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剥离三个区分开来 总书记没的

文化点滴24:把儒家思想与封建社会剥离开来!
文化点滴24:把儒家思想与封建社会剥离开来!
资料:1988年初,75位获诺奖者曾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来,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这里,小草根儿分四个小标题试图简述孔子的智慧:一)儒家思想具有普世价值,不是封建社会的“专利品”
二)儒学是具有普世意义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 三)儒学是健康鲜活的进取之学
&四)儒家思想提出了全人类的理想生存大道——“大同世界”
自知才疏学浅,自不量力;有伤大雅,贻笑大方了!
(一)儒家思想不是封建社会的“专利品”
儒家思想并不专属于封建社会,而是具有普世价值的伟大珍贵的世界级思想遗产,具有时代的和社会制度的超越性。或是说,其人文理性通达程度,能使任何社会和人类都是它的承载体。它的人本主义,“忠恕”思想,“和为贵”的思想,一整套的道德伦理,教育思想,生存智慧,把以“生存竞争”为主导的西方思想远远置于身后。
其实,上述的“巴黎宣称”中对孔子的推崇本身,就已经说明了儒家思想超越了国界和时代!这就是普世价值!难道那些诺奖获得者都是白痴?
儒家思想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提供的是人类社会中人的理性生存法则。这种法则主张全体人类共存共荣,真正地从人类理性上摆脱了动物意识;西方思想提供的是生存竞争法则,是一种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界的原生态的自然法则。比如西方人常用鲨鱼为例,说明自然界的肉弱强食,并把它引用于人类社会!因此,生存竞争法则不具备普世价值,因为它崇尚强者,让一方强大,同时削弱另一方。其结果是,强者一方可以无限度地占有财富,相反的一方则一贫如洗。这样的社会是不公正不人道不理性的。因为按老子学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上天不允许人类之间有太大的差别。
因此,人类必须以理性对人类的生存行为予以人为的制约,而不能任其自然。这也正是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含义。对一个个体而言,不管你如何肆意妄为,你都不可能逃脱人类理性设置的纲纪大网;你可能会逃脱某一约束,但却逃不过其他约束;现实中的你再有能力,也不会逃过全部约束。因为全天下无一人不受约束生存!&&&
事实是,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世界上大量的弱小民族和国家,虽然从意识形态到政治制度引用了西方那一套,却多少年富强不起来!这是多么铁的历史事实!也说明,引用了西方人文思想文化,不过更适合了西方列强们,吞噬弱小民族和国家财富的胃口!
因为国家体制形态和人民生存方式的背后是物质利益;依赖型的现代化,只能成为现代化国家的附庸,自身并非真正的现代化。比如,如果中国人都喝咖啡,中国就成了咖啡生产国的市场,中国的茶叶市场和茶文化就会消失。以此类推,久而久之,中华民族的文化将消失殆尽!但最终结果只是发达了唯利是图的商人,民众会更加受苦受难;严重者,中华民族将从地球上消失。有头脑的中国精英们对此事不得不察!
顺便说西方的“人权与自由”。我以为“人权与自由”,不过是西方游猎民族,为解除残酷的神权统治的诉求,是用来对抗神权统治的。你读“世界人权宣言”会发现,除了其中一条(二十九条)谈了半句个人对社会的义务,都是要求社会或政府对每个个人的承诺,具有很强的自私性和个人与个人的间离性,人与人的关系就像沙粒,互不粘连。这与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大相径庭!中国历来是人本主义,不存在神权统治,也就无从谈“人权”;至于“自由”,中国人自古就是自耕农,本就自由,所以中国古代著述中基本没有“自由”这个词。当然,现代“自由”加上了政治色彩;但中国人有自己的政治行为方式。不能因为某政府的一时腐败,就全盘否定中国的文化形态,因为西方也有腐败的时候!
实际上,“世界人权宣言”中的“世界”,应改为“欧洲”或“西方”,自己做大称为“世界”,眼里就没有别处别人,实属僭越!
再说,在西方世界的精神意识领域中,“人权与自由”只是外在形态;更具实质性的精神意识内函的是他们的宗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或东正教,因为他们的国家都是宗教国家。舍此不谈,那就偏离了精神核心,是有意无意的歪曲!
因此说,西方人的精神意识领域,是由宗教为轴心,罗马教皇是他们的最高精神领袖。而一本“圣经”,主宰着西方人的精神世界,道德观念,家国伦理。西方人凭借这些处世,完全不是靠着“人权与自由”而生存。这些,中国那些总喊“人权自由”的人们难道不知情?西方人自识字起就念“圣经”,就像过去中国人打小就念“三字经”“百家姓”,读“弟子规”“女儿经”一样。那是一种对人的教化启蒙;而西方世界的发家,靠的是征服掠夺弱小国家或民族垫的底,也不是靠“人权与自由”。如掠夺和奴役美洲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及近代奴役印度和其他小国,多次侵略中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和贸易掠夺中国财富。
而在中国,这一精神轴心就是儒学思想,半部论语治天下,所以古人也称儒学为儒教。从现实看,国家社会出现各种乱象,难道不与冷落儒家思想有关吗!失去了精神家园的人们,就如同失去了灵魂。虽整日操劳,却惶惶然不知所踪,不知所为,不知所向!
西方学者说,“自由”以别人的“不自由”为边界,我以为然;但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万个人的群体就有一万个边界,一亿人口就有一亿个边界,十三亿人口就有十三亿个边界,那么你还会有多少“自由”呢!肆无忌惮是罪孽,不是自由!
而中国人的社会伦理就简单多了,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够了,人权自由皆在其中。
若从中国社会道德伦理角度看,人权宣言的内容是社会伦理的法理部分。它突出讲社会个人对政府的权利要求,自下而上。它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中国在战国时期的秦商鞅变法中就有一条“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说明在法理上中国是先进的,比欧洲早了两千年。商鞅也正是死于自己制定的法律。也说明中国很早就进入法治社会,至于实行情况,在于当朝时政的状况。这要有历史观点,焉知欧洲的未来?
时处大改革的今日时代,让中国全体人民牺牲自己民族的精神文化,去适应西方的东西,已经造成社会混乱,严重而惨烈。到处是家庭破碎,多数人暗淡,社会纷乱无序,假货充斥,奸商为患,黄赌毒黑泛滥,道德伦理塌陷等乱象不可胜举。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社会理性予以重新思考和定位!也因此,每一个有思想,有思考能力的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祖国母亲尽一份孝心,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以张天地之维,以扬民族之魂,以除西化之偏激,以灭社会之奸佞!
(二) 儒学是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
历史也真奇怪:在公元前的几个世纪里,在世界的东方和西方,互不相干却是不约而同地各自产生了一批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中国的儒道墨法各大家,以孔子为最;西方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以亚里士多德为最。
中国学者很崇拜希腊古学者亚里士多德。其实这位西方古学者也是和孔子一般样的人物——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但比孔子晚生了300年。虽然他们的学养有相同有不同,但都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相比较,孔子更具人性化,人本主义;而亚里士多德具有神性化和形而上。他们都是多学科的领军人物。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领军人物,是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就儒学内容而言,它涉及政治、社会伦理、哲学、思想、教育、历史学、文学、语言、美学、人文、社会思想乃至经济。
鄙人读了一点儿,悟了一点儿,写了请网友指正。
中庸之道。
它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按前贤的解释:“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它不是有人歪曲的做人不偏不倚,不讲原则,圆滑处世。
亚里士多德也主张中庸之道。他举例:怯懦和鲁莽之间的是勇敢,吝啬与奢侈之间的是大方,淡薄和贪婪之间的是志向,自卑与骄傲之间的是谦虚,沉默与吹嘘之间的是诚实,暴戾与滑稽之间的是幽默,争斗与阿谀之间的是友谊。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最美丽的和谐来自对立双方的中间把握,人们应否弃相反的两端尽可能地向“中道”靠拢,并最终取得善。
而孔子反对“暴虎冯河”,认为那不过是一种鲁莽行为。当他的学生提出,一个君子掉进井里,另一个君子可否下井去救他呢?孔子断然否决。他说不能这样!君子要想出办法救他才是正确的。
但儒家的中庸与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并不完全一致。儒家取向道德,亚氏的取向于个性自由。但作为中庸之道,还是有较多的一致性。
草民我的理解是,做人做事要取中段,舍去两个极端,才是最好的选择。
忠恕之道。
儒家的伦理与哲学范畴
,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忠”者,一心不二,尽力为人谋。孔子最先提出“恕”,并为其定义。论语中子贡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曾子在解释孔子“吾道一以贯之”时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他还说,“忠者,心无二心,意无二意之谓,恕者,了己了人,明始明终之意。”。简言之,“忠恕”,就是以自己推及别人的处人态度。儒家弟子以“忠恕”作为贯通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仁”的具体运用,它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具有广大的包容性。
道德伦理之大成
儒学思想形成完美的道德伦理学说。它具有自维性,形成超时代的社会凝聚力。尤其是儒家思想中的“忠义”和“宽容”,大大超出了西方意识形态,是西方思想中缺少的。论语中,出现较多的内容是:问仁,问政,问孝。涉及了道德伦理,政治伦理和亲情伦理。
亲情伦理。儒学中的孝悌和亲情之道,也是西方缺少的。虽然“圣经”中有“孝”的内容,但教徒们没有实行。
“孝”是孝敬父母和长辈,“悌”是亲爱兄弟同辈。但千百年的演变,人们对于“孝道”的解释被扭曲。如,“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使得父母成了子女的绝对权威。这种理论完全扭曲了儒学孝道的本意。
关于孝,孔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还有,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些才是儒学中“孝”的本意。
伦理亲情似碳元素组成晶格结构,大大增强了生存强度。而孝道,则使人老有所养,并使人生之道在长幼之间得以传承与沟通。至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则是孔子把人的繁衍纳入孝道,显现出他对人的繁衍承续的重视。事实是,正是这种人口理论,成就了从古至今的大中国;想象,没有众多人口,中国哪里会有这么大的规模!
政治伦理。论语中“问政”的内容很多。总的说是如何治理民众,用什么治理民众,要达到怎样的目的。最为鲜明地回答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前一句是很有争议的理论。但我认为,这个理论就是说要社会上下各就其位,各管其事,各付名实。如果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社会就会乱套,失去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所以无可厚非。拿到现在来看也是一样,秩序混乱绝不是好社会!领导说话没人听,纪律法规无人从,社会必乱,现下不就是如此吗?只是把君臣的名头换了罢了。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但以德为政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仁”,因为“仁者爱人”,仁德是最重要的。
人文道德伦理。这方面的内容同样很多,形成了道德体系,孝悌也包括其中。后人对此又有了许多发展和归纳,才疏学浅,不再赘述。
但值得指出的是,正是由于这些人文道德伦理深入民心,才形成了民间社会生活的自维性,所以尽管近现代百年来上下各方不再提起它,中国社会依然能够顺畅地维持下去,中国社会依然没有乱成动物世界!铁证了儒学道德伦理的伟大作用。
孔子的“有教无类”教育思想是光辉的超时代教育思想,至今难以做到。孔子开设私人学堂,他招收学生不分阶级,贵族和贫民都能授教。这使得文化教育从贵族阶层走向民间,开创了教育的新局面,是孔子对教育的伟大贡献。
孔子的教学内容全面,德智体美的内容都有。论语有言:“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子不语:怪、力、乱、神。”并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传授弟子。可见儒学是无神论的人本主义;他即教弟子人文道德,又教弟子技艺。
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教育上的又一创举,别忘了那是在两千五百年前。
尊师重教。这是他一贯的主张,重视有才德的人,这方面他的语录很多。论语中有一段文字写孔子接待一位名叫冕的盲人乐师,他的言行举止,场面,对乐师的敬重,写得栩栩如生,鲜活得让你如身临其境,生动感人。
自我教育。儒家提倡自悟自律,慎独自修。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使中国知识分子养成了自省精神,也养成了谦虚的品格。而这种自省精神和谦虚品格,能使人具有诚实的认知观。
关于“知性”,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而对于“过”,他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明显反对虚伪之学,虚伪之知,提倡真知。
崇尚人格美和功德美。儒学中有很多对于中国上古时代的英雄,如大舜和大禹等的懿美之言,他们都为中国立下了卓越功勋。儒学中提出以仁、智、勇为“三达德”,就是大仁、大智、大勇为人格美。
黑格尔定义美学为“艺术的哲学”。就以此论孔子。孔子热爱音乐,也有研究,是他教授弟子主要课程之一。论语中说: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
未尽善也”。
孔子以尽美尽善为音乐之美。或者说,孔子提倡“善美”,而不是“恶美”,而且是尽善之美,“尽善之尽美”。这与西方不同,他们有“恶美”,所以他们供奉“骷髅”和“鳄鱼”。中国人绝不把这些东西看做“美”。
孔子热爱诗经,给予了高超绝伦的评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所以孔子以诗歌的“纯正”为美,“邪”不为美。
孔子当时虽然已经桃李满天下,声名显赫,成为一代文化宗师,但他并不虚荣。论语中有言: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能多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他还说:“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这些说明他以“实在即美”的美学思想。
经济思想。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经济思想,把伦理道德融入了人类的经济活动。孔子收学生,也言明要学费。但他反对收取不义之财。因此,封建社会里不允许商人做官,也不许官商勾结。因为商人往往赚取不义之财;如果奸商当道,那就更不得了了。
人生智慧。
论语中论述了人世间丰富的处世、做人、做事的共性智慧。比如他论述过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意思是:你与君子之人很好相处共事,但不容易讨他喜欢;可是在用人时,他会按你的才能任用你。但小人相反,不好相处共事,但很容易讨他喜欢;可在用人时,他会百般挑剔你!想想,大家都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如,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如,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仗叩其胫。
如,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如,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如,子曰:“君子有三戒,:少年之时,气血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斗。”
如,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如,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等等,还有很多。
其中还有很多属政治智慧。如,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其愚不可及也。”其后郑板桥总结为“难得糊涂”。
这些语言当是孔子对人生实践的经验总结与思考。当我们读到孔子这些言语时,有的似曾相识;但大多都对我们有直接的教益和启迪。
汉语言的宝库。
我们现今使用的汉语中,有大量的语言或成语都是四书五经中的语言,且多是哲理性的成语。如:
“不亦乐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岁寒知松柏”,“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天时、地利、人和”,“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得兼)”,“听其言,观其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四海之内皆兄弟”,“欲速则不达”,“不怨天,不尤人”,“小不忍则乱大谋”,“杀身成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不同不相为谋”,“当仁不让”“道听途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既来之,则安之”等等,还有很多,都是汉语言中的精品元素。
因此可见,我们当今的中国人,每日都在说着老祖宗圣人流传下来的话,我们怎能忘记和抛弃他们呢!
(三)儒学是健康鲜活的进取之学
这体现在儒家弟子们对真理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及对政治人文的现实对待上。
有人说孔子的思想是保守的,原因是他要“克己复礼”,回头看,复活夏商和西周的法理道统。
但我不以为然。大家都知道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何为“文艺复兴”?其实就是西方人在黑暗的中世纪里,通过“十字军远征”,在西亚那里找到了欧洲的文化之根:古罗马文化和古希腊文化,搞了个文化认祖归宗。可我们中国人为何不说那是保守主义呢?原因不就是人家通过文艺复兴的激励,欧洲国家开始发达了吗?
那么中国的孔夫子,不也是通过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完成了自己的体系思想吗?
上面说到“难得糊涂”,孔子也一样难得糊涂。他坚持“为政以德”的仁政主张,终于得罪了鲁国权贵,55岁时被迫出走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14年,历尽艰辛,但从不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
对此,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就给知识分子定下了社会责任。
而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儒家提出了“齐治平”的政治和人文教育思想:“格物致知,意诚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套思路。孙文先生对其给于很高的评价。
儒家提出了具有普世意义的处世哲学,即中庸思想。这和远在天边的古希腊哲学几乎同时代遥相对应。虽然这一思想不为世人重视,但现实实践中却处处按其兑现:如国际政治上霸权主义属极端行为,在过去几经易手,现今虽继续存在,但终将灭亡。
若以艺术为例,中国的京剧守持中道,阴阳平衡,终成大器;而重阳或重阴的剧种因失之偏狭只能成小剧种。
在教育学习领域,儒家学人们的态度尤为上进。孔子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儒家的后人们无不继承和发扬。
但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也有曲折。孔子的儒学是健康、积极、进取向上的,他在论语中的语录是取材于政治和生活实践,是对现实的经验和思考,所以健康清新而鲜活。它不是形而上学,而是基于历史现实的政治与社会生活的总结和深刻思考的表述。它不是形而上学,更贴近形而下,是积极健康的人生大道;它能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指导封建社会走了两千年,不是偶然。
但到了南宋的朱熹那里,这些清新鲜活的思考,通过他的“四书章句集注”,就变成教条式的理论,称为“理学”。这就如同一汪鲜活的水被装进了罐子,有了具体的形状,不再鲜活有神,成了被约束的教条。
程朱理学把儒学看成“定理”或“天理”,是错误的。我认为,人世间没有定理或天理,只有理性或道理。“定理”或“天理”只出现在自然科学中。譬如数学中的定积分,牛顿-莱布尼兹给出了公式,称为牛顿-莱布尼兹定理。
但这公式是有运行边界的,即限定条件,从某到某,或从负无穷到正无穷。但这一界限必要通过“0”点;那么“0”点的含义是什么?是否是“中道”的起点?再从“0”上下延伸,就形成一个宽度,那是否就是“中庸之道”呢?如果正无穷表示无限增长的空间,负无穷则表示无限消亡的空间。从消亡的空间通过“0”,运行到无限增长空间,这就是一个自然界中物质运动的一个轮回过程,就是老子说的“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包括天体在内的物质运动程序。
当然,这个“0”点,是人为确定的;因为自然界中本没有“0”,它由人的意识按人的实用性确定。譬如温度,摄氏“0”点由冰水的温度确定;假如用别的物质确定“0”点,也未尝不可,只是不适用而已。
但人间不存在这样的定理或天理,只有理性或道理,因为人的意识有多大,界限在哪里?你说多大就有多大,不存在界限。如果非说有定理或天理,那就是死板的教条了,就是形而上学了。用来指导社会,就会出偏差,社会非乱套不可!
众所周知,政治气候是思想家们思考的总动力。国家的政治局势会释放一种气场,影响着气场中的每一个人。大家都知道文化的繁荣是政治经济的灿烂之花;思想形态也一样,它总是与政治经济相适应的。
南宋时代是中国政治的低迷之期,妥协,沉沦之风上扬;那么这个时代的朱熹,其思想中摆脱不了这种低迷之气。因此他的“理学”难免有低迷、妥协之风,把健康积极向上的儒学思想,禁锢成教条主义的模式化的形而上学理论。
因此笔者认为,研究儒学,还是以研究原儒为好;正如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长处时,以学习西方世界的为好,不要学习日本,因为日本是夹生饭,其中有虚伪诡谲和封建。
(四)儒家思想提出了全人类的理想生存大道——“大同世界”
我们说儒,不是就着花朵论艳美,不是看到太阳说光芒;而是掰开花瓣吻花蕊,对着太阳寻光谱。
孔子在“礼记”中提出“大同”和“小康”;近代康有为写“大同书”;毛泽东在诗词中写“环球同此凉热”;现今胡锦涛提出“和谐世界”,“和谐”之意源自尚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所以,能提出“和谐世界”这样的伟大思想,需要历史文化的深度和蕴含;只有伟大的中华民族,才能提出这样伟大的思想,具有如此博大胸襟!
最近,习主席向世界提出“和平发展”之路,这又是儒文化中的“和”文化的彰显。那么,儒家思想现今又跨上了要和谐世界的征程。
以上就从古今中外,说明了儒家思想意义的深和远。
这里,笔者把“礼记”中“礼运”一节里的“小康”和“大同”的内容抄录于此: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会,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如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我理解,“大同”即为理想的公有制社会,“小康”即为理想的私有制社会。
儒学作为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从古至今都是学者们的研究对象。如今的学界就出现了“新儒学”学派。但愿它能像原儒一样,能够清新健康向上,能给学界带来一股春风,让人们春风得意。而不是把宋明“理学”的死水从罐子里倒出来重新考量。
当今,中国儒文化的恢弘气场已经在影响着世界的每个角落,美国和欧洲也在其中。将来,中国儒学必将成为世界的通达之学,光辉万丈,改善人类世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为了八天的完全自由,他们希望你在沙漠里一无所有_为你写一个故事-爱微帮
&& &&& 为了八天的完全自由,他们希望你在沙漠里一…
如若一无所有,可否快乐自由如果你们还不知道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是什么,我建议你们可以去了解一下,莫里斯·迪克斯坦在那本著名的《伊甸园之门》中这样说:只有一次,音乐拯救了世界, 那就是伍德斯托克。关于这次音乐节的纪录片,都在豆瓣上获得了9.2的超高分数60年代晚期,全美国的对越南战争的反思非常强烈,年轻人有足够的见解却一直得不到主流发声渠道的重视,去表达他们对性解放,同性恋,世界和平,人人平等的渴望,以及渴望自由的诉求。他们认为俗世所看重的那些金钱权力并没有那么吸引人,反而是理想世界,一个梦要更为有趣一些。奈何梦无法长久,也难以在世俗中互相倾诉。所以69年8月份,四十万年轻人趁着这次机会,以音乐的名义,聚集在了伍德斯托克这个小镇上。他们发疯般地跟着音乐喊叫。破坏掉一切代表禁忌和束缚的东西,比如说门票或是铁栅栏长发束带,穿着喇叭裤或褴褛的衬衫,或是脱掉所有衣服所有人都不分身份,不分种族,甚至不分性别地抱在一起。他们说这个世界本来就荒诞,我们所有人最终都会死去。那为什么要按照大人说的那些游戏规则走?为什么要奋斗,为什么要赚钱升职买房子?为什么要去侵略别的国家,又为什么要做本来就不属于我的梦的美国梦?我们暂时不想考虑那些有的没的,也不想考虑那些大车子大房子,精致世界里的精致生活。我们现在想要的就只有三天的完全自由。这群年轻人正处在一生中最自由的阶段。刚刚脱离幼稚,对世界有了初步的认知,但又涉世未深,没有被社会中的条条框框,方方面面洗脑,保持着自己活在世界上的初心。相信没有谁生下来想着的就是“我是为了赚很多钱才活着”或者是“我是要实现我的美国梦”活着。每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因为好奇,为了看到更多有趣的东西才生活长大。正好那会儿美国正在发起有关自由的运动,他们中的许多也逐渐在运动中明白,只有一无所有的人才有可能真正自由。因为无论我们拥有什么,即使只是一只宠物,一个职业,一个身份,一个镣铐都要为之负责。而正是这些身份构成了我们生而为人的意义,但这些身份同时也将我们钉死在乌托邦之外,用名为传统的墙将我们隔绝在自由之外。所以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反主流,反消费主义,提倡创造性,重新唤起我们的好奇心,并且让我们和现实里的身份绝缘,带来真正的自由。为了重现这种精神,世界上有不少组织正在构建乌托邦,试图在短时间里活在幻想的乌托邦里。其中最著名的,可能就要数美国的火人节了(Burning Man)。每年的八月底到九月初,在美国内华达州的黑岩沙漠里,都会凭空出现一座名为“黑岩城”的城市。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聚集在这里,一起亲手构建各种形式的营地,装置艺术。不但黑人,白人,黄种人在这里共舞。甚至还能看到半裸天使和丧尸。这里曾被称为“伍德斯托克之后世界最接近乌托邦”的地方,参与者秉承着包括“自力更生,去商业化,不留痕迹,完全表达自我”等原则,和原来的世界完全剥离开来。没有人会询问参与者身份背景,不再和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等标签挂钩,在这个沙漠被重新还原为一个最本质的人。而最本质的人在这里却发挥出不可思议的创造力,创造出各种不可思议的艺术品。以梦为马在“火人节”的最后一天,数十米高的火人会在高处熊熊燃烧,标志着乌托邦时代和纯粹自由的终结。虽然短暂,但足够绚烂。这是美国学生,嬉皮士,雅皮士,极客,艺术家最爱的聚会。所有人都希望在这片沙漠里和自己的社会身份,历史使命暂时断绝联系,获得作为一个纯正人类所应该拥有的自由。现在有人准备在中国内蒙古的沙漠里,也做这么一个乌托邦,用来提醒我们生活本来的样子。焱凰赤城他们希望你们在沙漠里一无所有,无所牵挂的度过八天。忘记过去,忘掉未来,享受当下的快乐。这里会有全世界最叛逆的DJ,诸如Marc Romboy,Delta Funktionen或是尚未揭晓的神秘大咖。还会有世界上最大的热气球表演,以及红牛滑沙运动员的首次亮相。去参加电子葬礼战舰在猎户座肩旁熊熊燃烧和火人节一样,来参加焱凰赤城必须遵守几个原则:包容他人的过失;给予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抛开束缚,尽可能地展示自我;不留痕迹,离开时必须清理掉所有留下的垃圾;不问过往,不要通过别人在外面世界的身份评判别人。每个人在焱凰赤城都会得到一块9平米大小的个人营地,你可以在营地的基础上进行天马行空的创造,每天必须认识一个新朋友。也可以登上上面说的热气球,去天上释放我们对于自由和未知的渴望。最后一天,会有高达30米的凤凰在烈焰中重生,标识着焱凰赤城乌托邦生活的结束,也标志着在这之后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变成了一个崭新的生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醉日逐舟,去进行一场灵魂之旅。人一生至少要尝试一次有时候一无所有,才能自由我始终认为人生的快感百分之80都来自于失去控制来自于打破规则在于模糊掉一切一切的界限
在于奋不顾身的自由日本著名时尚设计师山本耀司说:“人生不过是一场笑着流泪的闹剧”深以为然。今天回复“晚安”依然有很特别的句子和图片点击阅读原文,来试试↓↓↓↓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嬉笑怒骂,快意人生。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继往开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