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部落好像有一件事情,说tf的部落差点变成dnf的分部,谁能告诉我我具

总以为今天就是“六一”了,总以为应该这样,总以为!
可惜并不是!一大早起床,看那手机里面的时间提示,才发现五月有31号,一时茫然,想不到从小学就熟悉的常识,竟然会忘了。
然而,似乎觉得今天的日子是额外多出来的,我有点做贼心虚!
刚刚在办公室里叫同事帮忙,退出来徐闻09届园丁短号群,理由是一个月用短号打电话不够10分钟,却被扣掉5元,实在不划算!
也许当时同事很奇怪。怎么可能呢?难道你就没有人可以聊天的吗?煲电话粥多划算啊!你可以跟L打电话……
没有什么可聊的!我粗鲁地打短她的喋喋不休,莫名地紧张!
在越来越多的日子里,我越发觉得交流对孤寂的心灵来说,是一种奢求!倘若仅仅是为了寻求安慰,我似乎从别人的话隙里感受到了烦躁,他们常常会告诉我,要工作了……
哦,知道了!失落难免是有的,但也无所谓,毕竟这种时刻太多了。在这个时代里,所谓的交流更多是缘于内心的孤独吧!过去七八十年代那种以诗会友,一杯浊酒畅谈天下,在问题的探索中意气风发的交流远去了。没人值得你唠叨半天,工作的时间又到了。
所以说,如果把一个个生命都看成独立的时间段,这种人与人的疏离感,就跟过去那种原始部落一样,老死不相往来!
这样也好!但问题是,整天工作、吃饭、睡觉,有规律像一个上了发条的时钟一样运行着,总有人出现在你的视野里,总有故事发生在你的生命里,而你却因此熟视无睹,当做熟悉的陌生,大家心存猜忌,在无关痛痒的言语游戏中游离奔走,累心而厌倦!
看电影《搏击俱乐部》,那种精神分裂症究竟是怎样得到来的?压抑、反抗、压抑、反抗,一直在心里跟自己较劲,不疯掉才怪!看似面如止水的主角,他内心的暗流像一条毒蛇在呲牙咧嘴游荡,向我们展现了一种别样的世界!
“俗话说,人们总会伤害他所爱的人,其实人们也会爱上他的伤害的人。”(爱需要痛感支撑。)
“头被埋在这么大的奶子中间,不禁认为上帝的胸部也很壮观。”(在上帝的世界里,抱慰你的泪水。)
“失眠症让我感受不到真实,一切都很虚幻,事情都成了相同的拷贝。”(我们总有会一种熟悉的陌生。)
“以前我们看色情图片寻找刺激,现在是看产品目录。”(刺激总会在一天失去功效,厌倦马上又涌上心头。)
“不顾一切,感到黑暗,沉默和完整。我找到了自由,抛开所有希望就是自由”。(没有了希望的自由,也是陨落的开始,就像天上的风筝一样,没了那根线的拉扯,生命了无依靠。)
“我没有绝症,也没有癌症或是寄生菌。我只是一个小小的中心,周围拥挤的生命的中心。”(因为以自我为中心,便会与世界疏离开来,这种陌生感会把你挤得透不过气来。)
“我每晚都会死一次,可是又重生一次。复活过来。”(的确,死就是长久地睡去,那么每晚的睡眠只不过是进行的死亡演练罢了。这样的死亡并不可怕,只是回程。)
“得失眠症的人无法真正入睡,也没有清醒的时刻。”(没有一处让心灵栖息,很累!没有一处梦乡可去,很迷糊!生命就像悬空了似的,在走钢线表演,下面的喝彩与自己无关,只有内心隐隐的担忧,担忧随时都会一脚踏空,从迷糊中的死去。)
“玛拉犹如我的癌症,就像长在嘴边的烂疽一般。不去舔就不会恶化,但没有办法不去舔。”(爱情吗?不!只是混合了死欲之类的需要,明明知道不能这样,却不得不如此。)
“玛拉的哲学是,她随时都会死。悲惨的是,她一直都没有死。”(她又不是西比尔,死去不不容易?她害怕的是死去之前,没有好好地活过!)
“你的生命一分一分地消逝。”(当我敲着这些文字时,我的生命不知道消逝了多少。生命不可量化,因为生命不是机械装置。)
“若在不同时间于不同地点醒来,你会变成不同的人吗?”(我想会吧!同别人说你就是泰勒,就是泰勒,而不是杰克,不是!)
“我们一定要知道鸭绒垫子吗?我们一定要字字斟酌吗?不。那你和我算什么?我们是消费者,我们满脑子想的都是物质。我不关心凶杀案和贫穷问题,我只关心名人杂志,500个频道的电视,我内裤上印着谁的名字。生发剂,威尔钢,减肥药。”(没有了这些可是量化的物件,我们的生命学剩下什么?)
“去她的玛莎,玛莎所造就的世界慢慢沉沦。去你的沙发和绿条纹沙发布。不要让自己什么都有,不要做完美的人,我们要进化,水来土掩。”(去她的!自己的生命自己作主,观念的世界与我无关!)
“你已经被物质奴役了。”(可是就有人欢迎奴役。)
“我早该另觅公寓,找保险公司办理赔的,我应该要替我的失去感到难过,可是我没有。”(保险,保险,正因为没有安全,才寻求保险!人活着连安全都没有,还不如退回去原始的部落社会,被野兽吃掉,还算死得明白,总强如现在窝囊地死去。)
“每个人脸上都有这种表情,泰勒和我只是表现出来。大家都这么想,泰勒和我则直言不讳。”(真话不见得受欢迎,人前的假面表演久了,都忘了自己是谁?)
“在那里,你才真正的活了起来。搏击俱乐部只在聚会时存在,就算是我认为打得很棒的人,聚会结束后,也会马上改变。在俱乐部的你不是其他地方的你。刚来俱乐部的人,屁股都是光滑圆润,几周后,就像雕刻过的木头。”(为什么互相撕打?正所谓鞭打你的肉体,拯救你的灵魂!)
“自我成长要靠手淫,还有自我毁灭。”(不能合而为一,那就舍去为整。)
“插上羽毛,不等于你就是老鹰。”(但插上羽毛,你可以幻想你就是老鹰,就像印第安人一样。)
“没有痛苦和牺牲,就没有收获。”(有了痛苦与牺牲,也不一定有收获。)
“你要假设上帝不爱你,他一直都不想要你,或许还很讨厌你呢。你的痛不是最悲惨的事。我们不需要他,去他的诅咒和赎罪,我们都是被上帝遗弃的子民。”(不是上帝遗弃人类,而是人类遗弃了上帝!)
“你得先放弃一切,你必须没有恐惧,面对你总有一天会死的事实。只有抛弃一切,才能获得自由。”(黄宗羲:人而不甘寂寞,何事不可为?现在:人而不惧死亡,有些事还是不能为。)
“广告诱惑我们买车子,衣服,于是拼命工作买不需要的东西,我们是被历史遗忘的一代,没有目的,没有地位,没有世界大战,没有经济大恐慌,我们的大战只是心灵之战,我们的恐慌只是我们的生活。我们从小看电视,相信有一天会成为富翁,明星或摇滚巨星。但是,我们不会。那是我们逐渐面对着的现实,所以我们非常愤怒。”(所以说,这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欲望落空的时候难免愤怒!)
“抛弃一切,才有自由。有一种能力看透并抛弃,不在乎失去一切。”(谁不在乎呢?谁?告诉我!)
“工作不能代表你,银行存款并不能代表你,你开的车也不能代表你,皮夹里的东西不能代表你,衣服也不有代表你,你只是平凡众生中的其中一个。”(你甚至不能代表你,缺乏独立性,集体化的背后,每人都是法布尔“从众实验”中的一只毛毛虫。)
“你不是什么特别的人物,你不是美丽的、独一无二的雪花,你跟其他生物是同样的有机物。我们只是来世界上走一遭罢了,跟其他生物没什么两样。”(所以有什么值得你狂妄不可一世的呢?谦卑地活着吧!)
“忘了你知道的一切吧,那是你的问题所在。忘了你以为的生活,友谊,尤其是你和我的事。(忘了吧,幻想与爱情!回到现实!)
“躲到安抚团体不能解决一切,别再控制一切,应抛弃一切。”(寻求抱慰的确不能解决一切,但没有抱慰,人会沦为失去刹阐在午夜狂奔的汽车。)
“在你的世界里,你不自觉的被限制住。你的衣着为外界所定型,为了生存遗弃本身的才能。应该往下看看密密麻麻的小生物,高速公路上只是空荡荡。”(因为此时那狂奔的汽车已经飞出了公路!)
“我们相遇的时候,碰巧是我人生中最诡异的一段时间。”(所谓的诡异,缘何而起?我们的相遇又意味着什么?我无法进入你的世界,我的世界你也不屑于进入!相逢不如未遇!)
前几天做过一些梦,梦里有梦,醒来感到真是奇怪!那《盗梦空间》已经看过很长时间了,我想我并没有受到它的影响了吧!回想起来,只记得有一长长的廊道,布景跟科恩兄弟的电影《巴顿·芬克》中那旅馆里面长长的廊道差不多,昏黄的光斜斜地照下来,古旧而潮湿,我都快要嗅到那陈年的霉味了。我想不透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每次去学校上课的途中,都要走过一道长长的巷子,一边有高高的红砖墙,如果是中午时分,阳光都把巷子照得十分照亮,抬头看那些天空,被密密麻麻的电线切碎得不成样子。有一天,我的内心不禁念叨,我的生活竟然如此,上班、寝室、吃饭,熟悉的地方,尘嚣喧哗,却一种强烈的疏离感!
也许就是那天夜里,我做了这些奇怪的梦!记不清了,我想到了“梦中梦”这样的词组,也想到了“套中套”这样的词组,想起高中时学过的课文,契诃夫笔下的那个别里科夫,那可笑的套中人。我甚至想以《别里科夫的套中套》为题写写诗!我想弄清楚这一切都缘于什么?有什么联系?
今天夜里看了寺山修司的《上海异人娼馆》,这部电影我早就想看看了。之前在网上看过寺山修司的一些实验短片,感觉他真是一个先锋艺术家。在充满震撼力的音乐之下,他那部《槛囚》让我感到莫名的紧张!
有人说他是日本的帕索里尼,但我看了帕索里尼的《索多玛120天》后,那些食粪、割舌的镜头让我感觉不适,想吐的恶心连连,心里把帕索里尼骂了个半死,如此挑战刺激人的感觉器官,有必要吗?法西斯的变态与暴力,我相信会是这样,但这么通过影像艺术的披露,我怎么都觉得是那导演变态,那对法西斯的仇恨已把他给吞噬了。帕索里尼搞同性恋,这是我难以接受的!一个艺术家生活的混乱是内心狂乱的折射,我并不喜欢这样的艺术家!当然,有评论家分析那部电影用到了但丁《神曲》中地狱篇的结构叙事,具有这样那样的意义,我都觉得我绝不愿意再看第二遍了。
相反,我并看到那些寺山修司生活上的混乱,他的电影探索都来源于他对观念的接受吧!艺术必须创新,探索那些未知的世界,就《上海异人娼馆》来说,其中的故事主线还是讲述女主角O的恋父情结,而那“画地为牢”的镜头跟《槛囚》一样,都让人感到了束缚的力量!这些都可以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中找到答案,时光网里就有人做了细致的分析,十分到位。
但让我感到震撼的是,那些配乐的应用,以及充满象征主义的影像符号的应用!比如说河,这一意象镜头多次出现,每次都不一样!另外,还有O被束缚着,然后灵魂出窍似的,镜头升格,她看到了自己躺在床上,而那床悬空架在屋顶,一群象征着自由的鸟儿从院落里飞起!我感受到了O被伤害后,那无依的灵魂在呐喊!再就是史蒂芬杀死了男孩,一脚踹开房门后,出现在眼前竟然是奔涌的蓝得可怕的海,就像浮世绘画中的景象嵌进了镜头,这蓝象征着人物内心世界绝望的冲击!
有意思的是,电影中那个敲着奇怪的让人不舒服的红衣算命先生出现了几次,我不知道怎么回事,老是想到那些老式冥婚照片中的新婚打扮,内心的恐怖油然而生,这象征着什么呢?还有那类似舞台中出现的死神角色,让我想到了时间的概念,而时间是人存在的最大的牢笼,人最大的欠缺与恐惧都源于此,而人也因此渴望爱的抱慰。其实,这种表述方式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三色系列和十诫系列中陆续出现过,那是一个黑色的老太婆,她过马路,她捡垃圾,充满了神秘感!
如果这时再来联系电影前面那些梦呓式的对话:
“我们身在那儿?”
“我不知道……哪儿也不是。”
“你是谁?”
“我不知道,谁也不是。”
“谁不也是?”
“我会是……”
“也许是O吧!”
“我们在这,你会明白一切的!”
我想,可以感受到寺山修司是在探索人的存在主题:我是谁?我如何成为我?我在哪儿?而这种探索却近似于戴着脚镣在舞蹈一样,有一种凝重感,令人正襟危坐,却如坐针毡。
电影中那些奇特的舞台式布景,就意味着电影是抽离现实的,电影以人物意识流式的内心活动,在探索存在的主题。当然,电影把背景移置到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那是一个混乱的年代,象征着人存在的困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该往何处去?电影的探索有了根据!而O这个毫无个性的字母,也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如果要完全一个独立的人,就必需斩断那些所谓的束缚与依靠,观音菩萨的塑像可以抛开河里,乱伦的恋父之爱要斩断,虚幻的明星之梦会结束,诡异的假面舞会在质疑中失真,唯有那背临大海时的自由,才是你自己的,尽管这种探索的色调是带来灰色的绝望气息,但现代人步履维艰,也唯有前进!
我喜欢寺山修司的影像诗学!
“六·一”儿童节!
对于那些中学生来说,这个六月注定会发生许多事情,高考、水平测试、中考,注定“几家欢乐几家愁”。这些都接踵而来,不容商量!
然而早上上课时,学生麻木的精神状态让我大为不满,他们眼神的为何如此空洞,都在想一些什么呢?
于是不免讽刺他们,说:“今天是儿童节,但是我还是要奉劝在座的各位,拿镜子瞧瞧自己的样子,男生都胡子一大把了,女生也都是闺女了,还是想想自己的前程吧!为自己负责!”
中午在寝室里听歌,听了两首反战歌曲,都是从儿童的角度来对战争反思的!一首是《A
day without war》,一首是《Tell me why》,感到还是十分好听!
夜里看了一部日本动画片,高畑勋的《萤火虫之墓》,还是一部反战动画电影。画面的质感很强,线条柔和,色调温和,吉卜力特有的映画风格,之前看宫崎骏的动画已经领略到了。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1945年将要战败的日本,当年因为战争有许多孩子无家可归,整个电影的叙事视角是一个刚刚饿死的孩子。他在那灵魂升腾的瞬间想起了妹妹,他又似乎看到了跟可爱的妹妹在山林里相依为命的日子,那时夜里总有许多萤火虫在身边飞绕,好像要把他们紧紧地拥抱!
少年的母亲在一次空袭中死去了!那缠满层层纱布的尸体因为停放过久,生出了蛆虫,相信看到这一幕的朋友都感到悲伤!更不幸的是,少年的家也被夷为平地,他跟妹妹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写信给当时作为联合舰队的军官的父亲,却音信杳无!无奈只好去找亲戚阿姨,却因为战争时期食物的匮乏,多少亲情也被冷漠代替,他们受尽了嫌弃的言语与白眼!因此不得已离去,搬进了山林中的洞里!妹妹到底因为营养不良生病了,没有钱没有食物,少年想尽了方法,甚至在敌机轰炸的时候跑回城里趁火盗窃,那时他总是兴奋地呼吁轰炸的到来,充满了邪恶的快感!
不过更多时候他总是忧伤,挂牵着妹妹的病,想着死去的母亲,当初的母亲是多少漂亮啊,她一身和服,撑着伞站在樱树下,一时花落如雨,高贵而幸福!可怜她死时是那么的没有尊严!父亲现在到底怎样了呢?想起曾经参观父亲军舰的情景,在漫天飞舞的萤火虫中,他好像看到了敌机的来袭,那种遗传于父亲的自豪顿生,嘴里一阵机枪扫射……
我为什么要如此复述呢?其实我只是想说明在这部动画电影里,日本人对战争的反思很不到位,显得十分幼稚,以自我为中心,像一个儿童那样,在心智上认为自己永远是受害者。他们记住了广岛与长崎的两枚原子弹,他们记住了战后受到美军侵占的凌辱,他们记住了战争中死去的亲人……但是,他们对南京大屠杀感到漠然,他们当初为珍珠港偷袭大捷而兴奋,他们可曾想到在中国、东南亚、太平洋战场上死去的敌人,以及他们也有妻子儿女等等亲人?
少年为了自己的妹妹,那种牺牲精神是可贵的,但我却感动不起来,因为他竟然为了食物而呼吁轰炸的到来,难道他忘了他的妈妈是怎么死的吗?难道他忘了轰炸可以让更多像他妈妈的妈妈死去吗?他忘了这样可以让更多像他的孩子同样无家可归?
他到底是一个孩子!他有男子汉的气魄没错,为了妹妹他却沦为小偷、盗贼!对父亲的崇拜中,他成长,他还在期待着父亲有朝凯旋归来……
在这里,是不是可以联系到了二战期间那些普通的日本士兵呢?一心忠诚于天皇,甘受军国主义洗脑,为了所谓的民族利益却不顾道义,残忍地屠杀别国的人民!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心态?
在余杰《“暧昧”的邻居》中,写到他参观广岛和平广场时看到的碑文:“请安息吧,因为错误不再重演。”余杰认为:“碑文意义含混,究竟是日本侵略他国、挑起战争的错误不再重演呢,还是美国运用原子弹的错误不再重演?”一种刻意为之的暧昧!
另外,在广岛原爆纪念馆里,余杰看到了观念的签名,写到:“美国邪恶,应当向日本谢罪。”“我们要记住美国人对日本的伤害。”这时的日本人都只记得自己是受害者了,他们好像儿童一样,真的那么无辜吗?
余杰引用到英国作家艾伦布兹参观该馆后的文章,写道:“从它的形容看来,原子弹仿佛凭空掉到广岛似的,没有任何的暗示让人知道,原子弹爆炸是因为过去的事件所引发的,也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其他国家或民族也遭受类似的战争悲剧。”
这就是日本人的战争反思?都把自己装成了“无辜的羔羊”?我觉得日本人在这方面,若真的希望“a day without
war”,还得告诉孩子们“why”,承认错误,而不是像孩子一样装得很无辜,承担不起那战争的罪过!
今天是儿童节,我祝愿天下的孩子们健康成长,但我们必须学会如何作好父亲的角色。
我现在听着罗琳娜·麦肯尼特的《The Mummers’
Dance》,不由地想起早上去学校的途中看到的一切。
我六点多钟起床,困意依旧,却因为要早读课下班,我必须克制自己,挣扎着爬起来了。
天色大亮,如今六月天,太阳出勤很早,我也没有太多的理由待在床上。有些奇怪的是,路边有人在大门上插上长长的艾草,我当时马上想到LF,“爱花”与“爱草”,多有意思的名字啊!这个时候家中的爸妈也在忙着这个吧!
我在记忆中,知道盛行此样风俗乃是为了辟邪纳福。到了学校,跟同事提起这事,她提醒今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一。五月初一就要在门上插艾草的吗?这跟公历中西方流传的“五朔节”多么相似,《The
Mummers’ Dance》描述的正是那天人们过节时舞蹈的情景,当然跟中国这“五月节”相比,具有更为强烈的宗教娱神意味!
我想,这两个节日有着相通的地方吧!或许这只是我的异想天开?罗琳娜的歌词是美的,那天光硕看了后,跟我提起了叶芝的一首诗还是谁的?他说得模糊,我也记不清了。
当然,回过头来看这首歌的歌词,有一种神秘的幸福感,“我们彻夜漫游,歌舞迎来白昼,兴高采烈归来,满握香花为寿。”可这种幸福感来自于人类对树神的虔敬,“仅以香花赠奉,我们伫立君门,鲜艳蓓蕾初绽,我主妙手天成。”
心中有所虔诚的敬畏,这无论对人还是对自然来说,都是好的!
看完了贾樟柯的《任逍遥》,但从观影都心理角度来看,这是一部一点儿都不“逍遥”的片子。或许老贾他的心态是逍遥的,有评论说他终于通过《站台》放下了沉甸甸的乡愁,这次在《任逍遥》的创作时完全放开了。比如说自己客串唱歌的疯子角色,在片中向昆汀·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致敬,拿自己的《小武》和《站台》开涮,等等。
让我有点受不了的是那些压抑的长镜头,比如说小济想驾车爬上河床的镜头,一个单薄的身影在挣扎;比如说彬彬与女友分手时,嘴里嘟囔着“那他妈还有以后啊”,然后就是长久的沉默,任凭女友像一只小猫地伏在身边,起身,离去,骑车折回,转圈,最后从另一个门离去;比如说巧巧一次又一次地想冲出车门,却一次又一次地被乔三推回去,抗争,沉默,抽泣……那乔三的表情像极了《阿飞正传》中的张国荣;比如说打劫银行失败后,小济夺路狂奔,雨下了,最后无奈放弃了象征着不羁青春的摩托车……
贾樟柯用这些镜头语言,冷静地向我们讲述了大同这个特定空间里人物内心的骚动,以及他们卑微的命运。在豆瓣网上有一篇题为《〈任逍遥〉中的公共空间》评论写到贾樟柯之所以选择这座城市作为他的电影背景,用贾樟柯的话说,那是:“因为大同对我来说是一个传说中的城市。每一个山西人都说那儿特别乱,是一个恐怖的地方,我就想去那看看。而且当时真的有一个传说,对我特别有诱惑。就是传言大同要搬走,因为那里的煤矿已经采光了,矿工都下岗,然后正好是开发大西部,说要把所有矿工都迁到新疆去开采石油。传说那里的每个人都在及时行乐,普通的餐馆都要提前30分钟定好。”对于这么一个群体来说,也正应了彬彬的那一句话:“那他妈的还是以后啊!”于是厌倦之心顿生,小济说:“活那么长干嘛啊,30岁就够了。”巧巧更是重复着流氓头子乔头的话语,对小济说:“逍遥游就是想干嘛就干嘛!”这也为后来打劫银行埋下了伏笔。
贾樟柯在另一次采访中还说:“在这样一个飞速前进的压力之下,人们有一种莫名的躁动、莫名的兴奋,一种非理性的生活态度,得过且过,享受生命的欢愉,过度地寻找快乐,没有节制地生活。在这种生活态度背后,有一个非常悲情的原因:很多人看不到明天,有种‘临终前狂欢’的气息在里面。整个电影在拍的时候也是一直在寻找这种气息。”电影中有意加入的嘈杂声音更是表现了这点,而这“声音”也是贾樟柯电影贯有的元素,他利用电视这个现代媒介,营造了一种具有多重空间的真实生活感,像电影中出现的“大闹天宫”、“《任逍遥》MV”、“法轮功自焚”、“山西高速公路通车”、“北京申奥成功”、“抢劫案审讯”,等等。人就在这嘈杂的声音中骚动不安地活着,这里面有逃避,有抗争,更有放纵与胡来!
写到这里,我不由想起小学六年级时,当年我在大水桥农场小学读书,离开父母,跟一帮小子厮混着,更多最要好的是苏文海。我们几乎每天放学后都到那佬村找邓朝豹、梁光钻玩,夜里也去,看当年任贤齐主演的《神雕侠侣》、玩桌球、玩赌币老虎机、打小霸王游戏、看戊戟与金庸武侠小说……我还记得有一次夜里到了睡觉时间,我想从凳子上跨上桌球台,却一脚踩空,摔坏了手……
那年我跟苏文海都以同样的分数考上了徐闻一中,但父母还是不满意,暑假里吃尽了他们的冷眼。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有心思变了。初中开学后,因为跟苏文海在不同的班,也渐渐疏远了。后来他借我的钱,当我发高烧时无奈去要他还钱,大家闹得了不欢而散。再后来,听说他因为去玩电子游戏机,被学校通知家长带回家教育去了……一直到我初中毕业,他再次出现在我家。当时他骑着车,跟电影中小济的那辆差不多,他是来向我借课本复习的。他发育很好,个头都高出了我一个,我妈说苏文海变了,认不出来了。之后,再也没有了联系。我也几乎忘了他,忘了我们曾经漫游的懵懂岁月。
今天早上的课,我把部分习题讲完,剩下的时间让学生自习。他们马上就要水平测试了,有的老是在课堂上学习他科,这让我发的声音无从回应,实在没有太多意义!与其这样,不如让他们自习吧!他们能够一鼓作气拿下水平测试,然后转战高考,何不美哉?
然而,他们不想自习的居多,竟然叫我讲故事。我能够讲一些什么故事呢?虽然小说看了不少,但能够留下印象无多,一时也不知该从何讲起。他们却是不依,要我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印象中我在《第二课堂》中看过这个故事,加上长大后的道听途说,也就信口把那故事梗概粗糙地讲了一遍。其实这故事从结构上来看,主要分两部分,为“偷衣”和“追妻”,我故意在“偷衣”这块刻意多说了几句,现在回想有点恶作剧,着实冒了玷污青少年纯洁心灵的罪名。
实际上,我也懒得讲这些,本来上课已够累了,加上我平时在这讲故事方面训练很少,一紧张犯结巴的毛病往往让我自惭形秽,我实在不乐意顺着他们的意愿。但想想也无聊,北岛、李陀主编的《七十年代》里,收进了邓刚的《我曾经是山狼海贼》,文章中提到他以讲故事的方式捕获少女芳心的手段。看着那些期待的眼神,心中羡慕邓刚泡妞的法儿,觉得这跟自己所学的专业、所从事的职业、所爱好的事业也符合,于是虚荣心作祟,一想:我为何不拿学生当当练习对象呢?反正有人听,在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的同时,主要是口才与记忆力得到了训练!何乐而不为?
这样想通了后,我也就应他们的要求,凭着过去看过的资料和电影,粗略地再讲了“罗蜜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他们听了不过瘾,又要我讲了中国版的“罗蜜欧与朱丽叶”,也就是“梁祝”的故事。我过去看过徐克的电影,大概情节还记得,于是用几分钟匆匆把这故事讲完,熬到了下课铃声响起……
之后在回来的途中,回顾自己刚才粗鄙的表演,心里有点过意不去。当时我问起,你们那么喜欢听故事,为何不自己找书看去呢?他们有人回答,看到的比不上听到的!
因此,从中也可以看出现在的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性,以及在阅读时想象力的衰弱,他们大多因为惰性,满意于“食人口沫”,这又有什么意思呢?
不过对我来说,能够有才能把故事讲好,这是我需要努力得到的本事!
“You must go where I can not, Pangur
Ban, Pangur Ban…”此刻萦绕于我耳际的是动画电影《凯尔经的秘密》(The Secret of
Kells)的主题曲《Aisling Song》,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难受。
从6月8日夜里从家返回如今的寝室,我4天来都过着极其混乱的生活,我的灵魂处于一种真空的状态,我感觉到自己真是一具行尸走肉。让我更加恐慌的是,我的内心并不强烈排斥这种生活状态,可见一个人的堕落真是轻而易举!
8日夜里在家没电,我又在乔治·吉辛的《四季随笔》读到一段文字,那里的描写抒情极尽煽动性,当时心里咯当的一声,“到没有人声的地方去!”然而,可笑的是我最终的逃离还是回到如今的寝室,那真是一个牢笼,我只有被越来越缚紧的感受!
“You must go where I can not, Pangur
Ban, Pangur Ban…”作为森林精灵的Aisling,她还想到哪儿去呢?白猫Pangur
Ban化为她的魂灵,窃走了紧锁高塔的钥匙,然后救出困在塔中的Brendan,一起奔向了森林的腹地……
安琪(Angel)提到在爱情中赎罪的观点,可问题是,我没有爱情,如何为自己赎罪呢?我终究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她认为,我是信基督的,那真是天大的误会。关于信仰这事,怎么也是骗不了自己的,首先那得要求对自己诚实!我4天来的混乱生活状态就足于明证我并不是一个有信仰的人!
我该怎么办?Where I can go?
6月7日,当值全国的考生在高考的战场上苦苦鏖战时,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药家鑫执行了死刑,一个花季正旺的生命就此陨落,而那时有些省市的考生正为所谓“中国的崛起”或者“中国崛起的特点”等话题作文纠结万分,一个生命的消逝似乎在国家的宏大叙事前面变得苍白无力。
今天下午上课时,我又跟学生提起这个事件,我重申了自己反对死刑的看法。因为在我看来,一个生命的死去不能挽救一个死去的生命,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我们应该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而这死刑无疑跟这一立场产生抵触。当时有一个学生很犀利地指出,如果不判药以死刑的话,改判为无期徒刑,像药家这样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人就会用金钱来换取减刑,那怎么办呢?
针对学生的这一问题,我在网上看到信息,说现在的药家已经被折腾得够呛,药父在舆论的压力之下,也无力左右药家鑫的生死了,千古以来“杀人偿命”的“至理”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但是,这并不等于类似于用金钱来侵蚀法律导致刑罚偏斜的现象就不存在了,因此也怪不得学生有如此激烈的反应。但我只能无奈地说,这种现象之所以存在,一时间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改观,而这从另一方面却反映了中国体制不够健全,还存在着严重的漏洞。金钱使权力偏斜为少部分人服务,责任落实时存在真空。因此,以“人权大于体制”这个观点来看,一个社会体制建设的初衷应该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权,那么药案反映了一个很迫切的问题,那就是体制的改革问题!
当然,现在我所谓的“死刑不合理”,在中国现在的语境中,是很难说服别人的,包括在座的所有面孔,他们当中不乏粗暴对待问题的后生,跟时下的网络流行的“暴民”差不多,不愿更不屑于深层的思考,只会用一些人云亦云的既成观点粗暴下定结论——“不死,不足于平民愤”、“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那么,什么是民愤呢?百度百科中所收的词条解释,那是“人民的愤恨”!那么,一个刑事案件为什么会在网络上引发巨大的“民愤”呢?药家鑫驾车肇事伤人后,为了逃避责任,杀人灭口,不可谓行为不恶劣,依现行不完善的法律,判处死刑,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法律的作用”。当如果这法律本身就是不够完善的,以不完善的法律来剥夺一个人生命的本身就不存在问题吗?据说在全球的范围内,中国的死刑案件占的比例高达70%,这么高的比例,每年判处死刑的人数量不可不引人深思。死刑本身具有“震慑”民众的作用,但假如在一个社会里,死刑已经不足于产生这种作用,却还要杀人这么多人来营造这种作用,如老子所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是不是显得荒唐可怖?
据称,中国历来存在许多“错案”、“冤案”、“假案”,错杀冤杀的现象屡屡发生,这又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问题呢?一个生命消逝就已经是让人扼腕叹息了,而那些含冤而死的生命不是更加地让人痛心?以一个生命消逝来弥补另一个消逝的生命,我觉得,怎么得像是过去蛮荒时代的原始思维,简单而粗暴,不足为训。
在百度百科里还看到,有一个叫王新的教授提出:“药家鑫的审理并不是在一个很公平的舆论环境中进行的,被社会舆论所影响。舆论喊杀声一片,这不是一个好的社会现象,大众对一个年轻人的审判,不能在一个非理性、非平和的心态下进行,这牵扯到对一个生命,对一个人的尊重。”
我觉得王教授的话很有道理,他仅仅是凭着良心对这个案件而引发的网络舆论现象做了一个正常的认识而已,但却被网友批为炒作,“这些教授们一定是想凭借药家鑫案露露脸!”当然现在有很多所谓的“知识分子”已经沦为文化商人了,顶着头上的学术帽子骗取人气。可王教授所说的合情合理,又怎么算得上是“炒作”呢?
我想不明白。另外,在天涯论坛上有帖子,发帖的人语气颇为激烈,他认为药案是被舆论炒成大案的,而这正好为什么极左的政治利用,药家鑫这么一个犯了罪的年青人的头颅被用来宴飨了网上嗜血的暴民,是一种残暴的民主!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在一审结果出来之后,有一家汽车维修厂居然把法院对药的判决当成噱头来制造相应的广告效应,我觉得这不仅可悲,而且可耻!因此,尽管这位朋友的话语容易激发“民愤”,引起争议,扩大事端,但我还是觉得有理!毕竟舆论杀人也是一种杀人,甚至跟用刀杀人的个体相比更可怕,因为在追究责任时,集体分担的背后对风险的考虑让他们变得有恃无恐!
舆论所向确实体现了民众的愿望,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当今中国权力紊乱的现象有一定的作用。但我现在担心的是,这种舆论会被别有用心的极左政治利用,名曰之“民主”,以包装的形式顺应舆论让权力回归变成了一种恩惠!药家鑫依现行法律,被判死刑,这有什么好争论的呢?法院的所作所为只不过是依法行事!但如果这死刑本身不合理,缺乏对生命的尊重,现在舆论却90%以上赞同判处死刑,这不就体现了舆论的残暴性吗?可以说舆论陷入于现行不合理法律的泥淖中,不能自拔了。
刘小枫在《沉重的肉身》中对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之中的杀人故事有过精彩的阐释。他说,“司法制度惩罚随机且偶然的生存事件的恶是合法的,但不一定是正当的。”“个体性情的随机杀人与司法制度的依法杀人各有自己的理由,但杀人的事实及其冷漠并没有实质上的差别:被杀掉的毕竟是一个身体灵魂。”
因此,死刑从本质上来说,那是违反了个人生命的发展的,有极大的不合理成分!死刑应该废除,一个社会的文明不能以死刑惩罚的震慑作用来约束个人的性情!
药家鑫所犯下的罪,那是他个人性情上的欠缺,这其中的原因追究起来,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是脱不了干系的,这让有罪的个人性情没有得到自身很好的约束!药家鑫的杀人行为极其恶劣,但我觉得谈不上预谋而为,可能受到我们现在社会上流行的“潜规则”的影响。都说“与其撞伤,不如碾死”,国人害怕责任承担进行利害权衡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社会心灵的冷漠。那么造成这其中的原因还是什么呢?广东高考作文题为“回到原点”,那是一种反思的方法论,要求在思考的过程中要追根溯源,全面而细致!中国一路“雄起”,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让国人疯狂,也让世界瞩目!但同时,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比比皆是,物价飞涨、贫富差距加大、为富不仁、价值选择混乱、物欲横流、功利教育大行其道,这无疑是让人在对改革开放的反思过程中感到十分沉重!
如今,杀掉一个药家鑫可能让一些“民愤”有所平息,但如果想凭借一颗血淋淋的头颅就此迈进了真正的民主,那是极其幼稚、极其可笑的!充其量,只是一次粗暴的“民主秀”罢了!
这下子,考生们在对“中国崛起的特点”进行论述时,也不至于通篇大话、套话、空话了吧!不过,我担心学生若真按我这种“回到原点”思维进行写作的话,到时只会多出几个零分的典型罢了!
把动画电影《飞屋环游记》(Up)看了两遍,感到真是过瘾。眨巴着迷糊的眼睛,揉揉酸痛的脖子,猛然间窗外一轮明月高悬,真是美丽极了。
都说“十分钟,年华老去”,再不相爱就老去了。电影开始的十分钟,还是孩提时的卡尔看完探险家曼茨的故事,内心播下了冒险的种子,一路奔跑着回家去。这时从一所古旧的木屋子传来幼稚的声音,哦,是谁在指挥着“冒险之魂”飞船呢?
好奇心的驱使,让小卡尔走进了屋子,他惊佩地看到一个跟他差不多大的孩子在做着他同样的梦,梦的营造者名叫艾莉!于是他们相识、相爱、结婚,一起搬进当初让梦撞出火花的木屋子,在幸福而琐细的生活中度过平凡的一生。
故事似乎一开头就要结束了!这生活中有幸福,也有遗憾,他们没法拥有属于自己的孩子!但所幸他们还有共同的梦想,眼瞅着生命就要结束,是时候该圆梦了……他们攒钱,一次又一次,却由于生活中的各种烦琐的需要花掉了,老伴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看到这里,大出我意料,按照童话的思维,故事应该以“有梦—冒险—圆梦”的模式一路讲下去的。导演却不愿意迁就小朋友们的愿望,先在前十分钟讲述了我们世人在尘世间常常存在的遗憾故事,这背后的用意究竟是什么呢?
再接下来,就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钉子户”故事了!老卡尔与爱侣共同营造的爱巢眼看就要被拆迁队扫在废墟,化为历史的尘埃,这真叫人揪心万分啊!老卡尔该怎么办呢?他与艾莉曾经说好的,一定要把他们的爱巢建在“天堂之瀑”的上面的,难道他就这样带着遗憾孤独地离开吗?
小男孩罗斯闯进他的生活,那是一个小小冒险家。于是冥冥之中似有安排,他们带着偶然性出发了,他们在偶然中降落在南美的土地,他们在偶然中远远地看到了那美丽的“天堂之瀑”!故事的发展尽在偶然中带着喜剧的氛围,似乎一定程度满足了观众尤其是小朋友的心理需求。
故事从天上发展到了地面。老卡尔与小罗斯向着“天堂之瀑”的方向走去!然而,这时作为重要配角的凯文鸟、道格狗以及卡尔孩提的偶像曼茨陆续登场了。原来凯文鸟是曼茨一心想要为自己正名的猎物,让老卡尔感到尴尬的是,他被动地与曼茨为敌起来,立场并不坚定。这一切都是原因小罗斯与凯文鸟成了朋友,他又需要小罗斯的帮忙,他不得不如此!
在一连番的较量后,凯文鸟终于被曼茨从立场不坚定的老卡尔手中夺走,小罗斯很伤心,一人踏上了拯救凯文鸟的征途!老卡尔费了一番周折,终于把他们的爱巢移到了“天堂之瀑”的上面。他舒了一口气,坐下来随手拿起爱妻留下的记事本,上面有着他们共同的梦。他一页一页地翻看着,往事在甜蜜的回忆中涌上心头。他终于圆梦了,是爱让他把梦圆了。
不过,让他想不到的是,艾莉在记事本的后面,贴着他们过去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他们一生在爱中度过,想到这一点,艾莉在弥留之际一定是安然的吧!他们因梦而爱,因爱而有力量度过茫茫的一生,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羡慕的吗?
老卡尔一时从中明白,与梦相比,唯爱永生!他踏上去拯救凯文鸟的道路!有意思的是,他这次不得不坚定地与过去诱发他冒险梦想的探险家曼茨为敌了!他也因为梦而冒险,再从冒险中体验爱的光辉,他一时充满了活力,年轻了十岁似的!那手杖被他插在背后,俨然一个战士满怀斗志与信心!
故事在一场类似于《天空之城》的战斗中结束!老卡尔与小罗斯这对忘年交最后双双坐在公路边吃冰琪淋,真像一对父子,各自得到了情感上的抱慰!爱的光芒,给他们注入了非凡的活力!
一天之中不用上班,呆在寝室里,感到甚是无聊。早上看一周立波秀,觉得还行,他对调侃社会问题的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在一期节目里,他引用到了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的一句话,真好。“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依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些却是一无所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因为这一句话,我都觉得之前对周立波的偏见可以取消。由于受到“微博门”的影响,周立波把网络斥之为粪坑,网友反讽他在网上找段子来表演脱口秀那是等于“找屎吃”,这让我对周立波感到十分的不屑。现在看来,周的脱口秀不一定都是“找屎吃”,他至少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虽说在表演的时候让我感到他仍然有点痞!
下午与同事到白沙湾去泡海水澡,我是不会游泳的,只能美其名曰“泡澡”。说实在的,那海水在我看来真是不卫生,但比游泳池中强烈刺鼻的消毒气味要好。在习习的海风中,将近黄昏的海天,经过午后夏雨的涮洗,透出柔柔的蓝色!在水中泡累了,上岸坐在海难边,一边用沙子把身体抹热,一边看着那些休闲快乐的人们,倒也是一件惬意的事!
经过这次在海水中的练习,我觉得游泳还真不是很难的事!这憋气、换气的基本功,都要练习,而那最基本的保持平衡,学会漂浮起来倒是让我学习了一个下午!下次有机会争取把游泳学会了,万事只要有那个胆,在信心的基础上加上耐心,都会有所成功!我应该相信这一点!
回来路上看到,月出东方,又大又圆,真是美极!一路赶回,晚风拂面,苏子所说的“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真是妙极!能够如此羽化而去,“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人生多少无奈,但求一时解脱也好!
这几天监考初三的升学考试,有时一些学生老是违规,让我十分不爽。他们也明说了,本来就不会做了,让他们多看别人一题也无妨。这也倒也在理,但问题是作为一个监考老师,那得安规则办事啊!他们或许还会读高中,因为在产业教育的背景下,像徐二中这样的学校但凡是能交得起钱的,都会大门敞开,来者不拒!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教育的悲剧,身为人师,我对这些学生深感吃不消!
从小学一路走来,咱都是乖小孩的样子,虽说内心也渴望那种叛逆的自由生活,但坏孩子的标签实在没有胆量粘贴在身!好吧,既然不敢,也不曾体会到坏孩子的世界,那就一起来看看北野武《坏孩子的天空》吧!他在电影里向我们这些“乖小孩”展现了坏孩子的别样世界!
小马与新志是好朋友,他们共骑一辆脚踏车去学校,却没有认真上课,常常在操场上嬉戏,一起造玩偶捉弄老师,烧老师的汽车,抢同学的钱,抽烟、喝酒、看成人电影……坏孩子具备的一切几乎齐全了。小马性急、脾气躁、不服输,睥睨一切,野心勃勃,不可一世;相反,从形象来看,新志作为坏孩子很勉强,他常常沉默,迷茫的眼神总是寻找着,腮帮的线条却写着少年人独有的张扬桀骜!
新志与小马太要好了!小马被一个练拳击的教训,于是不服输的他也去练拳了,他想报复!就这样,新志被小马拉上了当陪练,一同报名了拳击社。练拳时,急于求成的小马与对手打成一团,没有人愿意与他对练,这要新志被他拉上了擂台!可是没想到,天赋奇高的新志把小马击倒了,一次又一次!
明白自己没有那个天份,小马放弃了拳击!可为了出人头地,他加入了黑社会,从小弟做起!当他与新志见面时,要强的他到底没有叫出声来!出于对朋友的一种想念,更出于对生活的迷茫无助,新志继续留在拳击社。因为他天资过人,在社中也崭露头角,颇受社长的赏识,想要培养他!这时小马再次出现了,他已经在社团中当上小头目,有小弟跟着!他找到新志,豪迈地说:“等你当拳王我当老大时再见面吧!”似乎在迷茫的人生中找到了目标!
可是新志性格上的随和,加上本质的孤独,他与年长的拳手小林成了朋友!小林教他犯规的拳法,教他大吃大喝,说什么想样就怎么样!作为典型的对放纵主义者,小林的教唆像一剂毒药,尽管社长对他寄以厚望,但练拳并非出自本意,他更愿意信任友谊,大吃大喝,把社长的话置若罔闻,最后免不了落败的场面!可以说新志性格上的孤独致使他交友不慎导致了人生的失败。那么小马呢?在某种程度上说,性格决定命运,小马同样输在了性格上!他所在堂口的老大被暗杀,他急于要报仇,冲撞了社团中的长辈,被毒打了一顿,差点丢去了小命!
面对失败的人生,他们黯然见面!此时他们再次来到高中的操场,骑着车转了一圈又一圈,天空依然那么高那么蓝,历经了人生的洗礼,青春依然那么美好!新志问:“小马,我们完蛋了吗?”“傻瓜,我们还没开始呢!”小马笑着说,夹杂着一丝丝沧桑的杂色,他对人生的展望更加成熟!
故事很感人,北野武的镜头语言很简洁,节奏的拿捏恰到好处;而久石让大师的配乐,更是让故事锦上添花!如果说电影的主题是灰色的沉重,那配乐则是蓝色的激情。在观影时,新志与小马历经人生洗礼后相逢,响起的曲子很宏伟,密集的鼓点中简单的吉他拨弦回奏,旋律不断上升,激励人心!我想了半天,才想起卢正雨在《莫小贝的水怪日志》用过,怪不得这么耳熟。看来这曲子用来阐述男孩间的友谊再好不过了。
从昨天夜里到现在,我把电影看了两遍,把配曲听了多遍!
这日志要坚持写下来,还得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一个星期又过去了,回首时头脑混沌,我还是感到自己十分的无聊!
许多时间里,总得上草榴网逛逛,一来填充自己空虚的精神状态,二来寻找一些刺激!然而,在技术论坛中还是找到了一些值得一看的视频,这让我窃喜,有一种突围的成就感!
记得上大学时,还是可以轻易地从一些网站找到一些视频来看的,但后来也不知什么缘故,想看的视频没了,带广告的视频却多起来!说是要打击网络上的“黄、赌、毒”,整顿网络环境,百度上的敏感词过滤越来越利害,连敲进国家领导人的名字时,都要出现“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部分搜索结果未予显示”的字样,真是让人感到十分的不舒服!我想不明白为何如此敏感,又不是每一个上网的人都想诋毁领导,“一棒打死全部”的做法真是粗暴!好吧!姑且相信法律上规定公民享有的“知情权”,“言论自由权”等等也是有选择性的吧!知道得太多反而对生活感到失望,活得盲目一点、麻木一点,何乐而不为?
汶川大地震三周年都过去了,有些事情如果不提起,好像大家也都忘了!我就感到自己越来越容易忘记事情,也越来越厌倦记起事情,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无望的情绪也慢慢地搁置,那颗心变得越来越小,活在当下,无耻地快乐着!
这有什么不好呢?为何要知道得那么多?都说“好奇害死猫”,明明知道这是一个被禁忌的游戏,却偏偏要了解一下,体验那种冒险的刺激!这个星期,我看到了一些据说是天朝敏感的视频!其中有一些是关于汶川大地震中校舍垮塌追踪调查报告的电视片,这都拜香港媒体同仁的努力,才得以让我知晓一些真相!可若想在网上进一步了解,那就得靠一些特别的上网技巧外加运气了。我没有什么特别的上网技巧,不过昨天的运气还算不错,我在网易博客中看到一个“香港摄制”的这类电视片。可遗憾的是,今天再打开这个网址时,就被告知此视频找不到了。
就说说自己看到的电视片吧!香港翡翠台的“星期天档案”播出汶川地震一周年的记录片《不能说的真相》,结果真被“不能说”了,遭到禁播的噩运!有时想想,这禁播有必要吗?有理由吗?理由站得住脚吗?电视中谢林蓉说:“就是因为他们不做,所以我们就代他们去做嘛,而且我想的是,由我们来做可以促使他早一点公布,或者让真正的豆腐渣工程能够进入司法程序,我们的期望是这样的,但这个期望是美好的期望。”政府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低、透明度不够、有意推卸责任,有社会良知的人士出来关注监督了,他们就不高兴了。结果谢林蓉的搭档谭作人被当局拘捕,罪名是“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这也真够可笑的,区区一介书生就因为他知道一些真相,就要被抓去问话?况且这本身就不应该是一个秘密,不应该是一个什么国家机密的东西!
这本身的真相是什么呢?同样让天朝敏感的美国奥斯卡获奖纪录片《劫后天府泪纵横》(China's Unnatural Disaster:
The Tears of Sichuan
Province)一来就在片首明白地告诉我们:“七万多人丧生,其中一万左右是学生”,这个数据在《不能说的真相》中同样得到提示:“四川省副省长魏宏说过,遇难学生近19000多人,不过翌日却否认了。”究竟有多少学生遇难?为何魏宏的说法前后矛盾呢?四川省教育厅在2008年8月的内部通告中,指地震一共造成5200个学生死亡,其中德阳市死了近1500人,绵阳就有2000多人遇难。到了地震一周年前夕,官方才首次公布,遇难和失踪学生人数为5355人。可是谢林蓉与搭档调查公墓,走访家长后,核实的遇难及失踪师生就有5700多人;而北京艺术家艾未未以志愿者的身份号召50人进入灾区记录,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岁数、所在学校及家长姓名等,收集到7600多个遇难学生的详细名单。那么,究竟是谁在说谎呢?那确切的数据是多少?可真是一个谜!造成这么多学生死于非命,主要原因又是什么?为何政府工作人员讳莫如深?
在视频中提到:去年地震后,志愿者跟随国家地震局的专家了解学校倒塌的原因。专家的调查发现,很多校舍本应该是钢筋水泥的主力柱,变成了砖墙,令楼板在大地震中失去支撑,垂直往下塌,这个就是很多学生无机会逃命的关键因素。富新二小教学楼的倒塌情况,就是类似专家所说的垂直式倒塌。可见,都是豆腐渣工程害死了这些无辜可怜的孩子们。那么,豆腐渣工程为何得以像病毒一样在教育领域滋蔓呢?受害学生家属悲愤之余,曾经上街游行示威,希望为自己的孩子讨回公道!这点在《劫后天府泪纵横》中得以直观式的展现,那群悲愤的民众浊泪纵横,看来让人心酸心痛!
关于这部纪录片的诞生,导演乔恩·阿尔伯特说到:“最大的意外是我们在开车的时候碰到绵竹市富新小学学生家长的队伍,一长列的爸爸妈妈捧着他们死去的孩子的照片,他们在游行,要求官员说明孩子在学校死亡的真相。”真相来自于意外的记录,可是这“意外”还遭到了不同程度的骚扰,乔恩·阿尔伯特说:“最大挑战发生在接近拍摄尾声的时候,中国政府决定不让任何人说出发生了什么,他们不让家长说话,也不让剧组和记者访问家长。所以,我们既要拍摄这个故事,又要避开这些企图阻止我们的人,成了最大的挑战。”
不让说不让知道,可见政府官员心虚,官商勾结牟取暴利,不顾学生的安危!这些他们又怎么敢于公布于众呢?潜规则之所以横行,那是体制的运作不够透明,公众的知情权没有得到保障,因此监督力度也就不够,腐败也就应运而生了!
好吧!因为“潜规则”导致的腐败问题出现了,这个乱局如何收拾呢?这可关系到一个政府的信誉问题,不能就此想瞒天过海了呀!可是从视频中得知,他们就是一心想瞒着过去!在《劫后天府泪纵横》中有字幕:“政府没有公布有关四川垮塌学校的调查报告,没有政府官员被问责或受到惩处。如想得到赔偿金,家长必须保证‘依法维护社会秩序’,为了安抚父母,每个死亡的孩子获得六万元的赔偿,富新小学的58位家长联系提出法律诉讼,要求政府给更多的经济赔偿和还孩子一个公道,法院拒绝受理他们的诉讼。”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鉴于这是外国人拍的纪录片,又是字幕播出,不具有十足的说服力。地震一周年,《不能说的真相》中有直观的采访记录,一个叫桑军的受害家长说:“德阳市常务市长现在他就说,如果要查出来的话,他说,大小官员就会死,就会全部都会下台了。”事情已经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步,用桑军妻子形象的说法是:“动的人太多,不敢去动,就好像一包肿瘤一样,你一动,这个会烂,那个也会烂。”
既然如此,那么能瞒就瞒吧!于是他们千方百计想阻止民众上访,桑军说:“他们暗中就说,你到北京去,我们就有权利抓你进去,你只要不到北京去,我们就不会动你。”“他们当官的找我们,就跟我们说,你们给我们一个面子吧,你们不要再闹了,如果你们再闹下去,周围的学校,在和你们一起闹的话,我们的社会就完蛋了,我们在上面会被挨骂的。”闹不起呀!
当年“下跪书记”蒋国华是不是也因为这个而下跪呢?他当初答应的跟踪调查兑现了吗?据《新京报》报道,时隔一年,蒋国华回忆:“下跪,并不是因为我心中有愧,不是作秀,更不是担心我自己的仕途而截访,是为了避免一场恶性的‘瓮安事件’再次发生。”事态当年得到了控制,但他答应的跟踪调查兑现了多少?关于这个问题,或许他也只能表示无奈了。在报道中还提到,他用影像和文字记录下自己的工作行程和指令,当做“证据”,他迫切面临的是“明哲保身”了。
既然指望官员靠不住,那么受害家属指望法律又如何呢?《不能说的真相》中提到,废墟清理前,民众摸黑取走砖头和水泥样本,又锯走钢筋,希望用做打官司的证据,不过司法机构不受理。关于这点,桑军接受采访时无奈地说:“他(律师)说为你们伸冤了,周围的学校一样会和你们走一样的路,又来打官司,叫我们认命吧。他说死于地震的人太多了,地震如果少的话,学校没有垮塌,垮的不多的话,他就可以跟你们解决事情!”在民众的心目中,强势集体背后的法律也难以依靠。对于这点,那些进行实地调查的志愿者感同身受。被逼离开四川省的志愿者王笑东回忆说:“我在四川,可以说我有一种恐怖,因为我得罪的不是一个人,我得罪的是一个群体,而且这些人是有权势的,他们可以用各种手段来对付我,可以用法律,包括法律,因为法律掌握在他们的手里!”
为什么会这样呢?王笑东表示,施工图引证楼房的钢筋不合标准,不过提供图证的遇难学生家长一度被当局以“非法持有国家机密罪”扣查。王笑东还说,也不可以把施工图给采访者看,否则当局就可以用“泄露国家机密罪”证实将他拘捕。话说到这里很明白,强势者说了算,什么法律不法律的,这叫民众如何相信?这法律又如何在民众之间树立信誉呢?
为此,王笑东很无奈地说:“他不再乎这个施工图,也不在乎这个工程是不是豆腐渣,而在于我们政府对真相的一个态度,它是不是在欺骗民众!”但他对这点也感到茫然:“这个大楼是不是豆腐渣,说不清楚,不好鉴定,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推到什么时候呢?推到这些人退了之后,所有的东西都被遗忘了都被掩盖的时候,永远推下去,无限期推下去,看不到尽头。”
苦难在人为的破坏中被迫渐渐地遗忘,真相见不得光,受伤的心灵永远得不到抚慰!这一切注定要埋进历史的废墟吗?民众的生命就真的如同烂草一样吗?“草菅人命”这个成语继续发挥着它的现实能指功能吗?我不愿相信,但心里黯然!
在铁血论坛中看到一些消息说:记者在地震重灾区绵阳市辖下北川镇陈家坝双村,发现当地政府与施工商重建的楼房,不要说遇到大地震,就算平时也有安全问题。据记者采访所得,该村重建约30间双层楼房,每层面积约90方米,售价每间约需14万元。当地政府每间补助最多1.9万元,居民要自行筹措其他费用,由于没有抵押,居民最多只得到银行6万元贷款,其余不足之数要向亲友借贷,然后交给当地政府聘施工商兴建。内地农村居民收入低微,生活拮据,12万元对他们来说是大笔款项,他们七拼八凑建屋费用,换来的竟是一望而知的豆腐渣楼房。
苦难被匆忙地埋进历史废墟的同时,又因为官商勾结,“潜规则”横行,注定会滋生新一轮的苦难!你能说“草菅人命”这词过时了吗?造成这种循环怪圈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这真相的背后还有哪些真相?
现在已经是凌晨一点多钟了。
在学校忙着把小学升学考试的成绩输入电脑,核对、统计,一直忙到近十二点。之后收拾东西,又折腾了一番,回到寝室已经近一点了。
我自然对这样超强度的紧张工作深感不满,但也实在无奈,因为答应了别人,就得把工作完成!之前的阅卷工作,我算是逃过了。去年我就已经尝到其中的滋味,那种超强度的紧张工作,让老师们很是烦躁,因此工作懈怠,应付了事!那些监考老师有不负责任的,这给阅卷老师造成很大的不便,那因此出错在所难免!
这输入成绩的工作我还是首次尝试,现在也总算是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老师们为了完成任务,拼命地工作,身心处在高度负荷的状态之中!如果那阅卷老师在登记分时出错,则输入的数据只能大幅度地出错了。没有谁愿意把原卷找出来一一核查的,那样工作量额外增加,让人心里更是不爽,只想骂娘!因此,有许多老师都选择抓大放小,只要不出现很大的错误,就算完事!
从学校回来寝室,我心里一直想着一个问题!中国向来实行一考定音的应试教育,倘若这“监考—阅卷—输入数据”的环节出现了问题(事实上问题在所难免),这些考生中又会是哪个偶在的个体因此而倒霉呢?而这偶然一次的霉运又会对偶在个体的生命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我不清楚,想来却是残酷,叫人深感无奈!
对面的楼因为高三学生的离去显得空荡荡,灯光不再亮起,透明的玻璃映照出这边楼里活动的一切,有学生在走动,那影子在玻璃中晃来晃去。如果那声音能被过滤掉,站在这边楼看到的就更奇妙了。一切都因此变得柔和起来,在夜风的吹拂下,那影子的线条在摇曳、融合、飘散!
她就那样安静地装在窗框里,一手扶着讲台,一手放在裙边。她今天穿了米黄色的裙子,再也熟悉不过了!然而,看不清她的表情,两幢楼的间距还是远了,就像泰戈尔笔下飞鸟与鱼的距离:一个翱翔天际,一个却深潜海底!
既然是两个世界里的人,那么痛在心脾,也只能沉默吧,让心事就此深埋好了。在那所向往的世界,过滤掉当下的嘈杂,一切都那么的静美,就像安详地死去!
一连几天都是四肢酸痛,也不知这原因究竟是什么?每天拖着沉重的步伐来往于学校与寝室,想起“步履维艰”一词,感到体验深刻。我真害怕这样发展下去,变得跟史铁生一样,“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如果真的如此?我该怎么办呢?
之前跟爸妈提起过,他们曾经给我说过一条偏方:吡萝昔康片、维生素B1、B2、B12,一起服用可能有效果。结果从抽屉里找半天,找到的药片都已经过期了。这跟感情一样,终究有一个保鲜期,过后也只是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此时已是激情不再,熟悉的路人终究是路人吧!
一年,管她呢?一年再说吧!这之间需要时间来让自己滋生出让自己成长的力量!直面一切,坦然生活,无怨无悔!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别告诉我你会记笔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