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础惠民中央 五项重点任务任务

紧扣五项任务
扎实开展工作——拉萨市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成效显著 -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 - 西藏电台
&&& &| &&& &| & &&| &&
> 2012专题 >
紧扣五项任务
扎实开展工作——拉萨市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成效显著
作者:综合&&&&&&&&来源:西藏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办&&&&&&&&时间:
&&&&&&&& 西藏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开展一年多来,拉萨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的“一个目标”和“五项任务”,紧密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全市260个驻村(居)工作队全身心融入当地群众,沉下身、安下心、扎下根,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基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维护了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全市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成效显著。  建强基层组织固根本。各工作队注重提高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农牧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能力,按照“五个好”党支部的要求,在配班子、强队伍、建制度上下功夫。一是利用村(居)“两委”换届的有利时机,协助基层选优配强班子成员。二是壮大党员队伍与提高党员素质能力并举,积极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和村(居)“两委”继续深化“农村和城市社区党组织带头人培养工程”、“党员先锋工程”和“城乡党建结对工程”,大力实施“三个培养”工程。工作队进点至今,将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486人,将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566人,将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后备人选1459人,新发展农牧民党员2575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221名,组织基层干部外出考察学习2864人次。三是健全完善制度,驻村工作队协助村(居)建立完善各项制度2892项,有力推进了基层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维护社会稳定促和谐。各工作队坚决贯彻落实区、市党委关于维稳工作的决策部署,建立健全县、乡、村、组、户五级维稳信息互通机制、安全防范机制、纠纷调处机制,协助有关部门和村(居)“两委”排查化解各种矛盾纠纷1684余次,有力促进了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  理清发展思路谋长远。各工作队在深入走访调研、建立家庭台账、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经常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共同查问题、找差距、明目标、定措施,大部分工作队都制定了一年驻村工作计划和本村经济社会发展三年规划。各工作队还以项目为抓手,帮助村(居)认真梳理上报50万元以下“短、平、快”项目,经市强基办筛选,确定了259个项目、投资7320万元。各相关部门也积极发挥作用,努力争取自治区强基惠民活动计划外资金和项目,截至目前共争取计划外项目2031个,总投资达4.06亿元。通过项目的实施,农牧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村(居)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得到了有效提升。  开展感恩教育强意识。各工作队依托自身优势,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的过程中,认真宣讲中央关于西藏的方针政策和西藏自治区党委关于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举措,让群众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将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所发生的变化通过农牧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来表现,强化感恩教育的针对性、直观性,引导群众进行自我教育,明白“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懂得知恩、感恩、报恩,自觉与达赖集团划清界限,旗帜鲜明反对分裂;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过程中,结合“六五”普法规划,以案释法,引导群众学法、守法,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的工作队还利用党中央及西藏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对遭受当雄地震、亚东地震的农牧民群众的关怀,彰显祖国的强大和各民族的团结,激发群众爱国爱党的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祖国荣誉感,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局势长治久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保障改善民生解民困。各工作队围绕农牧区“三就”、“两保”、“六通”、“一安居”等问题,坚持做到“四真”——讲真话帮群众释疑解惑,拿真心换群众支持信任,动真情系群众安危疾苦,用真诚为群众排忧解难。市工商局驻墨竹工卡县朗杰林村工作队每名队员捐款17500元资助7名贫困大学生;市国税局驻当雄县纳木措村工作队深夜救助被暴风雪围困的2名那曲群众......各工作队所办好事实事不胜枚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各工作队共慰问“三老”人员、孤寡老人和贫困群众19700多人次,帮助群众就医16497人次,帮助群众就学1567人次,帮助实现就业5155人次,组织开展村容村貌整治1322次,累计投入资金过亿元,进一步增强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党的基层执政基础。(审稿:唐永芬 编校:樊启慧)
责编:钟昀彤
地址:西藏·拉萨市北京中路41号&&& 邮编:850000
广告业务电话:4&&& 电子邮件: .cn
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 监督邮件: .cn
西藏人民广播电台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卡若区狠抓“五项任务”推进驻村工作
本网消息 自第四批强基惠民驻村工作开展以来,卡若区15个乡(镇)167个驻村(居)工作队、670名工作队员,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各类会议精神为主线,以提升驻村工作能力和完成“五项任务”为重点,以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牢记使命、忠于职守,克服困难、埋头苦干,赢得了各族干部群众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抓好党建强基础。1.驻村(居)工作队进点后,以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工作重心,以抓好村(居)“两委”换届为契机,积极帮助村“两委”班子成员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在原昌都县第八届村(居)“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中,各驻村(居)工作队积极配合,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座谈会、党员大会、群众大会、宣传栏、横幅、标语等灵活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宣传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在坚持“十三个不提名”原则基础上,严格选任条件,共选举出技术能手165名、致富带头人254名担任“两委”班子成员、选优配强“两委”班子23个,以巩固党在农牧区的执政基础。 2.为确保全区驻村工作有效开展,卡若区委研究决定,由第四批选派驻村(居)工作队副队长兼任纪检员,以协助村党组织加强村级党风廉政建设,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并负责监督村“两委”班子履职情况,驻村(居)工作队工作开展、在岗在位情况以及各项资金的落实、使用情况等。截止目前,各驻村(居)工作队帮助村(居)党组织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50名、发展新党员80名,把40名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20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55名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其中后备干部30名)。帮助村级组织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村务党务公开、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共1750条。强化安全保稳定。1.各驻村(居)工作队始终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十四世达赖集团一切分裂破坏活动,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方针,健全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促进网格化管理全覆盖,真正实现基层服务管理平台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截止目前,卡若区167个村(居)已完成网格划分和人员配置工作。其中,158个行政村共划分177个网格,配备网格工作人员1608人;城关镇9个街道居委会共划分24个网格,配备网格人员216人。2.为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增收致富为目标,为卡若区的平安和谐、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以及各项事业的发展进步创造良好的环境,卡若区委、区政府在全区15个乡(镇)、167个村居大力推进“先进双联户”创建评选工作,不断完善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工作意见、方案等,实现“先进双联户”创建评选与网格化工作、民生信息员创建有效对接。3.截止目前,全区共划分联户单位3543个,覆盖全区2人。驻卡若镇波妥村工作队在“维护稳定联抓联管”中,组织各双联户在辖区内进行巡逻守护达70余次,投入人力300人次,共排查出矛盾纠纷12件,并当场调处9件,较好地完成了巡逻守护工作。同时,组建“红袖标”队伍230余个,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7起,开展治安巡逻2730余次13650余人。因地制宜促增收。自活动开展以来,各驻村(居)工作队始终坚持以增加农牧民群众的收入,让农牧民群众在党的关怀下得到实惠为宗旨,结合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资源优势等特点,想法设法帮助农牧民群众增收,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1.驻沙贡乡果洛村工作队本着“提高农牧民科学种植和养殖技能,引导农牧民科技致富”为目的,分别于2014年4月、7月建立了沙贡乡蔬菜协会和果洛村藏香猪养殖场。其中,养猪场总面积为2719平方米、蔬菜协会建成至今已出售蔬菜价值共计9135余元,为有效带动沙贡乡产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2.驻如意乡如意村工作队加强与村“两委”班子的协助,积极探索、制定适合如意村经济发展的规划,利用如意村自身优势种植香葱,并协调有关部门拓宽如意乡如意村香葱的销售渠道。经初步估计,2015年如意村即将上市销售的香葱约6000斤,为如意乡如意村香葱种植户将带来2.4万余元的经济收入。3.为了切实增加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自2014年5月中旬起,驻卡若区城关镇白格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一道,通过招商引资方式,日,由重庆外来投资者进行投资建成白格村砖瓦厂。白格村砖瓦厂的建成,不仅对白格村汽车运输队的31辆货运车辆创造运输条件,为白格村的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创造机会,而且将每年增加白格村十余万元的资源承包费及五万元的租赁费用,对带动白格村兴建其他产业将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促进作用,进一步推动白格村经济的发展。建厂期间,为卡若区城关镇白格村汽车运输队及白格村富余劳动力已带来了30余万元的现金收入。抓好宣传聚力量。1.各驻村(居)工作队把开展感恩教育作为建强组织、维护稳定的有效措施,通过开展“算富账、感党恩、要稳定、求发展”、“新旧西藏图片对比展”等一系列感党恩教育活动,教育引导群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自觉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2.各驻村(居)工作队组织农牧民群众开展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宣讲,让农牧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带来的实惠,让群众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恩向谁报,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对党的深情厚意,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强基惠民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维护了社会局势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3.各驻村(居)工作队组织群众宣讲党的各类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591次,入户宣讲2244次;发放各类会议资料7694份,撰写各类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心得1780份,开办专题宣传栏283期;在村(居)民中广泛深入开展“算富帐、感党恩、要稳定、求发展”主题教育690次,组织群众开展西藏新旧社会对比活动320场次、13740人次;在群众中深入开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主题教育活动20场次,参加活动的群众4037人次。全区670名驻村(居)工作队员与困难群众“结对子”帮扶615人,结对率达90%以上。项目扶持促发展。1.自强基惠民活动开展以来,卡若区委在财政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以改善民生为目的,每年从区财政拿出300万元用于为民办实事辅助资金,便于全区各驻村(居)工作队“短、平、快”项目的实施。同时,为更好地促进各乡(镇)强基办开展工作,区财政每年还为各乡(镇)拨付1万元办公经费。2.各驻村(居)工作队共为民办实事2260件,通过各种途径投入资金3739万元,实施惠民项目801个,用于全区167个村(居)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群众的认可。3.同时采取节日慰问、平时帮助等方式,走访慰问五保户、困难群众16220人余次,发放慰问资金及物资价值1480余万元。目前,167个驻村(居)工作队正逐一走遍每一户群众,重点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愿望、对党委、政府有什么意见、建议等,并结合走村入户实际情况,撰写有观点、有实情、有分析、有措施,有价值、可用性高的民情报告,为进一步推动全区活动开展奠定扎实的基层基础。
责任编辑:许斯琦
备案号:藏ICP备号
版权所有:卡若区人民政府
技术支持:西藏传媒集团强基惠民活动近期工作要点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强基惠民活动近期工作要点1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强基础惠民生工作三年规划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强基础惠民生工作三年规划
上传于||文档简介
&&强​基​础​惠​民​生​工​作​三​年​规​划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4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日喀则报讯 第四批驻村工作开展以来,日喀则市各级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驻村工作任务,改进作风、创新思路、健全机制,发展党员2592名,举办培训班755期,培训党员2.81万余人次;化解和妥善处理各类社会矛盾858件,帮助建立健全农牧区维稳工作制度6615条……成效显著,令人欢欣鼓舞。
&&& 11月18日,日喀则市召开全市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第四批驻村工作总结表彰暨第五批驻村工作动员大会。会议提出,在落实好自治区“5+2”任务的同时,要结合日喀则实际,扎实做好“4·25”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即“5+3”工作任务。
&&&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强基惠民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贡桑告诉记者:“全市驻村干部紧紧围绕‘5+3’任务,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地方薄弱就重点加强的原则,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在完成好驻村工作五项任务的基础上,下大力气抓好落实惠民政策、推进扶贫开发、‘4·25’灾后恢复重建三项新的任务。”
&&& 教育“三包”、医保、养老保险、低保、安居工程、积极就业政策、良种补贴、扶贫贴息贷款……每一项惠民政策都与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为抓好此项工作,市强基办及时协同市财政局,逐一列出惠民政策清单,将惠民政策的具体内容进行汇总,进村入户开展宣传,督促每项惠民政策一一落地生根。
&&& 据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日喀则市共有贫困人口22.33万人,扶贫工作任重道远。贡桑说,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市强基办与市扶贫办进行了沟通协调,通过采取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教育扶贫脱贫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等措施,有针对性地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同时,研究制定《关于在市强基惠民活动中认真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每个驻村工作队和队员认领扶贫任务、下大力气帮助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作为“5+3”工作任务的一项新任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是我市强基惠民活动的有力抓手。
&&& 据了解,在“4·25”地震中,受灾县各级驻村工作队第一时间投入抗震救灾,成为受灾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地震发生后,我市坚持因地制宜,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贯穿于驻村工作任务始终,将驻村工作与受灾群众的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搬迁安置等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帮助解决好受灾群众的衣、食、住、行、医、娱、学等问题,做好地震灾区、集中安置区域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帮助村(居)制定落实好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 贡桑告诉记者,下一步,我市将按照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安排,发挥各级驻村工作队的优势,争取有关& 部门和派出单位的一切有利资源,继续加大力度,把办实事经费和“短平快”项目用在刀刃上,为灾区群众建设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扎西卓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供给侧改革五项任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