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畿 全职的深魂是什么?

千古绝唱——《华山畿》爱情悲剧美赏论--《名作欣赏》2011年31期
千古绝唱——《华山畿》爱情悲剧美赏论
【摘要】:正《华山畿》是南朝乐府民歌中颂扬男女至爱至悲的千古绝唱,它就诞生在一千五百余年前的镇江(南朝时镇江称南徐)大地上(即今镇江市丹徒区石桥乡华山村)。《华山畿》组诗共二十五首,收录在《乐府诗集》卷四六"清商曲辞"中。其第一首在组诗中最具代表性,为全诗奠定了男女相思、至爱至悲的浓郁基调。其诗云: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I207.22【正文快照】:
《华山畿》是南朝乐府民歌中颂扬男女至爱至悲的千古绝唱,它就诞生在一千五百余年前的镇江(南朝时镇江称南徐)大地上(即今镇江市丹徒区石桥乡华山村)。《华山畿》组诗共二十五首,收录在《乐府诗集》卷四六“清商曲辞”中。其第一首在组诗中最具代表性,为全诗奠定了男女相思、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宁邦;;[J];江海学刊;2007年03期
梁必文;;[J];诗刊;2009年04期
叶瑾;;[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06年26期
赵紫彬;;[J];文学与人生;2006年15期
寒晖;;[J];经济师;1990年06期
于波;;[J];长江文艺;1997年10期
张同吾;;[J];诗潮;2009年11期
梁继红;[J];丝绸之路;2001年03期
冯春;;[J];西部大开发;2006年06期
黄家祥;;[J];政协天地;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东方;;[A];全国第六届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2年
李乃珍;;[A];中国混凝土科学一代宗师——吴中伟院士纪念文集[C];2004年
王政;;[A];第二届中国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王丽莉;;[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张剑;田石榴;沈学军;韩冬;;[A];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何清湖;周兴;;[A];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暨“‘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论文集[C];2008年
胡心伟;陈钢;;[A];全国第八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高海宁;丁华;程阳;牛庆云;吴松林;;[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洪水英;;[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温搏;王静;;[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 吴晓梅;[N];中国旅游报;2010年
彭斌 梁晓蔚
杨晓妍;[N];渭南日报;2010年
邓安葆;[N];证券时报;2001年
魏铁平(作者系陕西华山旅游发展总公司总经理);[N];陕西日报;2002年
翟翊;[N];辽宁日报;2002年
高洁;[N];中国旅游报;2002年
白烨;[N];北京日报;2003年
占方 谢建龙;[N];中国旅游报;2010年
李小鸽 通讯员
谢建龙;[N];渭南日报;2011年
吴剑锋;[N];中国旅游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为刚;[D];复旦大学;2009年
佘小杰;[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林喦;[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俞钢;[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石大建;[D];上海大学;2010年
雷鸣;[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冯江峰;[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何芳;[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李宏伟;[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马永生;[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汉波;[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张之薇;[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邹雯;[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张玉玲;[D];吉林大学;2004年
张晓连;[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黄昕;[D];吉林大学;2009年
杨麟;[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徐红武;[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李湘祁;[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李风琴;[D];山西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第11版:西津渡
第01版 头版
第03版 社会新闻·民生热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华山畿”事补缀
  镇江新区的“《华山畿》和华山畿传说”是省政府发文公布的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姚桥镇华山村这个千年古村落,蜚声海内外,特别是村中千年银杏、仙真观石匾以及村外的“神女冢”等文物引来各方人士的垂青,有关“华山畿”的介绍文字连篇累牍,但其中也有些不周之处,本文试作补缀。  梁祝故事源头论的提出者  《华山畿》是梁祝故事源头,今已几成定论,并载入文学史。关于华山与梁祝故事的关系,现在常见文字是:在1930年,顾颉刚、钱南扬论证了祝英台投墓与《华山畿》中华山女子的入棺“何等相像”的关系。此说见顾颉刚《华山畿与祝英台》(载钱南扬编《祝英台故事集》)。钱南扬还论证了“盖魂化蝶的传说,实在也是从韩凭妻衍化而来。”  这种表述是否准确?有没有更早的推论?笔者看到广东学者黄石先生1928年发表在《新女性》第3卷第10号上的《关于性的迷信与风俗》一文说:“我很疑心的华山畿故事,是后世梁祝故事的渊源。今以此篇无关不详论。可注意的华山畿医治单相思的做法,竟和今日的民俗相同”。黄石先生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就投身于宗教学、人类学、民俗学研究领域,发表了大量民俗论文,尤其在妇女民俗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他在20世纪20年代就对华山畿和梁祝的关系作了研究,不过他没有写成专文而已。而所谓华山畿是衍化《搜神记》韩凭妻故事,早在清朝曹寅《题明妃图》“东风野草华山畿,鸳鸯双宿韩凭树”诗句中就加以类比。  韩国乐府名家的咏叹名篇  提到咏赞《华山畿》的作品,学术界都会提到金宗直。常见的说法是“明代有位朝鲜旅华诗人金宗直对此感到遗憾,他有一首《过华山畿》诗云:冢上青青连理枝,行人争唱华山畿。野棠花发当寒食,几度春魂化蝶飞。朝鲜诗人生花妙笔,企图弥补原故事在这一点上想象力似乎不够的缺陷。(载钱南扬等《名家谈梁山伯与祝英台》)。这种说法在许多书籍加以延伸并发挥。  金宗直是韩国儒学宗师,为朝鲜李朝时“海东三贤”之一,也是著名的乐府诗家,著有《东都乐府》《青丘风雅》,今天韩国民间仍有祭祀他的活动。金宗直有无来过华山?笔者认为缺乏依据。金宗直熟谙中国文史,他承认“活板之法,始于沈括”,对镇江人文风物也颇知晓,但没有文献能证明他亲自到过镇江。这首绝句以韩凭妻故事起笔,见于金宗直本人的《青丘风雅》,以今存于韩国汉文本后两句作“如今月黑狐狸啸,应是春魂花蝶飞。”金诗在清初被钱谦益收录到《列朝诗集·朝鲜》,后两句作了改动,特别是抓住野棠花这一清明独特意象,又将“花蝶”改为“化蝶”,是点睛之笔。清后期镇江东乡文人解为干编纂《润州事迹诗钞》时直接从《列朝诗集》中辑录此诗。由于《润州事迹诗钞》是镇江人自编的本土历史风物诗集,故近代以来的地方志等地情书籍都直接把《华山畿》收录了。但这首作品是韩国诗人只是咏乐府诗,笔下不是实景,故题目不能写成《过华山畿》。  《华山畿》诗的传承情况  诞生于南朝刘宋的《华山畿》共25首,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僧人智匠编的《古今乐录》,后世模仿、引用、评论不衰。特别是“长鸣鸡,谁知侬念汝,独向空中啼”,当属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咏鸡的诗篇。  唐诗中有无《华山畿》?查阅《全唐诗》没有。李益《竹窗闻风早发寄司空曙》:“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幸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宋朝人就指出诗中“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句乃“袭乐府《华山畿》词耳”。吴幵《优古堂诗话》词云:夜相思,风吹窗帘动,言是所欢来。但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及今人编纂的《全宋词》《全宋诗》中都没有关于华山畿的作品。  明清诗词中有关华山畿的作品渐多,如清初朱彝尊《华山畿》:弩张不发箭,知子未投机。两相望,侬非弧矢星,安能常对狼。奈何许,安得凤凰子,迎接侬与汝?这是一首仿乐府。咏赞作品如纪晓岚《乌鲁木齐杂诗》曰:鸳鸯毕竟不双飞,天上人间旧愿违,白草萧萧埋旅榇,一生肠断华山畿。  笔者认为,最有价值的还是在《华山畿》发生地的文人创作的一些作品。明末清初丹阳葛筠(一作诸葛筠)《华山畿》:“可怜华山畿,郎自为侬死。侬生独何为?父母不下堂,兄妹俱成行。何必恋阿侬,切切空悲伤。启我黄泉道,换我新衣裳。古墓横路旁,阴阴松柏长。下有同心草,上有双栖鸟”。用乐府笔法写当地实景,哀婉凄绝。  颇堪诵读的还如华山村人、清乾隆举人杨元盛的《神女墓》:  萧梁乐府华山畿,吾里也。觅旧迹无所据,怅望久之。  山高高兮水沈沈,春华发兮秋虫吟。万物有情都不死,千年古木留贞心。萧梁往迹半荒忽,至今乐府歌声歇。江沙已办作桑田(作者原注:梁时濒江,今平沙数十里,村居稠叠,古今异观),漠漠墟烟空照月。草树丰茸北陇平,安知郁郁非佳城?旧藓碑铭认遗石,香魂化作黄鹄鸣。如何唤作神灵女,双飞不知何处所?从此缠绵尽海山,西风一任吹菰黍!  此诗写明华山村的历史、地貌、生态、文物,着重描绘了千年古木——银杏树。起兴自然,遣词讲究,物理和事理互见,乡情与诗情交融,是研究华山畿的宝贵资料。  19世纪初东乡还有一位“土著”女诗人殷月楼,其诗《华山畿拜谒神女冢》:  生未同欢,死乃同棺。两情固结,终古团栾。相逢一面,中心恋恋。从此长别离,生死不相见。相见虽无缘,相思剧可怜。一病不复起,情绪空缠绵。阿女闻之,幽情若痴。君竟为侬死,侬生亦奚为?义无可守,情不容负。生不为君妇,死必为君偶。魂魄思追随,杳茫不可知。强欲与同穴,形神隔绝。徘徊山隈,灵床忽来。望棺遥祝,棺为侬开。轰然一声,棺盖斜横。翻身入抱,不计生死。双珠藏合椟,埋香在幽麓。一曲《华山畿》,留与后人读!  这首乐曲为叙事诗,收入《全清戏曲》。作者将当地百姓的华山畿故事用乐府形式娓娓道来。“一曲《华山畿》,留与后人读”,卒章显志,余韵不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n .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山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