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玩战地4战役联盟先遣队3只有战役

查看: 7045|回复: 11
问一下正版战地3怎么在不联网环境下玩单机战役
该用户从未签到
难道必须要登录origin才能玩吗??
头像被屏蔽
签到天数: 21 天连续签到: 3 天[LV.4]偶尔看看III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回复 ' w, n% t8 }, D7 ~1 u3 p1 r
, d8 R' }0 k&&Y& [& g3 E
但是如果不联网连主界面都进不去怎么办呢??
签到天数: 908 天连续签到: 2 天[LV.10]以坛为家III
, O% d4 @) E0 b6 |* b
你把那个盗版了就好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不联网就直接进离线了&&前提是以前要有连过
该用户从未签到
最新版的ORIGIN好像无法记住账号的感觉,你们有这种问题么??
签到天数: 394 天连续签到: 1 天[LV.9]以坛为家II
有蛋疼死我了,每次都要重新输入
签到天数: 50 天连续签到: 1 天[LV.5]常住居民I
签到天数: 8 天连续签到: 1 天[LV.3]偶尔看看II
Freeman4pm 发表于
11:07 + @4 f2 e. c* I! \
最新版的ORIGIN好像无法记住账号的感觉,你们有这种问题么??( {! C& v' e1 Y5 a4 k2 y
都是这样啦,它健忘啊
签到天数: 674 天连续签到: 1 天[LV.9]以坛为家II
离线就可以了
签到天数: 168 天连续签到: 1 天[LV.7]常住居民III
在战地博客里点战役模式
签到天数: 309 天连续签到: 1 天[LV.8]以坛为家III
玩单机啊,我晕……
Powered by  居然最终能打输。  统帅无能,牺牲的将士真TM怨!
楼主发言:8次 发图:0张
  日军6、7万人,还是国府号称的,其实:  日军动用2支步兵旅(其中一支仅有半数兵力),另外还增派2支野战炮兵团,2支山炮连,1支野战重炮兵团,1支工兵营,2支轻装甲车连等强化火力,考量连月作战耗损,实际规模应在2万人上下。  ##第5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中将,参谋长樱田武   ##步兵第21旅团:坂本顺少将(坂本支队)   ##步兵第21联队:片野定见大佐  ##步兵第42联队一个大队  ##野战炮兵第五联队:小堀是繁大佐  ##山炮兵一个中队  ##步兵第9旅团团  ##第10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中将,参谋长堤不夹贵 ##步兵第33旅团:濑谷启少将(濑谷支队) ##步兵第10联队:赤柴八重藏(沂州支队)  ##步兵第63联队:福荣真平上校(台儿庄派遣队)  ##步兵第 .旅团  ##独立机关枪第10大队  ##独立轻装甲车第10中队  ##独立轻装甲车第12中队  ##野战炮兵第10联队(缺一个大队):谷口春治  ##临时野战炮兵中队(九零野炮)  ##临时山炮兵中队  ##野战重炮兵第2联队(缺一个大队)  ##驻华日军炮兵联队第3大队(榴弹炮)  ##工兵第10联队  以上不含野战医院、补给队、通信队
  @二大掰 你让朝鲜和美国打试试
  抗日战争死了那麼多国民党军队,岂是你这种傻逼能侮辱的,都是为了中国战斗输了又怎么样,你这种弱智还拿这种事情來开玩笑
  抗日战争战死的国民党军人,都是中国大陆优秀儿女!和台湾人没一毛钱关系!和如今全面西化了的独派国民党也没关系!
  @二大掰 不得不说,国军不得游击战要领,如果老毛来指挥,结果绝对不一样.
  呵呵  
  抗战的国军一样是中国人,别把对巴子的怨气撒到抗战国军上,现在的巴子自认自己是日本人了,跟国军有鸡巴关系?
  @二大掰 我家是台儿庄的现在台儿庄是个区,根本摆不了这么多人,这是正面军团作战的首胜,打得不错,歼敌一万余人,打台儿庄还得打援,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80年代就把这个国民党的战役作为爱国教育基地,还建了纪念馆,国共都承认的巨大胜利
  抗日战争战死的国民党军人,都是中国大陆优秀儿女!和台湾人没一毛钱关系!和如今全面西化了的独派国民党也没关系!
  精神可嘉  
  关键在于指挥和体制。  在欧洲也是一样,德国把西欧虐成渣,你能说德国比英法这些国家都强?他不过是战争组织的好,动员的好,天时地利人和而已。  日本打中国也是一个道理。日本侵入东北前,张学良刚刚和老毛子干输了一仗,蒋介石和其他军阀正在中原扯皮。对中国人来说,天时地利人和都没有而已。
  台儿庄会战是日军最精锐的第五第十师团; 跟后期日军实力不可同日而语。
  你光算人数,不算大炮、飞机、坦克、机枪等重武器数量吗
  樓主無間  鑑定完畢
  @二大掰 日军在二战时之所以战力强有原因所在,没有理所当然的,因为是军国独裁体制,战争动员强,国民军事训练强,军工业强,国家是统一的不是分裂的,这几方面都不是国民党那些文盲出身的农民兵能比的,当时各地军阀还没有完全统一,训练和军工业也不行,什么都用买的,几方面加起来,你给他们外星武器也是输。
  当时装备,工业基础,军人素质,中国都比日本差很多,中国只有人数优势。  
  日军与中国军队的战力是2:40
  作者:luyu1675 时间: 14:11:00  @二大掰 日军在二战时之所以战力强有原因所在,没有理所当然的,因为是军国独裁体制,战争动员强,国民军事训练强,军工业强,国家是统一的不是分裂的,这几方面都不是国民党那些文盲出身的农民兵能比的,当时各地军阀还没有完全统一,训练和军工业也不行,什么都用买的,几方面加起来,你给他们外星武器也是输  ==================================================================  多大的脸能说出这样的话?对比朝鲜战争,共军和联合国军你还好意思说吗?
  一支为第十师团的濑谷支队  另一支为第五师团的坂本支队  一共加起来就2万人,濑谷从北往南攻,坂本从南往北攻,但是基本没到台儿庄。  真正和国军几十万人接触的就濑谷支队这一万人。
  第三十三旅团司令部(旅团长:濑谷启少将)  步兵第十联队(欠一个半大队,联队长:赤柴八重藏大佐)  步兵第六十三联队(联队长:福荣真平大佐)  独立机枪第十大队  独立轻战车第10、12中队  野炮兵第十联队(欠一个大队及两个中队)  临时野炮兵中队  临时山炮兵中队  野战重炮兵第二联队(欠一个大队及联队级一半)  中国驻屯炮兵联队第三大队(辖两个150mm榴弹炮中队)  工兵第十联队第一中队  第十师团通讯队(一部)  卫生队  第一野战医院  兵站汽车第十五中队  此外,还配属野战重炮兵第一旅团长以下的指挥机关一部分人员,及师团参谋逆濑川幸男大尉。  从上述编制可以看,濑谷支队所辖步兵仅4个半大队,但配备了非常夸张的炮兵部队(超过了师团级的规模),显然是为攻坚所准备的。  台儿庄战役高潮阶段,矶谷廉介 加派第39联队第1大队(原驻济宁,属第10师团第8旅团,兵力约3个中队,欠一个机枪小队)给濑谷支队。  在日方资料中,台儿庄战役中的濑谷支队还出现了中国驻屯临时战车中队(有中战车5辆,轻战车7辆)的番号,不知是何时配属的,待考证。  综上,濑谷支队总兵力达到近1万人
  看看德国人怎么说的就知道常凯申和伟大的国军是个什么玩意了。  美国女作家巴巴拉.塔奇曼在其《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一书中回忆到,台儿庄战役结束后,各国驻华武官纷纷前往战地参观,当时美国驻华武官史迪威见到法肯豪森,与他讨论了台儿庄作战:“德国首席军事顾问法肯豪森将军因中国军队没有按照他的计划行动,气得狠命地揪自己的头发。他说:‘我告诉委员长要向前推进,要发动进攻,要乘胜前进,可是,他们什么行动也没有采取,日军很快就会把8到10个师的部队调到徐州前线,到那时就来不及了。’”巴巴拉.塔奇曼怀着颇为钦佩的口吻写道:“这位了解日军个性颇深的德国顾问对史迪威预料,日军将会卷土重来进攻徐州。果然不出所料,徐州不久即陷于敌手,日军转而进攻河南。”  法肯豪森,这个名字绝大多数人都不没听过这个名字,此人本该在果粉心中大大有名的。这哥们就是常凯申的德国军事顾问,果粉口中念念不忘的德械师就是出自此人之手,跟八十万禁军总总教头林冲一样,是德械师的总教头。常凯申在抗战初期战略也是出自此人。这哥们和德国国防部里的一帮人是反小胡子的小团伙,他可是坚定支持中国抗战的。为什么?不是他有多高尚,其实他和小胡子一样,都希望利用日本去对付苏联,只是策略不同。他希望中国顶住日本,让日本啃不动中国,只能调头北上进攻苏联。这哥们后来因为反小胡子给关到集中营去了。
  法肯豪森可是个牛人。这个哥们在抗战爆发2年前就预言日本必将侵略中国,还把小鬼子进攻的路线和方式这哥们都猜得八九不离十。  日,这哥们以他德国总顾问的身份给常凯申当面交报告,一共五点:  一、目前威胁中国最严重而最切近者,当然是日本。日本对中国之情知之极悉,其利害适与中国相反,故必用尽各种方法,破坏中国内部之团结与图强,至少设法延迟其实现。  二、目前战略情况,一旦军事上发生冲突,华北即直受威胁,若不战而放弃河北,则陇海路及其重大城市,即陷于最前战区,对黄河防线,不难由山东方面,取席卷之势。对海正面有重大意义者,首推长江。敌苟能控制中国最重要之中心点,直至武汉一带,则中国之防力已失一最重要之根据,于是至内地,中国截分为二。  三、国际政局目前异常紧张,列强一时无联合或单独干涉之可能。华盛顿之九国公约,实际早成废纸。中国苟不自卫,无人能出而拔刀相助。中国应竭其所能保全国土,必倾全力以自卫,或有遇外援之可能。若不倾全力奋斗以图生存,则华北全部包括山东在内,必脱离中国。  四、目前国军所有主力,俱集中于南部、西部,宜速抽调可以节省之兵力,分驻各区,使能应付作战之用。凡作战所用部队,宜集中于徐州—郑州—武汉—南昌—南京区间。东部有两事极关重要:一为封锁长江,一为警卫首都,二者有密切之连带关系。次之为南昌、武昌,可做支撑点,宜用全力固守,以维持通广州之联络。终之四川,为最后防地。  五、综结言之,就民族、政治、经济、心理、军事上各种情况,具有前方应战之必要,万不可不战而弃寸土。中国苟不起于首时,表示为生存而全力奋斗之决心,则列强断不起而干涉。  他告诉蒋介石:一旦日本对华发动军事攻击,华北地区首当其冲,同时长江流域各海口也将受到侵犯,因此,中国军队必须在战略上确立一个“集结兵力区域”,以“沧县一保定为绝对防御线”;长江陆防须推进至上海附近,南京作为首都“宜固守”,华中则以南昌、武昌作为战略支撑点,全国以四川为“最后防地”。法肯豪森最后写道:“综结言之,就民族、政治、经济、心理、军事上各种情况,具有前方应战之必要,万不可不战而放弃寸土。”  法肯豪森在报告中提出建立四川为抗战根据地的构想,事后证明确实颇具战略眼光。他认为四川是个“富庶而因地理关系别具安全之省份”,“实为造兵工业最良地方。由重庆经贵阳建筑通昆明之铁路,使能经滇越路向外国连络,有重要意义”,“川省若未设法工业化能自造必要用品,处此种情况,必无战胜希望,而不啻陷中国于灭亡。”法肯豪森这时不仅指出四川工业化为抗战提供军需的前景,而且指出了开辟西南外运交通线以获得抗日外援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法肯豪森在考虑怎么对日作战时,常凯申在干嘛呢,还在剿匪呢,法肯豪森的建议,常凯申做到了几点?让光头调兵准备对付日本,光头却还一心剿匪;叫他小心华北,光头把华北给日本了;要光头守上海,上海没守住;台儿庄给他定了计划还打赢了,再让光头乘胜前进,这货却缩回去了;让他固守南京,才守了没几天光头让撤退了;让他守武汉,以维持广州,结果光头两头都没守住;就是以四川做最后防御和根据地这一点做到了。  光头的德性在对东北等的态度就看出来了,华北的时候再来一次,后来敢跟日本干一架,除了苏联的援助和TG及张杨之外,没有这哥们在旁边使劲给光头打气这个重要因素,光头也硬不起来。人家都动手要干死你了,还要靠外人死劲帮忙拼命鼓劲才敢硬起来还手,光头是个什么货?
  民国的事情,就是悲剧。  170个鬼子,竟然把河北几十万国军,赶出河北省。想想都难过。
  蒋介石经常越权指挥部队,指挥技术还特别烂
  别把国军和台湾人混为一谈。
  都是同一拨人,八年抗战被小鬼子打惨了,不到2年,到朝鲜把美帝屎都打出来了,为什么呢,这一定是体制的问题,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然后一个激灵我光然大悟,跳上桌台怒吼:皿煮万岁!!!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最帥的豬 时间: 15:40:00  看看德国人怎么说的就知道常凯申和伟大的国军是个什么玩意了。  美国女作家巴巴拉.塔奇曼在其《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一书中回忆到,台儿庄战役结束后,各国驻华武官纷纷前往战地参观,当时美国驻华武官史迪威见到法肯豪森,与他讨论了台儿庄作战:“德国首席军事顾问法肯豪森将军因中国军队没有按照他的计划行动,气得狠命地揪自己的头发。他说:‘我告诉委员长要向前推进,要发动进攻,要乘胜前进,可是,他们什么行动也没有采取,日军很快就会把8到10个师的部队调到徐州前线,到那时就来不及了。’”巴巴拉.塔奇曼怀着颇为钦佩的口吻写道:“这位了解日军个性颇深的德国顾问对史迪威预料,日军将会卷土重来进攻徐州。果然不出所料,徐州不久即陷于敌手,日军转而进攻河南。”  法肯豪森,这个名字绝大多数人都不没听过这个名字,此人本该在果粉心中大大有名的。这哥们就是常凯申的德国军事顾问,果粉口中念念不忘的德械师就是出自此人之手,跟八十万禁军总总教头林冲一样,是德械师的总教头。常凯申在抗战初期战略也是出自此人。这哥们和德国国防部里的一帮人是反小胡子的小团伙,他可是坚定支持中国抗战的。为什么?不是他有多高尚,其实他和小胡子一样,都希望利用日本去对付苏联,只是策略不同。他希望中国顶住日本,让日本啃不动中国,只能调头北上进攻苏联。这哥们后来因为反小胡子给关到集中营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这哥们不知道国军的实际情况,按照他说的,国军没准败得更惨。  当时国军实际上不算现代军队(此现代是指当时的现代),顶多算是19世纪的旧军队,国军指挥系统从上到下都有很大问题,根本控制不住部队,根本不能打运动战,运动起来,部队就会收拢不住,只能打死守的那种的阵地战,用士兵的血肉去拼日军的钢铁。如果中层军官再临阵脱逃,部队根本收拢不住,就会变成溃败,不能做到有组织的撤退。
  SB你骂态度分子就好了,骂当时抗战的国军就真的显得你智商捉急了。
  楼主脑沟回路堵了吧  
  @changbing_1986 放你个屁,打败了日军?要不是美国粑粑扔原子弹,抗战还得打下去,还打败?药店碧莲好不?  果粉果然智商有问题,你可知日本投降之时,日军还在攻克城市呢。  你可知抗战本非8年,从九一八开始整整十四年,说8年是给蒋某国党留点面子。要知道民国是41年珍珠港事件才正式向日本宣战的,按照国党的讨论,抗战只有4年。
  一,冷战时代中国领导人的历史责任。  意识形态不同的“两大阵营”让世界长期处在“冷战”时期。现实迫使世界各主要国家必须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二者必择其一。《大国的兴衰》作者保罗?肯尼迪说:“一个国家不站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站在苏联领导的阵营内,不存在中间道路。在斯大林和齐?麦卡锡时代,那种走中间道路的想法是很不明智的。”  中国尤其如此。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1945年的虚弱状况使中国对冷战既无法逃避又无法免受其害。  冷战甚至还没有正式开始,中国就已经成了冷战的牺牲品。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中国的主权被美国作为交易的筹码让给了苏联。而苏联坚持要得到这些权益(确保外蒙古从中国分裂出去、占有旅大基地和中长铁路)归根到底是出于冷战的需要。  1945年冷战开始时的中国,是百年积弱又饱受八年战火蹂躏的中国,是满目疮痍、遍体鳞伤、国弱民贫的中国,是对美苏两强中的任何一个均毫无抵抗能力、“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其宰割的中国。  作为弱者,夹在美苏冷战夹缝中的中国无论怎样都要倒霉:你向美国“一边倒”,苏联要收拾你。你向苏联“一边倒”,美国要收拾你。你谁也不向,两家一块收拾你:一家扯住你的一部分使劲往自己那边拽,直到把你扯成两半,一家分一半,分裂中国——我得不到的,你也休想得到,至少得不到个全的(设想一下两只狼撕抢一只羊的情景)。  显然,这对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最大的威胁。冷战期间中华民族最根本最头号的民族利益就是避免这种命运。这就必须彻底改变中国民族利益遭受美苏冷战主宰的命运,不当美苏冷战的牺牲品。  但只要冷战还没有结束,只要中国还不够强大,中国就无法抵御美苏的主宰,就无法避免成为冷战牺牲品的命运。这就发生了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难题:中国不强大,就不能摆脱当冷战牺牲品的命运;不摆脱当冷战牺牲品的命运,中国就不能强大。  由此可见,衡量冷战期间一切中国领导人历史功过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其是否解开了这个死结,是否粉碎了美苏为自己的冷战需要而牺牲中国民族利益的一切举措,是否让中国从美苏两大阵营的左右夹击中突出了重围。  一句话,是否使中国摆脱了冷战。做到了这条的就是捍卫了中华民族最根本民族利益的英雄,就应该肯定。否则就是中华民族的罪人,就应该否定。其他一切都是废话。
  二,第二个、第三个“外蒙古”,很可能会出现!  蒋介石选择了向美国“一边倒”。在他看来只要傍上美国,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美国强,美国富,美国反共。世界上没人敢惹美国。傍上美国金票大大的,实惠多多的,有美国撑腰苏联就不敢乱说乱动,自己就可以放手消灭共产党,就不用担心东北、西北出问题。实际呢?据《蒋经国自述》,斯大林当面明确告诉蒋经国苏联为什么一定要把外蒙古从中国分裂出去:“倘使有一个军事力量,从外蒙古向苏联进攻,西伯利亚铁路一被切断,俄国就完了。”“日本和中国都没有力量占领外蒙古来打俄国;但是,不能说就没有第三个力量出来这样做,蒋经国问这“第三个力量”是不是美国,斯大林回答说:“当然!”斯大林更特别警告蒋经国:“不能让美国有一个兵到中国来。只要美国有一个兵到中国来,东北问题就很难解决了。”  斯大林的这番话充分说明苏联的战略图谋和夹在美苏两大国之间的中国在冷战中的处境。中国与苏联有世界上最漫长的边境线。苏联面对中国的部分正是苏联最地广人稀、力量最薄弱、最无险可守的“柔软的腹部”。如果有“军事强国”从这个方向进攻苏联,就可能把苏联横着切开,“大卸八块”。  斯大林对蒋经国说的“西伯利亚铁路一被切断,俄国就完了”并非杞人忧天。“军事强国”即便不进攻,只要沿着中苏边界驻军与苏联对峙,就足以产生足够的威慑,让苏联日夜精神紧张,防不胜防,不知道要部署多少兵力才敢放心。苏联向来把来自这个战略方向的军事威胁视为心腹之患,从不敢掉以轻心。  1941年夏秋苏联在苏德战场那么吃紧,明斯克战役损兵41万,斯摩棱斯克战役损兵76万,基辅战役损兵70万,维亚兹马战役损兵66万,一线部队几乎打光了,预备队供不上了,莫斯科都快门户洞开了,苏联仍然不敢动用西伯利亚的驻军。直到获得佐尔格的确切情报、得知日本将“南进”而不“北进”、不会威胁西伯利亚时,斯大林才敢把西伯利亚驻军西调,在“最后一分钟”赶到前线守住了莫斯科。  要知道,苏联早在1939年的哈勒欣河战役中就已经把日本最精锐的关东军打了个落花流水,已经知道日军的综合战斗力比苏军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对苏联的威胁跟德军没法比。即便如此,苏联对这个战略方向仍不敢掉以轻心,仍千方百计保持重兵。可见确保中苏边界的安全在苏联的战略思想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既然苏联视这个方向为战略要害,视这个方向上的军事威胁为心腹之患,那么苏联为对付这种威胁自然会不惜一切,决不会有任何顾忌,受任何束缚。  蒋介石显然没听出斯大林的弦外之音:如果中国向美国“一边倒”,苏联就要把中国的东北、西北变成第二个、第三个“外蒙古”——“不能让美国有一个兵到中国来。只要美国有一个兵到中国来,东北问题就很难解决了。”  其实仔细推敲一下斯大林的话的内在逻辑就不难看出苏联的战略意图:“西伯利亚铁路一被切断,俄国就完了”——如果要靠“缓冲国”这种办法来确保西伯利亚铁路不被切断,光一个外蒙古够用吗?从中国的东北、西北不照样可以“切断西伯利亚铁路”吗?既然确保西伯利亚铁路不被切断对苏联那么重要,那对苏联而言合乎逻辑的结论就是把中国的东北和西北变成第二个、第三个“外蒙古”——对此苏联毫无顾忌:战略利益的考量永远超越意识形态,超越个人恩怨,超越个人好恶,超越个人利益。  苏联的这种战略意图自沙俄时代就已经形成了。1902年10月,沙皇尼古拉二世在他主持召开的御前会议上说:满洲将来必须并入俄国,至少要成为完全依附俄国的属国。这就是史称“黄俄罗斯计划”的核心内容。由此又产生了“中国边界不过在长城”之类论调。  虽然日俄战争妨碍了沙俄实现这个战略,但从沙俄到苏联都一直没有放弃把中国的东北、正北和西北这“三北”都变成“缓冲国”的战略设想——所以有了外蒙古独立,所以有了苏联在抗日战争期间对“满洲国”的承认,以换取日本对外蒙古的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反法西斯大国里只有苏联承认了“满洲国”)。新疆也曾差一点“独立”出去。  也就是说,正当中国为民族生存跟日本浴血奋战的时候,苏联几乎实现了把中国的“三北”全部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战略意图。所有这一切都出于苏联极端重视确保西伯利亚安全、防范来自中国方面的任何可能的军事威胁这一战略总目标的需要。雅尔塔协议使苏联有权在中国的旅大驻军,控制了连通中苏边界和旅顺的铁路。凭这两条,加上苏联二战后巨大的国际政治威望,苏联有能力在东北培植亲苏分裂势力,制造第二个“外蒙古独立”。  1945年苏联在新疆的影响势力同样不可小视,要制造第三个“外蒙古独立”也并非不可能。如果苏联真这么干,以中国1945年的国力无论如何也阻止不了。那么向美国“一边倒”能阻止得了吗?白日做梦。当日本制造“满洲国”的时候,美国向日本宣战了吗?美国能在雅尔塔会议上把中国的外蒙古当筹码送给苏联,同意苏军占领旅大,本身就说明美国对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当回事,更不用说为此牺牲自己的士兵跟苏联开战了。不管中国如何向美国“一边倒”,美国的战略重点始终是欧洲,中国总是排在后面。  二次大战中只要欧洲战场一吃紧,美国总是把给中国的物资扣下转运欧洲方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正赶上“柏林危机”,美国全力以赴保欧洲方向,对蒋介石的支持力度与此根本没法比。不管中国如何向美国“一边倒”,美国顶多保你的政权而不保你的主权,更不会为了保你的主权而牺牲自己。——美国从来只在中国内战的问题上跟蒋介石站在一起。但碰上中国主权问题时,比如外蒙古、“满洲国”、麦克马洪线、钓鱼岛、西沙南沙等等,美国何曾为蒋介石“两肋插刀”过?  “冷战”其实就是美苏两家又要打仗又怕死,自己不上阵,雇别人去卖命。也就是说,让别人为自己的利益送死,而非相反。指望美国保卫你的主权,就等于要求美国为别人的主权而牺牲自己——这是美国打“冷战”的本意吗?这不是本末倒置吗?更广义一点讲,国家关系再好不过如此。即便结盟,那也只管政权不管主权。除非蓄意挑起战争,否则决不会因为“友好国家”的主权如边界领土纠纷之类而卷入战争。  比如,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不管跟印度关系有多好,肯为克什米尔这样的主权和领土争端为印度向巴基斯坦宣战吗?中国能为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为巴基斯坦向印度宣战吗?苏联把中国向美国“一边倒”视为“致命的威胁”,对此将毫不犹豫地利用自己的地理优势、政治影响和压倒的军事实力建立第二个、第三个“外蒙古”以应对,决不在乎因此而肢解中国。美国把中国向苏联“一边倒”视为“严重的威胁”但不是“致命的威胁”,对此宁愿封锁围堵禁运而不愿直接对华用兵。  历史已经证明,美国对中国的分裂并不在意,只要自己能分得一杯羹。也就是说,处在1945年美苏冷战夹缝中的中国向苏联“一边倒”固然没好果子吃,向美国“一边倒”则只能落得个国家被肢解的下场。这就是当年的现实。而蒋介石的账却不这样算。他觉得自己跟苏联做成的那笔交易已经解决了一切:“在苏联尊重东北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新疆的内部事务,不援助中共等三个条件下,允许外蒙古独立”。——用外蒙古换得东北和新疆,再加上苏联保证不援助中共——这就去掉了“蒋委员长”最大的心病:美国已经宣布不跟中国共产党合作,只跟他合作。  现在连苏联这个世界头号共产党也同意跟他合作而不支持中共,那中国境内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妨碍他消灭中共了。他的政权就坐稳了。牺牲主权保政权,这笔买卖划得来——只是为了显得不那么丢人,在宋子文、王世杰日签署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走了个“公民投票”的过场:“鉴于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独立愿望,中国政府同意,将在日本战败后举行公民投票以确定外蒙的独立。”  日,外蒙古当局一手操办了“公民投票”。国民党政府派内政部常务次长雷法章前往“观察”(不折不扣“叫人卖了,还帮着数票子”)。  “公民投票”结果:外蒙古独立。  日,中国的国民党政府正式承认外蒙古的独立。显然,蒋介石做这笔交易时最优先的考量不是民族利益,而是意识形态——反共,是个人私利,是个人好恶,是个人恩怨,是有形的、眼前的好处——不折不扣“浙江奸商”兼股票交易所“上海小开”的投机本色:聪明不英明,精明不高明,见小利忘大义,顾眼前不顾长远,只知算小账,不知算大账。  蒋介石只顾打自己的如意算盘,却把历史的教训、苏联的战略意图和斯大林的弦外之音等等一股脑扔到了九霄云外。人家早有言在先:“只要美国有一个兵到中国来,东北问题就很难解决了。”——你既然坚持向美国“一边倒”,还能指望苏联信守承诺?何况条约规定的是苏联“不援助中共”,并没有规定苏联有义务帮蒋介石“取缔中共”、“禁止中共进入东北”,更没有规定苏联不得另起炉灶、就地取材培植当地亲苏势力。  蒋介石在国内一贯翻云覆雨,纵横捭阖,把别人都玩弄于股掌之上,而跟超级大国打起交道来却如此无能。说他“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真是一点不假。看来他的聪明劲只用在“保政权”上,不用在“保主权”上。
  三,稍纵即逝的历史机会是如何被把握住的。  今天的中国人很难想象1945年冷战刚开始时中国的处境是何等险恶危急:蒋介石向美国“一边倒”,立刻将古老孱弱的中国置于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冷战的“交叉火力”之下:美国将不费吹灰之力在中国取得最能威慑苏联要害的战略要地,苏联将不惜一切凶狠反击,利用苏联二次世界大战后如日中天的威望,利用苏联在东北驻军的优势,培植、支持亲苏势力,把中国东北变成第二个“外蒙古”;在新疆如法炮制,制造出第三个“外蒙古”;美苏为避免直接军事冲突,将再来一次“雅尔塔协议”,划分出各自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让中国变成第二个朝鲜、第二个德国。  中国的“三北”(东北、正北、西北)俱失,民族利益将遭到毁灭性伤害,从此被分割肢解,绑在美苏冷战的战车上永世不得翻身……更有甚者,千里长堤一旦决了口,崩溃就难避免了;外来势力操纵下的国土分裂一旦开了头,尔后的进展就殊难预料了。  在那种情况下,谁敢担保中国不会被分裂、分裂再分裂,变成又一个奥匈帝国,又一个阿拉伯世界,又一个南斯拉夫,又一次“春秋战国”,又一次“五胡十六国”?谁敢说届时中国老百姓的日子会比今日贝鲁特、伊拉克、阿富汗的老百姓的日子更好过?  中国之所以避免了这种不堪设想的命运,原因只有一个:毛泽东。是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在1945年的历史关键时刻眼明手快地抓住了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扭转了历史进程。  不仅蒋介石和美国的如意算盘里没有中国共产党人的位置,苏联也一样。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等“百分之百”听从苏联指挥的“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的瞎指挥。此后苏联与中共的关系便冷淡而微妙。  1944年6月,斯大林在与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的谈话中公开说中共不是真正的共产党,而是“人造黄油”式的共产党(意即“代用品”、“冒牌货”)。抗日战争时苏联给中国的一切援助都只给蒋介石,不给中共。苏联在与蒋介石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明确承诺不支援中共,同意将中国东北交国民党人接收。这一切事先跟中共连个招呼都不打,倒是打电报要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甚至还提出要中共学法国共产党,交出武装去做官。  如果当时中共一切乖乖听苏联的,那中国的命运可想而知:毛泽东被缠在重庆没完没了地扯皮,整个中共的中心都放在等待与国民党讨价还价的结果上而无所作为。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从容不迫调兵遣将对付中共。  苏联趁美蒋与中共斗得不可开交之际从容不迫在东北扶植“百分之百”听命于苏联的亲苏势力。(前苏联将军、年奉天[沈阳]警备司令А?И?科夫通-斯坦克维奇将军在回忆录中说:“日,我们接到撤出奉天的命令,要把所有权力在3月11日前移交给中国人。这个命令使我们有些感到意外。要知道,在3月5日,抵达奉天的Р?Я?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在与我的谈话中,叫我好好安排一下,因为我将在奉天长期驻守。而3月9日,我们就突然接到紧急撤离奉天的命令,警备司令部全体人员撤往哈尔滨。”——注意这句话:“我将在奉天长期驻守”——可见苏军原来的确打算要在东北长期待下去。)如果当真如此,那等美蒋把中共收拾得差不多了,苏联在东北制造第二个“外蒙古”的条件也成熟得差不多了:苏联并没有违约支援中共,只是趁美蒋忙着对付中共的时候做了一点“群众工作”而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国家的政权不都有类似的经历吗?
  三(续),稍纵即逝的历史机会是如何被把握住的。  然而美蒋苏三家的如意算盘全被毛泽东打了个稀烂。毛泽东来了个“针锋相对”:“打的只管打,谈的只管谈”,“人民的武装,一枝枪、一粒子弹,都要保存,不能交出去”。不管苏联态度如何,毛泽东自有主张:争分夺秒,见缝插针,大举进军东北,战略上抢到了先机——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11日朱德即下令进军东北;8月28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8月30日第一支中共武装即抵达东北,抓住了苏联最高层对中共如此迅速进入东北毫无思想准备、来不及下达明确指示而导致苏军中下层官兵自行其是的机会,于8月31日占领山海关,9月5日进驻沈阳——这一下就使美蒋苏三方把中共排除在东北之外“就地解决”的战略计划完全破产,各方马上全乱了套,各种猜忌、矛盾立刻激化,形势顿时改观:蒋介石认定苏联违约支持中共抢占东北,于是不顾一切请美军直接出动。  美军也什么都顾不得了,于中共军队进驻沈阳后不到两周的日在青岛登陆,紧接着于9月30日在天津登陆,10月1日在秦皇岛登陆。美军同时大规模为国民党军队运送军队,亲自出马打通、抢修通往东北的交通线。美国大兵步步紧逼,美苏间“苏军不入关,美国不登陆”的默契随之破灭。苏联立刻直接感受到了蒋介石向美国“一边倒”带来的威胁,迫不及待急于反击。  但“远水不解近渴”,于是苏联不得不放弃原先“利用中共拖住美蒋、在东北‘就地取材’培植亲苏势力、把东北变成第二个外蒙古”的念头,对“不请自来”的中共从排斥转为默认——苏联最高层对中共的态度在美军登陆前后大不相同,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毛泽东一箭双雕:明抗美蒋,暗拒苏联——利用美苏矛盾,逼苏联不得不改弦更张,这就不动声色堵死了苏联在东北培植“第二个外蒙古”力量的机会。毛泽东就这样未雨绸缪,连打带消,不知不觉间便一举消除了严重威胁中华民族民族利益的这一大隐患。
  三(再续),稍纵即逝的历史机会是如何被把握住的。  苏联对中共之所以不得不改弦更张,是因为美军突然登陆。美军之所以突然登陆,是因为蒋介石为争夺东北迫不及待。蒋介石之所以迫不及待,是因为毛泽东的军队抢先进了东北。毛泽东的军队之所以能抢先进入东北,是因为毛泽东的军队与东北近在咫尺,而蒋介石的部队全远在西南。毛泽东的军队之所以与东北近在咫尺,是因为毛泽东领导中共坚持敌后抗战,在华北、山东、内蒙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共能建立并坚持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因为中共的作战目标是长期抗战,是消耗敌人,打的是人民战争,没有外援也能坚持下去。  蒋介石的军队之所以全远在西南,一是蒋介石的部队在敌后呆不下去,二是因为蒋介石的作战目标是打通对外交通线第一。打通对外交通线,是为了取得美援——说到底作战目标是捞钱第一。结果:进入东北时中共军队近水楼台,蒋介石军队望尘莫及,不得不求美国直接插手,引起美苏间的一连串连锁反应,让毛泽东抓住了历史的机遇。有位“郑州李爷”曾写文章:"蒋公,日本投降请你受降都找不到你啊!"  毛泽东之所以能抓住这历史机遇,除了眼疾手快、当机立断之外更多的是靠了无数先前做的扎扎实实的基础性工作:建党、建军、人民战争、持久战、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敌后抗日根据地……一切默默耕耘在此时此地都得到了回报。许多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互不相干的东西,实际却是环环相扣、因果关系严密的统一体。——毛泽东能抓住这历史机遇看似偶然,实际包含着必然。没有基础,抓不住机遇。要抓机遇,先打好基础。  今天为台湾而焦虑的中国人能想象到1945年的中国差一点就丢掉东北和新疆吗?能想象得出失去了外蒙古之外还要失去东北、新疆、国土被美苏两强分别驻军占领、甚至走向四分五裂的中国会是个什么样吗?对没有发生的事虽然难有切肤之痛,但只要知道这种情况差一点就发生这个事实本身就够令人震惊的了。  而这一切之所以没有发生,全亏了毛泽东在刻不容缓的千钧一发之际当机立断巧妙利用了美蒋苏的矛盾扭转了乾坤,又历经三年的血战才使中国避免了这一命运。国民党总是一口咬定自己失败是因为毛泽东的中共得到了苏联的支持,这纯粹是失败者为掩饰自己的无能而编造出来的拙劣借口。苏联瞒着毛泽东跟蒋介石做了交易,一点风声都不漏,明摆着要给毛泽东一个措手不及。而后又是逼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又是让毛泽东交出武装,说苏联支持蒋介石还差不多。
  四,结论。  对苏联来说这场战争最理想的结果不是中共统一中国,而是国共划江而治,再来一次“南北朝”——这样既能防止美军出现在中苏边境又能防止将来中国强大起来威胁苏联。如果中共真是靠苏联支持才能打赢,那苏联只要在中共打到长江边时切断对中共的供应就行了。  实际呢?苏联只能“劝说”,听不听全在中共。这足以证明苏联控制不了中共,毛泽东保持了完全的独立自主。把解放战争说成“国共内战”不正确。这实际是一场毛泽东领导的中国人抗击美苏两强肢解中国的民族解放战争,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抵抗把中国当冷战牺牲品的第一仗。  这场战争的胜利者并不仅仅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而是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的根本民族利益。毛泽东时代先声夺人,还没开始就已经先消除了一场不亚于“九?一八事变”的民族危机,为捍卫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作出了无可估量的贡献。
  《抗战十大谣言之共产党只牺牲1位将军兼谈中共军队战果》--------山东老歌0502  一,质疑中共军队抗战成果的言论喧嚣尘上  笔者还发现,和此类新闻逐渐增多的一个巧合是,近年来,各地逐渐把符合条件的国军抗战老兵纳入社保范围内。  二者之间有没有联系笔者不敢妄自揣度,不过对于一篇网文倒是有些话要说。《六十/七十多年过去了,谁还记得这些历史》或称《课本骗了我们六十年/七十年》流毒网络已久,文章用煽情的笔调赞扬国民的抗战功绩,用不严谨的数字和不存在的战绩来粉饰国军,比如“要知道,伟大的中国卫国战争是世界四大反法西斯战争之一!它不是用游击战、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就能打赢的。它是用重兵集团与敌人浴血奋战才打赢的!战争期间,国军陆军有3211418名官兵壮烈牺牲,其中包括8名上将,41名中将,71名少将。国军空军有6164名飞行员血洒长空,2468架战机被击落。国军海军全军覆没,所有舰艇全部打光。”  乍一看,很震惊,甚至会热血沸腾乃至肃然起敬。可是,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比较战果是要比较歼敌和俘敌人数的,第一次知道原来比战果还有比惨的。  抗日战争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民族保卫战,国共两党联手御侮,许多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付出了重大的民族牺牲,国共两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竟然有人拿“国民党军死亡人数比共军多”来作为夸耀国民党的资本,这就有些幼稚乃至不尊重国军将士了。死了那么多人,却没有守住国土,没有保护国民,能以死得多证明成绩大吗?为民族独立的每一个牺牲固然都值得尊敬,但是因为国民党及其军队无能而导致死伤甚众,这种无谓的牺牲,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难辞其咎。
  《抗战十大谣言之共产党只牺牲1位将军兼谈中共军队战果》--------山东老歌0502  二中共牺牲的高级指挥员略考  一段时间以来,有一种说法叫做“抗日时期国民党100多位高级将领牺牲,共产党仅仅牺牲了左权(八路军副参谋长)1位高级将领”,就比如前文提到的那种。  我本人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编出这句话的人大概只知道左权这1名牺牲的共产党高级指挥员。  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左权  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左权  在写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的《国殇》一书中,著者说国军牺牲将领达206位之多,但是没有说共军牺牲将领唯左权一人。抗战中,中共方面领导的部队包括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抗日游击队等武装力量。抗战初期,国共合作时有31位共产党军队的高级指挥员被国民政府授予军衔,其他基本没有人被授衔。  而解放军在1955年授衔的时候,只是对在抗日战争等历次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将领进行了军衔授予,但对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官兵仅仅是追认为烈士,并没有进行军衔上的追加,不可谓不是历史的遗憾。  按国军军衔,部分团级就可以授上校或者少将军衔,旅长可以授少将中将军衔,师长可以授少将中将甚至上将军衔,那么共产党的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抗日游击队牺牲的团旅级主官也应该也算进来,而绝不是“唯左权一人”。  此外,国民党军队还有追授军衔制度,抗战中追认的少将就近60位,其中当然没有共产党。比较一下,国民党将领王铭章牺牲时是中将,追认二级上将,他的部队不到5000人,而中共将领包森拥兵8000牺牲在前线,该追认什么军衔?国军少将朱世勤所部最强时近3000人,一般也就1500人左右,牺牲追认中将。而中共军队牺牲的高级指挥员,所属部队超过这一标准的不乏其人。  国民政府追认少将中,张树祯(国民革命军416团团长)、刘眉生(510团团长)等所属部人数甚至在千人以下。按照这样的标准,八路军团长叶成焕(在长乐与日军作战中牺牲)的部队与朱世勤中将最强时相近,第十八集团军前方总部秘书长张友清1942年与日军作战时被俘,宁死不屈从容就义,这个职务在国军中本就是少将衔(个别有中将)。甚至大荔县保安副司令薛如兰将军,只有这一个虚职也被追认少将,参照这个,八路军的县大队队长也与少将相当了。那么在东北抗日联军实力最强时任司令的赵尚志将军(有45000多人的正规武装,另有20000人左右的地方游击武装),是不是该追认个一级上将才公平呢?  按照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的学生、南京师范大学耿雨霞硕士在《抗战期间牺牲的中共将领群体的考证与定位》一文中的考据,东北抗联有75位、八路军有76位、新四军有29位、华南抗日游击队有8位将领牺牲,合计188人。有网友自发统计的结果是197位。  到抗战结束时,国民党方面的总兵力约600万,共产党方面的兵力约130万。按照国军牺牲了206位将领,共产党牺牲了188位来算,共产党的阵亡将领比率,是国民党的4倍多。这其中有多少是因为共产党指挥员喊“同志们,跟我上!”和国民党军官喊“弟兄们,给我上!”的差别导致的就不得而知了。
  《抗战十大谣言之共产党只牺牲1位将军兼谈中共军队战果》--------山东老歌0502  三,“正面战场”不等于主战场  回到开头所谓“战争期间,国军陆军有3211418名官兵壮烈牺牲……”,比起论坛上动辄国军数百万将士殉国的虚数,起码这个数字有零有整,但也不能把受伤的近200万国军战士说成是死人呐。  国民政府的资料中,和这个数字最为接近的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及陆军总司令部的统计,数字为陆军阵亡官兵1319958人,负伤1761335人,失踪130126人,合计为3211419人,和上面的数字只差了一个人。这个数字和国民政府军政部在1945年12月统计的陆军伤亡3391293数字略有出入,此外还有行政院的统计等等,基本在320万上下。有人非要把伤亡说成阵亡,不知是缺乏常识还是不把国军战士当人。  共产党武装方面,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到1945年8年的全面抗战中,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游击队人员损失共584267人,其中伤290467人,牺牲约160603人、被俘45989人,失踪87208人,此外还有东北抗联损失了3万余人。  从伤亡数字上看,好像是国军付出的更大,但是比战果比的是什么?比的是毙伤敌人人数、俘虏敌人人数、收复失地的多少。现在不是讲究“效费比”么?有一些事实是需要好好研究才有意思。  常有人说共产党部队“游而不击”,只顾“发展自己”。且不说蒋介石自己就说过“二期抗战,游击战高于正规战”,对于任何哪只军队来说,战争不是锻炼和发展自己?中共军队从八九万人发展到130万,国军不也从不到200万发展到600万么?放眼二战战场,哪只军队不是越打动员的越多?  1939年进入战略相持以后,正面战场大多数“会战”兵力规模(日军)并不比敌后反扫荡作战大。共产党军队对日作战非但不是“游而不击”,而且是恶战。当时,侵华日军作战以大队(相当于营)为基本单位。每个大队战斗兵员800余人,全员1000余人,再加上支援部队要超过1500人。日军在正面战场作战,规模最大的几次投入兵力30个大队左右,约四五万人,多数战役投入兵力只有十几至二十个大队,二三万人。而敌后战场,日军对共军军分区一级的扫荡作战,投入兵力至少十个大队,这样的作战有上百次之多。而投入三、四十个大队,五六万以上兵力的扫荡作战也有将近二十次。1941年扫荡晋察冀根据地用了八十多个大队十多万人。数千人规模的扫荡更是数不胜数。除了日军,大量伪军也被投入到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进攻中。   日,东条英机在日本参众两院做关于1940年总结报告时说:“昭和15年重庆敌军抗战之特色为作战非常消极,迄今未进行主力反攻,只有共产党军于去年8月在华北进行大规模反攻;与之比较,蒋介石嫡系及旁系军队始终采取守势。”   八年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是这样的:1938年是59%,1939年是62%,1940年58%,1941年75%,1942年63%,1943年58%,1944年64%,1945年69%。这还没有计算伪军,要知道,伪军也绝大多数是国军摇身一变而成的,不少还从重庆政府那里拿军饷。这也堪称二战史上的奇迹了。  至于收复失地方面,自1944年春,敌后八路军、新四军就展开局部反攻,攻克日伪据点2580余处,县城20余座。而这时国民党政府在哪里呢?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回忆中是这样写的,他说抗战后期,国民党的权力、蒋介石的权力仅限于西南一隅,长江以北连国民党政府的影子也找不到。
  《抗战十大谣言之共产党只牺牲1位将军兼谈中共军队战果》--------山东老歌0502  三(续),“正面战场”不等于主战场  日,日本《朝日新闻》报道:“《华北军》发表昭和十八年(1943年)度综合战果,充分说明了过去以重庆军为对手的华北军,在今天已完全转变为以扫共战为中心的事实:敌大半为共产党军……交战回数一万五千次,与共产党军的作战占七成五,交战的二百万敌兵力中,半数以上都是共产党军,我方收容的十万九千具敌遗尸中,共产党军约占半数,而七万四千的俘虏中,共产党军所占的比率,则只有三成五。这一方面暴露了重庆军的劣弱性,同时也说明了共产党军交战意识的昂扬……”   敌后战场节节胜利的时候,正面战场上却遭遇可耻的溃败。1944年4月到12月,日军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也叫“一号”作战),即豫湘桂战役,在8个多月作战中,国民党丧失兵力五六十万人,丢失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省大部和贵州省一部,6千万人民沦陷于日寇的铁蹄之下。日军一直进攻到贵州的独山,逼近“陪都”重庆。  而在1945年春夏季攻势中,八路军组织了强大的野战兵团,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结合,攻克日伪据点3512处,解放县城54座;1945年战略大反攻:八路军和新四军收复张家口、邯郸、邢台、烟台、威海、淮阴、山海关、焦作、长治等中小城市250座,解放2000万人口。  1945年4月,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华南抗日游击已经发展到91万人,民兵200万人左右,创建了19块大的解放区,解放区的面积已经达到95万平方公里,人口9550万。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解放区地处当时全国重要的战略区,当时全国重要的城市像北平、天津、保定、太原、济南、徐州、上海、杭州、郑州、武汉、广州等均处于人民军队的包围之中,全国重要港口也大多数处于人民军队的活动范围之内。  而在正面战场,直到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前夕,正面战场上竟然还有县城失陷……  至于积极剿共制造摩擦什么的就不用多说了;国军的投敌也是一绝,党政要员62人,高级将领67人,军队50万人,其中国民党副总裁及中委以上者20人,占全部汪伪军62%;而老百姓帮日军打国民党军的事发生了也不是一两次……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日,日本宣布无条件之前,共产党军队俘虏日军的数量比国军多,共有5000多人,考虑到共军的总人数,算下来的共军的平均战斗力或者叫效率比国军高的多了。敌后战场的日军俘虏有逐年统计,并且能和日方资料互证,而且级别最高的3个大队长都是敌后战场的战果。正面战场俘虏的日军,没未见到国民党方面任何的年度统计,也没有一共俘虏了多少日军的统计。各种战报实际上也鲜见俘虏日军的记载——这与正面战场多为节节抵抗的单纯防御战,且不注重用“攻心战”瓦解日军有关。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展开,不过有这样一个细节:  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国民党军30余万对付日军约10万,日军以伤亡不到7000人的代价击溃薛岳4个军并攻进长沙,后因准备太平洋战争而主动撤退,国军趁机收复失地。战后蒋介石问俘虏缴获情况,答曰:8名。蒋在南岳军事会议上斥责第9战区“像这次长沙会战,我们有这样雄厚的兵力,有这样良好的态势,我们一定可以打败敌人,一定可以俘获敌人很多的官兵,一定可以缴获敌人无数的军械!即使没有一万俘虏,也总应该有一千!一千没有,总要有一百!一百没有,少而言之,也应该有十人!”“丢尽了党国军人的脸面”。
  《抗战十大谣言之共产党只牺牲1位将军兼谈中共军队战果》--------山东老歌0502  四,中流砥柱  何谓“中流砥柱”?  按照词典的解释比喻,中流砥柱能担当重任、起中坚作用的人或集体。或者换句话说,能给人以力量和希望,要能有“回天之力”。  延安是当时的先进青年心之所向,多少东南沿海的青年带着家里给的出国留学的钱奔赴延安。1938年底,中共党员人数由抗战初期的4万多人发展到50多万人。抗战过程中,根据地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940年著名的华侨领袖陈嘉庚在比较国共统治区的人民生活状况以后,就断言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历史果真被他言中。  从抗战中的表现来看,从国民党被称为“刮民党”来看,从新一军被称为“新日军”来看,从还都南京后“等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的民谣来看,中流砥柱自然离国民党和国军越来越远。  而看看当时外国学者、记者在华的游记、写的史书,再比较一下两岸的历史教科书,突然发现,原来共产党是除了台湾之外对国民党最笔下留情的。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另一个广为流传的谣言就是“毛泽东感谢日本侵略”。没错,毛泽东是说过类似的话,但是要对汉语多无知才会认为这里的感谢是肯定日本的侵略?  1956年,毛泽东在与访华的日本前陆军中将远藤三郎谈话时说:“你们也是我们的先生,我们要感谢你们。正是你们打了这一仗,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你们。”同年,在接见日本日中输出入组合理事长南乡三郎时,也说了类似的话。  1961年1月,毛泽东同日本社会党国会议员黑田寿男进行的谈话《日本人民斗争的影响是很深远的》中提到“日本的南乡三郎见我时,一见面就说:日本侵略了中国,对不住你们。我对他说:我们不这样看,是日本军阀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因此教育了中国人民……就是因为日本‘皇军’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中国人民别无出路,才觉悟起来,才武装起来进行斗争,建立了许多抗日根据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所以日本军阀、垄断资本干了件好事,如果要感谢的话,我宁愿感谢日本军阀。”  毛泽东曾多次说过诸如“感谢”敌人、“感谢”对手之类的话,对象包括蒋介石、美帝国主义。这是成功者的自信,他的话语意明确,有特定含义,但攻击毛泽东的那些人总是别有用心,断章取义。  “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抗战中,共产党对俘虏的日军进行教育改造,成立“反战同盟”、“觉醒联盟”等,为从心理上打败日军和战后的中日友好都做出了贡献。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同样的战士,在国军中和在解放军中的表现天差地别,有“国粉”说这是因为国军的主力在抗战中拼光了,问题是哪家的军队不应该通过战争越打越强?  就这样,蒋介石政府携“战胜者”之余威还都南京仅仅3年,就被赶到了海峡对岸的小岛上,结束了“中华民国”在大陆的统治。
  大家学习学习。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摊上这么个元首,真是委屈这帮保家卫国的将士了。
  @二大掰
08:31:00  居然最终能打输。  统帅无能,牺牲的将士真TM怨!  —————————————————  你怎么不去死,当初应该把你射墙上  
  首先要肯定国共双方都参加了抗战  至于谁抗战的贡献大 国共双方的战斗力对比犹如伊拉克政府军和ISIS  你指望伊拉克政府军这样豆腐渣一样战斗力的军队去抗日 很显然是指望不上的  事实摆在眼前 共军的抗日根据地都是送日本人手里夺来的   不是国军和日军送的
  抗日英魂永垂不朽!
  蒋光头把杂牌军全派去抗日,嫡系都保存实力,还有人説他好?  
  好不容易有一个谈论纯军事的帖子,就不要开骂了。  国民党军队打得不好,这是事实,没啥可说的。但台儿庄战役却是一个亮点,亮点在于,战役一开始就是奔着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去的,李宗仁在战役部署的时候,有牵制兵力,如临沂的59军和庞炳勋的三军团,有逐次抵抗兵力,如川军122师(滕县的王铭章师),也有守住锅底(台儿庄)的部队,孙连仲的西北军第2集团军。还有战略预备队,(汤恩伯第20军团)  而日军因为淞沪会战和南京战役,对国军的战斗力基本嗤之以鼻,说好的南北对进,一开始就因为南边的部队被牵制而无法准时到达,北边下来的两个师团中,第5师团负责侧翼,第10师团负责沿津浦线南下,可就这样一个师团,日军也分成两股,坂本旅团居然不顾侧翼安全悍然南下,这就给中国军队反击创造了战机。  说起战斗力,楼主只是单纯比拼人数,完全没有装备、士气、训练等概念。  就拿防守滕县的川军122师来说,说是一个师,其实很寒酸的,兵力只有区区三四千,装备更是惨不忍睹,大部分都是老枪,连手榴弹都不全。没有重炮、坦克,没有反坦克武器,当然更没有飞机,就连最基本的轻机枪都是奢侈品。(电视上动不动就是捷克式轻机枪扫射,是不现实的,捷克式不是川军的装备,川军装备最多的,是自己仿制的瑞士KE7启拉利轻机枪,原装的性能都一般,更不用说四川军阀山寨的),这种枪和捷克式一样只有20发弹匣,性能却要差一大截。  攻击滕县的,是日军一个旅团,有坦克(虽然皮薄,但对付中国军队足够了),有飞机,有重炮。  更重要的是,日军坂本旅团光步兵就是七八千人,远超川军一个师,装备上更是没得比。一个旅团两个联队,一个联队三个步兵大队,还直辖炮兵中队,一个大队就有两门步兵炮和一个12挺重机枪的机枪中队以及四个步兵中队。  而抗战初期,日军战斗力之强悍,远不是国内低烈度战争中的军阀部队可比,毫不夸张地说,正面交战,不算技术兵器,日军一个中队(甲种师团)击溃军阀部队一个团毫无压力,一个步兵大队的话,像川军122师这样的轻装步兵师根本就打不过。  台儿庄战役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胜就胜在指挥得当(比淞沪会战)和各部队的奋力搏杀,但如此大的伤亡代价也确实暴露出国军很多弱点。  士兵训练太差,军官素质差,高级军官素质更差。当然还有诸如汤恩伯军团保存实力等因素。  最后总结一句,能够以几倍伤亡换来日军一万多人伤亡,在抗战初期节节败退,首都被屠杀的情况下已经是一场伟大的胜利。  虽然我个人对国军的战斗力不怎么感冒,但对台儿庄战役中的将士,以及整个抗日战争中的国军将士还是尊敬的。
  主要是日本人太疯狂、中国人不知道为什么而战
  这件事情说明第一国民党领导没有能力打败日本人第二说明共产党根本没有否认国民党的抗战功劳,大陆的历史教材和台湾比公正100倍
  国民党就是一坨屎,中华民族本不应该有如此大牺牲的,却 因为他的无能而牺牲了无数人的性命,可是他们却把牺牲了的人当成是自己的荣耀。
  那可是血战台儿庄啊!用命堵抢眼!幸存者没几个人,死的都是中华好儿女!!  
  想当初日俄战争,俄国输惨了,可在经历了二战洗礼的朱可夫旗下,日本人被杀的像狗一样。
  统帅无能,枉死三军
  看看;继续写;
  拿大刀跟人家机关枪战斗,你以为我们中国人容易吗?打战的都是普通军民。  农业国能够组织对抗工业国已经不容易了。。。
  我竟然无言以对。  
  @二大掰   用咱们常说的一句话,最重要的问题是军队体制问题。国民党的发展历史大家都知道,在军队上面从来没有太好的建设过,后来的办的黄埔军校也是培养士官的,苏联帮忙弄的,里面还有老共的功劳。当时国民党的统一全国是个什么事大家心里也清楚,所以国民党的军队一直延续并保持着一定封建式的风格,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拉壮丁。士兵的整体素质根本不能抱有太大希望,合在一起打打阵地防御战还能撑一下,一旦采用小规模或者运动战,那就是各种纰漏,惨不忍睹了。  从楼主提到的台儿庄战役也能看到,人数众多的情况下,派精锐部队进行敌后穿插,打乱对方的作战部署或者偷袭对方的炮兵阵地,这都是基本战术,后来的抗美援朝老共也是多次用这个战术。但是整个国军只能防守,层层防御,真要主动出击那就臣妾做不到了。这个问题国共对战的时候就已经多次出现了,包括反围剿也是,包饺子也能让老共溜出去,说明国军在小规模和运动战中根本就是白痴。实际上如今岛上的国军还是这个问题,因为运动战和小规模作战是需要苦练的,不断采取各种攻防演练,所谓的汉光演习,在沙滩上打打炮,我就只能呵呵了。  这一点上老共反而没有太多包袱,南昌刚一建军后就被打的稀里哗啦,最后上了井冈山,反而利用这个机会,能够重新一点点进行军队体制建立,感兴趣的可以百度三湾改编,著名的支部建到连上等原则都是这个时候建立的。后来在反围剿以及与日军的周旋中,不断磨练包括游击战在内的小规模作战方式,还建立了抗日大学,军校等等。实际上,老共的发展历史就是不断和各种敌人交手,总结学习各种经验教训,先是和国军这个初级小boss练手,接着挑战日军的中级boss,最后在朝鲜战场面对美国这个大boss的。所以,国军的英勇不容否认,但是水平确实很差,是无可争议的事实。这里面武器装备反而是最基本,也是最不重要的问题。
  一些台儿庄战役亲历者的回忆资料中,曾提到除第5、第10师团以外多个番号的日军部队。如庞炳勋部第40军副官处长李凤鸣称,汤头镇作战时,曾“发现日军第一0五预备师团番号”。[53]李凤鸣提到的“日军第一0五预备师团”,与黎东方先生《细说抗战》一书说的“日军在三月十九日又调来了酒井旅团四千多人”,[54]应是同一支部队,但二者关于日军部队番号的说法,皆未必准确。徐州会战结束前,侵华日军中能称为“酒井旅团”的,只有第14师团酒井隆第27旅团和关东军酒井镐次独立混成第1旅团,笔者翻阅多部战史,未能查到这两个旅团参加临沂战役的记录。如果黎东方书中指的是酒井镐次旅团,则可能是受李宗仁日致何应钦密电“关东军从关外向津浦线北段增援3000余人”[55]的影响。  不管日军增援部队番号几何,可以确认的是,台儿庄溃败前的临沂作战期间,坂本支队得到了原编制外的增援。  日军在发动稍大规模的战役时,一般都保留有相当数量的补充兵,即便在抗战末期兵力捉襟见肘时亦然,如1944年的长衡会战前夕,日军还预定每个步兵中队增加50人。[56]以此推算,则濑谷、坂本两支队共48个步兵中队,补充兵应有2400人。前文提到的第2集团军总参议孟企三在回忆文中也证实,“由缴获之敌人日记本上记载,敌一师团,实有兵力二万八千余人(预备兵在内,配属之特种部队尚不在内)。”[57]  据上推断,增援坂本支队的日军补充兵约有3000余人。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地4战役武器收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