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人,读三国演义好?还是读乙女缭乱☆三国志演义好?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读《三国志》有感
下载积分:900
内容提示:读《三国志》有感
文档格式:DOCX|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04:19:3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读《三国志》有感
官方公共微信  小序  读正史,往往使人感到味同嚼蜡,历史的长河湮灭了太多鲜活的人物和故事,读演义,却使人大呼过瘾,虽然是虚构的故事,却能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也模糊了文学戏说与历史真实之间的界限。这不能不让人深思。  接下来,笔者将与大家共同分享从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的发现。  第一篇  蜀汉与曹魏两家投资建设集团的创立  在《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里,罗贯中为我们介绍了两家公司:  其一是蜀汉投资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其二是曹魏投资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对于两家公司的法人代表、董事长,罗贯中有十分详细的描述:  刘备 蜀汉投资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董事长;  曹操 曹魏投资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董事长;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关于这两位董事长的个人简历:  《三国演义》中刘备之简历  (截至黄巾起义前)  (一)  姓名:刘备,字玄德  民族:汉  籍贯:幽州涿郡之涿县  家庭住址:涿县楼桑村  (二)  身高:七尺五寸(按汉代度量衡制,一尺约合现在23.1厘米,七尺五寸约合现在173.25厘米)  相貌: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性格: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  (三)  学历:无正规学历,不甚好读书  特长爱好: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职业:布衣,贩屦织席为业  (四)  家庭与社会关系  家世背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  祖父:刘雄  父亲:刘弘
早丧  母亲:姓字不详  叔父:刘元起  伙友:公孙瓒  师傅:郑玄、卢植  《三国志。先主传》中刘备之简历  (截至黄巾起义前)  (一)  姓名:刘备,字玄德  民族:汉  籍贯:幽州涿郡之涿县  家庭住址:未载  (二)  身高:七尺五寸(按汉代度量衡制,一尺约合现在23.1厘米,七尺五寸约合现在173.25厘米)  相貌: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  性格: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  (三)  学历:无正规学历,不甚乐读书  特长爱好: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职业:布衣,贩履织席为业  (四)  家庭与社会关系  家世背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  祖父:刘雄
仕州郡  父亲:刘弘
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母亲:姓字不详  叔父:刘元起  伙友:公孙瓒
瓚深与先主相友,瓚年长,先主以兄事之  师傅:卢植
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瓚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  对比一下《三国演义》第一回和《三国志。先主传》提供的这两份简历,可谓是大同小异。但在细小的差异中,却能看出罗贯中的个人喜好与倾向。  差异之一:奇伟的相貌  《三国演义》第一回描述刘备的奇伟相貌时,突出了几个常人不及的特点:一是两耳垂肩,二是双手过膝,三是目能自顾其耳,四是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但是在《三国志。先主传》中陈寿只记载了刘备的两个不同寻常的相貌特点:“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  为什么罗贯中的描述会多出两条,这让我们想起了《史记。高祖本纪》中对刘邦奇伟相貌的记载:“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自古以来,对王朝开创者相貌的记载似乎已经形成了定势,即只有具有奇伟的相貌,才是受命承天之人。所以,罗贯中在《三国志。先主传》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耳垂肩”、“ 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两个特点。也体现了他是一个真正的“皇叔粉”(即刘备的粉丝)。  差异之二:大气的性格  《三国演义》第一回描述刘备的性格时,用了三个定性:“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三国志。先主传》在描写刘备的性格时,用的也是三个定性:“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三国志》突出的是“善下人”,这就点出了刘备礼贤下士,能得人和的根源所在。相反,《三国演义》加上了“性宽和”,这就为将刘备描写成一个“哭哭啼啼治天下”的君主形象埋下了伏笔,真实的刘备其实并不像罗贯中描写的那样动不动就要流泪的。  罗贯中之所以这样写,无非是想为刘备这个在三国鼎立之中的相对弱者,多吸引一些读者的同情而已。  差异之三:小资的爱好  《三国演义》第一回描写刘备的爱好特长时,用的是十分肯定和赞扬的语气:“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这与《史记。高祖本纪》中对刘邦的描写“常有大度”,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作为正史的《三国志。先主传》的记载却明显不同,《三国志。先主传》中并未说刘备“素有大志”,只是说“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在正面肯定之后,反而写了一条颇有负面效应的话,“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这其实是一句很有政治杀伤力的话,说得好听一点叫做“小资情调”、“享受生活”,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玩物丧志”、“耽于享乐”了。  从这种差异可以看出,《三国演义》在《三国志。先主传》的基础上,进一步拔高了刘备的光辉形象,将陈寿所记载的“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这样的话直接删去,不予记载。罗贯中可谓是煞费苦心啊。  不过,大英雄似乎都是如此。司马迁不是也在《史记。高祖本纪》中为刘邦下过“好酒及色”的评语吗?  差异之四:官宦世家的背景  《三国演义》第一回描写刘备的家世背景十分简单,“祖雄,父弘,举孝廉,尝为吏,早丧”。这里并没有说刘备的父、祖当到什么级别的公务员。《三国志。先主传》中对刘备的官宦世家背景的描写则详细得多,“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这里明确告诉我们刘备是出生于一个正县级干部家庭的,也算是官宦世家出身吧。  罗贯中为什么不提刘备父亲刘弘做过东郡范令的事,只是模糊的说“尝为吏”,恐怕是更想突出刘备布衣打天下的雄壮故事,就像当年高祖刘邦已一介布衣而取天下一样。  通过对《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为我们提供的关于刘备的两份简历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罗贯中在行文之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把汉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往刘备身上套,用高祖受命承天的成功案例来进一步拔高刘备的蜀汉集团政治上的正统性,发泄罗贯中本人对于蜀汉集团最终失败的愤懑心情。
楼主发言:4次 发图:0张
  第一次沙发啊  
  《三国演义》中曹操之简历  (截至黄巾起义前)  (一)  姓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  民族:汉  籍贯:沛国谯郡  家庭住址:不详  (二)  身高:七尺  相貌:细眼长髯  性格:有权谋,多机变  (三)  学历:不详  特长爱好:好游猎,喜歌舞,游荡无度  职业:  第一份职业:年二十,举孝廉,为郎;第二份职业:除洛阳北部尉;  第三份职业:顿丘令;  第四份职业:因黄巾起,拜为骑都尉。  (四)  家庭与社会关系  社会背景:中官显贵  祖父:曹腾 中常侍
费亭侯  父亲:曹嵩 本姓夏侯氏
曹腾养子  叔父:姓字不详  伙友:不详  师傅:不详  以上是《三国演义》为我们提供的曹魏集团曹董事长的简历,下面再来看《三国志》的记载有什么不同。  《三国志。武帝纪》中曹操之简历  (截至黄巾起义前)  (一)  姓名:曹操,字孟德。裴松之在做注时,引用了吴国人所写的《曹瞒传》一书中的有关记载,说曹操“小字阿瞒,一名吉利”  民族:汉  籍贯:沛国谯郡  家庭住址:京都洛阳  (二)  身高:未记载  相貌:未记载  性格:少机警,有权数  (三)  学历:不详  特长爱好: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职业:  第一份职业:年二十,举孝廉为郎;  第二份职业:除洛阳北部尉;  第三份职业:顿丘令;  第四份职业:征拜议郎;  第五份职业:因黄巾起,拜为骑都尉。  (四)  家庭与社会关系  社会背景:汉相国曹参之后  祖父:曹腾 中常侍大长秋
费亭侯  父亲:曹嵩 曹腾养子 莫能审其生出本末。裴松之在做注时,引用了吴国人所写的《曹瞒传》一书中的有关记载,说曹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  叔父:裴松之在做注时,引用了吴国人所写的《曹瞒传》一书中有关曹操智斗叔父的故事,后为罗贯中直接采入《三国演义》第一回中  伙友:未记载  师傅:未记载  (五)  时人评语:世人未之奇也  梁国桥玄、南阳何颙: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许邵:裴松之在做注时,又引用了孙盛的《异同杂语》中一条记载,“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通过这两份简历,我们不禁要问四个问题:  问题一:曹操究竟长个什么样?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一回中,形容曹操的长相用了八个字“身高七尺,细眼长髯”,所谓“细眼长髯”,说通俗一点就是“小眼睛、长胡子”,这可不是什么英雄脸。  但是《三国志。武帝纪》中对于曹操的身高和相貌却只字未提。裴松之在给《三国志》做注时,大量引用了《曹瞒传》的内容。《曹瞒传》为吴国人所写,其中不少内容是贬损曹操的。但是《曹瞒传》对于曹操长什么样,也没有提到。如果提到了,裴松之是肯定会引用的。为什么《三国志。武帝纪》和《曹瞒传》都没有只字提到曹操到底长什么样?  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为了避讳,但陈寿写《三国志》时,三家已统一于晋,不存在避讳的问题。《曹瞒传》中本就是吴人所写,更不存在顾及曹操脸面的问题。第二种是因为曹操长相确是十分平常,既称不上英俊潇洒,又没有什么异于常人的地方,所以没有什么可写的了。因此,笔者认为第二种可能性是比较大的。也就是,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是一个长相平平的人,显然也说明长得好不好看并不是能否成就一番事业的必要条件。  问题二:曹操究竟是胸怀大志还是游荡无度?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一回中,形容曹操的生活作风是“好游猎、喜歌舞,游荡无度”,这可都是亡国之君的做派啊。  可是,《三国志。武帝纪》却没有写得这么严重,仅用了“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八个字来形容。其中,“任侠”只是一个中性词,也就是讲义气,喜欢结交侠士,“不治行业”也不是什么大问题,高祖刘邦和光武帝之兄刘伯升,也是不治行业的。即使写“放荡”,也未明确实在哪些方面存在作风问题。不过《曹瞒传》倒是写了一条,“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但是这一条有多大的可信度,还是存有一定疑问的,因为《曹瞒传》的基本立场就是敌视曹操的。  那么历史真实的曹操,是否生活作风很有问题。应该这么看,人无完人,既然连《三国志》都说了是“放荡”,那么也就是确是存在一些生活作风问题,但应该没有《三国演义》和《曹瞒传》所说的那么严重。
  问题三:曹操究竟是奸相还是忠臣?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成功塑造了曹操作为奸相的一面,但是却抹杀了历史的真相。  年轻时的曹操,确是也曾经做过汉家忠臣的。《三国志。武帝纪》有载,曹操在做过“顿丘令”之后,还曾经做过朝廷的议郎,也就是指陈朝政之得失,敢于直言极谏的职务。在这个职务上,曹操做得应该是比较称职的。裴松之引用了夏侯湛《魏书》的四条记载可以为证据:  第一条记载:“先是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诛阉官,反为所害。太祖上书陈武等正直而见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其言甚切;灵帝不能用”  第二条记载:“是后诏书敕三府:举奏州县政理无效,民为作谣言者免罢之。三公倾邪,皆希世见诏用,货赂并行,强者为怨,不见举奏,弱者守道,多被陷毁。太祖疾之”  第三条记载:“是岁以灾异博问得失,因此复上书切谏,说三公所举奏专回避贵戚之意。奏上,天子感悟,以示三府责让之,诸以谣言徵者皆拜议郎”  第四条记载:“是后政教日乱,豪猾益炽,多所摧毁;太祖知不可匡正,遂不复献言”  从这四条记载我们可以看出,曹操在任职议郎期间,向汉灵帝上了两封直言极谏的奏折,毫不避讳皇帝的面子,直接指出朝政的得失。第一封奏折,皇帝不予理睬;第二封奏折,天子感悟,并将这封奏折下发三府,但三府均未执行。看到,朝政日乱,曹操知道仅凭一己之力难以挽回,甚至有可能招至杀身之祸,干脆不再谏言。  问题四:曹操究竟是名臣之后还是阉宦子孙?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只提到曹操的父亲是曹嵩,本为夏侯氏,因被中常侍曹腾收为养子,故冒姓曹。  我们从《三国志。武帝纪》中却能看到一条被罗贯中避而不谈的记载,即曹操为汉相国曹参之后。对于这条记载,裴松之特别从王沈的《魏书》里找来一条证据,把曹姓的来源以及曹操的祖先一一列举,全文引用如下:  “其先出於黄帝。当高阳世,陆终之子曰安,是为曹姓。周武王克殷,存先世之后,封曹侠於邾。春秋之世,与於盟会,逮至战国,为楚所灭。子孙分流,或家於沛。汉高祖之起,曹参以功封平阳侯,世袭爵土,绝而复绍,至今適嗣国於容城”  在这段记载中,指出曹姓是源于上古黄帝子孙,西周时曹侠受封于邾,西汉时有相国曹参,曹参的子孙一直定居于封地容城。  王沈是曾经在魏国为官的,进入西晋以后也得到重用,王沈《魏书》的史料价值,也越来越得到学界重视。与其说,王沈在这里是为曹操脸上贴金,不如说他是为天下曹姓在寻根朔源。  很显然,罗贯中因为不喜欢曹操,所以对于陈寿和裴松之的记载根本不予采纳,直接删去了“汉相国曹参之后”等相关内容,只说曹操是阉宦子孙。  即使曹操不是汉相国曹参之后,他也不是阉宦子孙。原因很简单,他父亲曹嵩,本名应叫夏侯嵩,只不过因为曹腾收养了他,而且曹腾太有权势,夏侯嵩才会冒姓曹。宦官虽然身体残缺,但都十分渴望能有正常人的生活,既然有人愿意跟自己姓,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历史上的曹腾,显然与其他弄权的宦官不一样。  对于这一点,裴松之是认同的,所以他把司马彪的《续汉书》中关于曹腾为人的记载引用了下来,使我们可以重新认识一下这个曹腾。“在省闼三十馀年,历事四帝,未尝有过。好进达贤能,终无所毁伤。其所称荐,若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颍川堂谿典等,皆致位公卿,而不伐其善……腾之行事,皆此类也。桓帝即位,以腾先帝旧臣,忠孝彰著,封费亭侯,加位特进”。  曹腾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最显著的就是,好举荐贤能之仕,而不是像其他宦官那样只会陷害忠良。经曹腾举荐而官至公卿的就有虞放、边韶、延固、张温、张奂、堂谿典等一批贤人。  曹操的生父曹嵩又是何许人呢?司马彪也留下了记载,“质性敦慎,所在忠孝”,司马彪在写《续汉书》时是在西晋,他没有必要再去拍曹氏的马屁,所以他的记载,应该是比较可信的。曹嵩本人也担任过多个职位的公务员,先后干过司隶校尉、大司农、大鸿胪、太尉,大司农大概相当于是现在的财政部长,太尉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可见,曹嵩在朝中的影响力了。有这样的老爸,曹操还用为前途发愁吗?
  武将大都反对,而文臣则纷纷赞成。曹操首席谋士荀彧再次站出来,力排众议,坚决主张迎接献帝。荀彧的远见卓识非寻常武夫可比。   荀彧是真心忠于汉朝的。后来以身殉汉
  麻竹先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更多公众号:hjfw5801洪吉服务是以自然人肖洪吉之名而注册。依托过去、现在从业的行业资源,为有直接需求的新、老朋友提供“留学招生”、“高考教辅”、... ...等服务。最新文章对这篇文章不满意?您可以继续搜索:百度:搜狗:感谢您阅读戏读《三国演义》,本文由网友投稿产生,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QQ:当前位置: >
一口气读懂《三国志》原著:亲们不要再被三国演义骗了好吗?
&来源:脑洞历史观
三国,其实说的是三个猛男抢地盘的故事。
说话东汉末年,宦官专政,上层社会乌烟瘴气。外戚何太后的大哥何进听了马仔袁绍的建议,准备一个也不能少的干掉太监。
狗头军师袁绍出了一个主意,广发江湖救急令,邀请各地大佬入京共襄盛举杀太监,这个事情遭到了曹操的反对,曹操认为,弄死几个太监,派几个户警就妥妥的,有必要请城管进京吗?
何进脑子得过猪流感,相信人多力量大。给大家都发了邀请函。这里面最积极的就是凉州的董卓。
董卓到了洛阳外,何进才觉得不太对劲,给董卓发消息,让他那来的那回去。董卓一听,你让我来的,火车票还没报呢?
董卓的火车票确实指望不上何进了。
何进一天上完班,刚要回家,被大太监张让叫住,说你妹还有事找你。何进就掉头回去,半路上就弄死了。
在外面听到消息的袁绍袁术两兄弟趁机起哄,杀进宫里,看到没胡子的男人就动刀子,结果搞得全洛阳城的男人看到这两兄弟都要脱裤子,露出二维码
让袁绍扫一眼。
大太监张让一看动静不对,带着皇帝刘辩跟皇子刘协跑路,结果半道上,张让内心已经崩溃,直接跳河自杀了。
这就把刘辩跟刘协给坑了。这两兄弟饿得头晕眼花,半道迎面撞上虎背熊腰的怪叔叔董卓。
领着两哥们,董卓进了洛阳。进城后,董大爷运用神技,在城内剪切自己的军队到城外粘贴,用三千的兵马造出了三万兵马的气势,弄死了同是收到消息前来抢生意的并州刺史粗线条猛男丁原。又支付了一大笔的转会费,从丁原俱乐部挖来了武力值暴表道德值归零的坑爹专业户吕布。从此在洛阳一览众人小。
进了洛阳之后,董卓脑子发热,马上就将皇帝刘辩赶了下来,让弟弟刘协上位。
换完皇帝,董大爷就将洛阳城搞得鸡飞狗跳。
大家这才明白过来,这位西北来的汉子是条不折不扣的野狼。于是,袁绍牵头,各方响应,组成十二国联军,号称关东联军,准备合着伙儿进京揍董卓。
董卓一看不对劲,干脆一把火烧了洛阳,带着皇帝跑到了离自己家更近的长安。修了一个叫“郿坞”的高档安居房,准备坐吃等死。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清楚,高干王允拉扰吕布,一起弄死了董卓。
这里解释一下。吕布确实跟董卓关系不太好,董卓确实向吕布扔过管制刀具,吕布确实睡过董卓的女人。
至于是不是叫貂蝉。正史没有说。但我相信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女神永远都会活在大家的硬盘里。
董卓死后被做成一盏纯天然有机长明灯,油的品质很好,98号的。插根灯草就燃了一天一夜。这说明,就是死了,胖子也比瘦子有价值。
董卓虽死,天下已经乱成一窝粥。尤其是北方,两位发小的友谊马上就要走到尽头。
且说到董卓进京,杀气侧露。许多不愿意跟董卓合作的人纷纷逃离一线城市洛阳。这其中,就有三国头号男主角曹操。
曹操小的时候就体现出了特别能操蛋的熊孩本质。装中风坑过叔叔,跟发小袁绍偷过新娘。成年后,得到了人物周刊《月旦评》主编许劭的一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神秘评语,从此名声在外。
董卓乱京时,曹操跑到地方上,找了一些风险投资,拉起了一支部队,正好接到通知。发小袁绍正在组建一个反董卓联盟。
介绍下袁绍这位哥们。毕竟人家也是天字号的龙套。
袁绍是典型的高干子弟,袁家四世三公,四代人,代代都有三公这样的高级干部。
因为在洛阳不同意董卓换老板,袁绍跟董卓拔过刀子。袁绍逃出来后,众望所归被推举为反董联盟的盟主,统率十二路诸侯进攻洛阳。
大家到齐后,袁绍就吼了一嗓子:跟邪魔外道不用客气,来,我们人多,大家一起上啊。
曹操一听,热血就往脑子上涌,一腔热血冲了上去。结果被董卓的凉州汉子揍得满头是包。退回来后,发现袁盟主正领着一帮合伙人办PARTY拍照片发朋友圈。
曹操就此发现跟袁绍混下去是没有前途的。
于是,曹操脱离组织跑到兖州开始单干,通过打击黄巾余党拉起了一只青州兵,开始了打怪升级的传统副线,总计收拾过勇夺三国最佳逗逼奖的袁术。
以及一点都不谦虚,连曹操的爸爸都敢杀的徐州的陶谦。
又打惨了跑到中原混饭吃的吕布
又干掉了南方的土豪张绣,这其间,曹操收编了张绣的婶娘有点波折,但总算有惊无险。
曹操突然这么猛,全是因为抓住了一个机会。有一天,曹老板听说汉朝总裁汉献帝正在寻找有实力的单位挂靠。
董卓被杀后,长安依然没有安定,各位西北的汉子天天掐架,汉献帝就找个空子跑了出来,踏上了还乡团的漫长旅途,一路上通过发荣誉证书换粮食回到了洛阳。结果一看,拆迁队已经来过了……。
于是,汉献帝只好搭起帐蓬,采吃野菜,过了上标准的驴友生活。
收到消息后,曹操采用参谋毛玠的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把汉献帝接到家里,包吃包住五金一险只有惊险的聘请了这位天字号的代言人,从此占据道德高地,打谁都占理。
这个建议上半句是神来之笔,下半句也不可小觑,“修耕植以畜军资”就是大家一起来种田。从此曹操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打累了,就回家吃饭,别人打累了,回家只能喝西北风,所以曹操越打越猛,别人越打越衰。
到了这时,曹操终于成为了北方数一数二的大老板,准确的说,他数二,数一的是袁绍。
在曹操猛搞兼并时,袁绍也不白给,这些年捞了不少地盘。比如白得了韩馥的冀州,又干掉了好骑白马穿白衣的白马将军公孙瓒。从此,天下十三州,袁绍一个人占了四州,从而成为北方第一大佬。
于是,北方市场上就、崛起了两个大鳄,一个是有中央关系的曹操,一个是屯积大量土地的无良开发商袁绍。
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雄一雌,两位深厚的友谊终于走到了尽头,要把兵马拉出来,一决雌雄。
最先惹事的是胳膊更粗一圈的袁绍。看到曹操越做越强,袁绍沉不住气,领了十万兵马杀了过来。
袁绍派兵攻打曹操的白马郡,曹操用围魏救赵之计,假攻延津,实扑白马。成功调动袁军,并派出关羽斩下袁绍手下猛男颜良。介绍一下,在跟袁绍PK之前,曹操还抽了一个空,揍了一顿在徐州挂靠的刘备。刘备不经打,掉头就跑。刘备得传祖先刘邦跑路大法,跑起来老婆孩子都可以不要。但这一次,竟然破天荒地连老二关羽也不要,让曹操活捉了去。关羽只好在曹操这里打工赎身。
袁绍一看中了计,连忙带着马仔来了一个折返跑,结果又被曹操摆了一个疑兵阵,中了埋伏,大将文丑也报销了。
文丑之死,正史没提是那位干的好事。后人索性算到关羽身上,让关羽提前完成了业绩考核。
关羽吃着曹操的饭,心里想着刘备的事。完成项目,关羽就此留下奖金,骑着赤兔跑去找大哥了。
白马第一个交锋,曹操胜出。赚了一把后,曹操就退兵到官渡。打架进入第二阶段,相持阶段。
袁绍积极开动脑筋,在前线修起土山,土山上建高楼,派士兵爬上去360度无死角的压制式射击曹兵。
曹操就制作一批外号叫“霹雳车”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发石机,将对方的高空制导箭楼全部打下来。
袁绍准备搞地道战直通曹营,曹操挖地沟阻止联通。
双方你来我往,打了一个多月。
战事进行到这个阶段,因为一个人的出现,战事进入到第三个阶段,突击阶段。
袁绍的参谋许攸反水投靠曹操,出了一个偷袭袁绍食堂乌巢的主意。
但听说许攸来了,曹操鞋都没穿就跑出来迎接。
这里介绍一下三国各位猛人的人才政策。这其中,曹操主要走脑,刘备主要走肾,孙权靠走心。
曹操对人才是门清,该不该用,怎么用了如指掌,不但对自己家的男人了如指掌,对别人家的同样如此。刘备是一上来就要拉着人家上床的。孙权则是仗着年轻脸皮薄,见到人才不是叫叔就是叫哥。而袁绍主要走位。
走位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人才不少,但大家出来走一下台位,表示我袁某人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但接下来,大家还是回到后台,看我袁绍动!
袁绍的参谋也出过不少好主意,比如有沮授的“咱们抢先注册献帝商标”以及“不跟曹操玩直的,我们拖死他”。田丰和许攸的“趁曹操没注意,杀到他家抢他家男人汉献帝”等绝妙好计,只可惜袁绍的脑子已经糊了,不听大家劝,闷声作大死。
结果,曹操得到袁绍的高阶技能包许攸之后,亲自偷袭袁绍的乌巢,一把火把里面的东西烧了精光。
袁绍收到消息,又做了一个脑子短路的决定,跑去攻打曹操的大本营,结果猪撞树上,袁绍撞猪上了。
袁绍的部下纷纷反水,袁绍只好大败而归。
论GDP,袁绍在曹操之上,可没想到十万兄弟拉出来,一万人都不剩。袁绍狂吐鲜血就此气死。说明,气性太大要不得。有病还是得下面吃。
袁绍一死,两个儿子袁谭袁尚就开始抢起地盘来,其实都不用抢了,因为都是曹叔叔的。曹叔叔一拳过来,两个世侄先是满地找牙,跑到东北那疙瘩躲两天,结果曹操对世侄一点也不手软,连着追过来逼死了两兄弟。
弄倒了袁绍,曹操终于成为北方巨无霸。这个时候,他没有多少选择地把目光投向了南方。
瞪谁谁流产,不是,是瞪谁谁破产的曹操这回瞪上的是荆州的刘表。
刘表,皇亲贵族,学生会主席,著名社团“八俊”成员。一人一马夹着公文包杀进荆州接管政务,灭过孙坚,打过袁术。管理水平也很高,荆州年年被评为模范军民共建示范小区,
唯一短板是不思进取。曹老板的CEO郭嘉评定刘表就是酒桌上的段子手。坐下来天花乱坠,站起来头昏眼花。
整天扯犊子,迟早要蛋疼。刘表原想坐观其变,谁知道世界变得太快。曹操忙完北方的事,就带着小弟过来收拾刘表,刘表表态很干脆,直接吓死了。
老板关了张,员工自然就倒霉了。
曹操杀气腾腾,刘表聘请的高级门卫一看不对,撒腿就跑,这位门房大爷不是别人,正是三国第二男主角刘备。
都放了四集,第二主角才出现!导演,这合适吗?何况,人家也是有关系的!
刘备同学自己讲,他跟当今的皇帝共一个祖宗,都是杰士邦的后代。论辈份,刘备是汉献帝的叔叔,所以刘备到哪都让人家叫他刘皇叔。
这么有来头,就不能不八点皇叔过去的辛酸史了。
刘备一脉本来也是王候一级,因为祖宗偷懒漏税,用18K金冒充24足金,被总裁汉武帝开除出干部队伍。到了刘备这一代已经混到摆地摊卖草鞋。
年轻时的刘备还是读过书的,曾经就读高等私人学校卢植学院,在学校里,认识了学长公孙瓒。因为刘备读书不认真,喜欢搞音乐,玩打猎,时装控,所以没混出什么门堂。
曹操“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刘备“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三国看脸看爹还算了,竟然还是学渣的世界。脑洞老师心很塞。
据说刘备那时候就开始赚着卖草鞋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但一直没机会,眼见刘备的下半生就要在与城管的斗争中度过。机遇还是来了。河北的大哥张角闹起了革命。
刘备响应中央号召,搞了一个众筹,拉了一个杀猪的富户张飞跟用卖枣掩饰杀人逃犯身份的关羽入伙。这三人有没有桃园里面拜把子不知道,但关系确实很铁,好到在外面刘备是大哥,坐在中间,两人站在旁边像保镖,但只要进了屋子关起房门,三人就睡到了一个坑上。
三个好朋友拉了点赞助,招了点兵马就入了市,搞到一些业绩,混了一个官做。但因为占了太监集团的编制而被列入待下岗名单。刘备因为就业问题找纪委派下来的督邮谈心,被拒后把督邮绑起来抽了一顿。
三国演义说是张飞干的,其实不是,是待分流人员刘备报复社会。张飞顶多在旁边喊了声:“加油,不要停!”。这里替张三弟平个反,他是替大哥背了黑锅的。
打完领导,刘备就脱岗不干了。
后面,刘备在江湖飘着,名义上是大将军何进的兵,其实到处打零工。刘备觉得实在没什么前途,就跑去投奔了同学公孙瓒。公孙瓒明着搂着他叫老同学,暗地里只让他负责点赞。
刘备同志不挑不拣,努力工作,努力跟老板的马仔赵云勾搭,努力宣传自己皇叔的身份。终于混出点名声。后面三国第一公知孔融通过摇陌陌摇到了刘备,知道有事找刘哥,把刘备激动得一晚上没睡好。
跟孔融搭上线,就算进入了上流社会,可以跟曹操袁绍们一起打七十二洞高尔夫了。
在公孙瓒那里干了一阵,刘备接到一个任务,领兵去救援被曹操揍成翔的陶谦。
陶谦一看到刘备,耳朵大,手臂长,老二生猛粉红,老三粗壮乌黑。立马就列为优才计划,分屋又分田,负责管理三线城市小沛来对抗曹操。
用刘备对曹操,再怎么准备也是操蛋的。曹操吃饭了就来打两下,饿了就回去吃饭,搞了两回,把陶谦活活给郁闷死了。
算起来有个规律,只要是刘备服务的老板最后基本都仆街了,称得上八心八箭的顶级老板克星。
临死之前,陶谦留下一句话:阿备办事,我放心。就把徐州让给了刘备。
刘备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一屁股就坐住了徐州。
俗话说,富在深山有远亲。混上徐州牧没多久,就跑来一个人跟刘备称兄道弟。这位好眼力的哥们不是别人,正是坑爹专业户吕布。
吕布从长安流窜出来后,混得比刘备还惨。因为他的光辉历史,所以到那狗都嫌,但偏偏打架特别猛,还不好意思跟他搞得太僵。
吕布换了几个单位都呆不长。前段时间听了谋士陈宫的主意,打起了曹操的主意,结果被曹操猛揍了一顿。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刘备就把吕布接了进来。当然,不能说刘备没有防备,我注意到刘备碰到猛男,一般都特别高兴,兴致来了就要同寝共床,但史书从来没说刘备跟吕布同过床。另外再说一下,演义说刘备曾经跟关羽张飞一起轮战过吕布,这也是没有的。
老板克星碰上坑爹专业户,谁的命更硬一点?
事实证明,刘备还是准备不足。吕布在这里补满血,就伙同袁术将刘备赶了出去。刘备被打得满地跑了一圈,回来老老实实向吕布送上膝盖。然后被安排回了三线城市小沛。在小沛好不容易回复了点无气,吕布一看不对劲,你得趴着啊,别站起来,会吓着我。于是又跑去猛揍一顿。
实在呆不下去了,刘备只好找曹操。有曹哥罩着,事情就是好办。曹操一顿流星拳,就将吕布打成了马,吕布把自己包成五仁粽子投了降,表示以后曹营的有码部队归他管,曹操带无码部队。曹操听了怦然心动,刚想给吕布松个绑,顺便收个干儿子。结果刘备在旁边补了一刀,吕布就彻底见董卓去了。
目前为止,曹操刘备的配合还是不错,但两位老板级的人物究竟没办法保持上下级的关系。刘备没多久,就收到了汉献帝发来的未注人私信:衣带诏,指示大家抽个空把曹操弄死算俅。
刘备一听,这是地下工作,一定要做好伪装,就再也不玩朋友圈,而是上开心网种菜偷菜。偷得正嗨皮的时候,曹操把他叫过来喝酒,敲了一下边鼓,说了一句:“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刘备吃完饭,就借口要去对付袁术,拿了曹老板一笔启动资金就跑了。没过多久,衣带诏的案子发了,曹操一顿猛揍,还把刘备的老婆孩子跟老二关羽给抓走了。
刘备跑得快,跑到袁绍下面挂了单。先是参加《我是打手》终级决赛官渡之战,主要负责骚扰曹操后庭。等关羽在曹营干了两票业绩,参加《哥哥去那里》找到刘备。
三兄弟最终团圆,一起加入《奔跑吧,兄弟》节目组,跑到了南方。
刘备挂靠在荆州过了两年安稳日子。
这段时间,刘备三次上山,挖来了三国第一企业架构师诸葛亮,拿到通关秘笈:隆中对。
隆中对简单说来,就是咱们联合孙权打曹操,天下三分占其一,等待时机,再夺天下。
正当刘备为这个秘笈热血沸腾时,曹操就打来了,刘表吓死。刘备挽起袖子就要跟曹操干。结果后方的二老板刘琮招呼不打就投了降。
不能说刘琮太怂。荆州的元老们蒯越蔡瑁们其实都是曹操的老朋友,这些人一个劲忽悠刘琮举手投降。帮他分析不管刘备挡不挡得住,你刘琮已经注定是个悲剧。挡得住,得认刘备做大哥,挡不住,得认曹操做大哥。所以刘琮瞒着刘皇叔直接投了降。
刘备一生克老板无数,这次被老板坑,总算因果报应,天道不爽。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刘备再再再再(请自动重复一百次)次开溜,跟他祖宗刘邦被项羽追一样。一旦起步,根本就停不下来。一看曹操来了,刘备就把老婆丢下,再看曹操又来了,就把儿子丢下去。再看曹操不离不弃,就把再生资源百姓也丢了。幸亏老二关羽学乖了,走了水路。而正当曹操举起手机要给刘备拍一张全家福时。从老同学公孙瓒那里挖来的赵云猛地杀了进去,几进几出,把刘备老婆孩子又顺了回来。
老三张飞则在当阳桥边喊了一嗓子吓退了曹兵。
要澄清两点:一,大家都说刘禅是充话费送的。刘备不心疼儿子心疼男人,当着赵云的面摔了儿子。这是不准确的。刘备再牛,也要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说刘备手长,摔了跟没摔一样的人全是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是张飞不会狮子吼之类超声波武器。当阳桥是被拆掉的。
从曹操的魔瓜逃出来,刘备心里哇凉哇凉地,辛苦奋斗七八年,几天就被打到解放前。
正不知道又去那里挂单时,突然碰上了东吴的战地观察员鲁肃。
鲁肃是东吴老板孙权派来踩点的。
曹操清台北方市场,又一鼓作气吓死刘表,追着刘备满世界跑,最后意气丰发要搂草打兔子,顺便把东吴的孙权也一并揍趴下。
在这之前,一直是北方的二人转占据市场:曹操打陶谦,曹操打吕布,曹操打张绣,曹操打袁术,曹操打袁绍,曹操打刘备。曹操觉得心好累。
现在终于轮到了三个男人一台戏的节奏了。
首先,要介绍第三位登场的孙权。
孙权是江东大佬 ,他跟男闺蜜鲁肃两个拼了桌子喝了酒,得到三国的另一个通关秘笈:榻上策。主要内容就是咱们趁机夺了荆州,然后利用长江这一条捣蛋防御系统跟曹操对峙。再等北方有事时,我们再杀过去弄他们。
正当孙权在消化这个榻上策时,北方果然有事了。一统北方的曹操法驾南方。一杆将荆州的刘表清台,又追着刘备满世界跑。最后曹操觉得不过瘾。要带着八十万马仔跟孙权一起去打猎。
关键时刻,孙权派出战地观察员鲁肃前往荆州打探情况。鲁肃从前线领回一个男人诸葛亮,《三国演义》说接下来发生了三国三大情欲戏之一:舌战群儒。另两大自己猜。
事实上,诸葛亮没有舌战群儒。需要舌战群儒的是老板孙权。因为东吴一大班人要老板接受曹操的兼并企划案。最后,还是鲁肃趁着上厕所给老板孙权发了私信,说要是合并了,我们还是高管,你是啥?孙权这才明白过来,一剑砍了桌角。表示谁再说投降,我就削他。
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意味着这一次糙大爷曹操终于对上了小鲜肉孙权。当然,中间还夹了一个怪叔叔刘备。
另外,诸葛亮也没有激周瑜。因为周瑜比诸葛亮还要激进,一直要求老板跟曹操干一架。周瑜跟诸葛亮也没有“既生亮,何生瑜”的瑜亮情绪,相反,两人关系一直么么哒。
最后,曹操也没说要弄东吴的两大美女到铜雀台去,赤壁开打那一年,铜雀台还没有开工建设。
于是,刘备跟孙权正式合营,对抗龙头企业曹操。孙刘兵马三四万,曹操十来万。曹操兵力上占了优势,而且曹操这些年打谁谁服,已经成了著名的曹无敌。
但曹无敌还是有漏洞,一是劳师远征,曹兵心都很累。二来没有地利,主场优势不可忽视,曹兵不会水战,在船上站都站不稳,而且水土不服,多数得了病。一半人在拉肚子,另一半抱着马桶在吐。时候也不对,现在都快过年了。过年咱们包饺子不打架。
这一仗,曹操本不该打。不打,孙权就把刘备给收拾了。可曹操被胜利以及东吴两个已婚少妇大小乔冲昏了头脑,再加上头号参谋郭嘉死了。所以一劲着要一统天下。
为了解决北方汉子如何不晕船的问题,曹操玩连连看,把所有船连在了一起。
周瑜采用黄盖的诈降计,拉了一批小船过去,里面放上干柴,借着东风就把曹老板的连环船给点着了。
说明一下,历史中没有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样重口味的SM情节。
这里还要澄清几点,一是没有蒋干盗书这档子事。男公关蒋干确实被派去劝降周瑜,但没有盗书,连劝降都没有劝。就是纯公费旅游了一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乙女缭乱三国志演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