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当中盘古和女娲为什么要惩罚女娲

盘古女娲创世民间传说田野调查手记
&&&&&&&&&&&
盘古女娲创世民间传说田野调查手记
&&&&&&&&&&&&&&&&&&&&&&&侯满昌
西华县位于豫东平原腹地,东西长57公里,南北宽21公里,总面积1210平方公里,主要过境河流有沙河、贾鲁河、颍河,全年无霜期216天,年均降水量747毫米,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红薯、棉花、、烟叶、花生等。西华古称华邑,箕子之旧封地也,自公元前242年秦始皇置县长平,汉高帝分置长平、西华,县名几经更为柳城、鸿沟、箕城等,唐景云年间复名西华,沿用至今。县内有22个民族,198050户,92万口人,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8.95%,有回、蒙、满、藏、维、白、苗、彝、壮、布衣、朝鲜、侗、土家、高山、佤、土、仡佬、阿昌、塔吉克、乌兹别克、塔塔尔等21个少数民族,全县18个乡镇3个办事处450个行政村,1099个自然村。
&&&西华是女娲故里,这里流传着大量的盘古女娲神话传说和有着十分明显的地域特征与丰富文化内涵的女娲经歌,以及丰富的创世文化遗迹和与之相关的民俗活动等,这些相关的活态口承传说及其民间信仰是我常去关注的课题,自1987年参与编纂《西华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以来,常利用业余时间深入乡村进行较为深入的田野调查,本篇手记是根据调查笔记及个人记忆成稿,旨在探索古代文化踪影,剖析内涵,承传史料,服务社会,其间获取了许多有趣并有价值的民间传统见闻资料,今一并记之。
&&&&一、西华盘古女娲创世文化资源概况及民间信仰
&&&&&&在西华流传着大量的女娲盘古创世传说。其遗址遗迹纪念场所主要分布在东夏亭镇木岗寺行政村、聂堆镇思都岗行政村、昆山办事处三子头村、艾岗都城岗(东岗)行政村,并辐射其周边乡镇、村庄,对研究盘古女娲创世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思都岗行政村居西华县城北9公里,是西华县聂堆镇的一个行政村,辖5个自然村,3400人,4466亩耕地,传为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华夏始母女娲之故墟及陵寝。清《读史方舆记要·卷四十七》记载:“娲城在西华县西,女娲所都也”《东野纪闻》曰“陈之长平(西华),即女娲炼石补天处,上有女娲城在焉”。女娲城遗址位于思都岗村西北角,据文物部门上世纪八十年代普查和考证,女娲古城址呈正方形,分内外两城,外城墙长4000米,内城墙长1440米。今残存城墙最高点3米,宽8米。护城壕轮廓清晰,基底宽6米,上部宽15米。城墙多为分层夯筑而成,每层厚10到20厘米。夯窝为圆形,平底,直径5厘米。城内有宫殿式夯土台基。北城墙下出土一地下排水管道,残长1米,直径29厘米。城内出土有大量釜、罐、鬲、瓮、瓦等春秋时期遗物,可见当时城池岸伟,居民殷盛。据考,该城为东周城址,城墙下叠压商周甚至更早的古文化遗址。
&&&&&女娲城遗址西有女娲陵冢,据传古陵高峻,占地百亩,望之如山,后几经黄泛和风雨剥蚀渐成土丘,后人念女娲功德拱土添坟祭祀。现女娲墓呈园丘形,高6米,直径20米,占地300多平方米,陵前有“娲皇圣母之墓”石碑一通。
&&&&现有古寺龙泉寺犹存,属目前豫东遗留较完好的原貌古寺,&1986年与女娲城遗址一起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殿前竖立明代万历年间古碑两通,一碑文记载:“西华治北十五里许,有城遗址,半就淹没,相传为女娲氏故墟也”。
&&&&以思都岗村为中心周围村庄及县域世代传承的许多关于女娲传说故事如《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故事》、《世上为什么有残疾人》、《女娲芪的来历》、《女娲坟的传说》、《女娲显灵护皇城》等等。
&&&&盘古寨在木岗寺村,位于西华东北部东夏镇与田口乡接壤处,相传是远古开天辟地之神盘古殉天处。2010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西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村里遗存有“盘古寨”寨额古砖三块,呈青灰色,分别为“盘”“古”“寨”三字,“盘”字完整,“古”、“寨”两字上下断裂,字体古朴圆润,是当地村民在当年修渠时挖掘出土并保存下来,砖长30CM,宽25CM。
&&&&在盘古寨老寨西有一座寺院,古称“墓岗寺”,相传规模宏大,占地数十亩,有僧侣百余人,寺内供奉有盘古女娲之位,有盘古开天系列壁画、历代帝王先贤祭祀石碑117通,1958年用于烧制石灰毁掉,仅余半块,碑阳文字隐约可见。
&&&盘古墓在木岗寺村西,南北长2500米,东西宽500米,因黄水多次泛境墓冢已淤为平地。墓旁有一井,人称“盘古井”,据传历年淫雨急流未曾灌没,后黄水裹带泥沙数年淤积湮毁,陷落为洼地。而津津乐道的盘古传说故事却代代延传下来,当地村民对盘古女娲开天故事都能讲出一二。
&&&昆山女娲宫位于县城北郊贾鲁河畔的山子头村,古称“昆山”,与思都岗南北向对。史书记载有“女娲居昆山”之说。相传是女娲活动居所之一,为之行宫。大概是先民们在始母活动地或居所处建造的祭祀场所尊为“宫”之故而建女娲宫,毁于战乱兵燹黄水。解放初期残存百亩丈余的高地,进入二十世纪村镇规划渐渐荡平,现今的昆山女娲宫景点系后人民间捐资在汉代古城遗址上所建,占地30亩,有女娲宫主殿、老母殿等。
&&&时在辛卯年新春,准确说是2011年2月18日也就是正月十六日,我一大早一个人脚蹬一辆山地车出发去艾岗乡都城岗村,这是我为完成“女娲文化调查”课题新年后而探访的第一个目的地,访问对象是一个叫赵留记的老者。都城岗地处县城偏西北约三十华里,村子不小也不算太大,有728户,2955口人,在村子里看见的到处都是砖屋木门,门前贴着红彤彤的对联,倒也透着春的气息,初春未解冻,田间无忙事,小巷深处,有晚起的村民三三两两端着碗在路边饭场,伴随着欢声笑语下饭,鸡鸭昂首阔步,狗猫慵懒地沐浴着阳光,村民们看上去简单而快乐,生活与世无争。赵留记是我工作中认识的,在他一次反映田野文物保护事项中我们之间有过交谈,交谈中涉及到女娲文化及民间传说故事,话题不深但印象深刻,这也是为啥他会成为我第一个访问对象的。在赵家,赵留记独身一人,他口若悬河地讲起了一个关于女娲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这是我再一次听到的盘古女娲共同创世的神话,与我十多年前听到的相似,我很快用纸笔将它记录下来。“……&在这个混沌里,有两种气,叫着“阴”和“阳”,年长月久,两种元气各自结成了人形,阳气结成的人颜色重了些,身上多了一点什么,叫盘古,阴气结成的人,颜色白些,身上少了什么,叫盘姑。”
&&&第一次听讲盘古女娲共同开天故事是在1980年代的《西华民间文学三套集成》采集中,&1987年夏秋时节,在西夏亭公社展庄大队我见到了盲人丁毛钮,展庄村位于西华县偏西南35华里,村里原有一座“净居寺”,文革中寺院被毁,僧人遣散,村子以丁、展二姓为主,还有王、何几家,大队当时所辖展庄、王庄、胡寨楼三个自然村9个生产队,约有3700口人。这里说一下,我的妻子是展庄人,丁毛钮是妻子的远房大伯,他讲话逻辑性极强,自然流畅,是一个思路清晰、善于表达的人。那年他六十八岁,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临街有三间青砖青瓦房,常掂一个木板凳在路沿坐着,有时也摸索中帮助家里做些什么。再问,原来他是半路盲人,后患病致盲,幼时念过私塾,记性好,表述能力特别强,能讲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的趣事传闻,是乡村里的文化人。在丁家,丁毛钮一连讲了《五月为啥不打长虫》《洪三爷》《女娲造人的传说》《女娲造“器件”》等几个传说故事,谈兴正浓,日当正午,留我作客,在他家里吃饭,虽无酒菜相待,丁大娘的手擀黄豆捞面,韭菜鸡蛋浇汤拌作之味也使我胃口大开,至今余香。午饭间他讲述一个我之前没有听说过的盘古女娲开天辟地的故事,并没有随饭下肚,饭后我将其记录下来,后因与当时流传的女娲传说相左,自己一直也没敢拿出来。
&&&都城岗与展庄均处在西华县城以西30华里处,颍河相隔,南北相对十余华里,分属艾岗乡和西夏亭镇,都城岗在北,展庄村在南,离盘古寨、女娲城分别是七十和五十余华里,是盘古女娲神话辐射区,二人都虽不算博古通今,在当地农村也算是个文化人,盘古女娲文化的传播者。
通过田野调查可以看出西华拥有较多的盘古女娲传说资料,县内有不少的盘古女娲文化遗存,包括盘古寨、墓岗寺、盘古陵、盘古井以及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为期一周的盘古庙会,民间广泛流传着盘古盘姑为兄妹俩的传说。其实,西华盘古女娲传说与盘古神话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性质上都有明显的区别,在内容上,传说中的盘古女娲和神话里的盘古都是由“卵”演变而成,具有开天辟地、繁衍人类之功,死后的肢体及器官化生为世界万物,而西华当地的传说则二人为孪生,同由一枚“卵”演变而成,盘古女娲二人一起被后人奉为创世神,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伟大开端的一个不朽的象征。
&&&西华有着大量的与盘古女娲有关的传说,在近日收集整理的《女娲城的传说》资料本中仅创世传说就有23个,如《盘古开天地》《盘古盘姑兄妹俩》《女娲补天》《日月为啥由东落向西》《抟土造人》《世上为啥有残疾人》《人为啥有“表情”》《女娲化万物》《女娲造六畜》《奉作高媒》《女娲造笙簧的传说》等等;此处还有与之相关的民间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如《盘古寨的传说》《盘古井》《女娲城故事》《土檀树》《女娲与秦始皇的赶山鞭》《女娲献宝救穷人》《金马驹》《女娲造井》《“五里沟”的来历》《麦子为啥只有一个穗》《女娲显灵救皇城》等。这些传说与当地有着明显地域特征的女娲经歌,以及丰富的创世文化遗迹和与之相关的民俗活动之间联系密切,相互印证、相互补充。
&&&盘古女娲传说讲述者的基本情况为:
&&&侯&&玲&女,汉族,1913年生人,农民,文盲,西华县艾岗乡半截楼村人,晚年生活在县城儿子家,讲述有《女娲娘造六畜》,经歌《寻母经》《放羊经》《五上香》等,2009年去世。&&
&&&谢&&奔&男,汉族,1911年人,务农,农闲时节乡间卖货郎,西华县叶埠口乡坡杨村人,善讲故事,乡间有“故事篓子”之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去世;&&
&&&丁毛钮&&1919生人,男,汉族,&西夏亭展庄村农民,盲人,幼时上过私塾,有一定的古典文学功底,熟悉历史知识掌故,讲述的故事有《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传说》《女娲造“器件”》《五月不打长虫》等,1989年病故。
&&&苏&&秀&&&城关昆山女娲宫会首、女,汉族,1943年生,西华县艾岗乡苏桥村农民,坠子书艺人,代表书目有河南坠子《大红袍》《回龙传》等,西华县艾岗乡苏桥村人,女娲故事有《人为啥会有“表情”》《日月为啥由东落向西》等,2003年病逝;&
&&董保群&&男,汉族,1943年生,西华县艾岗乡苏桥村农民,坠子书艺人,代表书目有河南坠子《大红袍》《回龙传》等,青年时代去过郑州、开封、许昌、商丘等地,喜欢的故事一听就能记得,不喜欢的听过也就忘了。西华县艾岗乡苏桥村人,2012年病逝;&
&&赵留记:男,1937年生,初小文化,一生务农,西华县艾岗乡都城岗人,讲述有许多故事,其中有《女娲与秦始皇的赶山鞭》《“五里沟”的来历》《女娲结网捕鱼的传说》《奉作高媒》。
&&黄爱芬、1931年人、女、汉族、文盲、&西华城关南门村手工艺人,讲述有《地名与女娲故事》经歌《老了难》《劝世歌》等。&
&&黄玉芳:男,1937年4月生,大学文化,西华县文化局退休干部,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创作发表有故事《蔡大脚看戏》,主编有《西华县戏曲志》等;
&&李学贤&&&1933年人,男,汉族,西华县聂堆镇思都岗村人,县信用社退休干部,讲述有《女娲显灵护皇城》《土檀树》《金马驹》《悬云寺》《女娲献宝救穷人》。
&&&赵克勇&&男,中学文化,东夏镇木岗寺村人,农民,讲述有《盘古墓的传说》《盘古井》等。
&&&李德良,男,汉族,1950年人,初中文化,原曾任聂堆镇思都岗村支部书记,他记性好,幼年时代听来的故事下载仍然记得,常将听来的故事讲给人听。讲述有《女娲城的传说》《思都岗的来历》《三土城的传说》《龙泉寺》等。
&&&杨玲、女、1968年生,初中文化,西夏亭唐湾村人,文学爱好者,记录的民间故事有《麦子为啥只有一个穗》《两好搁一好》《端午门前插艾的传说》等。
&&&二、盘古女娲创世神信仰的地方生态
在西华,千年流传的盘古女娲传说盛行不衰。民间笃信女娲神,源自于对其灵显事迹和保佑地方的渴求。当地人通常将盘古叫作老盘古,或盘古爷,叫女娲为盘姑娘,老姑娘,老娘、老母娘、女娲娘等。关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神话,民间传说和广为流传的神话有着不一样的内容,&综观有关盘古女娲神话的记载,主要有一下不同的说法:
盘古开天辟地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则神话,流传极广,家喻户晓。“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一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艺文类聚》卷一引徐整《三五历记》,据袁珂《古神话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页。)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就是一个大混沌,分不清哪儿是天边,哪里是地角,也分不清上下左右,没有日月星辰,也没有风雨雷电,没有花草树木,更没有五谷禾苗。在这个混沌里,有两种气,叫着“阴”和“阳”,年长月久,两种元气各自结成了人形,阳气结成的人颜色重了些,身上多了一点什么,叫盘古,阴气结成的人,颜色白些,身上少了什么,叫盘姑,他俩不知道饥渴,也不觉得寒冷,不吃五谷,不穿衣服,靠吸收天地精气过活,却力大无比.
&&&“兄妹俩在混沌里孕育了很久很久,终于从沉睡中醒来,不知多少年过去了,俩人在多时间的朦胧中烦了,忍不住想打开混沌,盘古用手一抓,抓来一只神斧抡起来奋力一挥,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混沌破裂,一些轻而清的东西飘飘上升,变成了天,另一些重而浊的东西,坠然下落,变成了地,天又轻又清,飘飘摇摇离开了,盘古用手支撑住飘飘摇摇的天,盘姑看看高大的盘古,再看看自己娇小的身体,心想,你撑天,那我来开地吧……&&(——西华县盘古女娲神话资料本《盘古盘姑兄妹俩》)
&&&&&2、炼石补天
&&&&在中国上古神话与文化史上,没有任何一位女神其地位可与中华之母女娲相提并论。女娲业绩主要在“补天”、“造人”上。&&“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淮南子·览冥篇》
&&&“据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之后,遗留下一个个黑窟窿和一道道裂缝没有造周全,万八千年过去了,天会时不时的露出一个个可怕的黑窟窿,有道道金光和团团烈焰从那大窟窿外喷发而出,落到哪里,哪里就变成一片火海,只烧得山岳变态、河流干涸;地上会出现一道道巨大的裂口,喷涌出滔滔洪水,洪水滔天接九霄,山岳半淹变岛屿,天上飞鸟无处避,地上走兽沉海底;还看见无数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生灵在火海中挣扎、哀号,有的已被烧焦、成为灰烬,有的周身起火、抱头四窜,人类面临灭顶之灾,作为人类创造者最伟大的母亲女娲,心急如焚,为了拯救人类便决心把不周的天补起来。她采来不周山五彩巨石,引天火,将它们熔化成浆,变成了像糨糊一样的熔液。她忍受着石液的灼热和皮肤的烧痛,用熔化的石液,细心地把天空的大小漏洞一一补好,补后的天空五彩斑斓,呈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多种多彩,非常好看。天补好了,可还缺少一种直插云霄,硕大无比的擎天柱支撑起天地。——(——西华县盘古女娲神话资料本《鳌献四足》)
&&&&3、抟土造人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在记载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时这样描述:“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为了使人类能够繁衍生息下去,她还创造了嫁娶之礼,自己充当媒人,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凭自己的力量传宗接代。
&&&2000年在县城北昆山女娲宫,我找到时年58岁的女会首苏秀,她说起女娲来津津乐道:“相传盘古开天之后,混沌初开,天地间虽说有了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世间却没有花草树木,流云和风,满目都是灰蒙蒙的,是女娲姑娘化出自己的乳汁化来花花草草,茂密树林,一时间看天空天空广阔而美丽,看夜景群星闪烁,山青水秀,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繁衍滋长,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女娲姑娘总是觉得天地间缺少一种最有智慧,能够劳作,最终可以主宰和管理天下万物的生命,不然的话,生物繁衍再多,天地间也是荒凉空寂的。
“这天女娲信步走到清水河畔,躬身拣起一捧砂礓仔细端详,看着看着看出一些门道来,她发现这些有的象狗、有的象马、有的象鸡、还有的象自己的模样的砂礓,非常高兴。她想起为什么不照自己的样子捏些泥人,让他们繁衍生息,主宰天下万物呢?于是她抓把黄土和成泥,在手里抟来抟去,一会儿就捏成了个小泥孩儿一样的东西,经太阳一晒,风一吹,小泥孩儿蹦蹦跳跳的跑了,女娲高兴地给泥孩子取名叫“人”。后来她没明没夜地捏起“人”来,捏了一批又一批,活了一群又一群,天地间开始有了人。(——西华县盘古女娲传说资料本《人为啥会有“表情”》)
&女娲的创世神形象,其实就是“化万物”的始母形象,当地女娲创世传说记录的女娲造人是在未婚情况下完成的,着有别于其他地方的造人情节。
&&&2008年秋,在我陆续访问的十数位民间故事家中,借住在儿子家中的艾岗乡半截楼村95岁高龄的侯玲老太太为我讲述有《女娲娘造六畜》则向我讲述了女娲创世神格:最初的世界是混沌的,没有一丝光亮,盘古开天辟地后,一开始天是一团混沌,地是一堆泥巴,女娲娘感到寂寞,她坐在河边抓起了地上的泥巴摔来摔去玩,无意间摔出一只鸡子。女娲轻轻地对这只鸡子吹了一口气,鸡子竟然活了过来,它轻轻地从女娲手上走下,回头“喔喔”地叫了两声,仿佛是在表达谢意,女娲见它身体乖巧,色彩斑斓,于是就赐名为“鸡”,鸡子一叫,天门开了,日月星辰齐出来。
&&&第二天,女娲娘把泥巴摔去摔来,摔出一只狗,狗一跑,地门开了,有了东南西北四方;第三天女娲娘娘拿泥巴摔出一只猪,猪为家中宝,无豕不成家;第四天摔出一只羊,用羊祭天神,天神才赐福气,吉祥如意;第五天摔出一头牛;第六天摔出一匹马。这样,马牛羊,豕犬鸡六畜齐全,但没有管理者,结果鸡乱飞,狗乱跳,尤其是蛮牛力气大,光触角打架,为了照管六畜,女娲娘便用剩下的泥巴拌水造了人,让他作主,所以叫做主人。从此以后,牛负责驾车耕田,马则要负重致远,羊用来供备祭器,鸡则要司晨报晓,犬必须守夜防患,猪可以宴飨速宾,六畜各有不同特点,也各有不同用处。(——西华县盘古女娲传说资料本《女娲娘造六畜》)
&西华神话传说
&&&&&&&地方传说内容
&&&地方传说特征
《盘古盘姑兄妹俩》
&&在一个大混沌里,有两种气,叫着“阴”和“阳”,年长月久,两种元气各自结成了人形,阳气结成的人颜色重了些,身上多了一点什么,叫盘古,阴气结成的人,颜色白些,身上少了什么,叫盘姑。”
&&&兄妹俩在一个双黄蛋里孕育,俩人齐心协力,共同劳动,共同完成创世。
&&《鳌献四足以立四极》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遗留下一道道裂缝没有造周全,女娲炼石补天,需用擎天柱支撑起天地,鳌主动奉献四足,女娲砍下四只鳌足,竖立在东南西北,只见那四只鳌足落地生根,“嗖嗖嗖嗖”,顺风猛长,把整个天宇撑得牢牢靠靠的……&
&&女娲炼石补天,鳌主动奉献四足以支撑四极。在补天立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为啥会有“表情”》
(女娲)首先到昆山上捉来大蟒,杀了大蟒取出苦胆,给每个泥人嘴里抹上胆汁,那些泥人都苦得直咧嘴,发出一阵阵凄楚的叫声,这就有了人类的第一种声音—“哭”……&
&&&通过“酸、甜、苦、辣、咸”的味道,调动人的喜、怒、哀、忧、悲、恐、思七情,丰富人们的表情。
《女娲娘造六畜》
&盘古开天辟地后,第一天捏了鸡,二天捏的是狗,三天拿泥巴摔出一只猪,四天是羊,五天是牛,六天马,第七天用泥巴造出了人……&
&&人类始母通过劳动创造万物,而在西方神话里则是神根据需要创造的万物。
&&《补天经》
&“盘姑是女娲/女娲是盘姑//手托金山上金山/上了金山来补天//补住天来还不算/日月星辰全没光//制好星星和月亮/制好太阳照四方//站到中皇山往下看/世界全都没人烟//树木禽兽全都没/五谷杂苗也没全/叫俺盘姑作了难……&
西华民间神话体系实际上揭示了当地民众的乡土信仰与诉求。有关女娲盘古的神格信仰,笔者认为有一下诸项:
创世性。西华盘古女娲创世民间传说是天地开辟、人类起源的实实在在的、纯属中原本土自然产生的创世性神话,是人类最源头、最根本性的神话,也是最高级、最顶尖性的神话,它的存在,使得那些外国的“中国可能是主要的古代文明社会中,唯一没有真正创世神话的国家"&的疑问与论调成为妄说与废话。
&&&原生性。西华盘古女娲创世民间传说是纯粹产生于民间的神话,一开始就为广大民众所认同,其实是民众共同心理的一种表达,是一种共识的结果,根深基牢,生命力强。
&&&&初始性。西华盘古女娲创世民间传说讲的是开天辟地、人类起源的大事,是人类历史的源头,是一种永恒性的主题和题材,它是一部人类起源史,永远受到人类的记忆与关注,它将与人类共存亡,只有人类没有了它才会消失。
&&&普通性。西华盘古女娲创世民间传说的说法在西华当地占据主导,在口头传承中盘古盘姑兄妹说广为流传,不仅有传说《盘古盘姑兄妹俩》,还有经歌“女娲是盘姑,盘姑是女娲”的民间传唱,形成了“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局面,影响最为广泛。
&&&灵验性。民间笃信盘古、女娲法力无边,有求必应。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至二十二举行的为期一周盘古庙会,及正月初七至二月初二的女娲城庙会其间,远近数十万信众涌入朝拜,许愿还愿,祈求始祖始母保佑。
&&&传承性。西华盘古女娲创世民间传说故事有始有终,有人物,有情节,没有什么残缺,给人以一种完整感和厚重感。并通过当传说和文化遗存,从中间找到了彼此连接关系,印证了中华民族共源同祖。
&&&&民间口传文学是活的立体的文学。它是不断发展的,从田野调查可以看出盘古女娲传说不仅在当地民间流传,而且已经有了许多习俗,人们希望通过请求、祈祷、许愿等方式与之沟通,以祈求保佑庄稼丰稔、风调雨顺,救助人们脱离兵、水、旱、虫、病等种种灾祸,赐予人们健康和平安;并能除恶扬善,正本清源,使蒙受不白之冤的善良人最终赢得他人的理解和尊重以及照拂那些力图搞活经济的个人或集体迅速发财致富;他们甚至还掌管着信众生活中极细小的活动,例如能否嗓音圆润地唱出经歌,或者能否流畅地讲出女娲盘古故事等等,盘古女娲在现代民间信仰中的神力几乎是没有边限的,并已深深扎根于当地民众生活之中。
从流传在西华县的诸多盘古女娲的传说中不难发现,盘古、女娲既是人格化的神,又是神格化的人。特别是女娲,既有神的无上威严,又有始母的慈爱情怀,以及创世始母的伟大形象,&在地方民间信仰范围内,女娲始终与其信众之间保有始母与子孙间的血缘纽带,这是一种基于共同血缘关系上的亲和力,以及对所属群体的自豪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可以说,盘古、女娲的神话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源头,而开拓与创新、牺牲与奉献、大爱与包容的精神正是西华创世文化的核心与精髓。这种精神,不仅具有一般核心价值观所涵盖的普遍性、民族性、崇高性的特点,而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可以对党的十八大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神话传说中宇宙中第一个大神是盘古吗?那伏羲和女娲是何来的_百度知道
中国神话传说中宇宙中第一个大神是盘古吗?那伏羲和女娲是何来的
暂且抛开宗教性的故事?都有哪些支派,那么造人之神就是伏羲女娲。如果说创世神是盘古,然后道教里还有很多被封为神的人,在中国神话传说中都有哪些大神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最让人头疼的就是没有系统,没有连贯性,完全是只言片语
提问者采纳
封神演义。盘古也有说是蛋里自己出生的,以至于道祖太上老君也受聘做了天庭的首席政治顾问(当然,他死后变成了一些什么山河日月之类,按照排名来依次是,儒释道诸位仙佛都紧密团结在以玉帝为核心的中央政府周围,为最高统领。仙是境界,西游记来看,之后根据封神榜招收了第一批手下,下管普天亿兆生灵,更多的是一个象征,也充分显示了道家的主场优势。神不是仙,剩下的都是胡说的,上清灵宝天尊(通天教主)。道家在天庭安插了大量的人员,盘古开天力竭而死,一时间倒也相安无事各得其所,一般不得受理人间事务,这些神上应周天诸星宿。虽然一部分是杜撰的。天庭实力越来越大,两码事,之后这片混沌世界产生的第一股气就是鸿钧,这本书对于中国神话体系的讲解很深刻,也就是一气化三清。先有鸿钧后有天,也切实巩固了自身在人间的统治地位;佛家也趁机安排四大菩萨进驻四大名山。至此,也有说是鸿钧徒弟的,随着加入政府的仙佛神越来越多。这五位大帝是天庭的首领,没有谁跟鸿钧一个境界,充分体现了儒家在中国的主体地位,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东华帝君等,各路仙佛仍然自行其是,你可以去看看佛本是道这本书,拥有自己的一片地盘)、地藏菩萨等,太上老君实力可比玉帝大多了。  天庭是由鸿钧成立的,除个别法力广大的外,东极青华大帝;  因为天庭总管天地人三界所有事物,像道家的真武大帝,监管天下江河湖汊诸处水神。  为了给日益壮大的政府中的公务员安排足够的工作岗位。没有职司的仙佛只能在指定的区域内自娱自乐。但是确实不错,毕竟是开山祖师。一时间,分别是玉帝和西王母(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众神仙对玉帝不满);儒家在确立天庭以自己的教义组建政府后,大概是这么回事,真武荡魔大帝。国内比较硬的是《佛本是道》那流派,如关羽,神是职位,老君也是自贬三级。  天庭联合政府最初成立时,这个问题就牵扯到了天庭为什么要设立;玉帝的名称侧重道家:昊天玉皇大帝、魏征。  我可以给你说说我的理解,只能重新选取。  在天庭的统一领导下。于四海分设龙王,他是没有感情的,但实权却掌握在地藏菩萨手中,比如圣人争斗(这个后面会说),他是不会出现的;而释家(佛家)则最大限度的保全了自身组织的完整性(如来仍然称霸西方。再多没有标准,自愿由道家老大降为三清之末的),第一代首领就是鸿钧的两个童子,除非世界将要毁灭,也就是第一批神仙。第一是鸿钧,天庭政府完全掌管了天上天下的大权,剩下的都靠边,分管一地一山一水的事物,开完他就死了。  肯定有人会问,这三位后来听鸿钧讲演天道而成就圣人,不是圣人么,其扩招的对象无外乎三种,天庭开始组建一些地方政府,也就是365位神,并不具备很大的权威,所以我个人比较信服一种天庭体系、包拯等,牢牢站稳了自己的脚跟。儒家推荐的许多人间著名人物也被纳入天庭政府,你们问的没错。玉帝不能是儒释道三家任何一家中的神仙,鸿钧就是道的投影,佛家的四大天王;  现在再回过头来说盘古,掌管四海水域,勾陈天皇大帝,为什么也会在天庭当官听玉帝的调遣,他对于这个世界就好比操作系统对于电脑。于是天庭开始扩招公务员,太上老君不是三清之一么,身体头发什么化为山川河流树木什么的,也就是天道,三清就是指玉清元始天尊。天庭政府依照儒家教义组建,他的最后一口气则衍化成了三个人。在阴司设立十殿阎君、佛家中部分菩萨以及儒家中部分人间的著名人物,基本掌握了天庭的大部分事务,陆压道君还在前。你看的哪个小说了,是儒释道三家充分融合妥协的产物,天上天下犄角旮旯诸般事物都有神仙相应掌管,这就是天界的第一次大争斗----儒释道之争,弟子盘古初开天,算得上是一个不错的政府:  盘古开天地这个不用说了。最初只是小打小闹,为了维护道家仙界的尊严,不会偏袒任何人的,一些有身份有地位有辈分的高级仙佛也加入了政府并分管部分独立业务。然后才有的别的东西,北极紫薇大帝:道家中部分仙真。  玉帝职位的设立。鸿钧老祖第一仙,就是天庭总共有五帝,很多小说作者都有自己的一个理解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夸父等等,佛教神仙菩萨这些了,除开创世神,再就是道教神仙天尊这些,要分支派还是要讲到宗教上来,造人造物的盘古,伏羲,女娲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比如你说的那些开天辟地。从古至今
中国神话传说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盘古与女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