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户外俱乐部穿越知识

户外穿越未知地点如何规避风险?
15569 浏览
户外穿越到无人区,原始深林,涉水区域和一些没有穿越过的危险地带,如何规避一些未知的风险?
推荐一本书,《户外风险管理》(全书名忘了,大概是这几个关键字),书里讲诉了一套户外风险的管理方法,个人觉得十分认同,而且,在这个户外行为还没被规范,户外还被冷眼旁观的时候,多掌握更多的知识,特别是户外生存,领队,急救,培训方面的知识,并且做好团队的管理,还有,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极为关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了解未知地区的地理,环境,天气,温度,的情况,做好准备,出现危险时要保持头脑冷静,保持体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个人观点:
一、先到穿越点附近的村庄去呆些时间,和当地人沟通交流以了解穿越区域的实际情况。
二、通过了解实际情况后,据此判断是否应该穿越。
三、如果可以穿越,应该准备些什么。该准备的东西可以通过网络上相似的路线去准备。
四、通过学习和训练达到具有穿越的能力和技巧。
五、去穿越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先看攻略 再看高德或谷歌地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利用卫星地图将其他驴友的行动轨迹进行标注,进而沿轨迹而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首先一条线路的难度,不是一个定数,因为天气、季节不同,会产生大的变化。其次一条线路的领队对线路的掌握情况会是线路难度、强度一个变量。
1、对线路尽量的搜集资料路书等来了解这条线路。
2、装备准备要有舍去,那些时关键救命的要有个备份。
3、时刻保持体力,留有余地,不要到累的不行了才休息,定时补充路粮补充体力,定时修整保持体力,留有余地才有机会。
4、自己没有能力就参加可靠的商业队伍或者向导,说白了就是花钱雇人补充自己的不足。
5、先了解风险才能规避,如果你不清楚一条线路里的风险,你是无法规避,只是走一步算一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先看攻略 再看高德或谷歌地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第一 到陌生之地首先去之前做好了解 不要冒失,第二户外保险 第三了解自己的能力 是不是能适应当地环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多看看别人的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1、对自身素质的了解
包括自身的未知探险的经验和经历、体力、耐力、意志力等要熟悉;
2、对未知路线的风险分析
包括地形、区域、海拔、丛林、地域天气、河流、水源水质等要逐项分析,并制定极端因素发生后如何回避的安全措施。比如:高反怎么办?无水源怎么办?无火源怎么办?遇见瀑布怎么办?受伤后怎么办?是热带丛林还是高原雪山?等等。
3、户外知识培训
基本知识是如何保证生存?生存的必备条件是什么?未知领域大致区域环境所必须佩带的户外工器具及专用装备。
带什么样的帐篷?睡袋温标?干粮伙食?预估穿越时间?指南针山地地图?火源?必备药品?自身穿戴用品?等等。
高级知识是针对雪山高山、热带丛林、沙漠戈壁、悬岩瀑布等装备及技术性技巧培训。
4、规避风险的基本方法
找当地向导带队;找户外有经验的领队;找专业户外组织;等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1、行前做好功课,详细了解线路情况,制定出行备忘录。行前一定要详细了解欲穿越的线路,并根据出行时间、地理情况作出相应的准备。如遇突发恶劣天气怎么办?中途出现身体不适怎么办?尽可能把会发生的各种状况都想周全,并提前制定应对措施。例如,去小五台进行探险徒步,首先需要提前收集有关小五台山的资料、下载文章和地图、提前与当地旅游部门或最近村子的村长取得联系以便获得支持、收集当地有用的电话号码(如派出所、旅游局、汽车站等)、了解当地的道路情况和车辆班次,并根据以上这些信息制定详细的出行备忘录(地图、GPS自然不能少)。
2、携带装备前最好先列一个装备清单。装备哪些该带,哪些不该带,这是个问题。并不是带得越多越好,好多人打背包时总是嫌装得不够,其实这是个误区。物品的选择要合理,在开始任何旅行或探险前先开个装备清单。&&
3、随身物品不能忘:手机是最快捷的求助工具,但应注意服务覆盖范围,在某些山岭间特别是山谷内,往往没有信号。还要注意节省手机电池。此外,还有地图、指南针、水、食物、头灯(手电筒)、备用电池、雨具、收音机、急救药箱、哨子、记事簿和笔等也不要忘带。出行前记得给家人或朋友留一份出行线路图,以防万一。
4、确定身体状态适合这次出行。身体健康状况是装备之外的另一个决定性因素。你是否能肯定自己的体能状况适合这项任务?是否为之完全作好了准备?出发前应消除所有恼人的包袱轻装上阵,确认自己能胜任计划中安排的一切。个人状态越好,完成计划就会越容易,也更能使自己心情愉快。比如将去爬山,那么在去之前应多做一些有规律的训练,去时别忘穿上你的登山靴。平时还要多锻炼步行能力,训练时可背上装着沙子的背包,让自己提前熟悉状态。
5、遇到突发事件怎么办?山洪暴发:尽量往两岸高地走,远足者不应低估山洪暴发的威力和速度,小溪的流水往往由于上游降下大雨,雨水会集涌而下,于数分钟内演变为巨大山洪。如游人此时正在溪中,极易被洪水冲走,引致伤亡。所以,提醒远足者,除非是有准备的溯溪活动,否则不要沿溪涧河道远足。尤其在雨季,更不要逗留在河道休息,尤其在下游,应尽量往两岸高地走。如发现流水湍急、混浊及夹杂沙泥时,这就是山洪暴发之先兆,应迅速远离河道。切勿尝试越过已被河水盖过的桥梁,如果不幸掉进湍急的河水里,不要惊慌,应抱住或抓紧岸边的石块、树干或藤蔓,设法爬回岸边或等候同伴救援。& & 山体塌方:注意观察山泥倾泻先兆 ,暴雨时或连日暴雨后,天然或人工斜坡经渗进大量雨水后,极易引致山泥倾泻,引发山体塌方。斜坡底部或疏水孔有大量泥水透出时,显示斜坡内的水分已饱和,斜坡之中段或顶部有裂纹或有新形成的梯级状,露出新鲜的泥土,都是山泥倾泻的先兆,应尽快远离这些斜坡。& &
如果遇到山泥倾泻阻路切勿尝试踏着浮泥前进,应立刻后退,另寻安全小径继续行程或中止行程。如队友被山泥掩没,为避免更多人遇到伤亡,也不要随便尝试自行拯救,应立刻通知有关部门准备适当工具进行救援。& &
雷击:远离金属物体最好不要戴首饰。雷电通常会击中最高的物体尖端,然后沿着电阻最小的路线传到地上。远足者如遭电击,大多会肌肉痉挛、烧伤、窒息或心脏停止跳动。所以,在户外远足,应穿着胶底鞋,发生雷击时,不要接触水质或潮湿的物体,也不要站立于山顶上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树木或桅杆容易被闪电击中,应尽量远离)。& & 发生雷电时,应远离铁栏或其他金属物体,身上的金属物品,例如首饰等亦应暂时除去。为安全考虑,去户外最好不要戴首饰。闪电击中物体之后,电流会经地面传开,因此一旦发生雷电不要躺在地上,潮湿地面尤其危险。应该蹲着并尽量减少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如果可能,最好躲入建筑物内。
& & 野外生存小贴士
& & 1.切勿逞强好胜,远足者必须清楚自身的体力和健康状况,量力而为。
2.活动中避免单独行动,坚决反对个人的冒险行为,因为这是对其他队友的不负责任。& &
3.切勿采摘野生果实食用或饮用不确定的水源(紧急情况下除外)。
& & 4.切勿离开现成的山路而随意步入草丛或树林。
& & 5.切勿在非指定地点生火或煮食,此举极易引起山火,亦属违法行为。
& & 6.避免站立崖边或攀爬石头拍照或观景。
& & 7.避免行走在湿滑石面、泥路或布满沙粒的劣地上。比如湿滑的石面、泥路或布满沙粒的干爽劣地,容易在下坡时滑倒受伤。
& & 8.在滑倒受伤时,应立即检查有没有扭伤、擦伤或其他伤势。有时骨折并不容易由表面察觉,若发现伤处红肿或感觉疼痛,不要继续行走。如伤者行动困难,更不要勉强行走,应立即求救,并将伤者移至阴凉而平坦的干爽地面上,用衣物覆盖保温,等待救援人员到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一、出行前对前往地和前往线路有个了解,包括当地天气情况及路线的难易度,做到又准备的安全出行。
二、个人装备要准备充足,这是一个探险活动成功的根本前提。
三、选择有经验的领队和组织者,不要盲目的约伴出行。
四、出行过程中要有团队精神,要互帮互助,不要单独行动。
五、遵循自然规律,选择合适的季节和时间出行,不能贸然前往。
六、活动组织者提前做好功课,如线路选择,营地如何建设,把风险降到最低。
户外徒步的注意事项
通过以上户外徒步旅游发生意外的不幸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对自身身体状况的不了解;对目的地状况的错误估计;突发性天气变化以及专业知识的匮乏等是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下面我们为您总结出了6大注意事项,帮助您更理性安全的进行户外活动,提升这一勇敢者行为的安全系数。
1、身体是否健康强壮
由于徒步旅行与一般的城市旅游的观光赏景不同,其旅行过程多为一些高强度高密度的户外活动。所以在准备徒步旅行之前,一定要对自己身体状况有一个良好的掌控。首先,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其次,要习惯于长时间地进行运动。再次,以下几类人群最好谨慎选择徒步旅行: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的人群;高原反应极为严重的人群;18岁以下,50岁以上的人群。
2、带足常用的药品,掌握徒步旅游相关知识
由于户外旅游的特殊性和危险性,所以掌握一定的野外生存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如何正确处理被蜱虫叮咬的伤口;如何缓解高原反应;如何在野外辨别方向;在不能自身带水的情况下如何寻找干净水源;扎营地如何选择更加安全等。
3、注意天气,了解目的地情况
在徒步旅行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具有一些普遍适用的户外知识,对旅行目的地的了解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在出发前最好提前准备相关目的地知识,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天气状况。熟悉探险地的地形地貌,选择合适的徒步线路,规避危险路段。一般而言,一天中最好的出行时间是一早出发,傍晚归来。因为夜间遇险概率增加,一旦被困,搜救的难度也较大。
4、提前准备好户外装备
与一般的旅行不同,户外旅游的衣服与装备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一般来讲户外服装需要防水,防晒,防风。而除了日常的外套,裤子以外,户外服装还需要准备护目镜,水袋,防雪套,防晒脖套等专业配件。不同的目的地需要配备不同的帐篷,睡袋,背包等。例如,在温度较低的高海拔地区转山,若没有选择合适的防水鞋就很有可能造成脚部冻伤,从而影响整个行程。
5、户外领队资质关乎旅游安全
当前,通过网络召集户外运动爱好者参加野营、登山、探险等活动的人越来越多,然后通过AA制的方式成行。很多“驴行”都是由“驴友”自发组织,随意性较大,专业化水平也较低。有些户外活动的领队仅仅是个组织者,真正持有“户外领队证”的人并不多。
户外运动是一项危险性很大的体育项目,必须有规范的管理。选择队友的时,要考虑对方是否有徒步经验和团队合作的精神等。同时,建议大家在一些人烟较为稀少的危险路段要聘请一名当地的向导,来确保旅行的安全。
6、安全守则:有准备、勿逞强
对于培养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精神,登山、攀岩、野外生存训练这类户外运动具有其他活动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但前提是必须用一种科学的态度去对待,要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寻求刺激或者逞强,户外运动时更不应该有攀比心理,应该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目的地。
在探险的过程中,如果有突发状况,也要量力而行,感觉到有危险,及时撤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徒步穿越,顾名思义就是在徒步区域里,A点至B点的,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的一种轨迹活动。这期间可能要翻山越岭、通过丛林、越过沙漠、踏迹雪原、涉及溪流、穿行峡谷等地貌的一种户外活动。因此说,户外穿越活动是一项综合技能、体能的集中体现。穿越人员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体能,稳定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准,必要的装备,同时还要形成一个团队的力量。团队是成功的进行穿越活动的核心,那么这个核心的具体任务是什么呢?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风险评估与管理。
风险范畴:
一个好的团队,会经常运用科学的、安全的、环保的户外理念,来指导自身队伍的建设,并不断地辅助于实践活动之中,行前一般我们都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和地理环境,来对活动轨迹中涉及的气象、交通、生物、地貌、食宿、队员装备与能力等元素来评估可能遇到的风险,之后将这些风险分类,分成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最后制定出科学的、安全出行方案。
具体情况分析:
一个成功的活动,前期设计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行前要精心定制份好穿越计划,领队对要徒步穿越区域的各项要素进行充分的了解,要了解天气,是否有雨雪、环境温度如何?要了解地貌情况,包括地质特征、海拔高度、坡度、有无沼泽、冰川、暗河;穿越的距离是多少?强度及难度有多大?是否会遇见野生动物及蚊虫的袭击?根据这些风险分析来制定方案,包括所需的装备配置、需要携带的食物、药品等等。。
身体训练与徒步要领:
徒步穿越因富于求知性、探索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所以要求穿越者必须掌握相关野外生存知识与技能,去应对千变万化的野外情况。我们知道,徒步穿越含山地丛林、沙漠荒野、雪原冰川、峡谷、平原、山岭、长城、古道、草地、环湖、江河等很多分类徒步。健康的体魄与良好的体能储备是徒步穿越最重要的条件之一。这些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制定适合自己的一个体能训练计划,在耐力、力量、负重行走等方面渐渐增进,体能耐力训练可以通过游泳、爬山、长跑、骑自行车去培养,力量训练可以每天坚持做俯卧撑、举哑铃、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去培养。
步行走的基本原理及要领:
徒步行走不单是腿部运动,而是一种全身运动,通过呼吸、摆臂来平衡身体、调整步伐。要控制好节奏,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脉搏尽量不要超过120次/分钟,背部要肩沉背挺,用腹部深呼吸,全脚掌触地,从脚跟到脚尖位移,什么时候都要按自己的行走节奏去走,不要时快时慢,时跑时停,尽量保持匀速。刚开始徒步可以放缓一点,让身体每个部分都先预热,有个适应的过程,10分钟以后再加快步频,行走中从安全角度出发,队员之间应该保持一个合理的距离,一般为2~3米,这样可以避免有人因各种原因暂停时,如系鞋带、脱衣服、喝水等等影响,尤其是山地穿越,保持一定距离,也可以避免前面队员蹬踏落石带来的危险。
决定风险的几点要素: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较为流行的户外项目,包括登山、自驾游、骑行、徒步、露营、攀岩等。过去十年,我国传统旅游人数每年以17%的比例增加,户外以每年45%-50%的比例增加,这足以说明户外的增长速度是很快的,尤其是户外徒步穿越的队伍在日益庞大。因此,必须要把握好这些活动所带来的风险。
1、装备是必须要预备的,也是必须学会使用的,良好的装备是保护自己的助手;
2、户外一般要借助活动地域的相关部门、当地有资质的俱乐部、熟悉当地情况的驴友或村民的帮助;
3、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可靠的领队组,这个领队组要求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要有安全户外的思路:休闲、求知为主,不求极致(顶峰、极点);要回避认为风险及政治风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答,户外Discovery(9)
【户外知识】转:如何防止徒步穿越带来的运动伤害650) this.width=650;" src="/mmbiz/jsvaLkH1EJs8UGQmc6AYko9MwIR9a7hCJvqHLTcofAQ2KfK63xSHy0tJNiapOEgG4qCmxaEoicBSrG39euocMtiaQ/0" style="white-space:" alt="0" />  老虎:我常常跟人吹牛开玩笑说:本人玩户外的起点很高,第一次接触户外就是高海拔攀登。算起来从2000年开始也有近十年,山也爬过一些,高的矮的都有,路也走过一些,远的近的都有,险也历过一些,大的小的都有。虽然有些磕磕绊绊,但基本都健康安全地活着回来,不然你就没办法看我写这些东西了。不过身边倒是有些朋友,玩着玩着就不见了影踪,有些是在户外泡妞泡成了老公不得已而归隐山林,有些却是因为玩着玩着胳膊大腿什么的就不灵便了,最后不得已退出江湖。我发觉:运动伤害不只是运动员的专利,其实离我们很近。【短途穿越】  这里所说的短途穿越,是指周末在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周边进行的一两天的穿越活动。这类户外活动引起的急性损伤,一目了然并且立竿见影,如脚底神经刺痛,肌腱痛小腿肌肉痛,运动腹痛等等。不用多说你也知道,这是因为体质不好或者长期不运动的人突然进行高强度户外活动导致的后果。只要马上停止活动休养生息,而后根据自己身体情况循序渐进,逐步增加户外运动强度就无恙。  即便是短途穿越,若长期不在意活动中我们身体所发出的警告信号慢性损伤就会不请自来,让我们痛不欲生。我们身边有些猛人,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吹嘘自己如何在三小时内完成别人整天才能走完的线路,就我的经验,这种朋友玩户外超不过三年,一是争强斗狠的人任何时候都会不缺少,“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二是三年后恐怕他自己就走不动了,膝盖严重劳损。  膝关节是人体构造最复杂的关节,由股、胫、髌,腓骨构成,其周围的肌肉,肌腱,内外侧副韧带,前后十字韧带以及内外侧半月板,共同维持它的稳定性。如果你在户外太过活蹦乱跳,尤其在下山时跑得飞快,那么膝关节关节面就会因撞击而造成软骨破裂,或者半月板破裂。除关节软骨破裂,半月板破裂外,常见的膝关节损伤有髌股关节疼、髌腱炎,髌胫束症候群及滑囊炎等等——这些名词记不住没关系,你只要问问自己膝盖是否感到过疼痛就行。自我诊断  摸一摸膝盖前面凸起的地方,通常我们称它为“膝盖头”,这就是膝关节最重要的组成——髌骨。以此为中心,上面痛,通常是四头肌腱炎;下面痛,通常是髌腱炎;外侧痛,通常是髂胫带疼;四周一起痛,通常是髌股关节疼或髌胫束症候群;里面痛,通常是滑囊炎。解决方案  以上的症状基本可以通过休息和治疗得到缓解直至痊愈,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当暂时停止户外活动两三个星期。  简单说,如果你不知道该做什么就什么也别做,躺在沙发上做睡佛状。此外,金鸡独立、丹凤朝阳、童子拜观音的姿势对康复也有帮助。不过,要记得开始动作之前,先和家里人打好招呼,免得他们以为你走火入魔。如果认为这种姿势难度太大,做一些轻微的拉伸和压腿活动也是不错的,如我们经常做的前弓步和侧压腿,实在不行盘腿打座或冰敷也有些效果。  药物方面,服用阿斯匹林和布洛芬会有所帮助,每次650mg阿司匹林或400mg布洛芬,每天服用三次,多一点少一点都没有关系,以家里人不会误认为你在磕药为宜。  相比之下,若你走路无妨,但在做某个动作时会感到膝关节突然剧痛,那就需要到医院看看医生了。因为很有可能是膝关节破裂碎片落入关节腔内,使关节无法正常工作而引发的疼痛。  总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要你时时记着自己不是个有“钱”人,那点点底子经不起蚀耗,立志不做强驴、猛驴、超级驴,估计成长为一个拥有健康的成熟老驴就不是太大问题。【长距离穿越】  和我们每个周末都可以出去瞎晃荡的短距离穿越不同,超过三天以上的长距离的远征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如果不是以此为业,活动频繁的爱好者一年也不过两三次,不频繁的两三年可能有一次。这样的活动很多细小的事情,倘使不注意就会演变成巨大的伤害。  脚上打水泡的事情人人都遭遇过,无性命之忧,痛起来却颇难受,有时候前路漫漫还得快马加鞭——如果有人不怕痛,那是因为还没有痛到让人怕。 2005年我徒步安纳普尔娜的时候,前四天慢慢晃荡没事,第五天开始加快速度然后脚底不适,第六天出现水泡,到第七天的时候水泡破裂疼痛难忍,每一步都像有钢针在扎,第八天走的时候麻木了,一停下来却变本加厉,水泡那一片如有人拿着打火机直接在烧,第九天的时候脓血齐下,与袜子粘在一起,晚上脱下来需要动用瑞士小刀,第十天的时候我走在山径上如同跳着芭蕾,再也无心欣赏美景而盘算着如何结束这该死的旅程,第十一天,老天保佑,我终于走完了整个线路。不过当我回到博卡拉的时候才发现我并不是最倒霉的人——有个波兰人也被磨破了脚后跟,结果感染化脓溃烂,每天在小旅馆的天台上晒脚板心,现在他哪里也去不了,必须耐心等候尼泊尔的赤脚医生或者蒙古大夫的指令。像这种小问题而导致***烦的情况并不鲜见,在长距离的穿越中我见过背包磨破了腰身,衣领磨破了脖子,眼镜磨破了耳朵以及内裤磨破了大腿等等事情。总体上讲,不合适的装备是导致这种结果的最大原因,其次是行程安排不合理以及不科学的运动姿势。解决方案  长距离穿越是个系统工程,除了运动本身,还需要食品后勤、医疗卫生、通讯联络乃至安全器材方面的保障。连续作战、过度疲劳、强度太高是导致长距离穿越中运动损伤的最主要原因。  对远征来说,正常情况下负重不应该超过自身体重的1/3,每天行走的时间应该在六小时左右为宜。过度运动除了会导致磨损和擦伤,还有可能导致黑指甲(指甲中的血泡)、足弓疼痛、肌肉酸痛、关节劳损以及肌腱挫伤等问题。更可能因为过度疲劳而导致体力衰竭,进而增加中暑、失温等意外事故发生概率,或者直接诱发心脏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的疾病或紊乱,严重的情况下就会丢了性命。我们假期都不长,而户外也没有必要把人人都搞成马拉松运动员,量力而行是首选之道。【高海拔攀登】  一说起高海拔当然就得提起高山病,在医学上被分为高山反应,高山水肿,高山昏迷,高山高血压,高山红细胞增多症、高山心脏病、慢性高山适应不全混合型等七型。通常被人们泛称为“高原反应”的是最轻微的一种,高原反应跟运不运动关系不大,一旦上到这个3048米以上的高度,75%的人不管动不动都会难受,其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胃口欠佳、恶心、呕吐,疲倦、虚弱、眩晕及睡眠困难。有时和受凉感冒时相似,所以不少人以为自己患上感冒或水土不服,但其实是患上急性高山症。  最要命的事是,高山病的出现并无百分之百的规律,体质好的人未必就轻,体质差的人也未必就重,哪怕同一个人不同的状况下症状也不尽相同。总体上讲,视乎上升速度、高度及个人体质乃至心情有关。缓慢上升慢慢适应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2005年我从滇藏线一路到拉萨还能唱歌喝酒,2007年乘飞机直接过去就头晕脑涨只能住在旅馆里发呆。就登山来说,体能极佳的人并不能对急性高山症免疫,相反,体能好的牛人可能攀得太快和自视过高而更易发病。  通常急性高山症在24~48小时内便会好转,如果进一步恶化问题就比较严重了,可能是肺水肿,也可能是脑水肿,还可能是血管栓塞甚至心力衰竭等等。总之,任何人患上急性高山症都不应继续上攀,这事万万不可掉以轻心,有不少血的教训。若处理得不好,或轻视急性高山症而勉强上攀,便会引发更严重甚至致命的高山病。有记载因为攀登高山而毙命的倒霉鬼是1891年一位在法国Chamonix村的医生,在勃朗峰4359米的Val Lot Hut死亡,原因就是患上急性高山症而不肯下山,最后发展成高山脑水肿而致命——一百多年过去了,这种倒霉鬼还屡见不鲜,不怕死和自己找死是两回事情,面对雪山,希望朋友们都有好的心态。解决方案  除了思想上的重视,“主动适应”也是预防高山病的重要手段,比如说适量活动,别一有不适就躺下来,勿激动、多喝水、免油腻、勤加衣、晚睡觉,注意通风、远离烟酒,必要的时候适量吸氧等等。一旦反应严重,《垂直极限》里面的那种特效药可是还没发明出来,地塞米松只能帮助你排出体内的水分而缓解水肿症状。对严重的高山病最好的方法是把病人塞到高压氧舱里——一个像蚕蛹一样的大塑胶袋子——加压,直到面色红润容光焕发。不过那个破袋子远不如布袋和尚的乾坤袋便宜,一般地方不太可能有。所以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赶快卷睡袋走人,走得越低越好,如果下山之后症状还不能减轻,那就得赶快去医院。绿野救援队24小时值守公益救援电话:400
600 7385(天灵灵 地灵灵 去山帮我)在此,我们向支持户外安全公益事业的所有单位和个人致敬!
参考知识库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162888次
积分:2667
积分:2667
排名:第9326名
原创:484篇
转载:87篇
(1)(1)(8)(14)(4)(3)(11)(6)(7)(9)(12)(19)(14)(6)(6)(422)(3)(28)您现在的位置: >>
徒步穿越的必备知识
信息来源:宁波旅游网 &发布时间:
&&& 徒步穿越是指,在徒步区域里主要靠徒步行走去完成起点到终点的穿越里程。中间可能要跨越山岭、丛林、沙漠、雪原、溪流、峡谷等地貌的一种户外活动。野外综合技能要求较高,集登山、攀岩、漂流、溯溪、野外生存于一体。穿越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体能,稳定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准,同时还要有乐于助人的团队精神。一次成功的穿越,行前要精心定制份好穿越计划,对要徒步穿越的区域进行了解,包括穿越时间的天气、地貌、难度、风险系数,所需的装备、食物、药品等等。 徒步穿越因富于求知性、探索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穿越者必须掌握相关野外生存知识与技能,去应对千变万化的野外情况。 徒步穿越含山地丛林、沙漠荒原、雪原冰川、峡谷、平原、山岭、长城、古道、草地、环湖、江河等很多分类徒步。 这些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制定适合自己的一个体能训练计划,在耐力、力量、负重行走等方面渐渐增进,体能耐力训练可以通过游泳、爬山、长跑、骑自行车去获得,力量训练可以每天坚持做俯卧撑、举哑铃、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去获得。(编辑:闻芸)
用户最新点评
我要点评该内容(*为必选项)
* 总体印象:
* 点评标题:
* 详细点评:
至少需要10个字。
宁波旅游网公告
宁波旅游网旅游推荐
宁波旅游网在线客服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户外拓展穿越沼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