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任何父母不支持都不支持自己的孩子把电脑游戏当做自己的职业,电竞职业在他们眼里说成是不务正业?

想打职业电竞但家长不支持,我都保证可以好好打游戏的同时好好学习了还是不行。从前年开始成绩一直下降,_百度知道
想打职业电竞但家长不支持,我都保证可以好好打游戏的同时好好学习了还是不行。从前年开始成绩一直下降,
想打职业电竞但家长不支持,我都保证可以好好打游戏的同时好好学习了还是不行。从前年开始成绩一直下降,从年级第已经降到150左右了(一共240多个),刚跟我妈吵过一架,一丁点想学习的心思都没有,穿怠扁干壮妨憋施铂渐她觉得我就是玩玩,装个宽带都想装个4m的能玩就行了,我是真是想打职业,之前连电脑都不让玩,为了不让我玩电脑都摔了。她说我高中就不能想要打职业。跟她是真的没办法交流。真的 我现在想死。在21楼准备跳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你至少先提高成绩,做出一个好好学习的样子吧。现在没打电竞成绩都已经下滑了,那所穿怠扁干壮妨憋施铂渐谓的保证好好学习不就是一句空话和借口而已么。
跳吧,~\(≧▽≦)/~啦啦啦,希望明天新闻能看见你【我知道你说假的,我是用都比的视角回答】
你活着还有打电竞的机会,一跳就永远没机会了
人生确实有很多出路,打电竞也是不错的职业,但你家长不理解也正常,毕竟老一辈的人眼里就只是打游戏,但这只是代沟的问题,不需要涉及生死的。
我看不到一丁点希望
真的我真的不想活了
活着就只有痛苦
怎么会没有,你和妈妈再大的矛盾都好,这都基于她很爱你,爱的方式你不能认同,但爱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我都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只要她爱你,最好赢的一定是你
我说我可以好好学习
同时好好打游戏
要是高中期间能打上就不上学直接打职业了
要是打不上也不影响学习
她还是不支持我
所以啊,被人爱着的你,不只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与未来活,也要为爱着自己的人考虑一下才行
她说不学习不会有出息
真的从来都没有觉得过学习是在给自己学
我觉得学习只是生活下去的一种最不靠谱的方式
如果很喜欢就一直拗着,赢的是你,父母总会先心软的。
我并不觉得他爱我
我之前为了抗议四天四夜把自己锁在屋子里滴水不进
但是,电竞的话,你有把握吗,你妈妈担心的是你打电竞却不入流。
他连门都没敲过
可是学习就一定有出路吗?
那么那些没工作的大学生研究生又怎么解释呢
这也是概率
而且我并不认为好好学习就有比其他方式更容易有好的生活
我可以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打电竞
在他没摔电脑之前我基本上都是年级前十
其实人呢,滴水不进四天估计已经在医院里了,门都不敲不代表不关心吧,至于学习,确实不一定能飞黄腾达,但很大几率能让你安稳地生活,但电竞却要求足够地杰出
我可以不影响学习
哥们你打字太快了
我之前都是把学习当主要
一直这样就好了嘛,到了大学,一切都没问题了
但她并不支持我
到了大学想管你都管不了了
4兆网络能玩吗?而且他还经常玩
大学就晚了
电竞吃年轻饭啊
凭什么呢?
我明明可以不影响学习
我玩的时候他还用wifi
4兆怎么能带的动
呃,她本来就不想你玩
凭什么呢我真的想不明白
我又不是影响了学习
她这样我反而根本没办法学习
他想的是你不玩可以更好
至于吃年轻饭...sky已经31了
那为什么我都退步成这样了他还不能觉悟
主要是天赋
从小到大我都是老师眼里公认的最聪明的孩子
可以不影响学习啊
我凭什么不可以追逐我的梦想
只会觉得看这游戏把你害成这个样子真是罪无可赦
老师也不都教导我们要有梦敢追吗
我也是个呵呵了
可以的,梦想一直都在,也许路程崎岖,但路一直都在
我也没指望会有人可以理解我
凭什么打篮球就是正业打电竞就是大逆不道啊
好了哥们我去吃饭了
都需要努力练习
都是运动员
待会再说吧
为什么可以支持打篮球
跳,快跳,不跳王八蛋。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好好学习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采访XTT打职业电竞的饭碗没想象的那么香
采访XTT打职业电竞的饭碗没想象的那么香
时间: 14:30:03&&作者:Gamefy_ZHJ&&来源:游戏风云&&
  正在激烈对战中的HGT战队。左一为许汛涛。
  位于美国西雅图的钥匙球馆,前身是美国职业篮球队超音速队的主场,今年7月18日,这里将举办一场国际性赛事&&2014年Dota2国际邀请赛。四大赛区,涵盖世界顶尖的电子竞技队伍,将背负着各自的荣誉,在这里逐队厮杀。获胜队伍除了赢得世界第一的桂冠外,还有高达880万美元的巨额奖金。
  5月20日,江苏华西村,10支电竞队伍,50名年轻的中国选手,通过3天的比赛,角逐出了两个通往西雅图的名额。
  本次比赛中,HGT战队&&这支近年来国内Dota2的新贵战队,却在10支队伍中积分排名第六,惨遭淘汰。
  &比赛输了,每个人都有责任。&选手之一的许汛涛,来自天台,口中如此说着,脸上写满倦意。他的队友兼老乡,被誉为&天才少年&的温岭选手陈天宇,因为失利的阴影,离开了战队,回到家乡&闭关&。
  &将世界冠军的奖杯捧回家&,对于两名年轻选手来说,这是毕生追求的梦想。然而,失利面前,他们也意识到,就如与他们命运捆绑在一起的电竞运动一般,未来的路,道阻且长。
  &野孩子&的电竞童年
  老许这几天来,一直想给儿子许汛涛打电话。他知道,儿子在一场电子竞技大赛中落败了,心里肯定不好受。等真正通话时,他准备好的安慰话语,通通忘了,剩下的话相当简洁,无非是:早睡觉、多休息、吃好点。
  老许是天台三合镇政府的一名普通公务员,他曾希望儿子能子承父业,也吃上公家饭。然而,儿子却走上了一条他最初看起来&极不靠谱&的道路&&职业电子竞技选手。
  &你儿子什么工作?&这是老许当初最不乐意听到的一句话,很多时候,他只敷衍一句,&在外地工作&,而不会挑明,儿子是在外地以打游戏为生。
  往前推10年,老许时常做的事情,就是像游击队员一样,跟踪放学后的儿子,在网吧里众目睽睽下,拽着儿子的耳朵,把他拉回家,之后就是一顿棍棒教训。
  &小混混、流氓、不良少年&,都是许汛涛从父亲的怒吼声中,听到频率最高的词语。可往往一番&教育&后没过几天,许汛涛又偷偷摸摸地出现在网吧里。
  2004年,是中国电子竞技元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举办了&首届全国电子竞技运动会&。同年,在天台乃至全国的网吧,反恐精英(CS)、红色警戒、魔兽争霸等游戏开始风靡。
  控制自己的队伍,在网上与人对战,对手可以是自己的同学,也可以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手们,光怪陆离的世界、绚丽的枪与魔法,这一切,都让还是初中生的许汛涛着迷。
  于是,在许汛涛眼里,电子竞技和吃饭同等重要,有时甚至高过吃饭&&节省饭钱去网吧,是很平常的事。
  这便是许汛涛少年时的经历:线上,他与来自全国的高手对战,苦思获胜计策,技术逐渐精湛,胜多负少;线下,他与父亲玩&猫捉老鼠&游戏,被抓住了,免不了一顿暴揍。
  与父亲的斗争,一直持续到高一结束,到了高二,战争停歇了,&因为我爸觉得管不住我,就放弃了。&
  &我要当职业电子竞技选手&
  2012年6月,许汛涛大学毕业。
  读工商管理专业的他,大学四年,除了上课,他便宅在宿舍里玩游戏,有时,还会参加学校社团或者附近网吧组织的电竞比赛。Dota,则是在他的大学时光中,陪伴他最多的一款游戏。
  Dota,中文名《古迹守卫》,是一款5对5的多人竞技游戏,中国玩家更爱称它为&刀塔&。在目前最火的电子竞技游戏《英雄联盟》(LOL)问世前,Dota一度垄断了国内网络竞技平台。
  在Dota的世界里有一个排名榜,称作&天梯&。所有玩家的战绩,会被换算成积分,计入&天梯&系统里,战绩越好的玩家,&天梯&的排名也就越高。
  2012年,许汛涛在&天梯&上的排名杀入了前三,他本人也被众多Dota玩家奉为&大神&。
  毕业季,周围的同学,都渐渐寻到了工作,有些去了银行,有些考上了公务员、老师。而许汛涛,也作出了他人生当中的一次重要决定。
  在父亲面前,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要当职业电子竞技选手。&
  &儿子要靠打游戏挣钱?&在老许看来,这不可理喻。然而,在许汛涛的坚持下,老许最终答应了儿子的请求。
  顶尖电竞选手年薪50万元
  2012年7月,江苏太仓,许汛涛凭借&天梯&前三这一简历,顺利加入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支战队&&NA战队,他本人也成了战队隶属俱乐部中的一员。
  职业电竞选手的收入,来自两个渠道:一是商家的赞助费,这笔钱一般交给俱乐部,再由俱乐部当作工资,发给每一位选手;二是比赛获得的奖金,每个月,都会有大大小小的电竞比赛十多场,而冠军的奖金,也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
  这两个收入渠道,从某个方面来说,是相互促进的&&比赛赢得越多的队伍,获得奖金也就越多,战绩好了,&粉丝&的多了,赞助商也更舍得在他们身上花钱。
  这一规律,也使得电子竞技相比与传统体育,更显示出&丛林法则&。队伍中成绩不好的队员会经集体投票被开除,以免拖累团队。而优秀的队员,也会跳槽去更好的队伍,以谋求更高的战绩和收入。加上老队员退役和新秀崛起,电竞圈里的面孔,也如走马灯般变换。
  许汛涛也是如此,成了职业选手后,他辗转多地,先后换了多支队伍。同年10月,他将自己的职业游戏,改成了Dota2。不光是他,国内多数Dota职业玩家,都作了一次相同的转型。相比Dota一代,Dota2更年轻,更有潜力,各项竞赛的奖金也更多。
  &目前Dota2在国内有5支一线队伍,这些队伍中的选手,年收入平均在50万元左右,个别选手,甚至有百万年薪。&而许汛涛目前所在的HGT战队,则是国内前八的职业队伍。入行两年,许汛涛透露,自己如今的年收入,在20万元上下。
  职业电竞人之殇
  上海松江大学城附近,有一间套房。许汛涛和他的4位HGT战队伙伴们,就蜗居在那里。游戏中,5人扮演着5个不同的游戏角色,与对手的5个角色作战;而在生活中,5个人同吃同住同活动,如同兄弟一样。这样的安排,也为了游戏配合默契的需要。
  抛开要去外地比赛的日程,平日里到11点,5名队员才会相继起床,各自洗漱完毕后,打开电脑,登录游戏,开始常规训练。
  午饭过后,到了下午2点,5人便一同上线,与同档次的战队,进行对战训练。这个过程将进行到晚上11点,甚至更晚。
  这也是国内大多数电竞队伍的训练模式:每天10多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包括新战术演练、团队磨合、与各地战队进行对抗训练&&忙到凌晨2点,才上床睡觉,第二天起床继续如此循环。
  这是从爱好转向职业的必然结果,重复单调的训练,必然会产生&副作用&:每天不规律的饮食作息,大量时间蹲在电脑前,缺乏社交与运动,都成了选手们的&职业病&。
  &且不说身体变差,每日与游戏做伴,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宅,因此有时与人正常的沟通交流,都成了难事。&许汛涛向记者坦言,自己与人说话时,时常语塞,但是在网上打字聊天时,却完全没有问题。
  退役了,能做什么?
  现在,老许对自己儿子的职业与理想,已从最初的反对与不解,转为关心与支持。尽管如此,他依旧忧虑,电子竞技靠吃&年轻饭&,选手的职业生涯并不长久,巅峰时期只能保持5年。过了27岁,多数选手会选择退役。
  对于1989年出生的许汛涛来讲,剩下的职业生涯,也许只剩下3年。3年之后,何去何从,也是他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第一位夺得电竞世界冠军的中国人&&&人皇SKY&李晓峰在退役后,当了一家著名电竞俱乐部的经理人。女玩家&小苍&退役后,转型当起了游戏解说员,还开了家淘宝店。当然,也有混得不好的,从此销声匿迹了。
  &也许是做生意,也许做些游戏视频,也许是当游戏解说员。&许汛涛对后职业生涯,并没有个清晰的规划。在他看来,自己的短期目标是:拿世界冠军,为国争光!
  尽管电子竞技产业被媒体称作&文化创意产业&,但因为目前国内社会认可度不高,加之周边产业链不成熟,也让电竞产业未来的路,充满着不确定性。但是,这不妨碍年轻人追求他们的&职业电竞梦&。
  台州的各所中小学,依然有数以千计的人想成为职业电竞玩家,他们大多具备两个特性:对读书、高考不擅长,或者根本就没兴趣,但他们喜欢玩游戏,并想藉此名利双收。当然,这之中不乏有成功的,比如温岭的陈天宇,在长时间的游戏中,成长为了全世界最可怕的中单选手之一,曾斩获Dota的SOLO冠军,在18岁时,被国内著名的VG战队看中,吸纳成为职业队员。
  但这只是极少数。&想做电竞选手,如果不是真正热爱这行,仅仅是逃避学习,逃避生活,那还是先考虑清楚吧。&许汛涛对记者说道。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游戏风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063号
Powered by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直接访问游戏风云推荐咨询师
您的位置: &
& 详情信息
孩子爱玩电脑游戏怎么办?
浏览数:28 | 来源: | 作者:李凌云 | 发布于: 15:15
从60后、70后到80后,很多家长都面临一个无经验可循的、特别头疼的挑战:孩子特别爱玩电脑(包括iPad/手机)游戏怎么办?&在60后、70后的童年游戏中,男孩打玻璃弹珠、刮香烟片儿;女孩跳猴皮筋、跳房子。电脑游戏这种吸引力极强的妖兽还未曾在世界上诞生,也没有深深困惑过这一代人的父母们。&而80后的童年回忆,则多了电视机这个有声有色的小伙伴,父母会限制其看电视的时间。但论吸引力力,单向传输的电视机根本不能和双向互动的电脑游戏相抗衡。&科技的迅速发展带给很多新父母的新困惑:“我的孩子不玩电脑游戏的时候像个天使,玩电脑游戏的时候就像个恶魔,怎么说都不肯放手,经常以爆发家庭大战为结束。我该怎么办?”&我曾为美国暴雪的《魔兽世界》做过咨询,深入分析过不同人热衷游戏的心理动机;自己也沉迷过大型多人在线游戏《征途》,之后写的网游商业模式分析成为《创业家》的创刊号文章;后来儿子长大了,特别喜欢电脑游戏,在长期和他“猫捉老鼠”的斗争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最近主持 “父母家庭教育”的工作坊,更是在与不同的父母交流中发现共性。&所以对孩子爱玩电脑游戏,我的总结是:3类孩子,3种游戏,3个办法。&3类孩子:普通孩子,电脑游戏成瘾者,极客(对电脑科技很有天分者)。大部分家庭的是普通孩子,爱玩游戏但并没有到荒废学业的地步。游戏成瘾者则整天沉迷游戏,为此经常逃课逃学。极客比如扎克伯格看上去也整天玩电脑,但和普通成瘾者最大的区别是,极客有着相当高的智商和创造力,并试图改变世界。&3种游戏:单机游戏,竞技类网游,升级型网游。好的单机游戏和竞技类网游可以锻炼孩子的大脑和社交能力。父母需要让孩子避免的是升级性网游,成瘾性最大、杀伤力也最大。&3个方法:1、融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的基础,是家长最重要的法宝;2、逐步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能玩能停;3、转移注意力,引导孩子的兴趣、强项。&3类孩子:大部分的孩子只是喜欢电游,但并没 “成瘾”&要有效引导孩子,首先得了解我们的孩子属于哪一类,才能对症下药。对电子游戏“有浓烈兴趣”和“病态成瘾”是两种不同的状态。绝大多数的孩子只是前者,家长可以引导管教,但不必过于担忧。&第1类:普通孩子 C 热衷游戏,但没有明显影响学习和生活&Dr. Leonard Sax&在普林斯顿的讲座里提到:&“根据调查结果,如果玩电脑游戏一个星期不超过&6&个小时,小孩在学习,成瘾,社交,运动等方面都没有明显影响。” 当然&6&个小时不是一个绝对数,可多可少,根据每个孩子的年龄,各家可以自己调整。总的原则是只要孩子能够拿得起放得下,该学习就能学习,说停就基本能停下来的话,适当玩电游是完全可以的。&很多家庭的烦恼是孩子一有机会就惦记着游戏,然后一玩游戏就停不下来,虽然没到逃课逃学的病态成瘾,但也担心对学习和作息产生了不良影响。这个我会在之后的方法2“逐步培养自制力”分儿童期和青春期来详细叙述。&第2类:电游成瘾者 C 沉迷游戏,与现实隔绝&那怎样才算是病态的“成瘾”呢?电子游戏成瘾的中国标准是每周40小时,而维基百科上的标准则宽松些,是每周60小时(一天10小时,一周6天)。&网络游戏成瘾英文为Internet Gaming Disorder(IGD),在北美最新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中,指出IGD常见于12-20岁的男性人群,有9条诊断标准:&强烈渴求:网游占据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如头脑中常常浮现和网游有关的事。&耐受性: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花在网游上的时间和投入程度&戒断症状:几天不上网就会出现烦躁、焦虑、易激怒,上网后上述症状可迅速减轻或消失。&尽管知道上网会给自己带来或已经带来危害,仍然忍不住继续上网。&曾经努力过多次,想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没有成功。&除电游之外,对其他事物的兴趣明显减少,以致失去以前的爱好和娱乐。&向他人撒谎,隐瞒玩电游的真实时间和费用。&用游戏来回避现实或缓解不良的情绪。&玩游戏危害到或失去了友谊、工作、教育或就业机会。&玩电游成瘾的孩子往往来自缺乏温暖的家庭,有的家长是喜欢暴力、羞辱、呵斥的强制管教型,有的家长则是放任冷漠的疏于管教型。孩子在现实中得不到温情,就在虚拟的游戏中寻找安慰和成就感。&&“我觉得我现实中没有朋友,家里的父母除了打就是骂,学校里的老师看不起我,如果不上网我会非常孤独,心情低落,这不是自制力的问题。”&“我妈妈只知道叫我学习、学习、再学习,根本不理解我在想什么。我的生活只有学习这一种状态,精神生活太无聊了,所以玩网游特别让我觉得刺激带劲儿!结果初中玩《梦幻西游》,一陷就是三年。多亏了我的班主任,帮助我太多,给我很多关心和温暖。花了很长时间,我最后总算是走出来了。”&如果孩子真的玩电游成瘾,则需要专家的介入和帮助,甚至包括一定的药物治疗。但最关键的,还是需要修复亲子关系,让孩子体验到现实世界的温情,才能从根本上把孩子从虚拟世界拉回来。&第3类:极客 (电脑科技很有天分者)&此外,如果孩子特别热衷电脑,家长还需小心鉴别自己的孩子究竟是游戏成瘾,还是热爱科技的小极客(Geek)。别不小心,用大棒把未来的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给毁了。&教育心理学家鲍立铣在《从阿尔法狗谈如何引导孩子使用网络》中提到,从表面上看,极客和游戏成瘾者一样,都沉迷于电脑、网络和游戏,但本质是有区别的:&高智商:能成为极客的人,必须是高智商,思维活跃,喜欢反传统。极客对一点很看重,就是聪明。他们会对那些能体现智力的东西特别看重。比如艾尔法狗的创始人杰米斯?哈萨比少年时曾沉浸于英国游戏界,但同时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对围棋的热爱。&热爱科技:对科技的爱好远远大于社交或者户外运动,爱好一切计算机数码相关的课题以及技术,往往十分迷科幻小说。极客绝对喜欢玩游戏,但是往往不会玩儿需要大量精力和时间的游戏。&惊人的创造力:极客喜欢做有创造力的事情,重视创造性和产出。青少年时期,杰米斯?哈萨比斯曾在一场为游戏《太空侵略者》设计续集的比赛中获得第二名,并被游戏公司“牛蛙”相中。&不断挑战和突破,试图改变世界:比如乔布斯所奉行的人生哲学是1、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2、领袖与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3、人这一辈子没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得精彩绝伦。&在现实生活中,像扎克伯格或者《Big Bang生活大爆炸》里的谢尔顿那样“天才级”极客很少,但在电脑科技方面有兴趣、有天分的孩子却很多。他们也需要我们做家长小心呵护他们在电脑科技方面的强项和发展,甚至给他们多一点的电脑游戏时间。这在之后的方法3&“转移注意力,引导孩子的兴趣和强项”会详细叙述。&&3种游戏:好游戏让孩子开窍学习,坏游戏让孩子闭关沉迷&在具体阐述三个方法的对策之前,还需要厘清“好游戏” 和“坏游戏”的概念。&多次打破全国电子竞技记录、11岁就上大学的张砷稼在《孩子“沉迷”游戏?看中国扫雷魔方第一怎么说》把游戏分为三种:单机游戏、网络竞技游戏和网络升级游戏。可以说,让家长恨得牙齿痒痒、孩子重度沉迷的,基本都是网络升级游戏。&第1种:单机游戏:一个人玩的游戏&单机游戏,就是一个人玩的游戏。其种类繁多。iPad和iPhone上的App,多是单机游戏。&单机游戏一般所耗时间有限,孩子不易深度沉迷。一些经典的单机游戏,都有简单而清晰的目标,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会经历游戏设计者准备好的各种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第2种:竞技型网游 C 无论投入时间和金钱多少,起点都是公平的;&竞技型网游,比如网上棋牌室,也不容易让孩子重度沉迷。因为竞技性网游往往以一局为周期,游戏时间是有限可控的,短则几秒,长则几个小时。游戏结束之后,一切都归零,下局游戏又从头开始。只要能完成一局游戏,就能收获完整的游戏体验。&此外,在竞技型网游中,个人技术决定实力,玩家更多体验的是游戏本身。为了变强,玩家需要不断学习和努力练习去提升技术。技术是属于你自己的,可以带走的东西。即使这个游戏运营公司倒闭了,换个同类型的游戏,水平和思想犹在。&第3种:升级型网游 C 谁投入的时间和金钱越多,谁就越强大&真正需要引起家长们的警惕,并一定要让孩子远离的,是大型多人在线的升级型网游。&升级型网游不存在游戏周期,游戏时间是不可控的。出于对等级和装备无限制的追求,你即使一整天都在游戏,也永远无法得到满足。&等级需要时间去练,装备需要时间去打,然而只要你肯出钱,一切都不是问题。&在这样的环境里,经济实力决定一切,天赋和个人能力没有任何用武之地,人的价值被无情践踏。&为什么我宁可旷课去打游戏?因为我多练一天可能就比别人等级高一点。&为什么我肯拿买书包的钱去买装备?因为我可以对之炫耀装备的人比看我书包的人多得多……&一旦开始玩升级型网游,为了获取成就感、满足虚荣心,玩家不得不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来换取等级和装备。已工作的成年人一旦权衡不当尚且有影响。&时间和金钱极其宝贵的青少年们,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就会直接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家长要精心挑选优秀的游戏、引导孩子体验到经典游戏的精彩,避免升级型游戏的沉迷。可以多找些不同类型的经典游戏给孩子,让他自己选择喜欢的游戏。经典游戏之所以能成为经典,都是有其原因的。愿意给孩子找好游戏玩的家长,远比愿意给孩子买昂贵玩具的家长受欢迎。&比如App年度游戏就是很好的推荐。苹果商店每年都会精选出一批出类拔萃的游戏,其中的益智类(比如纪念碑谷Monument、密室游戏Room1、2、3)都是特别能激发孩子想象力、创造力、耐心的好游戏。我和儿子还经常比赛,看谁先解出迷题、互相请教,极大得激发了孩子玩此类游戏的兴趣。&“那是不是好游戏就不需要严格限制时间了?”“我孩子已经迷上了升级型网游怎么办?” “儿子的朋友人人都玩升级型网游,他说不玩就落伍了,怎么办?” 经常会有家长这么问我。&引导孩子合理节制地玩电游是一个家庭教育的系统工程,有3个方法可以帮助到家长们。&3个方法之一:融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的基础&为什么说融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的基础呢?因为亲子关系好,孩子才愿意打开心门、聆听你的建议、和你坦诚沟通,做父母的就有无数机会来引导孩子,孩子也愿意配合。即使孩子因为父母的正当管教有一时的抵触情绪,事后也容易和解。&而在冷淡隔阂的亲子关系下,孩子心门紧闭,软硬不吃,甚至破罐子破摔,请问家长,你还有什么招啊?掐网线、关电脑,无数事实证明这只能把孩子越推越远,甚至离家出走。&更雪上加霜的是,很多研究都发现:缺少爱、亲子关系有冲突,不和睦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沉迷于电子游戏。正因为现实充满了不快和烦恼,充满了父母的不理解、唠叨、批评、控制和处罚,反而造成孩子更大的叛逆,他们更容易转向虚拟的游戏世界里找到认同和快感。&中国的网瘾戒断学校尽管治疗手段值得商榷,但负责人也亲口承认:“来我们这里的,无一例外,全部是亲子关系破裂的家庭。孩子在家里得不到温暖,就沉迷于网游。”&不少家长对我说:“融洽的亲子关系是说易行难,看到孩子整天玩游戏就火冒三丈,还要我去理解他,温暖他,这怎么可能做得到?”&要帮助孩子不要沉迷于玩电子游戏、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调整我们对孩子玩电子游戏的态度。&如果父母站在孩子的对立面,采取强硬的对抗态度,那父母就基本已经输了一半了。但如果父母对孩子持有同理心,先肯定孩子适当玩些电游的要求是合理的,并把这件事看成是一个培养自制力、发掘相关领域兴趣的一个家庭项目,孩子也就更愿意与我们配合了。&1.科技在迅猛发展,孩子适当玩电游是合理的。&科技在最近20年的极速发展超过了过去100多年的成就。现在,连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都打败了人类围棋界的顶尖高手,做家长的观念也要与时俱进。&孩子成长的时代与我们成长的时代太不相同了,我不知道现有的职业在10年、20年后是否还存在,但我知道现在完全不接触电子游戏的孩子,将来会在科技社会处于劣势。因为好的电子游戏能帮助孩子培养很多在未来世界的技能,包括思维方式、团队合作、敏捷性、多重任务调度、丰富的模拟体验等等。&(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百度或者Google&《一个故意不通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里面提到加速回报定律,就是一个科技越发达的社会,继续发展的能力也更强更快。主流科学家认为我们已经进入了科技超速发展的轨道,十几年后的世界可能会变化极大。)&2.玩电游帮助孩子社交&电游,如今已经成了孩子们(尤其是男孩子们)的社交语言货币。&一方面是线下社交,哪怕是陌生的孩子,只有聊起共同喜欢的电游,很快就能热络地打成一片。&一方面是线上社交,各种组团任务让孩子学会迅速熟悉陌生人,以便在游戏中合理安排人力和资源分配。在好的网络游戏中,孩子能体会到这是一个合作的世界,只有合作,大家才能一起受益。&3.绝大部分孩子只是对游戏有浓厚的兴趣,而不是病态的“成瘾”。&前文提到“有浓烈兴趣”和“病态成瘾”是两种不同的状态。绝大多数的孩子只是前者,父母不必过于担心。&也有家长抱怨说:“普通孩子每周玩6小时,成瘾孩子每周玩60个小时。这从6到60中间的孩子算哪类呢?我孩子现在每周玩十几小时,而且有越玩时间越长的倾向,是不是有成瘾的可能?”&我的回答是:这要看家长是“往外推”,还是“往里拉”。&“往外推”就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严厉制止,拨电源线、砸遥控器、大声吼叫、各种惩罚。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不让他干的事(特别当家长态度强硬时),他偏要与你作对。简单粗暴的处理方法只会增加孩子对你的抵触情绪,把孩子往更沉迷电游的路上推。&“往里拉”就是尽量用平静、和缓的语气和孩子讨论,尽量去理解孩子,让他感受到你的善意和家庭的温暖,引导孩子往游戏以外的强项或兴趣去发展。&&亲历故事:&另一位家长发现儿子特别喜欢联网打竞技游戏,一开始非常不解,百般阻止。后来她读了《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领会到家长要对孩子有同理心,就坐下来在儿子身边观战。慢慢地,她也开始为孩子的胜利而加油,为孩子的失败而感到沮丧。一方面她对孩子有了更好的理解和接纳,另一方面,孩子体会到妈妈的关爱,反而变得更自律了。&3.化孩子玩电游为加强亲子关系的契机。&什么是与孩子关系拉近最有效的方法?其实,你孩子对什么有兴趣,他最想跟你谈什么话题,你就从那着手。如果你对孩子说的都是你对他的要求,而对他有喜欢的事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兴趣,孩子怎么会感到你是真心关心他呢?&如果孩子爱玩电游,和孩子聊聊他最喜欢的电子游戏,甚至向他请教。&说到这里,估计有家长会跳起来:“这不是变相鼓励孩子玩游戏吗?!”别急,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后来才发现,没有比孩子愿意邀请你进入他最喜欢的世界更美妙的事情了。&我儿子的故事:&他特别喜欢玩Minecraft,以前一玩就不太肯放手。当时各种招儿都使了,感觉就是在和iPad争夺孩子。后来亲子关系改善了,儿子主动给我看他在Minecraft里搭建的各种小世界,讲解各个建筑和房间的设计,真的让我耳目一新。印象最深的是儿子利用不同材质不同地基的房子在爆破时发出的不同音阶,编了首曲子。随着一座座房子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去,一首《植物大战僵尸》的主题曲飘了出来,真让我惊叹不已。&从那以后,我在按规定叫他停玩Minecraft时,就多了份发自内心的理解,儿子也变得更加配合,甚至不时咨询我对他在Minecraft里所设计建筑的美学建议。Cindy Zhang在新泽西父母子女教育俱乐部(PCE club)分享的故事:&当儿子第一次和我谈到玩 电脑游戏有多么的激动人心时,我心里是很矛盾的,因为我根本就不想让他玩电游,如果我还听他讲电游,那不等于是在鼓励他玩吗?但是,经过高情商家庭教育&EQ parenting&训练的我,还是决定听听儿子描述他所感兴趣的电游是个什么样的游戏。仔细听完后,&才知道他玩的电脑游戏智力性极强,而且需要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才能取胜。于是还和儿子多交流了几句,对这个游戏所能带来的好处有了更多地了解。也就没有阻止他玩。幸好耐着性子听儿子讲完了,否则,就会盲目地把儿子骂一顿,在感情的投资银行里又多欠了一笔。&因为经常听儿子讲电游。有问有答,他便愿意经常和我们讲他游戏的进程,讲的内 容也越来越细。但有时我确实很忙,只能一边做饭一边听儿子讲他的“有趣”的事情,同时还免不了想想工作上的事,儿子一眼就看出来没有认真听他讲。这时我会马上道歉,让他再重新给我再讲一遍。正是因为一直和儿子有着和谐的交流,使得我了解到他所玩的电游有哪些好处,&才使我们能够在后面的日子里有效地与儿子讨论控制玩游戏的时间。&当然家长和孩子毕竟是不同年代和环境长大的,生活的重心和兴趣不一样,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要求自己完全跟上他们的脚步,但孩子只要看到家长的用心,他们会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的。&3个方法之二:逐步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能玩能停&需要强调的是:融洽的亲子关系是指对孩子的尊重,对孩子身心需要持有同理心,而不是对孩子做无原则的退让。所以,大部分家庭都对孩子玩电游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然而,家长最普遍头疼的是“立法容易执法难”,尤其是“孩子偷着玩”和“孩子答应某一时间结束游戏但却不遵守承诺”。&先说说“立法”。通过实践和观察,我比较推荐的是平时不玩,周末可以有适当时间玩。&家长们比较普遍的做法有:&1、平时不能玩,周末能玩上上几小时;&2、每天都能玩上少量时间(比如20分钟),一周的游戏时间总量和第一种做法差不多;&3、只要分数不低于一个期望值(比如全A),孩子做完作业就可以玩电游。&第一种和第二种看上去差不多,其实不然。我曾对9岁的儿子采取第二种策略,每天都有20分钟玩游戏或看游戏视频,结果他每天都会有个期待、猫爪挠心似的魂不守舍。采用第一种策略后,明显改善,只剩周末猫爪挠心了,平时里他知道没有了指望、死了心,只能努力去找其他乐子。&所以真心建议,在孩子小的时候,每周一定要有几天是不能玩电游的,不要让孩子养成一种有空就非得用电游来填补无聊的坏习惯,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有机会锻炼他们自己寻找其它娱乐的能力。&至于第三种做法,对初中以下的孩子的特别不建议,对高中的孩子也要非常谨慎对待。因为孩子为了玩电游,很可能匆匆忙忙把功课做完。而且在北美,很多聪明的孩子,中学前拿全A并不需要太多的努力,所以大把的时间花在了玩电游上,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可又拿孩子无可奈何,因为孩子的成绩达到家长的要求啦。最重要的是,如果孩子每天玩电游,空闲时间都被电游填补了,这样的快感不断地刺激孩子的大脑,造成他们对玩电游的渴望越来越高,依赖性越来越强。就像很多家长说,他们的孩子每天不打游戏就象丢了魂似的难受,一打游戏就好象打了大麻似得轻松、愉悦、兴奋。&接下来说说“执法”,培养孩子自控力的关键是形成良好的习惯。&无论是《Willpower意志力》(心理学教授罗伊著)、还是Tal(哈佛积极心理学教授)都发现:自控力的本质其实是“习惯”。因为自控力需要消耗大脑的大量能量去对抗诱惑,然而一旦当人对一件事情形成习惯后,大脑所消耗的能量急剧减少,自控力就容易形成了。&而习惯的养成,有4个关键:信念、目标、监督、奖励。&第一:信念 ―― 要让孩子知道电游成瘾的危害,这是培养自控力的价值观基础&在孩子小时候,家长就可以旁敲侧击地告诉他们玩电游成瘾的症状和危害。建议少一些枯燥的说教,多一些些生动化的手段,比如分享一些孩子因网游瘾而不能自拔的视频或报道,或者让孩子多自己动手去查相关的资料。一开始,孩子未必都听得进去,或都能理解,但如果家长能利用一切机会,长期地、潜移默化地把电游上瘾的危害性植入孩子的脑海,并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孩子长大后通常不会长期沉迷于网游,因为人的行为是由其价值观决定的。&儿子酷爱电脑游戏。但有一天,他突然很严肃地对我做了个演讲,关于网游是如何让人的大脑上瘾,网游公司是如何赚钱的,原来他搜游戏理论视频时,发现了电脑游戏成瘾的危害,发现自己原来不是玩电脑,而是被电脑玩,特别忿忿。&再后来,虽然儿子玩游戏时仍做不到每次都及时停止,但他至少在意识形态上,知道沉迷游戏是不妥当的,主观意识是想及时停止游戏,而不是妈妈怎么说,他必须怎么做。&第二:目标――家长要了解大脑的发育规律,循序渐进设定目标,增加孩子的成就感&很多家长都认为“遵守家庭规则,游戏时间结束就不玩”是个挺简单的目标,如果孩子屡屡做不到,家长就深感挫败。&且不说成人也时有意志力薄弱的时刻,如果我们能了解一下大脑的发展,我们就会理解“说停就停”对孩子们其实非常挑战,因为他们负责理性控制的大脑额叶还没有发育成熟。&我们的5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信号是先通过人脑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到额叶(front allobe)&。边缘系统主要处理跟情感有关的行为,即What I Feel&(我感觉);&额叶负责理性思考,计划,冲动控制等,即&I Think Rationally&(我认为)。玩电游带来快感,是What I Feel&我感觉(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起了作用,控制玩的时间需要调动”&I Think Rationally&(额叶frontal lobe)&的功能。&因为青少年的大脑发育还没成熟,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孩子知道过度玩电游并不好,但他们很难做到自我控制的原因。&第三:监督和奖励 ―― 多鼓励,少苛责,积极管教比惩罚管教更有效&监督和反馈是培养自控力的难点,而且孩子在儿童期和青春期的心理不同,家长也要区别对待。&儿童期:及时纠正,积极鼓励&&在儿童期(孩子10岁之前),孩子还比较依赖父母,对家庭制度也还能遵守得八九不离十,虽然有时有点偷偷摸摸玩电脑,或者超时玩,但总体而言,还是比较尊重父母的权威,比较容易管教的。&因此,儿童期的孩子违规时,家长应马上指出。当然我们一定要保持情绪平和,就事论事,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把重点放在总结错误上。相反,过激的情绪化处理往往会导致孩子情绪激化,反而失去理智反思的机会。&这里特别推荐 一本书《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Jane Nelsen所著),讲述的是不以孩子过去犯的错误作为关注点、不以羞辱、责难、痛苦作为管教手段,而是以未来的解决方式为关注点,以积极沟通作为管教手段 C “我们一起来指定对双方有利的规则,我们还要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是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儿童期:正面管教的亲历案例&儿子玩游戏曾有个 “永远的5分钟”。在游戏规定时间结束后要求再玩5分钟,这个我能理解,成人看个喜欢的电视剧,正在兴头上,我们也不容易做到说停就停。然而儿子5分钟之后还要延期5分钟,接着再要延期5分钟,我就真的不能忍了。&在几次强行拿走iPad、儿子大吵大闹之后,我找了个他情绪平稳的时间,共商对策。“我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是我才不会和你一起讨论如何对付我自己的办法呢。”儿子别过身去,捂住耳朵。&于是我提议了两个解决办法,一个是他如果不能遵守时间约定,就扣除下一周的iPad游戏时间(惩罚管教);还有一个是如果他能遵守约定,我就奖励他一定的积分,累积到一定程度可以换取他自己喜欢的东西(积极管教)。&不出意料地,尽管不情愿,儿子还是有着正常人的智商,选择了第二种。经过讨论,最后我俩约定:儿子第一个5分钟结束游戏,奖励20积分;第二个5分钟结束游戏,奖励10积分;第三个5分钟结束游戏,奖励5积分;第四个5分钟,妈妈过来拿走iPad,并且没有任何奖励。累计到200分以后,我可以花钱帮儿子买游戏里的一袋金币。&以前我实行惩罚管教时,见效虽快,但亲子关系变得很紧张。儿子一边扔回给我iPad,一边为下周所扣除的iPad时间而愤恨伤心不已,有时还会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埋头大哭,搞得我心里也非常内疚。&现在实行积极管教后,儿子不仅主动性大大提高,而且反感的情绪也降到了最低。虽然过程中有些小小的反复,但总体而言,现在儿子基本都能在5 - 10分钟内主动结束游戏,而且情绪都还不错。&并且我还发现,当游戏时间快结束时,如果有空能温柔地陪伴他一会儿,看看他在玩什么,向他请教一下游戏中的问题,儿子会很开心,也会更配合地及时结束游戏。&青春期:给予空间,交流的艺术让孩子愿意聆听&在青春期(孩子12岁以后),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父母也走下了权威的神坛,这时每次孩子违规你都“当场抓贼”的方法,不仅效果不好,也让孩子感觉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监视”他们,这种不被信任的感觉阻碍孩子自控力的培养,对亲子关系也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而且,在孩子高中的时候,如果父母还是采用比较强硬的管制方式来对待孩子玩电游,有可能孩子到了大学,因为没有自控力,玩电游玩得一发不可收拾,甚至包括逃课。&比如就有家长烦恼:“我告诉儿子停机,他基本上能在5到10分钟内停机,但如果不叫儿子停机,他会连续玩几个小时。那他进入大学,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怎么办?”所以当孩子进入青春期、走出家门之前,家长就要逐渐放手,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和理解,培养他们主动停止游戏的自控力。&青春期:家庭教育专家黄敏在《谈儿子玩电子游戏》分享的案例:&儿子进入青春期后,“自由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的苗头开始冒出。有些家庭作业需要上网,但做完作业后,他就”游到”了其他网站。我本着“innocent until proven guilty(无证则无罪)”的原则,采用“警察抓小偷”的战略方式,儿子就给俺来个“声东击西的地道战”。&最让我生气的是,明明抓个正着,儿子还敢睁眼说谎,那说谎技能之笨拙,态度之坦然,我和老公都傻了眼了。&俺改变了”战术”,来个“高压掌控”,给他个下马威,儿子不仅“迎刃而上,蔑视权威”,而再次犯规,逼迫我连着几个周末剥夺他玩电游的权力,到后来要把所有电子产品藏好。儿子不仅没有”屈服”,更糟糕的是以“冷战相迎”,几乎不愿跟我说话,陷入了一场权力斗争。&后来我意识到,孩子慢慢大了,&简单抱怨,批评和处罚的方式,&绝不是上策,不仅没有达到效果,反而把亲子关系搞得很不好。&儿子成为青少年了,开始走向独立,开始有自己的思想,需要给他更大的成长空间,可是老妈还停留在把儿子当做儿童对待的教育方法上,没有做到及时的调整。&反省了自己,开始更注意多用沟通和引导的方式,制度也随之做了些调整,比如我不再监督他,但他不能带iPad进自己房间、必须在客厅使用电脑。儿子对很多方面的兴趣也随着年龄增长,向我提出了一些要求,我也做了一些调整,比如增加了他在电脑上社交和娱乐的时间。&现在,在儿子违规的时候,我有时也会表达不满、指出问题:“不是有规定现在不能玩吗?”,有时表达理解和期望、心平气和地说:”自控确实不容易,是吗?没事,慢慢来,下次再努力!”因为我坚信:温柔的鼓励远胜于严苛的指责。&别指望几次交谈或管教,孩子就老老实实一劳永逸。&交流是一门艺术,与孩子的交流更是如此,需要用孩子能接受的语言与他们交流。&有效的沟通不是想说就说,想做就做,而是要冷静考虑时间、双方情绪状况、从什么角度说、怎么说、以什么样的切入点去说等等因素。&也许需要等几天找到合适的时机,这时大家情绪平和,你也比较有准备,孩子才比较能考虑我们的想法,这样往往会事倍功半。&3个方法之三:转移注意力,引导孩子的兴趣、强项&在意志力的心理学研究中,孩子吃糖是个很著名的实验,结论是在小时懂得自我克制(不马上吃糖),长大后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冲动和欲望,具有更坚强的意志力,从而更能成功。&有意思的是,研究还发现,最能抵御甜糖诱惑的,不是那些紧紧盯着棉花糖,运用意志去抗衡的孩子,而是那些东张西望、研究天花板或者门窗的孩子。&转移注意力是培养自控力的另一个好方法。&在面对孩子玩游戏的问题上,心理学有同样的发现。游戏和互联网之所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其实在设计上是通过我们大脑的奖赏中心,提供即时的满足和瞬间的刺激。所以,如果我们能够让现实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像游戏和虚拟世界这样,就能重建正常的家庭生活。&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有:&发现孩子的天赋,引导电脑游戏相关领域的兴趣:比如电脑游戏编程、机器人、做视频、画动漫,写故事、音乐创作、甚至创办游戏俱乐部、做生意,写游戏书等等。&寻找孩子在电脑游戏之外的兴趣、强项:比如游泳、球、象棋、吉他等等。&为孩子打开视野,在现实世界建立朋友圈,走出去体验更多的美好。&每个孩子的特点不一样,家长帮助其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也不一样。有的孩子特别热爱运动,踢一场大汗淋漓的足球很有效;有的和小伙伴一起出去疯玩很带劲(但家长不给孩子携带电子游戏产品);还有的,比如我儿子,颇有极客的潜质,我就得特别小心在他的电脑强项和游戏防沉迷中间平衡。&首先,我对儿子说与其玩别人的游戏,不如创造属于你自己的游戏!我给他下载了获得儿童科技大奖的Hopscotch编程App,虽然是入门级的运用,但科学有趣,特别适合7-11岁的孩子。儿子一下子就迷上了。后来我又循序渐进引导一些特别优秀的编程网站,比如麻省理工MIT所研发的,儿子从此一头扎入编程的世界,还发表一些自创的游戏让别的玩家玩。现在他已经开始上正规的python编程课,如鱼得水般快乐。&其次,自从发现儿子特别喜欢机器人后,又尽量提供资源和平台让他去玩机器人,不仅锻炼编程、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精巧的动手能力,还让他能紧跟当代智能科技的步伐。&接着,我还购买了给儿童阅读的IT人物传记,比如&&Who Is Bill Gates?&谁是比尔.盖茨&&、&Who Was Steve Jobs?&谁是斯蒂夫.乔布斯&,又和他一起看扎克伯格的演讲视频,希望儿子受到这些IT大牛的启发,在自己的兴趣点和所擅长的地方不断前行。&最后,针对儿子的特点,我给了他比同年龄孩子更多的自由上网时间,让他可以在网上搜索他所喜欢的信息,包括自学可汗学院的科技类课程、极客的各种脑洞大开的视频。当然,他籍着上网偷玩网络游戏的事情也干过好几次。但我并不想因噎废食,在综合引导下,他现已基本不玩这种猫捉老鼠的把戏了,而是会教我Youtube是根据什么算法和原则将某一游戏视频排名靠前、或者量子物理有什么新发现。&此外,正因为儿子天性比较“宅”,我更鼓励他和同龄小伙伴能多走出去。这样不仅满足孩子玩的天性,培养孩子的阳光性格,及与人交流和相处的能力,而且减少了对玩电游的依赖。&这里再分享美国新泽西洲Cindy Zhang引导她儿子的一个故事:&在我们家童子军&(Boy Scout)的活动占用了儿子的不少时间,他很喜欢童子军的户外活动,特别是艰苦的爬山行军野营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同时也通过童子军所组织的本州和全国集体活动结交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段的新朋友。最终让儿子彻底停止玩电游的也是因为童子军。在他&9&年级的夏天,他的童子军团队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从马里兰骑自行车到宾州Pittsburgh,每日平均要骑&50&里,爬坡近3000&英尺,是一个相当艰苦的行程。&在这个暑期,他参加了两次童子军夏令营。两个星期的野外活动都没有上网机会,没有手机或电脑。暑期活动回来后儿子感慨地说,没有电游的日子是完全不一样的。&他意识到在 他的人生中还有更有意义事情可以做,并开始了他的&Eagle project&计划,为他曾经上过的小学做点贡献,以报答学校对他的培养。那时他开悟了。&他从电脑中删除了游戏。那个游戏他当时在全校高中四个年级里是玩得级别最高的。他把心爱的游戏帐户转送给了同学。帐户里有他积累了三年的游戏战绩。&需要特别要指出的是,要尊重孩子的节奏,即使他沉迷游戏,也很可能是阶段性的,慢慢引导,不着急。&奥数冠军刘洋最近被麻省理工大学提前录取,但刘洋从小就是游戏迷,上中学时,刘洋玩游戏更是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天天为了玩游戏跟妈妈打游击战。他妈妈刘双秋发现儿子有数学的天赋和兴趣,花了很多心思引导,最终刘洋发现沉迷游戏会影响学数学,就把心爱的游戏全删除了,走出了沉迷游戏的阶段。&结语:引导孩子玩电游是家庭教育的系统工程、长期工程&电子游戏(电脑/iPad/手机游戏)让很多的家庭都陷入了一场关于控制权的斗争,尤其是家里有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父母往往觉得自己就是在和电脑、网络争夺孩子。&我的体会是,任何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包括孩子玩电游一事,如果孤立起来处理,那一定只是治表不治本,或者不仅连治表的效果都达不到,反而造成了更长远的危害。&只有把育人为本做为教育的根本和长期目标、运用综合整体的育子方法,虽然不一定能达到立杆见影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一定会为孩子的进步而感到惊喜和欣慰的。我坚信这一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不把父母放在眼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