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手下大将探秘最后的成吉思汗封地

成吉思汗手下大将介绍 个个英勇善战 - 武林军事
> 成吉思汗手下大将介绍 个个英勇善战
手下大将 成吉思汗开拓了蒙古帝国版图,至今都让人咂舌他的征战历程,一方面证明了成吉思汗是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家,另一方面说明成吉思汗队伍中人才济济,成吉思汗的四位儿子、蔡合台、、是出了名的勇士,个个骁勇善战,跟随成吉思汗东征和西征,立下赫赫战功。木华黎雕塑除此之外,木华黎、赤老温、博尔忽、被称为成吉思汗将领中的“四杰”,成吉思汗显赫的战功与他们的努力息息相关。四杰之一的木华黎被成吉思汗任命为攻打金国统领。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部落时,木华黎跟随成吉思汗进行统一,立下汗马功劳。后来,在蒙古军和金军的战争中,木华黎率领士兵们勇猛进攻,以少胜多的取得胜利,歼灭了大量的金军。随后,率领军队进攻辽东、辽西地区,拿下它们的控制权。1217年,成吉思汗封他为国王,将抗金全权交给木华黎指挥。赤老温是十大功臣之一,以前任职于泰赤乌部,早年间,铁木真遭到泰赤乌部的打击,在赤老温的营救下,铁木真得以脱困。随后,他跟随铁木真参加统一蒙古部落战争,立下很大的功劳。后来,统领色楞格河一带。博尔术是四杰之一,早年间一直跟随铁木真统一蒙古部落,受到铁木真的重视,安排他救援克烈部王汗。博尔术在作战方面有很高的技巧,跟随成吉思汗屡立战功,是蒙古国的开国功臣之一。1203年,在与克烈部的对抗中,博尔忽一马当先只身一人前往营救出窝阔台,在军事方面有很高的作战技巧。 成吉思汗最远打到哪里 成吉思汗戎马一生,打下了蒙古帝国版图。在他有生之年征战的版图中,最西边到了欧洲一带的多瑙河;西南边到了中东地区的巴基斯坦;最南边到了淮河流域;最东边到了库页岛;最北边到了北极圈附近。成吉思汗去世后,他的子孙们又不断开拓疆土,稳定时期版图达到4400多万平方公里。成吉思汗剧照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后,在1219年至1260年间,前后共三次进行了大规模的西征运动,期间开拓的帝国版图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1219年到1225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大军开始了第一次西征运动,术赤、窝阔台、拖雷等都跟随成吉思汗出战,消灭了西域强国花剌子模。消灭花剌子模后,成吉思汗军队穿越里海、黑海等,进一步打入到了俄罗斯。1225年,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成吉思汗将取得的西域土地分给了术赤、拖雷等人。1235年到1244年,成吉思汗军队开始了第二次西征。1227年,成吉思汗在征伐西夏国途中,因病去世。成吉思汗去世之后,由第三子窝阔台担任蒙古国新任大汗。窝阔台派遣术赤再次开展西征,术赤很快地挺进了俄罗斯,攻下了莫斯科,接着兵分多路,向欧洲地区开始挺进。1241年,蒙古军打败了波兰和日耳曼军队。蒙古军队首领拔都率军进入了匈牙利,并且打败了匈牙利军队,直接进一步踏入威尼斯。第三次西征,发生在1253年到1260年,蒙古大军进入西亚和南亚地区,一路到达地中海的塞浦路斯岛。随后,因为大汗去世,旭烈兀率兵回蒙古国。 成吉思汗的功绩 成吉思汗的功绩之一在于统一了蒙古部落。当时,草原部落为金朝所统治,曾经金熙宗将蒙古部落的首领俺巴孩处死,这件事情让蒙古部落深深记恨,成吉思汗出生后,祖父辈打败金国的愿望,自然也成为了成吉思汗的奋斗目标。成吉思汗剧照1171年,铁木真只有九岁,他的父亲被札邻毒死,父亲去世后,泰赤兀部的塔里忽台乘机联合其它蒙古部落,大家一致将铁木真母子赶走,这件事情成为了成吉思汗人生重要转折点,他家从首领沦为了部落抛弃的对象,这种遭遇让铁木真快速的成长起来。1180年,18岁的铁木真向蔑儿乞部展开斗争,并打败了蔑儿乞部,随后,过了四年时间,铁木真被拥护成为乞颜部首领。后来,铁木真的实力越来越强大,受到速不台、者勒蔑,忽必来,术赤台等勇猛人士的拥护,铁木真队伍成长的十分迅速。有了的保障,铁木真和部下完成了对蒙古部落的统一。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成吉思汗戎马一生,并且打下了历史上最大的蒙古帝国版图。在他有生之年征战的版图中,最西边到了欧洲一带的多瑙河;西南边到了中东地区的巴基斯坦;最南边到了淮河流域;最东边到了库页岛;最北边到了北极圈附近。成吉思汗去世后,他的子孙们又不断开拓疆土,稳定时期版图达到4400多万平方公里。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后,在1219年至1260年间,前后共三次进行了大规模的西征运动,期间开拓的帝国版图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凉州百塔寺_百度百科
凉州百塔寺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白塔寺,又称百塔寺,位于东南20公里的区。它是归属祖国版图的历史见证,重要的藏传佛教寺院遗迹。公元1247年,汗国窝阔台之子阔端与西藏藏传佛教宗教领袖 贡嘎坚赞(简称萨班)在凉州白塔寺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凉州会谈”。从此,元朝中央政府正式对西藏实行行政管辖,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凉州百塔寺介绍
白塔寺遗址位于甘肃省武威市东南20公里白塔村,海拔1500米。白塔寺为元代忽必烈(1260年-1295年)时期藏传佛教萨迦派法王赴凉州会谈西藏统一、并达成协议的居所。白塔寺遗址由寺院、塔院、塔林等建筑构成。寺院有围墙,东西420米、南北430米,墙基宽3.1米,边长26.75米、残高5.1米。
始建于西夏的凉州白塔寺是甘肃古代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萨迦班智达在白塔寺驻寺五年,讲经弘法,同当地各族群众建立了密切关系。这位宗教领袖一二五一年在此圆寂,同他会谈的蒙古汗国皇子阔端按照藏式佛塔形式,修建了一座高四十二点七米的灵骨塔,周围环绕着九十九座小塔。
凉州百塔寺
白塔寺遗址由寺院、塔院、塔林等建筑构成。寺院有围墙,占地277亩,东西420米、南北430米(一说为440米),墙基宽31米。有4座城门,8座烽墩。规模宏大壮观,金碧辉煌,是元代时凉州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号称“凉州佛城”,边长2675米、残高51米。
白塔寺正处在保护维修中。保护维修一期工程于2004年8月竣工。从2007年开始的白塔寺维修二期工程将开始藏经院的建设,以期建成集旅游观光、蒙藏风情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凉州百塔寺历史性会见
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800多年前的华夏大地,正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子孙们一统山河、叱咤风云的年代。  13世纪初,成吉思汗兵临西夏,征服畏吾儿,占据青海柴达木地区。公元1229年,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窝阔台即汗位,将原属西夏和甘青部分藏区作为封地划给了次子阔端。阔端虽未继承过汗位,但他镇守凉州(今武威),扼守咽喉,成为蒙军的西路军统帅,号称西凉王。为了统一西南边疆,他派手下的大将多达那波领军入藏,直至藏北热振寺。  读过西藏历史的人都知道,自9世纪吐蕃王朝崩溃后,西藏就陷入了分裂割据的状态。新兴的地方封建势力与新兴的各教派势力相结合,各霸一方,相互倾轧,纷争不止。多达那波沿途对自动归顺纳款的僧俗藏民未加伤害,并让其首领人物照旧管理地方。他还在藏区仔细了解当地社会、宗教情况,欲寻精通教法的高僧前来蒙古领地传播和发展佛教。当他了解到西藏各地僧俗势力称雄割据、实力地位不等后,向阔端上了一道《请示迎谁为宜的详禀》,内中报告说:现在卫藏地区,以噶当派的寺院最多;达垅噶举派的法王最有德性;止贡噶举派的京俄大师最有法力;而兴起于后藏的萨迦派大师声誉最高、学问最好。最后,阔端采纳了多达那波的建议,决定迎请实力雄厚的萨迦派大师贡噶坚赞来凉州传法,共商西藏归顺大计。  贡噶坚赞(),是被誉为“萨迦五祖”中的第四代祖师,出家前名叫贝丹顿珠。他自幼聪明智慧,随伯父扎巴坚赞学习萨迦密宗经典,贯通大、小五明(即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27岁时,师从印度那烂陀寺高僧喀且班钦释迦室利受比丘戒,懂梵文、祝夏(唐代勃律)语,对噶当派、希解派的教法也很精通。由于学识渊博,声名远扬,卫藏各地百姓都尊称他为萨迦班智达(简称萨班),意为萨迦派的大学者。萨班在接到阔端派金字使者送来的邀请诏书后,审时度势,权衡利害,毅然决定亲往凉州去见蒙古皇子。  公元1244年8月,萨班先派了10岁的八思巴和6岁的恰那多吉两个侄儿从萨迦先行起程,而他本人就归顺蒙古事宜与各地方势力进行磋商后才从拉萨动身。萨班当时已63岁高龄,但他不顾路途遥远艰险,为了西藏众生的前途,经过两年跋涉,于1246年8月到达凉州。当时,阔端王子正在蒙古参加贵由汗的即位典礼,未能立即见面。萨班利用空闲在当地广设经场,弘传佛法,又给各族信众主动送药医病而从此名声大振。萨班被凉州百姓视为“神人”,这为他与阔端会谈创造了良好气氛。  公元1247年,阔端返回凉州,即邀萨班在白塔寺见面并举行会谈,经过磋商,议妥了西藏归顺蒙古的条件,包括呈献图册、交纳贡赋、接受派官设治等等。萨班认为,西藏现在如果和西夏、畏吾儿、甘青地方各族一样,和平地隶属于蒙古汗王的统治之下,定会给西藏的僧俗民众带来莫大的好处,为此由他出面,拟写了给西藏各地僧俗势力与百姓一封公开信(即《萨班致蕃人书》),向西藏僧俗各界说明归顺蒙古的利害关系,奉劝西藏僧俗人等要接受蒙古王子的条件,遵行蒙古法度,此乃大势所趋,大家要齐心协力,勿存其他侥幸心理。萨班还在信里告知他们,西藏已成为蒙古属地,阔端大王已委派萨迦和其他金字使者对西藏进行共同治理。凡愿归顺者,相安无事,官员原有职权地位可继续保持;不愿归顺者,蒙古大军到来时,便作为武力讨平对象。信中还把蒙古为西藏规定的各项制度、包括委派官员,缴纳贡赋等,都作了说明。这些制度,奠定了日后元朝中央政府对西藏进行施政管理的基础。  《萨班致蕃人书》,是一份关系西藏后来生存发展的告白书,是一份使西藏人民免受兵戈之苦的重要文献。著名的藏文史籍《萨迦世系史》对它作了完整记录,说明信中内容和主张,赢得了西藏全体僧俗各界的认同和欢迎。  阔端与萨班在凉州会谈后,结束了西藏长达400多年的混乱局面,成为中国元朝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下的一个行政区域,实现了祖国的统一。[1]
凉州百塔寺白塔寺的兴建
会谈结束后,在阔端的盛情挽留及凉州臣民的大力支持下,萨班精心策划、按照佛教天地生成的理论,以凉州城内的罗什、清应、大云三寺为中心,象征须弥山,在其周围改建、扩建了四座佛教寺院,以此象征四大部洲,藏语称作“凉州岱宇”。这四座寺院即是东部幻化寺、西部莲花寺、南部灌顶寺、北部海藏寺。四寺中以东部幻化寺(即白塔寺)规模最大。它是萨班在凉州期间讲经布道和驻锡之所,藏语称为“谢尔智白代”。《安多政教史》记载说:“离城(凉州城)四十里,有白塔寺,也叫夏珠巴第寺(东幻化寺)。蒙古阔端汗邀请萨迦班智达法王,供施双方于藏历火羊年(1247年)会晤,多次在此举行庆贺与谈论,法王在此讲授许多甚深妙法。”乾隆十四年修纂的《武威县志》也载云:“白塔寺,城东南四十里,内有大塔,周环小塔九十九,因得名。”  白塔寺在凉州成为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以后,香火十分旺盛。每天前来礼佛朝圣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据近年考古发掘与实地考察得知,这座寺院经阔端、萨班的扩建重修,已成为当地一座雄伟的佛城,占地面积达184800平方米。四周有宽厚的城墙,宽4米,高8米,全部由夯土筑成。墙上开了4座城门,有8座烽墩。寺院建在城西部,坐北朝南。主体建筑有山门、钟楼、鼓楼、金刚殿、三宝殿、大经堂等。殿堂重檐七彩,雕梁画栋。佛像千姿百态,形象逼真。殿堂内的四壁布满了巧夺天工的壁画,光彩耀人。城中并有官邸、僧舍、店铺、戏楼等附设建筑。寺前是一片松林和塔林,有大菩提塔108座,四周环有形制各异的小塔。萨班就住在这白塔林立的佛城内,接纳四方贤哲,融政治、经济、宗教和各民族文化于一体。白塔寺成了蒙古王室、各族官员和僧众听经礼佛的圣地和从事贸易经商的场所。至萨班圆寂、八思巴主持该寺时,这里仍驻有僧侣一万多人。  萨班在白塔寺驻锡5年多时间,于藏历阴铁猪年(1251年)十一月十四日凌晨,伴着诸种异兆安然圆寂,享年70岁。阔端王子为这位大师的仙逝深表痛惜,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悼祭活动。用紫白檀木火化了他的真身,在佛城内建起了7级高49米、周边63米(高约16寻)即今天的35.28米的灵骨白塔,将其舍利及灵骨大部分藏于塔内供奉,一部分送往后藏萨迦地方供养。灵骨塔建成后,由萨迦第五代祖师八思巴亲自作了开光安神仪式。关于阔端为萨班大师化尸和建塔事迹,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刻石的《重修白塔碑记》有这样一段描述:“昔阿育王造塔八万四千,而震旦国中止有一十六座,甘州之万寿塔与凉州之姑洗塔居其二焉。若白塔不知创自何代,近翻译番经知系果诞王从乌斯藏敦请神僧名板只达者来凉,即供奉于白塔寺,时年已六旬矣。后六载即涅沐浴焚火,空中见祥云五色,霞光万道,于口上坎骨显出西天字,即哑字也。于顶骨显出文殊菩萨、喜金刚佛二尊。于囱门骨显出典勺佛。于后脑骨显出释迦佛像。于两耳上显出尊胜塔二座。于两膝盖显出观音菩萨、救度佛母二尊。于手指上显出弥勒佛、不动怒佛。于胸前显出金刚杵。于中间显出西天字,即字也。兼舍利无数,光彩照耀,王与众等靡不踊跃赞叹,合掌恭敬,缘建白塔,将板只达(班智达)金身灵骨装入在大塔内,其余众塔俱有舍利。缘板只达(班智达)原系金刚上师化现流传,经二十五转身,故显化灵异一至于此。”灵骨塔是纪念和缅怀萨班的象征,凉州人民不忘敬仰这位教化各族僧众、促进各民族团结和睦的伟人,经常到这里焚香顶礼膜拜。八思巴继承了萨班的衣钵,继续主持该寺。据说,他在凉州又生活了9年。  佛教传入与中国化过程,是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而凉州及河西在这次交流与融合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白塔寺不仅是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而且将藏传佛教文化传向河西大地,使汉藏民族成为水乳交融、休戚与共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尤其元朝之后,藏传佛教的广泛传播和流行,为佛教注入了活力。佛教的广泛传播,也是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条件。正是佛教,使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群,有了共同的精神信仰,为民族融合提供了一座平台。[1]
凉州百塔寺历史意义
白塔寺走过了元代的辉煌期,到了元末不幸遭兵燹被毁。明宣德五年(1430年)和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前后两次重修,但其规模已弗如前。1927年,凉州发生大地震,白塔寺又横遭了一次更大规模的破坏。断瓦残垣,一片狼藉,荒凉的现场保留下来的只有倒塌后的7米高的灵骨塔基座,和幸存的清康熙二十一年立的《重修白塔碑记》石碑一块。
近年,从白塔寺沉寂的遗址中,有了新的发现。文物工作者和当地群众不断发掘,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它们是明宣德年间生产的铜炉、铜镜、铜龟,用黑陶制作的岔怒明王像,小型模制的泥塔、泥佛,还有自汉唐至宋、元、明历朝的大批钱币。在诸多文物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发现认定了一尊萨班铜像,这尊铜像为铜头铁身,高122厘米,肩宽60厘米。造像头戴法帽,身穿法衣,盘腿而坐,面部表情庄重宁静,目光下射,展现出当年萨班在凉州坐禅传法的情景。据专家考证,此像可能在萨班圆寂后不久所铸。元末兵燹寺毁,佛像从白塔寺移置到大河驿的铜佛寺保存,后又迁移到大云寺内。这是一件国家级的不可多得的造像珍品。此外,在萨班灵骨塔遗址中,还发掘出了明宣德五年和六年刻制的两通石碑。宣德五年的石碑名为《重修凉州白塔志》,碑阳为汉文,碑阴为藏文,圆首,通高50厘米,宽29厘米,厚10厘米;宣德六年的石碑名为《建塔记》,圆首,通高42.5厘米,宽29厘米,厚10厘米。两碑碑文均记录了明宣德年间重修白塔寺的经过与建造者的募缘情况,是研究白塔寺历史十分宝贵的资料。  近年来,专家学者接踵前来白塔寺考察访古。甘青地区和西藏的藏族群众纷纷反映,白塔寺是西藏归属中国的历史见证地,“凉州会谈”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阔端和萨班两位领袖人物,顺应历史潮流,维护祖国统一,是爱国先驱。对他们的事迹应该永久纪念,广为宣传。群众的呼声引起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李铁映同志和王兆国同志先后来到凉州作实地考察,他们亲自指示要在白塔寺的原址上搞好修复,争取恢复原貌并设立文物陈列馆,利用文物对“凉州会谈”的伟大意义作好宣传。  从20世纪90年代始, 凉州区各级政府就组织人力先期踏访勘察,探明了白塔寺的确切位置和范围,备好了相关资料。2000年,白塔寺修复工程正式列入国家“十五”期间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开始启动。经过几年的发展,通过社会各界人士和白塔寺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先后完成复原大塔、塔林、纪念馆、萨班铜立像建设等项目,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现在的白塔寺遗址周围道路宽广畅通,水电设施齐备,林木葱茏,花团锦簇,塔林巍巍、游人如织。已成为国家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1]
.武威政府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您当前的位置:
> 成吉思汗之子托雷死因之谜
Askate1845
总文章数:78502总点阅数:2659589当月点阅:672655
数据正在载入中…
数据正在载入中…
成吉思汗之子托雷死因之谜
数据正在载入中…
逝世之后,按照他生前的安排,窝阔台是没有争议的汗位继承人,但从手续上说,新可汗的上位需在全体宗王参加的忽里勒台大会上加以确认,在此之前,依照游牧民族的幼子守产制度,由成吉思汗四子拖雷监国。拖雷的才干功绩都不在乃兄之下,当时手握重兵,成吉思汗遗留下的12.9万人马中有10.1万归他调遣,势力远胜窝阔台,而且作为少壮派代表人物,他比起终日滥饮挥霍无度的窝阔台,形象更为阳光,因此在蒙古宗室之中获得颇多拥戴,很多人希望他而不是窝阔台继承成吉思汗的事业,这使他与三哥窝阔台以及支持窝阔台的二哥察合台一系关系变得微妙。由于当时蒙古帝国地盘已甚广大,直到1229年,成吉思汗去世两年后,忽里勒台大会才得以召开,会上又有宗王提议由拖雷继位,窝阔台本人处境十分尴尬,一度也提出让位于拖雷。好在拖雷本人很知道以大局为重,在1229年的忽里勒台大会上与察合台一道,带头参拜窝阔台,力挺兄长,最终大会开到第41天,窝阔台确定弟弟并无异志,这才半推半就地继任大汗之位,蒙古帝国的继承人危机暂时化解。窝阔台上台之后,在军事方面的首要举措是派大将绰儿马罕再赴中亚,剿除蒙古人东归之后卷土重来的札阑丁。这位流亡王子于1225年离开印度重返故土花刺子模,鼓动当地人反抗蒙古统治者,很快就有成效,经过札阑丁努力的打打杀杀,到了1228年,一个势力范围遍及呼罗珊和高加索南部的 “花刺子模第二帝国”已经搭建起来。可惜的是,札阑丁在政治方面的才干与他战场上的智勇实在太不匹配,他处事完全随性,全无一定之规,不知体恤士卒,比蒙古人还严苛地盘剥辖地民众,很快人心尽失。1230年绰儿马罕带著各路宗王凑份子组成的10万大军杀到,上下离心失道寡助的札阑丁根本无力抵抗,只能再次出逃,躲在伊朗高原的群山中打游击,但这一回他的好运气也用完了,1231年,他被一个库尔德部落的人杀死,花刺子模回光返照式的 “复国”也就此终结。比起西线,东方才是窝阔台一代更看重的核心利益区,成吉思汗没能实现灭亡金国的愿望,这个抱负就留给了他的儿子们,主要是拖雷。窝阔台继位之后,连续几年征讨金国的战役中,拖雷屡立奇功,1232年2月在决定性的三峰山战役中击败金国主力,为实现成吉思汗灭金遗志立下头功。飞鸟尽,良弓藏,外敌将除,窝里斗也提上日程。是年5月,伐金战场大局已定,窝阔台和拖雷北返蒙古,由古北口出长城之后,窝阔台忽然 “患病,口不能言”。手下请拖雷来大汗帐中探视,拖雷未加防备,轻骑简从来到窝阔台居处,刚一进帐,巫师便过来说,天神要召见大汗,须有一身份贵重之人以身相代,饮下神水,替大汗升天,说罢将一个盛有符水的木瓶递到拖雷面前。窝阔台在病榻上,一言不发。孤身在窝阔台帐中,拖雷知道今日事所难免,如果翻脸,非但未必能逃生,还会背上背主之名,恐怕家人部属也难逃脱,不如全始全终,以自己一身,保全一系。他捧过木瓶跪地祝祷,请求长生天让窝阔台痊愈,他的祷词十分耐人寻味:我的罪过远比我兄长重,因为我所攻掠之地所杀戮之人所掳掠之妇孺,都远比他多,如果天神要一个年轻能干相貌英俊的仆从,还是要我好了 (拉施特 《史集》)。拖雷言罢,举起木瓶一饮而尽。《蒙古秘史》上说拖雷饮下药水后,请窝阔台照拂自己遗下的孤儿寡妇,然后辞别回营,出帐即死。这个说法应该更可信,因为窝阔台既然决心除去拖雷,自然会对他用急性的毒药,以防他回去后解毒脱险更生事端,而据 《元史·睿宗传》(拖雷后被忽必烈追尊为睿宗)所载,拖雷饮药后窝阔台痊愈,两人继续北返,又走了一段拖雷才 “遇疾而薨”,这是真的把政治谋杀当成超自然事件来记录了。《元史》乃明初硕儒宋濂主持编撰,当无为元朝宫廷黑幕文过饰非之动机,不知何以采信此说。志费尼 《世界征服者史》上则没有这段记载,只说拖雷死于纵酒过度,此当系信息闭塞时代西亚史家未能详查东方事迹之故。窝阔台杀拖雷,与后世希特勒杀隆美尔颇为相似,后者既然识相自行了断,君主也就保全其颜面和家人,并给了他极高规格的葬仪。当然这也是因为蒙古人开化未久,权谋修为差得尚远,想不到把他们屠城时候斩草除根肉体消灭这一套用在自己人身上。后来窝阔台试图让拖雷的遗孀唆鲁禾帖尼改嫁给自己的儿子,借机兼并拖雷系势力,但拖雷之妻誓死不从,声称要全力抚养拖雷的遗孤,窝阔台只好作罢。后来这个女人尽心地将四个儿子培养成人,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做: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 (拖雷共有11子,另外7人系其他妃嫔所出)。蒙古人的征服战,并没因拖雷之死而停顿,1234年2月,蒙宋联军围攻金国最后的据点蔡州城,双方将领分别是蒙古四杰之一博尔忽之孙塔查儿和宋将孟拱,身陷重围的金国末代皇帝哀宗完颜守绪在绝望中自缢,金国灭亡。至此,除了偏安江表的南宋小朝廷,蒙古在东亚再无对手。随着与金国、伊斯兰世界等文明发达地区的战争交往,蒙古人、尤其是统治阶层,此时正处于由游牧民族逐渐向定居者演变的转型期。窝阔台在成吉思汗设在和林的大斡耳多基础上兴建了一座有黑石城墙环卫的城市,称为哈喇和林,意为 “黑色的和林”,作为蒙古帝国的都城。他营造宫舍耗资巨万极尽奢华,但蒙古大汗生活方式逐渐改变的同时,蒙古民族的经济结构停滞不前,蒙古人照旧不事耕种,也不搞贸易 (商队的作用仅限于为王公们提供奇珍异宝),养的马匹成群却不愿卖,宁愿将之作为战马,骑着去四处抢掠,而随着上层的奢靡腐化,传统的游牧经济和刚刚开始的税收制难以支撑帝国运转,蒙古人必须将攻杀抢掠作为主要的财政来源。1235年,窝阔台在新都哈喇和林再度召开忽里勒台大会,会议主题是下一步的征讨目标。当时与蒙古接壤的文明地区,只有伊斯兰世界、印度,还有南宋。印度太热,伊斯兰世界在上次西征中损毁得过于严重,已剩不下太多东西可抢,加上札阑丁死后中亚一带已经完全臣服,似乎也没有必要再打,这样一来,“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繁华南宋成了首选目标。尤其南宋与蒙古联盟灭金时,其军队表现出的差劲战斗力更让蒙古悍将们信心十足,而且宋军擅自把军队开过事先划分好的停火线,占领了归德、汴梁、洛阳三地,攻打他们也算师出有名。窝阔台力主伐宋,但出席会议的众人中,有一位提出了前人所未发的建议:组织一次针对西方极远处的未知世界———欧罗巴的远征。此人就是速不台。当年对欧洲的入侵,速不台与哲别只在其东部边缘地带罗斯诸城邦小打小闹了一番就匆匆东归,但通过那一次的接触,速不台深信在罗斯以西,有一个和南宋、伊斯兰诸国,或者印度一样的文明世界,有无尽的财富等待着蒙古人去掠夺,而且迦勒迦河战役痛歼罗斯联军的辉煌战绩,更令他相信那些西方人不堪一击,抢掠他们的财富如拾草芥。速不台是成吉思汗起兵时即追随左右的宿将,仗打了一辈子,如今年过六旬,他不想再重复与穆斯林或者中国人的战争,而是想开掘一片人所未知的神秘处女地,忽里勒台大会上这位老将不断向窝阔台及与会诸人陈述欧洲的富庶和孱弱,保证如果按照他的意见,必将征服那个未知的世界。窝阔台有他自己的算盘,他虽是蒙古人名义上的共主,但直属的领土在蒙古本部以及刚从金国夺得的中国北部,与欧洲相隔甚远,西向拓土不太容易转变成他自己的直接利益,反而会壮大封地在西方的术赤后裔一系,因此对西征计划不太热心。但速不台口才很好,他的言辞让会上很多人为之怦然心动,大家都要求兵进钦察,西征欧洲。当时的蒙古统治阶层尚保留着游牧社会的原始民主风气,窝阔台也不好压制众意独行其是。最终,大会作出了一个折中决定:同时进攻南宋和欧洲。虽然如此,窝阔台还是要尽力让在西方天边进行的战争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西边伏尔加河下游是术赤的封地,该地现在的统治者是术赤的嫡长子拔都,此地土地广阔又远离蒙古统治中枢,因此窝阔台对这个侄子十分忌惮,深恐他会在自己身后被选为大汗。这次西征如果成功,拔都必将是最直接的受益者,这是窝阔台不愿看到的。为此他想了个办法,让成吉思汗四系王子家族各出代表,分兵西征,防止拔都坐大。窝阔台要求各系的长子一律从征,除了术赤系的拔都及其三个弟弟外,这份出征名单上还有察合台拜达儿、之孙不里,窝阔台自己的儿子贵由、合丹,拖雷系的蒙哥、不者克、旭烈兀,以及窝阔台的异母弟弟、成吉思汗庶子阔列坚,此外各王公、纳颜们也被要求提供军队。西征的首倡者速不台,作为总参谋长,领有事实上的军事指挥权。蒙古人的第二次西征就要开始了,由于这次西征的几位主要将领都是宗室长子,故而又被称为长子西征。1236年,各路蒙古兵将军旗猎猎,打马西行,欧罗巴将在东方的马蹄声中战栗。关注以下微信号,适时获取您想要的各种教育以及考试资讯信息。微信号:znfung (长按复制)关注以下微信号,盘古开天地,地久天长;长话短说,说古论今;今古奇观,人间天上。微信号:goldenhistory (长按复制)
来源:教育考试资讯
数据正载入中…
重要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由会员即时发表,本站对所有文章的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所有文章内容只代表发文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用户不应信赖内容,并应自行判断内容之真实性。发文者拥有在秀客网发布的文章。 由于本站是受到「即时发表」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即时文章,如有不适当或对于文章出处有疑虑,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撤除。本站有权删除任何留言及拒绝任何人士发文,同时亦有不删除文章的权利。切勿撰写粗言秽语、诽谤、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击的言论,敬请自律。本网站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COPYRIGHT (C)
秀客网 ALL RIGHTS RESERVED (C)版权所有 广州云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斗最后一名大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