大家也习以为常了,未婚先孕,带着孩子结婚,家里一个、外头一个,都无所谓了。但是,要是搁到从前的社会,早就被别人在背后指指绰绰,吐沫星子都淹死了。通过办婚礼,邀请亲朋、好友、邻舍参加婚礼,见证他们的婚姻。在上帝面前,并在众人面前有了公开的见证,这才是合理的婚姻。在基督教的婚礼中,宣布新郎新娘成婚之前,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那就是神圣的爱情誓言,主婚人会严肃的询问新郎、新娘“无论是顺境或是逆境、健康或是疾病、富有或是贫穷,美貌或是失色,你都将永远爱他(她)吗”?在得到了“我愿意”这个答案之后,主婚人才会宣布交换信物成婚。当然,如今这似乎只是所有婚礼的一个程序、一个环节而已,也从来没见过哪个人是到了那个时候,才突然说出“我不愿意”的。但是,这一句‘我愿意’,可不是说着玩的,这就等于是在盟约上签了字。今后几十年什么情况都有可能遇到,既然做出了承诺,以后无论遇到什么情况,谁先违背承诺,神将来就要追讨他背约的罪。主婚人在问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应该真正的认真思考,今后万一对方遇到了不幸,万一成了植物人了,我还能不能爱他、保护他,一生一世对他不离不弃。如果不能做到,当时就应该说‘我不愿意’,谁也不会勉强你,主婚人就宣布二人不可成婚就完了,双方还是自由的。但是,一旦承诺我愿意了,就没有权利再去追求自己另外与其他人的爱情了,承诺过的人,他们的爱情只能属于自己的配偶,否则就是犯罪。
受洗就如同是我们与基督的一场婚礼,今年咱们教会受洗的工作安排在明天下午,所以,我现在严肃的询问你们,请你们认真仔细的思想,要考虑清楚:你们是否愿意在今后的日子中,无论是顺境或是逆境、健康或是疾病、富有或是贫穷,你们都将永远爱主,跟随主到底呢?如果不愿意,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如果有谁是被别人逼来的、骗来的,你们明天可以不用过来。凡是自愿接受洗礼的,要知道跟从主的道路上会有许多艰难,主耶稣明明的告诉我们,在世上我们一定会有苦难,但是,在基督里会有出人意外的平安。
3.关于受洗的三个预表:
1)埋葬世界:
【彼前3:20-21】就是那从前在挪亚预备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时候,不信从的人。当时进入方舟,借着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个人。这水所表明的洗礼,现在借着耶稣基督复活。也拯救你们。这洗礼本不在乎除掉肉体的污秽,只求在神面前有无亏的良心。
这处经文告诉我们,挪亚时代的洪水,就是表明洗礼。当时大洪水把整个世界淹没了,世界的一切全部都被冲刷去了,只留下了方舟里的挪亚一家八口。我们受洗,也如同是把世界埋葬,从此,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了,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了。
2)埋葬仇敌:
【林前10:1-2】都从海中经过。都在云里海里受洗归了摩西。
这处经文告诉我们过红海的水也是表示洗礼,过红海就表示受洗。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进迦南,是预表主耶稣带领我们离开撒但权势,进到爱子的国里。摩西离开埃及之后,走了一段日子来到红海边,法老率领全军追了过来。只要以色列人不过红海,就有被法老掳回去重做奴隶的风险。神使以色列人从海中经过之后,法老若再想继续追赶,红海就成了法老及其差役的葬身之地,红海成了走天路之人的一道保护的屏障。受过洗的基督徒确实更容易胜过撒但。
3)埋葬肉体:
【书3:16】那从上往下流的水便在极远之地,撒拉但旁的亚当城那里停住,立起成垒。那往亚拉巴的海,就是盐海,下流的水全然断绝。于是百姓在耶利哥的对面过去了。
过红海的时候,红海的水是在他们左右作了墙垣。但是,过约旦河的时候,水是在极远的某一个地方立起成垒,那个地方叫亚当城。怎么会这么巧,断流选择了这么个名字的地方呢?不是巧合,而是神特意的安排,过约旦河表示亚当的水流就断绝了。也就是表示罗马书六章所说的,受洗可以使我们的旧人与基督同钉十字架,使我们的罪身灭绝。【罗6:5-6】我们若在他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也要在他复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因为知道我们的旧人和他同钉十字架,使罪身灭绝,叫我们不再作罪的奴仆。
三.受洗者的条件:
具备了什么样条件的人才可以接受洗礼呢?是否需要有一定参加聚会的时间?是否需要会背《受洗问答一百题》?不需要。有些教会采取的这些做法目的也是好的,是希望让参加受洗的人员明白我们的信仰,这些做法都可以保留。但是,不能把这些作为受洗的硬性指标,因为这些都不是圣经的要求,圣经的要求是:
1.一心相信:
【可16:16】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
受洗的前提条件是——信!真心的相信。一个人只有先信了,他的罪已经得到神的赦免了,他已经在基督里了,教会才能为他施洗,接纳他加入教会。上半节说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有‘信’也有‘洗’。下半节说不信的必被定罪,就没有再提‘洗’的事儿了。这说明一个人若是没有信,洗与不洗都是一个样,都是必被定罪,就没有必要再提洗的事儿了。
【徒8:36-37】二人正往前走,到了有水的地方,太监说,看哪,这里有水,我受洗有什么妨碍呢?腓利说,你若是一心相信就可以。
腓利向埃提阿伯太监传了福音,正走在路上的时候,太监向腓利提出,自己现在能不能受洗?太监为什么要这么问?或许是因为信的时间太短了,只是刚才才信,之前他连耶稣是谁还不知道呢。这段路上谈了一点,太监一定还有许多不明白的圣经,所以,他才问腓利我现在是否可以受洗呢?腓利没有说,你再信段日子再说吧,也没有拿出《受洗问答一百题》考考他,而是只对他提出了一个要求:你若是一心相信就可以受洗。他回答说:“我信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腓利就给他施了洗。
【路3:7-14】约翰对那出来要受他洗的众人说,……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众人问他说,这样我们当作什么呢?约翰回答说,有两件衣裳的,就分给那没有的。有食物的也当这样行。又有税吏来要受洗,问他说,夫子,我们当作什么呢?约翰说,除了例定的数目,不要多取。又有兵丁问他说,我们当作什么呢?约翰说,不要以强暴待人,也不要讹诈人,自己有钱粮就当知足。
约翰的洗与主耶稣的洗还不完全一样,约翰是主耶稣的开路先锋,是在主耶稣的前面,给他预备道路,预备合适的百姓。当主耶稣开始传道时,约翰的任务就完成了,耶稣的工作包含了约翰的工作。受过约翰洗的人,还需要再受主耶稣的洗,但是,受过主耶稣的洗,就不需要再受约翰的洗了。约翰为人施洗前,都是要求来受洗的人必须先悔改,不然的话,就是宗教领袖们来了,约翰也不会为他们施洗。受主耶稣的洗,也是一样要先悔改。【徒2:38】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
受洗的条件就是这么两条:相信、悔改,其实,也可以说是一条,因为悔改是包含在相信里面的。
3.婴孩可否受洗:
不可以。道理很简单,婴孩既不会相信,也不懂悔改,圣经说,洗礼是给那些一心相信的人。给没信的人施洗,这是对受洗神圣性、严肃性的一种破坏。现在在基督教里,就有一部分教会是为婴孩施洗的,他们是拘守了他们教会的传统,这个传统其实是来自于天主教,改教之后,天主教的一部分错误得到了纠正,还有一部分错误却被他们继承下来,代代相传了。那些主张可以为婴孩施洗的人,他们因着传统的束缚,无视圣经中关于受洗条件要求的那些清清楚楚的经文,为自己牵强的找一点所谓的‘圣经根据’。他们的理由大都是,旧约的以色列人生下来第八天受割礼,于是认为,基督徒也应该为孩子第八天受洗礼。问题是,这是人自己臆想的产物,新约里根本找不到一节经文,说旧约的割礼就是预表新约的洗礼。割礼,是犹太民族的一个外在记号,生在哪个民族当然就是哪个民族的人,这个无需通过婴孩本人的认可,所以,生来就可以给他们受割礼。但是,做神的儿女可不是生在基督徒的家里就能自动成为神的儿女,一定要他本人自己选择相信才可以,所以,受洗也不能由别人替他选择,必须由他本人有了思想之后自己选。再说了,旧约犹太人的割礼也只是给男孩子行的,而受洗是无论弟兄还是姊妹都需要受的,所以,这点也与洗礼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还有的人,用来支持为婴孩受洗的经文依据就更加令人啼笑皆非了,我见过有的人用耶稣说过的一句‘不要禁止小孩子到我面前来’当根据,即使不用注重上文下理,仅这句话本身与婴孩受洗那也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啊。
4.可否为死人受洗:
不可以,道理同上。死人既不会相信,也不能悔改了。既然这是很浅显、很明白的道理,为什么还会有人有此疑问呢?因为圣经中有一节经文“【林前15:29】
不然那些为死人受洗的,将来怎样呢?若死人总不复活,因何为他们受洗呢?”这节经文里提到了“为死人受洗”,有些解经家就开始发挥自己想象了,甚至令人怀疑,有人是信口编造所谓的背景资料。他们说,当初在哥林多有人就是为死人受洗。当初是否真的有人糊涂到为死人受洗的,我们无从考证。但是,无论有,还是没有,和这节圣经都没有关系,这节圣经根本就不是讲为心跳、呼吸停止的那种死人受洗的事。此死人非彼死人,这里的死人,保罗是接着上面讲死人复活的道说的。保罗说,为什么我们确信有复活呢?我们知道,受洗是与复活密切相关的,因为罗马书告诉我们,在死的形状上与主联合的,也必在复活的形状上与主联合,如果没有复活,大家就都是死人,那何必还要为这些死人受洗呢?所以,保罗在这里称为死人的人,并不是保罗认为他们是死人,而是就着那些否定有复活的人的说法说的。换句话说,这里的死人,其实就是正常接受洗礼的哥林多的众圣徒说的。
保罗在这里也不是说“为死人受洗”这回事,因为根本就不存在这回事,而是说那些“为死人受洗的”。这个“的”字可不要忽略了,不然我们就会把这节经文要说的重点给读歪了。读一读上下文就知道,那些“为死人受洗的(人)”,并不是指有一群糊涂的哥林多人,为心跳停止的死人们受洗。而是指保罗与他的同工们,也就是下节圣经中的“我们”,为那些普通的哥林多圣徒们(也就是,如果没有复活这个观点是真实的话,他们就都是死人)受洗。
四.施洗者的条件:
有些信徒以为必须是有牧师头衔的人,才可以有资格为人施洗,其实,这是不对的,这是对官位主义思想的盲目迷信崇拜。通常来说,很多牧师确实是具备施洗者条件的人,但是,绝不要把受洗的工作与某种头衔划等号,也就是说,有牧师头衔的人,未必都有资格为别人施洗,没有牧师头衔的人,也可以为人施洗。对施洗者的要求,圣经没有直接的经文做出明确的说明,因此我们只能根据圣经中所有的施洗者他们身上共同的特点加以归纳总结。施洗者首先应该是重生得救的人,这也是被主积极使用的基本条件。一个不信派或是假信派,他自己还是灭亡之子呢,主耶稣没有赐给他权柄为神的百姓施洗,别管他是牧师,就算是大主教也不行。其次,施洗者应该有美好的生命见证,往往都是由一间教会中德高望重,口碑较好的人担当,应该防止有明显道德败坏问题的人担当,这样可以防止别人的良心因他软弱。有的教会的牧师是出了名的酒晕子,还有的有婚外情,这些人早该被清除出教会了,他们没有资格插手任何神的圣工。但是,因着种种原因,在许多教会,这样的人不但没有被赶出教会,反而还独揽教会大权。如果是这样的人为人施洗,会众宁可选择去其他教会受洗。
对施洗者生命见证方面的要求,并不需要高而又高,只要基本上挺好的就可以啦。并不是生命越好,施洗的效果就越好。【林前1:14-15】我感谢神,除了基利司布并该犹以外,我没有给你们一个人施洗。免得有人说,你们是奉我的名受洗。【约4:2】(其实不是耶稣亲自施洗,乃是他的门徒施洗)
施洗的工作是地方教会的事,每间教会施洗的人应该从本教会中产生,不必从外面请‘外援’。如果是一间教会刚刚成立,什么还都不太懂,请其他成熟的教会过来指导一下是可以的。但是,长期来讲,受洗、擘饼这些教会的工作,都应该由本教会的工人来做,不要因觉得自己生命还不够好,总是不敢去做。
五.洗礼的施行:
1.洗礼的样式——浸入:
洗礼的样式大体上就是两类:一类是点水礼,就是施洗的人点一点水或洒一点水在受洗者的头上。还有一类是浸水礼,也有人称为大水洗,就是将受洗者整个人浸入水里。那么,哪一种更符合圣经中的洗礼的样式呢?我们只要看看圣经中的例子。
圣经中有些受洗是没有讲清楚受洗的样式的,比如:“【徒9:18】扫罗的眼睛上,好像有鳞立刻掉下来,他就能看见,于是起来受了洗”。这里亚拿尼亚为保罗施洗,你既看不出来亚拿尼亚是用碗里的水滴几滴在保罗头上,还是把保罗带去有水的地方将他全人浸在水里。再比如,“【徒16:33】当夜就在那时候,禁卒把他们带去,洗他们的伤。他和属乎他的人,立时都受了洗”。保罗为禁卒一家施洗,也是你既看不出来保罗是用碗里的水滴几滴在他们头上,还是保罗把他们全人都浸在水里。
圣经中还有些受洗是清清楚楚讲清楚受洗的样式的,比如,“【约3:23】约翰在靠近撒冷的哀嫩也施洗,因为那里水多。众人都去受洗”。约翰施洗的场所是在约旦河,并且选在靠近撒冷的哀嫩,为什么选在这里呢?经文就告诉我们了——因为那里水多。如果约翰施行的是点水礼,就不必选在约旦河了,更不必选择水多的地方了,因为在任何地方端一碗水就够了。点水礼从来用不着考虑水多水少的问题。再比如,“【徒8:36-38】二人正往前走,到了有水的地方,太监说,看哪,这里有水,我受洗有什么妨碍呢?腓利说,你若是一心相信就可以,他回答说,我信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于是吩咐车站住,腓利和太监二人同下水里去,腓利就给他施洗”。腓利为埃提阿伯太监的施洗就更清楚了,他们是下水里去。如果腓利施洗的是点水礼的话,那就简单了,根本不必等到有水的地方再施洗,在太监的车子上,拿个茶杯滴两滴不就可以完成洗礼了吗。还有主耶稣自己受洗,“【太3:16】耶稣受了洗,随即从水里上来。天忽然为他开了,他就看见神的灵,仿佛鸽子降下,落在他身上”。主耶稣也是从水里上来,如果是点水礼的话,根本不必下到水里去。我看到有些坚持点水礼的人,非要坚持说,耶稣就是受的点水礼。那么,耶稣为什么要从水里上来呢?他们的解释是耶稣站到河里,然后受的点水礼。至于耶稣既然受的是点水礼,为何还要多此一举的站到河里呢?他们不做解释。他们自己也从来没有哪个人会多此一举的站到河里接受点水礼。
也就是说,圣经中关于受洗的经文,要么没有具体的记载受洗的形式,要么具体记载出来的就都是浸入水中。但是,没有一处圣经是具体的记载点水礼的。点水礼操作起来很简单,只要一碗水,什么都不需要了,衣服也不会弄湿,只是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圣经的支持,也不能让人感受到同死同埋葬同复活的意义。但是,我们也不能说,点水礼因此就无效。点水礼本是对无法浸水的一种弥补,有的病人在病床上,已经无法下床了,我们也可以到病床上为他施洗点水礼。
2.所用的材料——水:
洗礼最重要的材料就是水,普通的自来水就可以。有人认为自来水不如河水,当然各方面条件如果具备,河水当然是是可以的。但是,现在的河水污染的非常厉害,受洗地点要做好安全、文明,也非常不容易。所以,现在几乎所有采用浸礼的教会都是用水池施浸,有的是用砖头砌池子。家庭教会地方小,就用充气池子,用完后就可以收起来,水量水温都很方便控制。对施洗用的水,大家不要迷信,即使祝福过的水,也并不是什么圣水,没有任何神奇的功效。
3.何时受洗——尽早。
早受洗,早埋葬三大仇敌,早加入地方性的教会成为弟兄姊妹中的一员,对帮助我们得胜是有利的。所以,我们看到圣经中,许多例子都是刚一信主,立刻就受洗了。禁卒信了当晚就受洗了,【徒16:33】当夜就在那时候,禁卒把他们带去,洗他们的伤。他和属乎他的人,立时都受了洗。彼得的一篇讲道,令三千人得救,这些得救的人也是当天即受洗了。【徒2:41】
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埃提阿伯的太监路上信了主,路上就受洗了。他们都是信了之后尽早受洗。但是,今天有些基督徒因着种种的误解,却迟迟不愿意受洗。
有的人是不重视受洗,认为那些受过洗的人,还有不少持续犯罪的呢,我们不受洗只要遵行神的话就行。于是,他们不急着受洗。还有的人是认为自己还不合格,等再追求的好一点再受洗。还有的人,认为不受洗就是个婴孩,犯了罪神也不会管教,一旦受洗了,就不能再犯罪了,再犯罪神就要管教了。还有的人认为受洗是洗掉罪,如果受洗太早了,再犯罪就把自己又弄脏了,等到自己差不多快死了时候再受洗,这样就能干干净净的进天堂了。这些都是因为自己瞎想或是错误的理解了圣经,尤其是这最后一种,认为受洗是能洗掉罪的人还真不少。他们想,生活中所有的洗不都是为了洗去脏东西吗,洗衣、洗脸、洗碗、洗手……,所以,他们想当然的也认为人受洗,就是洗去这个人的罪。圣经从来没有告诉我们受洗能有洗掉罪的作用,因此我们在第二大点受洗的意义中,也就没有提到受洗洗罪的作用。圣经明说,受洗本不在乎除掉肉体的污秽,【彼前3:21】这水所表明的洗礼,现在借着耶稣基督复活。也拯救你们。这洗礼本不在乎除掉肉体的污秽,只求在神面前有无亏的良心。圣经中的确有一节经文,让人读上去像是说受洗可以洗掉罪,【徒22:16】现在你为什么耽延呢?起来,求告他的名受洗,洗去你的罪。“受洗,洗去你的罪”这连贯的话语,确实容易让人觉得受洗可以洗去罪。但是,查一下原文才发现,这两个洗是完全不同的词,是讲得两回事,第一处受洗原文编码是0907,就是用水洗的这种受洗。第二个洗去你的罪的洗,原文编码是0628,这个词另外圣经中只出现过一次,不是水洗了,而是圣灵洗去人的罪。【林前6:11】你们中间也有人从前是这样。但如今你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并借着我们神的灵,已经洗净,成圣称义了。如果洗掉罪是要靠受洗才能洗掉的,那么,圣经中救恩的真理可就要大大更改了,就不能因信称义了,而是应该因受洗称义了。
4.奉谁的名受洗——耶稣基督的名:
一些教会在受洗时是奉父子圣灵的名,他们依据的经文是【太28:19】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或作给他们施洗归于父子圣灵的名)。圣经中也仅有这一处是奉父子圣灵的名施洗。但是,这处圣经的翻译是可以有不同的,括号里的字就告诉我们,这节圣经也可以翻译为
‘给他们施洗归于父子圣灵的名’,也就是说,如果按着这种译法,这节圣经没有说是奉谁的名施洗,只说了施洗的结果是使那人归于父子圣灵的名。那么,究竟应该奉谁的名施洗呢?圣经是有清楚的教导的——是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徒2:38】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徒10:48】就吩咐奉耶稣基督的名给他们施洗。他们又请彼得住了几天。【徒19:5】他们听见这话,就奉主耶稣的名受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受洗见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