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环评地下水监测方案一级评价审查哪一级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地下水环评中几个问题 及解决方法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地下水环评中几个问题 及解决方法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当前位置:首页>>>
国道珲乌公路(G302)吉林至饮马河段一级公路新建工程
日期: 14:19:00& & &来源:
& & 字体显示: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公示表&
国道珲乌公路(G302)吉林至饮马河段一级公路新建工程&
吉林市公路建设管理办公室&
路线全长61.612km,其中新建50.082km,利用现有旧路11.53km。&
吉林省环境保护厅&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环评负责人&
建设项目概况&
本项目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标准,设计速度为100km/h,路基宽度26.0m;连接线采用设计速度80 km/h的二级公路标准,双向二车道,路基宽12.0m。全段设置大桥3座1401m,中桥6座369m,小桥14座282m;涵洞137道,隧道1座720m,互通立交1处,分离立交2处,平交188处,收费站2处,管线交叉6处。&
主要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1、废气污染及防治措施&
①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不低于1.8m的硬质围挡,采取洒水和防风遮挡措施,以减少粉尘性材料对外环境的扩散,降低施工期的扬尘对环境的影响;②混凝土拌合站假装二级除尘装置,减少环境污染;③采用以循环的热底油加热沥青,进行物料混拌,沥青加热为封闭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基本上不产生沥青烟气;④沿线管理处、收费站服务设施内采用型煤锅炉,确保烟气中烟尘和SO2满足排放标准要求;⑤并对煤场、炉渣等堆放进行覆盖等措施,避免产生二次扬尘。&
2、废水污染及防治措施&
①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等有害物质堆放场地应设工棚,并加蓬布覆盖以减少雨水冲刷造成污染;②浸油废料采取打包封闭后,连同施工营地其他危险固体废物一起外运,至附近具备含油类污染物或垃圾处理能力的城镇。③施工生产废水有沉淀池收集,尽量循环利用;④沿线施工场地设置防渗旱厕,施工结束后全部清理、外运作农家肥,不得在施工现场随意丢弃,因此不会对环境产生明显影响;⑤公路路面和路基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定期清理排水系统及全线的边沟,从而保证排水系统疏通。&
3、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①房屋拆迁产生的建筑垃圾,就近用于周围乡村土路填平或运往当地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填埋场;②施工期的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定期用车就近运往垃圾处理场处理;③管理站、收费站等设施的生活垃圾定期清运至沿线城镇或农村垃圾处理场(点)集中处理,禁止随意堆置或丢弃;④服务设置内锅炉房冬季采暖产生的燃煤炉渣,可作为制砖材料外销;⑤污水处理站产生的少量污泥,进行消毒脱水压实后,用于厂区绿化或堆肥。&
4、噪声防治措施&
①施工期尽量选用低噪声的设备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固定的强噪声源应考虑加装隔音罩,并缩短开机时间,车辆运输中尽量避免鸣笛,减轻对居民的影响和干扰;②为使公路沿线两侧居民和学校等环境敏感点有一个安静的工作、学习、生活的环境,根据噪声预测结果,对公路沿线运营期因受拟建公路交通噪声影响的敏感点,提出设置隔声窗噪声防治措施方案。&
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①保护好沿线的森林林木和农田林网树木,要求严格保护临时用地内的树木。尽量保护征地范围内的林木,可以移栽的树木一定要移栽;加强管理,不得砍伐征地以外的林木,减少对生态的破坏;②严禁在施工区及其周围捕猎野生动物,利用路线设计中的桥梁、涵洞、人员通道等,并对其进行绿化遮掩,尽量隐藏人为痕迹,以作为野生动物通道,满足动物通行需要;③切实加强对水环境的保护,避免沿线局部水域发生富营养化,把对水生生物生栖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④对临时用地进行生态恢复,临时用地经土地平整及翻松后,应加以整治、改造,并进行复垦,以重建和提高土地生产力;⑤严格按照本项目另行编制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其批复要求进行施工,降低水土流失;⑥优化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减少项目占地,保护基本农田,认真执行耕地补偿制度。&
6、社会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①依靠当地政府做好征地、拆迁工作,按照有关政策和补偿标准,及时支付各种补偿费用。要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确保被征地和需要拆迁安置的居民户控制在最低限度,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低于本工程建设前水平;②做好交通运输安全预防和宣传工作,确保公路畅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7、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措施&
①优化线位,三场设置远离保护区;②严格控制生产废水废渣的管理,外运至保护区范围之外,减少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对敏感水体的影响。③保护区敏感路段桥梁基础施工采用围堰法或沉井法,产生的钻渣有序的堆放在设置有防护设施的固定弃渣场,妥善保管,并定期清运;④建立预防措施,防止紧急污染事件或施工的发生。&
邮编:130051&
地址:长春市浦东路&
收信单位:吉林省环保厅环评处&
联系电话:9 &
国道珲乌公路(G302)吉林至饮马河段一级公路&
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一、建设项目概况&
(一)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为国道珲乌公路(G302)吉林至饮马河段工程。现有公路起点位于吉林市冯家屯,主要经由大绥河、搜登站、一拉溪、岔路河、万昌等乡镇,终点至吉林市与长春市交界处的饮马河大桥,旧路全长为70.41km。其中全线有一级公路4.30km,占6.1%;二级公路60.66km,占86.2%,三级公路5.45km,占7.7%。全线均已经铺筑高级路面,其中沥青路面62.07km,占88.16%;水泥混凝土路面8.336km,占11.84%。&
本项目在现有道路基础上进行扩建,路线起点位于冯家屯市政与公路交界处,终点位于吉林市与长春市分界处的饮马河大桥。推荐建设标准为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100km/h,路基宽度26.0m;连接线采用设计速度80 km/h的二级公路标准,双向二车道,路基宽12.0m。全段设置大桥3座1401m,中桥6座369m,小桥14座282m;涵洞137道,隧道1座720m,推荐路线全长61.612km,其中新建50.082km,利用现有旧路11.53km。&
(二)建设项目的地点&
本项目省道吉长公路(南线)吉林至饮马河段位于吉林省中东部的吉林市境内,路线起点位于冯家屯市政与公路交界处,终点位于吉林市与长春市分界处的饮马河大桥。&
(三)建设周期&
本项目工期具体安:2013年开工建设,2015年竣工。&
(四)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34464.05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68.2万元,约占总投资的0.49%。&
(五)施工工艺&
本项目施工工艺分为道路施工、隧道施工、桥梁施工工艺工程,具体工艺过程见报告书第二章拟建项目工程分析。&
(六)工程特性表&
表1&&& 项目组成及特征表&
路面工程沥青/水泥&
特殊路基处理&
分离式交叉&
互通式立体交叉&
拆迁主要建筑物&
(七)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
在国家发改委2005年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将“国道主干线、西部开发公路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项目建设”列为鼓励类项目。&
本项目是国道珲乌公路(G302)吉林至饮马河段工程,为国道珲乌公路的一部分。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一)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1、环境空气&
本次评价各个监测点日均值的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总体来看,本项目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能够满足相应的环境标准,质量较好&
2、地表水&
本次评价各监测断面的各项指标中,大绥河及搜登河的4处断面均能满足GB《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III类标准要求;而石头口门水库断面COD超标0.08倍。总体来说,大绥河及搜登河的水质基本满足III类水体水质要求,水环境质量良好;石头口门水库水质不完全满足II类水体水质要求,主要为上游生活污水及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
3、地下水&
本次所选择2个监测点位各项监测指标中,氨氮、CODMn监测结果均超标,最大超标倍数为分别为11.8倍、0.3倍;2个监测点的其它各项指标均可满足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要求。油田开发的特征污染物之一挥发酚为“未检出”。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内地下水的潜水层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分析原因可能为区域渗透系数较高,雨水淋溶后污染物能够较快的下渗至地下水层,自净过程较短,无法较大程度的衰减, 并与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共同作用导致。&
4、声环境&
从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来看,公路沿线6个噪声监测点中,N2五里桥小学现状夜间噪声值超标0.6dB,N7二道岭子村现状昼间、夜间噪声值均超标。其余各点的昼、夜噪声监测值均满足相应的标准限值要求。&
5、生态环境&
评价范围内主要用地类型为耕地和林地,耕地中的水田面积较大,广泛分布于道路沿线。&
土壤:土壤主要为淹育水稻土、白浆土、白浆化暗棕壤、暗棕性土壤、草甸土、冲积土、灰化暗棕壤等,其中淹育水稻土、白浆土在沿线分布数量较多,主要分布在永吉县境内;冲积土、草甸土分布在河流两岸的河漫滩、一级阶地和山间台地。&
农业生产:本区农田均为旱田,主要种植玉米。本区农业生产条件中的光、热、水等因素中均可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加上农业生产的投入较高,因此本区农业生产水平属中上等水平,主要农作物产量较高。&
动物:根据调查,沿线区域内主要以一些小型动物和常见鸟类为主,如哺乳动物有狐狸、野鼠、野兔等;鸟类有黑枕黄鹂、灰喜鹊、麻雀等;两栖爬行动物有花脊蟾蜍、大蟾蜍、黑斑蛙等。在项目沿线区域没有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林木:本项目沿线林地可分为自然林和人工林,其中自然林主要分布在帽儿山附近路段;均为次生林。林木种类主要有松树、桦树、杨树、柳树等。在项目沿线区域没有发现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类。&
(七)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
在国家发改委2005年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将“国道主干线、西部开发公路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项目建设”列为鼓励类项目。&
本项目是国道珲乌公路(G302)吉林至饮马河段工程,为国道珲乌公路的一部分。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一)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1、环境空气&
本次评价各个监测点日均值的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总体来看,本项目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能够满足相应的环境标准,质量较好&
2、地表水&
本次评价各监测断面的各项指标中,大绥河及搜登河的4处断面均能满足GB《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III类标准要求;而石头口门水库断面COD超标0.08倍。总体来说,大绥河及搜登河的水质基本满足III类水体水质要求,水环境质量良好;石头口门水库水质不完全满足II类水体水质要求,主要为上游生活污水及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
3、地下水&
本次所选择2个监测点位各项监测指标中,氨氮、CODMn监测结果均超标,最大超标倍数为分别为11.8倍、0.3倍;2个监测点的其它各项指标均可满足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要求。油田开发的特征污染物之一挥发酚为“未检出”。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内地下水的潜水层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分析原因可能为区域渗透系数较高,雨水淋溶后污染物能够较快的下渗至地下水层,自净过程较短,无法较大程度的衰减, 并与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共同作用导致。&
4、声环境&
从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来看,公路沿线6个噪声监测点中,N2五里桥小学现状夜间噪声值超标0.6dB,N7二道岭子村现状昼间、夜间噪声值均超标。其余各点的昼、夜噪声监测值均满足相应的标准限值要求。&
5、生态环境&
评价范围内主要用地类型为耕地和林地,耕地中的水田面积较大,广泛分布于道路沿线。&
土壤:土壤主要为淹育水稻土、白浆土、白浆化暗棕壤、暗棕性土壤、草甸土、冲积土、灰化暗棕壤等,其中淹育水稻土、白浆土在沿线分布数量较多,主要分布在永吉县境内;冲积土、草甸土分布在河流两岸的河漫滩、一级阶地和山间台地。&
农业生产:本区农田均为旱田,主要种植玉米。本区农业生产条件中的光、热、水等因素中均可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加上农业生产的投入较高,因此本区农业生产水平属中上等水平,主要农作物产量较高。&
动物:根据调查,沿线区域内主要以一些小型动物和常见鸟类为主,如哺乳动物有狐狸、野鼠、野兔等;鸟类有黑枕黄鹂、灰喜鹊、麻雀等;两栖爬行动物有花脊蟾蜍、大蟾蜍、黑斑蛙等。在项目沿线区域没有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林木:本项目沿线林地可分为自然林和人工林,其中自然林主要分布在帽儿山附近路段;均为次生林。林木种类主要有松树、桦树、杨树、柳树等。在项目沿线区域没有发现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类。&
6、社会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①依靠当地政府做好征地、拆迁工作,按照有关政策和补偿标准,及时支付各种补偿费用。要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确保被征地和需要拆迁安置的居民户控制在最低限度,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低于本工程建设前水平;②做好交通运输安全预防和宣传工作,确保公路畅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7、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措施&
①优化线位,三场设置远离保护区;②严格控制生产废水废渣的管理,外运至保护区范围之外,减少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对敏感水体的影响。③保护区敏感路段桥梁基础施工采用围堰法或沉井法,产生的钻渣有序的堆放在设置有防护设施的固定弃渣场,妥善保管,并定期清运;④建立预防措施,防止紧急污染事件或施工的发生。&
(二)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情况详见表2。&
表2&&& 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保护目标名称&
沿线区域大气环境&
石头口门水库、大绥河、搜登河、一拉溪河、饮马河&
Ⅱ、Ⅲ类水体&
大绥河、鲜兴二队、二道岭子、西窝棚&
居民自家井&
村屯4处,学校2处&
水土流失敏感区、基本农田、林地植被、农田植被、野生动物&
沿线动迁居民&
(三)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
环境空气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道路施工期扬尘、沥青烟等将对周围空气环境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距离较近时,影响较大。但是由于施工期是暂时的,影响也是短暂的,随着公路的竣工运营,施工期影响随之消失。&
本项目运营期汽车尾气中期近期对空气环境影响不大,但远期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和污染贡献较大。公路沿线服务区内锅炉烟气经预测对周围空气环境质量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地表水环境影响&
本项目地表水影响主要为混凝土生产废水和施工材料对水体产生的影响,混凝废水经沉淀后排放可降低对水体的影响。生活污水经采取本报告建议,安装小型污水处理设备,采用LBL物化法处理工艺,排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中的一级标准。&
③地下水环境影响&
④噪声环境影响&
⑤固体废物环境影响&
本项目固体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置,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⑥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公路建设对沿线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主要为永久占地;临时用地面积较小,且可在施工结束后通过复垦和植被恢复而基本保持原有地貌类型,对沿线土地利用格局影响不明显。&
(四)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针对本项目潜在的风险事故,报告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及应急措施。只要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加强事故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建设和管理,加强安全管理,可使风险事故的发生率及事故的危害程度、范围降至最低。&
(五)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结果&
表3&&& 污染防治措施内容及投资汇总表&
环境污染治理投入&
声环境治理&
通风隔声窗&
保护沿线村屯等敏感点的声环境&
环境空气治理&
施工期降尘措施&
洒水车2台&
治理施工期扬尘&
收费站现有2台锅炉安装湿式除尘器&
“以新带老”措施&
水环境治理措施&
收费站化粪池&
收集、贮存营运期生活污水&
“以新带老”措施&
施工期生产和生活废水处置&
处理施工期废水&
生态环境保护投入&
保护沿线土地资源措施&
保护土地资源&
耕地表土恢复措施&
为复垦创造条件&
社会经济环境保护投入&
危险品运输事故的防范措施&
事故应急车&
环境管理投入&
项目环保专业人员及监理工程师的技术培训费&
施工期及运营期的环境监测费&
项目环保工作人员的薪酬及办公经费&
环保工程(设施)维护和运营费&
本项目34464.05万元,环保投资总额为168.2万元,占项目投资总额的0.49%。通过以上环保投资,可使本项目各项污染得到有效防治,使环境负面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六)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结果&
采取相应环保措施后,不仅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具有一定的环境效益,而且还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
1、环境监测内容&
监测时间及频率&
沥青砼拌合站及未铺装施工道路附近居民集中居住点&
2次/年(春季、秋季)或随机抽样监测,每次连续3天&
有资质的环境监测站&
当地市县环保局&
大绥河、鲜兴二队、二道岭子、西窝棚、张家屯、鲜光村、施家村、五里桥小学、长桥子小学、施家小学&
施工厂界噪声&
1次/季·处,必要时随时抽样监测,施工时间内昼夜各1次&
地表水环境&
大绥河、搜登河、一拉溪河、饮马河、石头口门水库等跨河桥梁下游200m处&
pH、SS、COD、石油类&
每季度一次、每次连续3天&
2、环境管理&
(1)监理范围
公路施工期环境监理范围包括时间和空间。时间范围为监理合同规定的时间范畴,包括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和缺陷责任期。空间范围为公路项目所在区域与工程影响区域。包括公路主体工程沿线、连接线工程沿线、施工便道沿线、弃土场、各类拌和场站、施工驻地以及承担大量工程运输的当地现有道路。
(2)监理内容
公路施工期环境监理的具体内容包括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污染物防治、文物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的所有方面。&
四、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的对象选择项目沿线居民,共计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50份,回收50份,信息反馈率为100%&
建设单位在确定评价单位后委托评价单位对该项目在沿线村屯内进行了现场公示,公示时间为日-日。公示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和工程概况、环评进度建设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名方式、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征求公众参与的主要事项以及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等。详见表11-1,现场公示照片见图11-1。&
表13-1& 第一次公众参与公告&
1、工程概况&
吉林至饮马河段公路作为国道珲乌公路中部的重要一段,是长吉一体化公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是省道吉长公路(南线)吉林至饮马河段位于吉林省中东部的吉林市境内,路线起点位于冯家屯市政与公路交界处,终点位于吉林市与长春市分界处的饮马河大桥。建成后,沿长吉南线的各结点城镇的公路交通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将充分发挥结点的承东启西作用。&
路线起点设在路线起点设在大张三屯,与长春路顺接,在新林村建互通立交跨吉林绕城高速公路。在坦克团训练场与西关粮库之间穿过,沿铜匠沟方向西行至铜匠屯转向西北,经三家子西,在前土门岭与萧家店之间修建720米长隧道,沿小绥河水库西侧布线,在大绥河镇南侧绕越,至果树场接长吉南线旧路,经五里桥子,在搜登站南侧绕越搜登站镇,在三合屯西与县道菜口线(X025)相交,经长桥子,在一拉溪南侧绕越,经二道岭子,在西曹家与县道河双线(X035)相交,在黄国栋屯南东与长春经济圈环线高速公路相交,经万昌南侧、施家。至终点吉林市与长春市分界处的饮马河大桥。路线全长61.612公里。&
主要控制点:吉林市、引松入长工程、大绥河、搜登站、一拉溪、中新食品区(岔路河)万昌、饮马河大桥(长吉界)。&
本项目总投资额为20.16亿元,本项目计划于2013年开工建设,建设期3年,2016年初投入使用。&
2、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度&
本工程委托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初步环境影响评价及污染防治措施已经完成。&
3、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及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本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内将产生扬尘、施工噪声和交通噪声、将占用土地,可能会对公路两侧居民及周围环境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对于营运期交通噪声影响,本次环评建议建设单位采取设置隔声墙、安装隔声窗、拆迁等方式进行降低,可以达到区域环境质量标准。&
4、公众索取环境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方式:公众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向建设单位或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索取。&
期限:信息公开后10日以内。&
5、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采取调查表的形式,对项目影响区域公众意见进行实地走访调查。&
6、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吉林市公路建设管理办公室&
联 系 人:葛国发&
联系电话:&
环评单位: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联 系 人:吕莉莎&
地&&& 址: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邮编:130024)&
联系电话:5 &
电子信箱:esi@&
评价单位于2012年9月8日-2012年9月21日在《长春晚报》对该项目进行了第二次公示。公示内容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情况简述、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预防或减轻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以及公众认为必要时向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索取信息的方式和期限、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等。公示内容见图11-1。&
(三)公众参与调查结果&
在报告书编制期间,以发放公众调查表的形式,进行了调查。总体而言,公众参与调查过程中公路沿线的居民和村委会等部门都积极配合工作,能够认识到高速公路的建设是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的共同决策,有利于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从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本项目公众认同性良好,绝大多数群众表示支持国家建设,服从国家建设的安排,认为本项目的建设将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从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拟建项目公众认同性良好。&
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是国道珲乌公路(G302)的组成部分;项目实施可满足吉林、长春两市交通量增长的要求,有利于沿线的吉林市、长春市的发展,项目建设符合国道主干线的规划,符合吉林省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同时项目沿线无自然保护区等特殊环境功能区域,沿线村民积极支持项目建设。因此,从长远看,本项目建设带来的正面综合效益是主要的,产生的负面影响通过采用相应的措施后可得到减轻或消除,开发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为环境接受;综合来看,该建设项目选线基本合理,项目可行。&
为保护沿线环境质量,报告书提出如下建议供建设部门与环保决策部门参考:&
一、加强管理,注重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境保护,尤其是水源保护区的段施工和运营的管理;&
二,委托专业部门编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与吉林市、长春市等地方政府建立起安全事故联动管理机制。&
三、公路建设应特别重视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在确保安全和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应在桥梁上设置桥面径流水收集系统,并在桥梁两侧设置沉淀池,对发生污染事故后的桥面径流进行处理,确保饮用水安全。 &
六、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和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吉林市公路建设管理办公室&
联系地址:吉林市公路建设管理办公室&
联 系 人:葛国发&
邮&&& 编:132000&
联系电话:&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和联系方式&
评价单位: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通信地址: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5268号&
联 系 人:吕莉莎&
邮&&& 编:130000&
联系电话:5&滨海地区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油气田环境保护》2014年03期
滨海地区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摘要】:对滨海地区特别是人工围填海地区新建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等级、保护目标、评价标准、影响预测及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等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结合天津市某滨海工业区新建油气处理厂终端项目进行案例分析,采用解析法估算了石油污染物的扩散迁移范围,为类似地区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X824【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沿海城市加大了滨海地区的开发力度,石油储运、进口加工行业在滨海地区迅猛发展,人工填海区成为该行业重要的选址区。在这些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比较薄弱的环节。由于滨海地区地下水、地表水以及海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密切且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崔志民;;[J];环境保护;1986年07期
丁启夏;[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88年03期
王桂玲;;[J];环境保护;1991年01期
宋志宏;;[J];能源环境保护;1991年04期
叶耐霜,陈德全;[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4年06期
龙赓;[J];环境保护;1997年01期
王庆兵,马欣华;[J];山东环境;2000年06期
程胜高,鱼红霞;[J];环境保护;2002年01期
董慧,常蓉;[J];云南环境科学;2004年S1期
肖思海,陈言武;[J];江苏环境科技;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红艳;;[A];广西环境科学学会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周玉梅;;[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2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李宇斌;;[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许向宁;李胜伟;唐川;黄润秋;袁永旭;;[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刘英彩;乔润卓;;[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罗春;彭民浩;彭辉;李萍;桂贤丰;;[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彭民浩;罗春;彭辉;李萍;桂贤丰;;[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徐春阳;丘文先;吴新胜;付云燕;吴杰;沈伟;;[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大气环境监测、预报与污染物控制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耿红;孔亚平;陈济丁;徐宪立;;[A];中国公路学会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李凯;鞠美庭;孟伟庆;刘立国;;[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周文颖;[N];中国环境报;2010年
孟斯硕;[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许跃芝;[N];经济日报;2003年
江国成;[N];西部时报;2009年
林烨;[N];中国环境报;2010年
记者 赵关良;[N];中国环境报;2004年
佐刚 邱河清;[N];抚州日报;2010年
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贾金生;[N];中国水利报;2010年
本报记者 欧阳新华 通讯员 张清 何智娟;[N];黄河报;2010年
本报记者 方芳;[N];中国环境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苟建林;[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周杰;[D];武汉大学;2012年
陈昕;[D];吉林大学;2010年
宋欣;[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华建伟;[D];南京大学;2011年
王辉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陈光建;[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6年
林驰;[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刘顺妮;[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高瑛;[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壮;[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魏鹂;[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徐庭慎;[D];南京大学;2011年
吴敬涛;[D];河南大学;2008年
张艳娇;[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赵丽霞;[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张国滨;[D];四川大学;2005年
段勇;[D];吉林大学;2006年
江洪炜;[D];湖南大学;2008年
龙素群;[D];四川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下水环评导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