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和犰狳和穿山甲谁防御强

穿山甲的身体结构具体是怎样的?
穿山甲有什么可以借鉴的生理结构,可以用来做仿生设计。最好是具体的身体功能介绍,如对于穿山甲的材料、外形、生理、习性的特点分析。希望看到亮点。
按投票排序
蟹妖。穿山甲体形狭长,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长,背面略隆起。成体身长50~100厘米,尾长10~30厘米。体重1.5~3公斤。不同个体体重和身长差异极大。头呈圆锥状,眼小,吻尖。舌长,无齿。耳不发达。足具5趾,并有强爪;前足爪长,尤以中间第3爪特长,后足爪较短小。全身鳞甲如瓦状。自额顶部至背、四肢外侧、尾背腹面都有。鳞甲从背脊中央向两侧排列,呈纵列状。鳞片呈黑褐色。鳞有三种形状:背鳞成阔的菱形,鳞基有纵纹,边缘光滑。纵纹条数不一,随鳞片大小而定。腹侧、前肢近腹部内侧和后肢鳞片成盾状,中央有龙骨状突起,鳞基也有纵纹。尾侧鳞成折合状。鳞片之间杂有硬毛。两颊、眼、耳以及颈腹部、四肢外侧、尾基都生有长的白色和棕黄色稀疏的硬毛。 国内有相关穿山甲鳞甲的仿生研究文献:《穿山甲鳞片外表面几何结构磨损机理研究》《穿山甲鳞片成分与结构及其减粘脱土分析》 《钻头泥包的土壤动物仿生学分析研究》 穿山甲的鳞片具有一定曲率,表面宏观非光滑。典型的双向等强度板壳结构,又有一定的回弹力。有利于减粘脱土。穿山甲的鳞片具有一定曲率,表面宏观非光滑。典型的双向等强度板壳结构,又有一定的回弹力。有利于减粘脱土。国外最著名的穿山甲仿生应该是英国的CV90“犰狳”战车吧。“犰狳”战车全重仅27吨,比常规CV90系列战车减重甚多,这主要归功于取消双人炮塔,得以使剩余的重量能分配到其他适合非对称作战的领域。“犰狳”的底盘还能承受8吨左右的额外负荷,有助于根据战场情况,灵活加装设备。其车体采用合金钢焊接结构,防护能力至今仍属保密,但据信达到北约AEP-55 STANAG 4569弹道防护标准的5级水平,即能在500米距离上防御23~25毫米穿甲弹直接射击,或在25米范围内防范155毫米高爆榴弹破片的杀伤,并能承受10千克以上装药的地雷袭击。车身拥有良好的斜角设计,垂直装设的装甲侧裙板采用先进的复合材料制成,可吸收雷达波并降低车辆运作时所散发的红外线,具有反雷达追踪能力,可提高战场生存率。“犰狳”也能加挂附加装甲。它的底盘低矮紧凑,电子线路与排气管位置作了最优化布置,使车辆产生的红外信号与噪音都得到相当控制,这都大幅提升了“犰狳”的战场存活率,即便在遭遇核生化环境下,其平滑的外形也有助于进行除污等洗消作业。
谢邀。要说仿生,自然先要说说要“仿”的生物的主要特性。穿山甲是哺乳类动物,比较显著的特征是其全身覆盖由角蛋白组成的鳞片(这在哺乳动物里是独一无二的),看起来像穿了盔甲一样。穿山甲的鳞片呈剃刀状、并且相互堆叠顺序向下排列,类似于洋蓟。这样的排列符合穿山甲的生物学习性。一方面很多穿山甲有打洞的习性,例如中国穿山甲在日间会在洞中休息,夜晚觅食,而这种顺序排列的鳞片能防止在打洞的过程中泥土粘附。另一方面是一些穿山甲受攻击的时候会蜷起身体成球状,让整个身体“无死角”地覆盖鳞片,从而保护自己。很多仿生学的设计就建立在穿山甲这种特别的鳞片排列之上:穿山甲鳞片排列穿山甲保护自己时的形态有两个仿生学的例子利用了穿山甲这一特征。第一个是pangolin backpack,穿山甲背包,我觉得特别酷的一个设计。设计的理念是背包舍弃了常用的拉链、而是模仿了穿山甲的鳞片排列,在最外层做成一个类似的盖子。这样的设计有几个好处,一是跟穿山甲一样,被盖硬片之间相互重叠,更安全耐用;二是可储存体积更大,因为这样的设计能让整个背包更“立体”,增加了横向的截面积;三,我认为是最重要的,这样的设计实在太酷了!(大家可以比较着图看看这几方面)第二个是伦敦的 Waterloo International Terminal. 这个站是和之前的waterloo火车站连在一起的,作为欧洲之星的伦敦终点站而新建,与1994年正式投入使用,并且在当年就获得了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 的Building of the Year. 照片偏下沿着泰晤士河像毛毛虫一样的就是Waterloo International Terminal。当初建这个terminal的时候主要是要目的建成一个流线型的结构,让欧洲之星能高速进站,同时尽量减少进站时产生的空气扰动,保证旅客乘车体验。另一方面是新的建筑外形要保持整个泰晤士河畔的景观,而且要让到站的旅客能看到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和国会大厦。所以在建站的时候采用了不规则的流线型玻璃顶棚,工程师Anthony Hunt对于这个顶棚的结构设计就有穿山甲的仿生元素。整个顶棚是由钢骨架和一块块透明的玻璃组成的,玻璃被固定在钢骨架上。在整个顶棚中,有一部分矩形的玻璃是以末端重叠的方式组成的。每块矩形玻璃其中一条边“悬挂”在支架上,另外三条边能在结构稳定的情况下轻微移动的。这样的设计也是采用了穿山甲鳞片排列的方式,不但在建造整个不规则顶棚过程中的玻璃排列可选择性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这样重叠又有一定移动性的结构能让顶棚自动“适应”车站所受的复杂气流(火车进出站、天气、泰晤士河畔的风),保证了整个车站的稳定性。以下两张图片分别是车站顶棚和其中支架结构和@笑道人的回答类似,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关于穿山甲的仿生学体现在它体表鳞片覆盖的模式上。穿山甲这种层层堆叠相互保护,同时有有比较强的可相对移动性的排列方式在设计和建筑上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Reference:PS1: 回答中图片一部分来源于网络,已在reference中提及;另一部分来自Huge Aldersey-Williams的“zoomorphic, new animal architecture”PS2: 回答中建筑学部分并非我擅长,如有错误请指正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穿山甲?犰狳?傻傻分不清楚? | 自然控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1093859人加入此小组
看了这条围脖很愤怒呀!!!真心想咆哮呀有木有!!!穿山甲和犰狳不是一回事好不好呀亲!!!你知道吗?他们甚至连一个总目都不是啊啊啊!!!总目是什么概念?!!界门纲目科属种呀!!!总目比目还大呀!!!就是说差别再大,就有一只要被踢出哺乳动物大家庭了!!!有木有!!!而且虽然他们都是可以,但是球的形状完全不一样啊啊啊!!!三带犰狳变成篮球,穿山甲可是变成足球呀!!!什么?为什么他们都能变成球?还都披着盔甲???这是趋同进化呀有木有!!!再说了,犰狳披的是板甲,而穿山甲披的只是锁甲呀!!!有木有!!!不论怎么看都是犰狳更适合做T呀,有木有!!!而且二者的分布也是风牛马不相及呀!!!穿山甲都分布在亚欧非,而犰狳都是自新大陆啊!!!有木有!!!怪不得欧洲人打篮球打不过美国人,美国人踢足球踢不过欧洲人呀……
+ 加入我的果篮
引用 的话:这就是为嘛喜欢果壳,不喜欢微博+10086
(C)2016果壳网&&&&&京ICP备号-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犰狳 穿山甲 的文章

 

随机推荐