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之前不玩游戏的,现在却总是想着玩游戏呢?而且总是停不下来,耽误学习,但又控制不住自己,怎么办

快中考了,但总是控制不住玩游戏,我也想提高成绩,该怎么办?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快中考了,但总是控制不住玩游戏,我也想提高成绩,该怎么办?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关键是意志力和决心
希望坚持孩子
有什么办法提高自己的自制力吗
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对自己一种逼迫心态
采纳率:34%
这就是你的控制能力问题了,玩游戏可以,但是该学习的时候就认真学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也喜欢玩游戏,打英雄联盟玩王者荣耀,曾经一度疯狂,好友一句话马上网吧开黑,沉迷程度可能比你有过之而无不及,后来自己也意识到那样下去不行就开始戒网,刚开始很难,老是忍不住去想,没办法,我就开始看电视,有时间就去骑一下自行车,后来慢慢就感觉对游戏也没有那么强的欲望了,偶尔去玩一下也就撸个两三局就走了,我这么跟你说不一定是要去骑自行车看电视才行,只有不把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上面,相信你也可以如愿的
以后做游戏开发商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孩子玩游戏注意力非常专注,学习却常常分心,_聚通升学教育
聚通升学辅导班次
聚通升学机构介绍
当前位置: >
孩子玩游戏注意力非常专注,学习却常常分心,
时间: 14:44&来源:未知&作者:聚通升学教育
来源:龙门尚学
有一则新闻:
南省湘潭县一14岁的小林原是一名初三学生,父母常期在外打工,小林在学校读寄宿,周末寄居在伯父家。为了不让小林乱花钱、在外面学坏,小林母亲在外出时交待小林伯父,每个月只给小林20元零花钱。可每个月20元对于有点小网瘾的小林来说根本不够花。为筹上网费,小林竟对独居的叔奶奶进行抢劫,并残忍砍下20多刀将其杀害。
网络将是新世纪生活的中心,它带来了生活、工作、学习方式的大变革。现在是信息技术时代,上网能带来学生学习的便捷,可是网络也像一把双刃剑,我并不否认它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不良的信息,特别对于青春期这个年龄的学生而言,完整的价值观念还未形成,好奇心又很强,很容易受到外来事物的影响。网络完全开放和虚拟的空间可以让我们随心所欲的表现自己,但如果把握得不好,猎奇的心态和过分追求个性张扬的心理也许会把我们引入歧途,如果沉迷网络游戏对孩子的智力和心理都有危害。
五类孩子易染上网瘾
1、学习失败的孩子
由于家长、老师对孩子的期望过于单一,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为孩子成就感的惟一来源,此时,一旦学习失败,孩子们会产生很强的挫败感,网络通关可以让他们体验成功。
2、学习特别好的学生
不少本来学习好的学生在升入更好的学校后,无法再保持原有的名次和位置,这时,他们对“努力学习”的目的产生了怀疑。不正确的学习观,让他们迷茫,一些人开始迷恋网络。
3、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
许多学生虽然成绩不错,可是性格内向、猜忌心强,而且小心眼,碰到问题时没能得到及时解决就沉迷于网络,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4、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孩子
随着离婚率、犯罪率升高等社会问题的增多,社会上的“问题家庭”也在增多,家长们无法满足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这些孩子通常在家里得不到温暖或者不被认可和鼓励,觉得自卑而才沉溺于网络游戏。
5、自制力弱的孩子
不少上网成瘾者都有这个问题,他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也不想这样下去,但是一接触电脑就情不自禁。这是典型的自我控制力不强。
上网成瘾的危害
一、影响孩子左前脑发育
据《每日新报》报道,天津某医院健康康复中心对200名学生进行脑像图检测,测试结果是40%的学生出现了左前脑发育不良的现象。再进一步询问,他们几乎都有长时间玩电脑游戏的经历。家长十分不解地说:“我儿子成绩原来一直很好,从上学期发现明显下滑。孩子平时表现还是很‘聪明’的,没发现有脑子发育不良的表现。”待医生进一步询问孩子平时的爱好时,家长说,孩子近来沉溺于电脑游戏。电脑有利于人脑的右前脑,因为右前脑是控制创造力的,而左前脑是负责逻辑思维、基础知识储备、驾驭能力以及再学习的能力等。即便孩子的创造力再强,如果没有基础知识的储备、驾驭能力,以及良好的逻辑判断推理能力,学习成绩也是无法提高的。
二、学习能力降低
过多沉迷于电脑和网络的孩子读、写、算的能力会明显退化。影响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激励能力的发展。儿童长时间独自玩电脑,他所形成的基本思维将与电脑的符号式思维相同,零碎的符号式机械思维代替了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电脑正在成为人的记忆的替代物,若儿童一味地使用电脑来替代头脑的记忆,那么,人脑将降为智能机器,并同时失去了对自然现象和人与事等方面的关注。
三、影响身体发育
过早过多地趴在计算机上,对孩子的视力、颈椎、肠胃等健康都有严重影响。目前,视力快速下降,颈椎增生等患者的年龄越来越小。据调查,常用电脑的人中感到眼睛疲劳的占83%,肩酸腰痛的占63.9%,头痛和食欲不振的则分别占56.1%和54.4%,其他还出现自律神经失调、忧郁症、动脉硬化性精神病等等。
四、易使学生产生网络依赖
网络世界到处都是新鲜事物,对易于接受新事物孩子们来说,有着无限吸引力,一些孩子不能抗拒,对网络产生了心理依赖,导致恋网上瘾或过度沉溺于网上交往。沉迷网络对中小学生身心发育带来了不可估量负面影响,使孩子“网下”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以及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 而“网上”精神亢奋、恶意攻击,甚至于有孩子无法摆脱网络纠缠,产生自残和自杀行为念头,这些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五、弱化道德意识
网络是一个信息宝库,但同时也是一个信息垃圾场。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孩子人生观、世界观还处在形成时期,由于自我约束能力不足,道德自律行为、意识淡薄,使他们缺乏明辨是非能力,往往出于好奇心理或冲动去寻找色情、暴力信息,受到各种不健康,产生网络特别自由、无所限制、为所欲为感觉和冲动,进而做出一些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去做不道德事情,造成道德上失控。如有孩子喜欢上了黄色网站;有学会了网络漫骂;有进行了网络诱骗;有滑向了网络犯罪,等等。
六、荒废正常学习
孩子年龄小,很难控制自己,上网浏览、上网聊天、上网游戏后很容易一发不可收,将大量时间与精力都消耗在网上,常此以往,必将造成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下降。而有孩子对网络过度便利性产生学习惰性,遇到问题不是苦思冥想,而是首先求助网络,他们热衷于以“下载”方式完成作业。假如养成这样学习习惯,孩子学习质量、内在素质必将受到威胁。
七、影响性格发展
网络虽然能改善孩子人际沟通能力,但有孩子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逐渐将自己从现实世界中淡出,其性格也往往发生了较大变化。过多沉迷于电脑和网络的孩子会越来越孤独,甚至会患抑郁症或交往恐惧症。他们沉溺于自己所创造虚幻时空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现实世界对个人行为约束,可以为所欲为,因此他们对现实世界感到乏味,缺乏精神,而一旦进入网络世界,立即精神百倍。严重者甚至不愿与家长沟通,不愿与周围同学、老师沟通,性格上产生了扭曲。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网络
当前家长对孩子网络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在家庭中主动出击,提高孩子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能力和抗诱能力,增强孩子网络道德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责任,增强孩子在这方面的选择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1、限制环境
现代的孩子需要上网,上网应尽量在家里,不去网吧。有条件的家庭应该为孩子购置电脑并联网,杜绝或减少未成年学生到营业性的网吧去活动的现象。虽然国务院已经颁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对网络信息传播的内容与形式进行了规范,但在鱼目混杂之处不可避免地会有不法者出现,让孩子在家中上网相对比较安全。
2、制定规则
与孩子共同制订《上网守则》,合理安排学业与网上娱乐的时间。对自律能力较差的孩子,家长要当好第一道“防火墙”,安装必要软件。计算机摆放的地理位置应选择在开放区域,能起到无意监督的作用。
3、正确引导
家长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监督孩子网上浏览的内容。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进入不健康的网站或阅读不利于健康成长的信息,应进行耐心的批评教育,有必要的可通过禁止上网一段时间来惩罚他们;对未成年孩子的上网,家长要如同检查作业一样,不定时地检查他们的使用记录,发现孩子误进不健康网站,应及时教育引导,发现不良信息则及时清除;家长还可以有意识地向孩子提供一些适合孩子的网址,应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引导孩子向追求知识和锻炼能力的方向发展。
引导孩子正确识别网络陷阱。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他们涉世不深,容易误入歧途。在此阶段,家长要主动地引导孩子上网,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和选择能力。孩子上网的机会日益增多。正确使用网络、获取有用信息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帮助。然而,稍不留意,孩子就很容易掉进形形色色的“网络陷阱”。因此,如何指导孩子正确上网,是关系到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的大事,是家长和社会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
4、密切沟通
在家中,家长对孩子要加强亲情、了解心情,关心孩子精神生活、情感世界。平时要多腾出些时间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家长要学会倾听,了解孩子想法,帮助孩子疏导思想上的困惑和解决在生活与学习上所遇到的困难,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使他们消除孤独感,感受被关怀。同时,家长要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与配合,以及时了解孩子在外的表现情况。
5、兴趣迁移
满怀新奇的年龄特点使网络时代青少年的优势大于成年人。家长可自降身份向孩子“请教”怎样玩游戏,成为孩子的“知音”。在与孩子“同玩”中可适时将孩子对网络游戏的兴趣向其他方面迁移。比如:网上查资料、电脑绘画、利用英文界面学习英语、参加网页制作比赛等,培养孩子的多种兴趣和爱好。孩子如果没有追求的目标,就很容易造成自我价值的失落和社会角色的丧失,从而导致网络成为孩子寻找精神寄托的场所。针对孩子的“网恋”、“网瘾”等问题,家长应想方设法地让孩子不要整天沉溺于电脑中,要想办法让孩子的兴趣转移到其他方面去,让孩子一开始就认识到网络只是精彩世界的一部分,只是一种学习工具而已,没有必要对它从一而终,而放弃其他许多更有意思更具有吸引力的活动。
6、丰富生活
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宽松的家庭氛围,带领孩子适时走出网络。孩子长期习惯人机对话会失去人的许多真实情感,家长要带领孩子多接触自然、多了解社会;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区及亲朋好友间的活动与往来;要在日常的生活休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寓教育于家庭休闲活动之中,让孩子健康成长。
7、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无声的榜样。因此,处在网络时代的家长,更要通过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素养,以应对现实的挑战。要想使孩子养成良好网络道德和上网习惯,家长必须为孩子做好榜样,特别是家长与孩子共用一台电脑家庭。如果孩子家长经常利用家庭电脑浏览黄色网站,孩子就会由好奇、兴奋到效仿、试验,其后患无穷。如果要求孩子不要有“网瘾”,家长首先不要有“网瘾”。因此,处在网络时代家长,平时要严于律己文明上网,身先士卒作表率,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积极影响。
8、绿色上网
家长应该给孩子推荐一些有益的学习网站,让孩子上网后更多的是学习知识。现在网上有很多有趣的多媒体课程,孩子学习起来是很有兴趣的。家长要让孩子养成先学习再游戏娱乐的习惯。在家里的电脑里安装上网屏蔽软件,过滤一些不良网站对孩子的毒害。
因为网络的两面性,华南师范大学一位老教授感慨地说:"如果你爱你的孩子,那就让他上网吧,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你的孩子,那就让他上网吧,因为那里是地狱。"可见网络是把"双刃剑"。如果你从网上吸取一些进步的、健康的东西,则有助于你的成长,反之,你就会在网络中沉沦,最终被社会所抛弃。希望全体家长要指导孩子能正确对待上网,要做网络的主人,不要成为网络的奴隶。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网络社会家庭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家庭、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只要我们正确认识了网络对孩子教育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正确把握网络社会家庭教育的内容,并采取有效的家庭教育,那就一定能在扑面而来信息风暴中化挑战为机遇,成就一份更成功的家庭教育。
更多信息请关注龙门尚学公众号
微信号 : LMshangxue
龙门尚学,专注中高考升学!
上一篇: 下一篇:
聚通升学教育隶属于华夏智联教育集团 集团网址: 聚通升学教育秉承帮好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的教育理念,坚持诚信为本,质量第一,效率至上的办学宗旨,为孩子进行高中学科辅导,助孩子快速
1.中信银行上地支行 账号:60
户名:聚通天下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2.中国工商银行 账号: 户名:王纪华 3.中国建设银行 账号:03
户名:王纪华 4.中国银行 账号:
友情链接:
京ICP备号-15我有一个学习机,就是现在用的,他可以联网,我总是控制不住玩游戏,看网页,我很苦恼,自控能力太差了,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有一个学习机,就是现在用的,他可以联网,我总是控制不住玩游戏,看网页,我很苦恼,自控能力太差了,
有一个学习机,就是现在用的,自控能力太差了,我总是控制不住玩游戏,看网页,我很苦恼,可是我又需要它学习,上网查资料,他可以联网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不用学习机来学习
指定计划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学习
这在于自己的自制力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用几个例子讲讲,为什么你一玩游戏就停不下来
为什么越来越多大学生沉溺于游戏中?
京师心理大学堂,打造最优质的心理科普平台
让阿弗领你从“游戏强迫心理”的角度来看一下这个问题吧。
他要达成所有成就,他要收集全部奖杯,他没得到三颗星就从头再来,他决不能承受能完美的不完美。 ——某网站
随着手机游戏行业的兴起,人们对手机的依赖逐渐加深,很多人甚至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这个便携式游戏机。不仅手机游戏,各类游戏用户的“强迫心理”体现的也更为显著。看看下面这些强迫心理的表现,你的膝盖中了几箭?
(以下所述“游戏强迫心理”意指在沉浸在游戏中,难以控制自己做出一系列重复或仪式性的行为。因为不存在过度的焦虑和痛苦,所以并不等同于心理学意义上的“强迫症”哟~)
1.修改强迫:
“我的世界里,决不允许异类存在。”
在《植物大战僵尸》中,你会不会强迫自己同一排上种满相同种类的植物呢?如果一不小心种错了一个,会不会忍痛铲掉这株无辜的植物呢?那你可能就有“修改强迫”的心理啦!修改强迫是指注重游戏中的细枝末节,对于一些不影响结果的细节,也会忍不住去修改。例如角色扮演冒险游戏中的某些玩家,探险一圈回来之后,一定要将背包里的东西整齐地收拾好。这种修改强迫可以说是平时生活中就养成的一种习惯。
↑看到这样的画面,多少人会像阿弗一样铲掉那株当初不得已种下的豌豆射手
2.美化强迫:
“不管什么游戏,都要玩得最‘漂亮’”
顾名思义,美化强迫是指明知道该游戏中的外观属性没有实际意义,但仍花费虚拟金钱或者下载各种补丁美化游戏。例如很多《模拟人生》的玩家会到论坛里下载各种肤色补丁、身材补丁、房屋补丁等,活生生把一个沙盘游戏玩成了化妆游戏。
↑看这满满当当的文件夹,像不像你当年跑遍论坛收集的美化模型?
3.高分强迫:
“看我满屏的‘三颗星’!”
高分强迫即热衷于追求游戏中领先的地位。例如《割绳子》这样每关都具有评分的游戏中,每一关都一定要得到三颗星的成就,否则就重新来过。这样的玩家往往具有过人的天赋,支持其取得高分。也有技不如人却想在游戏中出人头地的玩家,会将修改器、攻略都事先准备好再开始游戏,这也是高分强迫的一种表现。
↑什么?有一关是两颗星?不行!消灭它!
4.探索强迫:
“让我来发掘所有的可能!”
一定要走遍地图的每一个角落,一定要尝试所有对话的后果,一定要打出所有隐藏结局……诸如此类的心态都属于探索强迫。为了探索出所有的可能性,玩家常常在每一个分支处存档,尝试着所有的顺序、次数。最后看着满满的存档文件夹,是不是很有满足感呢?
↑和谁先说话都能影响结局,到底在玩冒险游戏还是恋爱游戏啊?
5.收集强迫:
“还差一个人物?倾家荡产抽到他!”
在具有“成就系统”的游戏中,玩家经常会表现出收集强迫。例如在《阴阳师》中非要收集所有的人物、跑酷游戏中锲而不舍地重来只为得到“跑过 1000 米”的成就……这些对于有收集强迫的玩家来说,可能是比游戏更重要的存在。
↑啊啊啊——还有三个成就就是拿不到好焦虑!
6.破坏强迫:
“虚拟世界任我行!”
把酒馆里的桶子挨个踢爆,把原野上的草全都割尽……玩家似乎受到内心野性的控制而在游戏中为所欲为。这便是破坏强迫,一种略带暴力、多见于男性玩家的游戏强迫心理。
警惕性高的玩家可能会形成存档强迫。他们多半是吃过没存档就死机的亏,于是养成了一步一存档的习惯。仪式性强迫则因人而异,它是玩家自己养成的一些仪式化动作习惯,例如一定要在走到同一个地方退出游戏,射击类游戏一定要蹲下来射击等等。
阿弗相信,读到这里,很多人都中枪了吧~那么究竟为什么我们会“患上”这样的“强迫心理”,玩起游戏就停不下呢?
为“停不下游戏”背锅的沉浸理论
这一局成绩又进步了一点,再玩一次说不定就能通关,我怎么这么棒棒……我们玩起游戏就停不下来,就是进入了一种“沉浸”的状态。心理学家 Csikszentmihalyi 的“沉浸理论”(Flow Theory)认为:“沉浸”是一种“个人的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游戏设计者陈星汉认为,在设计游戏时,当游戏的难度和玩家的能力达到平衡的时候,就更能吸引玩家全神贯注投入其中,得到极大的满足感,使玩家更容易“沉浸”在游戏中。如果游戏难度过大,玩家便会脱离这种状态,产生焦虑感;反之如果游戏难度过小,玩家也会脱离沉浸,感到沉闷。
将该理论应用到游戏强迫心理中,结果也是相同的:
游戏的强迫心理压力与玩家的强迫心理需求达到平衡状态,玩家便很容易进入沉浸状态,体会游戏的乐趣。
游戏的强迫心理压力过大,例如设置了很多以普通玩家的水平根本拿不到的成就,玩家便会觉得游戏“太变态”,产生焦虑情绪而放弃游戏。
游戏的强迫心理压力过小,例如普通玩家一直玩到二十多关都轻松地拿到三颗星,玩家便会觉得游戏“索然无味”,因为无聊而转向做其他事情。
当我们在玩一款“吸引人”的游戏时,往往是因为这个游戏给了玩家足够并且适当的强迫心理压力,满足了用户的心理需求。
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识破游戏设计者的“奸计”,及时刹车放下游戏呢?
脱出游戏小窍门
要控制游戏的沉浸度,首先即有意识地控制游戏时间。对于游戏上瘾这个问题,与其堵不如疏导。在玩游戏的时候可以增加一些对时间的控制,例如设个闹钟或定时关机,这样在等待开机关机的过程便可以轻松地脱离出游戏的沉浸区域,以此避免因一直玩游戏而忘记吃饭、洗澡等日常的生活。也可以拜托一位“意志坚定”的朋友,坚决地夺过你的手机、平板,让你在一分钟之内都无法碰到它。(不过如果友谊的小船因此翻船,阿弗也概不负责哦~)
产生适当的反强迫心理。人的强迫心理在被游戏激发的同时,又会本能的对抗游戏的束缚。当玩家意识到游戏设计师在将他们的想法强加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他便会意识到游戏中有着和现实生活一样大的压力,便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建议玩家在玩游戏的同时有意识地去思考:我现在追逐的这个成就,是不是游戏设计师想要延长我的游戏时间才设置的?多这样反省反省,相信会有一定的作用。
调整强迫心理压力。根据“沉浸理论”,当强迫心理压力大于心理需求时,玩家会产生焦虑而脱出游戏。因此阿弗建议沉迷游戏的读者:上网去看大神们的游戏视频。当你看到大神们打出你望尘莫及的操作,得到你一辈子也得不到的分数时,相信你便会“呵呵”一笑,放下对游戏的执念。(如果你就是大神的话,那另当别论~)。
所以各位,下次再沉迷抽卡、完成成就无法自拔的时候,是不是该稍微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中了游戏设计者们的“奸计”?开个玩笑,其实游戏并不需要那么严肃,只要没有影响到正常生活,不管有没有所谓的“游戏强迫心理”,阿弗觉得玩得开心就好,不是吗?(当然,影响生活的话还是趁早卸载吧 XD)
参考文献:
[1]雷婷. (2014). 基于强迫心理的手机游戏设计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华中师范大学).
[2]Chen, J. (2007). Flow in games (and everything else).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50(4), 31-34.
相关原文链接:
任何形式的转载,请与微信公众号后台联系。
扫描二维码下载读读日报
发现更多新奇领域在读读日报,还有上万个主编与日报。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