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网络游戏每天玩4小时网络游戏好吗?

推荐网页游戏:
最炫、最热门的十大网络游戏排行榜
类别:角色扮演
游戏简介:第一名【评价:火爆场面之壮观堪比春节火车站的人山人海!】成功的怀旧向传奇游戏,在游戏里玩家会找到一些当年
的感觉,杀Boss强嗑药PK刷怪等经典玩法将一一再现。游戏场景精美宏大,音效清晰逼真,极具带入感。游戏秉承经典硬派PK设置,力求带给玩家原汁原味的PK体验。华丽的技能和优良的操
作手感带来至臻的战斗体验。寻昔日兄弟,战热血沙城!
类别:RPG网游
游戏简介:第二名【评价:经典游戏pk,激爽打斗!!!】
一款以战国时代为背景的即时战斗ARPG网页游戏,恢弘大气的场景,
丰富刺激的大型PK,高度还原战国时群雄逐鹿的大气磅礴!砍国旗、刺探、搬砖、运镖等经典国战玩法!兄弟,大B哥带你打回战国!
类别:角色扮演
游戏简介:【评价:玩家数量增长最野蛮的网游】《攻城掠地》是傲世堂旗下一款强调“国战”的战争策略页游。本作由《傲视天
地》原班人马创新打造,秉承经典,推陈出新,开创全景即时国战!打破“重武轻文”桎梏,军师计策尽显文官本色。热血鼎足争雄,疯狂开疆扩土!
类别:角色扮演
游戏简介:【评价:让人最热血沸腾的网游!】史诗级魔幻巨作,拥有3A级游戏场景设计!玩家在游戏中不仅可以感受希腊神话、
北欧神话等世界文化,更能驾驭神秘天梭遨游星级空间。华丽流畅的战斗动作,幻化诸神逆转战局,众神世界由你主宰!更有12萌妹送福利引爆公测!
游戏简介:【评价:这个游戏让人欲罢不能,欲仙欲死!!!】
注册送极品装备!全新版本巅峰之作,重现经典,真正网页奇迹的
降临,兄弟,你准备好了吗?全新改版震撼来袭,新增多种镶嵌防具,史上最强PK!你受得了吗?
类别:角色扮演
游戏简介:【评价:玩家数量增长最野蛮的网游】由同名热播电视剧正版授权改编,重新再现原著恢弘场景,体验江左梅郎凤凰涅
浴火重生!游戏采用自主研发高端引擎,稳定高速,支持万人同服竞技! 策略跨服战3v3模式,神级队友等你搭配!
类别:角色扮演
游戏简介:【评价:新游,人气正在爆棚中!】 《勇者盟约》是一款西方魔幻类回合制网页游戏。游戏中,主角接受了拯救水果
世界的使命,在强者林立的环境中,玩家一路披荆斩棘,在水果英雄的协助下历经艰辛最终成功抵御外来的侵略,培养出属于自己的传世水果英雄。
类别:角色扮
游戏简介:【评价:儿时记忆中的RGP网游】《热血江湖传》是一款基于当红网络游戏热血江湖而开发的ARPG网页游戏,在保留热
血江湖原有特色的基础上,独创了全新的披风系统、灵兽系统、技能系统、气功系统,在融合原有的披风和灵兽的基础上让披... 。中学生玩网游的越来越少 网络交友越多
来源:&中国教育报
进入21世纪,网络以其开放性、娱乐性、新奇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网络生活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笔者曾在全国10个省市做了问卷调查,了解大、中学生网络生活及其道德状况。
10年来,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网络生活也日新月异,这一代中学生的网络生活及其道德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存在哪些需要引导和关注的问题?这些都是家长、教师、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
为了回答各方对新生代中学生网络生活及其道德状况的关切,笔者通过“中国青少年道德发展监测平台”,再次集中收集安徽、北京、福建、吉林、浙江、重庆、四川等7个省市的2157份中学生的有效数据,对中学生网络生活开展10年跟踪的深度研究。
积极变化:重学习、沉迷少、守规则
经统计分析,与10年前相对照,笔者发现中学生参与网络生活的情况呈现出一些积极的变化趋势:
参与网络生活的整体情况
中学生的网络生活时间在增加、花费在减少。
首先从上网频繁程度上看,现在的中学生每天都上网的比例是13.9%,相比10年前的3.6%,增长了10个百分点。
其次,从上网时长分析,今天的中学生每次上网少于2小时的比例相较10年前降低了13个百分点,并且时长在2到4小时的中学生比例高于10年前10个百分点,差异性显著。可见10年间,中学生网络生活的用时在增长。
最后,在网络消费支出上,有七成中学生选择零支出,比10年前的中学生网络零消费人数增加了一成。表明今天中学生的网络消费趋向理性,更多学生享受花钱少的网络生活。
网络学习正在成为中学生网络生活的“主角”。
对比10年前只有20%的中学生选择“经常借助网络促进学习”,10年后,这一比例增长为45%。同时,基本不用网络来学习的人数下降了20%左右,差异性显著。说明网络的学习功能日渐被中学生重视,网络学习成为网络生活的重要内容。
同时,学生对“一边上网玩,一边学习”的态度有所改观,相较于10年前近一半中学生认为可取,而今天这一人数降至30%。可见,中学生对网络的娱乐功能与现实的学习生活界限有所明晰。
网络游戏参与情况
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中学生百分比降低。
本次调查显示:有22.32%的中学生经常玩网络游戏,55.83%的中学生很少玩。而在这些学生中,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数比例达10%左右(玩电子游戏时间每次超过5小时,每周玩的次数超过4次),而10年前是12.6%,通过检测发现中学生沉迷网络的现象有显著差异,如今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数有所减少。
体验刺激不再是玩网络游戏的主要原因。
10年前,中学生玩网络游戏主要是为了消磨时间、释放压力、锻炼智力、体验刺激。而今有57.2%的中学生认为玩网络游戏只是为了消磨时间,也有缓解压力和益智的,但很少有为体验刺激而去的。
调查显示,有76.91%的中学生对周围玩网络游戏的同学采取不干预的态度(10年前为62.2%),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多数中学生逐渐对网络游戏持开放态度。
网络游戏中与人相处更守规则、懂合作。
在网络游戏中,如果与合作者共同获得“战利品”,79.1%的中学生愿意按游戏本身的规则去分配或者由电脑随机分配,这比10年前多了18个百分点;10年前有11%的中学生认为要去抢“战利品”,谁抢到归谁,而现在只有4.9%的人愿意这样做,在今夕对比中,能看出中学生参与网络游戏时更守规则。
10年前,有31%的中学生认为无需考虑网络游戏的竞争者,做好自己即可;而今约有80%的中学生认为要合作、公平竞争,能看出中学生在网络游戏中越来越具有团结精神与合作意识。
网络交友情况方面
相对于10年前,中学生的网络人际交往的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方面:
微信、微博等新交友平台受青睐。
这次调查显示,66.5%的中学生有经常联系的网友,40%的中学生有1—5个网友,11.3%的学生表示有6—10个网友,15.2%的学生有10个以上网友;而2006年的调查中,有46.5%的中学生没有网友,29.1%的学生有1—5个网友,9.4%的学生有6—10个网友。
从开始结交网友的时间看,在小学便开始网络聊天的人有1873人,占67.8%,764个人在初中时开始接触网络聊天,占27.7%,高中才开始的比例最少。目前,QQ依然是活跃在学生中的通讯软件,而近年来新出现的微信、微博等带有通讯功能的软件,开始抢占即时通讯市场,受到青少年学生的青睐。
中学生对网友依赖程度和依赖人数有升高的倾向。
本次调查显示,11.5%的中学生对网友有中度以上的依赖,其中重度依赖的比例为3.1%,而2006年调查中,达到重度依赖的不到1%。网友对部分中学生的生活产生着明显的影响,其中,有32.6%的学生下网后难以忘记与网友交流的一些内容、交往时的体验,25.1%的学生每次与网友交往实际所花的时间都比原定时间长,21.4%的学生将与网友交往作为逃避问题和排遣消极情绪的一种方式。
我们发现,中学生对网友的依赖,存在着一定阶段性特征,初中生对网友的依赖程度要高于高中生,而且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随着年龄的成熟与学生压力的增加,高中生对网友的依赖程度整体低于初中生,但也呈现出随年级而不断升高的趋势。
这种变化与网络普及速度的加快有关,但也说明网友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正在扩大。
网络游戏中不文明现象依然严重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当前,中学生在网络生活中依然存在着以下需要关注的问题:
中学生网络游戏中文明缺失、暴力倾向依旧严重。
在网络游戏中,有42.9%的中学生会说脏话,其中超过一半的中学生认为说脏话的原因主要是发泄情绪,16.19%的中学生表示说脏话已成为一种习惯,网络游戏中的不文明现象令人堪忧。
有47.5%的中学生认为周围同学有模拟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行为,这比10年前多了将近4个百分点,表明中学生受网络游戏中行为方式的影响一直比较大,但没有显著的统计差异。
约两成中学生难以区分游戏世界与现实世界。
在与游戏近似的现实情景中,中学生处理问题的方式与在电子游戏中基本一样的有19.8%,比10年前少了2个百分点,偶尔一样的有48.2%,比10年前多了8.1个百分点;但整体并没有显著改进,依然有约两成的中学生不能清楚地区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中学生对玩网络游戏的认同度明显提高。
本次调查显示,中学生对“花费很多时间玩网络游戏的行为”认为“很正常”的比例是22.5%,比10年前增长了7.5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学生网络生活的状态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绝大多数中学生能够合理地使用网路,发挥网络的正向功能,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沉迷在网络游戏中,而部分同学认为“很正常”。
网络游戏对现实影响利弊参半,有利影响范围缩小。
与10年前的调查结果一样,有约70%的中学生认为网络游戏对现实有影响,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学习成绩和生活作息上,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上。
总之,相比10年前,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生活新奇光环的逐渐退却,中学生参与网络生活的普遍与深入程度都有了提高,而且呈现出沉迷少、守规则、重合作和通过网络扩展学习资源,不再通过网络游戏寻求刺激等积极的变化倾向。但在当前的中学生网络生活中,也表现出对网络游戏的认可度增高,参与网络游戏时的文明缺失现象与模拟游戏的暴力倾向依旧严重的问题,也还有少部分中学生不能很好地切换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模式,从而将游戏中的暴力行为与不文明语言带入到现实生活中来等,都是当前中学生网络生活引导中需要密切关注与重点引导的问题。
建议:讲究引导策略
网络游戏引导策略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建议,对中学生参与网络游戏,可以改变以往以禁止为主的策略,转向对参与网络游戏的时间、方式以及如何参与网络游戏的具体引导上来。
建议与孩子协商每周玩网络游戏的时间,并监督其遵守约定。
根据调查,中学生认为玩网络游戏可以缓解学习压力,已经成为这些中学生的一种正常的休闲娱乐方式,中学生正在游戏中实践合作、守规则等积极的行为方式,因而,不必完全禁止中学生参与网络游戏,而是协助自制力尚不健全的中学生,根据整体生活的安排,协商制定每周玩网络游戏的时间,并进一步帮助他们遵守自己的时间约定,以使其在享受网络游戏乐趣的同时,避免沉迷网络游戏。
提醒并监督网络游戏中的语言文明。
网络游戏中存在着普遍的语言文明较差的现象,经常使用发泄性、侮辱性的语言,不利于放松与缓解情绪,反而可能增加不良情绪,因而,需要进行引导与纠正。与10年前的情况非常不同的是,目前电脑已经成为大多数家庭的普通电子用品,当前孩子玩网络游戏,很多是在家庭中进行(住校生除外),因而,家长可以提醒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注意语言文明,引导孩子在网络中以宽容、平和的态度对待他人,也放松自己,提高自己的文明程度。
学校可以以群体辅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区分网络游戏与现实生活情境。
模仿游戏中的暴力行为,是目前中学生网络游戏对现实生活的主要不利影响之一,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开展群体辅导,通过深入、生动的亲身体验及现实案例的方式,锻炼提高学生社会角色辨识能力,严格区分网络游戏与现实生活情境,不能把游戏情境中的行为方式带入现实生活。
中学生网络交往引导策略
首先,要引导学生区分网络交往的特殊性,提高鉴别网友的能力。
网络交友环境复杂、多变,中学生容易盲目对网友产生信任和依赖,因此,要加强对网络交友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判断和识别不同的网友,注意在网络交往中对自我的保护。特别要重视加强女生的安全意识,不要随意将自己的个人真实信息透露给陌生的人,更不要与陌生的网友约会见面。
其次,可以对中学生网络交往进行时间上的约束,避免网络沉迷。
中学生由于自身的不成熟以及自制力比较差,容易在网络交往中花费太多时间。因此,家长和教师对中学生的网络交往要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帮助中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网络交往与线下交往平衡进行,避免中学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再其次,加强日常生活中对中学生心理情感的关注,尽力在现实中为青少年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满足其情感需求。青春期的中学生有旺盛的精力和自我表现的动力,也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心理变化,需要宣泄和理解。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增加对学生情绪情感的关注,帮助学生面对青春期中可能会出现的心理和情感困惑,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成长的关键阶段。(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中心,本研究为教育部“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网络生活与青少年道德成长的深度研究[DIA110285]研究成果)
警惕网络成新的教育不平等因素
韩毅是笔者2006年调查时的访谈对象之一,曾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而退学,后来因为看到一个母亲在网吧给儿子当众下跪,幡然醒悟,不仅自己走出了网络游戏,而且还通过以身说法,劝诫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
斗转星移,2015年笔者再用原来的QQ号找到他时,他说自己现在在刑侦大队工作,当年的网络生活弯路,对他来说也有所助益,因为现在网络犯罪越来越多,很多案件,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有帮助的信息,如网络的聊天记录、视频图像等。“但是,如果不是自己决意走出网络游戏的阴霾,就不会有今天。”韩毅说。
进入“互联网+”时代,人类整体的生活与生产模式都在随着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网络对喜欢追逐时尚与新鲜事物的中学生群体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也对其发展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做全国中学生网络生活10年跟踪调查这项研究中,有几个结果令笔者感慨颇深。一方面是通过对比相隔10年的两次调查,我们发现,中学生网络游戏中的语言文明与暴力倾向令人担忧,这一问题10年来没有明显改善。而且,中学生尚处于特殊的成长时期,难以明确区分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两种情境,因而,比较容易将网络生活中的语言与行为方式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来,所以,对中学生的网络生活文明与道德引导是当前网络生活引导的一大重点。
另一方面,学习成为中学生网络生活的主要内容,这看上去是可喜的变化,是学习化生活与网络相结合的结果,有可能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扩展其视野。但是,如果网络学习与应试倾向相结合,也可能使中学生生活更加单一化和应试化。因为家长一般会限制孩子玩网络游戏和与网友聊天的时间,但常常会鼓励孩子花更多时间在网上做练习。
此外,我们需要警惕网络成为新的教育不平等因素,因为在网络基础设施以及网络学习资源收费的情况下,网络学习资源自然会成为不方便或者无力支付网络学习费用的群体学习落后的新因素。(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孙彩平)
10年, 从防学生进网吧到鼓励学生上网
10年前,电脑在湖南省龙山县这个小县城还属于新鲜事物,大部分学生家里都没有电脑,只有在网吧才能接触到。当时,热血传奇、CS等网络游戏风靡一时,很多学生花在网络上的时间很多,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也不少。
每天晚上,在龙山县一所中学从事政工工作的肖老师都与学校其他班主任一起,在网吧旁边的桌球室一边练习球艺,一边防止学生进网吧。但每天晚上10点左右,老师们撤走的时候,学生就会蜂拥而至。孩子们学会了“游击战术”——师进我退,师走我来。
当时,在中学当宿管员的李老师,每天晚上下晚自习后,都会将宿舍楼入口的铁门落上铁锁。叶同学当时是个“网虫”,他告诉笔者,“铁门锁不住我的人,更锁不住我的心”。孩子们像是学会了“特技”,把衣服用水浸透,捆住二楼寝室窗户上的两根钢筋上,几个同学一起用力,把钢筋弄弯,人就能爬出去了,然后从二楼跳下去,去网吧玩游戏,通宵达旦。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时针指向今天,电脑不再像10年前那样只有网吧才有,不仅进了千家万户,还进了学校。老师在教学生学习电脑基本操作的同时,还会教授如何用电脑查找信息,浏览新闻等。特别是龙山县开通“三通两平台”后,学生在直播教室里的课堂实录实时生成,并保存在网络里。学生只要打开电脑浏览器,输入相应的网页搜索,就能重温当时上课学习的知识,解决疑惑。
目前,全县很多名师开设了网上工作室,把微课、教学视频等资源放在网站中,学生一上网就可以开展网络学习。同时,通过班会、黑板报等形式,向中学生介绍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资源,引导他们正确区分哪些是有用的资源,哪些是有害信息,让他们对网络有了正确的认识。学习慢慢成为了学生网络生活的“主角”。
手游圈内人()坚持每日干货推送!分享最新手游推广运营干货,发掘手游研发策划灵感,洞察互联网领域前沿资讯,知悉移动网络小道消息。您所在的位置:
& 次头条 & 正文
小学四年级教材教学生玩网游遭质疑
日12:55  
&&& 本报讯 “如果孩子学习带有网络游戏的教材,那么学生上网成瘾的比例很可能会迅速上升。”近日,著名戒网瘾专家、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通过本报呼吁,有关“摩尔庄园”游戏被收录进武汉市小学教材的做法是错误的。据了解,从这学期开始,武汉市小学四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课本中,“摩尔庄园”游戏作为网络及其应用部分被收录进教材,占两课时的内容,介绍了摩尔庄园如何注册、登录以及操作的方法。这门教材的编写者之一、武汉市崇仁路小学的李鸿翱老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网游课是要教学生如何上网交流。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论坛注册和交流的方法,学会上网基本功。对学生上网谈虎色变,这是不科学的。
在获知这个情况后,陶宏开联系本报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这会给孩子造成误导,让本来就喜欢玩游戏的小孩更容易成瘾”。陶宏开认为,电脑和网络之所以会成为一门学科,是因为它是一门查资料和学习的工具,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应该教会他们“电脑是工具”,但如果将网络游戏收录进教材,就会给他们传递“电脑是玩具”的信息,从而诱发他们玩游戏。他说,“摩尔庄园”是一款较简单的游戏,如果小孩子对此产生兴趣,就有可能跑到网吧去玩更复杂更刺激的游戏,就会让孩子逐渐成瘾。◇各方回应老师:讲课时以浅显为主“网络游戏进教材,是件新鲜事物,我认为有其合理的地方。”朱老师是汉阳西大街小学《信息技术》课专职教师。他说,网络游戏有利也有弊,如果学校能提供健康的平台,让他们正常接触网络游戏,再由老师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游戏,也不是什么坏事,“不过讲课时我也不会讲得太多,以介绍为主。”而硚口区轻机小学《信息技术》授课教师黄文卓则表示,他在上这节课时,基本上讲得很浅显,主要是从电脑知识的角度讲解的,比如网络游戏所需要的硬件配置、安装及删除的方法等,“对如何玩等内容讲得很少,就怕学生会上瘾”。学生:教材有无网游无所谓尽管学者、老师对网络游戏表示担忧,但不少学生却认为“无所谓”。汉口一所重点小学四年级学生张俊鹏说,实际上他和他的同学们基本上都接触过网络游戏,比如《魔兽》等都知道怎样玩,也用过论坛知道怎样交流,根本用不着老师去教。张俊鹏的同学小李也认为,教材里有网络游戏对他们来说没什么影响,想不想玩游戏跟上这节课的关系不是很大。家长:有赞有贬意见不一网络游戏收录进小学教材,家长们对此意见也不一。家在汉阳的汪珍女士说,她儿子今年正上初三,本来小学时成绩一直蛮好的,就是上初中后迷上网络游戏导致成绩直线下滑,所以她极力反对网络游戏进小学教材,“小孩分不清对与错,一旦引导不好就容易上瘾。”而在一家证券公司上班的周勇先生却持相反意见,他说网络游戏就如同性教育一样,与其对小孩采取“堵”的办法,还不如让他们正面了解,用疏导的办法教育孩子不要沉迷于游戏,“比如我儿子以前经常往网吧跑,后来家里买了电脑,由家长引导后他反而不怎么玩游戏了。”专家:网游进教材为时尚早“网络游戏可以进教材,但进小学还为时尚早。”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教授彭富春认为,虽说可以对小孩进行正面的引导,但小学阶段的孩子自制力太差,可以等他们大一点后再积极引导。武汉一所重点小学校长也认为,网络游戏进小学教材,她个人不是很赞成,还是担心小孩自制力不够,怕他们不是将其作为知识来学习,而是当作游戏来玩。(长江商报 记者 何辉)过半网友认为网游进教材欠妥参与调查的网友中,36.77%的人认为不能接受网络游戏进教材,认为此举会引发小学生网瘾;21.29%的人认为小学生通过教材接触网游为时尚早;持反对意见的占到一半以上。另有29.68%的人表示可以接受,"学生应该接触有意义的网络游";12.26%的人表示无所谓。你了解摩尔庄园吗? 了解 不了解 知道一点你怎么看小学生教材里有摩尔庄园这个网络游戏? 可以接受 学生应该接触有意义的网络游戏 不能接受 网络游戏进教材会引发学生网瘾 小学生通过教材接触网游为时尚早 无所谓您的身份是? 家长 老师 学生 一般网友
[责任编辑:wyhbedu]
更多关于“”的新闻
( 07:21:27)
( 07:14:43)
( 09:30:24)
( 08:07:26)
( 07:47:27)
( 11:24:27)
( 11:03:47)
( 10:22:50)
[] [] [] []北京两成男生每天上网4小时 12.2%有网瘾倾向
  北京首次公布在校大中学生上网时长 12.2%有网络成瘾倾向
  两成男生每天网上娱乐4小时
  北京市疾控中心学校卫生所昨天透露,最新一次覆盖全市逾3.7万名大中学生的调查显示,近两成男生每天玩游戏4个小时以上,全部受访学生中,12.2%有网络成瘾倾向。这是北京首次公布在校大中学生上网时长。
  专家表示,大中学生上网时长的增长是个“危险的信号”,这不仅关乎学生的视力健康、社交能力,更与他们的心理、精神健康息息相关。
  □调查结果
  长时间上网比例5年增5.5%
  2012年,北京市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在全市16个区县的177所中学和大学开展,共调查有效样本37173人,其中男生17916人,女生19257人,城区和农村样本各占一半。
  北京市疾控中心学校卫生所所长段佳丽介绍,每天上网时间超过4小时容易导致网络成瘾,因此,在此次调查中,“过去7天里每天上网时间大于或等于4小时”是重要调查内容之一。结果显示,通常每天玩电子游戏超过4小时的中学生占17.3%;通常每天上网超过两小时的中学生占41.8%。男生对网络和游戏的热情明显高于女生,每天上网超过4小时的男生比例为19.9%,而在女生中,这一比例为13.4%。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校学生上网时间也呈攀升趋势,令专家们担心的是,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较重的高中生长时间上网的比例和大学生基本持平,即初中生报告率为11.1%,高中生19.9%,大学生20.0%。
  “2008年我们曾组织过一次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全市调查,当时,学生长时间上网报告率为11.0%。”从新近出炉的调查结果来看,5年时间内,长时间上网学生比例增长了5.5%。专家表示,上网时长的增加不仅会对发育中的学生视力造成影响,还会减少他们的运动时间以及和父母、同学交流的时间。
  大学生缺乏监督易网络成瘾
  段佳丽说,判断一名学生是否网络成瘾,除了每天上网4个小时以上外,还要看他是否有因为上网而不能完成作业或逃学、因为上网而与家长发生冲突等表现。
  此次调查还对学生是否具有网络成瘾倾向进行了测评调查。结果显示,12.2%的学生报告有网络成瘾倾向,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分别为14.6%和10%。
  从上网的地点看,81.1%的初中生和74.6%的高中生在家里上网,67.3%的大学生在学校上网。上网条件宽松、缺乏监督和父母约束的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最高。初中生网络成瘾的报告率为9.6%,高中生为14.4%,大学生为14.8%,普通中学学生报告率高于重点中学,职业中学学生高于普通中学,同时也高于大学生。
  据了解,两次北京市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结果均已上报北京市卫生局和北京市教委,将为出台相关防控举措提供依据,提高青少年的身心素质。
  □链接 网络成瘾9大症状
  本次调查对网络成瘾的定义是,过去7天内,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4个小时,同时出现下列9种情形中的4种及以上者,即为网络成瘾:
  1.由于经常上网,所以即使不上网,脑中也一直浮现与网络有关的事情;
  2.一旦不能上网,就感到不舒服、无所事事或不能静下心来干别的;
  3.希望增加上网时间,以便满足自己的愿望;
  4.上网的时间超过自己预想的时间;
  5.多次想停止上网,但总也不能控制自己;
  6.因为上网而不能完成作业或逃学;
  7.向家长或老师、同学隐瞒自己上网的事实;
  8.因为上网而与家长发生冲突;
  9.为了逃避现实、摆脱自己的困境或郁闷、无助、焦虑情绪而上网。(新华网)
  18:22:01
  10:02:20
  10:02:20
  14:56:54
  10:01:16
  10:04:11
  10:18:40
  10:25:05
  中国网络游戏排行榜(China Game Weight Rank)是由新浪游戏推出的目前国内最全面、最专业、最公正的最新网络游戏评测排行榜,涵盖内所有新游戏,力图为中国游戏玩家打造最值得信赖的新网游推荐平台。
  新浪中国网络游戏排行榜是以由新浪游戏专业评测员组成的评测团队为核心,以游戏的画质、类型、风格、题材等游戏特性为依据,对中国(大陆港澳台)、欧美、日韩等地区正在进行测试或正式运营的新网游产品进行评测并打分后产生的权威游戏排行榜。新浪中国网络游戏排行榜将网络游戏从六大项、二十八个小分项与同类游戏进行横向比较,再将该游戏与自身的不同版本进行纵向对比后,由评测中心根据加权平均数得出最后的游戏分数,并以游戏测试及上线时间点为分组,根据每款游戏的CGWS分数在每个季度发布排行榜榜单,实现了排行榜的透明化和实时化,帮助玩家准确、迅速地找到心目中的理想游戏。
  评天下游戏、测产品深浅―新浪中国网络游戏排行榜CGWR!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每天玩2小时的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