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开局四步杀问题,一步完成

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知道宝贝找不到问题了&_&!!
该问题可能已经失效。
秒以后自动返回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规则就是规则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有源程序在里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朱如堂--中国象棋马的棋盘遍历问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的方向,向前走用“进”,向后走(往回走)用“退”,横着走用“平”;第四个字是棋子进、退的步数,或是平走到达直线的号码。遇到马、相(象)、仕(士)三个兵种时,因为它们都是斜走,有前进,有后退,没有平移,因此第四个字都是所到达的直线的号码。
如一方的两个相同的棋子在同一条直线上,要注明所走动的棋子是前面的还是后面的。如:前车进一、后炮退2 等等。
例如:在开始的局面中,红方的第一步当头炮可以是炮8平5或者炮2平5,黑方如果上马可以是马8进7或者马2进3。炮吃对面的马可以表示为炮8(2)进7。
如果还有疑问可以发消息给我。
通俗易懂,小第该明白了。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炮二平五或者炮八平五 就是把炮走到将或帅的正上方,中卒的下方,威胁到对方的中卒。
中国传统棋种。在正方形的棋盘上分红、黑两方,各有16个子,为帅(将)一,仕(士)、相(象)、车、马、炮。二,兵(卒)五。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 ...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如何成为一个象棋高手?_知识号
说三道四 最新新闻话题新闻专题评论
> 新闻内容
如何成为一个象棋高手?
一定要从小就开始下吗?象棋中国象棋钟无艳,忘掉种过的花排名第一的@leemannersl答案里硬伤太多了,而@sayu的答案则透出了浓浓的业内人士气息。我先说@leemannersl的答案里的问题。很显然,答主基本没有在大型公开赛中摸爬滚打的经历。布局脱谱绝对不是所谓的低手的标志,事实上,这是比赛当中的常用策略,临场宁,
一定要从小就开始下吗? 象棋中国象棋钟无艳,忘掉种过的花排名第一的 @lee mannersl 答案里硬伤太多了, 而@sa yu 的答案则透出了浓浓的业内人士气息。我先说 @lee mannersl 的答案里的问题。很显然,答主基本没有在大型公开赛中摸爬滚打的经历。布局脱谱绝对不是所谓的低手的标志,事实上,这是比赛当中的常用策略,临场宁可稍亏也要脱谱,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要避开对方的赛前准备。举个常用例子就是,比赛时碰到大学生棋手和女子专业队棋手的时候,布局是经常要脱谱的。原因是大学生棋手总是用软件把布局拆得很熟,但只要对方不跟你走你拆过的布局,你就完全不会应对了;女子专业队棋手的中盘往往是弱项(我当然不是说唐丹等人……),但是布局毕竟是专业队出身。面对这类对手,布局当然不能走大套路。实际例子有的,某市市队队员,在比赛的时候后手对SFL(对你没看错就是那个女神),居然下起了五七炮三兵,结果被从头捆到尾,挂了。下完以后,我跟某市队另一队员把他说了一通,你跟SFL下什么谱啊,人家布局不知比你高到哪里去……还有个自己的例子,我先手:1.炮二平五 马8进72.兵三进一 车9平83.马二进三 卒3进14.车一平二 炮8进4这个形状在布局书上很好找,红方马三进四,一边威胁中路,一边威胁兵三进一渡兵。看起来也觉得这个手段最好。但我看对方走炮8进4走得很快,估计对方有备而来,尤其是怕对方用软件早都拆好了。想了几分钟,我接走马八进九。
我是想说明一个问题, @lee mannersl 的说法很显然体现出大赛经验极少的情况,陷入了纸上谈兵的误区。为了避免落入对方的准备当中,很多时候脱离常规的布局是必须的。
多出来打打公开赛就知道了。在大赛上,你光靠拆解好的布局应对试试看?多的是你没见过的奇形怪状的玩意。纯粹只有布局但中残没力量的对手,只要多打几次比赛,暴露出这个毛病以后,别人就都会用象7进5或象3进5或士6进5后过宫炮等一系列奇怪的变化应对你的炮二平五让你没法背书,你就跪了。棋手的技术特点在棋手之间是会传开的。
如果想要真正进入高手的行列,光打谱看书是绝对不行的。中盘也不是跟他说的那样,看书看出来的。必须经过大赛的锤炼和检验,必须经过大赛的锤炼和检验,必须经过大赛的锤炼和检验,重要的话说三遍。具体提升水平的做法,看 @sa yu 的答案就靠谱了,然后我想补充一点:等打谱和网战到了一定程度,有了一定基础并且有了条件以后,出去参加大型公开赛,进行水平检验,以及比赛经验的积累。
比赛的好处我等会说,基础多少算足够,我也不知道,因为出去比赛锻炼这事肯定是越早越好的,但水平太低的时候出去,性价比并不是太高,因为那个时候,被谁赢了不是赢了啊……我认为可以用网战成绩作为参考标准,虽然不同人对网战适应程度不同,成绩表现会不一样,但作个基本判断还是可以的。大概慢棋能下到弈天7关的样子,出去锤炼大概收获就不少了。我提供我的网战数据和比赛数据作为参考吧:弈天大理国慢棋2段,想冲3段一直冲不上,快棋桃花岛3个号上山,但绝对站不稳的那种,在山上只要下棋,就被软件切下来。QQ测评业六,以80+的胜率升到业六后基本没打。162分数在2280附近波动(),胜率61-62间波动。我在200人左右的大型公开赛里最好的打到过39名,另外有一次60名,在最后一轮跟HSQ大师抢钱抢输了。我感觉我属于比较适应网战的那种,因为慢棋2段据我了解在业余纯人里面算挺不错的了,但我感觉我在业余里实际水平是比较一般的。好几个水平比我高的人桃花岛上不去华山,我认识某个顶级业余好手测评上不去业七,而水平跟我差不多的一位非特长生大学生棋手已经做到了……说这些想表达的意思是,网战数据绝对不代表实际水平,但可以作为参考。说说参加大型公开赛的好处:1.比赛有紧张感,够投入,会逼着你在限时内拼命想出最佳应法,这个很锻炼人。比如同样一个布局,在比赛的时候,会看见许多平时(比如打谱和网战)看不见的变化,会担心对方要是走出某一步来,怎么办?这个“怎么办”就是你的布局盲点。以及中盘力量真的不是看书能看出来的,这个真的是要实打实的“顶手棋”给“顶”出来的。2.跟名手碰上,输给名手了,可以学到东西。同样是赢你,名手和一般水平的人比起来,赢你的手段会更加犀利,在优势盘面下他是如何进攻的,如何做到把局面稳妥地导向胜利的,等等。3.随着水平逐渐增长,哪怕水平依然有差距,比赛中也可以有好的表现了,比如说虽然输了,但名手见多了,发现名手也就那么回事,并不是什么不可想象的对手;甚至偶尔赢了或者顶和个把名手,对于心气的提高是决定性的。想象一下你在比赛里赢过某省冠军?某老大师?甚至某现役专业队员?心里就会有一种很明显的感觉,原来他们也并非不可战胜的。连他们都能赢,那面对其他的对手,我又怎么会没有赢的机会呢?这种观念建立起来后,比赛时那种碰到名手未打先输的消极情绪会减少,有利于比赛成绩的提高。4.比赛经验积累。用时的掌握,具体比赛下法选择,等等的东西,不比赛真的体会不到。例如我跟某名手的一盘对局。对攻,然后对局进程到了我的赢定了的盘面(想象一下旋风6.2打分1000+,是真的1000+……),但我时间极其紧张(少于1min,每步就加5秒),后来对方很快地连走几步,我时间紧张也只能凭直感应对,结果几步就走输了。当时其实对方还剩不少时间,但他后来这么说:“这个形势,看盘面我已经输定了,要是给他时间再想清楚,我就肯定完蛋了。”很明显体现出他的比赛经验,他知道他只能赶紧下,等我出错。另外一个也是某顶级名手的例子,在比赛里,对方就下了一步:兵七进一,然后他立刻就有感觉了:“他下兵七进一做什么?他平时都不下这个棋的。肯定有准备,嗯,应该是看了我最近下卒底炮的谱然后有准备。”没想多久,走了象3进5。这种心理活动是我们看棋的时候看不见的,这也属于比赛经验的一部分。这对于避免对方赛前准备很重要。5.其实这也属于心态的一部分:在大赛中突破了心理关以后,下棋不会手抖……
有次比赛,碰上某知名省冠军。在这次比赛之前,我从来没有赢过省冠军,比赛的时候我是抱着基本输定的心态去下的。可能因为我没有什么名气,对方想把我迅速击倒吧,虽然后手,但该省冠军依然选择了很凶悍的下法,而且落子迅速。事实上他的选择也完全在我计算之外,当时我人就感觉有点蒙,怎么计算这么多盲点?
这时候要输了的感觉已经在脑海里出现了,但我想,本来这次比赛就是来学棋的嘛,冷静,安心想棋就是了。而在我冷静下来以后,我发现对方的下法并不是那么的无懈可击。随后的对局进程出人意料的顺利,对局到短短十几回合,已经呈现我必胜的盘面——居然可以净多一车以及中兵,而且对方毫无攻势可言。
这时候才到了我想说的地方:我车炮在底线,一步退车叫将抽车,就可以奠定胜局了。但这个时候——我手抖了,我拿着自己的棋子的手,在发抖,紧张得发抖。
幸好没有出现意外,我的子力落点并没有因为我的紧张而出现偏差——第21回合,省冠军认负。这盘棋决定了我可以进名次领点小钱了,不过在最后一轮我输给了某少年赛亚军,结果获得了上述说的39名。
但在突破了这个心理障碍以后,之后对省冠军,我再无这种感觉。后来的某次比赛,我一口气碰上了三个省冠,一胜二和。胜省冠军的时候,手再也没抖过,而且对局进程基本保持了心态平和,和第一次要赢省冠的时候那种极其紧张的感觉完全不同。
以及心态是可以影响对盘面的判断的。
有次比赛我对上某现役象甲队员,国家大师。我先手,布局亏了,但我竭力制造进攻机会,终于抓住对方的失误得了一子,形成了我车双马单缺相对对方车炮3卒(未过河)单缺士的盘面。按理说这个局面我应该全力求胜的,但因为我心理上的不自信,以及我前半盘一直被压制处于劣势,我放大了对方车炮对我的阵型所能造成的骚扰,竟然主动以马换炮,最终下成了车马单缺相对车单缺士的局面,我提和。这盘棋在广东象棋网上还能查到。当时我的双马位置很好,如果我的心态能够保持平和,并且客观冷静分析局面的话,说不定我就可以赢下来了。
所以临场心理的稳定性,也是需要通过大赛磨练出来的。这种心态把握的能力,哪本棋谱能教给你?
然后我再提一个提高水平的要点:认真下好每一盘棋,不管是平时交流还是比赛。
这个话说来轻巧,但其实想要做到,是非常非常难的。平心而论,我认为我花在棋上的时间并不多,曾经就被某朋友吐槽:“你一年下的棋没有我一个月下的多。”他说的不是网战之类的量,而是实实在在的外出比赛——我一年有4到5个比赛就不错了。而网战——自打我读研以来,基本没下棋。你说打谱?额……我上一次打谱是去年吧。
总的来说,我下棋的量算是很少的。但我自己对待每盘棋态度非常非常认真,尽可能做到在我水平范围内每一步都趋向于完美,哪怕是基本胜定的局面,我也不会掉以轻心,在比赛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全力以赴。我想,是我这样的态度提高了我的比赛锻炼效果吧。这样的态度会让比赛的锻炼效果更加充分的,也降低了随手棋出现的可能性。
先写这些,以后慢慢补充和修改吧。显示全部sa yu最高票答主算是刚入门,误导性比较大; @Heng LIN 的答案基本靠谱但失之简单,毕竟不是每个爱好者都能找到专业教练并愿意付费的,同时,对已经成年、有一定自学能力的无基础爱好者来说,一开始就找专业教练,性价比也并不高,一本金盾版《象棋入门》足够自学大半年了。以下针对已经成年、有一定自学能力的无基础爱好者给出一些初步建议。1、基本学习路径:规则原理——基本杀法——基本残局——老式布局——流行布局——全盘对弈。规则原理:除了马走日项飞田,胜负和的判定之外,还要掌握记录方式、子力价值,了解什么情况下不变作和、什么情况下一方必须变招否则判负。本阶段需要2学时。基本杀法:从白脸将、铁门闩、钓鱼马开始,基本的一步杀大约有几十个局型,两步杀大概有百来个局型;进阶可以用《适情雅趣》以及象棋巫师等软件自带的残局训练杀法。对4-5步杀有明显的感觉时,比较适合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注意,开始进入下一阶段并不代表完成了本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大量练习,下同。进入下一阶段需要大约10-30学时,完成本阶段至少需要100学时以上。基本残局:从马擒单士、炮士胜双士开始(推荐使用金盾版《象棋入门》的残局部分),注意,本阶段开始,你需要从双方角度进行思考,同时学习优势方如何进攻和劣势方如何防守。能学到马底兵胜单士象、炮高兵士相全胜士象全还没失去兴趣,则可以开始下一阶段,同时可以开展一定数量的实战对弈。进入下一阶段需要大约20-30学时,完成本阶段可以暂不考虑。到此阶段感觉学有余力的同学,恭喜你,你有成为省内名手的潜质,同时向你推荐贾题韬《象棋残局新论》作为此阶段的进阶教材。老式布局:从张强、闫文清合著的布局三件套《布局定式与战理》《布局疑型与攻击》《布局骗招与对策》开始,对这三本书有了全面了解以后,可以视兴趣选择一部分老式布局进行系统研究。答主学习布局是从后手单提马开始学起的,现在认为也可以学先手的中炮单提马(教材是戴荣光的《中炮单提马对屏风马》)。此阶段大概需要50-100学时,其中有一部分可以通过实战对弈来进行。完成此阶段可以暂不考虑。流行布局:通过打近三五年的象甲联赛、全国个人赛棋谱来学习。与时俱进,不设上限。实战对弈:通常来说与水平相当或高于自己的棋手对弈才能有效提高水平,但在初学阶段未必如此,对弈过程中认真思考、对弈结束后认真复盘才是提高实战能力的关键。推荐使用弈天对弈平台,该平台默认的擂台制有利于寻找水平相当的对手,慢棋时限为30-6-1有利于认真思考。很多人推荐复盘使用软件分析,是可行的,但不能因此就在复盘时节省自己的计算量,复盘时的计算量应不小于实战过程中的计算量。实战可以无穷无尽,切勿沉迷。相关:答主6岁跟少年宫教练(省队退役)学棋,省少儿赛一次第三一次第六;12岁因学业放弃,大学后重新捡起象棋,但未再进行系统化训练;大学毕业十年后侥幸晋升棋协大师。王卫,手机淘宝首先学习中国象棋基本杀法,象棋要从开局,中局,残局开始学的,看棋书《橘中秘》《梅花泉》《现代中国象棋布局精要》学开局,看《适情雅趣》学残局和杀法。然后就是和高手过招,把下过的棋局复盘,用软件分析,这是对中局的学习,这个对棋艺提高很大。Fermat,Hello world!这是一个可以写一部书的问题。好吧,再细化一下,对于还不是很厉害的,推荐象棋巫师魔法学校,里面一般是一些几步的杀棋,不会太费精力,又比较有趣味。也有一些实用,比如单马擒单士,会一次又一次地出现,练到你实在忘不了的地步。lee mannersl,身在空门,意寝红尘我在上大学的时候买了本书《象棋开局例典》,是上海棋手葛维蒲编写的。在那之前一直都有下棋,而且自认为还算不错。及至从那本书开始,我才知道自己之前根本还没有入门。  我认为业余高手和大师的主要差别在于开局。 开局直接就影响中局。没有好的开局就没有好的中局。 如果抛开开局中局不论,单论如果在残局的均势情况,我想那时候比拼的就真的是棋手的智商和算度了。看看张申宏和陶汉明,他们如果带着均势局面进入残局,负率是很低的,尤其是绿林棋手张申宏,其实残局一点都不比特大差。问题就是出在开局,他赖以成名的中局扭杀能力,在经过长期训练的大师面前,根本就讨不到多少好处,纵然偶有惊人棋路的发挥。  当时我研究那本《象棋开局例典》,看出了一个门路,如果开局的路数经过长期实战的判断,那是可以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定式的。 看看现在的对局名称那一长串的字号,对比一下以前的棋谱,就可知现在象棋开局的研究已经很广了。 某些局面的研究的深度甚至已经到了中局接近残局的阶段,最明显的就是许银川后手战胜洪智的那盘(资深棋迷应该知道我说的是哪一盘),到被催杀,到反叫杀,进而夺势而一举拿下,其中的胜负手竟然是广东队之前就研究出来的结果。  后来我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研究了那本书上的所有开局,而且还另买了一些书学习最新的开局变化,研究的时候我最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这样走,如果不这样走会怎么样? 有时候自己想不明白,就用棋软来查找答案。比如棋谱说红要马八进七,我觉得可以走马八进九,但是既然高手都走马八进七,肯定马八进九有其不好的地方,如果走马八进九肯定是有破绽,破绽在哪里? 我想不出,就让棋软来解决。电脑就会走出击溃马八进九的走法。就这样我基本上多数布局都弄得比较通透了,这总共差不多花了两年时间吧。这两年期间没有和人下棋。后来我找人下,之前和我平手不分胜负的甚至有几个高过我的,都被我杀得片甲不留。常常在开局就让他们非常难受,到中局的时候基本也就奠定胜局了。 其中一个棋友表示,很奇怪,为什么现在发觉怎么走都好像受制? 我心里笑了,自己明白着的: 相对于我目前的水平,你们太业余了。 因为你就是智商比我高也没用,因为你每走一步只要不符合棋谱的,我就知道你的问题在哪里,我就知道自己该怎么走就能轻松干掉你。  另外说说大师们和业余高手的另一个水平界线,就在于对中局杀法的研究。 大师们都熟悉各种杀法,他们研究透了很多中局的杀法, 你就算开局牛逼能取得相对不那么落后的情势,大师们甚至不用多动脑筋,就把棋型引导向他熟悉的一个杀法局面。 通常那种局面初看时毫无任何血腥气的,但是大师已经知道怎么杀了,你就觉得人家怎么攻杀那么厉害。 这是我的心得,我也就拿来揣测大师们的思维过程了。 我对很多的一些中局成杀的局有研究,基本都能倒背如流,到对局的时候,很自然的就会按照当前局面,联想到最接近此局面的杀局,然后就想办法把棋型引导到那个成杀局面。 到位了之后,对方还毫无察觉,而我已经知道自己赢了。套用北斗神拳的一句话:你还能动,却已经是个死人了!   我现在下棋,如果对方连开局都脱谱,我都就不想下了。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不代表普遍真理。
匿名用户我觉得楼上很多答案实在是有点……扯。看你的“高手”,定义是什么。全国冠军?职业棋手之一?强大师或一般大师?业余界前三?某省冠军?差别大得很。问题也许可以细化些。但如果要泛点答,倒不一定要年龄小。而且在你年龄大的时候,理解和接受能力更高,学起来还比小孩快。最重要的东西,是有老师指点,科班训练。野路子棋摊练不出棋来的。有好老师指导的话,不用教太久,10岁孩子的水平足可横扫很多在棋摊混了一辈子的老头了。推荐看一篇文章,《风尘棋客》。里面的内容可以让你对你的问题认识深入很多。重复我的观点,科班训练的影响因素远大于年龄和时间(那你非要跟我扯说我就一个月时间什么的,我也没办法啊……好歹得拿科班训练的一年的10岁小孩跟别个混迹棋摊五十年的老头比吧?)马赛,那啥15年9-13更新:先看问题:如何成为一个象棋高手? 一定要从小就开始下吗?从题主的描述来看,题主应该是业余爱好者,在提问题的时候应该是刚刚开始下棋,而且不是小孩子了,可能觉得自己的水平不匹配自己的年龄(也许是,瞎猜的- -),不好意思跟别人玩,所以我并没有从专业训练的角度来回答问题,先鼓励题主下起来嘛~在新手村玩久了再说进阶的事儿~难道一开始玩LOL就跟大区第一对战或者参加顶级联赛就绝对可以增加自信心?大多数人可能会放弃吧?难道不学加减乘除直接上微积分就一定好玩吗?能不能先培养一下兴趣?看到楼上丢出一大堆省级比赛我都吓尿了!!!只要题主是个正常人,肯定知道这些顶级比赛的,棋谱啊,找教练啊。这些都是后话。可问题是什么?大家仔细看一下好吗?一个简单的问题配一个简单轻松的答案就好~业余爱好者开开心心地跟隔壁老王老李下几盘棋就好了嘛~以下为原答案--------我是分割线----------
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问题,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认为不是象棋高手,还在学习中。
先讲讲我自己的经历吧~
初一在学校寄宿,初二开始在校外租房。在校外跟附近医院的两个实习医生、一个高二学生以及附近一个技校学生合租一个房间,一间房两张桌子五张床,一个人一个月三十块钱包水电。
话说,有一天,屋里就俩人,医生甲和我。我在做语文作业,他在看内科书。不知什么时候,他拿出棋盘,招呼我陪他下棋。我眨着我那清澈见底的眼睛天真地望着他:俺不会.....他毫不在意,执意要教我= = 于是,我搞定作业后就陪他玩了,那是我第一次下棋,我记得他当时虐我虐的非常开心......
不知为何,接下来的好几天上课的时候,脑子里全是那几盘棋,有时候能想一个上午。在回出租屋的路上有个爱下棋的补鞋师傅,补鞋摊旁边总是聚着一堆棋友下棋。于是乎,每天夕阳下常常会有一个满脸青春痘的小男孩儿大老远拿个火烧儿一路小跑补上棋友们那庞大的身躯留下的缝隙~
白天在补鞋摊那儿看,晚上拉着甲医生虐我,有时候他没空虐我,我就拉着医生乙虐我。周末放假回家就拉着我爹虐我。这样大概过了一个月后,我开始虐医生甲了,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就不喜欢跟我下棋了。
后来,开始混迹于补鞋摊的棋友中,偶尔有机会跟他们玩。在人堆里下棋有个鲜明的特点,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在你下棋的时候涌入你的耳朵,会有各种各样的人来告诉你下一步怎么走。刚开始,我觉得他们都是成年人,经验比我丰富,就会听他们的,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会输掉。这时候你回头看看,当时给你指点的那个人往往已经走了,没了人影。后来,我索性不听旁人的,自己认真下,不分心,反而会赢。
后来,跟班上同学切磋,跟村上的老先生切磋。到了高中,搬到了城区后,跟公园里的大叔大爷切磋。
到现在没有正儿八经地看过棋类书籍,也没有一个正经的启蒙老师。那个时候没有条件,现在看到那些车几马几就眼晕,说起来也是一个遗憾。所以,我最开始接触的就是野路子,五花八门的野路子,你逛遍你所在城市的棋摊就明白我的意思了。-------------------------------------------------------------------------------------------------------------------------------
下面回答你的问题。
1.如何成为一个象棋高手?
(1)找个高手虐你。
(2)想办法虐他。
(3)能虐他后再换个高手虐你。
(4)重复(1)(2)(3)
注:这里的高手定义为可以完虐你的人,比如可以在十盘棋中赢你八盘以上。
2.一定要从小就开始下吗?
不一定,我初二12岁,医生甲二十岁出头,我走火入魔一个月后就可以虐他了。并非说我天赋异禀,只是想跟你说:在下棋这件事儿上,你下第一盘棋的年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在这上面花心思。人活八十岁,这日子还长着呢。年龄就是个数字,不必在意。-------------------------------------------------------------------------------------------------------------------------------
最后跟你分享我初中时比较喜欢的一句话:现在就去做。
与君共勉~咱们一起在知乎上进步~显示全部翁伟,热爱美食的程序员小孩子学会很快,最好是从小开始学。长大再学,很难那么专注。然后,象棋也是一种运动,很专业的。业余没法跟专业选手比的。请参考乒乓: http://www./question/21733358/answer/如果不是狂热的爱好者,分分钟被专业的小孩虐。我算是曾经学到准专业的水准,几年没下之后,就立刻退步到被六岁的专业小女孩都下不过了。成为高手?每天花一个小时看谱,再下一个小时,再一个小时复盘。坚持个一两年就差不多了。当然,遇到职业的照样被秒。周世基今天闲着没事就来回答一下这个题。问题关注挺久了,其他的几个答案也都没什么大问题,我试着稍微详细一点。我本人就是所谓的科班出身,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着老师学中国象棋,幼儿园开始接触,小学在棋类特长学校,学到六年级停了,初中有再换一个老师随便学了会儿,后来就再没专业的学过。我个人觉得和老师学是最简单有效的,只要是稍微有点水平的,很多基础的东西都可以学到,我小时候就是先跟着师傅学,然后去我们当地的棋院接触同龄的棋手,感觉没学过的或者自己在家和父母学的会差挺多,不过固定的套路和最基础的技巧比如说常用的开局,换子的方法都是很快就可以学会的。等你学会这些基础的之后就是很无聊的重复了。我接触到大多数放弃的就是因为这个,你学一种开局还会很有兴趣,等你学了八九种就麻木并且厌烦了,还有残局解多了也是很烦躁的。但这个阶段也是没法避免的,因为你接触的量少就非常容易在对弈的时候吃亏。比如你见到没见过的开局可能就不知道现在主流是如何处理的,又或者中期兑子的时候细节处理不当,都是因为练的太少了。再往后,等你底子比较厚,见识过的也多了,就要开始长考。不能再一步一步的下棋,你走一步要想后面的很多步,慢慢从思考后面两步到思考后面三步,四步,甚至更多。你就会发现很多看似占优的棋会吃亏,会导致后面局势不利。等你每一步都可以思考后面很多步数了,就要开始对大局有掌握,你要清楚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比如我很擅长残局,所以我很喜欢中期和对面交换子力,这样拖到残局我的优势大,又或者你擅长双马的配合,那你就应该尽量避免和对面兑马。也有人擅长对攻,就会主动采用进攻性强的开局。再后来就没有什么特别大的要注意的了(我也只懂到这儿),只剩下不断的重复和特别小细节的处理了。说到底象棋考的是推算和计算的能力,如何控制好双方的场面,并不断的化优势为胜势。或者是在抗压的情况下寻找机会,反败为胜。题目问的是如何成为,我个人觉得找个老师(其实我习惯叫师傅)是最简单有效的,其次就是自学了解象棋的基本技巧,包括现在主流的开局,中期兑子要注意的地方,还有一些经典残局。大致能达到在路边棋摊上下下的水平,就算入门了。后面就是不断重复,不断找人去下,我不怎么推荐qq象棋,我觉得奕天棋缘不错,你也可以去当地的棋院多交流,当然,输了一定要复盘,一定要去回想为什么输,慢慢把自己思考的能力提高。等到可以和大多数正常的棋手拉开距离之后就要去找高水平的人学习交流切磋。包括象棋的杂志,网上最新的对局,包括全国各地的甲级联赛,都可以去看。现在愿意下象棋的人还是有的,不过老实说愿意认真学的很少了,坚持下来的就更少了。象棋是挺花时间的。进步也挺慢的,不过等你学进去了,其实也挺有趣的。最后很装逼的写一段我很喜欢的话:人生如棋,最难的不是战无不胜,而是落子无悔。曹梦迪,学之。初级阶段多破残局,多位大师推荐《适情雅趣》。再往上走我也不知道了,因为尚未达到。李绍唐,材料学博士和考试是一个道理,一份时间用来下棋的话,三份时间用来思考。不推荐背棋谱,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最好有高手陪伴讲解,现在有了软件,可以在某一步保存尝试不同的下法,每一步想好有哪几种选择,都有哪些结果,没有高手的话那看棋谱也是选择,因为有的棋谱中有分析,多看人家是怎么分析的。个人觉得和软件下比较累,和平台上的棋力稍高的人下更好,像打游戏一样,要保存,分析才能有提高。知乎用户你对自己现在的水平有认识吗?没有的话在村里,县里,市里,省里参加几次比赛,定位你的水平。在对局后,你会复盘吗?你知道自己的薄弱点是开局,中局,还是残局?知道自己的薄弱点后再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想学好象棋是需要花费功夫的。开局的话,建议是《布局定式与战理》(以前老师给我们上课用的,现在书店没卖,可以网上打印PDF)。杂志有《棋艺》《象棋研究》,这两本是中国最专业的象棋杂志了。注:拿过市中学生第一名,省级少年儿童组前八名,省级大学生智运会前八名。知乎用户,《时代》周刊2006年度人物1.尽量只跟比自己强的对手下2.争胜心要强,但行棋不可急躁,尽量多看几步,认真对待每一盘棋3.复盘4.研究棋谱,残局入手,然后开局。中局太难,多下总结,看天分王慧渊,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在多下棋的同时也要注意学习理论知识,比如学习一些开局、中盘和残局的技巧,可以拿一些棋谱来练习,比如说《桔中秘》等。还可以看一些视频,比如说我很喜欢的一位特级大师胡荣华的(http://www./topics/68228/)。推荐一个软件,象棋巫师,感觉蛮不错的。欧阳逍遥,兽医看了这些答案,感觉是一个比一个扯。什么找高手虐你,再想办法虐高手之类的回答,真的是会坑害题主滴。找高手虐你千遍,你没有长进,臭棋还是臭棋。至于题主所说的象棋高手,我想肯定不是想成为全国冠军,也不是省冠军,甚至不是市县冠军。这个高手意思可能是有些厉害,在一个区县级的行政区域里面能排上前100名,业余象棋界一说都能知道名字的那种。以我自己的经验(本人在QQ象棋里面积分是3000分左右,测评就是业余五级多一点,怎么也上不去六级了,在家乡的小县城恐怕能排进前100名吧),要成为象棋高手首先是要看棋谱,多下,多分析。看棋谱有个顺序,先看残局杀法,再看开局布局,再看中局攻杀,再看生死棋型。我分析我现在业余五级再也不能更上一层楼的原因就是静不下心来看棋谱,没耐性。还有一点就是,要有爱好。如果你很爱下棋,那就能潜心钻研,提高棋艺。但也不要奢望能提高太多,毕竟象棋也是需要天赋的。另外,我5岁就学会下棋了。Heng LIN,自我定位中/ 业余棋手/ AM车手一个业余棋手,从幼儿园大班下棋下到高中,小学初中半专业训练七年,十二岁拿到某省会城市成人赛第三,省市少年组冠亚季军若干。1.从小下的确很重要,但这是成为国手级的几乎必须成分,但对于省市级甚至区县级高手来说,并不需要。从小下的确是有“棋感”,也就是说你的棋力随着你年龄的增长会对整个象棋有完全不同的理解,而这理解是成千上万合适的对局中积累出来的(水平稍强,变化多样)(关键词,合适,成千上万,复盘),这种理解包括了这个贴下象棋有哪些技巧?
最高票中的所有理论,我这些理论从来没有记过或者背过,但是随着打谱,复盘,下棋中的不断总结(为什么不能这样,为什么他要这样,这样走会怎么样,为什么有的时候可以弃子(答主是个好攻杀的棋手))等,你会有一个感觉,俗称大局观。这种大局观是基于这么多的积累,然后这种大局观可以帮助你理解当前局势,你有时很难三言两语解释为什么这样下不好,但你非常清楚地明白这不是最好的。 这种棋力和从小练棋有关系,我现在的理解能力也不如几年前(初二状态最好)(因为高中学习),2.其实答偏了,但练棋的最好方法是,刚开始找一个专业的教练入门,他会让你打棋谱,陪你下(让你),下残棋等来培养最基本的棋感。然后,打谱,建立起最基础的布局系统,找水平相当或者比自己略好的棋手对弈,我的经验是江湖棋手们只要带彩(十块钱等金额),他们会认真尽力跟你下,然后记得记录(请自己查记录方法),回去之后去网上找专业象棋软件(我那时候是用奇兵,不知道现在流行什么),去拆棋(解析哪一步不好),并且总结。然后打谱的时候记得想想如果是你你会走什么,然后把你走的这步拿去软件或者高手解析,然后理解为什么不能这样。我的学棋路程比较复杂,我小学前三年主要学习大量棋谱,并且到街头巷尾各种下,因为街头棋手往往不按套路出牌,基本所心所欲,这可以帮助反思棋谱的意义,每一步的意义通过大量对弈。等水平提高到一个层次需要练习中后盘,大量残局棋谱,就是练习运算和对局势的判断能力。最后就是要确定自己的棋艺风格并且多与高手下,或是和江湖棋手下有小额彩金的棋,不断复盘,坚持自己的风格。因为我的风格是不多见的攻杀型,结合功底不错的开局,在比赛和下棋中都有很好的效果。丫个,追求自由我说一下我自己是怎么把象棋当作分析材料玩的吧。我是从最简单的残局开始分析,尽可能多地总结出一些普遍的规律,慢慢地积累提高。比如这个局面:我在完全不看棋谱,不管各种象棋著作的情况下,自己这样分析:士的走法是斜一格,每走一步,必然会换行列,那么当士有挡将帅相见的作用时,不可以行动。将帅仅能威胁到上下左右一格,在士的大叉子路径上,保护不了士。这样一来,红帅往右移动一格,士就死掉了。象棋下到剩子这么少的时候,我对敌方每个子所占的位置,就可以不进行威胁,而仅仅威胁其所剩子的下一步的可能位置即可。其实,干嘛非得要学象棋呢,象棋只不过是没有任何新东西的数学游戏,一切知识都是从已经知道的规则上变化来的,把象棋当作一种分析材料来充实自己闲暇的时间多好,对吧?周千钰背棋谱。《梅花泉》。iree,明天再来试试吧如果找不到高手指导对练的话,看棋谱也很效,可以买一些象棋方面的书和杂志。下棋其实也是经验积累和思路反应吧,所以被归在体育项目里。当然从小下是好的,但是大人学东西也很快,我就是大学里无聊看书自学的围棋玩(水平很烂BTW),只是想告诉你背棋谱真很有用,特别是针对想短时间提高水平的人。 宋锴锴,每天知道一点点多下棋就行了。不要跟你差太多的人下,否则棋艺只会下降,这个很重要。对手如果跟你水平差不多,那个进步是最快的。
浏览:32发布: 8:56:40
浏览:9发布: 6:31:29
浏览:67发布: 23:04:16
浏览:30发布: 17:52:33
浏览:25发布: 13:15:05
浏览:22发布: 16:08:00
浏览:64发布: 13:29:51
浏览:87发布: 17:16:25
浏览:37发布: 14:55:20
浏览:52发布: 17:51:3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象棋开局四步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