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冰轮初转腾伴奏与其相应的行当是

 当前位置: →
→ 作品展示
• 我要修改作品• 我要删除作品
• 我要给作品评分
我是终审评委
• 终审评委评分
我是网友(需登录)
• 我要给作品打分• 我要举报作品
我是管理员
• 查看评委评分• 我要修改作品• 我要删除作品• 我要处理举报
身份:游客  上传失效 网评失效
《梨园春秋》----走近京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内容选自湘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梨园春秋》,课时为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型:赏析型
设计意图:京剧作为我国传统戏剧精华,汲取了各地方剧种之长而臻于完美,成为中国古典戏曲的最高形式。同时,京剧作为传统文化的遗产,与我国悠久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学、艺术、民俗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远远超出了戏剧的范畴,而具有多重的社会价值。京剧由此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贯穿古今,奠定了任何艺术形式都无法比拟的国粹地位。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京剧,是伦理的,又是审美的,是经验的,又是理性的。让学生们走近京剧,了解京剧,进而喜欢京剧,其深远意义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所以,本教学设计试图通过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价值的认识,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其全面素质,培养其健康的思想情操方面,开辟一条新的教育形式和有效途经。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通俗音乐弥漫、流行的今天,这种民族艺术却离孩子们越来越远,所以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本课作为引领学生走近京剧艺术的敲门砖,以学生对京剧的了解、学习为出发点,通过欣赏、分析、判断、模仿、合作、创造来感受京剧的四大行当、体验京剧的表演形式(四大功夫):唱、念、做、打;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的模仿,拉近学生与国粹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播放名家唱段,展现京剧艺术的魅力,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我探究性。
学情分析:
1、中学生对京剧了解不多,依据中学生求知欲望、表现欲望、好奇心强、积极性高的特点,而且他们具备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本课以学生对京剧的了解、学习为出发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学生欣赏、分析、判断、创造来感受京剧的四大行当和京剧的四大表演形式---唱、念、做、打。
3、本课试图通过京剧表演形式中的“念和做”这两种相对简单易学的形式为主线,通过教师的引导、师范、学生的模仿、体验,拉近学生与京剧的距离。使他们在积极的状态下感受和体验我们的国粹艺术――京剧。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师生共同创设浓郁的京剧氛围,使学生了解和喜欢表演京剧,真正体现音乐教学中的“寓教于乐”的特点,使本课成为学生了解、热爱京剧艺术的良好开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判断、模仿来感受京剧的四大行当、表演形式,体验京剧的表演形式中的“念、做”。
3、知识与技能: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能够结合、念、做来学习京剧《卖水》片段,通过拓展,学生能用简单的念白进行对白。
教学重点:感受、理解、分析、判断京剧的四大行当、四大表演形式(四大功夫)――唱、念、做、打。
教学难点:《卖水》片段中的“念”与“做”的模仿与体验。
本课利用引导启发法、分析判断法感受体验法等一系列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使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其目的是:
1、它能够直观地满足学生的情感与认知的需求。
2、它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能引导学生有目的地看、听、想、说、演,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去影响带动学生自己模仿表演形式中的“念”与“做”的表演,让学生积极参与,并通过亲身体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活动中掌握相关知识,达到教学目的、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入:播放歌曲《唱脸谱》,营造浓郁的京剧氛围,以轻松自然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近京剧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由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关于京剧的四大行当、四大名旦、四大表演形式(四大功夫)的资料,教师帮助其做进一步梳理与补充,使以上知识点得到完善:
(一)京剧的四大行当: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等几个门类。(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
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等。(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
净: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展示净行扮相的图片)
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展示丑行扮相的图片)
(二)京剧的四大名旦:梅兰芳&& 程砚秋&&& 尚小云&& 荀慧生(展示四大名旦的扮相图片,着重介绍梅兰芳在京剧界的地位。)
(三)京剧的四大表演形式(四大功夫):唱、念、做、打
三、通过人物图片展示、一系列京剧名段欣赏,引导学生在多看、多听、多想、多说的基础上,一步步走近京剧,了解、分析、判断京剧的四大行当、四大表演形式,并体验四大表演形式中“念”的与“做”。
(一)打:四大功夫中的“打”顾名思义主要指的是武打、厮杀、格斗的场面。欣赏京剧《华容道》“打”的场面,感受其特点:京剧的打,不是武术表演,也不是杂技,而是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手段,巧妙地把人物放置在矛盾、冲突的顶峰----武打的情节中,表现各自不同的人物性格。
(二)唱:唱腔&& 京剧主要以“唱”为主,因而唱功是品评一个演员技艺高低的重要因素。京剧已形成不同的唱腔流派,使得京剧的流派纷呈,它的唱以其绚烂多彩而独具魅力。
引导学生欣赏梅兰芳表演的京剧名段《贵妃醉酒》片段《海岛冰轮初转腾》,并分析该人物属于哪个行当以及唱腔特点:
旦角:特点用假声(小嗓,假嗓) ,音色明朗圆润,唱腔婉转妩媚,扮相甜美,形象地刻画出杨贵妃被皇帝冷落后由期盼---失望---借酒浇愁---自哀自怜的复杂心里特征。
(三)念:念白即京白和韵白
1、欣赏《赤壁之战》中黄盖与周瑜的对白,让学生感受剧中的念白是否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一样?两个(行当)人物的声音有什么特点?《赤壁之战》中的两个人物:
&净(黄盖):特点是用本嗓,音色浑厚、洪亮
生(周瑜):特点是真假声混合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欣赏中愉悦感受京剧表演,为模仿作铺垫。)
&引导学生模仿念白:老-将-军
2、欣赏《卖水》唱段,感受并分析剧中人物的念白有什么特点?与前面片段中的念白有无区别?(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试念,对比,感受京剧念白的特点,分辨出京白与韵白的区别)
该片段念白为“京白”,其特点突出了北京方言的京腔京味,并加强了它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如《卖水》中的丫鬟)而“韵白”则讲究韵味。得出结论:京剧的念白,无论是“韵白”或“京白”,在音调上、节奏上要抑扬起伏、顿挫,念白中的语气、语势、需要突出其节奏感,从而增强它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四)做:指带有形体动作的表演技巧,京剧表演讲究以虚代实,是一种虚拟的表演方式。
欣赏教师表演《卖水》,引导学生模仿《卖水》唱段,完整表演:念、做。
以上各环节均是在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分析、判断的基础上给予评价后进行梳理、归纳、总结!
四、由教师向同学们简介京剧的发展史。(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五、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认识或感受。(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情感拓展:用倡导式语言引导学生自发地关注京剧艺术,使他们明白,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使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最后用京剧中的念白进行师生的道别。(以京剧念白的形式结束本课,首尾呼应,既烘托了主题,又渲染了课堂气氛,使同学们在意犹未尽中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本课能够以教师的精讲与学生的亲自参与和直接体验相结合,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中的“面向全体学生,将对学生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的基本理念,使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感受和体验我们的国粹艺术――京剧,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使本课成为学生热爱京剧艺术的良好开端。
1、在教学中能够以学生对京剧的了解、学习为出发点,通过欣赏、分析、判断、模仿、合作、创造来感受和体验京剧的表演形式。
2、通过教师的示范,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的距离。
3、通过引导学生的模仿京剧名段,使其体验和感受京剧的表演形式,拉近学生与国粹的距离。
1、由于时间关系,在介绍京剧四大名旦的环节中应将名旦各自的名段片段引进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其不同的艺术魅力。
2、作为音乐教师在引导、示范方面没有完全放开,略显拘谨,不能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以上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予以改进的。
网评已过期!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教研室海岛冰轮初转腾(简谱) 2013新版音乐教案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海岛冰轮初转腾(简谱) 2013新版音乐教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713.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2_高中音乐教案
&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2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2
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京剧第八节&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一)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梅兰芳大师崇高的人格魅力和他精湛的表演艺术风采,体验、比较、南梆子和四平调两种唱腔音乐在表现人物情绪和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不同风格及特点。(二)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感受中国国粹―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和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及他为中国戏剧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三)跟录音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海岛冰轮初转腾》选段的片断,实践体验京剧唱腔独特的韵味。二、重点、难点重点:欣赏京剧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并在学唱中体验感受京剧国粹的音乐风格,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和梅兰芳大师的艺术成就。难点:把握京剧唱腔的韵味,理解京剧这种综合性表演艺术的特点。三、教学内容安排(一)欣赏一段由四大名旦表演的录像片段进行导入。(二)简介京剧的发展历史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三)介绍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四)欣赏由梅兰芳演唱的京剧选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1.欣赏作品2.简介作品的剧情3.介绍南梆子及四平调的特点4.学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这两首作品。(五)欣赏李玉刚和梅兰芳在表演上的不同风格。说说你对两个唱段的音乐情绪的感受与理解,分别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四、教学资源建议(一)教材资源:教材配套课件中第四单元第八节中的全部资源与第九节中《京剧的行当》部分资源。(二)录像资源:四大名旦的表演录像片段,梅兰芳表演的《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录像片段,李玉刚的录像片段。(三)教师资源,教师范唱并指导学生学唱。(四)学生资源,发挥喜爱京剧艺术学生的特长,在课上充分展示其才华。(五)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一)以聆听、学唱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引导学生在亲身感受体验中,学习了解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京剧国粹的兴趣和情感。(二)辅助视频资料的播放,在视觉感官上引导学生理解京剧的综合表演艺术的特征,使审美情感得到升华。(三)引导、提示学生课外到剧院欣赏京剧艺术,身临其境感受其京剧舞台艺术的独特的魅力。六、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导入同学们,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在京剧的历史发展当中出现了很多的名家名作,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出示课件)教师播放四大名旦的录像片断。问题1:这几个艺术家分别是谁?问题2:他们善于塑造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教师总结:梅兰芳:雍容富丽荀慧生:俏丽清新程砚秋:深沉委婉尚小云:刚健洒脱学生分辨表演艺术家及他们善于塑造的人物形象。学生思考回答二、了解京剧历史及京剧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及京剧大师梅兰芳(一)京剧的诞生及发展(二)京剧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三)认识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师总结: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有成就的艺术家。如京剧的四大须生、四大名旦及老生三杰,这些艺术家为京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京剧大师梅兰芳更是将中国京剧艺术引向世界的第一人。下面我们来欣赏他演唱的两首作品。学生课前预习京剧的相关知识学生分组回答学生答:京剧在中国戏曲中形成较晚,从1790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进京算起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它久居京城,融汇了各家之长,吸收了各剧种和兄弟艺术的精华,名角辈出,流派纷呈,艺术成就显著。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艺术,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在中国的戏曲当中京剧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京剧大师梅兰芳是梅派艺术的奠基人,梅兰芳被誉为伟大演员,美的化身,他的嗓音圆润、甜美、嘹亮,韵味纯正醇厚,质朴中见俏丽,妩媚中见大方。自己创编了很多唱段。三、欣赏作品(一)播放录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二)介绍南梆子及四平调的特点(三)听音乐模唱《海岛冰轮初转腾》。(四)对比评价自己歌唱和聆听录音的不同感受。(五)谈对《海岛冰轮初转腾》的行腔感受和认识。在欣赏的过程中,思考问题1:这两首作品的剧情是什么?表现了什么内容? 问题2:这两首作品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情绪?问题3:这两首作品的兴趣有什么特点?教师小结 教师播放录音片段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答:虞姬是一个愁苦的人物,杨玉环是一种哀怨自伤的情绪。学生模唱谈谈你对这两个录像片段的见解四、拓展欣赏李玉刚、梅兰芳不同板本的《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的录像片段教师小结:两种版本的表演各有千秋,梅兰芳的表演雍容大气,李玉刚的表演温柔秀美都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不同方式表现对梅兰芳的理解(如:语言描述、模唱表演)五、课堂小结教师做概括性小结,启发学生课下继续探索京剧的相关知识。六、布置作业预习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声腔、板式、伴奏、行当等等)七、教学评价建议(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阅京剧常识和相关知识,做成答题卡片,在课上进行竞赛抢答活动,在交流活动中检测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况。(二)课上学唱的片断,进行分组、或个体、资源组合的听唱检测。(三)写一篇学习京剧艺术的体会,发表自己京剧艺术的认识与看法。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京剧第九节 现代京剧一、学习目标(一)聆听《雄心壮志冲云天》、《家住安源》唱段,了解唱段内容,感受体验现代戏曲音乐的表现力,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享受表演唱段的乐趣。(二)了解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以及现代京剧基本知识。二、重点与难点重点:聆听《雄心壮志冲云天》及《家住安源》,感受、体验其变化着的音乐情绪,掌握一些有关声腔、板式、伴奏、行当及现代京剧的知识。 难点:理解声腔(以西皮、二黄为主)、板式、伴奏,在戏曲情感、情绪渲染表现中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帮衬的重要作用。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唱段初次欣赏;引领学生思考教师课前已准备的试题板所示思考题目(题目的拟定主要围绕学习目标和知识重点中的内容,难易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而定)。(二)二次欣赏唱段中重点部分节选,引领学生边听边依据题板、记录作答。1.再次欣赏:学生间的交流,教师针对某些学生中还不清楚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总结、归纳后再次欣赏。2.分组展示学生艺术实践活动:从完整唱段中根据声腔及板式的特点,有目的挑选简单的局部唱段让学生分组进行唱段模仿、板式节奏敲击体验四、教学资源建议(一)学生资源(二)多媒体资源 (三)网络资源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知识的学习,采用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预习式学习方法,每个人搜集的资料互相交流,共享。同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顺带讲解有关音乐知识。(二)重要唱段的了解、掌握,采用针对性多次重复听赏、听辨法以及模唱唱段来获得在感受体验中的音乐理解。六、教学过程共9页,当前第1页
1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2 相关文章:查看更多>>第二单元梨园风采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第二单元梨园风采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3.81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2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2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2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w.5Y k J.cO m 国之瑰宝――京剧
《京剧大师梅兰芳》设计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梅兰芳大师崇高的人格魅力和他精湛的表演艺术风采,体验、比较、南梆子和四平调两种唱腔音乐在表现人物情绪和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不同风格及特点。
(二)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感受中国国粹―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和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及他为中国戏剧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三)跟录音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海岛冰轮初转腾》选段的片断,实践体验京剧唱腔独特的韵味。
二、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京剧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并在学唱中体验感受京剧国粹的音乐风格,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和梅兰芳大师的艺术成就。
难点:把握京剧唱腔的韵味,理解京剧这种综合性表演艺术的特点。
三、内容安排
(一)欣赏一段由四大名旦表演的录像片段进行导入。
(二)简介京剧的发展历史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三)介绍梅兰芳的艺术成就。
(四)欣赏由梅兰芳演唱的京剧选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
1.欣赏作品
2.简介作品的剧情
3.介绍南梆子及四平调的特点
4.学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这两首作品。
(五)欣赏李玉刚和梅兰芳在表演上的不同风格。
说说你对两个唱段的音乐情绪的感受与理解,分别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教材资源:教材配套课件中第四单元第八节中的全部资源与第九节中《京剧的行当》部分资源。
(二)录像资源:四大名旦的表演录像片段,梅兰芳表演的《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录像片段,李玉刚的录像片段。
(三)教师资源,教师范唱并指导学生学唱。
(四)学生资源,发挥喜爱京剧艺术学生的特长,在课上充分展示其才华。
(五)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
(一)以聆听、学唱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引导学生在亲身感受体验中,学习了解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京剧国粹的兴趣和情感。
(二)辅助视频资料的播放,在视觉感官上引导学生理解京剧的综合表演艺术的特征,使审美情感得到升华。
(三)引导、提示学生课外到剧院欣赏京剧艺术,身临其境感受其京剧舞台艺术的独特的魅力。
六、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同学们,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在京剧的历史发展当中出现了很多的名家名作,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
(出示课件)
教师播放四大名旦的录像片断。
问题1:这几个艺术家分别是谁?
问题2:他们善于塑造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教师总结:
梅兰芳:雍容富丽
荀慧生:俏丽清新
程砚秋:深沉委婉
尚小云:刚健洒脱
学生分辨表演艺术家及他们善于塑造的人物形象。
学生思考回答
二、了解京剧历史及京剧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及京剧大师梅兰芳
(一)京剧的诞生及发展
(二)京剧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三)认识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
教师总结: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有成就的艺术家。如京剧的四大须生、四大名旦及老生三杰,这些艺术家为京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京剧大师梅兰芳更是将中国京剧艺术引向世界的第一人。
下面我们来欣赏他演唱的两首作品。
学生课前预习京剧的相关知识
学生分组回答
学生答:京剧在中国戏曲中形成较晚,从1790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进京算起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它久居京城,融汇了各家之长,吸收了各剧种和兄弟艺术的精华,名角辈出,流派纷呈,艺术成就显著。
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艺术,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在中国的戏曲当中京剧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京剧大师梅兰芳是梅派艺术的奠基人,梅兰芳被誉为伟大演员,美的化身,他的嗓音圆润、甜美、嘹亮,韵味纯正醇厚,质朴中见俏丽,妩媚中见大方。自己创编了很多唱段。
三、欣赏作品
(一)播放录像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海岛冰轮初转腾》
(二)介绍南梆子及四平调的特点
(三)听音乐模唱《海岛冰轮初转腾》。
(四)对比评价自己歌唱和聆听录音的不同感受。
(五)谈对《海岛冰轮初转腾》的行腔感受和认识。
在欣赏的过程中,思考
问题1:这两首作品的剧情是什么?表现了什么内容?
问题2:这两首作品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情绪?
问题3:这两首作品的兴趣有什么特点?
教师播放录音片段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答:虞姬是一个愁苦的人物,杨玉环是一种哀怨自伤的情绪。
谈谈你对这两个录像片段的见解
欣赏李玉刚、梅兰芳不同板本的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海岛冰轮初转腾》的录像片段
教师小结:两种版本的表演各有千秋,梅兰芳的表演雍容大气,李玉刚的表演温柔秀美都获得了人们的喜爱。
学生用自己喜爱的不同方式表现对梅兰芳的理解(如:语言描述、模唱表演)
五、课堂小结
教师做概括性小结,启发学生课下继续探索京剧的相关知识。
六、布置作业
预习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声腔、板式、伴奏、行当等等)
七、教学评价建议
(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阅京剧常识和相关知识,做成答题卡片,在课上进行竞赛抢答活动,在交流活动中检测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况。
(二)课上学唱的片断,进行分组、或个体、资源组合的听唱检测。
(三)写一篇学习京剧艺术的体会,发表自己京剧艺术的认识与看法。
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京剧
现代京剧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雄心壮志冲云天》、《家住安源》唱段,了解唱段内容,感受体验现代戏曲音乐的表现力,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享受表演唱段的乐趣。
(二)了解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以及现代京剧基本知识。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聆听《雄心壮志冲云天》及《家住安源》,感受、体验其变化着的音乐情绪,掌握一些有关声腔、板式、伴奏、行当及现代京剧的知识。
难点:理解声腔(以西皮、二黄为主)、板式、伴奏,在戏曲情感、情绪渲染表现中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帮衬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唱段初次欣赏;引领学生思考教师课前已准备的试题板所示思考题目(题目的拟定主要围绕学习目标和知识重点中的内容,难易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而定)。
(二)二次欣赏唱段中重点部分节选,引领学生边听边依据题板、记录作答。
1.再次欣赏:学生间的交流,教师针对某些学生中还不清楚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总结、归纳后再次欣赏。
2.分组展示学生艺术实践活动:从完整唱段中根据声腔及板式的特点,有目的挑选简单的局部唱段让学生分组进行唱段模仿、板式节奏敲击体验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学生资源
(二)多媒体资源
(三)网络资源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知识的学习,采用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预习式学习方法,每个人搜集的资料互相交流,共享。同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顺带讲解有关音乐知识。
(二)重要唱段的了解、掌握,采用针对性多次重复听赏、听辨法以及模唱唱段来获得在感受体验中的音乐理解。
六、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新课:首先请同学们聆听两个京剧唱段,进而引领学生走进现代京剧。
播放《红灯记》中《雄心壮志冲云天》选段及《杜鹃山》中《家住安源》选段(mp3格式)
引导学生思考:
两个唱段与上节课我们欣赏的京剧唱段有什么不同?大家有什么新的感受和体验?
学生畅谈自己的见解
(一)了解现代京剧
(二)观看录像《雄心壮志冲云天》及《家住安源》
(三)聆听两个唱段的局部段落
(四)学生学唱自己认为《家住安源》中最喜欢的乐句,并附加表演
(五)再次复听两个唱段
教师不对知识做讲解,而是由学生代表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介绍给大家,最后教师总结
1.播放两个唱段的录像,要求学生通过视听感受、体验两个唱段变化着的音乐情绪,教师顺带讲解京剧音乐的相关知识
2.简单了解剧情
采用比较唱腔和板式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声腔、板式的艺术作用以及它们在表现人物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1.播放《家住安源》录像
2.教师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3.对学生的表演给予肯定和鼓励
1.思考唱段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
2.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声腔、板式、伴奏在戏曲情感、情绪渲染表现中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帮衬的重要作用。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阅读课本和参考资料,以及从网上搜集到的资料内容,互相交流、展示,一些戏迷们还可以给大家演唱表演现代京剧的小唱段。
学生聆听、观看、思考并回答
参考教科书P64京剧音乐知识
由学生自己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剧情
学生认真聆听鉴赏两个唱段,分组讨论,进而理解、掌握声腔及板式
学生先随演员模唱,然后自愿演唱表演,体会声腔、板式的变化
聆听、思考并回答
讨论并回答
三、拓展与探究
拓宽学生在京剧方面的知识领域
引导学生参与自学:
1.人们将京剧视为综合艺术,那么京剧艺术的综合性表现在哪里呢?
2.&你知道京剧脸谱吗?它是怎样起源的吗?这其中有个很有趣的故事,如果不知道的话,请查阅相关资料,并将故事说给大家听。 3。课后欣赏现代京剧《我是中国人》,判断其中人物所属的行当和所使用的京剧音乐
课后讨论完成
七、教学评价建议
(一)能基本掌握中国戏曲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等以及现代京剧基本知识,能在课堂上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
(二)能与他人或小组间进行合作,唱上一小段现代京戏唱段并能进行表演设计。
一、&&&&&&& 学习目标
(一)欣赏四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体验亚洲不同地域的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二)初步了解亚洲音乐概况,学习亚洲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
(三)学习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尼西亚的克隆钟歌曲、印度的萨朗吉的音乐特点。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这四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难点:通过总结、分析以上各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利用自己对亚洲地理、历史、经济、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主动探究此音乐特点的形成及与这些相关背景之间的关系。 三、& 内容安排
(一)东亚――通过练习“呼麦”唱法,欣赏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掌握“呼麦”的初步知识,分析音乐,欣赏三条旋律的“呼麦”演唱;
(二)东南亚――通过欣赏“克隆钟”音乐《星星索》并演唱,与前曲做风格上的对比,联系印度尼西亚地理知识,分析歌曲与地域、生活方式的关系;
(三)中亚――通过萨朗吉(Sarangi)音乐《欢迎》与小提琴音色和演奏特点的比对,分析中亚音乐特点,强调不同国家和地区音乐艺术之间的影响和交融;
(四)西亚――阿塞拜疆卡曼贾(Kamanche)音乐《巴雅提木卡姆》与x疆《十二木卡姆》音乐的对比,从地理关系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音乐特点的生成与发展。
四、& 教学资源建议
《音乐鉴赏教材》及自选教学内容
五、& 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 本节内容为亚洲四个不同地域的代表性音乐作品的赏析,由于地理环境、宗教历史、生活方式等等的不同,造就了风格迥异而又异彩纷呈的音乐特点,为了使学生能够更为快捷地学习到与之年龄和能力相匹配的音乐知识,建议根据不同音乐的风格特点,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来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一)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了解唱法、分析音乐(长调、短调);
(二)印尼歌曲《星星索》――分析歌曲艺术风格的成因(地理、历史);
(三)印度音乐《欢迎》――与小提琴对比,乐器形制、演奏姿态、典型节奏;
(四)阿塞拜疆卡曼贾音乐《巴雅提木卡姆》――与x疆《十二木卡姆》对比,从地理关系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音乐特点的生成与发展。
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根据教材上关于“呼麦”唱法的定义,指导学生进行尝试性发声练习。
学生练习:(出示课件)
1、尝试。
2、分析并提问。
3、我们要听的是什么风格的音乐?
(二)欣赏《四岁的红鬃马》
1、组织欣赏音乐及讨论活动
2、概述“呼麦”音乐特点及发展
3、音乐分析(呼麦、马头琴)
4、欣赏“呼麦”视频
1、学生聆听音乐,初步讨论。
2、根据初中关于“长调、短调、马头琴”的知识进行音乐分析。
听辩三条旋律,体会“呼麦”的神奇。(修正教材上的错误)
(三)欣赏《星星索》全曲
1、教师提出问题,出示印尼地图,组织欣赏与讨论、看教材。
2、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印尼地理特点对印尼人民的生活方式做进一步阐述,再通过对印尼历史的讲述指出“克隆钟”音乐的产生和特色。
3、葡萄牙民歌“法多”欣赏
4、、印尼民歌《哎呦妈妈》和《梭罗河》欣赏。
欣赏音乐,与前曲进行比较并讨论《四岁的红鬃马》和《星星索》的音乐要素的异同点,对不同地域民间音乐的风格做进一步分析。
学习演唱歌曲片段,掌握典型节奏
(四)欣赏萨朗吉(Sarangi)音乐《欢迎》
1、小提琴曲《美丽的罗斯玛琳》片段
2、欣赏《欢迎》片段
3、出示图片,对比。
4、完整欣赏(分析特殊节奏――出示课件)
5、萨朗吉演奏的其他音乐作品欣赏
学生欣赏音乐,思考问题,讨论两首音乐作品及演奏乐器的异同及声音、演奏特点。
完成教材76页“拓展与探究”问题3
(五)欣赏《巴雅提木卡姆》
1、欣赏x疆《十二木卡姆》片段
2、欣赏《巴雅提木卡姆》
3、出示音乐要素比较表格(见附录1)
4、从地理位置进行引导分析
分析总结音乐特点
分析总结音乐特点,与前曲做比较
(六)小结
教师概括总结亚洲不同地理位置音乐的风格特征,提示学生学习民间音乐并分析其成因及风格特点时要时时关注其所产生的土壤。
学生总结亚洲不同地理位置音乐的风格特征,通过发、对比发表看法。
七、教学评价建议: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问题的提出环环相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到问题讨论当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阐述观点,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并予以适当补充。
     
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
――大自然 和谐 和平
《非洲歌舞音乐》教学设计
一、&&&&&&& 学习目标
(一)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非洲民间音乐,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并能表现出非洲歌舞音乐的主要特点。
(二)参与唱、奏、跳的实践活动,从而探讨非洲歌舞音乐中歌舞、乐器、舞蹈三个方面的音乐特点,在自身的体验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知道非洲音乐的功能。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教材提供的几首非洲民间音乐,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在参与实践活动中了解非洲音乐的功能。
难点:了解非洲音乐的功能,感受、体验并掌握节奏特点。
三、&&&&&&& 教学内容安排
(一)舞蹈鼓乐《男孩之舞》
(二)鼓乐《鼓舞》
(三)歌曲《非洲赞歌》
(四)马林巴演奏《门库尔雅》
四、&&&&&&& 教学资源
(一)运用《鼓舞》的两个基本节奏型,指导学生模仿。
(1)U:ⅩⅩ ⅩOⅩⅩ ⅩOⅩⅩ ⅩⅩOⅩⅩ Ⅹ& :U
(2)U:ⅩⅩ ⅩⅩ Ⅹ& :U: ⅩⅩ ⅩⅩ& ⅩⅩ& :U
(二)教师充分利用教学参考书,了解非洲音乐的相关音乐知识。
(三)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上马林巴乐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形状、基本结构、所用材料等。
(四)教师引导学生到学校图书馆或本地区的书店及网站搜集有关非洲歌舞音乐的资料http: //
五、&&&&&&& 教学方法与指导策略
(一)教学方法:
1.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体会《非洲赞歌》中无任何装饰音的旋律走向;鲜明而单一的节奏;曲调与伴奏、说唱、喊叫声、独奏等交替进行的音乐特点。
2.指导学生用合作式的方法会用所学习的非洲音乐的基本节奏为歌曲《非洲赞歌》片段伴奏。
3.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感受和体验活动与过程中,探究关于非洲歌舞音乐的知识与特点,建议可以通过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口头或书面总结和归纳出非洲歌舞音乐的特点。
(二)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聆听歌曲《非洲赞歌》,感受、体验非洲歌舞音乐的特点。
2.聆听乐器马林巴演奏的乐曲《门库尔雅》,在通过观察教材上马林巴的图片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述出音色特点,基本结构、形状、制作材料等。
3.观看各种鼓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说出制作材料并利用自制的鼓模仿、学习“鼓语”敲击方法。
4.聆听鼓乐《鼓舞》,《南孩之舞》,探究鼓在非洲音乐中的功能和用途。学习《鼓舞》片段,体会鼓手以有力的身体动作,敲击出洪亮的、富有震撼性的鼓声。
5.学生活动,分别播放爵士乐和非洲歌舞音乐,并让学生跟随音乐舞蹈,感受非洲音乐和爵士乐之间的联系。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聆听《男孩之舞》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体验非洲音乐的特殊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
1.播放赛内加尔鼓乐《男孩之舞》片段,结合课本上的图片,启发学生想象鼓乐演奏的情景并让若干学生自由的跟着节奏跳起来。
2.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刚才播放音乐的特殊性。
1. 学生聆听和舞蹈,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特殊性。
2. 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学生提出不同见解。
二、新授:
(一)欣赏《鼓舞》片段
(二)欣赏《非洲赞歌》
(三)《门库尔雅》
1.教师把学生的表述进行总结并引出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
2.介绍鼓乐《男孩之舞》和《鼓舞》
3.播放各种非洲鼓的图片
播放音响《鼓舞》片段,4.指导学生拍手模仿音乐中两个基本节奏型,引导体验节奏变化(速度、重音、强弱变化):
①U:ⅩⅩ ⅩOⅩⅩ ⅩOⅩⅩ ⅩⅩOⅩⅩ Ⅹ:U
②U:ⅩⅩ ⅩⅩ Ⅹ& :U: ⅩⅩ ⅩⅩ& ⅩⅩ :U
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认识到鼓的音色和节奏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性。
1.简介《非洲赞歌》
2.播放音响《非洲赞歌》,让学生体会无任何装饰音的旋律走向;鲜明而强烈的单一节奏;曲调、伴奏、说唱、喊叫声、独奏等交替进行的音乐特点。
3.指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用所学习的非洲音乐的基本节奏型为歌曲《非洲赞歌》伴奏。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活动中加深对非洲音乐特点的理解。
1.播放《门库尔雅》,让学生自己听辨伴奏乐器是由什么材质构成的。
2.介绍伴奏乐器马林巴(基本构造、形状、制作材料)并展示图片。
3.聆听器乐曲《门库尔雅》,让学生表述马林巴的音色特点。
4.教师进行点评。
1.学生观看图片
2.学生感受非洲鼓的音色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拍手模仿。
3.体验非洲鼓乐的节奏,可做逐人连续的练习
4.学生讨论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性。
1.聆听音乐并感受其特点。
2.学生分组合作,为《非洲赞歌》伴奏。
1.学生聆听并回答
2.学生观看图片
3.学生聆听音乐,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述马林巴的音色特点。
三、拓展与探究
1.分三组讨论
第一组:非洲歌舞的特点
第二组:非洲音乐社会功能
第三组:非洲音乐的风格特征
2.教师总结
3.分别播放爵士乐和非洲歌舞音乐,并让学生跟随音乐舞蹈,感受非洲音乐和爵士乐之间的联系。
1.学生分组讨论
2.学生跟随音乐舞蹈
四、课堂小结
欣赏了几首具有代表性的非洲民间音乐,感受、体验了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在参与实践活动中了解了非洲音乐的功能及特点。
七、评价设计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非洲歌舞音乐有哪些特点?又有哪些社会功能?(回答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情况或采用口头回答或采用书面回答问题)
(二)引导学生自由组合,用非洲音乐和歌曲编排非洲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欧洲民间音乐 拉丁美洲音乐
排箫 歌声 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
(一)学生能认真聆听具有代表性的欧洲民间音乐保加利亚民歌《鸟儿在歌唱》、苏格兰民间乐曲《优雅》、罗马尼亚民间乐曲《森林的多伊娜和妇女的舞蹈》以积极的态度学习,了解欧洲民间音乐文化,在实践表现活动中感受、体验其风格特点。
(二)在鉴赏中初步感知风笛、排箫及“欧亚唱法”民歌的音乐特点。
(三)能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对欧洲民间音乐于欧洲艺术音乐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探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保加利亚民歌《鸟儿在歌唱》、苏格兰民间乐曲《优雅》、罗马尼亚民间乐曲《森林的多伊娜和妇女的舞蹈》,感受、体验欧洲民间音乐风格特点。
难点:初步探究欧洲民间音乐于欧洲艺术音乐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赏析由苏格兰风笛演奏的器乐《优雅》,由罗马尼亚排箫演奏的器乐曲《森林的多伊娜和妇女的舞蹈》及用“欧亚唱法”演唱的保加利亚民歌《鸟儿在歌唱》重点放在对两首器乐曲的赏析上。
(二)对“欧洲音乐”概念的认知和对“欧洲唱法”、“美声唱法”“约德尔唱法”概念上的认知与区分。
四、教学资源
(一)教科书《音乐鉴赏》、《教师用书》所提供的知识内容与课本配套的多媒体资料课件资源。
(二)课前网上搜集有关欧洲历史地理、风俗民情、文学艺术的文字、图片等资料,注重学生资源的充分发挥和利用,引导学生的参与意识。
五、教学方法与指导策略
(一)本课采用教学中常用的比较欣赏法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直接审美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聆听比较不同民族音乐里的不同风格,探究音乐作品中的音乐与文化、风格与表现要素、民间音乐与艺术音乐等的联系。如在欣赏用“欧亚唱法”演唱的保加利亚民歌《鸟儿在歌唱》时,可让学生聆听《孤独的牧羊人》、《我的太阳》等不同唱法的欧洲声乐作品,让学生在比较中分析、感悟各种不同演唱方法的基本特点,体味各自间独特的魅力。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欧洲民间音乐在体裁与形式、风格色彩、表现手段等方面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如在初步聆听乐曲后,引导学生说出主奏乐器在音色上有什么特点?风笛和排箫在音色上有什么不同?在课堂上欣赏后有什么新的感受等,然后由学生利用音乐要素来分析乐曲的特点,分析要把握好尺度。
&&& 学习指导策略:
&&& 在本课实践和参与活动中,学生需要在聆听中听出主题,听出变化,听出音色,并在体验中哼唱、熟悉音乐主题。在讨论归纳这部分参与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引领者、合作者,学生拥有充分表现意见――讨论――达成共识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过程。
六、教学过程
[导入]引出本课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的展示活动
2-3个人展示自己在课下网上搜集的有关欧洲历史地理、风俗民情、文学艺术的文字、图片等资料,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引起关注
感受、体验、讨论欧洲民间音乐风格特点
小结学生的展示活动,板书课题《欧洲民间音乐》
一、简介欧洲民间乐器(风笛)
并播放苏格兰民间乐曲《优雅》
1、音乐的风格特点是怎样?
2、演奏乐器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二、简介罗马尼亚民间乐器(排箫)并播放罗马尼亚民间音乐《森林的多伊娜和妇女的舞蹈》
1、这首乐曲的演奏乐器音色有何特点?
2、与上首乐曲相比较,这首乐曲在风格上有什么特点?你感觉表现了什么?
3、根据以上两首乐曲的欣赏引导学生小结欧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一)播放保加利亚民歌《鸟儿在歌唱》
1、这首民歌演唱方法有什么特点?
2、要求学生随着歌唱,用肢体语言来尽情表现歌曲的情感。
(二)分别播放《我的太阳》、《孤独的牧羊人》,和学生共同探讨三首歌曲的不同唱法的特点。
聆听、感受、思考并讨论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风笛音色的特点,探讨其旋律的主要特点。
聆听、感受、思考并讨论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排箫音色的特点,探讨其旋律的主要特点
聆听并用肢体语言表现这首民歌的情感表达。学生的积极参与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哼唱、感受并说出欧洲歌唱方法的不同特点,用比较法引导学生的联想思考。
[深入] 探究欧洲民族民间音乐和欧洲艺术音乐的关系
肯定学生的发言并举例说明两种音乐的关系。
阅读教科书P91内容,说出欧洲民间音乐和欧洲艺术音乐的特点和二者之间的关系,
用自学的方法引导思考。
[归纳拓展学习]
1、请学生简要说出自己对哪一种音乐更感兴趣,并说明理由。
2、播放罗马尼亚排箫、秘鲁排箫、中国排箫演奏的不同片断,让学生讨论它们在演奏风格上的异同。
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
聆听、讨论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是第六单元的第一节,教学评价重点在于考查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对欧洲民间音乐得风格特点及欧洲民间音乐与欧洲艺术音乐得关系有了初步的认知,并能在重点听赏的三首作品中得到体现。让学生简要的说出自己对哪种音乐形式更感兴趣并说明理由。课后撰写音乐评述小短文。
拉丁美洲音乐――
&&&&&&&&&&&&&&&&&&&& 探戈 音乐文化的融合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欣赏《美丽的小天使》、《小伙伴》及辅助音乐作品《飞驰的鹰》、《鸽子》等具有代表性的拉丁美洲民间音乐,引导学生用音乐要素分析、感受、体验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二)知道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概况,了解拉丁美洲音乐是三种音乐(印第安音乐和非洲音乐)的融合。并能说出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三)初步认识拉丁美洲民间器乐、歌舞和探戈音乐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
重点:在聆听与欣赏作品中,结合历史、地理背景正确的理解拉丁美洲音乐是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和非洲音乐三种音乐的融合。
难点:学生通过演唱歌曲片段和模仿舞蹈片断来体验感受拉丁美洲民间音乐风格特点。
三、内容安排
重点欣赏歌曲《美丽的小天使》和探戈乐曲《小伙伴》,尤其是探戈音乐极具拉丁美特殊风格,节奏感强,学习探戈节奏,模仿探戈舞蹈动作。
四、教学资源的利用:
本节课的两首音乐作品在教师与学生几次弹唱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对歌曲旋律、节奏的模唱增强学生的音乐体验。充足的音响资料。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对比法。用听唱或模唱学唱《美丽的小天使》体验墨西哥歌舞曲音乐特点,聆听探戈舞曲《小伙伴》用音乐要素分析作品,并跟着音乐富有变化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模仿几个探戈动作,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作品的分析讨论总结出拉丁美洲音乐的特点。
六、教学过程
教 学 程 序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课前播放拉丁美洲音乐风光片。
上课时,教师先用吉他弹唱的形式演唱阿根廷民间歌曲《鸽子》。
教师安排学生浏览欣赏熟悉的音乐作品《飞驰的鹰》、《西波涅》、《鸽子》片段。要求学生欣赏后用讨论和探究的学习方法初步尝试用音乐要素分析拉丁美洲的音乐特点。
聆听欣赏《美丽的小天使》、《小伙伴》全曲。欣赏时要求学生边欣赏边将音乐的节奏用手打出来。(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用听唱、模唱的方式学唱《美丽的小天使》的旋律。
教师随着《小伙伴》这首探戈舞曲跳一段探戈舞步,鼓励学生在探戈舞曲的旋律中模仿探戈舞步。
教师鼓励几名同学和老师一起随着《小伙伴》的旋律来充满热情的跳探戈舞步,其他同学随着音乐打节奏。
经过一系列的体验感受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进行总结。
学生感受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风情。
欣赏老师演唱感受拉丁美洲音乐特点。
学生欣赏思考、讨论、探究。
欣赏音乐、并随着音乐的节奏律动。
对歌曲《美丽的小天使》进行学唱。
模仿、体态律动
学生以小组探究、讨论音乐风格特点。
创设课堂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先通过熟悉的作品走进拉丁美洲音乐并初步感受音乐特点。
进一步体验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特特点。
体验墨西哥音乐的风格。
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探戈音乐特点的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阿根廷音乐风格。
为了让学生更广泛的参与
七、教学评价
教师运用不同的方式了解教学效果。
1& .说出拉丁美洲音乐有哪三种音乐融合而成。
2& .请试着演唱《美丽的小天使》片段体验其节奏特点。
3& .请学生学习探戈舞蹈步伐,并展示。
4& .试说出拉丁美洲音乐的特点。
《巴赫》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马太受难曲》感受、体验欧洲宗教音乐风格,结合作品欣赏了解巴洛克音乐,同时了解巴洛克建筑的特色。深层认识音乐之父巴赫。
(二)结合《圣经故事》聆听巴赫《马太受难曲》初步指导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知道十二平均律的知识。
(三)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西方宗教音乐对后世西方音乐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分析《马太受难曲》感受、体会宗教音乐风格特征。
难点:理解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概念。
三、教学内容安排
&&& 本节课把听赏《马太受难曲》的第1、第72分曲作为重点内容;
把初步认识复调音乐、主调音乐作为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资源的利用:
教师提供充足的音响资料,协助学生欣赏、分析音乐作品。
五、教学方法与指导策略:
(一)教学方法:
在聆听的基础上,研究音乐要素和音乐表现手段在宗教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比较的方法分辨出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
(二)具体措施:
聆听巴赫的《小步舞曲》和《二部创意钢琴曲》第一首;
《 马太受难曲》第1、第72分曲。&
&六、教学过程:
教 学 程 序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1、教师先演奏一段巴赫的《二部创意钢琴曲》第一首。
2、教师弹奏巴赫的《小步舞曲》。
3、教师让学生用图示的办法说明主调与复调。
聆听欣赏《马太受难曲》第1、第72分曲片段,试者让学生分辨两首作品是主调音乐或复调音乐。
欣赏《马太受难曲》第1、第72分曲片段,辅助欣赏亨德尔《哈利路亚》。
教师让学生独立思考或与其他学生协作研究,得出宗教音乐风格特点的结论。
教师针对学生的结论给出适当的评价。
让学生视唱《马太受难曲》第1、第72分曲片段部分曲谱。
指导学生创作八小节的复调音乐和八小节的主调音乐。
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学生聆听、思考。
学生思考探究后回答
学生感受思考
学生感受体会。
学生讨论、研究后,得出结论。
学生随钢琴视唱曲谱。
学生进行创作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
创设课堂情境
走进巴赫,走进复调音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对比欣赏,听辨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区别。
再次强化听辨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特点。
让学生感受体会宗教音乐的风格特点。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宗教音乐特点。
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特点的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特点。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掌握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特点。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一)你了解宗教音乐特点了吗?
(二)请你对自己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基础一个客观的评价(参与学习的态度、热情、参与成效、创作激情、学习成果等)。
(三)请你给宗教音乐一个评价(喜欢、不喜欢、一般),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四)请你对老师本单元的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一定要实事求是。
七、预留作业:
(一)请用小短文的形式,写出宗教音乐给你的感受,以及复调、主调音乐给你的感受。
(二)根据老师的建议,完善自己的八小节创作。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一、学习目标:
(一)感受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音乐情绪及欧洲古典音乐的特点。
(二)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代表作及音乐历史贡献。
(三)初步懂得奏鸣曲、奏鸣曲式及交响曲的音乐知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理解音乐内容。
难点:认识古典主义的音乐特征。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以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为重点内容,再感受、体验
音乐情绪表现,理解内容方面进行细致的赏析。
(二)在教师的引领下,掌握几个音乐主题,特别是《欢乐颂》主题。
(三)了解贝多芬创造的背景,亲自指挥的状况以及作品产生的影响及作
&& (四)引导学生探索音乐创造的风格特征与忍受经历的关系。
四、教学资源:
(一)教材及配套资料,贝多芬生平、创作背景及高水平乐团《第九交响
曲》第四乐章的演出视频资料。
(二)教师示范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音乐主题。
(三)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如:器乐、声乐、指挥等激发兴趣、调动情绪
活跃气氛。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
(一)完整聆听全曲
(二)出示乐曲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乐曲发展的脉络。
(三)指导学生演唱主题及四声部。
(四)师生合作用器乐、声乐、指挥形式等表现音乐。
&&& (五)引导学生从贝多芬音乐中感悟音乐与人生,&&&&&&&&& 。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一)以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理解情况。
(二)探究讨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理解音乐内容。(以组为单位交流,教师评价)。
(三)教师对学生演唱主题及四声部时的评价。
(四)师生合作表现音乐时对学生表演的评价。
(五)学生写一篇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后的感想。
七、教学过程:
引出本课内容――贝多芬
(一)贝多芬生平及代表作品
(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展开讨论]
[深入探究]
[拓展学习]
播放《命运》音乐主题
提问:乐曲作者及名称?
欣赏视频资料,提问:
贝多芬()去世,所处于资产阶级大革命时代,一生贫病交加,却创作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作品,在音乐史上成为里程碑式的人物。
2、&& 耳聋的贝多芬在指挥
3、贝多芬代表作品:
《英雄》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合唱》交响曲,钢琴曲《献给爱丽丝》等。
4、教师小结:贝多芬――“乐圣”,他是集古典主义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的伟大人物。
(一)播放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
1、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2、旋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3、音乐的速度、力度有何特点?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在他的全部作品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是他在交响乐领域中伟大成就的总结。集中体现了他创作的思想境界、革命热情和艺术理想。
(二)教师出示乐曲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乐曲发展的脉络。
提问:乐曲的表现形式?
奏鸣曲式:
古典主义音乐的特点:
(三)指导学生演唱主题及四声部。
(四)教师引导学生用器乐、声乐、指挥形式等表现《欢乐颂》音乐主题。
教师为学生伴奏、指挥
(五)欣赏柏林爱乐乐团现场音乐会视频资料
(六)引导学生从贝多芬音乐中感悟音乐与人生。
思考:乐曲作者及名称?
聆听并思考:了解贝多芬生平及代表作品
完整聆听全曲
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
学生练习演唱音乐主题
体验四部合唱
师生合作:
1、学生用器乐形式表演主题音乐、
2、学生声乐演唱表现音乐。
学生讨论:
感受音乐从阴暗与绝望、痛苦与沉思、痛苦与斗争的发展,走向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胜利与欢乐、团结和友爱。
写一篇聆听音乐后的感想
引起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关注、切人主题
了解贝多芬生平及代表作品、历史贡献。
完整聆听全曲感受基本音乐情绪
激发兴趣、
初步懂得奏鸣曲式、奏鸣曲、交响乐的含义
对比聆听,思考讨论
活跃气氛。
理解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思想内涵
感受交响乐的艺术魅力
通过聆听音乐引导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一)聆听《魔王》《鳟鱼》《菩提树》,感受并体验三首歌曲的不同情绪,能够&&&&& 随音乐哼唱,理解记忆音乐主题。
(二)能够对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感兴趣,乐于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三)初步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他对音乐的贡献,知道“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音乐知识。
二、&&&&&&&&&&& 学习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聆听舒伯特艺术歌曲,感受其风格特征。
(二)难点:体验三首歌曲的音乐情绪和审美价值。
三、&&&&&&&&&&& 教学内容安排
(一)导入:引出本课教学内容。
(二)展开:感受艺术歌曲的魅力。
(三)深入:进一步了解艺术歌曲的与特点。
(四)拓展:了解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情况。
四、&&&&&&&&&&& 教学资源
(一)教师:
1.&&&&& 利用配套教学参考书和课件资源。
2.&&&&& 自选一首舒伯特歌曲做范唱,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二)学生:
1.&&&&& 自主学习查找舒伯特对相关资料,制成课件展示交流;同时了解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情况。
2.&&&&& 学唱一首经典歌曲在课上演唱,汇报学习成果。
五、&&&&&&&&&&& 教学方法与指导策略
(一)学习鉴赏:认真聆听教材提供的三首作品,学唱《鳟鱼》,感受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魅力,了解其风格特征。
(二)聆听教师和个别学生的演唱,直观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与风格。
(三)观赏教师提供的影视资料,感受艺术家对舒伯特歌曲的解读。
(四)探究感悟:在充分聆听、鉴赏的基础上,探究舒伯特艺术歌曲所蕴含的深层内容,了解作者本人内心世界的情感。
(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情况,拓展学生视野。
六、&&&&&&&&&&& 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引出本课教学内容。
1、问:在世界著名音乐家的行列中,谁被誉为“歌曲之王”?
2、打开课件,出示课题。
思考并回答问题
以提问方式导入,引起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关注
展开:感受艺术歌曲的魅力。
教师播放童声合唱曲《鳟鱼》,出示问题:
1、音乐的情绪如何?
2、旋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3、歌曲的速度和力度有何特点?
聆听音乐,思考问题并加以讨论
完整聆听,感受音乐情绪
激发学生兴趣,利于进一步展开教学活动
深入:进一步了解艺术歌曲的与特点。
(一)聆听:
1、女声独唱:《鳟鱼》
出示问题:
歌曲引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鳟鱼”钢琴五重奏》
(二)演唱《鳟鱼》主题:
1、用琴引导学生熟悉主题。
2、用琴带领学生完美的演唱主题。
(三)聆听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第五首歌曲《菩提树》
(四)欣赏《魔王》
1、教师介绍作品故事情节。
2、完整聆听作品。
3、分角色听辨:从不同的声音变化感受音乐的表现力
4、了解音乐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旋律和节奏特点。
5、分角色朗诵歌词,进一步感受作品的特点。
(五)归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及叙事歌曲的特点。
(六)教学成果展示:
师生分别演唱《鳟鱼》
用语言表述内心感受
进一步体会不同的音色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
演唱并记忆主题
1、了解声乐套曲的有关知识
了解剧情及剧中人物形象,讨论音乐是怎样表现剧中不同人物的心理状况的。
了解分析《魔王》的戏剧性和叙事性特点,重点分析旋律、节奏、伴奏音型、声音表现力。
学生有感情的朗诵
从音乐要素入手分析歌曲特点。
感受钢琴伴奏与歌曲演唱的和谐之美
对比、聆听、
思考、讨论
引导学生借助钢琴和乐谱熟悉主题
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是怎样将环境、氛围、人物形象有机融为一体的
体验人物性格特征
归纳舒伯特创作的音乐风格的社会原因
课堂效果检测
拓展:了解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情况。
将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制成的课件展示交流;
鼓励学生继续探究,从而更加喜欢艺术歌曲
七、&&&&&&&&&&& 教学评价设计
(一)让学生将本课歌曲进行演唱,个人、分组、自由组合,形式均可。
(二)引导学生对歌曲《魔王》进行即兴模仿表演。
(三)写一篇学习体会,对聆听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感想。
第九单元& 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
《钢琴音乐的奇葩》教学设计
一、&&&& 学习目标
(一)聆听肖邦《C小调(革命)练习曲》、李斯特《爱之梦》乐曲,了解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了解肖邦、李斯特对世界音乐的贡献。
(二)感受钢琴音乐作品的魅力,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
(三)知道“练习曲”的由来和作用。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聆听作品,感受乐曲的意境与内涵,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征,以及作者在作品中所体现的歌人内心世界的情感。
难点:对作品艺术形象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安排
& (一)欣赏:肖邦《C小调(革命)练习曲》、李斯特《爱之梦》乐曲
& (二)知识学习:了解“练习曲”,的基础知识(专业练习曲、音乐会练习曲)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中国青年钢琴家朗朗的钢琴演奏片断。
2、在世界著名音乐家行列中,有一位被誉为“钢琴诗人”的音乐家,肖邦。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肖邦的钢琴作品《c小调(革命)练习曲》。
一、欣赏作品《c小调革命)练习曲》
1、教师播放音乐
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谈谈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2、介绍音乐家肖邦,
见&教参&。播放视频资料,了解肖邦音乐人生。
3、音乐知识:“练习曲”
本是为钢琴演奏训练而编写的乐曲,训练目的明确,分为专业练习曲、音乐会练习曲
4、重点聆听
1)请学生欣赏主题
2)请学生欣赏主提再现部
3)听引子部分
4)教师或学生分别演奏 引子、主题。
5、再次播放《c小调(革命)练习曲》。
二、学习作品《爱之梦》
1、介绍音乐家李斯特,匈牙利人,有“钢琴之王”的美誉。
李斯特首创“交响诗”,这一浪漫主义代表性标题音乐体裁。代表作品有《匈牙利狂想曲》、《但丁》、《浮士德》。
2、先欣赏作品主题,并设问。
3、完整聆听《爱之梦》
3、比较两首钢琴作品的风格特点。
三、教师小节
学生聆听感受
学生聆听思考
学生谈感受
学生看、听、记。
学生欣赏教师演奏简短的练习曲。
用心感受音乐
分析、比较、判断主题与主题再现部的细为差别。
感受引子的力度,左手低音的效果
学生聆听、弹奏。
再次聆听,认真理解音乐内涵。
学生展示课下收集李斯特资料。
学生说出对主题音乐的感觉。(速度、力度、情绪)
说出主题出现了几次,乐曲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学生以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归纳总结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特点。
由当代钢琴家的演奏,激发学生对钢琴艺术的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将要学习的内容。
完整聆听,感受音乐情绪。
了解肖邦生平,才能更好的欣赏肖邦音乐作品。
初步了解练习曲
基础知识。
感受和理解音乐表现出的激昂与悲愤、刚毅与坚强、感受音乐力度的变化,情绪的起伏。
强化音乐记忆
学生结合肖邦的年代背景,创作经历理解作品。
加强对作品主题音乐的熟悉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
七、教学评价设计
(一)两首作品在表达音乐情感上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二)两首钢琴作品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第九单元& 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
《钢琴音乐的奇葩》教学设计
一、&&&& 学习目标
(一)聆听肖邦《C小调(革命)练习曲》、李斯特《爱之梦》乐曲,了解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了解肖邦、李斯特对世界音乐的贡献。
(二)感受钢琴音乐作品的魅力,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
(三)知道“练习曲”的由来和作用。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聆听作品,感受乐曲的意境与内涵,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征,以及作者在作品中所体现的歌人内心世界的情感。
难点:对作品艺术形象的理解。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w.5Y k J.cO m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岛冰轮初转腾教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