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铁道兵二十九团卫生队团

各省军区独立师历史沿革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各省军区独立师历史沿革
上传于||文档简介
&&各​省​军​区​独​立​师​历​史​沿​革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9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中国人民军队序列表  国民革命军序列表  (1927年7月)  国民革命军      总司令 蒋介石      总参谋长 李济深      总参谋次长 白崇禧  第一军 军长 何应钦 党代表 缪斌  第二军 军长 谭延闿 党代表 汪精卫 副党代表 李富春(中共党员)  第三军 军长 朱培德 党代表 朱克靖(中共党员)  第四军 军长 李济深 党代表 廖乾五(中共党员)  第五军 军长 李福林 副党代表 李朗如  第六军 军长 程潜 副党代表 林伯渠(中共党员)  第七军 军长 李宗仁 党代表 黄绍竑  第八军 军长 唐生智 党代表 刘文岛  (注:以上“党代表”均指国民党代表)南昌起义部队序列表  (1927年8月)  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      书记 周恩来      委员 李立三、恽代英、彭湃  中央代表 张国焘  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   代总指挥 贺龙   前敌代总指挥 叶挺   参谋长 刘伯承   政治部主任 郭沫若(郭沫若未到职前章伯钧代)  第二十军 军长 贺龙(兼) 党代表 廖乾五     第一师 师长 贺锦斋 党代表 方维夏     第二师 师长 秦光远 党代表 陈恭     第三师 师长 周逸群 党代表 徐特立  第十一军 军长 叶 挺(兼) 党代表 聂荣臻     第十师 师长 蔡廷锴 党代表     第二十四师 师长 叶挺(兼) 党代表 聂荣臻(兼)     第二十五师 师长 周士第 党代表 李硕勋  第九军 军长韦 杵(未到职) 副军长 朱 德 党代表 朱克靖  教育团 参谋长 陈奇涵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序列表  (1927年9月)  前敌委员会书记 毛泽东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总指挥 卢德铭      师长 余洒度      副师长 余贲民  第一团 团长 钟文璋 党代表  (由武昌国民政府警卫团,湖南平江工农义勇队,湖北崇阳、通城农民自卫军组成)  第二团 团长 王新亚 党代表 张明山  (由安源工人武装,萍乡、醴陵、安福、莲花、衡山农民自卫军组成)  第三团 团长 苏先骏 党代表 潘心源(未到任) 参谋长 何坚  (由浏阳工农义勇队,武昌国民警卫团一部,湖南平江工农义勇队一部组成)  第四团 团长 邱国轩  (由原夏斗寅残部组成,起义中叛变)广州起义部队序列表  (日)  广东省委书记、起义总指挥 张太雷  军事指挥部总指挥 叶挺      副总指挥 叶剑英  广州工人赤卫队总指挥 周文雍  广东省委军委书记 张太雷(兼) (张牺牲后由聂荣臻继任)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官教导团 团长 叶剑英  广州工人赤卫队    第一联队 队长 刘楚杰    第二联队 队长 沈青    第三联队 队长    第四联队 队长    第五联队 队长    第六联队 队长 徐向前    第七联队 队长  广州警卫团 团长 梁秉枢  炮兵团团长  黄埔军校特务营 营长 吴展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序列表  (日)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军长 朱德            党代表 毛泽东            参谋长 王尔琢            政治部主任 陈毅  第十师 师长 朱 德(兼)  第二十八团 团长 王尔琢(兼) 党代表 何长工  第二十九团 团长 胡少海 党代表 龚楚  第三十团 团长 蒙九岭  第十一师 师长 毛泽东(代)  第三十一团 团长 张子清 党代表 何挺颖  第三十二团 团长 袁文才 党代表 陈东日  第三十三团 团长 邓允庭 党代表 旷东权(郴县农军)第十二师 师长 陈毅(兼)  第三十四团 团长 旷鄘 党代表 邓宗海(来阳农军)  第三十五团 团长 黄克诚 党代表 李一鼎(永兴农军)  第三十六团 团长 李奇中 党代表 黄义藻(资兴农军)  注:①参加井冈山斗争的许多老同志回忆:红四军成立时有三个师九个团。但因井冈山衣、食、住困难,不久,三十、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团相继返回湘南各县,回去后不久就分散了。  ②关于红四军成立时有无政治部的问题有两种说法,一是未设政治部;二是设有政治部,主任为陈毅。中国工农红军序列表  (1930年)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  (日,由赣东北红军独立一团扩编成立)  军长 周建屏 政委 邵式平  第一团 第十团 第十九团 特务连 机炮连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军  (1930年7月,由赣西地方武装合编成立)  军长 曾炳春 政委 刘士奇  第一纵队 第二纵队 第三纵队 第四纵队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一军  (1930年6月,由红四军第四纵队与闽西地方武装合编成立)  军长 政委 李任予  政治部主任 陈正  第一纵队 第二纵队 第三纵队 第四纵队 第五纵队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二军  (1930年7月,由赣南地方武装合编成立)  军长 陈毅 政委 邱达三  第一纵队 第二纵队 第三纵队 第四纵队 第五纵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序列表  总前委书记 毛泽东  总司令 朱德 总政委 毛泽东 周恩来  (总)参谋长 朱云卿、叶剑英、刘伯承  总政治部主任 杨岳彬 周以粟 毛泽东 王稼祥(蔷)  第一军团 总指挥 朱 德(兼) 政委 毛泽东(兼) 参谋长 朱云卿(兼) 政治部主任 杨岳彬(兼)  第十二军(原闽西地方红军)  军长 罗炳辉(前为伍中豪) 政委 谭振林(前为邓子恢)  参谋长 林野 政治部主任 谭政  第一纵队 第二纵队 第三纵队  第三军(原江西红军第六军改编)  军长 黄公略 政委 蔡会文 参谋长 周子昆  第一纵队 队长 柯武东 政委 李锡九  第二纵队  第三纵队 队长 徐彦刚 政委 刘作述  第四军 军长 林彪 政委 彭清泉(后为罗荣桓) 参谋长 陈奇涵 政治部主任 李涛  第一纵队 第二纵队 第三纵队  第二十军 军长 刘铁超 政委 曾炳春 政治部主任 谢汉昌  第三军团 总指挥 彭德怀 政委 滕代远 参谋长 邓萍 政治部主任 袁国平  第八军 军长 何长工(前为李灿) 政委 邓乾元 政治部主任 袁国平(兼)  第四师 师长 黄云桥 政委 黄克诚  第六师  第五军 军长 彭德怀(兼) 政委 张纯清 政治部主任 吴溉之  第一师 师长 李实行 政委 吴溉之(兼)  第三师 师长 郭炳生 政委 彭雪枫  第十六军 军长 孔荷宠 政委 黄志竟 政治部主任 吴天翼  第七师 师长 高咏生 政委 邹云谟  第九师 师长 李玉根 政委 邱训民  第五军团 总指挥 季振同 副总指挥 董振堂 政委 肖劲光 参谋长 赵博生 政治部主任 刘伯坚  第十三军 军长 董振堂(兼) 政委 何长工  第十四军 军长 赵博生(兼) 政委 黎时中  第十五军 军长 黄中岳 政委 左权  第七军团 总指挥 寻淮洲 政委 肖劲光  第八军团 总指挥 周昆 政委 黄甦 参谋长 张云逸 政治部主任 罗荣桓  第九军团 总指挥 罗炳辉 政委 蔡树藩 参谋长 郭天民 政治部主任 李浔 黄火青  注: ①方面军领导人的任职时间截止于1934年9月。  ②红一、三军团的序列是1930年6月各该军团成立时的战斗序列。  ③红五军团的序列是1931年12月江西宁都起义后组成红五军团的战斗序列。  ④红七、九军团分别于日、28日组成,红八军团于日组成。 这是当时三个军团的主官姓名。  ⑤1930年5月,由闽西红军改编为红十二军,军长邓毅刚、政委邓子恢、参谋长邓��(益)、政治部主任陈正。  ⑥一个职务几个姓名者,是按任职先后排列的。  ⑦由赣西南的地方武装相继组成的由曾炳春任军长、刘士奇任政委、谢汉昌任政治部主任的红二十军和由陈毅任军长、邱达三任政委的红二十二军,也属红一军团建制。 方面军成立时,他们分别在赣南和赣西开展游击战争,同年10月以后陆续归建。 红二十军由于“富田事变”,1931年被解散,军的番号遂被撤消;红二十二军在第一次反“围剿”期间缩编为第六十四师,军的番号也随之取消。此外,1931年初成立的还有由邓毅刚任军长、罗贵波任政委的红三十五军,也属红一军团建制。  ⑧除上表各军外,月间,闽西还先后成立了红二十军(军长胡少海)和红二十一军(军长伍中豪),同年11月,红二十、二十一军合编为新十二军(贺沉洋为代军长、施简为政委,不久,中央派左权任军长)。 1931年秋,新十二军与老十二军在赣南会师后合编,仍称十二军。  中国工农红军湘东独立第一师    (1930年9月,湘赣地方武装在萍乡大安里成立)  师长 刘沛云 政委 谭思聪  政治部主任 田可平    独立第一团 团长 张维 政委 陈正华(一说田可平)  独立第三团 团长 谭家述 政委 王震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  (1930年4月,箭厂河会议后,将红军第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师合编成立)  军长 许继慎 政委 曹大骏 副军长 徐向前 政治部主任 熊受暄  第一师 师长 徐向前(兼) 政委 李荣桂  第二师 师长 漆德伟 政委 王培吾  第三师 师长 周维炯 政委 姜镜堂 副师长 肖方  独立旅 旅长 廖业棋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  (1930年7月,红六军团到江南公安与红四军会合后成立)  总指挥 贺龙 政委 周逸群(先) 邓中夏(后)  参谋长 孙德清 政治部主任 柳克明(直荀)  第六军 军长 邝继勋 政委 段德昌  第十六师 师长 王一鸣 政委 王 鹤  第十七师 师长 许光达 政委 李剑如  第二军(由红四军改编)  军长 贺龙(兼) 政委 朱勉之  第四师 师长 王炳南 政委 陈协平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  (1930年5月后,红七军与红八军合编成立)  总指挥 李明瑞 军长 张云逸 政委 邓小平 政治部主任 陈豪人  第一纵队 司令员 李谦 政委 沈静斋  第二纵队 司令员 冯达飞 政委 袁任远  第三纵队 司令员 韦拔群 政委 李朴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  (1930年6月,由赣西北和蕲春、黄梅、广济等地游击队和红五军第五纵队部分人员组成第八军,十月改编成立)  军长 蔡申熙 政委 陈奇  第一团 团长 查子清 政委 陈奚石  第三团 团长 黄刚 政委 陈 西  中国工农红军川东游击军第三路  (1930年7月,宣汉起义后组成)负责人 王维舟  附一:第一次反“围剿”时国民党军序列表  1930年12月  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 鲁涤平  第六路军  总指挥 朱绍良  第八师 师长 毛炳文  第二十四师 师长 许克祥  第四十五师 师长 张贞  第五十六师 师长 刘和鼎  新编独立第十四旅 旅长 周志群  第九路军  总指挥 鲁涤平(兼)  第十八师 师长 张辉瓒  第五十师 师长 谭道源  第七十七师 师长 罗霖  新编第五师(后改二十八师) 师长 公秉藩  新编第十三师 师长 路孝忱  第十九路军  总指挥 蒋光鼐  第六十师 师长 蔡廷锴  第六十一师 师长 戴戟  独立第三十二旅 旅长 刘夷  第十二师第三十四旅 旅长 马 琨  航空第一队 队长 张有谷  航空第三队 队长 刘芳秀(刘牧群)  航空第五队 队长 田曦  附二:第二次反“围剿”时国民党军序列表  (1931年3月)  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 何应钦  第五路军  总指挥 王金钰  第二十八师 师长 公秉藩  第四十三师 师长 郭华宗  第四十七师 师长 上官云相  附三:第三次反“围剿”时国民党军序列表  (日)  前敌总司令 何应钦  左翼集团军 总司令 何应钦  第三军团 总指挥 朱绍良  第五师 师长 周浑元(代)  第八师 师长 毛炳文  第二十四师 师长 许克祥  第四军团 总指挥 蒋鼎文  第九师 师长 蒋鼎文  第一路进击军 总指挥 赵观涛  第六师 师长 赵观涛  第二路进击军 总指挥 陈诚  第十一师 师长 罗卓英  第十四师 师长 陈诚  右翼集团军 总司令 陈铭枢  第一军团 总指挥 蒋光鼐  第五十二师 师长 韩德勤  第六十师 师长 蔡廷锴  第六十一师 师长 戴戟(代)  第二军团 总指挥 孙连仲  第二十五师 师长 孙连仲  第二十七师 师长 高树勋  第三路进击军 总指挥 上官云相  第二十三师 师长 李云杰  第四十七师 师长 上官云相  第五十四师 师长 郝梦龄  预备军 总指挥 卫立煌  第十师 师长 卫立煌  攻城旅 旅长 李延年  吉泰万赣四县守备军  第五十四师 师长 郝梦龄  第七十七师 师长 罗霖  第六路军  总指挥 朱绍良  第五师 师长 胡祖玉  第八师 师长 毛炳文  第二十四师 师长 许克祥  第五十六师 师长 刘和鼎新  第十三师 师长 路孝忱  第九路军  总指挥 鲁涤平  第十八师 师长 鲁涤平  第五十师 师长 谭道源  第十九路军  总指挥 蒋光鼐  第六十师 师长 蔡廷锴  第六十一师 师长 戴戟  第十二师三十四旅 旅长 马琨  第二十六路军  总指挥 孙连仲  第二十五师 师长 孙连仲  第二十七师 师长 高树勋骑  兵第一师 师长 关树人  第四十九师 师长 张贞  第五十二师 师长 韩德勤  第五十五师 师长 阮肇昌  第四师第一旅 旅长 汤恩伯  新十四旅 旅长 周志群  独立第三十二旅 旅长 刘夷  航空第一队 队长 张有谷  航空第三队 队长 刘牧群  航空第五队 队长 田曦  第二十八师 师长 公秉藩  第七十七师 师长 罗霖  第十二师第三十四旅 旅长 马琨  空军第一队 队长 晏玉琮  空军第三队 队长 刘牧群  空军第四队 队长 刘义曾  空军第五队 队长 田曦  空军第七队 队长 张有谷  注:江西方面曾临时组织空军指挥部,由毛邦初负责。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序列表  (1936年7月)  总指挥 贺龙 政委 任弼时  副总指挥 肖克 副政委 关向应  参谋长 李达  第二军团  军团长 贺龙(兼) 政委 任弼时(兼) 关向应(兼)  参谋长 李达(兼) 政治部主任 甘泗淇  第四师  师长 卢冬生 政委 洗恒汉 李井泉  参谋长 唐建伯 政治部主任 刘亚球 朱辉照  第六师  师长 贺炳炎 政委 廖汉生  参谋长 常德善 政治部主任 戴文彬  第六军团  军团长 陈伯钧 政委 王震  参谋长 谭家述 彭绍辉 政治部主任 张子意  第十六师  师长 张辉 政委 晏福生  参谋长 杨旻 政治部主任 刘礼年  第十七师  师长 贺庆积 政委 汤祥丰  参谋长 李科 刘忠  政治部主任 王赤军  第十八师  师长 张正坤 政委 余立金  参谋长 苏鳌 政治部主任  模范师  师长 刘转连 政委 彭栋才  参谋长 覃国翰 政治部主任 陈宗尧第  三十二军  军长 罗炳辉 政委 袁任远  参谋长 郭鹏 政治部主任 李千辉  第九十四师  师长 肖兴怀 政委 辛世修  参谋长 彭上坤 政治部主任 曹家庆  第九十六师  师长 王尚荣 政委 谭友林  参谋长 刘华春 政治部主任 余宜光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序列表  (1933年10月)  总指挥 徐向前 参谋长 曾中生  政委 陈昌浩 政治部主任 陈昌浩(兼)  副总指挥 王树声 政治部副主任 傅钟 曾传六  红四军  军长 王宏坤 政委 周纯全  政治部主任 徐立清  第十师  师长 汪乃贵 政委 甘良发  第十一师  师长 陈再道 政委 叶成焕  第十二师  师长 张才千 政委 徐长勋  红三十军  军长 余天云 政委 李先念  参谋长 文建武 政治部主任 李天焕  第八十八师  师长 汪烈山 政委 王建安  政治部主任 汪加申  第八十九师  师长 柴洪儒 政委 杜义德  政治部主任 裴寿月  第九十师  师长 邹洪盛 徐盛礼  政委 程世才 政治部主任 李述方  红三十一军  军长 王树声(兼) 孙玉清  政委 张广才 政治部主任 张成台  第九十一师  师长 朱崇德 政委 林英发  第九十二师  师长 陈有寿 政委 杨朝礼  第九十三师  师长 叶道智 政委 王德安  红九军  军长 何 畏 政委 詹才芳  副军长 许世友 参谋长 王学礼  政治部主任 王新亭  第二十五师  师长 许世友(兼) 政委 陈海松  第二十七师  师长 刘理运 政委 梅华樊  红三十三军  军长 王维舟 政委 杨克明  副军长 罗南辉  第九十七师  师长 罗南辉(兼)  第九十八师  师长 蒋群麟  第九十九师  师长 冉南轩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序列表  (1935年9月)  军团长 徐海东 政委 程子华  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刘志丹  政治部主任 高岗 政治部副主任 郭述申  第七十五师(原二十五军)  师长 张绍东  政委 赵凌波  第七十八师(原二十六军)  师长 杨森(后为田守尧、韩先楚)  政委 张明先(后为崔田民)  第八十一师(原二十七军)师长 贺晋年  政委 张达志(后为张明先)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中央分局及十四个地区的部分领导人  苏区中共中央分局成员(1934年10月)  项英、陈毅、贺昌、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梁柏台、陈潭秋、毛泽覃、汪金祥、李才莲。 项英任书记。  一、粤赣边区  项英 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陈毅 中央分局委员、中央苏维埃政府办事处主任。  贺昌 总政治部副主任  阮啸仙 赣南省委书记兼赣南军区政委  蔡会文 赣南军区司令员  龚楚 赣南军区参谋长  刘伯坚 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  陈丕显 少共赣南省委书记  李乐天 粤赣边特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  杨尚奎 粤赣边特委副书记  何长林 游击队后方主任  二、闽赣边区  赖昌作 瑞金特委书记  刘连标 瑞金游击司令  钟德胜 团特委书记  胡荣佳 汀、瑞游击队领导人  彭胜标 汀、瑞游击队领导人  宋渊泉 闽赣军区司令员  彭祜 闽赣军区政治部主任  三、闽西区  张鼎丞 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  邓子恢 闽西南军政委员会财政部长兼民运部长  谭震林 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军事部长  郭义为 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党务部长  范乐春 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妇女部长  朱森 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参谋长  罗忠毅 闽西南第一军分区司令员  方方 闽西南第一军分区政委  温含珍 闽西南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吴胜 闽西南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  谢育才 闽西南第二军分区政委  赖荣传 闽西南第二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丘金声 闽西南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  丘织云 闽西南第三军分区政委(兼)  魏金水 闽西南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陈潭秋率二十四师四个连到闽西与张鼎丞部会合,坚持游击战争。  四、闽南区  黄会聪 闽粤边区特委书记  尹伊东 闽南工农红军第二游击支队支队长  彭德清 闽南工农红军第二游击支队政委  五、闽北区  黄道 闽北特委书记、后任闽赣省委书记。  黄立贵 闽北独立师师长  卢文清 闽北独立师政委  王助 闽北独立师政治部主任  闽北、闽东两个特委召开联席会议,确定由黄道、叶飞、范式人、黄立贵、吴先喜等组成闽赣省委,黄道任书记。  六、浙南区  粟裕 挺进师师长、闽浙边临时省委组织部长、省委办事处主任。  刘英 挺进师政委、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  王文瑞(书) 挺进师参谋长  黄富武 挺进师政治部主任  叶飞 闽浙边临时省委宣传部长  七、闽东区  马立峰 工农政府主席  冯品太 独立师师长  叶飞 独立师政委  赖金标 独立师副师长  一九三五年六月由叶飞、范式人、叶秀藩等重新组成特委,叶飞任书记。  八、赣东北地区  关英 省委书记  刘志标 独立团团长  李步新 独立团政委  王丰庆 皖赣独立师领导人  江天辉 红十军团部分部队领导人  九、湘赣边区  谭余保 湘赣省工农政府主席  陈洪时 湘赣省省委书记  彭辉明 湘赣省军区司令员  周杰 湘赣省军区参谋长  刘发云 保卫局长  曾开福 红五团团长  刘培善 独三团团长  王用济 共青团省委书记  一九三五年七月成立湘赣临时省委、军政委员会和游击司令部:  谭余保 临时省委书记兼游击司令部政委  曹开福 游击司令部司令员  段焕竞 游击司令部参谋长  十、湘鄂赣边区  陈寿昌 省委书记  傅秋涛 省委书记(陈寿昌牺牲后继任)兼军区政委  徐彦刚 军区司令兼十六师师长  高咏生 红十六师师长兼政委  严图阁 军区参谋长  十一、鄂豫皖边区  高敬亭 鄂豫皖省委书记、二十八军军长兼政委。  高克文 红二十八军八十二师师长  方永乐 鄂东北少共道委书记、红二十八军八十二师政委  熊大海、石玉田 红二十八军八十二师政治部主任  徐成基、何耀榜 皖西道委书记  徐福明、卢丛居、罗作繁、陈守信、胡继亭先后任鄂东北道委书记  十二、豫南桐柏山区  张星江、童中玉 中共河南省委书记  张旺吾 省委委员  王国富 省委委员、游击队长  王国华 省委委员  后由王国华、周骏鸣等重新组成省委,王国华任书记。  十三、湘南区  蔡会文 湘南区游击支队长兼政委  李林 湘南红军独立大队负责人  李宋保 团长  十四、琼崖地区  冯白驹 琼崖独立师负责人  黎 明、刘秋菊 琼山根据地游击队负责人  朱克平 游击司令部司令员  王伯伦 游击司令部政委  肖焕辉 琼东县县委书记兼琼崖工农红军第三支队政委  王永信 琼崖工农红军第三支队长  陈美深 琼崖工农红军第三支队副支队长  注:①由于资料不全,所列人员姓名及职务不一定准确。  ②一个职务有几个姓名者,是按任职先后排列的。  ③上列名单中,后来有的牺牲,有的叛变,均未加注明。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序列表  (1937年8月)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 朱德 副总指挥 彭德怀  参谋长 叶剑英 副参谋长 左权  政治部主任 任弼时 政治部副主任 邓小平  第一一五师 师长 林彪 政委 聂荣臻  参谋长 周 昆 政训处主任 罗荣桓 副主任 肖华  第三四三旅 旅长 陈光 副旅长 周建屏 参谋长 孙毅、陈士渠  第三四四旅 旅长 徐海东 副旅长 黄克诚 参谋长 卢绍武  独立团 骑兵营 辎重营 工兵营 炮兵营 教导队  第一二○师 师长 贺龙 政训处主任 关向应 副主任 甘泗淇  副师长 肖克 参谋长 周士第  第三五八旅 旅长 张宗逊 副旅长 李井泉 参谋长 姚喆  第三五九旅 旅长 陈伯钧 副旅长 王震 参谋长 刘子奇  教导团 骑兵营 特务营 炮兵营 辎重营 工兵营 通讯营  第一二九师 师长 刘伯承 政训处主任 张浩 副主任 宋任穷  副师长 徐向前  参谋长 倪志亮  第三八五旅 旅长 王宏坤 副旅长 王维舟 参谋长 耿飚  第三八六旅 旅长 陈赓 副旅长 陈再道 参谋长 李聚奎  教导团 特务营 炮兵营 工兵营 骑兵营 辎重营  后方总留守处 主任 肖劲光(辖各师留守部队)  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日发布电令,将第八路军番号改为第十八集团军,总(副总)指挥随即改为总(副总)司令。 10月,根据中共中央的命令,恢复了政治委员制度,政训处仍改称政治部。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序列表  (1938年2月)  军长 叶 挺 副军长 项英  参谋长 张云逸 政治部主任 袁国平  副参谋长 周子昆 政治部副主任 邓子恢  第一支队 司令员 陈毅 副司令员 傅秋涛  参谋长 胡发坚 政治部主任 刘炎  第二支队 司令员 张鼎丞 副司令员 粟裕  参谋长 罗忠毅 政治部主任 王集成  第三支队 司令员 张云逸(兼)  副司令员 谭振林  参谋长 赵凌波 政治部主任 胡荣  第四支队 司令员 高敬亭 参谋长 林维先 政治部主任 肖望东  教导队 特务营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序列表  (1941年3月)  代军长 陈毅 政委 刘少奇  副军长 张云逸 参谋长 赖传珠  政治部主任 邓子恢  第一师 师长 粟裕 政委 刘炎 政治部主任 钟期光  第二师 师长 张云逸(兼) 政委 郑位三 副师长 罗炳辉  参谋长 周骏鸣 政治部主任 郭述申 副主任 张劲夫  第三师 师长兼政委 黄克诚  参谋长 彭雄 政治部主任 吴文玉  第四师 师长兼政委 彭雪枫  参谋长 张震 政治部主任 肖望东 副主任 赖毅  第五师 师长兼政委 李先念  参谋长 刘少卿 政治部主任 任质斌 副主任 王翰  第六师 师长兼政委 谭振林  参谋长 罗忠毅  第七师 师长 张鼎丞 政委 曾希圣 参谋长 李志高  政治部主任 何伟  独立旅 特务团 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东北抗日联军序列表  ()  第一路军(1936年7月成立)  总司令员兼政委 杨靖宇  副总司令员 王德泰  一军  军长兼政委 杨靖宇(兼)  政治部主任 宋铁岩  军长 王德泰(兼)  政委 魏拯民  第二路军(1937年11月成立)  总指挥兼政委 周保中  副总指挥 赵尚志  参谋长 张建东  副参谋长 王效明  四军  军长 李延平(1936年以前为李延禄)  副军长 王光宇  五军  军长 周保中(1937年10月后为柴世荣)  政治部主任 宋一夫  七军  军长 陈荣久(1938年后为景乐亭)  政治部主任 王效明(兼)  八军  军长 谢文东  政治部主任 刘曙华  十军  军长 汪雅臣  救世军司令员 王荫武  义勇军司令员 姚振山  副司令员 闵宏仁  第三路军(一九三九年五月成立)  总指挥 李兆麟  政委 冯仲云  三军  军长 赵尚志(1937年后为许亨植)  政治部主任 张兰生  六军  军长 李兆麟(兼)(1936年为夏云杰,1937年为戴洪滨)  政治部主任 冯仲云(兼)  九军 (郭铁坚部) 军长 李华棠  十一军 (李景荫部) 军长 祁致中  附一: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战斗序列表  (日编成)  司令官 寺内寿一大将  参谋长 冈部直三郎少将  副参谋长 河边正三少将  直辖  第五师团 板垣征四郎中将  一○八师团 下元熊弥中将  驻华独立混成旅团 山下奉文少将  临时航空兵团 德川好敏中将  第一军  司令官 香月清司中将  参谋长 桥本群少将  第六师团 谷寿夫中将  第十四师团 土肥原贤二中将  第二十师团 川岸文三郎中将  第二军  司令官 西尾寿造中将  参谋长 铃木率道少将  第十师团 矶谷廉介中将  第十六师团 中岛今朝吾中将  第一○九师团 山冈重厚中将  附二:侵华日军“上海派遣军”战斗序列表  (日-10月编成)  司令官 松井石根大将  参谋长 饭沼守少将  第三师团  第十一师团  第九师团第十三师团  第一○一师团  第十军  司令官 柳川平助中将  参谋长 田道盛武少将  第六师团(由华北调来)  第十八师团  第一一四师团  注:“上海派遣军”于8月15日初编成时,仅辖第三、第十一两个师团,9月间又增派第九、第十三、第一○一等三个师团。 因久攻未下,10月20日又组成第十军,于11月初从杭州湾登陆,迂回上海侧后。 11月12日,日军攻占上海后,“上海派遣军”即改为“华中派遣军”,向南京进犯。 至1939年9月,“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组成后,“华中派遣军”即撤消。  附三:国民党军各战区划分  (1938年1月)  附四:侵华日军战斗序列表  (1941年夏)  中国派遣军(南京) 总司令 烟俊六大将  华北方面军(北平)  司令官 冈村宁茨大将  直辖  第二十一师团(正定) 第二十七师团(开平、昌黎) 第三十三师团第三十五师团(新乡) 第一一○师团(冀南) 独立混成第一旅团(邯郸)独立混成第七旅团(沧县、德县) 独立混成第八旅团(石家庄、娘子关)独立混成第十五旅团(北平)  第一军 司令官 岩松义雄中将(太原)  第三十六师团(晋东南) 第三十七师团(运城) 第四十一师团(晋西)独立混成第三旅团(宁武) 独立混成第四旅团(阳泉、榆次) 独立混成第九旅团(忻口) 独立混成第十六旅团(介休)  第十二军 司令官 土桥一次中将(济南)  第十七师团(铜山) 第三十二师团(滋阳) 骑兵第四旅团(豫东) 独立混成第五旅团(胶东) 独立混成第六旅团(鲁中) 独立混成第十旅团(鲁西)  驻蒙军 司令官 甘粕重太郎中将(万全)  第二十六师团(大同) 骑兵集团(欠第四旅团) 独立混成第二旅团(万全)  第十一军 司令官 阿男惟畿中将(汉口)  第三师团(信阳) 第四师团(应城、安陆)第六师团(岳阳)  第十三师团(宜昌) 第三十四师团(南昌) 第三十九师团(沙市) 第四十师团(咸宁) 独立混成第十四旅团(九江)  独立混成第十八旅团(当阳) 独立混成第二十旅团(汉口)  第十三军 司令官 泽田茂中将(上海)  第五师团(绍兴、鄞县) 第十五师团(南京) 第二十二师团(嘉兴、杭州) 第一一六师团(怀宁、湖口) 独立混成第十一旅团(吴县) 独立混成第十二旅团(泰县) 独立混成第十三旅团(合肥) 独立混成第十七旅团(上海)  第二十三军 司令官 酒井隆中将(广州)  第十八师团(增城) 第三十八师团(广州、从化) 第一○四师团(三水、新会)独立混成第十九旅团(潮安、汕头)第四十七步兵旅团(海南岛)  第三飞行集团  第一飞行团(华北) 第三飞行团(华中)第七飞行团(华南)  中国方面舰队  第一遣支舰队(华中) 第二遣支舰队(华南) 第十一航空舰队  注:侵占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与侵占我国台湾的日本“台湾军”均不属“中国派遣军”序列,故未列入此表。晋察冀军区序列表  (1945年9月)  司令员兼政委 聂荣臻  副司令员 肖克  副政委 程子华 刘澜涛  参谋长 唐延杰  副参谋长 耿飚  政治部主任 朱良才  政治部副主任 潘自力  冀晋军区  司令员 赵尔陆 政委 王平  副司令员 孙毅 参谋长 唐子安  政治部主任 王平(兼)  冀察军区  司令员 郭天民 政委 刘道生  参谋长 易耀彩 政治部主任 王紫峰  冀中军区  司令员 杨成武 政委 林铁  副政委 李志民 参谋长 沙克  副参谋长 黄寿发 政治部主任 李志民(兼)  政治部副主任 王奇才  冀热辽军区  司令员兼政委 李运昌  副司令员 詹才芳 参谋长 彭寿生  副参谋长 王亢 政治部主任 李中权晋绥军区、晋绥野战军序列表  (1945年8月)  晋绥军区 司令员 贺龙  副司令员 周士第 续范亭  政委 李井泉 参谋长 陈漫远  政治部主任 张平化  吕梁军区(一九四五年七月组成)  司令员兼政委 张宗逊  副政委 罗贵波 解学恭  参谋长 解方 政治部主任 罗贵波(兼)  政治部副主任 何辉  雁门军区(一九四五年七月组成)  司令员 许光达 政委 朱明  政治部主任 王定一  绥蒙军区(一九四五年七月组成)  司令员 姚喆 政委 高克林  副政委 张达志 参谋长 邓家泰  河防司令部  司令员 何黑  缨晋绥野战军  司令员 贺龙 政委 李井泉  参谋长 张经武 政治部主任 甘泗淇  政治部副主任 冼恒汉  晋冀鲁豫军区序列表  (1945年8月)  司令员 刘伯承 政委 邓小平  副司令员 滕代远 王宏坤  副政委 薄一波 张际春  参谋长 李达 政治部主任 张际春(兼)  政治部副主任 王新亭  太岳军区  司令员 谢富治(代) 政委 王鹤峰(代)  副政委 王新亭(兼) 参谋长 毕占云  政治部主任 王新亭(兼)  太行军区  司令员 李达 政委 李雪峰  副政委 黄镇 参谋长 李达(兼)  政治部主任 黄镇(兼) 政治部副主任 袁子钦  冀南军区  司令员 杜义德 政委 李菁玉  副司令员 王光华 参谋长 陈明义  副政委 马国瑞 刘志坚  政治部主任 刘志坚(兼)  政治部副主任 胥光义  冀鲁豫军区  司令员 宋任穷 政委 黄敬  副司令员 王宏坤(兼) 杨勇  副政委 苏振华 潘复生参  谋长 曹里怀  政治部主任 苏振华(兼)  政治部副主任 朱光  河南军区  司令员 王树声 政委 戴季英  副政委 刘子久 参谋长 熊伯涛  政治部主任 吕振球  太岳纵队  司令员 陈赓  太行纵队  司令员 陈锡联新四军序列表  (1945年7月)  代军长 陈毅  代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饶漱石  副军长 张云逸 参谋长 赖传珠  苏浙军区  司令员 粟裕 政委 谭震林  副司令员 叶飞 参谋长 刘先胜  政治部主任 钟期光  苏中军区  司令员 管文蔚 政委 陈丕显  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张藩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姬鹏飞  第二师兼淮南军区  师长 罗炳辉 政委 谭震林  参谋长 韩振纪 副参谋长 詹化雨  政治部主任 肖望东 政治部副主任 余立金  第三师兼苏北军区  师长兼政委 黄克诚  参谋长 洪学智 政治部主任 吴法宪  第四师兼淮北军区  师长 张爱萍 政委 邓子恢  副师长 韦国清 参谋长 张震  政治部主任 吴芝圃  第五师兼鄂豫皖湘赣军区  师长兼政委 李先念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任质斌  参谋长 文建武 政治部副主任 张树才  第七师兼皖江军区  师长 谭希林 政委 曾希圣  参谋长 孙仲德 副参谋长 林维先  政治部主任 王集成华南游击队序列表  (年)  广东游击队东江纵队(一九四三年十二月成立)  司令员 曾生 政委 林平  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王作尧 副参谋长 梁鸿钧  政治部主任 杨康华  广东游击队珠江纵队(一九四四年十二月成立)  司令员 林锵云 政委 梁嘉  副司令员 谢彬 参谋长 周伯鸣  政治部主任 刘向东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一九四四年十一月成立)  司令员 梁鸿钧 政委 罗范群  副司令员 谢立全 政治部主任 刘田夫  南路人民抗日游击队(一九四四年十一月成立,一九四五年五月,改称南路人民解放军)  司令员兼政委 周楠  参谋长 李筱峰 政治部主任 温焯华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一九四五年七月成立)  纵队负责人 林美南 谢育才  广东省琼崖人民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一九四四年春)  司令员兼政委 冯白驹  副司令员 庄田 参谋长 李振亚  政治部主任 王业喜山东军区序列表  (1945年8月)  司令员兼政委 罗荣桓  副政委 黎玉 政治部主任 肖华  鲁中军区  司令员 王建安 政委 罗舜初  副司令员 邝任农 副政委 李培南  政治部主任 丁秋生 政治部副主任 王一平  滨海军区  司令员 陈士榘 政委 唐亮  参谋处长 张仁初 政治部主任 赖可可  胶东军区  司令员 许世友 政委 林浩  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袁仲贤  政治部主任 彭嘉庆 政治部副主任 欧阳文  参谋处长 黄经琛  鲁南军区  司令员 张光中 政委 王麓水  副司令员 万春圃 参谋处长 耒光祖  政治部主任 张雄  渤海军区  司令员 杨国夫 政委 景晓村  副司令员 袁也烈 副政委 刘其人  政治部主任 周贯五  一师  师长 梁兴初 政委 梁必业  参谋长 李梓斌 政治部主任 刘西元  二师  师长 罗华生 政委 刘兴元  参谋长 贺东生 政治部主任 王树君  三师  师长 王建安 政委 周赤萍  参谋长 李福泽 政治部主任 王文轩  四师  师长 廖容标 政委 王一平  参谋长 周长胜 政治部主任 欧阳平  五师  师长 吴克华 政委 彭嘉庆  参谋长 卜才(刘镜海)  政治部主任 李丙令  六师  师长 聂风智 政委 刘浩天  副师长兼参谋长 蔡正国  政治部主任 李冠元  七师  师长 杨国夫 政委 周贯五  副师长 龙书金 参谋长 阎捷三  政治部主任 徐斌洲  八师  师长兼政委 王麓水  副师长 何以祥 政治部主任 曾明桃辽沈战役我军战斗序列表  东北野战军  一纵队——一、二、三师  二纵队——四、五、六师  三纵队——七、八、九师  四纵队——十、十一、十二师  五纵队——十三、十四、十五师  六纵队——十六、十七、十八  师七纵队——十九、二十、二十一师  八纵队——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师  九纵队——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师  十纵队——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师  十一纵队——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师  十二纵队——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师  炮兵纵队  铁道兵纵队  独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师热河独立四、六、八师  附:辽沈战役国民党军战斗序列表  东北“剿总”(卫立煌)  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范汉杰)  六兵团(卢浚泉)  九十三军 暂十八、二十二师 暂二十师(义县)  新八军 八十八师、暂五十四、五十五师  五十四军(锦西、葫芦岛)八、一九八师 暂五十七师  新五军(秦皇岛)二十六师  暂五十、六十师一八四师暂六十二师(锦西)  八兵团(周福成)  五十三军 一一六、一三○师、暂三十师  九兵团(廖耀湘)  新三军 十四、五十四师、暂五十九师  新六军 一六九师、新二十二师  四十九军 七十九师(锦州)、一○五师  五十二军 二、二十五师  新一军 五十师、新三十师、暂五十三师  七十一军 八十七、九十一师  二○七师 一、二、三旅 一九五师 骑一、二、三旅  一兵团(郑洞国)长春  新七军 新三十八师、暂五十六、六十一师  六十军 一八二师、暂二十一、五十二师  注: 一、战役中增援锦西、葫芦岛之敌有六十二军  (六十七、一五一、一五七师)、三十九军  (一○三师、新二师)、九十二军二十一师和独九十五师,共七个师  二、沈阳敌军另辖一部分炮兵、工兵、汽车兵、通信兵、战车兵等特种兵部队未计在内。淮海战役我军序列表  总前委  中原野战军  一纵(一、二、二十旅)  二纵(四、六旅)  三纵(七、八、九旅)  四纵(十、十一、十三、二十二旅)  六纵(十六、十七、十八旅)  九纵(二十六、二十七旅)  十一纵(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旅)  豫皖苏军区独立旅  豫西军区独立旅  陕南军区十二旅华东野战军  山东兵团  七纵(十九、二十、二十一师)  九纵(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师)  十三纵(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师)  鲁中南纵队(四十六、四十七师)  渤海纵队(新七师、新十一师)  苏北兵团  二纵(四、五、六师)  十一纵(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旅)  十二纵(三十五、三十六旅)  一纵(一、二、三师)三纵(八、九师)  四纵(十、十一、十二师)  六纵(十六、十七、十八师)  八纵(二十二、二十三师)  十纵(二十八、二十九师)  两广纵队  冀鲁豫军区(独一、三旅)  江淮军区(三十四旅、独立旅)  特种兵纵队(炮一、二、三团、工兵团、坦克分队)  附:淮海战役国民党军战斗序列表  徐州“剿总”(刘峙、杜聿明)  二兵团(邱清泉)  五军(四十五、四十六、二○○师)  七十军(三十二、九十六、一三九师)  七十四军(五十一、五十八师)  十二军(一一二、二三八师)  骑兵一旅  七十二军(三十四、二三三、一二二师)(该军于第二阶段归二兵团建制,其一二二师系战中重建)  新四十四师(战中重建)  六兵团(李延年)(战中新建)  九十九军(九十二、九十九师)  三十九军(一○三、一四七师)(战中由葫芦岛调来)  五十四军(八、一九八、二九一师)(战中由葫芦岛调来)  七兵团(黄伯韬)  二十五军 (四十、一○八、一四八师)  六十三军 (一五二、一八六师  )六十四军 (一五六、一五九师)  一○○军 (四十四、六十三师)  四十四军 (一五○、一六二师)(该军原属九绥区,战役发起后归该兵团建制)  十三兵团(李弥)  八军(四十二、一七○、二三七师)  九军(三、一六六、二五三师)  一一五军(三十九、一八○师)(该军系战中新建,其三十九师原属四十军,十一月份由安阳调来;一八○师原属五十九军,该师起义后蒋介石又将番号交给一一五军)  十六兵团(孙元良)  四十一军(一二二、一二四师)  四十七军(一二五、一二七师)  十二兵团(黄维)  十军(十八、七十五、一一四师)  十四军(十、八十五师)  十八军(十一、四十九、一一八师)  八十五军(二十三、一一○、二一六师)  四绥区(刘汝明) (战中改八兵团)  五十五军(二十九、七十四、一八一师)  六十八军(八十一、一一九、一四三师)  九十六军(一四一、二一二师)  一绥区(周碞)  四军(五十九、九十师)  二十一军(一四五、一四六师)  五十一军(四十一、一一三师)  三绥区(冯治安)  五十九军(三十八、一八○师)  七十七军(三十七、一三二师)  一○七军(二六○、二六一师)  六十六军(十三、一八五师) (位淮南)  二十军(一三三、一三四师)  二十八军(五十二、一九二师)  (六十六、二十、二十八军战役后期为预备队)  注: ①战役初期敌共五个兵团,三个绥区(九绥区撤销不含),二十九个军,七十个师。  ②连同战中新增加及新组建者在内,共七个兵团,两个绥区,三十四个军,八十二个师。平津战役我军战斗序列表  东北野战军  一纵 一、二、三师、独十师  二纵 四、五、六师、独七师  三纵 七、八、九师、独一师  四纵 十、十一、十二师、独二师  五纵 十三、十四、十五师、独九师  六纵 十六、十七、十八师、独六师  七纵 十九、二十、二十一师、独十二师  八纵 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师、热独四师  九纵 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师、热独七师  十纵 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师、独八师  十一纵 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师、热独六师  十二纵 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师、独十三师  炮纵 一、二师、战车师  铁道兵纵队华北野战军  二兵团  三纵 七、八、九旅  四纵 十、十一、十二旅  八纵 四旅、独一、二旅  三兵团  一纵 一、二、三旅  二纵 五、六旅  六纵 十六、十七、十八旅  七纵 十九、二十、二十一旅  附:平津战役国民党军战斗序列表  东北“剿总”(傅作义)  十一兵团(孙兰峰)张家口  一○五军 二一○师、二五一师、二五九师、三一○师 骑五旅、十一旅  四兵团(李文)北平  十六军 二十二师、 一○九师(康庄)、二十二师(重建)、一○九师(重建)、九十四师  三十五军 一○一师、二六七师(新保安)、一○一师(重建)、二六七师(重建)、二六二师  九十四军 五师、一二一师、一六七师  一○ 一军 二七一师(张家口)、二七一师(重建)、二七二师、二七三师  一○四军 二五八师(张家口)、二五○师、二六九师(怀来)、二五○师(重建)、二六九师(重建)、三○九师  三 一一师  骑四师  九兵团(石觉)北平  十三军 一五五师(密云)、四师、八十九师、一五五师(重建)、二九七、二九九师(新建)  九十二军 二十一师、五十六师、一四二师  三十一军 二○五师  天津警备司令部(陈长捷)  六十二军 六十七师、 一五一师、一五七师  八十六军 二十六师、二八四师、二九三师 一八四师、三○五师、三二六、三三三师(新建)四十三师(属九十四军)  十七兵团(侯镜如)塘沽  八十七军 二二○师、二二一师、二二二师  独九十五师  三 一八师(新建)  注: ①战役过程中,敌军除新建五个师外,还重建了三个军部(16、35、104)和八个师,因此重建部队都被歼过两次(番号出现两次)。  ②塘沽敌17兵团所属五个师五万余人于一九四九年一月十七日乘船逃走,未列入歼敌数目。  ③北平“剿总”所配属 一部分特种兵部队未计在内。  ④绥远董其武的暂五军三个师,因在平津战役战场范围之外,未计在内。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表  (1949年2月——6月)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  主席 毛泽东  副主席 朱德 刘少奇 周恩来 彭德怀  总参谋长 周恩来(兼)  总政治部主任 刘少奇(兼)  副总参谋长 聂荣臻 叶剑英  总政治部副主任 傅钟  秘书长 杨尚昆  中国人民解放军  总司令 朱德  副总司令 彭德怀  参谋长 叶剑英第一野战军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彭德怀  副司令员 张宗逊 赵寿山  参谋长 阎揆要  政治部主任 甘泗淇  副参谋长 王政柱 李夫克  政治部副主任 张德生  第一兵团  司令员兼政委 王震  参谋长 张希钦  政治部主任 孙志远  第二兵团  司令员 许光达  政委 王世泰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徐立清  参谋长 张文舟第二野战军  司令员 刘伯承  政治委员 邓小平  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张际春  参谋长 李达  第三兵团  司令员 陈锡联  政委 谢富治  副司令员 王近山 杜义德  政治部主任 阎红彦  副参谋长 王蕴瑞  政治部副主任 钟汉华  第四兵团  司令员兼政委 陈赓  副司令员 郭天民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刘志坚  政治部副主任 胡荣贵  第五兵团  司令员 杨勇  政 委 苏振华  副政委 张霖之  政治部主任 甘渭汉  副参谋长 潘焱  政治部副主任 石新安第三野战军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陈 毅  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 粟裕  第一副政治委员 谭震林  参谋长 张震  政治部主任 唐亮政  治部副主任 钟期光  第七兵团  司令员 王建安  政委 谭启龙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姬鹏飞  参谋长 李迎希  第八兵团  司令员 陈士渠  政委 袁仲贤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江渭清  参谋长 何以祥  第九兵团  司令员 宋时轮  政委 郭化若  参谋长 覃健  政治部主任 谢有法  第十兵团  司令员 叶飞  政委 韦国清  参谋长 陈庆先  政治部主任 刘培善第四野战军  司令员 林彪  第一政治委员 罗荣恒  第二政治委员 邓子恢  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谭政  第一参谋长 肖克  第二参谋长 赵尔陆  副参谋长 聂鹤亭 陈光  政治部副主任 陶铸  第十二兵团  司令员兼政委 肖劲光  第一副司令员 陈伯钧  第二副司令员 韩先楚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唐天际  参谋长 解方  第十三兵团  司令员 程子华  政 委 肖华  第一副司令员 李天佑  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彭明治  政治部主任 刘道生  第十四兵团  司令员 刘亚楼  政 委 莫文骅  第一副司令员 黄永胜  第二副司令员 刘震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吴法宪  第十五兵团  司令员 邓华  政委 赖传珠  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洪学智  第二副司令员 贺晋年  政治部主任 肖向荣  第十八兵团(总部直属)  司令员兼政委 徐向前  副司令员兼副政委 周士第  参谋长 陈漫远  政治部主任 胡耀邦  第十九兵团(总部直属)  司令员 杨得志  政委 罗瑞卿  副司令员 葛晏春  参谋长 耿飚  政治部主任 潘自力  第二十兵团(总部直属)  司令员 杨成武  政委 李井泉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李天焕  铁道兵团(总部直属)  司令员 滕代远  副司令员 吕正操  参谋长 李寿轩  政治部主任 王鹤峰  西北军区  司令员 贺龙  政治委员 习仲勋  副司令员 王维舟  参谋长 张经武  副参谋长 朱早观  晋绥军区  司令员 贺龙(兼)  政委 李井泉  副司令员 谷志标  参谋长 唐健伯  东北军区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高岗  副政治委员 李富春  参谋长 伍修权  政治部主任 周桓  副参谋长 段苏权华北军区  司令员 聂荣臻政  治委员 薄一波  副司令员 徐向前  参谋长 唐延杰  政治部主任 罗瑞卿  政治部副主任 蔡树藩华东军区  司令员 陈毅  政治委员 饶漱石  副司令员 张云逸  副政治委员 谭震林  政治部主任 舒同  副参谋长 周骏鸣  政治部副主任 唐亮山东军区  司令员 张云逸(兼)  政委 康生  第一副司令员 许世友  副政委 傅秋涛  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袁也烈  第二副政委 向明  政治部主任 王集成华中军区  司令员 林彪  第一政治委员 罗荣桓  第二政治委员 邓子恢  副政治委员兼  政治部主任 谭政  参谋长 肖克  副参谋长 聂鹤亭 陈光  政治部副主任 陶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铁道兵二十九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