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战争攻略适合10岁的孩子玩吗?对学习,思维发展有帮助吗?

乖巧教育不利于男孩?_教育_新浪育儿_新浪网
&&&&&&&&&正文
乖巧教育不利于男孩?
  孩子“乖巧”,当然会让很多家长和老师省心又省力,但专家分析,教育中过度强调“乖巧”可能不利于孩子成长,特别是男孩。
  乖巧的孩子更讨人喜欢,这是教育中的普遍现象。但“自我控制”过度,却不利于孩子成长。昨天举行的2012学前教育沪港研讨会上,宋庆龄儿童发展中心与思来氏共同发布了一份对于上海3岁―6岁儿童发展的评估报告。调查表明,目前学前教育中女孩全面领先于男孩,在一定程度上是“乖孩子”教育造成的结果。
  上海儿童普遍“很乖”
  这次调查历时10个月,从全市10个区县抽取了7347名幼儿园孩子,综合了国内外衡量儿童发展的指标,从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会性四大方面全面考察,对上海儿童发展情况“摸底”。在社会性方面,上海儿童最大的优点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很乖”;而老师们眼中孩子最大的问题是“自私”,缺少“利他性”行为。在运动方面,上海幼儿的精细动作相对较强,但力量型和协调型的大动作与国外同龄孩子相比较弱。在认知方面,5岁是个“分水岭”,这个年龄段之后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快速发展。
  孩子“乖巧”,当然会让很多家长和老师省心又省力,但专家分析,教育中过度强调“乖巧”可能不利于孩子成长,特别是男孩。调研结果表明,上海幼儿园的女孩在四大方面发展均比男孩拥有优势,专家分析,主要原因是由于其在精细动作、语言发育等诸方面发育相对男孩更早。但调研的主持者之一、思来氏CEO张韫透露,“乖巧”教育的取向也加剧了这种趋势。比如,目前上海判断“好男孩”与“好女孩”的标准比较同质化。上海的幼儿园老师普遍将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精细动作、逻辑思维能力排在“好男孩”的标准前列,这基本与“好女孩”标准一样。但在芬兰、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力量、肢体协调等特质在“好男孩”标准中被首先强调,以体现“男女有别”发展。
  “乖巧”束缚探索精神
  同时,目前很多幼儿园引进绘本对孩子进行教育,但“绘本教育”多重情感类故事而轻科普探索。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等,这些故事对孩子的社会化发展确有帮助,但男孩在这种氛围熏陶之下“学乖”,会缺乏探索钻研的劲头。而国外绘本教育中,故事类与科普类并重,对于培养男孩的探索精神等更有帮助。在上海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也侧重女性倾向。由于多数幼儿园老师为女性,幼儿园开设 “美甲店”、“花店”等角色扮演游戏,男孩会表现出精细化的特征。而德国等国家却明确规定,幼儿园游戏中要有沙、水、锯子、钳子等适合男孩动手玩的道具,以发挥和培养男性优势。中国妈妈带教比较多、幼儿园在运动方面回避风险性项目等,也使得多数男孩静多动少,在运动技能方面难以显现优势。
  专家提出,“乖巧”教育束缚了孩子的手脚,不仅不利于男孩成长,而且从整体上来说,不利于所有孩子探索精神、逆向思维、自主独立等品质的培养,老师和家长对此应当警惕。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对于调研结果,不少老师和家长提出,虽然“乖巧”是普遍情况,但教育过程中,很多孩子并不“听话”。专家提醒,幼儿不听话,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 “教育不科学”导致。
  智力发展和知识学习,一直受到家长们的高度关注。不少家长焦虑孩子做算术、找规律等能力“开窍晚”,但提前补习往往事倍功半。调研发现,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在5岁后才会出现明显发展。“8个箭头指向同一个方向,第9个箭头应该指向哪里?”对此类“一元推理”题,4岁儿童只有45%的正确率,而6岁半的孩子正确率则高达91%。而要将形状与颜色两个元素对应寻找规律的 “二元推理”题,6岁半的孩子正确率仍不足三分之二。专家提醒,多个图案中找不同、按特征找图形等游戏,对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很有帮助。但游戏不能过于复杂、超出孩子的年龄能力,拔苗助长的结果,往往是使孩子一败涂地,丧失学习兴趣并“反抗”学习任务。
  幼儿经常在与同伴发生矛盾时跑到老师那里去“告状”。一些老师教过孩子自主处理后,孩子再遇冲突时仍然第一选择告状,老师就会认为孩子“不听话”。其实,调研表明,孩子处理同伴矛盾的能力有一个发展序列:第一阶段,直接冲突;第二阶段,请求成人帮助;第三阶段,告诉成人冲突的问题是什么;第四阶段,通过成人帮助提出解决办法;第五阶段,自主解决。专家提出,这五个阶段需要孩子自己在体验中不断累积进步。如果老师直接从第二阶段跨越到第五阶段,孩子没有能力接受,就会表现出“听不进”。最好的办法,是引导孩子一步步体验、有序发展。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如何对待学习认真但天资不高的学生?
如果你做过教育工作,我想你一定会有感觉,有的学生非常努力但是天资不高。请问诸位是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的?我目前在做的只是多给他们的作业一些comment让他们得到更多知识和灵感。这学期我没有讲课,以前讲课的时候会给学生讲一些更宏观更普适的东西期望他们获得更多直觉或者数学技术,但我觉得效果不是很明显(可能是提得太高了初学者接受不了或者我讲课水平不够好)。诸位教育工作者是怎么做的?我做的是理工科教育(主要是给物理系的学生讲习题课,别的系的学生我也讲过,也做过物理学院分流的理论物理专业介绍会),文科也许不一样,不过也欢迎谈一谈。
按投票排序
180 个回答
作为一个天分不高的女同学,默默过来讲自己的故事,我属于严重偏科的学生,高中的时候,我上的是一所重点高中,和衡水中学是兄弟学校的那种,极其变态严苛。而且很信奉一句话,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很多人以学文科作为耻辱。但,不幸的是,我就属于那种对待数理化虽然很努力,但天分所限,真的没办法。比如,我当时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学习数学,原因很简单,我妈想让我学理科。她觉得学理科有出息。但,令人担忧的是,我的数学从来没有及格过。当时我很难过,去找我们当时的班主任,我们班主任看了一眼我的成绩单,全班倒数,然后跟我说,你这成绩基本没救了,飘然去上课了。当时那种沮丧到什么程度呢?到了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会自杀的程度。就像一把刀一样在心里划了一刀。整个学校的气氛极其沉闷,有时候我就偷偷想,我这么笨,还不如死了好。真的是这样。然后,文理分科,我以物理14分,生物2分,化学20多分的成绩结业,轰动一时,成为当时的笑柄。然后我在万般无奈下学了文科。尽管如此,我当时的数学成绩依然让人惊叹的差。
这时候,我当时的新班主任突然给我写了封信,大概意思是我现在已经到文科班了,可以发挥自己的天赋了。数学差不要紧,我是个很聪明的姑娘,一定会有好的前途。这封信改变了我的一生,真的。其实,我当时的文科成绩由于根本没用功,(上课都在写数理化我会说?)也很一般,但这真的给我了莫大的信心。不再那么自卑,开始努力学文科,不再把重点放在数学上。然后渐渐的我的成绩居然进了班级前十名。(题主,相信我,天赋不高的人真的不是哪门都这样的,你可以努力发现他的闪光点,然后去鼓励他。比单纯的鼓励有用多了,还有就是学生时代能得到老师的亲自鼓励对他们来说是可以一生铭记的事情。)尽管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但考大学仍然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数学成绩150满分,我的水平在30左右。。。这个时候,我决定学艺术。因为我明白了,就算我每天都学数学也未必能学好。但,这受到了所有人的反对。在等级分明的重点高中里,理科生一等,文科生二等,艺术生三等。一般都是学习特别差的人才去学艺术。家里人觉得我的成绩能有个二本学校已经很好了。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走出去。于是我走了这条所谓的捷径。我这个班主任继续鼓励我,他跟我说,我是个有主意的姑娘,选好了就走下去。于是我说服家里人去学了艺术。当时艺考,我拿出学数学的那种感觉,拿到了全省前十。然后高考的时候奇迹般地考到了一本线。凭着艺术分和文化课,我成了我们当时班里走大学最好的人。每次寒暑假我都会去看我的班主任。说实话,我现在仍旧是个渣渣,但,这种学生其实只是没找对属于自己的路,他们只是在一个或几个方面天赋不高。但其他方面也许和其他人一样。只要有认真这个劲头,一定能做成自己的事情。
写在后面的话,没想到这个答案收到这么多赞和评论,受宠若惊。这其实是我拉粑粑。。。的时候看到这个问题有感而发的,所以没有在意排版随便写的。。。排版是语体教的节奏,请多见谅。收到很多私信,问我的学校,相逢何必曾相识呢,不要人肉了吧,不好意思,没有答复。答主最近忙成狗,没有回复评论见谅。答主是一个憎恨心灵鸡汤的人,这绝对是真事,没打算让大家喝了暖胃的,原本写下答案这是希望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知友看了善待偏科生。我知道很多初中高中是有指标的,很多老师急功近利的为了达标,对这种所谓体制外的学生很多忽视,但如果有机会请鼓励他们一下,真的。上学的时候很多学生迷信老师是权威,这样一句可能你不记得的鼓励对他们的可能是一生的感激。最后,希望大家找到各自喜欢的路。么么哒
啊哈~我现在当助教教物理,确实有同样的感触。。。不过我跟前面的人答案相反。这很多时候不是心理素质的问题,因为你会发现即使不是考试他们完成作业也很困难。不过!我并不那么在意他是否得到高分,这不是我不关心学生的意思。因为我知道他有认真对待手上事情的素质(物理这门学科,学得不好的话还非常感兴趣,是比较难的,所以基本上这类学生对物理并不感兴趣,却能下很多功夫,这种做事态度真是一项特技啊!)。所以如果他只是不会做物理题,做其他事情不是特别蠢笨,我丝毫不怀疑他会成为一个出色的人。其次,关注度而言,关注学霸学神后进分子是中国特色吧!!因为中国人对小聪明的推崇实在是太厉害了。但是,我自己包括跟我一起上课的助教最关注的就是这类学生,他们努力了分不高,很多助教还会据理力争为他们加一些分数(尤其是分数在两个档次的临界处时)。他们跟助教和教授的关系也通常非常好,因为他们在课堂上很involve,很增加助教老师的存在感啊哈哈哈。综上,他们不需要特殊“对待”,请相信他们!术业有专攻,人家也许在某方面是大神呢!!
题主是教师,其实你会发现,这类学生在一个班中占有的比率相当高。这类学生的性格往往谦和温顺,学习上进勤奋,对人对事态度严谨踏实。虽然可能在班里不是学霸级风云人物,也不是课余活动中的领导人物,但他们绝对是老师眼中优秀的好孩子。
但问题来了。1、这类学生心理素质普遍不高。学习过程中,他们往往会觉得,我这么认真努力了,怎么成绩还是不提高呢?(怎么还做错题呢?怎么还这么粗心大意呢?等等)。久而久之,自己会给自己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烦恼,导致不自信。2、不能受到很高的关注度。班级里受关注度最高的学生是两类:一是学霸学神,二是后进分子,闹事学生,淘气包,老大男。而此类学生往往是普通分母中的分子,其实他们也很想引起老师同学的关注,哪怕是批评也好。因为他们有种思维:我做事付出这么多,最后换来的只是老师的一个点头或者根本不理睬。久而久之,自尊心容易受到影响。
建议:1、尽可能多的关注他们,多赞扬他们好的地方、多和他们谈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其实比学习成绩更重要。2、试着多培养他们的创新性和拓宽他们的思维,因为他们很容易陷入思维定式中。3、教育他们要放松下来,放松不等于放纵,也不等于不认真学习。
希望回答对楼主有用,也希望楼主在教育事业上有所进步!
前几日,已忘记是在朋友圈还是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大意为:好老师不是让所有学生都产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不要给他们制造出虚幻的假象。而是告诉那些天赋不够的学生们,这条路你们走不通。是啊,也许有人看到这句话时,和我的第一反应是“岂有此理”,但有过几年教学经历的我冷静之余,回想起一个个翻墙包夜上网的学生们,我却又能体会出其中些许道理。当他们找到适合他们的路,比让他们在不适合的路上残酷的比拼勤奋更重要。----------------------------------------------------------------------------------------------------------------------------------为便于查看,所有答案都在个人收藏夹内(
| ),希望帮到需要的人。答案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出处,新浪微博:-eno-one-
认真是一种美好的品德如果智商决定你做事的上限,那么态度就决定了你做事的下限了,认真的人,就算不出色,也不会太差。面对这么优秀的学生,你只消去鼓励他,让他看见自己的进步,然后帮助他解决难题,而且是不厌其烦的解决难题,鼓励他问出所有的疑惑。你无法让一株桂花的幼苗长成松柏一般的参天大树,但是你可以鼓励它骄傲的散发芬芳。这是我理解的教育,追求而不强求。
执着于“平等”这些东西是没有错的,但这样的观念没必要硬加到别人身上。
对待认真但是天赋不高的学生 重要的不是鼓励 而是让他们自己明白 他们智商不高。成绩不好再不能具备自知这种品质就是好事吗? 有的事就是越早接受越好。 如果一个人10岁的时候就接受了自己智商不如很多人,努力也白扯这样的事实,他就比同龄人聪明。智商低是不如人,但也不至于吃亏。吃亏的都是自认为很聪明,自认为自己的努力值得更多,自认为虽然输了一点、但还能回本还能赚很多的人。
如果一个10岁的孩子,就能去坚持思考怎么弥补智商不足(当然不是发扬二杆子精神),他就已经比同龄人聪明了。再等到他20岁的时候,比起同龄人就更聪明了。 智商低和家里穷是一样的。都属于先天的不如别人,但是家里穷不能投资自己的这种问题,多数人都是20几岁大三大四了才思考。如果有个孩子从10岁就开始坚持思考和实践,弥补家里情况不如别人的问题,那就算别的孩子家里很富裕,这个孩子也比他的同龄人富有。等到他20岁 他当然更强于同龄人。
自知者明,那些孩子智商上的缺失,使他们先于别人学会淡定学习不虚荣不浮躁,他们的老师现在正是在努力剥夺他们学习的机会。
就像学校的制服,绞尽了脑汁让孩子们看不出谁家有钱,那同时就是在告诉他们,有学校制度罩着你,别人不会知道你家穷的,就是在强迫他们一味认同,穷是坏事。但是他们已经出生并且注定了将来会奋斗在这个贫富分层的世界了。学校还要剥夺的就是 穷人家孩子早一步不畏惧他人嘲笑,早一步学习节俭,早一步思考赚钱的机会。 有句话叫我命由我不由天,还是想开了的好,
你给我天赋,省了我用去磨练的时间。你让我磨练,给了我技艺的同时也磨出了我的品质。
(孩子们很难接受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学校和老师让他们首先认为了脑子灵光这件事极其重要,认为孩子们很难接受的朋友,你们当年就是这样过来的吧。
我不是说智商不重要,智商低挺闹人的,只是智商一般、智商普通这件事,不可怕。我所说的没有天赋,并不是愚笨,而且可以说成是大多数。
这个自知是接受自己是普通人,不是承认自己智障,你看你们当年大概是只能当聪明孩子的吧)
我觉得可以暗示他们智商很高,毕竟智商对学习很重要……
可能有些文不对题,但还是很想写个回答。考高中之前,可能是学习的知识比较简单的缘故,没觉得自己数理化很差,但是踩着线上了全市数一数二的高中以后,猛然发现自己身边真的是强手如林。而数理化也真的成了个坎儿,还有随着课程的积累越垒越高的趋势。当时的心态就开始有些郁闷,尤其是自己对着一道数学题冥思苦想四十分钟不得解答,或者自己对着一道物理题冥思苦想半个小时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答案,而周围的很多人早就轻松搞定,开始做别的事情的时候。(人比人气死人,这点相信很多像我一样的同学都有体会吧)但是偏偏,我就是个死心眼,明知道以后不会学理,老师讲课还是很想好好听,老师留的作业还是很想自己做,自然,考试分数虽然不高,但是也很想起码不倒数,起码及个格吧。结果,还是收获了很多个不及格。但是,我的高一(高二以后就文理分科了)还是我上学期间最快乐的时光之一,要说原因,我觉得就是碰到了很好的老师和同学。而他们在用自己的每一次行动告诉我,学不好数理化的学生,其实也就是个普通的学生而已。首先,无论我考的多砸,我能感觉到,所有人都在热心的盼望我学好,并且比我自己更相信,我一定能学好。当然了,没人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但是每当我问一道题目,他们总是耐心地解答,而当我听了几遍还不懂,他们甚至也会流露小无奈的表情,调侃我两句,然后换个方法试图讲得更直白。他们也会为我偶尔的小进步而惊喜,也会为我的退步而分析,但是并不焦虑。还有,我从我的老师、同学身上,真的体会到了自己被平等地对待,我的老师,他们不只教给我知识,还会认真按照我的情况帮我分析选文科还是理科更适合我。我的同学,不管是理科大牛还是像我一样的理科白痴,都会很自然的交流沟通,不只学习,考试,还有生活中的趣事和理想。而我的勤奋,他们也都看在眼里,有时还会很真诚地赞美或者调侃几句。在这些人周围的我,刨除成绩很差的事实,真的一点都没有“我是个差生啊”这样的感觉。而我,自然也就少了很多“上天为什么这么不公平,为什么别人那么聪明”的抱怨,因为,在我眼中,他们是我的同学,而不是一个学习好的象征。所以,从一个学生的角度,给题主的建议就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既不蔑视天资不高的学生,也不过分重视,让他们有压迫感,试着不只从分数这方面去了解他们。现在我已经度过了自己的高中,也基本告别了理科,但是每每回忆起这样一群人,心里还是会感觉暖暖的。而因为有他们,我也从未后悔当初报考的时候选择了一个偏重理科的学校。其实我们都明白,学生时期只是人生中的一个时期,学习不好也并不意味着人生的失败。只是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里,往往会把学习这件事看得很重很重,甚至认为这是自己此时的唯一价值。那么,如果此时我周围的人,能够认真扶助我的学习,同时,又可以用行动告诉我,努力过,学得不好,并不是一件那么可怕的事情。那么即使我以后不再记得牛顿三定律,也仍然会感谢这段经历,使我认识了许多优秀的人,并且自己,也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
3月15日////////////////////////////////////////////////////////////////////////////////////////////////////////////////////////////////////////////你的问题是“如何对待学习认真但天资不高的学生”。其实排在首位需要认清的是,别人应该如何看待你的这个问题。我大致看了下题目的描述和下面的答案,发现大多数的答案都是感情上的宣泄和道义上的声援,而理性上的思考就略显不足。最关键的是,答案是五花八门的。 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无论是说自己的努力或不努力,都是在讲述自己的感受。大多数的老师或者培训师,无论说应该鼓励还是应该劝弃,也都是在间接的讲述自己的感受。大多数老百姓身份的人,就更明显的表现自己的主观情感,缺少理性分析。他们多数在从生计或者道义的角度去抒发自己的情绪。这是知乎上的回答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对一个问题,因为不同看客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读,所以回答者们下意识的选择自己想要倾诉的方面去理解。这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有系统的将五花八门的答案理顺,就会给不同的看客一种没道理的感觉。我们考虑问题,确实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法,但是这应该有一个权值。2分感性,8分理智,是一个书面的好答案。2分理智,8分感性,更适合茶馆聊天。关于如何理性地看待题主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考虑才能给出一个严谨的思路。1.一定要规范一个主体。我们所假定的这位“对待认真且笨的学生”的人,是位老师,还是上班养家的老百姓,亦或是和这些学生同期的同龄人。2.一定要明确所学习内容的层次。我们所假定的学习内容的层次,同为数学,是小学的加减法,中学的函数,还是大学的微积分。3.一定要有一个公平的衡量标准。我们所假定的“认真的态度”,“学习的天资”,是不是每个人都用相同的准则去进行解读。所以我首先通过题主对于问题的附加描述来将问题明确一下:&大学讲师,应该如何对待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很认真但学不好的大学生?&当然如果想要更准确的答案,除了理性的分析之外,确实还要考虑感性地看待这个问题:比如,一个幼师对学习小学加减法很认真但是学不好的小朋友的态度,一个上司对自己企业培训中学习新生产线技术很认真但是学不好的实习生的态度,和一个母亲对自己女儿学做菜很认真但是学不好的态度,完全没有可比性。因为我们所观察的对象,对他行为所抱有的目的性不同。 所以延伸一下来说,这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命题:&什么样的人,对待什么样的他人做的什么样的事情,应该抱以什么样的态度。&上面所说的也并不是全部,因为还有一个更高一层的因素没有加入到模型当中,就是我们所观察的对象,所处的现实背景亦不同。再上升一个层次,这个问题可以是更大的一个命题:&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背景中,面对什么样的人和事,应该抱以什么样的态度。&我们对题主所提问题的理解是狭义的,就会有狭义的答案。如果是广义的,就会有广义的答案。////////////////////////////////////////////////////////////////////////////////////////////////////////////////////////////////////////////首先,先要从题主最初的问题开始解答。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从两个方面来回答。我需要先假定题主对这个问题所暗示的隐含条件:我猜测题主是大学讲师而不是研究生导师,并且从事的是大学的基础公共课教学。我们的主体是“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所学内容的层次是“高等教育”。而题主没有给出的明确的条件就是: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衡量标准来说“某个学生很努力”?那么真正的分析开始:第一个方面:教育是什么?教育工作者是什么?他们对学生的责任应该负责到什么程度?首先,什么是教育。我曾在我上一个回答中,简单的提到我对教育的看法。我知道很多人出于种种原因,都只针对“教育存在问题”没完没了的啰嗦,但是完全不深入一丁点去讨论“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我认为教育体制没什么其他的问题,只有唯一一个最大最严重的问题: &“国家教育”要把“知识普及”这件事,和“精英筛选”这件事,放在一起同时进行。&我给出的答案是:现在的教育体系,是由传播“大众在 当前社会阶段 正在应用的知识”给“普通人”的体系,和培养“研究 未来某一社会阶段 即将应用的知识”的“精英”的体系,两个完全不同的部分组成的。我们来看看题主所限定的这个“学习层次”:大学基础物理知识。我首先要请题主先反问自己一个问题:您认为,您所教的大学基础物理是属于“应该普及给大众的知识”,还是“应该给社会精英研究的知识”?如果是后者,那么学起来吃力的人,就说明他不适合做研究。这时候我们不应该用鼓励欺骗他继续浪费时间,去做对他将来不会有意义的事。因为如果他将来能有所作为,那么你对他“没天资”的判断就是不准确的(当然就算有天资也可能无作为)。如果他是真的没天资,不适合做研究,就注定是无法通过今后教育体系的选拔,也注定你让他把物理学的再好,将来也没多少机会用到了。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做饭的家庭主妇,需要在炒菜的时候用微积分算一下油温吗?&然后,什么是教育工作者。很多人似乎对于“教育工作者”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仿佛它天生就应该是一个高尚的名词。直到现在,还有相当数量的人抱有这样的看法:如果一个人是教师,那么他就应该收到尊敬,因为他是教师,教书育人,是品德高尚的人。如果有教师做了和民工一样的错事,那么教师就是衣冠禽兽,民工就情有可原。归结到回答题主问题上来说,就是可能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人会认为:如果民工不鼓励一个学生坚持学习,没人会多说什么。教师不鼓励学生坚持学习,那就是罪大恶极。人民教师天职是教书育人。我在这里想要说一个真理:没有值得尊敬的职业,只有值得尊敬的人。古人云:尊师重道,是建立在师徒荣辱与共的基础上的。徒弟丢人,师父要遭殃,有辱师门的甚至要清理门户。师者如父,因为师父教的通常是独门手艺,是独一份的传承。就跟你给你老爹传宗接代一个地位。这和现在一般的老师学生关系是不同的。老师不会为学生的将来负责,学生过的不好要自己承受。老师传授的不是独门手艺,是在国家教育体系规定的正规大纲指导下进行的义务教育。所以老师和师父是不同的,只有教你做人的老师才是师父。我给出的答案是:现在的普通教育工作者,是一种将已经规定好的学科框架下的知识,照搬给学生去理解的职业。也就是说现在社会阶段下的老师优劣,在于让学生更快,更容易的去理解没有什么争议的知识。这是现实,不该一厢情愿的让老师去角色扮演,毕竟对于基础学科的教课,没有哪个老师会讲出全世界独一份的祖传理论来。在学术上的师徒关系是几乎没有的,在中国,没有哪个普通的大一二年级的学生能宣称自己和自己的老师是什么学派的。我们来思考一下,是不是一个人身为教师,就必须强迫他不放弃任何学生。首先,现在老师的伟大已经在于人格魅力和人生智慧上,不再是因为职业而光荣的年代了。其次,对于老师要对学生所负的责任,不再是古时候的“荣辱与共”了。我希望在讨论这种问题的时候,那一部分神话“师道”的人们,不要再拿“老祖宗的财富”来当自己无理取闹的借口了。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是不是只要身为医生,就绝对不可以放弃对任何病人的治疗?(你确定你不是无理取闹?)&第二个方面:如何认定一个人是不是很努力?对于“什么是努力”这个问题,我们有很多不同的关注点。比如我前一段时间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这个问题里有我最近特别关注了一下的,很活跃的回答者 吴遇安 给出的答案。你如何定义勤?我们的文化,似乎对于愚蠢有一种特别的偏好只要努力过了就好了苦难也是一种财富只要坚持就会胜利... ...天道当然酬勤,只是很多人都下意识地觉得,“思考和分析”不能归入“勤”,只有搬砖挖煤才算。其实,还有一句话叫“勤能补拙”,已经说明了“勤”是和“愚”不同的。当然,很多其他人也给出了同意上述观点的答案。路程=时间*速度我们认为一个人勤奋,不应该看他的时间,而应该看他的路程。一个人走的多久不能说明他勤奋。一个人走多远才证明他有多勤奋。其实这个论调存在已久。那就是应该认为效率高的人比效率低的人更勤奋。因为他们付出的是脑力。关于这个关注点,我先提出来,但是要先放在一遍。因为这暂时是对当前阶段的分析没有用的。这个看法,其实是存在重大问题的。因为他们建立的模型就是错的。那么用错误的模型,就算代入正确的理论支持,得出的结论还是会错的。这个问题有可能的话,我会在后面详细探讨。如果只是回答题主所限定的问题狭义的答案,那么只要考虑另一个关注点就可以了。我要说的是,努力到底是一个单目的概念,还是一个双目的概念?是不是说花了时间,去思考过,我们就管这种行为叫努力?或者说,我们可以说世间存在没有意义的努力吗?【职来职往经典语录】:我要说的话可能会很冷血,但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你之前花了一年的时间去发传单,你自己还觉得自己很能吃苦;而这完全是无意义的,对你将来的职业发展没有任何用处。——王玺我想说,思考到这里,已经超出了狭义的答案范畴,因为增加了目的性这个概念。为了先给出狭义的答案,所以先对判断一个人努力的标准给一个大概的意见:&努力,是在成功取得一定成就之后,才可以反过来评价的。如果没有达成预期目标,花费的时间,和认真的态度,都和发呆无异。&综上所述:题主的问题狭义上来说是“大学讲师应该如何对待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很认真但学不好的大学生”,广义上来说是“如何看待很努力却不能得到相应回报的人” 。我给出的答案是:狭义上来说,大学讲师应该将确实不具有学习能力的学生筛选下去。这样才对得起他们。至于学生是不是因为被筛选下去而不能生计,这完全是另一个领域的另一个问题,责任不在大学讲师。我们不应该让差生认为达不到标准是常态,更不应该让所有人认为如果不达标就无法生存无法立足于社会。现在社会上没学历没文凭就寸步难行,本身就是一种病态。所以刨除感情因素,从理性角度来说,我的意见是:&对待学习认真但天资不高的学生,请不要再让他们继续坚持在这一领域学习的知识了。&如果有时间,再对广义的答案进行分析。////////////////////////////////////////////////////////////////////////////////////////////////////////////////////////////////////////////3月16日前面的答案太简单了吧。是不是少想了很多问题?没错,上面的答案确实不是最终的答案。就算排除感情只从理性来看依然不完整。因为我建立的模型是一个狭义的模型。广义上来说,我们建立的模型就是有问题的。因为我们局限在学习就是正确的这个假设上,而忽略了目的性。然而考虑了目的性,模型就正确了吗?当然没有,就算增加了目的性的模型仍然是有问题的。因为很多人一直在刻意回避一个现实的问题: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而且背景不同则相同成就的效益亦不同。我们先从简单的增加了目的性的模型开始考虑。因为在知乎发现了 诡辩大师 吴遇安的存在,我才更加关注到了两个问题:目的性和差异性。吴遇安,是一个特别擅长通过建立错误模型,代入正确理论,导出错误结果的人。但是我更关注的不是他建立错误模型误导他人的能力,而是他的目的性。说一些题外的话:坦诚来说,和他具有同样目的性的人很多,但是做到他这种程度的人很少。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是一个大牛。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很无情。因为尽管没说出来,但是他已经从各种言行中透露出一个态度:愚者,是不应该存在的,不可理喻的,只有聪明人和聪明想法有存在的资格。笨蛋们就不要反抗了,乖乖地给我当调侃的对象就好。关于目的性,这是我最近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在很早以前,我的世界观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要取决于体内的激素和电流,人的状态是积极还是消极和人体内环境息息相关。也许是遗传,也许是水土饮食,也许是方方面面,复杂的条件决定了你的身体状态。但是当反过来看的时候,身体状态却可以简单而唯一的确定你的精神状态。如果做一下解释,就是说:&除了聪明与否,连你是不是有毅力,是不是能自我控制,是不是谦虚好学,对什么领域感兴趣,想要做什么,都是属于天资的范畴。&我们要做的,只是要学会接受自己天资不如意的现实,并且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让自己能生活的更好。 目的性,是指在面对一个问题时,对将要产生的回报的预期是什么。比如,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在你还没有开始往下看正文的时候,你的预期是:看看别人都对这个问题怎么回答。我早就对这种问题有过考虑,想要对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想根据别人回答的漏洞或死角,来攻击他们。我想看看别人的回答,然后从没人提出过的新颖角度去展现自己。我想简单的留个无关痛痒的回复,这样会让我感觉很好。我想刷个关注度。... ...其实我还可以列举很多。这就是目的性。根据我的观察,我发现具有不同目的性的人很难相互理解。在这里还要说一下我的另一个发现:老师本人是什么类型的人,他就会愈加认可和自己同类的学生。反之亦然,学生本人是什么类型的人,他就会愈加认可同类型的老师。比如在我以前还念高中的时候,我们高中有一个数学老师和生物老师,他们属于那种“两眼一瞪,就出结果”的聪明人,我记得一次3校模拟数学考试的卷子,那个数学老师根本没动笔,就用看的,15分钟做完了选填,16个答案全对。故事的关键在于,这两个老师,有很多学生不喜欢。理由是他们讲课听不懂,跟不上。一开始我以为是老师的毛病,但是并不是那样的。直到高三,他们也教了我们班,我才发现,对我来说他们讲课简直太精彩了。不仅条理清晰,而且思路精巧,丝毫没有听不懂,讲太快的感觉。再后来,那些说“听不懂,跟不上”的同学突然说他们现在的老师讲课很好。直到有一天,他们老师给我们代课,我才真正了解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一个非常健忘的老太太,讲课完全是照着教材念一遍,连标点都不改一个。这样的人教数学,我完全接受不了。时隔那么多年了,我仍然无法释怀。而且用了很长时间去思考,什么是大众需要的老师。有过很多错误的想法,陷入过很多误区。直到近些年,我想通了目的性和差异性,归纳了人的四种独特的诉求,总结出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要取决于体内的激素和电流,才意识到考虑问题需要由多个简单答案,乘以权值以后复合,才能接近正确答案。那么目的性和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有什么关系?因为我们要开始考虑除了前两个方面以外的因素了。因为我给出的模型是理性模型,没有考虑人的感情因素能起到的影响,所得出的答案,是基于我事先假定的诸多条件,按照事先假定的诸多规则,而推导出来的。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点,假定的条件和规则一定正确吗?第二点,考虑问题的模型可以是纯理性的模型吗?很明显,第一点是不可能的。第二点也许可行,但是要将得出的答案加上权值。也就是说纯理性的模型得出的结论一定只是真正答案的一小部分。我们给出的模型元素越全面,那么每个元素乘以权值以后相加得到的答案就越接近正确答案。第三个方面:学习是什么?学生是什么?学生学习的目的性都是什么?学习,是在预期应用的技能领域进行积累的过程。比如学开车,一定是学习吗?不是的。如果开车不是预期应用的技能,而是预期消费的技能,那么学开车本身也是一种消费行为,而非学习。玩电子游戏,一定是消费吗?不是的。如果预期成为电竞选手,那么每一局游戏本身,都是学习。学生,并非一种身份。学生不是一个单目的概念,而是一个双目的概念。一个理发学徒,对于理发师傅而言是学生,对于顾客而言就是工作人员,顾客不会因为他是“学生”就对他和颜悦色。一个修车学徒,对修车师傅而言是学生,但是对顾客而言如果不刻意声明,顾客是不会光看他干活,就知道正在给车换胎的人是老师还是学生的。我们经常认为“名词”,“概念”全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但这其实是一种思维习惯上的误区。比如像导数,一定是某变量对另一变量的导数,没有dx的dy只是y的微元,是不能称之为【y'】的。这样的概念在生活中有很多。不是说文科中就没有这种理科的思维。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同,那么学习的价值就不同。有的学生只是为了考高分,有的学生是什么也没想只是听别人安排,有的学生是真的感兴趣,有的学生是在这个领域尝到甜头喜欢高人一等的感觉而未必会在这个领域继续发展。我想请各位教师们推测一下,对你们接触到的“学习认真但天资不高”的学生而言,他们对学习的目的性都是什么呢?我们回到开始时提到的问题:一个幼师对学习小学加减法很认真但是学不好的小朋友的态度,一个上司对自己企业培训中学习新生产线技术很认真但是学不好的实习生的态度,和一个母亲对自己女儿学做菜很认真但是学不好的态度,可以相提并论吗?小朋友的预期(或者说我们对他的预期)是开发自己的脑力,实习生的预期是习得产生价值的技能,女儿的预期也许仅仅是消磨时间打发无聊。他们就是具有不同目的性的典型。////////////////////////////////////////////////////////////////////////////////////////////////////////////////////////////////////////////3月19日将上面的结论代入到前面的问题:第一:对于目的性和“但求心之所安”毫无差别的“学习”行为,我们应该称之为学习吗?第二:对于您这位大学老师而言,一个努力而不能学好的人,能认为是应该成为的你的学生吗?看了一段时间的知乎,发现好多人都喜欢对一个问题求一个确定的简单答案。这个问题也许我很早之前就发现了,不然也不会在我的认知中总结人的4种独特诉求。只是过了很长时间才翻起旧思,更深的考虑了一下。除了最基本的两个欲望:食欲和色欲,我好像还发现了4种非常普遍的具有普适的共性的欲求。其中之一就是掌控欲。人们似乎非常想寻求掌控一切的感觉,寻求确定的安稳的环境。想要个铁饭碗,想要唯一答案,想要安定的家。找老公老婆踏实能过日子最重要。女人不要出去上班。老公要上交工资本。对各种毫无意义的掌控的追求。可控性是考虑问题的先决条件。如果预期前景诱人但是充满不确定性,那么哪怕不管最终的决定,首先这事也是让人烦躁和反感的。当然,也许另一种诉求:渴望被认同的“表现欲”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吧。我发现,有些人不将这个问题的层次强制拉低到小学初中高中老师对有些人小时候的不良对待上,有些人就不爽。因为不这么做他们就不能宣泄自己想宣泄的情感。那么我有个疑问,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不是所有要附加前提条件的思维模式都是让人反感的?我想继续对衡量标准这个话题做一下延伸讨论:比如,某人说他在“小学初中”的时候,被老师说不聪明,但是老师说调皮捣蛋的学生聪明,最后聪明的人都辍学了,某人却考上了大学。好的话就不说了,因为大家心理都有答案,说点不好的话。我想针对的是看到上面的案例,有些人会自我美化的角色代入,得寸进尺的产生的一些意淫。第一,“小学初中”的老师作出的判断有多少参考价值?就算大学教授,也分不同性格的教授,自认为自己是后天勤奋成材的教授,会认可他认为的后天型学生。自认为是先天优秀的教授,越重视先天优秀的学生。能静下心看书本身也是一种天资而非努力,不能静下心来,但完全靠各种特别计划的措施让自己静下心来,才是努力。而且,当真正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就能知道:越是身处高处的人,越看重实力而非能力。第二,考上大学能说明自己反败为胜?现在这个年代,上大学算个什么?高考出卷人是要出正态分布的考卷的,也就是说你只能证明自己在正态分布上是那“不是最笨”的人。但是你本人的水准也就在正态分布上而已。你在大学又是什么程度的学生呢?不要说专业水准,对学校的理解到什么程度?学校有什么项目有什么资金,哪几个教授是带头人,这些都知道吗?换句话说你确定你不是去大学渡假的,你的大学生身份真的当之无愧吗?第三,老师说聪明的人,都辍学了?又有天资又勤奋的人感情是一个没遇到是吧。或者是选择性忽略了吧。我为什么说出这么让人反感的话来。因为现在有为数不少的人都认为达不到要求是常态,并且为自己曾达不到要求,但是侥幸没受到什么评判而沾沾自喜。拜托,达不到要求还洋洋自得是病态好吗!本身老师教授小学知识的目的性在于启蒙,教授中学知识的目的性在于筛选,教授大学知识的目的性在于研究。怎么可以相提并论!你在启蒙阶段不达标,就是不达标。不要拿你后来通过了筛选来说事。你没通过筛选就是没通过筛选,别拿自己后来赚了多少钱说事。你通过筛选了,不意味着你就能从事研究了。别拿你多努力来说事。成功人士必须什么方面都成功?还是某一方面成功了就可以鼓吹自己是成功人士?各种寻求捷径,各种想不劳而获,各种渴望简单的成功。说好听叫浮躁,说不好听,我觉得我什么都能说出来。我只是在说这个问题和这个问题里的回答。我是这段时间在知乎全部的感觉。我不是对很多写出答案的人的贬低,我是对很多“随便就在某答案下面点赞同”,留评论支持的观众的质问(套用了一个人的说法):你们确定你们点的是赞同,而不是赞吗?这个问题是在问“如何对待学习认真但天资不高的学生?”问的人是大学老师。那么回答的应该是类似“在大学阶段,虽然需要鼓励,但也已经没必要以鼓励为主了。专业不对口,就劝转个专业。”这种格式吧?或者“老师要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排前面。”这些观点就算我不同意,起码格式对了吧?说“认真,努力,XX,XX...这些品质比成绩重要多了”“我小时候...”这种答案真的好到要那么多人赞同吗?这是说出了大众的心声?大学老师还要照顾你“脆弱内心”?是不是职业学校的老师也要照顾你“脆弱内心”?是不是企业培训师也要照顾你“脆弱内心”?那你的老板是不是也该照顾你的“脆弱内心”?是不是A教B打电子游戏的时候,A还要教B学会不要放弃?如果你也知道“没有可比性”这个概念的话?
读博的理由也是想当老师。当一个鼓励温暖人心的好老师。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存战争怎么用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