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颗棋眉毛连成一条线好不好就赢的叫什么棋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毛泽东布局决定中国命运的“三颗棋”
2012年第2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1947年春,为了加速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毛泽东在转战陕北途中提出,要以一支主力部队跃进大别山区,打破敌人对黄河以北各解放区的进攻和封锁;然后以陈(赓)谢(富治)兵团渡过黄河,挺进豫西伏牛山,在豫陕鄂边地区实施战略展开;最后再派粟裕兵团渡过长江,开辟浙闽赣根据地,拉开解放全国的序幕。这就是被历史学家称作“三颗战略棋子”的布局。尘埃落定的两颗战略棋子 中国论文网 /5/view-1959706.htm  日,小河会议(注: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举行的中央前委扩大会议)通过了毛泽东提出的“三颗战略棋子”部署的决议。随即,第一颗战略棋子的重任就落在了已渡过黄河的刘(伯承)邓(小平)大军身上。   从8月7日起,刘邓大军4个纵队12万余人按照第一颗战略棋子部署,兵分三路向南疾进,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于8月末进入大别山区,完成了既定的第一颗战略棋子布局。   这颗战略棋子的落下,不仅出乎敌人的意料,而且还彻底打乱了敌人的部署。大别山历来为中原必争之地,刘邓大军长途挺进大别山虽是一步险棋,但这步险棋蕴含的战略要义在于“兵贵神速”和“攻其不备”。   就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前,蒋介石还在对部下说:假设刘邓的人马一定要通过黄泛区,他们就不得不损失所有的车辆、大炮、弹药和重武器装备,这样就等于猛虎拔掉了利齿,蛟龙自损了爪牙,我想他们是不会这样做的,因为这样一来军队就没有战斗力可言了,怎么对付国军的“围剿”呢?我也不相信共军能够创造奇迹,除非他们长出翅膀来飞过黄泛区。   但刘邓大军最终创造了奇迹,挺进了大别山。与此同时,毛泽东又举起了第二颗战略棋子。8月22日,陈谢兵团在西北野战军的策应下,在晋南、豫北交界处南渡黄河,挺进豫西,随即截断了横贯中原的陇海路。随着第二颗战略棋子的落下,毛泽东认为,粟裕兵团完成南渡长江的第三颗战略棋子布局也将指日可待了。   粟裕石破天惊的“子养电”   日,为了尽快落下第三颗战略棋子,毛泽东特意发电报把远在千里之外的华野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叫来,专门部署派遣粟裕兵团渡过长江开辟南方根据地之事。毛泽东说:“1947年7月以后,我军的作战性质已不再属于‘自卫防御’,而是一种‘革命的进攻’,是把战争的主要战场推向蒋管区,以求解放全中国的作战行动。蒋介石已处于防御地位。黄鹤一去不复返,他想要回到战争初期那种形势是不可能的了,今后是我们如何转入江南、四川、两广的问题。”毛泽东还对陈毅说,“粟裕南进行动计划必须要在春秋季之前执行。”陈毅对此表示同意。   1月22日,还没有等到陈毅返回山东传达这一重要指示,粟裕即向中央军委发去了一封长达1400余字的电报。按照中国古代以地支代月、韵目代日的纪事方法,1月为“子”,22日为“养”,因此,粟裕的这封电报又被称作“子养电”。   粟裕在电文中阐述,根据目前形势,应首先依托解放区并集中兵力与国民党在中原地区进行决战,然后再渡江南下。   其实,粟裕的这一战略设想与毛泽东第三颗战略棋子布局是一致的,只是在决战中原和渡江南下的时机上有所区别。   这封电报粟裕酝酿已久,起草后又放进抽屉一个多月,直到中央决定派遣他率领兵团渡江南下的正式命令到了华野司令部,他才将它发出,以供党中央参考。   毛泽东对粟裕的来电十分重视,看完后立即批复给了其他几位中央书记处书记审阅,并注明阅后“再送毛”。不久,中央书记处开会讨论了粟裕的来电,最终没有采纳粟裕建议,并强调执行中央渡江南下决策不变。   党中央集思广益   讨论中原决战构想   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亲自起草电报回复粟裕:中央渡江南下决策不变,请他“熟筹见复”。   不料,仅仅过了4天,即1月31日,粟裕的又一封电报发到了中央。毛泽东看完电报后,一边踱步,一边抽烟。不一会儿,毛泽东让警卫员把即将动身返回山东的陈毅找来。随后,中央书记处与有关负责人再次讨论了粟裕的来电。这次会议仍然没有采纳粟裕的建议,而且中央还立即回电告知粟裕,中央派遣南进渡江兵团作战的决心不变,并且说渡江时间有可能提前。   不久,陈毅从陕北返回华野,立即与粟裕进行了一次长谈。当陈毅听完粟裕对先依托解放区并集中兵力与国民党在中原地区进行战略决战,然后再渡江南下的阐述后,认为粟裕坚持的先进行“中原决战”的战略判断是正确的。原本想要说服粟裕的陈毅,反倒被粟裕说服了。   日,粟裕在征得陈毅同意后又致电邓小平、刘伯承,征求他们对先集中兵力与国民党在中原地区进行战略决战,然后再渡江南下这一战略设想的意见。同时,粟裕还同华野部分高级指挥员交换了意见,大家对粟裕的设想给予了认同。   4月18日,粟裕再次以个人名义致电中央军委和华东局。他在这份长达2800余字、分为8个部分的电报中建议:华野3个纵队暂不渡江南下,以刘邓、陈谢及华野主力,依托后方(陇海路北)作战,以求得在雨季与夏收前在中原地区打几个大歼灭仗。然后再组成“三线武装(野战军主力、游击兵团及远征游击队)依战局之进展向前推移,如能密切配合,则可能使战局得到较快与较大之发展”。   中央收到粟裕发来的第三份电报后,立刻呈送几位中央书记处书记传阅。同一天,刘伯承、邓小平也致电中央军委表示:在粟裕兵团自身准备尚不充分和渡江有较大困难的情况下,“如果粟部迟出,加入中原作战,争取在半后方作战情况下多歼灭些敌人,而后再出,亦属稳妥,亦可打开中原战局”。   毛泽东看完粟裕和刘邓的电报后,整整思考了一夜。第二天清晨,毛泽东吩咐秘书:“发急电给陈毅和粟裕,让他们马上来城南庄开会,越快越好!”   第三颗战略棋子完美收官   日至5月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河北阜平县城南庄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出席会议。这也是自从延安撤退之后,中共中央五大书记第一次全体参加的正式中央会议。   会议中,粟裕阐述了为什么要推迟渡江南下计划先决战中原的理由,并预测在中原地区可能将爆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国共战略大决战。此言一出,会场顿时鸦雀无声,大家都为这个结论所震撼。   在粟裕讲话时,中央领导人边听边做记录,并不失时机地围绕怎样确定战略态势已经形成、决战是否必然在中原(淮海)地区爆发、我军有无必胜的把握、能够消灭多少敌人、刘邓大军目前的困境如何打破等问题,向粟裕进行了提问。粟裕从容应对,一一回答。   但是会议的关键人物毛泽东却一直没有说话,只是全神贯注地倾听粟裕的阐述。忽然,他站起身来说:“粟裕同志,你如何向我们证明,你的判断不会只是一种假设?”粟裕胸有成竹地回答说:“如果党中央能够给我们一段时间,具体说就是半年到8个月,我们将很快证明这场决战已经到来。”毛泽东若有所思地说:“6到8个月,可是以刘邓目前的情况,他们可等不起啊。”   粟裕回答说:“是!如果南进兵团渡江,我认为蒋介石并不会调动白崇禧主力南下,他只会集中南方的军队进行‘围剿’。这样,刘邓的处境反而会更糟。相反,如果我们集中兵力在中原作战,就会大大牵制白崇禧兵团,减轻刘邓的压力。”   听到这里,毛泽东一边点头一边又点上一支烟,并站起身来走到地图跟前。忽然,他转过身来说道:“粟裕同志,如果你不敢渡江南下,挑不起这副担子,党中央可以考虑另外换人去!”此话一出,四座皆惊,会议室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沉默了一会儿后,粟裕站了起来,斩钉截铁地回答说:“只要党中央决定派我去,我个人坚决服从,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毛泽东又点点头,随即坐了下来。这时,周恩来宣布暂时休会,等待书记处的最后决定。   当晚,中央书记处继续开会。会上,多数同志赞成粟裕暂不渡江南下,先集中兵力与国民党在中原地区进行战略决战的建议,毛泽东只是吸烟并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他才站起身来说:“让我再想一想,你们也再考虑考虑,这样明天大家都会有个明确意见。”这一夜,毛泽东房间的灯光彻夜未熄。   在第二天的会上,大家经过认真分析研讨后,一致同意粟裕的建议。最后,毛泽东表态说:“少数服从多数,这是党的最高原则,我这个中央主席也不能例外嘛。”至此,毛泽东的第三颗战略棋子悄然布下。   半年之后,一场震惊中外的淮海大决战爆发。淮海战役以我军取得决定性胜利而告终。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渡江南下,最终胜利完成了第三颗战略棋子的目标任务。   (张源荐自日《新周报》)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ad连成一条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