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好友召回怎么完成老兵呢?听说改成别的{不方便说}兵种了,我还是喜欢以前

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三级军士长郭峰故事集-训练基地 装甲装备 兵种 北京军区 军士长-中国新闻-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三级军士长郭峰故事集
原标题: 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三级军士长郭峰故事集  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三级军士长郭峰。图片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 &一个普通战士的坚定信仰   & &政治上的坚定,来自对创新理论孜孜以求的学习。从入伍那天起,郭峰就时刻感受到创新理论的强大,他逐渐认识到:“灵魂”是力量之源,对党绝对忠诚,就是军人的灵魂。   & &郭峰在政治教育笔记本扉页上写着:“我是一名党员,我对党的创新理论深信不疑。”他始终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自觉行动,为了能学得更深、悟得更透,他先后自学30多本理论书籍,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体会,20余次到部队机关和驻地学校作理论辅导,是基地小有名气的理论骨干。特别是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发表后,他每天利用业余时间如饥似渴地研读,有疑虑的地方,就请教他人。   & &2014年12月,基地为提高官兵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热情,挑选了一部分战士担任理论宣讲员,郭峰也在其中。   & &作为理论宣讲员,不能只当“传话筒”,更要当好“翻译员”。受领任务后,郭峰为讲好这一课,他认真研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等书籍,不懂不会的就向领导请教,专门给在外读研的赵指导员打电话,请他帮忙在院校查找资料。他还征求官兵意见建议100余条,根据官兵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授课题目,认真编写教案,为战士解疑释惑。   & &上等兵岳明杰是个90后,刚入伍那会儿,他和许多90后的新战友一样,一提理论学习就犯困,一听理论考试就打怵。一次理论课后,入伍不到半年的他向郭峰说出了心中的困惑:“打仗拼的是武器和装备、靠的是技术和能力,创新理论学好了,就能把坦克开好吗?就能把敌人消灭了?”   & &说实话,许多90后新兵都有小岳这样的困惑。发现这个问题后,郭峰就给他们讲理论武装事关信仰追求,可以支撑一个人的灵魂,学创新理论虽然与怎么操作坦克无关,但可以教你懂得为谁操作坦克。如果做不到听党指挥对党忠诚,驾驶技术再好又有什么用?   & &郭峰朴素的话语深深刻在了这些90后战士的心里,让他们深深懂得了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是每一名有灵魂的革命军人应有的坚定信念和鲜明立场。(文字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郭峰牢记党员身份,时时处处当先锋作表率。图片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 &“党员要有个党员样子”   & &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是郭峰最看重的事,也是最幸福的事。   & &日,郭峰向党旗庄严宣誓的日子,他想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   & &正好再过几天就是父亲的生日,郭峰怀着激动的心情拨通了父亲的电话。   & &“爸,我今天入党了!”   & &“好好,这是我收到最好的生日礼物,你现在不是普通老百姓了,党员要有个党员样子,别辜负了这个光荣的称呼啊!”电话那头,父亲笑着流下眼泪。   & &放下电话,郭峰在笔记本上写道:“今天,我是党的人了,就要有党员的样子,用党员标准干好党交给我的一切任务,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 &郭峰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用对党的绝对忠诚,对组织的绝对信赖,先后在炊事员、炊事班长、助教、班长、代排长、连技术员、营技术员七个平凡岗位,干出了非凡的成绩。   & &在炊事班,他是煎炸烹炒样样过硬的炊事班长;在教练一连,他不到半年就考取了坦克驾驶等级证书,当上了助教;两年就成了连队挑大梁的助教班长;代理排长时因带领全排完成任务出色,当年就荣立集体三等功;担任连队技术员3年,从外行到超越师傅,成长为一名响当当的“技术大拿”。他从2011年3月开始,负责全营坦克的日常技术保障工作,总结的教学训练保障模式,使装甲装备100%处于完好状态,仅用1年就形成新装备小修能力。   & &他先后被总部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学习成才先进个人、“百名好班长”新闻人物、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装甲装备标准车达标创优先进个人,被军区评为军事训练标兵、士官标兵、2014年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新一代革命军人”新闻人物,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   & &这么耀眼的成绩,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应该会光耀门楣了。然而,郭峰的父亲却知之不多,只知道他在部队是坦克兵,在2001年入了党。   & &2015年元旦,郭峰的父亲问他是否能回家,他说要去北京。在父亲再三追问下,他道出实情。   & &原来,郭峰被北京军区评为2014年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新一代革命军人”新闻人物,1月4号要到北京领奖。这时,父亲才知道他在部队取得的荣誉。   & &父亲问郭峰为何取得这么多成绩也不告诉家人,郭峰淡淡地说:“我是一名党员,干好了是我的职责所在,再说了又没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组织上给了这么多荣誉,我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也没什么好说的。”(文字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郭峰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总结出10多种新装备训法。图片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
我愿在训练场上与坦克相伴一辈子  郭峰经常说:“如果可能的话,我愿在训练场上与坦克相伴一辈子。”   & &郭峰三次面临岗位调整,不为所动,依然选择了与坦克一起摸爬滚打在训练场。   & &当坦克兵是个苦差事,训练场铁甲轰鸣、尘土飞扬,特别是夏季,坦克内温度常常在40摄氏度以上,上车“桑拿浴”、下车“日光浴”,许多官兵还患上了腰肌劳损、肾脏结石等职业病。可就是这样一个吃苦受累的岗位,郭峰却乐此不疲。   & &郭峰当助教第三年的一天,大队装备处要从连队挑选战士担任仓库保管员,盯上了肯吃苦、又能干的郭峰。   & &连长也劝他:“咱们连队披着星星上训练场,顶着月亮返场,晴天满身土,雨天一身泥,太苦太累,你有这样的机会连队不拦着你。”   & &当时,大队刚配发了某新型坦克,郭峰看着就激动,一门心思放在坦克上,便婉拒了大队装备处领导的好意。   & &第二年,大队装备处领导又找到郭峰,他还是拒绝了。   & &郭峰长年累月奔波在训练场,落下一身病,特别是腰站着时间一长便疼痛难忍,胃病也越来越严重。   & &这年3月,大队领导看到郭峰专业技术和作风都很过硬,又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有意让他到装备车场担任值班员,这个岗位相对轻松些。   & &然而,郭峰却坚定地说:“我太爱坦克,每当看到一批批战斗员,从咱们连走向未来战场,我觉得既不苦也不累。连长,就让我留在一连吧!”(文字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作为全营兵龄最长的战士,郭峰始终坚持为官兵讲连史。图片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 &一心想开坦克的炊事员  入伍后,郭峰来到了“装甲兵的摇篮”――北京军区某兵种训练基地。这是一支具有优良传统和诸多荣誉的部队。组建30多年来,已经输送了10万余名装甲兵技术骨干。初到基地时,他兴奋不已,觉得自己终于当上威武的坦克兵了,可以开着坦克纵横驰骋了。   & &然而刚到连队那天,郭峰就被当时的指导员罗廷叫到了连部。   & &“郭峰,你会开汽车吗?”   & &“不会。”   & &“拖拉机也行!”   & &“也不会。”   & &“那你学过汽车摩托车修理吗?”指导员又问道。   & &“没……没有学过。”郭峰很不好意思。   & &指导员沉思了半天,“小郭啊!你知道我们这是坦克兵部队,技术性很强,连队的坦克都由专人保障了,现在也不缺助教,正好炊事班缺人,你就先干炊事员吧!”   & &郭峰红着脸,背着背包去了炊事班。   & &但是,郭峰注定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每当保障的战友从山上下来,他都会端着热乎乎的饭菜凑过去,笑着听人家讲,谁谁谁指导学兵开着坦克过了多少限制路障碍物了,谁谁谁又钻进坦克里解决几个技术难题了。   & &虽然在坦克连队,郭峰却真的连摸都没有摸过坦克。只是有一次,他早早地收拾完锅碗瓢盆,跑到了山上训练场,站在一个高高的台子上,远远的望着,这边战士们利利索索的三步登车,那边一排排的铁甲排山倒海冲向前去。看得他手脚痒得厉害。心想这才是兵,这才是自己想要的样子。于是,有事没事就往山上跑,跟教员聊天请教坦克基本构造,跟老助教打听坦克的技术参数。在炊事班的两年多里,这个有心的小伙子,把自己当做一个编外的学兵,自学了《坦克兵驾驶》《坦克使用》等多本教材。   & &功夫不负有心人,郭峰终于当上了助教,开上了梦寐以求的坦克。(文字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郭峰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总结出10多种新装备训法。图片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 &他的目光投向战场  “我们培训的学兵一毕业就能上战场、打胜仗吗?”“基地作为‘兵种部队战斗力生成源头’如何跨越练与战之间的鸿沟?”在朱日和演兵场,郭峰循着实战化训练的滚滚硝烟寻找答案。   & &在火车站,刚刚结束上一场演习的沈阳军区某装甲旅正紧锣密鼓地进行铁路装载。郭峰主动向该旅战士了解学习培训、参加演习等情况。   & &“无论是铁路装载,还是履带行军,导演部都设置了敌情,逼着坦克驾驶员锤炼实战技能。”坦克二连班长雷宏宇道出了自己的切身感受。   & &郭峰特别关注坦克乘员的战斗素养,虚心向征尘未洗的战士请教。坦克一连驾驶员吕文强谈到:“以前总觉得把坦克开好就是合格的驾驶员,到了演习场才明白驾驶员更是战斗员,不讲配合、不察敌情都是行不通的。”   & &一席话让郭峰陷入了深思:要想让学兵在实战化演习中崭露头角,就必须使我们的培训目标从单一型技术骨干向复合型战斗骨干转变。   & &天骄策马处,三军演兵场。郭峰乘坐演习指挥部导演组车辆,沿着“红军”部队战场机动的路线,实地进行学习观摩。他摸断崖、走壕沟、测弹坑,仔细观察记录真实的战场地貌,为改进驾驶教学内容积累资料。   & &他白天到演兵场跟演跟训,晚上到帐篷里与官兵座谈交流,掌握了“高强度连贯演练对坦克乘员体能、智能和技能的影响”“野战条件下装备维护保养的难点”等课题的详实数据,逢人就探讨请教,笔记本上记得满满当当。   & &“让铁甲精兵从基地走向战场”是郭峰不懈的追求。虽然身在教学训练单位,但他的目光一直瞄着未来战场。近年来,他围绕教学训练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多次深入调研,对改进教学内容提出了50条建议,其中30多条被基地和大队采纳。   & &郭峰与教学人员一起在全军率先构建以信息化专业技能为主导的新型学兵培训目标、素质结构、训练与考核内容及标准体系,使学兵培养实现由单一技术操作型,向懂理论、精专业、通维修的复合型转变。他和战友教出的学兵毕业考核年年总评优秀,不用适应性训练,就可直接遂行作战任务。(文字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郭峰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总结出10多种新装备训法。图片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 &迎难而上  有人曾劝郭峰说:“肩上没扛星,差不多就行。”   & &但郭峰认为“组织信任我,我就要干好。”   & &2011年初,一大队教练营主管装备的副营长提升,几个连队主官也刚刚上任。经报上级批准,由郭峰代理履行副营长职责,负责装备管理和教学训练保障工作。   & &“任职命令”太突然,不仅郭峰没有心理准备,很多人对他能不能胜任也持怀疑态度:“战士能代理排长,能代理副营长吗?”   & &大家的担心不无道理,郭峰也倍感压力。   & &接下来的调查犹如雪上加霜,让郭峰不寒而栗:全营3个代次、4个车型、百余辆坦克技术状况参差不齐,特别是新装备信息化程度高,遇到故障连队骨干不会修、不敢修的情况突出;近四分之一助教的专业技能偏弱……而教学训练即将展开,不久还要接受总部教学质量评估,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装备保障工作愈发紧张。   & &面对困难,郭峰选择迎难而上:   & &――创新“任务牵引”等训法,狠抓全营助教和修理工技术培训,使助教全部取得二级以上驾驶员等级;   & &――制订检修计划,带领骨干昼夜苦战,使坦克100%恢复完好状态;   & &――创新保障模式,变各连队“梯次轮流保障”为“班排对口保障”;   & &……   & &很快,一个纵向贯穿大队、营、连、排,横向集成训练、保障、修理各部门的保障网络形成。   & &在总部教学质量评估前,大队一半助教考取了更高一级的驾驶等级,所有坦克技术状况优良。听了郭峰的故事,总部专家称赞道:“这个技术员的素质好、能力强,不简单!”(文字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郭峰在朱日和基地学习调研期间为“蓝军”旅技术骨干解难答疑。图片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 &纵身一跳救战友  2009年3月的一天上午,基础课目训练结束后,连队组织助教将坦克开回临时停车场准备保养,技术员郭峰站在防洪墙上正仔细地看着每一台坦克。   & &班长张志刚指挥一排新兵小王驾驶105号坦克准备停车,突然,制动器出现故障,由于张志刚在车的正前方,以为是坦克正常的前行。   & &郭峰站在墙上,看到该坦克行进速度不正常,转念一想,这是制动器出了故障,张志刚有危险!郭峰向张志刚示意,但由于车多噪音大,张志刚听不清楚。   & &时间紧急,郭峰从高3.5米的墙上跳了下来,抱着张志刚滚到了坦克一侧。   & &然而,由于太着急,郭峰也被狠狠地摔了一下,好半天才从地上站起来。连队的官兵知道这事后,都被郭峰关键时候挺身而出救战友的壮举深深地感动了。   & &郭峰就是这样一个表面看起来柔弱、骨子里却有一股豪情的老兵,他说话声音不大,平时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危急关头他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军人特有的血性胆气。(文字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郭峰维修故障装备,获得了“坦克神医”的美誉。图片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 &不让一个战士掉队  郭峰不但是一名过硬的技术骨干,更是战友贴心的大哥,在协助连队做思想工作方面很有一套,许多刚到教练营不适应的新战士都喜欢和郭峰聊天,时间长了,郭峰被战友们称为“编外指导员”。   & &2012年底,从上级机关分流到连队的下士小李,习惯了机关的工作生活,刚到连队很不适应,尤其是面对“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训练生活,萌发了提前退伍的念头。连队干部找他谈心,他爱理不理,战友们也都敬而远之。郭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小李头脑灵活,接受新鲜事物快,只要好好帮带,准是一个好兵的苗子。他找到连队指导员,主动提出要和小李结帮带对子。从此,郭峰没事总找他谈心聊天,修车时也总让他跟在身边搭把手。   & &有一天,在修理间,郭峰指着主离合器上一个松动的螺母对小李说:“小螺母关乎全车大安全,小士官也能干出大作为。”小李似有所悟,频频点头。后来,小李的每一点进步,他都及时鼓励表扬,还把自己多年维修经验的笔记本送给了他。从此,小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工作干在前,累活冲在前,逐渐掌握了专业技能,成为了连队的技术骨干,第二年还入了党,被评为“优秀士兵”。(文字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 &“郭峰班组”人才辈出  提起“郭峰班组”,基地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组长便是大名鼎鼎的教练营技术员郭峰。   & &2012年底,大队落实新编制,减少一个保障连,向兄弟部队分流一部分战士,教练营助教更少了,平均一名助教要负责两、三台车,保障任务更加繁重。但到2013年、2014年,教练营的保障力量并没有减弱,一线保障骨干数量甚至还有所增加,尤其是新装备保障力量持续上升。   & &是什么让教练营保障力量不降反升呢?原来教练营成立了一个“郭峰班组”。在组长郭峰的带领下,这个班组主要维修在保障中有较大故障的坦克,同时还肩负着培养骨干的重任。全营的保障骨干轮流在这里工作,一个季度换一批,一年下来,大部分班排骨干能镀一遍金,两年下来,一半以上的助教都能来这里学学真本事。   & &组长郭峰的修车本领自不用说,带出来的徒弟也个个有名。边志伟,一连技术员,同样对大队3个代次4种车型的维修保障了如指掌,2012年底荣立个人二等功,获得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一等奖;再比如师志龙,修理连技术员,一门心思搞维修,技术也相当精湛,每次郭峰拆装新装备都离不开他,他也荣立了个人二等功,获得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三等奖。“郭峰班组”人人立功,1人荣立一等功、2人荣立二等功、4人荣立三等功,2人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   & &如今,“郭峰班组”已成为单位技术攻关中坚力量,也是基地的一张名片,每年自训期“郭峰班组”都要到各个大队巡修坦克,他们的精湛技术和过硬作风获得了各级领导和官兵的一致好评。他们完成的“野外条件下吊装更换某新型坦克动力舱”等3个项目的攻关,填补了我军坦克驾驶专业培训空白。(文字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三级军士长郭峰。图片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 &大家与小家  “上有老下有小,不奉献干不好。”这是郭峰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些年来,对家人的愧疚,是郭峰心中永远的痛:当兵第二年,母亲因病去世,他没能见到最后一面。如今,年近古稀、身患脑梗的父亲,还得靠出嫁的姐姐照料。   & &那一年,郭峰1岁的儿子郭雨宸要做手术,就在住院的前一天,他接到了去成都军区某部接装备的通知。考虑到手术风险不大,郭峰和妻子嘱托了一番,就匆匆踏上了出差的行程。他早上坐车出发,当天下午儿子做手术时因气管炎引起呼吸困难,被送进了抢救室,3个小时才救了过来,妻子、岳母手足无措、失声痛哭。妻子第一次和他翻了脸:“别人有事都是往家走,你是有事往外跑,不知道你这爹是怎么当的!”   & &想起儿子遭的罪,郭峰这个从未在困难面前低头的“硬汉”落泪了。为弥补自己的愧疚,周末轮休回家,他总是抢着干这干那,这样心里才坦然一些。   & &那年8月的一个周末,郭峰的家属孩子第一次来到部队。正在修理间加班维修车辆的郭峰,亲自驾驶着坦克,让妻儿坐上感受了一回。坦克在高低起伏的场地上颠簸,妻子怕被颠出来紧紧抓着扶手。一圈下来,5岁的儿子看见郭峰浑身的土,下车第一句话就是:“爸爸,你真是个‘土匪’!”从没坐过坦克的妻子也连连摇头,“脏死了,颠死了,再也不想坐坦克了!”这次难忘的军营之旅,让妻子对军营、对坦克兵感同身受,多了一份理解与支持。   & &这些年,部队遇有任务,他挺身而出;战友遇到难处,他伸手相帮;但父亲住院、儿子手术,他都没能尽到责任。   & &“对亲人,我真的算不上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在一次事迹报告会上,郭峰道出了心声,“如果牺牲个人的小幸福能换来教学训练的高质量,我无怨无悔!”坦克对于郭峰来说,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连着心、重千斤,举得起、放不下。(文字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郭峰将自己的“绝活”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同志。图片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三级军士长郭峰故事集
日 19:58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 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三级军士长郭峰故事集  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三级军士长郭峰。图片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 &一个普通战士的坚定信仰   & &政治上的坚定,来自对创新理论孜孜以求的学习。从入伍那天起,郭峰就时刻感受到创新理论的强大,他逐渐认识到:“灵魂”是力量之源,对党绝对忠诚,就是军人的灵魂。   & &郭峰在政治教育笔记本扉页上写着:“我是一名党员,我对党的创新理论深信不疑。”他始终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自觉行动,为了能学得更深、悟得更透,他先后自学30多本理论书籍,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体会,20余次到部队机关和驻地学校作理论辅导,是基地小有名气的理论骨干。特别是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发表后,他每天利用业余时间如饥似渴地研读,有疑虑的地方,就请教他人。   & &2014年12月,基地为提高官兵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热情,挑选了一部分战士担任理论宣讲员,郭峰也在其中。   & &作为理论宣讲员,不能只当“传话筒”,更要当好“翻译员”。受领任务后,郭峰为讲好这一课,他认真研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等书籍,不懂不会的就向领导请教,专门给在外读研的赵指导员打电话,请他帮忙在院校查找资料。他还征求官兵意见建议100余条,根据官兵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授课题目,认真编写教案,为战士解疑释惑。   & &上等兵岳明杰是个90后,刚入伍那会儿,他和许多90后的新战友一样,一提理论学习就犯困,一听理论考试就打怵。一次理论课后,入伍不到半年的他向郭峰说出了心中的困惑:“打仗拼的是武器和装备、靠的是技术和能力,创新理论学好了,就能把坦克开好吗?就能把敌人消灭了?”   & &说实话,许多90后新兵都有小岳这样的困惑。发现这个问题后,郭峰就给他们讲理论武装事关信仰追求,可以支撑一个人的灵魂,学创新理论虽然与怎么操作坦克无关,但可以教你懂得为谁操作坦克。如果做不到听党指挥对党忠诚,驾驶技术再好又有什么用?   & &郭峰朴素的话语深深刻在了这些90后战士的心里,让他们深深懂得了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是每一名有灵魂的革命军人应有的坚定信念和鲜明立场。(文字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郭峰牢记党员身份,时时处处当先锋作表率。图片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 &“党员要有个党员样子”   & &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是郭峰最看重的事,也是最幸福的事。   & &日,郭峰向党旗庄严宣誓的日子,他想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   & &正好再过几天就是父亲的生日,郭峰怀着激动的心情拨通了父亲的电话。   & &“爸,我今天入党了!”   & &“好好,这是我收到最好的生日礼物,你现在不是普通老百姓了,党员要有个党员样子,别辜负了这个光荣的称呼啊!”电话那头,父亲笑着流下眼泪。   & &放下电话,郭峰在笔记本上写道:“今天,我是党的人了,就要有党员的样子,用党员标准干好党交给我的一切任务,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 &郭峰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用对党的绝对忠诚,对组织的绝对信赖,先后在炊事员、炊事班长、助教、班长、代排长、连技术员、营技术员七个平凡岗位,干出了非凡的成绩。   & &在炊事班,他是煎炸烹炒样样过硬的炊事班长;在教练一连,他不到半年就考取了坦克驾驶等级证书,当上了助教;两年就成了连队挑大梁的助教班长;代理排长时因带领全排完成任务出色,当年就荣立集体三等功;担任连队技术员3年,从外行到超越师傅,成长为一名响当当的“技术大拿”。他从2011年3月开始,负责全营坦克的日常技术保障工作,总结的教学训练保障模式,使装甲装备100%处于完好状态,仅用1年就形成新装备小修能力。   & &他先后被总部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学习成才先进个人、“百名好班长”新闻人物、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装甲装备标准车达标创优先进个人,被军区评为军事训练标兵、士官标兵、2014年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新一代革命军人”新闻人物,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   & &这么耀眼的成绩,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应该会光耀门楣了。然而,郭峰的父亲却知之不多,只知道他在部队是坦克兵,在2001年入了党。   & &2015年元旦,郭峰的父亲问他是否能回家,他说要去北京。在父亲再三追问下,他道出实情。   & &原来,郭峰被北京军区评为2014年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新一代革命军人”新闻人物,1月4号要到北京领奖。这时,父亲才知道他在部队取得的荣誉。   & &父亲问郭峰为何取得这么多成绩也不告诉家人,郭峰淡淡地说:“我是一名党员,干好了是我的职责所在,再说了又没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组织上给了这么多荣誉,我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也没什么好说的。”(文字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郭峰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总结出10多种新装备训法。图片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
我愿在训练场上与坦克相伴一辈子  郭峰经常说:“如果可能的话,我愿在训练场上与坦克相伴一辈子。”   & &郭峰三次面临岗位调整,不为所动,依然选择了与坦克一起摸爬滚打在训练场。   & &当坦克兵是个苦差事,训练场铁甲轰鸣、尘土飞扬,特别是夏季,坦克内温度常常在40摄氏度以上,上车“桑拿浴”、下车“日光浴”,许多官兵还患上了腰肌劳损、肾脏结石等职业病。可就是这样一个吃苦受累的岗位,郭峰却乐此不疲。   & &郭峰当助教第三年的一天,大队装备处要从连队挑选战士担任仓库保管员,盯上了肯吃苦、又能干的郭峰。   & &连长也劝他:“咱们连队披着星星上训练场,顶着月亮返场,晴天满身土,雨天一身泥,太苦太累,你有这样的机会连队不拦着你。”   & &当时,大队刚配发了某新型坦克,郭峰看着就激动,一门心思放在坦克上,便婉拒了大队装备处领导的好意。   & &第二年,大队装备处领导又找到郭峰,他还是拒绝了。   & &郭峰长年累月奔波在训练场,落下一身病,特别是腰站着时间一长便疼痛难忍,胃病也越来越严重。   & &这年3月,大队领导看到郭峰专业技术和作风都很过硬,又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有意让他到装备车场担任值班员,这个岗位相对轻松些。   & &然而,郭峰却坚定地说:“我太爱坦克,每当看到一批批战斗员,从咱们连走向未来战场,我觉得既不苦也不累。连长,就让我留在一连吧!”(文字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作为全营兵龄最长的战士,郭峰始终坚持为官兵讲连史。图片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 &一心想开坦克的炊事员  入伍后,郭峰来到了“装甲兵的摇篮”――北京军区某兵种训练基地。这是一支具有优良传统和诸多荣誉的部队。组建30多年来,已经输送了10万余名装甲兵技术骨干。初到基地时,他兴奋不已,觉得自己终于当上威武的坦克兵了,可以开着坦克纵横驰骋了。   & &然而刚到连队那天,郭峰就被当时的指导员罗廷叫到了连部。   & &“郭峰,你会开汽车吗?”   & &“不会。”   & &“拖拉机也行!”   & &“也不会。”   & &“那你学过汽车摩托车修理吗?”指导员又问道。   & &“没……没有学过。”郭峰很不好意思。   & &指导员沉思了半天,“小郭啊!你知道我们这是坦克兵部队,技术性很强,连队的坦克都由专人保障了,现在也不缺助教,正好炊事班缺人,你就先干炊事员吧!”   & &郭峰红着脸,背着背包去了炊事班。   & &但是,郭峰注定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每当保障的战友从山上下来,他都会端着热乎乎的饭菜凑过去,笑着听人家讲,谁谁谁指导学兵开着坦克过了多少限制路障碍物了,谁谁谁又钻进坦克里解决几个技术难题了。   & &虽然在坦克连队,郭峰却真的连摸都没有摸过坦克。只是有一次,他早早地收拾完锅碗瓢盆,跑到了山上训练场,站在一个高高的台子上,远远的望着,这边战士们利利索索的三步登车,那边一排排的铁甲排山倒海冲向前去。看得他手脚痒得厉害。心想这才是兵,这才是自己想要的样子。于是,有事没事就往山上跑,跟教员聊天请教坦克基本构造,跟老助教打听坦克的技术参数。在炊事班的两年多里,这个有心的小伙子,把自己当做一个编外的学兵,自学了《坦克兵驾驶》《坦克使用》等多本教材。   & &功夫不负有心人,郭峰终于当上了助教,开上了梦寐以求的坦克。(文字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郭峰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总结出10多种新装备训法。图片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 &他的目光投向战场  “我们培训的学兵一毕业就能上战场、打胜仗吗?”“基地作为‘兵种部队战斗力生成源头’如何跨越练与战之间的鸿沟?”在朱日和演兵场,郭峰循着实战化训练的滚滚硝烟寻找答案。   & &在火车站,刚刚结束上一场演习的沈阳军区某装甲旅正紧锣密鼓地进行铁路装载。郭峰主动向该旅战士了解学习培训、参加演习等情况。   & &“无论是铁路装载,还是履带行军,导演部都设置了敌情,逼着坦克驾驶员锤炼实战技能。”坦克二连班长雷宏宇道出了自己的切身感受。   & &郭峰特别关注坦克乘员的战斗素养,虚心向征尘未洗的战士请教。坦克一连驾驶员吕文强谈到:“以前总觉得把坦克开好就是合格的驾驶员,到了演习场才明白驾驶员更是战斗员,不讲配合、不察敌情都是行不通的。”   & &一席话让郭峰陷入了深思:要想让学兵在实战化演习中崭露头角,就必须使我们的培训目标从单一型技术骨干向复合型战斗骨干转变。   & &天骄策马处,三军演兵场。郭峰乘坐演习指挥部导演组车辆,沿着“红军”部队战场机动的路线,实地进行学习观摩。他摸断崖、走壕沟、测弹坑,仔细观察记录真实的战场地貌,为改进驾驶教学内容积累资料。   & &他白天到演兵场跟演跟训,晚上到帐篷里与官兵座谈交流,掌握了“高强度连贯演练对坦克乘员体能、智能和技能的影响”“野战条件下装备维护保养的难点”等课题的详实数据,逢人就探讨请教,笔记本上记得满满当当。   & &“让铁甲精兵从基地走向战场”是郭峰不懈的追求。虽然身在教学训练单位,但他的目光一直瞄着未来战场。近年来,他围绕教学训练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多次深入调研,对改进教学内容提出了50条建议,其中30多条被基地和大队采纳。   & &郭峰与教学人员一起在全军率先构建以信息化专业技能为主导的新型学兵培训目标、素质结构、训练与考核内容及标准体系,使学兵培养实现由单一技术操作型,向懂理论、精专业、通维修的复合型转变。他和战友教出的学兵毕业考核年年总评优秀,不用适应性训练,就可直接遂行作战任务。(文字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郭峰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总结出10多种新装备训法。图片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 &迎难而上  有人曾劝郭峰说:“肩上没扛星,差不多就行。”   & &但郭峰认为“组织信任我,我就要干好。”   & &2011年初,一大队教练营主管装备的副营长提升,几个连队主官也刚刚上任。经报上级批准,由郭峰代理履行副营长职责,负责装备管理和教学训练保障工作。   & &“任职命令”太突然,不仅郭峰没有心理准备,很多人对他能不能胜任也持怀疑态度:“战士能代理排长,能代理副营长吗?”   & &大家的担心不无道理,郭峰也倍感压力。   & &接下来的调查犹如雪上加霜,让郭峰不寒而栗:全营3个代次、4个车型、百余辆坦克技术状况参差不齐,特别是新装备信息化程度高,遇到故障连队骨干不会修、不敢修的情况突出;近四分之一助教的专业技能偏弱……而教学训练即将展开,不久还要接受总部教学质量评估,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装备保障工作愈发紧张。   & &面对困难,郭峰选择迎难而上:   & &――创新“任务牵引”等训法,狠抓全营助教和修理工技术培训,使助教全部取得二级以上驾驶员等级;   & &――制订检修计划,带领骨干昼夜苦战,使坦克100%恢复完好状态;   & &――创新保障模式,变各连队“梯次轮流保障”为“班排对口保障”;   & &……   & &很快,一个纵向贯穿大队、营、连、排,横向集成训练、保障、修理各部门的保障网络形成。   & &在总部教学质量评估前,大队一半助教考取了更高一级的驾驶等级,所有坦克技术状况优良。听了郭峰的故事,总部专家称赞道:“这个技术员的素质好、能力强,不简单!”(文字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郭峰在朱日和基地学习调研期间为“蓝军”旅技术骨干解难答疑。图片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 &纵身一跳救战友  2009年3月的一天上午,基础课目训练结束后,连队组织助教将坦克开回临时停车场准备保养,技术员郭峰站在防洪墙上正仔细地看着每一台坦克。   & &班长张志刚指挥一排新兵小王驾驶105号坦克准备停车,突然,制动器出现故障,由于张志刚在车的正前方,以为是坦克正常的前行。   & &郭峰站在墙上,看到该坦克行进速度不正常,转念一想,这是制动器出了故障,张志刚有危险!郭峰向张志刚示意,但由于车多噪音大,张志刚听不清楚。   & &时间紧急,郭峰从高3.5米的墙上跳了下来,抱着张志刚滚到了坦克一侧。   & &然而,由于太着急,郭峰也被狠狠地摔了一下,好半天才从地上站起来。连队的官兵知道这事后,都被郭峰关键时候挺身而出救战友的壮举深深地感动了。   & &郭峰就是这样一个表面看起来柔弱、骨子里却有一股豪情的老兵,他说话声音不大,平时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危急关头他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军人特有的血性胆气。(文字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郭峰维修故障装备,获得了“坦克神医”的美誉。图片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 &不让一个战士掉队  郭峰不但是一名过硬的技术骨干,更是战友贴心的大哥,在协助连队做思想工作方面很有一套,许多刚到教练营不适应的新战士都喜欢和郭峰聊天,时间长了,郭峰被战友们称为“编外指导员”。   & &2012年底,从上级机关分流到连队的下士小李,习惯了机关的工作生活,刚到连队很不适应,尤其是面对“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训练生活,萌发了提前退伍的念头。连队干部找他谈心,他爱理不理,战友们也都敬而远之。郭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小李头脑灵活,接受新鲜事物快,只要好好帮带,准是一个好兵的苗子。他找到连队指导员,主动提出要和小李结帮带对子。从此,郭峰没事总找他谈心聊天,修车时也总让他跟在身边搭把手。   & &有一天,在修理间,郭峰指着主离合器上一个松动的螺母对小李说:“小螺母关乎全车大安全,小士官也能干出大作为。”小李似有所悟,频频点头。后来,小李的每一点进步,他都及时鼓励表扬,还把自己多年维修经验的笔记本送给了他。从此,小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工作干在前,累活冲在前,逐渐掌握了专业技能,成为了连队的技术骨干,第二年还入了党,被评为“优秀士兵”。(文字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 &“郭峰班组”人才辈出  提起“郭峰班组”,基地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组长便是大名鼎鼎的教练营技术员郭峰。   & &2012年底,大队落实新编制,减少一个保障连,向兄弟部队分流一部分战士,教练营助教更少了,平均一名助教要负责两、三台车,保障任务更加繁重。但到2013年、2014年,教练营的保障力量并没有减弱,一线保障骨干数量甚至还有所增加,尤其是新装备保障力量持续上升。   & &是什么让教练营保障力量不降反升呢?原来教练营成立了一个“郭峰班组”。在组长郭峰的带领下,这个班组主要维修在保障中有较大故障的坦克,同时还肩负着培养骨干的重任。全营的保障骨干轮流在这里工作,一个季度换一批,一年下来,大部分班排骨干能镀一遍金,两年下来,一半以上的助教都能来这里学学真本事。   & &组长郭峰的修车本领自不用说,带出来的徒弟也个个有名。边志伟,一连技术员,同样对大队3个代次4种车型的维修保障了如指掌,2012年底荣立个人二等功,获得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一等奖;再比如师志龙,修理连技术员,一门心思搞维修,技术也相当精湛,每次郭峰拆装新装备都离不开他,他也荣立了个人二等功,获得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三等奖。“郭峰班组”人人立功,1人荣立一等功、2人荣立二等功、4人荣立三等功,2人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   & &如今,“郭峰班组”已成为单位技术攻关中坚力量,也是基地的一张名片,每年自训期“郭峰班组”都要到各个大队巡修坦克,他们的精湛技术和过硬作风获得了各级领导和官兵的一致好评。他们完成的“野外条件下吊装更换某新型坦克动力舱”等3个项目的攻关,填补了我军坦克驾驶专业培训空白。(文字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三级军士长郭峰。图片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 &大家与小家  “上有老下有小,不奉献干不好。”这是郭峰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些年来,对家人的愧疚,是郭峰心中永远的痛:当兵第二年,母亲因病去世,他没能见到最后一面。如今,年近古稀、身患脑梗的父亲,还得靠出嫁的姐姐照料。   & &那一年,郭峰1岁的儿子郭雨宸要做手术,就在住院的前一天,他接到了去成都军区某部接装备的通知。考虑到手术风险不大,郭峰和妻子嘱托了一番,就匆匆踏上了出差的行程。他早上坐车出发,当天下午儿子做手术时因气管炎引起呼吸困难,被送进了抢救室,3个小时才救了过来,妻子、岳母手足无措、失声痛哭。妻子第一次和他翻了脸:“别人有事都是往家走,你是有事往外跑,不知道你这爹是怎么当的!”   & &想起儿子遭的罪,郭峰这个从未在困难面前低头的“硬汉”落泪了。为弥补自己的愧疚,周末轮休回家,他总是抢着干这干那,这样心里才坦然一些。   & &那年8月的一个周末,郭峰的家属孩子第一次来到部队。正在修理间加班维修车辆的郭峰,亲自驾驶着坦克,让妻儿坐上感受了一回。坦克在高低起伏的场地上颠簸,妻子怕被颠出来紧紧抓着扶手。一圈下来,5岁的儿子看见郭峰浑身的土,下车第一句话就是:“爸爸,你真是个‘土匪’!”从没坐过坦克的妻子也连连摇头,“脏死了,颠死了,再也不想坐坦克了!”这次难忘的军营之旅,让妻子对军营、对坦克兵感同身受,多了一份理解与支持。   & &这些年,部队遇有任务,他挺身而出;战友遇到难处,他伸手相帮;但父亲住院、儿子手术,他都没能尽到责任。   & &“对亲人,我真的算不上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在一次事迹报告会上,郭峰道出了心声,“如果牺牲个人的小幸福能换来教学训练的高质量,我无怨无悔!”坦克对于郭峰来说,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连着心、重千斤,举得起、放不下。(文字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郭峰将自己的“绝活”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同志。图片由北京军区兵种训练基地提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4款改款指南者召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